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51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普宁市兰花广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拟建的普宁市兰花广场位于普宁体育馆东侧,赤华路西面,南、北面为市区道路控制。建设地段现为市民休闲广场,布设有园林景观,健身娱乐设施及照明灯饰,场区西南角有管理处及配套垃圾转运设施(框架1层),场区地下埋设有照明用电线路及排水暗沟,偏西位置有城市排洪管涵沿南北向穿越;场地地形大体呈四周平缓,中部略有凸起。拟建建筑物为2层地下室,框架结构,基础埋深6~11m,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紧贴基坑北侧为长春路,长春路以北中间是正在拆除的的兰花酒店,两侧为7~9层的房屋,离基坑距离约为25m;紧贴基坑东侧为赤华路,赤华路以东为7~8层及2~3层民房,离基坑开挖线约26m;基坑南侧为市政道路,宽约7m,紧贴市政道路的为8~9层民房,离基坑开挖线约15m;基坑西侧中间部位为明华体育馆,其采用桩基础,明华体育馆南侧为草坪,北侧为停车场;场地北侧长春路下有排污管、给水管及排洪管等,赤华路下有给水管,南侧道路下有雨水管。经现场调查四周7~9层建筑均为条形基础,基坑开挖对四周建筑影响较大。场地中间标高约14.00~15.00,基坑周长约844m,开挖深度约11.05~11.65m,开标底标高为3.25m。二.设计依据1.《普宁市兰花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汕头市粤东工程勘察院,2011年3月;2.《地下室边线与道路边线的关系》,普宁市高路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2011年3月18日;3.普宁市明华体育馆平面图、桩位图及明华体育馆东公园平面图,普宁市高路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2011年3月18日;4.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3.专家评审意见,2011年3月29日14.现场踏勘结果及我司长期设计施工经验。三.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3.1场地岩土条件拟建场地在本次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根据岩土层的地质成因、沉积韵律、物理力学性质及岩石风化程度,把场地岩土层划分为10个层次。其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依次分述如下:①杂填土:浅灰-灰黄色,干~湿,未压实,由砂土混碎石及少量建筑废料等组成。本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60~3.10m。②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色~浅灰色,可塑,中压缩性,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含中粗砂透镜体。层顶埋深0.60~3.10m,层底埋深1.50~6.75m,层厚0.40~5.35m。标准贯入试验9次,击数N=1.9~6.9击,平均值Nm=4.4击。③淤泥:深灰色~灰黑色,流塑,高压缩性,以粘粒为主,局部含大量粉细砂。层顶埋深1.30~4.75m,层底埋深2.20~5.80m,层厚0.35~1.90m。④粉质粘土、粘土:浅灰色~灰黄色~褐红色,可塑,中压缩性,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局部含有腐植物,含中粗砂透镜体。层顶埋深1.20~6.75m,层底埋深3.50~13.10m,层厚0.60~10.70m。标准贯入试验47次,击数N=3.0~13.5击,平均值Nm=7.9击。⑤中砂、粗砂:浅灰白~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以中粗砂为主,次为粉细砂,含少量泥质,级配良好。层顶埋深3.20~13.10m,层底埋深7.90~14..70,层厚0.65~7.80m。标准贯入试验24次,击数N=5.1~16.5击,平均值Nm=10.8击。⑥粉质粘土、粘土:浅灰色~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以粘粉粒为主,局部含大量粉细砂,含中粗砂透镜体。本层各孔均有分布,层顶埋深7.40~16.45m,层底埋深16.30~26.85m,层厚3.95~14.90m。标准贯入试验95次,击数N=3.2~16.4击,平均值Nm=7.4击。⑦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褐红~浅灰色,可塑,中压缩性,以粘粉粒为主,局部含大量粉细砂,或含中粗砂透镜体。本层各孔均有分布,层顶埋深16.30~26.85m,层底埋深26.70~37.75m,层厚5.80~19.55m。标准贯入试验77次,击数N=4.6~13.7击,平均值Nm=8.7击。⑧中粗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局部稍密,层顶埋深22.00~36.75m,层底埋深30.00~47.90m,层厚0.60~14.80m。石英质砂,棱角状颗粒,含较多粘粉粒,级配良好。标准贯入试验9次,击数N=7.7~22.2击,平均值Nm=10.3击。⑨粉质粘土、粘土:褐红色~浅灰色~浅黄色,可塑,中压缩性,主要由粘粉、粒组成。本层各孔均有分布,层顶埋深32.50~47.90m,层底埋深38.60~50.50m,层厚1.30~15.75m。标准贯入试验14次,击数N=6.5~10.5击,平均值Nm=13.6击。⑩砂质粘性土:褐红~灰黄色~灰白色,可塑~硬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长石及暗色矿物全部风化成粘性土,岩芯浸水易软化。层顶埋深38.60~50.00m,本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50~12.17m。标准贯入试验1次,击数N=14.5击。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旱雨季降水量变化较大,其中四至九月降雨量较大,每年四至五月、十至十一月为平水期,六至九月为丰水期,十二月至
次年三月为枯水期。根据历史记录,建筑场地历史最高洪水位高程15.50m(黄海高程)。场区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及孔隙承压水。潜水赋存于第1、2土层,由地表水和降雨渗透补给,由于补给源不充足,对基坑影响较小;承压含水层存在于各土层的砂性土包体或夹层中,由于砂层分布不连续,砂性土中粘粒含量较高,地下水通道不畅,含水性贫乏,水量不丰,承压水对上部建筑、构筑物的浮托作用不大。本区经验,承压水头一般为2~6m(随含水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水位埋深2.20~3.20m。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中等腐蚀作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作用。3.3基坑设计参数值基坑设计参数建议值土层序号(岩)土层名称重度天然快剪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凝聚力内摩擦角γCφEsKvqsikkN/m3kPa(o)MPa10-6cm/skPa1杂填土18.208102粘土17.8019.29.44.712.15463淤泥16.2013.23.22.2100.30114粘土18.7024.714.84.7103.54485中粗砂20.8032900.00546粘土夹砂18.5023.913.74.950477粘土18.7029.115.15.69052四、基坑支护结构4.1基坑安全等级本基坑深度约11.05m,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工程环境、工程重要性以及已有工程经验,经多方面经济、安全、效率比较,基坑安全等级定为一级。4.2方案比选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规范、规程并结合相关类似工程经验,考虑本基坑周边情况适合本基坑的支护方案主要有排桩+锚索、复合土钉墙、地下连续墙+锚索三种方案,三种方案的技术比选方案如下表所示。序号123支护结构类型复合土钉墙排桩+锚索地下连续墙+锚索适用条件(1)基坑施工空间大,可垂直开挖或放坡;(2)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素填土、粘性土和砂土、开挖深度不大于12m的基抗支护工程;(3)基坑四周无重要建筑物。(4)不适宜一级基坑(1)基坑施工空间大,可垂直开挖;(2)邻近基坑边有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需要保护;(3)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一般应用于8m以上的基坑。(4)常用于一级基坑。(1)基坑施工空间大,可垂直开挖;(2)邻近基坑边有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需要保护;(3)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一般应用于8m以上的基坑。(5)常用于一级基坑。位移控制位移较大,锚杆排数较多支护刚度大,整体性好,位移较小,锚杆排数较少支护刚度较大,整体性好,位移较小,锚杆排数较少地下水控制土钉密集会造大量地下水流失地下水流失较少,需做好锚索止水措施地下水流失较少,需做好锚索止水措施沉降控制周边沉降较大周边沉降较小周边沉降最小对周边管线影响土钉密集及施工深度较浅容易打到地下管线锚索埋深较深,一般不会碰到地下管线锚索埋深较深,一般不会碰到地下管线工期控制土钉及锚索需分层分段施工,每层时间约15~20天,土方开层开挖8次左右方可到底,工期较长。锚索约2层,土方分三层到四层开挖即可到底,工期最短。锚索约2层,土方分三到四层开挖即可到底,施工速度稍短造价造价较低造价中等造价最高4.3推荐支护类型对以上几种方案从安全性、经济型、方便施工及工期几方面对比分析,认为:1)方案一复合土钉墙方案,从技术、安全性及工期上讲,均不适宜本工程;2)方案三地下连续墙+锚索,在基坑的支护安全性、变形控制及截水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造价高,本工程不选取;2)方案二排桩+锚索,在基坑的支护安全性、变形控制及工期方面具有最大的优势,且造价中等,本工程选取此种方案;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适宜采用旋挖桩,其成桩速度较快,泥浆很少,对环境基本无污染。4.4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采用桩锚支护,桩直径1.0m,桩间距1.8m,锚索设置两道,基坑南侧因锚索要打入房屋下,为减少锚索施工对房屋的影响,故第一排采用预应力锚索,第二道锚索改为两排预应力钢管锚管。五、地表水与地下水控制5.1地下水控制深层水泥搅拌桩止水结构以其造价低、止水效果好、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设备简单、工期短等优点,在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设计综合考虑,采用水泥搅拌桩做止水措施。搅拌桩分别采用双排,桩间距450mm,排距400mm,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搅拌桩长度也适当区别(详见帷幕立面展开图)。5.2地表水1.明沟排水—排除地表水及坑内积水基坑周边坡上、平台及坑内布置排水沟和集水坑,形成排水系统。集中排入地面沉淀池,经三级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排水沟断面400×400mm,集水坑约50m设一个,尺寸长×宽×高=1000×800×1000mm。三级沉淀池尺寸见大样图。2.集水坑超前排水基坑开挖阶段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坑内适当位置挖掘超前集水坑,并通过排水沟,作好挖土期间的集水排水工作。3.雨季排水
台风暴雨季节,应合理组织地表水排放,且要安排足够的排水设备对汇集的地表水进行抽排疏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集中涌入基坑内。基坑四周与道路之间的空地,如果现有硬化层被挖除,需重新进行硬地化,保证地面无积水。5.3回灌根据水位及沉降监测结果,必要时可考虑设置回灌井进行回灌。六、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要求1.施工工序场地平整→施工控制点测放,支护结构放线→搅拌桩止水帷幕→支护桩施工→冠梁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道锚索及腰梁施工→张拉锁定第一道锚索→第二层土方开挖→第二道锚索及腰梁施工→张拉锁定第二道锚索→土方开挖至坑底→坑底垫层及排水沟施工。2.支护桩及冠梁(1)支护桩桩径1.0m,间距1.8m。(2)支护桩宜采用旋挖桩,护筒采用钢护筒,埋设深度不宜小于1.5m,并埋设牢固。(3)鉴于本场地的土层特点,旋挖护壁应采用优质膨润土配制泥浆,泥浆性能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及施工需要,特别要注意流砂和塌孔。(4)施工允许偏差:桩径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5)护坡桩砼强度及冠梁砼强度均为C25,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6)桩采用均匀配筋,纵筋通长设置,钢筋布置及数量详见配筋大样图。(7)钢筋笼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5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50mm,箍筋为±20mm,钢筋笼长度允许误差±100mm。(8)桩和冠梁的主筋连接,可采用搭接焊或挤压套筒联结,但不允许对接焊和锥螺纹联结。箍筋接头及箍筋与主筋可以绑扎连接。加劲筋可采用搭接单面焊,并与主筋点焊联结。(9)支护桩孔底沉渣不大于200mm。(10)开始施工时应对成孔和成桩进行试验性施工,确认施工工艺及泥浆等均无问题后,才可全面正式施工。3.止水帷幕(1)搅拌桩采用直径550mm,桩距450mm,排距400mm。(2)搅拌桩水泥用量不小于65kg/m,水泥浆水灰比为0.5~0.55,水泥采用P.O.42.5R普硅水泥,采用四喷四搅施工工艺,搅拌桩提升速度不得超过0.8m/min。为加快水泥凝固速度,水泥浆可加入0.05%的三乙醇胺或水玻璃。(3)搅拌桩应连续施工,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超过终凝时间。(4)搅拌桩桩位允许偏差为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1.0%,桩径允许偏差为4%。(5)搅拌桩设计桩身强度1.0MPa。4.桩面挂网喷射混凝土(1)铺挂11#铁丝网时,用螺栓将网片固定在桩上,网片之间搭接长度至少200mm。(2)喷射砼采用P.O.42.5R普硅水泥,砼强度C20,厚度100mm,水泥中应掺入早强剂。(3)喷射砼配合比可为水泥:中砂:级配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1:2:2.5,水灰比可为0.4~0.45。(4)喷射砼采用二次喷砼,桩面土方开挖完毕后,应及时做好一次喷砼,一次喷砼厚度50mm,一次喷砼完毕后,挂铁丝网并进行二次喷砼。5.预应力锚索(1)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并定出标志,孔位垂直方向允许偏差为±50mm,水平方向允许偏差为±30mm,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钻孔直径150mm。(2)锚杆钻孔应采取套管跟进方式,成孔完毕后应立即将锚索放入孔内并进行一次注浆。(3)钻孔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5~1.0m。(4)锚筋应严格按设计长度下料,其允许误差为50mm,其外露张拉长度由施工单位根据张拉设备确定。(5)锚杆自由段要均匀抹一层黄油,外套塑料波纹软管,并扎牢。(6)安装就位前,要认真清除钢绞线表面的污物。(7)锚固体设计强度为30MPa,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锚索。(8)预应力锚杆材料采用Φ15.2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其标准强度1860MPa,锚杆长度、间距以及钢绞线根数见各剖面图。(9)锚杆水泥采用P.O.42.5R普硅水泥,水灰比0.40~0.5。锚杆注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第一次常压注浆,注浆压力约0.8MPa,待第一次注浆初凝后进行第二次高压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2.5~4.0Mpa,注浆量不得少于1.5包/m,必要时可采用三次注浆措施。为加快水泥凝固速度,水泥浆可加入0.05%的三乙醇胺或水玻璃。(10)锚索的锚具采用QM15-5型锚具,有经验时也可采用其它型号锚具。(11)开孔处于砂层部位的锚杆,孔口可能渗水严重,应做好孔口封堵。(12)锚索施工前需进行基本试验,具体施工参数应根据基本试验确定。(13)锚索施工前应弄清基坑西侧体育馆桩位基础位置,锚索施工应避开桩基础。(14)预应力锚索施工要防止孔口涌砂和大量漏水。措施:锚杆孔注浆要饱满,用加入速凝剂的干硬性水泥砂浆堵塞孔口;用堵漏剂封堵孔口等。6.预应力钢管锚杆(1)预应力锚管管体采用Q335D60δ5.0无缝钢管。(2)注浆材料水泥采用P.O.42.5R普硅水泥,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0,浆液固结体28天强度不小于20MPa。(3)采用一次高压注浆技术,注浆压力不小于2.0MPa,一次注浆量不少于50kg/m。(4)待注浆体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锚管张拉。(5)锚管施工前需进行基本试验,具体施工参数应根据基本试验确定。7.土方开挖(1)基坑开挖时必须分层、分段挖土,每层挖土厚度根据排距确定,每段长度不超过20m。(2)每层开挖底面位于各层支护结构下300mm,严禁超挖。土方开挖后须及时支护,不许长时间暴露。在支护未达到正常使用要求前,不得开挖下层土方。(3)基坑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搅拌桩、腰梁、锚索、砼护面等),开挖到位严禁超挖。(4)基坑开挖前必须严格保证支护结构各构件的养护时间,保证其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5)搅拌桩养护时间应超过15天,桩身强度达到对应的设计强度以上后方能进行土方开挖;(6)当存在超过基坑底以下的超深开挖时,一定要先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必要时提出专门的支护方案。(7)在周边搅拌桩和旋挖桩施工时,可对基坑中间土方进行开挖,但在周边止水帷幕未封闭起来之前,开挖深度不得大于3m,并需按1:1.5的坡率放坡开挖。在止水帷幕封闭完成后,可将基坑中部土方,按1:2坡率放坡开挖到底,并需给周边桩及锚索施工留足不小于30m的工作面。雨季施工时应对坡面进行必要的保护,预防雨水冲刷塌方。七、基坑监测1.监测周期从土方开挖时开始到±0.00施工完成并回填后结束。变形观测点应在布点开始读取初始值,变形观测应在基坑开挖当日起实施。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1~2天观测一次,基坑完成一个月后5~10天观测一次,在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要加密观测次数。另外通过安排专人对基坑周边巡查及目测等辅助形式对基坑变形进行全面掌握和监控。2.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有关变形测量的规定,观测精度不低于三等精度。3.变形观测资料应包括:观测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次观测值和累计观测值;观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将上述资料汇总并附必要的文字总结。4.监测内容和数量:(1)基坑周边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点设于冠梁顶或坡顶,南侧位移间距20m,其余几侧位移间距25m。(2)沉降监测基坑四周沉降观测点设置于基坑四周边和马路路缘及房子四角,间距同位移观测点。(3)锚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数量取锚杆总数的5%,采用锚杆拉力计监测锚杆拉力。(4)测斜监测南侧设3根测斜管,其余几侧设2个测斜管进行桩身位移监测。(5)水位观测南侧设3根水位监测井,其余几侧设2个水位监测井进行水位监测。(6)建筑物垂直位移观测,观测点设置在场地四周建筑物顶端。监测点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7)每边选取2个点进行桩身应力观测。5.允许值及警戒值:监测内容位置允许值(mm)警戒值(mm)水平位移所有点3024沉降所有点3024水位所有点水位下降不得超过3m,每天不得超过0.5m6.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与甲方、设计和监理联系:坡顶、底面或周边构筑物等出现裂缝,坡顶位移较大且位移不收敛、超过设计预警值和允许值等相应的规范要求。7.根据规范及有关规定,甲方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基坑支护系统进行监测。第三方应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作出详细监测方案,并经甲方、监理及设计通过后方可实施。八、质量检验和验收1.为了对设计参数、施工工艺以及地层的适应性进行检验,预应力锚索应进行基本试验,试验数量为2组(每组3根),一组为二次注浆,一组为三次注浆,最大荷载取1.5倍设计拉力值。2.进场原材料(各类钢材、水泥、砂、石、商品砼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并进行常规检验。严禁不合格产品。3.喷射砼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为500m2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得少于三个,喷射砼同时还应进行喷层厚度检查,用凿孔法或其他方式检查,检查数量为每100m2取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合格标准为:全部检查孔处厚度的平均值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4.护坡桩采用低应变动测法其完整性检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有Ⅲ、Ⅳ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5.帷幕施工质量主要进行开挖后渗漏检查,有明显渗漏水之处应进行注浆堵漏。6.预应力锚杆抗拔力检验取锚杆总数的5%,检验锚杆应具有代表性,按规范规定程序进行。浆体强度检验每30根锚杆作一组。九、施工应急预案1.变形应急预案(1)在基坑支护过程中,挖土机操作人员应保证随叫随到,挖机设备应保证不少于2台位于现场,以备不时之需。(2)施工单位在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沙包和工人,保证在出现异常情况如管涌时,可及时进行抢险工作。(3)基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出现支护体系变形过大或周边建构筑物变形过大的情况时,可根据组织有关单位或开专家会研究对策,必要进可根据具体体情况进行加固处理。(4)若插入坑底部分支护桩向内变形,支护桩下段位移较大,造成桩背土体沉陷,应对坑底土体进行分块、分段加固,主要应设法控制支护支护桩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具体措施有:①回填好土、砂石或砂袋等,回填反压土高度至能保证基坑变形完全稳定为止。②对坑底进行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③坡顶卸载:坡顶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挖除,减少坡顶荷载。④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挖到底后及时浇注垫层。2、流砂、管涌(1)如果流砂是在上部桩间的缝隙中出现的,可在桩间嵌补防水细石混凝土。应先在出现流砂的部位插入引流管,而后将该段桩间土清除,再将两桩
对应面凿毛,然后在外面支模,浇注防水细石混凝土。(2)管涌十分严重时可在支护桩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和支护桩间进行注浆,钢板桩底应与支护墙底标高相同,顶面与坑底标高相同,钢板桩的打设宽度应比管涌范围宽3~5m。3、支护结构渗水(1)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采用坑底设排水沟的方法。(2)对渗水量较大,但没用流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的方法: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支护结构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结构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将管边支护结构的薄弱处用防水砼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砼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述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排出即可。在暴雨季节,应合理组织地表水排放,并安排足够的排水设备对汇集的地表水进行抽排。同时在基坑四周,应对地表水进行疏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集中涌入基坑内。4、支护结构漏水(1)如果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结构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0.5~1.0m,在支护结构背后用密实砼进行封堵。(2)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支护结构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注将封堵。注浆浆液中应掺入适量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采用压密注浆时,为防止施工对支护结构产生的压力生成支护结构较大的侧向位移,在施工前应对坑内局部反压回填土,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5、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裂缝基坑周边出现裂缝原因一般是由于基坑开挖后,周边土体发生位移或沉降而导致的裂缝。应急措施:迅速用水泥浆灌缝,同时用薄膜等防雨物质将裂缝修补处覆盖,避免雨水流入。十、其它技术要求及说明1.图中钢筋符号φ代表HPB235钢筋,代表HRB335钢筋,代表HRB400钢筋。2.图中尺寸以mm计,标高以m计。3.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四周道路、建筑拍照记录原始情况,并在施工前需对四周管线和建筑基础情况调查清楚,施工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碰到管线和基础。4.基坑开挖时,挖机等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对锚头和腰梁尤其应小心。5.基坑周边2m范围内不得有附加荷载,2m外MNA段附加荷载不超过25kPa,其余侧允许附加荷载为15kPa。6.为加快施工速度所有水泥中均需掺入早强剂。7.基坑开挖和支护期间应密切注意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各项变化,如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地质(地下管线)情况与设计依据条件有较大出入,应立即停止挖土,及时通知相关各方分析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8.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基坑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准备足够的应急物质。9.基坑施工前,须对图纸中的坐标、标高等与主体设计院的有关图纸进行核实,如有矛盾之处,以主体设计院的图纸为准。10.本设计合理使用期限为12个月。超期使用前应进行安全评估。1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情况危急时可先行处理,然后通知有关单位。①基坑边缘位移较大或位移速率突然加大;②基坑顶部地表面出现连续裂缝或较宽的非连续裂缝;③周围建筑或道路出现裂缝或较大的不均匀沉降;④基坑边坡出现局部坍塌或其它异常现象;⑤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或沉降值较大或移动速率突然加大;12.图中及本说明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程执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成都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
- 桐庐建设工程施工图联合
- 建筑工程施工图和它的种类
- 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结构专业
- 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专题建筑专业(1)
- 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暖通、节能专业
- 石井净水厂二期工程施工图审查服务
- 贵州省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pdf
- 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合同
- 南沙客运港周边道路提升及地下通道工程施工图审查
- 实例3:某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
- 桐庐建设工程施工图联合
-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1)
- 变配电工程施工图预算(2)
-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图预算--通风安装工程量计算含案例
- 实例2:某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预算
- 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建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