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14页

隧道工程考试必备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隧道工程考试必备1•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英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均为隧道。2.隧道长度为隧道两端洞门桩号Z差,当为并行双洞时以较长隧道为准。当隧道长度小于100m时,隧道平纵指标不受隧道规范约束,可不采用电光照明;当隧。道长度大于6000m时,隧道运营管理系统一般需特殊考虑。特长隧道(大于3000m)>长隧道(1000〜3000m)、中隧道(500—1000m)>短隧道(小于500m)3•隧道结构构造:主体构造物(洞身衬砌、洞门)与附属构造物(通风、照明、防排水、安全设备等)隧道各结构构造的作用;保证隧道岩体的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1)洞身衬砌:承受围岩压力、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防止围岩风化、崩塌和洞内的防水、防潮(2)洞门:防止洞口塌方落石,保持仰坡和边坡的稳定性(3)通风、照明、防排水、安全设备:确保行车安全、舒适4•平面线形原则:采用直线,避免曲线。若必须设置曲线,其半径不应小于不设超高的平血曲线半径,并符合视距要求。纵断线形原则:(1)以不妨碍排水的缓坡为宜,⑵坡度控制主要因素:通风,<2%较好,>3%不可取⑶排水:不应设置平坡,施工和竣工后考虑,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2%,一般为0.3%,高寒地区⑷施工作业安全 及工程费用(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竖曲线长度(坡度变更处)5•隧道勘察的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6.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塌、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及排水困难的沟谷或不稳定的悬崖峭壁下。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定洞口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7•紧急停车带的功能:停放故障车辆、紧急情况下疏散交通及救援午辆和救援小组用以进行紧急救援活动。紧急停车带的长度、宽度和设置间距宽度,包含右侧向宽度应取3.5m;长度应取40m,其中有效长度不得小于30m;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设置紧急停车带的隧道:长、特长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紧急停车带。双向行车隧道,其紧急停车带应双侧交错设置。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可不设紧急停车带,但应按500m间距交错设置行人避车洞。8.标准内轮廓横断面(1)设置的原因:内轮廓种类繁多(单心圆、三心圆、尖拱、坦拱等),曲率不一。影响洞内设施的布置,又不利于施工时衬砌模板的制作。(2)隧道内轮廓统一标准:拱部为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用小半径圆弧连接。9.洞门:在隧道的洞口部位,为挡土、坡面保护等而设置的隧道结构物⑴端墙式洞门:适用于岩质稳定的IV类以上围岩和地形开阔地区⑵翼墙式洞门:适用于地质较差的III类以下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⑶环框式洞门: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口不易风化,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耍求⑷遮光棚式洞门:开 放式和封闭式,喇叭式与棚式⑸结合建筑物修建洞门(6)削竹式洞门:当洞口为松软堆积层时,通常应避免人刷仰、边坡,一般宜采用接长明洞,恢复原地形地貌的方法,此时采用10・衬砌: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坍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内空整齐或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11.仰拱:为改善隧道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12•衬砌结构类型: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喷射混凝土、喷锚衬砌及复合式衬砌、圆形断面隧道、矩形断面衬砌13.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喷锚衬砌(除下列地质:①膨胀性岩体②未胶结的松散岩体③有严重湿陷性的黄土④大面积淋水地段⑤能引起严重腐蚀的地段⑥严寒地区的冻胀岩体)14明洞的种类:拱式明洞、棚式明洞15.路面基本要求: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耐久、抗滑、耐磨等性能特殊要求:(1)抗侵蚀和冲刷能力(2)抗滑性(3)易修补(4)反射率16•不设仰拱的隧道路面结构宜设整平层、基层和面层;设仰拱的隧道路面可只设基层和面层。岩石路基因存在超挖与欠挖现象,故应设整平层。而设置仰拱的隧道,英仰拱填充己充当了整平层的功能,故仅设基层与面层各级公路隧道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条件时,可采用沥青混合料 上面层与水泥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17.公路隧道围岩分级釆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规定的方法、级别和顺序,即岩石隧道围岩稳定性等级由好至坏分为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考虑到土体中隧道的围岩分类,将松软的土体围岩定为VI级。分级方法性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2)对围岩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BQ]。(3)按修正后的岩体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分级方法与隧道工程建设的阶段、公路等级和隧道长度、所进行的调查和测试工作的深度的不同相关。18.围岩压力是指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在工程屮一般研究狭义的围岩压力。19•通风要考虑的主要问题(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2)新风量的确定方法(3)判断自然通风的能力(4)机械通风方式的讨论(5)通风设备的选择(6)经济性采用纵向通风的隧道,隧道内换气风速不应低于2.5m/s20.照明:长度大于100m的隧道应设置照明汽车司机从明亮的环境接近、进入、通过、驶出隧道过程中所产生的 视觉问题1)进入隧道前的视觉问题(白天):“黑洞效应”(长隧道),“黑框效应”(短隧道),亮度差异过分悬殊2)进入隧道后立即出现的视觉问题(白天):暗适应,“适应的滞后现象”3)隧道内部的视觉问题(口天,夜间):废气形成的烟雾,降低了隧道的能见度4)隧道出口的视觉问题:白天,长隧道,接近出口,“亮洞”,眩光,舒适性;夜间,黑洞,看不清外部道路的线形以及路上的障碍物,行车不安全21•地质勘探的手段和特点①挖探:坑探和槽探能够取得详尽的直观资料和原状土样,单勘探深度有限,劳动强度大②简易钻探:小螺纹钻、钎探和洛阳铲等工具轻、体积小、操作方便、进尺较快、劳动强度较小;不能采取原状土样或不能取样,在密实或坚硬的地层内不易钻进或不能使用③钻探:冲击钻进、回转钻进、冲击回转钻进、以及振动钻进等可获得深部地层的可靠地质资料;④地球物理勘探(1)概念:物探,凡是以各种岩土物理性质的差别为基础,采用专门的仪器,观测天然的或人工的物理场变化,来判断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统称为物探(2)特点:效率高,成本低,仪器和工具比较轻便,原位测试方法;由于不同的岩、土可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物理性质,或同一种岩、土可能具有某些物理性质差异,因此有时较难得出肯定的结论,必须使用钻孔加以校核、验证,物探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22•隧道防排水原则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防排水系统。“防”:即耍求隧道衬砌、防水层具有防水能力,防止地下水透过防水层、衬砌结构渗入洞内。“排应有畅通的排水设施,对衬砌背后、路面结构层下的积水排入洞内屮心水沟或路侧边沟。“截”:对易于渗漏到隧道的地表水,应釆用设置截(排)水沟,清除积水,填筑积水坑洼地、封闭渗漏点等措施。“堵m针对隧道围岩有渗漏水地段,采用注浆、喷涂、堵水墙等方法,将地下水堵在围岩体内。23.衬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①计算工作费事费时②计算图式仅考虑修筑后按弹性体系建立③计算荷载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④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假设有一定的局限性24.现代支护理论与传统支护理论的差别①对围岩和围岩压力的认识上:传统支护理论认为围岩压力是由洞室塌落的岩层松散体形成的,支护只要承担这些松散体压力,就能维持围岩稳定;而现代支护理论认为所有结构性岩层都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②在 岩层与支护的相互关系上:传统支护理论把围岩与支护分开研究;而现代支护理论把围岩与支护视作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组成“围岩一支护”体系而共同参与工作③在建立计算简图上:传统支护理论与一般地面结构没有本质差别;而现代支护理论认为作用的荷载是岩体地应力,它由围岩与支护共同承担25•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及其类型作用在衬砌上的荷载,按其性质可以区分为主动荷载与被动荷载两大类。主动荷载是主动作用于结构、并引起结构变形的荷载;被动荷载是因结构变形压缩围岩而引起的围岩被动抵抗力,即弹性抗力,它对结构变形起限制作用。弹性抗力:衬砌在受力过程屮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抗力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2&锚喷支护的特点①及时性②紧贴性③柔韧性④深入围岩内部加固⑤支护组合与设置时间的灵活性⑥密封性27•隧道位置的选择应修建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地质条件条件对隧道位置的选择往往起确定性作用。若必须通过,应减短其穿越的长度,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以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1・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均为隧道。2.隧道长度为隧道两端洞门桩 号之差,当为并行双洞时以较长隧道为准。当隧道长度小于100m时,隧道平纵指标不受隧道规范约束,可不采用电光照明;当隧。道长度大于6000m时,隧道运营管理系统一般需特殊考虑。特长隧道(大于3000m)、长隧道(1000〜3000m)、屮隧道(500〜1000m)、短隧道(小于500m)3•隧道结构构造:主体构造物(洞身衬砌、洞门)与附属构造物(通风、照明、防排水、安全设备等)隧道各结构构造的作用;保证隧道岩体的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1)洞身衬砌:承受围岩压力、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防止围岩风化、崩塌和洞内的防水、防潮(2)洞门:防止洞口塌方落石,保持仰坡和边坡的稳定性(3)通风、照明、防排水、安全设备:确保行车安全、舒适4•平面线形原则:釆用直线,避免曲线。若必须设置曲线,其半径不应小于不设超高的平面曲线半径,并符合视距要求。纵断线形原则:⑴以不妨碍排水的缓坡为宜,⑵坡度控制主要因素:通风,<2%较好,>3%不可取⑶排水:不应设置平坡,施工和竣工后考虑,最小坡度不宜小T0.2%,一般为0.3%,高寒地区⑷施工作业安全及工程费用⑸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竖曲线长度(坡度变更处)5•隧道勘察的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6.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塌、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及排水怵I难的沟谷或不稳定的悬崖峭壁下。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 理选定洞口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6.紧急停车带的功能:停放故障车辆、紧急情况下疏散交通及救援车辆和救援小组用以进行紧急救援活动。紧急停车带的长度、宽度和设置间距宽度,包含右侧向宽度应取3.5m;长度应取40m,其中有效长度不得小于30m;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设置紧急停车带的隧道:长、特长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紧急停车带。双向行车隧道,其紧急停车带应双侧交错设置。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可不设紧急停车带,但应按500m间距交错设置行人避车洞。8.标准内轮廓横断面(1)设置的原因:内轮廓种类繁多(单心圆、三心圆、尖拱、坦拱等),曲率不一。影响洞内设施的布置,又不利于施工时衬砌模板的制作。(2)隧道内轮廓统一标准:拱部为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用小半径圆弧连接。9.洞门:在隧道的洞口部位,为挡土、坡面保护等而设置的隧道结构物⑴端墙式洞门:适用于岩质稳定的IV类以上围岩和地形开阔地区⑵翼墙式洞门:适用于地质较差的III类以下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⑶环框式洞门: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且不易风化,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⑷遮光棚式洞门:开放式和封闭式,喇叭式与棚式⑸结合建筑物修建洞门⑹削竹式洞门:当洞口为松软堆积层时,通常应避免大刷仰、边坡,一般宜采用接长明洞,恢复原地形地貌的方法,此时采用10・衬砌: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坍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内空整齐或美 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仰拱:为改善隧道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12•衬砌结构类型: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喷射混凝土、喷锚衬砌及复合式衬砌、圆形断血隧道、矩形断血衬砌13.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喷锚衬砌(除下列地质:①膨胀性岩体②未胶结的松散岩体③有严重湿陷性的黄土④大面积淋水地段⑤能引起严重腐蚀的地段⑥严寒地区的冻胀岩体)14明洞的种类:拱式明洞、棚式明洞15.路面基本要求: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耐久、抗滑、耐磨等性能特殊耍求:(1)抗侵蚀和冲刷能力(2)抗滑性(3)易修补(4)反射率16•不设仰拱的隧道路面结构宜设整平层、基层和面层;设仰拱的隧道路面可只设基层和面层。岩石路基因存在超挖与欠挖现象,故应设整平层。而设置仰拱的隧道,其仰拱填充已充当了整平层的功能,故仅设基层与面层各级公路隧道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血,有条件时,可采用沥青混合料上面层与水泥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17.公路隧道围岩分级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规定的方法、级别和顺序,即岩石隧道围岩稳定性等级由好至坏分为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考虑到土体中隧道的围岩分类,将松软的土体围岩定为VI级。分级方法 性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2)对围岩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木质量指标值[BQ]。(3)按修正后的岩体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分级方法与隧道工程建设的阶段、公路等级和隧道长度、所进行的调查和测试工作的深度的不同相关。17.围岩压力是指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在工程中一般研究狭义的围岩压力。19•通风耍考虑的主耍问题(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2)新风量的确定方法(3)判断自然通风的能力(4)机械通风方式的讨论(5)通风设备的选择(6)经济性采用纵向通风的隧道,隧道内换气风速不应低于2.5m/s20•照明:长度大于100m的隧道应设置照明汽车司机从明亮的环境接近、进入、通过、驶出隧道过程中所产生的 视觉问题1)进入隧道前的视觉问题(白天):“黑洞效应”(长隧道),“黑框效应”(短隧道),亮度差异过分悬殊2)进入隧道后立即出现的视觉问题(白天人暗适应,“适应的滞后现象”3)隧道内部的视觉问题(白天,夜间):废气形成的烟雾,降低了隧道的能见度4)隧道出口的视觉问题:口天,长隧道,接近出口,“亮洞”,眩光,舒适性;夜间,黑洞,看不清外部道路的线形以及路上的障碍物,行车不安全21•地质勘探的手段和特点①挖探:坑探和槽探能够取得详尽的直观资料和原状土样,单勘探深度有限,劳动强度大②简易钻探:小螺纹钻、钎探和洛阳铲等工具轻、体积小、操作方便、进尺较快、劳动强度较小;不能采取原状土样或不能取样,在密实或坚硬的地层内不易钻进或不能使用③钻探:冲击钻进、回转钻进、冲击回转钻进、以及振动钻进等可获得深部地层的可靠地质资料;④地球物理勘探(1)概念:物探,凡是以各种岩土物理性质的差别为基础,采用专 门的仪器,观测天然的或人工的物理场变化,来判断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统称为物探(2)特点:效率高,成本低,仪器和工具比较轻便,原位测试方法;由于不同的岩、土可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物理性质,或同一种岩、土可能具有某些物理性质差异,因此有时较难得出肯定的结论,必须使用钻孔加以校核、验证,物探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22•隧道防排水原则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防排水系统。“防”:即要求隧道衬砌、防水层具有防水能力,防止地下水透过防水层、衬砌结构渗入洞内。“排冬应有畅通的排水设施,对衬砌背后、路面结构层下的积水排入洞内中心水沟或路侧边沟。“截”:对易于渗漏到隧道的地表水,应采用设置截(排)水沟,清除积水,填筑积水坑洼地、封闭渗漏点等措施。“堵”:针对隧道围岩有渗漏水地段,采用注浆、喷涂、堵水墙等方法,将地下水堵在围岩体内。23•衬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①计算工作费事费时②计算图式仅考虑修筑后按弹性体系建立③计算荷载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④计算过程屮的一些假设有一定的局限性24•现代支护理论与传统 支护理论的差别①对围岩和围岩压力的认识上:传统支护理论认为围岩压力是由洞室塌落的岩层松散体形成的,支护只要承担这些松散体压力,就能维持围岩稳定;而现代支护理论认为所有结构性岩层都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②在岩层与支护的相互关系上:传统支护理论把围岩与支护分开研究;而现代支护理论把围岩与支护视作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组成“围岩一支护”体系而共同参与工作③在建立计算简图上:传统支护理论与一般地面结构没有本质差别;而现代支护理论认为作用的荷载是岩体地应力,它由围岩与支护共同承担25•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及英类型作用在衬砌上的荷载,按其性质可以区分为主动荷载与被动荷载两大类。主动荷载是主动作用于结构、并引起结构变形的荷载;被动荷载是因结构变形压缩围岩而引起的围岩被动抵抗力,即弹性抗力,它对结构变形起限制作用。弹性抗力: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抗力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2&锚喷支护的特点①及时性②紧贴性③柔韧性④深入围岩内部加固⑤支护组合与设置时间的灵活性⑥密封性27•隧道位置的选择应修建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地质条件条件对隧道位置的选择往往起确定性作用。若必须通过,应减短其穿越的长度,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以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