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42 KB
- 2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隧道超前预报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越来越多,地质条件复杂时地面勘察并不能完全揭示隧道洞身的地质情况,隧道施工开挖中的坍塌、冒顶、涌水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如稍早的乌鞘岭隧道7#、8#斜井突然涌水,关角隧道涌水,最近内蒙新旗下营隧道塌方事故10人遇难,这些事故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让人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生命的代价是惨痛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开挖面前方的各种不良地质及构造进行预报是十分必要。从90年代初物探方法引入超前地质灾害预报后,真正意义上的可以指导工程施工的超前预报成为可能。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可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目前在公路、铁路和水电工程等地下隧道施工中越来越重视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铁路和公路隧道施工已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了正常施工工序。本文主要内容一隧道超前预报方法、技术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二超前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现场测试三隧道综合物探预报、病害诊断技术方法及成功实例四多种物探方法的结合,跨学科信息的综合,是提高预报资料解释的必由之路一、隧道超前预报方法、技术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隧道的常见病害塌方冒顶、突泥涌水、衬砌开裂、山体开裂、地基下沉、山体滑坡、岩爆、瓦斯等。2超前预报研究内容一般地质条件:岩性和岩体工程类别的变化;软弱构造带判断:包括断裂、溶洞、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对象的性质、规模、位置及产状等;危险地质条件:危险的含水构造问题,包括含水断裂、含水溶洞、含水松散体等的位置、规模、富水性等。二、超前预报方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场测试目前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使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工程地质调查与推断、地质雷达探测、地震反射法(负视速度法、TSP、TRT、TST、TGP)、地震CT,高密度电法、红外和瞬变电磁探水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发展历程、应用条件和优缺点,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用和有效结合,并不断改进。狭义的预报方法(探测范围从几米到一百多米):1、地震反射法(负视速度法、TSP、TRT、HSP等)2、地质雷达方法3、红外探水瞬变电磁法4、超前水平钻大规模地质灾害范围确定方法:主要包括现有的各种物探方法如:地震CT方法(在洞内布置检波器地表放炮)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方法、地震折射方法等。可以确定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富水区、松散堆积体等等。综合预报方法1、物探与工程、水文地质的结合物性异常应与地质规律和地质体性质一致物探异常位置应符合地质构造、结构规律2、地震方法与电磁方法的结合地震方法揭露地质体的完整性、力学强度的差异;电磁方法揭露地质体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的差异;两者在岩体的结构、成分、流体含量、构造效应等背景下相互统一;3、隧道内观测与地面勘探、调查的结合隧道内构造与外部和地表构造有很大相关性,地表勘探、调查与推断对隧道内的探测有指导意义;对于深埋长隧道,超前预报可以长距离方法(负视速度法、TSP、TRT)和短距离方法(地质雷达、红外、瞬变电磁)相结合,并结合工程地质研究;对于浅埋隧道,可以通过地表的高密度电法和地震CT,查清隧道位置的地质情况,并结合隧道开挖内跟踪地质调查,精度高于隧道内的超前预报。1、地震反射波法反射地震是工程物探中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我国是较早的开展反射地震隧道超前预报的国家之一。说起反射波法就要提一下“负视速度法”。铁道部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设课题进行专门研究。比较有代表和影响的为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曾昭璜等的“负视速度法”法,1994年在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了“隧道地震反射法超前预报”研究成果,何振起、梁彦忠等人相继在铁道工程学报上也发表了类似的工作成果,目前这种方法在国内也被称为隧道VSP26
法。该方法可以说是以后反射地震法超前预报的奠基,它为以后各方法提供了理论上的创新。负视速度法工作原理该方法的观测是在隧道侧壁打孔布置检波器和炮点,检波器和炮点在一条平行隧道轴的直线上,利用直达波估计岩体波速,利用反射波走时曲线与直达波走时曲线的交点推测前方反射界面的位置。观测与分析方法与垂直地震测井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有时也称‘垂直剖面法’。检波器和炮点埋入到隧道侧壁岩体中1~1.5m,有效地避免了面波和隧道驻波的干扰,提高了信噪比,应用结果表明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对于前方规模较大的不良地质体能可靠地预报,但是对于不良地质体性质的判别和定位等方面还更多地依赖于经验和对于周围地质条件的了解。该方法很难对前方岩体工程类别的变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反射地震方法在宝中线颉河隧道、老爷岭隧道和侯月线云台山隧道、朔黄铁路的长梁山隧道以及福州飞鸾岭公路隧道等都有成功的应用。地震反射“负视速度法”超前预报观测与分析示意图ObservesystemandanalysisofSeismicReflectionpredictionTSP超前预报方法TSP超前预报方法(TunnelSeismicPrediction)是由瑞士Amberg测量技术公司90年代初开发的,90年代中期推向市场,用于隧道超前预报。其工作原理也是隧道内反射地震方法,但处理方法有独到之处。该方法在欧洲、亚洲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也先后引进了该公司的TSP202、TSP203、TSP200超前预报系统。TSP的三分量检波器埋入隧道侧壁1.5-1.9m,炮点设置在侧壁岩体内1.5m,等间距排列,与接收点在一条平行隧道走向的直线上,这与国内的采用‘负视速度法’的观测方式基本相同。TSP方法与国内的‘负视速度法’的主要区别是在资料处理方法上,TSP不采用走时曲线分析方法,而是采用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在偏移成像之前进行二维Radon变换,利用视速度的差异,消除与隧道走向近乎平行的反射界面。该方法对纵、横波(P、SV、SH)分别进行处理。应该说TSP技术在隧道反射地震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有较好的实用性。但是由于受观测方式的限制,不可能对与隧道特小角度相交或平行的断层产状、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TSP预报需要施工单位配合和主要的事项1.接收孔:两个分别位于洞身两侧,φ50mm(钻头钻孔),深度1.9m垂直隧道轴向,上倾5°~10°,离地面(隧底)高1m,距离掌子面约55m。1.炮孔:24个位于洞身同一侧,φ42mm(钻头钻孔),深度1.5m垂直隧道轴向,下倾10°~20°,离地面(隧底)高0.5~1m,第1个炮孔离同侧接收器孔20m,炮孔距1.5m,最后一个炮孔离掌子面越近越好。原则上要求炮孔和接收孔在平行与隧道轴线的一条直线上。如果隧道是梯级开挖的则必须保证在每个梯级上炮孔在一条直线上高度离地面一米左右即可,而接收孔则不必和炮孔在一条直线上,只要保证接收孔满足离地面一米左右就行。注意事项:炮孔只在单侧边墙布置,炮孔角度要向下倾10°~20°。孔身要直,孔内岩屑和泥浆要用水冲出孔外。3.准备瞬发电雷管30支,防水乳化炸药3kg(φ32药卷)4.采集数据时必须停止洞内一切作业,无关人员撤离现场,应切断影响数据质量的干扰源。TSP预报用时、频率、预报长度•一次TSP现场数据采集时间大约需要30~60分钟,加上前期准备工作合起来大约需要2个小时左右,这比起超前水平钻效率提高几倍。•根据现场的数据质量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一次预报在100米左右。•根据地质情况和预报的连续性每次预报都要和上次有20米的重合段。2、地质雷达用于隧道超前预报26
地质雷达(GPR)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在工程质量检测、场地勘察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也被用于隧道超前预报工作。地质雷达能发现开挖面前方地层的变化,对于断裂带、破碎带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地质雷达对于含水带、富水地层以及含水溶洞的探测效果较好。因为水是自然界中极化性质最强的电介质,其介电常数最大,为81,而一般的岩土介质为4~9,两者电磁学性质差异明显,含水带形成强反射信号,易于发现。目前地质雷达在岩土介质中的探测距离较短,配备100MHZ强力天线,探测距离大约在5~30米左右,适合短距离预报。对于长隧道的预报可分段进行。地质雷达信号是高频电磁波,隧道的侧壁、车辆、机具、电线都会形成反射干扰,分析中要特别注意波相识别,排除各种干扰波。三、超前预报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关于TSP预报几个参数在超前预报结果解释中的应用原则:•1、若横波反射比纵波强,则表明岩层饱含水。(横波不能在水中传播,而液体对横波的传播影响非常大)•2、泊松比δ突然增大,常常因流体的存在而引起。(泊松比表示围岩的软硬程度,夸张点说最好的岩石的泊松比为0,流体的泊松比为0.5,就是说泊松比越大围岩的完整性,强度越差。)•3、若纵波下降,则表明裂隙密度或孔隙度增加,同时岩石变差。四、提高超前预报准确度应注意保证采集的数据质量,多种物探方法的结合,跨学科信息的综合4.1、现场采集的第一手资料是一切后续处理的基础•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原始资料不但可以降低后续处理的繁琐程度,提高预报结果提交效率,另外也为提高预报准确度增加砝码。在隧道内数据采集阶段,影响数据质量的几个方面:1、炮孔的质量。包括炮孔的深度和角度,炮孔的深度要达到1.5m,以便震源在围岩中起爆。炮孔角度要下倾5~10度,以保证充水充足,可降低声波噪音,提高震源能量。2、现场的环境。现场的一切振动都是随机干扰,这些干扰不能在数据处理中去除,因此要保证现场数据采集时安静,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4.2要注重物性异常的相互印证,排除假异常的干扰,提高资料的可靠性。对于预报所得到的物性异常,往往是真假混杂,预报人员的一个重要工作过程就是要认真分析辨别,去伪存真。对每个异常需要从同一个接收器的三个分量进行对比印证,两个接收器之间的对比印证,同时还要与地面物探给出的物性比较,并结合隧道工程地质进行综合分析。•4.3注重物性与地质情况的对应,将地球物理模型合理转换成地质模型,使预报结果的表述地质化。物探资料的解释要求我们对各种岩性和不同状况下的岩体物性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设计提供的地质情况,如果得到的物性参数值超出该岩性物性参数的正常范围,在推断解释时需要谨慎,最好分析寻找其它的证据。•4.4充分了解和认识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和物性特征,坚持洞内预报与地面勘察相结合,地质指导预报的原则。•26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地面勘察的继续。在隧道勘察阶段,基本上都进行了大量的综合物探工作,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地层岩性及构造的分布状况和特征,并相应地给出了不同的物性参数,如地震波速、电阻率等。充分利用这些地面勘察资料,将有助于洞内预报的工作设计、数据分析、资料处理和推断解释,与洞内预报结果相互应证与补充。v1研究目的v隧道施工开挖后,隧道围岩由于爆破或开挖震动,加上隧道凌空面的应力释放,如围压、自由重力、构造应力等因素,在开挖面周围一定范围内都将产生一个松动带,我们称之为松动圈。在软弱岩带,隧道围岩松动圈的性质和厚度对隧道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施工支护等环节需要进行充分的处理。为了分析隧道围岩松动圈的主要特征,掌握的范围和规律,为隧道支护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就需要在有代表性的地层岩带进行隧道围岩松动圈的测定。v2、围岩松动圈的基本概念和特征v根据现有的资料信息,隧道围岩松动圈相对于原岩而言,松动圈的范围从凌空面向里可划分为三个带:松散脱落带、松动带和过渡带(塑性变形带)。以下我们所提的松动圈厚度是指这三个带的累积厚度,即从松散脱落带到过渡带的底界或到未扰动带的总厚度。2、测试方法v2.1地震折射层析法v测试拟以地震折射层析法为主。该方法首先使用时间场法和延迟时法估算一个初始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正演采用最小走时树方法,反演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通过对初始模型的多次迭代计算射线路径,使计算时距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为最佳。拟合最佳的速度模型即为解释结果。v2.2、孔间声波透射法v虽然孔间声波透射法原理简单,但要准确可靠地测定声波值不是一件容易的的事。由于实际打孔很难严格按照设计的间距、倾斜度(包括倾角和方位角)等参数要求操作,且孔参数的无法取得满足精度要求的量测,故直接利用设计参数计算出的波速值往往存在很大的离差,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为此需要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3、现场布置和测试数据质量要求v折射层析在具体施测时一般力求做到:v(1)剖面长度不少于24米,最好达到48米;v(2)采集足够的数据量以保证反演精度,因此道间距一般为1米,48道接收,炮数10炮以上;v(3)炮孔深度一般要求在1.5米以上,以便消除表层初期支护层的影响;v(4)检波点、炮点位置及深度必须进行精确测量;v(5)每炮装药量一般为30~50克(乳化岩石炸药)。v孔间声波透射法要求测试孔的倾角尽可能大,以利于灌水耦合声波换能器。孔口需要树脂或黄油等耦合剂。4、资料解释数据格式转换↓首波拾取↓定义观测系统文件(地形文件)↓读入数据文件和地形文件↓数据校正(一致性、互换性、炮孔深度等)↓分层,反演大致初始模型↓射线追踪26
↓利用初始模型进行层析迭代↓根据所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参数进行二次迭代↓转换成地质模型↓输出结果5、资料解释v解释原则:v由于不同岩性的围岩其弹性波速值不同,甚至相差很大,故仅从绝对的速度值来划分围岩松动圈的范围显然不大合理,而应从速度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v(1)、根据所测围岩实际波速值占未松动围岩的最大速度值的某一百分比划分;v(2)、在弹性波实际的滑行界面处分界。因为折射界面本身就是纵向速度梯度最大的地方,是最合理的物理分界面。6、目前所做的成果本测试结果基本反映隧道围岩松动带状况,为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次工作由于施工配合不利,测试断面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使射线穿透深度不足,再加上断面炮孔较少,射线密度不够,使测试结果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隧道围岩松动带的分布情况,不利于今后围岩松动带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分析,不能达到本区松动圈测试的科研目的。因此建议施工方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测试配合,保证测试断面长度、分布、数量,及其炮孔数量、深度,为总结本区区域地质、隧道变形和松动圈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7、后续研究计划v根据围岩松动圈可能的影响因素,测试主要针对如下方面:v(1)测定同一变形段不同位置(如左右边墙、拱腰及拱顶等)松动圈变化情况;v(2)对同一变形段开挖断面大小不同的松动圈变化情况进行测试;v(3)测试不同变形段和不同地层岩性段松动圈变化情况;v(4)对同一地层岩性段开挖后变形释放时间不同的情况进行测试。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第一部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一、安全与危险(一)安全是某一系统或事件在某一特定时刻或特定时期内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危害等的严重性及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状态。(二)危险也是一种状态,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三)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原本安全的状态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变得危险;而原本危险的状态因为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严重程度降低到了人们可承受的程度之下,又变得安全。二、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三、安全管理是指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26
控制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而控制事故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施事故预防,即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也是“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四、事故(一)事故定义: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为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原来意志的,并迫使其有目的的行为暂时或永久终止的意外事件。(二)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三)事故的基本特性1.事故具有因果性、条件性和规律性;2.事故具有偶然性、必然性和可预防性;3.事故具有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4.事故具有前兆性、爆发性和扑灭性。(四)事故的发展阶段1.孕育阶段2.生长阶段3.损失阶段五、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一)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以及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危险源的三个要素:1.潜在危险性: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和损失大小;2.存在条件: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3.触发因素:触发因素不是危险源的固有属性,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通常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二)事故隐患:是指隐藏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祸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三)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区别与联系:1.二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不同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的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具有潜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2.二者之间的联系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危险源的控制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六、安全色(一)安全色: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2.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3.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4.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二)对比色: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1.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边框;2.白色:用于安全标志的红、蓝、绿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26
(三)安全色与对比色的相间条纹1.红白相间条纹:表示禁止进入的环境;2.黄黑相间条纹:表示提示特别注意;3.蓝白相间条纹:表示遵守规定的信息;4.绿白相间条纹:更为醒目的提示,与提示标志牌同时使用。七、安全标志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安全色、任何形状(边框)或文字构成。(一)禁止标志: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基本型式是带斜杠的圆边框;(二)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基本型式是正三角形边框;(三)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基本型式是圆形边框;(四)提示标志: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标志,基本型式是正方形边框。八、四不放过(一)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三)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四)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九、四不伤害(一)不伤害自己;(二)不伤害别人;(三)不被别人伤害;(四)保护别人不被伤害。十、“三同时”和“三违”(一)三同时: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二)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1.违章指挥: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安全知识,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对国家、集体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明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仍指挥作业人员冒险作业。2.违章作业:作业人员没有安全常识,不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者在知道基本安全知识的情况下,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顾国家、集体的财产和他人、自己的生命安全,擅自作业,冒险蛮干。3.违反劳动纪律:上班时不知道或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进行冒险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十一、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六个不”要求(一)不干违法的事;(二)不干违章的事;(三)不用低素质的人员;(四)不吝啬投入;(五)不当老好人;(六)不存侥幸心理。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26
一、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二、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三、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四、技术标准:按法律效力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对象分类1.技术标准2.管理标准3.工作标准;按层级分类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地方标准4.企业标准第三章:安全生产的任务一、完善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二、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四、制定实施各种安全措施五、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六、开展安全生产科技研究第四章:职工安全生产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一、安全保障权二、工伤保险权三、知情权四、建议权五、批评、检举、控告权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权七、紧急避险权八、工伤赔偿权义务:一、遵章守纪,服从管理的义务二、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三、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四、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一、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生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二、事故报告基本要求:(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二)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26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四)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报告实行两条线、双报告制:1.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地方政府的报告:县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时间≤1小时市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时间≤3小时(一般以上)省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时间≤5小时(较大以上)国务院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时间≤7小时(重大以上)国务院接到报告的时间≤9小时(特别重大)行业系统的报告: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接到报告的时间≤1小时(一般以上)建设单位(监督站)接到报告的时间≤3小时(一般以上)铁道部(监督总站)接到报告的时间≤5小时(一般以上)国务院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时间≤7小时(重大以上)国务院接到报告的时间≤9小时(特别重大)3.名词解释:a.迟报: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b.漏报: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c.谎报: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d.瞒报: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三、事故报告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四、行业报告程序和要求(一)施工单位报告(二)现场监理报告(三)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报告(四)建设单位报告(五)监督机构报告(六)铁道部的工作(七)补报或续报(八)影响运营线和行车安全的事故(一)施工单位报告26
1.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2.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于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监理机构、总包单位、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工程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二)现场监理报告立即核实事故现场情况并报告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监理单位负责人,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四)建设单位报告接到事故报告后的2小时内报告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并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建设单位直接管理项目时,同时报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第三章安全管理目标第六条安全管理目标(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杜绝生产安全重大及以上事故;(三)杜绝因建设引起的重大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四)遏制较大生产事故;(五)遏制因建设引起的较大铁路交通事故。第五章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第十二条公司安全管理职责1.贯彻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安全管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2.确定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目标,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公司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组织检查和考核。3.审订公司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组织审查重大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方案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督导落实。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协调布置安全生产工作;5.制定主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6.组织和监督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第十三条公司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机构职责设置以安全质量部为主、其它各部门参加的日常安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机构职责主要有:1.在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2.督促参建各方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组织对参建各方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3.负责在开工前办理安全生产监督手续。配合安全质量监督部门开展监督工作。4.负责对监理单位进行管理,定期召开监理工作会议,落实监理各项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实施监理单位信用评价工作。5.定期组织施工安全大检查或专项检查,组织实施施工单位信用评价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现场安全专题会议。6.监督检查环保、水保等工作的实施情况。7.根据权限和分工审批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现场安全方案,并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26
8.组织或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时向安全领导委员会汇报。9、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及控制台帐,对施工、监理机构上报的安全隐患、事故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按有关要求逐级上报。10.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11.监督检查各参建单位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12.编写安全工作总结。第十四条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1.工程管理部2.物资设备部3.计划财务部4.综合管理部第十五条指挥部职责1.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对本管段的安全生产负责日常管理。2.根据公司安全管理办法,结合本管段的实际,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检查标准。3.监督指导管段内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4.组织或监督管段内安全生产检查。5.按照权限审批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方案。6.针对安全生产重点和难点,组织开展科技和管理攻关活动。7.组织各参建单位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活动。8.监督检查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第十六条勘察设计单位安全职责在公司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安全勘察设计法律、法规、规章、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公司的有关要求,对勘察设计安全负责。1.在各管段设置现场配合机构,配齐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施工实际做好配合工作,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有关安全技术问题。2.设计单位应系统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以及项目周边环境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提出保证施工和安全生产的具体技术措施,并纳入设计文件;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应详实完善,准确无误,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提出防范安全事故的指导意见,防止因勘察工作错误或设计不合理发生安全事故。3.对营业线施工,设计单位要提出营业线施工过渡方案,提出营业线在施工期间保证安全运营的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4.对隧道施工,要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提出隧道工程的风险等级和规避风险的措施,提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措施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配置,合理确定衬砌类型和施工工艺,提出施工注意事项以及事故逃逸措施。5.当建设项目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特殊结构的,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及相关要求。6.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安全事故分析,对因勘察设计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承担相应责任,并对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内因勘察设计原因发生的安全事故承担责任。7.参与重要安全技术方案的论证、审核、审定、检验和验收;负责向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安全设计方案的交底。8.参加公司或指挥部组织的安全管理活动。第十七条监理单位安全职责26
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职责的延伸,在本监理管段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对公司负责。1.建立健全安全监理制度、安全监理措施、安全监理细则和安全监理考核办法,明确安全监理原则、内容、方法等,按照监理程序和相关要求实施安全监理。2.负责安全技术方案的组织论证和按照程序审核、审批工作,并监督检查安全技术方案的交底及实施情况。3.负责施工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线施工等有关证件和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全专职人员、特殊工种等证书及全员安全培训的检查。4.组织或参加安全生产定期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安全生产考核评比;由总监召集并主持月度安全生产例会、季度安全生产分析会议;监理分站召集并主持安全生产周例会,分析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5.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要求施工单位限时整改;情况严重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向公司报告;施工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的,应立即向公司报告。6.负责对施工单位内业资料的检查和监理内业资料的管理,确保内业资料管理有序,全面完整,具可追溯性。7.完成建设单位交办的其它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安全职责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上负主体责任。施工单位的第一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主管安全生产的副职领导主抓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行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组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督促安全隐患整改,对违犯安全规程的施工、危害安全生产的险情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有制止纠正、经济处罚、越级报告和建议处分的权利。1.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关于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条例、规程和公司及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和相关规定,依法搞好安全生产管理。2.建立以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管理标准、检查标准、责任考核、教育培训、现场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确保安全保证体系有效运作。3.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制度,按照施工安全的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进入铁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后上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4.按照标准配备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和相应的安全责任,加强本单位各层面和各岗位的安全责任考核。5.负责管理安全施工措施费用,确保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作他用,负责向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6.负责自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管理,建立设备资料档案,由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对使用的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使用。7.负责对施工中涉及到的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工程严格按照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现行有关法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检算,经技术负责人签字,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并由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1)基坑支护与降水、基桩开挖、围堰、沉井工程;(2)高坡、陡坡土石方开挖工程;(3)模板工程;26
(4)起重吊装工程和钢结构安装工程;(5)脚手架工程;(6)拆除、爆破工程;(7)高空、水上、潜水作业;(8)高墩、大跨、深水和结构复杂的桥梁工程;(9)隧道工程;(10)铺轨、架梁工程;(11)营业线工程;(12)其他危险性较高的工程。8.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就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对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详细说明,进行安全交底,并由双方签字确认。9.定期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自查,对自查及相关单位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10.负责组织项目工程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定期检查和分析危险源的不安全因素,对危机施工安全的隐患及时处置整改。11.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足应急救援人员、机具、物资、器材,并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12.负责组织事故的现场抢险,控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损失,做好调查处置,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进行上报,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原因,加强教育,制定措施,强化整改。13.负责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14.完成建设、监理单位交办的其它安全管理工作。第六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制度第二十条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二十二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第二十三条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第二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第二十五条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等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第二十六条安全检查制度第二十七条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第二十八条现场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二十九条专项安全方案编制审批与施工制度第三十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第三十一条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第三十二条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第三十三条“三同时”制度一、目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过程控制工作质量)(一)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质量不达标(手段单一、过程管理存在盲区),潜伏严重安全隐患;(二)开挖前的预处理质量(包括超前预支护)及效果检验控制不达标;(三)初支钢架安装质量(接头连接、垂直度以及间距等)不达标;(四)光爆质量不达标,衬砌背后空洞没有杜绝,背后回填质量不满足设计及验标26
规定;(五)衬砌厚度不满足设计的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削弱了衬砌的承载能力;(六)施工管理失当,造成衬砌开裂;(七)砼强度离散性大,甚至强度不足,尤其是喷射砼;(八)富水地段的衬砌渗水严重;(九)基底处理不当,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出现翻浆冒泥。(十)对围岩量测不重视,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较为突出(埋下了安全隐患)。(一)对隧道工程施工特点的基本认识1、施工环境恶劣围岩条件:复杂、多变,不可预见因素多;作业空间:有限,地下水、通风、燥声、采光问题众多。2、作业特点生产线多,专业多,综合性强;隐蔽性大;循环性大;风险高,对作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要求极高;实施动态管理。(二)对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特点的理解1、充分认识和彻底领悟隧道工程质量的极端重要性(事关施工安全);2、环境影响大,要注意规避不良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地下水、瓦斯等;3、隐蔽工程多,验收和旁站工作量大;4、质量检验特殊,要采用“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的原则,避免积重难返;(二)对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特点的理解1、充分认识和彻底领悟隧道工程质量的极端重要性(事关施工安全);2、环境影响大,要注意规避不良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地下水、瓦斯等;3、隐蔽工程多,验收和旁站工作量大;4、质量检验特殊,要采用“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的原则,避免积重难返;(二)对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特点的理解1、充分认识和彻底领悟隧道工程质量的极端重要性(事关施工安全);2、环境影响大,要注意规避不良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地下水、瓦斯等;3、隐蔽工程多,验收和旁站工作量大;4、质量检验特殊,要采用“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的原则,避免积重难返;(三)隧道开挖控制1、高危地段必须设置钻爆开挖条件(1)对于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浅埋、偏压以及瓦斯突出工区等高风险地段,应设置隧道开挖条件(也就是开挖安全评审),并经业主或监26
理站总监审批同意后方可开挖。(2)专项钻爆设计业已获得监理站专门批准。(3)相关应急预案(人员、物资、逃生路线等)已经落实于现场。(4)作业工人的安全专项教育培训业已通过。l2、爆破前的控制l(1)炮眼布置是否满足监理站批准的钻爆设计要求。l(2)开挖工法是否满足钻爆设计要求。l(3)预留变形量、测量贯通误差和施工误差是否满足钻爆设计、《验标》要求。l(4)采用分部开挖时,应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方可进行下另一分部的开挖。3、开挖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1)洞身开挖中线、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整体式衬砌应小于10cm,其它衬砌不应大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应大于等于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2)隧底开挖开挖轮廓线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每1.0m2内不应大于0.1m2,侵入断面不大于5cm;基础及隧底地质情况或加固处理后应满足设计要求。(3)各工作面布局满足铁道部要求。(四)隧道衬砌质量控制要点1、衬砌质量三个核心要素1)砼(喷砼)强度2)衬砌厚度3)密实性2、防排水系统可靠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环境。1)注浆效果—排放流量的控制2)排导系统的畅通3、净空和外观1、喷射砼质量控制l喷射砼强度控制;l喷射砼工艺选择;l喷射砼厚度和表面平整度控制;l背后密实度控制。26
喷砼强度检验问题之一—取样代表性及方法验标规定的试件制作的主要方法:◆大板切割45cm×35cm×12cm试件10cm×10cm×10cmk=0.95◆现场钻取k1—现场取样损伤系数,可取0.85k2—圆柱形试件形状系数,当试件尺寸为Φ10×10cm时k2=1◆无底木模喷射成型15cm×15cm×15cm注意:试件成型的喷射方向应予边墙相同;换算系数。以上三种方法制作试件的压试结果,均可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喷射砼强度指标要求与控制l早期强度(1d)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每喷射环采用贯入法或拔出法检测。l标准龄期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相对干喷而言,湿喷砼工艺的主要优势:●可以很好的控制住影响砼强度的主要因素W/C,从而确保砼强度,这是湿喷工艺的最大优势;●粉尘和回弹量减小,可大大改善作业环境,符合时代潮流;●每小时喷射量可达20m3(进口)和5m3(国产)以上,在施工能力上进口机械占有优势,国产机械也不落下风,这对于大断面隧道喷射作业极为有利。衬砌背后密实性l回填质量初期支护和衬砌间的空间同级混凝土回填(设计文件和验标要求)特殊情况经设计院同意l拱顶空洞的防止排气预留注浆孔2、锚杆施工质量控制①锚杆采用专用机械成孔打入,用一般风动凿岩机时应配备专用冲击器。孔向应与主结构面成最大角度。②杆体插入锚杆孔时,应保持位置居中,插入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③砂浆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密实,砂浆或水泥浆内可添加适量的微膨胀剂和速凝剂。④药包型锚杆、树脂锚杆在杆体插入过程中应注意旋转、使粘结剂充分搅拌。⑤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在填充砂浆终凝前不得悬挂重物。⑥锚杆安设后其填充砂浆终凝后应立即安装托板,拧紧螺帽。3、二衬质量控制(1)确保净空,严禁竣工后侵入设计轮廓线。(2)二次衬砌浇筑时机控制一般情况下隧道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四大指标)及时施作;特殊条件下(如:松散堆积体、浅埋地段)隧道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早施作;26
对于围岩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变形不收敛,又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变形时,建议提前施做二衬,以避免初支失稳,但二衬必须加强。4、仰拱与填充砼施工控制专项要点l①仰拱应尽量紧跟开挖面(与开挖面的距离不得超过3倍衬砌循环作业段长度),并尽快形成封闭环。同时,仰拱应超前拱墙二次衬砌施作,其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段长度。l②仰拱施作应一次成型,整幅施作,不得分部施工,以保证仰拱的整体稳定;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处应作防水处理。③仰拱施工前应清除虚碴、杂物和积水,坡面应平顺,确保排水畅通,应采用一次灌注砼成型工艺。④仰拱填充严禁与仰拱同时施工,宜在仰拱砼终凝后施作。⑤为减少其与出碴运输的干扰,采用仰拱栈桥跨过施工地段,以保证隧道底部的施工质量,消除隧底结构施工质量隐患。仰拱栈桥的长度和结构形式可根据施工需要来确定。l5、关于无损检测管理(1)及时进行,以便及早发现质量缺陷,改进施工工艺。(2)监理应加强对检测的及时性和检测报告的管控。(3)检测方法与判释三、对甘青段隧道工程施工的初步建议鉴于大板山隧道在本项目具有代表性,仅以大板山隧道的招标设计文件为依据,提出如下初步建议:1、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切实纳入工序管理。隧道深埋地下,地质体情况千变万化,要求在施工开挖前完全查明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是难度极大,目前国内外都还不能达l到这个要求。为了补充和弥补勘察阶段工作的不足或缺陷,应在施工阶段做好施工地质素描、调查、量测,对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要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此,建议借鉴宜万铁路岩溶隧道的管理经验,采取物探初判、钻探准判的综合手段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大坂山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带和不同岩性的接触带等可能遭遇突水现象的段落,更应强化地质预报管理,充分发挥地质预报在规避风险中的龙头作用。l2、高度重视洞口段衬砌结构参数合理性审视和施工质量管理。大坂山隧道等诸多隧道洞口段穿越第四系坡积、洪积物地段,又存在浅埋不利条件,因而衬砌结构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施工风险很高。建议加强超前预支护和衬砌结构(如初支改I22为H钢架),施工中严格按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二衬及早跟进的方式组织施工,并从严控制超前预支护和衬砌质量,做好应对衬砌大变形的一切准备工作。l3、鉴于设计文件明示的初支喷射砼采用C30,必须强力推行湿喷工艺,方可确保喷射砼质量。l4、建议加强富水地段的水文量测管理。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许多大型暗河通道的围岩极可能是较完整和无水的情况。但在它的后方或前方有一段距离岩石裂隙发育,裂隙涌水点较多,但多为无色出水。若涌水浑浊时,则前方就有可能碰到充水和充泥砂的暗河通道。因此26
应强强水文观测,并注意出水状况的变化,必要时加密超前钻孔探测,彻底摸清前方水文地质条件,以便制定与地质条件相符的施工方案。5、地下水的影响及对策大板山隧道的招标设计文件揭示,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带和不同岩性的接触带时,地层处于中等富水区域,在衬砌结构封闭后,水压必然上升。因此应以实测水压为依据,设置能抵抗水压的相应衬砌结构,以规避安全隐患。6、由于海北地区地处雪域高原,地形陡峻,常年尤其是本年10月至次年4月气温极低,且风害、沙害严重,冰雪道路通行能力极差。为此,建议各相关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物流组织,超前准备好各类材料、物资,保持一定的储备量,以避免施工用材脱节;做好冬期施工措施,杜绝冬期施工质量缺陷;加强冬期交通安全管制,杜绝交通事故;做好高原病的防治工作;认真处理好与工程所在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工程项目安全管理10个数字用10个数字,阐明安全管理的方针、原则、问题、控制等。安全生产管理是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资源,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措施,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实现安全生产的活动。生产中要做到“一贯第一, 两两结合,抓三基做三事,四全四不放,五定五同时,六关六原则,七失误七对策,八防八检查,九措施,十加强”。这是多年实践基础上的总结,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1 .一贯第一 •安全生产的一贯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维护劳动者利益、 保护社会生产力、保障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预防和事故处理的关系。 2. 两两结合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体现在生产上,就是要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二是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是指通过安全教育增强人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 作水平,从而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安全生产。3.三基三件事 抓“三基” 是指:•(1)抓好基础工作;•(2)抓好基层工作;•(3)抓好基本功。做好“三件事” 是指:•(1)每月做好“三件事”,即做好每月安全工作计划措施的制定、实施及安全工作的总结评比;•(2)每天做好 “三件事”26
,即班前做好安全讲话,班中做好安全巡视,交班做好安全检查;•(3)每项做好“三件事”即开工前做好安全工作的布置和交底,施工中做好现场安全情况的检查和事故的严肃处理,完工后做好安全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工作质量的验收。 4.四全四不放 •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四全”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出现的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1)“四全管理”:因安全管理涉及到施工生产的方方面面,涉及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涉及到全部的施工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的生产因素。因此,施工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动态安全管理。•(2)“四不放过”:因为安全与危险并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必须正确面对,并采取“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施工责任者和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 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5.五定五同时 •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五定”、“五同时”制度。•“五定”即安全工作中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 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五同时”即研究生产时同时研究安全,布置生产时同时布置安全,检查生产时同时检查安全,总结生产时总结安全,表彰先进生产者同时表彰安全先进工作者。•坚持“五定”、“五同时”的制度,就是要建立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贯彻以责任制为中心的领导、群众、专业部门三结合,加强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6.六关六原则 •安全管理工作要把好“六关”,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六关”是指:(1)措施关;(2)交底关;(3)教育关;(4)防护关;(5)检查关;(6)改进关。•“六项基本原则”是指:(1)管项目同时管安全;(2)坚持安全管理目的性;(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6)管理不断完善提高。7.七失误七对策 •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员发生人为失误,就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管理者的失误,则有更大危险。“7 失误”是指:(1)随机失误;(2)系统失误;(3)人失误的表现;(4)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5) 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意识水平的降低是发生人失误的内在原因;(6)人失误的致因;(7)不安全生产的心理原因: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 安全工作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失误采取“七项对策”:(1)维护和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2)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3)合理科学地安排适应性、可行性的工作;(4)关爱职工,团结友爱,开展有益活 动;(5)改善和提高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6)注重劳逸结合,不蛮干;(7)切实抓好“三种人”工作,即①解决新工人,技能较低者思想上和技术上的问题;②使干部和技术员真正做到安全和生产工作“五同时”;③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 8.八防八检查 •安全生产着重要抓好“八防”。•(1)防触电;(2)防爆炸;(3)防高处坠落;(4)防物体打击;(5)防机械伤害;(6)防坍塌等事故;(7)防水下作业和近水作业出问题;(8)防有毒气体伤害。 安全管理工作重在抓好“八检查”: (1)看;(2)听;(3)嗅;(4)问;(5)查;(6)测;(7)验;(8)析。 9.九措施 26
•为了便于掌握和切实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安全生产应采取九项安全技术措施。•(1)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4)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计划检修。•(5)文明施工。•(6)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7)做好重点预防。•(8)认真研究做好预防方案;•(9)强化民主管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普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10.十加强 •安全工作中,有十个方面容易出现不安全问题,要切实加强管理。•(1)生产忙、任务重应加强。 •(2)骄傲自 满,自以为是,应加强。•(3)节假日,精力不集中,应加强;•(4)夏季雷雨季 节,易中暑、雷电、洪灾,应加强;•(5)冬季寒冷,易出火灾、煤气中毒、冻伤,应加强;•(6)夜间作业,应加强;•(7)新人、新机、新料、新工艺操作管理要加强;•(8)地下、水下、高空作业,应加强;•(9)危险品与有毒材料存储、保管,比一般材料易出事故,应加强;•(10)工程收尾,思想松懈,应加强。 结束语•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它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必须贯彻“四全”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安全工作和生产工作“五同时”,严字当头,依靠群众,创新管理。努力把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主要内容•一、实行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施工安全风险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二、简要介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细则;•三、简要介绍风险(隐患)工点分级督办管理细则;•四、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施工安全事故。一、施工安全风险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1)在勘察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查清各种风险源对隧道建设安全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或采取工程措施,使安全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2)在施工阶段,主要是严格实施各种安全风险对策措施,并应在施工期间对风险实时监控,定期反馈,随时与相关单位沟通,使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达到及时有效。•(1)合理确定支护措施和参数,防止塌方。•隧隧道工程的支护措施和参数,应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和施工实际揭示的围岩地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不能简单的修正和套用设计通用参考图。26
•对于Ⅱ、Ⅲ级围岩局部破碎、裂隙发育地段,也可设置部分钢架支护,防止围岩掉块;对于产状近似水平岩石地层,拱部轮廓难以控制,应加强拱部的初期支护。对于软质岩为主的Ⅳ级围岩隧道,也可以设置部分格栅拱架,防止坍塌。拱顶上方有不良地质体的隧道段初期支护,应采取加强一级支护措施。对于双线隧道的Ⅴ级围岩段,浅埋、偏压或可能发生较大变形的隧道段,初期支护应优先采用型钢拱架。部分特殊围岩段,支护参数难以确定时,应采取宁强勿弱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选择安全可靠的施工工法。(2)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施工工法。对于钻爆法施工的隧道,Ⅱ级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Ⅲ、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深埋Ⅴ级围岩隧道可采用微台阶法施工,部分大断面隧道的洞口浅埋、偏压段可采用CD、CRD、双侧壁导坑法、七步流水法施工。(3)密切配合施工,及时进行变更设计。由于隧道工程地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受勘探手段和勘探时间的限制,在勘察设计阶段难以完全搞清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核对施工揭示的围岩状况,如与原设计不符时要及时进行变更设计。2.合理的安排工程工期•由于隧道施工只能通过几个有限的工作面进行,施工场地狭小,各工序干扰大,如果工期太紧,可能会影响一些工序的施工质量,如锚杆注浆不饱满,初期支护背后的空洞不密实等,因为质量问题会给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工期太紧,还可能造成施工单位减少超前预报的次数,简化预报内容,这样超前地质预报的精度就会大大降低。另外,工期太紧,还可能造成冒进,如一个循环的爆破进尺可能比设计偏大,这样支护时间就比较长,围岩自稳时间不足时,会造成坍塌,影响施工安全。3.施工风险较高的隧道应采用专业化施工队伍。•重点审查隧道施工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业绩。对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较高的隧道应由经验丰富的隧道专业化施工队承担。二、简要介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细则对隧道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依据隧道风险等级及风险集中度等,划分为一级风险隧道、二级风险隧道、一般隧道。风险隧道•专家组对兰新铁路隧道进行风险评估后,公司确定将大坂山、祁连山、大梁隧道纳入一级风险隧道进行管理;•将福川、汤官营、民和、米拉湾、松树庄、贾湾、陈家山、上旧庄、小平羌、大平羌、金瑶岭隧道纳入二级风险隧道进行管理。经公司研究将高家山隧道也纳入二级风险隧道进行管理。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及职责•隧道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公司成立风险隧道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主管生产及主管安全质量的副总经理任组长,公司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计划财务部负责人,定西、西宁、张掖、天水指挥部指挥长、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涉及隧道建设的各参建单位均应建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并针对工程特点、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公司各部门职责•一、安全质量部职责•二、工程管理部职责26
•三、公司指挥部职责•四、勘察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五、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施工单位的主要职责•1.制订本单位施工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及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落实;•2.开展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工作,对隧道安全风险实时监测、分析、预测,及时反馈,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按程序报批;•3.按照设计要求,落实隧道安全风险技术方案和处理措施;•4.按公司规定落实隧道安全风险(隐患)分级督办工作;•5.负责隧道工程技术信息收集、分析、上报工作;•6.负责识别、上报隧道安全风险源,制定相应施工措施,并认真落实。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公司对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参建各方在公司和指挥部指导下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勘察设计阶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主体是勘察设计单位,施工阶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的主体是施工单位。•设计阶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由设计单位编制,施工阶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由施工单位编制,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单位审查。施工阶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施工阶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浅)埋、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地质灾害等开展安全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等专项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应编制评估报告,记录评估过程、方法、结果等内容,做到内容全面、数据完整、客观公正,提出的对策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施工单位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包括施工监测、环境巡视、作业面状态、安全风险处置过程和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应专人负责安全风险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包括人员进洞情况、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监控量测、水文地质、降雨量、瓦斯、支护、衬砌和开挖质量等。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编制施工监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内容、方法、仪器设备、频率以及数据分析等。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编制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监控手册•公司组织对重点隧道分段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事件及成因,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确定采取安全风险处理措施,并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价。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隧道施工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各隧道施工单位项目部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安全专职管理人员数量、资格要按投标承诺和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配齐,各工区安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的名单和责任区划分于开工前报监理单位、指挥部审核,并进行现场核实。更换时须按程序进行审查批准。•2.公司及指挥部对参建单位隧道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及资格等情况进行检查,对配备不到位、不满足要求者,将给予全线通报批评,并纳入施工企业信用评价。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26
•隧道施工实行安全等级管理•实行隧道施工安全等级管理制度是当洞内施工处于不同危险状态时,确定对施工安全最敏感的某一技术指标的范围来划分施工安全等级,针对不同安全等级采取相应的预定措施来保证人员、设备安全。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管理•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执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设计单位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并按程序报监理单位审批。隧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隧道应急抢险救援基地设置•每座隧道各个掘进工作面设置应急救援管道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为加强风险隧道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预防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公司制定了《兰新铁路甘青公司隧道工程设置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规定》(兰新铁安质〔2009〕71号),为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作用,特作进一步具体要求。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对人员识别定位系统的功能要求:•⑴携带信息识别卡的人员以30Km/h以内的速度经过基站时不能漏检及误检。•⑵屏幕显示地图应采用矢量格式,能够使地图在放大时不失真;能够从地图上测量出导坑的长度;能够真实反映出基站的位置;能够在地图上实时显示隧道内作业人员的位置,不同职务的人员在地图上以不同颜色的图片显示。•⑶地图与人员信息的双向查询。可以查看地图中某个人的详细情况(姓名、职务、照片、出勤情况等),也可以根据人员的姓名、信息识别卡编号等查找某个人在隧道内的位置。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对人员识别定位系统的功能要求:•⑷系统故障自我诊断功能。当通讯线路断开,无法访问到工作面某个基站时,监控中心软件系统会立即以语音或文字方式提示管理人员进行故障处理。•⑸携卡人员轨迹回放功能。可以查询近期内所有作业人员在工作区域内的活动线路及在各处停留的时间。•⑹信息识别卡采用自备电源,能够工作至少3个月,识别卡可以主动与基站进行信号连接。•⑺发生事故后系统可以作为搜救系统使用,即配备检测仪后能够寻找隧道内携卡人员位置。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隧道必须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⑴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如所有进洞人员是否均携带人员信息识别卡,识别卡信息与携带者是否一致,射频读卡器是否随掌子面掘进而及时跟进,与开挖工作面的距离是否在有效范围内,仪器设备及电缆是否有损坏等。•⑵对系统硬件定期检查,对软件及时更新,保证安全管理监控系统全天候24h正常运转。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隧道必须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26
•⑶对信息数据及时留存备份,并设定管理权限人,数据资料属于内部保密资料,除本单位内部及建设管理人员经批准查询外,不得外传。•⑷一旦系统出现故障,立即联系监控系统维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完好。•⑸设置固定人员进行信息录入工作,作业队工人更换时,同时更改识别卡信息。•⑹配合建设及监理单位对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检查工作。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隧道,监理单位总监、副总监、分站长、有关专业工程师,必须携带人员信息识别卡,纳入监控系统的统一管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随时查询隧道施工管理人员的进洞情况。•对关键人员的进洞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洞人员考勤信息检查每周一次,重点检查架子队“九大员”进洞情况,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到监理月报中;公司指挥部对施工、监理单位进洞人员考勤信息检查每月一次;公司安质部对施工、监理单位进洞人员考勤信息进行不定期抽查。三、简要介绍风险(隐患)工点分级督办管理细则•主要内容:•1.建立风险(隐患)工点分级督办制度的目的•2.组织机构和分工•3.风险(隐患)工点类别划分•4.风险(隐患)工点、危险源的排查和发布•5.分级督办的主要内容建立风险(隐患)工点分级督办制度的目的•通过对全线工点深入细致的排查,明确存在危险源及安全隐患的危害程度、分布、具体处理措施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分级督办监控的重点、责任和目标。对所有安全隐患工点建立检查计划和督办台帐,落实督办责任人。通过建立风险(隐患)分级督办制度这一长效监控机制,确保安全生产,使各级安全隐患逐步整改销号。组织机构和分工•公司成立风险(隐患)工点分级督办领导小组,主管生产及主管安全质量的副总经理任组长,组员包括公司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各指挥部指挥长、各参建单位主管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安质部,负责督办工作的日常管理。•公司指挥部成立风险(隐患)工点分级督办领导小组,主管安全质量的副指挥长任组长,组员包括指挥部各办公室负责人。负责管段内督办工作的日常管理。•各参建单位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风险(隐患)工点督办小组,建立本单位的督办制度。风险(隐患)工点类别划分•重大风险(隐患)工点主要包括:一、二级风险隧道,大型滑坡地段,特殊结构桥梁,跨既有线、等级公路、河道桥梁等。•较大风险(隐患)工点主要包括:一般风险隧道、边坡危岩落石、边坡顺层滑塌地段、30米以上高桥、深孔桩基、跨天然气管道桥涵、大型弃砟场、高陡边坡等。•一般风险(隐患)工点主要包括:靠近陡坡的桥台、顺层边坡、洞口危岩或堆积体、弃砟场挡护工程、抗滑桩等。26
风险(隐患)工点、危险源的排查和发布•风险(隐患)工点、危险源的排查•风险(隐患)工点、危险源的发布分级督办的主要内容•公司及指挥部督办的主要内容•设计单位督办的主要内容•监理单位督办的主要内容分级督办的主要内容•施工单位督办的主要内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是分级督办的主要责任人,必须保证生产资源配置满足施工需求,坚决落实安全(隐患)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对施工安全负责。其分级督办的重点是:•1.对每个安全隐患工点的设计处理方案要制订详细的落实措施,技术措施、操作规程等必须交底到每个作业班组(作业层),并明确责任人,使各级管理层及作业人员都明确每个风险(隐患)工点每道关键工序的具体操作规程和要点。•2.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逐级负责,层层把关,确保每道施工工序规范操作。•3.安全隐患工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时,必须有相关负责人跟班作业。•4.每道工序的施工是否按设计文件、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和经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四、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施工安全事故•1.要重视建立事故预防机制。•⑴应用各种可靠技术和经验手段,对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源进行彻底的排查、并在科学、系统分析或试验的基础上拟定设计方案、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⑵落实工程设计内容安全;施工方法安全;施工生产与生活环境安全。•⑶对受施工环境、作业条件限制而无法借助于工程设计、施工方法等解决或规避的风险,必须采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强制隔离、保护或警告,避免引发事故,或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有效地予以中断,使不致发展成灾害。其內容包括:一是防护设施;二是警告标示。四、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施工安全事故•2.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及人员。确保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完善、程序严密、机制运行顺畅。•(2)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流程。要创新安全管理机制,扩大安全管理外延,制定专项施工管理流程,以程序化保证规范化,以规范化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如软弱围岩要将超前地质预报、围岩量测纳入正常施工工序等。•(3)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四、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施工安全事故•2.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4)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单位应组织对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施工单位必须组织对职工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26
•(5)定期、定时开展岗位安全检查、工序和施工防护设施安全检查和风险源的风险评估;•(6)对危险物、有害物质实施严格的专人或专门管理;•(7)重视个人防护与公共健康管理;四、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施工安全事故•2.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8)制定和落实紧急应变预案等。•(9)坚决落实各类工程施工的强制性要求。要重视防止隧道施工工序失衡现象,如开挖、仰拱、二衬距离超长;台阶法施工台阶距离超标。一旦发现工序严重失衡,要坚决制止。四、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施工安全事故•3.确保关键安全措施的落实•(1)对安全管理组织的是否正常、有效运行进行定期评估,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资格进行考核和培训;•(2)确保存在安全风险的场所均采取了有效的警告、标示、监视等措施;•(3)维持机具、设备、场所及其安全设施处于安全状态;•(4)监督员工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及时纠正违章操作;•(5)对危险作业或临时性、特殊性作业实行专门监督。四、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施工安全事故•4.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处罚力度。•项目部不执行已经确定的安全方案的;对麻木不仁、无知无畏、落实强制性措施不力的;在安全监控、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不能按要求整改到位的相关人员;违章作业、偷工减料的;•按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5.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施工单位内部逐级签订安全包保责任书,制定措施,严格落实到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