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 MB
- 12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十一章交变应力
第十一章交变应力§11-1交变应力与疲劳极限§11-2影响持久极限的因数目录
1、构件有加速度时动应力计算(1)直线运动构件的动应力(2)水平面转动构件的动应力2、构件受冲击时动应力计算(1)自由落体冲击问题(2)水平冲击问题动响应=Kd×静响应§11-1交变应力疲劳极限目录
交变应力的基本参量在交变荷载作用下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应力谱。随着时间的变化,应力在一固定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作周期性的交替变化,应力每重复变化一次的过程称为一个应力循环。一个应力循环tO目录
通常用以下参数描述循环应力的特征应力比r(2)应力幅(3)平均应力一个非对称循环应力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平均应力m上叠加一个应力幅为的对称循环应力组合构成。目录r=-1:对称循环;r<0:拉压循环;r=0:脉动循环。r>0:拉拉循环或压压循环。
疲劳极限将若干根尺寸、材质相同的标准试样,在疲劳试验机上依次进行r=-1的常幅疲劳试验。各试样加载应力幅均不同,因此疲劳破坏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各不相同。以为纵坐标,以N为横坐标(通常为对数坐标),便可绘出该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即S-N曲线如图(以40Cr钢为例)注:由于在r=-1时,max=/2,故S-N曲线纵坐标也可以采用max。目录104105106107108550650750850Nsmax/MPa
从图可以得出三点结论:(1)对于疲劳,决定寿命的最重要因素是应力幅。(2)材料的疲劳寿命N随应力幅的增大而减小。(3)存在这样一个应力幅,低于该应力幅,疲劳破坏不会发生,该应力幅称为疲劳极限,记为-1。目录104105106107108550650750850Nsmax/MPa
对低碳钢,其其弯曲疲劳极限拉压疲劳极限对于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其S-N曲线没有明显的水平部分,一般规定时对应的称为条件疲劳极限,用表示。目录
11-4.影响持久极限的因数1.构件外形的影响目录构件外形的突然变化,例如构件上有槽、孔、缺口、轴肩等,将引起应力集中或有效应力集中因数理论应力集中因数
2.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光滑零件的疲劳极限试样的疲劳极限目录3.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磨削加工(试样)其他加工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最大应力发生于表层,疲劳裂纹也多于表层生成。表面加工的刀痕、擦伤等将引起应力集中,降低持久极限。所以表面加工质量对持久极限有明显的影响。看表11.2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表面质量因数查看表11.1尺寸因数
第十三章能量法§13-1概述在弹性范围内,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在体内积蓄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简称应变能。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物体的变形能在数值上等于外力在加载过程中在相应位移上所做的功,即=W
§13-2杆件变形能计算一、轴向拉伸和压缩
二、扭转
三、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
13-3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即:线弹性体的变形能等于每一外力与其相应位移乘积的二分之一的总和。
所有的广义力均以静力方式,按一定比例由O增加至最终值。任一广义位移与整个力系有关,但与其相应的广义力呈线性关系。
例:试求图示悬臂梁的应变能,并利用功能原理求自由端B的挠度。F解:
例题:悬臂梁在自由端承受集中力F及集中力偶矩M0作用。设EI为常数,试求梁的应变能。LFMeAB解:⑴弯矩方程⑵变形能
LFM0AB⑶当F和M0分别作用时⑷用普遍定理
§13-4互等定理位移发生点荷载作用点F1F2F1F2F1
F2F1
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
例:求图示简支梁C截面的挠度。
F
例:求图示悬臂梁中点C处的铅垂位移。
F
13-5卡氏定理若只给以增量,其余不变,在作用下,原各力作用点将产生位移变形能的增加量:
略去二阶小量,则:如果把原有诸力看成第一组力,把看作第二组力,根据互等定理:所以:变形能对任一载荷Fi的偏导数,等于Fi作用点沿Fi方向的位移卡氏第二定理
推导过程使用了互等定理,所以只适用线弹性结构。横力弯曲:桁架杆件受拉压:轴受扭矩作用:
13-6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
莫尔定理(莫尔积分)
例:试用莫尔定理计算图(a)所示悬臂梁自由端B的挠度和转角。
§13-7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在应用莫尔定理求位移时,需计算下列形式的积分:对于等直杆,EI=const,可以提到积分号外,故只需计算积分
直杆的M0(x)图必定是直线或折线。
顶点顶点二次抛物线
例:试用图乘法求所示悬臂梁自由端B的挠度和转角。LFF解(1)求自由端的挠度
Fm=1(2)求自由端的转角
例:试用图乘法求所示简支梁的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qM解(1)简支梁的最大挠度
(2)求最大转角最大转角发生在两个支座处
例:试用图乘法求所示简支梁C截面的挠度和A、B截面的转角。CL12TU34
解:
例:试用图乘法求所示悬臂梁自由端B的挠度和转角。CL12TU35
解:
例:试用图乘法求图示悬臂梁中点C处的铅垂位移。CL12TU36
解:
例:图示梁,抗弯刚度为EI,承受均布载荷q及集中力X作用。用图乘法求:(1)集中力作用端挠度为零时的X值;(2)集中力作用端转角为零时的X值。CL12TU37F
解:(1)F
(2)
例:图示梁的抗弯刚度为EI,试求D点的铅垂位移。CL12TU38
解:
例:图示开口刚架,EI=const。求A、B两截面的相对角位移θAB和沿P力作用线方向的相对线位移ΔAB。CL12TU39
解:
例:用图乘法求图示阶梯状梁A截面的转角及E截面的挠度。CL12TU40
解:
例:图示刚架,EI=const。求A截面的水平位移ΔAH和转角θA。CL12TU41
解:
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
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14-1超静定结构概念14-2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14-3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利用目录
14-1超静定(静不定)结构概述目录在超静定系统中,按其多余约束的情况,可以分为:外力超静定:内力超静定:支座反力不能全由平衡方程求出;外力超静定系统和内力超静定系统。支座反力可由平衡方程求出,但杆件的内力却不能全由平衡方程求出.
目录例如
解除多余约束,代之以多余约束反力然后根据多余约束处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补充方程进行求解。目录我们称与多余约束对应的约束力为多余约束力。解除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称为原超静定系统的基本静定系统或相当系统。(本章主要学习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求解超静定系统的基本方法是:
§14-2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在求解超静定结构时,目录我们把这种以“力”为未知量,求解超静定的方法称为“力法”。一般先解除多余约束,代之以多余约束力,得到基本静定系,再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得到关于多余约束力的补充方程。
该体系中多出一个外部约束,为一次超静定梁解除多余支座B,并以多余约束X1代替若以表示B端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则:是在F单独作用下引起的位移是在X1单独作用下引起的位移目录例如:
目录对于线弹性结构,位移与力成正比,X1是单位力“1”的X1倍,故也是的X1倍,即有若:于是可求得所以(*)式可变为:
例14.1:试求图示平面刚架的支座反力。已知各杆EI=常数。目录解:
例14.2:两端固定的梁,跨中受集中力P作用,设梁的抗弯刚度为EI,不计轴力影响,求梁中点的挠度。目录解:
例14.3:求图示刚架的支反力。目录解:
目录上面我们讲的是只有一个多余约束的情况!那么当多余约束不止一个时,力法方程是什么样的呢?
目录由叠加原理:同理变形协调条件:表示作用点沿着方向的位移
目录力法正则方程:矩阵形式:表示沿着方向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位移表示沿着方向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位移表示沿着方向载荷F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位移
目录则:引起的弯矩为引起的弯矩为载荷F引起的弯矩为设:
对称性质的利用:对称结构:若将结构绕对称轴对折后,结构在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将完全重合。目录14-3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利用
对称载荷:将对称结构绕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边的载荷完全重合(即对折后载荷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重合,且作用力的大小也相等)。目录
反对称载荷:将对称结构绕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边的载荷作用点重合、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是作用方向相反。目录
目录
当对称结构上受对称载荷作用时,于是正则方程可化为目录在对称面上反对称内力等于零。对称结构在对称载荷作用下的情况:用图乘法可证明可得: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载荷作用下的情况:目录同样用图乘法可证明当对称结构上受反对称载荷作用时,在对称面上对称内力等于零。可得:于是正则方程可化为
例14.4:平面刚架受力如图,各杆EI=常数。试求C处的约束力及A、B处的支座反力。解:
例14.5:等截面平面框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试求最大弯矩及其作用位置。解:载荷关于对角线AC和BD反对称由平衡条件可得:
附录I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静矩和形心§I-2惯性矩和惯性半径附录I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静矩和形心1.静矩
形心坐标:
静矩和形心坐标之间的关系:
例:计算由抛物线、y轴和z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对y轴和z轴的静矩,并确定图形的形心坐标。
解:
例:确定图示图形形心C的位置。
解:
例:求图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对y轴的静矩。
解:
§I-2惯性矩和惯性半径一、惯性矩ρ
工程中常把惯性矩表示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某一长度平方的乘积,即分别称为平面图形对y轴和z轴的惯性半径
二、极惯性矩
例:求图示矩形对对称轴y、z的惯性矩。
解:
例:求图示圆平面对y、z轴的惯性矩。
惯性积
如果所选的正交坐标轴中,有一个坐标轴是对称轴,则平面图形对该对坐标轴的惯性积必等于零。
几个主要定义:(1)主惯性轴当平面图形对某一对正交坐标轴y0、z0的惯性积Iy0z0=0时,则坐标轴y0、z0称为主惯性轴。因此,具有一个或两个对称轴的正交坐标轴一定是平面图形的主惯性轴。(2)主惯性矩平面图形对任一主惯性轴的惯性矩称为主惯性矩。
(3)形心主惯性轴过形心的主惯性轴称为形心主惯性轴。可以证明:任意平面图形必定存在一对相互垂直的形心主惯性轴。(4)形心主惯性矩平面图形对任一形心主惯性轴的惯性矩称为形心主惯性矩。
附录I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I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I-3平行移轴公式§I-4转轴公式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I-3平行移轴公式
平行移轴公式:
例:求图示平面图形对y轴的惯性矩Iy
解:CL6TU11
§I-4转轴公式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转轴公式:
主惯性轴方位:
或简写成:主惯性矩公式:
求形心主惯性轴的位置及形心主惯性矩大小的步骤:1)找出形心位置;2)通过形心c建立参考坐标,求出。3)求
例:求图示平面图形形心主惯性轴的方位及形心主惯性矩的大小。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