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1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重庆市渝东北“8.31”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项目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治理施工图设计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二O一五年四月
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治理施工图设计委托单位:重庆市开县敦好镇人民政府勘查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资质等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级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5222013)号项目负责:编制人员:审核:实体负责人: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法人代表:编制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日期:二0一五年四月
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治理施工图设计内审意见2015年4月27日,我公司组织公司审查小组对《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治理施工图设计》进行内部审查,在听取编写人员的汇报,经认真审查后形成如下意见:1、《施工图设计》编制依据充分,所选择的技术标准恰当,防治工程等级定级合理。2、《施工图设计》总体思路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收集资料较为详实,设计说明章节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文字表述清楚;3、《施工图设计》提出了治理方案,方案合理,基本可行;4、《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有据,预算费用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5、《施工图设计》文字表述清楚,图件美观,按自审意见修改完善后,同意报送专家组审查。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目录1概况11.1任务由来11.2上阶段设计主要结论11.3设计主要目的与任务11.4设计依据12不稳定斜坡基本情况22.1地质环境条件22.2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32.3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计算63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83.1治理目标原则83.2治理工程设计参数83.3防治工程等级83.4治理工程方案设计94监测工程设计104.1监测目的104.2监测任务104.3监测依据104.4监测原则114.5监测工作方案及布置114.6巡视检查114.7监测工作建议114.8监测数据处理125施工组织设计125.1施工条件125.2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图125.3施工方法125.4施工注意事项145.5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145.6工程管理与监理145.7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56其他15附图:图名比例尺图号图序号设计平面图1:5001-11施工组织设计与监测平面图1:5001-221-1’剖面图1:5001-332-2’剖面图1:5001-443-3’剖面图1:5001-55格构锚杆护坡立面图1:2001-66格构锚杆大样图-1-77截排水沟结构图-1-88挡墙大样图-1-99附件:1设计单位资质证书2设计委托书3设计计算书4设计预算书
1概况1.1任务由来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是重庆市开县地质灾害点之一,多年来一直处于监测状态。近年来,重庆市暴雨频发,特别是2014年8月31日,渝东地区普降暴雨,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变形加剧,逢暴雨期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滑塌现象出现,滑塌堆积物散落于公路上,阻碍交通,同时导致斜坡下方民房轻微受损,为此,受重庆市开县国土局的委托,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以下简称我队)承担了该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治理设计工作。本次应急抢险设计工作范围包含了不稳定斜坡的变形及影响范围。2015年2月20日,我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赴实地踏勘,搜集相关资料,并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50/5029-2004)等有关规范、规程及技术要求规定,开始了该不稳定斜坡的应急抢险治理设计工作。1.2上阶段设计主要结论2015年4月3日,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专家对《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设计》进行了审查并通过,审查最终确定了方案一:坡面清理+分级放坡+格构锚杆护坡+抗滑桩+植草+挡墙+排水为推荐方案,具体如下:1、对不稳定斜坡坡面松散岩体以及崩塌坡积物进行清除。2、对不稳定斜坡采用三级分级放坡,放坡高度均为10m,放坡坡率第一级为1:1.50,第二、三级放坡坡率1:1.75和1:2.00,马道宽2m,第一级和第一级放坡及以下10m高度范围坡面采用格构锚杆护坡,格构内植草。3、在不稳定斜坡后缘及马道处设置矩形截排水沟,疏排坡面地表水。4、在斜坡坡脚公路边修建挡土墙,后侧按1:1.75的坡率回填并压实部分弃土,并修复和疏通截排水沟。同时,专家提出对滑面以上的3道锚杆锚入滑面以下,以确保安全。1.3设计主要目的与任务本次施工图设计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在勘查报告及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2)明确项目区地质灾害防治范围、目标、标准。(3)在综合考虑工作量、施工难度、施工安排、资金投入、治理效果等方面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地质灾害体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方案并细化以达到施工要求。(4)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监测设计。(5)根据当地物价水平编制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投资预算。1.4设计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50/5029-2004)(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15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0)《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勘查报告》(11)《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设计》2不稳定斜坡基本情况2.1地质环境条件2.1.1地形地貌治理区属剥蚀丘陵地貌。总体北高南低,地形坡角5~50°。场区南侧公路及附近为砖厂厂区及居民居住区,地形坡角一般0~15°,公路与坡顶中间区域地形坡角一般30~40°,坡顶后缘地带为一开阔平台,地形坡角一般0~10°,平台后侧顺山体走向发育一冲沟,冲沟后侧以后斜坡区域整体地形坡角一般20~40°。本区斜坡地带多为灌木,乔木覆盖,坡顶平台地带多为耕种区。本区高程在310~400之间,最大相对高差90m。2.1.2地层岩性治理区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粘土(Q4dl+el)、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碎石土(Q4del)、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J2s)。不稳定斜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为强风化层,从工程地质性状来说,该已具有块石土的特征,这里也将其单独列出,命名为强风化层(破碎岩体区),代号为J2s,所有分组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破残积粉质粘土(Q4dl+el):粉质粘土:黄褐色,呈硬塑~可塑状,碎石约20%。主要分布于勘查区斜坡坡顶平台,以耕种土为主。2、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碎块石土(Q4del):碎块石土:浅黄色,黄色,稍密,主要由泥岩,泥质砂岩碎屑物组成,一般粒径10~100mm,约占55~60%,半次棱角、棱角状,余为粉质粘土、角砾充填状,镐挖较容易,主要分布于斜坡坡体上及坡脚,为不稳定斜坡崩塌散落所致。3、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人工填土:杂色,主要成分为砼、碎块石、建筑废弃物,岩石碎屑物组成,其中砼、碎块石、建筑废弃物,岩石碎屑物含量约占80%,余为粉质粘土。为修建房屋及公路时回填。该层一般厚1~2m,分布于勘查区建筑物及公路周围。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易风化,遇水后易软化、崩解。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多呈小碎块状-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多成短柱状、柱状,为勘查区内主要岩性,各钻孔均有揭露。5、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质砂岩(J2s)泥质砂岩:黄色、灰黄色,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多数含泥质,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中风化层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为勘查区内主要岩性,各钻孔均有揭露。6、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J2s)砂岩:灰色、灰白色,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心多呈柱状,节长一般150~300mm。为勘查区内主要岩性。7、强风化层(破碎岩体区)【J2s】通过钻孔揭露,不稳定斜坡的主要物质组成为强风化层,该层厚度较厚,一般厚15.00m(ZK6)—19.40m(ZK2)。从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的岩心来看,该层层理明显,与不稳定斜坡四周的产状一致,裂隙面清楚,也就是说,该层具有原岩的层理结构特征,因此从成因上说,该层需判定为强风化层。15
从岩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上来说,该层特别破碎,虽具有原岩的层理结构特征,但岩体完全被节理裂隙错开成小块体,这些小块体的粒径一般在10-60cm之间,最大可达1-2m,这些小的块体,大多可被镐开挖,表层部分甚至可以直接用锄头开挖,无论是通过调查,还是通过探槽、钻孔揭露,在错开的裂隙中还含有一定的夹土,因此,该层又具有碎块石土的特征,这样从成因和工程力学性质上,两个方面说明该层的性状特征,才能比较全面的说明问题。2.1.3地质构造及地震治理区位于正坝-温泉冲背斜南翼,距离背斜核部约3km,同时,经现场调查,勘查区又位于一次级逆冲背斜北翼靠近核部位置,该背斜核部发育一冲逆断层(F1),因此,勘查区内地层整体向北倾斜,呈单斜构造,产状总体倾向由南向北,但局部地方倾角变化稍大,岩层产状340~20°∠12~45°,详见构造纲要图和区域平面地质图,整个勘查区内受次级逆冲背斜影响,岩体较为破碎,强风化层厚度较厚。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1:178~215°∠55~75°,裂隙面较平直,张开一般2~10mm,局部达20mm,偶见泥质充填,延伸0.5~2m,间距0.1~0.5m,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2:100~140°(或反向200~290°)∠75~85°,裂隙面较平直,张开一般2~10mm,局部达20mm,偶见泥质充填,延伸0.5~2m,间距0.1~0.5m,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2-02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的划定,该线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根据《技术要求》,稳定性计算可不考虑地震荷载。2.2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2.2.1基本特征青草滩不稳定斜坡位于位于开县敦好镇正阳村一社砖厂对面,处县道X509内侧斜坡坡顶地带,其左右边界主要根据裂缝变形范围进行划定,前缘至斜坡中部泥岩与砂岩界线上方渗水及鼓胀变形处,前缘高程为355.0~365.0m,后缘至斜坡中部变形位置处,后缘高程为390.0~400.0m,相对高差约35m,不稳定斜坡坡度一般2~35°,纵长约80~90m,宽约190~200m,平面形态呈带状展布,不稳定斜坡平面面积1.65×104m2,坡体平均厚度约15m,整个不稳定斜坡体积约24.7×104m3,不稳定斜坡主滑方向约162°。2.2.2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勘查区为反向坡,不稳定斜坡前侧地形坡度30~40°;后侧为一平缓地带,地形坡度0-15°,不稳定斜坡后侧平缓地带覆盖一层1-5m厚的粉质粘土,其余物质成分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该不稳定斜坡的主要物质组成比较特殊,其主要特点就是极为破碎,且破碎带深度较厚,通过钻孔揭露,不稳定斜坡的主要物质组成为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破碎厚度一般厚15.00m(ZK6)—19.40m(ZK2),因此本次勘查将钻探揭露的破碎岩体定为强风化层,该破碎岩体虽具有原岩的层理结构特征,但从岩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上来说,已非常接近于碎块石土,岩体完全被节理裂隙错开成小块体,这些小块体的粒径一般在10-60cm之间,最大可达1-2m,这些小的块体,大多可被镐开挖,表层部分甚至可以直接用锄头开挖,无论是通过调查,还是通过探槽、钻孔揭露,在错开的裂隙中还含有一定的夹土。15
通过现场分析判断该位置强风化层特别厚及岩性破碎的主要是由于该不稳定斜坡坡顶为一开阔平台,且恰处于一逆冲背斜接近核部位置,受逆冲断层和地貌成因因素的影响,导致该不稳定斜坡岩体破碎,容易被风化且风化层较厚。不稳定斜坡范围内产状总体倾向由南向北,但局部地方倾角变化稍大,岩层产状355~5°∠15~40°。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1:180~195°∠65~70°,裂隙面较平直,张开一般2~10mm,局部达20mm,偶见泥质充填,延伸0.5~2m,间距0.1~0.5m,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2:100~140°∠75~85°,裂隙面较平直,张开一般2~10mm,局部达20mm,偶见泥质充填,延伸0.5~2m,间距0.1~0.5m,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2.2.3变形特征根据调查及访问,青草滩不稳定斜坡从1999年开始出现变形以来,发展至今,出现了多处地面裂缝,房屋墙裂缝,局部滑塌,渗水,前缘鼓胀等现象。1、地面裂缝及局部滑塌:1999年夏季,不稳定斜坡后缘出现两处地面裂缝,分别为DL2、DL3,其中DL2长约30m,宽10-20cm,该裂缝穿过一池塘,地面裂缝产生后,该池塘内水全部渗漏,现还可见池塘痕迹和池塘两侧水泥护堤裂缝痕迹。DL3长约50m,宽10-30cm,位于现在DL3裂缝中间位置,下挫约5-10cm。2006年7月间雨季,不稳定斜坡后侧出现裂缝DL1,DL1长约60m,宽5-10cm,下挫5-15cm,当时在DL1一线有房屋数间,这些房屋墙体及地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拉裂现象,形成危房,出现险情后,当地政府对DL1一线上的住户进行了搬迁,原房屋进行了复垦,已不可见其裂缝痕迹。2011年7月,整个开县境内普降大雨,整个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出现了加剧变形。在DL1裂缝的左侧位置出现了新的变形,如平面图上LF1所标示的位置,该裂缝穿过一栋民房,造成民房墙体出现拉裂缝,楼板错位。同时,DL3裂缝变形进一步加剧,延伸长约80m,裂缝中部位置宽30-50cm,下挫30-50cm。2014年8月31日渝东北地区普降暴雨,造成不稳定斜坡前侧出现局部滑塌,分别为HT1、HT3。其中HT1位于不稳定斜坡的左侧,长约15m,宽约10m,该滑塌主要为浅表的粉质粘土及强风化层产生的滑塌,滑体厚约1-2m,方量约200m³。HT3位于不稳定斜坡的中前部,崩滑体长约30m,宽约55m,滑体为强风化基岩,滑体厚约4m,整个滑塌方量约7000方,滑塌物质堆积在下方公路上和砖厂内部,同时造成HT3后部一处民房完全损毁。险情产生后,当地政府组织抢修公路,目前,大部分滑体已经清楚,仅在公路内侧可见部分崩塌滑塌的堆积体。同时,在HT3左后侧,形成了裂缝DL4、DL6、DL7,在HT3右后侧形成了裂缝DL5,其中DL4延伸长约60m,走向90-110°,宽20-80m,下挫40-60cm,见照片4.5.6。DL5延伸长约15m,走向230°,宽20-30cm,下挫20-30cm,见照片4.5.7。DL6延伸长约60m,走向90-110°,下挫20-50cm。DL7延伸长约65m,走向90-120°,下挫30-50cm。2014年9月12日,开县又遇暴雨,青草滩不稳定斜坡险情更加严重,在原HT1的后侧及左侧,浅表土体及强风化层又继续产生了新的滑塌,滑塌方量约100m³,滑塌体堆积在公路上。在HT3的右侧,出现了一处新的滑塌HT2,HT2长约10m,宽约8m,滑体厚约2m,为浅表的土体的滑动,滑塌体就停留在斜坡体上,同时出现了DL8及DL9。在不稳定斜坡的左侧,出现了一处新的滑塌HT4,HT4长约30m,宽约25m,滑体厚约4m,为强风化层的基岩滑塌,滑塌方量约2400m³,滑塌体堆积在公路内侧,现在大部分滑体已被清运。15
同时,DL3变形加剧,DL3继续向不稳定斜坡左右两侧延伸,目前已基本贯通,呈圆弧状,其长约145m,中部位置宽0.5-2m,下挫0.5-1.5m,可见地面深度1-2m,裂缝两侧变形较轻,通过裂缝可见裂缝错开的为强风化基岩,该裂缝造成电杆歪斜。勘查工作在主要裂缝DL3位置实施了探槽工程,对DL3裂缝延伸情况进行了追踪,通过TC1、TC2、TC3揭露发现DL3裂缝一致延伸进入强风化岩层数米,且延伸的角度与裂隙I的倾角接近,且裂缝发育处岩体极为破碎。2、前缘鼓胀区根据本次调查,在不稳定斜坡前缘(高程355~365m)一线发现6处大小规模鼓胀变形区。GZ1位于HT1右侧,该区域未见基岩出露,地面主要为坡残积粉质粘土及强风化层,该处只见鼓胀痕迹,未见明显的压裂痕迹,该区域纵长约3m,横宽约2m。GZ2位于2-2’剖面前侧,该区域可见基岩出露,主要为砂岩及泥质砂岩,该处基岩破碎,但下方槽探揭露基岩较完整,且该处可见明显的鼓胀垮塌痕迹,因此该处为压裂-鼓胀区,该区域纵长约1m,横宽约3m。GZ3位于HT2下方,该区域可见基岩出露,主要为砂岩及泥质砂岩,该处基岩破碎,但下方槽探揭露基岩较完整,且该处可见明显的鼓胀垮塌痕迹,因此该处为鼓胀区,该区域纵长约2m,横宽约4m。GZ4位于HT3下方,该区域为基岩出露,主要为砂岩及泥质砂岩,该处强风化层破碎,砂岩层呈碎块状,一般块径50cm,显示出鼓胀痕迹,该区域纵长约6m,横宽约6m。GZ5位于HT3右侧下方,该区域为基岩出露,主要为砂岩及泥质砂岩,该处强风层,岩层呈碎块状,一般块径30-50cm,显示出鼓胀痕迹,该区域纵长约10m,横宽约5m。GZ6位于HT4右侧下方,该区域为基岩出露,主要为砂岩及泥质砂岩,鼓胀区下方为泥岩,泥岩层较完整,该处为强风层,岩层呈碎块状,一般块径40-80cm,显示出明显鼓胀痕迹,该区域纵长约5m,横宽约20m。3、前缘渗水通过调查,在GZ4右侧可见一处渗水现象,渗水量0.05L/s,另通过槽探揭露,在TC3的砂岩与泥岩交界处可见渗水现象,渗水量0.01L/s。综上,青草滩不稳定斜坡从1999年开始出现变形,至今15余年来,其变形越来越多,变形持续加剧。特别是2014年8月31日不稳定斜坡前侧坡体出现局部滑塌以来,其变形特征显著增加,尤其是DL3裂缝,目前几乎贯通,特别是DL3裂缝中部部分,变形部位多,变形情况严重,但DL3西端部分变形较轻,分析可能是由于不稳定斜坡中部的卸荷作用导致,因此,本次工作中对DL3前部的HT2~HT4范围定为强变形区;DL3裂缝后部,从1999年出现裂缝至今,未出现明显加剧变形情况,且裂缝未完全贯通,而DL3西端部分的前部并未临空,变形也较轻,因此本次工作中对其定为弱变形区。2.2.4破坏模式分析通过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特征可知,不稳定斜坡的前侧局部产生滑塌后,由于临空及卸荷作用的影响,其后侧DL3裂缝才加剧变形,同时在DL3前侧形成DL4、DL5、DL6、DL7等多处裂缝,DL3后侧的DL1、DL2等裂缝目前未见加速变形情况。因此可以判定该不稳定斜坡的破坏模式为前缘松脱式逐级破坏,现场调查根据变形情况,将强变形区破坏分为二级。该不稳定斜坡的破坏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通过调查,该处为反向坡,且基岩各组裂隙并无顺向临空现象,通过对该区域的近30组产状及裂隙调查发现该区域发育一组顺向陡倾裂隙,裂隙倾角65-75°,同时,通过在裂缝DL3位置的多个槽探追踪裂缝,发现可见裂缝DL3基本顺裂隙沿深部发育,裂缝DL3的向深部延伸的角度与裂隙倾角基本一致,因此判断,该组顺向裂隙为该不稳定斜坡破坏的重要因素。其次,岩体性质为该不稳定斜坡破坏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不稳定斜坡的主要物质组成为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15
由于该不稳定斜坡坡顶为一开阔平台,且恰处于一逆冲背斜接近核部位置,受逆冲断层和地貌成因因素的影响,导致该不稳定斜坡岩体破碎,容易被风化且风化层较厚,但从岩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上来说,已非常接近于碎块石土,通过钻孔揭露,破碎岩体的厚度一般厚15.00m(ZK6)—19.40m(ZK2)。再次,高陡临空的地形是该不稳定斜坡破坏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破碎岩体的强风化层在高陡坡的地貌环境中易产生卸荷作用,当第一级滑体产生滑塌破坏后,其后的第二级滑体由于第一级滑塌的卸荷力和前缘临空的影响,依次发生变形或变形加剧,最终导致逐级失稳。最后,暴雨是该不稳定斜坡的重要诱发因素,每逢暴雨期间,地表水顺陡倾的裂缝进入不稳定斜坡坡体,并沿强风化层底部的相对隔水层排出坡外,由于地层岩性极为破碎,抗风化能力特别弱,遇水特别易软化,因此强风化岩体在水的作用下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从而导致不稳定斜坡前部发生滑塌破坏。综上所诉,不稳定斜坡受到一组顺向但不临空的结构面影响,同时破碎的岩体在高陡临空及暴雨诱发条件下,由于卸荷作用导致前缘滑塌,并形成顺优势顺向陡倾裂隙发育的裂缝,裂缝陡倾裂隙向下延伸至一定深度,每逢暴雨期间,地表水顺陡倾的裂缝进入不稳定斜坡坡体,并沿破碎岩体(强风化层)底部的相对隔水层排出坡外,由于地层岩性极为破碎,抗风化能力特别弱,遇水特别易软化,因此破碎岩体(强风化层)在水的作用下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从而导致不稳定斜坡前部发生松脱式逐级破坏。2.3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计算2.3.1稳定性宏观分析通过前面分析,DL3为区内变形最严重的裂缝,目前已几乎完全贯通,但由于DL3前侧不稳定性坡体在HT3、HT4位置坡脚较陡,具有较好的临空条件;在HT3以左至HT1的位置,前侧坡角较缓,不具备较充分的滑动条件,DL3在在HT3以左至HT1的位置也具有变形,是受HT3、HT4后侧坡体强变形的牵引而导致的。因此,通过变形及结合变形原因分析,将不稳定斜坡分为强变形区和弱变形区。DL3前侧出现了2处变形较大的裂缝,并在前沿可见HT3、HT4两处滑塌,因此判定HT3、HT4后侧至DL3处为强变形区,其现状处于欠稳定状态。不稳定斜坡DL3后部目前出现了三处规模较大的裂缝,DL1、DL2和LF1,该三处裂缝在最近两年未出现加剧变形趋势,但未贯通。HT1、HT2后侧至DL3由于前侧地形较缓,该段DL3是受右侧牵引而形成的,其稳定性相对较好,因此判断DL3后侧部分及HT1、HT2后侧至DL3部分为弱变形区,其现状处于稳定状态。根据不稳定斜坡的变形史及空间特征分析,不稳定斜坡的破坏模式为松脱式的逐级滑移破坏。斜坡前侧产生滑塌后,由于临空及卸荷作用的影响,斜坡后侧将逐级处于欠稳定状态。2.3.2稳定性计算及结论根据勘查报告,其稳定性计算结果如下:表2.3-1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表计算剖面部位破坏模式计算工况稳定系数稳定性1-1’强变形区第一级滑动滑移式天然工况1.116稳定暴雨工况1.014欠稳定强变形区第二级滑动滑移式天然工况1.107稳定暴雨工况1.013欠稳定强变形区整体滑动滑移式天然工况1.107稳定暴雨工况1.347稳定暴雨工况1.218稳定2-2’弱变形区第一级滑动滑移式天然工况1.198稳定暴雨工况1.069稳定3-3’强变形区第一级滑动滑移式天然工况1.139稳定暴雨工况1.024欠稳定强变形区第二级滑动滑移式天然工况1.147稳定暴雨工况1.037欠稳定15
强变形区整体滑动滑移式天然工况1.356稳定暴雨工况1.226稳定计算结果显示,不稳定斜坡的强变形区的各级滑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弱变形区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本次计算结果与符合现场实际变形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弱变形区在暴雨工况下计算结果显示为稳定,但其却具有变形,这是因为本次不稳定斜坡的防治工程等级为三级,由于防治工程等级为两分,只有稳定和基本稳定两级。导致了计算结果为稳定却具有变形的缘故,计算该区的在暴雨工况下的其稳定性系数为1.069,其稳定系数可以反映其具有变形迹象。15
3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3.1治理目标原则根据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发生的条件、活动特点及危害状况,充分研究地质灾害的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针对重点,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技术成熟、经济节省的防治工程为主;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主,使防治工程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治理原则:(1)根据各地质灾害体工程地质情况、稳定性及危害性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2)因地制宜、经济简便原则;(3)工程设计与环境保护相结合;(4)加强不稳定斜坡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避免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治理目标:根据任务的要求,青草滩不稳定斜坡防治目标是: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青草滩不稳定斜坡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2治理工程设计参数根据《勘查报告》,治理设计参数取值如下:表3.2-1岩土体计算参数建议值岩土体类型重度(KN/m3)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KPa)天然抗剪强度(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天然饱和天然饱和C(kPa)°粉质粘土19.719.9泥质粉砂岩24.925.11.030.644615229.10412泥岩24.324.60.560.342887.527.98224砂岩24.724.92.051.339235530.43808滑体(综合值)24.1624.39//////表3.2-2滑体及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建议值参数类型工况抗剪强度C(kPa)°滑体抗剪强度天然状态8.5*33.0*饱和状态7.0*31.0*滑带抗剪强度天然状态6.5*27.0*饱和状态5.0*25.0*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有关规定确定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岩土体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基底摩擦系数参数建议值为表3.2-3所示。表3.2-3其他参数值建议值岩(土)种类粘结强度建议值(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基底摩擦系数中风化泥质粉砂岩180*90*0.45*中风化泥岩135*80*0.40*中风化砂岩390*120*0.50*注:说明:带*号数据为经验值,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第10.6节要求,岩体抗压强度由岩石抗压强度乘以岩体裂隙影响系数确定,取0.33;岩体内聚力由岩石内聚力乘以折减系数取定,取0.25;岩体内摩擦角由岩石内摩擦角乘以折减系数取定,取0.85;岩体抗拉强度由岩石抗拉强度乘以折减系数,取0.2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6条确定,折减系数取0.40;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4.4.2确定;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4.3.3.6条确定;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表3.1确定。3.3防治工程等级15
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威胁对象为不稳定斜坡前缘的28户110人,以县道、砖厂,预估经济损失650万元以上;该不稳定斜坡一旦产生整体滑移式破坏,产生直接经济损失为650万元。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不稳定斜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三级,确定稳定安全系数为1.05。3.4治理工程方案设计3.4.1方案设计1、本方案采用坡面清理+分级放坡+格构锚杆护坡+植草+挡墙+排水的设计方案进行治理。2、对不稳定斜坡坡面松散岩体以及崩塌坡积物进行清除。3、对不稳定斜坡采用三级分级放坡,放坡高度均为10m,放坡坡率第一级为1:1.50,第二、三级放坡坡率1:1.75和1:2.00,马道宽2m,第一级和第一级放坡及以下10m高度范围坡面采用格构锚杆护坡,格构内植草。4、在不稳定斜坡后缘及马道处设置矩形截排水沟,疏排坡面地表水。5、在斜坡坡脚公路边修建挡土墙,后侧按1:1.75的坡率回填并压实部分弃土,并修复和疏通截排水沟。3.4.2分项工程设计坡面清理:对不稳定斜坡坡面松散岩体以及崩塌坡积物进行清除,清除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预计清除土石方约2000m3。分级放坡:对不稳定斜坡采取分级放坡的方式以卸荷减载,每级放坡中部设置2m宽的马道,第一级放坡底部高程为362.0m,放坡坡率1:1.50,放坡高度10m,第二级放坡底部高程为372.0m,放坡坡率1:1.75,放坡高度10m,第三级放坡底部高程382.0m,放坡坡率1:2.00,放坡至坡顶,预计放坡土石方量为20000m3。格构锚杆护坡:第一级和第一级放坡及以下10m高度范围坡面采用格构锚杆护坡,锚杆工程施工前先对破面不稳定岩块和植被进行人工清除,保证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滑带以上3道锚杆采用1φ25HRB400钢筋,且锚入滑带不得少于4.0m,其余锚杆采用120@2.5m×3.0mHRB400螺纹钢筋,锚杆倾角20°,钻孔直径91mm,锚固段统一长度为4.0m,即锚杆锚入岩体中不小于4.0m,全长粘结,锚孔内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每2m设一个中支架。所有钢筋均采用HRB400级。格构梁截面尺寸300×300mm,竖梁间距2.5m,横梁间距3.0m,顶部设置300×300mm顶梁,底部设置300×300mm底梁,格构梁混凝土标号C25,所有钢筋均采用HRB400级。格构纵筋采用418,箍筋采用Ф8间距200mm布置,并在锚杆附近采用间距100mm加密布置。预计格构锚杆护坡面积为3960m2,锚孔数量为370个,锚孔总进尺约2554m。植草:在格构内可采用植草进行绿化,预计植草面积为3960m2。截排水沟:在不稳定斜坡后缘设置矩形截水沟,矩形截水沟断面设计为矩形,顶宽0.3m,底宽0.3m,深0.3m。两壁厚0.2m,底厚0.2m。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沟底采用砂浆找平,厚5cm。疏通公路排水沟。预计修复并疏通公路边截排水沟220m预计矩形截水沟长度为185m。重力式挡土墙:在不稳定斜坡前缘公路内侧修建重力式挡土墙,挡墙顶宽1000mm,墙高4000mm,面坡坡率1:0.20,背坡垂直。挡墙每隔5-10m设一道沉降缝,缝宽3cm,内塞沥青麻筋。挡墙内设置泄水孔,间距1500×1500mm,采用φ50PVC管,上下两排交错布置,并做好砂砾石滤水层。挡墙采用采用C20块石混凝土。挡土墙墙基础嵌入基岩深度不小1.0m,以基岩作为持力层。挡土墙总长50m。将清表产生的弃土堆积于挡墙内侧,形成1:1.75的坡率,并压实,15
后缘再修建矩形截水沟,并每隔6m高设置宽2m的马道,回填方量500m3。3.4.3设计工程量表3.4-1设计工程量表项目名称材料名称及备注单位数量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治理设计分级放坡+坡面清理机械开挖石方(普坚石)m320000人工清理坡面土方m32000格构锚杆护坡91mm锚杆钻孔m2554锚杆杆体钢筋(Ф20)t3.01锚杆杆体钢筋(Ф25)t5.44锚杆定位钢筋(Ф8)t0.5锚孔M30水泥砂浆m340格构梁C25混凝土m3218.9格构梁纵筋(Ф18)t22.5格构梁箍筋(Ф8)t7.3格构梁模板m3218.90.3×0.3m矩形截水沟人工开挖土石方(土石比3:7)m398M10浆砌片石m348.11:3水泥砂浆m33.6疏通公路排水沟人工开挖土石方(土石比3:7)m3200M10浆砌片石m350植草格构内植草m23960挡墙C20块石混凝土m2306机械挖土石方(土石比7:3)m2450机械回填土方m2220机械墙后回填土方m2500材料二次转运运距250m,高差100m混凝土、水泥砂浆、浆砌片石m2270.6格构锚杆钢筋t38.75施工便道250m(挖掘设备可通行)机械开挖石方m32000土石方外运石方外运3kmm324028C15人行梯道C15混凝土m324征地永久征地亩26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青草滩不稳定斜坡应急抢险治理设计监测工程量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控制点稳定且视野较好地段个3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平时每月监测一次,雨季每周监测一次,暴雨期间每天监测一次,至少监测两个水文年个34监测工程设计4.1监测目的青草滩不稳定斜坡主要威胁对象为斜坡体下方道路、过路车辆、行人及居民住户以及砖厂,因此必须落实监测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撤离路线、抢险救援措施等。这些监测措施的落实,对做好不稳定斜坡监测,避免灾害发生时造成较大经济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是非常必要的。4.2监测任务不稳定斜坡监测的主要任务为:通过各种测量、测试手段,对不稳定斜坡进行系统、可靠的变形监测。其监测工作应达到以下目的:(1)、确定不稳定斜坡变形动态(包括变形方向、变形速度等),并对变形发展和趋势作出预测。(2)、在不稳定斜坡治理期间,指导施工、反馈设计,确保施工安全。(3)、检测治理效果,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4.3监测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50/5029-2004)(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3)、《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主编)15
(4)、《岩土工程测试技术》(5)、《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8-2007)(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4监测原则(1)建立有效简便的监测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设施和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系统,在治理施工及施工完毕治理工程措施运行全过程中,及时测定和预报滑坡、泥石流的发展变化情况,确保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并为长期监测预报研究提供资料。(2)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监测监测工作采取降雨量监测、地表水流态和动态监测、异常响声监测等手段。综合监测泥石流发生的各种征兆及滑坡变形动态(包括滑坡变形方向、变形速度等)。监测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长久、稳定、可靠、不易被破坏。所有的基准点均应选埋在滑坡影响范围外稳定的基岩上。(3)监测网络须进行长期监测贯彻长期监测的工作思路,每年汛期以前应提前落实监测人员,按汛期监测岗位责任制落实监测人员及相关领导的工作责任,雨季应安排专人值班,特别是当气象部门预报有降雨发生时,值班人员应到现场进行巡查和监测。(4)主要技术要求a、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b、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c、裂缝宽度测量精度0.1mm;d、深部位移测量精度0.1mm。4.5监测工作方案及布置1、分别在不稳定斜坡后侧山体及两侧稳定且视野较好地段布置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控制点3个(KZD1~KZD3)。2、分别在不稳定斜坡坡体后缘及中部布置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3个(BX1~BX3)。4.6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三类:(1)经常性检查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制度,具体规定检查时间、部位、内容和要求,确定经常的巡回检查路线和顺序,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进行检查;(2)定期检查一般在每年的汛前、汛后及其他情况(如暴雨以后),由主管单位负责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滑坡进行较全面或专门的检查。(3)特别检查是当滑坡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其他危险迹象时,工程主管单位将临时组织专门人员迅速对工程进行专门检查。巡视检查项目和基本内容不稳定斜坡是否开裂、滑移、隆起或其他破坏现象,不稳定斜坡前缘是否有冒水、管涌现象。检查方法一般用肉眼观察。4.7监测工作建议(1)监测仪器可选用全站仪精度指标为(1″,±(1mm+1ppm))或双频GPS接收机实施监测,其水平和垂直位移精度达到±(5-10)毫米。15
(2)监测人员为2个测量组,滑坡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均应由设成闭合式附合形式,每次观测成果均须进行严密平差。(3)监测周期为:施工前至治理完工后稳定两个水文年。一般每月观测一次,雨季每周一次。遇特大暴雨等特殊情况应加密观测,必要时可每天监测一次。4.8监测数据处理(1)野外数据应按规范进行验收。(2)及时绘制各种图表并上报。(3)监测预报应采用现场严密监视与资料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次观测后,应及时整理绘制出各观测点的变化曲线,当利用回归议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或利用位移对收和时间关系曲线判断有拐点时,应在加强观测的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塌前征兆,并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和气象等方向资料,全面分析,作出监测预报,及时报警以采用应急措施。(4)每年应提交年度监测报告。5施工组织设计5.1施工条件位于开县敦好镇正阳村一社,距开县主城区约35km,距敦好镇场约7.5km,地理坐标:X:3467383~3467574;Y:36529538~36529746。勘查区斜坡坡脚有正坝至开县水泥公路县道X509,但勘查区坡顶并无公路到达,交通条件较差,需要修建施工便道。施工区用水可使用居民用水,用水较为方便。生活用电可使用居民生活用电,供电设施就近架线。该项目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是碎石和砂,所需砂,碎石可在附近购买。预计离项目区3km有堆渣场地。5.2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图施工总体布置应以“少占地、尽量减少对天然坡体的扰动破坏、避免对公路交通带来不利影响、临时设施距工地就近安置”为原则,具体见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5.3施工方法本次设计需要施工的项目主要由分级放坡、坡面清理、格构锚杆施工、挡墙施工、截排水沟施工等。1、分级放坡和坡面清理:分级放坡和坡面清理工作可采用人工作业。作业应避开岩体下落方向,认清岩体结构面,小块或局部破碎,定向、定量破碎,尽量保证岩体不发生整体垮塌。采用人工清除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施工方法,将岩石切割成30~50kg的岩块及时外运。清除工作应从坡体侧面、后面开始,应从上至下、从外到内清除,尽量小块破碎外运,禁止放炮。2、格构锚杆施工:(1)锚杆施工①锚杆为普通砂浆全长粘结锚杆。杆体采用HRB400螺纹钢筋,使用前须除锈。②锚杆开孔偏差应小于100mm,孔斜偏差应不大于2°;孔深需大于设计深度500mm。③锚杆钻孔孔径应大于杆体直径25mm及以上,确保杆体的砂浆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钻孔完毕下道工序施工前应将孔内岩粉和积水吹洗干净。15
④锚杆施工采用先插杆后注浆的注浆工艺。⑤锚杆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⑥锚杆防腐:锚筋除锈后,每2m焊上定位支架,确保锚筋位于锚孔中部,锚固砂浆作为防腐层。(2)格构梁施工混凝土强度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格构梁采用三边支模原槽现浇。3、挡墙施工:1)、挡土墙采用C20块石混凝土浇注,要求块石抗压强度不小30Mpa,挡墙墙面坡度、背坡、墙底逆坡、具体作法、尺寸、材料要求等见设计图纸。2)、挡土墙、脚墙以基岩作持力层,挡墙基础进入基岩深度不小于50—100cm,脚墙墙底应低于沟底10cm,施工中应加强验槽工作,确保足够的嵌岩深度。3)、挡土墙后面的填土应选择透水性强的填料。当采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碎石。4)、做好泄水孔的施工,孔眼间距1.5m,上下左右交错布置,采用φ50带孔PVC管,进口用土工布包裹,排水孔外斜坡度5%,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高出地面300-500mm。5)、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应做好泄水孔进口处反滤层施工,反滤层必须用透水材料,为防止积水渗入基础,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夯填至少300mm厚的粘土隔水层。6)、沉降缝(伸缩缝)每10~15m设置一道,缝宽3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或其它各种弹性的防水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150mm。7)挡土墙应分段跳槽开挖,砂浆配合比必须符合要求,并填塞饱满。8)、挡土墙应对基础及墙背侧做好防腐措施。4、截排水沟施工:(1)地表排水工程施工,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确定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高程,量定开挖基础范围,准确放出基脚大样尺寸,进行建筑物施工,开挖地基,进行修建。(2)开挖土方基坑必须留够稳定边坡,以防滑塌。松软土层,应尽量挖除。重要的大落差跌水、陡坡地基,还可用夯压加固处理。(3)填方基础必须按规定尺寸分层夯实,达到设计要求,并作必要的土样测试检验。(4)石方开挖中,打炮眼、装炸药和爆破等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杜绝工伤事故。(5)开挖出的沟基,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加固,如除泥换土,填砂砾石料,扰动土夯实,灰土夯实,打木桩,混凝土桩等。(6)排水沟底板和边墙砌筑为人工操作,质量不易均匀。砌筑工艺总的要求为:平(砌筑层面大体平整)、稳(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实)、紧(石块间必须靠紧)、满(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7)砌砖宜用座浆法砌,片石用座浆法或灌浆法;石料或砖使用前应洗刷干净。(8)砌石时,基础敷设50mm~80mm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片石,分层砌筑,每层厚约250~300mm,每层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灌浆塞实,铺灰座浆要牢实。(9)砌片石(砖)时,应注意纵横缝互相错开,每层横缝厚度保持均匀。未凝固的砌层,避免震动。15
(10)须勾缝的砌石面,在砂浆初凝后,应将灰缝抠深30~50mm,清净湿润,然后填浆勾阴缝。(11)监测应与施工同步进行。当滑坡出现险情、并危及施工人员安全时,应及时通知人员撤离。照明必须采用36V安全电压,电气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触电事故。5.4施工注意事项(1)该工程应按“信息法”施工,施工过程若发现与设计不符的地质情况,请及时反馈,由相关各方认真分析、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2)、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对沟底进行清理,对局部有凹坑凸起之处要进行回填或挖除处理;(3)、施工用的所有材料均应进行检测,砌筑块石应避免强风化岩块和有裂缝岩块,岩块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MPa;(4)、施工中切忌盲目取石和弃土倒碴,以免破坏环境,人为造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治理工程施工用石料,宜选点集中采取,首先要考虑是否对周围场地的植被破坏和边坡稳定产生不良影响,沟岸取石要评价对沟岸边坡稳定和沟道畅通是否有影响。总之,不能破坏环境造成新的灾害隐患。(5)、整个治理工程应保证沟道平顺畅通、质量可靠、外形美观的特点。(6)、在治理工程范围内严格禁止新建工程、增加新荷载,若必须新建工程,应对拟建工程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确保坡体在新的施工和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措施进行专项论证,报经有关部门批准。(7)、禁止开挖、破坏防治工程,尤其严禁开挖坡脚以及在坡体上部填方或堆放重物。(8)、周边进行工程建设时,禁止对防治工程扰动及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治理区。5.5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1)工程筹建期筹建期由建设单位负责完成,为施工单位进场创造条件,筹建期不计入总工期。(2)工程准备期准备期内由施工单位进行临时施工设施修建和部分主体工程施工。(3)主体工程施工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内,抗滑桩工程和安全监测工程的施工,施工工期为6个月。(4)施工计划进度表工程内容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施工前准备 分级放坡及坡面清理施工 格构锚杆施工 挡墙施工 截排水施工 竣工验收 5.6工程管理与监理1、工程管理与监理15
2、工程管理范围工程管理范围为泥石流治理的现场测量管理,现场勘察管理,勘察内业整理,勘查报告,设计报告,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测管理。3、工程设施维护与管理对于工程设施要做到定期检测,定期观察,养护期定期养护。4、工程保护范围的使用设用与管理工程保护范围的使用与管理由当地政府组织管理。5.7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每批原材料到达工地后,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试块在施工中抽取制作并送检。3)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由检测单位出具检测报告。4)各部位隐蔽工程应通知业主及监理验收。面板厚度应进行现场抽测,抽检合格率不应低于90%;面板及格构的观感质量应达到相关验收标准。5)本工程施工前应做锚杆基本试验,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02附录C.3要求进行,试验结果提供的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须反馈设计单位,并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02附录C.3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锚入滑面以下4m(Φ25)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见下表。表5.7.1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项目锚杆类型试验荷载值(KN)试验根数1Φ25168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5根预留做锚杆验收试验的锚杆,仅锚固段进行灌浆,待验收实验完成后,自由段方可进行灌浆。6其他1、考虑勘查区雨季雨水多,在雨季施工时应准备相关的排水设施,最好避开雨季施工。2、为了施工安全,建议对不稳定斜坡立即建立变形监测系统了解边坡的发展动态。3、在工程治理开挖施工中,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我公司勘查人员,以及时修正勘查成果,并协同各方解决相关地质问题。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房屋建筑和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 上海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建筑、结构篇)
-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 北京市第二届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专家委员会房...
- 菏泽市东鱼河北支第一期(土方)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 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1电气专业正文原版02438120.doc
- 武夷学院体育馆周边整修工程施工图设计
- 大汶口遗址汶河北岸遗址展示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二次
- 渝北区第二中学校园提档升级工程施工图设计
- 武夷学院体育馆周边整修工程施工图设计
- 2018年沙河口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
- 毕业设计,空调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 琶洲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审查服务
-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有关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
- 12级工程施工图识读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程序和要求
- 实例2:某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预算
- 110kv输变电 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