- 87.00 KB
- 1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xxx工程(电缆隧道部分)专项应急预案xxx咨询有限公司xxx工程监理项目部2011年3月
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
目录1编制依据42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42.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42.2应急救援组长(副组长)职责:52.3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职责:53危急事件的预防及措施53.1突水突泥控制措施53.2触电事故防止措施73.3瓦斯防止措施73.4坍塌、冒顶防止措施103.5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预防措施134应急预案的启动135应急救援措施145.1突水突泥应急救援措施145.2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应急救援措施155.3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65.4瓦斯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65.5坍塌、冒顶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7
1编制依据1.0.1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建筑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道路安全交通法等国家有关法律;1.0.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0.3本工程的《监理合同》;1.0.4本工程项目法人与施工项目部的工程建设合同;1.0.5本工程的监理规划;1.0.6《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评价标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等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1.0.7项目法人及建设管理单位有关工程建设安全工作规定;2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1.1应急救援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x
2.1.2应急联络电话火警:119急救:120交通事故急救:122地方医院: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 (023)62833541地方派出所:023023-6495-28333706932333或1102.2应急救援组长(副组长)职责:2.2.1事故发生后,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按事故的性质程度,负责向公司领导、地方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情况。2.2.2负责组织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2.3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职责:2.3.1对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反应,在实施具体救援工作同时,联系其他救援组织。2.3.2第一时间采用当地资源,组织自救。2.3.3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避险。2.3.4对最容易救助的对象优先救助。3危急事件的预防及措施3.1突水突泥控制措施3.1.1
施工中全面了解设计提供的水文地质状况,结合作业面围岩情况提前预测岩溶容易发生的地段,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在裂隙水较发育地段,采取开挖后径向注浆或补注浆等形式,将大面积淋水或局部股流封堵,减少水土流失;地下水压较大的地段,应采取措施维系原水流的既有通路,严禁随意封堵。对于可能发生较大突水的地段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止水,对规模较小,且无水的溶洞采用浆砌、低标号混凝土进行填充。3.1.2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做妥善处理,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隧道施工排水应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隧道施工防水排水工作,一般以排为主,采取截堵排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截断水源,尽可能减少洞内水量和堵水的困难,如在洞顶开挖地表水沟渠、截排水坑道(泄水洞)等,将水堵于主体工程以外集中汇入流排出。3.1.3隧道施工前必须先做好洞顶、洞口和隧道周围地表的防排水工作:平整洞顶地表,排除积水。所有坑洼、陷穴、探坑、钻孔等,应用不透水土壤回填夯实;湿陷性陷穴和岩溶孔洞等特殊地质应按设计认真处理;整理隧道周围流水沟渠,必要时以圬工铺砌,防止下渗,并使水流畅通;洞顶设有高压水池时,必须防渗漏、防溢;洞门外挡,翼墙终端外2m范围内水沟,应根据地质情况加以抹面或铺砌,墙身应设泄水孔,孔后设反滤层,最下排泄水孔下部设隔水层;隧道洞口的排水系统必须尽早完成并应妥善处理出水口,防止冲刷废碴危害农田、水利。3.1.4
本段隧道在顺坡施工时利用两侧水沟自然排水。反坡施工时,根据水量大小,每隔150~200m设一集水坑,水泵随集水坑向前移动。开挖工作面安装潜水泵,把工作面上的水抽排至集水坑内,再由水泵接力排到洞外。同时在每个洞口建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防止隧道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3.2触电事故防止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如下方法施工:3.2.1.场内架设的电线应绝缘良好,悬挂高度及线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3.2.2.现场架设临时线路应用绝缘物支持,不得将电线缠绕在钢筋,树木,脚手架上。3.2.3.各种电气设备应配有专用开关,并设置漏电保护器,安全专人负责管理。3.2.4.在三相五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作接零保护,在非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做接地保护,不得在同一供电系统上有的接地,有的接零。3.2.5.各种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一般应停电作业,如须带电作业,应用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派专人监护。3.2.6.使用高温灯具,要防止失火,其与易燃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m,一般灯泡距易燃物品不小于0.5m。3.2.7.移动式电机设备应用橡胶电缆供电,并经常注意理顺,跨越道路时,应埋入地下或穿管保护。3.2.8.电气设备的检修由电工进行,他人不得任意操作,工作中如遇停电应拉下开关,切断电源,检修结束必须仔细检查各项设备的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合闸,大型电气设备检修应在切断电源,设好防护后进行,并在开关处设警示牌,工作完后方可拆除,如需进行送电试验时,必须在认真检查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后,方可进行。3.3瓦斯防止措施开工前对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预防发生瓦斯爆炸事件发生。
3.3.1.超前探孔探测1)为掌握含瓦斯地段掌子面前方地质状况、瓦斯浓度及溢出情况,并及时释放地层中的瓦斯,可在掌子面上布置超前水平探孔;2)超前探孔后的施工长度为20m,并留出lOm的安全距离,再进行下一次的超前钻孔:3)从钻孔释放出的瓦斯进入工作面空间时,必须有足够的新鲜风将瓦斯稀释至安全浓度,应使释放瓦斯在进入全断面后不致造成局部聚集;4)钻孔过程中出现顶钻、夹钻、喷孔等动力现象时,视该开挖工作面为危险工作面;5)应对前方工作面瓦斯危险情况进行预测及判定。预测指标限值参照《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进行判定。3.3.2.瓦斯工区钻爆作业符合下列要求:①必须采用湿式钻孔②炮眼深度不应小于0.6m,炮眼应清除干净,炮眼封泥不严或不足不得进行爆破。③必须采用许用炸药。④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ms:严禁使用秒或半秒级电雷管。⑤严禁反向装药。⑥爆破网路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严禁将瞬发电雷管与毫秒雷管在同一串联网路中使用。⑦必须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一个开挖面不得同时使用两台及以上起爆器起爆。⑧
在低瓦斯工区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15min后应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瞎炮、残炮等情况,如有危险必须立即处理;在瓦斯突出工区,揭煤爆破15min后,应由救护队员配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到工作面对爆破效果、瓦斯浓度等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通知送电、开动局部通风机,通风30min后,由瓦斯检测人员检测工作面、回风道瓦斯浓度;在瓦斯浓度小于1%,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后,方可解除警戒,允许工作人员进入开挖工作面。3.3.3.瓦斯隧道的施工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编制全隧道和各工区的施工通风设计,并考虑各工区贯通后的风流调整和防爆要求。②施工期间,应建立瓦斯通风监控、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低瓦斯工区可用便携式瓦检仪,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除便携式瓦检仪外,尚应配置高浓度瓦检仪和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③非瓦斯工区的施工通风宜采用压入式和混合式。低瓦斯工区的施工通风应采用压入式或巷道式。④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的施工通风宜采用巷道式。⑤瓦斯隧道需要的风量,必须按照爆破排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分别计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⑥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风量时,对于低瓦斯工区,应将洞内各处的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对于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其长度较大的独头巷道,应能将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稀释到1%以下时,采取稀释措施。⑦
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小于lm/s。对瓦斯易于积聚处,应实施局部通风。⑧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符合规定后才可启动机器。⑨瓦斯工区的通风机应设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应在15min内接通,保证风机正常运转。⑩必须有—套同性能的备用通风机,并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隧道贯通后,应继续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局部积聚。3.3.4.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制值及超限处理措施应符合下表规定。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制值及超限处理措施序号地点限值超限处理措施1低瓦斯工区任意处0.5%超限处20m范围内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监测2局部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2.0%附近20m停下,撤人,进行处理,加强通风3开挖工作面风流中1.0%停止电钻钻孔4煤层爆破后工作面风流1.0%超限时继续通风不得进人5局部通风机及电气开关20m范围内0.5%超限时应停机并不得启动6钻孔排放瓦斯时回风流中1.5%超限时撤人,停电,调整风量7竣工后洞内任何处0.5%超限时查明渗漏点,并向设计单位反映,增加运营通风设备3.3.5.瓦斯隧道严禁火源进洞。任何人员进入隧道前必须在洞口进行登记并接受检查人员的检查,进入瓦斯突出工区的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人自救器。3.4坍塌、冒顶防止措施
由于本工程隧道埋深不一,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很难完全掌握地质情况,为了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在施工中加强隧道监控量测和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按照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围岩级别确定不同的施工工法。3.4.1.地质勘察的科学性、准确性对预防隧道的塌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前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只能从宏观上分析整个隧道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地质不良地段,如断层、涌水、岩爆等,都会直接导致塌方。岩石在开挖成洞后,应力重分布,应及时采取支扩。特别是临时支护方面。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测预报必须按要求实施,及时跟进掌子面的地质预测预报,对可能出现的局部地段围岩破碎引起失稳、塌方和可能遭遇的不良地质及时预测其发展趋势,设置明确的位置、桩号、规模,及时提醒施工人员采取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预防塌方的发生。施工人员为抢进度,对围岩的自稳能力过于乐观,或地质条件一直较好,思想上麻痹,对突然出现的断层等估计不足,也容易造成塌方。为此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在思想上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技术上对可能遭遇的塌方做详细对应的技术措施,加强围岩的变形观测和分析,对超过允许范围的较严重变形洞段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扩,抑制围岩的进一步变形,预防塌方的发生。3.4.2.不良地段塌方预防措施Ⅳ、V级围岩等不良地质段塌方的预防方法1)
当通过断层、断层影响带,或岩石比较破碎,风化严重时;或岩层产状、结构不利组合地段时,合理的开挖方法,能很好预防塌方的发生。2)对地质不良地段主要采取“超前导管、钢支撑、钢筋网喷混凝土”的支护方法。3.4.3.变形是塌方前兆。加强围岩变形观测可有效预防塌方。洞室开挖后,岩体重新稳定的过程中,围岩都存在变形,当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就发生塌方。3.4.4.预防隧道发生失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1)加强超前支护,对预防一般较小失稳起关键作用。2)当存在涌水时,应采取注浆措施。3)对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应加强监控量测,以便能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防止围岩失稳。4)施工中调整施工方法,采取“短开挖、管超前、强支护、勤量测、及时封闭”的施工程序。3.4.5.浅埋塌方、地表塌陷的处理1)对塌方地段地表的处理:a、对两山夹一谷的浅埋地段,隧道内未进行二次衬砌的地段,严密监测地表变化,并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识。b、在地表塌陷处上游做截水沟,避免因雨水等冲刷或汇入陷穴,造成塌方。c、尽快对地表陷穴内壁四周喷射混凝土,并做好雨水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塌陷。
d、对陷穴附近的管线,积极与管线管理单位联系,配合管线管理单位做好防护。2)对塌方地段隧道内处理措施a、对初期支护进行补强,喷混凝土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喷层厚度,并对塌方体表面进行喷混凝土封堵:及时抽排塌方段附近的洞内积水,避免积水浸泡墙基;完成拱墙的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压注水泥浆液:及时封闭钢架,在钢架支点处打锁脚锚杆或增设钢架横撑,防止初期支护变形:抓紧施工塌方临近处的二次衬砌。b、超前长管棚施工: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其长度根据具体情况,可为10—25m。钢管在达到位置后,管内压注水泥砂浆。c、超前小导管预支扩:塌方松散体内拱墙范围采用小导管进行超前预支扩,并压注水泥浆液,以确保坍方体周边围岩注浆加固圈不小于1.5米。3.5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预防措施3.5.1必须设置有害气体、火灾等监测设备,随时检测,并做好记录;3.5.2每日施工前必须对隧道内作业点进行气体检测,如有害气体超标,必须采取措施,待再次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3.5.3坚持隧道内作业用通风管必须连接到掌子面,确保通风的畅通。4应急预案的启动4.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监理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应急救援小组的正、副组长,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小组的正、副组长,同时将情况报告相关部门;4.2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通过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查堵各种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4.3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建立项目部、施工队、施工班组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5应急救援措施5.1突水突泥应急救援措施5.1.1当隧道内发生突水、突泥事故时,必须马上切断电源,立即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来不及撤离机械设备时,应首先将人员撤出;5.1.2组织调查突水、突泥的原因,与水库,蓄水池、裂隙外来水源的情况,制定救援方案;5.1.3当水流位置高于隧道时,应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斜洞或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在进行处理;5.1.4利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机械挖泥;5.1.5当水流能控制时,采取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裂隙、隔离水源、堵塞水点,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设置的水沟与隧道的主水沟相连;5.1.6冬季隧道排水沟的出口应设置防寒措施,防治冰塞;5.1.7
事故发生后,用地表注浆、洞内工作面注浆、小导管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清理工作面,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施工。5.2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应急救援措施5.2.1接到有害气体超标的报告后,立即切断电源,马上撤出施工人员;5.2.2调查有害气体的类型:粉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还是瓦斯的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救援预案;5.2.3救援队伍进入隧道后,必须随时检查有害气体的浓度,掌握各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采取措施,防止爆炸或连续爆炸,确认没有爆炸危险时方可进行救援工作;5.2.4不得改变通风系统,防止因风流变化,发生以外事故;5.2.5在有明火时必须控制风速,采用喷雾洒水法,不得使有害气体、粉尘飞扬发生爆炸,随时检查围岩变化,防止坍塌冒顶,一旦围岩发生变化,必须增设临时支撑;5.2.6发生粉尘、有害气体爆炸时,立即抢救遇险、遇难人员,迅速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5.2.7对爆炸引起的火灾必须采取直接灭火的方法进行灭火;5.2.8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全部撤离的情况下采用反风措施排毒,为防止爆炸危险可以采取强行通风,排除有害气体;5.2.9因有害气体喷出燃烧时,如喷出量较小,在规定浓度以下时,应保证正常通风或加大供风量,防止有害气体浓度上升,发生爆炸;5.2.10如果有害气体喷出和突出的数量很大时,应停止通风或隔断风源,对火区隧道进行封闭;
5.2.11为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必须封堵有害气体排放源。5.3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详见本工程监理项目部应急预案5.4瓦斯事故应急救援措施5.4.1当险情发生后,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洞口救护队首先组织调查工作,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数和所在位置,以及洞内通风瓦斯等情况,并立即制定抢救疏散方案;5.4.2如有人员伤亡或引起火灾,应立即拨打“120”或“119”等急救电话;5.4.3救护对抢救洞内遇难人员和处理洞内各种灾难事故必须及时、果断、有效。救护队员对受伤人员在现场立即进行初级救护,并按正确方法搬运;5.4.4在排除瓦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瓦斯浓度变化,以防未能排除的积聚瓦斯引起二次爆炸;5.4.5因瓦斯爆炸引起火灾时,不准停风,应当控制进风量,对塌方体上积聚的瓦斯,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塌方地段尽快衬砌,封闭瓦斯出路;5.4.6对塌方体地段的岩石缝隙应加强监视工作,掌握瓦斯浓度变化,及时提供险情报告;5.4.7救护队员在处理事故时,不得进入灾区个别行动,在窒息区工作时,不得通过口具讲话,队员之间必须保持彼此看到信号或听到声音的范围;
5.5坍塌、冒顶事故应急救援措施5.5.1如发现隧道内有坍方的现象时,必须要求施工项目部安排专人轮流监守,且设立明显标志。并通知施工负责人。情况严重时,立即将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危险地段。5.5.2发生坍方后,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立即通知组长,立即组织人员紧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用洞内电话及时上级汇报,立即响应现场应急措施。5.5.3由组长指挥现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受到重伤,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织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5.5.4由副组长组织进行塌方情况的检测并分析塌方原因,及时采取有效、快速的防护措施,控制险情继续蔓延。5.5.5重伤人员立即组织人员抢救,用项目部车辆送往医院。并拨打医院120急救电话请医院派救护车辆支援。在其他救援未到来之前不得放弃对伤员的抢救。5.5.6由其他小组成员做好现场的维护和保卫工作,指导救援队的抢救工作。5.5.7项目分部组织人员集合在安全区域并清点人数,待塌方稳定后,立即使用挖掘机等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挖掘抢救,一定要保证人员安全。并准备好应急设施防止再次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