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50 KB
  • 34页

隧道工程换拱施工组织方案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WORD格式.可编辑目录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21.1编制依据21.2编制范围2二、原设计概况及变更、病害概况22.1原设计概况22.2变更设计原因、范围及内容3三、地质特征43.1自然及工程地质特征4四、施工组织安排64.1建设总体目标64.2建设组织机构74.3工程施工工期安排74.4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7五、施工方案85.1换拱施工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85.2换拱措施105.3人员配置165.4侵限处治控制要点16六、监控量测166.1地表沉降观测166.2洞内监控量测17七、管理措施187.1质量管理措施187.2安全管理措施21八、换拱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及要求24九、应急预案279.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279.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279.3应急准备279.4应急响应319.5突发事件应急方案329.6现场恢复369.7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36附图:苏家湾隧道换拱工程进度横道图。36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施工方案一、原设计概况及变更、病害概况原设计概况隧道DK24+890~DK25+310里程段原设计采用IV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初支拱墙采用格栅钢架,间距1.5m/榀,二衬厚度30cm,二衬采用混凝土结构。DK25+310~DK25+380IV级围岩地段原设计采用IV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初支拱墙采用格栅钢架,间距1.2m/榀,二衬厚度35cm,二衬采用混凝土结构。DK24+852~DK24+890和DK25+380~DK25+409段采用V级加强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18型钢钢架,间距0.8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洞身穿越砂泥岩互层,断层破碎带,泥岩具有弱膨胀性,地质条件整体较差。2.1.1病害变形情况于2012年10月初发现初支变形,并停止掌子面掘进,截止10月15日,掌子面里程为DK25+029.5,下台阶跟进至DK25+094;仰拱跳跃施工,分段范围为DK25+419~DK25+172和DK25+132~DK25+102,共277m;二衬施工段落为DK25+419~DK25+274.9,共144.1m。隧道DK25+269~DK25+100线路右侧上下台阶连接板处出现明显纵向裂缝,个别断面自拱脚至拱顶出现半侧环向裂缝,裂缝未贯穿全环。在降雨的影响下,结构变形加大,上下台阶连接处钢架受压弯曲,向隧道中线方向出现鼓包,初支侵入二衬界限,并有个别下台阶初支与岩壁脱离,呈开口状向隧道中线倾斜。尤其以DK25+140~DK25+156范围变形最大,其中DK25+144~Dk25+148之间的小避车洞岩壁初支破碎,岩体产生竖向裂纹。线路左侧围岩变形幅度很小,但在DK25+172~Dk25+180范围内的小避车洞也出现竖向裂缝。2012年11月12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监测数据,DK25+220~DK25+115段侵限较为严重,右侧侵限8~35cm,左侧侵限5~14cm,其中右侧DK25+180~DK25+150段最为严重均在20cm左右,左侧DK25+200~DK25+180段最为严重在10cm左右。DK25+274.9~DK25+220和DK25+094段右侧变形较大,达到10~25cm,左侧变形相对较小,均在5cm左右。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在对变形隧道仰拱检查时发现DK25+270~DK25+227段仰拱出现纵向裂缝,开缝位置距左侧初支约1.5m,裂缝自大里程向小里程发展,并逐渐变窄,裂缝最大宽度约1cm。加之近期降雪影响,雪水下渗,洞内出现渗水现象,围岩条件进一步恶化。2012年11月27日相关单位对现场仰拱进行普查,发现仰拱在线路左侧的裂缝的范围扩大为DK25+276~DK25+172,共104m,离左侧初支边墙1.5m,宽度为1~10mm,由大里程往小里程方向裂缝宽度越来越小,DK25+132~DK25+125段仰拱在离右侧初支边墙1.5m左右处出现纵向裂纹,裂纹宽1~1.5mm,长度为7m,DK25+144~DK25+139段临时遂底混凝土开裂程度加剧,从原来的平均1.0mm增大到2mm。DK25+132-102仰拱两侧也均出现开裂现象,现DK25+084~DK25+054未开挖下台阶段地面原状土发生不规则龟裂。2.2变更设计原因、范围及内容2.2.1变更设计原因隧道施工期间恰逢雨水集中,2012年6月至10月,府谷线降水量为452.8mm,七月份最大降水量只有121mm,降水量增大了将近一倍。隧道变形地段洞顶地层以砂岩为主,节理缝隙发育,透水性好,地层受施工爆破及开挖扰动影响,下渗量和下渗速率会增加,隧道周边围岩含水率增大导致岩体的强度降低。另外隧道洞身地层以泥岩为主,砂岩主要分布于拱部,泥岩具有弱膨胀性,在地下水干、湿交替影响下,导致岩体发生反复的膨胀、崩解、强度降低,促使局部围岩变形增大,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2.2.2变更设计范围及内容变更设计范围为DK24+890~DK25+274.9段,该段围岩等级由IV级调整为V级。DK25+274.9~DK25+094段初期支护发生开裂变形,需要进行换拱处理,同时对支护措施进行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工20a型钢钢架,间距0.75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该段仰拱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对该段仰拱进行凿除,重新施做尽早封闭成环;DK25+094~DK25+029.5段,上台阶已经开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保证施工安全,对该段的支护措施进行调整,初期支护采用工18型钢钢架,间距0.75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DK24+890~DK25+029.5段尚未开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保证施工安全,对围岩级别进行调整,由IV级调整为V级,采用V级加强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18型钢钢架,间距0.75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前支护采用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42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DK24+852~DK24+890段,对原设计的初期支护措施进行适当加强,钢架间距由原设计的0.8m/榀调整为0.75m/榀。对DK25+276~DK25+172和DK25+132~DK25+102段仰拱进行凿除重新施做。三、地质特征3.1自然及工程地质特征3.1.1自然特征依据调查及钻探资料显示的地层,上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黄土;下伏侏罗系中统(J2)砂岩(J2Ms+Ss)、泥岩(J2Ss+Ms)为主,其岩性特征详述如下:黄土(Q3eol):黄褐色,硬塑,含少量碎石,厚度12.4~22.0m,II级普通土。砂岩(J2Ss):灰白色—青灰色,弱风化,泥质胶结,粗粒结构,薄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岩层产状近乎水平,岩体呈交错层理状,局部夹紫红色泥岩条带,与砂岩呈互层状,研质脆,遇水浸泡后易软化,IV级软石,分布于隧道上、下台阶位置,厚度大,遇水浸泡后膨胀,风干后崩解,IV级软石,主要分布于隧道洞身位置,层厚3.0m-5.0m。3.1.2地质特征拟建工程场地内没有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地质构造。隧道区属于单斜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位230∠4°。隧道进出口地势陡峭,岩性为砂岩、泥岩,节理裂隙发育,由于差异风化及重力作用,坡面发育危岩,影响隧道洞口施工及运营安全。特殊岩土为砂质黄土,坚硬,手搓有砂感,σs=0.006-0.044,II级(中等)自重湿陷性黄土。从区域地质来讲,本区域岩层为沉积造成,产状平缓。从府谷至哈镇沿线地形地貌上来看,隧道所处河谷应为后期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带并经风蚀、水流冲刷作用造成。主要现象如下: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隧道位于河谷一侧,属于傍山隧道。从隧道两侧出露岩层来看,河谷左侧(靠隧道侧)同位岩层要比右侧同位岩层高,说明本地区域性构造带为逆冲,其中左侧构造带边缘岩层受力有上扬之势,右侧岩层有下倾之势,隧道侧山体为上盘。从隧道出口左侧岩层开裂情况,可以看出该处岩层受力后开裂、破碎严重;洞内青灰色砂岩等类似断层角砾的捕掳体,受构造应力的高温高压作用,变质严重,粒间松散,岩体呈透镜状、周边磨圆;从设计院钻孔取芯率看出靠山体侧钻孔取芯率比外侧低可以说明靠山侧破碎严重;洞内强风化岩层基本接近水平和有反倾趋势说明洞身围岩与山体不整合,另外在隧道洞身开挖过程中多次揭示滑动面或擦痕。这些现象说明,隧道处于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带中,隧道洞身围岩不稳定,受力容易产生变形、坍塌等。3.1.2.1地表特征地表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冲沟发育,下部砂岩节理裂隙发育,为地表水入渗的主要通道。黄土覆盖层物质主要为砂质黄土及块石土,两侧及前缘厚度较薄,覆盖层达5-30m厚土石分界面继承了原风积砂质黄土沉积时古地形,基本是沿古地形发育而成。即土石分界面具有南高北低,整体倾向沟心方向,与山前黄土缓坡坡向趋同的特点。本隧道明显为傍山隧道。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里程为DK25+100-270段,位于地表DK25+274冲沟、DK25+148冲沟及DK25+075三条大冲沟之间,地表坡度约37-45°。在线路左侧(靠山侧)距离中线50米左右的位置,三条大冲沟顶存在明显错动痕迹,呈台阶状,错台高度30-70cm不等。黄土覆盖层为古滑坡体已经得到确认。同时在坡体靠河侧也存在滑坡体的剪出趾与滑覆面;同样在隧道出口端右侧空压机房后及钢筋场位置发现明显滑动面,擦痕明显。从远处观察,可明显发现由减损凹陷所围成的滑坡体。事实证明苏家湾隧道浅层斜坡为老黄土古滑坡,虽然之前已经趋于稳定,但是由于2012年雨水较大及隧道开挖过程爆破扰动存在导致古滑坡复活的可能,这里不能排除古滑坡复活对隧道洞内围岩产生作用。3.1.2.2洞内围岩特征隧址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黄土、三叠系中统泥岩及砂岩组成。其中黄土主要覆盖于隧道地表,厚度5~30米不等;黄土下为砂岩,局部为泥岩夹砂岩结构;洞身围岩主要以砂岩、泥岩为主,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薄层状泥岩。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从隧道开挖中揭示的围岩情况来看,围岩层理比较明显,构造较复杂,洞顶到隧底分别为黄褐色砂岩,为全风化状,节理裂隙较发育,自稳性较差;黄褐色砂岩下部为15~20cm厚的青灰色泥岩夹层,易崩解;青灰色泥岩以下为褐红色泥岩,泥质结构,易崩解,具有弱膨胀性。围岩中含有少量裂隙水。砂岩透水性比较好,今年雨水较大,黄土覆盖层及砂岩不能起到很好的隔水作用,山顶地表又存在多处黄土陷穴,造成了大量雨水下渗,围岩自重增加,泥岩透水性较差,雨水严重软化,造成失稳后的泥岩不能承受上层砂岩及黄土覆盖层所施加的力,发生压挤变形,造成砂泥岩互层产生滑动。如苏家湾隧道DK25+120避车洞位置存在贯通性滑动面,擦痕明显。四、施工组织安排4.1建设总体目标质量:换拱工程达到铁道部新建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满足设计使用功能,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安全:无人身因工死亡事故,无重大火灾、交通、爆炸事故,无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环境保护目标:污水排放控制达标率100%,施工扬尘控制达标率100%,施工噪声污染控制达标率100%;水土保持目标:确保排迁红线外植被不受破坏,杜绝乱砍乱伐;规范取弃土,杜绝污水和泥浆乱排乱放现象;文物保护目标: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规定,确保国家文物和文化遗产不受损害。工期目标:本隧道计划于2013年洞身开挖、洞门工程全部完成。除洞内附属外,其余完成80%。其中2013年5月1日隧道进口开始施工,2013年7月31日隧道完成贯通。4.3工程施工工期安排隧道计划于2013年3月15日开工至2013年11月30日,开挖、洞门全部完成。除洞内附属外,其余完成80%。初期支护换拱计划2013年4月1日开工至2013年8月15日全部完成。仰拱换拱施工计划2013年4月5日开工至2013年8月20日全部完成。换拱里程段二衬施工计划2013年4月10日至2013年8月26日完成。4.4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4.4.1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4.4.1.1施工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侵限处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侵限处治工作,,现场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工班长为成员。施工过程中,专项工作组成员轮流24小时现场值班。4.4.1.2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1、队伍部署:根据施工需要和现场工程数量,现场侵限处治施工共设置加工班、支护班、注浆班、开挖班、二衬班、运输班、综合班六个作业班组。2、任务划分:①加工班:负责钢支撑、钢拱架、连接筋、钢筋网、锁脚钢管、小导管的加工制作。②支护班:负责临时钢支撑的加固、拆除,侵限段初期支护拆除后钢拱架、连接筋、钢筋的安装,喷射混凝土等结构施工作业。③注浆班:负责径向小导管注浆浆液的拌制、灌注作业。④开挖班:负责侵限段初期支护的拆除、小导管、锁脚钢管的打孔、安装作业。⑤二衬班:负责仰拱及二衬施工。⑥运输班:负责洞内弃碴装运、混凝土运输。⑦综合班:负责现场综合保障。五、施工方案5.1换拱施工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5.1.1施工准备1、所有参与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先从管理人员,再对作业人员培训,有人员调动的时候也要培训上岗,对工序、工艺、工法进行培训考核,结果上报监理单位和建设指挥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确保换拱安全;2、做好现场劳动力组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及完好率,使其能满足施工要求;3、组织好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在数量和质量上应满足施工要求。5.1.2变形开裂段初支断面超欠挖检查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换拱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断面超欠挖检查凿除侵限部位砼换拱(钢筋网、锚杆、锁脚)先拱后墙及时初喷喷射砼覆盖拱架加工、运输拱架底部加设锁脚锚管并注浆及背后空洞回填注浆拆除下榀待换拱架的辅助拱架进入下榀换拱施工换拱部位打注浆管注浆加固,安设辅助拱架施工准备画出侵限范围1、材料进场、检查;2、拱架加工、运输。、埋点、监控量测1、测量组对初支变形地段每榀拱架进行断面净空检查,绘出超欠挖断面图;2、测量组根据技术交底在现场用油漆标出换拱的起止里程、部位,方便现场换拱施工。5.1.3换拱部位临时支撑加固及拆除换拱前,首先对已施做的初期支护进行临时加固,防止在换拱的过程中局部变形过大导致塌方,在原有的钢架的位置架立临时支撑。DK25+140~DK25+180段范围采用加固锁脚锚管注浆处理,每榀格栅拱架拱脚及上下台阶衔接处各加固一处3.5m长锁脚锚管。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DK25+102~DK25+269段采用横向支撑加固,其中变形最为严重的DK25+140~DK25+156段设置Φ159mm钢管做横撑,其余为Φ108钢管,横支撑上下钢管间距为80cm,横支撑每隔3m设置一处,两端设置20cm×20cm×1.5cm钢垫板。每处在初期支护上下拱架连接处上下各400mm位置拱架上焊接20cm×20cm×1.5cm钢板,并用Φ42mm钢管做斜撑对横支撑进行加固。每道横撑之间采用Φ42mm钢管做剪刀撑状加固,确保横撑不变形。DK25+235~DK25+257段此段由于之前挂有防水板,故未设置横支撑。现对此段布置横支撑,间距3m/道。DK25+274~DK25+215段设置竖向支撑,3m/道,此竖向支撑与横向支撑交替错开布置。DK25+140~DK25+172段之前按照3m/道布置过横向支撑,现对其进行竖向支撑。竖向支撑采用工18型钢,工字钢接头处不得在一个位置,两根工字钢接头错开至少1m。两端设置20cm×20cm×1.5cm钢垫板,每处在初期支护上下拱架连接处上下各400mm位置拱架上焊接20cm×20cm×1.5cm钢板。竖撑架立平台采用0.9×0.9m碗扣式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搭设前地面必须平整夯实。竖撑上部端头钢垫板焊接在拱架上,仰拱未施做段竖撑下部垫枕木,已施做段垫设木板,枕木或木板与下部端头钢垫板之间用木楔堵塞牢固,木楔长宽大于钢垫板每边3cm。在拆除临时支撑时,必须保证前一榀换拱拱架已封闭成环,每3m换拱施工封闭成环后拆除下榀临时支撑。临时支撑拆除顺序为先横撑后竖撑。确保结构稳定。在换拱施工时要对下一拼临时支撑进行监控量测,如果数据有突变,则需要立即停止换拱作业对临时支撑进行加固,监测数据稳定后方可进行换拱作业。5.1.4换拱前技术准备工作1、测量组对初支变形地段每榀拱架进行断面净空检查,并绘出超欠挖断面图。2、根据各段不同的换拱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换拱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3、测量组根据技术交底在现场用油漆标出换拱的起止里程、部位,方便现场换拱施工。5.2换拱措施5.2.1DK25+274.9~DK25+094处理措施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DK25+274~DK25+272.5里程段作为首件换拱位置,依次由DK25+274到小里程进行换拱,每施工循环为75cm/天。施工顺序流程见示意图:换拱施工顺序示意图1、施作径向小导管首先该段初期支护打设L=3m、Φ42mm注浆小导管,沿隧道拱墙周壁进行围岩径向注浆加固。注浆钢管间距为1m(环向)×1m(纵向)。注浆采用1:1水泥浆,注浆压力1.2~1.4MPa,具体注浆压力根据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注浆情况、帷幕范围适当调整。注浆前要对注浆设备及压力表进行检验,每次注浆前要确保压力表归零,安排专人观察注浆压力值。待浆液凝固后,结合净空测量数据,变形稳定后方可进行换拱处理。人员配置情况:施作径向小导管设2个班组进行昼夜轮换,每班组6人。2、拆除矮边墙及初期支护混凝土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对换拱部位矮边墙混凝土进行拆除,矮边墙拆除每循环3m,首件拆除矮边墙位置为DK25+274~271,先拆除变形较大一侧,然后拆除变形较小一侧,矮边墙拆除采取松动爆破配合人工风镐的施工方式,炮眼间距为30*30cm梅花型布置。对喷射砼DK25+274~DK25+272.5里程段中间的DK25+273.775~272.725共计105cm的位置进行松动爆破配合人工风镐凿除,炮眼间距为30*30cm,深度为15cm,凿除循序为先拱后墙,拆除至钢筋网或连接筋混凝土面时,要优先切断钢筋网及连接筋,确保全部切断后方可对剩余混凝土进行凿除。在拆除喷射砼过程中对既有的钢筋网及连接筋采用水焊进行切割处理。确保不破坏既有拱架受力。拆除后进行扩挖至设计轮廓线,预留沉降量为15cm,扩挖后对岩面进行混凝土初喷。初喷封闭围岩后再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待拱部换拱工序结束之后方可进行边墙砼拆除及支护工程,原则为先拆除变形较大侧然后拆除变形较小侧。人员配置情况:拆除矮边墙及初期支护混凝土设2个班组进行昼夜轮换,每班组6人。其中炮眼布置及若膨胀爆破1人。水焊1人。风镐凿除4人。3、架设工型钢及喷射砼:DK25+273.625~272.875段架设工20a型钢钢架,钢架间距为75cm,拱脚打设Φ42mm注浆钢花管,两边拱腰、拱脚及墙角每节点各2根,每根长4m,与岩面成45°角打设,注水泥浆,设计注浆压力(终压值)为1.0MPa;安装Φ8钢筋网,网格尺寸20×20cm,钢拱架处外露10cm作为搭接预留筋;安装Φ22mm组合中空锚杆及砂浆锚杆;纵向每2榀钢架采用Φ22mm钢筋纵向连接,环向间距100cm,外露10cm作为搭接预留筋;C25网喷射混凝土厚27cm。架立钢架按照先拱后墙的顺序进行,拱脚采用C25砼垫块垫设。在安装钢筋网时预埋初支背后空洞注浆孔。孔径50mm,纵向每1.5m设一个,环向每3m设一个人员配置情况:架设工型钢及喷射砼设2个班组进行轮换,每班组15人,架设钢拱架9人,喷射混凝土6人。4、重复上述步骤对DK25+272.125~DK25+271.375进行换拱,然后对DK25+272.125~DK25+272.875段进行既有格栅拱架及喷射砼拆除,然后对其扩挖加固,喷射砼。5、仰拱及填充施工仰拱施工每循环3m,初期支护换拱4个循环进行一次仰拱施工,仰拱采用工20a型钢钢架,0.75m/榀,钢架间用Φ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22mm纵向拉杆焊接在一起,拉杆环向间距1m。首先对已施工仰拱进行凿除,范围为DK25+274.9~172及DK25+132~102凿除方式为松动爆破配合人工风镐的施工方式。既有仰拱凿除后对已换拱的型钢进行临时仰拱的架设,间距为1.5m,临时仰拱采用φ158钢管,两侧采用木楔加固,确保支护的稳定。对仰拱进行扩挖,在扩挖工程中随时观测基地围岩的变化,如果基地围岩达不到设计地基强度要求,则需要对仰拱下开挖地基进行径向注浆处理,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仰拱支撑的架设及仰拱砼的施工。DK25+276~+274.9段仰拱凿除在换拱处理完成后进行。仰拱填充施工时要对其里程进行调整,确保填充与仰拱的施工缝不在同一平面,错缝距离至少达30cm。每一循环仰拱施做时,在距洞内左侧拱脚1.5m处设0.5m(长)×0.5m(宽)×1m(深)集水坑。如出现渗水时将集水坑内水抽除,清除坑底因渗水产生的淤泥,将水降至仰拱底以下方可进行仰拱施工。人员配置情况:仰拱及填充施工设1个班组。仰拱及填充设4人。其中振捣1人,其余3人。仰拱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一页):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仰拱施工工艺流程图6、二衬施工二衬施工每循环9m,仰拱施工3个循环后进行二衬施工,二衬施工采用V级加强衬砌,C35钢筋混凝土结构。人员配置情况:二衬班组设12人。7、安全步距要求施工过程中要确保仰拱距离换拱施工作业面不得多余9m,二衬距离施工作业面不得多余18m。如果超出步距要求则必须停止换拱进行仰拱及二衬施工。5.2.2DK25+094~DK25+029.5处理措施DK25+094~DK25+029.5段上台阶已经开挖,初期支护已施做完毕,下台阶并未开挖,针对该段已施工情况,结合净空测量数据,需要对隧道的支护措施进行加强,对已经施做的初期支护进行拆换处理,二次衬砌进行加强。施工循环见换拱施工工艺流程图,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施作径向小导管首先对该段初期支护打设L=3m、Φ42mm注浆小导管,沿隧道拱墙周壁进行围岩径向注浆加固。注浆钢管间距为1m(环向)×1m(纵向)。注浆采用1:1水泥浆,注浆压力1.2~1.4MPa,具体注浆压力根据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注浆情况、帷幕范围适当调整。注浆前要对注浆设备及压力表进行检验,每次注浆前要确保压力表归零,安排专人观察注浆压力值。待浆液凝固后,结合净空测量数据,变形稳定后方可进行换拱处理。待浆液凝固后,结合净空测量数据,变形稳定后方可进行换拱处理。2、拆除初期支护混凝土支护采取松动爆破配合人工风镐凿除,炮眼间距为30*30cm,深度为15cm,直接对上台阶初期支护进行拆除。拆除后进行扩挖至设计轮廓线,预留沉降量为15cm,扩挖后对岩面进行混凝土初喷。在拆除喷射砼过程中对既有的钢筋网及连接筋采用水焊进行切割处理。确保不破坏既有拱架受力。3、架设工型钢及喷射砼架设工18型钢钢架,钢架间距为75cm,拱脚打设Φ42mm注浆钢花管,两边拱腰、拱脚及墙角每节点各2根,每根长4m,与岩面成45°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角打设,注水泥浆,设计注浆压力(终压值)为1.0MPa,并与型钢钢架焊接;安装Φ8钢筋网,网格尺寸20×20cm,钢拱架处外露10cm作为搭接预留筋;安装Φ22mm组合中空锚杆及砂浆锚杆;纵向每2榀钢架采用Φ22mm钢筋纵向连接,环向间距100cm,外露10cm作为搭接预留筋;C25网喷射混凝土厚25cm。架立钢架按照先墙后拱的顺序进行,拱脚采用C25砼垫块垫设。在安装钢筋网时预埋初支背后空洞注浆孔。孔径50mm,纵向每1.5m设一个,环向每3m设一个。4、在滞后该上台阶换拱一段距离之后,进行下台阶开挖,下台阶开挖时应结合监测数据设置临时横撑,开挖后及时进行初喷防护,之后架设工18型钢,使结构封闭成环,两侧边墙禁止同时开挖,要求错开5-10m。5、仰拱及填充施工在开挖之前对已施工的型钢采用φ158钢管做临时支撑加固,两侧采用木楔夹紧临时支撑间距为1.5m,加固完成之后可对仰拱进行开挖,仰拱施工每循环9m,在开挖过程中随时观测基地围岩的变化,如果基地围岩达不到设计地基强度要求,则需要对仰拱下开挖地基进行径向注浆处理,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仰拱支撑的架设及仰拱砼的施工。仰拱填充施工时要对其里程进行调整,确保填充与仰拱的施工缝不在同一平面,错缝距离至少达30cm。6、二衬施工二衬施工每循环9m,仰拱施工3个循环后进行二衬施工,二衬施工采用V级加强衬砌,C35钢筋混凝土结构。7、安全步距要求施工过程中要确保仰拱距离掌子面距离不多于35m,二衬距离掌子面距离不得多于70m。如果超出步距要求则必须停止换拱进行仰拱及二衬施工。5.2.3DK24+890~DK25+029.5处理措施DK24+890~DK25+029.5段尚未开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保证施工安全,对围岩级别进行调整,由IV级调整为V级,采用V级加强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18型钢钢架,间距0.75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前支护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纵向搭接不小于1m。5.2.4DK24+852~DK24+890处理措施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DK24+852~DK24+890段对原设计的初期支护措施进行适当加强,钢架间距由原设计的0.8m/榀调整为0.75m/榀。开挖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超前支护措施及二衬类型按原设计实施。5.3人员配置换拱人员配置表序号班组人数备注1加工班4人 2支护班12人 3注浆班12人 4开挖班12人 5二衬班12人 6运输班2人 7综合班3人 5.4侵限处治控制要点侵限处治控制重点在衬砌、换拱、落底、封闭成环四个方面。1、在换拱之前,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先施工临时支撑,确保结构安全。2、换拱必须在临时支撑全部架设完毕且注浆完成并达到设计效果后方可施工。3、换拱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测量数据及时整理反馈,根据检测结果指导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4、施工中遵循“强支护、快封闭、早成环、勤量测、仰拱二衬紧跟”的原则进行变形侵限段施工。5、换拱每循环为一榀,逐榀进行拆换,严禁两榀换拱同时施作。6、侵限部位必须清除到位,杜绝二次侵限。7、锁脚锚杆打设牢固,并注意设计所有系统锚杆对拱架的锁固作用。8、预制砼块将底部垫实。六、监控量测隧道出口属于浅埋地段,又因洞内变形侵限严重,故监控量测工作分为地表沉降观测和洞内监控量测。6.1地表沉降观测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在隧道开挖前布设点位,地表沉降观测点与隧道内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观测点按照下表要求布置。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2B<H<2.5B20-50B<H≤2B10-20H≤B5-10地表沉降观测点横向间距为5米,在隧道中线附近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小于(隧道开挖宽度+隧道埋深),其测点布置如图(见下一页):6.2洞内监控量测点位布置如下图:对未衬砌地段布置监控量测点,建立测量台账,测点断面间距V级围岩保证5至10米一个,测量频次一天两次。画出隧道在测断面周边收敛—时间曲线图、拱顶下沉—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时间曲线图。填写在测断面测量数据,包括隧道周边收敛测量值以及拱顶下沉值,并判定隧道稳定性。七、管理措施7.1质量管理措施7.1.1制订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为:“确保质量等级优良,保证顺利通车”。7.1.2质量保证体系隧道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建立原则为:紧紧围绕质量管理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创优规划,通过质量管理及组织、技术保证措施和及时准确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7.1.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指挥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经理牵头,项目部总工程师、项目部各有关业务部门人员和各施工队队长、主管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参加。7.1.4质量管理责任制7.1.4.1根据质量创优目标,我们建立了岗位质量责任制如下项目经理:代表单位履行对建设单位的投标承诺和工程承包合同,执行单位的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目标。负责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负责项目的组织分工,明确人员职责,建立恰当的奖惩及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对各种材料采购及供应进行评价和监督。主持项目工作会议,审定或签发对内对外的重要文件。项目总工程师:参加项目质量创优规划的编制及修订工作。负责图册、文件、资料的分配、签发、保管及日常管理。负责组织换拱工作中各种质量记录的填写、收集、汇总工作。负责施工过程中轻微不合格的处理和一般以上不合格的上报工作。特殊岗位职责的人员:建设单位提供的物资和指定分供方的物资,由项目经理部物资设备部部长负责进行进货检验和验证。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工程管理部:做好换拱工前准备,组织工程调查、图样会审,了解设计意图;负责技术交底。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办事,正确理解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组织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各种构、配件,非标准加工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并贯彻实施。对违章指挥和技术指导错误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掌握施工中的各种技术数据,搞好创优资料。安质环保部: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质量的规定和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换拱有关质量的各项工作。按规定及时上报质量统计报表,做好质量回访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换拱工作的质量检验工作。对违反施工质量管理要求者有权制止;对有危害工程质量的行为有权越级上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指导和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文明施工。物资设备部:负责所进物资的验证、检验、贮存、标识和可追溯性及不合格品的控制。保证换拱所需材料供应。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各级维修保养工作,,不断提高机具设备的完好程度,做好正常运转,保证工程不间断施工定期进行机具设备的检查。对由于机械设备的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负有直接责任。中心实验室: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计量检测工作规定,严格按规范、规程操作,确保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公正性。管好用好计量、测试仪器设备,规定组织周期检定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完好,精度符合要求。对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测和复验,鉴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搞好现场混凝土、砂浆和填土工程的施工控制,按规定数量抽样检验其强度和密度,并及时报告检测结果。如实记录和计算测量、试验结果,做到资料清楚、齐全、完备。对因测量、试验造成的质量问题负直接责任。7.1.4.2质量责任分解,全员逐级签订质量包保责任状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做到质量责任明确落实到每个人,以真正实现工程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自上而下组织全员逐级签订质量包保责任状。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7.1.5施工组织上保证质量的措施7.1.5.1强化质量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利用现场质量标语、板报、上质量课、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第一、保证优质工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而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观点,调动每个职工创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7.1.5.2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亲自挂帅。建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下属施工队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明确各级质检人员实现质量创优目标的任务、责任和权限,并赋予他们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否决权。质量管理过程中,我项目部将严格执行八项制度,即①工程测量双检复核制度;②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③质量责任挂牌制度;④质量评定奖罚制度;⑤质量定期检查制度;⑥质量报告制度;⑦竣工质量签证制度;⑧重点工程把关制度。项目部每月一次、队每周一次组织定期工程质量检查;对每次检查的工程质量情况及时总结通报,奖优罚劣。各级质检人员坚持做好经常性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预防质量通病,杜绝质量事故,使工程质量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7.1.5.4坚持标准化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施工中推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依据国家和交通部现行质量检验的有关规定,制定各种岗位的工作和作业标准。施工中,做到事事有标准,事事依标准;规范施工,对标检查,按标奖罚,用标准规范作业行为。把好技术交底关,各分项工程均实行书面技术交底,做到按设计图样、规范、规程和标准施工。把好材料验收关,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有合格证、出厂证明书或检验合格报告单,并进行规定的抽样试验,否则不准进场使用。把好操作程序和工序交接关,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要按标准进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把好质量评定关,质量检查评定达不到标准的工程,坚决返工,直到达标为止。7.1.5.5突出重点,严格质量管理点管理针对本隧道工程围岩类别低等特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根据关键工序以及质量关键部位和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建立专门质量管理点。根据特点,编制复杂工程施工工艺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实施预测预防,进行超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施工质量。7.1.6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制度7.1.6.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每分项工程指派专门的专业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进行指导,并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同时,由专业工程师进行现场值班,发现问题,立即解决。7.1.6.2坚持工艺试验制度本隧道施工中将采用一些四新技术成果和自行开发的革新技术,为保证这些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和取得较好的效果,施工中我部将安排试验单元进行工艺试验。坚持“一切经过试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确定最适合的施工参数,优化资源配置。7.1.6.3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设专项工序负责人对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接收、不许施工。工序负责人为安质部李岩及架子队技术负责人朱学勇。7.1.6.4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由于隧道工程绝大部分为隐蔽工程,因此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施工中必须认真履行检查签证程序,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再根据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7.1.6.5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四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样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三不交接”即: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通过以上制度来保证本隧道施工的施工质量7.2安全管理措施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安全是施工生产永恒的主题,特别是隧道工程,由于具有地下施工的特点,更具有其危险性,因此施工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将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与卫生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我部以往安全生产的经验,制定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措施,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认真实施7.2.1安全目标(1)杜绝因施工作业、施工临时设施和施工机械设备等引起的事故;(2)杜绝因施工作业和施工机械车辆引起的公路及市政交通行车危险及以上事故;(3)杜绝责任重大火灾事故和职工因工死亡事故;(4)重伤率控制在0.5‰以下,轻伤率控制在5‰以下;(5)杜绝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爆炸、火灾、中毒等重大事故。7.2.2安全管理的各项组织措施7.2.2.1安全组织领导机构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项目经理部安全保证体系,使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见《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见下一页。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任,安全负责人为副主任,由工程部、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作业队队长为委员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业队成立由队长任组长、作业队安全主管任副组长、技术员、专职安全检查员为成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到人,督查督办。7.2.2.2专职安检机构设专职安全员,工班长为兼职安全检查员,全面负责本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实施检测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国家、行业、建设、监理等关于工程安全方针、条例、规定和要求的落实,确保本标段安全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定期对工程安全和创优规划进行检查评比和指导。7.2.2.3安全保证体系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按照GB/T28001-2001劳动卫生保障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安全包保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达到全员参加,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的同时,编制各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针对本标段的工点多、线路长、重难点工程多、参战人员及机械设备多、前后工序衔接紧密、施工干扰大等工程特点,从多层次、多方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级明确安全职责和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施工生产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之目的。7.2.2.4安全组织机构与专职安检机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见下表(见下一页)安全保证体系思想保证提高全员意识施工技术安全规则教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有力的组织、措施保证组织保证措施保证建立各级安全组织建立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劳动保护防疫机构有力的后勤保障措施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制度保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可靠的医疗保健措施完善的劳动保护措施通畅灵敏的通信措施各工种安全生产制度月季年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总结评比制度经济保证包保责任制监督检查奖罚分明经济兑现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方针”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事事讲安全处处有保障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八、换拱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及要求1、每天18点前向建设指挥部调度上报当日换拱安全、质量、进度情况。2、保证作业环境安全,作业前检查现场存在的各种隐患,及时排除,尤其加强对临时支撑的观测和检查,发现变形等问题立即加强支护,保证临时支护安全。3、每个工作班设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现场安全质量监控工作。4、施工过程中成立消防安全小组,每个工作面由专人负责,具体负责换拱过程中消防安全检查及消防防护指挥工作。5、DK25+274.9~DK25+029.5换拱区间,按照不同条件,在不同的场所合理配置种类合适、有效且数量足够的灭火器材,并设明显标志。钢筋拆除时,必须做好防火降温措施。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物品,设置专门仓库存放。6、在洞内设安全逃生管道,逃生管道要求直径不小于80厘米,长度不小于20米的钢管。同时,在洞口配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如工字钢、方木、急救药品、纱布、强光手电、救援管道及食品,应急车辆、设备等。7、安全交底要图文并貌具体化,技术交底必须明确交底人职务及交底人具体工种和交底日期,接底人必须签名,交底要到施工作业人员手中。8、洞内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在人员上下及运输过道处均应设置固定照明设置。9、电工必须经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必须配备试验合格的安全用具及劳保用品。用电必须保证三相五线供电,要求一机一闸一漏保,各种用电设施必须要良好接地并有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每天使用前必须启动漏电实验按钮试跳一次,如不正常严禁使用。确保用电设施及人员安全时方可送电运行,确保线路电线额定电流不超载确保线路安全运行。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10、高空作业中,使用物料均应平稳堆放,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中,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应随时打扫干净,防止扎伤和空中滑空;上下传递物件、工具时不得抛扔或将工具放在工作平台或模板上,更不得插在腰带上。11、所有换拱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签订安全责任书,不办理保险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参与工程建设。12、进洞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带病作业。进洞人员必须签认进洞登记,洞内值班人员、安全质量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员、施工人员状况清楚可见。13、破拱时,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加强现场管理,尽量缩短循环时间。14、破拱人员要有安全的作业平台,台架不得有悬挑板,作业人员做好个体防护,并随时注意上方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撤离。15、割除连接钢架、连接钢筋和钢筋网时,保证气瓶使用安全,氧气瓶、乙炔瓶不得放置在台架下方,应离开作业地点10米以上,气瓶间距5米以上,防止发生乙炔气瓶燃火和爆炸。16、割除连接钢架、连接钢筋和钢筋网时,必须保证全部割断,不得有任何连接,防止对原有支护造成扰动。如发生没有及时切断造成扰动的情况,对原初期支护进行喷射混凝土及打设注浆小导管进行加固。17、拆除时使用挖机,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带,严禁有人留在换拱处理段内,有关的设备、机具、管线要提前清理,挖机破除时不得在换拱段范围内作业,应在换拱段后方的安全部位,并在作业过程中严禁扰动破除范围外的拱架和初期支护。18、拱架拆除后,及时清除危险因素,清理好接拱部位,立拱时保证足够的人员,严格按照测量组的交底安装,保证位置正确,保证接头平顺。19、保证焊接质量,关键部位必须实施满焊。20、严格按照交底打设锁脚锚管,连接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每组锁脚锚管用钢筋连接,并在拱架内外两侧与拱架焊牢,保证焊接质量,锁脚锚管注水泥浆以保证锁脚锚管刚度。21、喷砼要密实,要紧贴岩面,超挖部分要用喷射砼回填,喷砼面保证平整,不得留有凹槽和空隙。22、上一榀处理完后才能进入下一榀的处理,不得一次处理多榀,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保证安全。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23、现场要保障充足的照明,电工要24小时现场值班,及时处理现场存在的用电故障和照明故障。24、监控量测是避免发生紧急问题的主要手段,连续监测并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现场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25、加强值班,现场设专职安全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要随时在现场监督指导,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纪行为,并随时观察临时支护情况,发现异常或紧急情况,及时停止作业,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九、应急预案9.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9.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根据本区段内隧道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9.3应急准备9.3.1机构与职责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项目部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组长职责: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通讯联络组职责: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技术支持组职责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抢险抢修组职责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疗救治组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后勤保障组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9.3.2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根据潜在事件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主要应急物资:①在洞内显著位置配备适当的救生器具,如安全绳、长竹竿等;②内部电话、对讲机等联系工具保持畅通;③自备发电机和照明专线保持良好工作状态;④洞口和通道口预备钢拱架、钢管、水泥、水玻璃等。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储备表序号材料、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指标现在何处备注1挖掘机台1220C3现场2装载机台1Zl50c现场3自卸汽车台220T现场4电焊机台2BX500现场5空压机台2SP522现场6风动凿岩机台6YT-28现场7发电机台1150KW现场8注浆泵台2ZJB-35现场9混凝土喷射机台2现场9.3.3教育、训练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项目部每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指导,必要时,协同项目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9.3.4互相协议项目部事先与地方医院、政府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相关单位联系电话表序号单位联系人电话备注1当地急救电话1202医院值班0912-87263503指挥部调度182922061964当地派出所1105当地政府办公室值班0912-87122349.4应急响应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安质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质安室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紧急事故发生上报综合部或安全部长抢险领导小组抢险方案确定物资、设备到位进行抢险现场处置、送医院抢救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行总结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人员伤亡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1)值班电话:项目部安质部电话:18391219101,项目部实行昼夜值班制度,值班时间和人员如下:7:30~20:30—朱学勇18329279567,20:30~7:30—蒋大伟18766010265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综合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9.5突发事件应急方案9.5.1隧道塌方冒顶处理预案在隧道的施工中,虽然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塌方冒顶,但由于种种原因,此类事件还是防不胜防,难以杜绝。一旦发生隧道的塌方冒顶,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理方案:9.5.1.1应急措施1、现场施工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工班长负责清点人数,并将情况立即报告项目部调度。2、机械设备有条件转移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由领工员指挥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3、待塌方处于相对稳定时,由电工检查线路,恢复该地段安全应急照明,确保用电安全。4、如有水涌出时,应根据水量的大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原则是:堵、排、引结合。待施工方案确定后进行根治。5、项目部通知工管部(或办公室)采取摄影、录像等方式记录塌方情况。同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会同现场监理、设计院配合组共同会勘,分析、确定塌方的性质、规模及其后果,并根据初步判断结果按下列分级程序处理:如为C级(小型塌方):根据现场会勘结论及施工方案、措施,直接由项目部组织实施。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如为B级(中型塌方):项目部应立即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现场会勘,分析发展趋势,制定施工方案、措施,由项目部立即安排实施。应急预案处于预警状态。如为A级(大型塌方):项目部应立即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人员启动应急预案,同时电话报业主指挥部,并在4小时内将详细情况书面报业主指挥部和监理单位,联合现场办公,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分析发展趋势,采取一切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减小事件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和损失。9.5.1.2隧道塌方的整治1、隧道发生塌方,应及时迅速处理,不得随意拖延时间。处理前,必须仔细观察塌方的范围、形状、数量大小及坍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的分布、活动情况等,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研究制定处理方案。2、隧道塌方应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置护拱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理。3、清理塌方前,应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加强防排水工作:1)、地表沉陷和裂缝,应采用注浆填充和加固,或采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坑,防止地表水下渗进入塌体;2)、通顶陷穴口的地表四周应挖沟排水,搭设防雨棚遮盖洞顶,洞内衬砌通过塌方后,陷区应及时回填,回填应高出原地面,并用黏土或浆砌片石封闭穴口,做好排水:3)、塌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采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无法进行引排时可采用注浆堵水。4、石质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为III—Ⅳ级,岩体以未风化或轻度风化的岩层为主,节理较发育,坍体呈碎石状,黏土及砂的含量较少,一般不超过30%。为塌方的围岩呈相对稳定状态。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为WNF法和WF法:1)、WNF法:先清除塌体,利用围岩暂时的基本稳定状态,抓紧时间沿坍塌面采用喷锚支护技术加固未塌的地层(既W,以下称“外层初期支护”),然后沿二次衬砌外轮廓施作钢架混凝土支护壳体(即N,以下称“内层初级支护”)。同时用钢架将内、外层初级支护连成整体,待二次衬砌完成以后,沿内层初期支护外轮廓依次设防水层、1m厚混凝土护拱及1m以上的土石缓冲层(即F,简称“防护”)。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工序多,处理周期长,成本高,但安全可靠。此法适用于塌腔横断面矢跨比小于0.7时的塌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2)、WF法:当塌方高度较大,塌腔横断面矢跨比大于或等于0.7时的塌方,W、F的含义同前,在塌方发生后,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抓紧时间沿塌方面外层进行初期支护,不设(也难于设)内层初期支护,待二次衬砌完成以后,设置与WNE法相同的防水层、护拱及缓冲层。与WNE法比较,WF方法未设内层初级支护及内、外层初级支护之间的联系钢架,从而成本大量降低,处理周期短很多,但因矢跨比较大,再次塌的可能性较小,仍能基本确保施工安全。由于设有1m厚的混凝土护拱及1m以上的土石缓冲层,即使在隧道完工后的运营时期,发生了一定规模的塌方,其抗冲击能力仍能确保运营安全。5、当岩石类塌方已塌至原地面(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浅埋隧道或深埋隧道的洞口段)时,就不能采用清碴的方法,而应利用塌方体。施工时应先处理地面塌口,其内容具体如下:塌口周围进行防排水处理。塌口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地表注浆加固,以防止塌方的继续发展和扩大。洞内塌方采用注浆加管棚的方法,即Z法进行处理,其施工的具体内容为:a、设止桨墙,一般采用素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m),或浆砌块石(厚度一般大于2m);b、安设注浆孔口管:一般采用长2.5~3.0m,直径为80~150mm;c、塌体注浆,一般采用双液浆或单液浆;d、注浆完成后,打设管棚,一般采用直径为80~150mm,长10~32m的长管棚;e、管棚内注浆,一般在管棚内安放小钢筋笼并灌注水泥砂浆。6、土质类塌方,除了开挖面附近,因地质或水文原因引起的局部坍塌外,一般规模较大,为大型或特大型塌方。土质隧道在开挖后,围岩的稳定主要靠土粒间的摩擦力维持,其自然坍塌的高度,达40~50m,按隧道宽度为10m,坍塌纵向长度也按10m考虑,其塌方数量即可达到5000~8000m³,引起这类塌方的主要原因:初期支护的强度不够;围岩的周边收敛变形过大;二次衬砌未及时施做,使围岩暴露时间过长。土质类塌方的处理,应根据土质类塌方的特点,施工时考虑几个不同的事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1)注浆,一般不采用渗透注浆,因效果不理想,而采用超细水泥的劈裂注浆。2)管棚的钻孔,因成孔较困难,故大多数情况下,应采用跟管钻机钻孔。3)开挖,应采用小断面开挖,如注浆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增设临时预应力仰拱的技术。4)支护,初期支护及时进行,并保证其强度和刚度,防止第二次塌方的发生,并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发生塌方的地段,一般情况下,其地质状态较差,故其开挖及支护应按照软弱围岩的开挖及支护要求进行,即严格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但是,对于岩石类塌方中采用Z法处理的塌方地段,如果岩石本身的强度高,呈均匀的碎石状,黏土及沙石含量较少,则采用塌体注浆加固后,其强度及整体性大大提高,此时的塌体稳定性相当于Ⅲ~Ⅳ级围岩条件。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可采用全断面开挖,但进尺一般不超过2m,其初级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施工可比照Ⅲ~Ⅳ围岩的要求进行。7、塌方地段的衬砌是否加强及如何加强。应结合回填的方式方法一起考虑。如采取将塌穴填满的方式,衬砌一般可不加强。对于采用WNF方法处理的塌方,因设有钢筋混凝土支护壳体和护拱及土石缓冲层,其衬砌可适当加强(如增加厚度)。对于WF方法处理的塌方,只有护拱及土石缓冲层,其衬砌应加强(如采用钢筋或钢架混凝土衬砌)。对于Z法处理的塌方,其衬砌一般不需要加强,但其衬砌后,必须采取注浆填充处理。9.5.2.2处理措施1、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采用孔径变形法、简易应力解除法等方法进行地应力测试,预测变形等级。当围岩压力大于设计压力时,联系设计采取加强措施。2、开挖中控制好隧道的光面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增强围岩自稳能力。3、喷射混凝土视围岩变形量分次施作,减小围岩内应力;适当增大围岩的预留变形量,以防围岩后期变形对隧道净空的影响;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4、初期支护施作紧跟开挖,并尽快成环,必要时在隧底设临时仰拱并用自进式长锚杆加固,改善初期支护受力状态。5、水是引起围岩变形的一个关键因素,施工中掌子面处的积水及时排除干净,为防止坑道积水软化围岩,洞内临时水沟用砼浇筑,并及早施作仰拱。6、软岩碎胀扩容地段衬砌时机根据量测结果和设计要求确定,按先仰拱、后墙拱及时衬砌。9.6现场恢复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9.7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项目部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和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附图:苏家湾隧道换拱工程进度横道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