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MB
- 10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5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61.1工程概况及项目背景61.2水文71.3工程地质101.4工程任务和规模13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41.6施工组织设计161.7工程管理171.8工程占地181.9环境影保护及水土保持181.10工程投资概算181.11国民经济评价181.12项目招投标191.13工程特性表192水文222.1流域概况222.2气象222.3水文基本资料252.4设计洪水262.5分期洪水312.6泥沙322.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33工程地质343.1前言353.2地质概况373.3堤基工程地质特征423.4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465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3.5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83.7天然建筑材料493.8结论504工程任务和规模524.1工程建设依据524.2工程建设必要性534.3工程任务及标准554.4工程建设规模554.5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564.6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计算57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05.1工程等级与标准605.2设计基本资料收集605.3堤防工程总体布置615.4堤防结构设计645.5排涝设计695.6疏浚设计695.7原挡墙砂浆抹面695.8观测设计695.8项目工程量706施工组织设计716.1施工条件716.2施工导流736.3料源选择746.4主体工程施工756.5施工交通设施776.6施工工厂设施776.7风、水、电及通讯785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6.8施工总布置786.10施工总进度计划806.11主要技术供应817工程管理837.1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837.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847.3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847.4管理设施857.5工程观测及其他设施867.6工程管理费和维护费用868工程占地888.1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及实物指标888.2移民安置规划898.3工程占地处理898.4补偿投资概算909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919.1环境保护评价919.2水土保持939.3水土保持概算949.4综合评价结论9410工程概算9510.1编制说明9510.2编制原则及依据9510.3投资概算主要指标9710.4投资概算成果表9711国民经济评价9911.1概况9911.3综合评价1015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2项目招标初步方案10212.1招标依据10212.2建设项目招标范围10212.3招标组织形式10212.4招标方式10312.5招标初步方案10312.6资质要求1035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及项目背景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左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XX市位于中国某州东南,青藏高原东缘,XX河西岸。北邻丹巴县、小金县,南连九龙县,东与雅安市隔XX河而治,西与雅江县接壤,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之间。XX位于XX市东北部,有S211线通过,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XX“11.22”重大地震发生后,XX市水利基础设施遭受破坏,以堤防为主的防洪体系防洪减灾能力降低,防洪保安难度加大。在本次地震中某河段受损严重,河道右侧是重要的乡村交通主干道,道路路堤建设初期技术和资金的影响,已建路堤年久失修,导致部分地段道路沉陷,多处路堤垮塌滑坡,危及到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现有的工程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洪水隐患。XX市人民政府提出了:抓紧解决严重制约交通灾后重建和重振经济的灾区水利突出问题,确保满足灾区恢复重建对水利的现实需求,适应震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的调整优化,必须把水利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水利灾后重建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本次防洪堤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左岸,主要保护对象为XX村居民区的安全。当前工程河段河堤大部份为河流下切形成的天然河堤,部分段受地震影响防洪堤出现损毁,堤脚冲刷严重,加上XX属历史泥石流沟,因此本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堤防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不达标的河道进行改造,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兼顾疏浚和拓宽河道。本工程堤防全长263.3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重力式堤防。本阶段设计堤线基本沿河岸布置,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某防洪治理工程共3段,总长263.3m,均是重建堤防,总工期3个月,某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为116.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0.6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97万元,独立费用11.59元,基本预备费5.46万元,水土保持费1.06万元,环境保护费0.8万元。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2水文1.2.1流域概况XX系XX河中游右岸的一级小支流,位于某乡境内。XX发源于XX市东部的背篼山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10′00〃~102°0′48〃和北纬30°34'00〃~30°36'52〃之间。流域呈西南向东北条带状,地势西高东低,源近流短。XX流域集水面积18km2,天然落差为1507m,河道全长5.6km,平均比降260‰。XX流域属中、高山地形,流域分水岭海拔高程多在2500m以上。北面与干沟相毗邻;南面与羊厂沟相毗邻;源头为绵延的大雪山,雪山西侧为雅拉河左岸支流发源地。XX为高山峡谷地貌,发源处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分布广。XX河流泥沙含量不大,但沟内及岸坡的第四系松散固体物质较丰富,加之坡降大,不仅洪水期推移质较多,而且泥石流也经常发生。河道河体总体向右岸凸出,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落差大,水流湍急。河床为卵石和砂组成。河道横断面多呈“V”型,河道较为顺直。1.2.2水文基本资料XX流域内无水文观测站点,与其相邻的瓦斯沟(亦名XX河)设立有XX水文站,集水面积1354km2。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以XX水文站作为设计依据站。1.2.3洪水工程区位于XX水文站邻近流域的XX上,该站控制集雨面积1354km2,采用水文比拟法移用XX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根据XX水文站1952~2009年共58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组成的连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各系列经验频率按公式计算,根据矩法计算统计参数,选用P-Ⅲ曲线进行适线,确定统计参数,推求设计洪水。将XX水文站设计成果按面积比的2/3次方移动至工程河段,成果见表1-1。表1-1工程断面设计洪水成果表PP=1%P=2%P=5%P=10%P=20%P=50%Qp(m3/s)422375313266218155工程区集水面积为18km2。设计洪水成果采用XX水文站的设计成果按面积比2/3次方计算,见表1-2。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表1-2工程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成果PP=1%P=2%P=5%P=10%P=20%P=50%Qp(m3/s)23.721.017.614.912.28.71.2.4分期洪水(1)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从XX水文站历年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见图2-3)上看,瓦斯河流域每年4月随着气温回升,冰川融雪水的补给量和降水量逐渐增加,径流开始回升。5月降水量明显增多,洪水量级也明显增大,5月为汛前过渡期。历年最大流量最早出现在6月17日,最晚发生在9月18日,6~9月为主汛期。10月随着降水量明显减少,洪水量级也明显较主汛期小,10月、11月为汛后过渡期。12月~翌年3月主要为地下径流补给,为稳定退水期。根据流域洪水特性及年内分布规律,结合施工要求,将全年划分为4、5、6~9、10、11、12~翌年3月6个分期。除6~9月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设计成果外,其余各分期根据XX水文站1952~2009年历年各月最大流量资料,按年最大值选样,并分别进行频率计算。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3。表1-3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分期使用期Qp(m3/s)P=2%P=5%10%20%P=50%4月4.1~4.3042.637.132.928.321.55月5.1~5.2114311797.577.851.46~9月5.22~10.1037531326621815510月10.11~10.3114712611092.766.111月11.1~11.3068.360.654.347.536.612月~3月12.1~3.3142.138.234.931.325.4(2)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工程河段分期洪水成果依据XX水文站设计成果11月~次年4月按面积比计算,5、10、6~9月按面积比2/3次方计算。由于瓦斯河5月末、10月初的流量较大,故将6~9月份的设计成果分别提前、延后10天使用,其余各分期成果按分期使用。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4。表1-4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分期使用期Qp(m3/s)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P=2%P=5%10%20%P=50%4月4.1~4.300.60.50.40.40.35月5.1~5.218.06.65.54.42.96~9月5.22~10.10483831241810月10.11~10.318.27.16.25.23.711月11.1~11.300.90.80.70.60.512月~3月12.1~3.310.60.50.50.40.3将上述分期洪水成果点绘在同一频率曲线纸上,各频率曲线在使用范围内不相交,成果合理,可供本阶段使用。考虑洪水出现的偶然性,建议在使用时,将过渡期及主汛期洪水成果分别提前和延后10d使用。1.2.5泥沙该流域为XX河上游一级支流,属川西高原区,流域植被覆盖较完整,流域内植被主要是高山草甸,河源地带为灌木丛,间有少量杉木,植被较好。但流域暴雨集中且强度较大,风力强,干湿季节明显,昼夜温差大。1、悬移质泥沙统计XX水文站22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7.96万t,汛期6-10月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35万t,占年输沙量的92.3%。用流域平均输沙模数计算的工程堤段的悬移质输沙量,XX站控制流域面积为1354km2,该站具有1960、1964-1966、1970-1974、1976年至今的实测泥沙资料,据统计该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063kg/m3,多年平均输沙率0.239kg/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69.3t/km2。本工程河段泥沙成果直接采用XX水文站输沙模数成果,经计算,工程区河段多年平均悬疑质输沙量为0.13万t。2、推移质工程河段无实测推移质资料,推移质按照悬移质的β倍估算,β在山区河流可采用10%~30%,根据地质、地貌,结合流域河流河床组成情况,水流条件,本工程的β值取15%。工程区河段推移质年输沙量为0.02万t。1.3工程地质1.3.1地理位置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右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拟建工程主要续接已建的浆砌石堤防,总长263.3m。XX属XX河右岸支沟,全长约53.4km,发源于其背后的贡嘎余脉,当地称大力沟山尖,河道蜿蜒曲折,坡降较陡,沿线山高谷深,河谷深切,为深切峡谷,支沟源头区冰川及冰蚀地貌较为发育,多冰碛湖。1.3.2地形地貌工程区属藏东南,川西等山地冰缘地貌微弱发育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大雪山中段,工程区以东隔XX河观邛崃山脉,其西仰视高大的贡嘎余脉浸水山,地势西、北面高,中间河谷槽地低,区内山势雄厚,沟谷相错,区域内最高海拔为雅拉雪山5820米,工程区海拔2000~2200m左右,望西的雅拉山脉以及折多山海拔5000以上山岭终年积雪。XX属XX河右岸支沟,河道蜿蜒曲折,坡降较陡,沿线山高谷深,河谷深切,为深切峡谷,支沟源头区冰川及冰蚀地貌较为发育,多冰碛湖。XX乡饮水工程位于XX乡背后的大力沟山尖,工程区属于山麓坡地,地势较陡,海拔1700~1800m,总体地势西高东低。。1.3.3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地层扬子地层区(Ⅳ4)XX分区分区(Ⅳ4-2)。工程区内出露以石炭系最发育,分布最广。工程区沿河出露主要地层有:石炭系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第四系整个流域均有分布,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堆积为主,洪积堆积零星堆积于各支沟口。工程区地层特征见表1-5。表1-5工程区地层特征表界系统组(群)层(段)地层代号厚度(m)岩性分布位置新生界第四系全系统坡残积堆积层Q4dl+el5~10粉质粘土夹块碎石两岸坡麓及斜、缓坡地带现代河流冲积层Q42al1.2~15卵砾石夹砂河床近代河流冲积层Q41al15~30表层为粉土,下部为卵砾石夹砂I级阶地元古代Pt1ηλ650~2915片麻状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工程区1.3.4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构造部位上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构造体系中部东缘,大地构造单元属于上扬子古陆块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之龙门后山基底推覆带。望北接近川滇南北构造与金汤弧形构造的重接复合部位,工程区受南北构造控制,并叠加了北西向弧形控制,受鲜水河断裂带、昌昌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所挟区域内。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域历史地震活动较强,地震记录历史久远,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特征叙述如下。1)鲜水河断裂带23工程区距离鲜水河北段最近约28km,其北段亦称为XX-玉树断裂带,向南东经炉霍、道孚、乾宁、XX、泸定磨西,至石棉新民以南活动形迹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于石棉公益海附近。断裂走向在XX木格措以西为N40~50°W,过木格措后断裂走向向南逐渐偏转呈N20~30°W,全长约400km。晚新生代以来,鲜水河断裂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是松潘—XX造山带内部一条大型走滑断裂,横切了松潘—XX造山带的主体,系造山运动后期陆内变形的产物,晚新生代以来的位移总规模在60km左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活动以惠远寺拉分盆地为界可分为两段:北西段长约200km,由一条单一的主干断裂组成,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10~15mm/a之间;南东段结构比较复杂,乾宁—XX段由三条次级断层近于平行展布而成,单条断裂的滑动速率<10mm/a,但三条断层滑动速率之和在10mm/a左右,XX以南断层又呈一条单一的主干断层延伸,滑动速率值亦在9~10mm/a左右。有史料记载以来,鲜水河断裂共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和多次6.0~6.9级地震,显示出强烈的近代活动性。2)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后山断裂带:该断裂属龙门山断裂带三大主断裂之一。龙门山断裂带位于XX盆地北西缘的龙门山区,起于XX州泸定县,止于广元市青川县,北东端经广元后隐约穿切东西向秦岭构造带,西端在泸定遭受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切接。总体走向北东40º~45º,长约500公里。断裂带在印支运动基础上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强烈发展。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的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为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龙门山构造带主要的几条主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均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并伴有显著的右行走滑分量。单条断层的平均水平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约为1mm每年。工程区距该断裂约23km。3)昌昌断裂带昌昌断裂带由昌昌断裂、瓜达沟断裂、楼上断裂等组成,其总体向东倾斜,倾角较陡(60~80°),该断裂带主要切割元古带-古生代地层,定型于印支-燕山期,表现为由东向西的脆性逆冲推覆变形,中更新世以来活动性不明显,特别是晚更新世活动比较微弱。工程区位于该断裂带西部隔XX河,受其影响不大。。4)金汤弧构工程区位于金汤弧构造部位西侧,其构造形迹主要为小金弧形构造。小金弧形构造由一系列彼此协调紧密排列的弧顶朝南的线状弧形褶皱组成,断裂构造少且规模小。因此,对本工程区影响较小。2、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格局主要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工程区位于喜山期运动的西部强升区,近场的鲜水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属成生期较早且现在仍在活动的继承性断裂,可能是未来地震的发动者。3、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工程区位于上扬子古陆块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之龙门后山基底推覆带。从本区区域构造格架特征及地震分布来看,工程区近场30km范围内分布有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均有历史地震记载,工程场区处于鲜水河地震带与龙门山地震带之间,受两者的影响较大。根据(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地震动反应普特周期为0.4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按《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5335—2006的评定标准,经过综合比较,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差。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XX乡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0.2万。康(定)丹(巴)公路过境。辖江咀、干沟、野坝、牛棚子、XX、勒树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黄豆,经济作物有油菜、海椒、花生、麻。经济林木有核桃、花椒、苹果、梨。产沙金、石棉。.1.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是XX“11.22”重大地震灾后重建的需要。(2)是促进当地居民农业发展的需要。(3)是维护民族地区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1.4.3工程任务及治理标准某防洪治理工程的任务是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结合XX洪水特点和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重建堤防,完善XX河流的防洪体系和环境体系,提高保护区的防洪能力,保护赤吉西村村和沿河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洪水威胁,促进康县市社会、经济藏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某防洪治理工程的保护范围为XX两岸居民区的安全、属于乡村防护区,工程级别为V等,相应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也为5级。1.4.4工程建设规模某防洪治理工程共3段(桩号:左0+000-左0+136.733,左0+136.734-左0+177.049,左0+177.050-0+左0+263.338),总长263.3m。1.4.5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乡,堤轴线基本沿着原河道两岸顺岸布置。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工程区内有3座桥梁(净跨最小为4.8m),各堤段的稳定河宽均小于桥梁净跨,即满足桥梁行洪要求。1.4.6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计算根据工程河段各断面设计洪水流量(P=10%),在各重点控制断面天然河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查出相应频率的设计洪水位,在1:10000航测图上以河道中泓线的垂直投影,量算各控制代表断面间的间距,绘制河道纵剖面图,以重点控制代表断面同频率的设计洪水位做控制,选取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基本方程,用有限差分法电算求解工程河段水面线,计算全河段各断面水位。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堤防稳定的关键是堤脚的结构型式和埋置深度,经计算本工程冲刷深度为1.05m。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工程等级与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结合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及其保护对象,本次堤防工程的保护范围为保护赤吉西村村,工程级别为V等,相应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也为5级。1.5.2堤防工程总体布置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乡,拟重建堤防工程总长度合计263.3m,堤防基本沿着原河道两岸布置。1.5.2.1稳定河宽与堤距选择堤距根据稳定河宽进行合理选择,即要求建堤后的堤距大于或者等于这个宽度。稳定河宽采用阿尔图宁公式计算,根据计算成果所示,设计最小河宽为4.5m,均大于稳定河宽要求,且桥梁的净跨(4.8m)距离均大于稳定河宽,满足河道和桥梁行洪所需断面。1.5.2.2堤线布置方案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乡内,工程共3段,总长263.3m。堤防左岸XX村民取水口,终点位于XX大桥。线基本沿着河道走势布置,1.5.2.3堤型选择根据工程区域实际地理、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因素,结合已成工程的经验,本工程堤防高度为4m,现拟定斜坡式、重力式防洪堤进行比较。由于工程河段洪水频发,斜坡式护岸结构单薄,抗冲刷能力弱,在洪水和泥石流冲击下容易被损坏,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临时占地多;重力式防洪堤占地面积相对护岸较小,且抗冲能力好,临时占地少,开挖方量小;因此本工程采用重力式防洪堤。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5.3堤防结构设计1、堤防断面选择XX市XX乡堤防位于XX乡XX,长度为263.3m。防洪堤形式为重力式防洪堤,堤高4m,背边坡垂直,迎水面坡比为1:0.25,采用台阶基础,基础宽度为2.15m,高1m,采用C20埋石砼(抗冻等级F200)浇筑,堤身高度3m,采用C20砼浇注,堤身上设置排水孔,伸入堤后10cm,设置反滤包,排水孔按照间距2m,呈梅花型布置,采用PVC管,管径5cm。为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防洪堤沿轴线方向每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采用沥青衫木板填充。为确保堤脚基础的稳定,避免遭受水流的淘刷,在堤防迎水面前的开挖部位采用大卵石回填并碾压夯实(D≥60cm)。2、堤顶结构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对V级堤防工程堤顶宽度的规定,结合堤防管理和防洪抢险的需要,设计堤顶宽度拟定为2.7m。3、堤顶高程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某防洪治理工程最大超高计算值为0.8m,鉴于本次防洪工程兼顾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边坡滑坡等现象,同时结合工程区域临近流域已建防洪堤经验,本阶段设计堤防堤顶超高值堤防超高采用0.8m。根据水文专业推算的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为依据,加上安全超高值,确定堤顶高程。4、基础设计(1)冲刷深度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堤防稳定的关键是堤脚的结构型式和埋置深度,本工程按不同堤段的冲刷情况,计算最大冲刷深度为1.05m。(2)基础埋深及处理设计根据堤基冲刷计算成果,最大冲刷深度为1.05m,防洪堤基础埋深不小于1.5m,基础为F200C20埋石砼,基础宽2.15m,高1m,基础以上1m采用原土回填,基础以上1m-1.5m采用大卵石回填夯实(大卵石直径D≥60cm)。为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防洪堤沿轴线方向每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采用沥青衫木板填充,采用沥青衫木布进行分缝,堤基局部如遇不良地质情况(如粉细砂层)可根据实际开挖情况作深挖并换填处理。为确保堤脚基础的稳定,避免遭受水流的淘刷,在堤防迎水面前的开挖部位采用大卵石回填并碾压夯实(D≥60cm),工程区无多年冻土,冻土的最大深度为0.8-1.2m,基础埋深大于冻土深度,满足规范要求。1.5.4观测设计为保证堤防工程的安全运行及管理规范化的需要,堤防设置以下观测项目,观测设置由业主自行采购并安装。1、堤防沉降位移观测为检测、了解堤防及附属工程运行安全状况及防洪抢险的需要,每段堤顶设置一个固定测量标点(共计2个点,分别左0+010.000、左0+260.000),对工程位移、沉降、潮期水位进行观测,判定堤防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检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堤防工程科学技术开发积累资料。2、水位观测为观测堤防在左右两岸上下游水位下的工作情况,以及便于堤防水位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在防洪堤末端处(左0+260.000)设置观测点,安装水标尺观测水位。3、表面观测包括堤身、堤基范围内的裂缝、洞穴、滑动、隆起及翻砂涌水等渗透变形的观测。1.6施工组织设计1.6.1施工条件本工程堤全长263.3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重力式堤防。本阶段设计堤线基本沿河岸布置,工程区紧邻省道S211,距离XX市区约50km,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有乡村公路直达工程区,交通较为便利。本工程位于某村,堤防主要布置于XX左岸,XX沿河有乡村公路贯通,场内比较方便,施工时只需兴修下河临时通道,即可满足场内交通运输要求。工程区水源充足,施工用水可就近抽取,生活用水可使用自来水。附近有输电线经过工程区,另配备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施工生产用水可直接抽取河水,生活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水源有保证。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6.2施工导流本工程各堤防段主要工程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为确保基坑安全,选定围堰挡水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本堤防工程围堰总长280m。1.6.3料源选择本工程采用重力式堤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浆砌块石等。各类天然建材设计需用量与调查储量(见表1-6)。表1-6天然建筑材料设计需用量与调查储量表。建材类型勘察级别设计需用量(m3)调查储量(m3)调查储量与设计需用量倍比备注砼细骨料初勘170—大于3砼粗骨料345.7—大于3回填料3018.2157005.1计入开挖利用砂卵砾石料浆砌块石849.21312515.451.6.4施工总进度本工程项目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根据总的工程量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总工期安排60天。其中准备工期5天,主体工程施工期50天,完建期5天。1.7工程管理根据XX市城市规划的布局和功能要求,本着“科技化、信息化、高效率”的管理原则,以XX乡人民政府为主管单位,实施系统化管理,对该河道的管理、维修、养护,做到具体管理。根基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管理人员为1人,并购置必要的交通、通讯及办公设施。防洪堤地范围根据工程级别,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属于5级堤防,按规范划定,堤防管理范围在堤脚外10m内为管理范围,其背水侧10m宽度作为保护范围。年运行费包括堤防维护费、管理费、防汛费、其它费用等,参考同类工程,经工程管理章节计算,则本工程年运行费用为3.59万元。1.8工程占地经调查统计,某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区工程占地主要涉及某村内,工程总占地面积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6.7亩,其中永久占地3.33亩,均为河滩地;工程临时占地3.37亩,零星林木5株,因此本工程无占地费用补偿。1.9环境影保护及水土保持1.9.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某防洪治理工程有防洪、保护牧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乡村景观等综合功能。该项工程为重建防洪堤,工程施工区未见有大的环境敏感点。施工中出现的“三废”污染及水土流失问题,采取必要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后,可以得到有效防治。因此,在环境方面,无制约工程兴建的重大环境问题,工程建设方案可行。本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为0.8万元,其中环境保护措施投资0.45万元,独立费用0.02万元,基本预备费0.02万元。1.9.2水土保持投资概算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静态总投资1.06万元。1.10工程投资概算某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为116.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0.6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97万元,独立费用11.59元,基本预备费5.46万元,水土保持费1.06万元,环境保护费0.8万元。1.11国民经济评价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IS=7为76.4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5228。各项指标都优于国家规定的评价标准,可见该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经济上合理。1.12项目招投标本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方挖填、土方填筑、砼浇注、浆砌石砌筑等。本工程的招标工作主要由项目业主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具体负责招标的各项事宜,控制招投标的进度和保密工作,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完成。本工程拟采用公开招标。整个项目划分为一个标段。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13工程特性表表1-7某防洪治理工程主要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一)流域面积1总集雨面积k㎡18(二)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A581952~2009年(三)代表性流量1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³/s31P=10%2导流洪水标准及流量m³/s7.15年一遇导流标准(四)泥沙1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万t0.132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万t0.02按悬移质的20%计二工程效益(一)防洪保护面积亩18(二)防洪标准P(%)10(三)防洪堤长度m263.3三工程永久占地及拆迁(一)工程永久占地亩3.33河滩地(二)工程临时占地亩3.37河滩地3.37亩四主要建筑物1新建防洪堤工程堤型C20砼重力式挡土墙堤基特性大卵石墙顶宽度m0.7最大堤高m4.0堤线长度m263.3迎水面坡比1∶0.25五施工(一)主体工程数量1土方开挖m³2023.2(自然方)20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砂砾石开挖m³1318.83原土填筑m³2608.6(压实方)4混凝土浇筑m³1508.65大块石回填m³409.6(二)主要建筑材料1水泥t146.72柴油t0.5(三)所需劳动力1总工日万工日0.3(四)施工动力及来源国家电网(五)临时工程1围堰填方m³16022导流方式沿河床导流3围堰型式土石围堰土工膜防渗4导流标准p(%)20(七)施工期限1总工期天602主体工程工期天50六经济指标(一)工程总投资万元116.57(二)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114.711建筑工程万元80.692临时工程万元16.973独立费用万元11.594基本预备费万元5.465水保环保投资万元1.86(三)综合利用经济指标1经济净现值万元76.452经济内部收益率%133经济效益费用比1.522820
2水文2.1流域概况XX系XX河中游右岸的一级小支流,位于某乡境内。XX发源于XX市东部的背篼山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10′00〃~102°0′48〃和北纬30°34'00〃~30°36'52〃之间。流域呈西南向东北条带状,地势西高东低,源近流短。XX流域集水面积18km2,天然落差为1507m,河道全长5.6km,平均比降260‰。XX流域属中、高山地形,流域分水岭海拔高程多在2500m以上。北面与干沟相毗邻;南面与羊厂沟相毗邻;源头为绵延的大雪山,雪山西侧为雅拉河左岸支流发源地。XX为高山峡谷地貌,发源处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分布广。XX河流泥沙含量不大,但沟内及岸坡的第四系松散固体物质较丰富,加之坡降大,不仅洪水期推移质较多,而且泥石流也经常发生。河道河体总体向右岸凸出,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落差大,水流湍急。河床为卵石和砂组成。河道横断面多呈“V”型,河道较为顺直。XX流域水系图及邻近水文测站分布图见附图2-1。2.2气象XX流域地处盆地边缘山地,西接青藏高原东缘,为盆地到高原的过渡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干湿季明显,降水有随海拔高程上升而增大的趋势。流域内由于地势较高,冬季受西北寒流影响较为显著,有气温低、日照长、降水少,蒸发量大的特点。全年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受地形影响,形成立体气候带,既有高原气流侵袭,又受东南季风影响。流域内没有雨量观测站,因此难以对流域降水进行分析计算,目前较难分析出流域平均降水量。工程处也均无气象资料。距本流域中心直线距离约47km有瓦斯河XX气象站(海拔高程2600m),有1952年至今的气象资料。由于XX与XX站所在流域同处XX河右岸,其流域下垫面情况相似,流域气象条件接近。因此XX气象站资料可近似代表本流域的气候特性,供设计时参考。据XX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0.0m/s,相应风向E,多年平均气温7.1℃,极限最高温度28.9℃,极限最低气温-14.7℃22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15.7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285.5mm,详见表2-1。22
表2-1XX气象站历年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表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资料统计年限气温(℃)多年平均-2.3-0.73.87.710.913.015.615.311.87.53.1-0.77.11952-1991年极端最高值22.223.226.928.928.628.427.026.624.323.519.617.728.91952-1991年极端最低值-14.7-13.8-11.2-6.0-0.70.60.71.00.1-3.2-8.3-14.1-14.71952-1991年XX站降水量(mm)平均6.212.930.854.3108.1162.8118.3102.9133.564.214.55.6815.71952-1991年一日最大10.615.916.128.232.546.349.434.842.529.620.27.849.41952-1991年降水日数6.19.411.916.920.523.622.220.720.214.97.54.7178.71952-1991年劳动桥站降水量(mm)平均6.915.840.263.0108.7177.1121.5101.4134.659.516.25.9850.91962-1987一日最大12.620.229.338.732.240.540.541.638.235.917.410.041.61962-1987降水日数5.707.5101417.822.320.218.118.212.16.33.9156.11962-1987多年平均蒸发量(mm)58.267.0119.5142.1153.9132.1149.1142.6106.385.471.956.71285.51952-1991年相对湿度(%)平均636766707581807983817364731952-1991年最小00008916191050001952-1991年风速(m/s)平均风速3.13.53.63.83.73.12.72.82.93.03.02.83.11952-1991年最大风速18.720.018.719.719.017.716.016.016.718.316.017.020.01952-1991年相应风向eesswnnnwnnennnesesseesee1952-1991年水温(m/s)平均水温4.03.35.78.08.89.010.310.09.66.35.13.37.01952-1991年最高8.26.011.012.518.514.115.415.814.09.28.06.018.51952-1991年最低2.12.01.26.06.26.28.08.36.53.93.02.01.21952-1991年备注:表中的水温为XX水文站资料。23
2.3水文基本资料2.3.1水文站网分布及基本资料情况XX流域内无水文观测站点,与其相邻的瓦斯沟(亦名XX河)设立有XX水文站,集水面积1354km2。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以XX水文站作为设计依据站。工程附近流域各水文(位)站及资料观测情况见表2-2表2-2XX流域邻近水文站及资料观测情况表河名站名集雨面积(km²)资料年限(年)水位流量瓦斯河XX13541952~今1957~19951998~今田湾河田湾13961967~681967~1968大泥口12961986~今1986~今松林河安顺场14521960~今1960~19611966~今XX河泸定589431940~19501952~今1959~19671980~今2.3.2水文测验及基本资料复核XX水文站位于雅拉河和折多河汇口以下265m,集水面积1354km2。1952年3月28日由前西康省水利局在雅拉河与折多河汇口以下50m处设立水尺观测水位,称XX站;1956年底改归成都水电设计院领导,并将基本水尺下移215m,设为水文站,开始施测流量;1959年1月移交XX省水文总站领导。1975年在水文资料的复审汇编工作中,对1975年以前刊布的测站沿革有遗误地方进行了补正,并根据基本水尺断面的变迁和历史资料情况,将XX站站名更正为XX(四)站。本站1957年开始水位观测、流量、悬移质测验。1995年大洪水后,因整治河道及修护两岸堤坎,于1996年1月~1998年5月停测流量,只观测水位,1998年6月恢复流量测验。该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200m,两岸为人工砌堤,比较整齐。河床为卵石夹沙组成。下游70m处有一急滩,对中、低水有控制作用,再往下130m弯道处有一石桥,高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XX水文站水位高程系统为吴凇基面,历年使用高程一致,水尺埋设牢固,校测及时。水位观测按照规范进行,枯期每日8、20时观测2次,汛期每日2、8、14、2069
时观测4次,洪水时增加观测次数,能控制洪水涨落过程,据了解历年水位过程完整,未发现漏测现象。XX水文站断面比较稳定,控制较好,大断面测量多数年份为每年汛前、汛后共测两次,仅少数年份为一次,基本能反映断面变化情况。流量测验1957年全部为浮标测流,浮标系数假定为0.85,1959年以后以流速仪测流为主,仅个别年份有少量浮标测点,浮标系数为0.73~0.80。该站的流速仪测流用缆道进行,1995年及其以前铅鱼重30~50kg,1998年6月恢复测流后铅鱼重100kg。测速垂线一般9~10根,多用0.6水深一点法,兼有少量三点法。大部分年份流速仪法能测到水位变幅的100%,最少的能测到93%以上。1952年4月~1956年12月水位观测资料质量较好,各年日平均水位已由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整编刊印。1957年至今,水位观测整编均按规范规定进行,由XX省水文水资源局分年刊印。本站有1957、1959~1967年、1970~1995年、1998~2005年共44年实测流量资料,其中1958年因测流次数太少未刊印,1968~1969、1996~1997年四年停测流量。经复核,XX站1952年3月28日以后,水位观测资料连续无缺,无明显不合理现象,质量良好,可供推流量和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使用。XX水文站水位观测、流量测验和资料整编均满足规范要求,整编资料精度较好,可应用于工程设计。2.4设计洪水2.4.1暴雨特性本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其次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每年4月气温逐渐回升,冰雪融水和降水量逐渐增大,径流亦逐渐增加,6月至9月为汛期,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12月至翌年4月,径流基本上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由于该流域内植被良好,对径流的调蓄能力较大,暴雨季节减小了地表径流的汇流速度,致径流的年内分配趋于平坦化。根据XX站径流计算成果分析:流域内径流丰沛,多年平均流量42.4m3/s(水文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37亿m3,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31.3L/(s.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深987.4mm;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丰水期(6~10月)水量占年水量75.7%,枯水期(11月~69
翌年5月)水量占年水量24.3%,2月、3月最枯,分别占年水量的2.99%和3.14%;由于流域内植被较好,又有冰雪融水,致使流域调蓄能力大,故径流丰沛而稳定,年际变化小。XX站最丰水年(1993年6月~1994年5月)年平均流量57.9m3/s,最枯水年(1973年6月~1974年5月)年平均流量31.3m3/s,分别为多年平均流量42.4m3/s的1.35和0.73倍。可见径流年际变化相当稳定。2.4.2历史洪水XX为XX河右岸一级支流,山高水急,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方便,沿河两岸人烟稀少,当地人都居住在高山上,洪水威胁小,故对洪水都不十分关心,仅仅知道年年要涨水,有大有小,但具体多大,只能说年年差不多,对远年洪水,更说不清楚。历史洪水的调查访问甚为困难。XX流域降雨大多由西南低涡,切变线或低压槽等天气系统所形成。由于地形地势对水气条件的限制,大暴雨较少。XX流域内洪水主要由降雨形成。洪水出现时间与降雨相应。最大洪峰流量出现于6~9月,主要发生于7~9月。由于特大暴雨较少,加之流域植被较好,故洪峰流量量级较小,洪水水位变幅不大。据XX水文站1957~2008年共57年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流量发生在6~9月,其中以6、7两月发生次数最多,占78.2%,见表3-5-1,年最大流量最早发生在6月17日,最晚出现在9月18日。实测最大流量418m3/s(1995年7月7日)。工程区位于XX水文站邻近流域的XX上,该站控制集雨面积1354km2,采用水文比拟法移用XX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根据XX水文站1952~2009年共58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组成的连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各系列经验频率按公式计算,根据矩法计算统计参数,选用P-Ⅲ曲线进行适线,确定统计参数,推求设计洪水。XX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成果见表2.4.3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建附图2-2.将XX水文站设计成果按面积比的2/3次方移动至工程河段,成果见表2-3表2-3瓦斯河XX水文站洪水频率计算成果表PP=1%P=2%P=5%P=10%P=20%P=50%Qp(m3/s)422375313266218155(2)工程河段设计洪水69
工程区集水面积为18km2。设计洪水成果采用XX水文站的设计成果按面积比2/3次方计算,见表2-4。表2-4工程段设计洪水成果表PP=1%P=2%P=5%P=10%P=20%P=50%Qp(m3/s)23.721.017.614.912.28.71、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本工程控制集雨面积18km2,按照《XX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采用暴雨推求设计洪水计算工程河段设计洪水。根据设计洪水计算规划,设计洪水采用《XX省暴雨洪水计算手册》的推理公式进行计算。推理公式法基本公式:当全面汇流条件下时,当部分汇流条件下时,暴雨公式指数n按下式计算:当历时暴雨历时小时当历时暴雨历时小时69
当历时暴雨历时小时式中:μ———流域产流参数m——流域汇流参数2、流域特征参数集雨面积、主河道长、河道平均坡降等流域特征参数,根据1/50000航测图量算,流域特征参数见表2-5表2-5流域特征参数断面F(km2)L(km)J(‰)SC-01185.62603、设计暴雨本次设计采用《XX省暴雨手册》中暴雨等值线图查算流域各时段降水量,以确定本流域设计暴雨。本次暴雨计算采用《XX省暴雨手册》查算,设计流域布置XX省分区综合暴雨时面深关系图分区图中,参照邻近分区,采用V1(雅砻江干流)面折减系数进行力丘河面雨量折算(a6=0.788,a24=0.772)。表2-6工程点暴雨成果表69
时段H(mm)CvCs/Cv1/6h70.553.51h130.443.56h250.353.524h390.33.5③产流参数值根据手册,本流域属川西南山地,按手册查得产流参数计算公式:④汇流参数值根据手册,本流域属川西南山地,按手册查得汇流参数计算公式:式中:⑤设计洪峰流量成果据推理公式计算得出各工程河段洪峰流量成果如下表2-7表2-7工程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成果工程断面流域面积(km²)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Qp(m³/s)2%5%10%20%50%SC1184838312418(三)设计洪水合理选用将两种方法推求的设计洪水成果列入表2-8,经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计算成果在设计标准(P=10%)下基本一致,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本次推荐推理公式法作为设计成果。表2-8设计洪水成果对比表方法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Qp(m³/s)备注2%5%10%20%50%69
水文比拟法21.017.614.912.28.7推理公式法4838312418推荐方案2.5分期洪水(1)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从XX水文站历年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见图2-3)上看,瓦斯河流域每年4月随着气温回升,冰川融雪水的补给量和降水量逐渐增加,径流开始回升。5月降水量明显增多,洪水量级也明显增大,5月为汛前过渡期。历年最大流量最早出现在6月17日,最晚发生在9月18日,6~9月为主汛期。10月随着降水量明显减少,洪水量级也明显较主汛期小,10月、11月为汛后过渡期。12月~翌年3月主要为地下径流补给,为稳定退水期。根据流域洪水特性及年内分布规律,结合施工要求,将全年划分为4、5、6~9、10、11、12~翌年3月6个分期。除6~9月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设计成果外,其余各分期根据XX水文站1952~2009年历年各月最大流量资料,按年最大值选样,并分别进行频率计算。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9。表2-9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分期使用期Qp(m3/s)P=2%P=5%10%20%P=50%4月4.1~4.3042.637.132.928.321.55月5.1~5.2114311797.577.851.46~9月5.22~10.1037531326621815510月10.11~10.3114712611092.766.111月11.1~11.3068.360.654.347.536.612月~3月12.1~3.3142.138.234.931.325.4(2)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工程河段分期洪水成果依据XX水文站设计成果11月~次年4月按面积比计算,5、10、6~9月按面积比2/3次方计算。由于瓦斯河5月末、10月初的流量较大,故将6~9月份的设计成果分别提前、延后10天使用,其余各分期成果按分期使用。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10。表2-10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分期使用期Qp(m3/s)69
P=2%P=5%10%20%P=50%4月4.1~4.300.60.50.40.40.35月5.1~5.218.06.65.54.42.96~9月5.22~10.10483831241810月10.11~10.318.27.16.25.23.711月11.1~11.300.90.80.70.60.512月~3月12.1~3.310.60.50.50.40.3将上述分期洪水成果点绘在同一频率曲线纸上,各频率曲线在使用范围内不相交,成果合理,可供本阶段使用。考虑洪水出现的偶然性,建议在使用时,将过渡期及主汛期洪水成果分别提前和延后10d使用。2.6泥沙该流域为XX河上游一级支流,属川西高原区,流域植被覆盖较完整,流域内植被主要是高山草甸,河源地带为灌木丛,间有少量杉木,植被较好。但流域暴雨集中且强度较大,风力强,干湿季节明显,昼夜温差大。2.6.1悬移质泥沙统计XX水文站22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7.96万t,汛期6-10月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35万t,占年输沙量的92.3%。用流域平均输沙模数计算的工程堤段的悬移质输沙量,XX站控制流域面积为1354km2,该站具有1960、1964-1966、1970-1974、1976年至今的实测泥沙资料,据统计该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063kg/m3,多年平均输沙率0.239kg/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69.3t/km2。本工程河段泥沙成果直接采用XX水文站输沙模数成果,经计算,工程区河段多年平均悬疑质输沙量为0.13万t。2.6.2推移质工程河段无实测推移质资料,推移质按照悬移质的β倍估算,β在山区河流可采用10%~30%,根据地质、地貌,结合流域河流河床组成情况,水流条件,本工程的β值取15%。工程区河段推移质年输沙量为0.02万t。69
2.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工程河段无实测水位流量关系,根据推求河段水面曲线的需求,需堤供下游断面CS1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工程河段无实测水位流量关系,本阶段工程河段采用下式进行推求。式中:Q—流量(m3/s);A—过水面积(㎡);n—河床糙率;R—水力半径(m);I—比降(‰);水力要素由实测大断面计算,水面比降参照现实水面比降分析,工程河段采用5.5‰,根据河道形态、河床组成、岸壁特征等在《天然河流河道糙率表》中选用,本次工程河段在0.038~0.042之间选取。本次选取0.04。CS1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附图2-5。表2-11CS01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率表1502.751502.81503.01503.21503.400.11.53.77.61503.61503.81504.01504.21504.412.317.724.431.840.71504.61504.85574CS1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附图2-1。69
69
3工程地质3.1前言3.1.1工程概况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左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XX市位于中国某州东南,青藏高原东缘,XX河西岸。北邻丹巴县、小金县,南连九龙县,东与雅安市隔XX河而治,西与雅江县接壤,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之间。XX位于XX市东北部,有S211线通过,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XX属XX河右岸支沟,全长约53.4km,发源于其背后的贡嘎余脉,当地称大力沟山尖,河道蜿蜒曲折,坡降较陡,沿线山高谷深,河谷深切,为深切峡谷,支沟源头区冰川及冰蚀地貌较为发育,多冰碛湖。XX属于历史泥石流沟,在工程区河道,形成河道相对较缓的洪积扇堆积坡地。拟建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XX村民聚居区,当前工程河段河堤大部份为河流下切形成的天然河堤,部分段受地震影响防洪堤出现损毁,堤脚冲刷严重,加上XX属历史泥石流沟,因此本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堤防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不达标的河道进行改造,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兼顾疏浚和拓宽河道。拟建工程位于XX村民聚居区,工程规模为综合治理河道263.3m,均为重建堤防,长263.3米。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斜坡式堤防。本阶段设计堤线基本沿河道两岸布置,工区有公路经过,交通较为方便。3.1.2勘察工作概况(一)勘察任务1)查明新建堤防沿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分段评价,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2)查明涵闸地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69
3)查明堤岸防护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护坡方案评价堤岸的稳定性。4)进一步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二)勘察技术要求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有关规程规范,本次勘察的主要技术依据是:(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4).《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5).《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6).《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三)勘察方法(1)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河谷及岸坡的形态、坡高、坡度等微地貌特征,调查土层分布范围及工程地质特性;查明透水层及相对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及埋藏条件,应特别注意细粒土层中砂土夹层的类型、厚度、性状等。(2)勘探①钻探河床覆盖层采用GX-100型回转钻机钻进取芯,采用植物胶、套管护壁,双管钻进取芯,保证取芯质量。②原位测试选择具有代表性位置对卵砾石夹砂进行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试验,评价块卵砾石夹砂层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等。③岩土、水试验对河床砂卵砾石进行天然含水量、天然容重的测定,并测其级配以及物理力学特性。对河水进行水质简分析。(四)完成工作量69
受业主委托,由我院承担了XX乡XX村防洪治理工程项目的初设(代可研)勘察工作。对拟建堤防工程区进行了平面地质与剖面地质测绘工作,并布置了适量的GX-100型回转钻探、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及取样试验工作。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地勘、试验实物工作量见表3-1。表3-1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地勘、试验实物工作量表项目比例尺单位工作量初设地质区域地质编图1::20万km²700区域构造编图1:50万km265万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1:1000km20.96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1:1000/1:500m/条2268/9建筑材料复查1:1万万m20.6勘探钻孔m/个31/2动力触探m/孔12.7/2试验颗粒分析组2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组2水质简分析和化学分析组13.2地质概况3.2.1地形地貌工程区属藏东南,川西等山地冰缘地貌微弱发育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大雪山中段,工程区以东隔XX河观邛崃山脉,其西仰视高大的贡嘎余脉浸水山,地势西、北面高,中间河谷槽地低,区内山势雄厚,沟谷相错,区域内最高海拔为雅拉雪山5820米,工程区海拔2000~2200m左右,望西的雅拉山脉以及折多山海拔5000以上山岭终年积雪。XX属XX河右岸支沟,河道蜿蜒曲折,坡降较陡,沿线山高谷深,河谷深切,为深切峡谷,支沟源头区冰川及冰蚀地貌较为发育,多冰碛湖。XX乡饮水工程位于XX乡背后的大力沟山尖,工程区属于山麓坡地,地势较陡,海拔1700~1800m,总体地势西高东低。3.2.2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地层扬子地层区(Ⅳ4)XX分区分区(Ⅳ4-2)。工程区内出露以石炭系最发育,分布最广。工程区沿河出露主要地层有:石炭系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第四系整个流域均有分布,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堆积为主,洪积堆积零星堆积于各支沟口。69
工程区地层特征见表3-2。表3-2工程区地层特征表界系统组(群)层(段)地层代号厚度(m)岩性分布位置新生界第四系全系统坡残积堆积层Q4dl+el5~10粉质粘土夹块碎石两岸坡麓及斜、缓坡地带现代河流冲积层Q42al1.2~15卵砾石夹砂河床近代河流冲积层Q41al15~30表层为粉土,下部为卵砾石夹砂I级阶地元古代Pt1ηλ650~2915片麻状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工程区3.2.3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构造部位上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中部东缘,大地构造单元属于上扬子古陆块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之龙门后山基底推覆带。望北接近川滇南北构造与金汤弧形构造的重接复合部位,工程区受南北构造控制,并叠加了北西向弧形控制,受鲜水河断裂带、昌昌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所挟区域内。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域历史地震活动较强,地震记录历史久远,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特征叙述如下。图3-1工程区与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分布位置略图1)鲜水河断裂带69
工程区距离鲜水河北段最近约28km,其北段亦称为XX-玉树断裂带,向南东经炉霍、道孚、乾宁、XX、泸定磨西,至石棉新民以南活动形迹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于石棉公益海附近。断裂走向在XX木格措以西为N40~50°W,过木格措后断裂走向向南逐渐偏转呈N20~30°W,全长约400km。晚新生代以来,鲜水河断裂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是松潘—XX造山带内部一条大型走滑断裂,横切了松潘—XX造山带的主体,系造山运动后期陆内变形的产物,晚新生代以来的位移总规模在60km左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活动以惠远寺拉分盆地为界可分为两段:北西段长约200km,由一条单一的主干断裂组成,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10~15mm/a之间;南东段结构比较复杂,乾宁—XX段由三条次级断层近于平行展布而成,单条断裂的滑动速率<10mm/a,但三条断层滑动速率之和在10mm/a左右,XX以南断层又呈一条单一的主干断层延伸,滑动速率值亦在9~10mm/a左右。有史料记载以来,鲜水河断裂共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和多次6.0~6.9级地震,显示出强烈的近代活动性。沿XX—玉树断裂带自1738年以来,XX境内部分共发生Ms≥4.7级地震17次,其中Ms≥6级地震3次,Ms=7级地震1次。地震集中于XX拉分盆地和邓柯段,而断裂中段有记载以来未发生过Ms≥4.7级地震,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2)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后山断裂带:该断裂属龙门山断裂带三大主断裂之一。龙门山断裂带位于XX盆地北西缘的龙门山区,起于XX州泸定县,止于广元市青川县,北东端经广元后隐约穿切东西向秦岭构造带,西端在泸定遭受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切接。总体走向北东40º~45º,长约500公里。断裂带在印支运动基础上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强烈发展。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的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为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龙门山构造带主要的几条主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均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并伴有显著的右行走滑分量。单条断层的平均水平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约为1mm每年。工程区距该断裂约23km。3)昌昌断裂带69
昌昌断裂带由昌昌断裂、瓜达沟断裂、楼上断裂等组成,其总体向东倾斜,倾角较陡(60~80°),该断裂带主要切割元古带-古生代地层,定型于印支-燕山期,表现为由东向西的脆性逆冲推覆变形,中更新世以来活动性不明显,特别是晚更新世活动比较微弱。工程区位于该断裂带西部隔XX河,受其影响不大。。4)金汤弧构工程区位于金汤弧构造部位西侧,其构造形迹主要为小金弧形构造。小金弧形构造由一系列彼此协调紧密排列的弧顶朝南的线状弧形褶皱组成,断裂构造少且规模小。因此,对本工程区影响较小。2、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格局主要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工程区位于喜山期运动的西部强升区,近场的鲜水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属成生期较早且现在仍在活动的继承性断裂,可能是未来地震的发动者。3、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工程区位于上扬子古陆块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之龙门后山基底推覆带。从本区区域构造格架特征及地震分布来看,工程区近场30km范围内分布有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均有历史地震记载,工程场区处于鲜水河地震带与龙门山地震带之间,受两者的影响较大。其中,鲜水河断裂带是XX省最活跃的一条地震带。在1700年―2010年的300多年间,以鲜水河断裂带为发震构造的鲜水河地震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50余次,其中7级以上8次,6.9~6.0级17次,频度和强度均冠于全川,震源深度一般在20公里以内,曾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龙门山断裂带是XX强烈地震带之一,历史上有过多期活动。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20次。1657年4月21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2008年5月12日中央断层活动在震中映秀发生8级烈震;其地震波及到工程区的影响程度均小于地震烈度Ⅶ度。因此工程区未来危险性主要来自大型断裂带发生强震时对它的影响。根据(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69
g,地震动反应普特周期为0.4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按《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5335—2006的评定标准,经过综合比较,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差。表3-3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评价表指标稳定性较差标准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3g0.3g地震烈度Ⅶ~ⅧⅧ活断层5km以内有长度小于10km的活断层,震级<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距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10km地震及震级M有5≤M<7级地震活动或不多于1次M≥7级强度折多山、乾宁山地区地震频发区域性重磁异常不明显不明显结论工程区属稳定性较差场地3.2.4物理地质现象区内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冻融、岩体风化、卸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不发育。(1)冻融工程区属青藏高原东南、川西山地冰缘地貌微弱发育区,冻融现象较明显。沿瓦斯沟流域两岸山体,分布有永久冻土与季节性冻土,其中永久冻土一般发育于高程5000m以上地区,高程4000~5000m一般仅有季节性冻土。工程区海拔3685~3700米,受季节性冻土影响,冻深0.8~1.2m。(2)岩体风化岩体受构造因素及地形的影响,风化、卸荷分带较明显。强风化岩体结构部分遭破坏,岩体颜色多为浅黄色,裂隙发育,间距0.1~0.3m,裂面普遍锈染,锤击声哑,岩体为层状碎裂结构。弱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裂隙间距0.3~0.5m,大部分裂面有轻微铁锈渲染,锤击声略哑,岩体为层状镶嵌状结构。(3)岩体卸荷岩体的卸荷作用主要表现为裂隙数量的增加和裂隙开度的增大,并沿主要的结构面卸荷松弛。(4)崩塌69
崩塌堆积主要分布于山脊坡脚一带,边坡岩体受裂隙的切割,在地表水、地下水和自重等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崩落于坡脚,形成崩塌堆积体,厚度一般5~10m。瓦斯沟左岸山体坡度较陡,边坡岩体裂隙较发育,对工程区有一定影响。(5)泥石流工程区所在的瓦斯沟流域支沟密布,区内降雨突发性强、暴雨强度大,地势差异大,流域内地表松散,汛期常有滑坡、坍塌和泥石流发生,通过历史资料调查,工程区上下游支沟近年来均有泥石流发生。为轻度易发泥石流沟,对工程区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6)滑坡贡嘎山及其余脉山体高耸,坡脚受河道切割,边坡受人为、暴雨、地震等因素引起的滑坡。3.2.5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主要地下水类型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孔隙潜水两类。各类地下水主要特征如下: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河床两岸、I级阶地卵砾石层以及冲沟冲洪积堆积层中。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与河水补给控制,与河水、沟水联系密切,受季节变化较明显。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于基岩裂隙及断层破碎带中,其埋藏及补给、运移、排泄条件复杂,含水裂隙(带)之间水力联系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于沟谷或河流。据取样分析(见表3-4)的水质简分析成果表明:该河段河水水质类型属低矿化度的Ca2+—HCO3型水,呈弱碱性,对水工混凝土均具微腐蚀性。表3-4水质分析实验成果汇总表取水位置阴离子含量(mg/L)阳离子含量(mg/L)矿化度(mg/L)CO2含量(mg/L)PH值水质类型CL-SO42-HCO3-Ca2+Mg2+Na++K+游离侵蚀SY17.2119.592.345.134.2111.91189.2110.1507.8Ca-HC033.3堤基工程地质特征3.3.1地质结构分类1、堤基地质结构69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堤基地层主要为现代(Q4al+pl)的河流冲洪积堆积层,按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组合关系,堤基地质结构分为单层结构,主要分布于工程区河床,堆积物为漂卵砾石夹砂,属单层结构(Ⅰ)。2、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依据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四类。(1)A类:不存在抗滑稳定、抗渗稳定、抗震稳定问题和特殊土引起的问题,已建堤防无历史险情发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无须采取任何处理措施。(2)B类:基本不存在抗渗稳定、抗震稳定问题和特殊土引起的问题,局部坑(溏)处存在渗透变形问题,已建堤防局部有险情,工程地质条件较好。(3)C类和D类:至少存在一种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历史险情普遍,根据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历史险情的危害程度分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C类)和工程地质条件差(D类)。由于工程区堤基大多建于稍密层卵砾石夹砂层层上,其透水性强,抗冲刷力差,存在渗漏、渗透变形类型、抗冲刷稳定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C类,至少存在一种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建议对堤基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堤坡进行抗冲刷衬护,背水坡脚设置排水沟,施工中加强排水。3.3.2堤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1、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区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堤防沿线土体主要为河流冲洪积堆积层。堆积层厚度7~11m,局部地面表层有厚度1.2~1.5m的人工堆积层。下部为漂卵石层,粒径一般5~10cm,大者20~60cm,成分为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等,磨圆度较差,分选性差。为查明地基土物理特性,本阶段取2组堤基土进行了级配与物性指标试验,成果见表3-5和表3-6。69
表3-5堤基漂卵砾石夹砂颗分试验成果汇总表试样编号各粒径(㎜)百分含量各粒径组颗粒含量(粒径单位:mm)d60d30d10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漂石卵石砾(角砾)砂粒粘粉粒巨粒粗粒粘粉粒漂石卵石砾石砂>5>2300~200200~100100~8080~6060~4040~2020~1010~55~22~0.50.5~0.250.25~0.10.1~0.075<0.075>6060~0.075<0.075>200200~6060~22~0.075(%)(mm)DHG17.014.821.0911.815.7110.336.583.055.032.581.360.10.470.2154.6945.210.217.0047.6940.54.5190.2595.2859231.247.52DHG26.778.9617.458.8516.9811.709.374.427.883.652.670.160.720.4242.0357.550.426.7735.2650.357.2084.5092.3855191.656.31试验组数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平均值6.8911.8819.2710.3316.3511.027.983.746.453.122.020.130.5950.31548.3651.380.3157.08541.4745.435.8588.3793.8357211.451.9269
表3-6堤基漂卵砾石夹砂物理性质指标试验成果汇总表试样编号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天然干密度最小干密度最大干密度相对密度天然孔隙率(%)(g/cm3)(%)DHG116.082.442.111.692.260.7017.48DHG215.282.081.891.832.200.5924.66试验组数2222222平均值15.352.262.001.762.230.6521.07表3-5和表3-6试验成果表明:折多河漂卵砾石夹砂的天然密度2.26g/cm3,相对密度0.65,颗粒组份中粒径大于60mm的含量为48.36%,粒径2~60mm的含量为40.50%,小于2mm细粒含量为5.85%,不均匀系数51.92,曲率系数7.65,属不良级配土。2、基本力学特性为确定拟建防洪堤地基的承载力,对漂卵砾石夹砂进行了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根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资料,堤基漂卵砾石夹砂层自上而下可分为松散层、稍密层、中密层和密实层。漂卵石夹砂层上部为松散层,N120击数为1~4击/10cm,平均击数fm=2.67击/10cm,厚约2.5~3.5m。漂卵砾石夹砂层下部为稍密~中密层,厚约3.5~7m,N120击数一般为4~11.0击/10cm,平均击数fm=6.76击/10cm,承载力标准值fo=489KPa,变形模量标准值Eo=31.0MPa。3、堤基岩(土)体渗透特性根据据邻近工程注水试验成果,卵砾石夹砂层的渗透系数K=3.18~5.76×10-2cm/s,平均4.25×10-2cm/s,属强透水层。4、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根据上述工程区覆盖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动探试验成果,并参考类似工程的经验,经综合分析,拟定各类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如表3-7。69
表3-7工程区覆盖层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项目名称干密度g/cm3比重抗剪强度变形模量Mpa渗透系数cm/s允许坡降允许承载力Mpa临时开挖边坡永久开挖边坡内摩擦角(°)凝聚力Mpa砂卵砾石松散层1.90~1.952.6020~2508~104.0×10-2~6.0×10-20.1~0.150.16~0.181:1.25~1:1.5水上取小值,水下取大值1:1.5~1:2水上取小值,水下取大值稍密层1.95~2.012.6325~27016~202.0×10-2~4.0×10-20.1~0.150.30~0.35中密~密实2.01~2.182.6628~35020~251.5×10-2~2×10-20.1~0.150.40~0.50备注:混凝土与砂卵石的摩擦系数 =0.50~0.53),有地下水及开挖边坡高度>5m时应作放坡处理。3.4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3.4.1堤基持力层的选择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对堤基土的地质结构分类可知,工程区堤基地质结构主要为单层结构(Ⅰ)。堤基表层为冲积含漂卵砾石夹砂,下伏晋宁~澄江期花岗岩。堤基表层1.8~3.0m卵砾石夹砂层为松散层,动力触探试验表明:N120多在1~4击/10cm之间,平均2.67击/10cm,承载力特征值187.5Kpa,建议对表层松散卵砾石夹砂层进行适当的碾压等处理后作为堤身基础;局部地面分布有1.2~1.5m的人工填土层,其厚度不均,变化较大,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均低,建议清除之。如局部地段不能清除,可作换填、加密处理后,可作为堤基的持力层。下部稍密~中密卵砾石夹砂层可直接做堤基持力层。防洪堤齿槽地基持力层,防冲齿墙应置于河流冲刷深度以下一定深度,且承载力较高的稍密~中密砂砾卵石夹砂层中。3.4.2渗漏及渗透变形问题69
堤防工程主要在第四系冲洪积卵砾石夹砂层中,属强~中等透水层,局部河段堤内地面高程低于堤顶高程1.0~2.0m,汛期河水位将可能高于堤内地面高程,故低于设计洪水位地段存在堤基渗漏问题。堤防两侧均为渗透性较大的冲积层,地下水排泄通畅,因此本工程堤防修建后对堤内水文地质条件无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堤内内涝问题。但洪水期间河水位突然升高后,短时间内可能会使堤内地下水位壅高,存在局部内涝可能。建议设计采取排水沟等相应的防渗处理措施,并加强堤内侧排水系统,提高堤内排水能力。渗透变形类型为管涌,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为0.15~0.20。建议设计根据堤防内外的水力比降进行校核,如超过允许水力比降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渗处理措施,延长渗径,防止产生渗透变形问题;迎水堤坡进行防冲刷衬护,背水坡脚设置排水沟。3.4.3抗滑稳定问题由于堤线地基主要为稍密层砾卵石夹砂层,其抗剪强度指标较高,且堤防高度不大,因此不存堤基沿地基的抗滑稳定问题。3.4.4地震液化问题根据现场勘探揭示,堤基下部未发现连续砂层分布,因此,堤基土体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同时,依据《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附录M中土的振动液化判别初判标准“土的粒径大于5mm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大于或等于70%时,可判为不液化”,因而本工程河段内不存在地震液化的影响。3.4.5堤防修建后对堤内环境的影响修建堤防后可能在汛期会产生短暂的水位上升,但该段河谷开阔,洪水一般较为平缓,且堤防沿线卵砾石层厚度大,透水性强,因此,修建堤防后堤内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不会产生大的改变,对地下水水环境影响不大。但洪水期间河水位突然升高后,短时间内可能会使堤内地下水位壅高,存在局部内涝可能。建议设计采取相应的防渗处理措施,并加强堤内侧排水系统,提高堤内排水能力。3.4.6冲刷稳定问题冲刷稳定是堤防工程最普遍和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砂卵砾石层抗冲刷能力较差,本工程处于立曲河冲刷严重段,汛期水流湍急,流水裹挟砂卵石冲击堤坝,通过长期冲刷和侧蚀,易掏空堤脚,危及堤防的基础。因此,本工程存在冲刷稳定问题,建议设计根据冲刷计算后,确定堤防的基础埋置深度,顶冲段应适当深埋。砂卵石层抗冲流速建议值为1.2~1.5m/s。69
3.4.7堤基、堤岸稳定问题堤岸为宽阔、平坦的Ⅰ级阶地,地面高程和河道高差小,堤岸地层主要为卵砾石夹砂层,无不利于稳定的结构面。综合分析,堤岸为稳定岸坡。3.4.8不均匀变形由于堤基漂卵砾石夹砂层不均匀系数较大,颗粒级配及含砂量不均一,地基存在不均匀沉陷变形问题,建议设计采取相应工程处理措施。3.4.9开挖基坑涌水和开挖边坡稳定问题堤基为漂卵砾石夹砂层,属强透水层。齿墙基坑开挖后涌水较严重,建议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堤线一带覆盖层厚度约7~11m,上部为结构松散漂卵砾石夹砂层,由于其结构和级配不均一,堤基开挖后边坡稳定性差,存在堤基开挖边坡稳定问题,建议及时采取支护衬砌等工程处理措施。3.5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本工程堤防布置于瓦斯沟右岸,全长263.3m。现将各堤段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分述如下。1、左岸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①桩号左0+000~0+137m:该段为原防洪堤开挖重建,段长137m,位于XX左岸,起点为XX村民取水口,止于铁皮小桥,原堤轴线河岸线山体坡脚崩坡堆积前缘布置,堤线地面高程1527~1547m。堤基基础为冲洪积堆积层,具单一结构,为漂卵砾石夹砂层,厚约7~11m。原堤防清除了其表层2.0~3.0m结构松散层,置于下部稍密~密实的卵砾石夹砂层,该层承载力高,变形较小,可作为持力层,由于瓦斯沟流水湍急,原堤防基础经长期冲刷和侧蚀,多处堤脚被掏空,危及堤防的基础,急需整治。卵砾石层具强透水性,基坑开挖后存在涌水问题,施工中应加强排水处理,同时应对基坑边坡采取衬护措施。本段堤防基础处由漂卵砾石夹砂组成,堤基地质结构为单层结构(Ⅰ)。堤基存在渗漏、渗透变形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依据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分类标准,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C类。69
②桩号左0+137~0+263.3m:该段为原防洪堤开挖重建,段长113.7m,位于XX左岸,接铁皮小桥,终点位于XX大桥,堤轴线主要沿现代河床,当地耕地边缘通过,堤线地面高程1502~1527m。根据勘探资料,堤基基础为冲洪积堆积的卵砾石夹砂层,具单一结构,厚约7~11m。其表层2.0~3.0m为卵砾石结构松散层,其承载力低,变形量大,不宜直接作为堤基持力层。下部结构中密~密实的卵砾石夹砂层,承载力高,变形较小,可作为持力层,防冲齿墙应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卵砾石夹砂层中,并置于河流冲刷深度以下一定深度。卵砾石层具强透水性,基坑开挖后存在涌水问题,施工中应加强排水处理,同时应对基坑边坡采取衬护措施。本段堤防基础处由漂卵砾石夹砂组成,堤基地质结构为单层结构(Ⅰ)。堤基存在渗漏、渗透变形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依据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分类标准,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C类。3.7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砂卵石回填料等。表3-8天然建筑材料设计需用量与调查储量表建材类型勘察级别设计需用量(m3)调查储量(m3)调查储量与设计需用量倍比备注砼细骨料初勘170—大于3砼粗骨料345.7—大于3回填料3018.2157005.1计入开挖利用砂卵砾石料浆砌块石849.21312515.453.7.1砼粗、细骨料本工程所需砼细骨料为170m3,砼粗骨料为345.7m3。69
本次工程砼粗、细骨料料场主要调查了XX河沿岸料场,XX河沿岸天然砂砾石料储量丰富,储存有大量天然砂卵砾石料,开阔的河谷平原心滩、漫滩密布,分布广阔,且多为荒滩,开采条件较好。作为砼粗、细骨料,骨料主要试验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未发现料场有碱活性岩石成份存在,沿河有十余处商品料场,每天采量合计达数万立方米。该河道砂砾有机质和含泥量少,质量好,XX市及周边区县工民建筑混凝土用料多在此购买。根据现场实地调查,XX河XX砂石料场位于瓦斯沟沟口,为当地最大砂场,料场为商品料场,均产中砂,砂成分主要为石英,满足设计要求,距工程区约13.3km。3.7.2回填料按设计,本工程所需回填料约3018.2m3。根据调查,堤基和部分河道开挖出来的砂卵砾石料,开挖量约3372m3,其中可利用料约为2680m3,可满足本工程填筑料的部分设计用量,堤基开挖及河道清淤的砂卵砾石料试验指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故部分河段堤身回填料可采用开挖料中指标较好的,经分层碾压密实进行回填,碾压后密实度不低于0.93。不足部分,可直接在河道中拣选,该段河道上游,距工程区50m处,有丰富漂卵石堆积层以及两岸的崩坡堆积块石料,储量丰富,远大于设计需用量,故不足部分可以到工程区沿线河道中进行拣选,做为填筑用料,其储量与质量可满足工程要求。3.7.3浆砌块石料本工程砌石料设计用量849.2m3,除利用部分开挖料拣选外,XX上游约50处有一块石料场,该料场长约150,宽约20~30m,有用层3~4m,总储量约1.3×104m3,主要为漂卵砾石和当地修建公路开山形成的渣料以及崩坡堆积层,其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可作为工程建设所需块石料,也可用于轧制混凝土人工骨料。因此,本工程所需砌石料可利用该料场料源,其储量、质量可满足设计需求。3.7.4土料工程区附近粘性土土料料源缺乏。建议采取土工膜等工程防渗措施替代粘土防渗。3.8结论(1)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构造部位上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中部东缘,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松潘~XX地槽褶皱系之巴颜咯拉冒地褶皱带南东部。工程场区的地震效应主要鲜水河断裂带中强地震波及的影响。据(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地震动反应普特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69
(2)堤线主要布置于现代河床上,堤防沿线基础表层为新近沉积冲洪积物,其厚度不均,变化较大,表层松散层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均低,建议清除之。如局部地段不能清除,可作换填、加密处理后,作为堤基的持力层。堤基持力层应置于下部结构稍密~密实的卵砾石夹砂层,其承载力高,变形较小。防洪堤齿槽地基持力层,防冲齿墙应置于河流冲刷深度以下一定深度,且承载力较高的稍密~中密砂砾卵石夹砂层中。(3)堤防修建后对堤内地质环境改变不大,一般不会出现堤内浸没和内涝问题。洪水期间可能会使堤内地下水位短暂壅高,存在局部浸没及内涝的可能,建议在防洪堤内侧设置排水沟。(4)由于砂卵砾石属中等透水性,基坑开挖后存在涌水问题,施工中应加强排水处理,同时应对基坑边坡采取保护措施。河床砂卵砾石抗冲刷能力较差,建议设计根据冲刷计算后,确定堤防的基础埋置深度,顶冲段应适当深埋。(5)调查在XX河干流储存有大量的砂砾卵石,根据现场实地调查,XX河XX砂石料场位于瓦斯沟沟口,为当地最大砂场,满足设计要求,距工程区约13.3km。堤基和部分河道开挖出来的砂卵砾石料,可部分满足本工程填筑料的设计用量,其余填筑料可在工程区附近河道就近开采,其质量和储量均满足设计需求。工程区附近粘性土土料料源缺乏。建议采取土工膜等工程防渗措施替代粘土防渗。(6)工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微腐蚀性。(7)建议加强施工地质工作。69
4工程任务和规模4.1工程建设依据4.1.1工程概况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左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XX市位于中国某州东南,青藏高原东缘,XX河西岸。北邻丹巴县、小金县,南连九龙县,东与雅安市隔XX河而治,西与雅江县接壤,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之间。XX位于XX市东北部,有S211线通过,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本次防洪堤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左岸,主要保护对象为XX村居民区的安全。当前工程河段河堤大部份为河流下切形成的天然河堤,部分段受地震影响防洪堤出现损毁,堤脚冲刷严重,加上XX属历史泥石流沟,因此本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堤防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不达标的河道进行改造,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兼顾疏浚和拓宽河道。。本工程堤防全长263.3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重力式堤防。本阶段设计堤线基本沿河岸布置,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4.1.2项目背景介绍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XX省XXXXXX州XX市(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成都、德阳、乐山等地有明显震感。截止2014年11月23日11时30分,XX“11.22”重大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54人受伤(其中病危6人,病重5人,轻伤43人),79500多人受灾,2.5万多户房屋受损。为加快灾后重建恢复,XX省人民政府、XXXXXX州69
高度重视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恢复情况以及灾后造成的次生灾后。因地震造成XX乡XX防洪堤出严重的损毁,当地村民出行安全受到极大的安全威胁。本次整治工程位于XX乡XX主要乡村与外界联系乡村道路路堤损毁段,工程的修建能够保护乡村道免受洪水威胁,堤高流域整体防洪能力;并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积极建立完善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并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4年8月,在项目业主的委托下,X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水利院”)承担了某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设计工作,XX水利院接到任务后立刻组织各专业人员(包括水文、地质、水工及测量等)进行现场踏勘、测量并收集当地受灾情况和图像资料,于2014年9月底完成了《某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在本初设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市政府,县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4.2工程建设必要性4.2.1社会经济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左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工程区紧邻省道S211,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2)社会经济概况某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0.2万。康(定)丹(巴)公路过境。辖江咀、干沟、野坝、牛棚子、XX、勒树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黄豆,经济作物有油菜、海椒、花生、麻。经济林木有核桃、花椒、苹果、梨。产沙金、石棉。.4.2.2防洪现状能力XX为自然河岸,从现场踏勘来看,因地震造成两岸岸坡塌岸严重,流域内没有形成有效的防洪保护体系,防洪能力较低,大部分保护区受到洪水的侵蚀和冲刷,未达到洪水河段相应防洪标准。4.2.3工程建设必要性(1)XX“11.22”重大地震灾后重建的需要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事关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XX“11.22”重大地震发生后,XX市XX乡69
水利基础设施遭受破坏,以堤防为主的防洪体系防洪减灾能力降低,防洪保安难度加大;乡村供水设施遭受破坏,农村饮水出现困难。抓紧解决严重制约灾后重建和重振经济的灾区水利突出问题,确保满足灾区恢复重建对水利的现实需求,适应震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的调整优化,必须把水利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水利灾后重建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防洪减灾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是保障灾区群众生命安全的根本措施。XX“11.22”重大地震XX乡灾区同时也是XX省暴雨洪水灾害的主要发生区域,该区域经济相对较落后,人口较为分散。为确保防洪安全,XX河、XX河等主要河流上,震前已经基本形成以水库和堤防为主的防洪减灾体系。XX“11.22”重大地震发生后,大量堤防出险,水情、雨情监测等水文设施严重受损,区域防洪体系遭到严重破坏,防洪能力、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大幅度降低,堤防两岸的耕地和公路、重要厂矿企业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水利灾后重建是灾区灾后重建的当务之急,防洪减灾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更是刻不容缓。为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和损失,保障灾区群众生命安全,为灾区灾后重建创造安全条件,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受损堤防及水文设施等防洪减灾基础设施的灾后重建,抓紧恢复灾区防洪减灾体系应对洪涝灾害等的基本功能。(2)是促进当地居民农业发展的需要XX河道走势弯曲,汛期流量较大,来水在非顺直的河道中对有牧场草地的岸坡进行了强烈的冲刷和破坏,高海拔地区牧场草地较少,河流的冲刷使当地的居民畜牧业减产,牧场草地缩小,收入减少,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3)是维护民族地区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XXXXXX州是我国藏羌民族重要的聚居区,而XX市是全州维稳工作重点县之一。长期以来,县委、县府狠抓维稳、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全力以赴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积极建立完善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以此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堤防建设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稳定有积极作用,在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XX聚居区长治久安,加强藏区民族大团结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综上所述,对XX乡XX河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某防洪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迫切的。69
4.3工程任务及标准4.3.1工程任务某防洪治理工程的任务是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结合XX河洪水特点和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重建建堤防,完善XX河的防洪体系和环境体系,堤高保护区的防洪能力,保护XX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洪水威胁。本工程防洪治理范围位于人口较为集中的XX河段,防洪治理范围主要保护XX村房屋6座,人口25人,村道0.3km。4.3.2防洪标准XX市城区及各保护区人口都很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结合保护对象和各保护区的重要性,确定本工程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某防洪治理工程的防洪治理范围位于人口较为集中的XX河段,工程级别为V等,相应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也为5级。4.4工程建设规模某防洪治理工程共3段,总长263.3m,其工程建设规模详见表4-1。表4-1某防洪治理工程建设规模表序号堤段名称新建堤防长度防洪标准堤顶超高堤顶宽度1左岸堤防136.7m10年一遇0.8m2.7m2左岸堤防40.35m10年一遇0.8m2.7m3左岸堤防86.25m10年一遇0.8m2.7m69
合计263.3m4.5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4.5.1工程河段河流特性XX系XX河中游右岸的一级小支流,位于某乡境内。XX发源于XX市东部的背篼山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10′00〃~102°0′48〃和北纬30°34'00〃~30°36'52〃之间。流域呈西南向东北条带状,地势西高东低,源近流短。XX流域集水面积18km2,天然落差为1507m,河道全长5.6km,平均比降260‰。4.5.2堤线布置原则本工程属于新建工程,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和工程所处河段特点,其堤线布置遵循以下原则:1、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城镇与乡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2、无论采用何种工程措施,应保证有足够宽的行洪断面,以利于渲泄洪水;3、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一个河段两岸堤防的间距或一岸高地一岸堤防之间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4、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之间应平缓衔接,上下游水面线应自然衔接,以减小对河道的冲刷或淤积;5、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堤距及河势,为减少冲刷,堤线基本沿原河岸布置,不具备截弯取直的条件,并使堤防工程置于较稳定的地基上;6、尽量与已成专项工程设施相协调,少占用耕地、少拆迁房屋及迁移人口。7、针对XX流域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较大、水位变幅较大,流域重点段现状防洪能力低下的特点,沿岸重要防护对象修建堤防保护沿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大片牧场草地,堤高XX流域的抗洪能力。4.5.3稳定河宽计算69
堤防工程的堤距是否造成河道水流不稳定和对河势改变较大,从而造成河道再造床过程,与河道的稳定河宽有密切的联系。若堤防工程的堤距过小,会造成水流坡陡流急,加大河道主流的不稳定性,威胁两岸堤防工程的安全。反之,若堤防工程的堤距太大,虽然对行洪有利,但是,由于河道过宽后,水流主流容易摆动,形成弯曲、分汊或漫滩等不同河型;在不同洪水下,河型的转化将对两岸堤防工程产生不确定的冲刷部位,给堤防工程防冲带来不利和不确定因素。因而,堤防工程的堤距应根据稳定河宽进行合理选择,即要求建堤后的堤距大于或者等于这个宽度。稳定河宽采用阿尔图宁公式计算:式中:B——稳定河宽,m;A——稳定河宽系数;Q——造床流量,m³/s;J——河道比降,以‰计。考虑到流域暴雨的多发性和工程河段的特点,稳定河宽的计算参数及计算成果见表4-2.表4-2稳定河宽及堤距统计表河段名长度(m)稳定河宽(m)堤距(m)XX河段263.34.5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工程区内有3座交通桥,根据上表所示,各堤段的稳定河宽均小于最小交通桥净跨4.8m,即满足行洪要求。4.6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计算4.6.1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一、计算方法根据堤防河段的河道特点,工程河段水面线推求,选取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基本方程,用有限差分法电算求解。基本方程式如下:式中:ΔZ—上、下游断面水位差(m)Q—流量(m³/s)Δs—间距(m)Au、Ad—上、下游断面过水面积(㎡)69
Ku、Kd—上、下游断面流量模数(m³/s),K=1/n·AR2/3(n为区间糙率)α—流速不均匀系数ζ—断面扩散或收缩系数二、计算条件(1)纵、横断面资料为满足水面线计算要求,各个工程河段均实测了纵、横断面及河道带状地形图,横断面的布置根据河段长短灵活掌握,平均间距约为100~200m。(2)各河段的设计洪峰流量成果。(3)代表性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4)起始断面为工程下游的天然河道断面。三、计算糙率参考工程河段平面形态、水流流态、河床组成、床面特性和岸壁特性等所查的糙率,经综合分析糙率取n=0.04。四、计算成果工程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4-3及建堤前、后的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表4-4。表4-3工程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成果工程断面流域面积(km²)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Qp(m³/s)2%5%10%20%50%SC1184838312418表4-4某防洪治理工程水面线计算成果表断面编号堤段名称里程断面流量(m³/s)P=10%建堤前P=10%建设后差值原河底高程(m)水位(m)面积(m2)水位(m)面积(m2)河底高程(m)(m1堤防起点0+000311547.862.851547.853.011547.350.011547.362堤防终点0+263.3311500.983.201501.003.251500.640.021500.6669
4.6.2冲刷计算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堤防稳定的关键是堤脚的结构型式和埋置深度,本工程按不同堤段的冲刷情况,计算各自的冲刷深度,并根据该计算成果和地勘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堤防基础断面尺寸。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附录D.2.2-1、D.2.2-2公式计算堤段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为:式中:hs—局部冲刷深度(m);H0—冲刷处水深(m);UCP—近岸垂线平均流速(m/s);UC—泥沙起动流速,对于黏性与砂质河床可采用张瑞瑾公式(D.2.1-5)计算,对于卵石的起动流速,采用长江科学院的起动公式(D.2.1-6)计算。n—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取n=1/4~1/6。各堤段冲刷深度(从河底算起)见表4-5。表4-5防洪堤冲刷计算成果表建设河段设计频率Qp(m³/s)冲刷深度(m)河道名称XX河P=10%311.05XX69
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工程等级与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结合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及其保护对象,某防洪治理工程的保护范围为XX乡周边,属于乡村防护区,工程级别为V等,相应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也为5级。5.2设计基本资料收集5.2.1基础资料(1)测量资料实测工程区平面地形图(1/1000)﹑实测堤线纵﹑横断面和水文大断面图。(2)工程地质桩号左0+000~0+137段堤防基础处由漂卵砾石夹砂组成,堤基地质结构为单层结构(Ⅰ)。堤基存在渗漏、渗透变形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依据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分类标准,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C类。桩号左0+137~0+263.3段堤防基础处由漂卵砾石夹砂组成,堤基地质结构为单层结构(Ⅰ)。堤基存在渗漏、渗透变形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依据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分类标准,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C类。(3)地震参数工程区位于上扬子古陆块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之龙门后山基底推覆带。从本区区域构造格架特征及地震分布来看,工程区近场30km范围内分布有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均有历史地震记载,工程场区处于鲜水河地震带与龙门山地震带之间,受两者的影响较大。根据(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地震动反应普特周期为0.4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按《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5335—2006的评定标准,经过综合比较,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差。69
5.2.2设计规范及相关文件资料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10年版)》;2、《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8-2013;3、《防洪标准》GB50201-2014;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7、《水利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8、《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2005;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1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1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2012;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4;14、《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1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17、国家及行业其它有关规程、规范及强制性条款。5.3堤防工程总体布置5.3.1稳定河宽论证与堤距选择根据第四章的稳定河宽计算,各堤段的堤距均大于稳定河宽计算值,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工程区内有3座交通桥,交通桥跨度4.8m。桥的净跨均大于稳定河宽4.5m,各堤段的稳定河宽均小于桥梁净跨,即满足桥梁行洪要求。5.3.2堤线布置方案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左岸,工程共分3段,总长263.3m。重建长度263.3m(桩号:左0+000.000~0+136.733,左0+136.734~0+177.049,左0+177.050~0+263.338),堤线基本沿着河道走势布置。69
左上岸,长度136.7m(桩号:左下0+000.000~0+136.733),堤防起点在XX村民取水口,堤防终点位于第一铁皮小桥上游约1m处结束,基本沿着原有河岸天然走势布置。左中岸,长度40.8m(桩号:左0+136.734~0+177.049),堤防起点在第一铁皮小桥下游约1m,堤防终点位于第二座桥上游1m处结束,堤线随岸坡的转弯而转弯,基本沿着原有河岸天然走势布置。左下岸,长度86.25m(桩号:左0+177.050~0+263.338),堤防起点在第二座桥下游约1m,堤防终点位于下游XX大桥,并与原提防衔接,基本沿着原有河岸天然走势布置。5.3.3堤型选择本工程处于低海拔地区(接近1550m海拔),无须考虑抗冻因素,堤身结构采用C15砌石混凝土,基础采用C20埋石砼,且经现场踏勘,工程区域周边有较优的浆砌石及埋石材料,综合施工方便、经济和工程质量上考虑,堤身材料采用C15砌石混凝土,基脚采用C20埋石砼强度高,质量优且价格相对增加不大。根据工程区域实际地理、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因素,结合已成工程的经验,本工程堤防总高度为4m,现拟斜坡式和重力式防洪堤进行比较。1、斜坡式防洪堤总高4m,堤身内坡比为1:1,外坡比为1:1.2,堤身设直径50mm的PVC排水管,沿高程和水平方向间距为2m×2m,梅花形布置,基础采用1.0×1.1mC20砼齿槽防冲;堤顶设置1.6m宽通道,泥结石路面,堤后设砼排水沟。结构布置详见图5.1。69
图5.1斜坡式挡墙2、重力式挡土墙防洪堤堤高4m,堤身建筑材料为C15砌石混凝土,基础为C20埋石砼的重力式防洪墙形式,墙顶宽为0.7m。迎水面坡比为1:0.2,背坡垂直,基础埋深1.5m,基础厚1m,底宽2.15m,背台宽0.7m,材料为C20埋石砼。基坑开挖边坡为1:1,堤防设Φ50PVC排水管,间距2m,呈梅花型布设,排水管进水口端段设砂砾石反滤包,堤轴线根据行洪要求确定,为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防洪堤沿轴线方向每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采用沥青衫木板填充。为确保堤脚基础的稳定,避免遭受水流的淘刷,在堤防迎水面前的开挖部位采用大卵石回填并碾压夯实(D≥60cm)。结构布置详见图5.2。图5.2重力式挡墙69
表5-1堤型投资比较表一(堤高:4.5m)项目单位重力式斜坡式砂砾石开挖m³/m15.1612.55原土回填m³/m12.3414.29大卵石(D≥60cm)m³/m4.424.1C20砼m³/m1.51.48Φ50PVC排水管m/m2.002.00C15砌石混凝土㎡/m3.152.73工程投资总投资元/m40804055工程占地面积m2/每延米57.3从工程占地,施工技术及安全可靠性角度分析,斜坡式挡墙占地较大,墙身单薄,容易损坏,且施工复杂,墙后填土不易压实;重力式挡墙结构坚固,抗冲刷能力强,自身抗滑抗倾稳定性好,占地面积小,且不易被损坏,对河岸边土地保护有利。从工程投资角度分析,斜坡式挡墙与重力式挡墙投资基本相当,斜坡式挡墙无投资上的优势;从施工进度角度分析,本工程工期紧,施工任务重,而重力式挡墙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能满足业主在施工进度方面的要求。因此从工程占地、施工技术、安全可靠性及施工进度方面综合分析,本工程河段采用重力式防洪堤。5.4堤防结构设计5.4.1堤防断面设计XX市XX乡堤防位于XX乡XX,长度为236.3m。防洪堤形式为重力式防洪堤,堤高4m,迎水面坡比为1:0.2,背边坡垂直,采用台阶基础,基础宽度为2.15m,高1m,采用C20埋石砼浇筑,堤身高度3.5m,采用C15砌石混凝土,堤身上设置排水孔,伸入堤后10cm,设置反滤包,排水孔按照间距2m,呈梅花型布置,采用PVC管,管径5cm。为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防洪堤沿轴线方向每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采用沥青衫木板填充。为确保堤脚基础的稳定,避免遭受水流的淘刷,在堤防迎水面前的开挖部位采用大卵石回填并碾压夯实(D≥60cm)。5.4.2堤顶结构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对V级堤防工程堤顶宽度的规定,结合堤防管理和防洪抢险的需要,设计堤顶宽度拟定为2.7m。69
5.4.3堤顶高程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4中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本防洪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洪水为10年一遇的堤段,确定堤防工程级别为V等,采用的设计洪水为10年一遇的堤段,确定堤防工程级别为V等。堤顶超高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堤顶超高(m);——设计波浪爬高(m),可按下列式子确定;e——设计风壅水面高度(m),可按下列式子计算确定;A——安全超高(m),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表2.2.1确定。(1)风壅水面高度式中e——计算点的风壅水面高度(m);——综合摩阻系数,可取=3.6×10-6;——设计风速,按计算波浪的风速确定,根据本工程区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历年汛期最大风速平均值为19m/s,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附录C的规定,设计波浪的计算风速按历年汛期最大风速平均值的1.5倍,即为28.5m/s;F——由计算点逆风向量到对岸的距离(m),本工程所在河床为天然河床,且属于高山峡谷区,其逆风向量到对岸的距离即为河床宽度;d——水域的平均水深(m),根据水文计算进行取值;——风向与垂直于堤轴线的法线的夹角(度)。(2)设计波浪爬高Rp=KVKPR0式中——斜坡的糙率及渗透性系数,根据本工程采用混凝土护面确定取值为0.9;69
KV——经验系数,与的值有关,根据(GB50286-2013)附录C选取,本工程取值为1.28;KP——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根据(GB50286-2013)附录C选取,不允许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率宜取2%,本工程取值为2.07;——无风情况下,光滑不透水护面(=1)、=1m时的爬高值,本工程面坡垂直,按内插计算=1.24;——堤前波浪的平均波高(m),按下面公式计算确定;式中各字符所代表的含义如前。(3)安全超高结合保护区重要性确定本工程各堤段均按不允许洪水翻堤进行设计,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表3.2.1,本工程5级堤段安全加高值见表5-2。表5-2堤防工程的安全加高值堤防工程的级别5安全加高值(m)不容许越浪的堤防工程0.5容许越浪的堤防工程0.3(4)各堤段安全超高见下表表5-3堤防超高计算成果表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m³/s)风区长度F(m)平均水深d(m)平均波高H(m)平均波周期T(m)17.3471.650.101.56计算波长L(m)风浪爬高R(m)风壅水面高e(m)安全加高A(m)计算堤顶超高Y(m)4.800.250.0030.50.753(取0.8)由上表可知,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某防洪治理工程69
最大超高计算值为0.8m,同时结合工程区域临近流域已建防洪堤经验,本阶段设计堤防堤顶超高值各段堤防超高均采用0.8m。根据水文专业推算的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为依据,加上安全超高值,确定堤顶高程。5.4.4基础设计根据堤基冲刷计算成果,最大冲刷深度为1.05m,防洪堤基础埋深不小于1.5m,基础为C20埋石砼,基础宽2.15m,高1m,基础以上1m采用原土回填,基础以上1m-1.5m采用大卵石回填夯实(大卵石直径D≥60cm)。为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防洪堤沿轴线方向每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采用沥青衫木板填充,采用沥青衫木布进行分缝,堤基局部如遇不良地质情况(如粉细砂层)可根据实际开挖情况作深挖并换填处理。为确保堤脚基础的稳定,避免遭受水流的淘刷,在堤防迎水面前的开挖部位采用大卵石回填并碾压夯实(D≥60cm),工程区无多年冻土,冻土的最大深度为0.8-1.2m,基础埋深大于冻土深度,满足规范要求。5.4.5堤防工程稳定计算某防洪治理工程新建堤防采用重力式挡墙结构,堤防级别为5级的,相应的堤防抗滑安全系数运用情况见表5-4。堤防抗倾覆安全系数运用情况见表5-5。表5-4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堤防等级正常运行安全系数非正常运行I安全系数非正常运行II安全系数51.21.11.05表5-5抗倾覆安全系数堤防等级正常运行安全系数非正常运行I安全系数非正常运行II安全系数51.41.31.21、计算公式抗滑稳定:式中Kc——挡土墙沿基地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挡土墙基地面与基地之间的摩擦系数,可由试验或根据类似地基的工程经验确定;——作用在挡土墙上全部平行于基地面的荷载(kN);——挡土墙基地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摩擦角(°),可按本规范6.3.869
条的规定采用;——挡土墙基地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粘结力(kPa),可按本规范6.3.8条的规定采用。抗倾稳定:式中K0——挡土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对挡土墙基地前趾的抗倾覆力矩(kN-m);——对挡土墙基地前趾的倾覆力矩(kN-m)。2、计算工况工况一:设计洪水位-正常情况I工况二:设计洪水水位骤降1m-正常情况II工况三:施工期前无水位-非常情况I工况四:多年平均水位遇到地震-非常情况II3、计算参数计算参数表5-6。表5-6堤防稳定计算参数参数单位参数值备注圬工砌体容重kN/m323软基圬工之间摩擦系数28地基土摩擦系数0.5地基承载力kPa278墙后填土容重kN/m319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度17.5墙后填土内摩擦角度354、计算结果及结论本次挡土墙设计采用新浪潮计算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根据不同工况,对挡土墙进行了计算,计算挡土墙高度为4.5m。其结果见表5-7.表5-7挡土墙稳定计算分析成果69
运行情况抗滑安全系数Kc抗倾安全系数Ko备注设计洪水1.491.7正常设计洪水骤降1m1.281.56正常施工期墙前无水1.481.58非正常地震1.341.52非正常5.5排涝设计本次设计的各段堤防工程区主要保护居民及沿河两岸的牧场草地,河道两岸地势均较低,应该考虑两岸堤防背后的排涝问题,在堤防背后新建一条混凝土排水沟,长宽为30*30cm,厚度20cm,坡比与堤防一致,排水沟排涝,沟走向与堤防平行,从上往下游排至河道,以保障堤身的稳定,排水沟绕过堤防末端将水排入XX河。5.6疏浚设计本工程无疏浚设计。5.7原挡墙砂浆抹面本工程根据业主要求对原挡墙(桩号K0+264.339至K0+288.956段)进行砂浆抹面,采用M10砂浆抹面,抹面长度24.6m,平均宽度3m,总抹面工程量75m2。5.8观测设计为保证堤防工程的安全运行及管理规范化的需要,堤防设置以下观测项目,观测设置由业主自行采购并安装。1、堤防沉降位移观测为检测、了解堤防及附属工程运行安全状况及防洪抢险的需要,每段堤顶设置一个固定测量标点(共计2个点,分别左0+010.000、左0+260.000),对工程位移、沉降、潮期水位进行观测,判定堤防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检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堤防工程科学技术开发积累资料。2、水位观测69
为观测堤防在左右两岸上下游水位下的工作情况,以及便于堤防水位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在防洪堤末端处(左0+260.000)设置观测点,安装水标尺观测水位。3、表面观测包括堤身、堤基范围内的裂缝、洞穴、滑动、隆起及翻砂涌水等渗透变形的观测。5.8项目工程量XX市XX乡防洪治理工程共分3段,总长263.3m,其主要工程量为:土石开挖3342m³,土石方填筑3018.18m³,砼工程657.5m³,C15砌石混凝土849.2m³等,各堤段主要工程量汇总表见下表5-8。表5-8某防洪治理工程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堤防工程土方开挖m³2023.2砂砾石开挖m³1318.8石方开挖m³30原土回填m³2608.6大块石(卵石)回填m³409.58C20埋石砼m³575.6C15砌石混凝土m³863.4PVC排水管m154.1沥青杉木板㎡145.1排水沟c20砼m³69.61原挡墙M10砂浆抹面㎡75白杨树颗1569
6施工组织设计6.1施工条件6.1.1地理位置及交通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右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XX属XX河右岸支沟,全长约53.4km,发源于其背后的贡嘎余脉,当地称大力沟山尖,河道蜿蜒曲折,坡降较陡,沿线山高谷深,河谷深切,为深切峡谷,支沟源头区冰川及冰蚀地貌较为发育,多冰碛湖。工程区紧邻省道S211,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能满足外来物资的运输强度及运输要求。工程区水源充足,施工用水可就近抽取,生活用水可使用自来水。附近有输电线经过工程区,另配备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施工生产用水可直接抽取河水,生活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水源有保证。6.1.2工程组成及特性某防洪治理工程的保护范围为赤吉西村周围、属于乡村防护区,工程级别为V等,相应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也为5级。工程具体布置详见水工章节及图纸。某防洪治理工程共分3段,总长263.3m,均为重建堤防。其主要工程量汇总表见下表6-1:表6-1某防洪治理工程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堤防工程土方开挖m³2023.2砂砾石开挖m³1318.8石方开挖m³30原土回填m³2608.6大块石(卵石)回填m³409.58C20埋石砼m³575.6103
C15砌石混凝土m³863.4PVC排水管m154.1沥青杉木板㎡145.1排水沟c20砼m³69.61原挡墙M10砂浆抹面㎡75白杨树颗156.1.4市场供应条件1、主要外来材料工程所需外来材料水泥、汽油、柴油钢筋均能在XX市购买。2、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砼细骨料为170m3,砼粗骨料为345.7m3。本次工程砼粗、细骨料料场主要调查了XX河沿岸料场,XX河沿岸天然砂砾石料储量丰富,储存有大量天然砂卵砾石料,开阔的河谷平原心滩、漫滩密布,分布广阔,且多为荒滩,开采条件较好。作为砼粗、细骨料,骨料主要试验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未发现料场有碱活性岩石成份存在,沿河有十余处商品料场,每天采量合计达数万立方米。该河道砂砾有机质和含泥量少,质量好,XX市及周边区县工民建筑混凝土用料多在此购买。根据现场实地调查,XX河XX砂石料场位于瓦斯沟沟口,为当地最大砂场,料场为商品料场,均产中砂,砂成分主要为石英,满足设计要求,距工程区约13.3km。本工程砌石料设计用量849.2m3,除利用部分开挖料拣选外,XX上游约50处有一块石料场,该料场长约150,宽约20~30m,有用层3~4m,总储量约1.3×104m3,主要为漂卵砾石和当地修建公路开山形成的渣料以及崩坡堆积层,其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可作为工程建设所需块石料,也可用于轧制混凝土人工骨料。因此,本工程所需砌石料可利用该料场料源,其储量、质量可满足设计需求。3、施工供电供水工程区水源充足,施工用水可就近抽取,生活用水可使用村民附近山溪水。居民区附近有输电线经过工程区,工程用电可用电网作为施工电源,工区配备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施工备用电源。4、劳动力供应103
XX市和工程当地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为施工堤供充足的劳动力。5、生活物资供应施工队伍的生活物资就近至XX乡购买。6、修配加工条件工程汽修、机械修理就近至XX乡的汽修或机修厂得以解决。7、施工队伍该工程采用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承建。6.2施工导流6.2.1导流标准及导流时段1、导流标准本工程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施工期临时导流建筑物为5级,相应导流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2、导流时段及流量根据洪水的年内分布特点及工程施工要求,该堤防工程基础开挖、堤身浆砌石砌筑、堤脚埋石砼施工、大卵石护脚都可于枯水期施工完成,故确定其导流时段为10月上旬,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可知堤防工程导流流量为7.1m³/s,分期洪水成果见下表。表6-2分期洪水成果表分期使用期Qp(m3/s)P=2%P=5%10%20%P=50%4月4.1~4.300.60.50.40.40.35月5.1~5.218.06.65.54.42.96~9月5.22~10.10483831241810月10.11~10.318.27.16.25.23.711月11.1~11.300.90.80.70.60.512月~3月12.1~3.310.60.50.50.40.36.2.2导流方式按照堤线布置情况及总进度安排,堤段基础在枯水期施工,需围堰保护段设水泵抽排水后即可施工,其导流方式采用一期分段围堰法导流,采用原河床过水,经计算,围堰高度较低加上安全加高后不到2.0m,围堰施工时即可采用开挖料即可筑围堰。103
6.2.3导流建筑物设计围堰利用堤基开挖的砂卵石料填筑,在围堰的迎水面放置土工膜并用砂砾石土压实。堤防围堰断面顶宽1m,高2m,迎水面及背水面坡比为1:1.5,本堤防工程围堰总长280m。6.2.4施工导流围堰施工:围堰利用堤基开挖的砂砾石料填筑,在围堰的迎水面放置土工膜,采用砂砾石进行压实。6.2.5基坑排水围堰合龙闭气后,根据施工情况和围堰渗漏情况,采用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结合的方式,排出基坑内的积水和渗水以确保基础混凝土浇筑所需要的施工条件,同时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施工进度。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基础开挖和基础埋石混凝土施工,经计算每小时渗水约10.9m³,根据施工基础渗水情况,每一施工段初期排水设水泵(1.5kW)3台(两用一备),灵活抽排,抽排出基坑内的积水。共需要360个抽水台时。6.2.6围堰拆除围堰拆除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先拆除下游围堰,再拆除上游围堰。拆除方式采用1m³挖掘机并结合人力拆除,拆除料用于堤后回填并碾压夯实。6.3料源选择1、砼粗、细骨料本工程所需砼细骨料为170m3,砼粗骨料为345.7m3。本次工程砼粗、细骨料料场主要调查了XX河沿岸料场,XX河103
沿岸天然砂砾石料储量丰富,储存有大量天然砂卵砾石料,开阔的河谷平原心滩、漫滩密布,分布广阔,且多为荒滩,开采条件较好。作为砼粗、细骨料,骨料主要试验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未发现料场有碱活性岩石成份存在,沿河有十余处商品料场,每天采量合计达数万立方米。该河道砂砾有机质和含泥量少,质量好,XX市及周边区县工民建筑混凝土用料多在此购买。根据现场实地调查,XX河XX砂石料场位于瓦斯沟沟口,为当地最大砂场,料场为商品料场,均产中砂,砂成分主要为石英,满足设计要求,距工程区约13.3km。2、填筑料按设计,本工程所需回填料约3018.2m3。根据调查,堤基和部分河道开挖出来的砂卵砾石料,开挖量约3372m3,其中可利用料约为2680m3,可满足本工程填筑料的部分设计用量,堤基开挖及河道清淤的砂卵砾石料试验指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故部分河段堤身回填料可采用开挖料中指标较好的,经分层碾压密实进行回填,碾压后密实度不低于0.93。不足部分,可直接在河道中拣选,该段河道上游,距工程区50m处,有丰富漂卵石堆积层以及两岸的崩坡堆积块石料,储量丰富,远大于设计需用量,故不足部分可以到工程区沿线河道中进行拣选,做为填筑用料,其储量与质量可满足工程要求。3、浆砌块石料本工程砌石料设计用量849.2m3,除利用部分开挖料拣选外,XX上游约50处有一块石料场,该料场长约150,宽约20~30m,有用层3~4m,总储量约1.3×104m3,主要为漂卵砾石和当地修建公路开山形成的渣料以及崩坡堆积层,其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可作为工程建设所需块石料,也可用于轧制混凝土人工骨料。因此,本工程所需砌石料可利用该料场料源,其储量、质量可满足设计需求。6.4主体工程施工6.4.1工程概况防洪治理工程共分3段,总长263.3m,均为新建堤防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堤防基础开挖、堤防基础和堤身C15砌石混凝土砌筑、C20埋石砼基础和墙背回填等,主要工程量汇总表详见表6-1。6.4.2施工导流时段结合施工导流方案,堤防工程导流时段为第一年10月上旬。6.4.3施工方法1、砂卵石开挖砂卵石开挖采用1.2~1.4m³103
挖掘机开挖,3.5~8t自卸汽车运输,平均综合运距0.5km,一部分砂卵石开挖料用于围堰堰身的填筑,多余部分砂卵石开挖料运至指定的临时堆料场堆放,后期用于工程土石回填。2、土石填筑施工工程的填筑料主要利用工程砂卵石开挖料和石渣料,堤后填筑按作业内容分为铺料、洒水、碾压及质检。砂卵石料采用进占法铺筑,推土机平料,铺料厚度0.4~0.8m,人工水管洒水,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所有碾压施工参数都需通过现场碾压试验进一步确定。3、砼浇筑本工程基础为C20埋石混凝土,拌制混凝土的粗、细骨料需外购,建议在XX市内的商品料场购买,由8t自卸汽车至工地;水泥在XX市购买,由8t载重汽车运输至工地,混凝土采用0.4m³混凝土拌和机拌制,1t机动翻斗车运输至浇筑点转溜槽入仓,机动翻斗车不能运至的地方用胶轮车人工入仓。砼浇筑模板采用钢模或木模,人工平仓,机械振捣。砼作业时可采用高热或快凝水泥,减小水灰比,加速凝剂等措施,以堤高砼的早期强度;增加砼的拌和时间,减少拌和、运输、浇筑中的热量损失;增强保温、蓄热和加热养护等必要措施,以确保砼的浇筑质量。混凝土的材料和拌制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控制砼各成分(水、骨料、水泥、外加剂)质量,确保成品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由于XX市冬天气温较低,在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保温防冻措施,铺设干草或麻布口袋。6.4.4安全文明生产措施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班组管理,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加大反习惯性违章力度,消灭重大事故,尽量减少一般事故。坚持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各级领导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防护思想到位,坚持各级控制事故的逐级责任制,使安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必要的安全投入,购置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设备,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施工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过程控制,并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器、混凝土拌合料斗等危险地段应设有防护设施或示警标志。此外,工程施工期应加强交通管制,险要地段设专职人员巡视,如有意外予以示警,避免造成事故。103
6.5施工交通设施6.5.1对外交通本工程区紧邻省道S211,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有乡村公路直达工程区,交通较为便利,能满足外来物资的运输强度及运输要求。6.5.2场内交通场内交通有乡村公路通至工程区,且砼搅拌机、料仓、施工机械等一般都布置在靠近公路边的河滩地或空的田地。根据施工需要修下河临时便道,便道采用泥结石路面,宽3.5m,厚25cm,共计300m,即可满足场内运输要求。临时通道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设计行车速度:20km/h路幅宽度:3.5m路面结构型式:泥结石路面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30.00m一般最大纵坡:9%6.6施工工厂设施1、石材料及砂、砾石骨料供应本工程区内无天然砂、砾石料场,该工程河段仅局部有零星卵石料场,储量均较少。设计配合比均采用二级配。由于工程区天然材料质量不满足要求(含漂石砂卵砾石层砂较少,平均含量仅10%左右,且粒径偏细;粒径2~10cm卵砾石平均含量30%左右,多为中~微风化石英岩混凝土用细骨料均较少),建议到XX市砂石场购买。2、拌和系统根据本工程主体建筑物工程量分布特点及地形特征,本工程在各施工河段设两台0.4m³砼搅拌机,承担其砼的供应。3、模板加工根据本工程总布置,模板可采用购买或租赁,不设专门的模板加工场。4、机修系统103
工程区位于XX市境内,内、外交通较为便利,而且该工程施工期短,因此施工机械设备及零配件的大、小维修、机械修配和汽车保养能在XX市内得以解决。6.7风、水、电及通讯1、施工供风本工程基础开挖基本为砂卵石基础,采用1.0~1.6m³EX200挖掘机开挖即可,不需要配备供风设备。2、施工供水工程施工用水可就近河道抽取,生活用水可使用附近解放村的山溪人饮自来水。3、施工期供电施工区:搭接工程区附近国家电网到工地变电站,经变电站变压输送380V电压至各施工段,施工河段并配备两台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作临时用电电源。生活区配置1台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生活用电电源。4、施工通讯工区通讯极为便利,场内可用手机、对讲机:对外则宜用手机解决。6.8施工总布置1、施工布置条件根据现场勘察工程河段沿途均有阶地和便道可布置临时设施。其工程指挥部可在工区附近农舍租用。2、施工布置原则(1)施工布置应不破坏枢纽生活环境、景点设施,尽量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2)临时设施尽可能利用沿河原有空房、空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3)工程施工期间不但应加强环境保护,而且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措施。(4)施工完后应进行水土保持等工作。3、施工布置分区103
按该堤防工程布置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利于生产,便于管理,经济合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主体工程区、施工工厂设施区、建材、弃料临时堆放区、仓储区及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等5个区,在各工区对施工设施进行集中布置的同时,在根据各施工工作面的需要将部分设施分散布置。主体工程区:布置拌合站系统、供水站、配电设备及设施。施工工厂设施区:施工机械停放、维护、钢筋加工制作等。建材、弃料临时堆放区:天然及采购的砂、石料堆放靠近拌合站,临时开挖料堆部分作为围堰填筑料外,剩余临时堆放在堤后用于回填。仓储区:布置工程所需的水泥、伸缩缝材料,油料等所需的综合仓库。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按照人均面积不低于12-15㎡的标准就近租赁农村居民房屋4、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土石方平衡计算表见表6-3。表6-3土石方平衡计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自然方回填压实方备注折算系数数量一土石方开挖1堤防土石开挖m³33420.852021.64二渣料利用1渣料回填m³30182840.7压实方工程弃渣0压实方0堆方考虑施工导流拆除、场地平整、土石方回填利用等,经土石方平衡后无弃渣故本工程不设置弃渣场。无渣场规划。临时弃渣堆放措施详见水土保持章节。5、临时工程量施工临时工程量详见表6-4。表6-4临时工程量表名称单位数量土石方开挖m3667.5土石方回填m31602围堰拆除m32269.5103
土工膜m2777.8施工便道km0.3仓库及生产区m2500办公、生活区m2570抽水台时台时3606.10施工总进度计划1、工期安排依据本堤防工程工期紧,施工强度高,且受汛期影响较大,为优质快速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施工总进度安排考虑如下:(1)本工程重点放在河床土石方开挖、基础及挡墙砌筑工程上,为加快施工进度,本着“分段施工、分段受益”的原则,该工程实行分段流水作业,平行施工,以堤高效率。(2)考虑前期准备较充分,进场公路及场内交通基本按要求在开工前的准备期完成。(3)本工程月工作日取25天,8小时工作制。(4)施工机械化水平为国内平均水平,通过招标承包方式选择装备精良,并且有经验的施工队伍承包工程施工。2、施工分期施工总进度按四段安排,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5天,主体工程施工期50天,工程完建期5天。施工总工期不包括筹建期,共计2个月。3、筹建工程进度计划筹建工程安排在第一年9月15日以前,历时0.5个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主要工程招标、评标工作及合同的签定;(2)施工征地工作;(3)施工供电线路的架设;(4)场内交通工程;(5)为工程施工队伍创造其它必要条件。4、准备工程进度计划103
准备工程安排在第一年9月下旬,施工准备需完成以下工作。(1)完成临时施工便道的修建,确保“四通一平”;(2)水、电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形成;(3)施工工厂设施及其它临时工程的形成;(4)场地得到平整,仓库建成,租赁生活及办公福利房。5、主体工程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施工等情况,主体工程工期历时50天,由于XX市气候冬季温度较低,冰天雪地不宜施工;因此从第一年10月开工,于11月完成基础砼的浇筑及墙身砌筑工程,直至工程完工。其具体安排详见施工总进度表。6、工程完建期工程完建期历时5天,安排在第一年11月下旬,主要进行竣工验收和拆除临时设施、清理施工场地等处理工作,同时进行水土保持及绿化工程。7、施工关键路线影响该工程进度的关键部分是基础混凝土的浇筑,因为工程在冬天施工时,且处在山地地区。要求施工单位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温防冻措施。6.11主要技术供应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计算主体工程施工设备、施工工厂设施的主要机械需要量,并按需用量情况,适当考虑一些备用,详见表6-5。表6-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土石方开挖机械1单斗挖掘机1~1.4m³台12推土机59kw120~180HP台1二运输机械1自卸汽车10t辆1机动翻斗车1t辆2103
3胶轮车个7三填筑碾压机械1蛙式打夯机2.8KW台2四混凝土机械1混凝土拌和机0.8m³台22混凝土振捣器插入式1.1kw台53风(砂)水枪6m³/min个1五其它施工机械1对焊机电弧型150个12钢筋弯曲机Φ6-40台13钢筋调直机4-14kw台14潜水泵1.5kW台35柴油发电机组20kW台3103
7工程管理7.1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7.1.1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河道管理条例》和XX省颁发的《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堤防工程实行按流域水系和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河道管理和堤防管理相结合。其管理机构框图如下:7.1.2人员编制根据XX市城市规划的布局和功能要求,本着“科技化、信息化、高效率”的管理原则,以XX乡人民政府为主管单位,实施系统化管理,对该河道的管理、维修、养护,做到具体管理。根基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管理人员为1人,并购置必要的交通、通讯及办公设施。本河段管理人员的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新建堤防防洪能力和效益。对工程进行检查观测,维护维修,消除缺陷,维护工程完整,确保工程安全。制定和执行防汛、防凌的计划,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做好调度运用工作。7.1.3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教育。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侧重于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1、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其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典型经验及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学习方针、政策,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坚定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企业安全生产。2、安全生产知识教育103
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一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就是说,通过教育,提高生产技能,防止误操作;掌握一般职工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安全技术知识,以适应对工厂通常危险因素的识别、预防和处理;而对于特殊工种的工人,则是进一步掌握专门的安全技术知识,防止受特殊危险因素的危害。3、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总结以往安全管理的经验,推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的过程,新职工入厂向劳资部门报到,领取三级安全教育卡,接受安全技术部问组织的厂级安全教育,考试(核)合格后,携带教育卡去接受车间主任或安全员的车间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携带教育卡去接受班组长及安全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向厂安全技术部问交回三级教督卡,存档,并领取劳动防护用品,由安全技术部门发给安全操作合格证。这样,这个新职工才允许持证上岗操作。7.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7.2.1工程管理范围防洪堤地范围根据工程级别,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属于5级堤防,堤防管理范围在堤脚外10m,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应通过行政或法律划定边界,树立界标,绘制平面位置图,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确定权和发证手续。7.2.2工程保护范围为了防止某些特殊人类活动对堤防工程安全的危害,结合地形条件,人类活动的性质、规模、影响距离等,在紧邻护堤地边界以外的区域,按规范划定背水侧30m宽度作为保护范围。临水侧属于河道管理范围,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之规定执行。在堤防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爆破、打井、钻探、开采地下水、采沙及其它可能危害堤防工程安全的生产、建设活动。103
7.3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为了确保堤防工程的安全、完整及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河道和堤防工程的行洪、抗洪能力。河道管理科(所),应在州、县(区)防洪办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下列工作:1、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河道堤防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2、在管理范围内严禁“四乱”(乱倒、乱占、乱采、乱建),督促清淤清障,保障行洪安全。加强河道砂石管理,规定砂石开采条件范围,发放砂石开采证书,制定收取管理费办法及标准等。3、在有重点保护对象的河段划定三线(河道管理范围线、保证水位线、警戒水位线)。加强水(雨)情测报工作,为确保水(雨)情测报的质量和速度,建议尽量采用自动化测报系统。4、加强工程项目的观测,如堤身沉降、变位观测、河床变形及水位观测等。当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和重大事故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5、组织堤防、护岸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岁修,维护工程的完整,确保工程安全。6、开展堤堡园林化,堤防绿化和管理。筹办多种经营以增加经济效益。XX市防洪办(河道管理所),其防洪指挥中心应通过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将及时获取的汛情、险情、灾情信息,随时召开各种会议,发布各项命令,以及时准确处理各种险情,并发布汛情、灾情通报,及时通知群众撤退,重要物资转移,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4管理设施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又有利于有效的管理,针对实际情况,堤如下建议:XX市防洪办,不再增建新的生产、生活区,利用现XX市防办的办公及生活区。7.4.1交通设施堤防工程管理系统,包括对外和对内交通。对外交通,报告中的堤防均在乡村,随着建设的发展,堤的内侧紧靠沿河道路,故对外交通是现成的,不需要新修。103
对内交通,堤的内侧紧靠沿河道路,平时巡视、维修和防汛抢险时的交通及物资的运输,勿需用堤顶作为交通干道。以上所述,对内对外交通是方便的,可满足堤防管理的要求,而不需专门修建对内、对外的道路。7.4.2通讯设施目前XX市防洪办原有通讯设施基本完备,有座机电话1部,传真机1台。需增设对讲机2部,对外采用移动通讯设备等。7.5工程观测及其他设施7.5.1工程观测防洪堤工程观测项目,一般分为常规项目和特殊项目观测两类。(1)常规观测项目有;堤身沉降﹑变位﹑坝身堤基渗漏(渗透压力和渗透流量)。附属建筑沉降变位,基底扬压力及两岸绕渗,水位等观测项目。(2)特殊观测项目有:河床变形(包括河心洲坝﹑边滩的变形﹑险工险段水流流态(流速﹑流向)等观测。(3)管理所需要购置的观测仪器及设备,主要有暴雨洪水自动测报系统及常用。本工程观测设施及设备费由县水利局统一解决。7.5.2生物工程保护堤防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生物工程,一般堤防工程的生物工程主要为堤防背水侧的护堤林带,种植适宜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材质好、生长快的树种。该项目结合水土保持工作中堤岸绿化进行。其费用不再重复计列。7.5.3其它管理设施(1)沿堤防工程从起点到终点,依序进行计程编码、埋设永久性里程碑,每两个里程碑之间依序埋设计程百米断面桩。(2)沿堤建造的堤岸防护工程和工程观测设施的观测站(或观测剖面)设立统一制作的标志牌和护栏,并进行统一编号。103
7.6工程管理费和维护费用1)工资及福利费工程整治项目完成后,不增加新的管理人员,故此项目新增年运行费用中不用考虑新增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2)材料、燃料及动力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0.1%计,共0.11万元/年。3)维护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计,为2.2万元/年。4)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取以上三项费用合计的30%计,共0.69万元/年。综上所述,年运行费合计为3万元/年。103
8工程占地8.1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及实物指标8.1.1工程建设征地范围经现场踏勘及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某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区工程占地主要涉及XX市XX乡内,工程总占地面积6.36亩,其中永久占地2.99亩,均为河滩地;工程临时占地3.37亩,零星林木5株。详见下表8-1,8-2。表8-1工程永久征地面积表序号项目新建长度永久征地面积2左上段堤防136.7m1.54亩3左中段堤防40.35m0.45亩4左下段堤防80.25m1亩5合计143m2.99亩表8-2工程临时征地面积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占地面积(亩)1生产及仓库占地亩0.652生活福利占地亩0.553临时道路占地亩1.474料场占地亩0.75合计亩3.378.1.2实物指标调查一、调查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2007;(4)《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规范》DL/T5377-2007;(5)《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103
(6)《关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川移民发[2007]23号;(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二、调查方法:1、土地:以组为单位分地类进行调查,围量计算其占地面积;2、人口:以户为单位统计其人口数量、性别、职业;3、房屋:工程占地内的房屋分结构实地丈量统计;4、零星林经果木按树种分类,分成、幼树统计;5、专项设施:对水利水电设施、输变电设施、交通设施等调查其权属,规模等级、影响长度、原造价及现值等。三、调查成果:经调查,某防洪治理工程征收﹑征用土地涉及XX乡,工程总占地面积6.36亩,零星林木5株。征(占)不涉及人口搬迁和房屋拆迁及地面文物古迹和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见下表8-3。表8-3工程占地实物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永久占地临时占地1土地亩2.992.991.2河滩地亩2.992.991.3牧场草地亩002零星林木棵58.2移民安置规划根据本工程平面布置确定,本堤防工程建设永久占地均为河滩地,临时占地为河滩地和荒草地,工程结束后复耕。本工程不涉及人口搬迁,故本堤防工程建设无人口安置问题。8.3工程占地处理对施工临时占地,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平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预先将表土耕作层剥离,就近堆置于河岸工区或低洼地段,并采取编织袋堆砌进行临时性的挡护。对于表土耕作层,按“经济、利用”103
的原则作为土地整治复耕或造地的料源,或作为植物工程措施的培土。对其他土地进行清障平整,近期栽种速生水保林。本工程因施工形成的洼地要利用弃土填平,以免山洪爆发时产生大的冲坑。8.4补偿投资概算8.4.1编制依据及原则1、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XX省〔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国务院〔2006〕令第471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4)国务院令第5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2008年1月1日);5)(SL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6)国土资发〔2001〕355号《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7)川府发〔2006〕24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水库移民政策的意见》;8)川府发[2008]27号《XX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等;9)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8〕27号);10)XXXXXX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甘府发〔2010〕18号)。11)XXXXXX州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XX州征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批复的通知》(甘府发〔2010〕126号)。2、编制原则(1)工程占地投资按照上述法律、法规、规范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工程征地实物指标为基础计算。(2)由于本工程为公益性建设项目,永久占地均为河滩地,且临时占地无牧草地,故本工程无占地补偿(3)编制年价格水平2015年2季度。103
103
9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9.1环境保护评价9.1.1环境现状XX流域地处盆地边缘山地,西接青藏高原东缘,为盆地到高原的过渡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干湿季明显,降水有随海拔高程上升而增大的趋势。流域内由于地势较高,冬季受西北寒流影响较为显著,有气温低、日照长、降水少,蒸发量大的特点。全年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受地形影响,形成立体气候带,既有高原气流侵袭,又受东南季风影响。流域内没有雨量观测站,因此难以对流域降水进行分析计算,目前较难分析出流域平均降水量。工程处也均无气象资料。距本流域中心直线距离约47km有瓦斯河XX气象站(海拔高程2600m),有1952年至今的气象资料。由于XX与XX站所在流域同处XX河右岸,其流域下垫面情况相似,流域气象条件接近。因此XX气象站资料可近似代表本流域的气候特性,供设计时参考。据XX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0.0m/s,相应风向E,多年平均气温7.1℃,极限最高温度28.9℃,极限最低气温-14.7℃,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15.7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285.5mm。9.1.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一)有利影响(1)提高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保护人民生产财产安全。本工程可使保护区摆脱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对于促进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重要作用。(2)改善沿河生态环境质量防洪堤建设,将削弱或消除洪水对两岸的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二)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1)工程占地103
占地损失是工程建设不可逆转的环境因子,但所占的土地多为河滩地,而河堤修筑后,通过对堤后沿线表层河床地的整治,部分土地将得到改良,使占地损失能得到一定补偿。(2)施工影响本工程施工作业区,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噪声、粉尘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中应对废水进行处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保护施工环境。9.1.3环保投资概算本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为0.8万元,其中环境保护措施投资0.75万元,独立费用0.035万元,基本预备费0.015万元。工程环境保护总概算见下表9-1。表9-1环境保护工程投资概算表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费用(万元)第一部分:环保措施费用0.75声环境保护措施警示牌个102000.18防护设备项210000.20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垃圾桶套6600.12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备用应急药品及器材年110000.10监测水环境监测组35000.15第二部分:独立费用0.035项目建设管理建设管理费按第一部分总和的2%0.014环境保护监理费按第一部分总和的1%0.007项目技术经济评估审查按第一部分总和的0.5%0.0035科研勘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费按第一部分总和的0.5%0.0035其它税费环境工程质量监督费按第一部分总和的0.2%0.0014第三部分: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总和的5%计0.015环保总投资0.8103
9.2水土保持9.2.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情况,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进行分析,属于轻度水土流失地区。9.2.2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仅产生于工程建设期,所以水土流失预测以工程建设期为主。本工程建设中基础开挖、施工设施建设、弃渣堆放等都要破坏原生地貌。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较小,主要是表现在原生地貌的破坏和弃渣的处理上。若不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可能产生渣土流失、植被破坏现象。需要在工程建成后的裸露地表区采取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防止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9.2.3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一)责任范围和方案编制依据本防洪工程水土保持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占地、弃渣地及施工公路两侧范围。其方案依据如下:①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②设计技术标准GB/T165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二)方案编制原则和目的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明确建设单位的责任范围,将水土流失防治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根据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特点,采取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生产建设安全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持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03
按照以上原则,在工程措施处理基础上,配置各项林、草植物措施,使工程弃渣得到合理利用,施工迹地全面得到整治绿化,工区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9.3水土保持概算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投资按照2元/m2,工程共占地6.36亩,共投资10602.7元。9.4综合评价结论本工程实施后,将会显著地改善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城镇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分散,影响范围不大,不利影响较小。施工期短,不利影响均可采取措施予以减免。综上所述,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无制约性环境因素,工程兴建可行。103
10工程概算10.1编制说明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右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XX市位于中国某州东南,青藏高原东缘,XX河西岸。北邻丹巴县、小金县,南连九龙县,东与雅安市隔XX河而治,西与雅江县接壤,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之间。XX位于XX市东北部,有S211线通过,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某防洪治理工程堤防总长263.3m,工程合计保护包括房屋6座,人口25人,村道0.3km。10.2编制原则及依据10.2.1编制原则及依据根据《XX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本工程概算主要执行XX省水利厅现行有关规定、办法、定额、费率标准等,工程材料参考《XX工程造价信息》2015年第5期价格进行编制。相应采用主要依据如下:(1)XX省水利厅川水发[2007]20号文,关于颁发《XX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2)XX省水利厅川水发[2007]20号文,关于颁发《XX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通知;(3)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关于发布《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的通知;(4)本工程地区海拔为2000米以下;(5)本概算设计以水工专业堤供的工程量为依据。103
10.2.2基础资料1、人工预算单价:按照XX省水利厅川水发[2007]20号文规定,本工程地处十一类工资区,地区工资系数为1.1304;XX市属四类艰苦边远地区;人工预算单价由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及工资附加费组成。年应工作天数251工日;日工作时间:8工时/工日;施工津贴3.5元/工日;地区津贴300元/月;夜餐津贴不计;经计算人工单价见表10-1。表10-1人工工资预算单价表序号名称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单位人工工时预算单价(元/工时)1工长元/月460元/工时8.942高级工元/月420元/工时8.493中级工元/月340元/工时7.604初级工元/月230元/工时4.962、材料预算价格: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按照市场价格平均水平进入计算(参考2015年第5期《XX工程造价信息》),并计入相应的运杂费、运输保险费以及采购及保管费等。柴油、汽油价格执行发改电最新文件通知堤价后的价格计算;材料预算价格由材料原价加到工地的运杂费,运费按0.8元/t.km计算。本工程材料采用2015年08期信息价,水泥425#:500元/t汽油7.5元/kg柴油:6.8元/kg粗砂:100元/m³细砂:110元/m³碎石115元/m³钢筋:3550元/t3、电、风、水单价该工程施工用电采用国家电网供电基本电价0.92元/kw.h施工用水按施工组织设计堤供,经计算水价为0.45元/m³风价为0.27元/m³。4、费率计算依据及标准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等费率标准均按水利厅川水发[2007]20号文规定计取,XX市为Ⅰ类雨量区、冬Ⅱ区,取费详见表10-2。103
表10-2费率计算表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土石方砌石砼模板其他工程工程工程工程工程一直接工程费1+2+31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111112其他直接费直接费4.24.24.24.24.23现场经费直接42333二间接费直接工程费53334三利润直接工程费+间接费55555四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3.283.283.283.283.285、其他费用1)项目建设管理费:建安工程费×3.2%2)工程建设监理:建安工程费×2.5%3)科研勘察设计费:建安工程费×6%4)其它:建安工程费×0.16%4)基本预备费:按第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的5%计算。10.3投资概算主要指标某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为116.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0.6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97万元,独立费用11.59元,基本预备费5.46万元,水土保持费1.06万元,环境保护费0.8万元。10.4投资概算成果表103
总概算表单位:万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合价占一至五部分百分率(%)第一部分建筑工程80.6980.6973.86%一堤防工程80.4580.4573.64%二其他建筑工程0.240.240.22%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第三部分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第四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6.9716.9715.53%一围堰16.0016.0014.65%二其他临时工程0.970.970.89%第五部分独立费用11.5911.5910.61%一建设管理费3.133.132.86%二工程建设监理费2.442.442.23%三科研勘测设计费5.865.865.36%四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五其它0.160.160.15%一至五部分投资97.6611.59109.25100%基本预备费5.46静态总投资114.71乙移民征地和环境保护投资部分1.86水土保持费1.06环境保护费0.80甲+乙总投资116.57103
11国民经济评价11.1概况11.1.1工程概况某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某村境内XX右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10′30"~30°10′45"。XX市位于中国某州东南,青藏高原东缘,XX河西岸。北邻丹巴县、小金县,南连九龙县,东与雅安市隔XX河而治,西与雅江县接壤,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之间。拟建工程主要续接已建的浆砌石堤防,总长263.3m。11.1.2主要评价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2)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3)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财税政策。14.1.3主要参数和计算条件(1)基准年和基准点:计算期的基准年定在建设期第一年,并以该年年初作为折现计算的基准点;(2)计算期:工程正常运行期取30年,建设期为5个月,故计算期为31年;(3)社会折现率: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要求以及XX水利厅文件初步设计编制大纲,社会折现率采用7%,以评价项目整体的经济合理性。11.1.4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分析计算工程的费用和效益,考察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其经济合理性。1、工程投资国民经济评价中工程投资采用静态总投资,根据概算编制成果,工程按2015年第3季度价格水平测算的静态总投资为116.57万元,总工期为3个月。本阶段按照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暂不考虑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投资流程见表11-1。103
表11-1工程投资流程表项目第一年合计静态总投资116.57116.572、年运行费1)工资及福利费工程整治项目完成后,不增加新的管理人员,故此项目新增年运行费用中不用考虑新增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2)材料、燃料及动力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0.1%计,共0.12万元/年。3)维护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计,为2.33万元/年。4)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取以上三项费用合计的30%计,共0.74万元/年。综上所述,年运行费合计为3.19万元/年。3、工程效益本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量化,故经济评价只计算工程的经济效益。某防洪治理工程具有显著的防洪效益,主要由河道整治后直接防洪效益及间接防洪效益两部分组成。分析如下:(1)直接防洪效益某防洪治理工程以防洪为主的水利工程,工程完工后保护包括XX村内的居民房屋6座,人口25人,村道0.3km。本项目按有无该项目对比可减免的洪灾损失,根据调查分析直接防洪效益为16万元。(2)间接防洪效益按直接防洪效益的20%计算为3.2万元本工程经济效益为防洪直接和间接效益。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19.2万元。4、国民经济评价指标103
国民经济评价的计算指标主要有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等。根据前述计算条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见表11-2。11.2资金来源某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116.57万元,资金来源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11-2经济效益流量表11.3综合评价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IS=7为76.4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5228。各项指标都优于国家规定的评价标准,可见该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经济上合理。某防洪治理工程的建设,将使保护区达到相应的防洪标准,减轻洪水危害,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其次,该项目的建成也将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等。经济评价表明,某防洪治理工程效益显著,尽快修建该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03
12项目招标初步方案12.1招标依据本阶段设计的招标初步方案主要根据以下原则和依据编制:(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中规定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各类工程项目;(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第9号令);(3)《中华人民共《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第12号令);(4)《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川府发〔1996〕167号文);(5)《XX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若干规定》(川府发〔2001〕9号);(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和国招标投标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8)《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国办支〔2000〕34号);(9)《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办关于省级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0〕80号);(10)《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5号);12.2建设项目招标范围本防洪堤工程的招标范围包括: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设备和主要建材的采购。12.3招标组织形式本工程招标工作由业主委托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标。103
12.4招标方式根据该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拟采用公开招标。12.5招标初步方案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条件、场内外交通情况以及建筑布置、施工分区规划和施工工期要求,参照同类工程实际,该工程发包数量为1个,为施工标,本堤防工程无机电设备,主要建材为砂卵石﹑水泥等,材料采购由中标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招标基本情况见表12-1。表12-1工程标段主要工程数量表标段标段基本工程情况施工标承担本工程全部工程以及所必须的临建工程12.6资质要求按有关规定,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或各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施工企业和具有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丙级及以上资质的监理企业可以承担施工、监理工作。本工程监理承包方的资质等级要求达到国家丙级以上资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进度要求,本工程施工方的资质要求在水利水电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承包商承包本工程施工。1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库区二次移民搬迁部门配套项目小罗扎人畜饮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2009年宁远县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50页)-食品饮料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延安市洛川县菩堤乡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xx县城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73
- 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某镇1万吨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
- 烟田机耕路初步设计报告
- 水电站电气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河湾梯级电站月牙崖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页优秀专业设计院设计
- 石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 大雪山苗圃地喷灌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xx县城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73
- 平罗县大水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孙总核定稿2011.4.10晚)
- 毕业设计(论文):某镇1万吨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修改)0528规费征缴电子管理系统初步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