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92 KB
- 1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姓名—学号导师姓名—职称专业研究方向题目2013年12月20日
选题报告主要内容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1)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唐山地震(1976)、集集地震(1999)、汶川地震(2008)和玉树地震(2010)等大地震不仅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还掠夺了我们几十万同胞的宝贵生命。我国境内的地震带及地震断层众多,许多城山就位于断层附近或地震带中,一些大型工程结构也常横跨断层。在基础设施总体上抗震能力相对较低的那些城由和人口密集地区附近一旦发生强烈地震,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将会I•分惨重。因此,深入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的特性,以及在工程结构抗震和减隔震设计中考虑其影响,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以來,近断层地震动的巨大破坏事实给国际抗震界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强震仪的大量设置,到目前为止获得了部分高质量的近断层强震记录(Chi-Chi,WhittierNarrows,Northridge,CoyoteLake,ImperialValley)o从近断层强震记录分析得出近场地震具有方向性效应、永久地面位移,竖向加速度较人等特点。鉴于近场地震动与远场地震动有很明显的不同,现行的抗震设计方法不能很好的运用在近场抗震设计,为了满足工程设计需要,有必要从近场强震记录屮找出对结构影响显著的因索并模拟出具有这些特征的设计地震动,为近场抗震设计提供借鉴。根据文献可知,近断层地震中对结构影响最显著的是由向前方向性和永久位移引起的速度脉冲⑴,向前方向性效应引起的地面运动是一个双侧往复形式的动力振动过程,其速度时程表现为大幅值、长周期、短持时的强脉冲形式。导致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面运动的反应谱与远场地面运动反应谱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近断层脉冲型地面运动对屮、长周期结构(例如大跨桥梁、减震结构、隔震结构等)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破坏。永久地面位移造成的速度时程表现为单侧或者偏向单侧的脉冲形式,其位移时程表现为单侧阶跃型脉冲。一般认为,永久
地而位移运动是一个拟静力变形过程,英频率比向前方向性脉冲的频率耍小得多。但由于实际的脉冲型地震记录数量有限以及对工程结构分析的需耍,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工程设计人员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模拟方法,以便快速地得到能够应用于工程结构吋程分析的脉冲型吋程。2)研究现状①近断层地震动特性以往研究表明:速度脉冲是近断层地震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造成近断层区域建筑物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国外很多学者对脉冲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速度脉冲的产生及人小不但跟断层机制、断裂速度、震级等地震木身参数有关,还跟断层距、地震发生的场地类别有关。产生速度脉冲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由断裂机制和断裂扩散方向决定的向前方向性效应和由断层滑移方向引起的永久地面位移效应。除了速度脉冲以外,近断层地震动还有其他显著特点。JonathanD.Bray等⑵为了更好地描述近断层地震动特点,提出了一个简化系数,该系数是脉冲振幅、周期及速度时程屮典型速度脉冲个数的函数,并且发现PGV随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的变化而变化,指出近断层地面运动的方向性效应导致地震波能量主要集中在脉冲持时阶段oG-Q.Wang等⑶对台湾集集地震中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峰值和地面运动持吋等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近断层地面运动受断层距、断层破裂方向、场地类别等因素的影响;断层破裂方向导致水平两方向地面运动峰值不同,但是对地面运动持时影响不明显;并且再次得出速度脉冲效应和永久地面位移效应是该次地震近断层地面运动的最显著特征。刘启方,袁一凡等⑷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性做了详细分析,提岀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一些基本特征:近断层地震动的集中性、地表破裂、地面永久变形、破裂的方向性效应、近断层速度大脉冲和上盘效应。②近断层地震动的模拟为了更好地模拟具有速度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对简化速度脉冲模型的研究。Somerville把脉冲考虑为冲击的影响,用简化脉冲来
考虑近断层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并捉岀一个[Hl归公式,利用该公式将脉冲周期、脉冲峰值、震级和断层距等因素联系起来。AlaviffKrawinkler对Somerville的简化脉冲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Z型矩形速度脉冲模型,认为简化脉冲可以代表近断层地震动明显的反应特征。在对脉冲模型研究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将其简化为类似某些函数形式的脉冲,其中最典型的是指数函数和正、余弦函数,如:Ghobarah将实际地震记录简化为半个或一个正弦脉冲;Menun等综合分析以往的脉冲模型,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提出了一种指数函数与正弦函数相结合的简化脉冲模型;Makris认为地震波出不同周期长度的正弦或余弦波组合而成,他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长周期速度脉冲模拟为三种脉冲类型,每种都代表一种独特的正弦或余弦函数。这种将不同函数形式进行组合来描述脉冲过程的方法在模拟近断层地震速度和位移时程时比较理想,但是这种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只包含单一的频率成分,不能完全反映脉冲型地震记录的高频成分。基于此,Agrawa等提出了衰减的正弦函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对长周期脉冲有影响的高频成分。国内在对速度脉冲简化模型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李新乐、朱晞等⑸利用一些地震记录对国外学者提出的简化脉冲模型进行了验证,认为这些模型还不够合理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速度脉冲模型具冇重要意义的两个参数:半周期循环个数和幅值对脉冲强度的贡献率「王国权等⑹对台湾集集地震的30组近断层加速度时程的周期和幅值特性进行了研究,引入幅值概率密度谱、周期频度谱以及穿零率函数等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111玉基等⑺认为以往只考虑低频成分的简化脉冲模型在模拟加速度时程时,结杲并不理想。在此基础上,他将低频脉冲成分和高频成分分开模拟,然后将速度脉冲模拟吋程求导得到脉冲加速度吋程,根据高频加速度模拟时程的峰值发牛时刻,对脉冲加速度时程进行时间平移,并将高频加速度时程和低频脉冲加速度时程进行叠加,生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模拟时程。①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Bertero181通过对圣费尔南多(SanFernando)地震中奥利弗眼科医院破坏的研究,证实医院建筑的破坏是由于长周期的脉冲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高频的大数值
的加速度引起的。Mdhin和Bertero(1977)⑼研究指岀:在极震区,大脉冲运动引起结构的特殊反应,类似“fling”效应(单边速度脉冲效应),脉冲运动引起周围建筑的极大破坏,依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短周期结构在近场地震动激励下岀现非常大的延性需求,应对靠近断层的结构进行特殊设计。Liao(2000)[⑼比较研究了一座五跨连续梁桥分别承受近断层地震及远断层地震的动力响应,非线性时程计算结果显示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延性需求及基底剪力系数远超过远震。PraveenK.Malhotra1川对带有明显方向性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发现PGA和持时均相同的条件下,当地震动具冇方向性脉冲效应时,由于PGV/PGA比值的增大,高层结构在其作用卜•会产生更高的底部剪力、层间位移和顶层位移,因而对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还指出当结构受脉冲地震动作用吋,结构屮的附加阻尼的有效性将会大大降低。AnilK.Chopra和ChatpanChintanapakdeep1121提出在计算结构受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内部变形时可以将侧移谱法配合反应谱法使用,通过对侧移谱法和反应谱法的比较,发现近断层地面运动作用下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很显著,不能忽视,并指出反应谱法比侧移谱法能更准确地计算结构地震响应。Wen-ILiao,Chin-Hsiung^l,3J采用台湾集集地震屮收集到的几组近断层地震记录和相同地点收集到的远场地震记录,分别对一个5层和一个1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近断层地震动下结构的破坏明显大丁•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破坏;并对pushover^和非线性动力时程法卜•结构延性耍求做了比较,发现Pushover法下谱位移的变化更具冇随机性;最后,提出影响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一些重要参数,女DPGV/PGA,谱速度和输入的能量等,这些参数对结构地農响应的影响在高层框架结构中显得尤为明显。Seneviratua^(141对强柱弱梁型、强梁弱柱型和底部大空间三种破坏机制的单跨框架结构,屈服机制在底层剪力墙的地震需求进行了研究,认为层间延性需求和破坏机制冇关。BabakAlavi和HelmutKrawinklerl,5J得出以下结论:当结构固有周期大于脉冲
周期时,上部结构最先达到屈服,随着地震动作用的加强和上部结构强度的降低,上部层间延性需求趋于稳定,同时,最大延性需求向下部转移,但是对于固有周期小于脉冲周期的结构,结构最大变形只发生在底部结构。随后,他们将地震记录转化成等效脉冲并得到了等效脉冲跟震级和断层距的回归公式。土京哲和朱晞3对四个桥墩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发现,桥墩在含冇速度脉冲的近断层地震激励下,会产生较大的墩顶位移和墩底剪力;近断层地震速度脉冲效应下结构附加阻尼的衰减效应较一般记录明显,尤其是在长周期部分衰减更是显著变大。廖文义等(2001)1⑺采用台湾集集地震记录研究了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他们发现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隔震对基底剪力影响较小,对位移则很敏感;在地震动的特征参数PGV/PGA、输入能量及谱速度值中,PGV/PGA比值口J能对隔震桥梁承受近断层地震的隔震效果影响更为明显cAnderson[181研究表明,近断层地震动显著破坏性的因素不是其峰值地面加速度而是其长持吋脉冲,主要表现为地面运动所激起的高速度。这对隔震技术的应用形成较大的冲击。但也冇研究表明,只要捉供合适的耗能装置,隔震对近断层抗震仍是一个冇效的策略。NicosMakris等a〕对脉冲和近断层地震动卜•结构的各种耗能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认为隔震对含有产生大部分大位移和高速度的长持时脉冲的近场地震动更有意义。JenyShen等通过参数分析得出,当脉冲周期等于隔震体系的有效周期时,隔震桥梁的近场反应效应将扩大。张显明等⑵I分别考虑竖向地震动、水平地震动与竖向地震动共同作用下单墩桥梁的反应,得出近断层竖向地震动的高频成分更丰富、衰减更快,并建议采用近场因子的方法,通过修正《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005》竖向反应谱来得到设计使用的近场竖向反应谱。黄建文和朱晞Qi选用了儿条典型脉冲型近断层地震记录,对一单自由度结构非弹性位移响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具冇宽频加速度敏感区的近断层脉冲型地而运动增加了对单口由度结构基底剪力、顶部位移及延性需求等非弹性响应,并指出影响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非弹性位移响应的主要因索是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峰值、最大增量速度、方向性效应和场地类别。韦韬㈡]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有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的地震动作用卜•的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没有速度脉冲的地震动作用相比,在有速度脉冲的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地震反应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进入塑性阶段后,会产生更大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和总位移,并且通过对比具有相同反应谱的实际和人工合成地震动下的地震反应,发现反应谱参数只能较好地反映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反应,不能很好得反映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后速度脉冲的影响。李冰㈣利用Pushover法和时程分析法对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和桥梁结构的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常规的Pushover分析方法大大低估了结构抵御近场地震作用的能力,冇必要对其进行修正,使Z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并指岀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和桥梁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均大丁远场地震下的反应值,可以将峰值加速度、PGV/PGA及速度反应谱等作为进行近场地震设防时的考虑因索。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论文的目标是通过对近断层强震记录的研究,分析近断层地震动的规律和特点,得到断层附近地震动的输入参数和输入方法,通过对大跨度桥梁的地震响应分析得到桥梁在近断层地震下的响应规律。。2)研究内容为实现上述口标,需要完善如下的研究内容:①收集世界上近断层强震记录(断层距在20km以内且最大加速度amax>0・1g)1.从PEER网站得到国外近断层强震记录;2.从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得到国内近断层强震记录;②处理收集到的强震记录1.记录的基线侨正(针对不同地震选用适当的基线侨正方法);
1.对加速度时间历程积分得到速度和位移时间历程,并用seismosignal得到傅立叶谱和能量谱;2.分析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间丿刃程及傅立叶谱总结近断层地震动特征;①模拟进断层地震动1•搜集进断层地震动模拟方法;2.选用合适的方法生成近断层地震动;②桥梁在人工合成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响应1•建立桥梁模型;2•加上地震动荷载并分析其响应;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木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得到断层附近地震动特征;②确定地震动输入参数与震级、断层距的关系;③近断层地震长周期脉冲特性输入方法;④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响应特点研究;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木课题将通过调杳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手段,对近断层地震动特性、近断层地震动模拟及桥梁结构响应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地震波处理阶段,比较现有的各种基线矫正方法得出适合近断层地震波的矫正方法;用seismosignal进行积分得到速度、位移时间历程及傅里叶谱。在地震动模拟阶段选用儿种近断层地震动模拟方法模拟地震。在研究桥梁响应阶段,用以上模拟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通过ANSYS或Midas有限元软件开展动力分析。2)技术路线本课题拟采用如下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工作
①资料收集及调研:首先对国内外近断层地震记录和有关近断层抗震的论文进行收集;其次,对国内近断层区已遭地震破坏的桥梁进行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调查近断层区已建大跨度桥梁出现的病害情况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Z处;最后,对调研资料进行技术总结,形成调研分析报告。②确定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分析近断层地震动参数(PGA、PGV、PGV/PGA、IV、II舜时输入能量AE、谱速度)特征及与震级、场地条件、断层距的关系。③确定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方法:拟采用皿玉基等|7]所提出的用一连续函数模拟低频速度脉冲和用Boore(2003)或者Thrdinsson和Kiremidjian(2002)等方法模拟高频成分的加速度时程,然后两者叠加生成近断层等效加速度时程。④模拟桥梁在近断层地区的响应特点、破坏特征:建立桥梁有限兀模型,分别输入等效地震荷载和实际地震荷载,比较两种输入下桥梁的响应及结构构造破坏的方式,已检验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为抗震设防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4、论文的创新性在近断层地面运动的特点方面,国内外己经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大部分理论來口宏观总结得出的结论,缺少对近断层地面运动具体参数的深入探究;在近断层地震下结构地震响应问题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以往的研究过程屮,但缺乏对近断层地震下桥梁响应规律性的研究。。5、计划进度和预期成果1)计划进度本论文拟在15个月内完成,详细计划如下:第一阶段:(2013.09—2012.12)T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而确定实施计划。第二阶段:(2014.01—2014.03)把收集到的地震波处理成图形并矫正后分组,以便找出有代表性的几组数据。第三阶段:(2014.04—2014.06)分析有代表性的地震记录,确定各地震参数的特点及大致取值范围。第四阶段:(2014.07—2014.08)由以上得到的地震参数模拟地震动,生成人工地震波。第五阶段:(2014.9—2015.3)完成整篇论文的撰写、修改并定稿。整理并发表相关小论文及论文答辩。2)预期研究成果①确定近断层地震参数与震级、断层距的关系。0)确定近断层地震动更合理的模拟方法。③人跨度桥梁近断层地震响应特性。④根据此课题撰写硕士论文1篇,发表专题论文2篇。参考文献:
[1]贺秋梅.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结构反应及结构减隔震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2]JonathanD.Bray,AdrianRodriguez-Marek.Characterizationofforward-directivitygroundmotionsinthenear-faultregion[J].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04,2411:.⑶G.・QWiing,X.-YZhou,P.-ZZhang,HIgel.Characteristicsofamplitudeanddurationfornearfaultstronggroundmotionfromthe1999Chi-Chi,TaiwanEarthquake[JJ.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02,221:.[4]刘启方,袁一凡,金星,丁海平.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征[J].地展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1:1-10.[5]李新乐,朱晞.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及模拟模型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扌艮,2003,12:51-55.[6]王国权,周锡元,马宗晋,曾德民.921台湾地震近断层强地而运动的周期和幅值特性[J].工程抗震,2001,01:30-36.[7]田玉基,杨庆山,卢明奇.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模拟方法[J].地震学报,2007,29(1):77-84.[8]BerteroV,EstablishmentofDesignEarthquakesEvaluationofPresentMethods,Symp.EarthquakeStructuralEngg・1,1976[91BerteroV.V.MahinS.A.,HerreraR.A..ProblemsinPrescribingreliabledesignearfhquakes[C].Proceedings6thWorldConferenceonEarthquakeEngineering.NewDelhi,India,1977,VoL2:1471-1476[10]LiaoW.L・,LohC・H.,WanS・Jean.Dynamicresponseofbridgessubjectedtonear-faultgroundmotions.JournalofChineseInstituteofEngineering.2000,23(4):455-464[11]PraveenK.Malhotra.ResPonseofBuildingtoNear-fieldPulse-likeGroundMotionEarthquakeEngineeringandStructureDynamics,1999,28:1309-1326[12]AnilK.ChoPra,ChatPanChintanaPakdee.DriftSpectrumvs.ModalAnalysisofStructuralResponsetoNear-faultGroundMotions.Earthquakespectra,2001,17(2):221-234[13JWen-Liao,Chin-Hsiung,ShiuanWan.EarthquakeresponsesofRCmomentframessubjectedtonear-faultgroundmotions.TheStructuralDesignofTallBuildings,2001,10:219-229[14]SenevirainaQKrawinklerH,EvaluationofinelasticMDOFeffectsforseismicdesignIn:BlumcEarthquakeEngineeringCenterReportNo13&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StanfordUniversity,2001[15]BabakAlavi,HelmutKrawinkle「Behaviorofmoment-resistingframestructuressubjectedtonear-faultgroundmotions.EarthquakeEngineeringandStructureDynamics,2004,33(7):687-706[16]王京哲,朱晞.近场地震速度脉冲下的反应谱加速度敏感区[J].中国铁道科学
,2003,06:28-31.[14]廖文义,罗俊雄,万绚.隔震桥梁承受近断层地震之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Sl:102-108.[15]AndersonJC,BeteroVUncertaintiesinestablishingdesignearthquake.ASCE.1987,113:1709[16]NicosMakris,CHNAGShihpo.Effectofdampingmechanismsontheresponseofseismicallyisolatedstructures.ReportNo.PEER-98/06.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acificEarthquake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CollegeofEngineering,!998[17]SHENJerry,TSAIMenghao,CHANGKuachun,etal.Performanceofaseimicallyisolatedbridgeunderncar-faultearthquakegroundmotions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ASCE.2004(1):861[18]张显明.近场竖向地震动的特征及其对桥粱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6.[19]黄建文,朱晞.近震作用下单自由度结构的非弹性响应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1:63-69+2.[23」韦韬.近断层速度脉冲対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24]张冰.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少桥梁结构抗震分析[D].湖南大学,2007.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FI
专家组成员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