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 MB
  • 281页

多吉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28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YMZQ-8标多吉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责任重于能力意志创造奇迹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玉磨铁路8标项目部238 2016年238 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YMZQ-8标多吉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单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玉磨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238 目录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42.工程概况63施工总体布局及规划104.大型临时设施布局115.多吉隧道施工方案206.“架子队”及劳动力组织、配置计划1277.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1378.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1429.工程用款、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14310.标准化建设14711.质量保证系统及措施14913.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20314.工期保证措施32115.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33416.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35317.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358238 多吉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⑴昆明铁路局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发布的《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招标文件》(招标编号:KT-JS2016-01),招标澄清文件第01、02号。⑵昆明铁路局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发布的《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⑶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8标施工招标图纸、工程量清单。⑷国家、行业、铁路总公司现行的法律、法规、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准则等。⑸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⑹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Q/CR9004-2015。⑺我单位对当地环境及现场踏勘资料。⑻《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YMZQ-8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编制原则⑴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矿床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节约木材。⑵遵循安全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工期服从安全质量,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和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⑶满足合同工期需要的原则以无砟道床为控制线,以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等工期敏感工程为突破口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⑷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进行施工组织方案比选,优化人、财、物、机等资源配置,安排施工顺序,并注重接口工程的配合及生产组织的均衡。⑸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原则管理体系为推行标准化管理,落实工作流程管理,强化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支撑作用。⑹坚持全面创优的原则从源头把关,抓过程控制,精细管理,用心做事,充分发挥样板引领的示范作用,确保项目安全、优质、高效施工,一次成优。⑺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238 到有效运行。⑻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⑼按早上场、早开工、早开通、早受益的原则组织本工程施工。1.3.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本隧道执行的标准规范见“表1.4-1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表1.4-1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施行日期发布文号验收标准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4.1.30铁建设[2004]8号2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20032004.1.1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2004.1.1铁建设[2003]127号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2012.12.8铁建设[2010]240号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2004.1.1铁建设[2003]127号6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2004.1.1铁建设[2003]127号7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112011.5.3铁建设[2011]50号施工标准8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2009.9.24铁建设[2009]181号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2009.9.24铁建设[2009]181号10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2009.9.24铁建设[2009]181号11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2004.4.1铁建设函[2004]121号1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管理标准2010.12.8铁建设函[2010]241号13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2007.7.1铁建设[2007]136号专用标准勘察标准14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102010.8.16铁建设[2010]137号15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则TB10014-20122012.6.1铁建函[2012]80号16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2003.6.1铁建设函[2003]99号17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2012.6.1铁建设[2012]72号18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2012.6.1铁建设[2012]72号19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2003.6.1铁建设函[2003]99号238 2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2010.11.21铁建设[2010]224号21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TB10103-20082009.1.7铁建设[2009]6号22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2003.6.1铁建设函[2003]99号23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20142015.2.1国铁科法[2014]57号24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20022002.12.1测量标准25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20102010.8.1铁建设[2001]106号26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2010.8.1铁建设[2001]107号隧道标准2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2015.6.1铁总建设[2015]80号28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995.4.1铁建函[1995]95号29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102010.8.1铁建设函[2010]160号30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2002.7.1铁建设[2002]24号31铁路隧道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技术指南2007.5.22铁建设[2007]106号32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2004.4.1铁建设函[2004]121号33铁路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作业指南(试行)2007.8.20经规标准[2007]119号3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2007.10.29铁建设[2007]200号3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6-20152015.6.1铁总建设[2015]80号36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2015.6.1铁总建设[2015]80号37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2009.4.13经规标准[2009]73号3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008.10.20经规标准[2008]176号注:⑴铁路工程建设除执行上述国家有关标准和原铁道部铁路总公司有关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⑵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实施所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如有修改或新颁,除国家及原铁道部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外,其他新颁标准或规范是否采用应由发包人决定,承包人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按发包人的决定执行。2.工程概况2.1.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Ⅰ级;⑵正线数目:双线;⑶限制坡度:12‰,加力坡24‰;238 ⑷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2000m,困难地段1600m;⑸牵引种类:电力;⑹机车类型:客机HXD3D,货机HXD2;⑺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880m;⑻闭塞类型:自动闭塞;⑼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km/h。2.2.自然特征2.2.1.地形地貌多吉隧道位于墨江县城南面,哀牢山脉南西侧,属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受构造侵蚀作用,地形起伏大,地表沟谷纵横,构造十分发育,但地形起伏大,最低点为墨江河谷,高程约678m,最高点位于老虎田南东侧山峰,高程约1712m,自然坡度15~20°,局部为陡壁。坡面植被发育,多为灌木,松树等覆盖,大部分地段基岩出露。多吉隧道进口(王岗山隧道出口)有S218省道穿过,交通条件较好;洞身附近有少量村落分布,局部段落修建有乡村公路,交通条件一般;多吉隧道出口段仅有山间小路于外界相同,交通条件极差。2.2.2.工程地质2.2.2.1.地层岩性区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岩(Q4del)角砾土,泥石流堆积(Q4sef)圆(角)砾土,坡洪积层(Q4dl+pl)卵石土,冲洪积(Q4al+pl)软黏性土、粗圆砾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角砾土。下伏基岩为第三系(E2-3)砂岩、砾岩夹泥岩;侏罗系中上统坝注路组(J2y)岩组、泥岩互层夹角砾岩、灰岩、岩盐、石膏;二叠系上统(P2)泥岩、砂岩夹灰岩及煤线;多吉隧道进口现印支期侵入(βμ51)辉绿岩呈岩株及岩枝状侵入;断层破碎带内有断层角砾(Fbr)分布。2.2.2.2.地质构造本隧区域处于印度板块于亚欧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之扬子亚板块、印支亚板块、滇缅泰亚板块,三大亚板块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深大断裂为分界,地跨扬子亚板块之康滇古隆起、印支亚板块兰坪-思茅拗陷与哀牢山褶皱带、滇缅泰亚板块保山褶皱带。本隧位于哀牢山脉南西侧,处于墨江构造带,界于哀牢山深大断裂和阿墨江大断裂之间,构造层位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三叠系的两个亚层,它与哀牢山群一起是代表滇西地区在印支运动回返前的沉积。该构造区的构造线,靠近哀牢山构造带的边缘呈北西-南东向,往西略转为北北西-南南东。褶皱大部分紧密复杂,断裂位于哀牢山西侧的多以逆断层出现,而墨江城西则以正断层为主,呈束状出现。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238 主要由牙骨向斜、阿墨江断裂东支PEF15、下着落平移断层、牙骨断层、托落旋扭断层PEF17、托落旋扭断层分支1(性质不明)、阿墨江断裂带1号断层等构造组成。2.2.2.3工程地质特征区域内这些构造对围岩的改造作用极大,局部基岩完全被扭碎而后又发生重胶结,离构造线中心稍远的部分受断层影响岩体亦节理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2.2.3.水文地质2.2.3.1.地表水分布及特征测区地表水主要为他郎河、阿墨江及其支流水,隧洞洞身地表多为季节性沟水,均属于阿墨江水系,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雨季水量大,旱季相对较小。其中洞身地表季节性沟水对隧道区基岩裂隙水及断层水的补记作用明显,对隧道涌水量贡献较大。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记,部分为基岩裂隙水补记,隧址区地表分水岭在线路处位于DK161+175附近,之前地表水向小里程回流向他郎河,之后地表水向大里程方向流入帮岛河最终进入阿墨江。2.2.3.2.地下水分布及特征地下水主要受地表水系、地形地貌和构造形迹的控制。本标段地下水类型较齐全,根据测区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类型,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储水空间类型,将测区含水岩组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三种类型。地下水多以渗流形式向帮岛河河谷低洼地段排泄,最终进入阿墨江,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对机体内,含量甚微,地下水位变化大。⑵基岩裂隙水测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受构造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为地下水赋存和运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主要赋存于砂岩、泥岩、辉绿岩及角砾岩、泥灰岩及少量灰岩内,地下水位埋深5~180m不等,水位变化幅度大。多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以网格裂隙水赋存,属弱富水至中等富水含水岩组。⑶岩溶水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墨江幅)及钻探揭示,测区内S1-2,T2与T3lm地层均夹有灰岩。但是地表调绘及钻探均为揭示灰岩,初步推测本段为埋藏型灰岩,岩溶弱~中等发育。但不排除沿断层附近岩溶强烈发育的可能;岩溶水弱发育,局部受岩溶控制,可能水量较大。⑷构造裂隙水测区构造极为发育,各断层破碎带中蕴水条件较好。由于断层破碎带内岩体破碎、结构疏松,岩体裂隙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隙,成为地下水活动的主要通道,局部富集区238 水量较大。(5)构造承压水隧道区DK161+530~DK168+240段洞身位于托落旋扭断层PEF17、牙骨逆断层及牙骨向斜、下寨背斜构造单元内,牙骨向斜东北端及北西翼被牙骨断层切割,西南端被托落旋扭断层切割,远离线位的东及东南端被另一未命名的断层切割,牙骨向斜、下寨背斜及四周断层形成一较为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向斜本身为一储水构造,所以向斜核部本身局部地段可能存在承压水区。2.2.3.3.沿线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评价(1)地表水据取地表水他郎河、阿墨江河水及附近地表水分析(C15玉磨水WP28、2011-玉磨水W-2、2011-玉磨水W-1),测区地表水水质属HCO3--Ca2+.Mg2+型、HCO3--Mg2+.Ca2+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水中SO42-、Mg2+、PH值、Cl-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2)地下水经沿线附近取地下水洞身J2y地层泉水试验(C15玉磨水WP11、WP12),钻孔水(C15玉磨水WP295、296、297、302、303、239、240、349、331、332、333,),洞身J2h钻孔水(C15玉磨水WP250、298、231、232、233、234、551、552、553、554、555、556)地下水水质属HCO3--Na+.Ca2+型、HCO3--Na+、HCO3--Na+.Ca2+、HCO3--Na+.Mg2+、Ca2+型水。根据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及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时,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酸性侵蚀、CO2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据取洞身J2-3b地层泉水试验(C15玉磨水WP13),钻孔水(C15玉磨水WP241、242、569、570、571)该地层地下水水质属HCO3--Na+、HCO3--Ca2+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及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时,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2.2.3.4.沿线地震动参数划分表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铁路沿线地震参数区划报告》(2014年7月)本标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2.2.4.气象本线所经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受季风、地形、低纬的影响,形成垂直气候、低纬气候、季风气候三大气候特征。玉溪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内温度变化不大,冬夏短而春秋长。北回归线穿过普洱市境内,具有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日238 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2.3.交通运输情况多吉隧道与S214省道垂直,桥隧相连穿行,便道引入条件极差,通过利用既有乡村道路和新建干道,将全段贯通,S214省道至线位的多条引入道路作为砂石料等材料运输道路或施工交通主干道。贯通便道大致方案为:出墨江后经龙泉路入S214省道,沿线位下至多吉隧道进口;利用050乡道及新建干线到达多吉隧道1#斜井工区与2#斜井工区,沿079乡道至牙骨村利用原有村路进行改扩建进入打代村3#斜井工区,沿079乡道抵达松山,并在路口右行,经哈红进入帕河村多吉隧道1#横洞工区;从1#横洞工区经新建便道至阿墨江边多吉隧道2#横洞工区。3施工总体布局及规划3.1.施工区段划分多吉隧道工程按项目部直接管辖架子队的一级管理模式,为了便于施工管理,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将本工程划分为4个工区。工区只只作为管理划分的区段,不设管理机构,项目部设专人负责各施工区段的管理,项目部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及施工架子队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在各管理区段内调配,实行动态管理。架子队、厂站布置及任务划分多吉隧道工程施工内容包括迁改、隧道、无砟道床等工程、相应的大临及配合辅助工程。为便于管理,根据多吉隧道实际情况、工期要求、工程量及《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的规定,本标段共安排架子队6个、厂站4处负责本标段的全部工程施工,包括防护施工架子队1个、隧道施工架子队5个、无砟道床施工架子队2个,混凝土集中拌和站3处、钢构件加工厂1处。各施工架子队、厂站具体任务划分见“表3.1-1架子队、厂站配置及任务划分表”。各架子队及厂站按专业工种配齐人员,同时根据不同时段的施工任务,调整工种比例和人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劣汰制度和激励机制,使架子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素质和较强的战斗力,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本合同工程施工。表3.1-1架子队伍、场站配置及任务划分表序号队伍名称人数工程范围1隧道施工架子4队160负责多吉隧道1#斜井及正洞(DK158+125~DK160+200)段施工。2隧道施工架子2队80负责多吉隧道2#斜井及正洞(DK160+200~DK162+194)段施工。3隧道施工架子5队160负责多吉隧道3#斜井及正洞(DK162+194~DK166+155)段施工。238 4隧道施工架子6队160负责多吉隧道1#横洞及正洞(DK166+155~DK170+430)段施工。5隧道施工架子7队160负责多吉隧道2#横洞及正洞(DK170+430~DK172+664)段施工。6无砟道床施工架子2队120负责多吉隧道1#斜井(DK158+125~DK172+664)。71#钢构件加工厂40负责多吉隧道全部钢构件及钢筋加工合计9204.大型临时设施布局4.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及小型构件加工厂根据“施工生产能工厂化则工厂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原则,为保证高标号混凝土搅拌质量,本标段混凝土采用混凝土集中拌和站供应,根据本标段工程分布情况,工期安排及高峰期混凝土需求量,多吉隧道共设置3座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拌和站采用计算机自动计量搅拌管理;同时在混凝土拌合站内设置小型构件预制场,负责多吉隧道的沟槽盖板、围栏、吊篮板等混凝土小型构件预制。具体每个砼拌和站设置位置、设备配备及能力、占地面积及供应范围见“表4.1-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设置表”。表4.1-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设置表名称设置地点生产能力(m3/h)占地面积(亩)供应范围备注里程位置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DK157+800左1100m2×18036负责多吉隧道1#、2#斜井工区施工2台HZS1802#混凝土集中拌和站DK165+400右500m2×12020负责多吉隧道3#斜井工区施工2台HZS1203#混凝土集中拌和站DK169+000右600m2×12020负责多吉隧道1#、2#横洞工区施工2台HZS120合计764.2.弃渣场本标段弃渣场见“表4.2-1弃渣场一览表”。表4.2-1弃渣场一览表序号名称渣场位置用于工程名称弃方量(万方)占场面积(亩)运距(KM)1多吉隧道1#横洞弃渣场DK169+800右侧900米处多吉隧道541021.92多吉隧道2#横洞弃渣场DK171+200右侧2400米处多吉隧道28476.23多吉隧道2#DK159+500右侧多吉隧道64970.8238 斜井弃渣场500米处4多吉隧道3#斜井弃渣场DK165+500右侧400米处多吉隧道51770.6合计  197323 4.3.施工临时道路多吉隧道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沿线附近的昆磨高速及国道213等既有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主干路,拟从省道214及既有县乡道路引入新建便道,同时通过改扩建或整修既有道路,时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多吉隧道共需要新建引入施工便道20公里,改扩建便道15公里,便桥0.45公里,整修既有道路15公里。4.4.钢构件、钢筋加工厂多吉隧道钢筋采用集中加工、现场绑扎相结合的方式,隧道工程管棚、钢架在钢构件加工厂集中加工,现场组装和焊接。结合多吉隧道位置钢构件合理运距、业主要求等综合考虑,多吉隧道共设置1座钢构件集中加工厂、一座钢筋加工厂,具体布置见“表4.4-1钢构件、钢筋加工厂规划表”。表5.5-1钢构件、钢筋加工厂规划表序号名称设置位置范围占地面积(㎡)11#钢构件加工厂DK157+998负责王岗山隧道平导、出口段工区、多吉隧道全部钢构件及钢筋加工4800合计48004.5.施工、生活用电规划4.5.1.供电电源及变电站设置说明施工用电拟由业主指定专业队伍进行架设,引至桥梁、隧道、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等,共安排22台变压器以满足施工和生活用电,其余地段零星工程施工用电采用自发电供电。4.5.2.供电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配备施工用电量,按需要系数法,计算施工供电系统的高峰负荷,采用下列公式估算:P=K1K2K3(∑KcPd+∑KcPm+∑KcPn)式中P—施工供电系统高峰负荷时的有功功率(KVA);K1—考虑未计及的用户及施工中发生变化的余度系数,采用1.1~1.2;K2—各用电设备组之间的用电同时系数,采用0.6~0.8;238 K3—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损耗补偿系数,一般取1.06;Kc—需要系数,根据设备情况一般取0.3~1.0;Pd—各用电设备组的额定容量(KW);Pm—室内照明负荷(KW);Pn—室外照明负荷(KW);通过计算各工点的变压器容量,标段内共设置变压器29台。变压器设置见“表1.5-4变压器设置一览表”。表4.5-1变压器设置一览表序号设置位置数量(台)容量(KVA)备注4多吉隧道1#斜井洞口X1DK0+22732*800+3155多吉隧道2#斜井洞口X2DK1+0522800+3156多吉隧道3#斜井洞口X3DK0+89342*(800+315)7多吉隧道1#横洞洞口H1DK0+57542*(800+315)8多吉隧道2#横洞洞口H2DK0+12532*800+3159新华隧道1#横洞洞口H1DK0+19732*800+31510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DK157+8001400122#混凝土集中拌和站DK165+4001400133#混凝土集中拌和站DK169+0001400合计22125204.6.施工、生活用水规划多吉隧道地表和地下水丰富,无特殊缺水地段,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旱季施工用水力求不与地方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相争。在水源相对困难地区,取用地下水和铺管远取。4.6.2.隧道施工用水安排隧道在洞口附近修建高位水池,采用加压供水。4.6.3.拌和站供水拌和站选择在水源点附近,就近打井取水,检验合格后可可用于施工。拌和站集中用水点的水源供应,结合实际布设给水管路。4.6.4.生活用水水源生活用水采用当地水源,使用前先经检验合格后用于生活、施工。4.7.施工供风规划隧道采用设置空压机站集中供风。根据标段隧道分布以及施工布置,在隧道进、出口共设置5个空压机站。每站安排6台20m3空压机,其中1台备用,共配置30台。4.8.火工品库规划238 对于火工品,按照当地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在指定的厂家购买,并设置专门的火工品仓库,仓库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安排专职人员看守,严格执行领发料制度,未使用完的火工品当天回收入库,消除不安定隐患。火工品库见表4.9-1,施工时将根据当地公安机关的要求进行调整。表4.9-1火工品库设置表名称设置地点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供应范围里程位置炸药库DK159+100左300m80120多吉隧道段火工品供应。炸药库DK159+500左350m801204.9.架子队驻地规划架子队驻地及办公用房在工点附近设置,采用双、单层红顶白墙彩色钢板房,澡堂、烘干房采用砖房;厕所采用冲水式厕所。各架子队驻地位置见附表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4.9.1.生活区选址、布置原则及标准⑴生活区选址原则①场地面积应能满足规划要求。②尽量靠近施工地点及方便车辆、人员出入的位置。③避开易遭遇洪水的低洼地段。⑵房屋结构及住房标准①除项目经理部外,架子队住房采用双层彩色钢板房。②生活及办公住房指标:各架子队人员按住房每人3m2,办公用房每人0.5m2考虑,食堂按每人0.5m2考虑。4.9.2.生活区标准化管理⑴在施工生活区建立安全、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防汛、防洪领导小组,生活区大门口设门卫,进入生活区人员配卡进出,并严格检查,严禁将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源等化学危险物品等带入生活区。⑵布置的活动板房设置可开启式窗户,保持整洁和通风。每间宿舍、办公室安装供冷、供热空调,并配有防蚊蝇纱窗。⑶职工食堂由卫生监督员按规定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有关管理规定,具有必要的通风排风设施、清洗消毒设施和杜绝传染疾病的措施,食堂指定专人管理。⑷生活饮用水由试验和卫生部门鉴定,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盛水容器定期清洗消毒。238 ⑸生活垃圾存放在封闭式容器内,定期灭蝇,及时清运;厕所经常清扫,定期消毒。⑹每个生活区设置一个卫生所,配备一名医生和配备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和常用药品及急救器材,当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立即报告,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处理。⑺加强对施工现场劳务人员的管理。施工现场使用的劳务人员必须手续齐全、劳务人员档案完备。⑻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必须设置符合要求的防火报警系统和固定式灭火系统,消防设施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4.9.3.生活区驻地规划生活区及架子队伍驻地规划见“表4.9-1架子队驻地位置安排表”。混凝土集中拌和站、钢构件加工厂驻地就在其厂、站内。因此表4.9-1不包厂站队伍驻地。表4.9-1架子队驻地位置安排表序号队伍名称人数驻地位置占地面积(m2)里程位置建筑面积占地面积1隧道施工架子3队160DK158+450右400m112016002隧道施工架子4队160DK159+100右900m112016003隧道施工架子5队160DK165+500右800m112016004隧道施工架子6队160DK168+700右600m112016005隧道施工架子7队160DK172+400左200m112016006无砟道床施工架子2队120DK159+100右900m8401200合计920644092004.10.临时生活、生产用房施工现场生产用房采用砖木结构或钢构件厂房,各类生产房屋见“表4.10-1生产房屋数量汇总表”。表4.10-1生产房屋数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单个合计备注房屋面积占地面积房屋面积占地面积1水泥库m21502251502251处2维修间m230045090013503处3小型材料库m21502254506753处4试验室m21502251502251处5钢筋库m2200300140021007处238 6木材库m260901802703处7油品库m260902403604处8火工品库m2801202403603处合计3490523525处4.11.大型临时设施实施方案及平面布置图4.11.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4.11.1.1.选址原则拌和站选址原则:位置地势平坦开阔、具有良好水源的地带、交通方便、混凝土用量相对集中。根据施工需要、交通及电力供应情况,多吉隧道设置混凝土集中拌和站3处。4.11.1.2.拌和站建设规划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每座占地20亩,配备HZS180、HZS120、HZS90拌和楼;拌和站按照《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要求设置,拌和站按照功能设置砂石料存放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依据现场实际地形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原有场,四周砌筑2.5m高的隔离墙进行全封闭管理,围栏坚实、稳固、整齐美观。具体布置如“图1.4.5-1混凝土拌和站平面布置图”所示。238 图5.12-4混凝土拌和站平面布置图4.11.1.3.设备配置以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为例,主要设备配置见下“表4.11-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主要设备表”。表4.11-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主要设备表序号名称单位型号数量1混凝土拌和站台HZS18022混凝土运输车台10m3153装载机台ZL50柳工44发电机台500KW14.11.1.4.拌和站建设⑴拌和站主机采用HZS180、HZS120型,储料罐颜色为乳白色,罐体上企业的名称为蓝色。管道、支架、配料机及料仓棚为蓝色。根据整体规划绘制详细的现场布置图,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满足施工需要,站内道路和材料存储区必须硬化。混凝土拌和站采用通透式围墙,电动大门。⑵设备基础设计与施工搅拌机、上料斗、水泥储灰罐基坑开挖及支架基角的预埋钢板在场地硬化过程中按照厂家的基础施工图纸进行准确定位预埋。防止定位不准确,给设备安装带来不便。⑶水泥、粉煤灰等材料采用筒仓储存,碎石分级配存放,并分为合格区和待检区,砂子存放分为合格区和待检区,另设机制砂冲洗区。各种级配的砂、石料仓一排布置,为避免混仓,料仓间隔墙高度为2.5m,墙厚40cm,堆料高低于隔墙顶15cm。砂石料必须在设有顶棚的场地内存放。各种存料区和各种材料挂设标识牌,标识牌执行相关标准。⑷混凝土拌和站配合比,标识在指定位置处。⑸场内电线均采用穿管暗埋方式,用电采用TN-S系统并满足三相五线制要求,所有设备均设一机、一箱、一闸、一漏,并重复接地。拌和站设防雷装置,并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验收合格认可。4.11.1.5.场地硬化及排水采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对场地平整处理,压路机碾压至规定压实度,其中重车道、上料区、备料场、洗料场采用30cm厚C20混凝土硬化,生活区采用15cm厚C20混凝土硬化。混凝土拌和站做到排水通畅,场子内采用明沟和暗沟相结合排水,其中明沟截面宽度25cm,场地横坡按1%设置,场内排水集中引入沉淀池,沉淀做到达标排放。需要清洗的大堆料,另建清洗场,清洗场污水进行三级沉淀,满足排放要求。238 4.11.1.6.办公区建设办公区采用活动板房,房屋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整体硬化,屋顶为红色。地面采用60×60cm瓷砖铺地,顶棚采用矿棉板吊顶。用电采用两级配送,并设置两级漏电保护系统和防雷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验收合格认可。彩钢板房按人员配备数量合理排布。房门前设置消防器材和垃圾桶,将垃圾倒入垃圾桶后,再集中到垃圾池,然后由专车运到站外指定地点处理。4.11.1.7.场区标识牌施工场区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进出场设置大门隔离开,并悬挂安全生产标语。各种标牌(企业宣传牌、平面布置图、岗位职责牌、指路牌等)、标识尺寸、安全警示标志及消防要求,符合标准化管理手册相关内容的要求。4.11.1.8.试验室建设试验室按工作性质及范围拟建集料室、标准养护室、力学室等。房屋为彩钢板房结构,地面硬化,各室根据需要建试验台及存料仓。各个房间门口挂标识牌,张贴仪器操作规程。4.11.2.钢构件加工厂实施方案本标段设钢构件加工厂1处,场地用C30混凝土硬化,场地设计为前高后低,面层排水坡度为1%,利于排水。采取棚架结构,隔离堆放,全部予以围护,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蚀。场区内设置有原材料堆放区、加工区、成品堆放区,半成品堆放区,装卸区。供电、供水由拌和站接入。原材料及成品堆放区设置支垫工字钢。4.11.3.施工便道临时引入便道设计标准采用《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文)规定的标准:⑴结合既有道路修建贯通主干道:双车道,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5.5m,路基宽6.5m;设计行车速度40km/h,最小曲线半径50m,最大纵坡9%;每200~300m设一处错车道,错车道宽≥7.5m,长度≥20m,两端变宽缓和长度10m。⑵引入线按单车道标准设置(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设计,回头弯、连续弯路面适当加宽;引入线便道长度较长(2km及以上)、运量较大时,增设错车道(1km设置2-3处),地形困难地段考虑每隔200~300m设一错车道,错车道宽7m,长度20m。山区便道仅在靠山侧设置排水沟,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排水涵,临时占地界按排水沟外侧1.0m。⑶安排洒水车每天早晚对路面进行洒水一次,确保不扬尘。4.11.4.火工品库实施方案4.11.4.1.设置原则⑴火工品仓库建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因地制宜、节约土地、保护环238 境、安全可靠、规范有序、功能完备、布设合理、方便生活、满足生产、靠近现场、管理方便”的原则进行。⑵火工品仓库(炸药库、雷管库、值班室)的房屋采用砖墙砌筑,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防爆照明设备和防静电措施,符合防爆、防雷、防潮、防火、防鼠、防盗等要求。4.11.4.2.选址要求⑴火工品仓库选址严格执行《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的规定,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选址。与居民区、工厂、公共建筑保持安全距离,并隔离。⑵火工品仓库选择地势较高处设置,不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避开塌方、落石、滑坡、危岩、爆破区等地段。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4.11.4.3.设施要求⑴火工品仓库平面设计,火工品仓库占地面积满足日常火工品使用要求,设计包含有的炸药库房、雷管库房、值班室、消防水池、蓄水池及卫生间。库区围墙采用水泥砖砌筑,墙厚24cm,墙高2米。各库房及值班室均为地圈梁和实心砖墙结构,墙体采用24cm砖墙,墙高3.8m,屋面板10cm厚,挑檐宽20cm,C20混凝土现浇。地面铺导静电胶板,值班室墙高1.5m处设窗,窗装钢格栅并安装上下开门;炸药库和雷管库不设窗,于后墙地面以上0.5m和2.35m处分别各设一个透气孔,透气孔大小40*40cm。各库房均采用双层外开钢门(内层门带网格或格栅通风透气,外门全封闭,不设门槛)。门宽1.5m,门高2m。围墙大门采用宽4m双开铁门,门梁上安置铁丝网防护。每库房门口配5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两个,砂箱一个。另设2*1.5m卫生间一间,库区内各库房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沿围墙内外墙角各设宽50cm,深宽20cm排水沟。防雷布置按照GB50057-2010规定埋设地网和引线。⑵火工品库设专人值守。库内货架保证牢固、距墙不小于0.1m。库内堆放的物资距墙不小于0.3m,垫高不小于0.2m,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⑶值班室设置于火工品库外,值班室位置、高度以能瞭望全库和周围情况为准。⑷建库规模,本库按小型民用火工品储存库安全规范和施工需要设置。4.12.排污及环保设施施工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在各类拌和站、预制场及生活区域均设置临时排水、排污设施,施工及生活污水均设循环沉淀池,达标后排放。施工和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根据现场通信条件,在施工中,通信联络拟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结合的方案,以重点保证项目经理部与各施工点的通信连续可靠,满足施工组织管理的需要,达到既信息传递畅通、又节省投资的目的。综合管理部具体负责通讯保障工作。238 项目经理部安装程控电话6部,项目经理部及主要人员配置手机,设传真机2部。在各架子队、预制场、拌和站及工地值班室均安设程控电话,各架子队主要管理人员之间采用对讲机或手机联系。4.13.医疗保障系统规划项目部设医务室,由医务室与地方医院建立医疗关系,签订救治合作协议。医务室配备2名医生,医疗救护室配一名医生、1名卫生员,负责现场防病与救护。急救器材、药品由医务室采购和配发。医务室和医疗救护室隶属项目经理部综合管理部管理,逐级建立各级管理规定和值班制度,全面负责医疗卫生管理工作。4.14.施工消防系统规划根据消防要求的规定,在各施工区办公室、生活区、仓库等地按规定配备适当数量的手持灭火器和防火砂等,并在施工场区组建消防队,定期检查。4.15.文明及安全设施在各主要交通路口和各施工工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必要时派专人守卫,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置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管理,按标准、文明工地进行建设。4.16.施工平面布置4.16.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区域现有道路、场地设施,加以利用拓宽改造,以节约土地,尽量减少临时工程的投入。实用性原则:现场布置规划设计尽量靠近施工工点,实用方便,不重复建设,确保各项设施的高效使用。方便管理原则:便于施工管理,便于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材料等调配,有利于减少施工干扰,有利于文明工地建设。安全性原则:场地布置将符合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防火、防洪等法律、法规和要求,将方便安全措施的有效实行,有利于安全救助。环保性原则:根据现场调查获得的当地有关施工环境资料,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有利于环保和水土保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16.2.施工总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原则以少占农田,保护环境为主。生产区尽量靠近施工现场;生活区布置在标段范围内较平坦的地段;炸药库布置在远离公路和居民家居的位置,并满足“安全规程”要求。施工总平面布置见附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5.多吉隧道施工方案5.1.多吉隧道工程概况238 ⑴工程概况多吉隧道设计为时速160km/h的客货共用双线隧道,隧道起讫里程为DK158+125~DK172+664,设有2座横洞、3座斜井,1#横洞长575m,2#横洞长125m、1#斜井长227m、2#斜井长1052m、3#斜井长893m。隧道最大深埋约610m,最小深埋约22m,洞身有3处浅埋段。多吉隧道位于他郎河-过尧站区间,他郎河站中心位于本隧道进口段,进口里程为DK158+125,出口为DK172+664。本隧道进口为三线,出口为双线隧道,左右线线间距为4.2-5.096m,隧道线路纵坡,进口段为1175m6‰的下坡,其后依次为18‰(650m长),22.8‰(11950m长),12‰(650m长)下坡,0‰(114m长)平坡。除洞身DK159+583.723-DK162+743.704段3159.981m位于R-6000的右偏曲线上和DK168+611.186-DK170+352.142段1713.956m位于R-7004.296m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多吉隧道横洞、斜井的位置见图6.2-6所示。图6.2-6多吉隧道横洞、斜井的位置图1#横洞设置于线路DK168+500线路方向右侧,平长575m,横洞与线路大里程夹角69°,横洞最大坡度0.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H1DK0+000处橫洞坑底高程=DK168+500处正洞中心水沟沟底高程-0.2m。2#横洞设置于线路DK172+200线路方向左侧,平长125m,横洞与线路大里程夹角63°,横洞最大坡度0.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HDK0+000处橫洞坑底高程=DK172+200处正洞中心水沟沟底高程-0.2m。1#斜井设置于线路DK158+435线路方向右侧,平长227m斜井与线路大里程夹角90°,斜井最大坡度11.5%。斜井与正洞连接处,X1DK0+000处斜井坑底高程=DK158+435处正238 洞道床地面高程。2#斜井设置于线路DK160+200线路方向右侧,平长1024.26m,斜井与线路小里程夹角63°,斜井最大坡度10%。斜井与正洞连接处,X2DK0+000处斜井坑底高程=DK160+200处正洞道床地面高程。3#斜井设置于线路DK164+500线路方向右侧,平长893m,斜井与线路大小里程夹角72°,斜井最大坡度10%。斜井与正洞连接处,X3DK0+000处斜井坑底高程=DK164+500处正洞道床地面高程。1、2#横洞和3#斜井均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1、2#斜井采用无轨单车道运输,1、2#横洞和3#斜井内净空尺寸为7.5m(宽)×6.2m(高),1#斜井内净空尺寸为5.0m(宽)×6.0m(高),2#斜井内净空尺寸为5.6m(宽)×6.0m(高),横洞每隔250m左右设置一处错车道,错车道的内净空尺寸为7.5m(宽)×6.2m(高)。横洞与斜井洞口、隧道V级围岩、与隧道正洞交接段及穿越断层地段采用模筑衬砌,其余段落均采用锚网喷衬砌。多吉隧道围岩分级见表6.2-4。表6.2-4多吉隧道围岩分级表名称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长度各级围岩长度(m)备注ⅢⅣⅤ多吉隧道正洞DK158+125DK172+664145393310852027091#横洞H1DK0+000HDK0+000(=正洞DK168+050)5754621052#横洞H2DK0+000HDK0+000(=正洞DK172+200)1251211#斜井X1DK0+00X1DK0+000(=正洞DK158+435)227861282#斜井X2DK0+000X2DK0+000(=正洞DK160+200)1052302653923#斜井X3DK0+000X3DK0+000(=正洞DK164+500)893251186889⑵工程地质隧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角砾土,泥石流堆积圆砾土,坡洪积卵石土,冲洪积粉质黏土、粗圆砾土,坡残积粉质黏土、角砾土。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砂岩、砾岩夹泥岩;侏罗系中上统坝注路组泥岩夹砂岩、泥灰岩、岩盐、石膏,中统和平乡组泥岩、砂岩夹泥灰岩、岩盐、石膏雅期组砂岩、泥岩互层夹角砾岩、灰岩、岩盐、石膏;二叠系上统泥岩、砂岩夹灰岩及煤线;隧道口端见印支期辉绿岩呈岩株及岩枝状侵入;断层破碎带内有断层角砾分布。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该隧道位于哀牢山脉南西侧,处于墨江构造带,墨江构造带界于哀牢山深大断裂和238 阿墨江大断裂之间,构造层位古生代和中生带早期的两个亚层,它与哀牢山群一起是代表滇西地区在印支运动回返前的沉积,该构造区的构造线,靠近哀牢山构造带的边缘呈北西-南东向,往西略转为北北西-南南东,褶皱大部分紧密复杂,断裂位于哀牢山西侧的多以逆断层出现,而墨江城西则以正断层为主,呈束状出现,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由牙骨向斜、阿墨江断裂东支PEF15、下着平移断层、牙骨断层、托落旋扭断层PEF17、托落旋扭断层分支1、阿墨江断裂带1号断层等构造组成,区内断裂构造走向以NW-SE向为主,部分呈环形发育。断层及丰富的地下水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⑶水文地质隧区内地表水主要为隧道进口端他郎河,隧道出口端阿墨江及其支流水,隧道洞身地表多为季节性沟水,均属阿墨江水系,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相对较小。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三种类型。该隧道区地下水以渗流形式由隧道右侧帮岛河河谷往低洼地带排泄,最终进入阿墨江,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其补给条件与降雨量、地形地貌及岩性条件密切相关,而墨江县平均年降雨量大,因而,地下水获得的补给量相对较大,该区具有以地下水相对丰富、径流途径较短、沿沟谷渗流汇集为其特征,在地形相对平缓、浅切割及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发育地段,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故地下水富水性相对较强,洞身地表局部有基岩裂隙水出露。地表水及地下水一般无侵蚀性,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及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时,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酸性侵蚀,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盐类结晶破坏环境作用等级为Y1。⑷隧道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多吉隧道不良地质有滑坡、泥石流、岩溶、有害气体、高地应力、高低温热害、放射性、顺层及顺层偏压、特殊岩土为膨胀土等。①滑坡滑坡:坡体在重力、地震及水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向河谷、沟槽临空一侧产生滑动,洞身DK159+300-DK162+100右侧滑坡群,DK162+800-DK163+200右侧滑坡群,滑坡体物质以碎石角砾土为主,工程建设可能会引起坡体滑动,施工中应减少对滑坡的扰动。②泥石流洞身DK171+200右侧2400米沟槽及DK168+700右侧1600米沟槽下游沟槽均为泥石流,对渣场影响较小,雨季施工应引起重视。238 ③岩溶二叠系上统地层局部夹灰岩,层薄,地表测绘未见溶蚀洼地,落水洞等,整体岩溶弱发育,但不排除在回岩与砂泥岩接触地带岩溶发育,有岩溶汇聚的可能。在洞身DK161+650-DK172+660段、3#斜井XJDK0+860段、1号橫洞H1DK0+000-H1DK0+575段、2号橫洞H2DK0+000-H2DK0+125段在断层附近岩溶有强烈发育的可能。隧道DK159+410-DK161+530段、2#斜井X2DKO+000-X2DK1+132段穿越雅期组地层,该地层夹灰岩,地表调绘及钻探未见该岩性,但不排除隧道开挖时有揭示灰岩的可能,分析岩溶弱发育,但在构造附近岩溶有强烈发育的可能,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④有害气体隧道洞身DK158+590-DK159+290段通过二叠上统泥岩、砂岩夹灰岩及煤线,该地煤层厚度小,瓦斯压力小,无突出危险,但不排除局部节理密集带富集瓦斯的可能,施工过程中须加强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监测,加强通风。⑤高地应力隧道洞身DK160+130-DK160+310、DK160+510-DK160+560、DK160+860-DK160+970、DK161+270-DK160+530、DK161+650-DK161+840、DK163+310-DK163+510、DK163+720-DK163+770、DK164+050-DK164+330、DK167+130-DK167+180、DK170+900-DK171+000为轻微软岩大变形段落,DK161+530-DK161+650为中等软岩大变形段落,不利于隧道洞室稳定,极有可能存在着断面收敛变形,片帮等围岩变形,需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并加强初期支护。⑥高地温热害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该隧道内最高温度大于28℃,属于地温异常,存在高地温。施工中需加强岩温监测与通风措施,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⑦放射性隧道DK158+125-DK158+560段,1#斜井通过印支期侵入岩体地层辉绿岩中,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施工中应加强放射性监测。⑧顺层偏压斜井洞口仰坡存在顺层,仰坡开挖需加强支挡防护。2号橫洞右侧存在顺层偏压,施工中需加强初期支护及衬砌,3#斜井右侧开挖存在顺层偏压施工中需加强初期支护及衬砌。⑨膨胀土膨胀土具失水开裂,遇水力学强度降低等特点,边坡工程应加强支护,膨胀土不宜直接作填料,对边坡开挖后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该区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为4.5m,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2m.238 5.2.多吉隧道工期计划多吉隧道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见图5.2-1,形象进度图见图5.2-2。图5.2-1多吉隧道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⑴施工准备:1#横洞、2#横洞、1#斜井工区的施工准备期为45天,2016年5月15日开始,2016年6月30日结束。2#斜井、3#斜井工区的施工准备期为45天,2016年5月15日开始,2016年6月30日结束。⑵隧道施工:1#横洞工区施工长度:正洞3946m,横洞575m①施工准备:2016年5月15日~2016年6月30日,45天“三通一平”完成:便道通、施工用电通、通讯畅通,场地平整完。大小临完成:砼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空压机房、办公生活用房等。②洞口施工:2016年7月1日~2016年7月15日,15天边仰坡开挖、防护,天沟、洞口大管棚施工完成。③横洞进洞施工:2016年7月16日~2017年3月31日,258天长度575m,与正洞于DK168+500左线线路相交后,形成井底车场,创造正洞施工工作面。④正洞施工,正洞向小里程方向:2017年4月1日~2020年1月25日,1015天,长度2250m,施工里程DK168+500~DK166+250正洞向大里程方向:2017年4月1日~2019年12月15日,976天,长度1696m,施工里程DK168+500~DK170+196正洞二次衬砌:2017年5月1日~2020年2月25日2#横洞工区238 施工长度:正洞2456m,横洞125m①施工准备:2016年5月15日~2016年6月30日,45天“三通一平”完成:便道通、施工用电通、通讯畅通,场地平整完。大小临完成:砼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空压机房、办公生活用房等。②洞口施工:2016年7月1日~2016年7月15日,15天边仰坡开挖、防护,天沟、洞口大管棚施工完成。③横洞进洞施工:2016年7月16日~2016年9月30日,76天长度575m,与正洞于DK168+500左线线路相交后,形成井底车场,创造正洞施工工作面。④正洞施工正洞向小里程方向:2016年10月1日~2019年12月23日,1163天。长度2004m,施工里程DK172+200~DK170+196,正洞向大里程方向:2016年10月1日~2017年8月23日,323天长度452m,施工里程DK172+200~DK172+652正洞二次衬砌:2016年11月1日~2020年1月23日明洞施工明洞开挖:2017年8月24日~2017年9月10日,16天明洞衬砌:2017年9月11日~2017年9月25日,15天1#斜井工区施工长度:正洞1081m,斜井227m①施工准备:2016年5月15日~2016年6月30日,45天“三通一平”完成:便道通、施工用电通、通讯畅通,场地平整完。大小临完成:砼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空压机房、办公生活用房等。②洞口施工:2016年7月1日~2016年7月15日,15天边仰坡开挖、防护,天沟、洞口大管棚施工完成。③斜井进洞施工:2016年7月16日~2016年10月15日,92天长度227m,与正洞于DK158+435左线线路相交后,形成井底车场,创造正洞施工工作面。④正洞施工正洞向小里程方向:2016年10月16日~2017年7月25日,282天长度298m,施工里程DK158+435~DK158+137正洞向大里程方向:2016年10月16日~2018年10月3日,707天长度783m,施工里程DK158+435~DK159+218、正洞二次衬砌:2016年11月16日~2018年11月3日明洞施工明洞开挖:2017年7月26日~2017年8月10日,15天明洞衬砌: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5日,15天238 图5.2-2多吉隧道施工形象进度图2#斜井工区施工长度:正洞3122m,斜井1052m①施工准备:2016年5月15日~2016年6月30日,45天。“三通一平”完成:便道通、施工用电通、通讯畅通,场地平整完。大小临完成:砼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空压机房、办公生活用房等。238 ②洞口施工:2016年7月1日~2016年7月15日,15天边仰坡开挖、防护,天沟、洞口大管棚施工完成。③斜井进洞施工:2016年7月16日~2017年6月8日,323天长度1052m,与正洞于DK160+200左线线路相交后,形成井底车场,创造正洞施工工作面。正洞施工正洞向小里程方向:2017年6月9日~2018年10月9日,479天长度982m,施工里程DK160+200~DK159+218正洞向大里程方向:2017年6月9日~2020年2月9日,960天长度2140m,施工里程DK160+200~DK162+340④正洞二次衬砌:2017年7月9日~2020年3月9日3#斜井工区施工长度:正洞3910m,斜井893m①施工准备:2016年5月15日~2016年6月30日“三通一平”完成:便道通、施工用电通、通讯畅通,场地平整完。大小临完成:砼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空压机房、办公生活用房等。②洞口施工:2016年7月1日~2016年7月15日边仰坡开挖、防护,天沟、洞口大管棚施工完成。③斜井进洞施工:2016年7月16日~2017年6月30日,349天长度893m,与正洞于DK164+500左线线路相交后,形成井底车场,创造正洞施工工作面。④正洞施工,正洞向小里程方向:2017年7月1日~2020年2月19日,949天,长度2160m,施工里程DK164+500~DK162+340正洞向大里程方向:2017年7月1日~2020年1月12日,912天,长度1750m,施工里程DK164+500~DK166+250正洞二次衬砌:2017年8月1日~2020年3月19日6.2.2.1.3.工作面划分多吉隧道分别按1#横洞工区、2#横洞工区、1#斜井工区、2#斜井工区、3#斜井工区5个施工区展开施工,隧道施工长度14539m,其中1#横洞工区承担横洞(575m)及正洞施工3946m(2个工作面);2#横洞工区承担横洞(125m)及正洞施工2456m(2个工作面);1#斜井工区担负1#斜井(227m)及正洞1081m(2个工作面);2#斜井工区担负2#斜井(1052m)及正洞3122m(1个工作面);3#斜井工区担负3#斜井(893m)及正洞3910m(2个工作面)。见图2.2.2-4多吉隧道施工顺序。238 图6.2-9多吉隧道施工顺序图5.3.主要施工设备配备多吉隧道1#横洞工区按机械按Ⅱ型配置、2#横洞工区按机械按Ⅲ型配置、1#斜井工区按机械按Ⅲ型配置、2#斜井工区机械按Ⅱ型配置、3#斜井工区机械按Ⅱ型配置,主要机械配备见表5.3-1。5.4.施工方法隧道开挖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临时横撑(三台阶法临时仰拱)开挖。表5.3-1施工机械配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国别产地各工区配备数量备注1#横洞2#横洞1#斜井2#斜井3#斜井一、超前地质预报1地震波反射法(TSP、HSP)TSP203瑞士11111可调配使用2红外探水仪HW-304北京111113地质雷达RAMAC/GPR美国111114常规超前探孔⑴MK-5西安11121与管棚、注浆钻孔共用⑵C6多功能钻机C6意大利00022二、开挖5三臂凿岩台车Boomer353E/H178瑞典001206多功能作业台架穿行式四川11111238 7挖掘机(1.2m3)SY265C9上海222228风钻YT-28沈阳25251515259移动式空压机(18~25m3)4L-20/8西安5588510炮泥机PN-A济宁11111三、出碴运输11装载机(2~6m3)ZL50C山东2222212自卸汽车(15~40T)斯太尔1491济南55555四、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及二衬13锚杆台车BoltecS南京00020与超前地质预报共用14全液压锚杆钻机郑州16162401615钻注一体多功能钻机C6意大利0022016管棚、注浆钻机郑州0060017注浆泵(单、双液浆)YZB-5型江西3333318锚孔注浆泵(砂浆泵)ZJB-3江苏3333319湿喷机械手(≥20m3/h)Sika-PM500PC上海2222220拱架拼装机北京0011021搅拌机(500~1000L)JS500郑州1111122配料机(30~60m3/h)PLD1200郑州1111123全自动拌合站(75~180m3/h)HZS120济南1111124混凝土输送泵(≥40m3/h)HBT60湖南2222225模板台车(9~12m)CSM-12四川1122126仰拱栈桥郑州2200227仰拱模板台架四川1122128自行式仰拱栈桥(有效工作长度20m以上)北京0022029沟槽滑移模板四川4444430混凝土输送车(5~10m3)SX5234GJB陕西5555531混凝土养护设备北京11111五、通风设备238 32轴流风机(74~220kw)2DT-125天津2222233射流风机(28~74kw)SDS100K-4P天津1122134降尘设备天津11111六、防排水设备35防水板作业台架移动式四川1111136焊接机(自动调温)ANEISTEN瑞典1111137抽水机KWPK200-400河南55555监控量测38全站仪LeicaTCA1201+德国1111139应力、应变监测振弦式、光纤光栅传感器上海00440八、其他40发电机(250~500Kw)250Kw江西11111隧道其它小型设备详见表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隧道钻爆作业采用光面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用3臂凿岩台车、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人工手持风枪钻爆开挖作业。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机械喷浆手作业。混凝土衬砌采用自动计量混凝土搅拌站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混凝土输送泵、钢模板台车等配套机械设备运输及浇筑混凝土。二次衬砌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仰拱混凝土施工配置仰拱栈桥,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拱墙砼采用整体行走式全断面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浇筑成型。隧道施工通风:本隧均采用压入式通风。防排水:隧道排水采用双侧沟加中心沟的方式。出碴方案:采用无轨运输出碴方案,采用自卸车运输,侧翻式装载机配合装运。5.5.施工重难点和注意事项本隧道施工的重难点为长度较长,隧区内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问题较多,围岩较为破碎,岩层中基岩裂隙水蕴藏较多,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5.6.隧道总体施工方案隧道工程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环境及地质条件、断面大小、结构形式、施工工期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本标段内隧道均为长大隧道,采取多工作面同时掘进。多吉隧道按1#斜井工区、2#斜井工区、3#斜井工区、1#橫洞和2#橫洞共5个工区,9个工作面同时掘进。238 隧道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V、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浅埋偏压、岩溶、断层、顺层、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地段,开挖前施作小导管、管棚等超前支护措施。隧道施工按规定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湿喷砼机械手作业。钢格栅、钢架、钢筋网等构件由洞外钢构件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经洞外检验后现场安装定位,按规范搭接,钢架采用钢拱架拼装机拼装。拱部系统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系统锚杆采用φ22全长粘结性砂浆锚杆,并设置钢垫板。超前支护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采用风钻顶进,砂浆泵注浆,洞口段管棚支护采用管棚钻机钻进,注浆机注浆加固围岩。混凝土衬砌采用自动计量混凝土搅拌站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混凝土输送泵、钢模板台车等配套机械设备运输及浇筑混凝土。二次衬砌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仰拱混凝土施工配置仰拱栈桥,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拱墙混凝土采用整体行走式全断面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浇筑成型。隧道施工通风:隧道掘进150m以内采用自然通风,大于150m采用软式风管压入式通风。隧道排水:隧道排水采用双侧沟加中心水沟的方式,侧沟主要汇集地下水,同时起到沉淀和兼顾排水的作用,中心沟采用盖板的形式,主要用于排水,侧沟与中心沟之间每间隔30m设置一道横向引水管,全隧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板背后设置φ50mm环向透水盲管,环向盲管每10m直接弯入侧沟,环向间隔10m一环,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排出。两侧边墙脚设纵向φ100mm透水盲管,每隔10m将纵向盲管直接弯入隧道侧沟,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集中排出。隧道顺坡地段,隧道内涌水通过水沟直接排出洞外。反坡排水地段,采用移动式水泵、集水仓、泵站水管等设施分级接力将水排出洞外。出碴方案:均采用无轨运输出碴,大型自卸车运输,侧翻式装载机配合装运。横洞、斜井施工:横洞、斜井除了洞口、V级围岩段、与正洞交叉段、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模筑衬砌支护外,其余地段采用锚喷衬砌支护,光面爆破,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Ⅴ级围岩均采用台阶法开挖。5.7.隧道工程分项施工方案⑴安全进洞方案238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天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边仰坡及正面临时坡面采用锚喷支护,永久支护采用:锚杆框架梁进行坡面防护。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并按设计要求对仰坡较高的洞口施工预加固桩进行加固。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再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然后进入暗洞施工。⑵控制测量方案由设计单位提供GPS点、导线控制点以及水准基点,并形成洞外控制精测网络。在交接桩和施工前要对设计方所交的桩点进行复核确认,施工时还要进行加密控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洞内外控制系统,洞内按要求布设主副导线。测量精度要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铁建设(2003)48号]的要求。平面控制测量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采用GPS测量、导线网测量、边角网测量、三角网测量等形式进行测量控制。测量精度要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铁建设(2003)48号]的要求。⑶超前支护方案本线隧道根据围岩地质情况在浅埋、高地应力、顺层偏压、断层破碎带或洞口段,主要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⑷隧道洞身开挖方案隧道开挖采用钻爆法开挖,明洞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隧道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横洞、斜井采用光面爆破掘进,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⑸初期支护方案隧道初期支护主要包括:钢筋网、钢拱架(钢格栅)、锚杆、喷混凝土。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防止软弱围岩风化,遇水软化,抑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松弛剥落。钢架、钢筋网和锚杆由洞外构件厂加工,人工配合钢拱架拼装机安装钢架、挂设钢筋网;凿岩机施作锚杆;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湿喷砼机械手作业。⑹二次衬砌方案洞身采用复合式衬砌,钢筋混凝土模筑衬砌。仰拱与仰拱填充分开施作。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拱墙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238 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做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泵送混凝土浇筑,插入式捣固棒配合附着式振捣器捣固。二衬混凝土采用抗渗等级不小于P10的防水混凝土。⑺隧道施工防排水方案隧道的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作妥善处理。在地下水发育且水文环境有严格要求的隧道,防排水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①隧道防水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10。隧道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分离式防水层,防水层采用EVA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缓冲层采用土工布。明洞拱部衬砌采用1c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mm厚防水板+350g/m2无纺布;明洞边墙衬砌采用1.5mm厚防水板+350g/m2无纺布,并在回填土的表面设粘土隔水层,暗挖衬砌拱墙防水板延伸至明作衬砌段不小于1m。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变形缝设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并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及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嵌缝。二次衬砌拱部按间距3~5m预留φ50倒梯形(锥形)回填注浆孔,待二衬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C30细石混凝土封填密实。②隧道排水隧道排水采用双侧沟加中心水沟的方式。全隧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板背后设置φ50mm环向透水盲管,环向盲管间距为10m且直接弯入侧沟,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排出,现场设置时可根据隧道出水情况做相应调整,地下水较发育的集中出水点处适当加密布设。两侧边墙脚设纵向φ100mm透水盲管,且每隔10m将纵向盲管直接弯入隧道侧沟,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集中排出。侧沟与中心沟之间每间隔30m设置一道横向引水管,将侧沟水及时引入中心水沟排出洞外。隧道顺坡地段,隧道内涌水通过水沟直接排出洞外。反坡排水地段,采用移动式水泵、集水仓、泵站水管等设施分级接力将水排出洞外。⑻施工通风方案多吉隧道是长大隧道,全长14539m。合理的通风布置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及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238 。各工区风机选型应满足最小供风量及风机风压要求。风机安装位置距离洞口应大于30m。隧道内通风管布设应不妨碍出碴运输、衬砌作业,并安装牢固,风管连接应密贴,应减少露风。风管出口距离工作面应小于15m。多吉隧道各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通风,污浊风流应引致洞外高处排放,避免隧新鲜风流进入洞内。各工作面设置射流风机引排风流。通风设计详见图6.2-10多吉隧道通风方案。图6.2-10多吉隧道通风方案隧道掘进150m以内采用自然通风,大于150m采用软式风管压入式通风,污风从隧道进出口及辅助施工坑道口排出。工作面单向掘进较长时,根据风机有效通风距离,将风机串联,接力式通风,风管均采用大口径软质风管,以减少接头漏风。风机距洞口20米左右安设,风管口距工作面大于或等于30米,同时,用轴流风机配合,尽快将污浊空气排出洞外。掘进600m后,掌子面根据实际情况另配风机辅助通风。⑼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监控量测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施工中进行地质素描、地表下沉、水平收敛、拱顶下沉、锚杆抗拔力、渗水压力、围岩压力、钢筋应力等项目的监控量测。为准确的反映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拱顶下沉及净空变位采用无尺量测法量测。监测后及时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水平位移等随时间及工作面距离变化的时态曲线,了解其变化趋势,并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综合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根据变位等级管理标准及时反馈施工。⑽机械化配套方案施工时根据铁路总公司《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6-2016)238 规定,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选用以凿岩台车、多功能作业台架、凿岩机、风枪、喷射混凝土机械手、高速地质钻机、注浆设备、挖掘机、装载机、大型出碴运输机械、仰拱移动栈桥、衬砌模板台车为主要特征的大型机械设备配套,组成钻爆、装运、超前支护、喷锚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的有机配合,严格机械设备管、用、养、修制度,科学管理,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⑾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采用“物探和钻探、长距离探测和短距离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案,探明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活动态势。隧道超前预测重点是构造破碎带、岩层接触带、岩溶、有害气体岩层等不利结构面组合造成不稳定块坍塌的位置和规模。可采用全断面地质调查及地质素描、地震波反射法(TSP法,探测距离约100~200m)、地质雷达(探测距离约30m)、超前水平钻孔、红外探水等探测方法和手段,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指导隧道安全施工,避免发生地质灾害。5.8.隧道工程施工顺序根据围岩条件和断面大小,隧道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三台阶法加临时横撑、三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法等组织施工。隧道主要分项工程施工程序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样→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仰拱开挖及衬砌→防水施工→二次衬砌施工→回填注浆及其它附属工程→清理顺序进行。详见图7.3-1。5.9.轨道工程施工方案5.9.1.轨道工程概况5.9.1.1.无砟道床分布情况本标段轨道工程主要为隧道内的弹性支撑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共计3个隧道需铺设无砟道床36.938km。详见表5.9-1所示。238 图5.9-1隧道主要分项工程施工程序图表5.9-1无砟轨道分布情况表序号隧道名称本标段施工范围标段全长(m)有砟-无砟过渡段铺设终点无砟-有砟过渡段铺设起点无砟轨道铺设长度(m)起始里程终止里程1多吉隧道DK158+125DK172+66414539DK172+639DK159+21026858合计268585.9.1.2.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隧道内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混凝土支承块、块下胶垫、橡胶套靴、道床板等组成。详见图5.9-2、图5.9-3所示。图5.9-2直线地段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图238 图5.9-3曲线地段隧道内无砟轨道⑴钢轨正线钢轨采用60kg/m、100m定尺长U75V热轧无螺栓孔钢轨,在半径≦1200m的曲线上选用U75V热处理钢轨。⑵轨枕及扣件扣件采用预埋铁座式弹性不分开式扣件,扣件间距不大于570mm。弹性支承块轨枕由钢筋混凝土支承块、橡胶套靴、块下橡胶垫板组成,一般按1667对/km布置,线路纵坡大于12‰的地段,按1760对/km布置。⑶道床板①道床板尺寸隧道内道床板分块浇筑,分块长度根据扣件间距合理确定。线路纵坡≦12‰的地段,距隧道洞口200m范围内,道床板分块长度约6m,距隧道洞口大于200m范围,分块长度约12m。线路纵坡大于12‰的地段,隧道洞口200m范围内,道床板分块长度约6.27m,距隧道洞口大于200m范围,分块长度约12.54m。道床面宽度为2800mm,道床板结构高度为369mm。道床板结构高度指直线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线下道床厚度。②伸缩缝设置道床板分块处设伸缩缝,缝宽20mm,用闭孔聚乙烯塑料泡沫板填充,硅酮填缝密封材料抹面,在硅酮填缝密封材料与混凝土接触面刷涂界面剂。道床板分块遇隧道变形缝时可适当调整长度和扣件间距,使道床伸缩缝与变形缝对齐,伸缩缝位于扣件间距正中,板长允许调整范围宜为±1.2m。曲线地段道床板伸缩缝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布置。在隧道变形缝处道床板断开,设置道床板横向伸缩缝。③道床板配筋道床板配筋采用双层配筋,纵向采用24根HRB400Φ16钢筋,横向采用HRB400Φ12钢筋,架立筋采用HRB400Φ10钢筋。④道床板钢筋绝缘道床板内的纵向、横向钢筋(包括架立筋)相交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进行绝缘处理。所有的绝缘应在立模之前全部施工完成,在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进行轨道电路传输距离的测试,绝缘钢筋的绝缘电阻实测值应大于2MΩ。238 ⑤道床板与板下结构连接距隧道洞口大于200m范围,道床板通过预埋钢筋与隧道仰拱回填层或者钢筋混凝土底板连接,预埋钢筋采用HPB300Φ13钢筋。距隧道洞口200m范围内,通过植筋的方式加强道床与基础的连接,每隔一个扣件间距植入4根HRB400Φ20钢筋。现场发现的其他道床板与基础有剥离隐患的地段应上报建设、设计部门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植筋。植筋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及规定。轨道中心线两侧各1.3m范围内的隧道仰拱回填层或钢筋混凝土底板表面需进行不规则拉毛或者凿毛处理,凿毛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凿除以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并均匀分布。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积水。⑥超高设置隧道内曲线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轨抬高方式,并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线性过度,超高设置应满足《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的相关要求。无砟轨道超高值根据行车专业资料另行计算提供。现场施工时超高需要建设方确认后方可施工。⑦排水设置直线地段采用双面排水方式,道床顶面设置1%的人字形横向排水坡。曲线地段道床顶面排水横坡由曲线超高自然形成,纵向沿线路纵坡排水。⑧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有砟无砟过渡处应设置过渡段,有砟过渡段长度25m,采用道砟胶分段粘结实现过度,且过渡段区域不应该设置工地焊接接头。5.9.2弹性支承块无砟道床施工方案本标段弹性支承块无砟道床施工采用组合式轨道排架法进行施工,安排三个无砟道床施工队负责施工,每个施工队负责一个隧道施工,每个队展开两个工作面施工,由隧道中间向两侧展开施工。组合式轨道排架由排架与道床侧模板组成,每个排架长度6.6m,组合式轨道排架铺设见图7.4-3。支承块与排架的组装在工作面附近的移动式专用组装平台上进行。组装后的排架用轨行式专用龙门吊机(如图7.4-4)进行铺设,排架方向、水平调整固定后,浇筑道床砼,详见图7.4-5所示。238 图5.9-4组合式轨道排架铺设图图5.9-5龙门吊机图图5.9-6龙门吊机铺设轨道排架示意图5.9.3.隧道内物流组织方案以保证连续供应物资,确保畅通的物流通道,统一管理,后半幅完成一个内循环后将施工机具与设备调配至前进方向的另外半幅进行无砟道床施工,如此交替向前推进施工,直至完成无砟轨道道床施工。5.9.3.1.洞内物流组织方案每个工作面左右幅交替进行,右副超前左幅120m,右幅后循环完成一个循环后调运轨排至左副前循环进行施工,左幅后循环完成一个循环后调运轨排至右幅前循环进行施工,左右幅交替推进施工。238 ⑴轨排框架:工作面配40榀轨排进行施工,轨排长6.6m,采用非对称结构设计,外侧采用异形螺栓柱框架,支撑调整体系在模板外侧,模板采用定型组合模板。⑵龙门吊:工作面配置3台10t龙门吊,交替接力调运,节约吊装时间。行走轨采用38kg/m钢轨,分布在两侧。⑶移动组装平台:工作面设置1台移动组装平台,组装平台满足轨排组装条件要求。⑷吊具:起吊轨排的吊具由钢桁架、钢轨夹紧器、轨排移动调整机构组成;装卸轨枕的专用吊具,每次可起吊4块轨枕。⑸工具扣件:配套扣件采用弹条VII型扣件,配套I型绝缘轨距块。施工区域划分如图5.9-7所示。5.9.3.2.洞外材料进入洞内物流组织方案⑴钢筋钢筋在洞内钢筋加工场地加工,根据洞内绑扎需要,用架子车运入洞内存放施工。⑵混凝土由洞外集中拌合站拌合,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采用输送泵浇筑施工。⑶轨枕块的存放轨枕块在洞外存放,根据需要运送至洞内堆放,利用散枕器均匀散布到轨排组装平台上进行组装。图5.9-7施工区域划分图5.10.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5.10.1.接口工程施工方案5.10.1.1.工程接口及配合电缆沟槽、综合接地、声屏障基础、接触网立柱基础、过轨管线、隧道内与“四电”相关的预埋结构与站前工程同步施工,站后单位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对接口工程进行验收。238 5.10.1.1.1.各专业间的接口与配合关系本标段接口工程主要有路基、桥梁和隧道工程与站后各相关工程的接口。各专业间的接口与配合关系见表5.10-1。表5.10-1各专业间的接口与配合关系表项目路基桥梁隧道站场建筑接触网立柱基础△●●●综合接地预埋件△●●●电缆槽△●●●过轨管线●△△●设备安装基础●●△●管线及设备入室△△△●通信设备安装○△●●信号设备安装及联锁●●●●牵引所所址、场坪道路●○○●电力变配电所、箱变△●●△注:●强相关○弱相关△不相关5.10.1.1.2.各专业间的技术配合各相关专业配合关系见表5.9-2。各相关专业间的施工技术配合见表5.9-3。表5.9-2各相关专业配合关系表配合专业施工配合内容施工配合措施接触网-隧道隧道预留接触网下锚位置,预埋隧道滑槽,按图施工,做好综合接地预埋、预留。共同核对图纸,接触网施工单位派人配合隧道施工。变电所-隧道预留隧内分区所、AT所位置,预留电缆过轨方式。电力-隧道预留电力电缆沟和箱盒位置。共同核对图纸,配合隧道施工。表5.9-3各相关专业间的施工技术配合配合工序施工技术配合内容施工技术配合措施接触网—隧道接触网隧道预埋滑槽的施工。了解隧道断面结构,必要时请求配合,施工后保证隧道表面清洁、完整和美观。接触网—轨道接触网的上部施工基准。获取交桩数据,接触网施工前请求提供轨道竣工数据。电力-通信、信号电力工程给通信、信号工程提供可靠的电源。在通信、信号设备调试之前提供可靠的电源,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通信-远动通信工程给电力、电气化提供远动通道。电力、电气化远动系统调试之前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并配合调试。5.10.1.2.接口管理程序238 本项目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接口管理出现问题,会影响全线后继工作的开展。确保接口施工是重中之重。接口管理程序见图5.10-1。5.10.1.3.接口工程施工方案238 图5.10-1工程接口管理框架图隧道接口工程设计内容有:接触网预埋槽道、电力综合接地、通讯信号电缆槽与接地端子和过轨等。5.10.1.3.1.隧道接口施工方法⑴接触网用预埋槽道施工接触网用预埋槽道施工要注意控制以下要点:238 提前做好预埋槽道的计划。认真复核其规格型号、里程及间距。注意二衬施工顺序。施工中不得随意调整二衬次序,槽道在施工的前进方向采用“抽屉法”安装,一般采用衬砌台车模板开二次定位孔螺栓定位法。注意埋设精度、线路中心的标注。⑵预埋电力、通讯信号等过轨管道核对预埋过轨的里程和位置,在仰拱施工时,同步预埋。⑶综合接地利用隧道初支锚杆作接地极。同时每板衬砌接头钢筋全部要焊接起来,形成纵向通路,按设计要求预留好接地端子。5.11.施工方法及工艺5.11.1.洞口段施工方法及工艺⑴洞口段工程概况本标段隧道根据进出口地形陡峻的状况、地表等高线与线路交角和地表覆盖岩土类型、围岩强度、破碎、风化程度等条件,结合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及洞口排水需要,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地表的破坏。洞门分别采用:斜切式洞门、双耳墙式明洞门的形式;边仰坡及正面临时坡面采用锚喷支护、预加固桩等临时防护措施等:永久支护采用锚杆框架梁护坡。仰坡开挖线外设截水天沟。⑵洞口段开挖首先复核图纸,组织复测并控测布网,准确定出洞口位置,明洞暗洞分界位置,按设计位置放出边、仰坡及洞脸开挖边线。在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外5m处设截水沟一道,防止雨水冲刷洞脸,并在坡顶上部埋设下沉观测桩,定时观测下沉情况。做好截排水系统后,人工配合挖掘机按照设计坡度、尺寸采取从上向下分台阶开挖,分层3~5m,表层土采用挖掘机开挖,底层地层当机械开挖困难时采用弱爆破开挖,边仰坡的开挖坡度随原地面的坡度改变而改变,确保坡面平顺并与原地形成为一体。挖到洞身明、暗洞交界处起拱线位置后,起拱线以下暂不开挖,作为进洞施工的工作平台。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运碴,人工配合刷坡。洞口段开挖步骤见图7.7-12。明洞、洞门及暗洞衬砌施工准备定位测量测量放样清除危石明挖上台阶施工交桩复测布测控网图纸审核砌筑洞口截(排)水沟边仰坡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支护明挖段下台阶施工明洞防水、回填洞口绿化端翼墙浇筑238 图5.11-1洞口段开挖步骤图⑶明洞及洞门施工开挖前清除洞口仰坡及以上的悬浮土体,在距仰坡刷坡线5m以外施作截水沟,水沟与路堑、路堤侧沟连接,沟身用砂浆抹面。洞口边、仰坡段施工采用挖掘机纵向分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人工整修边仰坡坡面,明洞部分采用分层开挖法逐层开挖成型,人工配合机械刷坡。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装运弃碴。洞口段边仰坡整修到位后,按设计进行加固、防护,进入暗洞前洞口采用超前大管棚预支护。临时边坡采用锚网喷防护,开挖范围内锚杆采用ф22砂浆锚杆,间距1m×1m,交错布置,钢筋网采用ф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0cm*20cm,喷射C20混凝土。管棚施工,在距明暗洞分界里程8m处留工作平台,沿开挖轮廓线安装钢架,沿钢架外缘安装超前管棚,并将其尾端与型钢钢架焊接牢固,待套拱和管棚施做完成后再落底形成洞脸进洞。为避开冬季气候影响施工,若洞口段围岩稳定,先进洞后再做明洞和洞门。若洞口不稳,必要时做好明洞衬砌后再进行暗洞施工。明洞采用先做仰拱,拱墙整体浇筑。①明洞施工明洞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1-2。明洞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土质地层,挖机分层开挖、分层喷锚支护、人工清底,岩质地层,钻爆开挖、分层喷锚支护。238 开挖前在开挖边坡线以外5m设置坡顶防排水系统,并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明洞开挖时分段开挖,分段开挖长度控制在8m以内,随开挖随衬砌随回填,成型一段,开挖一段。①洞方法洞口为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横撑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开挖工法的施工顺序参照洞身围岩开挖方法。在进行开挖前期,先施作超前大管棚,在开挖轮廓线以外,倾角为1~3度,环向间距30-50cm一根,注浆压力在1到2MPa,由起拱线位置向洞顶打入大管棚,然后进行开挖。进洞开挖由人工用风镐配合挖掘机方式或局部弱爆破方式进行分部开挖,各分部开挖完成后及时按照设计进行初期支护,支护完成后再进行下部开挖。洞口段开挖、支护完成达20m后,随即进行仰拱、拱墙及洞门衬砌,以确保洞内施工安全。③洞门施工在隧道洞口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尽早安排洞门施工。洞门施工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洞门基槽,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洞门、墙身混凝土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支撑系统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其在混凝土灌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和局部变形,保证边角顺直、表面光洁、尺寸准确,使用的粘贴材料要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持久性,保证洞门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且达到内实外美的创优标准。238 图5.11-2明洞施工工艺流程洞门施工坚持:A.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配合洞门施工尽早做好,并与洞外排水系统连通,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B.洞口土石方不使用集中药包爆破,以免影响仰坡、边坡的稳定,对土质、风化剥落的坡面和坡脚,予以防护。C.洞门施做完成后,洞口边仰坡与衬砌外缘相交处须填塞密实,以防积水。5.11.2.洞身各级围岩开挖方法238 隧道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V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横撑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浅埋偏压、岩溶、膨胀岩、断层、顺层等不良地质地段,开挖前施作小导管、管棚等超前支护措施。各级围岩开挖方法见表5.11-1隧道各级围岩施工方法表。表5.11-1隧道各级围岩施工方法表围岩级别Ⅲ级Ⅳ级Ⅴ级隧道施工方法全断面法台阶法台阶法加临时横撑台阶法加临时仰拱5.11.2.1.全断面法全断面法适用于Ⅲ级围岩,且开挖长度较大,采用钻孔台车钻孔,全断面法开挖程序见图5.11-3。全断面法施工控制要点:⑴配备钻孔台车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合理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工序,提高施工进度。⑵利用深孔爆破增加循环进尺,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角度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围岩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⑷二次衬砌及时施作,Ⅲ级围岩距掌子面距离≤200m。5.11.2.2.台阶法隧道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施工。台阶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留出施工平台,放置小台架即可,一般为3m~4m,仰拱与下台阶的距离以方便出砟即可,一般为l0m~15m,二衬紧跟仰拱施作。在开挖过程中,上下台阶同时起爆。施工顺序:上台阶开挖→支护→下台阶开挖→支护→仰拱开挖→支护→仰拱填充→拱墙衬砌。开挖方法:均采用弱爆破开挖,循环进尺长度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锁脚锚管可根据需要设置,确保下台阶的施工安全。台阶法施工步序见图5.11-4,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11-5。台阶法施工工艺及流程见图5.11-6.238 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线钻眼通风初喷混凝土施工准备装药爆破爆破设计加强支护处理欠挖调调整爆破参数装砟运输初期支护爆破效果监控量测下一循环施工超挖欠挖不满足图5.11-3全断面法施工工艺流程图⑴在上台阶开挖前,隧道拱部需要设置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长度3.5m,环向问距0.4m,外插角10°~15°,纵向搭接1.6m,并按照要求在导管上设置注浆孔并及时压注水泥浆,尾部与钢拱架焊接牢固。图5.11-4台阶法开挖工序示意图238 图5.11-5台阶法开挖流程图⑵在上、下两个台阶同时进行钻眼施工,根据Ⅳ级围岩加强的需要,确定每次爆破掘进进尺在0.5m~1.5m,开挖的轮廓线根据围岩性质预留变形量40mm~50mm。开挖后立即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型钢钢架并复喷至设计厚度,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墙。施工中应在上台阶的设置4个φ89超前探孔(可在施工超前小导管时设置),及时了解前方施工围岩情况和有无重大险情。⑶待所有钻孔全部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装药爆破,施工顺序如下:上台阶、下台阶同时爆破(利用雷管的段数可以调整爆破时间和顺序)后,首先挖掘机开到上台阶,将上台阶砟扒下来;最后挖掘机下到下台阶,开始装砟,运出洞外。待砟基本出完后,立即同时对两个台阶进行初期支护。⑷上台阶采用风动凿岩机钻眼,下台阶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钻眼,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毫秒微差有序起爆,光面爆破。挖掘机扒砟、侧卸式装载机装砟,20t自卸汽车运砟。施工中合理调整工序,实行“钻爆、装砟、运输”机械化一条龙作业。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下断面开挖后仰拱紧跟。5.11.2.3.台阶法加临时仰拱、临时横撑隧道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或横撑法开挖施工。⑴施工顺序:上台阶开挖→支护(临时仰拱或横撑)→下台阶开挖→支护(临时仰拱或横撑)→开挖仰拱→仰拱施工、填充施工→拱墙衬砌。三台阶临时仰拱(横撑)法开挖施工的工序见图5.11-6。⑵开挖方法:采用弱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仰拱施作应紧跟,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临时仰拱参数:上台阶临时仰拱钢架间距与主洞洞身钢架一致,必要时设置临时仰拱、封闭上台阶掌子面。临时横撑参数:临时横撑钢架结合洞身钢架间距每2榀钢架设置一处。仰拱浇筑成型位置与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35m;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0m。5.11.3.洞身开挖钻爆设计238 5.11.3.1.钻爆设计总体说明本标段隧道暗洞开挖掘进采用光面爆破,减少超挖,避免欠挖和减弱对围岩扰动,提高开挖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图5.11-6临时仰拱法(横撑)工序示意图工程地质状况对光面爆破的效果影响极大,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研究工程地质情况,合理确定出爆破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合理优化。掏槽布置以直眼掏槽为主。单位炸药消耗量的确定以满足较高的炮眼利用率和降低大块率,便于机械装砟为原则。起爆采用非电导爆管起爆,起爆的时差间隔50~75ms。5.11.3.2.光面爆破参数设计⑴光面爆破不偶合系数:式中:D——不偶合系数;dk——炮眼直径cm;di——炸药直径cm;α——爆生气体分子余容系数;ρ0——爆生气体的初始压力,Pa;σc]——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Pa;r——绝热指数;⑵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E=54.2976Kpdi式中:Kp——岩石抗破坏屈服系数,根据F值选择0.48~0.56。di——炸药直径,cm;238 ⑶最小抵抗线:W=1.25E式中:E——炮眼间距,cm。(4)光面爆破炮眼装填系数:式中:β——光面爆破炮眼装填系数;[τ]——岩石抗剪强度,Pa;[σe]——岩石抗拉强度,Pa;L——炮眼深度,cm。其它代号同前。5.11.3.3.光面爆破参数选择为控制超欠挖,降低洞壁粗糙率,减少隧道通风阻力,对Ⅲ、Ⅳ、Ⅴ级围岩采用光面控制爆破技术。决定光面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周边眼的光爆参数,上场后试验确定光面爆破参数。现拟定光面爆破参数见表5.11-2。表5.11-2围岩光面爆破参数序号围岩级别抵抗线W(cm)孔距E(cm)E/W装药集中度(kg/m)堵塞长度(cm)1Ⅲ70600.850.23302Ⅳ65550.850.20303Ⅴ55450.820.20305.11.3.4.爆破器材选择钻爆施工的爆破器材选用,见表5.11-3。表5.11-3爆破器材选择表序号爆破器材名称规格备注12号岩硝铵φ20×200mm无水地段22号岩硝铵φ32×200mm无水地段3RJ-2乳胶炸药φ20×200mm有水地段4RJ-2乳胶炸药φ32×200mm有水地段5火雷管6#、8#工业雷管6非电毫秒雷管1—15段7导火索φ5.7~6.2mm8导爆索φ5.7~6.2mm238 5.11.3.5.装药结构与堵塞钻爆施工的装药结构见图5.11-7。图5.11-7装药结构图炸药、电雷管分开存放在专用的爆炸材料箱内,并加锁。爆炸材料箱必须放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机械、电气设备的地点。爆破时必须把爆炸材料箱放到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点。周边眼采用φ20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采用导爆索装药结构,用竹片和导爆索连接,在炮孔底装半卷或1卷φ32药卷做加强药包。其它炮孔均采用φ32药卷,连续装药。装药过程中保护好雷管脚线、导火线或导爆管;专人检查记录装药情况,剩余的起爆器材交回炸药库;装药时无烟火;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5.11.3.6.起爆方法及注意事项起爆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装药结构时,采用导爆索起爆。起爆网路由有经验的爆破员组成,不少于两人,敷设的线路与爆破设计交底进行核对,对起爆材料进行全面检查,起爆前进行警戒,所有人员撤离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点,起爆后,经原装药爆破人员检查确认无瞎炮或其他险情后,方可解除安全警戒。5.11.3.7.起爆顺序起爆顺序为:掏槽眼→辅助眼→内圈眼→周边眼→底板眼。爆破后,经通风吹散炮烟,检查确认空气合格后,等待15min后由原装药爆破员进入作业现场查看,检查有无瞎炮,有无残存的爆破器材及围岩稳定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妥善处理。5.11.3.8.装药量计算光面爆破周边眼装药量严格控制,以求达到光爆效果。⑴单孔光面爆破经验装药量计算公式:式中:g——单孔装药量;E——孔距;238 W——抵抗线;Rb——岩石抗压强度Mpa。⑵装药集中度:式中符号含义同前。计算后与施工规范中光爆装药集中度(q)参考值进行对比选取。5.11.3.9.钻孔设备选择多吉隧道采用钻孔台车及手持钻机配合多功能作业台架钻孔,配置一台三臂凿岩机。5.11.3.10.炮眼布置原则掏槽眼:隧道爆破采用中空直眼掏槽形式,为保证掏槽钻眼精度,掏槽位置选择在隧道中线偏下的位置。周边眼:根据光面爆破选定的周边眼间距,严格控制外插角以减少超挖。内圈眼:内圈眼位置在周边眼抵抗线的边缘,内圈眼孔距稍大于周边眼抵抗线(w)。扩大眼:掘进炮眼,其炮孔间距,视岩石坚硬程度、装运手段、岩石破碎程度的要求等因素而定,一般取0.65~1.2m,岩石坚硬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底板眼:底板眼沿开挖轮廓线布置,并适当增加药量起翻砟作用,使爆落的岩砟翻松,便于装载设备装砟。5.11.3.11.围岩炮眼布置图隧道Ⅲ级围岩全断面法开挖炮眼布置示意图见图5.11-8。隧道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炮眼布置示意图见图5.11-9。5.11.3.12.钻爆施工工艺流程钻爆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11-10所示。5.11.3.13.施工工艺要点⑴钻孔作业定位:钻孔作业前,根据钻孔设计划定台车臂作业区域,规定作业时间,规定周边眼、底眼、掏槽眼开孔偏角及插入角,钻孔时严格按规定作业,力求钻孔方向、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准确控制周边眼外插角。激光定向:用极坐标BJSD-2断面检测及炮眼定位,先按不同的围岩断面尺寸,炮眼布置图输入仪器,爆破后输入相应的里程、断面,仪器通过光束自动检测断面超欠挖,施工人员可用油漆按投影布点。钻孔标准:要达到准、平、直、齐、准:钻孔按设计布眼钻孔,当受节理、裂隙影响时可稍稍移动孔位,但顶眼只能左238 图5.11-11Ⅲ级围岩全断面法开挖炮眼布置示意图238 图5.11-12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炮眼布置示意图238 图5.11-13隧道钻爆施工工艺流程图右移动,帮眼只能上下移动,周边眼轮廓的放线误差控制在±2cm,减少周边眼的开眼误差,硬岩开眼位置在轮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5~10cm;减小外插角的误差,外插角的斜率宜为0.05~0.03;外插角的方向与轮廓线的法线方向相一致。直:边墙直线段炮眼先钻上方标准孔,插上炮杆,使边墙孔在同一条垂线上。平:周边炮眼要相互平行。齐:各炮眼底落在垂直隧洞轴线的同一平面上,掏槽眼应加深10~20cm,钻孔深度要根据掌子面的起伏“凸”加,“凹”减。⑵装药作业爆破器材的保护与使用:开箱取出导爆管时,应小心不使导爆管受损伤,应尽可能保持导爆管的原包装和导爆管端头的封口,尽可能不要损坏。起爆药卷的导爆管长度应根据眼孔深度、炮孔间距和网络分组连结方法确定,以便于装药、连接、控制和节省导爆管的消耗;起爆药卷的脚线应避免接头,在眼孔长度范围内,不能使用有接头的导爆管。加工起爆药卷时,应注意勿使雷管段数标签或标记失落,并注意不损伤导爆管,对238 破损的导线管不许使用。应将不同段数的起爆药卷分开装箱,以便装药时按照起爆顺序“对号入座”。装药工艺:清孔,装药前要用高压风清孔,吹干净孔内积水及砟粒。装药,装药要核对雷管段数,使与设计相符,同时按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及药卷规格药量装药,不许随意面编,装药时,药要装到孔底,起爆药包用炮棍缓慢送入,防止拉伤雷管或破损导爆管。装药检查,装药时,应将雷管段数标于孔外导爆管上,由检查人员对雷管段数进行复核,确保绝对无误,同时核对药卷规格及装药长度,使每孔装药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后做好记录。堵塞,所有炮眼装药后,应用炮泥进行堵塞,其长度以30cm左右为宜。炮泥用机械加工,用炮棍顶进,堵塞要做到封孔严密。⑶爆破作业连结网络:在所有非必须的机具、设备撤离爆破面之后,才开始连结网路。连结时应尽可能靠近眼孔,孔外网路也要尽量短,要求连结整齐,便于直观检查网路。连结系统应尽量短,但不要拉细、打结,避免导爆管、连结块受损坏。整个网路的起爆,用导火索引爆火雷管实现,为了保证网络可靠起爆,采用双雷管起爆。网路连结好后,要认真检查连结是否正确,是否每个眼孔的起爆药卷都包括进去了,是否每个簇联或连结块内都有引爆雷管。当使用孔外延期控制时,检查各连结点雷管的段数是否符合设计。爆破及瞎炮处理:网络连结检查合格后,撤离受爆破影响范围内所有设备和非爆破作业人员,设好防护哨及发出起爆信号后即点燃导火索,爆破人员快速撤离现场。爆破完成并进行排烟后,检查人员进入检查。发现瞎炮时,先查明原因,因孔外导爆管损坏引起的瞎炮,切去损坏部分,重新连接导爆管,再行起爆。此时,接头尽量靠近孔眼位置。因孔内导爆管损坏或是导爆管本身问题引起的瞎炮处理办法应按照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定》中有关规定进行。⑷钻爆效果检验每次掘进爆破并通风排烟后,技术员和质检员进入隧道对钻爆效果进行检查记录。包括:光爆效果、炮孔利用率、平均掘进长度、砟体的破碎程度、抛掷距离、围岩的损坏程度等,作为不断优化钻爆设计的依据。238 ⑸控制超欠挖措施①根据不同地段情况,选择合理的钻爆参数。采用一炮一分析制度,每次钻爆循环后,根据爆破震动速度,炮痕保存率、装药量、残眼深度及数量、抛砟距离、堆砟高度、岩砟块度等多方面的测量和数据对比分析,选择合理的钻爆参数,不断优化钻爆设计。②用BJSD-2自动测设断面定炮眼。距掌子面20m,将仪器定位在线路中线上,对中整平后根据钻爆设计中炮眼的个数,孔间距、断面开挖尺寸输入仪器键盘之中,通电后在掌子面显出开挖轮廓、中线位置、炮眼位置,以提高炮眼定位精度。③控制打眼精度。在台车就位前用全站仪在隧道底测出与隧道中线平行的台车轴线位置,将台车按测设位置准确定位,开孔位置不能超过±2cm,炮眼轴线以激光束指向确定,钻周边眼时插上炮杆,使侧墙孔在一条垂线上。施工时由合格的司钻人员来领钻。钻孔时,专人校核,测量工程师跟踪服务。④降低爆破对围岩的震动影响。全断面一次爆破使用1~15段毫秒雷管作为掏槽眼与扩槽眼的起爆雷管,其它炮眼配装秒差为50ms的3~10段等差雷管,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由于毫秒雷管1段、2段、3段、4段…间,延期秒差小于50ms,所以除掏槽眼外一般必须跳段使用。⑤提高装药质量和炮眼口堵塞质量。装药质量直接影响爆破效果和超挖量,尤其是周边眼间隔装药更为重要,在装药前,事先用竹片,导爆管和雷管按设计装药量和间隔距离绑扎成药串,各段钻孔装药量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装,雷管不能混装和错装。炮眼装药后,认真堵塞炮泥,炮泥堵塞质量直接影响到炸药用量及隧道超欠挖的控制,炮泥边堵边用炮棍捣实。⑥加强地质预报工作。准确的地质预报不仅为控制超欠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为确定爆破参数提供依据;每个掌子面配备一名专业的地质工程师进行掌子面地质素描;即对岩性、地层结构、裂隙节理发育情况及水文地质情况作出描述,并配合有关设备或仪器作出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协助爆破人员进行修正和改善装药参数,达到提高爆破效果,控制超欠挖的目的。⑦坚持断面检测及信息反馈。在开挖放炮后,及时了解断面超欠挖情况、爆破效果等,以便制定下一个循环的改进措施。用激光断面仪检测爆破断面的误差程度,将其测得的断面与设计开挖断面进行比较,得到这个循环的最大超挖、最大欠挖、平均线性超挖等数据,并准确标出超欠挖部位的位置,提醒司钻人员纠正偏差,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钻爆参数,优化钻爆设计。5.11.4.出砟及进料运输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全标段内均采用无轨运输方案。装砟机械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238 机装砟、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的出砟方案。⑴正洞单次爆破最大出砟量确定根据总体安排,各级围岩一次循环最大出碴量为III级围岩全断面法施工一次钻爆循环的出碴量最大,出碴量约为226.86m³。⑵出砟装运设备选型出砟选用装载机(≥2.5m³)装砟,大吨位自卸车运输(12T~40T)。⑶出砟运输设备配套计算设洞内运输最大长度为L1,洞外运输长度为L2,洞内平均速度为V1,洞外平均速度为V2,一台自卸车每次调车及装碴时间为T,每循环连续装碴需要正常运行的自卸车的数量为N,则N等于某台自卸车装满碴离开工作面至弃碴场并原路返回工作面的时间内,侧卸式装载机连续装载,自卸车数量加1,即根据《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规定:自卸车最大行车速度车速在成洞地段不超过20km/h,施工地段不超过10km/h。考虑到实际施工中的运输道路状况,因此,计算时综合考虑平均速度,洞内取V1=15km/h。自卸车从洞口至弃碴场,在弃碴场调车并弃碴后原路返回洞口,考虑自卸车在弃碴场的调车及弃碴时间,洞外行车速度取V2=25km/h。根据已有资料,侧卸式装载机配合20吨自卸车平均每次调车及装碴时间T=6Min。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出出碴运输设备(按20T自卸汽车计算)数量。⑷出砟运输设备数量计算以标段内王岗山隧道出口工区一个工作面出砟为例,洞内最大运输距离为1310m(出口工区担负正洞1310m),洞外弃砟距离为1508m考虑,根据设备数量计算公式,L1=1.31km,L2=1.508km,V1=15km/h,V2=25km/h,T=6Min=4。王岗山隧道出口工区1个工作面施工最多需要4台20吨自卸车满足连续出砟运输要求。⑸出砟运输技术措施及安全措施①行车速度限制:无轨运输在施工作业地段不大于10km/h,成洞地段不大于20km/h。②出砟运输队负责运输后勤保障工作,备足司机,备足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和线路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238 ③运输道路安排专人按标准进行维修和养护,使道路经常处于平整、畅通状态,道路两侧的废砟和余料随时清除。④每日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按班换人换岗,避免司机疲劳驾驶。5.11.5.横洞、斜井施工方案、方法多吉隧道设有斜井3座,橫洞2座。多吉隧道1#斜井设置于线路DK158+435线路前进方向右侧,斜井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为90°,斜井最大坡度11.5%,斜井与正洞连接处X1DK0+000处斜井坑底高程=DK158+435正洞道床底面高程。2#斜井设置于线路DK160+200线路右侧,斜井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为6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X2DK0+000处斜井坑底高程=DK160+200正洞道床底面高程。3#斜井设置于线路DK164+500线路右侧,斜井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为72°,斜井与正洞连接处X3DK0+000处斜井坑底高程=DK164+500正洞道床底面高程。1#橫洞设置于线路DK168+500线路右侧,斜井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为69°,坡度为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H1DK0+000处斜井坑底高程=DK168+500处正洞中心水沟沟底高程-0.2m。2#橫洞设置于线路DK172+200线路右侧,斜井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为6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HDK0+000处橫洞坑底高程=DK172+200处正洞中心水沟沟底高程-0.2m。横洞采用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横洞内净空尺寸为5.0m(宽)×6.0m(高)、斜井内净空尺寸为7.5m(宽)×6.2m(高),横洞每隔250m左右设置一处错车道,错车道的内净空尺寸为7.5m(宽)×6.2m(高)。横洞与斜井洞口、隧道V级围岩、与隧道正洞交接段及穿越断层地段采用模筑衬砌,其余段落均采用锚网喷衬砌。5.11.5.1.横洞、斜井开挖方案及方法隧道横洞、斜井均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Ⅴ级围岩均采用台阶法开挖。进洞V级围岩采用长度30m的Φ89大管棚(6m的Φ60的中管棚)或长度4m的Φ42超前小导管+拱墙I16型钢钢架加强支护;洞身Ⅳ级单车道锚喷采用拱墙I16型钢钢架加强支护,隧道开挖施工时采用弱爆破,及时施作衬砌,并加强地表下沉监测,必要时加强支护。横洞、斜井与主洞交叉口段开挖采用人工风枪钻孔,多次分部扩挖,施工时做到测量定位准确,尽量避免超欠挖现象发生。横洞、斜井开挖方法见表5.11-4。5.11.5.2.横洞、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238 横洞、斜井开挖到设计位置时,在开口位置先施工加强环和超前锚杆,对洞顶围岩进行加固,然后进行上断面开挖。上断面开挖出足够的工作空间后,回头向横洞、斜井顶部再打锚杆,然后进行加固,最后开挖下断面。在开挖下断面过程中边开挖边喷混凝土支护,必要时加钢筋格栅和打锚杆。斜井与正洞交叉处开挖顺序见表5.11-5。表5.11-4横洞、平导、斜井各级围岩开挖步骤及施工方法表围岩类别开挖方案开挖方法施工步骤Ⅲ级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Ⅲ级1、全断面范围内台车钻孔,台车装药,光面爆破。用极座标法APS技术检测开挖面超欠挖及炮眼定位。2、通风排烟后,Ⅲ级围岩拱墙挂网初喷,局部设置锚杆。3、用挖掘机及轮式装载机装碴,沃尔沃汽车运输。4、喷锚采用湿喷工艺。Ⅳ级台阶法1、采用地质超前预报,探明掌子面地质情况。2、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3、通风排烟后,上台阶用挖掘机扒碴,装载机装碴,斯太尔汽车运输。4、拱、墙部初喷,随即打锚杆,挂网,立钢架,复喷至设计厚度。Ⅴ级短台阶法,开挖,光面控制爆破法普通地段加强地段1、采用地质超前预报,探明掌子面地质情况。2、采用上下台阶,短进尺法开挖。3、通风排烟后,上台阶用挖掘机扒碴,装载机装碴,斯太尔汽车运输。4、出碴后,拱、墙部初喷,随即打锚杆,挂钢筋网,立钢架,复喷至设计厚度。238 5、V级单车道模筑衬砌段采用全环I14型钢钢架支护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支护。表5.11-5斜井与正洞交叉处开挖顺序表序号开挖示意图说明11、施工加强环两到三环;2、打超前锚杆。2开挖上断面3向斜井顶部反打锚杆加固4开挖下断面,支护。5.11.6.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施工⑴大管棚施工方法为保证安全进洞,在进入暗洞前按设计要求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后再进行开挖。洞口大管棚超前支护见图5.11-14、图5.11-15。238 不合格合格钻机就位测量布孔钻机大臂矫正钻机固定钻孔及接长钻杆钻孔接长准备管棚跟进钻杆分节退下撤管棚机钢管棚准备注浆材料准备注浆机准备清孔注入钢管、、堵孔注浆效果检查退机图5.11-14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①管棚设备配置管棚钻机2台,高压注浆泵2台,拌浆机1台,储浆桶2个,电焊机2台。图5.11-15大管棚支护示意图②工作平台与导向墙大管棚施工前先开挖明洞土石方到隧道拱角处留置工作平台,然后在开挖面设导向墙,导向墙内设2榀工字钢架,钢架外缘设置导向钢管,截面尺寸为1m×1m。①钻进与接管238 在导向墙上按设计间距和插入角度预埋钢导管,钢导管用钢筋焊接固定,确保角度准确;钻进时沿导管控制的角度钻入,接管时采用焊接,为保证焊接质量可采用小直径钢管套入大直径钢管内后再焊接。如“图5.11-16”所示。图5.11-16大管棚接管示意图④堵孔注浆堵孔包括钢管自身的封堵和钢管与孔壁之间空隙的封堵。钢管自身封堵在钢管最外端1.1米范围内不设置注浆孔,孔口用厚3~5mm钢板焊接与注浆管等直径小导管来封堵。如“图5.11-17”所示。图5.11-17大管棚管身封堵示意图管与孔壁之间空隙的封堵。利用自制工具将早强水泥砂浆塞和孔口封堵,封堵材料装入孔内长度不小于1.0米,以确保封堵质量,如“图5.11-18”所示。图5.11-18大管棚管口与孔壁封堵示意图⑤高压注浆238 利用注浆泵将配合比1:1浆液压入孔内,通过钢管壁注浆孔来加固地层。注浆时插到孔底的塑料排气管冒出纯浆液后,用螺帽封堵排气口。注浆压力0.5~2.0Mpa,并维持注浆稳压5~10min。⑥注浆中异常情况处理在注浆时,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停止注浆,采取措施。串浆时及时堵塞串浆孔,注浆泵压力突然伸高时,可能发生堵管,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清洗注浆管路。⑵小导管施工方法、施工工艺①小导管施工方法A.钻孔、插小导管:进行孔位测量放样,孔位测量做到位置准确,钻孔按放样进行,并设方向架控制钻孔方位,使孔位外插角度符合设计要求。人工手持风枪一次钻孔完成。钻孔按设计倾角、间距、孔深,允许误差方向角20°,孔口距±50mm,孔深±50mm。B.清孔:用高压风、水清洗,吹冲干净孔内砂尘及积水,所有钻孔完成均进行检验。C.装入钢管:用风镐将钢管推送入孔,相邻两排小导管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1m。D.注浆:注浆顺序由下向上进行,浆液用拌合机搅拌。注浆浆液为水泥单液浆,其水灰比1∶1,注浆压力为0.5~1.0MPa。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25%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结束该小导管孔压浆。施工中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注浆后要堵塞密实注浆孔,浆液强度达到70%以上,或4h后方可开挖。为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加快注浆进度,在小导管前安设分浆器,一次可注入3~5根小导管。分浆器如“图5.11-19”所示。图5.11-19分浆器示意图①施工工艺流程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11-20”所示。③小导管施工工艺要点说明A.注浆参数设计选定注浆浆液(水泥浆液,化学浆液),选取凝固时间,进行注浆配合比设计。确定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注浆半径、注浆量)。小导管采用钢花管,管径42mm,管长按设计要求制做,钢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环238 向布置并向外倾斜,其倾斜角为10-15°左右;注浆压力根据地层致密程度决定,一般为0.8MPa,纵向前后相邻排导管搭接水平投影长度1.5m。为了避免串浆,采取分序施工或对串浆孔同时注浆。图5.11-20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B.浆液扩散半径浆液扩散半径可根据导管密度确定。考虑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扩散半径Rk可按下式计算:Rk=(0.6~0.7)L0式中:L0-管之间中心距离。单根导管的浆液注入量Qi可按下式估算Qi=πR²LηQi=πR²Lη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L-导管长度;η-岩体孔隙率。C.施工要点正式注浆前在洞外相类似的地层进行注浆试验,以检验注浆设备的选型、配备是否恰当,注浆参数的确定是否合理。导管加工由现场专业车间进行,其注浆孔用钻床成孔,尾部加焊Φ8管箍,管壁上每隔10~20cm梅花型钻眼,眼孔直径为6~8mm,尾部长度不小于30cm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加工完成后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方可交付使用。钻孔、插小导管:导管孔钻打前,进行孔位测量放样,孔位测量做到位置准确,钻孔按放样进行,并设方向架控制钻孔方位,使孔位外插角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孔径较设计导管管径大20mm以上。钻孔完成后,用高压风、水清洗,吹干净孔内砂尘及积水,所有钻孔完成均进行检验。注浆:注浆前先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对于强行打入的钢管先冲洗管内的积物,然后再注浆。注浆顺序由下向上进行,浆液用拌合机搅拌。238 水泥浆水灰比一般为1.5:1、1:1、0.8:1三个等级,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即先注稀浆,然后逐步变浓直到0.8:1为止,考虑到注浆后能够尽早进行开挖,注浆水泥中加早强剂。⑴前周边注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超前周边注浆施工流程见图5.11-21。图5.11-21超前周边注浆施工流程图注浆施工工艺说明:①止浆墙防护施做混凝土止浆墙,止浆墙外轮廓嵌入正洞开挖线50cm。为确保止浆墙的稳定,在止浆墙前设置一环径向锚杆,止浆墙中按设计参数预埋注浆钻孔之孔口管。238 ②钻孔钻孔要点:移动钻机,将钻头对准孔位,并按该孔偏角调整钻机角度后固定,开孔时做到轻加压,速度慢、给水要多的操作要点。钻孔记录:按表格填写,主要内容有按孔号、进尺、起始时间、岩石裂隙发育情况、出现涌水位置、涌水量和涌水压力等。出水量与钻孔:钻进过程中若单孔出水量小于30L/min,可继续钻进,若单孔出水量大于30L/min,立即停钻进行注浆。③制浆、注浆根据选定浆液的配合比参数拌好浆液,其中水泥浆拌好后用1×1mm网筛过滤,放入叶片立式搅拌机进行二次搅拌,确保浆液均匀。注浆方法主要有自掌子面向内的分段前进式;自内而外的后退式灌注法;综合灌注法;全孔一次灌注法;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灌浆法等。考虑到本隧道需注浆段地层成孔困难,采用分段前进式,先钻孔后注浆。每一循环30m,其中每循环开挖25m,留5m作为止浆岩盘。注浆前先进行压水试验,并根据需要冲洗岩石裂缝后按规范进行注浆。注浆程序为:开孔施做止浆墙→钻孔→下栓塞→钻孔清洗→简易压水试验→灌浆(变换水灰比、压力、浆材等)→闭浆封孔→拔管。④水压试验注浆管路按上图进行连接,并压水检查注浆管路的密封性,同时冲洗岩石裂隙,扩大浆液通路,增加浆液充填的密实性。⑤注浆顺序注浆顺序应分批进行,为避免钻孔串浆应钻一孔注一孔,先疏后密,待每一个环节注完后,可钻2~3个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应以小导管压注1:1水泥浆液、水玻璃浆补充注浆。注浆孔的施工应按注浆程序分序分段进行。由于预注浆浆液扩散的一般规律是向上易扩散,向下不易扩散,一般先钻注布置在隧道顶板上的注浆孔,后钻注隧道两测孔,最后钻注底板孔,根据经验,先注外圈,后注内圈,同一圈由下向上间隔注浆,注浆速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一般钻孔涌水量大于或等于50L/min时,注入速度为80~150L/min,当涌水量小于50L/min时,注入速度为30~80L/min。为了减少等强时间,除水玻璃外,可视情况在浆液中增加其它速凝剂。⑥注浆方式采用分段前进式注浆或全孔一次压入式注浆,当钻孔过程中未遇见泥夹层或涌水,就一钻到底,全孔一次压入式注浆,当钻孔过程中遇到泥夹层或涌水,立即停止钻孔,采取注一段钻一段的分段前进式注浆,直至终孔。238 ⑦注浆结束标准单孔结束标准: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终压,则继续注浆10min以上,注浆结束时的进浆量小于20L/min。全段注浆结束标准:所有注浆孔均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注浆后预测涌水量小于5m³/mm.d,检查孔涌水量小于0.2L/m.min。⑧注浆效果检查一是钻孔检查,通过出水量判定固结堵水范围,有无注浆空白区,二是开挖时观测,检查浆液渗透和固结情况,现场取样通过抗压判定固结体的抗压强度。三根据注浆施工记录(注浆量、压力表读数)判定注浆效果。四取不少于注浆孔总数的5%,作压水试验检查,重点布置在耗灰量较大、冒浆现象较多及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吸水率从压水开始,持续30min,均小于规定的最小吸水率,即满足设计要求,否则补压。检查完成后,检查孔再进行注浆补强,并用砂浆全孔封闭。⑨注浆过程异常情况处理钻孔过程中遇见突泥情况,立即停钻,进行注浆处理;在掌子面有小裂隙漏浆,先用水泥浸泡过的麻丝填塞裂隙,并调整浆液配比,缩短凝胶时间,若仍跑浆,在漏浆处用普通风枪钻浅孔注浆固结。当注浆压力突然升高,则只注纯水泥浆,待泵压恢复正常时,再进行双液注浆,若压力不恢复正常,则停止注浆,检查管路是否堵塞。当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以使浆液在岩层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胶;亦可采用间歇式注浆,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浆液凝胶时间。⑷砂浆锚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砂浆锚杆采用人工风枪按锚杆孔位钻孔,边墙锚杆孔略往下倾,成孔后采用高压风吹洗清孔,检查锚杆孔位间距、深度、角度是否符合要求,深度误差不大于±50mm,发现不合格钻孔废弃重钻,砂浆锚杆孔采用倒退式注浆,人工插入锚杆,安装好的锚杆不得敲打或悬挂重物。①施工工艺流程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1-22。②砂浆锚杆施工工艺要点说明钻孔:钻孔前检查工作面稳定性,施工时采用风枪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mm,孔深偏差不大于50mm,采用“先注浆后安装锚杆”的程序施工,钻头直径大于锚杆直径15mm。238 系统锚杆在围岩开挖和初喷混凝土后打设,钻孔时确保孔口岩面整平,使岩面与钻孔方向垂直,局部随机锚杆的孔轴方向与可能滑动面的倾向方向相反,其与滑动面的交角大于70°,间距1.0~1.5m,梅花形布置。图5.11-22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框图锚杆埋设:锚杆埋设前,先对锚孔进行检查,孔位、孔深、沿直度、孔径、方向合格,杆孔的深度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直径大于杆体直径15mm,孔位允许偏差±150mm。同时用高压风、水清孔,使孔干净无积水残碴。此外检查锚杆钢材、直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端头加工螺纹长度不小于10cm。锚杆埋设采取先注浆后插杆方法施工,砂浆强度不少于20Mpa,配比试验选定,用羊角气泵胶管从孔底倒插式注浆,浆满后快速插入锚杆到埋设长度,然后用半干硬砂浆封实孔口,用楔子固定锚杆,并安设垫板,上好螺帽。锚杆埋设后24h以内不许碰撞,锚杆砂浆掺膨胀和早强剂,以提高其早期强度,埋设24h后,拧紧螺母,使垫板紧贴岩石。⑸中空锚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①施工工艺流程中空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11-23所示。②施工工艺要点说明按照设计要求布设锚杆,并做好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0mm。利用凿岩机进行钻孔,成孔后进行清孔。将安装好锚头的中空注浆锚杆慢慢插入孔内,直至达到设计深度,保持锚杆外露长度为10~15cm。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然后连接注浆管,用注浆泵通过尾部向孔内注浆,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1.0MPa。注浆顺序自下而上逐根进行。注浆后将止浆塞塞入钻孔内,用速凝水泥封孔。238 特殊情况处理:注浆中断:找出注浆中断的原因,尽快解决,及早恢复注浆。如不能立即恢复注浆,则立即冲洗钻孔,而后再重新注浆。图5.11-23中空锚杆施工工艺框图防止串浆的主要措施:为防止串浆采取跳打施工,即先施工奇数孔序,再施工偶数孔序。发生串浆后的处理措施:对串浆孔与注浆孔同时注浆,采用分浆器,利用一台注浆泵同时对多根锚杆注浆。发生大量漏浆时,采用以下原则进行处理: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注浆的方法进行灌注,或注入其他充填料先堵大通道再采取第一种方法进行处理。⑹钢筋网施工方法、施工工艺钢筋网按设计要求的材质和尺寸在洞外制作加工成片,其钢筋直径和网格间距符合图纸规定。加工后的钢筋网片平整,钢筋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制作成型的钢筋网片轻抬轻放,避免摔地产生变形,钢筋网片成品存放区远离加工场地,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避免潮湿的环境、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采用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网片在初喷后进行,第二层钢筋网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及混凝土终凝后挂设,钢筋网片随初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小于4cm,焊接固定于先期施工的系统锚杆之上,再把钢筋片焊接成网,网片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施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高处作业同时做好安全防护,焊工持证上岗。①工艺流程钢筋网安装施工流程见图5.11-24。238 ②施工工艺要点说明钢筋网材料采用Φ6钢筋,网格间距为25×25cm。图5.11-24钢筋网安装工艺框图围岩表面清理素喷混凝土封闭锚杆安装钢筋加工挂钢筋网钢架安装埋量测点复喷至设计厚度埋量测点钢架安装挂钢筋网钢筋加工锚杆安装素喷混凝土封闭围岩表面清理不度铺设钢筋网按照以下要求执行:钢筋网在初喷混凝土5cm以后铺挂,使其与喷混凝土形成一体;钢筋网与锚杆或型钢钢架连接牢固;开始喷射时,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钢筋网片搭接长度为1~2个网孔;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卡住时,及时清除。⑺型钢(格栅)钢架施工方法型钢(格栅)钢架按设计图加工,采用洞外按1∶1比例放样加工,各单元焊接完成后,先试拼再运进洞内安装。安装前先准确定出每榀钢架的位置,清理拱脚或墙角的松碴,处理欠挖部位至设计断面,型钢(格栅)钢架按设计位置拼装,型钢(格栅)钢架与封闭混凝土之间间隙大时增设垫块定位,两排钢架间纵向按设计要求用钢筋联接,形成纵向连接体系。钢架安装完成后,打设锁脚锚杆或锁脚钢管焊接牢固,使之成为整体结构。①施工工艺流程型钢(格栅)钢架支护施工流程如图5.11-25所示。②施工工艺要点说明钢(格栅)钢架在洞外按设计加工短构件,在洞内用螺栓连接成整体。开挖后在洞内进行安装,与定位锚筋焊接。型钢(格栅)钢架间设纵向连接筋,钢支撑安放在牢固的基础上,架立时垂直隧道中线,当钢架和围岩之间间隙过大时设置垫块。型钢(格栅)钢架制作:钢架在洞外按1∶1比例放样加工,按设计图冷弯成形,格238 栅钢架采用胎模焊接,型钢钢架各节长度不大于4m。各节钢架拼装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周边拼装允许偏差±3cm,平面翘曲小于2cm。钢架加工的焊接避免假焊、漏焊的现象,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焊接完成后,先试拼再运进洞内安装。欠挖处理洞外试拼前期准备测量定位断面检查钢支撑拼装架立就位安设锁脚锚杆设置纵向连接钢筋喷混凝土结束不合格图5.11-25钢架支护施工工艺框图型钢(格栅)钢架安装:安装前先准确定出每榀钢架的位置,安装不侵入二次衬砌断面,钢架安设前先喷射不小于4cm的混凝土,钢架置于原状岩石上,在软弱地段,可采用拱脚垫钢板,避免拱脚下沉。钢架安装完成后和锁脚锚杆或与之相接触的锚杆头焊接,使之成为整体结构。喷射混凝土:钢支撑架立后随即喷射混凝土,先将钢支撑与围岩间空隙喷满,然后将钢支撑全部覆盖,使钢支撑与喷射混凝土连成整体共同受力。格栅、钢架施工质量要求:钢架架设在与隧道轴线垂直的平面内,钢架安设正确后,纵向连接牢固,并与锚杆焊接成一整体,钢架安装允许偏差:钢架间距±10cm;横向位置与高程±5cm,垂直度±20,连接钢筋、锁脚锚杆等不得有假焊、漏焊现象;钢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5mm。⑻湿喷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①湿喷混凝土施工方法标段内喷射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C25的细石混凝土。为减少回弹,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混凝土按设计配合比计量,砂石料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搅238 拌均匀后再拌制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前将岩面清理干净,对硬岩面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对软岩面用高压风吹净粉尘,对松动小块石人工敲除,对超长的杆体进行切除处理,确保受喷面洁净平整。喷射混凝土按照施工工艺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依次进行,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安排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喷头保持与受喷面垂直,若受喷面被格栅、钢筋网覆盖时,可将喷头稍加偏斜,但不小于70°。喷头作连续不断的圆周运动,并形成螺旋状运动,后一圈压前一圈三分之一。喷射路线自上而下,呈“S”形运动,隧道内的喷混凝土先边墙后拱部,复喷在前一层终凝1h后进行,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后复喷至设计厚度。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无空鼓、裂缝,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0mm,喷射混凝土回弹率:边墙不大于15%,拱部不大于25%。在软岩、淋水地段,为了确保洞体稳定,喷射作业紧跟开挖作业面,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不小于3h。②施工操作要点说明:速凝剂:湿喷采用液态速凝剂,选用初凝时间不大于6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的速凝剂。现场试验:正式喷射前,先进行现场喷射试验,测定其实际初凝及终凝时间,制作试件,检测试件强度,以选取最优的配合比及验证操作工艺。分两次喷射,一次封闭岩面,喷射厚度3~5cm,分段、分片、分层、由上而下进行,分段长度不大于6m。第二次喷到设计厚度。采用湿喷作业,控制骨料的粒径、施工配合比和速凝剂加入的数量。湿喷混凝土示意图见图5.11-26。238 图5.11-26湿喷砼示意图拌合时间≮1min混凝土拌合砂水泥石子速凝剂筛网Ф10mm(滤出超径石子)风压控制在0.45~0.7MP液凝剂受喷围岩面湿式混凝土喷射机80~150cm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施喷前先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洗岩面,喷射口距岩面1m左右,喷射垂直岩面,由下向上,以螺旋状沿横向往复移动,一圈压半圈。喷射前在喷射岩面上埋设钢筋头,用预埋钢筋头来控制、检查喷射厚度,如有漏喷进行补喷。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做好安全作业,防止一切意外事故。混凝土和易性控制:湿喷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8~15cm,故混凝土在拌合生产时加减水剂,使出仓坍落度达18cm,混凝土运到工地,坍落度损失值为3~8cm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满足喷射要求,从湿喷机顺利喷出。速凝剂的掺入:湿喷机体上有一可调流量的计量泵及速凝器。计量泵将从容器内引入的速凝剂通过胶管压入喷嘴,依靠喷射管中的压缩空气将速凝剂雾化后与物料混合,并与料束一同喷至受喷面,水泥与其发生反应而迅速凝固。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喷头距离岩面为0.8~1.2m较适宜。由于喷头压力大,采用两人操作或用简易支架进行操作。风压:湿喷机要求工作风压0.2~0.5Mpa,系统风压≥0.5Mpa,耗风量≥9m³/min,若风压控制不好,会造成回弹量增大。喷射对工作风压进行试验,选取最优稳定工作风压,获得最优喷射效果。喷射角度:喷头保持与受喷面垂直,若受喷面被格栅、钢筋网覆盖时,可将喷头稍加偏斜,但不小于70°,如果喷头与受喷面的角度太小时,会形成混凝土物料滚动,产生凹凸不平的波形喷面,增加回弹量,影响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喷头运动方式:喷头作连续不断的圆周运动,并形成螺旋状运动,后一圈压前一圈238 三分之一。喷射路线自下而上,呈“S”形运动。喷层设计厚度超过20cm时分2~3次喷射。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进行养护。石质隧道采用喷雾养护,土质隧道采用养护液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当气温低于+5℃时,不采用洒水养护。5.11.7.结构衬砌施工方法衬砌施工的重点是保证材料的强度、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防止混凝土开裂,施工中我们将按上述三个重点控制衬砌质量,材料强度和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由物资部门采购时控制,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由试验室、拌合站、浇筑单位按工艺要求共同控制,做到不合格材料不进入现场,混凝土质量经检验不合格,不用于现场浇筑;二衬防止开裂问题,采取综合控制措施。衬砌按仰拱→仰拱填充→拱墙→水沟电缆槽→铺底及回填注浆的顺序组织施工,仰拱超前拱墙衬砌,Ⅳ级和Ⅴ级围岩段,仰拱及时施作并采用移动式栈桥施工过渡。⑴衬砌钢筋加工及安装施工钢筋进场,先检查钢筋规格、品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加工前,钢筋表面除锈,钢筋调直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切割时,摆直,紧握钢筋,手与刀口的距离不小于15cm,螺纹钢一次只能切断一根。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弯曲用弯曲机进行,其弯曲半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成型后的钢筋形状正确,弯点处无裂缝。焊接采用电弧焊,焊缝饱满、平实,无蜂窝状,成型钢筋堆放整齐,高度<1m,防止压弯变形,成型钢筋不准踩踏,上盖下垫,防止锈蚀。安装绑扎时,以隧道中线为准,在仰拱底部划出钢筋安装位置线,用钢尺测量来控制钢筋的间距,确保间距不大于设计值,钢筋保护层采取每隔1~2m在钢筋与防水板间设置混凝土垫块,垫块强度不低于衬砌混凝土强度,垫块厚度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安装绑扎过程中,钢筋不得碰撞电线,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安装时下方不得站人,暂停绑扎时确认连接牢固后方可离开。⑴拱施工及基底保护仰拱混凝土施工先于拱墙二次衬砌施工,仰拱整体施作,仰拱与仰拱填充分开施作。仰拱混凝土施工采用自行走移动式栈桥作业。仰拱栈桥就位前,人工配合装载机先把仰拱底的虚碴、杂物、淤泥及积水清理排除干净,然后仰拱栈桥就位,人工绑扎钢筋、立模,最后灌注仰拱混凝土。混凝土由输送车直接进行灌注,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自行走移动式仰拱栈桥由自行走装置、纵梁、钢枕、路面板组成。见图5.11-27。238 图5.11-27自行式仰拱栈桥示意图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步:栈桥安装就绪,允许各种车辆通过,准备桥下仰拱作业。第二步:桥下仰拱作业,各种车辆正常通过,桥上桥下互不干扰。第三步:仰拱施工结束,坡桥在液压油缸作业下升起,离开地面,同时行走轮下降,行走轮接地后油缸继续伸长,行走轮逐渐将整个栈桥撑起。第四步:启动行走电机,行走轮旋转,带动栈桥向前移动,栈桥行走12米。第五步:栈桥行走到位后,行走轮支撑油缸收缩,当栈桥完全由栈桥桥墩支撑时停止,此时放下坡桥,完成栈桥准备工作。施工中加强对基底的保护,及时排水防止洞内水对基底的长期浸泡,同时仰拱分段整幅及时浇筑。对于仰拱填充,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时预留顶面30cm,待隧道基本成型后一次浇筑或与无碴轨道一同施作,以防重车施工时碾压对仰拱填充顶面混凝土造成损坏。隧道仰拱施工工艺框图见图5.11-28所示仰拱施工工艺说明:仰拱施工左右幅不能分开施工,需一次完成,考虑施工过程中车辆对填充的影响,故填充分为两层进行施工(填充顶部留30cm作为第二层),并在第二层施工前对第一层进行处理,以保证填充的总体施工质量。图5.11-28仰拱施工工艺框图施工方式:仰拱混凝土在不影响钻爆作业的地段施工,利用仰拱栈桥分段进行,首先利用机械清除部分底碴,然后将仰拱栈桥就位,作为隧道临时运输通道,人工清除仰拱其余底碴,绑扎钢筋、立模后,用泵送混凝土进行直接灌注,做到仰拱施工与钻爆平238 行作业,作业平台共设2套,使仰拱施工连续进行。仰拱清碴利用钻爆不出碴时段,以保证出碴作业正常施工。仰拱不能欠挖,超挖部分采用同标号混凝土灌筑,灌筑仰拱时,把隧道底部的虚碴、杂物及淤泥清除干净,排除积水,并拦截前方来水,用水泵将前方来水排入后方排水沟。仰拱施工时制作仰拱大样的样板,每间距2m设置一个,以检查和控制仰拱断面。仰拱混凝土灌筑时采用低塑性混凝土,并由仰拱中心向两侧扩展至拱座为止。仰拱混凝土捣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⑶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①二衬混凝土施工方法隧道衬砌采用液压衬砌台车(见图5.11-29),每组衬砌长度为12米;通过调整液压杆件,使模板正确对位。模板台车采用带气囊的端模和模板接头加硬橡胶间隙带,以防止二衬混凝土灌注段施工接头处漏浆。拱、墙二衬混凝土整体灌注。拱部每隔3m预留回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注浆。图5.11-29液压衬砌台车示意图各洞口衬砌混凝土均按项目部试验室提供的配比拌制,HE型抗裂高效防水剂按规定量掺入;混凝土通过模板上预留的灌注窗口,自下而上,从两端水平分层对称浇筑,边浇筑边捣固,每浇筑层厚不超过4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好,不形成施工冷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捣固采用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捣固由专人负责,保证混凝土衬砌内实外光。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泌浆水,容易粘在模板上形成混凝土表面的气泡。为减少二衬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在堵头板上沿竖向每20~30cm设可以封闭的螺栓孔(螺栓孔238 的直径为φ10~14),根据混凝土浇筑面高度,依次打开螺栓孔排水,排完水及时用螺栓封闭。混凝土灌注结束12小时后即从堵头板处浇水养护。拆模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主洞与附属洞室交叉口是围岩受力的薄弱环节,按设计设置加强段,交叉口混凝土与主洞同时灌注。隧道模筑衬砌内安设钢筋时,钢筋经检查合格后,在钢筋加工场进行下料预加工,运到现场进行人工绑扎,钢筋利用防水板铺设台架进行安设。②二衬混凝土施工工艺二衬在围岩收敛变形稳定后作为最佳衬砌时机;但软弱围岩及断层破碎带处,由于其围岩自稳能力差,初期支护难以使其达到完全稳定,故根据支护情况及量测信息,为确保洞体稳定及施工安全,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及时进行衬砌,必要时紧跟开挖面。混凝土由洞外拌合站拌制,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混凝土入模,附着式和插入式捣固器振捣。238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1-30。图5.11-30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框图③二次衬砌施工工艺要点说明施工要点:复检钢筋:台车就位前按照测放的隧道中线及标高对已安扎好的钢筋再次进行结构尺寸检查,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保护层能否满足要求,环向主筋内外面是否已安设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符合要求后衬砌台车就位。立模(台车就位):根据放线位置,移动台车就位。台车就位后,检查台车位置、尺寸、方向、标高、坡度、稳定性,符合要求后,并安设好挡头模板,接头止水带及止水胶条和拱部注浆管,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和签证后方可灌筑边拱混凝土。混凝土灌筑:灌筑边拱混凝土时由下向上对称灌筑。拱部先采取退出式浇筑,最后238 用压入式封顶。混凝土用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联合捣固,安排专人负责,保证混凝土内部密实,外部光滑。并注意保护好预埋于混凝土内部的注浆管,防止其歪斜和倾倒,以确保二衬后回填注浆能顺利进行。混凝土灌筑连续进行。拆模养护:当边、拱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模,拆模时间不可过早。拆模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七天。衬砌外观要目测平顺光滑,无蜂窝麻面。断面尺寸及中线、高程用钢尺配合经纬仪、水平仪量测,内轮廓符合设计要求。⑷拱顶压浆施工二次衬砌拱部按间距3~5m预留φ50倒梯形(锥形)回填注浆孔,待二衬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C30细石混凝土封填密实。①主要压浆材料衬砌背后回填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对材料要求如下A.浆液的可灌性好,易于注入。B.浆液稳定性好,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凝固或凝结,具有一定的强度,结石体抗渗性好。C.材料来源丰富,价格合理,储运方便,配制浆液工艺和注浆工艺简单易行。D.对材料操作人员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等。②主要压浆参数A.压浆孔布置拱顶的回填注浆根据设计预埋压浆孔,孔口位置准确,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5cm,孔底位置偏差小于孔深的1%。一般按3~6m梅花形布孔,存在漏水点时按1~3m进行加密布孔,并根据需要适当的钻排气、排水、排泥浆的辅助孔。B.注浆顺序由下游到上游,由低到高进行注浆,施工时分序进行注浆。C.浆液扩散范围浆液扩散范围与浆液粘度、凝胶时间、注浆的压力、速度、注浆量有关,设计中常用类比参考值选用,施工中根据注浆效果适当增减。D.浆液胶凝时间根据填充注浆目的,确定浆液胶凝时间不小于3h。E.压浆结束标准a.注浆压力符合设计终压,持续10~20Min,吸浆量很少或不吸浆时可以结束。b.钻检查孔时,涌水量小于1L/min.m。238 c.注浆到从相邻较高孔位处冒出浆液后可以结束。d.所有注浆孔无漏注现象。③压浆设备设备选型主要取决于注浆方式,它包括有钻机、注浆泵、浆液搅拌机和止浆塞、混合器等。注浆泵为注浆工作中的核心设备,一般选用可调注浆量和压力,自身控制与记录,并具有外型尺寸小、重量轻、性能好的机械。本标段隧道选用双液调速注浆泵压浆。④压浆施工工艺一般压浆施工步骤:布置机具→搭工作台→钻孔→压水试验→配浆→压浆→效果检查。⑤配制浆液要求A.水泥浆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小于3min;并在注浆过程中不停搅拌。B.配制的水泥浆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完。C.认真填写配浆记录。⑥注浆作业要求A.浆液浓度,凝胶时间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任意改变。B.经常检查泵口及孔口注浆压力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C.采用双液注浆时,经常测试混合后浆液的胶凝时间,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应及时调整。D.符合结束条件,方可停止注浆。E.认真填写注浆记录。⑦压浆效果检查A.分析法:分析注浆记录,查看每个孔注浆压力,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注浆过程中漏浆、跑浆是否严重,以浆液注入量估算浆液扩散范围,分析是否与设计相符。B.检查孔法:用地质钻机按设计孔位和角度钻检查孔,取岩心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检查孔的吸水量(漏水量)应小于0.2~0.4L/min.m。C.声波监测法:用声波探测仪测量岩体声速,判断注浆效果,这种方法对于石质隧道较为合适。压浆结束后,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⑸防止衬砌开裂措施引起二次衬砌开裂有多种原因,主要有结构受外力开裂,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初期支护约束变形、养护和拆模施工不当产生的裂缝,总之,从开挖、止水、支护到衬砌施工均存在开裂因素,所以,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衬砌开裂。①衬砌前道工序防开裂措施238 A.对松散有水围岩,采取超前预注浆措施,固结围岩并止水,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B.对软硬相间互层,采用光面爆破及预裂控制爆破,减少对围岩扰动,减小超欠挖,尽量使围岩表面平整,减少因凹凸不平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减轻拱墙压力。C.早支护,约束围岩变形,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D.开挖后及时封闭成环,提高拱墙整体刚度,减少围岩变形。②衬砌工序防开裂措施A.衬砌时机按监控量测结果确定,在周边收敛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B.采用衬砌台车衬砌,两侧对称浇灌,放慢浇灌速度,防止混凝土沉降不均产生裂缝。C.掺用具有补偿混凝土收缩功能的高效抗裂减水剂。D.对超挖量在规定范围内时,用与衬砌同级混凝土回填,较大的超挖按规范要求回填密实。E.加强混凝土振捣与养护,减少由于水化热及混凝土收缩原因产生的裂缝。F.控制拆模时间,防止混凝土表面拉裂。5.11.8.结构防排水施工⑴结构防水布置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10。隧道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分离式防水层,防水层采用EVA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缓冲层采用土工布。明洞拱部衬砌采用1c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mm厚防水板+350g/m2无纺布;明洞边墙衬砌采用1.5mm厚防水板+350g/m2无纺布,并在回填表面设粘土隔水层,暗挖衬砌拱墙防水板延伸至明作衬砌段不小于1m。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变形缝设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并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及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嵌缝。⑵防水混凝土施工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10。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前严格按混凝土抗渗要求设计、试配,合格后使用。⑶排水盲管安设①环向排水盲管安设先在喷射混凝土面上定位划线,线位布设原则上按设计进行,但根据洞壁实际渗水情况作适当调整,尽可能通过喷射层面的低凹处和有出水点的地方。沿线两侧钻定位孔,定位孔间距30~50cm,将膨胀螺栓打入定位孔,用铁丝将环向盲管定位于膨胀螺栓上,238 见图7.7-39。集中出水点处沿水源方向钻孔,然后将单根引水盲管插入其中,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流出。②纵向排水盲管安设按设计位置在边墙底部测量放盲管设置线,沿线钻孔,打入膨胀螺栓,安设纵向盲管,用卡子卡住盲管,固定在膨胀螺栓上。③边墙泄水管安设膨胀螺栓图5.11-31环向盲管固定示意图模板台车就位后,开始施作边墙泄水管,泄水管的直径100mm,间距5~10m,在模板台车上对应于泄水管的位置开有与泄水管直径相同的孔,泄水管一端安在模板台车的预留孔上,另一端采用三通连接在纵向排水管上,并固定牢固。⑷防水板铺设①防水板的拼装及焊接:根据铺设段环向长度和每节衬砌长度在洞外对防水板进行预加工。采用热合焊接双焊缝无钉敷设技术,拼接成幅面宽2.0m的防水板并卷成卷备用。防水板的搭接缝焊接质量检查按充气法检查,将5号注射针与压力表相接,用打气筒进行充气,当压力表达到0.2MPa时停止充气,保持5min,压力下降在10%以内为合格。②初期支护面的处理:首先检查喷射混凝土层,欠厚及凹凸不平部位进行补喷找平,割掉外露的锚杆头和钢筋头、铁丝等。①铺设土工布:为防止防水板被凸起喷层顶破并利于滤水,在防水板和混凝土喷层之间设置土工布滤水层对防水板起保护作用,从拱顶中心向两边拱脚、边墙对称固定,从上至下将土工布和衬垫用射钉枪一并固定在喷混凝土面上,射钉间距0.5~1.2m梅花形布置,固定钉距边缘5cm。铺设方式见图5.11-32。238 图5.11-32土工布铺设示意图防水板的铺挂:在隧道喷射混凝土面上测画出隧道中线及防水板的搭接线。在铺设台架上进行防水板铺设,为保证防水板铺设平顺,可在台车上部和两侧设多条充气囊条,防水板从隧道中线向两侧铺设,紧贴初期支护,并适当留有余地,防止灌注二衬混凝土时挤裂拉坏防水板。防水板之间互相搭接长度为15cm,搭接原则是:边墙压拱部,下游压上游。焊缝完成后采用充气法对焊缝质量进行质量检查,空隙进行补焊,直到完全合格。隧道防水板铺设见图5.11-33,防水板施工工流程如图5.11-34所示。图5.11-33防水板铺设示意图④施工工艺要点说明:复合式衬砌防水层施工采用无钉铺设,并符合下列要求:防水板铺设前先割除初期支护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头等尖硬物,凸凹不平处补喷、抹平;局部漏水处采用注浆堵水或埋设排水管进行处理;在清理好的基面上,先铺设土工织物缓冲层,后铺设防水板,边铺边与暗钉焊接;两环防水板的搭接宽度大于15cm,搭接焊缝为双焊缝,若有漏焊、假焊时补焊,焊接温度控制在200℃~270℃,防止烤焦,当有烤焦、焊穿时采用塑料或橡胶片焊贴覆盖;焊接完成后的卷材表面留有空气通道,用以检测焊接质量;238 防水板铺设采用无钉铺设,铺设表面平顺,有一定松驰量。分段铺设的防水板,其边缘部位预留至少60cm的搭接余量,并且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固定缓冲层用钢钉,打钉时加垫圈并垂直于喷混凝土表面,钉与钉之间不得蹦紧,缓冲层与喷混凝土表面密贴;二次衬砌灌注混凝土时,不得损坏防水板;铺设防水板时按隐蔽工程办理,二次衬砌施作前检查质量,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⑸施工接缝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是隧道防排水的薄弱环节,隧道内主要存在施工缝及沉降缝,施工缝分为环向及纵向两种。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变形缝设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并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及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缝。图5.11-34防水板铺设施工工艺框图⑹水沟及电缆槽施工水沟及电缆槽盖板提前采用洞外预制;沟槽身施工在边拱混凝土完成后现浇。沟槽采用槽钢和角钢制作支架,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施工时注意模238 板安装顺直、尺寸正确、支撑牢固、捣固密实,净空尺寸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设计间距两侧设泄水孔。拆模后及时洒水养护并防止其它工序施工时损坏。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人工配合就位。5.11.9.施工防排水根据不同地段的防排水设计原则、地质情况和水压、水量大小,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或局部注浆对地下水进行封堵,包括超前帷幕注浆、小导管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等措施。相应的施工方法见超前支护施工中相关内容。⑴防排水施工原则隧道通过不同的含水层时,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对于隧道地下水不发育的地段,地下水排放不影响其生态环境时,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裂隙水较发育及有水文环境严格要求地段、断层破碎带、可溶岩与不可溶岩之间、不同年代的可溶岩之间的岩石分界线、根据物探成果确定的明显富水异常区、通过地表水库地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根据设计采取开挖前全断面帷幕注浆和开挖后局部径向注浆、拱部采用小导管注浆等形式堵水,减少水土流失,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⑵洞内施工排水隧道顺坡地段,隧道内涌水通过水沟直接排出洞外。水沟沿开挖拱(墙)脚两侧1.0m远处,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排水沟,沟宽60cm,深30cm,为防止积水浸软拱墙基础(Ⅳ、Ⅴ级地段),水沟采用临时混凝土浇筑,使洞内渗水及施工用水顺坡排到洞外污水处理池,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反坡排水地段,采用移动式水泵、集水仓、泵站水管等设施分级接力将水排出洞外。按每250m~500m设集水井,掌子面50m内开挖反向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逐段抽水排入大集水井。采用多级泵接力排水至洞外汇入污水处理池,经处理后排放。同时掌子面配备2~3台污水泵,防止掌子面出现积水。横洞、斜井进入正洞作业面分为两种排水方式:顺坡排水,利用潜水泵将开挖面水抽至衬砌段排水沟自然排水至斜井与正洞相交的集水井中,后利用高扬程抽水机通过管道将污水排出;反坡排水,将掌子面污水用水泵抽至集水井,集水井间设接力水泵,分级接力将水排出洞外。反向坡度排水见图5.11-35。水池容量及抽水机设备选型方法:集水池溶量确定方法:考虑到施工中限量排放,水仓尺寸按照15min设计涌水量设计,考虑施工清淤方便综合确定,且能在4小时内抽完安排容积。238 反向水沟集水坑排出洞外或排入大集水井隧道坡度集水坑图5.11-35隧道反坡排水示意图抽水机选型方法:按500m一个集水池及25‰下坡计算,配置扬程在10m以内一般污水泵即可,工作水泵按满足计算的泵站排水能力和设计扬程配备,能应急处理突发的涌水,并设备用的水泵和排水管。⑶注浆堵水处理根据设计文件、地质情况和水压、水量大小,采取不同的注浆堵水措施;如预测涌水量超前限量排放时,采用超前预注浆(小导管注浆或全断面帷幕注浆)、当涌水量未超过限量排放时,采用开挖后径向注浆、局部注浆;经径向注浆处理后,仍然有危害的小水流,采用补注浆,对衬砌前喷射混凝土面还有渗滴水的,采用埋管引流或用防水板封堵处理。对注浆方式、材料、工艺、参数选择,按照设计图纸和超前预测预报结果进行选择实施。⑷局部淋水处理开挖后出现淋水小水流,采取堵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①堵水对有水地段进行深层注浆,即沿开挖轮廓线打φ42×4mm钢花管4m,按梅花形1.5m×1.5m间距布打,注水泥浆,水灰比按0.8:1(重量比)注单液浆,注浆压力0.6~1Mpa,有效降低地层的渗透系数。对局部面状出水按照图5.11-36布置。②排水对隧道一般地段开挖后的淋水及小水流,以及注浆堵水后存在的渗水,采用“纤维丝把多方引水”的方法。纤维丝具有价廉物美易于安装、防腐蚀、耐久的特性,作业时将纤维丝编成与软式透水管相类似的“纤维丝把”,这样不仅可以顺裂隙走向扭曲、交叉,而且它的吸水、引水效果也非常好。在围岩渗、漏水严重地段,可以从不同方向增设几条或多条纤维丝把将水引到环向透水管,依着围岩裂隙走向,每隔1~1.5m打进一个木楔,将纤维丝把绑在上面;并顺围岩壁一直引到纵向透水管,使水沿着纤维丝流向238 环向透水管,最后排入到水沟。图5.11-36局部面状淋水布孔施工示意图⑴水处理隧道内排出污水,主要是含油含泥砂的污水,在每个掘进工作面进口处设污水处理池,污水通过除油沉淀,达标后排放至洞外自然水系。在洞口同时设污水积水坑和沉淀池,积水坑上部设隔油装置,下部设积砂处理口,被过滤处理的废油予以集中处理。排水期间定期检验所排放污水的水质情况,保证不污染环境。沉淀池定期清理沉碴,将沉碴、污物等弃至碴场填埋。污水处理方案示意图如图5.11-37。图5.11-37污水处理方案⑹突泥、突水的应急措施①设移动式水泵采用平板车安设大流量、高扬程的抽水机2~4台,并备足连接管路所需器材、配件作为抽排突发性涌水之用。②将高压水管、风管作为临时排水管用在高压水管、高压风管前端预安设做为应急排水管路的接口及阀门,洞外预留三通238 及岔管,一旦发生突然涌水,做为临时排水管道,利用移动式抽水站与之配合,和既有排水设施一起往洞外抽排,防止淹没施工设施或淹井。5.11.10.洞内附属设施及预埋件施工⑴各类洞室的开挖支护隧道内的各类洞室开挖,在正洞掘进至其位置时一次开挖成形,当施工中发现原定位置地质不良时,施工单位会同设计及业主对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变更位置。开挖后,预留洞室锚喷支护紧跟,并对正洞连接处加强支护。⑵各类洞室防、排水工程施工①各类洞室与正洞联接处的防、排水工程与正洞一次完成;②与正洞联接的折角处,防水层根据铺设面的形状平顺铺设,不得出现空鼓。⑶各类预埋管件、预留孔、槽以及各类洞室二次衬砌施工①各类洞室衬砌施工与隧道衬砌同时进行,灌注成一体;②认真检查防、排水工程的质量,只有在防、排水工程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灌注混凝土施工;③本标段隧道施工采用衬砌模版台车开孔预留槽道,将有利于接触网准精准定位、安装。衬砌中衬砌边墙内的各类洞室按设计位置进行定位,模板架设时将经过防腐与防锈处理后的预埋管件绑扎牢固,留出各种孔、槽及边墙内的各类洞室位置,并与模板衬砌台车连为一体,确保在灌注混凝土时各类孔、槽及边墙内的各类洞室不产生移位。5.11.11.施工通风与降尘施工通风是长大隧道施工的关键配套施工技术。合理的通风布置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及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设计科学、先进、合理的通风系统,配置高效的通风机械是解决施工阶段通风难题的根本。根据我公司拥有的成功的长大隧道施工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技术性能的调研,结合本工程中隧道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制定本工程的通风方案。⑴通风设计要素根据我国铁路及劳动卫生标准的规定,隧道内作业段的空气标准为下列卫生标准:坑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低于20%。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³,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检查时,浓度为100mg/m³,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³;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氮氧化238 物转化为二氧化氮为5mg/m³以下。洞内温度: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洞内风量要求:隧道施工时供给每人的新鲜空气量不低于3m³/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洞内风速要求:隧道开挖时全断面风速不小于0.15m/s,坑道内不小于0.25m/s。施工通风的目的是供给隧道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冲淡、排出各种有害气体、降低粉尘浓度,以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因此,通风的设计要素是:①通风量至少应满足:洞内作业人员的需要;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降至允许浓度以下;隧道内风速不低于最低风速的要求。②风压至少应满足:新鲜风流经通风管道到达工作面时还有一定的压力来实现工作面的人员、设备安全,工作面的正常生产。⑵通风总体布置施工方法本标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施工,进料和出砟采用无轨运输。根据本标段隧道的设计特点及总体安排,均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量计算按新鲜风从洞外压入掌子面,污风从洞内排出进行。压入式通风计算为确定工作面需风量,需计算出满足洞内最小风速所需空气量Q1,满足洞内工作人员呼吸所需空气量Q2,稀释炮烟所需空气量Q3,稀释内燃机械废气所需空气量Q4,稀释起爆烟量所需风量Q5,取其最大者即为压入式通风系统出风口的所需风量Q需。以王岗山隧道出口工区为例进行计算,王岗山隧道,承担正洞长度1310米,以Ⅲ级围岩为主,断面按115.8m2计。①按洞内最小允许风速计算:V—保证洞内稳定风流之最小风速,最小风速按Vmin=0.25m/s计算;S—开挖断面积,正洞Ⅲ级围岩S=112.6㎡。②按洞内同一时间最多人计算:q—洞内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取4m³/min;K—隧道通风系数,包括隧道漏风和分配不均匀等因素,取K=1.25;N—隧道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100人。③按稀释和排炮烟所需风量计算:238 A—一次爆破所用最大装药量,炸药用量按1.6kg/m3,A=540.5Kg,施工中据实调整;S—开挖断面积,正洞Ⅲ级围岩S=112.6㎡;L—通风区段长度,按每隔1000m计算,每1000m串联风机,最长工作面串联4次。④按稀释内燃机废气计算风量:K—内燃机械作业时1kw供风量,根据隧规规定,取3m³/min;P—内燃设备总功率(1台挖掘机110kw,2台装载机300kw,4台出砟汽车852kw),总功率1262kw;π—机械设备的有效功率,取70%。⑤按同时起爆炸药量计算:A—一次爆破所用最大装药量,炸药用量按1.6kg/m³,A=473Kg,施工中据实调整;b—每公斤炸药爆炸生成的有害气体量,取b=40m³/Kg;t—通风时间,一般为20~30min,取30min。⑥所需风量的确定:根据以上计算结果,Q需=Q4=4938.5m³/min,Q需为隧道正洞所需风量。风机提供的风量应为:Q供=KPQ需。式中:K—修正系数,不受影响,取K=1;P—通风管漏风系数,P=1/(1-P100L/100)。按百米漏风率(P100)通风管Φ1.8m取1.2%;L—风机供风长度;经计算:Q机=KPQ需=1×1.307×4938.5≈6454.6m³/min。系统风压计算从理论上讲,通风系统克服通风阻力后在风管末端风流具有一定的动压,克服阻力则取决于系统静压,动压与静压之和即为系统需供风压。238 ①动压计算—空气密度,1.2kg/m3;—末端管口风速,1m/s(防止瓦斯积聚的最小风速按1m/s计)。②静压计算a.管道摩擦阻力:—管道摩阻系数,根据经验取0.0006;--管道内平均风速,;符号意义同前;d—风管直径,取1.8m。b.局部阻力:系统静压:③系统风压通风管径越大,则系统阻力越小,根据掘进时断面尺寸,施工机械和衬砌台车的尺寸,设计时按φ1.8m风管计算。正洞压入式风机选择及检算根据计算,风机所需提供风量约6454.6m³/min、系统风压约为887.9Pa,按此参数确定风机,选用天津通风机厂生产的2DT-125型轴流风机2台,其性能为:风量3600m3/min,风压5000Pa,功率220Kw。风速验算:按取最大风量7200m³/h的计算,采用Ⅲ级围岩断面S=112.6㎡验算,最大风速为:7200÷112.6÷60=1.07m/s>0.15m/s,满足施工需要。风机配置原则通风机型号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通风机产生的风量不能小于理论计算风量;通风机直径与选取通风管直径不能差别太大;238 风机全压值≮管道总阻力(工作风压)。⑶通风管道安设风管采用Ф1.8m的优质通风软管。单节长度20m,拉链式连接,风管布设在正洞边墙上,安装风管前,先按5m间距埋设吊挂锚杆,并在杆上标出吊线位置,用细钢丝绳拉紧并焊固在锚杆上,然后吊线挂上风管,这样可使风管安装达到平、直、稳、紧,不弯曲、无褶皱,减少通风阻力。⑷通风管理施工通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通风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通风管理不善。将使工作面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沿途污浊空气不能及时排出洞外,达不到通风的效果。以“合理布局,优化匹配,防漏降阻,严格管理,确保效果”二十字方针,作为施工通风管理的原则,强化通风管理。具体就是:以长代短,减少接头数量;以大代小,在净空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大直径风管;以直取弯,减少风阻。设立通风作业小组,作业人员进行通风值班,确保按要求通风以及及时关闭有关风门,防止漏风、窜风。风管用WSFG型软管,它具有防水、阻燃、抗静电性能。风管吊挂必须做到平、直、稳、紧,确保在水平面上无弯曲,风管无皱褶,无扭曲。为保证通风畅通,防止通风管被破坏,把通风管吊挂于正洞边墙上,并高于洞内行走机械的高度,吊挂风管的缆索要拉平、拉紧;锚杆要打牢、矫直;风管上的吊环间距要设置均匀,做到无一缺损和无一漏挂。风筒与风机连接处采用30m长铁皮变径导风筒与软式风筒连接;在工作面风筒末端也增加一节10m长铁皮风筒,防止爆破时破坏风筒;风筒经过衬砌地段时,在风管外设铁皮筒保护,确保管路畅通。通风机安装必须稳固,通风方向与施工前进方向一致。通风机与风管使用要做长远规划,避免反复安装。通风设备要定时检修和保养,平时有一台性能良好的通风机备用,如果隧道通风机突然损坏可随时更换,以确保通风系统时刻处于良好状态,改善施工环境。做好风机用电计划,避免后期电压降太大,不能满足要求。⑸防尘措施防尘采用通风防尘、喷雾降尘、湿式作业、减少尘源和个体防护的综合技术措施。①通风防尘通风防尘的作用是稀释和排出洞内空气中的粉尘,根据我国煤炭、冶金及铁道部门238 颁发的有关规定,要求掘进巷道工作面的最低排尘风速为0.15m/s,根据排烟计算配备的通风设备能够满足通风防尘要求。为避免由风管吹出的风流在工作面形成涡流或直接吹向碴堆而增加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使风管悬挂于隧道的一侧,并使其轴线与隧道平。②喷雾防尘在离掌子面10m左右的洞壁上安装高压喷雾器,起爆前提前打开高压喷雾器,形成喷雾,借喷雾降低爆破粉尘含量。③湿式作业钻孔防尘:钻孔作业全部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进行湿式钻孔,钻孔过程中的供水水压不低于0.3Mpa,保证钻孔过程中孔内充满水;为了提高对微细尘粒的吸附能力,在水中添加少量湿润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湿润剂的一般用量为0.05~0.5%。其他地段需要钻孔时,也必须采用风水联动装置,杜绝干打眼。爆破防尘:采用水封爆破进行降尘,即用聚氯乙烯、聚乙烯等薄膜加工的塑料袋装水充当炮泥放在炮孔中封堵炸药,可使1~5μm粉尘降低50~80%,同时能减少爆破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爆破时采用高压喷雾器进行喷雾降尘;为加速湿润粉尘的沉降,在距掘进工作面20~30m处利用喷雾器设置粗雾粒净化水幕。出碴防尘:放炮后出碴前,用水枪在掘进工作面自里向外逐步洗刷隧洞顶板及两帮,水枪距工作面15~20m,水压一般3~5kgf/cm2;在装碴前,向碴堆不断洒水,直到碴堆湿透,防止装碴过程中扬尘。喷混凝土防尘:隧洞内全部采用湿喷混凝土机进行喷射作业,从根本上降低喷混凝土作业时产生的粉尘量;在喷混凝土作业面,布设局部通风机进行吸尘,来改善作业面的工作环境。④减少尘源尽量将能够在洞外进行加工操作的工序放在洞外,如电焊、氧气焊、混凝土搅拌等工序,以减少粉尘的来源。⑤个人防护为了更好的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给在隧洞内工作的施工人员配发防尘口罩、压风呼吸机、防尘安全帽等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做好防尘工作。5.11.12.施工期间洞内通信长大隧道施工的通信指挥及施工现场的信息反馈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决策的及时和准确程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内外监控,使每个生产环节在通信网中能自动衔接,通过通信网使生产指挥中心与各作业点、生活点、各部门之间建立顺畅的、可靠238 的信息通道。生产指挥中心能随时了解到各方施工生产情况,及时收集到反馈的信息。为保障信息传递可靠,调度指挥不间断,隧道施工建立“长大隧道施工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及有线程控通信系统。”这两个系统互为备用,各有所长,组成一个可靠的、不间断的通信指挥系统。在隧道进口调度室设立程控电话总机及无线调度总台。⑴有线程控通信系统项目经理部各部门之间、各部门至调度指挥中心及各架子队之间采用有线通信系统,安装程控自动电话。隧道内有线系统采用敷设一条30对的HYAT23充油电缆接入程控总机,将程控自动电话安装至作业点、控制点。在隧道内每隔500m安装自动电话一部。根据需要在有人值班处随时可安装自动电话。隧道内电话选型要求信号方式为可见可闻信号,即来点振铃的同时能发红光显示,以满足隧道内恶劣环境中信号可靠的需要。⑵无线调度系统无线调度系统通过接口设备接入程控有线系统,使有线电话用户通过调度总机也可呼叫手持机用户,同时无线调度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有线系统构成互为备用的系统,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在隧道总调度室设立无线调度总台。设立编码选呼终端机和编码盘,及洞外收发信机,洞外设纵辐射高增益空间天线,使洞外各部门及卸碴场都能被信号覆盖。隧道正洞内安装40MHz漏泄电缆,每隔500m安装双向放大器。隧道内末端安装同频收发信机,洞内拱顶安装40MHz--460MHz开路转发器及室内螺旋极化天线,将40MHz转发至400MHz,确保掌子面推进时通信联络不间断。隧道内外施工现场指挥人员配发40MHz手持机等。5.11.13.洞内管线布置⑴洞内管线布置原则为方便施工,且不影响运输和行人,管线布置按通风管、高压水管及风管布置在隧道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其他管线布置在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为原则进行布置。⑵洞内管线布置通风管的布设;通风管设在正线左侧,根据通风设计,采用压入式的通风方式。通过衬砌台车处用铁皮风筒过渡,避免在此处断开或形成瓶颈。风管采用接头为拉链式的φ1800mm的WSFG型塑布软管和钢风管压入式通风。高压供风管的布设:高压风管设于左侧边墙上,主管道每隔300~500m分装闸阀,高度位于轨面高度,不影响仰拱及铺底施工。用角钢做支架,管道前段距开挖面30m距离,用高压软管接分风器。238 给水管路的布设:给水管路与高压供风管布置在同一角钢支架上,管道距开挖面40m处,用直径50mm软管接分水器。供电线路的布设:设于右侧边墙上,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电压为400/230V,作业地段照明采用36V低压。为解决长大隧道距离过长供电电压降过大及多功能作业台架用电,在成洞地段用高压电缆引入10KV电压,将高压进洞,在适当位置设变压器降至400/230V使用。400/230V供电线路采用95m㎡塑料绝缘铝绞线,10KV电缆线路采用不滴流电缆。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400V以下电缆不小于2m,10KV电缆不小于3.5m。供电线路分层架设,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洞内管线布置详见图5.11-38。图5.11-38管线布置示意图5.11.14.超前地质预报方案⑴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的目的利用各种已有的地质资料,综合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钻探法等预报手段和技术,对隧道施工前方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情况,包括岩溶及断层破碎带发育情况(规模、性质及范围等)、地下水赋存情况(水压水量等)、向斜与背斜构造地段、岩层蚀变带、含煤层岩层界面等进行预报预测,以便及早做好预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安全进行⑵预测预报的工作内容拟定施工中进行全过程超前地质预报及不间断的围岩量测工作。施工中全隧道综合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钻探相结合的预报技术;开挖后全隧道进行不间断的围岩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开挖后的围岩变化信息,以便及时加强开挖段的支护,改进后续施工断面的开挖方案及支护方法,确保结构稳定及施工安全。⑶预报方法采用TSP系统与地质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长期(大于100m范围);TSP法进行中期(30~238 100m)地质预报;地质雷达进行短期(30m以内)的地质预报;同时利用超前地质钻孔进行距离30m~100m的地质验证;采用在钻爆循环中加深(4m)10个炮孔进行掌子面前方4m范围的下一循环的探测。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预测法进行掌子面作业影响区域内的当前地质预报。⑷超前地质预报的措施及手段说明①隧道施工经验类比法预测根据我单位以往隧道施工经验类比该标段的地质情况、施工方法及工艺,并根据类比情况对相关问题提出预报。②地质调查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已有地质勘查资料、地表补充资料和已经开挖的隧道的地质调查取得的资料,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长度范围内可能揭示的围岩的工程地质情况。隧道地表调查可进行GPS测量,绘制地形图,包括:地质断层、褶皱、节理裂隙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地表岩溶发育的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煤层、石膏、膨胀岩、含放射性物质岩石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及产状等,利用地面测绘和其它基础资料对隧道的地层界线、大型断层、岩溶、围岩类别以及其他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将地表区域内地质调查的资料进行编录,以图文方式及表格形式来宏观判断可能以发生地质灾害及其程度。隧道内地质调查可通过对掌子面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岩体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岩体的完整性、断层发育情况、地下水渗流及出水量、含煤岩层、溶洞等进行地质素描(包括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判断前方可能会出现的破碎岩体、出水构造情况以确定采用仪器探测和超前钻孔的布置形式。预报以表格形式随时提出,并根据开挖情况来完善预测预报技术,为决策提供依据,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③地质仪器法预报TSP203探测法: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里应用较多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探测设备。TSP203是最新一代智能型预报仪,传感器能采集不同方向的地震信号,根据地震反射波判断发射截面的三维几何形态,经电脑分析,自动得出图像和结果。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报工作面前方100~200m范围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238 应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地质探测的频率为:岩层完整、岩性一致地段1次/100m,断层破碎带、岩溶管道富水地段1次/50m,必要时再增加频率,以相互重叠、复核,提高预测精度。操作方法是:在开挖工作面排列布置地震激发和反射波接收的装置。为排除表面波的影响,传感器对称布置在隧道两侧的侧帮,距洞表面2~3m的围岩内部,安装时使传感器与岩石结合紧密;激发地震波信号的爆破孔,第一排紧靠掌子面,最后一排距传感器15~20m,正常布置24孔,用YT28风枪钻孔,孔径为φ32~φ42mm之间,钻孔间距1~3m,孔深2~3m,每孔装药量50~100g。爆破后,测量系统数据记录部分实时显示所有的数据采集通道,并实时通过测量系统计算机显示监视爆破信号的质量和传感器与岩石之间的耦合状况,初步评价结果在测量完成后8h内即能读出,以图像和表格的直观形式显示隧道施工前方和四周测量范围内的不良地质带和不连续界面的位置。地质雷达法:采用地质雷达进行地质超前预报,该方法可以探查断层及破碎带、大节理、岩脉、陡倾角岩体分界线以及岩溶、洞穴等。其工作原理是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被定向送入地下,经存在电性差异的地层或目标体反射返回地面,由接收天线接收。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波强度与波形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特征及几何形态而变化。所以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和结构。地质雷达工作原理见图5.11-39。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具有分辨率高、无损伤、高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图5.11-39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地质素描及数码相机分析法预报:利用地质素描判定工作面前方短距离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掘进施工时,派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在每排炮后对工作面进行地质观察、记录,并用数码相机照相,绘制地质素238 描图。地质素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状态(出水点、出水量、水压力、突水情况等);地层岩性(产状、结构、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岩石特性(岩石名称、风化状况、岩石结构、质地、强度);地质结构面(间距、延伸性、粗糙度、张开性等);软弱夹层,贯穿性强的大节理、断层(填充情况、风化程度、开度、渗漏)、瓦斯煤层(煤层厚度、瓦斯含量、有害气体)等。根据掌子面地质情况,通过对地质素描图的分析,用工程类比法对开挖面前方短距离内的岩体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提出地质预测报告。超前探孔取芯验证法预报:根据设计地质资料及TSP203等长期预报提供的不良地质资料,在掌子面距不良地质地段约30-100m时,采用地质钻机在掌子面进行钻孔探测,以便相互印证。根据TSP203探测资料选择探孔位置,在断层破碎地段布置10个φ89的探测孔,超前地质钻孔采用地质钻机钻孔。在钻孔的同时,记录钻孔速度、岩碴岩粉特征、冲洗液颜色、含泥量、出水部位、钻杆是否突进等情况,探明水量和水压情况,按设计和开挖面的地质资料,判定工作面前方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钻孔前先用稍大直径的钻头钻孔,安设3m孔口管,孔口处设闸阀,在遇到高压水时紧急关闭,防止突水。对于取芯钻孔,每次提钻后对岩芯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记录各岩层位置、岩性、厚度及其裂隙发育、充填胶结情况,做好岩芯的地质描述,同时记录好孔内出水情况。取出的岩芯按孔位编号,摆放整齐,供地质人员分析研究。超前钻孔取芯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观察法进行实时地质预报:在进行隧道掘进钻眼时,钻工按10%的比例收集炮眼钻屑,并对每个炮眼的煤层含量和出水状况进行观察,将实际情况及时向值班工程师汇报,由值班工程师对当前循环岩体的情况进行实时预报,若无异常变化,则可进行正常施工,否则立即采取相应措施。5.11.15.围岩监控量测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工程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的重要内容,是按照新奥法原理施工隧道工程的“眼睛”。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是为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衬砌的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⑴监控量测内容、方法和仪器隧道监控量测按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要求,量测项目主要包括洞内外观察、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测、地表下沉,在断层破碎带增加隧底上鼓和围岩内位移等量测项目。量测的方法和频率按设计要求进行。238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测线数,V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不大于5m,Ⅳ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不大于10m,Ⅲ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不大于30m。⑵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以便及时掌握围岩与支护的稳定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直观的必要信息。每天安排专人进行观察并做好地质描述。观测范围在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后的地段进行,使用的仪器为地质罗盘、水压计等。对开挖后还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察内容包括:地质描述,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是否有底板隆起现象等。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的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发生锚杆松动、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的现象;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裂纹、剥离或剪切破坏现象以及钢架支护工作状态等。⑶周边位移该项目主要是用于围岩稳定性判别及位移分析,贯穿于隧洞施工的全过程,为预测和反馈提供参数,为二次衬砌提供依据,是各项量测的重点。量测仪器采用JSS30A型坑道周边收敛计,初读数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获取初读数。进洞5m处设第一个量测断面,以后视围岩的具体情况每10~50m一个断面,在围岩变化处(断层地带)加设断面。⑷拱顶下沉拱顶下沉量测与周边位移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进行。若有障碍物影响,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可适当移动位置。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⑸地表下沉在隧道洞口段及浅埋段,围岩松散,岩层较为风化破碎,开挖后隧道顶部围岩较薄难以自稳成拱,地表容易发生沉陷,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地表下沉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在隧道开挖前进行,借以获得开挖过程中全位移曲线。地表下沉量测采用地表埋桩布点,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布点原则:在洞口Ⅴ级围岩或埋深小于40m的地段沿隧道轴线每隔5~10m布设,测点与周边位移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每断面至少三个点,施工期间对监测点进行沉降监测,若发现较大的下沉,立即加强支护,提高监测的频率并及时通告相关单位,研究、调整隧道开挖与支护参数。⑹选测项目围岩内位移:观测围岩内部位移情况,从而获得围岩内部应力变化信息。量测方法为在断层破碎带地段,每隔5~1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1~2测点,在钻孔中安设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238 隧底上鼓:在断层破碎带地段,每5~10m设一个断面,每断面2~3个测点,使用仪器为水平仪和水平尺。其他项目如围岩压力、锚杆内力、支护及衬砌的应力、钢支撑的应力及外力、围岩弹性波速等项目如施工过程确需掌握其信息,以便作为指导安全施工或变更设计或科研需要时,将加以安排测试。⑺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①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量测数据变化情况而定,按表5.11-40规定进行。表5.11-40量测频率表项目量测仪器设备量测时间间隔围岩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目测、地质罗盘等工作面每次开挖后进行,已支护地段喷混凝土、锚杆、钢架1次/天。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铟钢尺开挖面距量测面<2B时,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面2B~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面>5B时,1次/周。周边位移收敛JSS30A型收敛计1-15天16—30天1—3月3月以上2次/天1次/2天1~2次/周2次/月拱顶下沉精密水准仪,铟钢尺同上围岩内位移在洞内钻孔安设多点位移计1-15天16—30天1—3月3月以上2次/天1次/2天1~2次/周2次/月其他项目根据需要进行注:B为开挖面宽度②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浅埋地段和断层带,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必要时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各量测项目在持续变形基本稳定2周后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⑻量测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反馈施工期间,监测人员在每次监测后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水平位移等随时间及工作面距离变化的时态曲线,了解其变化趋势,并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率。根据开挖面的状况,拱顶下沉、水平位移量大小和变化速率,综合判定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根据变形管理等级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见表5.11-41所示。表5.11-41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238 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ⅠUo2Un/3采取特殊措施注:Un为允许最大位移量,Uo为当前位移量①数据统计和分析将量测记录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图5.11-42。图5.11-42位移u-时间t关系曲线图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须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回归分析函数在下列函数中选择:对数函数:u=a+b/lg(1+t)或u=a×lg(1+t)指数函数:u=a×e-b/t或u=a×(1-e-b/t)双曲函数:u=t/a+b×t或u=a×[1-(1/(1+b×t))2]式中:a、b—回归常数;t—初读数后的时间(d);u—位移值(mm)。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才能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②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如图5.11-43所示。⑼监控量测管理量测工作按计划实施,决不中断。根据量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围岩总位移值及变化规律后,将其值与规范规定值进行比较:当计算值小于或等于规范规定值时,将回归分析值作为围岩变形控制依据,建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238 量测数据及时、准确,结果及时报告,以便掌握动态信息。记录正规,资料齐全,计算正确,以便为竣工文件积累资料图5.11-44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5.11.16.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5.11.16.1.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加快隧道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加强设备配套,实行多项目平行作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开展工序工时实测,优化作业循环时间,用优选法对各工序进行排序,对循环作业时间进行测定和优化,将循环作业时间压缩到最短。采用移动式仰拱栈桥施工,避免平行作业下的施工干扰。5.11.16.2.“保护围岩,控制变形,动态管理,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⑴隧道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岩石段采用钻爆开挖施工。为控制超欠挖,降低洞壁粗糙率,减少隧道通风阻力及减少岩爆发生机率,Ⅳ级围岩采用预裂控制爆破技术,开挖困难地段采用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238 ⑵极坐标BJSD-4断面检测及炮眼定位措施采用极坐标BJSD-4断面检测及炮眼定位技术,先按不同的围岩断面尺寸,炮眼布置图输入仪器,爆破后输入相应里程、断面,仪器通过光束自动检测断面超欠挖,施工人员可用油漆按投影布点。⑶各级围岩施工动态管理、动态施工,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各级围岩施工做好监控量测,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调整提供依据,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Ⅳ、Ⅴ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地段、软弱围岩地段采用“先探测、管超前、预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分部开挖法施做,做好监控量测,指导施工顺序,动态管理、动态施工,确保施工安全。5.11.16.3.隧道支护衬砌内实外美的技术措施⑴断面及混凝土厚度检测技术措施采用极坐标BJSD-4断面检测及炮眼定位技术,先按不同的围岩断面尺寸,炮眼布置输入仪器,爆破后输入相应里程、断面,仪器通过光束自动检测断面超欠挖,施工人员可用油漆按投影布点。配备先进的测量、检测仪器,用科学的手段保障工程质量。采用隧道断面检测仪进行断面检测,影像雷达检测混凝土厚度。⑵喷混凝土密实技术措施及时喷射混凝土能增大径向应力,能较好地控制隧道围岩的松弛。施工中如不能保证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密贴,不能控制喷射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将直接影响喷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为此我们采用下列技术措施:岩壁渗水或岩壁上有粉尘都不易使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良好,采用高压风清理岩面,对岩面渗水、滴水、或大片淋水采用凿槽埋管引排或用防水板处理后,再喷射混凝土。防混凝土收缩开裂是保证混凝土密实的主要手段,主要采取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拌合,控制水灰比、控制水泥用量、控制速凝剂用量、避免使用热水泥、热骨料和火山灰水泥,减少回弹量,选用湿喷机和湿喷机械手喷射,确保喷射混凝土密实;安设钢拱架处喷射混凝土不易喷密实,影响初期支护结构受力。为达到钢拱架背后密实效果,喷射混凝土前在拱架背后预留注浆管,喷射混凝土完毕后进行注浆,确保拱架背后密实。⑶采用台车带气囊的端模和模板接头加硬橡胶间隙带措施为防止二衬混凝土灌注段施工接头处漏浆,采用带气囊的端模,加硬橡胶间隙带。一方面可以缓冲顶模时对混凝土的压力,另一方面能密封接头缝隙。相邻段混凝土浇筑完后,拆除间隙条,用砂浆抹平凹槽。238 ⑷堵头板分层设排水孔排出泌浆水措施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泌浆水,容易粘在模板上形成混凝土表面的气泡。为减少二衬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在堵头板上沿竖向每20~30cm设可以封闭的孔(φ10~14mm的螺钉孔即可),浇筑时根据混凝土的层面,依序打开孔排水,排完水及时封孔。⑸混凝土防开裂控制技术措施隧道衬砌结构开裂控制是施工的难点,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选择适宜隧道混凝土工程的具有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使用合格的粗、细骨料,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较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水;降低拌和用水,适当控制流动性;控制下料速率,使蒸发水量与泌水量及水份迁移速率达到动态平衡;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加强通风;严格控制混凝土拆模时间,在初支稳定后施作的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8MPa,初支未稳定就施作的,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0%方可以拆模,拆模时混凝土中心点与表面温度不得大于20℃,结构物内外温差不得大于15℃,拆除模板后,及时洒水养护。⑹混凝土耐久性措施掺入高效减水剂;选用含有高效活性矿物水泥;选用非碱活性骨料配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水质检测;限制或消除从原材料引入的碱、SO2+4、C1-等引起结构破坏和钢筋锈蚀物质的含量,保证混凝土强度。5.11.16.4.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措施施工中进行全过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超前水平钻孔、超前横洞单点反射法探测、TSP203、地质雷达等综合地质预测预报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主动获取地质信息;正确选择开挖方法、注浆参数及可靠的支护措施并严格实施,迅速反馈信息,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及时修正支护参数,确保结构稳定及施工安全。5.11.16.5.仰拱先做技术措施为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开挖及二次衬砌循环时间,提高隧道施工效率,采用移动式仰拱栈桥施工,避免平行作业下的施工干扰,安排衬砌队一个作业组专门施工仰拱,全断面一次施工完成,仰拱先于衬砌施作。5.11.16.6.保证洞体稳定的综合技术措施保证洞体稳定技术措施是一项综合技术措施,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开挖、支护技术采用、地下水处理及围岩量测等6项内容。施工中,将以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反馈的地质信息为依据,以开挖防坍方、支护保稳定、向治水、防水要安全为主线,综合运用上述各项措施,实现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洞体稳定。238 5.11.16.7.防止衬砌台车上浮措施在灌注混凝土时,衬砌台车易上浮,采取措施是使台车与轨道相连,利用已衬砌段上顶下拉,抗浮示意图如图5.11-45。图5.11-45衬砌台车抗浮示意图5.11.16.8.针对断层的施工技术措施断层及破碎带采取施工措施如下:⑴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探水,探明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情况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活动态势。主要探测断层破碎带地段岩石的强度、岩性、岩层的破碎、松散程度、涌水压力和涌水量等情况,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注浆参数及采取相应的技术参数提供依据。隧道在穿越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时,其施工难度取决于断层的性质、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的宽度、填充物、含水性以及隧道轴线与断层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等,施工前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判明与掌握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的情况。依据设计提供的工程水文地质资料选用TSP203、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及超前地质钻孔等探测手段和预报方法,提前预测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的宽度、填充物、含水性等情况。对破碎带施工中钻凿1孔φ76超前探孔(富水断裂、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的富水断层钻凿3孔φ76超前探孔),超前探测20~30m;同时在隧道开挖每一循环钻设5个加深5m以上炮眼作为探测孔,以随时探明掌子面前方地下水情况,所有探测孔均需设置关水阀门,1孔设置测压装置。⑵选择合理的断层开挖工法及注浆措施断层破碎带一是围岩松散,二是有地下水,结合施工实际和超前地质勘探情况,穿越断层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断层破碎带开挖支护方法详见图5.11-46断层破碎带(无水、有水)处理措施图。穿越断层的正洞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超前支护采用拱部设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拱墙设置间距0.6m~0.8m的I18全环型钢钢架。238 断层破碎带(有水)处理措施断层破碎带(无水)处理措施对V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或预留核心土开挖图5.11-46断层破碎带(无水、有水)处理措施图通过断裂及影响地段,衬砌内拱墙预留35cm变形及补强空间。钢架支护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垫板、加劲肋、槽钢、纵向连接钢筋及锁脚锚杆等,钢架基础应置于稳定基岩面,边墙开挖过程中拱部钢架不得悬空。对断层破碎带富水地段,雨季施工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超前注浆采用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周边注浆、超前局部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等措施。掘进采用“短进尺,快循环,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的方法,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防止发生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地段台阶法施工,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V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应大于2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238 断层地带开挖,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开挖后应立即喷砼封闭岩面,然后进行钢架支撑、锚、网、喷联合支护;仰拱施工应超前拱墙二次衬砌施作,并尽量紧跟开挖工作面,对于易发生塌方段应重点控制,加强监测,并及时支护、及时衬砌。仰拱及填充分开浇筑,且应分段整体灌注,严禁分幅施工,确保仰拱及底部施工质量。施工中加强系统支护监控量测和观测。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合理确定开挖进尺,并及时调整初支强度和二衬施作时间。二次衬砌离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大于90m,Ⅴ级围岩不应大于70m。设置专职安全员,并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各作业区信息应贯通,并与洞外生产组织调度中心保证联络畅通。洞内设置应急照明设施以及紧急疏散标识;必要时应沿隧道墙脚纵向设置一道救生应急管道,管径不小于600mm;并配置必要的救援车辆,救援梯等救援设施。制定发生紧急事故的抢险预案,并将其紧急措施纳入实施性施工组织,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组织参建人员进行突发性事件处置演练。⑶反馈设计单位断层地质实际情况,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设计采用超前小导管、型钢钢架、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施工期间支护参数,依据超前地质预报反馈的地质实际情况,由设计单位确定,我们将根据修正后支护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洞身结构安全。5.11.16.9.针对高地应力、防止岩爆的施工方案高地应力段围岩可能发生岩爆地质灾害。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工作,通过地质钻孔取芯,测试围岩主应力和岩石强度,评判该段可能发生岩爆的强度等级,根据不同强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配备支护补强及加强洞室支撑的材料和机具设备,施工中根据监控量测情况,及时实施补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⑴岩爆的预报目前对岩爆预测还没有有效方法,主要通过经验法、前兆法、钻探法进行预报,经验法是高地应力地段,一般在开挖2倍洞径后方地段为岩爆高发区,前兆法是岩爆发生前有碎裂声,另外当发现开挖面岩面有“饼化”现象时,可能发生岩爆。钻探法采用钻凿1孔φ76超前探孔,超前探测20~30m,同时在隧道开挖每一循环钻设5个加深5m以上炮眼作为探测孔。⑵通过岩爆地段的施工方法开挖方法:必要时将全断面法改为半断面法,使应力逐步释放。238 采用短进尺多循环方式,将深孔爆破改为浅孔爆破,降低一次爆破用药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采用光面爆破,使隧道的周边圆顺,减少应力集中,降低岩爆发生强度。超前解除应力法:打超前探孔,使掌子面及洞壁应力提前释放。向钻孔注水、向岩面喷雾:向钻孔内注入高压水,向岩面喷雾,降低岩石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岩石碎性,减少岩爆发生率。开挖后及时防护:开挖后及时支护,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必要时加局部钢支撑,防止岩石弹射与塌落破坏。⑶岩爆地段施工安全措施作好地质超前预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严格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开挖面断面轮廓圆顺,尽量避免局部出现大的超欠挖,造成应力集中而引发岩爆;增设临时防护设施,给主要设备安装防护网和防护棚架,给施工人员配发钢盔、防弹背心等,必要时在掌子面加挂钢丝网;喷钢纤维混凝土,由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柔性和抗剪能力,因此,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使表面开裂;岩爆非常剧烈时,为了安全,在安全距离外躲避,直至岩爆平静;加强巡回清撬爆裂的危石,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5.11.16.10.针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施工方案高地应力地段除了防岩爆外,其次是防止软岩变形,软岩大变形包括由高地应力挤压引起的围岩大变形及破碎岩体因开挖松动引起的变形。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采用钻探法进行物控,钻凿1孔φ76超前探孔(1孔取芯),超前探测20~30m,同时在隧道开挖每一循环钻设5个加深5m以上炮眼作为探测孔。为避免高地应力的释放,诱发洞身软弱的围岩发生大变形,使初期支护混凝土也出现严重开裂剥落破坏,变形后的初期支护侵入二次衬砌净空。施工中应采取以下措施:⑴建立日常施工监测及地质预测预报体制,以数据分析来指导施工。⑵施工时在可控制条件内释放围岩变形、降低支护的围岩压力,可采取超前钻机施做φ76超前钻孔或加设应力解除爆破环节。⑶采取“短进尺、弱爆破”的原则,短台阶、微震动爆破开挖.严格控制炮眼利用率,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围岩的扰动,控制围岩松动圈的扩展,并且支护尽早闭合。⑷采用锚杆、钢架、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确保开挖作业安全。⑸加大预留变形量,按“宁超勿欠”的原则,预留足够的变形量。⑹严格按设计支护参数做到位,局部进行加强,快速形成支护体系,要快速形成支护强度,才能克服高应力软岩初期变形迅猛、后期变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⑺尽量缩短仰拱与开挖面的距离,使支护整体受力。⑻合理确定二衬施作时机,须在初期支护稳定且不发生破坏的一定时期后施作。238 5.11.16.11.针对放射性的施工方案对于放射性场所监督区~控制区地段,施工中加强放射性监测,逐段取样核实其放射性,加强施工通风和人员的劳动保护,确保施工安全,同时该段隧道弃碴需妥善做好防护,不宜用作填料。并采用以下措施:⑴监测跟踪在隧道施工中边施工边监测,尤其是构造破碎带中要引起注意;适时掌握辐射水平,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⑵工程施工方面的措施加强通风并保持湿式作业,工作面附近配备降尘设备。开挖后要洒水降尘,出碴时保持废碴处于湿润状态。经常清理隧道排水沟,保持其水流通畅。隧道弃碴应及时运出隧道,弃碴完成后,碴体表面采用50cm厚土层覆盖。弃碴不适合利用为砼骨料与路基填料。⑶施工人员的常规性劳动防护隧道坑道作业人员就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有禁忌者不得从事此项工作。进入隧道工作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不要在隧道内进食、饮水、吸烟;离开工作场所,饮食前做好洗手、漱口,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淋浴更衣和配备保健箱。作业时间不宜太长,注意休息。5.11.16.12.针对顺层偏压的施工方案隧道洞身一侧存在顺层偏压时,施工中注意适当调整系统锚杆长度及施作侧向,在偏压一侧的锚杆应适当加长、加密,对侧锚杆数量可适当减少,系统锚杆总量不变。5.11.16.13.隧道岩溶地段的施工技术措施岩溶可能造成突发性坍塌、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施工中根据探测资料采取注浆加固、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⑴岩溶水处理原则:对位于垂直循环带内的隧道,当遭遇溶隙、管道、溶洞时,应尽量维系原有的排水通道;对处于水平循环带内的隧道,当遭遇管道、溶洞、暗河时,宜考虑排水降压,并尽可能维系既有地下水通道,隧道结构应适当考虑水压力的作用;对于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不同岩性的接触带时,当采取排水方案造成介质大量流失、地层破坏,影响水文环境时,宜考虑“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隧道结构应考虑水压力作用。⑵当施工过程中遭遇大型高压富水溶洞、暗河时,按设计要求增设泄水洞,降低施工风险,加快工程处理进度。238 ⑶超前地质预报体系以地质分析为基础,以物探方法与超前钻探法为手段,将采用多种方法相互印证和补充,通过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处理、资料解译等手段来对岩溶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选定地质素描、TSP、地质雷达、高密度直流电法、红外探水、超前水平钻和加深炮孔为必测方法,选定瓦斯测试仪、TST、HSP、陆地声纳法等为选测项目,必要时实施。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将隧道正洞及斜井按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及岩溶水强烈发育)、地质条件较复杂(岩溶及岩溶水中等发育)、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岩溶及岩溶水弱发育)、地质条件简单的岩溶段落分别制定超前地质预报方案。⑷专项水文地质监测:对I级风险隧道进行水文地质专项监测,为水文地质评价和风险源的防灾预警提供水文地质方面的依据,并纳入超前预报资料的综合分析。水文监测内容包括降雨量、水量、水压、水位等四个方面。⑴浆堵水加固方案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超前预报的基础上,通过注浆来改良软弱破碎岩体、封堵地下水,根据注浆目的的不同,注浆施工方案主要有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周边注浆、局部注浆、径向注浆等,适用范围见表5.11-47。表5.11-47隧道注浆方案适用范围表序号方案适用范围1超前帷幕注浆1、加固隧道前方核心区及轮廓线外约5~8m范围内的围岩,小断面隧道也可采用3m加固范围,防止地下水、泥等从隧道周边和前方涌入隧道内。2、每循环加固段长20~30m,钻孔和注浆量大,作业周期长。3、一般需设置专门的砼止浆墙,以抵抗浆液和水压力。4、主要适用于高水压、水量大、无自稳能力、可能突水突泥段。2超前周边注浆1、加固隧道前方轮廓线外约3~5m范围内的围岩,防止地下水、泥等从隧道周边涌入隧道内。2、每循环加固段长20~30m,钻孔和注浆量较大,作业周期较长。3、水压较高、水量较大地段。3局部注浆1、以封堵围岩裂隙(或管道)股状流水为主,通过注浆减小地层水向隧道内的排泄量。2、主要适用于隧道开挖后,洞壁较大的股状出水点处,小范围面状淋水部位。4径向注浆1、隧道开挖后,洞壁渗漏水较大时,或支护结构变形较大时,通过径向注浆达到堵水减排和加固围岩、限制变形的目的。2、主要用于节理裂隙密集及围岩破碎段带水开挖后的加固堵水注浆,也用于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段或周边帷幕注浆段开挖后的补充注浆。⑵溶洞穴处理方案238 为保证溶洞地段加固方法合理、有效,结构安全、经济,根据溶洞与隧道的空间关系,拟定溶洞处理加固方法见下表5.11-48。表5.11-48溶洞处理加固方法表溶洞位置加固方法适用范围溶洞位于拱部回填溶洞向拱顶以上发育规模较小,无水(少水)的空腔、半充填型溶洞。护拱溶洞向拱顶以上发育规模较小或溶洞尽管向上发育较高但宽度很窄。喷锚网防护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较广,溶洞顶板稳定性较好。立柱支顶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均较广,溶洞顶板发育在隧道拱顶以上10m以内。拱罩防护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均较广,溶洞顶板发育在隧道拱顶以上10m以上,顶板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存在小块落石的可能,且清除危石难度较大。溶洞位于底部回填发育在隧底附近的小型空腔或半充填溶洞。注浆(钢管桩)隧底10m~15m的溶洞充填物,通过注浆或钢管桩注浆,形成具有足够承载力的注浆改良复合地基。板(梁)跨越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充填型溶洞,充填物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及承载力,但均匀性较差,通过板(梁)调整地基的整体均匀性,控制差异沉降。拱桥跨越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且纵向发育范围有限的空腔。桩基承台(托梁)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空腔、溶洞充填物承载力很低,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的充填型溶洞、不易封堵的过水通道。路基填筑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空腔,纵横向发育规模较大,通过复合地基及隧道内预留沉降空间解决工后沉降问题。溶洞位于侧部护墙防护侵入隧道开挖轮廓线范围有限的溶洞护墙支顶溶洞发育范围较宽广,溶洞侵入隧道范围较大或横穿隧道⑺设立施工防灾报警系统针对可溶岩隧道等风险隧道突发性的突水突泥风险事件,施工期设置防灾报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声光报警、应急通信及电视监控、逃生系统、应急照明及供电系统、应急排水等内容。并结合隧道防灾报警系统进行落实。⑻岩溶隧道各开挖工作面根据作业人数需要,配备自动充气救生服及救生圈、自动充气救生筏;隧道内需保障通道畅通,在各开挖工作面配备专用汽车。5.11.16.14.地下水处理技术措施大量地下水容易产生突泥、突水等风险,为确保洞体稳定、施工安全采取如下措施:①以超前地质预报和开挖后实测地下水信息为依据,在裂隙水较发育和水文环境要求严格的隧道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制定地下水处理方案。②根据地下水对隧道和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报请设计和监理单位批准采用开挖前预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或补注浆,将地下水堵塞在围岩松动范围以外。238 ③对软弱围岩地层,采用用水控制管理,如临时排水沟用塑料布过渡,供水管接头密封,用风清理岩面等,如有膨胀性围岩处在隧道基底层时,为保护基底,可预留保护层,保护层与仰拱同时开挖,开挖后及时做仰拱。④按设计和工艺要求做好结构防水,铺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工艺。⑤隧道洞顶有冲沟发育地段,为防止地表水侵入隧道,冲沟较大较深、洞顶埋深较浅的,暗洞施工前,洞顶采用M10浆砌片石进行回填、其余部分采用用夯填片石,根据地表坡度自然排水情况,设置洞顶排水沟引排地表水。5.11.16.15.隧道坍方处理方案⑴防止坍塌的一般原则在设计单位地质详勘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应将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一道必要工序进行管理,以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地质预报中,除采取TSP、物探、红外线探测、电磁法等综合地质预报手段外,应重视地质素描、地质分析和地质探孔的应用,近距离地质预报应以地质钻孔钻探为主。加强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加强掌子面的预支护和预加固(如超前管棚、超前预注浆等)。初期支护要加强。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双侧壁导坑法等施工方法,分部开挖应短进尺,及时封闭成环。对于浑水宜以堵为主,清水根据情况堵排结合。⑵防止坍方范围继续扩大措施在坍方范围顶部与侧壁的危石及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对坍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扩大。在坍方范围内打设锚杆,并喷射混凝土支护。对坍方两端应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防止坍方扩大。⑶坍方处理措施小型坍方处理:对于小坍方先清理坍方面,然后对坍方面采用超长锚杆加固,将锚杆伸入到围岩稳定区,锁住松动圈,然后用加强联合支护法支护,最后再进行坍方处理。较大坍方处理:坍方的一般规律是围岩压力增大,支撑压紧,发出声响,接着产生位移变形。围岩掉砟,出现裂缝,直至滑动、坍塌。大坍方处理一般是坍方基本稳定后进行,先查看坍方规模,分析产生坍方原因,再制定坍方处理方案或按预案执行。处理方法一般有支顶法、固结法,两种方法均需先进行治水和支护加固,防止坍方事态扩大。238 支顶法一般选择围岩稳定地段开挖导洞,埋入型钢,用钢筋混凝土锁住两侧,上部用浆砌片石封填,对较大坍方可用套拱法,保证坍方面稳定后再进行清理。固结法是采用注浆法,先将坍体和松动部分进行注浆处理,将松动部分固结后再清理坍体。⑷洞身支护喷锚处理:由外向内、由上而下,逐段随清坍砟随向岩壁先喷射一薄层砂浆,然后再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宜分层喷射,每层厚5cm左右。喷射1~2层混凝土后,可随即加锚杆再喷射混凝土。坍砟清除后,随即做好衬砌。衬砌施工:随着坍砟的逐步清除,衬砌逐段推进,快速成环,随即回填密实。在坍穴最高处或两端衬砌接头处应预留回填及进出料口。如坍方范围的围岩不够稳定,在处理坍方中有继续坍方的可能时,可在坍方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位置做坍体护拱,护拱用型钢插入稳定岩层中,型钢上码砌片石或浆砌片石,以掩护施工操作。护拱上应以碎砟铺填2m厚左右作缓冲层。⑸坍体回填坍方清除坍砟后,则拱背应先以浆砌片石回填2~3m厚,其上再用干砌片石回填,回填高度应尽量填满坍方范围,坍体内临时支撑应尽量拆除。在坍体的护拱与拱圈间应全部回填密实,坍体护拱以上回填厚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应小于2m。如坍方范围大,在坍穴内进行回填操作不便时,可选择适当位置另行开凿专供回填用的坑道。如坍方直达地表,除按规定做好拱部回填外,另用一般土石回填夯填至距地表1~2m,再用粘土回填至略高于地表并向四周倾斜,周围做好排水沟。5.12.轨道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5.12.1.无砟道床施工方法及工艺工艺框图见5.11-49。5.12.1.1.基底拉毛、植筋道床板施工前,基底表面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将隧道基底的虚砟、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确保工作面清洁、无流动水和积水。植筋: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完好,定位钻孔位置,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钻孔,空气清孔后注入植筋胶,植入钢筋,固化。钻孔前先用钢筋探测仪对结构内的钢筋进行探测,避免伤及主要受力筋,并保证调整后的植筋位置不影响后续的轨枕施工。植入钢筋在固化时间内禁止扰动。5.12.1.2.测量放线使用全站仪进行中桩放样,直线段按照10m布置一个测点,曲线段按照5m布置一个测点,采用红油漆进行标记,测量后交底给现场技术人员。238 图5.11-50弹性支撑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工艺流程图5.12.1.3.安装道床底板钢筋首先安放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根据钢筋图进行下层钢筋放线,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钢筋安装,在纵、横向钢筋(含架立筋)交叉处设置绝缘夹,并用绝缘线绑扎牢固。5.12.1.4.轨排组装在轨排组装前用木锤或橡皮锤逐个对支撑块和橡胶套靴的组装状态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进入轨排组装工序。利用散枕器将枕块均匀散布到轨排组装平台上的枕块槽内。使用门吊将排架吊至组装平台上方对位,再用扣件将排架扣紧。5.12.1.5.轨排铺设轨排吊装移动至安装位置后对位准确后缓慢下放轨排,对中线和高程粗略定位,误差控制在高程-10~0mm、中线±10mm。相邻轨排间使用夹板联结,每接头安装4套螺栓,初步拧紧,轨缝留紧6~10mm。5.12.1.6.安装上层钢筋根据钢筋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为70238 cm,相邻主筋搭接接头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00cm,在纵、横向钢筋(含架立筋)交叉处设置绝缘夹,并用绝缘线绑扎牢固。进行钢筋绝缘性能测试,确保钢筋绝缘措施符合要求。5.12.1.7.轨排粗调利用轨道排架横向、竖向调整机构进行轨排的粗调工作,按照先中线后水平的顺序循环进行,反复调整直至排架高程-5~-2mm、中线±5mm以内。5.12.1.8.接地系统施工及测试道床板在纵向不大于100m划分为一个接地单元。首先目测检查每处钢筋的搭接接触情况,目测绝缘卡安装是否良好,有元脱落现象;然后用兆欧表进一步测量钢筋间的绝缘数据,相互绝缘的钢筋之问电阻必须达到2MQ以上。5.12.1.9.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型组合式模板,采用三角支撑进行加固,相邻的两块模板用螺栓连接。在洞口200m范围每隔12m设置1道沉降缝,缝宽20mm,沉降缝采用聚乙烯泡沫板材或泡沫塑料板,在表面30mm范围采用沥青膏密封。5.12.1.10.轨道精调根据无砟轨道精调小车的测量与操作指示进行,通过人工调节螺栓精调装置实现轨道的精确定位。精调时,小车静置于被调整轨道上,通过全站仪对小车棱镜点的跟踪测量,实时显示对应点处的轨道位置、设计位置及其位置偏差的大小,直接指导现场的精调作业。5.12.1.11.混凝土浇筑前半幅整体道床采用溜槽入模,滞后半幅采用料斗吊运入模或泵送人模的方式,使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按单向连续挤压过轨方式进行。浇筑过程中,振捣器插点布置应均匀,不得漏振,加强对轨枕底部及其周围混凝土的振捣,严禁碰撞轨排架与支撑架。为保证轨枕下混凝土密实,在混凝土初凝前采取二次振捣措施,保证道床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防止碰撞模板和绝缘夹。5.12.1.12.混凝土收面道床板抹面的操作程序为:自制刮杠摊料一木抹子粗平一钢抹子压头遍一第二遍压光。混凝土入模后半小时内用木抹完成粗平,1~2h内再用钢抹抹平。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抹面压光。抹面过程中应注意轨排、轨枕四周、伸缩缝等部位的施工,应安排专人对混凝土的平整度和标高进行测量。5.12.1.13.混凝土养护238 在混凝土浇筑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喷雾养护,操作时由一端到另一端、由上而下均匀连续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并及时覆盖土工布、塑料薄膜进行养护,道床混凝土的养护期不少于14d。5.12.1.14.轨道排架的拆除混凝土初凝后,松开支撑螺栓1/4~1/2圈,同时松开扣件和鱼尾板螺栓,避免温度变化时钢轨伸缩对混凝土的破坏。松解支撑螺杆后约1h就可以适当松开扣件,按照拆除顺序拆除排架,拆卸模板,最后经过确认扣件全部松开后,龙门吊吊起排架运至轨排组装区清理待用,进入下一循环施工。5.12.2.施工技术要求5.12.2.1.施工工序衔接配合整体道床施工操作的工序多,相互干扰大。各工序间应保持适当距,确保各工序质量良好,并有机衔接与配合。各工序保持合理距离按下表执行:表5.12-1各工序应保持合理距离表基底清理钢筋网吊装轨道排架锁定调试灌注混凝土≥200≥62.5m≥62.5m≥62.5m≥62.5m拆除施工轨道、清理基底工作,第一次拆除施工轨道应至少200m左右。以后与整体道床平行作业。5.12.2.2.基底处理与施工排水基底应按隐蔽工程处理,每段基底处理完毕,应经专职检查人员验收后,才能进行道床混凝土施工。做好施工排水,使工作面无流动水和积水。5.12.2.3.中线基准标桩设置及组装道床施工前,应增设线路控制桩和线路标桩。基准标桩宜设在线路中线上,其间距在直线上为6m,曲线上为5m;标桩间距偏差应在两中线控制桩内调整。水准点间距为100m,高程允许偏差为±2mm。根据中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标桩定位及高程测量。标桩应用与道床同级混凝土埋设牢固,安放特制可调式桩帽。调好位置和高程。中线基准标桩组装、埋设如图5.12-1所示。5.12.2.4.道床混凝土道床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用水泥、砂石、水等原料应符合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内容。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0mm。238 图5.12-1中线基准标桩组装、埋设图混凝土拌制为混凝土集中拌和站集中拌制;水泥、砂、石、水及掺合材料都必须按配合比准确称量,在灌筑中要严格控制坍落度,每班测定不少于2次。运送混凝土应与施工进度适应,并保证拌和物在运送途中不产生离析,灰浆损失等。道床混凝土灌筑前,应将铺底表面清洗干净。道床混凝土灌筑前应对支承块表面加以遮盖,,对支承块和橡胶套靴连接缝宜采用封闭措施,以防道床混凝土粘污弹性支承块承轨台或进入套靴内。混凝土运到灌筑地段,需经搅拌均匀后,再进行灌筑。道床混凝土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并应加强弹性支承块底部及周围混凝土的捣固,捣固时应避免捣固棒接触橡胶套靴和组合式轨道排架。插点布置要均匀。宜用平板振动器充分振动床麦面。道床混凝土施工缝的接缝面应与道床的中心线相垂直,施工缝应取在伸缩缝处。在灌筑道床混凝土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整体式轨道排架轨面系状态的变化,发现有超标情况应立即校正。混凝土灌筑后,道床表面需抹面整平,高程允许偏差为+5mm。道床顶面和支承块承轨台面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强混凝土养生,应经常维护其湿润状态。养生期不少于14天。道床混凝土灌筑时,应留取检查试件。同一配合比每灌筑100m道床应取试件组。如改变施工配合比,即使灌筑不到100m,也应另取试件一组。试件与道床同样条件28天作强度试验。试件的实际强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道床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可拆除轨道排架。在道床混凝土未达设计强度70%之前,严禁各种车辆在道床上通行,或碰撞支承块。5.12.3.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措施238 5.12.3.1.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⑴隧道无砟轨道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道床板的施工。道床板范围内仰拱回填层或底板表面应进行拉毛处理。⑵清除回填层或底板顶面浮渣等杂物,并用高压水清洗干净,无积水后方可浇筑道床混凝土。⑶按设计图纸放置道床板底层钢筋网,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或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将预先组装好的轨排按照轨排位置依次布设。⑷使用轨道排架横向、竖向调整机构完成轨排的粗调工作。粗调完成后,相邻两排架间用夹板联结。⑸架设上层纵横向钢筋,并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钢筋交叉处以及纵向钢筋搭接范围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或设置绝缘卡。⑹道床板钢筋架设完成后,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确保钢筋绝缘措施符合要求。⑺架立混凝土模板,将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焊接连接,充分湿润轨枕混凝土,精确调整轨距、水平、方向后,方可进行道床混凝土灌注。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应满足塌落度试验要求,并应防止对模板及钢筋绝缘卡的撞击。道床灌注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抹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前,禁止在道床上行车及碰撞轨枕。⑻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松开扣件,释放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由温度和徐变引起的钢轨应力。松开扣件一般在松懈螺杆调节器后约1至2h,正确的时机应通过试验检测后与现场监理工程师共同确认。⑼用双头螺母拧紧机拆除螺杆支撑架后,应采用无收缩砂浆填充孔洞。道床板顶面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允许偏差为5mm,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mm/1m。5.12.3.2.隧道无砟与有砟过渡段施工措施隧道内无砟与有砟过渡段由于沉降不均匀,对道路的平顺性产生影响,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隧道洞口内设置无砟与有砟过渡段。过渡段长25m,采用道砟胶分段粘结实现过度。不同轨道结构应在同一下部基础上进行过度,且过度区域不应设置工地焊接接头。5.12.4.无砟轨道测量控制措施无砟轨道一次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施工中适时对平顺性进行快速判定,是无砟轨道施工的难点与关键。在无砟轨道工程中采取的主要关键技术措施如下:⑴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措施在成型的路段上设置二等导线网作为测设基线,采用GRP1000测量系统高精度测设。238 测设轨道的绝对三维坐标,及时反映轨道平顺度数值;可以通过两次调整定位,依靠多台调轨器初步定位,整群螺杆式定位器精确定位,实现轨枕精确定位。⑵施工定位控制技术措施每节轨道组装之后采用调轨机组进行轨道三维定位。粗调定位完成后,对轨道采用螺杆定位器实现精调。⑶道床钢筋绝缘技术措施为满足谐振式无绝缘轨道电路对轨枕板的技术要求,道床钢筋和轨枕桁架钢筋需要采取绝缘技术措施,在道床钢筋交叉点上采取安装绝缘套管措施,对轨枕桁架钢筋采取局部环氧树脂胶浸泡绝缘措施。5.12.4.1.无砟轨道测量、定位控制方法与措施本工程设计标准高,运行速度高,对轨道的平顺性有严格的要求,且不能依靠成型后再作大的调整,所以无砟轨道如何一次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施工中适时对平顺性快速判定,是无砟轨道施工的难点与关键,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为确保轨枕施工精度和设计线性,测量方面,首先建立符合规范要求的CPⅢ网。其次,轨排经过粗调后采用精调小车多次检测调整施工方法,利用专业的测量配套专软件控制,对砼浇筑前轨排的标高、中线偏位等各项参数动态监测和控制,并对浇筑后的轨枕进行各项数据检测分析,验证测量及施工误差值,看是否达到规范要求。⑴无砟轨道CPⅢ测量控制网布设测量工作是无砟轨道施工的核心技术,其测量工作方法不同于一般线下工程测量。无砟轨道测量基础网为CPⅢ平面控制网,采用后方交会方法施测,其测量布网形式如图7.7-54。图5.11-2CPⅢ平面控制网布网形式图⑵CPⅢ点号编制原则238 CPⅢ点号按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为便于测设与无砟轨道测量施工配套并便于输入操作的方法,即所有位于线路左侧的点,使用01,03,05….等单号,位于线路右侧的点,使用02,04,…等双号,如1600304,1600表示DK1600+…,3表示CPⅢ,04表示CPⅢ点序号。⑶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①仪器精度要求全站仪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全站仪的基本精确度条件为:角度测量精确度:±1″;距离测量精确度:±1mm+2ppm。全站仪带目标自动搜索及照准(ATR)功能的全站仪,每台仪器配12个棱镜。无砟轨道首段工程使用两台LeicaTCA2003,其角度测量精确度:±0.5″;距离测量精确度:±1mm+1ppm。①CPⅢ控制点测量方法及与上一级控制网的关系自由测站的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2×3对CPⅢ点为测量目标,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点被重复测量3次,并进行不少于两个测回观测。如图7.7-55。图5.12-3CPⅢ控制点测量方法及其与上级控制点关系图为保证每次测量时同一个点使用同一个棱镜,对测量需要的12个棱镜进行1~12编号,并对每个CPⅢ点使用的棱镜号和连接器进行记录。在自由站上测量CPⅢ的同时,将靠近线路的CPI点及全部CPII点进行联测,纳入网中,CPI/CPII点至少在两个自由站上进行联测,有可能时应联测3次,联测长度控制在150米之内。当受观测条件限制,只能有一个自由站点和CPI/CPII通视时,设置辅助点,如图7.7-56。③测量中点位横向允许偏差不大于±5mm。②平面测量根据测量需要分段测量,其测量范围内的CPI及CPII点应联测。③CPⅢ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见表5.12-4。图5.12-4CPⅢ铺助点设置示意图238 表5.12-3CPⅢ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表(mm)控制点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精度CPⅢ后方交会测量51⑷CPⅢ控制网平面数据处理CPⅢ网的平面数据处理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不能满足所要求的精度指标时,进行返工测量。⑸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方法CPⅢ控制点水准测量应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并进行严密平差,平差计算按有关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每一测段至少与3个二等水准点进行联测,形成检核。联测时,往测时以轨道一侧的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另一侧的CPⅢ水准点在进行贯通水准测量摆站时就近观测。返测时以另一侧的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对侧的水准点在摆站时就近联测。往返测水准路线如图5.12-5(a)、(b)。图5.12-5CPⅢ控制网高程往返测示意图⑹CPⅢ网的点位说明CPⅢ控制点设置稳固、牢靠,便于测量,同时控制点清晰、齐全,便于测设识别和使用。238 隧道的CPⅢ控制点设置在隧道边墙上,间距为150~200m。在曲线及边坡点段增设加密控制点,间距为50~60m。5.12.4.2.施工精度控制措施⑴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全部采用现行标准控制。⑵引进瑞士GRP1000测量系统,确保轨枕的安装精度。⑶采用高精度的成套现场轨枕组装、调整、拆除、混凝土灌注设备,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现场施工精度。⑷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重要结构物进行施工全过程沉降观测。合理安排工序时间,对已经完工的线下工程的沉降和变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铺设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混凝土底座、轨枕安装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确保线下结构物在无砟轨道开始施工前有充分的静置沉降。6.“架子队”及劳动力组织、配置计划6.1.架子队组成6.1.1.架子队组建模式按照职能明确,精干高效,运转灵活,指挥有力的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按项目法管理,全面负责对本标段工程的组织实施、调度指挥、施工管理、成本效益、进度控制、工程创优、安全生产、对外协调等组织指挥工作。为高效快速优质地完成本标段施工任务,快速抽调路基、桥涵、隧道、无砟道床等施工经验丰富,综合技能优秀、管理有序、实力强盛的下属施工架子队队伍,实施该标段综合工程施工。根据《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文),本标段全力执行落实,具体架子队组成主要由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自有劳力、外雇劳力等组成。劳动力组成见图5.12-5。图5.12-5劳动力组成饼状图⑴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238 架子队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架子队管理人员按照文件要求的“1152”进行配置,主要管理人员为企业正式职工担任。“11”指架子队队长、技术负责人;“5”是指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试验员、材料员;“2”是指领工员、工班长等主要组成人员,均由通过岗前安全培训合格的本企业正式职工;并明确各岗位职责,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占整个架子队10%左右。⑵自有劳力自由劳动力由我公司具有多年铁路施工经验的技师和熟练技工组成,是整个架子队的生产骨干,自有劳力占架子队人员总数的70%。⑶外雇劳力由外雇的专业劳务企业劳务人员和与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统称劳务作业人员)组成,占架子队总人数的20%。架子队各类人员配置是根据我公司多年的铁路施工经验配置,整个架子队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自有劳动力、外雇劳动力组成合理,能充分满足大干期间施工生产需要。6.1.2.架子队管理机构架子队按照“管理有效、控制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规模,在项目经理部中设各专项工程施工作业架子队。作业架子队由项目部综合管理部负责统一管理,计划合同部配合。架子队管理层人员设置: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专职人员。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必须由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且要具有相应的作业技能,并经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领工员、工班长需要同时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人员数量满足施工现场管理、各施工环节和过程不间断监督的需要。架子队下设作业班组,作业班组由班组长、主要技术工人(根据施工作业场所的需要配备人员)、安全员(防护员)等员工组成班组骨干,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劳务人员。所有劳务人员全部纳入架子队管理。架子队人员构成框图见图6.1-1。238 图6.1-1架子队成员构成图6.1.3.架子队人员管理职责6.1.3.1.架子队队长岗位职责⑴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⑵负责架子队的全面管理工作。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施工生产,认真落实项目部下达的施工任务。⑶负责贯彻上级单位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安全施工保障措施,组织和指导作业人员安全施工,配合项目部安全专职人员做好本队安全技术交底工作。⑷负责承建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按照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等技术性文件规定和相关要求,组织本队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⑸负责架子队的思想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活管理。⑹负责本队劳务人员、机械设备施工管理和费用核算,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向项目部提报劳务人员出勤记录、机械台班使用统计记录、综合考核情况等资料,配合项目部进行劳务与机械租赁结算。6.1.3.2.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铁路总公司各项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认真执行建设单位和项目部各项有关规定。⑵协助队长抓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⑶负责本队的技术管理工作,参加项目部图纸会审、参与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订。⑷负责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保等书面技术交底,并将技术交底分类存档。指导施工班组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238 ⑸检查、监督、纠正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安全、工序、工艺方面的问题。⑹参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6.1.3.3.技术员岗位职责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铁路总公司各项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认真执行建设单位和项目部各项有关规定。⑵协助技术负责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⑶跟班作业,纠正施工中安全、质量、环保、工序、工艺、文明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重大安全、质量隐患立即停工并报告上级。⑷做好施工日志等相关技术资料的编写、收集整理。⑸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⑹做好对隐蔽工程的关键部位,重点工序的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督和指导。6.1.3.9.质检员岗位职责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铁路总公司各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认真执行建设单位和项目部各项有关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⑵负责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工作。⑶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预防保证措施。⑷跟班作业,纠正施工工序、工艺方面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督促检查“三检制”的落实。⑸负责隐蔽工程自检、报检。6.1.3.5.安全员岗位职责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等安全法规和安全条例,认真执行建设单位和项目部各项有关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⑵协助队长进行安全教育,接受上级专职安质人员的业务检查与指导。⑶跟班作业进行施工安全巡视,发现不安全行为坚决制止,重大安全隐患要立即报告,并做好安全记录。⑷负责本队安全器材、用具、设施的维修保养与标识。⑸检查评定安全用品和劳动保护用品是否达标,罚处现场违章行为,组织机械设备安全评定,提出安全整改意见和处理办法。⑹制止违章作业,参加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并保护好事发现场。6.1.3.6.试验员岗位职责⑴掌握各种材料的常规检测指挥及试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操作程序和试验方法。238 ⑵参加开工前的地材调查与取样送检。⑶收集原材料,半成品的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送试验室存档。⑷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检查试件抽取、制作、标识、防护和送样。⑸负责管区内现场施工控制的检验与试验。⑹检测过程中,做好记录,建立相应试验管理台帐,严格执行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检定制度、流转制度。6.1.3.17.材料员岗位职责⑴认真学习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有关建筑材料保管要求,做好进场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点验和保管工作。⑵建立出入库台帐和逐日材料消耗台帐。⑶负责原材料进场后填写通知单,通知试验室(员)取样送检。⑷负责原材料、半成品状态标识。⑸采购所需辅助材料,并做好台帐。⑹回收利用好废料、边角料,如:木料头、钢筋头、水泥袋、铁桶等,建立回收台帐。6.1.3.8.领工员职责⑴全面负责工点施工生产的现场组织和指挥工作。⑵严格执行班前交底制度,合理安排和组织工班作业,提高劳务作业工作效率和机械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⑶组织工班完成架子队下达的施工任务。⑷负责工班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环保和文明施工管理。⑸协助队长进行劳务人员和租赁机械的现场管理。6.1.3.9.工班长职责⑴严格执行劳务人员班前点名和交底制度。⑵认真做好劳务人员工作时间和机械使用统计工作。⑶带领工班全体人员完成架子队下达的施工生产任务。⑷纠正所属人员施工中影响安全、质量的施作行为。⑸完成队、领工员交办的其它各项任务。6.1.9.架子队施工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凡是有劳务人员的,均成立架子队机构,对作业层实行架子队管理,明确人员和职责,加强对作业班组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施工生产、安全、质量有序可控。架子队的人员管理纳入项目经理部整个人员管理工作之中,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管理、统一规范。238 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作业人员均纳入架子队统一集中管理,由架子队按照施工组织安排统筹劳务作业任务。班组作业人员在领工员和工班长带领下进行作业,确保每个工序和作业面有领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跟班作业。架子队建立并实施技术交底制度,技术(安质)负责人就工程作业工序、环节、工艺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书面交底,书面交底材料归类存档备查。各领工员、班组长在施工作业前对班组全体人员进行工作和安全交底,并将交底情况详细记录在领工员、工班长施工日志中。维护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完整,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作业流程管理,适时调整作业班组数量。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为劳务人员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生产环境、生活设置、居住条件、作业条件、机械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将劳务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纳入企业员工管理,将企业的先进评选表彰、技能鉴定、劳动竞赛等活动深入到劳务人员,努力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建立劳务作业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预留劳务人员工资保障金,代劳务企业支付劳务作业人员工资,确保劳务人员工资发放的及时性与安全性。按照铁道部对分包队伍管理的各项要求,严格分包队伍的使用与管理,按照管理权限,择优选择劳务队伍,加强劳务企业与劳务用工的管理,提升劳务企业人员配备要求,提高准入资格层次,强化协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采取有效奖惩措施,实现对劳务队伍及劳务人员的全面有效管理。项目经理部作为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劳务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劳务队伍及劳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并保持队伍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人才队伍培养的持续性。项目经理部按照铁道部对架子队的管理要求,落实公司对架子队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劳务企业人员登记造册,实行进出场登记制度,记录其身份证号、职业名称(工作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号、劳动合同编号、进退场时间、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及业绩和信用等基本信息。项目经理部将在今后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展检查评比,对各架子队进行检查或进行专项验收检查,对应当实行架子队模式管理的而没有落实的或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于拒不整改的劳务队伍,坚决清除出场,并上报公司劳务管理部门,由公司劳务部门登记备案,不得再次进入公司后续或其他工程项目施工。6.1.9.1.架子队人员准入、注册记录238 根据铁建设【2008】51号《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要求,为规范项目管理,选择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起到指导、协调和控制作用的人员担当架子队的主要管理人员。推进架子队管理模式,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作业人员均纳入架子队统一集中管理,由架子队按照施工组织安排统筹劳务作业任务。在招用农民工时,按照《劳动法》等各项法规要求,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后方可进入现场从事劳务作业活动。将架子队人员的身份证号、职业资格证书号、劳动合同编号以及业绩和信用等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备案。接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检查和监督。按照有关规定及标准为劳务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生产环境、生活设施、居住条件、作业条件、机械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具。建立劳务实施劳工保障制度,设立民工工资保障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保证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实行农民工考勤和工资报表等制度。6.1.9.2.架子队施工作业记录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架子队是实施的主体,除了在合同、奖惩措施和各类规范制度的管理,施工过程的控制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一环,为确保工程质量,针对本项目工程施工特点,项目经理部针对各分项工程制订了工序流程卡,各道工序在交接时均实行签认制度,明确了架子队员工的各自职责,做到了责任到人。6.1.9.3.持证及挂牌上岗制度为了明确岗位管理职责,架子队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采取持证上岗及挂牌制度予以公布;为了使架子队全体员工熟悉管理制度,自觉遵照执行,架子队各种管理制度的公布和宣传采用挂牌制。⑴架子队组织机构图采用挂牌的形式,在办公室醒目的位置进行张挂公布,以明确架子队岗位设置,明确架子队管理机构及管理层次,明确各岗位在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作用。⑵架子队各岗位人员职责采用挂牌制进行公布,要求各岗位人员熟悉自身职责,在工作中做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保证项目切实有效地运行。⑶架子队全体员工(从架子队队长到操作工人)持工作卡(胸卡)上岗,工作卡配戴在胸部,工作卡上应标明姓名、工作岗位(工作班组)、工作卡编号,工作卡贴本人照片并加盖项目部的印章。6.1.9.9.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6.1.9.9.1.政治学习制度238 为加强架子队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特制定学习制度。⑴采取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学习,自学时间自行安排。⑵学习内容的重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报刊上有关的理论文章、上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精神等。⑶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要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理论研讨活动,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⑷集中学习由架子队长召集,学习要有记录、有考勤,考勤人员负责记录和考勤。⑸全体员工都要自觉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不准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有事须向召集人请假。⑹集中学习实行签到制,对无故三次不参加者,给予扣分。对迟到五次者,除扣分外予以通报批评。6.1.9.9.2.业务培训制度为了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架子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特制订本制度:⑴业务学习培训计划由各架子队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作出安排。⑵培训内容:有关铁路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规程,新时期铁路建设的新方法、新理念、新经验,培训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的操作技能。⑶成立业务学习小组,以专业、班组为单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⑷学习内容定期在公示栏公布,供本架子队随时查阅学习。⑸固定学习地点为各架子队会议室,学习时间一般定为周一19:00。⑹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定期邀请专家、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课,增强服务施工生产能力。⑺支持、安排员工参加全国及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⑻有选择地参加其它行业和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⑼支持、鼓励员工结合业务工作自学。⑽每次培训都要有考核评比,实行奖优罚劣。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要自付培训费用,并待岗自费继续学习,直到补考合格才能上岗。⑾参加各类业务培训考试合格者,其费用可全额报销。⑿鼓励员工参加学历函授,获得毕业证后,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⒀出外培训学习,要记好学习心得,并写出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报告。9.1.5.238 员工培训与教育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要求,对劳务人员进行岗前专业与技能培训,确保劳务人员掌握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工作标准和安全质量知识。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培训情况严格按照中国铁建三标一体管理要求记录在教育培训档案中。按照“必须持证上岗”的制度要求,对进场全体人员实行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制度。对从事技术工种的,上岗前必须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从事特殊工作与特殊工种的,还必须持经培训权限部门核发的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证书。6.2.劳动组织及劳动力配置计划6.2.1.劳动力组织6.2.1.1.劳动力素质构成及特点⑴本标段参建队伍将抽调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职工组成,选用具有类似路基、桥涵、隧道、无砟道床等工程施工经验、施工能力强、有突出业绩。人员素质构成比例技工占64%,其中高级技工占36%。⑵施工人员均从事过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素质过硬。⑶管理层人员精干高效、年富力强,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中工作优异,多次受到业主的表彰。⑷技术人员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深厚的技术功底,接受能力强,工作作风严谨,廉洁负责。⑸进场人员先进行安全生产、质量意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验收标准、治安消防、法则法规、文明施工、安全维护、环境保护等教育和培训。根据需要配备的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6.2.1.2.劳动力组织安排的原则施工过程中按专业化的原则组织施工,配备劳动力资源。为确保本标段工程能优质、安全、高效地顺利完成,结合本标段的工程特点,本着满足施工需要,均衡生产,动态管理,组织专业化施工的原则,安排劳动力。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选派懂技术会管理的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工程所用的劳动力主要为参加过铁路施工培训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职工。各架子队上场的技术工人保证专业全,技术好,确保劳力充足稳定,满足总工期要求。6.2.2.劳动力配置计划238 在施工组织上,我们将根据本标段的实物工程数量和进度安排以及配备的机械设备,结合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以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精心筹划、科学安排,进行动态管理、弹性编组、灵活组织,实施平行、流水、交叉作业。为提高工效、保证工程质量,结合工程特点和进度要求,安排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专业架子队投入本标段的施工。架子队将以熟练技术工人为骨干组成,工种配置合理齐全。全部工程根据不同项目实行专业化施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机械作用。本标段架子队伍将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和工程进展情况分期分批进场。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3天内进场,进行施工准备;第一批施工人员在接到中标通知书7天内进驻现场,开始修建现场各种临时设施和控制性、重难点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第二批施工人员在开工前进驻现场,完善施工准备工作,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确保工程按期开工;其它施工人员在工程全面展开后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及施工进展情况及时进入施工现场。6.2.3.季度劳动力计划图(表)投入本标段工程的劳动力进场计划,详见图6.1-2劳动力配置计划柱状图及“附表6-5劳动力配置计划表”。图6.1-2劳动力配置计划柱状图238 7.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7.1.物资供应计划7.1.1.物资供应计划编制原则7.1.1.1.均衡生产的原则根据工程结构,合理的调配材料,确保施工过程合理、有序,均衡生产。7.1.1.2.节约资金的原则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分批量合理调配材料,减少因材料积压所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7.1.1.3.减少租用地的原则分阶段、分批量的供应材料可以减少场地的占用,使场地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同时也可减少过多租地增加的资金投入。7.1.2.周转材料的配置原则7.1.2.1.分阶段配置的原则根据工程的进度编制详细的周转材料配置计划,确保不积压,不浪费、不过多占用资金。7.1.2.2.及时清退的原则根据工程的进度分批进料的同时也要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对富裕周转材料进行清退。特别是对于租用材料及时清退,保证材料得到合理周转的实现。7.1.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本标段施工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见“附表6-16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7.2.物流组织安排及措施7.2.1.物流组织方案⑴当地料:工程所用砂、碎石、填料等当地材料由项目部组织车辆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汽车由材料产地或供应点通过既有公路、县乡道路和施工便道运输至工地(自制料除外)。⑴发料:尽量采用既有铁路火车运输至沿线货运站,然后汽车倒运至工地。7.2.2.材料供应原则⑴物资设备采购供应遵循“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精细管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物资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物资设备质量;对物资设备生产(供应)商实行市场准入和信用评价,确保供应及时;通过招投标和货比三家等手段,达到采购供应成本最低的目标。⑵对全线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服务,统筹供应”,238 将全线物资设备划分为甲供和自购物资。⑶甲供材料设备①甲供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执行相关规定的要求;②在工程招标开始后或工程开工后,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分批将甲供物资设备清单、技术要求和采购计划报物资部,并参与物资部甲供物资设备的采购招标工作;同时根据工程建设的需求,开展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工作。在确定供应商后,及时签订采购合同,并委托物资代理公司积极组织上述物资设备的供应。③根据招标采购合同组织供货单位将物资设备发送至指定供应地点,由公司物资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交有施工单位储备、保管。⑷自购物资设备①自购物资设备的范围自购物资设备的范围根据铁建设[2012]216号文和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的相关约定确定。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自购物资设备,履行公开招标程序,按规定进行进场检验,符合安全质量要求。自行采购的材料,采购中遵循质量优先,兼顾价格的原则进行招标采购。在广泛掌握材料产地、货源、价格、生产、流通等材料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材料招标采购、订货业务活动,保质保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并接受业主对招标采购过程的监督。同时,会同监理进行检验和交货验交,按要求进行材料抽样检验和工程设备的检验测试,检验和测试结果提交监理审核。②市场准入与合格供应商评定自购物资设备实行合格生产(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从公司物质设备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取。⑸自购物质的招标采购与供应①采购方式自购物资具备条件的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对市场竞争不足或不具备采取公开招标条件的物资设备,需报请公司批准后,采取适当方式组织采购。②招标计划我单位将按要求及时编制物资招标计划并报我公司,由公司物资部审核汇总报公司批准。③招标在公司的监督下,我单位将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组织招标采购,签订采购合同,并238 将合同复印件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物资部备案。为提高招标工作效率、规范招标行为,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组织招标工作。④供应我单位根据招标采购合同自行组织催发、验收、清算、保管、索赔等供应工作,并对物资设备供应的质量、数量、价格、时效等负完全责任。⑹自购物资设备的供应方案自购物资设备的供应方案,将由我单位根据工期进度要求,遵循“质量第一、现场第一”的原则进行编制和实施。7.2.3.材料供应保证措施7.2.3.1.材料供应保证措施⑴物资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分阶段提前编制上报季、月材料需求计划,以便物资部门按计划进行采供,做到提前采购,及时到位。⑵加强资金保证到位,使工程款及时满足材料采购费用的需要。⑶加强材料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管理制度,对采购供应、发放各个环节严格管理。⑷尽量减少材料库存时间,以便资金的有效周转,减少采购资金占用。⑸做到用物尽其用,反对浪费,使材料在采购、保存、使用、回收各个阶段得到有效控制。⑹材料质量控制①充分调查了解市场情况,做到货比三家,选择相应资质和供应能力的供货商,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②严格质量控制,加强试验、检测,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③加强材料管理,严格按施工工艺要求使用材料,做到合理使用、物尽其用。④所有材料根据施工进展有计划采购供应,在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防止库存时间过长影响材料质量。⑤建立严格材料使用台帐,每批料的质量检验情况,工程使用部位、使用时间严格标示,保证材料使用的可追溯性。7.2.3.2.材料供应的紧急预案⑴在工程开工时,及时调查材料来源,特别是季节性施工材料提前与供应商签定供货合同,制定材料外购及存储计划,确保货源供应充足。⑵根据本标段上场的劳动力,在劳动力高峰来临之前,提前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储备。238 ⑶节假日来临之前,提前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储备。⑷当施工期间出现材料短缺情况时,利用现场已有可以代用的材料,在使用前,书面报告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并取得同意后使用。⑸预先估计到全线开工,现场工程材料出现短缺的可能,加强储备工作。7.2.3.3.车辆运输管理措施⑴运输管理工程材料的车辆运输管理由物资设备保障部门管理。小型机具材料、蔬菜食品、人员运输管理分别由项目经理部、综合管理部和物资设备部管理。具体规定如下:坚持三个合理安排:即合理安排运输计划,合理安排车辆,合理安排装卸。根据运输任务的轻、重、缓、急情况,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灵活应用的原则,及时调整运输计划。组织正常运输和突击运输相结合,坚持统一安排、统一指挥,达到集中管理使用之目的。在施工旺季,可组织运输大会战解决重点运输问题。做到定人、定车、定任务、定行车路线、定物资类别和干部跟车上路,政治学习上路,思想工作上路,安全检查上路,修理工跟车上路。充分利用地方、军队的运输实力,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⑵车辆管理①运输队下设运输车辆维修组,负责施工车辆的修理保养,以满足工程急需。②加强司机人员培训和管理教育工作开工前加强对司机人员的雨季运输、保养的技术培训,不断摸索雨季行车规律和汽车维修保养经验,对司机人员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技术,遵纪守法的教育,使司机养成遵章守纪、安全行车的好作风。③坚持车管制度检查制度:坚持日常检查,途中检查,修理保养质量检查、安全检查制度;保养制度:坚持定程保养,换季保养和四化保养制度;④车场日常管理制度。搞好配件管理,积极筹集配件,组织修理自制加工,确保配件正常供应。抓好行车安全:实行“车队长责任制”;实行“中途行驶制度”;定期召开安全行车座谈会;开展安全行车劳动竞赛活动;控制车辆使用,限额吨公里包干;非工程车包干使用;控制长途用车;节约油料;控制耗油量;执行节油奖励制度。7.3.物资供应保证方案本线经过哀牢山中山区途经墨江县城东面哀牢山脉南西侧,地势错综复杂。地貌发238 育受构造控制,大型临时设施布置困难,修建施工便道条件差,在通往桥梁、隧道地段仍需增设施工运输道路,这就对物资供给及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存及工程的顺利进行。由指挥部物资设备部具体负责并明确分工各类材料专人负责,实行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到超前计划,提前备料确保工程施工的需要。7.3.1.主材构成工程本体的水泥,钢材、粉煤灰等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自购主材严格按照采购招标程序控制采购,保证合格产品用于工程本体,确保工程创优规划的实现。根据工程量与合格供货方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各个阶段的数量及供货时间,组成车队运输,单台车辆不行驶,防止途中遇到特殊情况不易处理。施工现场根据工程数量的大小,建立合理的料库、料棚、料场,按照规范要求仓库分类设置,确保在储备期间内各类物资的质量。主材供应方案见表表7.3-1。表7.3-1主材供应方案表序号材料名称供应单位运输方式备注1水泥招标汽车罐装水泥:罐车运至各拌和站2钢材招标火车+汽车火车运至沿线营业站,汽车倒运至材料厂3粉煤灰招标汽车汽车运至各拌和站7.3.2.地材根据现场考察及设计资料提供的情况,找到料源经检验合格后,与供货方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各阶段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成立固定的运输队,车辆数量根据工程所需及运距而定,负责材料的运输,验收保管由各架子队负责。各施工点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储备,在雨、冬季节到来前根据计划数量做好储备及保管,防止雨淋、结冰而影响施工。7.3.3.生活物资由于前期工期要求紧,工程数量大,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各类生活物资的需求量大。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物资供应保障队,从人员、车辆、资金上给予保障,建设合适的主、副食储藏库,同时对劳保物资及医疗所需的各类药品等均提前计划,由采购人员集中从春地区等地购回储存,并按卫生要求防止各类生活物资的腐烂变质,确保施工人员的正常饮食卫生及身体健康,在不同的季节规定不同的采购时间及储藏时间,确保施工一线人员的正常生活。本标段的雨季时间长且易引起道路运输不良,因此雨季物资的储备尤为重要,一是储备库要有足够的容量及保质措施,二是运输车辆要有保障。7.3.9.其它物资工程中所需的其他物资,根据实际做到三早:早计划,早订货,早储备,尤其是数量少,不常用的物资。避免泥石流、水害、雷暴等灾害。本标段燃油需用量很大,燃油238 运输采取自运和与石油公司联合的方式进行,运输储备量确保施工所需。对易燃品的保管要确保安全及质量,储存采取分片、分点的办法,便于施工和管理。8.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8.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原则本标段一旦中标,项目部主要人员立即进场,各作业队主要人员主要设备将尽快到达施工现场,满足重点工程开工需要。其余设备、人员在相应的分项工程开工前进场。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机械选型配备时,将路基、涵洞的机械设备组成专门机组,配套施工。各种设备性能配套齐全,充分发挥成套机械设备的综合施工能力,使施工机械化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各单机尽量机动,便于操作,性能可靠稳定,以保持生产连续性,使整体综合配套保持高速度和高效率,单机生产能力宜为均衡生产要求能力1.2~1.5倍。机械运转有整套的安全保证体系,单机配有过载保护和自检装置,对作业人员有安全保障设施。各单机机型尽量集中,容易维修保养和配件采购。8.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详见附表“表6-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8.3.主要试验、测量、检测仪器配备详见附表“表6-3拟配备本工程的测量、试验仪器设备表”。8.4.机械设备保证措施项目部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全标段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障工作。各架子队组建专业机械作业工班和维修工班。使设备管理有序、维修保养到位、提高设备的完好程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⑴根据本标段的实际情况和采用的施工工艺、方法合理配备机械设备。⑵储备一定数量、型号常用机械配件,并与生产厂家签订配件供应合同,保证设备维修保养及时恢复,保证设备完好。⑶加强机械设备用油管理,大量用油与当地石油公司建立供油合作关系,施工现场储备一定数量的燃油、附属油,保障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能及时加上油,保障工作连续进行。⑷在各架子队设置机械停放场,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⑸各架子队设专职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在各架子队修建维修保养车间,由专业人员集中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施工设备的维修质量及性能。⑹加强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238 须做到“三懂”“四会”,严格遵守施工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9.工程用款、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9.1.工程用款计划⑴用款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协调工程用款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确保用款与进度协调一致,避免缺款影响施工进度或提前拨款而施工未达到相应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见“附表6-9合同用款估算表”。9.2.临时用地计划根据标段施工需要,现场规划大中型临时设施,主要包括临时施工便道(汽车运输便道)、钢构件加工厂、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生活及办公区等。本着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农田、保护环境的原则。需占用业主规划用地的向业主提出用地申请,经批准后进入现场。需临时占用业主未规划用地的向当地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申请,经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进入现场进行施工。临时占地内,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施工现场采取硬化、排水、环境绿化相关措施。对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材料存放场采取降尘、防尘措施,建立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场、沉淀池。设立专职环保工程师,采取专人管理,专用车辆输送。废水经沉淀达标排放,废物排入指定允许地点。临时用地区域内,设置围墙并进行标识。临时用地结束后,妥善存放和处置设备和剩余材料,进行场内临时设施的清理,并运走所有设备、材料、残物、垃圾等,恢复原状;对临时工程中的地面嵌入物采取挖移处理工作,满足复耕要求后,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移交。见“附表6-7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9.3.施工用电计划现场施工采取以外接电源为主,自发电为辅的用电方案,见“附表6-8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⑴在金属容器内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应使用12V安全电压。⑵在沟、槽池内作业以及各种机床和其他易引起电击的危险场所,应使用36V安全电压。其它施工现场用电,要严格遵守用电设计规定,不得擅自拉线和装设插座、插板。⑶生活用电要严格遵守用电规定,不得私拉乱扯,不得使用电炉和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配电房、变压器、发电机、配电箱、开关箱、电焊机、对焊机等用电设施设备均应挂设触电警示标志。238 ⑷试验室管理标准化①试验室的组建标准试验室的位置确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重难点工程附近或整个工程管段中心且交通便利的位置。房屋应根据实际工程量来定,以满足工程项目试验工作的需要为准,合理规划检测室、办公室、会议室,宿舍及厨房餐厅等,各检测室不得相互干扰。检测室面积中心试验室不少于200m2,其中标准养护室不少于60m2。各种标识布置等相关标准:在各检测室、办公室、会议室墙上醒目位置张挂相关操作规程、主要检测人员岗位职责、试验流程图、质量方针等。操作规程及人员职责牌的尺寸为0.8m×0.6m;各检测室标识牌尺寸为0.28m×0.11m,蓝底白字。灯光照明标准:室内以不影响晚上加班作业为准,灯管的瓦数为60w,应9m2布置灯管一根。工程检测交通工具标准:以满足检测需要为准,中心试验室配备工程检测车一台。每个检测室配备4kg干粉灭火器1具,试验室院内灭火沙1m3,铁锹2把,铁桶2只;室内外环境经常保持清洁,满足试验办公要求。②试验工作环境标准水泥室温度控制18~22℃,相对湿度大于50%(安装空调);水泥养护箱温度控制在20±1℃,相对湿度控制大于90%,养护水温度20±1℃,水泥使用专用水槽养护,将同一工作日制作的同品种水泥分别养护。混凝土、砂浆试件养护室温度控制20±2℃,相对湿度控制大于95%,试件应放在支架上,间隔10-20mm,表面保持潮湿,不得抽水直接冲淋。其它各检测室的设施按检验标准要求,确保检验工作正常进行。③试验室验收标准试验室在满足人员要求、环境条件、检测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检测制度的情况下,向业主、监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业主会同监理单位,对申请的试验室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开展正常的检测业务。验收申请报告内容包括:验收申请报告;成立现场试验室的文件;母体机构的授权书、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复印件、计量、计量认证的产品(参数)复印件、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委托书原件;试验室申请检测(试验)项目汇总表;试验室管理制度汇总表;试验室执行的标准/规范汇总表;试验室人员汇总表(附试验人员上岗证);试验室仪器设备汇总表(附检定/校准证书)。④试验检测工作标准试验人员根据《进货检验和试验通知单》,索要钢材、水泥、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原238 材料的材质单,并核对其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与进场材料一致,并妥善保管,作为试验记录、报告填写的信息依据和竣工资料的原始件。样品在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应加以防护,应严格遵守有关样品的使用说明。试验室应配备专门的样品间或样品柜(架)来贮存样品。试验检测与结果判定:检测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熟悉和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材料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检验标准。试验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经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运转正常,量程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检测时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满足规范要求。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判定准则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步骤开展检测工作,及时、客观、准确无误的填写记录,杜绝一切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干扰,确保检测的公平、公正、准确。审核人员对检测过程进行核查,包括被检样品的制备、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步骤、检测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及计算处理、检测报告的编制、试验结果的判定等。所有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都必须检验合格后,使用。本试验室不能开展的检测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关检测资质和检测能力的单位,并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同意后进行委托检测,在委托书中要注明该检测样品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及技术标准。⑸材料仓库标准①材料仓库建设依据设计文件、业主要求,合理进行选址,按适物资保管特性、方便施工、保证收发、保管、搬运正常作业,安全、经济的原则,建立库房、料棚、料场。材料仓库须有平面布置图,按国家、行业设标示牌,如:重大危险源、消防器材、禁止明示等标志,有防盗、消防安全体系和责任牌;配置防火、防爆、防盗、防腐、防冻、防霉、防蛀、防尘等设施,确保料库四周排水通畅能防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库房主要分为封闭式一般通用库房和专用库房。封闭式一般通用库房有比较严密的门窗和通风孔道等,需要时还设置有货架,用来保管怕潮湿、日晒、雨淋的物资等。专用库房包括保温库房及危险品库房。保温库房有温度调控设施,能使库内保持一定温湿度,保管怕冻的物资,如精密仪器、仪表等;危险品库房用于保管腐蚀品、毒害238 品、易燃品等,这类库房各有不同的建筑要求和建筑结构,通风良好,剧毒品要专柜、专人保管。②项目常用库房建设标准:料棚由地坪、立柱和棚顶组成,用以保管怕雨水侵蚀的物资或加工此类物资的半成品;有的除顶棚外又加简易围墙的叫简易库房,可保管不适于露天存入的物资,如施工过程加工中的钢筋半成品。料场:主要用于储存可以露天存放的大体积物资,其中怕雨雪和潮气侵蚀的物资,配备下垫上盖等料具或设施。料场设立条件:地面平坦、坚实,视存料情况,必要时对路面采取硬化措施;合理规划料场道路,便于作业;设有排水沟,不应有积水。储存大量或笨重物资时,应附有必要的装卸设备。⑹架子队生活用房房屋应从选址、规划入手,结合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①选址标准房屋不建造在低洼积水区域及危险地段;与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危险源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食堂应远离有毒有害场所;临时房屋与外电线路应保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下方禁止搭设活动房屋;生活区应当处于建筑物的坠落半径和高空机械作业半径之外。当现场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当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建造场地遇有松散填土时,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或加固。房屋的规划设计还应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建筑应经过设计计算,有施工图纸和临时建筑搭建方案,经过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搭建。②管理标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临时设施的安全、卫生和使用维护工作。经常对临时设施进行检查,发现损坏要及时修理,狂风暴雨前后要及时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加固或撤离人员。要加强用火用电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③建设与使用标准架子队生活用房应设置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所用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消防要求。⑺机械设备日常维修保养车间及配件库238 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是机械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为使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减少因机械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维修保养间、配件库应建在机械设备使用较为密集、开阔和交通便利的位置。维修保养间、配件库为轻钢构件,屋面和墙面采用轻质复合板或彩钢板,整体性好,抗风抗震能力强,美观大方,地面混凝土硬化,造价低廉。通风和采光良好。维修保养间大小可根据需经常性维修保养的机械设备外形尺寸和配件储存量来确定,留足用于维修保养的空间及通道。配件库大小可根据配件采购储存量来确定。维修保养间设置维修保养检查沟,配置维修保养工作台和工器具。维修保养间、配件库应配全防火砂等消防器材。维修保养间要挂设“维修保养间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维修保养人员职责”和“工器具操作规程”等质量、管理牌匾,挂设“维修重地,闲人免进”、“严禁烟火”等警示牌。配件库要挂设“配件库管理制度”、“配件管理人员职责”和“配件发放规定”等质量、管理牌匾,挂设“库房重地,闲人免进”、“严禁烟火”等警示牌。配件库应设配件存放架,配件摆放按类型、品种、规格摆放整齐、有序,并对其属性、规格、用途、数量等进行标识。维修保养间、配件库要架设“三相五线制”电源线,电气工器具均要接“零”保护。所有用电机具、配电箱和开关箱均挂设“有电危险”警示牌。混凝土、砂浆试件养护室温度控制20±2℃,相对湿度控制大于95%,试件应放在支架上,间隔10~20mm,表面保持潮湿,不得抽水直接冲淋。⑻现场拌合站标准现场拌合站包括混凝土要依据所承担的工程量,对场地进行布局。根据不同设备类型,配套水、电、油系统,设备的计量系统由国家批准的有资质的单位按照法定期限进行进行鉴定,实行工厂化管理。10.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招标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配备相应的终端硬件设备,纳入发包人统一接口,并接受发包人的统一管理;在拟投入本工程人员构成表中设置专人负责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按照招标人标准化管理要求承担运用主体责任,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交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使之作为现场管理重要的基础技术管理手段和支撑。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是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238 重要基础和手段,把这“四化”支撑的基础打好,使之与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相结合,本标段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10.1.工厂化管理认真贯彻“施工生产能工厂化的则工厂化,工厂能大则大,社会工厂能利用则利用”的原则,针对本标段铁路项目的特点对各专业工程规划工厂化实施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强化对工序的控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强化物资材料的管理,按需进行定时、定点、定量供应和控制,保证原材料质量,避免浪费;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保证物料置放统一规范,营造良好作业环境。针对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对混凝土、小型构件预制、钢构件、钢筋加工实行工厂化集中生产制作,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效率与效益的有机统一。10.2.机械化管理机械设备按照“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安全环保和实用新技术相结合,单项施工和整体配套施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和标准化的要求,分专业按工作面配备成套机械设备,确保满足施工需要。推广使用新设备、新工艺,加强机械设备技术创新和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研究设备的配套成龙,努力做到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不闲置浪费,提高设备利用率。10.3.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采取“专业化、程序化,大流水、小循环”作业方式,推广应用“四个一次到位”工艺,坚持程序化施工作业流程,培训专业人员对专业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专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等,结合项目实际,大力推进工程的专业化施工。积极推进专业化架子队建设。对路基、桥梁、隧道、无砟道床等工程,按专业化组织施工。分专业划分施工单元按工作面管理组建专业化架子队。10.4.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平台,覆盖项目施工各方的信息系统,实现施工管理“信息化”。积极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对作业现场的实时监控。建设和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关键工序作业点布置视频点,建设现场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将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科研等工作内容集成到统一的工作平台。切实抓好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使用,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实行“可追溯”制,努力提升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238 11.质量保证系统及措施11.1.质量目标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全部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行业及铁路总公司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1.2.创优规划11.2.1.创优目标⑴达到上述质量目标,同时响应工程质量创优规划要求,服从业主及监理单位。⑴多吉隧道力争国优。⑵多吉隧道工程争创全线优质样板工程。11.2.2.创优流程创优流程见图11.2-1。图11.2-1创优流程图238 11.2.3.创优要求⑴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验标要求,实现质量一流的目标,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能,主体结构实现零缺陷,工程外观质量好。⑵成立各级创优领导小组,开展创优活动,且每次活动有文字记录。⑶有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有工程质量检验程序与细则,有质量内控标准,有质量创优责任人等各类文件。⑷有完整、准确、齐全的内业资料;工程重点部位、隐蔽工程质量有齐全的原始资料,如照片、录像带或光盘等。⑸有QC小组及其开展活动的记录。⑴殊工序、关键工序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11.2.9.创优措施⑴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岗前施工技能和验标学习,提高全员的创优意识,要求全体员工把工程创优视为企业生存的大事。⑵开工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创优规划领导小组,完善质量管理组织和配齐质量管理人员,并编制创优规划实施细则。⑶加强创优工作的领导,项目经理部负责安排落实抓创优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把创优活动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⑷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施工质量检查制度,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按《验标》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⑸搞好技术培训,加强科技攻关,开展QC活动,消除质量通病。⑹依靠行政、经济手段贯彻执行创优质工程的标准和要求,深入持久开展创优活动。⑺加强技术工作,强化方案优化,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做到标准明确、重点突出、技术交底清楚、施工指导切实具体。⑻抓好测量及试验基础工作,确保各种原材料符合工程要求,确保工程位置、结构尺寸准确无误。⑼坚持开工必优、样板先行。施工中保证每个分项工程以优质为标准,全部质量合格,并树立样板项目,以样板工程带动全部工程的全面实施。11.3.质量保证体系11.3.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由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全面负责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国家、行业、建设、监理等关于工程质量方针、条例、规定和要求的落实,确保本标段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238 定期对工程质量和创优规划进行检查评比和指导。项目经理部设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配备专职质检工程师,各架子队设专职质量检验员,工班设兼职质量检验员,组建精干高效的质量检测、试验和测量队伍,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在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各个环节,实施施工全过程测量和试验控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实施检测工作。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表6-10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11.3.2.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项目经理部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线,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以强化责任和管理、施工过程控制为手段,建立一个从设计源头开始到工程计划、质量、安全、环保、综合协调、物质设备采购,再到工程试验、项目施工保证的质量保证系统,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保证、思想保证、制度保证、施工质量保证、质量检查保证、经济保证、质量信息诸方面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详见“附表6-12质量保证体系图”。为确保施工质量,自上而下逐级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工作岗位的质量职责和义务,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以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11.3.3.质量管理人员配备项目经理部设质量管理部,专门负责施工中的质检工作,配置质量工程师6名。各架子队分别配置1名专职质检员,两名兼职质检员。质量管理人员配备见“表6-11质量管理人员配备表”。11.3.4.质量管理职责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的特点设置满足项目管理要求的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职责实行层层负责制,同时将奖罚与质量责任相挂钩。各部门定期召开质量碰头会议,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是哪个部门的责任,由谁负责落实,在下期会议中要对上期会议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做到有问题随时解决问题。主要岗位及人员的质量职责:⑴项目经理认真贯彻上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负责本项目经理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对质量负总责。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和规划,掌握项目工程质量动态。238 主持工程质量验收和评定,召开工程例会,分析质量情况。领导项目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工期、效益的关系,制止偷工减料行为。⑵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努力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组织分管部门、架子队的质量管理工作,协助项目总经理组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评审和处置;督促检查分管部门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工作。⑶项目总工组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纸自审,参加业主或设计单位组织的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并做好会审和交底记录。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并按有关规定报业主和单位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经批准后实施。审核项目材料需用计划和加工定货计划;监督有关人员做好进货检验和过程的质量自检、专检和交接检,保证进货和过程质量控制符合标准的要求。组织重要部位和特殊过程的隐蔽工程验收,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验证措施的落实情况。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操作技能。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运行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及时研究处理质量活动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对质量持有否决权。定期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主持工程质量验收,仲裁质量争议。监督、指导过程和最终试验,确定砂、碎石、片石、砖等地材、地料的质量。⑷工程管理部部长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工法以及项目关规章制度;负责实施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与产品交付后顾客满意度的测量,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对材料试验、施工操作和隐蔽工程以及分部、分项、单位工程等进行监督检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组织实施现场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书面交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负责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参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评审工作。组织编制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提供施工技术保障,协调现场施工和调度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合同任务,使业主满意放心。负责调查分析不合格品(质量事故)的原因,协助制定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调查、238 验证,及时做好记录及情况反馈。负责组织调查处理范围的质量事故,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质量情况的统计报告。组织实施质量检查评定,制定并落实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对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程、规范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和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必要时可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对危害工程质量的行为,有权越级报告。负责全面质量管理,指导工程项目的QC小组活动,制定创优规划、措施,开展创优、报优工作,确保各项创优目标的实现。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展情况,负责提出施工组织方案调整、变更设计意见和建议,提供变更设计基础资料。负责项目技术人员施工技术、有关标准、规范的培训。协助质量管理部编制安全和质量工地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职责范围内有关施工原始记录和工程签证工作,并整理、编制施工技术总结和竣工文件。⑸物资设备部部长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的政策、法规,编制重要物资设备的采购计划,满足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负责建立大型、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和台帐,检查监督现场主要施工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建立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管理档案,保证设备完好率,满足现场施工生产需要。监督检查项目材料配置情况,掌握工程物资的检验和试验结果,对不合格物资应及时采取隔离、标识,以防误用;严格执行进场原材料送检制度,负责原材料的材质证明资料和检验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存档等工作。审核各工点所需物资总量,做到限额发料,每月组织检查物资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统一制定现场库房材料的合格标识,使之满足进场原材料质量可追溯性的要求,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掌握项目设备状况和物资管理状况,参与重大设备事故和物资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⑹质量管理部部长参加工程开工前施工准备检查、工程质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经常性检查,督促指导各架子队建立各项质量制度和质量措施。参与保证质量措施的编制工作,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和相关会议,签证验工计价报表。238 参加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填写检查证并通知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和签证。总结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教训,按规定时间上报月、季、年质量报表及总结报告。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和验验,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和问题处理提出具体意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不按规定施工或违反施工规则的情况提出纠正要求,必要时签发《工程质量问题通知单》,有权责令停止施工或返工,并向领导报告处理意见。按照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负责收集整理所辖范围的质量档案和资料,做到签字手续齐全,对工程质量具有可追溯性。⑺测量及试验人员负责原材料和现场实物的取样和检测试验工作。按规定完成交接桩复测,施工放样和竣工复测,将结果报送工程管理部,做好对各架子队的测量资料及桩橛交底,满足施工需要。做好测试仪器的管理和保养工作,并定期进行标定,确保测试结果有效,并做好测试记录的收集、分类和归档。对自己经手的检测试验报告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⑻架子队长负责对所辖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根据项目部施工组织安排,制定队伍“生产计划”,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对本队承建的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督促检查施工现场管理。带头重视质量,定期向项目部上报有关工程质量情况,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项目领导或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带领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操作水平,保证工序质量全部合格。⑼班组长对本班承担分部分项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组织班组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技术交底施工;随时检查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及时填写《自检记录表》;参加架子队长或项目负责人的专检和工序交接验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负责;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施工任务。11.3.5.质量管理制度保证质量的制度措施包括质量责任制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质量预控制度、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措施。11.3.5.1.质量责任制度238 为确保施工质量,自上而下逐级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工作岗位的质量职责和义务,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以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11.3.5.2.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等,并逐级落实到项目部职能部门、架子队、施工班组、作业人员,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逐级签订包保责任状,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确保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11.3.5.3.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派有资质的和具有丰富铁路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质检工程师、质检员,负责内部质检工作,并赋予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力。凡进入工地的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工程师同意后才能用于工程。对工程验工,必须经过质检工程师的签认,一切需经监理签认的项目,必须经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上报。质检工程师、质检员以施工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行使一票否决权。11.3.5.4.质量预控制度认真组织制定工艺标准,科学设计工艺流程。项目经理部正确引导和开展工序样板先行、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程创优活动。严格按照创优规划和措施要求,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工序质量预控。各专业架子队均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审定的技术方案、工艺要求组织施工,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评定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交付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一次达标成优。从准备工作、技术交底、预防措施、过程监控、工序验收、质量评定、材料整理等方面实施质量预检制度,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消灭在施工前。11.3.5.5.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各种仪器、仪表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标定。项目经理部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进行监督和检查。仪器设备由试验室和相关专业指定专人管理。11.3.5.6.技术交底制度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在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功能作用及与其他分项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工艺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人员明确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数。11.3.5.7.测量复核制度测量资料必须经换手复核无误,再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用于施工,并对中线桩、水准点建立定期复测检查制度,测量与施工建立联系制度,对监控测量的数据及时反馈238 到施工方案中,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11.3.5.8.“三自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施工中认真执行“三自管理”制度。“三自管理”即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自纠、自检、自控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1.3.5.9.坚持“五不施工”、“三不交接”、“一不计价”制度坚持“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和“一不计价”制度。“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程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一不计价”即:未按施工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的不计价。11.3.5.10.变更设计管理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地质变化情况,发现与设计不符的,按照业主制定的《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及时提出变更申请建议,邀请设计、监理、业主进行现场洽商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11.3.5.11.施工资料记录整理和追溯制度由调度室记录整理施工大事记和晴雨表,对业主、监理关于工程质量的指示,包括电话、传真和书面指示分类列入工程档案,对图片、录像按日期和地点分类入档,分管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每天记录工程日志,真实记录施工过程,杜绝写回忆录,施工班组按规定坚持填写自检记录。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资料,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质检工程师将全部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保存好原始资料,以备监理工程师检查时出具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11.3.5.12.坚持质量汇报会制度质检工程师每月开一次质量汇报会,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质检工程师讲评质量工作进行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改进方法指导后续工作。11.3.5.13.过程检验和专项检验相结合制度工地试验室建设,试验室数量、仪器和人员配备满足现场施工常规检测需要。按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见证项目的试验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下进行。全线桥梁基桩、路基地基处理工程的无损检测,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11.3.5.14.质量创优管理制度⑴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物资设备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现场施工负责238 人为小组成员。⑵计划创优质工程的项目,应强化过程控制,大力应用“四新”技术,加大QC小组攻关力度,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确保工程一次成优。⑶施工中应及时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及管理资料,及时总结质量、安全、技术、文明施工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项目经理部应购置一定性能的录像设备,工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部应配备一定性能的照相设备,施工过程各个主要阶段、重要工程部位、关键施工技术都要及时拍摄影像形成声像资料。11.3.5.15.质量教育培训制度⑴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年度施工生产计划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质量教育和培训活动,沟通质量信息,增强质量意识,规范质量行为,提高操作技能。按照岗位标准化管理要求,分期分批开展铁路建设管理知识、工艺规程、工程试验、技术标准、规范验标、质量控制、安全与文明工地标准等专业技术培训,确保管理层人员能熟悉岗位工作标准,满足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要求。⑵项目经理是质量教育培训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负责业务指导和组织,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验收培训由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负责具体实施,技术培训由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负责具体实施。⑶培训资料应当归档保存至工程竣工验交。11.3.5.16.原材料及构配件质量控制⑴采购物资、设备和构配件时应当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按照《产品质量法》明确产品质量和责任。⑵物资、设备和构配件进场应当由专人进行验收,标牌和质量证明文件应当齐全并归档。物资、设备和构配件的贮存环境和方式应当确保其产品质量。⑶物资设备部应按批次向工地试验室提供原材料或构配件检验试验通知单。⑷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应当满足工程施工中开展相关试验检测项目的需要,计量和检测试验设备应校验检验合格,试验人员的数量和资格应当满足检测试验的要求。⑸原材料的检测试验项目、抽检批次应当符合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规定,所有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经过检测试验并且质量合格。检测试验报告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成果鉴定的重要依据,必须客观准确、签字签章手续齐全并妥善归档。⑴经检验试验合格的材料不得投入使用。11.3.5.17.质量检查签认制度⑴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质量验收和工程质量检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38 ⑵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应及时、准确,手续完备。⑶工程质量检查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和定期质量检查制度、专项质量检查制度。⑷工程质量检查所形成的资料应保存到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结束。11.3.5.18.隐蔽工程检查制度⑴隐蔽工程的检查签证由项目经理部负责,现场质量检查人员具体实施。⑵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并签证后才能覆盖。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除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建设单位的规定。⑷隐蔽工程检查时,项目经理部应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通知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理和建设单位到场检查签证。11.3.5.19.工程施工旁站监控制度⑴工程施工旁站监控(以下简称旁站监控),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对各部位、各工序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根据工程部位、工序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分为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过程)和一般工序。⑵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领导下建立旁站监控体系,制订旁站监控计划,填写旁站监控计划表。⑶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旁站监控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说明设计和规范要求、施组方案、工艺流程、安全质量及环保要求等。必要时应对旁站监控人员进行培训考核。⑷施工调度人员根据项目经理部制定的旁站监控计划,应当在施工前24小时通知计划旁站监控人员,旁站监控人员按照旁站监控计划及时实施旁站监控。⑸旁站监控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需要实施旁站监控的部位、工序按规定进行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控记录。⑹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应对旁站监控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评价监控体系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要问题应报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处理,确保监控体系有效运行。⑺项目经理部应对旁站监控制定奖罚办法,对发现或防止重大险情发生的,应及时给予奖励。11.3.5.20.质量隐患排查管理制度⑴项目经理部负责质量隐患及违章的查处和报告。⑵现场检查发现质量隐患及违章应及时整改和纠正,并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进行经济处罚。238 ⑶质量隐患及违章的查处情况应当记录存档。11.3.5.21.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⑴发生建设工程质量事故,项目经理部应当在12小时内向建设管理单位和公司报告,24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⑵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和现场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⑶在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调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积极配合调查组的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反映有关情况,为事故调查创造良好条件。⑷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进行。⑸质量事故工程处理方案必须经建设等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需要进行变更设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事故工程处理完成后,必须经过质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11.3.5.22.内业资料管理制度⑴施工过程质保资料管理由项目经理负总责,项目总工程师分管和指导,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具体实施。各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要注意有关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各项原始记录的收集、汇总、整理、分类、存档工作。⑵原始记录包括复测和定位测量资料,开(复)工报告,施工调查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审查记录,变更设计的有关会议纪要、记录、通知单或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检查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试验报告单,地基基础及结构检测记录,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安装设备检验合格证,施工记录、工程日志,施工组织措施,工程事故分析处理记录,上级对本项目的文件或指示,工程竣工验交过程中形成的协议、纪要等等。⑶项目经理部应建立专门的资料室,配置专职资料员,收集、保存各类技术、质量资料。⑷各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各类技术、质量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填写和签字盖章,各类资料必须与施工进度同步,手续完善,明确责任。资料形成后及时交资料员归档保存。11.3.5.23.半成品、成品保护制度⑴对采购物资、已完工的施工部位及交付前的竣工工程项目等,在业主接收前要实施有效的防护,项目经理部对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产品的符合性。⑵工程产品防护①项目经理部负责工程成品、半成品以及在交付前工程产品防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238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对工程防护提出明确要求。②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在有防护必要的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和工艺构造、环境等特点,制定具体有效的防护措施,项目经理部总工审批后,由有关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施工人员严格遵照实施。③每道工序完工经检验合格后,下道工序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应的防护措施做好防护工作。④实施防护可采用设置护栏、铺盖草垫、粘贴保护膜、简单包装、涂油漆标识、树立醒目标牌或派专人看管等方式。如砼浇筑终凝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被误踩或破坏。⑤当发现工程产品被损坏或被污染,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向项目经理部报告,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确认、处理和修复。⑥项目的工程防护工作应持续至交付完成为止。⑶工程物资、构筑物防护项目经理部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及特殊构配件要提供适当的搬运方式和设备,贮存期间应采取必要环境和设施,并符合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或规定;对重要或特殊材料、构筑物的搬运,在实施前制定搬运方案,贮存时应符合有关规定。11.3.16.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11.3.16.1.主要运行机制为了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通过建立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使得质量管理形成的内在动力。为防止重要管理制度的缺失、制度本身的缺陷、制度之间的矛盾等现象出现,本项目采用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⑴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它来源于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制度设计或安排。这是因为项目的实施过程是由多主体参与的价值增值链,只有保持合理的供方及分供方等各方关系,才能形成合力,是项目管理成功的重要保证。⑵约束机制没有约束机制的控制体系是无法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的。约束机制取决于各质量责任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效力。约束能力表现为组织及个人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及技术能力的发挥;监控效力取决于项目实施主体外部对质量工作的推动和检查监督。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质量控制过程的制衡关系。⑶反馈机制238 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反馈,是对质量控制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并为及时作出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必须有相关的制度安排,保证质量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准确;坚持质量管理者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形成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⑷持续改进机制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质量责任主体之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不断循环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同时注重抓好控制点的设置,加强重点控制和例外控制,并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研究改进措施,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控制水平。11.3.16.2.运行程序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程序如图11.3-1。图13.1-1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程序图⑴体系运行的依据①质量体系项目经理部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线,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以强化责任和管理、施工过程控制为手段,建立一个从设计源头开始到工程计划、质量、238 安全、环保、综合协调、物质设备采购,再到工程试验、项目施工保证的质量保证系统,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②组织协调在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机构,副组长由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负责人担任,同时架子队成立现场质量管理小组。③质量监督保证质量的制度措施包括质量责任制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质量预控制度、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措施。④信息管理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资料,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质检工程师将全部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保存好原始资料,以备监理工程师检查时出具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⑤体系审核与评价每月开一次质量月评会,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质检工程师讲评质量工作进行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改进方法指导后续工作。项目经理审核与评价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成果与不足,提出纠正措施并下达纠正指令。⑵质量体系运行程序①在质量体系运行依据的前提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改善意见。②在具体实施中,逐步完善补充。③在正常运行中,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机构持续监视和验证,提出报告并及时反馈。在体系内互相审核与复审,提出纠正措施。④发生体系运行偏差,及时调节或纠正,由项目经理下达纠正指令并采取协调措施。⑤各部门之间的审核与复审、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机构持续监视和验证、施工中自行发现,三者相结合,共同保证体系持续运行。11.4.试验检测机构11.4.1.试验检测机构设置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Q/CR9204-2015)要求,项目经理部设置中心试验室,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是公司计量测试中心的派出机构,中心试验室可根据需要在拌合站等派驻试验组。中心试验室及梁场试验室配备相应的试验人员,负责标段范围内路基、桥涵、隧道、238 无砟道床等工程的质量检测和试验。试验组织机构见11.4-1。图11.4-1试验组织机构图试验室人员配备根据工程施工生产需要配足配齐,开展各项工程施工项目检测工作。试验人员配备根据工程施工生产需要配足配齐,开展各项工程施工项目检测工作。项目经理部中心试验室配备人员8人,试验室主任1人,技术负责人1人、质量负责人1人、信息化管理员1人、试验检测工程师4人。试验组配备人员4人,主管1人,信息化管理员1人、试验检测人员2人;其余辅助人员根据试验检测需要配备。11.4.2.工作职责及管理要求11.4.2.1中心试验室工作职责⑴按照建设、监理单位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试验、检测、过程控制等计划。⑵按母体试验室体系文件的要求,建立健全全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⑶制定试验室组织机构图、检测流程图及质量保证体系图。⑷对试验组进行管理和提供业务指导;试验分室进行监督检查。⑸建立试验检测用标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⑹制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工作,并形成台账。⑺试验检测项目应适应工程项目的检测需要。⑻参与管段内试装、路基试验段等工程试验方案的编制,并实施过程监控和确认。做好地基原位测试工作。⑼确定委外试验项目路,做好委外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的选择工作,并报建设单位认可。⑽对原材料、混凝土、路基压实质量等进行抽样检测,对混凝土拌合站施工配合比及计量设备校准进行抽查,形成台账。⑾负责本室试验检测资料的归档管理。⑿组织本项目试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238 ⒀按建设、监理单位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种资料,并做好试验室信息化的管理工作。⒁建立不合格品台账,并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⒂及时出具各类检测报告,并提交相关业务部门。11.4.2.2.试验组工作职责⑴接受中心试验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⑵试验检测项目应适应工程项目的检测需求。⑶按照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相应规范的规定,对需要送检的项目,做好取样和送检工作,并做好记录。⑷根据项目需求,制定原材料、混凝土拌合物等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并实施。⑸负责本组范围内试验检测资料管理,做好试验组信息化的管理工作。⑴立不合格品台账、并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11.4.3.试验检测流程试验检测流程见图11.4-2。图11.4-2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11.4.4.测试项目及频率工程质量、工程原材料检验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规定进行,各项检验项目及频238 率见表11.4-3。表11.4-3主要工程材料、工程质量检验项目及频率表序号名称检验项目检验频率1钢筋拉伸、弯曲同厂、同品种、同规格、同炉号、同一进场时间每60T检验一次2水泥细度、胶砂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同厂、同品种、同标号、同编号、同一进场时间每200T检验一次3外加剂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钢筋锈蚀同厂、同品种、同编号、同一进场时间每50T检验一次4细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同场地、同品种、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400m3检验一次5粗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同场地、同品种、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400m3检验一次6桥涵、隧道混凝土抗压强度、坍落度、弹模同等级、同部位、同配合比,每浇筑50-100m3制作一组检查试件,坍落度每一工作班测定二次7砂浆抗压强度每100m3砂浆砌体制作一组检查试件8路基填料颗粒级配、液限塑限、击实每填筑体积5000-10000m3取样检验一次9路基填筑路基本体密实度、地基系数、孔隙率每层每100m用核子密度仪或灌砂仪检测6个点,K30检测2个点10基床表层地基系数、孔隙率每层每100m用灌砂仪检测6个点,K30检测2个点11隧道洞身锚杆锚杆数不少于1%,且不少于3根防水板每个搭接检查3处,抽检频率33%钢拱架加工安装每榀检查,抽检频率30%11.4.5.试验检测的质量控制11.4.5.1.验证试验⑴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之前,中心试验室应对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审查、对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并抽取样品进行试验,提出是否列为合格分供方的建议。⑵在材料进场使用前,中心试验室应按规定的频率对用于工程的材料或商品构件进行抽样试验。11.4.5.2.标准试验⑴标准试验包括标准击实、配合比设计等。⑵试验室应在工程开工前,在试验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完成标准试验,并将有关试验资料提交监理单位试验室审查批准。⑶试验室应为监理单位试验室预留出进行平等复核(对比)试验的时间。238 11.4.5.3.抽样试验⑴抽样试验包括各种原材料性能,填土密实度、混凝土强度等的试验。⑵试验组根据现场情况,按照规定频率进行抽样,填写《试验委托单》,送中心试验室进行试验检测。⑶当中心试验室对样品产生怀疑时,有权拒收并责令重新取样。11.4.5.4.工艺试验⑴在动工之前,应对路基及其它需要通过预先试验方能正式施工的分项工程预先进行工艺试验。⑵中心试验室应预先制定工艺试验的方案。⑶试验组应对工艺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并作出详细记录。⑷中心试验室负责对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整理试验报告并报监理审批。⑸工艺试验的机械组合、人员配额、材料、施工程序、预埋观测以及操作方法等应有两组以上方案,以便通过试验做出选择。11.4.5.5.验收试验⑴工程达到验收条件时,中心试验室应及时进行验收试验。⑵验收试验的频率、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⑶验收试验资料应报监理审批。11.4.5.6.对外委托试验⑴中心试验室无资格进行的检测项目,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机构进行。⑵中心试验室应建立委托试验台帐。⑶委托单中应填写委托检测项目,送样数量、规格、型号、代表数量、使用的试验规程和技术标准。⑷委托取样应邀请监理参加并签字。⑸委托试验报告由中心试验室负责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查后存档。11.4.6.试验监测制度11.4.6.1.试验室管理制度⑴室内的仪器设备应摆放整齐,布局合理,保持干净。⑵每次试验结束后,试验人员应清扫室内地面,擦拭仪器,将仪器摆放至原位。室内禁止随意吐痰、吸烟、吃东西,禁止将与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室内。⑶试验室内电路及用电设备的接线应由专业电工负责,仪器设备使用完后,应拉闸断电(需连续使用者除外)。⑷用电仪器设备易生锈部位,禁止用水冲洗,防止生锈和漏电,并按规定良好接地,238 接头必须用绝缘胶布包扎好,不准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开关。⑸水龙头用后必须关紧,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应及时联系维修。⑹试验室内应设置防火设施,试验人员应了解防火知识,电器设备失火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⑺水泥室应悬挂温、湿度计,水泥试验前,应检查温度、湿度,待温度、湿度达到标准规定后,再进行试验。⑻养护池内应每日三次测定记录温湿度,养护水的温度应满足规定要求。⑼进出养护室,应随手关门,以免造成温度波动。⑽试验室应每周彻底清扫一次,空调通风管应每季度彻底清扫一次。11.4.6.2.样品管理制度⑴样品及样品管理由样品管理员负责。⑵样品管理员接收样品时,应按照标准规定会同检测人员对样品封样状态、取样数量、规格型号等检查验收,并检查委托单的填写是否正确完整,内容是否与所选样品相符。符合要求后,编号入库并填写入库登记;不符合要求的不准入库,同时要求送检单位补充或重新取样。⑶样品室的环境条件及设施应符合样品的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防水、防盗要求等。⑷样品室的样品应按送样先后顺序分类存放并标识,防止混淆,并按规范要求做好样品防护。⑸符合检测条件的样品,检测人员应及时从样品室领取检测,并在样品登记台帐上登记。⑹根据标准要求需留样品应留足够数量样品入库保存。保存期为自报告发出之日起一个月(特殊情况除外)。⑺留样样品的处理应经室主任同意,并填写样品处理登记。11.4.6.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⑴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审批、验收、使用、维修、维护保养、检定/校准、标识、降低、封存、报废等。⑵仪器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员组织开箱验收调试。若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联系供应商或厂家修理或退换。⑶验收合格的检测设备应及时建立设备档案,并编号登入仪器设备管理表。经检定校准后使用。⑷精密、大型检测设备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制定操作规程,经室238 主任审批后上墙。⑸检测仪器设备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设备状况,并填写使用记录。⑹检测设备是试验人员进行试验工作的专用工具,非试验人员不准动用,更不准使用试验设备从事与试验无关的工作。⑺试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维修。若计量器具的计量装置发生故障,维修后还应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准使用,并填写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存档。⑻长期不用的试验仪器应每月通电运转两次,每次不小于20分钟,并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中记载。⑼仪器设备的调动应由测试中心的调动通知,移交双方应办理交接手续。⑽仪器设备的外借,须办理有关外借手续并经室主任批准借出。⑾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周期满前,设备管理员应联系检定/校准单位,到期进行检定/校准,并将检定/校准证书存档。检定/校准情况记录在《检测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及完成表》内,上报计量测试中心。⑿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后,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根据检定/校准结果,在设备明显位置贴上合格证、准用证、停用证等标识。⒀当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降低,设备管理员应根据检定/校准结果,提出使用范围建议,经室主任批准后,实施降级处理,并在仪器上贴上限用标识。⒁长期不用的仪器设备需封存时,由设备管理员提出封存申请,经室主任同意后封存。封存期间应加强对封存设备的维护保养,防止仪器设备的损坏,开封时应重新检定/校准。⒂固定资产类检测设备功能丧失或损坏,以致不能使用或根据标准规定需报废时,由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经公司测试中心组织技术鉴定,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办理报废手续。⒃设备管理员每季度组织一次设备维护保养。保养项目方法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并存档。11.4.6.9.试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⑴试验室主任负责制订与实施本项目试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负责试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试验员必须熟悉各项试验规程和各项试验仪器的操作安全要求.严禁不按要求操作仪器设备.238 ⑶试验室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防尘、防晒、防锈蚀工作。环境设施要满足仪器设备的技术条件要求,严禁仪器带病运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安全操作情况。⑷试验室要建立防火、防毒、安全用电等有关制度和措施。对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等仪器物品应有隔离防护措施,由专人妥善保管使用。⑸加强试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试验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物品。11.4.6.15.现场试验管理制度⑴所有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到达现场后,由现场试验组按照规定的检测项目和质量要求,审查质量合格证或出厂试验报告的符合性,现场验收原材料、半成品的规格、型号,包装、外观质量和数量。⑵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和抽样方法抽取样品,填写《委托试验单》一式两份,送中心试验室检测。⑶样品员接受样品后,由技术负责人安排批准试验检测项目的检测,未批准的试验检测项目由技术负责人安排对外委托试验。⑷混凝土、砂浆开盘前,由现场检测组检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储量,测定现场砂石含水量,换算施工配合比,填写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标示牌,填发施工配料通知单。⑸混凝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现场检测组试验员应进行全过程旁站监控,并按规定频率和检测项目进行抽样检测,并填写试验原始记录上报中心试验室。⑹现场试验组试验员应随时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⑺现场试验组试验员负责现场试验仪器设备的建账、建卡和维护保养。每旬,中心试验室对现场试验检测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11.4.6.16.技术档案管理及保密制度⑴技术档案的管理由资料员负责。⑵技术档案的保管范围与期限:①国家、铁路总公司、业主、监理有关检测方面的规定、有关的产品技术标准、相关标准、参考标准、检测范围、规程,细则、操作规程和方法,校准方法等,保存期限至文件作废。②试验仪器设备档案包括出厂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出厂检定证书,周期检定/校准证书、校准记录,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验收、维修、降低封存记录等。保存期限至仪器设备报废。③仪器设备登记表、检定/校准计划及完成表、试验委托单、样品入库、发放、处理登记,检测报告发放登记、试验台帐、试验报表及总结、用户反馈意见及处理结果的保存期限至竣工移交。238 ④试验原始记录、试验报告、产品出厂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材料报检单的保存期限至竣工移交后5年。⑶资料员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外出开会或参加专业培训收集到的资料交由资料员统一保管,并办理移交手续。⑷各种技术资料应放在铁皮柜内,分类保管、标识,存取方便。⑸检测人员需借阅技术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⑹资料员应对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及用户提供的检测产品技术文件、图纸保密,与检测无关的人员不得查阅、查看实物。⑺超过保存期限的资料应分类登记,经室主任同意后销毁。11.4.6.17.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量值溯源制度⑴管理组负责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量值溯源管理。⑵每年年初,管理组根据上年度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和实际使用情况,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检验计划,编制“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周期表”,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执行。⑶所有计量器具(包括用于校验/检验专用仪器的计量器具)在首次使用前都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所有专用仪器在首次使用前都必须经校准/检验合格,投入使用。⑷计量器具由所在地法定或授权检定机构检定,检定周期按检定规程的规定由负责检定的单位确定。⑸专用的仪器设备由本试验室校验员负责校准/检验,校验员应按照校准/检验周期进行仪器的校准/检验工作。⑹所有在用仪器设备按照周期检定/校准或检验计划进行检定/校准或检验。经检定/校准或检验合格的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按照《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降级或报废。⑺由计量机构检定的,管理组需提前一个月与有关机构联系安排检定计划。⑻仪器设备经过计量检定,计量检定机构应出具检定证书;仪器设备经校准/检验,应出具校验/检验证书和记录。资料员应审核这些证书和记录,并与仪器设备档案一起保存。⑼仪器设备经过检定/校准或检验,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根据检定/校准或检验结果,在设备明显位置贴上合格证、准用证、停用证等标识。11.4.6.8.检测事故报告、分析和处理制度⑴中心试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对事故的处理,审批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事故的调查核实,预测事故造成的后果,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意见。⑵检测事故分为以下11种类型:人员伤亡;样品丢失损坏;仪器设备失准/损坏;238 违反操作规程;环境失控;应用方法错误;检验数据错误;使用外来材料质量问题;停电/停水;分包检测失准;人员作业水平不够。⑶事故一旦发生,应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填写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记录,如实描述事故情况,划分事故类型。⑷质量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⑸中心试验室主任依据质量负责人的调查和分析,批准纠正与预防措施;发生事故的部门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质量负责人跟踪验证;在确认验证有效时,恢复检验活动。⑹样品异常情况处理①委托送样的样品,不符合送样要求的,样品不予接收,并向委托人讲明原因。②现场抽样的样品,不符合抽样规定的,由抽样人员重新抽样。③样品因保管不善或非正常检测而造成的损坏,丢失的,应重新抽(送)样。④凡因检测工作的失误或样品本身的原因,造成在检测过程中样品损坏,无法得出完整的检测数据者,所有检测数据作废。经重新取样检测全部项目,检测报告以重新检测的数据为准。⑺仪器设备损坏或精度下降的处理工作中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或精度下降,操作者应停止检测,并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仪器设备状况进行调查,进行必要的检修或重新检定;仪器设备经检修,检定证明精度符合要求后,再投入使用;每次仪器设备损坏等情况的处置措施均应详细记录。⑻环境条件偏差的处理①当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超出标准要求,应报告质量负责人,对已经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检测。②因突然停电等原因导致检测中断,应立即关闭电源,保护好仪器设备,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待供电正常后,视情况做出继续检测或重新检测的决定。⑼检验结果异常的处理当发现检验结果异常或对检验结果有怀疑时,应报告质量负责人,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处理。异常的或有怀疑的数据未经调查处理不得出具检验报告。11.4.6.9.检测人员纪律⑴严格按产品技术标准、试验检测规程进行各项测试工作。⑵坚持原则,忠于职守,遵守室内各项规章制度。⑶不准利用职权和工作条件接受送样单位的礼品或现金。238 ⑷不准擅自多抽或少抽样品,不准违章处理或使用样品。⑸不准假公济私,弄虚作假。⑹作风正派,秉公办事。12.5.质量保证措施12..5.1.组织保证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确保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机构,副组长由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担任,同时各架子队成立现场质量管理小组。12..5.2.管理保证措施根据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文件等建立适合本项目建设施工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12..5.2.1.落实质量监督制度按有关要求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接受质量安全监督站监督,公布质量安全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12..5.2.2.加强施工方案审查及工艺质量控制加强对本工程主体结构和关键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审查,对关键或重点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咨询(审核);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一流的工艺水平保证一流的工序质量;编制高性能混凝土、信息化管理、路基工程、桥梁桩基施工、连续梁、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等实施细则,指导施工现场作业。12..5.2.3.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实行材料市场准入制度,按要求进行招标,重要材料和半成品实行驻厂监造;加强地材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在检验检测的基础上选择地材供应商;严把材料进场关,施工、并上报监理单位按规定对进场材料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合格;要做好进场材料的装卸、存储、运输与标识工作。按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12..5.2.4.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力度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检),据实填写检查记录,及时报检;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做到有措施、有整改、有记录、有验证,保证每个问题均得到闭合消项。12..5.2.5.坚持样板引路工程正式施工前,实行试验段先行、样板引路,总结技术参数和工艺标准,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统一标准、统一工艺、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施工质量。238 12..5.3.思想保证措施工程质量是施工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取决于工序质量,而工作质量则是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基础。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领导是关键,制度是手段,技术是保证。架子队伍进场后,将分项目、分工序实施质量教育,有的放矢,做到人人明白质量要求,个个清楚质量标准。实施领导把关,做到文明施工,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贯彻到参战的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行动中。开展QC小组活动,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的全员质量管理体系。12..5.4.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措施为积极推广全员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责任制,促进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架子队每年交纳10万元质量保证金,项目经理部按合同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工程质量奖励基金,用于优质优价、奖优罚劣奖惩兑现。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工程按95%计价;经检查验收为优良的工程按100%计价;评为优质样板的工程按102%计价;不合格工程不计价。对获得业主质量表彰奖励的单位,将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再给予奖励。项目经理部根据每月质量大检查情况,对质量管理工作到位,工程质量好的单位和工点,给予1000~10000元奖励;对质量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标准不高的单位和工点,给予一次性50000元罚款,下次质量检查仍不达标则考虑其退场。对造成质量事故的单位,除负责施工的单位承担全部返工费用外,项目经理部将再按事故损失金额的10%罚款,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及经济处罚。12..5.5.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12..5.5.1.严格执行“试验数据指导施工”的措施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和试验段选定机具设备、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操作方法,修正相关施工技术参数,制定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内控验收标准,作为全面施工的控制依据。12.5.5.2.施工技术管理措施12.5.5.2.1.坚持图纸会审措施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分级会审,审核完成后,审核人员对审核结果有无问题均要进行有效标识,填写审核意见,汇总。必要时,及时和主管设计经理沟通,不断完善设计。12.5.5.2.2.坚持方案会审和优化施工方案措施人员进场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路基、桥梁、隧道、涵洞等专业工程师根据施工238 设计图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12.5.5.2.3.坚持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措施根据业主审批通过的施工方案编制各工序技术交底,同时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意图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施工工艺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施工期间对重点控制性工程坚持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2.5.5.2.4.坚持作业指导书制度对路基、桥涵、隧道、无砟道床等施工过程或施工工序,结合现场实际和施工特点逐项编制作业指导书,达到作业程序易懂,操作方法具体可行,施工过程有序可控,质量标准满足要求。12.5.5.2.5.加强沉降观测措施施工期间加强沉降观测,配备监测人员、设备,满足沉降观测、资料整理需要,建立路基、桥涵结构物统一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体系。从路基等结构物施工开始起,进行系统有效的观测。按时进行沉降分析和工后沉降评估。路基、桥梁、结构物变形稳定,确认工后沉降满足要求,进行轨道施工。⑴路基、桥涵过渡段及隧道沉降观测措施填筑路基时,应根据路堤高度、填料种类、压实条件、地基情况、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等因素,估计填筑后路基和地基的总沉降,预先加填沉降量,并考虑与桥台及两端线路纵坡顺接,适当调整预留量,待路堤竣工(铺轨)时,再根据路面沉降观测推算的剩余沉降量修正预留量。以沉降观测保证基底处理质量,从而保证路基填筑质量符合要求。测量精度及频度:测量精度一般需要达到二级水准测量,路基填筑阶段每天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⑵桥梁基础制定严密的试桩方案,通过对桩基单桩静载试验等研究,获取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和荷载传递规律,了解桩基沉降随荷载与时问的变化规律;通过不同地质、桩径、桩长、不同钻孔桩施工设备下的钻孔桩工艺试验,以指导并规范全线钻孔桩施工工艺以及桥梁各部分工程沉降差调整。12.5.5.2.6.加强试验检测、用试验数据控制质量措施路基填筑采取先工艺试验后大面积进行施工,按照试验数据指导全面填筑施工,同时加强填筑碾压试验检测,不断修正填筑参数,用试验、检测数据控制路基填筑质量,保证填筑质量符合要求,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要求。238 12.5.5.2.7.技术资料管理措施按照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要求,结合ISO9001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对资料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分类归案,集中管理。施工中详细如实的记录施工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反映施工的可追溯性,使资料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与施工进度同步积累,使我们的数据对全面开展新建铁路建设有指导作用。12.5.5.2.8.加强开工前的地质复查勘测措施开工前,对线路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补勘,确保不因地质原因而造成桥梁产生较大的变形、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12.5.5.2.9.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技术措施⑴每次雨后,集中拌和站技术负责人应对砂、碎石含水量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的实际含水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⑵雨季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时应备足够的防雨盖布,桥墩施工如遇大雨或大风被迫停工时,应及时补插连接钢筋,重新施工前应将混凝土凿毛并清洗干净。⑶在高气温下施工浆砌圬工时,应及时加覆盖物并养护,防止暴晒,水份蒸发过速,引起砌体质量下降。12.5.6.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2.5.6.1.5.抗滑桩质量保证措施⑴所用砂、碎石、水泥、钢材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砂的细度模量控制在2.4-2.7之间,含泥量小于3%,碎石采用2-4cm的连续级配,含泥量小于2%,水泥采用R32.5早强水泥,钢材采用大型钢厂生产的钢材。⑵选用合理的配合比是保证抗滑桩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根据试验设计施工配合比。⑶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投料,根据拌合站距施工现场的距离及天气情况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时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若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会出现混凝土拌合不均匀,若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则混凝土会产生离析等现象。⑷开挖过程和桩底地质①抗滑桩挖至滑面或设计锚固基点时,应对抗滑桩设计桩长及锚固深度进行效核。②要保证抗滑桩的几何尺寸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并随时进行校核,采用方法是将抗滑桩的中心点准确设置护桩在桩孔锁扣上,施工过程中用线锤控制桩孔中心及校核其垂直度。③抗滑桩护壁钢筋及护壁混凝土比需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④桩孔挖至设计标高时,需对其地质进行分析,其地基承载力必需,满足设计要求。⑸钢筋的制作及绑扎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进行制作,桩身钢筋在定位安装绑扎时,需238 在主筋后面设置混凝土垫块,以确保其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桩身钢筋在对接时,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能大于50%,钢筋的焊接质量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⑹混凝土的捣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捣固,采用快插慢抽先周边后中间的方法进行捣固,确保混凝土的捣固质量⑺严格控制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在滑坡段开挖时要加强混凝土护壁施工质量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桩孔变形,避免出现缩径和扩径现象。⑻桩身混凝土灌注时要严格控制串筒底离混凝土面高度在1.0m-1.5m范围之中,同时要加强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桩身的完整性。⑼桩身混凝土灌注前,必须抽干孔内积水和清除孔底浮碴,以便抗滑桩锚固段能达到其锚固效果。12..5.6.3.隧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前认真核对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各里程标高、曲线要素等,防止施工中产生位置、标高差错。按喷锚构筑法原理组织施工,对软岩和断层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采用格栅、钢拱架、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网喷、锚喷等联合支护和临时支护技术,开挖采用光面爆破,在爆破施工中采用减轻震动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支护结构、衬砌结构稳定。隧道围岩破碎的以及岩体水平产状段,每个循环进尺不宜过大,并严格控制光面爆破参数。12..5.6.3.1.一般性技术措施⑴严格按照“先探测、严控水、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对隧道施工的各个环节制定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工艺流程施工,加大管理力度,对初期支护施工中,拱架安装、锚杆施做、湿喷砼工艺及其与围岩的密贴性等环节,以及防水板挂设、二次衬砌施工中所有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技术员和质检员旁站监督。⑵保证测量精度:开工前,首先进行隧道的控制测量,布设单位工程测量专用控制网,采用双导线进洞方式保证测量的精确性。⑶超前预报,科学施工:采用新技术以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在隧道地质复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主要进行掌子面施工地质素描、TSP-203系统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声波法、超前钻孔探测、红外线探水等综合地质预报技术,查明不良地质,采取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法,做好防护加固措施。⑷控爆开挖,勤量测:坚持先预报后开挖的施工原则,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控制爆破新工艺,严格控制超欠挖,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进行围岩现场监控量测,238 根据量测数据及时判定围岩稳定状态,确定支护衬砌施工时间。⑸保证原材料质量:工程材料,特别是临时支护用料、防水用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⑹保证衬砌质量:喷射砼采用湿喷技术,砼自动计量拌制。初期支护表面做到平顺,无空鼓、裂缝、松酥。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最大允许偏差符合验收标准要求。衬砌采用模板衬砌台车,泵送挤压技术、拱部注浆等灌注二衬砼,重视衬砌防渗漏水施工,保证衬砌振捣密实度,提高砼抗渗耐腐蚀性和砼耐久性。加强隧道防水工程施工质量,保证隧道“不渗不漏”。加强基底的清理工作,使砼座落在坚硬的基岩上整体浇筑,不间歇施工和加强捣固。⑺保证附属工程质量:水沟电缆槽使用钢模,保证尺寸准确、棱角分明、线条顺畅,盖板安装平稳。⑻砼防侵蚀措施:在隧道开挖时,应随时核对围岩级别与地下水状态,如与设计不符,及时反馈信息。施工中遇地下水,首先取样化验,了解有否侵蚀性,以便决定是否变更水泥品种,调整水灰比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侵蚀。⑼沉降观测设置:隧道设置变形缝处变形缝两侧设置不少于一组沉降观测点,以便记录施工阶段的沉降差异情况数据。⑽隧道施工时贯彻仰拱先行的原则,仰拱填充不能与仰拱砼同时灌注,不得留纵向施工缝;仰拱及底板施工前严格清底,不得留有虚砟。⑾防水板铺设。按照设计要求,防水板沿喷射混凝土拱墙表面横向一次整体铺设,纵向搭接密贴;板与板之间的搭接处采用热熔爬焊机焊接工艺,焊接结束后对双焊缝逐一进行压力注水试验,确保焊缝粘接质量;防水板与喷锚混凝土表面采用热熔橡胶粘接技术固定,避免损坏防水板;铺设完成的防水板表面应基本光滑平顺。⑿钢筋安制。隧道钢筋安装应倚靠稳固台架操作。经仔细核对规格型号后,隧道钢筋应按施工图规定位置和间距进行安装,钢筋之间应按规定做好固定或链接,钢筋焊接时应采取隔热阻燃措施,避免对防水板造成灼伤或损坏。12..5.6.3.2.测量控制措施开工前,在每座隧道洞口设控制网,设三个后视点、两个水准点作为进洞依据,保证贯通精度。进洞后定期对控网和线路方向、高程进行复测,确保线路方向、高程与设计相一致。为保证隧道底部按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m设一个水准点,隧道中线测桩在直线上不超过10m,在曲线上不超过5m。对其贯通误差不超过现行测量规范规定的限值。238 12.5.6.3.3.超前地质预报措施由地质预报中心建立一套适合本工程的综合预报系统,先用地质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地质素描法、前兆法作宏观分析预报,后采用TSP系统作100m左右的长期宏观预测预报,用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仪作中短期预测,用超前探孔作揭露式验证预报,用掌子面揭露的地层岩性、岩体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裂隙大小,渗流水量、压力综合判定前方地质情况,多种预报形式综合运用,提高预报精度,为设计和施工决策提供依据。12.5.6.3.4.隧道开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开挖前,认真核对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各里程标高、曲线要素等,防止施工中产生位置、标高差错。采用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系统对前方围岩进行超前探测,分析围岩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指标,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隧道洞口边仰坡工程应自上而下逐级开挖支护,及时完成洞口边仰坡加固、防护及排水工程;隧道洞口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施工。洞口段及时形成封闭结构、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开挖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方法,采用合理的开挖机具,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应小于5cm,拱部及墙角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并根据围岩级别,确定合理的循环进尺长度,以避免进尺过长,造成围岩失稳。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及时施作永久性支护体系和临时支撑体系。在上一循环支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下一循环的开挖。开挖后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的规定开展监控量测工作,监控量测工作纳入正常施工工序,建立变形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监控量测数据绘制成图,测量结果及时反馈,指导设计与施工,根据量测反馈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方案,防止围岩坍塌。12.5.6.3.5.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超前支护是隧道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确保施工质量。初期支护与围岩为暗洞隧道的主要受力结构,施工中务必遵循“保护围岩”的原则,确保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同时初期支护的参数与采用的施工工法密切相关,施工过程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合理确定施工方法。初期支护钢架工厂化制造,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试拼装。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以提高喷射砼的质量和增强抗裂性,减少回弹量;隧道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尽快封闭掌子面;深埋隧道的二次衬砌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洞口、浅埋及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围岩地段的二次衬砌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V级围岩不得大于70m。用于支护的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格栅钢架、超前小导管、锚杆在现场统238 一加工,经检验合格后运至安装地点。格栅钢架:格栅钢架的加工制作在大样台上进行,保证格栅钢架加工精度,格栅、钢架用于工程前进行试拼,架立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螺栓拧紧,节点板密贴对正,底板不得有虚土。锚杆:锚杆类型、布置及安装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其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砂浆锚杆采用的砂浆强度等级、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锚杆设置垫板,垫板与基岩面密贴。锚杆灌浆饱满,锚固力不低于设计或规范要求。钢筋网随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隙3cm,混凝土保护厚度不小于2cm。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搅拌、喷射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喷射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无裂缝、确保无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钢筋无外漏。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拱部不超过10cm,边墙不超过15cm,喷射作业紧跟开挖作业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间隔不得小于3h。喷射混凝土施工前进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选用的速凝剂在使用前作速凝效果试验,初凝及终凝时间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为防止喷射混凝土收缩开裂,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控制水泥用量;②避免用热水泥、热骨料;③控制水胶比;④控制速凝剂掺量;⑤减少回弹量;⑥不用火山灰水泥;⑦喷射混凝土密实,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密贴;⑧喷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超前预注浆,注重注浆堵水效果和围岩固结效果检查,做到注浆一段,检查一段,分析一段,改进一段,确保注浆效果,实现注浆目的。12.5.6.3.6.隧道结构砼工程质量保证措施⑴加强基底的清理工作,使砼座落在坚硬的基岩上;砼整体浇筑,连续施工和加强捣固;尽量减少超挖,超挖部分采用与衬砌同标号砼浇筑回填;加强起拱线和拱顶部位的砼振捣,做到衬砌与围岩密贴;软弱围岩地段加强支护,优先进行仰拱施工及早封闭成环;选用配合比最佳级配集料的砼,使其快硬和早强;隧道衬砌段与掌子面拉开适当的距离,防止围岩爆破时砼受到扰动造成开裂。⑵在整个砼生产过程中,拌合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包括砼拌合物的均匀性、适宜的拌合时间、自动计量设备的准确性、机器及叶片的磨损程度等。⑶砼的运输能力适应砼的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需要,以保持砼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238 度,并充分发挥设备效率。⑷隧道衬砌模板采用液压衬砌台车整体浇筑,采用泵送挤压技术和拱部注浆浇筑砼,保证衬砌振捣密实,杜绝隧道渗漏水。⑸混凝土灌注施工时,应按规范要求对称、间隔灌注混凝土,避免因灌注过快造成模板变形而影响实体质量。⑹砼灌注完成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12.5.6.3.7.光面爆破质量控制措施⑴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准确判定围岩的岩性,合理设计爆破参数,为提高光面爆破效果提供前提条件。⑵钻爆作业严格按爆破设计图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如开挖条件出现变化需要变更设计时,由主管技术人员确定。⑶钻眼前按设计爆破图用红丹标出炮眼位置及开挖轮廓线,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钻眼。⑷钻眼符合下列要求:按照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大于5cm;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cm;周边眼位置在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允许沿轮廓线调整,其误差不大于5cm,眼底不超出开挖面轮廓线10cm;内圈炮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大于5cm,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内圈眼与周边眼以相同的斜率钻眼;当开挖面凸凹面较大时,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力求所有炮眼(除掏槽眼和底眼外)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重钻,经检查合格后,装药起爆。⑸装药分片分组,按爆破技术参数及炮孔布置规定的单孔装药量、雷管段别“对号入座”。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方式。装药前将炮眼内泥浆、石粉吹洗干净。所有装药的炮眼均堵塞炮泥,周边眼的堵塞长度大于20cm,仔细连线并检查有无漏连现象。12.5.6.3.8.隧道工程“不渗不漏不裂”保证措施⑴施工衬砌砼前,做好砼配比试验和抗渗试验。⑵砼衬砌前,对砼端头进行凿毛处理,施工缝处设置好止水带。⑶针对涌水大小,采用引、排、堵等措施,设置横向和纵向排水盲沟,将水引流至隧道两侧边沟内。⑷采用泵送挤压和拱部注浆灌注衬砌砼技术,严禁人工上料入模。⑸加强砼振捣,避免漏振漏捣。⑹按设计要求掺加砼外加剂(防腐剂、抗渗剂等),以达到衬砌防水、防腐等目的。238 ⑺加强检测工作,对有渗漏现象的衬砌处采用拱背压浆处理。⑻保证衬砌厚度和质量,避免衬砌开裂。采用全断面一次浇筑成型衬砌方式,衬砌前一定要将基底、墙角处的虚砟清除干净,对欠挖处进行处理后才允许开盘灌注砼。12.5.6.3.9.加强围岩量测监控措施隧道施工过程中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和《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执行,进行监控量测并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监控量测计划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等制定。同时还建立变形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监控量测数据绘制成图,测量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保证围岩稳定、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确保二次衬砌及仰拱施作时机,指导设计与施工。监控量测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隧道,实施第三方监测。隧道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强监控量测,必要的监测项目是洞内外观察、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必要时在隧底增设隧底上鼓量测,以便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调整提供依据,实施信息化动态设计、施工。12.5.6.3.10.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措施12.5.6.3.10.1.浅埋段施工措施在浅埋地段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差,岩体破碎,施工时易引起坍方,预防坍方首先要做好首先要做好地质预报条件,掌握地质情况,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制定可靠的保证措施。⑴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支护措施。⑵选好施工方法,软弱围岩,力求安全稳妥,不盲目冒进,杜绝塌方。⑶坚持“管超前、勤量测、及时封闭、强支护”的原则进行浅埋、软弱围岩施工。⑷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采用先固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办法施工。12.5.6.3.10.2.突泥涌水地段施工措施穿越富水断层、富水土层、地段,有可能出现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为此,做好以下预防措施:⑴涌水地段地质预报利用地震波反射法(TSP203)、红外探水、地质雷达、常规地质法等方法,对施工掌子面前方30~100m范围内的山体进行探测,结合各种探测资料分析前方围岩情况、是否有潜水、水源补给、水质、涌水量大小、突水压力等情况。238 通过正洞己开挖地段实测涌水量来推断未开挖地段的涌水量。当采用物探法探测前方有可能出现涌水时,利用水平钻机钻孔,探测前方可能发生涌水的情况。⑵施工原则严格按照“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进行施工,具体方法是:采用帷幕注浆、超前导管、管棚,堵塞渗水通道,降低围岩的渗透系数,控制地下水流失。将绝大部分地下水尽可能封堵在围岩外,少量水由隧道排放,避免洞内出现大量水而影响施工。对于间隙性涌水采用泄水孔进行排水。配足大型抽水设备,以备施工段发生突不时急用。⑶开挖采用大拱脚台阶法开挖或中隔壁法开挖,减少一次进入断层或富水段的工作面积。开挖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不宜采用爆破开挖,若必须采用爆破开挖时,坚持多打眼、少装药的弱爆破施工技术,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上部断面开挖时,工作面水平钻机超前探水孔深30~50m,进行泄水,然后再进行开挖。⑷注浆封堵施工为防止突水突泥,采用帷幕注浆等措施进行堵水和围岩预加固。帷幕注浆施工方案注浆方式采用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方式相结合。⑸涌水突泥的应急处理措施如果突涌水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大量的涌水将淹没开挖面,甚至造成人员、设备的损失,处理工作费时费力费钱,并延误工期。为此制定以下几种应急预案,并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和设备。①快速封堵当钻孔推进中遇到涌水,但涌水量不大压力不高时,钻杆不拔出,随即在孔口插小直径注浆管,实施顶水预压(采用凝胶时间短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将钻孔己施钻部分封住,不让水涌出。然后在其周围另行钻孔实行前进式注浆,即钻一段注一段,逐步推进。②增设混凝土止浆墙分流减压注浆当钻孔施钻过程中,孔内涌水大、压力高,出现突然涌水时,按以下步骤处理:涌水孔孔口紧贴开挖面设钢管汇水引流,将涌水的大部分从钢管内引排至排水沟;在孔口钢管四周拼组木箱,作为涌水散流部分的汇水箱,以免影响第一段混凝土止浆墙的浇筑质量。238 隧道轴向紧贴掌子面分两段浇筑混凝土止浆墙。第一段,紧贴开挖面浇筑,厚度2.5m左右;并在泄水木箱内布置3根Φ89钢管作为涌水的补充引流管;第二段止浆墙厚度2m左右。墙内预埋周边注浆管,注浆封堵止浆墙与开挖面之间的空隙,防止止浆墙泥浆。在止浆墙上布孔施钻,并从下而上逐管前进式分段压浆。先注水泥浆,后注双浆液。压浆时除注浆孔,其他孔开闸放水减压。压注最后一个涌水孔时,其他孔的管口闸阀均关闭,对该孔实施高压顶水压浆封堵。③编织袋封堵在施工中预先准备一定数量装好碎石砂的编织袋,在施工中遇到突水涌泥情况时,先用袋装碎石对突泥进行封堵拦截,并根据情况采取迂回排水法或帷幕注浆堵水,并根据突水涌泥对围岩的扰动情况,采用长大管棚、型钢拱架等强支护措施,掩护开挖。水量较大,为减小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带来的危害,防止修建隧道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流失,采用“以堵为主、堵排结合、限量排放”的原则,实施以围岩预注浆固结圈、防排水网络及模筑防水混凝土衬砌组成的结构体系。主要措施是超前预测预报,其次是加强超前支护管理,特别是注浆管理,堵住突泥、突水通道,确保达到先固结、增强结石率,对围岩补强,降低透水性后开挖,确保不因水的流动,而引起裂隙张开、侧壁及洞顶坍塌。根据隧道涌水段落所处的位置不同,施工中按不同段落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⑴岩体完整。其结构性能可保证施工安全,但大面淌水且流量小于控制排水量时,采取直接通过。⑵岩体较完整。其结构性能可保证施工安全,但大面淌水.且流量大于控制排水量时,采取先通过后注浆堵水。⑶小段落的岩层破碎带。大面淌水且流量大于控制排水量时,采取超前管棚支护先通过后注浆堵水。⑷大段落的岩层破碎带。极易产生集中涌水地段,根据对施工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别来取开挖前预注浆、帷幕注浆、超前管棚支护或开挖后径向注浆的超前注浆措施。12.5.6.3.10.3存在危岩落石的隧道洞口施工措施本标多座隧道洞口存在危岩落石,对隧道口工程有一定危害。施工前首先对洞口的危岩落石进行现场踏勘、核实,确定危岩落石处理范围、危岩落石节理发育等情况,采取以下工程措施进行防护:⑴清除松动围岩。⑵采用M10浆砌片石对危岩落石进行支顶。⑶在围岩落石下方设置被动防护网、主动防护网及防护钢棚架等进行防护。238 12.5.6.3.10.4软弱隧道变形地段施工措施隧道通过破碎围岩时,有产生软弱围岩变形的可能,施工中予以高度重视。⑴软弱围岩遇水会失去强度,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因此,防水工作至关重要,如地下水是地表水补给,可以在地表设置排水系统引排。对承压水,在每个掘进循环中,在掌子面处钻超前探孔,以探明地下水情况。当水量较小时,随工作面的向前推进挖好排水沟;当水量较大时,先进行注浆止水。⑵通过软弱围岩大变形地层时,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并尽快施做初期支护,快速封闭围岩,以减少岩层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⑶采用爆破法掘进时,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震动。支护结构及作业中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可考虑设临时仰拱,尽早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在上台阶拱脚地段设置锁脚锚杆,施做临时仰拱和横撑将锁脚顶紧,形成拱部临时封闭结构,防止拱部过大变形。⑷适当采用加长并扩大锚设范围,抑制围岩变形;采用自进注浆锚杆,防止锚孔塌孔而影响锚杆施工,实现长锚杆施作。⑸采用适当加大加大预留变形量措施,以保证隧道的限界。⑹加强监控量测,适时调整支护参数。⑺在软弱围岩段仰拱紧跟,及时衬砌尽早封闭。12.5.6.3.10.5顺层偏压隧道施工措施隧道洞身穿越顺层偏压地段,考虑到顺层偏压地层对隧道的危害,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由此引起的隧道变形甚至开裂。⑴施工时顺层偏压段系统锚杆按不对称原则布置,在总锚杆数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顺层侧锚杆支护。⑵因地制宜,做好超前预支护,在隧道拱部和边墙打设超前小导管,顺层侧超前支护要适当加强,必要时可增加超前小导管数量,加强超前支护;若隧道穿越顺层偏压浅埋段时,在施做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的基础上,可增设超前大管棚加强超前支护,确保隧道在顺层偏压地段的施工安全。⑶综合考虑隧道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及安全状况,施工方法采用对围岩扰动次数较少的台阶法、短台阶法施工;同时缩短二次衬砌与掌子面的距离,及时施做衬砌,避免盲目快进。⑷施工过程中加强顺层偏压地段隧道洞内的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监测数据,根据数据调整施工支护参数;监测过程中若发现隧道支护、衬砌及围岩变形、开裂时及时采取临时加强支护措施,防止围岩发生塌方,确保施工安全。238 12.5.6.3.10.6.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施工措施⑴围岩坍方前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过程中,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特性会反应出一些征兆。根据这些征兆可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防止隧道坍方。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①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②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③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④支护结构变形(钢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明显裂纹或剥落等),甚至发出声响,有坍塌的可能。⑤围岩或支护结构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⑵隧道塌方预防措施①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底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的分析和观察开挖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②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③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注浆选材视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采取水泥浆,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④视不同围岩情况,分别采取台阶法(加大拱脚)或中隔壁法(中隔壁)开挖方法。分步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做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⑤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238 ⑥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⑦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⑧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先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后,确认险情排除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⑶隧道塌方发生后,处理步骤如下:①加固塌体两端原有支护,防止塌方范围继续扩大。②先行清除或锚固塌方范围内顶部或侧壁危石及大裂缝。③采用超前大管棚或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④采用分部短进尺开挖及支护。⑤施做仰拱和二次衬砌。对于坍穴高度较大的塌方,采用施做护拱,坍穴内吹砂填充,然后注水泥浆加固。12.5.6.3.10.7.确保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混凝土耐久性是设计的重要指标,是结构能否达到预期寿命的关键因素。分析本标段结构混凝土的工作环境和材料体系,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有碱-集料反应、碳化、抗渗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就是使混凝土具有高密实、低渗性,对环境中侵蚀性介质有足够的抵抗力。⑴碱-集料反应的预防采取三种措施来预防碱-集料反应。①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和控制。水泥品种:选用硅酸盐水泥,C3A含量含量应小于8%,碱含量小于等于0.6%。对拟采用的粗、细骨料按照要求检验其碱活性,选用非碱活性或低碱活性集料。②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指标的前期下,利用双掺技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抑制碱-集料反应的能力,即掺加高效减水剂减小水灰比,掺入足够的矿物细掺料(Ⅱ级以上粉煤灰)。为抑制碱-集料反应的破坏作用而掺入矿物细掺料,必须含有较多得到活性SiO2,并有足够的掺量。③控制单方混凝土中的含碱总量,根据单方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实际用量及其相应的含碱指标进行含碱总量的计算。⑵混凝土抗碳化措施238 主要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控制。①合理选用水泥品种,降低碳化反应。②碳化速率与水灰比近似线性关系,宜采用较小的水灰比。③采用低碳、低钙粉煤灰,合理选择掺量,减少其碳化影响。⑶混凝土防裂措施混凝土浇筑后,裂缝的存在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有害裂缝的存在不但影响着结构的防水效果,达不到设计防水要求,而且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因此,在进行隧道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①采用较大的水灰比,降低水灰比,利用双掺降低单位体积水泥用量。②合理确定分段灌注长度、限制混凝土的灌注长度是防止混凝土发生有害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③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微膨胀剂以补偿由于收缩损失的体积,控制有害裂缝的展开。④改善养护条件,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喷洒养护液,增加养护时间。12.5.6.4.弹性支撑块无砟道床工程质量保证措施⑴轨道施工应认真做好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每一道工序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⑵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对线下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应符合相关标准。⑶施工前应根据无砟轨道铺设范围内的线路平、纵断面资料,确定道床的位置及标高。注意消除因线路纵坡、平面曲线及施工等引起的误差。并应根据隧道变形缝做好道床布置的统筹规划。⑷所有进场部件及材料应由供货商出具满足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的书面文件,供货商一个保证寿命期内产品质量的稳定。业主及监理认为必要时,可按相关规定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上道使用。⑸在道床板施工前,基地表面应该进行凿毛处理,并将隧道基底的虚砟、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确保工作面清洁、无流动水和积水;基底应采用钻芯取样、雷达探测等方法进行检查,确保无虚砟、孔洞,底板和回填层的强度,厚度及完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⑹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原料及配比等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⑺浇筑混凝土前回填层表面应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湿2小时,回填层表面无积水时方可浇筑混凝土。⑻应逐根检查弹性支撑块组装是否密贴,否则应重新组装。238 ⑼轨排精调到位后应加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轨排横向位移上浮,并禁止在轨排上进行任何作业或行人。轨排精调好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如间隔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ºC,或受外部条件影响时,应重新检查或调整轨排。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道床板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早期强度。⑾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橡胶套靴帽沿与混凝土道床的标高,道床面严禁高于套靴帽沿上沿,也不应低于套靴帽下沿。⑿浇筑道床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扣件、轨枕及套靴;保持支撑块和橡胶套靴连接缝的密封状态,严禁混凝土进入套靴内。⒀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ºC;夏季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高于30ºC,且不宜高于当地60年内统计的最低平均气温加40ºC;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ºC或者最低气温低于-3ºC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⒁浇筑道床混凝土时,沿线路纵向有支承块一侧边浇筑边振捣,直至混凝土从弹性支承块底部流出;对弹性支承块下及四周应加强振捣,确保弹性支承块下无气泡、空洞现象,同时避免捣固棒接触橡胶套靴和轨排。⒂弹性支承块下的混凝土应注意充分捣实,防止支承块空吊,严禁撞击模板及轨枕。⒃施工道床伸缩缝时应确保伸缩缝垂直于路线中心,位于两支承块间且区中,不得歪斜。伸缩缝密封后,密封面应与道床顶面平齐,不得凸出道床表面。遇隧道变形缝处,设道床伸缩缝。应提前统筹考虑道床分板长度使道床伸缩缝与隧道结构缝对齐。⒄道床施工中断时应设置施工缝。新混凝土浇筑前,将既有混凝土断面凿毛,以确保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结合。⒅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与流动水结束。道床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禁止咋道床上行车或撞击轨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洒水或喷养护剂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当魂晶温度低于5ºC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及相对湿度确定,最短不应少于7天。⒆道床板养护完成后,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将套靴与道床混凝土四周的间隙采用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封闭。在套靴四周与道床密封之前,应拆除支承块上的绑扎带。12.5.6.5.过渡段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38 ⑴施工前进行填料筛选和检验,保证材质、级配等满足要求;推行样板工程引路、工艺试验先行做法;过渡段施工按设计要求,根据工艺性试验确定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摊铺厚度,压实标准做到符合设计要求;填筑采用网格分配摊铺方法,保证填料铺摊均匀、厚度一致;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科学评价压实指标。⑵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各项关键工序。每道工序完成后,首先由架子队负责人自检,通过自检后报质检工程师复检,在复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①施工前应查明地质情况,对与设计不符之处,重新评价地基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措施。②严格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各项参数控制施工质量。③对过渡段填料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和减少超粒径部分混入运输车辆,技术员对每车填料进行目测,不符合要求的填料立即清退出场。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并作出专门的评价,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⑶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基按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基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⑷过渡段路基填筑前,桥路、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桥、涵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施工。12.5.6.6.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⑴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各种材料检验工作,严格控制材料进场质量。⑵对砼的试配和拌制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执行。⑶建立以自动计量为控制手段的砼集中拌和站。设备配置、场地布置和工艺流程应满足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所需的用量和质量控制要求。集中拌和站在正式投产前,由公司组织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集中拌和站需设置质量部门,对耐久性混凝土生产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不合格混凝土不得放行。⑷控制温度措施。从集中拌和站原材料储存、搅拌控制、搅拌设备防护、砼运输、现场灌注时机等方面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保证混凝土在冬、夏季的施工质量合格。12.5.6.7.浆砌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路基、桥涵工程中采用片石和砂浆砌筑的支挡或防护工程均应加强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片石材质和强度符合设计,预制混凝土构件必须采用工厂化生产,严格出厂检验,砂浆拌和采用机械搅拌;采用分层、分段挤浆法砌筑,砂浆饱满,禁止“灌浆砌筑法”;反滤层要随砌体一起填筑,做好边砌边填,禁止“事后灌注”;推行勾凹缝工艺,采用专用勾缝器进行施作,保证勾缝密实、平顺美观;采用标尺进行沉降缝宽度、垂直度控制,保证缝宽一致、上下垂直,填塞材料符合设计,木板或麻絮等填塞材料应先进行沥青浸泡,再进行填塞或预埋;采用PVD管或木制圆棒进行泄水孔孔径控制,做到里高外低、里外通直、排水畅通。238 12.5.6.8.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其他工程项目施工前,先制定施工方案和预防质量通病措施,按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并做好与相关工程的配合施工。12.5.7.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2.5.7.1.施工准备本标段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系纵谷区东南段,即哀牢山脉中段,温度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17.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6.5℃;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4年1月5日,为零下4℃。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9年5月16日,为39.2℃。根据资料得知本工程施工一般不存在冬季施工,但实际施工中若遇到极端低温气候,应采取以下措施:为确保工程按期完成,保证工程均衡施工,需进行冬期施工,当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采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冬期施工前,结合工程进度安排,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冬期施工现场准备方案和各分项工程在不同的冬期施工阶段中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并进行论证,确保措施可靠、合理、节能降耗。针对不同结构混凝土和以往的冬期施工经验,做好混凝土的试配工作,确定水泥型号、外加剂型号、掺量,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的出罐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入模温度、采取加热养护时的温度。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冬期施工技术、施工规范,掌握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法和措施。测温人员要掌握各种测温方法,深刻理解测温的意义和测温数据的重要性。编制冬期施工设备、材料计划,保证设备、材料按时进场。12.5.7.2.混凝土冬期施工保证措施混凝土或浆砌圬工冬季施工,以每年第一次连续3天出现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或日最低气温-3℃以下的第一天起,为冬期施工期,其用料及工艺除按一般有关规定外还符合冬期施工的规范和要求。12.5.7.2.1.冬期混凝土施工对原材料的要求⑴水泥:选用水泥强度等级3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技术质量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⑵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硬质、洁净的中砂,不含有冰块、雪团,贮备场地选择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⑶粗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硬质、洁净、强度较高、抗冻融的粗骨料,并存放在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238 ⑷外加剂:采用具有防冻效果的多功能复合外加剂,外加剂经试验室检验并试配验证质量合格、性能稳定的产品。12.5.7.2.2.冬期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及保温措施⑴拌和保温措施①利用蒸汽低压锅炉直接向水箱内通蒸汽加热,水的加热温度一般为50~80℃(以能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温度在10~30℃范围内),水箱四面及顶口用岩棉被保温。②砂、石料的上料均采用皮带输送机分别从砂、石料暖棚内直接输送到集中拌和站的砂、石料自动计量料斗内,整个输送带焊接钢筋骨架,并用毛毡进行全封闭保温。砂、石料暖棚设置在离集中拌和站最近的地方,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及保温材料的用量。③混凝土的拌和以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为原则,避免水泥发生“骤凝”,砂、石料的上料做到随上随用,中间不积压。其投料顺序为:砂石料→水→外加剂和水泥。④混凝土的拌和在不低于10℃的暖棚内进行,拌制混凝土前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搅拌时间较常温施工延长50%。⑵混凝土运输的保温措施混凝土输送车采取包裹保温措施。混凝土输送泵固定设置在暖棚内,混凝土输送管一侧敷设一根蒸汽管,并用5cm厚岩棉被包裹保温,以确保混凝土温度在5℃以上(但不大于30℃)。⑶冬期混凝土浇筑的保证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尽量在保温棚内进行,必要时,浇筑前对模板、钢筋进行预热。②混凝土从上料拌和及输送到浇筑地点灌注,尽量减少输送时间和浇筑完成,减少热量损失。③混凝土浇筑时,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并有应急保障措施。④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20~30cm。⑤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10℃。⑷冬期混凝土浇筑的测温措施混凝土温度的测量:按要求布置测温孔并编号,按规定测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的初始温度,升温、恒温、降温过程中的混凝土的温度。根据养护测温记录,推算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决定同条件试块试压时间、混凝土拆模时间以及拆模后混凝土外表面的保温措施,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自然温度之差不能超过20℃。⑸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控制要求238 冬期施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除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有关规定执行外,还要符合以下要求。①检查多功能复合外加剂的质量和用量。②测量水、砂、石料的加热温度及水泥的预热温度,每班至少测定4次。③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的温度,浇筑时的温度,每班至少测定4次④混凝土在终凝前每4小时测温1次。⑤石料、水泥以及集中拌和站暖棚内、外的环境温度,每昼夜测定4次。⑥蓄热法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每昼夜测温4次。⑦加热养护混凝土时,升温期间每小时测温1次,恒温期间每2小时测温1次,降温期间每小时测温1次。⑧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有无受冻痕迹。12.5.7.3.钢筋工程冬期施工措施钢筋冷弯温度不低于-20℃,当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HPB300、HRB400钢筋进行冷弯操作。钢筋的闪光对焊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温度不低于0℃。钢筋应提前运入车间,焊毕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钢筋的电弧焊接应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并应选用韧性较好的焊条。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12.5.7.4.机械设备冬期养护措施冬期施工使用的各种机械全面检查,更换各种润滑系统用油及燃料,对有问题的机械设备及时修理,不带故障运转。机械在使用前首先检查传动系统,无冻结情况后启动,非专职机电人员严禁动用机械设备。12.5.7.5.冬期施工应急预案⑴适时调整施工安排,主动回避风险。根据本标段地区气候规律安排施工,在工期计划安排中充分考虑气候影响的不利因素,留有因回避风险、采取应急措施而调整工期的余地。当预报近期有风雪降温等恶劣天气时,进行调整,根据险情预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⑵冬期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对临时道路采取防滑处理;对混凝土工程及时覆盖并进行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土受冻;机械勤换水换油并采取其它防冻措施。⑶冬春期防风减灾对措施。设置设备、设施的防滑移、防倾覆锁定装置,接到大风预报时,及时加固薄弱部位。大风开始袭击时,立即停止高空、吊运、移梁等作业,必要时进行锁定、锚固,防止机械设备倾翻、滑移事故的发生;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电伤事故的发生。238 ⑷秋冬期防大雾措施。大雾天气出现时要停止起重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封闭道路并设立相关警示牌,在车辆确实需要通过时,安全部门要安排人员现场指挥车辆缓慢行驶。12.5.8.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2.5.8.1.雨期施工安排编制雨期各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备足雨期施工材料和防护物品。掌握天气预报和气象动态,经常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以利安排施工,做好预防工作。维护好现场施工便桥,疏通现场的排水系统,做到雨后车辆即可通行和防止雨水对支架基础的浸泡。雨期加强施工便道养护,以便雨后能很快投入使用。在连绵的小雨天,不能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时。做好物资、设备的防淋、防湿工作,对钢筋和机电设备等做好覆盖。及时检测砂石料含水量,准确调整砂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施工完毕对砌体和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集中拌和站搭设简易防雨工棚,混凝土现浇现场配备好足量的防雨布。对深基坑加设挡板和支撑,坑外做好排水设施,备足排水设备,防止基坑边坡滑坍,在施工安排上,开挖一个基坑,浇筑完成一个,不留隐患。12.5.8.2.雨期施工保证措施12.5.8.2.1.准备工作⑴成立抗洪防汛领导小组,建立雨季值班制度。在雨季来临之前,建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分片包保。在雨季施工期间定期检查,严格雨季施工“雨前、雨中、雨后”三检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⑵成立防洪抢险突击队,平时施工作业,雨时防汛抢险。每个施工现场均要备足防汛器材、物资,包括雨衣,雨鞋,铁锹,草袋,水泵等,做到人员设备齐整、措施有力、落实到位,防洪抢险专用物资任何人不得随意调用。⑶雨季及洪水期间,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获得气象预报,掌握汛情,合理安排和指导施工,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洪排涝工作。建立雨季值班制度,专人负责协调与周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防汛事。⑷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制定防洪抗汛预案,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严格执行。⑸在雨季施工时,施工现场应及时排除积水,加强对支架、脚手架和土方工程的检查,防止倾倒和坍塌。对处于洪水可能淹没地带的机械设备、材料等应做好防范措施,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撤离的准备。长时间在雨季中作业的工程,应根据条件搭设雨棚。施工中遇有暴风雨应暂停施工。238 ⑹跨越河道施工,施工栈桥设计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满足泄洪能力。水中墩台施工要避开雨季汛期,洪水到来前,完成栈桥和墩位平台等大临设施的施工,同时施工完成大部分主桥桩基,以便安全渡洪,洪水期过后,迅速施工完成主桥承台和墩身。⑺雨季进行混凝土及圬工作业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拌和站及砂石料仓均设遮雨棚,墩台混凝土施工设避雨棚,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尽量避开雨天浇筑混凝土。⑻现场中、小型设备必须按规定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机电设备要安装好接地装置,机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安全可靠;施工电缆、电线尽量埋入地下,外露的电杆、电线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雨季前对现场设备作绝缘检测。⑼对停用的机械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材料采取遮雨、防潮措施,现场物资的存放台等均应垫高,防止雨水浸泡。⑽加强对临时施工便道维护与整修,确保其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积水。⑾雨季时派专人在危险地段值班,重点加强对深基坑、深路堑边坡观测,及跨河道、邻近公路、铁路施工等施工的安全巡视,并派专人对施工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排水系统排水畅通。12.5.8.2.2.雨期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措施项目经理部成立雨期施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兼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制订和落实雨期施工工作制度。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和各施工作业队的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实行雨期值班制度,与当地气象部门加强联系,遇有雨情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预防工作。岗位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各岗位、工种施工操作责任制,实行包保结合,包保到人。两检制:各值班人员要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情况,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在“雨中”、“雨后”进行检查,并填写“两检”报告,对“雨中”的工作情况做出详细描述。12.5.8.2.3.雨期基坑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各作业队要做好施工防范,为防止雨水浸泡基坑,在顺线路方向挖排水沟,对全线的截、排水沟和既有排水设施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疏通工作,并且要经常进行清理,以便大雨或暴雨造成的地面水能迅速排走,保证地面水不流入基坑和现场道路。基坑开挖前,多听气象报告,若不能进行基坑内结构物的施工,则不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底两侧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应加大、加深,以适应大体积抽水的需要,尽量做到雨停基坑内无积水。基坑回填时,各环节要紧密衔接,且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壤。混凝土浇筑238 前要了解气象情况,尽量避开雨天浇筑,并要备有一定数量的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突遇大雨的冲袭。12.5.8.2.4.雨期钢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雨天施工时,加工钢筋在钢筋棚内进行,正在进行施工的钢筋骨架或已绑扎完准备浇筑混凝土的,须用棚布、雨布加以覆盖,并把中间垫高,以利排水,防止雨水腐蚀钢筋。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确保沟槽正常排水能力。排水机具和设备要齐全,同时计划好机械的存放和材料的堆放位置。雨天施工时,电力线要可靠接地,防止雷击造成危险。12.5.8.2.5.雨期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措施雨季进行砼及污工作业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拌和站及砂石料仓均设遮雨棚,墩台砼施工设避水棚,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尽量避开雨天浇筑混凝土。如遇暴雨或大雨则停止混凝土施工。雨后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测定砂、石含水量并据此调整水灰比,保证混凝土质量。雨天施工时,增加检测次数。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始终注意坍落度,如与原定的不符,立即纠正。12.5.8.2.6.雨期路基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做好雨天施工的各项施工准备,编制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路基填筑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以确保路堤质量。每层填土表面做成2~4%的横坡,并应填平,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不积水。备足雨天施工的工程用料。准备充足的防洪材料、机具和必要的遮雨设施。12.5.8.2.7.防洪保证措施⑴本工程开工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编制实施性的防洪抢险预案,提交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⑵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获得气象预报,掌握汛情,以便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制定防洪防汛制度,设专人值班,全面组织灾情预防和抗洪抢险工作。在抗洪抢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架子队选择技术状态良好的机械设备、车辆担负抗洪抢险任务。⑶担负抗洪抢险任务的机械设备和车辆要由思想进步、技术全面、过硬、身体健康的人员驾驶。238 ⑷各架子队要有计划的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车辆,确保设备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准备抗洪抢险工作。⑸各架子队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抗洪抢险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积极完成生产任务,紧急情况下,必须听从调动,奔赴抢险,完成抢险任务。⑹内部各单位间及外部联络通信工具要保持畅通,同时配置必要的抢险物资和人员,做好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工作。⑺做好施工防范及各种临时防排设施,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⑻详细调查并掌握洪水资料,检查易发生水害地段的施工安全,做好施工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对影响施工的运输道路,要及时进行改善、整修和加固;对常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要在雨期之前备足,并增建必要的防雨防洪措施;对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材料库、活动房屋及机械设备等应设在洪水位以上。12.5.8.2.8.雨期施工应急预案⑴雨期来临前期,应做好人员劳动力的准备和安排;平时材料应准备充足并有足够的富余,确保雨期不因材料问题而影响工期。⑵防暴雨措施。接到暴雨预报后,及时遮盖施工物资材料、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以保证其不被雨水淋打、浸泡。暴雨出现时,立即停止场内所有混凝土施工、吊装作业、焊接作业以及其他有危险性的施工作业;施工车辆暂停行驶;切断高压电源,关闭现场发电、用电设备。⑶雨期防雷措施。场区内电站、发电房等处于雷击区的机械设备全部装设防雷保护设施,防止雷电击毁设备、击伤人员。防雷保护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定期检查。雷电出现时,立即停止场内电器设备操作、焊接作业以及其他有危险性的施工作业。⑷雨期防冰雹措施。接到冰雹预报后及时遮盖施工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以防被冰雹击打损坏。冰雹出现时立即停止所有施工,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进入预置的庇护所。12.5.9.检查和质量信息反馈措施强化质量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专业检查和自检相结合,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相结合,贯彻落实开工前检查、施工中经常性检查、隐蔽工程检查、架子队质量“三检”、“三工序”检查、(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三工序:保证本工序质量,检查上工序质量,服务下工序)、定期检查、验工签证、竣工检查等行之有效的质量检查制度。在各级质量检查人员现场检查的基础上,每月项目经理部组织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一次全面工程质量检查,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创优要求。238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验工作,严格质量检验工作程序,建立质量检验组织体系,健全质量检验保证体系,全面提高本标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质量,确保实现本标段创优规划目标。采用各种方式及时收集质量信息,用计算机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配备一台摄像机、2台相机,确保质量记录真实完整。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各类质量记录,做到内容详实,签证手续完备。图纸审查、设计变更记录、测量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证、原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单、施工日志、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质量报表等资料分类归档。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上报质量工作情况和工程质量报表。主动征求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对业主、监理关于质量工作的要求要作为指令执行,认真分析研究贯彻落实。及时掌握国内外质量信息动态,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水平。12.6.防治质量通病措施对施工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通病进行研究,用鱼刺图法分析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编写施工要点下发架子队,减少质量通病发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见表12.6-1。表12.6-1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序号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路基工程搭接处路基沉降不均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并碾压密实,填筑时采用与原地相同的材料,填土压实到与挖方处相同的密实度。2台后路基沉降整平台后基底并充分压实;台后按设计填充渗水土,与路基一体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施工时严格控制填层厚度,以保证碾压密实。靠近桥台2m范围内的填土,采用冲击夯反复夯击密实,2m以外部分采用压路机压实。3填层顶面不平承水做好防排水系统设施,防止路基外地表水渗入路基,使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顺利排出;对较低填土高度的路基填料选用优质的渗水填料。路堤边坡两侧设挡水埝,边坡设塑料布排水沟。4填土压实度不够选择合适的填料进行填筑,填筑时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根据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机具进行压实。5雨水冲毁路基边坡路基开挖前先行施工永临结合的排水沟,将流向路基的地表水引排到指定地点。填方地段做好路基的整平工作,每层填土大致平整并有一定的排水横坡;雨季来临前,做好临时排水工作,将流水引至急流槽排出路基范围;引排路基外地表水,防止雨水冲刷路基边坡。238 6桩基工程灌注桩成孔导管堵塞每节导管均要检查并敲落吸附的砂浆或混凝土;塞子略小于导管内径,预先试通一次;导管预先作水密检查,施工中因导管使用过久磨损进水要调换新导管,施工中振动碰撞造成丝扣松弛进水或密封圈老化进水,减少施工中振动与碰撞,换新密封圈;若因为第一车混凝土过少没有将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或拔管过多,使管底高出混凝土面而进水并造成混凝土离析,需要始终保持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内;第一车混凝土适当多加些水泥砂浆,后续混凝土恢复正常;混凝土漏斗处设置金属网,网孔直径略小于导管内径。7钢筋笼浮笼保持埋入混凝土内不超过4m;在孔口处把钢筋笼上端固定。8瓶颈灌注混凝土时不准在孔口附近有额外侧向荷载产生;确保泥浆面稳定位置。9断桩不允许导管脱离混凝土10桩身夹泥维持浆面稳定位置;加强监督。11试桩时沉降过大不满足要求试桩桩顶必须露出优质混凝土;严格检查清孔结果;不允许导管脱离混凝土。12桥涵混凝土工程混凝土质量不高1.专业振捣工负责混凝土的振捣,振捣严格按规程进行。分层浇筑的,控制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处振捣完毕后边振捣边缓慢提起振捣器。避免振捣器碰撞模板及钢筋。插入点要均匀排列,可排成“行列式”或“交错式”。混凝土必须振捣到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振捣过程严防漏振或过振发生,以免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2.结构物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进行模板的拆除,拆除时间由试验确定。模板拆除过程中禁止撞击或刮伤结构物。3.尽量避免在雨天或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也不在温差过大的时段安排浇筑。13外观质量通病1.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及大块钢模板,每块钢模板的面积不小于1.5m2。2.模板拼装时,对接缝进行处理,可在模板的接缝处用胶带密封,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3.模板平整光滑,安装前模板均经过整修和清理,浇筑前要对模板浇水湿润,并涂满脱模剂,禁止涂抹废柴油或废机油。9.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同种规格和品质的水泥和砂石料,分次浇筑的结构物,配合比要相同,防止混凝土颜色不一致。15.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和模板的拆除按规定进行。14隧道工程超欠挖采用激光导向仪配合测量人员准确放样,根据围岩情况合理调整爆破参数,采用一循环一分析的认真态度,调整爆破参数,对出现超欠挖部位在下一循环进行修补,达到设计要求标准。15衬砌厚度及净空不足在初期支护前,用激光断面仪严格检查开挖断面,对局部欠挖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断面符合设计要求。钢支撑按放样中线、标高进行架立控制,正确就位。用埋设短钢筋作为喷射混凝土面的控制。二衬立模以前,测放中线、标高,正确就位。施工中对台车要进行固定,防止移位,并增设台车内支撑,防止混凝土灌筑中台车变形。238 16衬砌错台、漏浆衬砌采用整体模板台车施工,台车工厂加工,做到尺寸准确、结构可靠、刚度强、变形微,在台车模板尾部设有胶管止浆条,头部设有铰接钢挡头板,台车按中线、标高严格就位,确保前后衬砌段衔接正确。通过胶管止浆条的作用,防止前后衬砌接头处不漏浆。其余地段衬砌,采用大块拼装式企口接头的弧形钢模,安装时,认真做好模板接头搭接,做到模板不漏浆。17衬砌后蜂窝麻面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现场试验配比,充分考虑运输和泵送混凝土中变性;捣固混凝土时,以不冒气泡为标准,且必须离开模板5cm左右;模板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涂脱模剂要均匀;脱模时模板一定垂直表面移动,且掌握好脱模时间。18衬砌开裂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衡性;加强混凝土养护及延迟拆模时间,防止表面干裂;严格进行基底清理,及按设计设置沉降缝、伸缩逢;及时施作仰拱,防止边墙受挤压而变形。19其他钢筋锈蚀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20混凝土和易性不良控制水泥标号与混凝土等之间的合理比值,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施工;配料准确,并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21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搅拌时间;防止运输中漏浆、离析和运输时间过长;控制灌筑时符合要求的坍落度;采用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方法,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或过振。随时检查模板及支架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漏浆。22混凝土裂缝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作安定性检验,合格后使用;砂、石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石子含泥高时冲洗,抗裂要求高的不采用细砂;夏季施工采用低热水泥,合理选用骨料和配合比,以降低水泥用量,及时覆盖养生,防止表面失水干裂。23砌石工程空鼓、开裂砂浆集中拌制,背后按填料要求和填塞厚度密实,砌筑严格按挤浆法,完工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12.7.过程质量控制12.7.1.更新管理理念参建单位要切实更新质量管理理念,树立精品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优规划,明确创优目标,完善创优措施,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推进工程技术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施工工法,纳入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指导现场施工。12.7.2.推进标准化管理238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贯彻总公司规章制度,以项目为载体,以精品工程、安全工程为目标,配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建立满足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制度;要依据技术标准,统一设计标准、材料标准、施工细则、检查及验收细则,将工程质量标准具体化、定量化,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依据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项目具体情况,提出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指导意见,明确过程质量要求、检测方式及标准、质量控制要点等事项。学习和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工法,组织编制本标段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认真实施。12.7.3.加强过程控制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管理总体规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管理规划,依据管理规划实现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质量控制。要通过工艺试验段,优化、统一工序,细化、量化工艺,统一工序之间、分部工程之间、子系统之间的衔接,以工序和工艺保质量;根据工艺试验段成果,修改完善施工作业指导书,使工装设备、工艺参数、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满足质量目标要求。12.7.4.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培训、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操作人员的施作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工程精密测量、地基处理、耐久性混凝土、桥梁架设、隧道等专项技术和工艺的培训,快速、全面提高参建人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本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12.8.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措施12.8.1.推行文明教育施工,落实已完工程保护责任制成立已完工程保护检查小组,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直接开展工作。基层班组设已完工程保护员,负责已完工程保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果断处理。定期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已完工程保护教育,提高职工自觉保护已完工程的质量意识。经常对已完工程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发现被撞、损坏、污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处理,对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制定已完工程保护奖惩办法,用经济手段提高作业人员对已完工程保护意识,促进文明施工水平。提倡文明作业,严禁野蛮施工,对野蛮施工的行为要进行制止,一经发现不论是否造成已完工程损伤,都要给予处分和经济处罚。12.8.2.管理措施⑴严格遵守业主对已完工程的各项保护规定,加强职工教育,提高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意识,对已完工程不能随意启用,同时提高员工自觉保护已完工程的能力。⑵成立已完工程维护组,设专人进行维护,为顺利交接打好基础,向业主交付优质的工程。⑶制定已完工程和设备保护措施管理制度,做到有制可依。⑷对已完工程设置明显标志,以防其它工程施工或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意外破坏。238 ⑸维护组对工程实行巡逻制度,并对维护情况做好记录,如发现损坏或丢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书面报告主管生产的负责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修复,修复不了的,及时报告业主进行处理。⑹对当地群众进行爱护国家财产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相互配合,做好已完工程的保护工作。⑺工地治安部门加强巡视,防止人为破坏。⑻建立相关设备台帐,做到有帐可查。⑼明确每台设备的保护责任人,针对不同设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保养和维修。⑽对已安装的如沉降观测元件等设备填写设备安装台帐并定期进行设备的使用状态的检测。12.8.3.经济措施在制度中明确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奖优罚劣,做到“有章可循”。12.8.9.技术措施⑴建立内部工程质量包保责任制。公司法定代表人与项目经理签订《工程质量包保责任状》,项目经理与项目经理部、各架子队承包责任人签订《工程质量包保责任状》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工程质量保证制度;对因施工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隐患负终身责任。已完工程保护技术措施详见表12.8-1。表12.8-1隧道工程已完工程保护的技术措施表工作名称保护措施初支护施工1、钢筋网片现场存放应下垫上盖,做好防潮、防锈。2、钢架装卸过程中要小心,严禁装卸机械破坏钢架连接构件。3、喷射砼卸料过程中要注意喷射机清洗工作,防止污染砼半成品。4、做好外加剂的防止污染措施,以免污染影响喷射砼质量;5、喷射砼施工完成后,不能立即进行爆破施工,以防止造成砼的破坏。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1、做好喷射砼基面的处理工作,防止尖锐物损坏防水板。2、严格控制防水板焊接时间,防水板焊接损坏。3、止水带在砼施工中做好保护,防止移位或损坏。4、防水板装卸、运输、存放过程中做好保护,防止损坏。二次衬砌钢筋施工1、钢筋尖锐部分不能与防水板直接相接触,应加设支垫,防止防水板损坏。2、钢筋焊接施工过程中应加挡板防止电焊火花烧伤防水板。3、钢筋现场存放应下垫上盖,做好防潮、防锈。4、杜绝钢筋尺寸大于设计,局部有紧贴模板处,造成露筋。二次衬砌砼施工1、加强覆盖养生,防止养生不到位而产生质量缺陷。2、处于交通道路处的砼构筑物应围挡以防刮碰。238 3、防止砼拆模过早,模板将砼带落造成漏筋或砼表面掉块。4、严禁装、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造成砼边角损坏。5、杜绝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其他机械刮伤,造成砼边角损坏。接口预留预埋件施工1、预埋管线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阻塞。2、预留预埋件半成品装卸、运输、存放及安装过程中做好保护,防止损坏。⑵设立缺陷责任期工程修复维修和质量回访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处理竣工验交后工程质量保修服务。项目经理部由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计划合同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组成质量回访小组。⑶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缺陷维护小组》,负责缺陷责任期内工程修复维护工作。⑷工程缺陷责任期内维护小组定期对所建工程进行全面、仔细的组织检查,对出现的工程缺陷要登记清楚分析缘由,及时向业主上报缺陷范围、缺陷数量、缺陷责任及原因等,并立即组织维修。⑸缺陷责任的维护分两种情况。若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结构内部受力变化或外部破坏的,自筹资金并拿出修复方案报业主批复后立即实施;若属设计或其它非承包人责任造成的缺陷,要及时上报业主和设计院,按照业主和设计院提出或指定的方案组织维修。⑹工程缺陷责任期内,还将对管段内设计方面不完善之处经业主和设计单位同意,对工程实体进行合理完善或补建,确保结构主体安全稳定。⑺保修期满,由工程质量保修回访领导小组组织一次保修终期回访,认真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及意见;如需整改,迅速派专人处理,达到用户满意。⑻我单位《缺陷责任期工程修复维护和质量回访小组》设专人负责接待用户来访。我方承诺对所投诉的质量问题认真登记,三日内派人到现场调查,提出处理方案;用户认可后,组织维修人员携机具、设备赶赴现场,实施维修处理,维修后的工程质量必须达到规范标准和用户满意。⑼按照ISO9001系列标准,承诺工程交付使用后或保修期满后,按《跟踪回访制度》规定,仍与业主不断取得联系,听取业主意见,以便改进我们的工作。238 13.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13.1.安全目标⑴杜绝生产安全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⑵杜绝因建设引起的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遏制因建设引起的较大铁路交通事故;减少因建设引起的一般铁路交通事故。⑶高风险工点安全专项方案未批准不得开工;既有线施工方案未经批准,各种手续未履行不得开工。13.2.安全保证体系13.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经理部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安全总监(安全负责人)、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副组长,由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执行层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架子队,操作层为专职安全工程师、各队安全员。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见“附表6-1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及“附表6-14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表”。13.2.2.安全保证体系针对本标段的工期紧、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多、前后工序衔接紧密、施工干扰大等工程特点,从多层次、多方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级明确安全职责和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施工生产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之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详见“表6-15安全保证体系图”。13.2.3.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项目经理部设安全总监(安全负责人)1名,设安全管理部,配备6名安全工程师,1人兼任安全管理部部长;每架子队配安全副队长及专职安全员1名、兼职安全员2名,共同负责安全工作。13.2.9.安全管理职责⑴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承包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要求,履行安全考核指标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技术238 审批制度、施工安全交底制度和设施、设备交接验收使用制度;领导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存在问题落实解决;发生事故保护好现场,及时总结,接受教训。⑵项目副经理、总工副经理、总工协助项目经理进行安全管理,布置安全措施,落实安全处理方案和奖惩措施。项目经理不在位时,项目副经理代行其安全管理职责。总工从工程技术上对安全管理进行把关,提出主导性意见,并组织技术质量部门对相关的重大安全专项方案进行攻关。⑶安全总监(安全负责人)职责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事故负有重要监督管理责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环保等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督促检查和指导推进项目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落实。监督检查项目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进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根据风险情况组织制定预控措施,编制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参加项目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核、安全技术交底和各项安全评价、验收工作。组织并参加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安全动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对现场安全进行督查,参加或组织定期检查。监督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六项职责的履行情况。每月底前向公司安全管理部书面汇报施工进度和重要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每半年向公司安全管理部书面汇报本人工作总结。⑷安全管理部部长认真传达贯彻落实上级及项目经理有关安全工作的决定、文件指示、会议精神,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组织召开安全例会,开展安全劳动竞赛活动,大力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限期整改后的复查,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台帐。发生事故保护好现场,写事故报告。负责组织编写事故救援预案、事故调查、抢险预案。⑸安全工程师认真学习并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项目和重点、专项工程的安全预防措施,负责对施工过程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有安全检查和教育的记录。编写安全事故救援预案,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安全检查工程师必须持证上岗、选派有安全管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人员。⑹专职安全员对所管辖区段的施工安全负直接责任。对架子队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对辖区架子队的施工安全进行检测并记录,对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向安全管理工程师及经理部报告。参加编写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事故调查、抢险预案。及时提出安全工238 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工序有权勒令停工,报告安全检查工程师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⑺兼职安全员职责对所在工班安全负责。具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安全检查并有记录,及时报告专职安全员及领工员有关的施工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的进行制止并报告专职安全员,提出处罚意见。13.3.安全管理制度13.3.1.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⑴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人员、有关业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在做好施工技术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安全技术工作。项目总工、安全负责人、责任工程师对各级施工生产的安全技术负责。⑵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必须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①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安全技术规程;③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④应熟悉的安全技术资料或规定等。⑶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必须由工程项目责任工程师或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定的技术人员进行编制。编制人员必须掌握工程项目概况、施工方法、场地环境等第一手资料,并熟悉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施工经验。⑷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要有编制、有审核、有审批。符合专家论证要求的按规定进行专家论证,经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审核,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未经审批的不准施工。⑸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后,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及时变更或补充,由编制和审批人出具变更通知书并签字后实施,否则不能施工。⑹编制原则: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的编制内容要全面,要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具体化。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季节变化和作业环境等具体情况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提出具体要求。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必须有设计、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⑺编制安全技术和方案时,必须将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危险和危害程度的大小等作为编制内容。凡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周围外部环境不利238 等因素都必须从技术上采取具体且有效的措施予以预防。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时,要有安全技术项目,确定每个项目的资金额度、物资设备、负责人和具体执行人员,规定完成或投入使用日期。⑼对于特殊和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必须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结构复杂、作业危险性大、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除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还应有设计、计(验)算和详图,严格执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论证、审批制度》。⑽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向作业班组全体人员作书面安全技术交底,要准确填写交底作业部位和交底日期,并履行签字手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⑾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培训,使员工熟悉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懂得各自的岗位职责、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措施。⑿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检查、督促职责。切实保证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全体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⒀项目负责人和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施工方案编制及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留存相关检查整改记录。⒁对因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不落实或措施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或生产安全事故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项目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13.3.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3.3.2.1.安全技术交底程序⑴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总工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书面交底,现场技术负责人必须向作业队(班组)和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书面交底。⑵各分部、分项工程、关键工序专项方案实施前,项目总工应会同项目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将安全技术措施向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队长(班组长)进行书面交底。⑶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新进场的员工进行作业工种安全技术交底。⑷施工作业队长(班组长)应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班前交底。13.3.2.2.安全技术交底内容⑴项目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办法、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专项安全方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⑵每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238 防范措施。⑶特殊工种的作业、机电设备的安拆与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搭设等安全技术措施。⑷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工程项目,如起重吊装、基坑开挖、大型模板安装拆除、脚手架工程等,要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作业时必须派专人进行旁站监控,确保施工安全。⑸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对作业人员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及预防措施,在交底中应该详细说明。⑹现场作业环境要求的操作注意事项,个人防护措施等。⑺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及特殊施工中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危险作业岗位违章作业的危害性等。⑴生紧急情况或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应急救援措施等。13.3.2.3.安全技术交底要求⑴安全技术交底是指导工人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是项目安全技术方案的具体落实。所有安全技术交底都必须按规定程序实施书面交底签字制度,并经复核审批签认。各级书面交底必须有交底时间、内容及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的签字,交底双方各持一份,并存档以备查用。⑵安全技术交底一般由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要求、特点和危险因素编写,是操作者的指令性文件,因而要全面、具体、明确,针对性强,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不得用施工现场的安全法律、安全检查等制度代替,在进行工程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⑶安全技术交底后,施工技术负责人、安质检员、施工作业队长(工班长)等要对安全交底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督促操作工人严格按交底要求施工,严禁违章作业。⑷两个以上工种配合施工时,施工技术负责人、安质检员要按工程进度定期、不定期向施工作业队长或班组长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交底。⑸作业队长(班组长)要根据交底要求,每天对操作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等针对性的班前作业书面安全交底(班前安全讲话),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交底的要求进行作业。⑹对特殊工种作业、机械设备的安拆、安全防护设施的搭拆等的安全技术交底后,必须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工长、施工作业队长(班组长)、安全员等验收,验收合格后投入实施。⑺对安全技术交底中所需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必须投入到位,不得随意减免。⑻出现以下情况时,项目部经理、总工、技术负责人或作业队(班组)长应及时对作业队(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38 ①因故改变安全操作规程;②实施重大和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③更新仪器、设备和工具,推广新工艺、新技术;④发生因工伤亡事故、机械损坏事故及重大未遂事故;⑤出现其他不安全因素、安全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⑼对因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不落实或交底错误,造成经济损失或生产安全事故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项目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13.3.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3.3.3.1.安全生产检查的基本形式定期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以及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13.3.3.2.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每月由项目经理或安全总监牵头,组织项目部各相关业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综合性或专业性安全生产大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和检查内容、检查组成员及专业分工,并附安全生产检查记录表,检查计划报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检查完成后应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奖罚通报,检查资料归档备案。架子队每半月由架子队负责人、班组长对现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13.3.3.3.经常性安全检查⑴作业队(班组)长每周组织专业责任工程师、安全员和现场带班人员及外协劳务队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对所管辖的区段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资料由安全员填写并负责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归档。⑵现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和带班监控人员进行日常巡回检查。现场日常巡回检查记录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和带班监控人员逐日填写,检查资料由项目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收集归档。⑶项目部、物资设备等部门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和其他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时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各部门根据工作分工,编制专项的检查表、检查内容要有安全生产内容,检查表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检查资料要及时归档。⑷根据施工变化和工作需要,作业队(班组)组织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如巡回检查、专项检查等。作业队(班组)实行安全随检制度。⑸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作业面要进行岗前、作业中、离岗时安全设施和安全环境的自检自查。238 13.3.3.3.专业性安全检查对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等组织专业安全检查组分别进行检查。①对施工用电、焊接、电气及电动机具设备进行安全检查。②对脚手架搭设与使用进行安全检查。①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检查。13.3.3.15.综合性安全检查①查领导,主要领导是否真正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②查教育,进场员工特别是劳务队伍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是否落实,在时间、内容、人员上是否落实。③查现场带班和监控人员是否到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是否熟知,能力素质是否达标,各种现场防护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是否得到落实。④查制度,各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以真正落实,特别是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是否交底到作业层每个操作人员。⑤查设备,机械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机械设备是否符合规定。⑥查管理,安全质量职责划分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到人。⑦查隐患,施工现场是否存在三违现象和安全隐患以及对查出隐患是否做到“四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验收人)。⑧查整改,上级部门或项目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是否按时整改完毕并回复。⑨查事故处理,对发生事故危机、设备故障、生产安全事故,是否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⑶专业性安全检查主要内容。13.3.3.9.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项目部在进行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时,应包括季节性和节假日安全检查内容;作业队(班组)周检、部门检查和现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和值班人员日常巡回检查应包括季节性和节假日安全检查内容。夏季、冬季、雨季、高温、寒冷和强风天气,及时开展季节性专项安全检查,并加强日常安全巡检。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主要内容:⑴夏季检查防洪防汛、防暑降温、防雷电、和卫生防疫措施落实情况。⑵冬季检查防冻、防火、防滑措施落实情况。⑶春秋季检查防火措施落实情况。⑷节假日加班及节假日前后进行全面安全检查。13.3.3.15.安全检查的基本要求238 ⑴安全检查要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要做好事故隐患排查的跟踪复查工作。作业队长(工班长)、区域责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和安全员及现场带班监控人员对所管辖的区域实行日巡检制度。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对上述人员的活动情况实施监督与检查。⑵作业队(班组)和外协劳务队伍必须建立各自的安全检查制度,除参加项目部组织的检查外,必须坚持自检,及时发现、纠正、整改本责任区的违章、隐患。对危险和重点部位要跟踪检查,做到预防为主。⑶施工作业队(班组)要做好班前、班中、班后和节假日前后的安全自检工作,尤其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认真检查,做到身边无隐患,班组不违章。⑷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对显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员工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投诉,主管部门要认真查询,督促及时消除事故隐患。⑸建立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和隐患整改档案,安全检查发现的隐患,要逐项登记,根据隐患信息,及时对安全生产进行动态分析,从管理上、技术上分析原因,发现和诊断安全通病和管理缺陷,有效予以纠正,并制定预防措施,为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⑹各级检查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凡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填写《安全质量检查整改通知书》,以督促整改单位消除隐患,《安全质量检查整改通知书》要做到“四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措施和定整改验收人,落实整改并复查,做好检查记录。⑺对查出重大隐患或发现有突发性事故危险的隐患及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时,检查组或检查人员有权责令其立即停工,限期整改达标,待整改验收后方可恢复施工。重大隐患要在规定期限内百分之百的整改完毕。⑻被检查单位收到《安全质量检查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将《安全质量检查整改反馈单》报检查人员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复查。有关部门复查并书面确认整改合格后,在《隐患整改反馈单》上签署复查意见,复查人签名,即行销项。检查出的违章、严重违章及重大隐患,凡不按期限整改销项者,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造成经济损失或生产安全事故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项目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⑼对业主、监理和上级来工地检查中下达的隐患和重大隐患通知书所列项目,是否如期整改和整改情况应分册进行登记存档,以备查用。⑽认真开展安全检查的考核和评比,安全检查结果要与项目岗位效益考核挂钩,好的要予以表扬,给予奖励;差的要批评,给予处罚。13.3.9.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38 13.3.9.1.基本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适时组织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⑴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项目总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任职,即必须参加规定课时和规定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年度考核,持有效的安全生产资格证件(三类人员证)上岗。⑵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⑶对转场和变换工种的人员必须进行转场和变换工种的安全教育。13.3.9.2.安全教育形式安全教育分为项目部、架子队(班组)二级教育和特殊工种安全教育。13.3.9.2.1.项目部安全教育项目部安全教育由综合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负责,主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案例教育等,时间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每年累计不少于30学时。主要内容包括:⑴党和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法制观念和要求。⑵业主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⑶工程项目施工特点、风险源的识别分布及主要管理和技术控制措施。⑷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纪律及文明施工要求。⑸项目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内容和典型的事故案例及应吸取的教训。安全培训教育可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两种形式,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报分管安全领导审批,按计划实施,培训教材可选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专用教材,也可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自行编制培训教材,选用或自编教材应涵盖主要培训内容。每次培训均形成《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培训教材、考试试卷和培训人员成绩单,上述记录由项目安全管理部门保留备案。13.3.9.2.2.架子队安全教育架子队安全教育由项目部综合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负责,主要对架子队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案例教育。主要内容包括:⑴项目施工特点、风险源的识别分布及主要管理和技术控制措施。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纪律及文明施工要求。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同类型分项工程典型的事故案例。238 安全培训教育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培训教材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培训教材。13.3.9.2.3.施工作业队(班组)安全教育由架子队组织现场作业队长(班组长)和安全员负责,主要对现场管理人员包括施工现场负责人、技术干部、领工员、工班长、施工现场带班人员、看护员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教育,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岗位职责、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案例的教育、对全体现场事故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工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时间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每年累计不少于40学时。主要内容包括:⑴施工班组担负施工生产基本情况,包括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作业部位及必须遵守的事项。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⑶安全生产纪律和文明施工要求。⑷本岗位的主要职责、潜在的风险、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等。⑸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防护用品、用具使用的基本知识。⑹冬雨季、汛期、节假日前后、工种转换等专题安全教育。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时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新岗位安全知识教育。⑴本岗位有关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典型事故案例教育。13.3.9.2.9.特殊工种培训教育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特种设备司机、场内机动车驾驶员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上岗,没有取得操作证不得上岗从事特种作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及复审等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规定。上岗前需经物设或安全管理部门再培训,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时间为每个季度不得少于一次,每次教育时间为4小时,培训教育主要内容:⑴学习掌握本工种作业的基本知识。⑵本岗位职责、特种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隐患和安全注意事项、曾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案例及应吸取的教训。⑶特种作业岗位的安全技术要领、安全操作技能和规定,防范事故的措施。⑷各种特种作业对环境条件、员工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的具体要求,安全防护用品和设备的配置、维修和正确使用方法等。⑸与本岗位有关的应急救援预案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等。238 安全培训教育可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由物设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报项目经理部分管安全领导审批。培训教材可选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专用教材,也可由工程技术、物设、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自行编制培训教材,选用或自编教材应涵盖主要培训内容。每次培训均形成《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培训教材、考核试卷和培训人员成绩单。上述记录由项目经理部物设和安全管理部门两家保存。未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13.3.9.3.安全教育培训要求⑴各作业(班组)要认真开展班前安全讲话等活动,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并做好教育记录。⑵工程项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项目部经理应及时安排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时间不少于2小时。①因故改变安全操作规程;②实施重大和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③更新仪器、设备和工具,推广新工艺、新技术;④发生因工伤亡事故、机械损坏事故及重大未遂事故;⑤出现其他不安全因素、安全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⑶认真开展日常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如安全周、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坚持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如板报、宣传栏、录像、讲座、知识竞赛等),讲究实际效果。⑷项目部必须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坚持全体人员(包括外协劳务队伍人员)的安全继续教育,确保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持证上岗。13.3.15.安全保障经济制度13.3.15.1.施工安全措施费按《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安全施工措施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专项台帐,不得挪作他用。必须保证安全资金的充分投入,禁止抱有侥幸心理对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安全物品的购买发放不充足。13.3.15.2.安全奖罚制度按铁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中的奖罚规定执行。由项目经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开会,给予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和单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玩忽职守,导致重大伤亡以上事故发生或使国家财产损失的给予严厉处罚。13.3.16.安全例会制度⑴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的会议,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参加;必要时,238 架子队队长列席会议,并可邀请业主、监理单位派人参加。⑵项目部每季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架子队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⑶安全例会的文档记录要求记录清楚、字迹工整、内容齐全、保存完好。13.3.17.安全终端责任制度⑴项目施工安全终端责任,分为安全终端领导责任、终端管理责任和安全终端监督责任。⑵本着责权对等、科学合理的原则,分别对安全终端领导责任、终端管理责任和安全终端监督责任和权力进行划分。13.3.8.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⑴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划分事故应急响应等级。⑵项目经理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和职责。由项目经理担任组织领导,安全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财务管理部、综合管理部、中心试验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应急指挥办公室一般设在安全管理部。⑶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按过程分为:事故报告、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⑷项目开工前,根据地质条件、重难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重大危险源等特点,项目经理部、总工、安全负责人共同组织安全质量、工程管理、物资设备等部门,编制本级《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并经本级项目经理签字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⑸事故应急准备和演练①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做好抢险人员、救援设备、物资和器材的预备工作。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部、架子队专职安全员负责应急培训工作,安全负责人、工程队队长或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13.3.9.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⑴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发生铁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执行《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道部令第30号)的规定。⑵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按公司有关安全生产奖罚规定执行。13.3.15.安全内业资料管理制度⑴项目部、架子队专职安全员负责收集和保管安全内业资料。238 ⑵应定期收集安全内业资料,一般按季度、年、项目竣工前的时间节点进行收集和整理,分类标识,以备查阅。⑶项目竣工交验前,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的安全内业资料进行整理,制成电子版(或光盘),列入竣工交验移交部分的资料,交工程管理部统一移交。13.4.安全保证措施本项目在施工中坚持做到“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发生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13.4.1.做好风险评估积极开展大型基础开挖、特殊桥梁、大型构筑物、跨越等级公路、以及隧道施工以及其他高风险工程的风险评估及动态管理工作,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对风险源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落实责任人,做好风险防范工作。13.4.2.隧道工程安全保证措施13.4.2.1.低瓦斯地段风险的处置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低瓦斯监测和施工通风管理,按瓦斯地段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预先配置防爆机械。低瓦斯监测应投入先进的的监测警报系统,配置专业人员对隧道进行跟踪监测;瓦斯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各工作面采用独立通风。按以下情况对页岩气(瓦斯)进行排放:低瓦斯含量不大时,使其自然排放,亦可用风筒或管子将瓦斯引至回风流或距工作面20m以外的坑道中;当瓦斯量大、持续时间长时,进行插管排放;当开挖面瓦斯含量较大、裂隙多、分布广时,应暂停开挖并封闭坑道,进行抽放瓦斯;在裂隙小、瓦斯含量小时,用粘土、水泥浆或其它材料堵塞裂隙。低瓦斯地段隧道施工时,为防止产生静电火花,施工人员禁穿化纤衣物进洞;防止产生撞击火花,装碴前将石碴洒水湿润;洞内不可避免的焊接施工时,要有检测人员旁站检测,瓦斯浓度须在规定范围内;洞内水管均增设阀门以兼作消防水管。洞内照明采用防爆型且不宜大于110V,电线定期检查防止裸露、脱皮。瓦斯隧道施工增加2~3名洞口值班人员,对进洞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增加3~4名瓦斯检测人员,对瓦斯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当预测施工地段有有瓦斯突出威胁时,采用超前钻孔排放瓦斯。在工作面距煤层2.5~3m处打排放钻孔。孔径75mm,钻孔穿透岩层,钻孔分布在隧道开挖周边2~3m处,钻孔间距3m,使排放钻孔沿隧道周边2~3圈呈弧形排列。238 当预警瓦斯大量排放时,尽快组织人员撤离现场。通过值班电话组织救护队带好防毒面具进入洞内进行中毒人员的抢救,用高压水管喷射水雾稀释瓦斯浓度。并及时联系相关救援机构,及时通知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中毒人员的救护工作。对瓦斯施工塌方、冒顶的处理:对瓦斯上方聚积的瓦斯设置局部通风排出;对塌方地段的岩隙加强监测工作,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及时发出险情报告;塌方地段尽快衬砌,封闭瓦斯。13.4.2.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本标隧道施工是安全工作的重点,施工前将隧道列为安全施工监控重点,在隧道施工前,对隧道设计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地面地质调查,包括对地表不良地质体、地质构造、地质界线、特殊岩土体的性质或岩性、层位、层序和规模等方面施工地质复查工作。施工单位对施工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编辑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报警、救援、逃生设施(救生圈、救生衣、保险绳等),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掌子面后方设置逃生爬梯及安全平台。隧道施工中,高度重视灾害预警及救援,配备专人做好预测、监测、检查及报警工作,保证抽排水、照明及通风等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逃生、救援通道的畅通,确保施工安全。隧道施工严格按设计进行,开挖面平顺,及时进行锚喷支护,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保证锚喷支护的强度和厚度。对Ⅲ级和Ⅳ围岩采用光面爆破,对硬岩选用猛度大的乳胶炸药,周边用小直径、低爆速、低猛度高爆力光爆炸药;对受构造影响较严重、节理破碎、有水地段的围岩用防水型炸药,对Ⅴ级围岩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对Ⅳ、Ⅴ自稳能力较差的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中隔壁法开挖技术,同时加强超前支护,严格按设计进行超前管棚、超前预注浆等工序的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隧道进行动态管理、动态施工。各级围岩施工做好监控量测,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调整提供依据,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加强围岩开挖后变形量测,根据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反馈指导施工,保证隧道开挖及整体衬砌的安全和质量。在洞口安设“进洞安全须知”标牌:所有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人员,尤其是电工、电焊工、机械设备操作司机等严格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所有安全用品如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等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才能使用。洞内进行设备安装、接触网悬挂安装时,严格按照有关专业要求施工,做好防水措施,确保隧道结构安全。238 加强洞内通风和现场用电管理。照明、高压电力线路架设顺直、标准,保证绝缘良好。各种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洞口设防护措施并加强照明。针对洞内运输繁忙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行车及避让车辆技术方案及措施,并严格实施,确保安全。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并派专人看守,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各架子队配足必要抢险物资。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每交班组将工作及安全情况向接班组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簿内。加强隧道开挖爆破后的找顶排险工作,施工中,指定专人对洞内围岩及地面位移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工处理。经常检查测定粉尘浓度,加强隧道的通风排烟,保证洞内视线良好。安设低噪音的通风机,减少噪音污染。在洞内安置电话,保持洞内、洞外的通信联络。雨季加强洞内、外安全检查,保持洞口排水设施通畅通,洞顶积水坑进行填补,防止因雨水下渗,引发支架失稳等安全事故。注意施工对工程附近村庄及道路人员、财产影响,加强监测及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应急措施,严格按相关要求落实到位,确保附近村民及行人的人身财产安全。13.4.2.2.1.钻爆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事爆破及操作机械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予上岗。爆破按设计进行施工,控制装药量,光面爆破,防止造成超欠挖、塌方等不安全事故。爆破面平顺,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开挖面掉块、初期支护开裂等不安全事件。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钻眼人员到达工作面时,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钻眼采用湿式凿岩机,严禁在残眼中钻眼。多功能作业台架进洞经过的道路和临时台架,认真检查安全界限,并有专人指挥,就位后不得倾斜。洞内爆破作业,进行统一指挥。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在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及时支护、发现涌泥涌水未经妥善处理时,严禁装药爆破。爆破人员随身携带电筒,防止点炮途中突然发生照明熄灭,并设事故应急照明灯。爆破后经过通风排烟,检查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经检查确无不安全因素后,工作人员才进入工作面。238 严格执行“三人连锁爆破制”(指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班组长派人警戒准备下达放炮命令,然后将自己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检查员,经检查瓦斯浓度符合要求后,再将放炮牌交给放炮员)瓦斯作业面必须采用电力起爆,严禁使用半秒、秒级电雷管。瓦斯作业面爆破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洞内爆破时,人员应撤至洞外。炮孔的装药及填塞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参数要求。装药前应清除炮孔内的煤(岩)粉。破母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严禁使用裸线和铝芯线爆破,爆破母线、连接线和电雷管脚线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与轨道、金属管、钢丝绳、刮板运输机等导电体接触。13.4.2.2.2.装碴与运输安全保障措施各种运输设备严禁人料混装,各种摘挂作业设立专职联络员;进入隧道的内燃机械与车辆,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装载料具时,不超出装载限界,装运型钢拱架、管棚等长料具时,捆扎牢固。机械装砟时,坑道断面满足装载机械安全运转,设置专人指挥,以免机械碰断电线或碰坏已做好的初期支护,确保安全。在洞口处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安排人员指挥交通。洞内的车辆、施工机械、模板台车等,在外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组成限界显示设施。运输车辆在使用前详细检查,不带病工作。行驶车辆保持一定间距,洞内道路经常洒水,加强养护。洞内倒车与转向,做到开灯、鸣笛或有人指挥。在向洞内运输爆破器材时,雷管与炸药放置在带盖的容器内分别运送。当人工运送爆破器材时,直接送到工作地点,严禁中途停留,且有专人防护;汽车运送爆破器材时,炸药与雷管分别装在两辆车内专车运送,由专人护送,严禁其它人员搭乘,汽车排汽口加装防火罩。13.4.2.2.3.初期支护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会同技术人员对各部支护进行定期检查。在不良地质段,每班责成专人检查。加强监控量测,当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撤离危险地段。锚杆的质量、长度,喷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以及钢拱架的安装位置、间距等严格按设计施工。若已锚地段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立即在该地段增设加强锚杆,长度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用于临时支护的立撑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喷层面要平顺,以免应力集中,出现喷层238 开裂。13.4.2.2.4.衬砌施工安全保障措施衬砌台车作业地段距开挖作业面拉开一定的距离,台车下的净空保证车辆能顺利通过,并悬挂明显的缓行标志。台车上不堆放料具及其它杂物,混凝土两端挡头板安装牢固。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或管道时,先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13.4.2.2.5.隧道内用电安全保障措施⑴照明与电气信号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低瓦斯隧道不应大于220V,高瓦斯隧道和瓦斯突出隧道不应大于110V.②输电线路必须使用密闭电缆,不得使用裸线和绝缘不良的导线。③瓦斯突出隧道内的照明电器应使用防爆型。⑵矿灯充电房应离洞口50m以外。使用矿灯之类照明时,如有不良情况,不得使用。⑶在瓦斯隧道内严禁使用有火焰的灯火照明。任何人员进入隧道前必须接受安全检查,严禁将可能产生火花和自燃的物品带入洞内⑷严禁在洞内已敷设电缆上临时接装电灯或其他设备。⑸电缆在洞内接头时,应在特制的防爆接线盒内或有防爆接线盒的电气设备内进行连接。13.4.2.2.6.通风与防尘安全控制措施通风机必须装设在洞外或洞内新风流中,避免污风循环。瓦斯施工的通风机应设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电源能够及时保证风机正常运转。瓦斯突出隧道掘进工作面附近的局部通风机,均应实行专用变压器、开关、线路及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供电。排放高浓度瓦斯时,必须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瓦斯隧道通风设施应保持完好,调节、迁移、拆除通风设施时应由专人进行。临时停工地段不宜停风;停风时应切断电源,设置栅栏与警告牌,人员不得进入。13.4.2.2.7.通过断层破碎带和富水段安全技术措施通过断层破碎带及富水段,一是防水、二是防塌方,采取措施是用超前周边注浆固结地层并止水,砂浆锚杆支护增强围岩稳定性;分台阶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开挖后及时设格栅、型钢、喷钢纤维砼联合支护抵抗围岩变形,底部仰拱跟进。13.4.2.2.8.防止隧道坍塌的措施按照“超前探、预支护、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喷锚、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开挖作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加强地质超前预测预报,采用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和超前探孔对地质情况或水文情况进行探测,及时观察洞内围岩受力及变形动态,提前发现塌方的征兆。加强超前预注浆或超前周边注浆,严格注浆工艺,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稳238 定性。加强支护,防止围岩松驰变形。开挖后及时施做初期支护,防止局部坍塌,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设兼职安全员负责作业时间内的坍塌观察,发现坍塌征兆立即通知施工人员撤离。13.4.2.2.9.涌水、突泥地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地质超前预测预报,严禁盲目蛮干,衬砌及时跟进,洞口配备足够的抢险材料,以备隧道出现涌水、突泥坍方时使用。加强注浆堵水,限量排放溶洞及破碎带地下水,预先备足抽排水设备,成立专门的抢险分队,防止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超前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按设计要求施做富水断层破碎带地段的超前周边注浆及支护,达到堵水效果,确保施工安全。13.4.2.2.10.岩溶隧道安全保证措施⑴施工前应对地表地形地质条件、水环境及生产生活用水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洞内外环境监测系统,作好初始状态与施工过程记录。结合施工进程,密切监测隧道洞内与地表水环境、溶蚀陷阱、构筑物状况,及时对照初始状况分析各项安全条件,实时动态调整注浆、构筑物与陷坑洼地处理,以及生产生活条件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①当施工导致地表水流失影响地表环境时,或存在突水突泥风险时,应全面和加强实施超前注浆与相关处理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安全、保证正常生产生活条件;当施工对地表环境基本无影响,应调整注浆措施,保证施工安全。②当地表水环境、溶蚀洼地或构筑物等状况出现较快变化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检查洞内各部工程、洞外构筑物状况并分析原因,相应调整处理方案。⑵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进行岩层分布、地下水状况及突水突泥风险程度预测和灾害危险预警,对可控风险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出现危险征兆,应立即断电并撤离相应人员及机械设备,并启动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理预案,避免坍方、气体毒害燃爆与突出、涌水突泥等相关事故,防止灾害,确保工程及施工安全。①应就隧道洞内外各工程部位,尤其是洞室、坑洞、桩基等部位,针对岩土体稳定性、瓦斯等各种有害气体、空穴及地下水等风险源进行常态化监测。②应加强洞内地下水的引排,尤其是仰拱施工部位,应配置足够、有备份的抽水设备,避免积水恶化工程条件与导致危险。③应针对突水突泥,岩土与围岩坍塌,瓦斯等有害气体等等各类事故危害,设置爬梯栈桥,救生管等应急通道,配备安全绳,供氧防毒等逃逸与救援设备与设施,提供及时自救与救援基本条件,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⑶施工应根据设计文件和具体情况,统筹风险防范及灾害防治方案和措施,整合各238 项安全控制条件,进行统一管理和综合治理。13.4.2.3.爆破安全保障措施严格控制爆破参数,减少对已完构筑物的震动影响,防止震裂和飞石冲击已完工构筑物。爆破施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爆破作业。作业前确定警戒范围,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岗哨警卫防护。严格控制装药量,按设计的装药量装药,确保周围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并在爆破前负责通知业主、监理等有关部门,各项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后再实施爆破。爆破作业由专人统一指挥,爆破时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爆破后经过通风排烟,检查人员才进入工作面检查。经过安全检查后,其他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13.4.2.4.无砟轨道安全保证措施⑴作业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产品。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监控机械工况,不得疲劳操作,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人员操作。⑵施工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及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⑶起重操作要始终做到稳起、稳停、稳落。设备动作前或接近人、物体时,须鸣笛示警。⑷施工时应注意下坡地段台车的滑溜、运输车辆失衡等安全隐患。⑸在无砟轨道施工作业产生的对人有害的气体、液体、尘埃、振动和噪声等场所,应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设备和“三废”处理装置。13.4.2.5.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保证措施大型设备管理:⑴施工进场各类大型设备或特种设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合格证,实行备案制。⑵机械作业必须严格按“一机一人、专人指挥、专人防护、人随机走”制度进行防护。 ⑶在高压线附近作业时,施工机械与输电线之间的安全距离沿垂直方向不小于4米,沿水平方向不小于2米。其他小型设备管理⑴各种机械的使用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保”符合施工用电规范要求。238 ⑵各种手持电动工具(如切割机)的使用必须JGJ46—2005的规范标准。⑶所有设施和生产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原设计、使用要求,留有足够的空间场地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安装调试。⑷对各种设备和仪器,操作者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超负荷运行,特别是有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停止,向现场管理人员或设备管理员报告。⑸施工现场布局要合理,设备要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必须有防护设施;高速运转在操作面的皮带轮,必须具备皮带罩;导电设施不得裸露在外或损坏操作。⑹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⑺配电线路的设计、施工、维护、修理均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电工规定,由项目电工实施;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⑻有必要控制最高转速的设备,经设备管理员限速后,不得擅自调整超速;其它安全设备,无证人员不得操作。⑼机械设备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必须在1小时内向直接上级主管汇报,并由调查小组调查处理。⑽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的项目部设施/设备损坏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及必要时的行政责任。⑾每月一次,由施工单位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对本项目的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必须当场指出并要求其改进,并填写“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检查记录”存档备查。13.4.3.交通安全保证措施⑴与当地交通安全部门取得联系,组织机动车驾驶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处罚规则,提倡司机遵章守纪,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更不得超载。对违反规定的当事人严肃处理,对严格执行法规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⑵临时道路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修建,弯道、坡度以及会车道的设置满足安全行车的要求。临时道路与公路、人行道交叉时,在交叉道口设置警示牌,车辆、人员繁忙的道口,派专人看守,并设围栏。⑶在紧靠既有线的施工便道或新建路基上行驶,速度不得大于10km/h。下坡或转弯时,要低档运行,密切注意与既有线保持的限界距离,任何时候都不得碰撞安全限界桩而侵入铁路建筑限界。⑷施工运输车辆要安装倒车警报器。倒车时必须了解车后道路及环境情况,确知倒238 车的距离稳妥的范围后倒车。在场地狭窄、人员众多地段,要有专人指挥,不得长距离倒车。运输车辆要在指定地点停车,不得在坡道上停车。若受施工现场条件限制需在坡道上停车时,必须采取止轮措施,防止车辆发生意外。自卸汽车必须将翻斗放平,待车厢完全复位后行驶。严禁翻斗升起运行,或边走边落以及在行车中操纵车厢举升装置。⑸装运易燃、易爆和危险品的车辆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的要求,除行车人员外,不得搭乘其它人员。⑹坚持行车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对行车人员的临岗前培训,重点学习行车安全基本常识。当施工运输与行车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严格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服从行车安全的需要。⑺加强装卸作业的管理。在火车卸料时,组织好人员和机具,领导带队,加强组织,确保点内完成。卸料后要关好车门,清好道。及时组织安全员检查、确认,否则不得下令开车。各类材料应堆放稳固,不得侵限,同时经常进行检查。13.4.4.防火(包括火工品管理)、用电安全保证措施13.4.4.1.防火安全保证措施13.4.4.1.1.火工品管理措施严格火工品的管理。对于火工品的购买、运输、入库、发放、使用、退还、销毁和保管等工作,按国家和铁道部的有关规定建立严密的专项制度。与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要求其对本项目部的火工品库认真制作档案,并经常对爆炸物品的管理实施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和执行处罚。火工品库的选址建库符合有关规定,提出计划,报相关公安部门审批,并取得“储存许可证”。库房建筑必须具备较好的防盗、防火、防爆炸性能。库房远离居民区500m以上,炸药库、雷管库及看守房呈三角形分开建设,距离不少于30m。看守值班室专人24小时看守,值班人员由政治可靠、责任心强、无吸烟习惯的4个人员组成,并配备必要的自卫防护器械。值班室安装程控电话,确保联络畅通。火工品的购买按程序向所在地县以上公安机关申领《爆炸物品购买证》,方可采购。采购到公安部门指定专业公司购买。由公安部门协助运输,严格办理交接、清点入库手续。火工品储存在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并验收合格的库房内,由取得合格证的保管员专门管理。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审批、检查、登记制度,做到帐目清楚,手续齐全,帐物相符。火工品向所在地县以上公安机关申领《爆破物品使用证》后使用。使用时由现场负责人、保管员、爆破员、安全员核写登记表,领取当日使用量。爆破作业由经过培训合238 格并持有《爆破员作业证》的正式爆破工担任,爆破作业遵守爆破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爆炸物品不被盗不流失。爆炸物品库制定库房管理制度、安全防范措施等规章制度并上墙。保证24小时有人在位值班,严禁脱岗失控。施工剩余的爆炸物品当天清退入库。变质和过期的爆炸物品及时清理出库,认真清点,登记造册,报有关部门批准,在指定地点销毁,并及时清理现场,以免造成环境污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转让、倒卖、易物、私存、携带爆炸物品。接触火工品的人员必须办理《许可证》,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各级安全员形成网络;建立安全技术规程及岗位责任制;确保领取、发放、使用(销毁)、清退四本帐帐目清楚,并严格每道程序的签字审批。建立火工品台帐,严格执行领发制度,设监炮员跟班作业,检查每班爆破用药量,剩余炸药及时回收入库。每天进行帐物核对,确保爆破器材不流失。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①严格执行“三人连锁爆破制”(指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班组长派人警戒准备下达放炮命令,然后将自己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检查员,经检查瓦斯浓度符合要求后,再将放炮牌交给放炮员)。②瓦斯作业面必须采用电力起爆,严禁使用半秒、秒级电雷管。③瓦斯作业面爆破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④洞内爆破时,人员应撤至洞外。⑤炮孔的装药及填塞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参数要求。装药前应清除炮孔内的煤(岩)粉。⑥爆破母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严禁使用裸线和铝芯线爆破,爆破母线、连接线和电雷管脚线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与轨道、金属管、钢丝绳、刮板运输机等导电体接触。13.4.4.1.2.普通防火管理措施为了认真贯彻消防工作“消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指导方针,使每个职工懂得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防火安全保证措施:⑴施工现场负责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工作;⑵施工现场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制度,发现火险隐患,必须立即消除,一时难以消除的隐患,要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整改;⑶施工现场发生火警或火灾,应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部门,并组织力量扑救;⑷项目部与架子签订的工程合同中,必须有防火的安全内容,会同项目部共同搞好防火工作;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要符合消防要求;⑹施工现场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238 ⑺施工现场夜间有照明设备,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并安排力量加强值班巡逻;⑻施工作业期间搭设临时建筑物,必须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不得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⑼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制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证完整好用;⑽在工地防火区域,应先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有条件的应敷好室外消防水管和消火栓;⑾焊、割作业点,氧气瓶、乙炔瓶、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⑿施工现场的割焊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并严格执行“电焊十不烧”规定;⒀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⒁冬季施工采用保温加热措施时,应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巡逻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13.4.4.2.用电安全保证措施施工用电必须符合部颁标准和当地供电局的相关安全运行规程,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用电设施设专人管理,并建立临电档案,及时记录有关资料;现场用电必须有专职电工负责,并填写临电记录和维护记录;电工、电焊工必须熟悉用电安全规范、规程,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维修电气设备,严禁私搭乱接。变压器要由专人负责管理,安装接地保护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设防护护栏、设门加锁,并设置“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电力电缆和低压电力电缆必须做好明显的标识,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所有用电设备的外壳必须与专用的PE线相连通,总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配电室内配电盘、配电柜要有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箱要坚固、严密、有门、有锁、有防雨装置;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器)一箱,同一配电箱超过3个开关时,设总开关;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各种型号的电动设备按使用说明书规定接地或接零,传动部位按设计要求安装防护装置;手持电动工具和单机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照明灯具的金属壳必须做接零保护;维修、组装和拆卸电动设备时,断电挂牌。施工现场要配备灭火工具、器材,确保现场电气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安全;电力设施要定期检查,移动式电动设备、潮湿环境和水下电气设备每天检查一次,固定用电场所每月检查一次,包括线路的绝缘测试,接地电阻测试,设备绝缘测试及线路设备的检查238 等;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及绝缘强度每季测定一次,对检查不合格的线路、设备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13.4.4.2.1.架空线路施工用电架空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采用绝缘导线。⑵设横担和绝缘子,并架设在电杆上。⑶导线截面应满足计算负荷、线路末端电压偏移和机械强度要求。13.4.4.2.2.配电室配电室应单独设立,并设有操作、维护通道,保持整洁、畅通,严禁堆放杂物。⑴配电柜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两端应做接地(接零)。②名称、用途、分路应做标记。③严禁直接挂接临时用电设备。④配电柜或线路维修时应挂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停止作业时应断电上锁。⑵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有锁,有防雨措施,严禁放置杂物,并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维修。⑶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维修、检查时,将其前一级电源断开,严禁带电作业。⑷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设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用电设备。⑸漏电保护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6829)的规定。13.4.4.2.3.照明⑴施工现场的光照度应采用高光效、长寿命的照明光源。⑵施工照明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般场所应为220V。②行灯电压不得大于36V。③高温、有导电粉尘、狭窄场所,不得大于36V。④潮湿和易触及照明线路场所,不得大于24V。⑤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不得大于12V。⑶潮湿场所应选用密闭式或防水式照明器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按危险等级选用防爆型照明器具。⑷施工照明使用的220V碘钨灯应固定安装,其高度不得低于3m,距易燃物不得小238 于0.5m并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不得使用简易碘钨灯作为照明灯具。⑸夜间可能影响行人、车辆等安全通行的施工部位或设施、设备,设置警戒照明。13.4.5.防洪安全保证措施⑴设立气象汛情预报站,负责每天与当地气象、水文有关部门进行联系,获取有关气象、汛情等情报资料,做出科学的预测分析,为防洪、防汛工作的决策、实施提供充分依据。⑵合理安排工序,防止汛期洪水影响施工安全。⑶对营区、库房、电线路架设、变配电位置,物料机具摆放、现场道路等设施进行周密的安排布置,要符合防洪、防雷击的要求。⑷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组成抗洪抢险队,配置必需的抢险器材和物资,警钟常鸣,常抓不懈,随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⑸保证施工现场与项目经理部、外界之间的联络畅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⑹在雨季、汛期来临前,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水泥仓库等进行重点加固,并做好防潮处理。13.4.6.安全保障经济措施13.4.6.1.施工安全措施费按《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安全施工措施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专项台帐,不得挪作他用。必须保证安全资金的充分投入,完善安全防护设施,配齐安全检查人员,禁止抱有侥幸心理对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安全物品以及安全人员的配置不充足。13.4.6.2.安全奖罚措施按铁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中的奖罚规定执行。由项目经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开会,给予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和单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玩忽职守,导致重大伤亡以上事故发生或使国家财产损失的给予严厉处罚。13.4.7.其他特殊要求的安全措施13.4.7.1.治安消防安全保障措施在项目经理部设立保安室,建立治安管理机构或联防组织,共同制定应对突发治安事件的紧急预案。负责工地治安及保障良好的施工环境。定期开展安全防火检查,进行防火知识宣传教育。遵守消防法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组织受过训练的人担任义务消防员。每月定期进行以防火、防爆为中心的安全大检查,堵塞漏洞,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驻地、施工现场和关键部位按规定配备有效而充足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器材处于完好状态。设置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上,设238 立明显标志。存放油料及其他易燃物品的地方,严禁明火作业与取暖,库房20m以内严禁烟火。13.4.7.2.劳动安全保护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条例,按照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配备各种必须的劳保用品,并对劳保用品的性能、使用要求进行全员宣讲,加强使用的检查监督,充分发挥劳保用品对职工的劳动保护作用。⑴对在有危害健康的气体或者粉尘的场所操作的工人,提供适用的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⑵对在有噪声、强光、幅射热的飞溅火花、碎片、刨屑的场所操作的工人,分别提供护耳器、防护眼镜、面具和帽盔等。⑶对经常站在有水或液体地面上操作的工人,提供防水靴或防水鞋等;对参加双液注浆等接触危险化学物品的作业人员配备护目镜、专用工作服、专用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⑷对电气操作工人,应提供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对经常在露天工作的工人,提供防晒、防雨的用具。⑸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场所,备有防毒救护用具。⑹高温天气施工时,给职工分发解暑药品。13.4.7.3.临时工程设施安全措施临建生产与生活房屋建筑在可靠地基上,并修建在常年洪水位3m以上,具有良好的保温抗风防震能力。临时场所内配备灭火器,防止电器失火和易燃品失火。施工现场按规定修建人行和运输便道,经常养护,保证畅通,并按业主规定统一设立各种交通和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施工警示牌等标志的照明。如冬季遇到雨雪,所有道路均及时清除冰雪并采取防滑措施。工地饮用水符合卫生部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源、水池、水塔采取加盖等防护措施,防止水质污染;临时用电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临时通讯线路符合以下要求:线路通过区段避开易受洪水冲刷等危险地段,减少与既有电力线路、有线广播的交叉和干扰,与既有建筑物的最小距离符合《铁路通信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穿越既有公路保证必要的安全限界。外线工作、机械室与充电工作分别符合铁路总公司现行的《铁路通信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和国家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3.4.7.4.施工测量安全保障措施施工测量安全主要是测量人员人身安全方面的保证,在山坡和跨河等危险地点测量238 注意安全防护。15.9.9.15.工程保险措施为减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本项目中标后我单位将在整个施工期间对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对已运抵现场的承包人装备办理财产保险。15.9.9.16.安全保卫与防盗措施项目经理部安排两名公安负责现场和生活区治安工作,内部公安和当地公安取得联系,共同做好施工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在营区和架子队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白天和夜间巡视工作,严防材料丢失,保证工程顺利进行。13.5.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13.5.1.存在的主要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13.5.1.1.存在的主要施工风险分析本隧道施工存在落物伤人、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塌方、洞口失稳等风险事件;具体分析见表13.5-1。表13.5-1本标段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表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塌方洞口失稳有害气体地表失水突水突泥开挖情况开挖方式★★★★★循环进尺★★★★爆破器材检查和落实★★★★预留变形量地下水处理★★★爆破方法★★★★隧道超挖情况★★★进洞★★落底★★★挑顶★★★断面变化处或工法转化处★施工期防排水注浆堵水措施★★排水措施★★★降水措施★★★支护及衬砌情况支护刚度★超前支护★★★预注浆★★地层与加固与改良★★支护时机★★238 支护方法★★支护质量★★闭合成环周期★★监控量测水量★水质★水压★掌子面稳定情况★量测器材及布置★★量测频率★★规范要求监测项目★★监控量测制度★★信息反馈及处理★★13.5.1.2.采取的预防措施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从项目部到架子队加外部专家在内的风险管理流程,根据本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工程风险管理流程如下:采用先进测试技术,及时反馈信息,以防范风险提高信息保证;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为工程施工实施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防范风险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为化解风险提供有力保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规避事故风险能力。对于桥梁高支架施工前,必须做专项施工方案,检算单桩承载力及支架系统稳定性,并经建指及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施工。建设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智力保障。13.5.2.应急预案13.5.2.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关爱生命为前提,积极与当地最近医院沟通取得联系方式,并将医院电话放大上墙,做好一切应急准备。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确保国家财产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保证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实施。13.5.2.2.基本原则⑴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通过强化日常238 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查堵各种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各架子队、作业班组紧紧结合各自施工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施工应急预案,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包括救援器材。⑵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架子队、作业班组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13.5.2.3.应急救援预案内容、预警机制及演练计划13.5.2.3.1.应急救援预案内容预案是针对未预测到或已预测到将要发生的地质灾害、机械、火灾、洪水、大风等安全事故,但仍未发生前而制定的抢险预案,是应急救灾措施的总纲,包括救援组织、救援通讯、救援材料、救援方案及自救互救、事故调查及处理等。13.5.2.3.1.1.高处坠落应急预案⑴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值班人员汇报事故时间、地点、方位、受伤人员情况。⑵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启动预案,组织人员设备进行抢救行动。⑶施工时不慎从高处摔下,会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甚至死亡。根据施工高度着地部位、地面软硬程度等因素,坠落可形成颅脑外伤,胸外伤、腹外伤四肢及脊椎骨折等损伤。颅脑损伤是因为头部着地,形成颅骨骨折如病人坠落后即刻昏迷不醒等。胸部外伤主要是肋骨骨折,吸气时胸痛,不敢咳嗽等。腹部受伤多发生肝、脾破裂及肾挫裂伤。伤员有内脏出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脉博细弱而快、口渴、腹痛、恶心呕吐等。坠落时臀部着地往往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下肢瘫痪等。⑷现场急救。对坠落的伤员现场处理十分重要,否则会贻误治疗,而不正确的处理又容易使伤员雪上加霜。⑸坠落伤员往往是多发性损伤,救护时不能顾此失彼。胸部骨折包扎固定,四肢骨折可就地取材,用木板长度应超过上下两个关节。脊椎损伤特别要注意脊椎骨折的处理。搬运伤员时应有一人抱头牵引固定颈部抬上木板担架,用衣服毛巾沙袋等固定头颈两侧,以防摆动头部。用担架运送伤员时,使伤员脚在先、头在后,这样便于抬担架的人观察伤员的神态及病情变化。⑹经过伤员现场处理之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观察。13.5.2.3.1.2.电、火、气体事故应急预案如遇到电、火及不明气体发生危害,现场人员按以下方法避灾抢救:238 ⑴发生触电事故立即切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绝缘物挑开身上电源,关闭开关。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急救。⑵发生火灾时,先正确确定火源位置,火势大小,及时利用现场消防器材灭火,控制火势大小,组织人员撤退出火区。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消防机关报警,寻求帮助。⑶发生作业中毒事故时,迅速协助伤员一齐撤出到通风安全地区,并立即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时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但心脏仍在跳动,要立即搓摩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脏停止,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在皮肤搓摩后进行人工呼吸。情况严重时立即拨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13.5.2.3.1.3.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项目部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的第一人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安全员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汇报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同时安排人员在路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事故严重,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13.5.2.3.1.4.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施工现场发生交通事故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事故抢救,利用各种工具,设备将伤员救出,并保护事故现场。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伤势严重立即转送至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13.5.2.3.1.5.停电事故应急预案为保证施工现场在出现突发停电事故能正常作业,减少因停电造成的各种意外,保证施工现场正常供电,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施工现场全过程配置备用发电机,一旦出现突发停电事故,立即启动发电机提供临时电力。设专人负责发电机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加强施工用电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对破损线路及时更换,确保线路正常、安全输电。13.5.2.3.1.6.防洪渡汛及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当接到可能发生暴雨、洪水警报后,由调度立即通知责任架子队队长。各负责人接到通知后,对标段内各处有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进行普查,并分等级,并安排人员值班。当出现险情时值班人员立即通知附近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向架子队队长汇报,由架子238 队队长组织技术人员对汇报情况进行分析,并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施工便道畅通、疏通道路的侧沟、管涵工作;调度向项目经理汇报,并向监理、业主汇报。必要时向下游地方政府通报。当接到有自然灾害发生警报时,由项目经理下达发出警报令,进行抢险救灾状态,抢险队及全体人员投入抢险工作;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由项目副经理及时、有序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由安全管理部长负责重要物资撤离危险区;由架子队长负责危险区隔离,标出警示;根据分析判断的结果,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定出抢险的方案,调动必要的机具、设备、材料等资源;各抢险组长根据抢险方案,将具体任务下达给各小组成员,各小组成员按要求完成;由调度负责接收媒体或气象部门有关事态后续发展的预测报告,密切跟踪灾害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措施。13.5.2.3.1.7.预防落水溺水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作业点施工人员落水,现场人员立即抛投救生圈或绳子,大声呼救,利用有效联络方法向就近报告落水人员方位;夜间采用照明灯照射落水者,组织人员及时搜救;现场负责人立即向本单位应急救助领导小组报告,说明出事地点、时间、落水人员数量及详细海况;落水人员被救起,根据伤势情况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必要时提前通知救护车在出事地点接应。13.5.2.3.1.8.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措施⑴发现疫情后,立即封锁现场,及时报告项目经理和所在地区卫生防疫站。⑵项目经理召集救护组进入应急状态。⑶由卫生所长组织调查发病原因,查明发病人数。⑷项目经理部由项目副经理负责控制传染源,对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并派专人管理,及时通知就近医院救治。⑸切断传播途径,工地医生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操作时要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避免接触传染。⑹保护易感染人群,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生活区要采取封闭措施,禁止人员随便流动,防止疾病蔓延。13.5.2.3.1.9.隧道应急措施⑴隧道电、水、火、气体事故如遇到电、水、火及不明气体发生危害,现场人员应按以下方法避灾抢救:①隧道内发生触电事故立即切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绝缘物挑开身上的电源,关闭开关。触电人脱离电源后,立即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急救。238 ②隧道内施工中发现大量涌水时,就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利用电力抽水设备,加大抽水量,如水势急,冲力大,有人员被冲走,应尽快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利用各种救护方法施救。同时上报情况。③隧道内发生火灾,正确确定火源位置,火势大小,并迅速向外发出信号。及时利用现场消防器材灭火,控制火势大小,组织人员撤退出火区。同时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消防机关报警,寻求帮助。④隧道内发现不明气体,应及时加强通风,采取防范措施。如发生发现不明气体,做好自救工作,迅速协助伤员一齐撤出到通风安全地区。若有人受到有毒气体伤害,将其运至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区,并立即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时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但心脏仍挪动,要立即着搓摩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脏停止,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如因二氧化碳等窒息,情况不严重时,抬至新鲜风流中稍作休息,即会苏醒。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在皮肤搓摩后进行人工呼吸。情况严重时应立即拨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⑵隧道机械伤害事故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应急救援指挥部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值勤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事故严重,应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⑶隧道运输事故隧道内发生运输事故,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事故抢救,利用各种工具,设备将伤员救出,并保护事故现场。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伤势严重应立即转送至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启动项目部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⑷停电事故处理为保证施工现场在出现突发停电事故能正常作业,减少因停电造成的各种意外,保证施工现场正常供电,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施工现场全过程配置备用发电站,一旦出现突发停电事故,立即启动发电机提供临时电力。设专人负责发电机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加强施工用电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对破损线路必须及时更换,确保线路正常、安全输238 电。13.5.2.3.2.预警机制⑴火灾扑救程序:扑救初起火灾要分析确定起火物品的性质(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电器/金属)→分析是否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确定灭火办法和器具(需要时报警)→灭火扑救和疏散救援→守护临近建筑→设法隔离火情→无法控制时配合专业消防部门进行扑救。⑵爆炸救援程序:判断现场是否有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分析确定爆炸物品的性质→确定灭火办法和器具(需要时报警)→灭火扑救和疏散救援→守护临近建筑→设法隔离火情→无法控制时配合专业消防部门进行扑救。⑶溺水救援程序:确定落水地点→分析目前溺水人员位置→组织拦打捞营救→实施营救→必要时向当地政府部门请求救援。⑷建筑构造物、设备、临时设施等倒塌、倾覆救援程序:分析确定现场是否有再次倒塌、倾倒等危险→对危险设施、建筑物要进行支撑和加固→分析和确定受害人员和重要物资设备的位置或范围→如为机电设备事故,要立即制动和切断电源→进行挖掘、拆除等活动→抢救伤员和财物→在人员被挤、压、卡、夹住无法脱开情况下,采取进行切割、抬起重物等救援措施→如有可能,立即将伤者由事故现场转移至安全区域,防止伤者受到二次伤害。⑸高空救援程序:分析危险→确定营救方法(拉网铺垫、架梯登高救援)→实施营救→必要时向当地政府部门请求救援。⑹基础/地下工程渗水、坍塌及降水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上建筑物沉降倾斜封闭,注浆封堵、截排水→查明透水原因→如为市政水管开裂,立即通报市政部门进行抢修→对渗水段、沉降段、坍塌段进行支撑加固,立即通报市政部门进行抢修→对渗水段、沉降段进行支撑加固→如为泌水所致,启动降水阻降设施→如发生地表沉降、地上建筑物进行支撑加固并进行沉降观测→立即向交通市政等部门报告→进行交通管制及抢险救援→制定整治方案报设计、监理、业主等批复后组织实施。⑺深基坑和支护结构坍塌、坑壁坡顶开裂、边坡失稳、基础桩壁坍塌、路基高边坡严重坍塌:如为积水原因,要疏通截排水系统,进行截引抽排;如为上部或边部荷载原因,要立即进行卸载,对开裂、滑动土体进行清除,抢险救援,进行喷锚或支撑加固,清除坍塌土体。⑻起重吊装等机械安全控制设备失灵或损坏、作业中突然停电:操作人员要立即停止施工操作,保持镇定、服从抢险指挥,进行抢修救援,必要时启动备用电源,恢复供电。238 ⑼水、燃气、电力、通讯等管线设施损坏:出现管线损坏时立即停止施工,报市政、电力、通讯部门和产权单位进行抢修;当上水管或污水管损坏出现渗漏时,立即对上水管切断上源阀门、雨污水管做好引流;当燃气气管线损坏、出现泄露时,立即进行疏散救援和警戒,停止机械、点、火作业、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火源;当电力管线设施断裂损坏时,迅速切断电源,进行触电急救;当通讯线路设施断裂损坏时,进行现场保护,立即报告。⑽电气设备故障、严重漏电救援程序:停止一切有关带点施工操作运转→立即切断电源→进行触电急救和抢修→经电工测试合格后恢复施工运转。⑾放射性物质泄露救援程序:紧急疏散、设置警戒→报告公安和卫生部门→对泄露物进行掩埋和覆盖→对相关人员送至医院进行体检和救治。⑿防汛:专人负责收听天气气象预报,及时预警,将机械车辆、可移动物资设备、人员等撤离到安全地带,对不能移动的机械车辆、物资设备、房屋、临时设施进行固定、保护和加固,进行防雨淋、防雷、防坍塌、防触电、防雨水倒灌等现场防护和排水工作,坚持巡查看守制度,设置安全警戒标志,进行抢险救援,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发出救援信息。⒀大风:专人负责收听天气气象预报,及时预警,对不能移动的机械车辆、物资设备、房屋、临时设施进行固定、保护和加固,对现场进行清理防护,进行抢险救援,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发出救援信息。13.5.2.4.安全预案领导机构及职责13.5.2.4.1.安全预案领导机构针对可能发生险情,项目经理部组织各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项目总工和安全负责人为副组长。上场后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会同安全管理部门编制火灾及爆炸、起重设备倾覆、坍塌、机械、急性中毒等安全事故和大风等自然灾害救援预案,并交由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审定。13.5.2.4.2.安全预案机构职责⑴项目经理部职责负责整个项目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督促分部做好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⑵架子队职责负责施工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根据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指令实施现场救援、处置;配合项目经理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13.5.2.5.突发事故报告、应急制度238 13.5.2.5.1.突发事故报告13.5.2.5.1.1.事故报告与报警施工中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后,架子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专业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火灾事故同时向119报警。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现场控制情况,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器材、交通路线、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等。13.5.2.5.1.2.应急程序⑴现场第一人在第一时间向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⑵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采取积极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现场。⑶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任务。⑷各专业咨询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整改措施。⑸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按照应急救援小组安排,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按各自的分工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⑹架子队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及时做出标志、摄影、拍照、详细纪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⑺事故得到控制后,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布置,组织相关专家,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事故调查工作。13.5.2.5.2.救灾防备制度⑴抢险器材准备物资设备部按抢险需要,提前备足抢险器材,如草袋、抽水机、速凝剂、发电机、灭火器及一些切割、焊接用具,供氧瓶、担架和其它抢救器材与药品等,这些器材分发到抢险预备队,分人保管,并熟悉用途和用法,分放在易于装卸地点,平时不能动用。⑵人员准备凡担任抢险预备队人员,休息时间内允许在现场附近活动,如远离现场必须请人代替,而且须经队长同意,保证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抢险。⑶抢险技能准备及演练对参加抢险预备队人员进行抢险技能培训,使他们熟悉抢险步骤、方法、器材使用,除培训外,并安排具体时间进行演练。238 13.5.2.6.突发事故的调查在接到事故单位的报告后,应急救援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参加各方面组成的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组织指挥有关人员积极抢救伤员,采取措施迅速恢复施工,并做好调查工作,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调查处理工作内容:勘察现场,检查机械、车辆及其他设备,做成记录;检查施工方法、机具车辆、材料设备、工程质量等情况并记录;调查关系人,做出记录并经本人签字;调查有关文件、资料并记录。调查完毕,及时完成事故分析,认定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及责任单位,完成事故分析纪要,然后上报。13.5.2.7.治安保卫措施队伍上场后,由项目副经理带领综合管理部部长、各架子队队长及本单位公安人员到当地公安部门进行联系,了解当地社情,协商建立路地治安联防事,建立联防组织,并请当地公安部门协助管好施工场地、生活区的治安保卫工作。238 14.工期保证措施14.1.工期保证体系14.1.1.工期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见图14.1-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业务部室负责人;对控制性工程由各队分别成立工期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施工方案、方法、人员、设备、材料供应和桥涵、路基施工等满足快速施工要求。14.1.2.工期保证体系工期保证体系图见图14.1-2。建立健全施工工期保证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和劳材机等施工资源上保证工程按施工进度计划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工期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工程施工调度,搞好动态控制,结合工程进展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力争加快工程进度,提前实现工期目标,保证实现业主对该工程的总体工期规划。图14.1-1工期管理组织机构图363 图14.1-2工期保证体系图14.2.工期保证措施遵循“统筹规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高度重视、优先处理对工程影响大的征地拆迁、重大迁改和图纸供应两大外在因素,创造工期保证的良好外部环境;抓住实施性施组动态调控、施工合同硬化监管、工程进度信息化管理和进度管理激励制度四项保障措施,确保工期节点可控;同时,在工程中,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提高施工效率,为全线工期的实现提供保障。14.2.1.工期管理工作的原则根据本标段特点以王岗山隧道、多吉隧道施工设为工期控制主线,合理组织,均衡生产。加强工程信息的交流,确保工程进展处于可控状态。在开工前均应制订严格、细致的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实时调整人员、设备、资金等的投入。14.2.2.创造良好建设环境363 ⑴依靠国家重视,发挥部省合建优势,优先处理征地拆迁、大临用地和三电、管线迁改等控制主体工程展开的外在因素本标段征地拆迁量大、重难点多,对工程的全面展开和顺利推进制约性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看清问题、主动应对。首先依靠国务院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加大铁路建设部门与地方各级政府协同工作力度,形成推动全线征地拆迁工作的合力,为开展征地拆迁和迁改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其次,抓住地方征地拆迁中管理体制建立、筹资方案落实等关键环节和全线拆迁重点及三电、管线迁改难点,重点推进有关影响征地拆迁全面展开的地方管理体制和资金问题的尽快解决,提前研究确定重大迁改工程的工作方案,为开展征地拆迁和迁改工作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提供可行的支撑方案;第三,在施工准备阶段,创造条件优先展开拆迁重点和大口径管线、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迁改,提前施工大临工程,为全线顺利开展征地拆迁和迁改工作、解决难点问题,先行一步,争取有效时间;力争实现拆迁体制早建立、补偿资金早落实、迁改难点早施工的局面,确保先期工程和大临工程早用地、重点工程顺利开工、征地拆迁工作能够满足全线工程分期开工、分批用地的需要,为保证主体工程工期创造条件。⑵强化设计管理,及时交付施工图,保障全线工程按施组要求连续展开在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设计、咨询工作的管理,开工后创造条件及时开展补勘工作,加快推进特殊工点的施工图设计,抓好施工图的咨询优化,确保施工图供应满足先期工程、重点工程和分步展开工程的施工需要,为全线工程正常、连续推进提供设计保证。14.2.3.三项保障措施⑴以施组为纲,分解编制本标段重点工程实施性施组,贯彻重点先行的原则,强化关键线路的专业管理和过程控制,落实节点工期,在实施中及时优化调整,保证总工期目标的有序实现借鉴相关铁路的建设经验,选取先进的工效指标,合理考虑沿线自然条件因素,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得指导性施组工期科学合理、工效先进、适度弹性;中标后,结合工程实际具体编制实施性施组,依据指导性施组,分解、细化、落实工期节点要求;实施中,根据工程进展,实行施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施组以适应施工情况发生的变化。⑵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技术,实现工程进度信息化管理根据总体网络计划,采用工程计划管理软件,通过关键线路网络监控法、形象进度监控法、单项进度指标监控法等方法,对工程实施动态、实时监控,在各个阶段结束后,保持经常性对比分析,评定项目进度状况,尤其是关键线路上的工程进度,对下期工作363 做出安排,建立新的网络计划。根据形象进度拟定出单项进度指标,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在过程控制中,实行施工进度报告(日报、周报)制度,掌控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比对重点工程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偏差,分析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各方面施工信息和科研数据的汇总,对施工的科学性、安全性、快捷性和不可预见因素产生的后果及时做出科学诊断和施工建议,并迅速修正施工参数和资源配置,以科学、安全的方法和工艺,最佳的效率完成施工组织的修正,确保工期目标。⑶对架子度建立进度管理激励制度,奖优罚劣建设伊始,组织开展建设玉溪至磨憨铁路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增强所有施工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凝聚合力、为保证工期目标夯实思想基础。建设中,适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生产竞赛,将技术管理和思想动员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各架子队相互观摩评比,结合奖罚措施,确保参建全体人员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达到掀起施工高潮,加快施工进度的效果。14.2.4.依靠科技,提高工效依靠科技进步,在全线施工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实时跟踪工程科研攻关项目的进展,做好消化吸收、转化应用。开展首段首件示范,快速形成成果,积极推广,保证科技生产力效益、效率最大化。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向技术要效率,向科学要工期,以“四新”技术为工期保驾护航。14.2.5.制度保证措施14.2.5.1.建立和健全工期目标责任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将本标段工程目标总工期及阶段性工期进行详细地分解,并把各阶段性目标工期落实到各部门、各架子队。建立和健全工期目标责任制,项目经理与各部室负责人及各架子队队长签订工期目标责任合同,并将工期目标责任分解到每个参建职工,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实行工期责任考核。⑴明确项目管理层的责任①负责对业主全面履约,在合同工期之内,实现项目工期计划目标。②制订并落实各施工阶段的工期计划。③保证各种资源配置到位,根据进度动态配置各种生产要素。④控制生产过程,落实有关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进行节点工期考核兑现。⑵明确项目作业层的责任①执行各施工节点的工期计划。②按计划安排进行倒班作业。363 ③缩短工序作业间隔时间,提高综合效率。①展劳动竞赛,不断掀起施工高潮。14.2.5.2.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批制度(1)编制原则①紧紧围绕施工关键线路组织施工,保证总工期和阶段性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②确定指标要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③对工期计划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留足保险系数;④消除或减少工序之间的施工干扰,尽量避免因安排不当造成重复作业;⑤减少工程队伍的搬迁及大型设备的调动;⑥卡死控制工程、重点工程的施工工期。(2)审批制度施工总进度计划随施工组织设计报送上级机关和监理、业主审批,在履行完单位内部审批程序后才能报送监理、业主审批。审批后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维护其严肃性,施工过程中,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的,需报上级主管部门、业主、监理重新进行审批,确保项目总工期目标的全面实现。14.2.5.3.重难点工程的控制管理本标段重难点工程主要为他郎河四线中桥、多吉隧道、王岗山隧道。重难点工程的监控⑴分片归属管理。公司重难点工程确定以后,根据工程所处的地点和项目特点实行分片进行管理。⑵主管领导挂钩问责制。对所有的重难点工程实行局或子公司主管领导挂钩问责制,挂钩领导对该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工期、信用、现场管理等工作进行重点督导和协调。⑶实行目标管理。依据合同工期和业主最新调整的工期要求,由项目经理部上报重难点工程当年施工主要的形象进度节点计划目标,计划审批完成后项目对节点目标实施监控。⑷建立定期报表分析制度。项目经理部按要求每月编制重难点工程施工进度月报表,内容包括项目本月完成、年累完成、开累完成的投资情况、实物工作量情况和重点桥隧关键部位形象进度,当前进度与计划目标对比分析,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整改措施等。对个别重难点工程卡控项目,项目经理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要建立日报制度,便于公司领导随时掌握施工动态,及时作出科学决策。363 ⑸研究制定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项目经理部要定期召开工程分析会,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短板,加快施工进度。⑹跟踪检查落实。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要对进度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时时掌握现场的实际进度,明确进度计划的执行人、目标、任务、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落实控制进度的措施。14.2.5.4.工程例会制度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定期召开工程例会。⑴会议组织。会议由工程管理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主管或分管施工生产的领导主持,调度人员做好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督办议定事项。⑵会议形式。主要有工程调度分析会、施工专题会、施工现场会、工前点名或工后总结会等。⑶会议内容。工程调度分析会主要是通报生产情况,分析施工形势,找出存在问题,制订针对性措施;施工专题会主要是针对某个项目、某个单位工程或某一类问题,召开施工研讨会或协调会加以解决;施工现场会重点是总结交流推广施工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工前点名或工后总结会主要是总结前一天工作,布置后一天的工作。⑷会议时间。工程调度分析会项目经理部每周召开一次;施工专题会、施工现场会根据领导指示和施工生产形势不定期召开;工前点名或工后总结会一般是在每天早上上岗前或晚上收工后召开。14.2.5.5.工程调度管理制度工程调度主要任务是掌握施工动态,反馈施工信息,指导施工生产,督办议定事项。⑴工作制度①值班制度。项目经理部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以便及时传达领导重要指示、反馈处理现场突发事件。②请示报告制度。对甲方来函来电、上级要求、下级请示函件等首先自己要了解清楚,提出初步处理建议,并及时报送领导阅示,然后根据领导批示和处理意见,迅速给来函单位予以答复,并跟踪掌握反馈情况。③施工分析排查制度。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排查分析,分析施工形势,查找施工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④检查制度。对上级下达的决定、命令、文件、会议纪要、通知通报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现场施工生产的进度、安全、质量、内业资料进行检查。⑤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掌握施工动态、施工进度及各类情况反映,督促各部门363 和有关单位按时提供有关报表和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⑥应急处理制度。发生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暴力阻工等各类突发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处置工作,追踪事态发展,反馈处置情况。⑵内业资料①项目档案。项目档案是工程项目从中标到交付整个施工过程的完整记录。内容包括:项目概况、施工特点及重难点、主要技术方案、组织机构、重要会议记录、施工高产记录、大事记、竣工验收评价等。②工程台账。主要有重点桥梁工程台账。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特点、技术方案、开竣工时间,年、季、月施工进度、施工风险和施工态势分析评估等。③调度记录。主要有来函来电处理记录、值班记录、会议记录、工程检查表等。⑶调度报表①日报、周报。项目经理部每日(周)向公司或子公司上报施工进展情况。②月报、季报。项目经理部每月、每季度上报所属项目的施工情况。内容包括:报告期内施工综述、施工进展、重点工程形象进度、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等。①年、年度施工总结。项目经理部按期向公司上报半年、年度施工总结。14.2.5.6.工程分析会制度⑴分析会组织管理体系。工程分析会实行五级组织管理,即公司、子公司、项目经理部和架子队。公司、子公司由一名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主持工程分析会工作,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或分管生产副经理主持分析会工作,项目部和工程队直接由项目经理和队长负责。分析会日常组织工作由各单位工程管理部门负责。⑵分析会召开时间:项目经理部每月召开一次;项目部每旬召开一次;架子队每天召开一次,可结合早点名、每日工程例会以及碰头会进行。⑶分析会主要内容:①工程管理部门向与会人员报告情况。一是汇报上次工程分析会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和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二是通报当前在建工程施工情况,主要包括:产值计划的完成、形象进度达标、施组工期控制、安全质量现状、人员设备配置、现场组织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及施工形势分析等。②参会人员发言。结合工程管理部门的总体情况汇报,主要从其分管工作的角度,简要介绍所掌握的好的单位和工点,重点阐述重难点工程突破情况、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14.2.5.7.计划统计管理制度⑴计划统计机构与人员363 ①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计划、统计工作任务情况配备相应的计划统计人员。项目经理部要配备专职计划统计人员不得少于1人。②计划统计机构及人员的主要职责:a.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依据有关法规制定本单位(部门)计划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检查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实施。b.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年度施工生产和多种经营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及检查、指导、监督、协调所属各单位计划统计工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计划统计工作任务。c.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提前预测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实际完成与计划的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处理措施,使各方面的工作按计划要求同步、协调进行,并不断调整、优化。d.统计人员积极开展和组织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活动,为本单位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提供统计信息。e.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和计划统计资料档案,对长期保存的计统资料要形成书面和电子文件及时归档。⑵计划统计资料与统计台帐的管理①计划统计资料主要含综合性资料(年度报表)和专业性资料(月、季报表及台帐)两部分。②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的相关指标及数值必须一致,做到帐物相符、帐表对应。⑶计划管理①根据公司正式下达的计划编制好本项目年度、季度施工生产计划。②计划编制应体现超前性、可行性和引导性原则。③要增强计划编制的科学性。④要强化计划的指导性和约束力。⑤各单位编制建议计划时要附编制说明,概括总结上期计划执行情况,本期计划安排原则,计划完成产值及主要实物量、重点工程形象进度要求,完成计划的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意见。①加强计划对过程的控制作用。项目经理部必须建立每月召开一次计划会的制度。14.2.5.8.建立值班制度施工高峰期实行昼夜连续值班,无夜间施工的工序实行夜间值守。14.2.5.9.建立请示制度363 重大问题或有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或与有关规定有冲突的事件,除特殊紧急情况须边处理边报告外,须及时上报上级责任部门,不得擅自做出处理。14.2.5.10.建立汇报制度实行定期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和不定期汇报制度,汇报及时、真实,严禁弄虚作假。14.2.5.11.建立检查反馈制度检查工程形象进度、计划及调度命令执行情况,现场问题的处理情况,文件资料的归档保存情况等,并及时予以通报,以督促各架子队伍采取措施改正施工安排和作业管理。建立健全系统的调度台帐和反馈渠道,包括重点工程台帐、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台帐、劳动力台帐、主要机械设备台帐、气象预报及天气晴雨登记台帐、职工伤亡台帐等,及时绘制各类调度示意图,包括工程进度示意图、主要项目完成数量示意图、重点工程形象进度示意图,以便发现工程进度变化,反馈给领导作为决策依据。14.2.6.组织保证措施14.2.6.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运用网络技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置。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办理征地拆迁手续。充分发挥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合理配备施工机械,建立机械保养、维修体系,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保证各种物资、设备按时足额到位;搞好施工和生活环境建设,全方位保障施工生产。施工过程中及时分析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和施工机械,使施工进度紧跟计划。加强调度统计工作,减少各工序间的衔接时间,避免出现窝工现象。协调好各业务部室的工作,加强协作配合,为现场施工提供有力的经济技术保障。理顺上下关系,对施工现场需求和需解决问题及时反映、解决,避免影响施工进度。良好的施工环境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加强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地方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和指导。积极做好与当地主管部门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14.2.6.2.建立调度指挥中心,提高执行、落实力在项目部设调度指挥中心,安排值班人员,上下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消除影响工期因素,提高执行、落实力。14.2.6.3.人员配备363 选派我公司优秀的具有路基、桥涵、隧道、无砟道床施工等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负责本项目的全过程施工。14.2.6.4.设备按时就位设备按时就位,是按计划完工的根本保证,在正式下达开工令前,上齐施工所需各种设备,并调试安装完毕。14.2.6.5.材料供应计划措施成立精干高效的物流领导小组,按施工计划做好主材供应,并及时送货至现场,满足本标段施工正常需要;工程所需其它物资设备按计划提前组织进场,并有一定的储备量。各种材料提前报计划、提前进场,搞好材料供应,满足高峰期的材料使用。14.2.6.6.及时修理与保养标段内设置修理厂及易损易坏零配件库,钻孔、装载、运输设备出故障或损坏后,确保能尽快修复,保证设备完好率。14.2.6.7.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良好的施工环境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加强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和指导,积极做好与当地各专业主管部门以及居民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14.2.7.强化进度计划管理14.2.7.1.工程进度控制技术⑴关键线路网络监控法采用工程计划管理软件,根据总体网络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中,保证工程项目及工程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及时予以纠正,尤其经常对比分析各个阶段(月末、季末、一个工程阶段)结束后项目进度状况,特别是关键线路上的工程进度。根据分析对下期工作做出安排,建立新的网络计划,指导施工。⑵形象进度监控法在总体网络进度控制下,对比前期拟定的形象进度,监控工程进度,根据工程进度的不断变化,配合总体网络计划重新调整形象进度计划。⑶单项进度指标监控法根据形象进度定出单项进度指标,确保实现总工期目标。根据不断变化的施工情况,合理调整资源的配备不断优化施工进度,确保单项指标的顺利实现。14.2.7.2.工程进度控制措施⑴以施工准备的充分性保证工期做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全面展开施工快。抓住最佳施工季节,迅速掀363 起施工生产高潮,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和机械、劳力配置,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本标段工程施工时间非常紧张,为确保按时完工,一要取得地方各部门的理解、支持、配合,协助业主尽快完成征地拆迁,保证尽快形成全线展开施工的良好局面,为按时完工打下基础;二要及早进场,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部在满足开工条件后即开工;三要对控制性、重难点工程进行精心布置,上足施工设备、人员,满足快速施工要求;四要高标准修建临时工程设施,重点抓住通路、通电、通水及生产和生活房屋建设,缩短施工准备时间,迅速掀起施工生产高潮。⑵以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保证工期桥梁桩基配钻机、汽车吊,墩台身配模板等,连续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混凝土由拌和站供应,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和混凝土泵灌注混凝土。路基配挖掘机、推土机、自卸车、平地机、压路机及地基处理设备,满足地基处理、路基填筑需要。适时邀请专家组到施工现场进行方案优化、技术服务和课题攻关。⑶以施工组织的严密性保证工期成立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组织机构,组织人员提前进行技术培训与现场调查,充分细致的做好上场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快速组织进场;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齐生产要素;弄准、吃透技术标准和工程项目数量,依靠科技进步,精心安排工序,保证均衡生产,以保证每个关键环节和阶段工期目标为前提来保证总体工期。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检测试验、施工进度、资源配置、工序质量等现场各项检测和安全施工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施工运行状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⑷以安全质量的平稳性保证工期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稳步推进,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在场地安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方案的科学可靠性等方面制定严密管理措施。⑸协调社会及周边关系保证工期的措施施工前,调查附近地区机关、居民、企业分布状况及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和交通情况。施工时做好安排,减少对交通、居民、机关干扰,得到他们的支持,确保工程顺利363 进行。积极主动同当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取得联系,共同协商,在开工前办理好申请、审批或签订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免引起有关部门的强制停工,造成工期损失。14.2.7.3.接受招标单位进行工期调整的措施⑴承诺:无条件按招标人根据建设工期编制的全线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并满足各阶段工期要求。⑵如招标人遇有特殊情况进行工期调整时,接受招标人对工期的调整。⑶在施工期间需对工期调整时,我们将对施工计划进行认真的调整,制订相应的抢工期措施,如设备和人员不足时,将从后方抽调人员和设备,满足调整后的工期需求。14.2.8.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14.2.8.1.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为前提,加强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网络技术、系统工程原理,根据标段工程特点、工程量大小、施工工期及现场实际情况等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最优施工方案。14.2.8.2.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向“四新”要质量,要进度。桥梁墩身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连续梁采用现浇施工,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泵送入模,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施工质量。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专业化架子队伍和专用设备,充分发挥技术知识密集的优势,组织科技攻关,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重点关键项目按进度顺利施工。14.2.8.3.实行网络管理、优化施工组织建立从项目经理部到各生产单位的调度指挥系统,建立动态网络管理,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在充分考虑本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的前提下,编制详细的总体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和分阶段进度计划,及时确定阶段工作重点。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进提高各工序的施工工艺。应用专业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管理,使项目实施处于受控状态。14.2.8.4.保质量、保安全、加强环境保护,以保证工期采用先进的施工经验和技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到文明施工。避免质量、安全、环保诸方面造成工程的停顿、间断或返工,保证本工程能够顺利363 连续实施。14.2.8.5.加强技术管理,落实技术责任制建立技术管理程序,认真制订各施工阶段技术方案、措施,以及应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建立技术档案,把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建立技术管理体系,逐级落实技术责任制。严格按照质量保证措施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和施工程序,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或返工。14.2.8.6.确保关键线路工期抓住网络计划关键线路的进度控制,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对于桥梁工程,抓好下部结构施工和上部梁施工,确保施工工序流水或平行作业,避免窝工。对于路基工程,抓好地基加固处理,及早进行路基填筑作业,预留沉降期,加强沉降观测,确保在满足后续工序进行之前达到沉降标准。对于隧道和无渣道床施工做好物流组织,保证现场有序推进。14.2.8.7.建立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建立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在局域网或互联网运行,在系统提供的工作平台上完成生产的四种控制和四种管理: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和信息管理、生产要素(人、工、机、技术、资金)管理、现场管理、合同管理,为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和协调施工生产提供数据和资料,从而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下,以尽可能低的费用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14.2.9.经济措施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确保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单位相关制度办法,依法、合理、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严禁拆借、滞留、挪用建设资金;制定奖罚措施,定期对工程进度进行检查评比,根据评比结果进行奖惩。14.2.10.其他保证工期措施14.2.10.1.夜间施工保证措施⑴项目经理部及各业务部门建立夜间施工领导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加强夜间施工管理与调度;在施工现场设值班室。⑵在夜间施工的项目由工程管理部制定夜间施工保证具体实施措施。⑶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牌、警戒灯等标志,标志牌具备夜间荧光功能。保证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⑷施工现场要布置足够的夜间施工照明设备,保证施工照明强度要求,确保施工现363 场的安全。14.2.10.2.特殊时段工期保证措施对于因天气、地方阻工、材料供应、拆迁受阻等造成工期延误时,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计划工期目标的实现:⑴加大施工力量。从内部增调各种专业施工人员,昼夜施工,确保阶段工期目标的实现。⑵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原材料的储备。⑶成立机械抢修小组,适当储备机械配件,保证施工机械完好。⑷积极处理好与当地各方的关系,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⑸组建专业架子队伍,严格限制雇佣民工的数量,以避免农忙季节出现用人短缺的现象。⑹在原材料等物资准备上,充分考虑农忙季节的影响,在农忙前半个月提前备用施工原材料,尤其是砂、石等地材,更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备料的准备工作,以满足农忙期间的施工需要。⑺合理安排节假日调休,避免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失,造成误工。14.2.10.3.工期延后的应急预案当出现突发事件或自然因素影响工期(如遇到考古、征地拆迁、变更设计、洪水、强风等),我单位除了内部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及增加人、财、物、机的投入以外,积极与业主密切联系,加强沟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尽量减少因此影响的工期损失。当出现人为事件影响工期(如遇到与地方纠纷、劳务纠纷),我单位除了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外,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密切路地关系。对因机械设备不足、资金不足影响工期的问题,我单位有能力、有实力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决不因此影响工期。15.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15.1.环保、水保目标⑴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5.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建立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行的环保、水土保持体系,同当地环保部门协作,无条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法规,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人为破坏和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见图15.1-1。363 图15.1-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图15.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机构15.3.1.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环保、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制定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项目经理部、检查、监督各项环保、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见图8.3.1-1。15.3.2.人员配置项目经理部设置环水保办公室,设主任1名,配备1名环保工程师,收集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负责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制定环保方案和措施,并检查和监督图15.3-1施工环保、水保管理机构图措施的落实;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环保、水保法规和相关知识,并经常进行宣传363 教育。各架子队配备2名兼职环保监察员,负责协助环保工程师工作,并在施工中执行环保方案和措施,及时反馈环保信息,为环保方案和措施的调整提供资料。15.3.3.实行环保水保工作责任制⑴项目经理对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其职责是:监督检查各部门环保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环保措施是否有效、全面、是否存有隐患,进行宏观控制。⑵各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工作制度,并检查各队的执行情况,及时上报环保工作动态和指导下级工作。⑶工作上一级报一级,确保环保工作不留于形式,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15.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达标标准施工环保、水土保持达标标准具体见表15.4-1所示。表15.4-1环保、水保主要控制指标序号检查项目控制标准1噪声排放1、排放同时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规、规定等要求。2、施工场界噪声限值:6:00~22:00≤70dB;22:00~6:00≤55dB。2生产、生活污水排放1、生产生活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2、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其5日生化需氧量即BOD5≤60mg/l、化学耗氧量COD≤150mg/l,污水排放前无明显悬浮物。3固体废弃物1、节约材料、控制废弃物的产生。2、废弃物分类存放,提高废弃物的回收率。3、充分利用钢材、木材等下角料。4扬尘1、施工扬尘符合地方有关标准。2、施工时目测1.5m以上无扬尘。5运输遗洒运输的材料、渣土、垃圾等无遗洒。6化学危险品泄漏1、尽量减少化学物品的使用,控制化学物品泄漏。2、试验用的化学试剂、混凝土施工外加剂等不遗洒、泄漏。7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杜绝施工现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8资源能源1、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材料消耗。2、水电消耗不超过定额预算,尽量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不超过定额预算,尽量回收利用上一工序的废弃料。15.5.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⑴重视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工作是我们的国策要求,因此环保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施工中严格按规定进行施工,禁止乱挖乱掘破坏当地的植被,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当地的自然环境。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重点:施工噪声、振动、污水、扬尘、施工固体废弃物管363 理控制,工程跨越的主要河流水体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等。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15.5.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组织措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和国家、地方的环保法规、标准,贯彻“预防为主、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⑴施工期加强管理,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区域内,规定施工运输车辆路线,禁止车辆随意行驶,严禁对施区域周围草地植被的破坏,取土场开挖时,将0~30cm表层土剥离后单独存放并防护,施工完毕,对各取土场平整并覆盖表层土,恢复植被,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恢复植被。对所有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材料堆放和施工营地等)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将收集的熟土覆盖,恢复植被。运送砂土车辆必须覆盖篷布;在大型取、弃土场工程施工场地等严重扬尘工点,采用施工围栏和定期洒水降尘措施。施工营地的施工工点设置旱厕,定时清掏外运;对含油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点应增设小型隔油池、集油池,集中收集后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对施工营地人员的生活加强管理,避免乱排乱倒;堆料场存放水泥等建材时必须设蓬盖,必要时设围栏。⑵施工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避免乱洒乱排,集中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⑶根据工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⑷合理安排工序,及时清运废弃的土方。对已完坡面工程应及时植草绿化,加强坡面覆盖率,减少土壤被雨水冲刷。⑸路基施工时应及时掌握雨情,作好大雨之前的防护措施,避免易受侵蚀或新填挖的裸露面受到雨水的直接冲刷。⑹对施工临时用地,应本着因地制、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少占地或不占良田、耕地,并注意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考虑表土回填以利复耕或进行绿化恢复。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当工程跨越村庄和水源地时应先将排水措施和拦挡措施布设好,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原排水设施,并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15.5.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综合措施15.5.2.1.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水保的法律法规深入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363 防治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贯彻“预防为主、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布设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做到工程措施、植树种草的生物措施以及复垦利用措施相结合;治沟与治坡、防护治理与利用相结合。15.5.2.2.接受当地环保组织监督充分发挥分经理部中环保、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的作用,安排专人负责与当地相关环保部门联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环境监测,调查和掌握环境状态,督促全体职工自觉做好环保工作,并无条件接受甲方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15.5.2.3.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水保意识施工前认真组织全体参战人员学习《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和当地有关环保、水保等条例规定的知识,执行国家及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环保、水保等方面规定,经常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认识环保、水土保持的意义及重要性,提高全员的环保和水保意识。督促全体职工自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15.5.2.4.建立检查落实制度,奖优罚劣⑴提高认识,重视环保;加大力度,重在落实。根据有关环保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制定检查制度,不断完善,认真抓好落实。并建立“三级”检查落实制度,即领导层抓全面,管理层抓重点,实施层抓具体落实。引入奖罚机制,把环保、水保工作与工资、奖金挂钩,根据检查落实情况,进行奖优罚劣。⑵设立环保水保基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内部建立“包保责任制”,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表彰先进,惩处后进,加强环保工作的落实。⑶实行“环保水保否决制”,即施工作业活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得开工,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的工程不得评优,单位、个人不得评先。⑷严格落实“无条件服从制”,即无条件地接受环境保护监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15.5.3.施工环境保护具体措施⑴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⑵林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施工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点。规定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需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应征得环363 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部门、所有者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⑶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征地范围和数量丈量用地,严禁超范围占用土地和水面。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施工便道的设置,必须按照先设计规划申请同意后的方案实施,依据环保的相关要求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⑷施工中弃土、排污等按设计文件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和要求进行处理。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按规定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垃圾场集中处理。15.5.3.1.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⑴施工便道、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石料堆放和材料加工场及取(弃)土场等一切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在指定规划的区域内,尽量选择裸露的荒地修建生产、生活设施,避免因临时工程修建的随意性而破坏地表植被而人为恶化生态环境。机械、车辆横向走便道,纵向走路基,严禁超越规定线路乱行驶,压坏草地、植被。⑵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铁路两侧的永久用地,按照环保及水土保持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撒种草籽,防止水土流失,移植草皮,恢复植被等措施,维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系统。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施工现场各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生活区周围铺植草皮。⑷铁路景观绿化应结合沿线的特点,体现“景观路、生态路、旅游路”的特色,淡化人工痕迹,使铁路融入周围景观,协调一致。植物选择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草种为主,谨慎引种外来物种”。15.5.3.2.设置环境监测点施工中,严格按招标文件和相关规定的方案,设置环境监测点,以监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当地的环境。15.5.3.3.生态环境保护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施工,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有关边界线、标示牌的设置,限制人员、机械的活动范围,严禁有关人员偷猎动物和采摘、践踏及随意铲除植物等。施工期间全体施工人员要遵守《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令,做好自然区内的动植物保护工作,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363 ⑴保护野生植物的措施①自觉执行和接受国家、省及当地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精心保护原有植被。对标段界内的有价值植物作到尽力维护,必要时采取迁移保护,工程完工后恢复。②请有关专家介绍被保护珍稀植物的种类,复制图片张贴在便道通过地段和临时场地,严禁施工人员随意采挖野生植物,如发现有珍稀植物时,立即进行移栽保护并上报有关部门。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按规定线路行驶,在划定的范围内作业,严禁碾压破环植被。④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建设区域沿线有其它重点保护植物要尽快报告省、市林业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组织挽救,移栽它处。严禁擅自毁坏重点保护植物。⑵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①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宣传,加强施工人员爱鸟护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关规定和监管制度。不追赶或惊吓野生动物,充分关心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严禁在湿地公园内及其周边捕杀、毒杀和高价诱使他人捕杀、毒杀野生动物;禁止施工人员下湖(河)捕鱼或毒杀鱼类等行为。②严格执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施工期间,严禁施工人员伤残、猎杀野生动物,对违章者追究法律责任;在动物产羔、孵卵、交配季节,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惊扰,如机械轰鸣声等。③施工期间为动物提供迁移或游串通道;如野生动物发生意外时,给予必要的救助并及时通知相关管理保护机构;污水及霉变食物施工废弃物、生活垃圾按防止污染及卫生要求进行处理,防止对动物造成伤害。④不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建造临时工程和设置取土场。15.5.3.4.水污染的防治施工过程中对水的污染主要是施工产生的污水,污水中含悬浮物、油类物质、石屑及石粉。溶蚀性废水。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产生的污染,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污染,劳动力高度集中产生的污染,以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产生的污染将对水源产生较大影响,在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不受污染。⑴施工现场修建沉淀池和气浮池,先将污水排入沉淀池,除砂的进入气浮池内,除去悬浮物、油类物质并进行中和处理,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河流。⑵现场存放油料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地面、铺防油毡等措施。363 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⑶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⑷工地临时厕所病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并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内的水冲式厕所,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⑸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环境。⑹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质恶化。15.5.3.5.大气污染的防治施工期间的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是大功率的设备,且施工场地又是一个相对封闭而狭长的空间,车辆设备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在场内会扬起尘土,在场内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这些均会破坏施工环境,影响空气质量。以及为避免对当地人员和房屋、树木、农作物等造成损害,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空气污染进行防治。⑴选择低污染的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⑵在运输、储存水泥和粉煤灰等易飞扬物时,采取覆盖、密封、洒水等措施防止和减少扬尘。在弃碴运输道路上采用专人洒水管理,保持道路不起灰尘。⑶车辆进出工地不得超限运输,防止沿途撒、漏。⑷在混凝土拌和站、水泥库等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设施布置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季节风向,采取远离居民区并在拌和站的进料仓上安装除尘装置,控制粉尘污染。⑸严禁在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及有毒废料(废机油、废塑料等)。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保证炉灶烟尘符合标准;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护,以减少废气排量;对汽油等易挥发物品要密闭存放,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⑹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15.5.3.6.施工噪声、振动和光的控制⑴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机械作业时和车辆运输时产生的噪声。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液压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振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施工噪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不带故障运行,减少噪声。⑵为减少噪声等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中采取措施或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施工场界环境标准,其措施和方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⑶作业辐射噪音强的施工机械如搅拌机等在夜间停止施工作业,夜间施工时大型运363 输车辆尽量绕开村庄行驶。⑷合理安排工序,夜间施工要尽量降低噪音;搭设机械棚,将施工中声音较大的机械放入室内。⑸夜间施工机械车辆经过居民区附近时尽量不开大灯;场内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也要注意不要直射居民区。15.5.3.7.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管理措施⑴设专人对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负责鉴定、统计、收集、存放和外运销毁。⑵对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做到不漏项、收集及时、存放集中,存放处做到全封闭,并防止渗漏。⑶定期对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场所和施工部位跟踪监测,及时收集处理。⑷对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遵循有关部门的规定,运到指定的场所或单位进行销毁,并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泄漏。15.5.3.8.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⑴便道的修建,要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做好土石方调配方案,减少弃土、取土,修筑好便道两侧的排水系统,保证地表径流的畅通,减少和避免边坡的冲刷。在可能的条件下,便道尽量考虑与乡村道路相结合,以减少水土流失。⑵生产、生活设施修建,要尽量避免对植被的破坏。施工、生活场地范围内要做好集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通道,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⑶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工程交验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拆除,并尽可能恢复原有地形、地貌。15.5.3.9.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⑴生活区临时工程的修建,本着方便生活、利于生产,少占农田及植被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选址,并上报当地土地、环保部门审批,主动接受监督检查。⑵生活区要相对集中,选择避风向阳,交通方便距水源近的地段修建,设公共卫生间。集中建垃圾站、废水净化池、化粪池,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⑶临时工程修建、拆除时,产生的废弃物,按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弃于指定的地点处理。15.5.3.10.生产生活垃圾处理⑴生产生活垃圾按照环保的要求,用密闭容器分类集中回收,定期采用垃圾清运车拉到就近的垃圾处理厂统一妥善处理,或按要求进行填埋处理。363 ⑵机械设备出现一般故障在现场修理时,在地面铺旧报纸和棉纱接吸废漏油,防止废油污染环境。15.5.3.11.完工清场的环境保护措施⑴完工清场工作依据完工一段、清理一段、防护一段的工作原则进行。每当一段工程完工之后,对现场施工临时工程进行拆除,拆除的废物运至弃土场。⑵清场工作加强对施工过程中遗留的污染源进行彻底调查,对固体污染物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垃圾场进行掩埋,不得就地处理。严禁现场焚烧固体污染物。⑶临时用地工程进行复耕还种处理,并对施工过程中破坏原有植被的区域进行绿化。⑷完工清场工作由负责本段工程的责任人执行,监督、检查完工清场工作情况,并将完工清场工作过程记录归档。15.5.4.水土保持内容及具体措施15.5.4.1.水土保持内容⑴水环境保护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时应防止对原地层造成大的破坏,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废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并排放到远离居民生活用水区,并由负责环保部门定期联系当地环保监督部门对水质进行检验,确保当地水质不被污染。⑵生态环境保护①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现场拌和站的设置、弃土场的选择、施工便道的设置等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草场”为原则,合理规划临时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②弃土场的设置与防护施工弃土主要是路基、桥涵基坑挖方弃土。弃土场的选择应征求当地政府及村镇的意见,本着少占草地的原则。优先选择在地形低洼、不易受河流、沟渠等地表径流冲刷的山间沟谷荒地作为弃土场。施工时严格按批准的弃土规划有序堆放和利用,并按照设计规划作好防护。弃土场施工完毕后要进行平整,并对顶面及坡面进行绿化。15.5.4.2.水土保持具体措施15.5.4.2.1.路基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⑴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在边坡开挖之前,先行修筑排水沟,防止水流对边坡的冲刷。⑵路堤填筑是自下而上分层进行,边坡开挖(填筑)后立即进行防护处理,分段开挖分段防护,以减少边坡的裸露时间。没有支挡的边坡要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施工防护。⑶砂石料场地必须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后使用。363 ⑷在施工中,注意保护树木、花草。施工时争取少砍树或不砍树,不随意超出设计规划界限。路堤成型后及时施作防护工程或植被。⑸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排水沟未能形成贯通时,先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施工期间雨水排放畅通。加强路基排水系统设置,并与桥梁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保证路基工程周围排水通畅。⑹对临近城镇路基边坡尽量采取灌草、截水骨架内灌草或喷混植生等绿色防护。⑺土石方施工配置洒水车洒水,尽量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⑻挡墙等构造物基础施工,对基坑开挖的土、石不得弃于河内,要设防护后弃土,防止遇雨时流入河内。基础施工完成,及时对基坑进行回填防护,防止基坑被冲刷。⑼土石方调配中,尽量以挖作填,或利用隧道弃碴。无法避免的弃土堆或取土坑采取集中取弃,且在弃土堆和取土坑坡上采取灌草防护。⑽弃渣占用旱地时,弃后必须复耕,当占用荒地时,也整平预留复耕条件或种草绿化,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保护碴体稳定。⑾沿较开阔沟谷一侧堆砌时,须流出水路,坡脚设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挡墙防护,挡墙高度按高于50年洪水位设计。⑿弃碴采用M10浆砌片石拦碴挡墙,墙身设泄水孔,碴底预埋透水软管,采用先挡后弃的办法,以充分发挥挡碴墙水土保持防护效能。⒀工程竣工后,必须拆除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对拆除后的场地和垃圾要进行平整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造成水土流失。⒁路基边坡采取植物措施和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并对工程征地拆迁范围内的野生植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根据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采取措施,以便合理保护植物资源。15.5.4.2.2.桥梁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⑴桥梁基础弃渣按设计要求弃置,决不能堵塞河道或倾入河床。⑵在河床内施工、采取砂砾材料,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的有关规定,同时防止对河流状态造成改变,防止弃土、弃渣淤积河床、污染河流水质。⑶弃碴部分由路基和隧道专业处理,其余均堆放在隧道弃碴场进行堆放。15.5.4.2.3.隧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⑴隧道洞口尽量减少边仰坡开挖,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扰动。洞口永久边坡均采取喷混植生、骨架护坡等坡面防护措施,并进行相应的绿化恢复。洞门设计考虑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美化。363 ⑵隧道施工前做好防排水设施。进洞前做好洞门工程及洞口仰坡、边坡的防护工程。洞内排水经过污水处理后达标后排放。⑶生产区及生活区植树种草,设置防排水设施,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修筑施工便道尽可能兼顾地方利益,便于施工后便道成为乡村道路。施工完毕后将临时房屋等临时工程拆除清运,将地表复垦或绿化。⑷弃碴除部分路基及站场利用外,大部分弃于专门的隧道弃碴场。⑸弃碴挡墙采用M10浆砌片石。并在沿沟弃碴的碴场在流水。泥石流冲刷、冲击侧设桩进行防护,另对存在特殊不良地质或地层承载力较低的碴场史条件采用基础带有凸榫的拦碴坝。15.5.4.2.4.大临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⑴大临工程中的施工便道设计和施工,力求做到少占良田耕地,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考虑与地方道路或乡村的机耕道相结合,并做好土石方调配,减少弃土、取土,对填挖不平衡地段产生的弃土,有必要的支挡防护措施,修筑好便道两侧的排水系统,保证地面径流的畅通,减少和避免边坡的冲刷,保证施工运输正常运营,保持水土。⑵在施工过程中,还注意道路的养护和水土流失的控制,防止人为因素加剧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在少雨季节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杜绝尘土飞扬,污染周围空气。⑶弃渣、土场选址依据设计文件规划或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并对弃渣场进行安全评估,做到万无一失。砟场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易于形成坡度开发山坡荒地处,避开大面积汇水地带的滞留谷地,并避免下游有重要设施或集中居民点。15.5.4.2.5.小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⑴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的修建,料具、石料堆放和材料加工场等一切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做到分布合理,整洁有序,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避免因临时工程修建的随意性而多占土地,破坏其水土保持功能。⑵施工场地范围内做好集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通道,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⑶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必须在工程交验后规定时间内予以拆除,尽可能进行造地复耕,恢复原有地形地貌。15.6.临时用地复垦方案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我单位将严格执行国务院七部委《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恳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363 和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恳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等文件的要求,严格按批复的土地复垦方案做好土地复垦工作。使用临时用地要报经当地国土、水保等部门批准,使用临时用地要尽量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能占劣地的不占好地,并签定临时用地协议。临时用地要严格按原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8]104号)文件,加强土地复垦工作。要严格按设计编制的并经自治区国土厅评审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复垦。具体复垦措施为:⑴主体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时,需要先剥离表层熟土,集中堆存、防护。施工结束后及时把剥离的表层熟土回填至周围的临时用地复垦区内,或用作路基边坡和护坡网格内以及线路两侧绿化带的覆土改造。⑵取、弃土场土地复垦先剥离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在碴场两侧,取弃土工作完成后,利用剥离的熟土进行复垦,并按设计修建土地复垦区的排灌系统。⑶施工便道土地复垦施工便道应利用已有的乡村道路或其它道路,减少新建施工便道对土地的占用,对能复垦的施工便道进行翻松、平整,利用主体工程表土或周边客土进行复垦。⑷施工场地土地复垦施工场地选址时,在满足就近使用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周边的闲置场地或未利用地,减少临时工程的占地。施工场地平整时,应先剥离表层土暂存,并做好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场地完工后,将暂存的表层熟土重新覆盖,用于复耕。⑸生物化学措施在复垦后的土地,采取一定量的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化学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恢复植被和环境优化等工程。15.7.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15.7.1.绿色施工管理目标⑴控制工程环境污染指标,消除职业病伤害;⑵控制施工噪音、杜绝因噪音引起的投诉;⑶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尽量减少和防止对植被的破坏;⑷废水经处理后排放至业主指定地点。15.7.2.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是企业和项目管理体系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363 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障实现绿色施工目标所需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规划活动、相关制度、流程和资源分组等,主要由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控制体系构成。15.7.2.1.组织管理体系在组织管理体系中,要确定绿色施工的相关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使绿色施工的各项任务有明确的部门和岗位来承担。绿色施工管理组织体系如图15.7-1所示。⑴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施工,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为正副组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各架子队队长构成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各架子队队长⑵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组长(项目经理)职责: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统筹绿色施工的策划、实施、评价等工作;副组长(项目副经理)职责:具体负责绿色施工的推进,负责批次、阶段和单位工程评价组织等工作;副组长(项目总工)职责:负责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指导绿色施工在工程中的实施,同时明确由安全管理部部负责项目经理部绿色监督工作,根据绿色施工涉及的技术、材料、能源、机械、行政、后勤、安全、环保以及劳务等各个职能系统的特点,把绿色施工的相关责任落实到工程项目的每个部门和岗位,做到全体成员分工负责,齐抓共管;363 图15.7-1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组员(各部室负责人、各架子队队长)职责:负责绿色施工方案的落实,协助项目执行经理对人员、机械、设备进行组织协调;组织相关人员按绿色施工责任要求实施,并组织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组织进行自评价,落实改进措施;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生产,落实工程进度计划和绿色施工措施,负责向施工班组交底;参与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的制定,负责对所制定的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和实施,对执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把绿色施工与全体成员的具体工作联系起来,系统考核,综合激励,取得良好效果。15.7.2.2.监督控制体系绿色施工需要强化计划与监督控制,有力的监控体系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保障。在管理流程上,绿色施工必须经历策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等环节。绿色施工要通过监控,测量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绿色施工是过程,过程实施完成后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就难以准确测量。因此,工程项目绿色施工需要强化过程监督与控制,建立监督控制体系。体系的构建由参建各施工单位构成,共同参与绿色施工的批次、阶段和单位工程评价及施工过程的见证。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我方将重视日常检查和监督,依据实际状况与评价指标的要求严格控制,通过PDCA循环,促进持续改进,提升绿色施工实施水平。监督控制体系要充分发挥其旁站监控职能,使绿色施工扎实进行,保障相应目标实现,监督控制体系如图15.7-2所示。363 图15.7-2绿色施工监督控制体系15.7.2.3.绿色施工指导思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主要包含如下方面:⑴绿色施工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⑵绿色施工的实现途径是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绿色施工管理的升华,绿色施工必须依托相应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手段来实现;⑶绿色施工是追求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工程建设生产活动,这是绿色施工区别于传统施工的根本特征;⑷绿色施工强调的重点是使施工作业对现场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如扬尘、噪声等)最小,对有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最有效,它是实现工程施工行业升级和更新换代的更优方法与模式。15.7.3.绿色施工的任务15.7.3.1.管理方针⑴绿色施工应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合同承诺,满足各方的要求,持续改进,实现绿色施工承诺;⑵绿色施工的管理方针适合施工的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⑶绿色施工管理方针能为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提供总体要求;⑷方针的制定过程中以文件、会议、网络等方式与员工协商,形成正式文件并予以发布;363 ⑸通过网站、墙报、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可为关联方所知晓;⑹付诸实施,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评审与更新。15.7.3.2.主要任务绿色施工的主要任务是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六个方面组成。15.7.4.绿色施工措施15.7.4.1.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履行乙方的环境保护义务。遵守已经通过的ISO14001认证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结合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和施工特点编制绿色施工管理程序,并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展开环保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⑴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古树名木、地下设施与文物进行保护以及协调周边生态自然环境;⑵配备洒水车或喷洒抑尘剂,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对易飞扬物进行围挡等方式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⑶施工工地夜间作业及电焊作业时的强光既造成了光污染,同时又是能源的浪费,应尽量避免夜间的施工;⑷避免施工污、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造成水污染;⑸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音,进行混凝土无声振捣,适当调整施工作业时间,进行现代化的隔离防护,对钢筋加工棚、木工加工棚设置隔音棚,采用先进无声或低噪音设备等方式来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噪音扰民吵民;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废弃物的堆放和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降低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实行现场定点、分类封闭堆放,垃圾装车运出时采用封闭式运输车,有效地抑制环境污染;⑺工程施工期间对土石渣料、噪声、扬尘、振动、废水、废气、废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处理和控制,实现建筑垃圾及废弃物减量化及重复利用,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15.7.4.2.节材与材料资源保护措施⑴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工程周边地方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不仅能有效地保证施工期间材料的及时供应,而且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扬363 尘、噪音等污染,运输费用也相应得到节约,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废弃物的管理与回收利用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材料的目的;⑵在施工中按照减少资源浪费的思想,坚持资源减量化、无害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精心组织施工,根据地质、气候、居民生活习惯等提出各种优化方案,在保证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工程量较小、速度快、对原地表地貌破坏较小、施工简易的施工方案,尽量选用能够就地取材、环保低廉、寿命较长的材料;⑶施工中,准确提出用材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进场时间,按计划分批进场材料,确保现场所进的各种材料总量如无特殊情况不能超过材料的计划量;⑷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杜绝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减小材料损耗率,同时还要控制好主要耗材施工阶段的材料消耗,控制好周转材料的使用和处理。15.7.4.3.节水与水资源保护措施水资源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据调查,建筑施工用水的成本占整个建筑成本的0.2%,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经济和环境效益。⑴采用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措施;⑵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及生活办公区临时用水布置;⑶实行用水计量管理,生活区和施工区分开计量,安排专人建立安全用水统计台账,每月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区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标牌,从思想上保证员工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用水量;⑷提高施工现场水源循环利用效率,如通过循环水利用系统,调用雨水作为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的用水;⑸施工现场生产实施施工工艺节水措施,生活用水使用节水型器具;⑹加强施工现场用水安全管理,不污染地下水资源。15.7.4.4.节能与清洁能源利用措施⑴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校、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⑵强化对施工环境中空调、采暖、照明等耗能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如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室外照明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等;⑶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⑷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用电量;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与施工区应分别计量,用电电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标识,同时施工现场应建立照明运行363 维护和管理制度,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账,提高节电率;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⑸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充电;机械设备使用节能型油耗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⑹加强用电管理,做到人走灯灭,宿舍区根据时间进行拉闸限电,在确保参建人员休息、生活所用电源外,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办公区严禁长明灯,空调、电暖器在临走前要关闭,使用时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⑺充分利用太阳能或地热,现场淋浴可设置太阳能淋浴或地热,减少用电量。15.7.4.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⑴在工程施工中,通过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临时性建筑、铺设设施等的用地,如施工现场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的布置靠近已有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最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临时设施布置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⑵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黏土砖。⑶土方开挖施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通过施工设计和规划做到土地挖与填的平衡,合理利用其它工程土方,减少工程取土,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以及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尽最大可能保存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⑷最大限度减少现场临时用地,避免对土地的人为扰动。⑸采取切实措施,尊重地基环境,避免造成临时场地污染。363 16.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16.1.文明施工目标现场管理满足《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要求。16.2.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配备专职文明施工监察员,组织文明施工巡视小组,负责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架子队建立完善的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对违反规定的实施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做到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讲究实效。文明施工保证体系见图16.2-1。图16.2-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框图16.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6.3.1.做好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文明施工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是一个施工企业综合素质的缩影。我单位坚持科技领先、以人为本、文明施工,把文明施工作为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加大文明施工的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创优质工程提供良好的施工氛围。工地上设立规范醒目的宣传栏,营造文明施工氛围,使参加施工人员自觉做文明职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尊重科学、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精神,鼓舞全体员工的斗志。363 16.3.2.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6.3.2.1.开展文明施工,保证现场管理有序,有条不紊开工前做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绘制施工组织网络图,按环保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场地布置统一规划,施工材料堆放整齐,确保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畅通;场区内设施布置线条整齐化一、卫生悦目。现场“四牌三标”齐全美观;现场区内组织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形象进度图上墙(牌)。16.3.2.2.强化施工现场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卫生管理暂行规定》和《建筑施工现场六项卫生制度》,创造优美的施工环境和舒适的工作条件。整个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法律法规条例为依据与各作业队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抓工作落实。严格包保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突出重点,分级落实,规范施工,注重实效。坚持施工人员挂牌上岗,现场施工统一服装,挂牌上岗;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标牌、宣传标牌、安全警示牌。16.3.2.3.施工现场清洁、整齐卫生在适当位置设置厕所,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不在建筑物上任意刻画涂抹。施工现场的生产房屋及设施要求布局合理,整齐化一。临时便道合理规划,尽量减少便道数量,路面平整,两侧排水沟通畅。16.3.2.4.现场的临建房屋保证安全牢固临时房屋建设满足抗风、防震、避雷要求。16.3.2.5.管线布置整齐规范各种管线整齐、顺直,做到“四不漏”即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16.3.3.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6.3.3.1.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采取集中自动计量拌和,搅拌运输车运输;砂浆搅拌机拌制,杜绝人工拌制。16.3.3.2.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砼拌和站等高噪音作业项目应避开人员施工宿营区,车辆通过村庄时减速慢行。16.3.3.3.加强废水处理施工生产和生活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净化处理,不得超标排放,也不得随意排放。16.3.3.4.加强施工机械,经常养护便道加强施工机械、车辆和司机人员的管理,做到遵章行车,安全礼让,不开带病车;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运输道路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晴雨无阻,四季畅通。对扬尘地段,363 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减少扬尘。16.3.3.5.控制运输物飞扬施工运输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量,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保证工程运输通过的地方道路、施工便道及料场的清洁。16.3.3.6.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减少影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靠近宿营区,夜间不安排噪音大的机械施工。如果施工,必须采取加快进度和采用隔音、消音装置或缓冲垫等措施减少噪音。16.3.3.7.加强特殊情况的现场保护施工中发现文物或重要的矿物、宝藏时,及时向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16.3.4.特殊地区文明施工措施少数民族地区管理要求:云南省西南部沿线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施工中应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要素,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做到平等待人、和睦共处,构建民族路、和谐路。⑴在与少数民族日常关系的处理上,要坚持民族和谐、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平等待人和睦共处。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民俗禁忌,不要触摸和践踏民族宗教标志;不要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不要以污染物玷污村民祖坟或随意乱挖等。⑵在施工过程中,充分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与当地政府多沟通,多雇佣少数民族农民工,积极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并在项目经理部、架子队多发放民族政策宣传材料,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和习惯。⑶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程序,成立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领导小组,加强监督管理,遇到问题协同当地政府一道处理。16.3.5.创建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环境,组织开展爱岗建家活动。对全体职工加强文化、生活管理,积极引导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现场设简易文体娱乐场所,使施工人员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得到愉悦身心的锻炼,以促进生产。在职工生活环境上做到“五小设施齐全”(食堂、更衣室、医务室、浴室、厕所),并由专人负责食堂清洁卫生和生活区环境卫生。16.3.6.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社会环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劳动纪律,严格遵守国家《劳动保护法》和有关部363 门制定的劳动保护条例,自觉执行关于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员工外出必须请假,二人以上同行;大风、大雨天气禁止外出,天气变化有恶劣的迹象时,不得远行;车辆行驶礼让三先,文明驾驶;途中因故出现问题,要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或架子队汇报。服从当地公安部门规定,加强施工全面管理。积极主动地取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爱民活动,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遵守地方法规。搞好与驻地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为施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16.3.7.严格纪律,做“三有职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对工人进行法律、法规和文明职工教育,严禁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及进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建立职工夜校,由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间歇对施工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工程管理等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提高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应用操作技能。16.4.文物保护目标认真贯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铁路总公司及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自觉保护文物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的事情发生。16.5.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6.5.1.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制定文物保护措施,项目经理部、架子队分级管理、检查、监督各项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16.5.2.人员配置项目经理部设置文物保护办公室,设主任1名,配备1名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与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积极联系,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和措施,并检查和监督措施的落实;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文物保护法规和相关知识,并经常进行宣传教育。并在施工中执行文物保护方案和措施,及时反馈文物保护信息。16.6.文物保护措施⑴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铁路总公司及当地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自觉保护文物意识。⑵施工前向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了解施工场地文物情况,建立文物保护和管理措施,宣传到每一个参建职工。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把文物保护措施落实到各作业队和每个工班及文物保护责任人,签订文物保护责任状,实行奖罚制度。363 ⑶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径。⑷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协议书,并严格执行协议条款。⑸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破坏,并尽快报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并积极协助配合好文物部门的工作。不得移动和收藏,防止文物流失,待文物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继续施工。16.6.1.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开工动员中,向施工人员讲明历史文化遗址、文物的重要意义,使每个职工明白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严格执行国家文物管理局有关古迹文物、动植物化石保护法规。16.6.2.发现文物及时报告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迹等有研究价值的物品如化石、钱币、有价值的物品或文物、古建筑结构以及有地质或考古价值的其他遗物时,立即停止施工,封闭现场,及时向监理报告所发现的情况并与当地政府、文物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未查明文物真相前,禁止破坏性施工。不移动和收藏,防止文物流失,待文物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继续施工。必要时请当地公安部门担任现场警戒,严禁私自占有、破坏和非法买卖。在文物管理部门到达现场处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并提供帮助。16.6.3.挖出文物及时送交对施工中挖出的有价值的文物、化石以及矿藏要及时送交文物单位,以求得妥善处理,不私自处理和收藏。16.6.4.积极配合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文物保护单位搞好文物的保护工作。363 17.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17.1.职业健康目标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注重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17.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建康安全保障管理体系见图17.2-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思想保证预防为主组织保证技术保证施工保证工会组织提高思想认识健康教育自救互救卫生保健健康教育计划项目经理综合管理部当地医院及防疫部门医疗站医疗室个人防护加强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职业健康安全保障计划专业培训职业健康安全业务管理高原生理专家组咨询加强劳动保护劳动防护设施施工维护改善劳动条件群众监督劳动条件改善劳动保护健康安全管理保护健康保障施工人员健康,确保铁路建设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图17.2-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图17.3.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针对本工程工程情况,从多层次、多方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和劳动卫生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监督检查劳动卫生安全设施,制定劳动卫生措施计划。针对不同的作业场所,根据国家规定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劳动卫生保障会议,对施工生产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及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充分体现施工生产“以人为本”原则。17.3.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的组织措施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构见图17.3-1。363 图17.3-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构图17.3.2.劳动保护措施⑴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则。项目部对易产生职业危害的工点、工序、项目,如:砼拌和站、运输便道、夏季施工等重点项目列出重点检查内容和规定日期。⑵对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普及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发动班组、全体职工查隐患、堵漏洞、自觉遵纪守法,使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落实到班组和工作岗位。⑶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认真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根据劳动强度等级,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充分做好生产物资、生活物资供应准备。劳动保护用品和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由专人负责,采购供应要严把质量关,注意审核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等有关资料。⑷制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办法。根据施工需要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并按规定配发、穿戴和使用。对在使用中的劳动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做到有效防护,安全使用。建立防护用品收发台帐,指定专人管理,建立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登记卡(册)。⑸加强施工机械化程度,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⑹对在高噪音环境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戴耳罩、防声头盔、耳塞、塞耳棉等。安排间隔施工的方法,确保劳动者的健康。⑺严禁使用未满16周岁的儿童、少年从事该工程的施工作业。17.3.3.定期体检措施⑴施工前上场体检我们将对所有上场人员进行严格体检,并对施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363 ⑵施工过程中体检每年统一组织进行一次工中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各类疾病患者,并严密监测各种传染病,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次体检按健康监护要求认真记录,以完成全程动态监护。17.3.4.实行劳逸结合施工现场由于工序施工、工作条件及特殊性需要,工作日不受固定工作时间限制,采用无定时工作日工作。因此要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加强施工生产的计划性,根据本标段施工组织方案,制定更加合理的劳动组织,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如工序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采取部分职工轮岗休息方式。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长时间延长工作时间。让职工经过必要、充分的休息,再进行更好地工作。17.3.5.医疗卫生保障措施⑴项目部设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必要的医疗抢救设备和药品,负责平时的伤、病处理和联系定点医院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工作,健全医疗卫生保障措施。⑵保持驻地环境整洁,定期消毒、杀虫和灭鼠,归类处理生活垃圾,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树立职工责任心,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完善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配置具备相应卫生知识的专职(兼)人员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⑷严格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接受上级和地方管理。⑸饮用水源必须经过防疫检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后饮用。⑹严禁饮用不洁净生水,要保证职工喝上开水。⑺职工生活区配备电动净水机,净化水质,供职工饮用。⑻营房设置盥洗室、洗澡间和文娱活动室及其他设施,解决好施工人员洗澡、理发等实际问题。配置体育活动设施,让职工有劳有逸。17.3.6.食物中毒应急救援措施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⑵综合管理部立即召集抢救小组,进入应急状态。⑶由医生判明中毒性质,初步采取相应排毒救治措施。⑷经医生诊断后如果需要将患者送医院救治,联络组与医院取得联系。⑸组织安排使用适宜的运输设备(含医院救护车)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363 ⑹由项目副经理组织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可行的保护。17.3.7.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措施⑴发现疫情后,立即封锁现场,并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和所在地区卫生防疫站。⑵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召集救护组进入应急状态。⑶由医生组织调查发病原因,查明发病人数。⑷副经理负责控制传染源,对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并派专人管理,及时通知就近医院救治。⑸切断传播途径,工地医生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要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操作时要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避免接触传染。⑹保护易感染人群,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生活区要采取封闭措施,禁止人员随便流动,防止疾病蔓延。17.3.8.职业病传染疾病防治措施⑴项目经理部职业健康安全保障领导小组,除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搞好防尘防毒工作外,还经常保持和当地防疫部门、卫生部门、劳动部门的联系,以便取得当地权威部门的支持和帮助。⑵配合架子队不断改进设备的选型和改进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通力合作,使作业点的尘、毒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尘、毒污染,并防止噪声和其它原因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⑷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正常操作,使机械噪声维持最低级水平。严防油品泄露。⑸对拌和站采取设置隔挡装置的措施,防止粉尘飞扬。⑹做好疾病和突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及时与地方医院取得联系,抓紧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按规定发放防暑降温用品;配备齐全的施工保护用品。17.4.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项目部建立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工地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等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时,遵守并执行国家或当地医疗或卫生部门为处理及消灭此类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所制定的有关规章、指令和要求,立即启用应急预案,确保人身安全。17.4.1.处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17.4.2.处理程序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程序详见图17.4-1。363 图17.4-1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程序图17.4.3突发性紧急情况救治方案现场救护。发生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现场医务人员立即组织施工人员自救,脱离危险地带,吸氧,现场负责人及时向医务室及指挥部报告,启动紧急救治系统。项目经理部医务室医护人员在30分钟内赶到,组织现场抢救。医院医护人员在1小时内赶到,指导现场抢救。局项目经理部负责协调,根据病情,及时向当地医疗急救中心汇报,必要时,建议派人支援。做好病人后送时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联系当地人民医院,备好所需的药品、抢救器材及充足的氧气,落实好参加后送的医护人员。病情平稳后,确需后送者,应及时组织后送,并保证病人后送途中安全。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确保急危重病员抢救及时,可报告本标段项目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联系采用直升飞机后送伤病员。363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