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6 MB
- 21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六、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文字部分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总体工程概况1.1.1项目简述1.1.1.1工程范围本项目为新建铜仁至玉屏铁路站前工程,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北起渝怀铁路铜仁站,与铜仁车站共站。线路自铜仁站站房侧引出,沿渝怀线右侧并行,穿铜仁一号隧道、越锦江后,线路连续紧坡而上,经铜鼓坡、杨家坳至万山特区老山口,设万山站。出万山站后,沿铜仁至大龙高速公路南下,从田坪镇西侧跨S201省道,经五里桥分左右线引入在建沪昆客专,设大宗坪站。全线桥隧总长度为35.205km(左线拉通),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73.79%(左线拉通)。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图1新建铜仁至玉屏铁路站前工程项目地理位置图本次招标共两个标段,本标段为TYTJ-1标,标段范围为设计起点~铜仁双线大桥(不含)、桐木坡双线特大桥(含)~设计终点。起讫里程桩号:K527+171
80(渝怀线里程)~IDK1+868.75(台尾)、IDK27+626.35(台尾)~IDK46+570(右线YIDK45+770),全长20.813正线公里。主要工程为:铜仁东桥梁预制、铺架基地,铜仁站,全线桥梁预制、架设,有砟轨道铺设,隧道8座(凉风坳隧道、江口隧道、川洞隧道、刘家陇隧道、白马山隧道、大坡垴隧道、长岭隧道、岩上隧道),特大桥7座、大桥20座、中桥4座。本标段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为白马山隧道、龙屯河双线特大桥和全线桥梁预制、架设等工程。本标段范围内工点分布情况见表1-1、表1-2、表1-3。表1-1本标段路基工点分布一览表序号起迄里程长度(m)位置工点名称备注1K527+211~K527+389178右侧陡坡路基铜仁车站及相关工程2K527+564~K527+932368右侧陡坡路基3K528+107.82~K528+15446.18右侧陡坡路基4K528+172~K528+20533路堑边坡人工填土5IDK1+710~IDK1+868.75158.75右侧锚杆挡土墙铜仁~万山区间6IDK1+851~IDK1+868.7517.75右侧陡坡路基工点7IDK28+520~IDK28+53818右侧路堑高边坡万山~大宗坪区间8IDK28+781.23~IDK28+860.3379.1左侧陡坡路基9IDK28+781.23~IDK28+85270.77右侧路堑高边坡10IDK29+026.93~IDK29+032.936右侧陡坡路基11IDK29+341.6~IDK29+353.612左侧陡坡路基12IDK29+928.82~IDK29+964.8236左侧陡坡路基13IDK31+270~IDK31+410140基底软土工点14IDK32+961~IDK32+968.757.75左段路堑高边坡15IDK33+005~IDK33+047.542.5基底软土工点16IDK33+047.5~IDK33+08133.5右段路堑高边坡17IDK33+448~IDK33+54799基底软土工点18IDK33+630~IDK33+69666左侧陡坡路基工点19IDK33+671~IDK33+74574基底软土工点20IDK33+770~IDK33+85585左侧路堑高边坡21IDK36+110~IDK36+169.659.6基底软土工点22IDK36+192.5~IDK36++206.313.8基底软土工点23IDK36+955.95~IDK37+210254.05右侧深路堑24IDK37+255~IDK37+29540右侧陡坡路基25IDK37+175~IDK37+24570左侧高路堤26IDK37+345~IDK37+39550左侧高路堤27IDK39+004.29~IDK39+043.2939右侧陡坡路基28IDK42+162.25~IDK42+169.757.5左侧陡坡路基29IDK42+912~IDK42+972.560.5左侧路堑高边坡30IDK44+187~IDK44+308121右侧深路堑31IDK44+181.74~IDK44+189.748左侧陡坡路基32IDK44+305.26~IDK44+310.265左侧陡坡路基71
33IDK44+615.74~IDK44+651.7436左侧陡坡路基34IDK44+615.74~IDK44+66448.26右侧深路堑35IDK46+150~IDK46+270120基底软土工点万山~大宗坪区间36YIDK41+057.5~YIDK41+237.5180左侧膨胀土路基37YIDK41+270~YIDK41+410140基底多向水泥土搅拌桩38YIDK41+365.1~YIDK41+40034.9左右侧边坡多向水泥土搅拌桩39YIDK42+712~YIDK42+72513右侧陡坡路基40YIDK43+986.1~YIDK44+05366.9右侧膨胀土路基41YIDK44+218.02~YIDK44+427.5209.48右侧深路堑42YIDK44+602.3~YIDK44+750147.7右侧深路堑43YIDK44+790~YIDK44+83040右侧软土工点44YIDK45+625.5~YIDK45+724.599基底软土工点表1-2本标段桥梁工点分布一览表序号中心里程桥梁名称孔跨式样全长(m)基础类型轨底至沟底高度(m)备注1IDK28+098桐木坡双线特大桥2(1×32+1×24+25×32)886.24桩基础252IDK28+743岩湾双线中桥2(2×32)76.46桩基础13.53IDK28+956岩湾双线大桥2(1×24+4×32)166.6桩基础、明挖26.54IDK29+238白沙井双线大桥2(6×32)206.2桩基础27.55IDK29+679胡家堰双线大桥2(15×32)499.57桩基础366IDK30+184杨家双线大桥2(8×32)272.76桩基础22.57IDK30+856凉家寨双线中桥2(3×32)107.16桩基础、明挖13.58IDK31+972凉风坳双线特大桥2(23×32)762.56桩基础29.59IDK32+493凉风坳双线中桥2(3×32)107.11桩基础15.510IDK35+083龙屯河双线特大桥2(1×24+15×32+1×24)549.9桩基础61.5跨越龙坉河11IDK36+836桃树坪左线大桥7×32239.97桩基础1612IDK38+363杨家坪左线特大桥1×24+7×32+3×24+36×321517.64桩基础、明挖3813IDK39+230五里左线大桥11×32+1×24396.89桩基础1614IDK42+628朱家湾左线大桥11×32370.92桩基础27.515IDK43+440大坡培左线大桥8×32272.76桩基础3016IDK44+029弯里左线大桥9×32305.48桩基础42.517IDK44+463关家屯左线大桥9×32305.48桩基础31.518IDK45+551汪家溪左线特大桥21×32697.75桩基础3119IDK46+492禾梨林左线大桥4×32141.88桩基础12.520IDK46+838雷公塘左线大桥1×24+4×32166.55桩基础15.521YIDK36+835桃树坪右线大桥7×32239.95桩基础1622YIDK38+378杨家坪右线特大桥57×321875.15桩基础、明挖35.5跨越裤裆堰23YIDK39+733云洞右线大桥4×32大桥141.88桩基础1024YIDK40+192马坡右线大桥6×32208.52桩基础1625YIDK40+897庙堂右线大桥9×32305.41桩基础1871
26YIDK42+543范家湾右线大桥1×24+10×32362.7桩基础22.527YIDK43+408刘家右线特大桥35×321155.95桩基础4228YIDK44+114关家屯右线大桥3×32+2×24158.6桩基础2029YIDK44+523长冲垄右线大桥1×24+3×32+1×24158.6桩基础18.530YIDK45+022汪家溪右线中桥3×32109.16桩基础1131YIDK46+031雷公塘右线大桥4×32141.8桩基础13表1-3本标段隧道工点分布一览表序号隧道名称中心里程洞口里程全长(m)进口出口洞口里程分界里程洞口里程分界里程1凉风坳隧道IDK32+783IDK32+615IDK32+605IDK32+951IDK32+9613362江口隧道IDK33+234IDK33+091IDK33+081IDK33+377IDK33+3872863川洞隧道IDK34+311IDK33+865IDK33+855IDK34+757IDK34+7678924刘家垄隧道IDK35+672.5IDK35+370IDK35+357.45IDK35+975IDK35+9856055白马山隧道IDK40+842.5IDK39+568IDK39+558IDK42+117IDK42+12725496大坡垴隧道IDK43+141.5IDK42+995IDK42+985IDK43+288IDK43+303.622937长岭隧道IDK44+807IDK44+674IDK44+664IDK44+940IDK44+9502668岩上隧道IDK42+035IDK41+770IDK41+760IDK42+300IDK42+3105301.1.1.2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主要工程为:路基土石方293.4万方,特大桥(下部)7座,大桥20座,中桥4座,全线24mT梁、32mT梁预制、架设及桥面系,涵洞31道,隧道8座,轨道正线93.317铺轨公里,站线5铺轨公里,铺新岔25组,粒料道床(正线、站线)240043方,铜仁车站1处,站场建筑(旅客站台墙)450米,汽车运输便道27.66km(新建便道、改扩建、整修、隧道弃渣便道),铺轨基地(含制存梁场)1处,混凝土集中拌和站1处,填料集中拌和站1处,给水管路2.80km,电力线路42.17km,迁改工程等。具体详见下表1-4。表1-4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项目单位工程数量路基工程区间、站场土石方挖土方立方米1908023挖石方立方米914144利用石填方立方米125409借石填方立方米111355AB组填料立方米237181A组填料立方米8945级配碎石(基床表层、过渡段)立方米112636区间、站场路基附属工程浆砌石(混凝土及砌体及其它)圬工方3645混凝土(混凝土及砌体)圬工方82707.271
锚杆框架梁(混凝土及砌体)圬工方3444.9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及砌体)立方米20400.7复合土工膜平方米38999土工布平方米2274土工格栅平方米146183土工网垫平方米144039路基工程地基处理填砂(垫层)立方米11225填碎石(垫层)立方米11902填砂夹卵砾、混凝土(垫层)立方米319复合排水板、塑料排水板平方米47811水泥搅拌桩(多向多轴)米38908水泥搅拌桩米10635CFG桩米33147冲击碾压平方米27500平整场地平方米108415支挡结构挡土墙、板桩挡土墙、锚杆挡土墙、抗滑桩圬工方73951.4预应力锚索(6束)米1539降噪声工程声屏障平方米14067隔声窗平方米1570路基护轮轨路基护轮轨单侧公里3.647综合接地引入综合接地引入处336线路防护栅栏线路防护栅栏单侧公里25.168桥涵桥梁特大桥延长米/座7445.19/7大桥延长米/座5062.52/20中桥延长米/座399.89/4桥面系(含全线制、架T梁)延长米17155.96涵洞框架涵23座、渡槽1座横延米/座721.69/31隧道2km<L≤3km(单线隧道)米/座2549/1L≤1km(单线隧道)米/座1089/3L≤1km(双线隧道)米/座2119/4轨道正线铺轨公里93.317站线铺轨公里5铺新岔组2571
铺粒料道床(正线、站线)立方米240043站场铜仁站处1站场旅客站台墙米450综合管沟米450地道平方米940排水槽(站场附属)米2344大临工程汽车运输便道(新建、改扩建、整修、隧道弃渣便道)公里27.66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处1填料集中拌和站处1大型道碴存放场处1铺架基地(含制存梁场)处1电力线路公里42.17给水干管路公里2.80过渡工程(铺架基地)自动站间闭塞站1计算机联锁联锁道岔16集中监测系统站1车站系统防雷站1调度集中系统(CTC)站1接触导线新建(接触网)条公里2.4回流线(接触网)条公里1.4房屋平方米120迁改工程改移道路公里5.857给排水管线迁改米815810kV架空线路(平行接近)公里3低压架空线路(平行接近)公里210/0.4kV变电台座7电缆线路(10kV、低压线路过轨)处281.1.2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I级铁路。(2)正线数目:双线。(3)基础设施速度目标值:200km/h。71
(4)正线线间距:4.4m。(5)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6)最小曲线半经:一般2500m,困难2200m。(7)到发线有效长:650m。(8)牵引种类:电力。(9)列车类型:动车组。(10)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11)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我单位承诺严格按照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标准和要求”规定对本标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并在中标后将严格按该技术标准和要求组织施工。1.1.3自然条件1.1.3.1地形、地貌项目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中低山脉向湘西丘陵地区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形中间高,两端低。铜仁~杨家坳:为锦江河谷丘陵区,地面高程250~550m,相对高差50~200m,自然坡度15~30°,地势较开阔,地面多辟为旱地和水田。杨家坳~田坪:为低山区,地面高程550~800m,相对高差200~400m,自然坡度35~40°,基岩多裸露,常见悬崖峭壁、障谷、隘谷景观。田坪~玉屏:为舞阳河谷丘陵,地面高程350~550m,相对高差50~200m,自然坡度15~30°,地势较开阔,地面多辟为旱地和水田。1.1.3.2工程地质特征(1)工程地质线路与NE向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顺层较普遍,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一般。地层岩性:沿线底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碳酸盐岩、碎屑岩相间地层,局部出露奥陶系灰岩、白云岩。第四系各类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广布全线,以河谷、低洼地带较为集中,且厚度较大。沿线第四系成因复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主要有坡积、残积、崩积、冲积、洪积等地层。主要为人工填筑土、粘土、红粘土、次生红粘土、砂土、碎石土、细角砾土、粗角砾土和卵石土等,厚2~25m不等。71
沿线寒武系仅出露下统分乡组(O1f)及南津关组(O1n)地层,主要分布于田坪镇附近。岩性为白云岩、灰岩、页岩。寒武系地层出露较全,有上统追屯组(ε3z)的结晶白云岩,分布于玉屏端;中上统娄山关群(ε2-3ls)的块状结晶白云岩、鲕状结晶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白云岩,广泛分布于铜仁端;中统高台组(ε2g)的纹层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主要分布于锦江大桥至铜锣坡隧道段。中统敖溪组(ε3a)的上部为纹层状白云岩,有十分发育的方解石、重晶石、石英细脉或团块;下部岩性杂,变化大,以薄层泥质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家白云岩、炭质页岩或黄绿色页岩。分布于铜仁至田坪段,该层沿线分布最广。(2)地质构造该区属梵净山拗掐陷褶皱带,构造作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致使岩层风化破碎带较为强烈。构造线多为NE向,部分为NW向,线路与NE向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3)不良地质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有岩溶、顺层、危岩落石、滑坡及岩堆、有害气体等。沿线碳酸盐岩地段分布极为广泛,影响铁路工程的溶洞、溶蚀洼地、隐伏岩溶、暗河等岩溶形态较多,主要分布于寒武系及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中,岩溶弱~中等发育,部分地段为强烈发育。地表岩溶形态多为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岩溶泉等。水平循环以暗河和水平溶洞为主。岩溶发育明显受岩性、构造、地貌所控制。单层厚度大,碳酸钙含量高的地层岩溶发育程度最高。白云岩岩溶发育程度相对次之。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互层,岩溶发育程度最低。构造控制岩溶发育的分布,暗河、地表岩溶槽谷、漏斗、洼地等多言构造线发育。地表河流则控制岩溶的发育深度,大量的岩溶大泉和暗河均在河岸边出露,部分受费可溶岩地层所阻断,形成悬挂泉和悬挂暗河。岩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隐伏岩溶洞穴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的影响;二是岩溶地面塌陷,是岩溶路基地段普遍存在且具有灾难性的威胁;三是岩溶涌水对地下工程造成危害或因排泄不畅形成地面积水、冒水,对路基和其他地面工程造成危害。沿线隧道多为可溶岩隧道,尤其长大可溶岩隧道多,洞身段落位于地下水水平循环带,施工中可能遇溶洞等岩溶现象,也有可能遭遇不同程度的涌水、突水、突泥灾害,地勘资料显示,铜老上隧道、铜锣坡隧道、黄豆田隧道、杨家坳隧道等遭遇突水、突泥等灾害性危险最为突出。71
顺层:当线路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夹角小于45°(路基)或30°(隧道)时存在顺层(路基)或顺层偏压(隧道)问题。路堑顺层:全线顺层段落共计45段,长度11.115km。岩层走向与线路夹角小于45°,极软岩和存在软弱泥化夹层的软岩倾角大于8°、无软弱泥化夹层的软岩和存在软弱泥化夹层的软岩倾角大于12°、无软弱泥化夹层的硬岩倾角大于18°,时应考虑顺层问题,节理贯通性好的不利结构面按粗糙程度(平顺起伏与否、光滑与否)通倾角相结合考虑顺层问题,影响产生顺层的因素主要为:存在软弱层面、节理发育,且存在贯通节理、工程活动人为产生临空面、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在施工工程中,局部顺层地段可能由于对层间软弱夹层认识不足,工程措施偏弱,开挖后引起堑坡顺层坍滑。沿线顺层路堑一般采用顺层清方,对于清方量大,设抗滑桩或大锚杆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隧道顺层偏压:全线隧道顺层偏压段落共计15段,4.815km。隧道洞身两侧岩体严重不对称时可能产生偏压地质构造部位,施工中可能铲射岩体顺层滑动,偏压严重的,在浅埋地段可破坏原有山体稳定性,形成山体错落。围岩级别为Ⅲ级及以上、岩层走向与线路中线夹角小于30°,岩层层面(主要是软岩)在洞身横断面上的视角在20~70°之间、极软岩或软质岩埋深0~50m或埋深大于250m的地段顺层影响比较严重。危岩落石:主要分布在铜仁一号隧道进口、锦江双线特大桥玉屏端附近坡面、黄豆田隧道进口等位置。这些地段坡陡谷深、构造复杂,切割破碎的灰岩、白云岩组成的峡谷河段或陡峻山坡地带极易发生崩塌、落石,在坡脚及缓坡地带形成岩堆。滑坡和岩堆:滑坡主要分布在铜仁车站工程滑坡及锦江特大桥铜仁端桥台滑坡。有害气体:寒武系敖溪组地层含有炭质页岩,可能局部存在有害气体聚集,隧道及深基坑施工时应加强监测和通风加以解决。(4)特殊岩土人工填土:主要为填筑土和素填土,厚度2~25m不等,主要分布于既有渝怀线铜仁车站、锦江特大桥、万山站道岔特大桥、禾梨林左线大桥等处。软土、松软土:沿线共计43段,长度14.5697km,部分位于桥址范围,分布于丘间沟槽、河漫滩地带、山间低洼处、岩溶洼地等,多呈透镜状,厚度2~6m不等。1.1.3.3地震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新建铁路铜仁至玉屏先工程场区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中国地震局地壳盈利研究所2011年171
月),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属于<0.05g分区,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Ⅴ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1.1.3.4水文地质特征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于沿线舞阳河、锦江的河床阶地、合股两安和小流域沟谷较平缓地带的第四系堆积层中。舞阳河谷、锦江河床卵砾石土地下水最为丰富,具供水意义。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喝水和岩溶水补给。其他斜坡上堆积的粘性土、碎石土层,厚度小、地势高、堆积床陡,泄水条件好,富水性差。岩溶水:主要发育与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水量受大气降水补给,从各种溶洞、溶孔、溶缝中以泉或暗河方式排泄,六两随季节变化大,泉水流量一般为2~5L/s,个别可达10L/s,集中暴雨后会更大,暗河流量一般为10~50L/s不等,丰水期更大。沿线水质对混凝土侵蚀评价:经对沿线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分析,大部分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少数对砼化学侵蚀类型为硫酸盐侵蚀及CO2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由于寒武系敖溪组地层中一般含有汞矿,与之伴生的常常有硫酸盐(如石膏)等,因此寒武系敖溪组地层中地下水一般具化学侵蚀类型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1。经过本区域的河流主要有锦江及其支流岩屋河、龙硐溪河、舞阳河及其支流车坝河,水库主要有打谷冲水库、民主水库、幸福水库及一些大的池塘。1.1.3.5气象条件所在区域属温湿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理念平均降水量1250~1500mm。12月至翌年1月降水量最小,从2月份起降水量渐增。4~8月为雨季,降水量最大,站年平均降水量70%以上。历年平均雨日162~169天,历年平均蒸发量1300~1400mm,历年相对湿度80~83%,潮湿系数0.96~1.05,为湿度适中带~湿度充足带。由于海拔较低,铜仁为贵州的高温中心,夏天最高温度可达42.5℃,玉屏县气候要素在年际间变化大,灾害性天气较多,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秋绵雨、冰冻、霜冻、大雾等。1.1.4工程建设条件1.1.4.1交通运输情况(1)铁路71
区域内已形成怀化、贵阳枢纽为龙头,重庆枢纽为辅助,以渝怀、焦柳、湘黔等干线为骨架的路网格局。与本线相交或相邻的既有铁路有渝怀、沪昆线。但既有铁路均与本线走向基本成垂直相交,具备办理货运业务且距离较近的车站为渝怀线上的铜仁东站,沪昆线上的大龙站等2个站点。施工期间,钢轨、道岔、厂制轨枕、接触网支柱等甲供物质及钢材、水泥、电力电杆等物质,可利用既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将材料、设备从生产厂运至工程附近办理货运的车站或铺架基地。砂、石、砖、石灰等材料,以汽车运输为主。(2)公路目前本线玉屏端已全程开通贵阳~玉屏~怀化高速公路,玉屏~铜仁为省道S201,省道S201走向基本与本线平行,路线全长56.5km,可作为本线运输主干道。连接省道S201与本线相交的还有县道X504,以及乡村公路和机耕道纵横交错,构成了较为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3)水运本线区域内只有锦江具备通航条件,且只有小型游船通航,无货船通航。1.1.4.2沿线水源、电源等可资利用情况(1)水资源本标段沿途水资源丰富,除局部地段水源点分布间隔稍大,水资源较贫乏外,全线没有特别困难的缺水地区,各工程均可就近取水。施工水源主要来自天然河流、水库及地下岩溶水。锦江、龙洞河、瓦屋河、防土江、龙屯河、防土江水库、黑塘水库等,水流丰富,水质好,可供施工及生活用水。(2)电源铁路沿线电力系统供电营业区属中国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管辖,下辖万山及铜仁市代管县局,玉屏直管县局,沿线分布有220kV~10kV等供电网络。沿线地方电网较为发达。能够满足本线施工的需要。施工临时用电可就近电源供应。(3)燃料本线路经过地区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供应。1.1.4.3当地建材分布情况本线所经大多为山区,除局部地段外,山体岩石风化较轻,路基填料较丰富,部分路堑挖方和隧道弃砟可作路基填料。石场主要分布在铜仁市近郊周边和万山特区城镇附近,分布不均,但至本线运距基本在2~20km71
以内。各采石场均生产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各种规格的碎石、机制砂及片(块)石,且产量较大,能满足本线建设需要。沿线无天然河沙采砂场,除梁部外工程用砂可采用砂石场所产机制砂。现浇T梁预制等高标号混凝土用中粗河砂,可由湖南株洲供应。火车运至铜仁东站或大龙站,再由汽车运至工地。线路所经主要城镇和较大居民点,都有砖瓦烧制,可就近选用;本线经过石灰岩地区,石灰供应充足。1.1.4.4其他与工程相关的情况1.1.4.4.1卫生防疫(1)施工驻地必须设置办公室、传达室(门卫室)、宿舍、食堂、厕所、盥洗设施、洗浴间、开水房、卫生、文体活动室、密闭式垃圾箱等临时设施。并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源等化学危险物品。办公区、生活区卫生工作应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持整洁卫生。(2)生活区宿舍内应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必要的生活空间,设置可开启式窗户,保持整洁和通风。根据季节变化,宿舍应设有防暑降温、除湿和灭蚊蝇措施等。(3)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食堂必须有食堂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身体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的食堂和操作间相对固定、封闭,具有必要的通风排风设施、清洗消毒设施和杜绝传染疾病的措施。食堂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应贴瓷砖,地面硬化,保持整洁卫生,炊具干净,生熟食品分开加工保管。食堂内应有灭蝇灭鼠灭蟑措施。(4)施工现场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规定,供应卫生饮水应有固定的盛水容器和专人管理,并定期清洗消毒。(5)办公区、生活区垃圾应存放在封闭式容器内,定期灭蝇,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不得混放、混运。(6)厕所应根据人数合理确定坑位,离食堂应在50m以外,居生活区下风口,接有供水管,设化粪池和沉淀池,并加盖密封。厕所应有专人负责清扫,定期消毒。(7)生活区和大型工地应设卫生室,并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巡回医疗,并制定卫生急救制度和措施,配备常用药品及急救器材。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作业人员应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71
(8)现场必须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急救措施,培训急救人员,便于及时抢救,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应立即报告,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处理。1.1.4.4.2民俗民风沿线穿越少数民族地区,工程建设期间应注意熟悉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到平等待人、和睦共处,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要素,构建民族路、和谐路。1.2工程特点及重难点1.2.1工程特点1.2.1.1综合特点本项目的工程特点是:本项目的隧道、桥梁所占比例大,重点及控制工程多;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区段长,沉降控制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本标段的工程线路总长20.813km,其中路基总长(含站场)3434.99m,桥梁总长12907.6m,隧道总长5757m。主要工程有迁改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制架全线24mT梁、32mT梁及桥面系、轨道(铺轨和粒料道床)、站场(车站改建)、通信、信号及信息、大临及过渡等,工程类型多,施工干扰、影响大。前一道工序能否按期完工将直接影响后续工序的按期开工。本标段主要特点为桥梁、隧道在本标段中占比大,是重点主体工程,对工期影响大,路基在本标段占比小,对施工影响较小,路基多以较短路基形式分散布设于桥梁、涵洞、隧道之间,路基工点较为分散。本标段无全线控制工期工程,龙屯河双线特大桥为全线重难点工程之一,中心里程IDK35+083,桥长548.9延长米,孔跨式样为1×24+15×32+1×24m简支T梁,圆端型墩(最大墩高56.5m,平均墩高36.6m),钻孔桩、明挖扩大基础,T形空心桥台。1.2.1.2路基工程特点⑴沿线地形差别大,各区段路基结构类型多,管理难度大。深路堑、陡坡路基多。⑵路基点多分散,短小路基较多,线路纵向刚度均匀性要求高。保证短小路基过渡段施工质量是路基施工的一个重点。⑶高边坡防护要求高。如何进行高边坡防护,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路堑施工的重点。⑷71
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高。为满足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要求,路基工程须严格控制地基和路堤的工后沉降。⑸与站后工程接口多。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管线过轨、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等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须统一设计、统筹施工,加强组织和协调,保证接口合理、施工有序、质量可控。⑹本项目路基工点分散,过渡段多,不利规模化施工,不利组织大型机械化作业。1.2.1.3桥梁工程特点⑴本标段共有特大桥7座,中小桥各24座,结构形式为明挖基础、桩基础、圆端实体墩(有高墩)、桥墩空实分界为30m,30.5m≤h≤60m,采用外坡40:1圆端形空心墩;双线桥台一般T型空心桥台;单线桥台采用T型实体台;桥梁为后张预制T梁,本标段预制T梁的制、架及桥面系除包括本标段内桥梁外,还包括TYTJ-2标段所有桥梁预制T梁的制、架及桥面系。⑵本标段桥梁工程在本标段中占比较大,有全线重难点工程之一的龙屯河双线特大桥,该桥长548.9延长米,孔跨式样为1×24+15×32+1×24m简支T梁,圆端型墩(最大墩高56.5m,平均墩高36.6m),钻孔桩、明挖扩大基础,T形空心桥台。⑶各桥梁下部工期安排必须服从于制梁、架梁节点工期,制梁、架梁工期安排必须服从于铺轨节点工期,过隧架梁通道上的隧道工期安排必须服从于架梁通道上桥梁架设节点工期。1.2.1.4隧道工程特点⑴本标段隧道地形陡峻,交通条件较差,同时受不良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长大隧道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及工期风险较高,施工难度大。⑵地质构造较复杂,不同级别围岩穿插分布,隧道围岩主要为Ⅲ、Ⅳ、Ⅴ级,其中Ⅲ级1235m、Ⅳ级2160m、Ⅴ级2902m,Ⅳ级、Ⅴ级围岩所占比例大,约占80.4%。⑶白马山隧道为架梁通道上最长隧道,全长2549m,工期压力大。1.2.1.5轨道工程特点⑴本标段轨道工程主要为全线有砟道床铺设、轨枕运输、安装、线路铺轨等。⑵材料供应集中,运输条件差,运输压力大,应提前做好计划,统筹安排。⑶技术标准高,工艺复杂。⑷和其它相关专业的接口较多。1.2.1.6高新技术应用多。71
一是应用耐久性混凝土,提高桥梁、隧道的使用寿命。全线主要承重结构均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以满足10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这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二是运用先进的路基动态检测技术,确保路基的压实质量;采用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技术,动态控制路基位移和沉降变形。1.2.1.7技术难点多。全线河流沟谷遍布,地形起伏大,道路纵横,施工难度大;对桥梁墩台沉降和相邻墩台的差异沉降、桥梁上部结构的线型稳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施工中必须采取严格的技术和工艺保证措施,以控制由墩台沉降和梁部收缩徐变所引起的结构线型变化。沿线经过地区大部为富水区域,对隧道与路基施工要求高。1.2.1.8轨道结构影响因素多。轨道施工条件与路基填筑预压、隧道施工、预制梁架设及长轨铺设工序密切相关,必须根据路基及结构物的沉降观测和桥梁徐变观测的结果分析评估确定。1.2.1.9环境保护与建设协调难度大、对外协调难度大线路周边分布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线路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区,环境保护与建设协调难度比较大。1.2.2工程重难点1.2.2.1工程的组织管理本标段线路长、工程量大,工程类型多,有条不紊组织好各项工程的衔接、搭接施工以及工期安排,是本标的组织管理重点,尤其是做好重点主体工程白马山隧道(本标最长隧道)、龙屯河双线特大桥(跨河且有空心高墩)的施工组织安排。1.2.2.2地材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本标段结构物比重大,对地材的需求量大,能否保质保量供应地材是本标段的关键,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一上场需重点解决地材的来源、数量,并确保质量。特别是后期施工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用量大且集中,需及早储备。1.2.2.3桥梁工程重难点本标段特大桥7445.19m/7座,大桥5062.52m/20座,中桥399.89m/4座,占比较大,桥墩均为低、矮桥墩、高桥墩,其中重难点工程—龙屯河双线特大桥(桥长548.9延长米,孔跨式样为1×24+15×32+1×24m简支T梁,圆端型墩)最大墩高56.5m,平均墩高36.6m。因此,桥梁工程重难点主要为墩台群桩、大体积承台、高桥墩施工71
,水中墩基础施工时受洪水期影响大。1.2.2.4隧道工程重难点本标段共有隧道5.76km/8座,最长隧道为白马山隧道,长2549m。本标段隧道重难点为突水、突泥、岩溶塌陷、顺层偏压、岩溶及地下水侵蚀等工程地质处理。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此类工程地质问题,需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加强支护、帷幕注浆、径向注浆、局部注浆、提高结构耐久性,控制爆破、分多部开挖等措施。施工中的重难点是白马山隧道不良地质地段的开挖、支护,通风、出渣、以及掘进施工中的岩溶处治、治水、防水和施工中的防灾预测预报、环境保护等。1.2.2.5轨道工程重难点本标段轨道工程主要为本标段轨道工程主要为全线有砟道床铺设、轨枕运输、安装、线路铺轨等。因此本标段轨道工程重难点为:全线铺轨基地轨枕运输、运输安装、有砟道床铺设、线路铺轨等。材料运输受铺轨基地至工点段运输通道上桥梁、隧道进度影响大,施工中需在积极协调、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组织安排。1.2.2.6满足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标准本工程主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100年,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就本标段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配,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由于耐久性混凝土比常规侧重于满足强度需要的混凝土有更多、更高的施工要求,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本标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耐久性混凝土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消化吸收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保证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1.3工程建设目标1.3.1质量目标工程初验合格率达到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确保全部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及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3.2安全目标71
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质量重(较)大及以上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人员伤亡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1.3.3工期目标本标段总工期36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12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2月14日,按期完工。本标段阶段工期见下表1-5。表1-5本标段阶段工期标段计划工期(月)计划开工日期计划竣工日期架梁开始日期架梁结束日期铺轨开始日期铺轨结束日期轨道精调开始时间轨道精调结束时间TYTJ-1362013年12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2015年11月15日2016年8月25日2015年11月15日2016年9月14日2016年9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按照总体施组安排,建立精干高效的现场指挥机构,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期保证措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以完成阶段性工期来保证建设单位总工期的实现。1.3.4环保、水保目标符合国家、铁道部及地方有关环保、水保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环保、水保方案实施,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1.3.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注重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1.3.6文明施工目标健全管理体制,加强职工教育,进行功能分区,做到现场整洁、物料清楚。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1.3.7文物保护目标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精神,积极与地方文物保护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实施协议,严格遵守保护程序,制定可靠保护预案,全力配合文物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发现的文物进行抢救和保护,确保文物不被损坏、不遭流失,安然无恙。1.3.8投资控制目标工程招投标后的总费用不突破鉴修概算总额;竣工决算总费用控制在批复总投资范围内。71
1.3.9标准化管理目标认真贯彻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发包人标准化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方式实施管理,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落实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实现对现场安全、工程质量全过程的有效控制。1.3.10信息化管理目标根据招标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配备相应的终端硬件设备,承担相应费用,纳入发包人统一接口,并接受发包人的统一管理;在拟投入本工程人员构成表中设置专人负责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按照招标人标准化管理要求承担运用主体责任,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交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使之作为现场管理重要的基础技术管理手段和支撑。1.3.11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目标铜玉铁路沿线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投标人应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要素,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做到平等待人、和睦共处,构建民族路、和谐路。1.4施工总体规划及施工组织措施1.4.1施工总体规划贯彻“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的组织原则,本标段以施工准备、白马山隧道施工、过白马山隧道架梁、上砟整道、铺轨、轨道精调等施工为建设的关键线路,路基工程、桥涵工程及附属工程施工安排服从关键线路工期安排,系统策划合理布局。施工准备工作要尽早完成,达到四通一平,完成迁改工程,从而进入全面正常的施工状态。贯彻重点先行的原则,强化关键线路的专业管理和过程控制,确保节点工期的实现。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全面实现建设目标,针对本标段工程的特点,经过全面考察与磋商,成立“新建铜仁至玉屏铁路站前工程TYTJ-1标项目经理部”,承担本标段的施工任务。按照统筹安排,兼顾考虑各作业工区承担任务尽量平衡”的原则,71
施工机构设置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实行两级管理,全面推行架子队建设;分别设置路基、桥涵、隧道、站改、铺轨基地、桥梁预制场、运输、架梁、道床、轨道、砼集中拌合站、填料集中拌和站、综合等专业施工队,负责本标段内的施工任务;同时设置中心试验室、测量组等,具体负责本标段的技术指导、监测、监控工作。1.4.2施工组织机构及队伍安排1.4.2.1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针对本标段工程的特点,经过全面考察,按照标准化管理组建项目经理部。设置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和中心试验室、测量组共7个职能部门及37个专业队伍承担本项目的施工任务。调具有丰富的国内铁路干线施工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曾参与过国内大型铁路干线建设、大型桥梁工程、高填深挖路基、隧道、铺架、轨道、站改等施工任务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按专业化的原则组织施工,分别由路基施工队、桥梁施工队、涵洞施工队、隧道施工队、站改施工队、铺架施工队、道床施工队、运输队、综合施工队、填料集中拌和站、砼集中拌和站、预制场、铺轨基地等负责本标的施工任务。施工人员进场先进行安全生产、质量意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验收标准、治安消防、法则法规、文明施工、安全维护、环境保护等教育。施工组织机构见“(二)施工组织设计图表部分《表6-1拟为承包本工程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部及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见表1-6。表1-6管理职责表(1)序号岗位部门管理职责一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质量、安全、工期以及成本等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质量体系贯标活动,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资源配置,保证质量体系在工程项目上的有效运行及劳、材、机资源的需求。负责贯彻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制订项目质量规划及实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负责。二项目常务副经理项目常务副经理代表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处理本标段的各项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各施工相关事务;具体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资源配置,保证质量体系、安全体系在工程项目上的有效运行及劳、材、机资源的需求;具体负责贯彻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组织制订项目质量、安全规划及实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负责。71
三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全面、全过程完成本项目合同的实施和履约,具体主抓项目的进度、安全、质量管理,从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和进度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确保项目如期完工。推动全标段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实现安全、质量目标。四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项目施工质量、技术、进度、计量测试和重难点攻关全面负责;负责组织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进度计划、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的制定及批准后的实施,解决施工中有关技术难题,协助项目经理解决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并负责指导施工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负责组织指导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五技术专家组由外聘专家和内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重点负责设计图纸审查、重大技术方案编制与审查、质量计划编制与审查。制定企业内部技术质量内控标准和施工作业指导书,开展不员培训。把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科研工作切实放到第一线,直接为施工生产服务。六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职责1综合管理部负责人事劳资、后勤保卫、综合管理等。制定和完善各项人事制度及年度培训计划,协助各部门组织安排好各项培训活动。负责项目部日常所需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并做好建帐、保管、发放及有关登记工作。负责项目部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工作。负责项目部办公环境的清洁、卫生和绿化,办公设施的维修及现场保卫工作。确立内部基础管理流程,制定岗位责任制,积累各种资料。负责项目经理部日常工作,协调各部室之间的合作关系,负责接洽外来人员,协调外部关系、帮助项目经理处理日常事务。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六部环保专业法律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政策,对标段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制定项目环境保护制度和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方案。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监督管理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以及机动车辆尾气等污染防治工作;对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情况实施监督,组织开展项目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项目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监督管理施工区内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组织开展项目上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2工程管理部及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负责施工配合和协调,重点是桥梁施工时各工序间的协调与调配,负责工程调度统计快报。服从建设单位信息化工程管理的要求,配齐相应设备和人员。负责制定和完善本工程各项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落实工作。负责施工技术管理、指导与施工任务安排等工作。3计划财务部负责本标段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计划统计、验工计价。制定施工计划、统计计划完成情况,负责验工计价,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检查指导各施工队的计划统计工作。负责本标段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定资金计划,开展成本核算和控制考核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为领导提供资金使用情况、成本分析,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为领导提供资金使用建议。检查指导各施工队的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4安全质量部负责标段内的各项施工安全检查与监控等工作,确保安全施工。负责施工安全管理计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制定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爆炸等各项安全保证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工作;按安全管理措施,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对重点部位和危险地段派专职安全员负责看防,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负责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救援与善后工作。负责技术、质量、检测试验、工艺标准等的检查管理工作。71
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监督检查各项施工质量满足验收标准,最终形成优质产品;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项目施工过程监控,协助工程管理部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组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负责对质量检验并对合格产品进行计量、验工计价工作。负责总体质量计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按质量文件与合同要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对项目施工质量全面控制和施工工序质量的掌握,拟定、实施质量事故预防措施和质量控制办法;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并组织项目部的QC小组各项活动。5物资设备部根据工程需要与工程管理部共同制定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负责甲供材料进场接受与管理,其它物资和设备的采购与管理,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制度,组织安装设备的检验、验证、标识及记录;参与验工计价工作,对单位工程材料消耗和机械使用费用情况提出计量意见,评价各单位机械设备管理情况。6中心试验室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集团公司有关试验、计量认证工作的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负责工程项目检验、试验和交验,按检验评定标准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并对检验结果负责;负责本室的人员、仪器设备管理,建立人员和设备档案,负责试验、计量设备的周期检定、维护和使用管理;参加工地原材料产地的选择及质量复检,及时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严把原材料质量关;负责现场各种原材料的检验与试验和砼、砂浆配合比设计强度质量检验、状态标识;负责试验原始记录、报告的保管、发送、归档及保存,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试验资料;负责制定本项目检测试验计划,做好试验数据汇总分析,及时上报试验统计报表。参与质量事故分析,从业务角度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7测量组负责控制测量、放线定位测量和测量成果的复核、检查及沉降观测、重点结构物的监测、观测工作。负责测量桩橛的交接,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给定的控制点,布置施工测量控制网;负责实施竣工测量,并按规定做好相关的测量记录;参与验工计价。1.4.2.2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施工队伍安排按照兼顾节约资源投入,均衡生产的原则安排。具体详见表1-7。表1-7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安排表各专业施工队伍安排承担任务劳力计划(人)路基1队负责本标段K527+180(渝怀线里程)~IDK1+868.75(台尾)段、IDK27+626.35(台尾)~IDK31+500段路基土石方、路基处理、路基防护及排水以及附属施工120路基2队负责本标段IDK31+500~IDK44+500段路基土石方、路基处理、路基防护及排水以及附属施工120路基3队负责IDK44+500~IDK46+570段、YIDK41+000~YIDK45+770段路基土石方、路基处理、路基防护及排水以及附属施工120桥梁1队负责桐木坡双线特大桥、岩湾双线中桥及附属工程施工150桥梁2队负责岩湾双线大桥、白沙井双线大桥、胡家堰双线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3队负责杨家双线大桥、凉家寨双线中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4队负责凉风坳双线特大桥、凉风坳双线中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5队负责龙屯河双线特大桥、桃树坪左线大桥及附属施工15071
桥梁6队负责杨家坪左线特大桥、五里左线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7队负责朱家湾左线大桥、大坡培左线大桥、弯里左线大桥、关家屯左线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8队负责汪家溪左线特大桥、禾梨林左线大桥、雷公塘左线大桥、桃树坪右线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9队负责杨家坪右线特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10队负责云洞右线大桥、马坡右线大桥、庙堂右线大桥、范家湾右线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11队负责刘家右线特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桥梁12队负责关家屯右线大桥、长冲垄右线大桥、汪家溪右线中桥、雷公塘右线大桥及附属施工150涵洞1队负责标段起点-IDK33+500段5座涵洞及附属施工80涵洞2队负责IDK33+500~IDK37+300段4座涵洞、1座渡槽及附属施工80涵洞3队负责IDK37+300~IDK46+200段5座涵洞及附属施工80涵洞4队负责YIDK40+000~YIDK45+000段5座涵洞及附属施工80涵洞5队负责YIDK45+000~YIDK45+770段5座涵洞及附属施工80涵洞6队负责其余涵洞、改移涵洞及附属施工80隧道1队负责凉风坳隧道、江口隧道及附属施工100隧道2队负责川洞隧道及附属施工100隧道3队负责刘家垄隧道及附属施工100隧道4队负责白马山隧道进洞口向内掘进施工及该段隧道附属施工100隧道5队负责白马山隧道出洞口向内掘进施工及该段隧道附属施工100隧道6队负责大坡垴隧道、长岭隧道及附属施工100隧道7队负责岩上隧道及附属施工100站改施工队负责铜仁车站站改、大宗坪车站站改及站内旅客站台墙、地道、管沟等及附属施工80铺架队负责全线桥梁预制T梁架设、全线铺轨、铺岔及附属施工170运输队负责全线预制T梁运输、轨道工程材料、设备的运输60道床施工队负责全线有砟道床摊铺施工100铺轨基地负责全线轨枕预制,本标段轨枕由业主甲供180桥梁预制场负责全线预制T梁预制(砼由梁场砼拌和站专门生产供应)120砼集中拌和站负责本标段桥涵、隧道等结构物砼生产供应80填料集中拌和站负责本标段路基表层级配碎石和AB组填料的生产生产供应80综合施工队负责迁改工程、综合接地、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全部、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中的站台墙、综合管沟及排水沟施工80共计37个队42901.4.3施工总体平面布置、临时工程设施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临时设施采用集中布置原则,71
临时工程设施详见下表1-8所示。表1-8大临设置一览表工程项目单位工程数量大型临时设施汽车运输便道(新建、改扩建、整修、隧道弃渣便道)处27.66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处1填料集中拌和站处1大型道碴存放场处1铺架基地(含制存梁场)公里1电力线路公里42.17给水干管路处2.80其他布置见“(二)施工组织设计图表部分《表6-6施工总平面图》”。针对本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的临时设施、现场办公、设备及仓储、供电、供水、卫生、生活、道路、消防等设施的情况特作如下说明。1.4.3.1施工场地说明⑴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和工期进度的要求,设置1个项目经理部管理和相应的专业队伍37个。⑵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⑶场地布置时,拌和站、砂石料场尽量远离村庄或采取防噪措施,避免噪声、扬尘扰民。施工便道各专业共用,尽量避开居民区,不能避开时,改善路况减少道路扬尘。电脑自动计量混凝土搅拌站集中设置,为路基构造物、桥梁、隧道等工程提供混凝土。1.4.3.2施工场地说明以既有公路、铁路作为运输主干道,铜仁车站作为材料中转和储存地,往重点结构物(桥涵、隧道)、砼拌合站、以引入线方式设置临时便道,引入线利用既有乡村道路作适当的加宽、加固处理或新修施工便道,共需设置施工便道27.66km,铁路便线1.775km。施工便道标准:单车道,一般地段宽4.5m、最大纵坡为9%,困难地段宽3.5m,每200m设会车道,宽6.5m横向双侧排水,横坡为4%;采用泥结碎石路面。1.4.3.3生产、生活房屋71
项目经理部设在铜仁车站内,修建彩钢板活动房屋;各工程队就近工点设营,视施工场地情况,搭建与租用相结合,新建办公和生活房屋采用双层彩色钢板房,施工段驻地里程及用地情况详见附表6-7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1.4.3.4砼集中拌和站、填料集中拌和站、铺架基地(与制存梁场合并设置)等大临设置设砼集中拌和站1座(1座供应本标段桥涵、隧道等构筑物砼),填料集中拌和站1座,砼集中拌和站、填料拌合站均配置具备自动计量系统。设铺架基地(与梁场合并设置)1处,梁场设不小于240m3/h的拌合站,除承担T梁预制砼的供应外,可承担一部分结构物砼的供应。梁场砼集中拌和站设在二标范围IDK3+700处。详见大临设置一览表。大临设置一览表工程项目单位工程数量大型临时设施汽车运输便道(新建、改扩建、整修、隧道弃渣便道)处27.66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处1填料集中拌和站处1大型道碴存放场处1铺架基地(含制存梁场)公里1电力线路公里42.17给水干管路处2.801.4.3.5集中发电站、变电站、低压配电房、临时电力干线全线设集中发电站、变电站7座、低压配电房1座,临时电力干线42.17km。1.4.3.6通讯联络本工程地处山区,车站周边信号较好,部分山区信号较弱,区域内既有的通讯设施比较方便地段,可就近连接,信号较弱地段根据需要架设通信线路。施工中采用宽带网络系统、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内外联络。1.4.3.7生产、生活排污及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设施生产和生活区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污水集中进行处理排放。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定点、定期运至垃圾场。71
1.4.3.8消防设施按照消防部门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在施工现场的各个生产、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消火栓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源及其它专用灭火设备。各级安全员负责检查和更换过期灭火材料,并安排专人负责消防监督检查工。1.4.3.9卫生设施项目部建立工地卫生所,施工现场生活区内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1.4.4施工组织措施1.4.4.1施工准备组织措施⑴建立精干高效的现场管理机构,组织曾经参加过特大桥梁、软土地基处理、路基施工、隧道施工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力量和设备,安排参加过铁路项目施工的专业化队伍施工,抽调整体素质高、施工能力强、有突出业绩的专业队伍担负重点工程的施工任务。⑵根据施工组织及总体安排,迅速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上场,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严格按照图纸所示,清理工地范围内妨碍施工的各种构筑物、障碍物,为临时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修建施工运输便道等临时工程,做好各项施工准备,迅速展开施工。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进场做到“三快”: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迅速掀起施工生产高潮,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1.4.4.2征地拆迁与三电迁改组织和突破措施⑴成立征地拆迁、三电迁改领导小组,安排具有丰富铁路征迁工作经验、懂政策、讲原则、责任心强的一名副经理任组长,一名征迁专业工程师具体主管,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部。施工队副队长、各专业工程师、测量队配合,从组织及人员方面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⑵认真学习《土地法》、《物权法》,掌握国家、地方政策及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当地政府的有关条例、规定,规范行为、遵章守纪。同有关行政单位、公益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维护当地群众的利益,创建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阶段目标,细化工作程序。上场初立即组织技术干部、测量人员根据征地拆迁图,积极主动配合地方征拆部门测量放样并做好相应资料;三电拆迁分别与各产权单位联系。尽快得到地方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⑷71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征地拆迁以保证先期开工工程、重点工程按时开工为首要工作,依序安排进行。1.4.4.3施工过程组织措施⑴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计划管理,明确总工期及阶段工期要求,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和生产要素,实现均衡施工,保证计划完成,以阶段工期目标保证总工期目标。⑵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布置队伍,科学配置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为工程施工赢得时间,确保工期。⑶建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施工调度、施工进度、生产要素、工序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施工运行状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⑷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确保工程顺利进展。⑸强化管理,加强考核,加大奖惩力度,落实各项责任制。⑹积极推行“四新”成果的应用,采用先进设备,以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快施工进度。⑺强化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定期检修,备足易损部件和零配件,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⑻定期对施工便道进行维修养护,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加快进度,为正常的施工争取时间。⑼严密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实行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加强工序衔接。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当地气候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根据各项工程的进度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要素,保证全线均衡施工,以日进度保月进度,月进度保年进度,年进度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⑽附属工程与主体工程同等重视,在施工安排上均衡同步跟进,做到桥梁、路基成型一段,配套的附属工程成型一段,满足架梁通道的要求。⑾配备发电机在重点工地建立自发电站,满足外部电源停电时施工用电的需求,保证重点工程施工的连续性。⑿合理安排对施工时间有特别要求的项目及早施工,通过调整生产要素,增强施工能力,保证按时完成。⒀工程所需各种物资和设备按计划提前组织进场,并有一定的储备量。71
⒁定期召开施工调度例会,强化施工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超前布局谋策,强化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重点项目或工序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⒂高度重视线下与线上的配合工作,及时准确提供后续工程所需资料和数据。⒃按规范要求对各类过渡段的填筑质量进行检查,尤其是桥头高填方路基、涵洞两侧进行密实度检查,按规定清除线路两侧的障碍物及废弃物。⒄临时或永久性沟渠考虑与现场给排水相结合,协调统一,避免后续施工时拆建或改移。⒅加强内业资料的管理与完善,内业资料主要包含工程日志、自检资料、监控量测资料、检验及隐蔽工程检查资料等,要求各种资料真实、可靠、齐全,签字手续齐全。1.4.4.4竣工验收组织措施验收阶段组织包括:组成行政、技术、施工、保障各阶层在内的竣工验收领导小组,学习铁路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等各专业验标及技术指南,准备资料、完善现场,确保验交一次成功。1.5管理创新为了确保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在施工组织管理上,突破传统的项目管理,进行管理创新:突出技术质量管理,改变施工队伍组织方式;建立创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更加明晰的目标责任制,协调落实各级职责。1.5.1成立技术专家组从本投标人内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并聘请相关专家组成技术中心和专家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把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切实放到第一线,直接为施工生产服务。抓好设计图纸审查,重点、难点工程技术措施,重大技术方案及程序文件和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审查。制定企业内部技术质量内控标准,制定施工作业指导书,开展人员培训,制定技术、质量应急处置预案。1.5.2建立信息管理系统71
建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对人员、设备、物资、进度、质量评价、设计图纸、合同、成本、验工、办公管理等几个子系统。对每一个部位采用材料的厂家、批次、检验人员、作业人员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可追溯性;对每个项目计划进度、实际进度、资源配置实行网络化管理;对各类技术资料、往来信息实现档案化管理。建立信息网络覆盖施工管区,建立视频电话会议系统。根据重点工程监控需要,对全标段主要工程建立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做到实时、实地、实况监控,实现远程办公,基本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给建设、监理等单位及有关领导。1.5.3建立完善的检测试验系统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标准和检测仪器。配齐仪器设备、配足检测人员,使施工全过程处于监控状态。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使质量的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准确。1.5.4强化内部质量监督机制按程序化建立内部质量监督机制,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督导组,充分授权,受总部直接领导,直接对总部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所有施工作业24小时旁站监督。1.5.5优化队伍组织方式组织内部的专业化队伍及高素质技术工人,聘用部分长期技术合同工,安排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作业队的领导。1.5.6建立维护管理制度工程竣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工程实施监测,监测工作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设备、有资金,并对监测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档。加强对工程各部位的监测维护,一旦发现存在缺陷,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修复。1.5.7成立物资管理专门机构项目经理部所属的物资设备部,是项目物资管理的专门机构。各生产作业工区配置专职的物资管理机构和人员,分级负责物资采购供应和现场管理工作。设立材料供应站点,负责对外来料的计划、仓储、运输供应工作,并按照年度、季度做好仓储和供应计划,确保整个施工期间不因物资供应而影响正常施工。71
2.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检查控制方案,各专业关键工程首件评估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1总体施工方案2.1.1总体工程概况本标段为TYTJ-1标,标段范围为设计起点~铜仁双线大桥(不含)、桐木坡双线特大桥(含)~设计终点。起讫里程桩号:K527+180(渝怀线里程)~IDK1+868.75(台尾)、IDK27+626.35(台尾)~IDK46+570(右线YIDK45+770),全长20.813正线公里。主要工程为:铜仁东桥梁预制、铺架基地,铜仁站,全线桥梁预制、架设,有砟轨道铺设,隧道8座(凉风坳隧道、江口隧道、川洞隧道、刘家陇隧道、白马山隧道、大坡垴隧道、长岭隧道、岩上隧道),特大桥7座、大桥20座、中桥4座。其中路基总长(含站场)3434.99m,桥梁总长12907.6m,隧道总长5757m。本标段主要特点为工程类型多,施工干扰、影响大。前一道工序能否按期完工将直接影响后续工序的按期开工。桥梁、隧道在本标段中占比大,是重点主体工程,对工期影响大,路基在本标段占比小,对施工影响较小,路基多以较短路基形式分散布设于桥梁、涵洞、隧道之间,路基工点较为分散。本标段无全线控制工期工程,龙屯河双线特大桥为全线重难点工程之一,中心里程IDK35+083,桥长548.9延长米,孔跨式样为1×24+15×32+1×24m简支T梁,圆端型墩(最大墩高56.5m,平均墩高36.6m),钻孔桩、明挖扩大基础,T形空心桥台。本标段具体工程内容、数量及分布情况详见前面1.1.1项目简述中所述。2.1.2总体施工方案本标段工程质量标准高,系统接口多,对后续工程影响大,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科学的组织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选择施工方案,保证技术装备投入,采用机械化施工,保证工期和质量。遵循“整体设计,系统建设,优质高效,一次建成”的建设方针,贯彻“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的组织原则,全线以征地拆迁、桥隧工程施工、制架梁、上砟整道、长轨铺轨、四电工程、联调联试试运行为建设的关键线路,系统策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专业接口。71
工程开工后,隧道、桥梁工程及车站工程同时开始施工建设,依照隧道、桥梁、车站所处区段的工期要求、各自工程数量大小以及工作面的情况,组织足够数量的人员、设备,由各施工队在自己所辖区域内,分段、流水组织施工,力保按期完成,将工作面及早提供给架梁、铺轨施工队。隧道按新奥法原理,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本标段路基均为多段短路基,各工区段内多段短路基采用多个工作面同时展开,流水施工。梁桥梁墩台钻孔桩采用埋设钢护筒、泥浆护壁、钻机钻进、导管法灌注水下砼,隔孔施工工艺,一般墩台身采用大块钢模版、钢筋在钢筋加工棚集中制作,现场绑扎成型、砼集中拌和站生产供应砼、砼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高墩采用爬模或翻模施工,钢筋、砼等材料采用提升设备或施工电梯垂直运输。预制T梁采用预制场集中预制,桥面系由各桥梁工区内桥梁施工队负责施工,T梁预制场、铺轨基地采用共设一处,即设置在既有铜仁车站内,预制场负责全线预制T梁的预制,运输由运输队采用轨道式运梁车运输,架梁由铺架队采用架桥机架设,架梁采用从线路起点开始顺序架梁。粒料道床由道床队负责施工,铺轨由铺架队从线路起点开始顺序铺轨。总体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关键线路上桥隧工程施工→其他站前工程→架梁→上砟整道施工→铺轨施工→轨道精调及静态验收。总体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2-1。2.1.3施工组织安排在完善先行用地手续后,优先安排控制性工程或重难点工程开工,待条件成熟后,全面展开。以铺架线作为主线,统筹安排站前、站后各项工程,以联调联时间节点控制站后工程和轨道精调节点,以铺轨时间节点控制上砟整道节点,以架梁时间节点控制下部工程节点。施工关键线路为:征地拆迁等施工准备→桥隧工程施工→制、架梁施工→上砟整道施工→铺轨施工→轨道精调。隧道共安排7个隧道队进行施工,本标段最长白马山隧道安排两个隧道队从进、出洞口对向掘进施工,一般隧道各安排1个隧道队单向施工,短隧道流水安排施工。71
桥梁共安排12个桥梁队分12个工区段进行施工,标段内7座特大桥各安排1个桥梁队进行施工,其余中、小桥由各桥梁工区段内桥梁队流水施工。路基共安排3个路基队分3个工区段进行施工,每个路基队各负责1个工区内多段短路基施工。关键线路工期安排如下:图2-1总体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及迁改路基基底处理框架桥、涵桩基础隧道洞口站场基础桥梁桩基础T梁预制场建设铺架基地建设基床表层以下回填框架桥结构、涵身施工站场主体洞身挖、支及初衬桥梁墩台施工钢轨储备T梁预制基床表层以下回填站场附属洞身二衬现浇梁施工路基附属工程隧道附属基床表层施工铺架轨道精调及验收71
①施工准备总工期2个月;②关键线路上的控制工程白马山隧道隧道工期为25.0个月(含施工准备2.0个月);③铺架工程总工期9.5个月,关键线路上工期7.5个月;④轨道精调施工3个月;2.1.4施工总体进度安排本标段本标段总工期36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12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2月14日,按期完工。本标段阶段工期见下表2-1。表2-1本标段阶段工期标段计划工期(月)计划开工日期计划竣工日期架梁开始日期架梁结束日期铺轨开始日期铺轨结束日期轨道精调开始时间轨道精调结束时间TYTJ-1362013年12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2015年11月15日2016年8月25日2015年11月15日2016年9月14日2016年9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按照总体施组安排,建立精干高效的现场指挥机构,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期保证措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以完成阶段性工期来保证建设单位总工期的实现。其中各项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安排如下:(1)施工准备:2013.12.15~2014.2.14(2)路基工程:2014.2.15~2015.8.31(3)桥涵工程:2014.2.15~2016.8.31(4)隧道工程:2014.2.15~2016.1.31(5)架梁工程:2015.11.15~2016.8.25(6)铺轨工程:2015.11.15~2016.9.14(7)轨道精调:2015.9.16~2016.12.14⑴总体施工安排遵循的原则:①统筹规划、均衡生产原则在施工组织中遵循的原则:道床施工顺序服从于铺轨顺序的原则;桥梁下部及隧道、路基施工顺序服从于架梁施工顺序的原则;大型临时设施服从于主体工程施工顺序及节点要求的原则。以突破特长隧道、特大桥作为重点组织施工,系统策划,合理布局,综合考虑站后、站前工程间及各专业间的关联,统筹安排,紧密衔接。做到全线统一安排和筹划,确保均衡生产。71
②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原则具备开工条件后,标段所有重点地段同步实施。按架梁方向和顺序依次展开跟进,确保全线工程按期保质建成。③突出难点、有序推进原则根据全线关键线路进行节点工期控制。尤其是对白马山隧道施工、铺轨施工、各专业接口等重难点环节预先规划,做到有实施预案、有执行计划,使全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安排控制工程、重难点工程先行开工。⑵对于本标段的施工总安排:施工进场后,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修建临时便道、便桥、便函,临时电力设施、供水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等必须的配套工程,做到三通一平,为施工的全面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路基工程地表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或推土机按不同的要求分段作业,不良地质段地基的处理按设计要求,采用垫层、换填土、水泥搅拌桩等施工。基床底层、表层填料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进行。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设备选用冲击式和旋转式钻机,墩台身按结构形式分类,使用定型整体钢模板组织流水作业,施工顺序与基础相一致。墩台身采用整体钢模板现浇施工,实心低墩一次浇注,墩身高度较高的实心敦采取分段浇筑。框架桥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法。白马山隧道采用两头掘进,施工中按照:超前支护→开挖→支护→二衬→水沟、电缆沟的顺序展开流水作业。在施工期间做好各种预留、预埋工程,最后做好竣工移交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移交工作。⑶各专业工程施工工期衔接①本标段的架梁通道,如路基、隧道需按架梁的方向和进度至少提前1个月完成;②小桥涵工程与路基土石方同时进行,但小桥涵工程应较路基工程提前1.5个月完成,以便进行桥头及锥体、涵顶填土等工作;桥台要提前施工为路基施工创造条件;桥下部结构需在架梁抵达1个月前完成。③架梁作业必须在铺架开始1个月前完成,并及时71
进行桥面防水层、防撞墙灌注、遮板安装等桥面附属工程施工。④隧道开挖贯通后2个月内(控制工程1.0个月)完成衬砌、电缆沟槽、排水沟槽、过轨管线等附属设施施工时间。2.2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白马山隧道全长2549m,是本标段最长隧道,也是本标段控制工程,龙屯河特大桥(跨越龙屯河,且有高墩)为全线重难点工程之一,也是本标段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详述如下。2.2.1控制工程施工方案2.2.1.1工程概况白马山隧道位于玉屏县境内,中心里程IDK40+842.5,隧道全长2549m,IDK39+558-IDK39+785.6609段位于半径4500m的左偏曲线上,IDK40+670.4953-IDK42+127段位于半径35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设计纵坡8.5‰,23‰的单面下坡,变坡点位IDK41+401.7724。隧道区域属溶蚀构造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502.90-684.06m,地表山脚偶有基岩裸露,主要为荒山和旱地,植被一般,为灌木林,进、出口端附近均有便道相通,交通方便。隧道属梵净山拗陷褶皱带,构造作用强烈,岩层单斜,节理发育,主要地层有寒武系上统追屯组白云岩,可溶岩岩溶中等发育,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较为发育,最大涌水量25160m3/d,隧道于IDK40+600-IDK40+670、IDK40+930-IDK41+180跨越两大岩溶沟槽谷,IDK40+300-IDK41+900段右侧顺层偏压。2.2.1.2施工方案2.2.1.2.1施工队伍安排白马山隧道分别隧道4队、隧道5队从进、出洞口两个方向,相向向内掘进施工。2.2.1.2.2工期安排施工准备:2013.12.15~2014.2.14隧道洞口:2014.2.15~2014.4.15洞身开挖、支护及初衬:2014.4.16~2015.11.14洞身二衬:2014.5.16~2015.12.14隧道附属:2015.9.1~2016.1.3171
2.2.1.2.3施工现场供水、供电、通风方案(1)供水方案:尽量利用当地已有水源,必要时采取打井取水方式供给;采用压力泵供给高压水。(2)供电方案:自设变压器自业主提供的电力线路接入,供给施工用电。(3)隧道主要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2.2.1.2.3主要设备配置方案机械化配套:施工时选用以多功能作业台架、挖掘机、装载机、喷浆设备、注浆设备、全断面液压模板台车、大型出碴运输机械为主要特征的大型机械设备配套,组成钻爆、装运、超前支护、喷锚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的有机配合,严格机械设备管、用、养、修制度,科学管理,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在设备配置上,对隧道加强配置,同时加大备用设备、自备发电机、机械配件等的储备,确保较高进度指标的实现。开挖采用自制简易凿岩台车人工风枪钻孔。出碴采用装载机装碴,18吨以上大型自卸车运输。每个工作面配备两台DK-961砼湿喷机喷射砼。每个工作面均配备一台砼输送泵输送砼,配备一台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另外各工作面配备仰拱栈桥1台。全线配置一台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一台地质雷达、一台红外探水仪及2台φ75地质钻机。2.2.1.2.4隧道开挖方案按新奥法原理,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喷锚系统支护,洞口明挖,进口段IDK39+568-IDK39+668、洞身段IDK40+600-IDK40+700、IDK40+750-IDK40+850邻近既有建(构)筑物,采用控制爆破开挖,洞身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开挖,Ⅳ、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其中Ⅴ级围岩段采用全环型钢拱架及拱部φ89大管棚、φ76中管棚或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全隧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加强对岩溶、突水、突泥等施工灾害的预测、预报,配置专业注浆钻机和抽水设备,一有情况及时处理,确保安全。2.2.1.2.5隧道出碴方案所有隧道均采用无轨出碴方式。利用装载机装碴,18吨以上大型自卸车运输,在采用台阶法、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法等施工,采用人工或挖掘机配合装载机出碴。2.2.1.2.6隧道支护方案71
(1)原设计已有详细的支护方案,严格按照设计的支护方案施工。(2)特殊情况下,在原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围岩量测数据分析,必要时,经设计变更后,改变支护方式,加强支护。(3)采用DK-961湿喷机喷射砼,人工风枪钻孔。在设置仰拱地段均采用仰拱超前施工方法。2.2.1.2.7隧道防排水方案(1)开工前,作好洞口的防排水系统,完善洞顶、洞口(下坡施工时)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洞口或灌入洞内。(2)施工期间,尽可能利用顺坡排处洞内积水;逆坡施工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积水井,用水泵逐段抽出至洞外水渠。(3)对永久防排水结构,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施工规范施做防排水结构。(4)在二次衬砌施做以前要保证隧道结构不渗漏水,否则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防排水结构的完善,保证满足不渗漏的要求。2.2.1.2.8隧道衬砌方案(1)设计仰供地段采用仰供超前二衬施工方法,每个工作面各配备仰拱栈桥1台。(2)每个工作面均配备一台砼输送泵输送砼,配备一台12米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3)隧道衬砌实现全程机械化。电脑集中控制拌合站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送,输送泵泵送入模。(4)按照有关现行耐久性砼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砼施工。2.2.1.2.9施工测量方案为圆满顺利地完成洞外控制测量任务,采用我单位的双频GPS进行洞外控制测量。为保证测量精度和减少测量强度,施工测量采用全站仪和激光瞄准仪2.2.1.2.10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监控量测(1)项目部成立隧道测量量测工作指导小组,由一名隧道专业高级工程师担任组长;每一个隧道成立由隧道专业工程师为组长的隧道监控量测小组,在项目部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担负隧道施工任务的测量控制和围岩量测及地质预报工作。(2)隧道围岩量测和地质预报项目包括: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作为Ⅲ、Ⅳ、Ⅴ71
级围岩段的共同必测项目;围岩及支护间的接触应力、仰拱隆起作为Ⅳ、Ⅴ级围岩段及断层段的必测项目;格栅(钢架)应力作为Ⅴ级围岩段的必测项目。地表下沉量测在每个隧道洞口和浅埋断层带Ⅳ、Ⅴ级围岩段设置测量断面。2.2.1.2.11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隧道围岩地质复杂,在施工中必须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确保施工安全。成立地质预报小组,专门负责处理隧道施工中的有关地质问题。制定详细的地质预报计划实施方案,施工中严格执行实施计划,在施工中不能因地质情况稍微变好的情况下就忽视地质预报,避免造成大的地质灾害。在施工中主要采取TSP203+,水平地质钻机、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进行地质超前预报。2.2.2重难点施工方案2.2.2.1工程概况龙屯河双线特大桥中心里程IDK35+083,桥跨型式2(1×24+15×32+1×24)后张预制T梁,全长549.9m,群桩基础、大体积承台、轨底至沟底61.5m,桥墩为圆端实体墩、圆端薄壁空心高墩,最高空心墩56.5m、T型桥台,9#-10#桥孔跨越龙坉河,既有道路从11#-12#墩桥孔间穿过。本桥共有群桩175根,墩台17座,双线17孔预制T梁,4#-14#桥墩为墩高在31m-56.5m之间的空心高墩。桥址位于溶蚀丘陵地带,地下水埋深一般0-8m,地层土质主要为人工填土(碎石土)、次生红黏土(膨胀土)、红黏土、白云岩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2.2.2.2施工方案施工总体方案采用流水或平行流水作业方式,先施工地下工程,后施工地上工程。施工前先探明地下管线,采用人工开挖基坑,严禁机械开挖,施工期间,注意避让附近高压线路。斜坡上桥墩台基础,严格按照先下后上施工顺序进行,下坡方向桥墩台基础施工完毕后,方可施工上坡方向桥墩台基础施工。陆上钻孔桩采用埋设钢护筒,冲击钻、回旋钻、旋挖成孔,9#、10#跨河水中桩采用草袋围堰施工,并在枯水期安排进行。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型,平板车运至现场,汽车吊整体吊装入孔,钢筋笼安装后进行二次清孔,控制沉渣厚度。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承台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修整,71
。承台施工完成后,按照规定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加载条件下承台的沉降及沉降规律。高度较低的实体墩身采取一次浇注成型的方式进行,高度较高(16m)的实体墩身根据墩身实际高度分为两次浇筑成型,圆端空心高墩采用翻模或爬模施工;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和站拌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或漏斗吊送入模,高墩砼、钢筋等材料采用垂直运输设备或施工电梯运输。T梁在预制(存)梁场集中预制,轨道式运梁车运至工地,架桥机架梁,桥面系由桥梁5队负责施工。2.2.2.3施工组织安排本标段重难点工程龙屯河特大桥由桥梁5队负责施工,共安排6个施工班组,第1、第2施工班组为桩基础施工班组,第3、第4班组为承台施工班组,第5、第6施工班组为墩台柱施工班组,每个施工班组根据任务量配置相应劳力和设备,下部结构队伍1~6班组间实行平行流水作业。拟上场砼工、模板工、起重工、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电工、机械司机、机械修理工等十二个工种。根据本标段工程数量及施工安排,本桥高峰期共需安排劳力为150人。2.2.2.4机械设备配置本桥施工配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为:冲击钻机10台、旋挖钻机6台、挖掘机4台、混凝土泵4台、50T汽车吊2台、25T汽车吊2台、备用发电机6台、其他小型工器具10台(套);施工电梯2台,提升设备2套,桥墩施工配备4套定型钢模,承台配备数量足够的大块组合钢模板,砼集中拌和站负责供应本桥施工所需混凝土。2.2.2.5工期安排施工准备(含迁改):2013.12.15~2014.2.14基础及承台:2014.2.15~2014.8.31墩台身:2014.4.1~2014.11.30本桥预制梁架设工期安排服从于全线由线路起点依次架梁工期安排顺序。2.3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2.3.1一般隧道工程施工方案2.3.1.1工程概况本标段白马山隧道外,一般隧道共有7座,依次为凉风坳隧道(长336m)、江口隧道(长286m)、川洞隧道(长892m)、刘家陇隧道(长605m)、大坡垴隧道(长293m)71
、长岭隧道(长266m)、岩上隧道(长530m),隧道均为单向纵坡。2.3.1.2施工组织安排凉风坳隧道、江口隧道由隧道1队流水安排施工,川洞隧道由隧道2队负责施工,刘家垄隧道由隧道3队负责施工,大坡垴隧道、长岭隧道由隧道6队流水安排施工,岩上隧道由隧道7队负责施工,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采用洞口配置通风设备,压入式通风,长度小于500米的隧道采用自然通风,不配置通风设备。2.3.1.3施工方案本标段7座一般隧道施工方案可参考白马山隧道施工方案,详见前面所述。2.3.1.4工期安排本标段一般隧道工期安排服从于过隧架梁通道上桥梁架梁节点工期,同时服从于白马山控制隧道工期。具体详见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中所述。2.3.2一般桥梁工程施工方案2.3.2.1工程概况本标段除重难点工程龙屯河双线特大桥外,共有特大桥6座,大桥20座,中桥4座,具体详见表1-2。2.3.2.2施工方案2.3.2.2.1施工技术方案根据现场考察情况,结合我单位各方施工技术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本标段桥梁总体施工方案为:以特大桥为重点、难点,以保证路桥过渡段填筑质量为前提(优先安排桥台施工)、以不影响桥梁架设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项目,科学安排施工。根据区间架梁线路的的要求,以各区间轨道施工开始时间控制桥梁工程结束时间,以有利于桥梁工程的均衡施工,节约资源。⑴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根据钻孔灌注桩所在岩层地质情况,选用不同的钻机,一般采用旋挖钻机,遇有坚硬岩层时采用冲击钻机或回旋钻机,钻机的选择以钻孔桩所穿过地层围岩情况和适合该地质岩层的钻机类型,同时还有考虑钻机的功效和工期因素,综合比选后确定钻机类型。71
桩基施工原则上以各施工队所负责的施工任务流水作业,特殊孔跨的桩基础优先安排,处于河流中及周边需要围堰施工的水中桩,优先安排在枯水期进行。扩大基础和钻孔桩基础采用常规方法施工;墩台身按结构形式分类,使用定型整体钢模板组织流水作业,施工顺序与基础相一致;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合站拌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桥梁上部—连续梁施工方案:本标段上部结构均为预制梁,梁的预制、运输、架设以及桥面系均由铺架队施工。2.3.3.2.2施工组织方案1)桥涵工程区段划分即任务安排本标段一般桥涵施工安排,总体以桥涵空间位置、桥梁结构部位和结构形式及阶段工期目标,为施工主线,进行工程任务划分和施工组织。具体详见表1-7。2)施工组织原则施工组织以桥梁施工队为基本组织方式,在总体符合阶段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以保证特殊孔跨的工期要求的原则对相关工点进行进度安排,并统一协调和组织。施工组织的几点原则:一是先下部后上部、二是以局部保整体、三是统一规划协调配合、四是保阶段工期。先下部后上部:先进行下部结构施工,后进行上部结构施工,最后进行桥面系施工;以局部保整体:影响和控制架梁工期的关键和衔接的局部工程,在施工组织和安排上必须保证整体阶段工期。统一规划协调配合:桥涵、路基及相应过渡段,桥梁下部和上部,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施工组织遵循统一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才能从整体上保证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2.3.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2.3.3.1路基工程概况本标段路基工程为铜仁车站站改、大宗坪站站改、IDK27+626.35(台尾)~IDK46+570(右线YIDK45+770)段桥桥间、桥隧间、桥涵间的短路基等,与区间路基同步实施的配套工程主要有电缆槽(井)、声屏障基础、过轨电缆预埋管、接触网立柱基础、综合接地设施、贯通地线等。2.3.3.2路基施工方案2.3.3.2.1总体施工方案71
为确保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地基的处理与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是施工重点。施工前先对全线地质情况进行复勘及补钻,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确保不因地质勘察原因造成路基沉降控制问题。地表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或推土机按不同的要求分段作业,处理后的基底密实、平整,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地面倾斜地段按设计要求挖出台阶。地基的处理按设计要求,采用填砂(垫层)、填碎石(垫层)、填砂夹卵砾、混凝土(垫层)、复合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多向多轴)、水泥搅拌桩、CFG桩、冲击碾压、等施工。根据划分的施工区段,各区段路基工程由各路基工程队在施工准备后进行作业。各施工队根据土石方的分布,确定队伍驻地,并修建施工及运输便道,各自配备施工机械,采取逐段施工、多个作业面平行作业的原则。根据路基工程数量的分布及土石方调配方案,本着“就近移挖作填,减少运距,尽量使用满足填料要求的挖方弃方,少设取、弃土场”的原则。本标段路基工程挖方地段采用挖掘机挖装,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施工,将符合填料标准的部分运至利用地段作填方使用,多余及不符合标准的部分则运至弃土场。路基各结构层的施工都要在施工前进行足够的室内试验,并做试验段,取得可靠的施工参数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并按照“不同填料不得在同一层混填”的规定来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路基填筑施工以“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方式组织施工,试验段先行。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过渡段和与其连接段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相同的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均匀压实。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填筑。路基防护工程随着土方开挖的施工及时安排,上一级边坡开挖好后应及时将边坡防护措施作好,做好上一级边坡的防护工程后方可开挖下一级边坡。路基填筑期间做好路基变形监测工作,主要监测路基填筑期间地基沉降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填筑完成后,自然沉落期及堆载预压期的变形监测,直到工后沉降分析可满足设计要求为止。路堤地段一般工序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处理→71
基床下路基和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填筑→路基相关工程(隔声墙、电缆槽等)施工→整理验收。路堑地段一般工序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边坡分级开挖→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填筑→路基相关工程施工→整理验收。控制运架梁地段的路基应优先安排施工。软土、松软土等地段路基工程在旱季优先安排施工。2.3.3.2.2工程进度安排施工准备:2013年12月15日开始,2014年2月14日结束。路基工程计划2014年2月15日开工,地基处理在2014年5月31日前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2014年2月15日开始,基床底层、表层以下在2015年8月31日前完成,基床底层、表层于2015年7月1日开始,2015年8月31日前完成。路基附属工程2014年4月1日开始,2015年4月30日前逐段完成。站场路基与正线路基同步施工。2.3.3.2.3施工组织安排本标段路基工程量较小,共配备3个路基施工队,负责负责本标段桥桥之间、桥隧之间短路基、路基防护及排水以及附属施工。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二)施工组织设计图表部分《6-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2.3.4预制、架设T梁及桥面系施工方案2.3.4.1工程概况本标段承担全线预制T梁的预制和架设及相应的桥面系施工,预制T梁共有:239双线孔,279单线孔。2.3.4.1施工方案2.3.4.1.1预制场桥梁预制场和铺轨基地合并设置在一起,设置位置为线路起点铜仁车站内,铺轨基地及梁场里程范围为:K534+500-K536+118.70(含台尾),梁场内设置制梁台座18个,其中24m制梁台座2个,32m制梁台座16个,存梁台座584m,采用2台90t-32.9m、2台90t-39.7m及1台、180t-40m移动式龙门吊进行T梁的装(移)梁作业,制(存)梁占地59.1亩。在梁场建设过程中,对于32m、24m制梁台座下地基承载力必须不下于0.15MPa,32m存梁台座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0.2MPa,24m存梁台座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0.15MPa71
;制存梁的基座不允许有不均匀沉降,填筑时分层夯实达到最佳密实度;梁场内生活办公区占地6.5亩。梁场内砼采用砼集中拌和站负责供应。T梁运输采用轨道式运梁车。施工用电采用集中供电,施工时采用地方电力线路、永临电力线路与自发电相结合,从集中供电处上“T”接,并在沿线各重要工点附近设置变压站,采用S9系列变压器,以供桥涵工程、集中地基处理、加固防护工程等的施工用电。另外在沿线重要结构物附近配备500KW发电机备用。生活用电:由各变压站就近单独架线接入,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供电系统。施工用水采用从铜仁车站自来水管道系统接驳引入梁场内,并设置100m³蓄水池。2.3.4.1.2T梁架设施工方案T梁架设由铺架队采用用架桥机从线路起点顺序架设,运梁采用轨道运梁车运至工地。2.3.4.1.3工程进度计划安排T梁预制:2015.9.1-2016.7.15架梁开始日期:2015年11月15日架梁结束日期:2016年8月25日2.3.5有砟轨道工程施工方案2.3.5.1工程概况本标段有砟轨道、铺轨主要工程数量为:正线93.317铺轨公里,站线5铺轨公里铺新岔25组,铺粒料道床(正线、站线)240043立方米。本线为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的客运专线,正线铺设有砟轨道,采用重型轨道类型,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正线钢轨采用60kg/m、定尺长100m、U71MnG热轧无孔新轨。正线一般地段采用2.6m长Ⅲc型有挡肩混凝土枕,设有护轮轨地段采用Ⅲqc型混凝土桥枕,均按1667根/km铺设;轨道电路区段根据补偿电容节距和电气绝缘接地点设置同类型轨道电路专用枕,岔区铺设配套的混凝土岔枕。正线道床采用一级碎石道砟(特级粒径、水洗工艺)。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5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分别按单线设计,单层道床;半径小于800m的曲线地段,曲线外侧道床顶面宽度增加0.10m。铺设Ⅲ型枕地段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其他轨枕地段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4cm。砟肩堆高1571
cm,道床边坡1:1.75。桥上与隧道内线路中心线一侧砟肩、边坡与区间线路相同,砟肩与挡砟墙、边墙(或高侧水沟)间以道砟填平。铜玉正线按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铺设范围IDK0+000~IDK47+421.160(左线),IDK0+000~YIDK46+674.192(右线)。2.3.5.2铺轨基地方案铺轨基地设置在铜仁车站内,按照永临结合、节约投资原则进行布置。设长轨条存放区、生活生产房屋等。铺轨基地投入一套铺轨设备,负责长轨铺设、无缝线路施工和轨道整理。铺轨基地设计能力存放Ⅲ型轨枕4.3万根、25钢轨存放27km,轨排存放3km,道砟40500m3,装卸机械1台5t与2台10t,27.0m移动式龙门吊。铺轨基地占地72.7亩,存砟场占地11.3亩。由于铺轨基地和预制场合并设置在铜仁车站内,因此铜仁车站增设到发线1调,铺架基地装卸线4调,施工过渡为延长铺设牵出线,新铺4道、临G1-G4及其它无干扰线路,利用天窗时间拆除(1)-(3)渡线,铺设3-9交叉渡线、17#道岔、6#道岔,拨接线路,连同货物线、油1线、4道,封闭(7)-(13)渡线,按新线位铺设3道,接通线路,全站开通。2.3.5.3预制(存)轨枕场便于施工和管理及质量控制;存储车间安装装车龙门吊,便于储存、装车。2.3.5.4有碴轨道施工方案道砟采用预铺法,自卸车运输至工作面,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2.3.5.5铺轨工程施工方案铺轨工程自铺轨基地(铜仁站)向线路终点方向顺序铺架,车站内正线道岔提前工厂化分节拼装,紧跟正线机械化铺设,工电联合钉固后作线路使用。道岔施工采用原位法铺设。现场单元焊及锁定焊采用移动式闪光焊机,道岔焊接宜采用铝热焊。道岔的铺设采用专业化的队伍,机械化设备进行标准化施工。有碴道岔的铺设采用预组装铺设。2.3.5.6运输组织方案铺架运输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和运营部门积极配合,做好行车组织工作。71
严格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当地铁路局有关规定。铺架施工运输实施前,与有关运输部门和车站签订施工安全运输协议,实施中严格按协议规定执行。行车速度根据线路情况而定,牵引定数根据行车速度、限制轴重及线路坡度情况而定,严禁开行超重列车。建立无线通讯网,确保指挥部、项目部与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员、防护员,以及驻站联络员之间的通讯联络,确保铺架前方、后方通讯畅通。同时安装市话,沟通各方联系。铺架基地设调度室,负责全标段施工组织、协调,调度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及时掌握施工信息、协调安排各工序施工。2.3.5.6.1编制依据业主提供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文件;现场调查了解的施工、运输条件;我单位历年来修建多条铁路干线及铺架和类似的施工经验。2.3.5.6.2铺架施工运输行车组织(1)行车组织原则铺架运输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积极主动配合运营部门,做好行车组织工作。严格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铁路局有关施工的规定。制定详细的铺架运输方案,与运营部门密切配合,编制运输计划上报审批,严格按批准的计划执行。铺架施工运输实施前,与有关运输部门和车站签订施工安全运输协议,实施中严格按协议规定执行。(2)行车组织指挥机构项目部设调度室,由调度主任、行车调度和施工调度组成。负责管段内的施工生产、铺架运输的组织指挥。根据铺架现场与施工进程,制定列车编组计划,实行24小时坐台值班。铺架前方设铺架指挥所,设行车调度和工程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指挥。(3)行车组织的实施71
根据施工的需要和对铺架机械设备的要求,自备DF4型内燃机车为牵引动力。机车状况保持良好,并配备足够的技术维修人员和精良的维修设备,保障运作正常。工程列车进入铺架现场,按规定装设机车信号、无线电台。呼唤应答及时,安全有序。选派思想品质好,业务技术精的司乘人员并持证上岗。铺架列车凭调度命令进入施工地段后,在邻线线路两端各800m处设置防护信号。待列车接近时,昼间手持展开的黄色信号旗,夜间手持黄色信号灯,以示列车慢行通过施工地段。(4)行车指挥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贯彻单一指挥制确保列车的安全。严格执行运营部门的调度命令,服从调度指挥,并认真执行车机联控制度。行车调度命令只能由值班调度员发布,各有关单位及所有行车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项目经理部调度负责标段内的施工生产、铺架运输的组织指挥,根据铺架现场施工进度制定列车编组计划,每日定时以命令发布到运输队及相关人员。加强与运营部门的调度联系,随时掌握工程用料的到达情况,及时组织排空、取重。2.3.5.6.3列车运行(1)行车速度新线行车速度由项目经理部领导根据线路实际情况提出,以调度命令发布执行。前方铺架时,未上碴整道的线路限速10km/h运行。已上碴整道的线路根据线路情况规定速度。铺架基地调车速度:空线牵引为15km/h;空线推进10km/h;进有车线为5km/h。(2)对机车乘务人员的要求机车乘务人员在列车运行中,除严格执行《技规》第252条的规定外,新线行车还应做到:乘务员运行途中,车动集中看、了望不间断,做到:下看线路、平看信号、侧看标志、内看仪表、后看车辆。不断提高操纵技术,做到不溜逸、不擦伤、不迟缓、不超速、避免超劳,确保安全运行。以进出站安全为重点。做到“一必须”:进站停车时,必须严格掌握列车速度,在确保列车绝对安全的基础上一次停妥。严格掌握行车速度,运行中要注意线路施工作业标志和防护信号,严防冒进。71
密切注意运行区段的线路状况,对三角坑、死弯、路基下沉、自然灾害等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要及时向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或前方站值班员报告。列车调度员应立即通知轨道工程队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正常行车。严禁臆测行车,要准确判断和处理突变情况。列车上坡道停车后启动困难需压钩时,先大闸减压后压钩,启动时需掌握好缓冲时机。列车下坡道行车时(指推进运行),司机应尽量使其车钩处于伸直状态。(3)对运转车长的值乘要求出乘接班前认真检查备品是否齐全良好。提前一小时到派班室报到,阅读有关行车命令指示,听取传达有关事项并做好记录。到车站签到并接受列车(如有票据按规定做到三相符)。并与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联系注意有关注意事项。检查现车必须在发车前10分钟完成,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不得影响正点发车。司乘中严格按照《技规》第253条的规定执行,监护列车并做好乘务记录。推进运行的列车,发车前必须进行试拉。在列车的最前端第一位车辆上要安装临时车长阀。在正常运行中,车长可不显示引导信号。需使列车减速,鸣笛接近作业停车地点时,车长必须显示引导信号。(4)铺架列车到达铺架现场时的作业列车到达铺架现场后,车长与司机详细了解现场线路、坡道、曲线半径和运行距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司机根据每排轨节和每孔桥梁的长度确定其距离,做到心中有数。车长亲自检查临时车长阀,并试验良好后亲自或派专人看管使用。动车前,乘务人员必须确认准备工作就绪,所有人员已离开线路,车辆及线路状态良好,无任何障碍后方可凭信号动车。龙门吊倒装桥梁、轨节时,车长应正确及时地显示信号。司机应正确确认信号并鸣笛回示。铺架对位的距离信号分别为:5m:昼间——展开的绿色手信号旗下压三次。夜间——手信号绿色灯光下压三次。3m:昼间——展开的绿色手信号旗下压二次。夜间——手信号绿色灯光下压二次。1m:昼间——71
展开的绿色手信号旗下压一次,随即拢起的红色信号旗高举,展开的绿色信号旗在下部左右微动。夜间——手信号绿色灯光下压一次,随即左右微动。使用临时车长阀的人员应正确掌握行走距离,注意列车移动速度及一切相关情况,随时准备使用临时车长阀停车。2.3.5.6.4铺架机械转换时的作业铺轨机、架桥机需在站内转换时,限速5km/h,统一指挥,调车完毕后,严格做好防溜措施。2.3.5.6.5开行续行列车的规定续行列车只限于前方站至铺轨现场(轨道车接送上下班人员、送饭、送料等),但必须具备“三大件”、并使用良好的情况下办理。开行续行列车时,按调度发布的命令作为进入区间的许可。续行列车发车的间隔时间为15分钟。前行列车不得后退,续行列车不得超速,均按规定的速度行驶。司机、车长加强了望,与前行列车保持一定距离,并随时做好停车准备。前行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后(牵引为车长,推进为机车乘务人员),必须到距续行列车来车方向制动距离800m处进行防护。前行列车到达铺架现场后,作业时后退不得超过龙门吊500m。续行列车司机必须加强了望,并在距龙门吊550m处一度停车,联系好后方可接近铺架列车。2.3.5.6.6轨道车的使用轨道车的开行按列车办理,并按本区段的允许速度运行。制动方式不同的轨道车不准重联运行。轨道车后部挂有车辆时,必须接通风管,保持制动作用良好。运行中派运转人员负责后部了望。轨道车停车作业时,指派专人看管,并做好防护措施。轨道车挂有小型平车作业又不能通风时,除用连接板串牢外,另用钢丝绳捆绑,以防溜逸。2.3.5.6.7防溜措施做好所有车辆、机械的防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溜措施。铺架现场的铺架机械由铺架单位负责。铺架机械、宿营车在站停留时,由铺架队做好防溜措施。71
防溜器具的安放应按规定安放正确,保证牢靠有效。铺架机械、车辆停放时间过长时,必须采用三保险(安放穿销式止轮器、拧紧手制动、设置防溜枕木)。必要时串挂钢丝绳,以确保万无一失。2.3.5.7临时设施规划及布置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本工程特点、任务量结合我单位实力,本着确保安全、质量,实现工期要求,突出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任务量、环保要求和施工人员需用情况,从便于指挥、有利于施工出发,队伍部署如下:轨节组装队、运输工程队、轨道工程队设在铺架基地(修建临时房屋);铺架工程队住宿营车,随着铺架进度停放在沿线车站股道上;轨道工程队、综合工程队在沿线车站搭建活动板房。为方便铺架工程队和综合工程队上下班,配备2台班车接送。详见后附图6-6-1总体平面布置图。2.3.5.8工程进度计划全线铺轨:2015.11.15-2016.9.14铺轨开始日期:2015年11月15日铺轨结束日期:2016年9月14日轨道精调开始时间:2016年9月15日轨道精调结束时间:2016年12月14日2.3.5.9资源配备计划2.3.5.9.1劳动力配备计划劳动力组织以完全满足建设单位工期、组织平行、流水作业为原则,根据本工程的工作量、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配足。各工序配备人员见表2-3-5-9至表2-3-5-13。表2-3-5-9轨排组装用工计划表工号、工种类别数量(人)后勤服务管理人员15生产线及配属修理工6电工4龙门吊司机18指挥6硫磺锚固20吊枕471
配轨10上扣件紧固、吊轨节30配属工种45合计158表2-3-5-10轨节和桥梁运输用工计划表工号或工种(类别)数量(人)备注基地运转站长1两班制作业值班员3助理值班员3扳道员6调车员3连接员9机务值班员3火车司机26油料员6化验员2站务联络员8两班制中间站12前方站4机修车工3日勤制电工3走行工9机械工5电焊工2综合修理6列检工区领工员2基地站3前方站4值班员3二班制71
乘务工区乘务员10运输综合服务和管理人员16日勤制合计152表2-3-5-11前方铺架机组用工计划表序号工种类别数量备注工种类别数量备注铺轨架梁管服人员16主机64主机78二班作业制1指挥3二班作业制指挥32电工3走行33发电3起吊34走行3电工35起吊3发电36质检3捆梁、指挥307上接头6落梁309挂钩、收尾40质检310机动平车9机动平车121走行3二班制指挥32押运加固6走行3押运加固6龙门吊33龙门吊301指挥3二班制指挥32起吊6起吊33挂勾24挂勾、上支座24合计126合计140表2-3-5-12轨道工程队用工计划表序号工种作业内容数量备注1队长全面负责2正、副各一人两71
班制作业2管理人员生产、生活管理183轨道工程师焊接技术负责44机械工程师设备管理45机械工焊机操作4含记录粗磨操作4精磨操作6含记录焊前除锈4焊前校直6焊后矫直、正火6含记录6线路工轨道施工50长轨铺设、轨道拨正、应力放散、轨道整修7起重工标准轨吊装10含卸车长轨吊装10含装车8修理工机械修理109电工发电设备6电器修理10质检员接头检验4含记录探伤检查4含记录11安全员安全防护6现场安全监督12资料员资料整理4含接头、长轨编号合计162表2-3-5-13桥梁横向联结用工计划表序号工种职责人数1指挥全面负责12调度协调各部门13电工24测量工测量放线25司机46木工负责支模87材料员负责施工材料及工具38统计计划负责计划任务分配19普通工种6310特殊工种电焊2合计872.3.5.10机械设备配备计划71
铺架工程机械配备见附表二。2.3.5.11施工进度计划2.3.5.11.1主要工序进度指标轨排生产:4.0km/天;工具轨铺设:4.0km/天(单线);铺设底碴及道床预铺:1.5km/天(单线);铺面碴:4.0km/天(单线);换铺长轨及单元轨焊接:2.0km/天;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4.0km/天;线路整理:4.0km/天(单线)。T梁架设:3孔/天/台(单线)。2.4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检查、控制方案2.4.1过渡工程由于新建铜玉铁路需要占用既有渝怀线的站房位置,需将既有铜仁车站站房进行倒边过渡。⑴既有铜仁站概况铜仁车站既有到发线3条(含正线),接车安全线2条。旅客站房位于线路右侧,为线下式站房,规模为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有500m×6m×0.5m基本站台和500m×9m×0.3m中间站台各1座,均设300m雨棚,并设地道2座。站房对侧有接触网工区、牵引变电所、工务修配所各1处,站房同侧有供电、线路、污水、通信车间,信号工区,派出所各1处。⑵过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将引起铜仁站既有供电车间、线路车间、派出所、信号工区、站房、信号楼的迁建。施工过渡需保证既有线行车及旅客进出。过渡方案实施步骤如下:①第一步:另选址还建供电、信号、车务设施及派出所,拆除既有派出所。信号工区完工后,将既有信号工区内电务设备搬迁入内,敷设过渡光电缆至既有信号楼通信机械室,保证相关专业业务需求。供电设施完工后,新建供电设施,待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倒切,后拆除既有配电所。②第二步:拆除供电车间,原址还建工务设施;拆除信号工区,原址还建给水设施。71
待还建的工务设施及给水设施完工后,敷设过渡光电缆至既有信号楼通信机械室,保证相关专业业务需求。③第三步:新建站房(含信号楼),实施除既有站房、信号楼以外地段的线下工程及通信信号电缆槽、接通出站地道。新站房施工打围范围不阻碍既有站房旅客的正常进出站流线和消防车的行驶,并在站房附近选择室外临时旅客集散地,并在其与既有站房间设置一条安全、便捷的临时通道,同时避免旅客进出站客流的交叉。既有站房与新建站房施工打围范围之间留出足够的宽度和空间满足消防车的通行和作业。新建站房在施工工程中不影响既有站房的使用、旅客的集散和消防扑救的要求。敷设咽喉区至新建信号楼间干线光电缆,核对既有光电缆各芯线用途,并做好标记。在新建信号楼和既有通信机械室间敷设1根过渡光缆和1根过渡电缆。敷设各专业设施至新建信号楼间地区光电缆。敷设既有干线电缆分向盒至新建信号楼间干线电缆,核对既有电缆各芯线用途,并做好标记。站房施工期间,设置临时进站通道供旅客进站。④第四步:铜仁新站房(含信号楼)投入使用,拆除既有站房、信号楼,完成剩余线下工程,接通旅客进站地道,铺设不影响行车的线路。新站房(含信号楼)建成后,待室内外通信设备施工调试完成后割接既有干线光电缆,连同地区光电缆一并引至通信机械室,利用与既有通信机械室间的过渡光电缆,逐步过渡至新通信系统。待室内信号设备施工调试完成后再割接既有信号电缆,并引至室内分线盘,启用过渡联锁软件。同步启用新建TDCS、集中监测等系统过渡软件。上述工程完工后,新站房及信号楼投入使用。拆除既有站房、信号楼,完成剩余线下工程,接通旅客进站地道,铺设不影响行车的线路。⑤第五步:利用天窗时间插入201道岔,接通205道岔与既有安全线,全站开通运营。启用正式联锁软件,同步启用新建TDCS、集中监测等系统过渡软件,并根据站场改造情况修改LKJ数据。⑶施工注意事项71
①本过渡方案为既有线施工,应严格遵守《铁路信号施工规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等有关规定。②在利用既有线运营中的设备改建施工时,应严格执行"三不动、三不离"的安全制度,杜绝误动、误碰运营中设备,确保运营及施工安全。③施工前,应对收集到的既有线改造或接轨站竣工资料进行现场核实,并逐一核对设计使用到的室内、外线缆端子、组合架柜配线端子、组合内部接配线关系及电源环线等情况,发现不一致时及时向设计单位反映以便及时修改。④现场割接电缆时,请仔细核对电缆用途、类型、芯数,确保割接电缆的准确。2.4.2接口工程本标段内有路基、桥涵、隧道、站场、有砟轨道,因此控制好路基、桥梁、隧道、站改与有砟轨道、T梁架设、铺轨工程的接口工程是关键。桥梁接口工程按照土建施工顺序进行安排,分为下部结构、梁体和桥面系。下部工程主要包括桩基、承台、墩身的接地钢筋的预埋和焊接,接地端子的预留,此部分与土建施工同时进行;梁体工程主要包括接地钢筋的预埋和焊接、接地端子的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的预埋,此内容与梁体钢筋施工同步进行;桥面系工程包括接地钢筋的预埋和焊接、接地端子的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的上部浇注和电缆槽的构筑,此项施工项目与桥面系其他施工同时进行。路基接口工程同样按照土建施工顺序进行安排,分为过轨管道预埋、贯通底线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接地系统连接及电缆槽的施做。根据路基施工的不同工艺和施工顺序,分别在对应时间进行此项施工内容,应确保任何接口施工作业不得对路基本体工程产生影响。站前各专业关系接口见表2-4-2-1;表2-4-2-1站前各专业关系接口表接口项目工程名称接口条件地基处理桥梁桥台、涵洞、路基地基加固优先施工桥台桩基,涵洞地基与路基地基处理同步进行架梁桥梁下部、路基填筑桥梁下部、路基填筑(含沉降观测)在架梁前1个月完成无砟道床桥梁、路基精测网已经建立,连续梁徐变2~3个月,路基沉降期不小于6个月站前站后工程接口见表2-4-2-2。71
接口项目专业工程接口项目技术条件及进场条件要求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影响工程施工的迁改及征地项目应一并完成,防止二次征地。电缆槽敷设(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电力牵引供电)路基① 桥、路基地段,同一区间的电缆槽及衔接部分的过渡槽道应同步贯通,盖板同步到位;② 电线按规定规格、位置预埋,路基填挖、桥梁架设结束;③ 桥、路及区间和车站的接合部要考虑电缆过渡路径及电缆弯曲半径。桥梁① 梁电缆引下的锯齿孔,梁和桥墩上预留的电缆槽用爬架滑道齐全,易于查找;② 桥梁电缆上桥预留电缆桥架和过轨管线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预埋、留件经站后监理和施工单位确认过轨管线(通信、信号、电力)路基、桥梁① 路基填挖施工结束,站后专业预埋过轨管线按站后专业需求施工完毕,并经站前站后的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签字验收;②过轨管道及手孔(井)在路基形成前完成,并预留钢丝保持管道畅通③ 桥梁电缆上桥预留电缆桥架和过轨管线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预埋、留件经站后监理和施工单位确认。综合接地(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声屏障)路基、桥梁① 接地端子与电缆槽同步形成;②桥面、路基地段通信、信号设备用综合接地端子,预留在电缆槽壁上,并有明显标识;③ 中继站基础、接地网综合接地端子,应预留在基础侧壁上;④ 基站、直放站接地网综合接地端子;⑤ 路基填挖施工结束,站后专业预埋过轨管线按站后专业需求施工完毕,并经站前站后的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签字验收;⑥ 桥梁电缆上桥预留电缆桥架和过轨管线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预埋、留件经站后监理和施工单位确认;接触网支柱、通信辅助杆基础路基、桥梁① 接触网基础、通信辅助杆基础按设计位置、规格与路基施工同步完成,并按照设计要求全部验收完毕;② 应提供路基地段予埋沟槽管线施工资料和交桩,并合理安排路基和接触网交叉施工;③ 施工应制定占轨计划并报建设单位或运营部门协调后确认。预留锚栓、滑道(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桥梁① 预留锚栓、滑道按设计位置、规格与路基施工同步完成,按照设计要求全部验收完毕;② 梁电缆引下的锯齿孔,梁和桥墩上,预留的电缆槽用爬架滑道齐全,易于查找。箱盒安装(信号)路基、桥梁① 路基地段箱盒安装条件:路基或桥面平面高度已确定;② 桥梁地段箱盒安装条件:桥梁防护墙施工完毕;③ 调谐区设备及标志牌测量安装条件:线路里程标已确定,接触网杆已安装;④ 防护墙、电缆槽达到规定强度。声屏障路基、桥梁① 桥梁遮板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并经业主组织站前施工单位、站前监理和站后监理、施工单位确认;② 路基填筑结束,支柱及框架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经业主组织站前施工单位、站前监理和站后监理、施工单位确认。2.5各专业关键工程首件评估施工方案71
2.5.1建立各专业首件评估制度本项目全面实行首件(试件)工程认可制。当首件工程建设不满足本项目质量目标要求,将转入试件工程认可制。本标段首件工程认可制具体实施范围为:⑴路基、桥梁、涵洞、交叉工程、铺架、轨道、站改、排水防护等全部工程所有分项工程,和分项工程中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分项工程。⑵业主、项目总监等提出的重要工程部位;⑶主要原材料、外部施工环境、人员设备组合等发生变化后的施工项目。2.5.2首段(首件)工程评估验收内容路基工程地基加固(CFG桩、砼钻孔灌注桩、强夯等)、AB组填料填筑、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填筑、接触网基础或管线沟槽开挖、路肩两侧沥青砼封层均应进行首段工程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桥梁工程岩溶区、砼灌注桩、桥梁墩台身浇筑、T梁预制、T梁运架应进行首件工程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隧道工程防排水系统(含明洞)施工、拱墙砼浇筑施工应进行首段(件)工程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2.5.3首段(首件)工程评估验收流程路基工程、桥梁岩溶区钻孔桩在工艺试验结束后进行评估,轨道铺架工程在轨枕运输安装、轨道铺架之前进行评估,桥梁(除岩溶区钻孔桩)及隧道工程在混凝土施工前进行评估。项目分部应在首段施工前,向项目部工程部报送评估申请表。申请表中应包括里程范围、所属标段,首段工程概况,主要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情况、开工前准备情况,申请评估时间等内容。项目分部按照首段工程的不同分类,分别由项目部工程部、安质部、试验室进行内部初评后再报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初评。在完成初评后,按照首段工程的不同分类,向项目部提交评估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含评估工点的工程概况,开工准备情况,原材料及半成品进场检验报告等,并附施工工艺标准及作业指导书等内容;项目部工程部审核后分别向建设单位、监理项目部提交评估申请报告。2.5.4各专业关键工程首件评估方案71
路基施工前,申请试验段路基或第一个(批)施工的分项工程作为首件进行施工,对路基工程所有分项工程和分项工程中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分项工程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并按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目标。在实施、评定过程中,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和技术要求等进行补充完善,同时提出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水平的措施和方法,确定施工方案和控制要点,统一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稳定工艺流程、统一要求等,以指导后续工程施工。以桥梁分项工程第一个或第一批施工的为首件,对桥梁工程所有分项工程和分项工程中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分项工程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并按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目标。根据首件(试件)工程认可制实施细则要求,涵洞施工前,申请某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和波纹管涵作为首件涵洞工程进行施工,对钢筋砼盖板涵和波纹管涵工程所有分项工程和分项工程中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分项工程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并按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目标。隧道施工阶段应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依据施工地质、资源配置及实施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着重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本标段隧道围岩地质有可能为突发性事故(岩溶、突水、突泥、突石等),因此评估时必须明确设计措施和预案、施工工序、注意事项、监控要求和施工应急措施等。隧道开挖施工前,申报某一隧道(含有岩溶、突水、突泥、突石、偏压等不良地质)作为首件隧道工程进行施工。对隧道所有分项工程和分项工程中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分项工程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并按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目标。全段的首段轨道工程范围由项目部根据全线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进展情况综合确定,评估实施办法和流程按照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铁路有砟轨道先导段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有关要求执行。首段评估长度不少于1km(包含路基、桥梁、隧道及其对应的过渡段,且应包含直线、曲线地段不同工况,不同工况可分段)。全线轨道开工前,确定首段施工区段及施工计划,并向建设单位上报首段施工计划,组织项目分部进行首段施工的初步评估工作,并提交首段评估申请报告。71
经项目部确定的首段有砟施工评估的项目分部,按照建设单位全线有砟轨道首段评估计划统筹安排,按照标准化的管理要求,做好首段的各项准备和开工工作,按时进行首段施工。配合建设单位完成有砟轨道首段初步评估。并向项目部提交需要评估工点的评估申请,按照批准的评估计划。进行首段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进行首段工程施工。并向项目部提交需要评估工点的评估申请,按照批准的评估计划进行首段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进行首段工程施工。在首段(首件)工程验收完成后,监理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观摩。达到本工程确定的首段(首件)工程验收要求的,填写首段(首件)工程验收表。达不到的返工处理。2.6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6.1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隧道根据围岩状况采用台阶法、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法。台阶法施工时,由于开挖断面减小,在不能采用凿岩台车钻孔时,采用自制简易台架+人工风枪钻孔。实际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超前支护主要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三种形式;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型钢和格栅钢架、钢筋网及喷射砼形成联合支护,喷射砼全部采用湿喷法。采用液压钢模台车及砼输送泵进行二次衬砌施工。本标段隧道穿过断层地段围岩差,线路通过区域为富水地区,施工中可能出现涌水。在施工中,通过采取地质雷达或地质钻机钻探,加强地质超前预报,以此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具体的隧道施工方法如下。2.5.1.1进洞施工方法进洞前,先进行严密的控制测量,对洞口进行精确放样,确保建筑尺寸的准确。洞口的进洞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实施。参见图2-5-1-1。边仰坡施工时,尽量维持原地貌,尽可能减少洞口段植被破坏。2.5.1.2洞门施工方法洞门的施工尽量避开雨季。进洞前做好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并与路堑排水系统连通,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洞门构造、洞门墙尺寸以及基础埋深和圬工砌筑的允许偏差要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开挖前应进行测量放样,确保开挖尺寸准确,开挖时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底以上30cm人工开挖,确保不扰动基岩。钢筋砼圬工施工前,将洞门端墙基础部位的虚碴、杂物、积水和泥化的软层清除干净,使洞门基础置于稳定的地层上。71
根据端墙设计坡度架立好方木支柱,支柱间距为1.5m,将钢模板安在支柱内侧,其模板和支撑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混凝土浇注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均匀填充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和孔洞现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端墙混凝土浇注必须保证位置准确,墙面坡平顺,灌注混凝土时杜绝跑模。测量放样截水天沟施工超前大管棚预加固边仰坡开挖及支护进洞超前支护台阶法开挖进洞及支护开挖土石方沟床桨砌开挖土石方布设砂浆锚杆图2-5-1-1进洞施工程序框图为了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硬化和干燥收缩引起的裂缝,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拆模。洞门附属圬工工程施工时,洞门端墙与洞外挡护墙要配合施工,浆砌块石要选用无风化、无裂隙、无污染、抗压强度大于30Mpa的干净石料,块径符合要求。按配合比机械拌制砂浆,砌筑时要砂浆饱满,尺寸准确,外面平整。2.5.1.3管棚施工方法(1)管棚预注浆施工工艺管棚预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2-5-1-2。(2)管棚布置管棚沿拱部环向布置(3)管棚加工71
棚管采用的普通无缝钢管。管棚接长时先将前一根钢管顶入钻好的引导孔后再行连接。联接器螺纹长度不小于15cm。将联接器预先焊接在每节钢管尾端,便于连接。第一根钢管前段加工成尖锥状,以利于钢管推进孔内。相邻孔内管的接头位置至少错开3m,避免接头在同一个断面受力。(4)管棚施工钻孔:选择PG115型管棚钻机作为管棚钻孔施工使用的机具。随着孔深的增大,需要对回转扭矩、冲击功率及推力进行控制和协调,尤其要严格控制推力,不能过大。顶管作业:将钢管安放在管棚钻机上后,对准已钻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其冲击力控制在1.8至2.0MPa,推进压力控制在4.0至6.0MPa。图2-5-1-2管棚预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封闭钢管尾部:先用麻布条封堵管棚钻孔空隙,后用环形楔环顶紧,最后用电焊将楔形环焊接在管棚上。施工准备测量布孔管棚钻机就位钻孔落低钻机插管、顶管清除管内残渣钻机移位至下一孔封闭管头清除管内残渣钢管注浆效果检验注浆设计现场注浆试验浆料配制注水试验钻杆准备钻机校正钻机固定(5)注浆作业71
施工前做注浆试验,以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对富水地段,管棚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对弱富水段,采用注单液水泥浆进行围岩加固,具体在施工中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裂隙水发育情况决定注浆类型。注浆压力5Mpa。注浆工艺流程图详见图2-5-1-3。图2-5-1-3注浆工艺流程图欠佳整修管路、重新注浆效果检查压水试验结束注浆连接管路安装孔管钻孔良好调整浆液浆液在高速搅拌机内搅拌,严格按照实验取得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投料,浆液的浓度一般控制在1.25:1-0.8:1,若采用双液浆,为调整浆液初凝时间,可掺缓凝剂,并根据地层裂隙情况、含水状态及要求的凝胶时间,选用合理惨量。搅拌机布置有两个制浆桶,而且配有自动加水计量仪,可以保证水泥浆液的施工供应和浆液拌制质量。管棚注浆顺序原则上遵循着“先两侧后中间”、“由稀到浓”的原则。注浆完毕后应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并做好记录。2.5.1.4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施工工艺、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其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2-5-1-4。图2-5-1-4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封闭工作面准备工作制作小导管钻孔安设小导管连接管路封闭孔口注浆压水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压力流量是否达到要求?注浆否是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施工示意图见图2-5-1-5。71
160cm160cm10o160cm超前小导管开挖工作面图2-5-1-5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施工示意图(2)超前小导管制作超前小导管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导管由现场机修车间加工,其注浆孔采用钻床成孔,将导管一端做成尖形,另一端加焊Φ6管箍,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小导管结构见图2-5-1-6。0.18m0.20mФ8mm1.30m3.50mФ6管箍图2-5-1-6小导管结构示意图(3)钻孔、插小导管小导管钻孔前,进行孔位测量放样,孔位测量做到位置准确。按放样位置钻孔,并设方向架控制钻孔方向,使孔位外插角度符合设计要求。所有钻孔完成后均须进行检验,防止出现串孔,影响注浆效果。钻孔完成后,用高压风(或水)清孔。(4)注浆单液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5-1-7。71
注浆前,认真做好机具设备的检修工作,并用清水进行试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和修复,使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对注浆管路系统,包括接头、阀门等,认真检查,如有破损,予以更换,不好用的接头、阀门,不得使用,以免注浆时在较高压力下发生脱扣的危险事故。水泥水搅拌机缓凝剂储浆桶注浆泵压力表泄浆阀胶管止浆塞注浆管注浆孔图2-5-1-7单液注浆工艺流程图防止管路堵塞,结束注浆后,应尽快卸开孔口接头,开清水泵冲洗管路,以免造成管路中的剩余浆液凝结、堵塞管路。注浆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测所注浆液的凝结时间,是否与要求相一致,否则,要及时检查,找出原因,予以排除,以符合要求。注浆作业前后配合,统一指挥,保证注浆计划的实现。施工时配备专业电工,防止电路、电器设备发生问题,中途停电,造成意外事故。注浆管的止浆和固定:在注浆管口预定的位置,焊接带有阀门的套丝管头,注浆时,将注浆管和套丝管口连接,并用铁丝扎紧。注浆时,打开阀门;注浆完成后,关闭阀门。注浆完毕后,所有的机具设备,特别是搅拌机、注浆管、接头、阀门、贮浆桶等,认真清洗干净,收好后撤出洞外,并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以备下段注浆使用。2.5.1.5超前预注浆施工本标段隧道设计有预注浆施工措施,在施工中应根据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选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注浆参数:注浆终压取静水压力的2倍,静水压力在现场测试。按理想状态考虑单孔浆液的注入量,浆液在地层中均匀扩散时的计算公式为:Q=ЛR2Lnα(β+1)式中:R为浆扩散半径,取2.0mL为注浆孔长度,71
n为地层裂隙率,取10%α为浆液充填率,取90%β为浆液损失率,取10%钻孔和注浆的要求:钻孔和注浆的顺序同一环先下部后上部,间隔交替钻孔注浆,后序孔检查前序孔的注浆效果。应先注无水区后注有水区,钻一孔注一孔。在钻孔过程中遇到涌水或卡钻时应停止钻进,进行注浆、扫孔后再继续钻孔。岩溶填充物内采取前进式注浆。注浆施工:注浆施工前,通过地质超前钻孔探水、地质雷达、红外线声波探测等办法,了解开挖前方要通过地层的地质、水文情况。如:经过超前钻孔探水,可知钻孔的涌水量、水头压力;地质雷达测试可知前方地层,岩层的破碎程度;红外线声波探测可知区域内储水量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施工的盲目性。超前钻孔探水,钻孔出水量大于10m3/h时,该段即需要堵水注浆,如果出水量小于10m3/h大于2m3/h时,该段也可采用在出水孔周边进行局部注浆方式堵水。机具设备选用:钻孔设备根据本隧道施工机具设备配备情况,以及开挖断面的具体情况,正洞和平导注浆地段,尽量采用与其相适应的钻孔设备。注浆设备:隧道超前予注浆,根据获知的地段涌水量的大小,决定采用单液或双液注浆。制浆设备:选用净浆搅拌机作为制浆设备,为了保证浆液的均匀性和在注浆间隙时间不沉淀,另备搅拌储浆桶,容量各为1.0m3。止浆墙施工及孔口管埋设:根据开挖面地质情况,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成果,研究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在掌子面挂钢筋网,喷射C20号砼,厚度15-20cm,做止浆墙。止浆墙施工完毕后,按照确定的施工方案布孔。用合适的钻头钻3m孔,放入孔口钢管,与孔壁的间隙用麻丝填塞,再用道钉楔紧,上留排气孔,外露0.2-0.3m接法兰盘连接注浆管。钻孔:钻孔由外环到内环,由下部到上部间隔钻孔。钻孔要确保孔位准确,外插角度准确,各环钻孔深度达设计要求。当卡钻或有水涌出不能钻进时暂停钻孔,用注浆机注入双液浆液后再用钻机继续钻进。71
注浆压水试验:在正式注浆前用3Mpa的压力压水检查,其目的是:检查管路是否连接正常,是否耐压,有无漏水现象。测定岩层吸水量,以确定浆液的初始浓度和预计注浆量。测定注浆压力损失情况,确定注浆终压,将岩层裂隙内的充填物挤压至注浆范围以外,增加注浆效果。制浆:开动搅拌机,准确计算,加入定量清水,然后按水灰比加入水泥,连续搅拌3min后即可通过钢丝网过滤后进入储浆桶中,在储浆桶中二次搅拌后,供注浆使用。首先根据压水试验情况及围岩的裂隙发育情况估算单孔注浆数量,然后开始注浆。注浆时,先用水灰比0.70的浆液试注,当注浆正常后再逐步调高浆液的浓度达到设计0.38~0.4的要求。注浆时随时观察泵压及注浆数量,分析注浆是否正常。如单孔注浆量过大,仍不达到终压的要求,可暂停该孔注浆,过4~6h用钻机清孔后再继续注浆。注浆要作好充分准备,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严防堵管,以免影响注浆质量。注浆结束标准:当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达到设计要求的终压,需继续注浆10min,可结束本孔注浆;在单孔注浆量与设计注浆量大致相同,同时每分钟注浆进浆量小于20L,也可结束本孔注浆。注浆效果检查:注浆效果检查:可根据后序钻孔的钻进情况、涌水情况,判定注浆效果,另外也可根据整个断面内所有钻孔结束后,导坑的渗水情况判定注浆效果。注浆效果好的地段,经开挖后可观察到裂隙及空隙充填效果良好,几乎所有裂隙都充填有浆,开挖后掌子面无明显渗漏水。如果开挖后仍有渗水现象,堵水效果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局部径向注浆处理,使其达到堵水设计标准。2.5.1.6钻爆作业本标段所有隧道开挖均以钻爆为主。(1)钻爆作业施工工艺流程钻爆作业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1-8。(2)钻爆法施工的一般方法施工布眼:钻眼前,测量人员用红漆准确绘出开挖断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超过5cm。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分别控制在3cm和5cm以内。71
由有丰富经验的钻工司钻,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和钻眼精度,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图2-5-1-8钻爆作业施工工艺流程图用经纬仪准确定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和掏槽眼位置清理好掌子面、钻孔台架就位严格钻眼操作严格装药操作按规定起爆准确定位开钻,定期检查和更换钻杆、钻头,正确的钻杆倾斜度、钻眼深度,保证平行钻眼,正确掌握外插角装药前必须吹眼,严格按计划装药,严格按起爆顺序装雷管。正确连线,捣实药卷,必须堵炮泥两茬炮交界处台阶保证不大于15cm。同时,根据眼口位置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力求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清孔:装药前,用由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直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刮出吹净。装药: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装药,雷管“对号入座”。所有炮眼均以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联结起爆网络:起爆网络为复式网络,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联结时注意: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更不能刮破;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相同;网络联好后由爆破组长负责检查,指挥起爆。瞎炮的处理:发现瞎炮,首先查明原因。采取重新装药引爆,或在查明炮眼方向的情况下,在其周围间隔一定距离打眼,装药,利用周围眼的爆破振动起爆瞎炮,或爆破后,拣回未起爆的炸药、雷管。(3)光面爆破工艺流程、注意事项及技术标准见表2-5-1表2-5-1光面爆破工艺流程、注意事项及技术标准工艺流程放样布眼定位开眼钻眼清孔注意事项用红油漆准确绘出开挖面轮廓线及炮眼位置。→→正确钻孔,注意掏槽眼倾斜度,周边眼外插角。→→钻孔按炮眼孔位,熟练操作专人检查指导及时调整深度和角度。→→采用炮钩及小直径高压风管清炮孔技术措施误差不得超过5cm开眼误差在3~5cm周边外插角<2°不漏碴,不留石屑71
交界处台阶<1°装药联起爆网络瞎炮处理检查→→分片分组按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对号入座,炮泥堵口。→→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注意联结次数,专人检查→→查明原因,迅速果断按规定处理→→炮眼痕迹保存率>规范要求,围岩粉碎,炮眼利用率堵塞长度>20cm引爆雷管距一镞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确保安全为标准2.5.1.7中空注浆锚杆施工方法中空锚杆注浆支护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1-9。注浆程序:检查、调试注浆泵,连接好注浆管路。试泵,先做不少于5min压水试验,注意混合器中是否有串水现象,若无,则双泵压水。注浆原则:先下后上,先里后外,先水少后水多处。注浆未出现堵管现象时,根据理论注浆量和现场注浆量对比来调整比例。采用三次升压法注浆,由注浆油门阀调节压力,一般初始压力为0.4Mpa,正常压力1.0Mpa,终压为2.0~2.5Mpa。每一根锚杆注浆完,立即将吸浆管放入清水桶中,压入清水维持3~5min,清洗管路。注浆程序:检查、调试注浆泵,连接好注浆管路,注浆管路布置见图3.4-25。试泵,先做不少于5min压水试验,注意混合器中是否有串水现象,若无,则双泵压水。注浆原则:先下后上,先里后外,先水少后水多处。注浆未出现堵管现象时,根据理论注浆量和现场注浆量对比来调整比例。采用三次升压法注浆,由注浆油门阀调节压力,一般初始压力为0.4Mpa,正常压力1.0Mpa,终压为2.0~2.5Mpa。每一根锚杆注浆完,立即将吸浆管放入清水桶中,压入清水维持3~5min,清洗管路。2.5.1.8台阶法施工方法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3~5m,周边采用光面爆破减少对围岩的震动以控制成形。上台阶风钻钻孔,挖掘机扒碴到下断面;下台阶利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风钻钻孔,开挖循环进尺为2m左右。下断面出碴利用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指定的弃碴场地。具体开挖、支护和出碴运输施工工艺见“图2-5-1-10-1及图2-5-1-10-2台阶法开挖施工示意及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5-1-9中空锚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仰角锚杆)锚杆钻机就位钻锚杆孔锚杆孔位测量放样锚杆孔冲洗准备注浆材料注浆设备就位锚孔成孔检查搅拌砂浆安装锚杆及排气管安装锚杆体注浆锚杆抗拔力检查合格锚杆竣工验收注浆各项工前准备71
71
图2-5-1-10-1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7071
71施工步骤说明:Ⅲ级围岩及Ⅳ岩体较好处采用些台阶法施工,隧道开挖前采用施工地质素描、水平超前钻孔、地震波探测仪、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仪等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体系准确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构造及水文情况,结合破碎带、不同岩层地接触带等地段的处理进行隧道的开挖与支护;并根据支护后监控量测隧道围岩变形、隧道支护与衬砌结构受力情况、以及不良地质地段的处理情况进行隧道的防水层铺设与模筑结构二次衬砌。图中序号为:、上台阶开挖。、上台阶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及初期支护。、仰拱混凝土浇注。、仰拱填充混凝土浇筑。、铺设防水板及模筑二次衬砌、水沟、电缆槽施作Ⅲ级围岩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上台阶开挖上台阶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下半断面初期支护水沟、电缆槽施作不良地质处理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铺设防水层及模筑二次衬砌仰拱施作仰拱填充砼台阶移动栈桥仰拱移动栈桥仰拱砼下台阶回填碴格栅钢架间距隧道中线图2-5-1-10-2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71
2.5.1.9三台阶+横向支撑法施工Ⅳ和部分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大拱脚方法施工,三台阶大拱脚开挖方法示意图,见“图2-5-1-11”图2-5-1-11三台阶大拱脚开挖方法示意图B.施工步骤及工艺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注意拱脚部位初期支护厚度按设计尺寸加厚,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为3~5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一般0.6m左右,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一般0.6m左右,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77
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一般0.6m左右,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6步: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分别开挖预留的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第7步:开挖隧底: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隧底开挖、初期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回填,仰拱分段长度一般为4~6m。为了不影响车辆进出,采用栈桥过渡方案。三台阶大拱脚七步开挖法施工流程见“图2-5-1-12”。图2-5-1-12三台阶大拱脚七步开挖法施工流程图上部弧形导坑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的核心土左右错开开挖中台阶,施作初期支护左右错开开挖下台阶,施作初期支护超前支护测量放样施作砼仰拱施作仰拱填充围岩稳定性评判修正支护参数分段开挖隧底,施做临时仰拱断面检查否满足C.三台阶大拱脚七步开挖法控制要点77
a、根据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超前支护,控制好超前支护外插角,严格按注浆工艺加固地层,防止围岩松弛,保证隧道开挖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在断层、破碎带、浅埋段等自稳性较差或富水地层中,超前支护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强,以确保安全。b、弧形导坑应沿开挖轮廓线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以人工开挖为主,机械开挖为辅,人工配合挖掘机从台阶上向下刨土。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其他各分部平行开挖,平行施作初期支护,各分部初期支护衔接紧密,及时封闭成环;临时仰拱紧跟下台阶,及时闭合构成稳固的支护体系。c、施工过程通过变形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情况,及时指导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保证施工安全;d、三台阶大拱脚七步开挖法施工应做好工序衔接。工序安排应紧凑,尽量减少围岩暴露时间,避免因长时间暴露引起围岩失稳。e、仰拱超前施作,仰拱距上台阶开挖工作面宜控制在40m左右。铺设防水板、二次衬砌等后续工作应及时进行。f、二次衬砌距仰拱保持2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但不得大于40m。g、在满足作业空间和台阶稳定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台阶长度,核心土长度应控制在3~5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h、三台阶大拱脚七步开挖法施工应严格控制开挖长度,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情况,合理确定循环进尺,每次开挖长度一般为0.6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i、隧道周边部位预留30cm人工开挖,其余部位采用机械开挖,中、下台阶左、右侧开挖应错开,严禁对开,左右侧错开距离宜为2~3m。g、钢架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工制作和架设。钢架应架设在坚实基面上,并加垫槽钢,严禁拱(墙)脚悬空或采用虚土回填。钢架应与锁脚锚杆焊接牢固。k、隧道超挖部位必须回填密实,严禁初期支护背后存在空洞。必要时初期支护背后应进行充填注浆,保证初期支护与围岩密贴。l、完善洞内临时防排水系统,严禁积水浸泡拱(墙)脚及在施工现场漫流,防止基底承载力降低。当地层含水量大时,在上台阶开挖工作面附近开挖横向水沟,将水引至隧道两侧排水沟排出洞外。反坡施工时,设置集水坑将水集中抽排。m、确保隧道施工的洞内通风,保证作业环境符合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77
2.5.1.10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CRD法施工本标段高石盘隧道部分V级围岩开挖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施工,其余隧道采用CRD法其施工方法详见图2-5-1-13。图2-5-1-13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CRD法施工工艺框图77
7677
7777
CRD法施工工序和方法第一步: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42小导管及导坑侧壁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⑵弱爆破开挖①部。⑶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⑷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Ⅰ20或Ⅰ18)和Ⅰ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Ⅰ18横撑。⑸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二步:⑴弱爆破开挖②部。⑵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⑶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⑷接长型钢钢架(Ⅰ20或Ⅰ18)和Ⅰ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设Ⅰ18横撑。⑸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三步:开挖③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1;第四步: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及工序同2;第五步:⑴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⑤部。⑵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型钢钢架和Ⅰ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六步:⑴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⑥部。⑵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型钢钢架(Ⅰ20或Ⅰ18)和Ⅰ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40
第七步: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Ⅰ18临时钢架及临时横撑。⑵灌筑Ⅻ部仰拱及隧底填充(仰拱及隧底填充应分次施作);第八步: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Ⅷ部衬砌(拱墙衬砌同时施作)。2.5.1.11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喷射砼采用湿喷法施工。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初喷在开挖(或分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暴露岩面,防止表层风化剥落。复喷砼在锚杆、挂网和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喷锚支护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形。喷射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或ACL-606型轨行式混凝土输送车运输。喷射砼工艺流程见图2-5-1-14。图2-5-1-14湿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掺加纤维水搅拌机砼输送车湿喷机速凝剂压缩空气喷头水掌子面喷砼的准备和喷射过程应注意如下问题:喷射砼之前,应仔细检查开挖断面的净空尺寸,欠挖部分及时处理,并清除危石,然后用高压水(风)冲洗受喷断面,清除粉尘、杂物。在有钢架地段每间隔2m,在拱顶、起拱线和墙脚上2m预埋注浆管,方便对拱架背后注浆施工。喷射作业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螺旋上升,依次进行。如有较大凹洼时,先按规范要求填平,但不得回填异物,保证初期支护与岩面密贴。在拱墙部位埋设喷射砼厚度标志。初喷砼紧跟开挖工作面。钢筋网、钢架与岩面的间隙喷射砼填充密实,先喷钢架与围岩间隙,后喷钢架之间,钢架应有不小于4cm保护层。最后,在初期支护背后注浆,保证初期支护与岩面密贴。2.5.1.12喷射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1)长度选择借鉴国内外喷射混凝土工程中的成功经验,推荐使用的纤维长度为14~19mm。(2)拌合顺序140
聚丙烯纤维与骨料的拌合在干拌状态下进行,即将砂、石、纤维、水泥一起干拌,纤维投放不受其它混合料投放顺序限制。(3)搅拌时间试验证明搅拌时间为4~5min即可。(4)原材料选择①水泥:优先选用标号不低于Po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用于有严重硅酸盐侵蚀的环境时,应选用炕硫酸盐水泥。②砂:宜选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砂的含水率控制在6%~8%。③碎石:卵石或碎石均可,以前者为好。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拌合用水及外加剂:与普通喷射混凝土要求相同。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粘附性好,不发生管道堵塞。④胶集比:水泥与骨料之比为1:4~1:5,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以350~400kg为宜。⑤聚丙烯纤维: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26%,即每立方拌合料掺量为0.6~0.9kg。⑥砂率:一般选用的砂率为45%~55%。⑦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其表面平整,呈水亮光泽。(5)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①喷射方式:采用湿喷。②喷射工艺:A岩面处理:将基岩表面松动岩块清理,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岩面石粉。B钢筋配置:保持喷射工作不受干扰,获取较密实的喷射混凝土层。C喷射作业:喷嘴至工作面的距离一般为0.8~1.0m;喷射角度控制在80~90°左右;喷嘴处的风压一般控制在0.3~0.5Mpa;喷嘴按螺旋形轨迹移动。D回弹量调整:开始时回弹量较大,形成塑性层后,粗骨料嵌入,回弹量减少,一次性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5cm,在掺速凝剂的情况下,下拱部5~7cm,边墙7~10cm。E养护:应在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4d。F必须严格遵照喷头操作安全事项,绝对不可将喷头对人;开始作业时,人员先就位,混合料运到现场后,先开机,后送风,再上料;停止作业时,先停料,再管风,后停机。2.5.1.13钢架施工方法在隧道地质条件较差,开挖后围岩不能自稳的地段,采用钢架与小导管超前支护配合施工。140
(1)钢架制作按钢架设计尺寸下料,钢架分节长度以设计图和现场施工方法确定。钢架弯制或在胎模内焊接时,要控制变形。钢架制造好后要进行试拼。检查钢架尺寸、轮廓是否合格。(2)钢架安设工艺钢架安装工艺流程见图2-5-1-15。图2-5-1-15钢架安装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制分部安设钢架单元并用接头板连接实检查是否与初喷砼密贴纵向连接筋将钢架连成整体下一道工序加砼垫块或钢板否钢架单元放样钢架单元加工接头板加工钢架安设前应检查掌子面开挖净空,并清除钢架底脚自虚碴,决不允许用虚碴填在超挖拱脚底部,应垫方木或型钢进行高差调整,开挖尺寸允许误差横向±5cm,高差±5cm。软弱围岩地段,钢架脚底垫槽钢以避免钢架下沉。分片钢架用人工在掌子面组装成整榀钢架,连接螺栓要拧紧。钢架安装后中线允许误差±3cm,高程允许误差±3cm,钢架垂直度允许误差±2度。钢架校正后,每隔2.0m用预制砼对口楔子将钢架与岩层之间楔紧。钢架落底接长采用单边交错进行,每次单边接长钢架1-3排,在软弱地层可同时落底接长和仰拱相连并及时喷射混凝土。接长钢架和原钢架的连接要牢固、准确。两排钢架之间沿钢架周边每隔1.0m,用特制的φ22螺栓拉杆联接,使其成为整体,改善钢架纵向受力状态,不至于发生倾覆。钢架纵向连接好后,按设计迅速进行挂网喷锚支护,让钢架背后用砼喷平补满,使其与围岩密贴。2.5.1.14钢筋网施工方法(1)钢筋网制作140
钢筋网在洞外预制为网片后运到工作面张挂。若采用双层网片时,可将两层网片交错排列。(2)钢筋网的张挂钢筋网和喷混凝土、钢架组成联合支护,连续铺设。铺设时要注意:钢筋网必须与锚杆、钢架或其它锚固装置焊接牢固。片状钢筋网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钢筋必须用喷混凝土盖住,至少有20mm的保护层。2.5.1.15止水条、止水带施工方法隧道施工缝、沉降缝中设计有止水条、止水带。止水条宜采用缓膨型止水条,在使用前,避免遇水。为保证止水条安设位置正确,在待衬砌混凝土的挡头模内侧环向中部位置,钉设粗3cm的绳索。拆模后,取掉绳索,混凝土端头表面便呈现一条凹槽,用粘结剂将止水条粘在凹槽内即可。止水带采用L形钢筋卡固定。在挡头模板宽度的(大致)中线部位,每隔50cm打一小孔,将制成的钢筋卡插入其中,挡头模内侧钢筋卡卡紧止水带的一半,另一半紧贴在挡头模上。待拆挡头模时,将压贴在挡头模上的止水带扶正,并将伸出的钢筋弯曲卡紧挡头模板。浇灌砼时,注意扶正其位置,并加强其周围砼的振捣,使其与砼密合,更好地止水。止水带需接长时,可采用粘合搭接或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粘合或焊接宽度不小于5cm。止水带在使用前,检查其是否有破损,如有则修补或换用。2.5.1.16防水板施工方法铺设工艺:防水板铺设台架就位→将防水板运至台架上→在台架上沿隧道环向打设羊角钉,每环间距小于防水板背后两排吊带间距约10cm→将防水板在台架上铺开→升起支撑架→将吊带逐个系在羊角钉上→相邻环接缝焊接→降下支撑架→铺设质量检查。铺设防水板在铺设台架上进行。铺设台架采用结构简单的临时支架,如图3.3.3-21,其上部采用φ108钢管或槽钢弯成与隧道拱部形状相似的支撑架,用丝杆与台架连接,以便其升降;走行部分采用轨行式,轨距与钢模台车一致。悬承顺序为先拱后墙、由上而下进行。相邻环防水板之间的搭接缝,采用热和焊接机焊接。为方便焊接,在焊缝后垫一块三合板,边焊边沿环向移动三合板,焊接完成后撤出三合板;施工要求:防水板按设计厂家及设计要求铺设,使防水板起到应有的作用;铺设防水板的地段距开挖工作面不小于100m;铺设之后,及时衬砌混凝土。浇注衬砌砼时,不得损坏防水板;防水板铺设坚持宁松勿紧。140
2.5.1.17带状透水盲沟施工方法带状透水盲沟流速大、安装方便,能适用各种地质条件下水的排水条件。施工时根据地下水的发育情况,可适当增加带状透水盲沟的数量。以保证隧道在运营期间地下水变化及时排出,减小水压。在初期支护趋于稳定的条件下,最终逐层喷射混凝土封闭直至喷层表面干燥无水。在大面积淋水或地下水流量大的地段,亦按上述方法设置多层暗埋式排水管,通过暗埋式排水管将水引入墙脚纵向排水管排出洞外,以达到“排水通畅,衬砌表面干燥无水”的要求后。施工程序是:在开挖后的岩面上,先铺设盲管,铺设土工布包裹盲管,喷射混凝土;检查有无渗漏水;若有渗漏水,再在渗水位置增加铺设,喷混凝土,直至喷混凝土表面不再渗漏水。2.5.1.18二次衬砌施工方法衬砌作为隧道的永久支护,对其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1)施工方法本标段隧道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模板衬砌台车,大跨度地段采用专用衬砌台车进行全断面衬砌。砼采用拌合站拌合,砼输送车运输,砼输送泵灌注。硖门隧道斜井采用轨道输送车和轨道输送泵。衬砌作业机械化配套见图2-5-1-16。见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砼输送泵是混凝土运输车图2-5-1-16衬砌作业机械化配套示意图(2)施工作业程序二次衬砌工艺流程见图2-5-1-17。140
衬砌作业的基本要求是除应满足设计的厚度和强度并确保拱部密实,对抗腐蚀和抗渗要求较高的衬砌,注意按设计或规范要求使用相应的附加剂。除此之外,还应作好以下工作:图2-5-1-17衬砌施工作业程序图中线水平检查施工准备衬砌台车就位净空检查涂脱模剂灌注混凝土脱模养生拌制混凝土混凝土运输泵送入模制作试件(3)二次衬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①所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②施工前,必须对施工机具检查,保证施工不间断;尤其,施工拱部混凝土时,严禁中途长时间停顿。③边墙清底必做到“三无”即无集水、无杂物、无虚碴。④衬砌台车定位后必须检查衬砌厚度和净空,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序工作。⑤脱模剂的涂模必须做到均匀、到位。⑥挡头模及衬砌台车加固必须牢靠,并顺直、平整。⑦砼拌和采用集中控制拌和站。配料严格按先碎石,再水泥,最后加砂的顺序进行,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砼自进入搅拌输送车至卸料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砼输送过程中要保证不发生离析现象,若发生离析现象时,灌注前须进行二次搅拌。⑧砼灌注时必须分层且两侧对称灌注,两侧高差不大于50cm,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证砼做到内实外美。⑨脱模在砼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后实施。施工时,混凝土脱模强度,以试验室同条件试块试验数据为准。⑩仰拱、铺底施工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仰拱先行或仰拱紧跟的施工方法,以便保证结构安全。(4)为确保隧道衬砌结构不因地下水的作用,出现渗漏现象,混凝土衬砌施工时还应作好以下工作:140
①衬砌端头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并注意安装好止水带、止水条。防止施工缝渗漏。②严格控制水泥和附加剂的用量,粗细骨料的级配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特别是当对抗渗有特殊要求时,由于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较大,必须通过试验室确定水灰比,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此水灰比拌和混凝土,不得随意调整。另外,对整个施工工艺过程,特别是混凝土的拌和和振捣等,必须进行认真的实施,保证各工艺过程能作到标准。③调查隧道地表流水情况,截断流向渗入隧道的地表水,导流到附近河流中,洞口地表破碎地段采取预注浆加固措施。④衬砌混凝土碎石采取连续级配,混凝土供应采取自动计量配料机、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输送车、混凝土泵,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拌合性能稳定,可以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密实。⑤衬砌混凝土振捣严格根据规范按一定间距、深度、时间进行,禁止任意振捣,造成漏捣,禁止超过时间振捣,出现离析、泛砂现象。⑥封顶采取“死封顶”方式,使用混凝土泵进行封顶作业,可有效保证封顶混凝土厚度。⑦对超挖、洞穴处理时在衬砌时采取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同步回填,不得采用片石回填。⑧边墙拱部作业时在围岩渗、漏水时,在围岩上安装盲管并采用锚杆、铁丝、砂浆进行固定;混凝土接头根据防水要求安装止水条或止水带止水。2.5.1.19仰拱施工方法在本标段隧道仰拱施工中,采用“仰拱栈桥”施工方法。设计要求仰拱施工必须分段一次整体浇注,不能半幅施工,以确保仰拱施工质量。为了仰拱超前衬砌施工,为了仰拱施工期间,保持开挖、锚喷支护、衬砌施工等各工序能平行作业,特别在围岩较差地段,仰拱必须超前衬砌施工,以减少隧底隆起,确保质量和安全。在此情况下,采用在仰拱施工段的上方放置移动栈桥,可以即满足设计仰拱整体施工的要求,又不耽搁其他工序的作业。2.5.1.20水沟、电缆槽施工方法水沟、电缆沟施工时间在二次衬砌之后,整体道床施工之前。水沟、电缆沟盖板在现场预制厂集中进行预制,预制时严格控制盖板的几何尺寸,采用细粒径碎石混凝土,混凝土要求匀质、密实、和易性好,盖板表面平整、无凹凸现象,盖板四角棱角分明,无缺棱掉角。140
水沟、电缆槽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一次浇注成型,其施工要点是控制好模板的中线、水平,并要求模板支撑牢固,防止浇捣时模板位移和上浮。2.5.1.21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1)量测项目及测点布置①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随时进行监测。②地表下沉断面布置原则:一是布点的可能性,二是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三是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及地表下沉各项目测点尽量集中断面布设,以便量测成果协调分析,综合运用。地表下沉测点布置见图2-5-1-18。5m2~7×5m6m6m2~7×5m5m5~25m不动点(基准点)测点45°45°图2-5-1-18地表下沉测点布置见图观测仪器:水准仪、水平尺③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量测测点布置见图2-5-1-19。140
图2-5-1-19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量测测点布置图④围岩及支护间的接触应力、格栅主筋应力量测围岩及支护间的接触应力、格栅主筋应力作为Ⅳ、Ⅴ围岩段的必测项目。与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个断面。接触应力、格栅主筋应力量测测点布置见图2-5-1-20。图2-5-1-20接触应力格栅主筋应力量测测点布置图(2)量测方法及频率①围岩及支护结构状态观察: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现象、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格栅支撑是否压屈进行观察分析。对以上情况进行详细描述、记录,并预以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②量测方法及频率一般采用表2-5-2《围岩量测方法及频率表》所示的量测方法,现场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③注意事项为取得开挖后围岩上期状态变化数据,各项测点应及早靠近开挖面布置(不大于2m)并标定初始位置,读取初读数。在爆破后24h内或下次爆破前,读取二次读数。量测时把钢尺拉出停放20min,以便钢尺温度与环境气温达基本一致;同一洞内连续量测若干断面,如果洞内温差相差不大,可连续量测。140
(3)监控量测程序单个的监控量测数据很难系统反映围岩及支护体系的实际情况,在实施监控量测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监测程序进行监控量测,确保数据收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监控量测程序见图2-5-1-21。表2-5-2围岩量测方法及频率表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量测间隔时间1~15天16天~1月1月~3月3月以后1水平位移全站仪无尺测量法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2拱顶下沉水平仪、水平尺、钢尺或测杆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3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平尺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4接触应力、格栅主筋应力压力传感器、钢筋计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图2-5-1-21监控量测程序图分析地质勘测资料确定监控量测计划施工监测拱顶下沉、周边位移量测地质和支护状态观测地质预测与开挖验证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量测应急措施综合分析判断修改支护参数施工是否完成是结束140
2.5.1.2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1)TSP203超前地质预报本标段隧道施工主要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每100米进行一次地质超前预报,特殊情况下及时检测。由于隧道较长,不良地质现象较多,如果没有准确的地质资料,施工将非常被动,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决定在施工中采用TSP203隧道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这样可以及时根据地质情况改变施工方法,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因地质变化而造成的损失。TSP203隧道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可以根据围岩地质情况不同,快捷地预报掌子面前方100m~35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施工时在掌子面后方边墙上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依次进行微弱爆破,产生地震波信号,在隧道周围岩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比如有断层或岩性变化时,会造成一部分信号返回,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也就越强。返回的信号被经过特殊设计的接收器转化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根据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就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和方位(2)RIS-2k探地雷达地质预报我公司购买的地质雷达是由意大利IDS公司推出RIS-2k探地雷达,其工作原理为向被测介质发射宽频带的脉冲电磁波,根据不同介质界面反射及电磁波的双程走时,经后处理软件处理后输出雷达图,对隧道掌子面前方10m或20m范围内地质情况作精确判定,尤其对围岩含水、破碎、溶洞的判断较为准确。此外,地质雷达还可以对隧道衬砌质量及衬砌背后围岩情况作检测和探测。地质雷达采用的是时间脉冲雷达,将宽频带的脉冲发射到围岩中去,通过接收、发射信号达到探测前方有无异常,碰到不同目标和不同介质面波而被反射回来,根据电磁波的双程走时的长短差别,确定探测目标的形状和属性。(3)红外探水仪法140
在隧道中,围岩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发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场就有密度、能量、方向等信息,岩层在向外部发射红外辐射的同时,必然会把它内部的地质信息传递出来。干燥无水的地层和含水地层发射强度不同的红外辐射。地下水的活动会引起岩体红外辐射场强的变化。红外探水仪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围岩红外辐射场强的变化值来确定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优点:测量快速,基本不占用生产时间;资料分析快,测量完毕,即可得出初步结论,室内整理及编写报告也可在两小时内完成;红外探水有较高的准确率。缺点:它对水量、水压等重要参数无法预测;另外在石灰岩地段地下水流动对地下围岩的红外辐射场影响较大,若地下水出现的频率高,在石灰岩地段测量有水概率达78.1%。为了证明红外探测结果的可靠性,在泥岩地段也作了多次对比试验,测量结果都是无水的。有水准确判断率20m以内为76.2%,30m以内为86%,判断无水率为20m以内为96.4%,30m为88%。(4)用水平钻机进行超前地质钻孔超前水平钻探虽然速度慢,费用高,占用工作面影响进度(7%),但在岩溶发育地段,采用超前水平钻30m,能准确预报较大溶洞。但对溶道、溶隙掌握不准,一般在工作面四周钻6孔。该设备若配上钻孔软件,可对每段钻孔进行扭矩、扭转速率、进尺速度、推进力进行记录,分析钻进过程中围岩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岩溶尺寸,岩管大小、岩隙等。该方法为复杂地段的必备手段。(5)用红外拍照进行工作面地质描述用红外线拍照对每次进尺工作面进行连续描述记录,可以推算出前方地质异常的可能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5.1.23断层破碎带施工断层破碎带岩体呈随时压碎状结构,断层破碎带具有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含水,成洞性较差,易产生掉块和坍塌以及变形大的特点。两断层破碎带前后地段的围岩受断层破碎带的影响,裂隙发育,完整性差,洞顶易产生掉块,裂隙中有地下水分布。针对断层及前后受其影响岩体破碎、裂隙中有地下水的特点,在施工中坚持“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步步为营,稳步前进,并采取如下技术措施:(1)采用地质超前预报对断层的地质超前预报拟主要采用TSP203型地质探测仪进行地质超前预报。以准确掌握前方断层破碎带的详细情况以及围岩节理裂隙、破碎的发育程度。140
(2)做好断层地段施工的防排水对于由地表水补给的断层地下水,在地表设置截排水系统。对断层承压水,在每个掘进循环中,向巷道前进方向钻凿不少子2个深度在4米以上的超前钻孔,以探明地下水的情况。随工作面的向前推进挖好排水沟,并根据岩质情况,必要时加以铺砌。(3)施工方法及要求①一般地段:爆破采用预裂光面爆破。断层破碎带、有水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②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间的距离尽量缩短,并尽量使全断面衬砌封闭,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和低压增大。③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④“短进尺,分步开挖,强支护,仰拱紧跟成环,信息化施工”。充分利用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反馈修正支护参数与施工工序。⑤开挖时加大预留变形量:一级大变形预留径向变形量15cm,二级大变形预留径向变形量30cm。⑥变形量大于30cm时,根据量测结果逐步增加支护强度与刚度,在钢支撑、锚喷网基础上,关键是调整锚杆的长度,如由原来的3.5~4.0米增长为5.0~6.0米。采用自钻式锚杆代替普通砂浆锚杆,提高注浆加固固结能力,又有先锚固,部分预应力,允许变形,后注浆,稳定变形,提高后期锚固力。达到既允许变形又逐步提高锚固力的作用。⑦采用超前钢管棚、小导管注浆、钢拱架、网喷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宁强勿弱。⑧开挖后立即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并即时施做仰拱(临时仰拱)、及早封闭成环。⑨及时进行量测反馈,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2.5.1.24技术措施2.5.1.24.1Ⅴ级围岩预防塌方的措施首先做好地质超前预报,针对围岩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勤量测140
:建立动态信息化管理系统,开挖前,用地质雷达探测地层,用红外线仪探测地层有无储水,用地质钻机钻孔,进行验证;制定相应预案和对策,准备相关材料和设备,以备应急使用。开挖时,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开挖后,加强围岩量测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发现围岩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提高监控量测密度或手段。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采取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工作面内的积水水引出隧道之外。短开挖:根据围岩情况决定施工中每循环进尺的长短。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以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弱爆破:在爆破时,采用浅眼、密眼、间隔装药、预裂光面爆破等,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强支护:针对地应力情况,加强拱顶预支护效果,开挖后立即喷砼封闭岩面,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喷射砼覆盖钢架,确保初期支护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5.1.24.2有害气体防治措施在整个隧道施工时,必须强化检测和治理措施,随时检测各种有害气体含量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施工顺利进行。(1)加强有害气体检测通过检测随时掌握洞内有害气体浓度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具体做法如下:施工技术部下设有害气体检测小组专门负责检测工作,设专职人员管理,填写《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和《有害气体日报表》。制订检测仪器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和安装维修质量标准,检测仪器每周校对一次。(2)加强通风经常检测洞内有害气体含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通风方案,加强通风直至达到规定要求方可施工。(3)超前钻孔如果检测到有害气体,在施工中,向工作面前方钻若干个孔,使钻孔范围的有害气体提前排放出来,使岩层逐渐卸压,应力集中带逐渐移往岩层深处,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或降低有害气体突出的危险。在工作面按平行与隧道掘进方向或略向外倾斜布置钻孔。孔径一般为75~300mm,孔深在一般在15m以上。钻孔控制在开挖断面周边外2~3m的范围。超前距离是超前孔的长度与允许掘进长度的长度之差。超前距离不小于5m,即每次掘进均能保留不小于5m的有利于有害气体排放和应力转移的安全距离。140
在超前钻孔过程中,随着已完钻孔的增多,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将逐渐增大,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测,当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超过限值时必须停止钻孔,强制通风,待其浓度降至允许范围后再继续作业。(4)采取适宜的掘进方法采用CD或CRD的施工方法,台阶长度控制在3~5m,在开挖上半段面前,视围岩情况进行超前小钢管或设超前锚杆补强,开挖后及时喷锚。必须及时铺底或施做仰拱,及时用气密性混凝土做全封闭衬砌。2.5.1.24.3施工通风与防尘技术措施为确保隧道内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一线职工和施工人员健康,必须加大通风除尘措施,降低各种作业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1)施工通风控制条件坑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低于20%。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检查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C。隧道施工时,供给每人新鲜空气量,不应低于3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1kw功率的机械设备供风量不宜小于3m3/min。隧道开挖时全断面风速不应小于0.15m/s,坑道内不应小于0.25m/s。但均不得大于6m/s。(2)施工通风计算钻爆法施工,循环进尺按4.0m,炸药用量1.3kg/m3,通风时间按30min考虑。钻爆法施工时掌子面所需风量应按洞内要求最小风速、洞内人员需风量、一次爆破后30min排除掌子面炮烟所需的风量计算,取其中的最大值为设计风量。总阻力为风管段阻力和隧道段阻力相加。风管段阻力包括静压损失和动压损失;隧道段阻力包括沿程阻力损失、动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正洞隧道内摩阻系数为0.02,采用直径为1.65m的风管,管节100m,百米漏风率为1.3%,管道内摩阻系数为0.019;140
(3)风量计算根据洞内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计算采用公式:Q1=qmk(m3/min)式中:q——洞内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取3m3/minm——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k——风量备用系数,取1.15按洞内同一时间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计算采用压入式通风计算:式中:t---通风时间取30minA---同一时间起爆总药量S---平导断面面积L---压风管口至工作面距离,取30m。按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计算采用公式:Q3=60VS(m3/min)式中:V——洞内最小允许风速m/s,最小允许风速为0.15m/s。S——洞室面积。取以上三种计算得到的最大通风量作为设计通风量。(4)漏风量计算隧道供风量:Q隧=P·QP=(1-β)-L/100式中:P—漏风修整系数β—百米漏风率L—通风管长度(5)风压计算通风总阻力=风管段阻力+隧道段阻力(6)各阶段通风计算结果汇总(7)通风注意事项压入式进风管口或抽出式排风管口应设在洞外适当位置,并做成烟囱式,防止污染空气再流入洞内。140
通风管靠近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通风管的出风口距工作面不宜大于15m。当有两个以上的通风系统相互交错,通风时,要在横通道、竖井等部位布置风门,防止新鲜风与污风的混流。通风机应装有保险装置,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停机。通风系统应定期测定通风的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设备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并做好记录。如通风设备出现事故或洞内通风受阻,作业条件太差,所有人员应撤离现场,在通风系统未恢复正常工作和经全面检查确认洞内已无有害气体之前,不得进入洞内。采用机械通风,施工场所的噪声不得超过90分贝,如有超出,第一,检查风机消声器的工作性能,第二,改装或增设消声器。风管安装顺直、严密;风管的联结采用密封法兰盘接头,橡胶垫板,拧紧,尽最大努力防漏降阻。(8)通风排烟管理措施设立通风排烟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实行通风排烟值班。风管安装做到平、直、稳、紧,且不漏风。风管转弯半径应不小于风管直径的3倍,风机及风管必须随掘进而延伸。通风机安装牢固,通风方向与管道方向基本一致,尽量增大每节风管的长度以减少风管接头。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通风效果。作业面爆破前,做好对风机及风管防护,爆破后由专职人员携带防毒面具进入拆除防护及延伸送风管,确保送风管出风口到掌子面距离少于30m,同时尽快开启送、排风机,达到加速排烟的目的。当开挖与砼浇注或开挖与喷射砼平行作业时,通过浇注砼或喷射砼处的风管应换接临时风管以保证向开挖面和砼工作面的顺利通风。(9)洞内防尘洞内防尘的基本原则采用湿式凿岩和湿喷砼工艺,水幕降尘和个人防护相结合。喷雾降尘:放炮后,利用爆破冲击波启动喷雾器,采用风水喷雾器,对掌子面喷雾降尘。水幕降尘:在掌子面30m处设一台光电控制自动水幕降尘器,对掌子面开挖范围封闭降尘并净化空气。光电控制自动水幕的构造见图2-5-1-22,技术参数见表2-5-3。喷射砼规范控制风压,一般控制在0.15Mpa以内。在喷射砼工作面设局部风机和集尘仪。140
个人防护:掘进、装碴及其它辅助作业工人佩带防尘口罩。喷射砼工作人员佩带附有净化器和呼吸器的出碴防尘:水洗岩帮:放炮后出碴前,用水枪在掘进工作面自里向外逐步洗刷隧洞顶板及两帮。水枪距工作面15~20m处,水压一般为0.3~0.5MPa。装碴洒水:在装碴前及装碴时,向碴堆不断洒水,直到石碴湿透。对干燥的石碴,其洒水量可取4~8L/m3;如果石碴湿度大,可以少洒水或不洒水。图2-5-1-22自动水幕构造图1——电磁阀2——水幕3——引射器4、5——光导管6——光电控制器7——延时继电器8——交流接触器9——总开关10——光源喷砼防尘:采用湿喷工艺,填加粘稠剂、速凝剂等外加剂,也可加入合成纤维降低回弹率。严格按照喷防尘安全帽。表2-5-3水幕降尘器技术参数表用水量L/min用风量m3/min风压MPa射程m扩散角度162.60.5~0.620~3015°2.5.1.24.4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及高性能水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纹,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即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超塑剂和其它外加剂以及矿物细掺料(如耐腐蚀剂、抗渗剂等),采用低水胶比。从而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如抗压、抗折、抗拉强度)和高耐久性(如抗冻融循环、抗碳化和抗化学侵蚀)、高抗渗性。对同标段、同配合比、同拌合站现浇结构用砼,每5000m3抽检一组砼耐久性试件,对抗冻性、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检验。更换原材料时,应进行全部项目的耐久性指标检验。在施工中,确保混凝土保护层达到设计要求,其垫块强度和密实度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以防垫块损坏而露筋。加强混凝土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隧道二次衬砌结构钢筋混凝土设计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140
2.5.1.24.5保障隧道不渗、不漏、不裂的技术措施(1)引起隧道衬砌出现渗漏、开裂的原因:主要有由于二次衬砌施工的时机选择不恰当;隧道围岩变形还没达到规定的施作时间;二次衬砌受力过大,引起开裂,出现渗漏现象;因地质原因,引起隧道衬砌结构下沉,导致隧道开裂,出现渗漏现象;衬砌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地下水从裂缝中渗漏;排水管路堵死,导致衬砌背后水压过高,衬砌出现渗漏现象。(2)避免渗漏、开裂的措施:要保证隧道衬砌不渗不漏不开裂,做好隧道的防排水措施是关键。①要保证隧道衬砌背后排水畅通,必须做好防水隔离层。防水隔离层可防止渗水、漏水,改善二次衬砌的受力条件,减少在二次衬砌中出现裂纹。②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背后务必回填密实,初期支护背后不得回填异物,必要时采取多次注浆充填,直到密实。③地下水水量及流向等在隧道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可能有所变化,在施工期间无水或少水的地段并不能保证在运营期间无水或少水,防水板本身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因浇筑二次衬砌而破坏,从而影响防水效果。因此,切不可因暂时无水而轻视防水层的施作,或忽视施工质量。④防止二次衬砌受力过大,产生开裂的办法是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结果,调整施工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施工时间,适时施作二次衬砌。⑤防止隧道衬砌因热胀冷缩产生开裂的办法是按设计要求做好伸缩缝,伸缩缝一定要在竖向通直,不能出现错台、咬口等,伸缩缝处的止水条按要求设置。⑥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如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等地段时,必须加强隧道衬砌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衬砌断面采用特殊结构形式。隧道衬砌伸缩缝处采用柔性结构。⑦为减小二次衬砌施工缝,进行二次衬砌时,必须连续灌筑。不得已间歇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带。⑧为避免由于基底下沉,造成二次衬砌开裂,二次衬砌施工前,必须将边墙基础清理干净后,方可立模模筑。⑨采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配置低水灰比的砼,使用粉煤灰的大掺量技术也是防止衬砌开裂的有效措施。⑩另外,以下问题需重点重复强调。140
衬砌体系由注浆固结圈(堵水圈)、初期支护、防水层及排水系统、二次衬砌共同组成,其作用:A注浆固结圈:加强岩体结构性能承担部分水压,限制流入衬砌范围的水量,为防排水及二次衬砌受力条件的改善提供较好的初始环境,防止岩溶管道水形成集中荷载导致衬砌开裂,出现渗漏,因此针对岩溶水发育地段的超前帷幕注浆或径向注浆的质量及对注浆后效果检测是防治衬砌开裂、渗漏的先决条件。针对断层破碎带,注浆是加固固结岩体的唯一手段,可防止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而导致衬砌结构受力环境恶化。B初期支护:其主要功能是开挖前预防塌方、开挖后对注浆固结圈起到补强和维护的作用,有效发挥其堵水、限流量的作用,因此针对岩溶发育地段,断层破碎带的初期支护应严格按设计施作,必要时尚应根据围岩条件,注浆加固圈结构性能评价、洞壁变形情况进行加强或补强。C设计中防水板:排水盲沟是实现有控(限量)排放、改善衬砌受力条件、保证衬砌承受部分水压的保障措施,因此防水板的施工应保证形成衬砌与岩体之间的隔水屏障,应严格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排水系统应根据衬砌周边岩体性质、地下水量、地下水携带物性质、颗粒大小,正确选择盲沟、盲管材料,防止固岩体物质随水流失,最终恶化衬砌受力环境,又应具有较强的反滤能力,以防止排水系统的淤塞导致限量排水不畅。D二次衬砌:根据新奥法原理,加强岩体的变形量测,适时施作二次衬砌或对二次衬砌进行加强,保证二次衬砌处于较好的工作环境或具有较高的结构性能,防止结构开裂;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衬砌混凝土本体抗渗性能,抑止二次衬砌混凝土微裂缝开展。加强衬砌三缝防水处理,完善强化三缝止水条、止水带的安装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衬砌施工缝以混凝土界面粘结剂加强防水处理。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必须注浆密实、不得留有空隙。E提高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水平:采用综合物探及水平钻探等手段,在开挖前查清岩体物理特征、水文地质环境、水压、水量,正确选择适当的注浆方式,提高注浆堵水的有效性和耐久性,合理确定防排水措施,尤其应注意注浆后通过注浆效果的检测判定工后地下水赋存条件及隧道周边岩体结构改良后对衬砌结构的影响,选择适宜的衬砌结构,防止衬砌结构性破坏导致开裂、渗漏。F加强衬砌基础的处理:加强衬砌基础软弱围岩、隐伏岩溶的探查和评价,选择适宜的基础处理,加强措施防止基础下沉尤其是不均匀下沉引起的隧道开裂。140
加强衬砌基础的施工管理,除清除虚碴、杂物、积水外,对于软弱围岩(如断层破碎带、岩溶充填物)开挖后必须采用喷混凝土封闭,防止风化、软化,也便于衬砌前清基,必要时可采用树根桩、旋喷桩等地基处理方法,形成复合地基,保证衬砌基础稳定。先行施作仰拱、加强铺底结构。2.5.2轨道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5.2.1底层道碴路基底层道碴摊铺前,要对路基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估,提出铺碴前路基评估报告,确认路基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路基基本稳定。道碴采用坚硬耐磨的优质道碴,摊铺机摊平、整平、压实底碴才能保证道床稳固、清洁、排水等性能,对于保证平顺性,减少道床残余变形积累及其重要的环节。道岔区铺设道碴时一定要保证道碴颗粒、压实指标的均匀性,硬度和厚度。底层道碴摊铺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2-1。底座基础结构验收桥面处理测量挂线摊铺参数选择检测摊铺作业及参数调整汽车运碴汽车道碴道碴检验、装车图2-5-2-1底层道碴摊铺施工工艺流程图⑴整修基床或桥梁表面:对路基基床质量进行验收,检测路基高程、几何外形尺寸是否正确,对因施工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进行整修处理,使之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桥梁地面清理干净,检查桥面排水顺畅。⑵测量挂线:在摊铺外边线0.3m处每隔10m140
打下一根钢钎或做一混凝土底座移动式站标,钢钎上装有可调带孔横杆,钢弦挂在横杆上,钢弦线一次拉挂长度为200m,每隔50m用夹紧器将钢弦拉紧,摊铺作业时,摊铺机随机自动找平装置通过传感器与钢弦线接触来接受信号以控制摊铺底碴的厚度及方向。测量人员应准确测量路基高程、钉导向桩、挂拉钢弦线。不得触碰导向桩及已挂好的钢弦线,避免摊铺时出现误差。⑶摊铺机参数选择和调整:摊铺机作业前根据需要选择、调整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按照摊铺底层道碴的外形尺寸要求选择、调整熨平板宽度和拱度;根据摊铺底层道碴厚度选择熨平板的工作斧角;根据摊铺道碴密实度要求选择作业速度和振动频率。为了使碴层之间能够紧密结合和为后续上碴捣固,一般底层道碴铺设预留5cm的起道量。⑷道碴检验装车:按Ⅰ级碎石道碴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频率对道碴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装车运往摊铺工地。为保证摊铺时不因道碴供应短缺影响摊铺的连续进行,摊铺前要预先在铺架基地内储存足够的道碴备用。⑸道碴运输:摊铺的底层道碴采用汽车运输,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上料口,采用皮带输送机将道碴输送到运碴车上,运输汽车在路基上行驶时要做到缓行缓停,禁止突然加速和急刹车,汽车行驶速度控制在15km/h以内,在摊铺位置将道碴倒运进摊铺机贮碴仓。运碴车辆应尽量行走施工便道,不宜长距离频繁行驶在基床表层上,以避免对已做好的路基表层造成损坏。⑹摊铺作业:根据选择设置的参数,将摊铺机置于自动控制状态,摊铺机将自动行走、送料,通过各传感器反馈的信号调整送料速度、摊铺厚度以及碴层的坡度等。经过多次摊铺、试验与检测,摊铺机作业技术参数按要求进行控制和调整。驾驶员根据方向标记与钢弦的接触情况,随时操纵摊铺机行进方向,在运碴车将石碴倒入摊铺机料斗后,操纵料斗的开合,将料斗两边石碴送入刮料板。摊铺机两侧应有专人时刻观测传感器的工作状况,发现误差应及时进行有效地调整,必要时应鸣笛中止工作,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工作。在料斗前应及时清理运碴车卸碴时掉落的石碴,避免妨碍摊铺机正常进行。⑺质量检测:根据规定的检验方法和频率,对已摊铺好的底层碎石道床进行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度、密实度、摊铺厚度及中间凹槽等项目的检测。2.5.2.2轨节组装轨节组装在铺架基地内进行,轨节组装采用自动化单线往复式生产线进行组装,由轨节组装队负责施工,实行两班制作业,生产台位有:吊枕、翻枕、锚固、二次翻枕、上配件配轨、紧固螺栓、质检调整、吊装。组装好的轨节存放于轨节存放区内备用。140
2.5.2.2.1施工程序轨节拼装施工流程详见图2-5-2-2。2.5.2.2.2施工工艺⑴轨枕吊进在台座前用卸枕龙门吊,将轨枕分垛吊起,放置在轨节组装线上,靠自动翻枕龙门架前端。⑵一次翻枕由电动液压自动翻散枕龙门将砼枕夹起(每次夹起4根),翻转180度使枕底朝上,运行、散放于固定锚固台位,并使轨枕承轨槽、螺栓锚固孔与固定台位承枕槽螺栓孔对齐摆平。⑶固定台位锚固上枕的同时,人工将钢筋砼轨枕螺栓(带螺帽丝口端朝下)插入钢筋砼枕预留螺栓孔内,随后向螺栓孔内灌注熬制好的硫磺砂浆。轨节车列检根据技术资料下达轨节拼装吊枕、自动夹翻枕硫磺砂浆锚固翻匀枕涂防锈绝缘涂料螺杆涂油清除残浆散放扣件扣件按规格型号堆码上钢轨画间距钢轨打点配轨方接头细方枕紧螺帽检查轨节质量吊轨节装轨节放夹板、螺栓轨节车对位加固轨节车检查、编组、签发出厂证、发车140
图2-5-2-2轨枕轨节拼装工艺流程图⑷二次匀翻枕放下升降起落架,让走行台车承托已锚固好的轨枕,由二次匀翻枕器和联动往复台车将轨枕翻转180度,枕顶朝上,并按每节轨节的布枕数均匀翻布匀枕散配件台位。⑸散布配件在二次翻枕器将锚固好轨枕翻转、匀散的同时,将各种钢轨紧固配件依序布散在轨枕头上,并将螺杆刷上绝缘、防锈涂料,螺栓丝口打油。⑹吊装钢轨用配轨龙门吊,将按照计算配枕打好点位的钢轨吊起放入轨枕承轨槽内,随后用直角尺调整钢轨相错量,调正轨枕位置(将轨枕螺杆,对准钢轨上打好的枕位点),将轨距扣板、挡板座及扣件配备就位,并带上螺帽。⑺紧固螺栓利用电动扳手将螺帽逐个紧固。⑻质检调整组装紧固完毕进行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进行调整修正。⑼吊装上车用吊轨节龙门吊将组装完毕的成品轨节吊起装上轨节列车或放置在轨节存放场中。这样完成一节成品轨节的组装,依次往复流水线作业完成所需轨节的生产。2.5.2.2.3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上钢轨时严格按轨节计算表配轨,曲线地段特别注意钢轨相错量,缩短轨放置在曲线内侧,在钢轨内侧用白漆标识轨枕间距位置。轨节组装好起吊装车(或吊放于轨节存放场)时,选准吊点减少轨节的挠度和摆动。轨节检查合格后,按照顺序和里程编码堆放整齐,轨节装车不得超限,上下层摆正,轨端对齐。装上平板车的轨节运输前进行牢固锁定,以保证行车安全。2.5.2.3站线及区间内铺轨本线站线区间铺轨采用人工铺轨,人工配合内燃捣固机整道。2.5.2.3.1施工程序轨枕锚固→轨料运输→散布轨枕并摆齐→散布钢轨及配件并摆正位置→140
安装夹板及螺栓、垫圈→轨枕划印及方正→上扣件→拔正线路方向并整道。2.5.2.3.2施工方法⑴施工准备测定铺设站线线路中线,按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铺好底碴和碴带,并在线路中线挂线,以确定轨枕摆放位置;铺轨前做好配轨设计,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对接接头,曲线地段配轨以外股为依据,内股铺设标准缩短,钢轨接头相错量满足规范要求;铺轨前,枕底道碴采用汽车拉运至站场路基上,摊铺机铺设,压路机碾压。⑵轨枕锚固钢筋混凝土轨枕在基地集中锚固,汽车或火车运输,由人工配合汽车吊卸车和散布于站场待铺现场。⑶散布轨枕轨枕锚固后采用小型汽车运输到铺轨现场,人工配合卸车,按设计要求轨枕间距摆放整齐,使轨枕中心或一端对齐。⑷散布配件轨枕摆放后将各种钢轨紧固扣件分型号依序布散在轨枕头上承轨槽两侧。⑸安放钢轨采用汽车吊或人工将配好、并打好轨枕点位的钢轨吊起(抬、撬)放入轨枕承轨槽内,随后调齐钢轨头,用轨缝板调正轨缝,连接钢轨。⑹紧固扣件上扣件前按间距细方轨枕,调整轨枕位置,使螺旋道钉中心对准钢轨上打好的枕位点,调整好轨距,铲平承轨槽面的余渣,将轨距扣板、挡板座及扣件安放在承轨槽内,并带上螺帽,采用力矩扳手拧紧,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⑺上碴整道上碴整道前采用人工放正轨枕,然后进行串碴,使钢轨两侧40~50cm范围内串满道碴,钢筋砼轨枕中间60cm宽的碴面低于轨枕底面30mm以上,并向轨枕盒内填补一部分道碴,供捣固用。起道时采用QB型液压起拨道机分两次将钢轨起拨到设计中心线和设计高程。第一遍起道,将每节轨道在几个点抬高并用道碴垫实,抬高后的轨面大致平顺,然后串碴填平。140
第二遍起道,将轨道抬高至设计标高,并略加高1~3mm的沉落量。道床捣固采用内燃捣固机进行捣固,范围为钢轨外侧50cm和内侧40cm,插镐深度从枕下算起至镐尖不少于起道量,确保轨底道碴密实。⑻整修线路线路整道达到标准后进行道床整修,将直线拨直,曲线拨园顺,补足轨枕盒内道碴,拍实道床边坡及顶面使之保持稳定、平直。线路开通前,采用动力稳定车稳定道床。2.5.2.3.3施工注意事项使用吊车起吊轨料,两端设专人牵拉稳定索以控制平衡,并由专人指挥,吊起的物件下面或移运的范围禁止人员工作。起吊轨料必须挂稳吊钩、对准中心后再起吊,对准位置再下落,起吊时钢丝绳保持垂直。安装夹板时,使用扳手的一端或小撬棍导孔,禁止用手指导孔。拨道时,将撬棍放在轨底,与钢轨轴向的角度不得小于45度,插入深度不少于20cm,以免滑撬摔倒。上扣件时,禁止将手伸入承轨槽和钢轨底之间,拨动扣件和钢筋混凝土枕时,用手推撬棍,防止撬棍碰伤头。2.5.2.4道岔铺设道岔及配件用汽车拉运至现场,人工进行铺设。道岔采用人工一次就位铺设后,抓紧进行初整道,正线提速道岔整道达到平顺后即进行内部焊缝焊接,以减少轨头损伤。⑴准备工作:道岔材料采用汽车运到岔位附近,符合线路中线、道岔中心桩和岔头、岔尾桩。枕底道碴预铺到位整平。⑵散布岔枕:人工配合汽车吊吊运轨枕,按道岔铺设图,根据岔枕编号顺序从岔头到岔尾依次摆放,调整间距,进行方枕,直股一端外侧取齐。⑶散布钢轨:钢轨采用人工抬运或吊车吊运,从岔头起,先直股后曲股、先外后里摆放,先定出岔头、岔尾位置,人工调整就位后连接钢轨,拨正方向,按铺设图规定的轨枕间距在轨腰上打上标记,然后方正轨枕。⑷钢轨焊接(正线道岔):钢轨摆放、调整后,将钢轨对齐,利用铝热焊机现场将道岔钢轨焊接起来,使直股钢轨连成整条钢轨,曲股按要求施工。140
⑸散布配件:按道岔组装图将垫板、滑床板、胶垫、锚固螺栓、T型螺栓、轨撑等配件散布在所对应的岔枕上。⑹组装道岔:按顺序将道岔钢轨先由转辙部分向后顺序铺设,连接后,按道岔铺设图要求进行道岔滑床板、垫板和扣件组装,并调整直股和导曲线上股钢轨,当直股方向和导曲线支距全部符合标准后,拧紧直股和导曲线上股轨枕螺栓,然后调整曲股和导曲线下股钢轨,使各部轨距和支距符合标准要求后,再拧紧曲股和导曲线下股钢轨。扣件组装时,提速道岔先在轨枕预埋塑料套管内注入专用防护脂,然后拧入锚固螺栓,T型螺栓采用力矩扳手拧紧,达到规定的扣压力。⑺上碴整道:道岔铺设完成后,即进行上碴整道,首先拨正道岔方向,然后回填道碴,并采用内燃捣固机捣固,使道岔轨面平顺、方向顺直。⑻道岔整修:道碴整道完成后,即进行道碴整修,对道岔各部配件进行全面检查,整修空吊板,矫正道岔各部尺寸。⑼质量检查:在开通线路前,对道岔各部尺寸包括轨距、水平、高低、方向、支距、各部间隔、尖轨密贴等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使达到设计图纸、现行规范要求。2.5.2.5轨道铺设2.5.2.5.1施工工艺DPK-32型铺轨机由1号车(主机)、2号车(机动平车)及倒装龙门架组成,轨节采用N17平板车运输,每组6排。轨节在生产基地吊装于平板车上并加固好,为保证跨装轨节车转向灵活,轨节使用转向架,用机车牵引至前方站。前方站至铺轨工地由机车推进,推进到倒装龙门架下,换装龙门架将轨节组换装至2号车上,由2号车送至1号车铺设。2.5.2.5.2施工方法组立倒装龙门架。机车将装有轨节组的平板车推入龙门架下,吊起轨节组。机车将平板车退出龙门架,同时机动平车自行驶入吊有轨节组的龙门吊下。放下轨节组,摘除吊钩。机动平车将轨节组运至一号车,主机、机动平车钩接触,用主机上卷扬机将轨节组拖入主机腹内。主机自行对位到已铺轨前端的第三根枕木时制动刹车,停下位。吊运轨节:开动吊轨小车,使吊轨小车及扁担退至机腹内预定位置,落下吊钩,挂好轨节,吊起高度离下层轨节0.2m高度,开动小车前进。140
落铺轨节:吊轨小车前进到预定位置后停止下落,落至地面约30~40cm时,稳住轨节对正中线,上好接轨器。吊轨小车回位:第一节轨节落好后,迅速摘除挂钩,收扁担,升回到机腹内,开始铺设第二节轨节。收尾:主机前行后,拆除接轨器,换上夹板,并拨正荒道,起平三角坑。2.5.2.5.3桥上轨节采用架桥机铺设。其作业程序是:用桥梁吊装龙门吊将轨节换装到架桥机组的二号车上,然后由二号车送至一号车,利用吊轨小车铺设轨节。2.5.2.5.4轨节铺设质量要求轨节铺设完毕,检查所铺质量。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按轨缝检算值为标准,允许偏差为±2mm,轨距不得超过-2mm、+6mm的允许误差;轨道中线与设计中线差不超过20mm;正线接头相错量:直线段不大于40mm;曲线段不大于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2.5.2.5.5轨节铺设作业注意事项加强施工管理,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技规》施工安全防护知识及施工安全知识,并进行考核,合格后发合格证上岗。对铺轨施工全过程,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轨节加固:每组6层轨节必须左右层层对齐,并在前后两端用直径不小于17.5mm钢丝绳捆紧,钢丝绳上端预先插好千斤头穿入上层轨节轨头内,下端固定在平板车上,拉紧用卡环卡紧,防止左右移动。为保证运输中转向灵活,在平板车上安装轨节转向架,确保运输过程转动灵活,确保工程列车运行安全。轨节列车运行时,司机、车长要加强了望,严禁超速行驶,不得紧急制动。轨节列车在距离铺轨龙门50米处一度停车,检查龙门吊吊钩是否有人看护,线路上有无障碍物,然后进入龙门吊对位,对位时速度不得超过0.5km/小时。同一龙门架两侧保持水平,最大高差不大于10mm,龙门架中心与线路中心偏差小于20mm。龙门架要支立在稳固的路肩上,并检查两龙门吊水平度、高差不大于10mm,在提吊第一组轨节前,试吊一次,并认真观察龙门架及支垫基础的变化。在拖拉轨节时,轨节前不准站人,以免钢丝绳断裂伤人,操作司机要注意力集中,听哨音起动或停止。并要有人站轨节两侧护送轨节组、防止导轨卡住或脱槽。140
为保证轨缝符合规范要求,铺轨前严格复核线路中线桩,检查道床底碴平顺情况,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线路,要督促下部施工单位整修,以避免线路起伏过大。铺轨后及时拨正荒道、起平三角坑。2.5.3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工艺2.5.3.1基础工程2.5.3.1.1钻孔桩基础根据本标段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采用回旋钻机、冲击钻机及旋挖钻机成孔。钻孔完成采用钻孔灌注桩测定仪对沉碴厚度、孔壁垂直度、孔径检查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混凝土统一采用集中拌和站搅拌,混凝土运输车水平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导管法灌注混凝土。冲击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3-1-1,回旋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3-1-2,旋挖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3-1-3。测孔深、泥浆指标、钻进速度排渣、投泥浆、测指标凿桩头钻机就位钻进中间检查终孔清孔测孔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泥浆制备测孔深、孔径、倾斜度测泥浆性能指标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检查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制作混凝土试件水密性试验测孔深、孔径钢筋笼及检测管制作埋设钢护筒场地整平钢护筒加工测量放样桩基检测140
图2-5-3-1-1冲击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2.5.3.1.1.1施工准备熟悉资料: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地质条件及地层岩性的分布情况。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时尽量减少对桩孔附近原地表的开挖,尽量以填代挖,减少对原地表土的扰动,须更换软土时,要进行夯填,施工鱼塘、水塘等水深较浅的水中基础时,采用筑岛法。测量放样:测量放样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放样墩位,再由墩位控制桩放样桩位,桩位放样时,桩的纵横允许偏差不大于5mm,并在桩的前后左右距中心2m处分别设置护桩,以供随时检测桩中心和标高。测量控制桩要注意保护,防止地表扰动、冻融引起桩位变动。护筒埋设:采用10mm厚钢板卷制,内径比桩径大20cm。护筒顶高出地面30以上。2.5.3.1.1.2钻孔施工⑴冲击钻机钻孔①准备工作将施工场地整平,并埋设钢护筒,护筒埋置深度符合下列规定。黏性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层土松软时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岸滩上埋设护筒,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选用膨润土、CMC、PHP、纯碱等配制优质泥浆。根据地层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性能。采用泥浆分离器实现钻渣分离,确保成孔质量,并加快成桩速度。②钻进钻进成孔过程经常注意钻渣的捞取,及时排除钻渣并置换泥浆,使钻锥经常钻进新鲜地层。同时注意土层的变化,在岩、土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土层并记入记录表中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③检孔成孔后检查孔深、孔径、倾斜度,合格后方准进入下一道工序。④清孔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采用灌注桩孔径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标准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柱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140
,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30cm。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在清孔排渣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塌。⑵回旋钻机钻孔①准备工作在开钻前,选择和备足良好的造浆粘土或膨润土,利用钻机旋转造浆,造浆量为2倍的桩的混凝土体积,泥浆比重可根据钻进不同地层及时进行调整。平整场地凿桩头测定孔位挖埋护筒钻机就位钻进制作护筒加工钻头中间检查终孔清孔测孔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挖泥浆池、沉淀池泥浆制备泥浆循环、滤碴、补浆、测指标测孔深、泥浆比重、钻进速度测孔深、孔径、孔斜度注清水、换泥浆、测比重填表格、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填表、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检查泥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制作混凝土试件清理、检查测孔深、孔径钢筋笼制作桩基检测图2-5-3-1-2回旋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②钻孔A、钻机就位前,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B、钻孔前,按施工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挂在钻台上。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140
C、钻进过程中及时滤渣,同时经常注意地层的变化,在地层的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断地质的类型,记入记录表中,并与设计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钻渣样应编号保存,以便分析备查。D、钻孔作业保持连续进行,不中断。E、经常检查泥浆的各项指标。F、开始钻进时,适当控制进尺,使初期成孔竖直、圆顺,防止孔位偏心、孔口坍塌。G、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③清孔A、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清孔方式。B、清孔时注意事项:在清孔排渣前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清孔后,孔底提取的泥浆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保持不大于5cm。C、不得采用加大孔深的方法来代替清孔。⑶旋挖钻机钻孔①施工准备场地准备,包括场地平整,测设桩位,设置桩位,设置护桩,以校核桩位的准确性。旋挖钻机由于成孔速度快,为防止停机待料,要做好施工计划,从技术、设备、材料供应给予保障。②钻孔护筒埋设完毕并注入泥浆后方可开钻,开钻时,先用低档慢速钻进,钻至护筒以下1米后,再调为正常速度。钻进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用不同的形式的钻头,在土质地层中钻头选用螺旋式土钻或旋挖斗,有水时用旋挖斗掏渣;在次坚石地层中选用螺旋勘岩钻或筒式勘岩钻,在坚石或不均匀石质地层中选用筒式勘岩钻切削钻进。钻进过程中,经常抽取渣样并检查泥浆指标,注意土层变化,以便及时对不同地层调整钻速、钻进压力、泥浆比重。在砂土、软性土等易坍孔的土层中,采用低档慢速,同时提高孔内水头,加大泥浆比重。钻至设计标高并经岩样判别确认到位后,停止钻进。③清孔140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换浆法清孔,用旋挖斗掏渣,同时注入净浆进行泥浆置换。清孔后及时用测绳测量孔深,用钻孔桩测定仪检测孔径、孔的倾斜度等各项指标。下放钢筋笼及灌注混凝土前重新测量孔深,检查是否有塌孔现象。遇塌孔或沉渣过厚时,及时用旋挖斗进行二次清孔。④旋挖钻机作业注意事项测定桩位钻头就位造浆处理器造浆注入护壁液装配绞刀片、钻孔拆除绞刀片埋设钢护筒提升桶式钻头钻孔测孔清孔钢筋笼下放就位安装导管灌注混凝土拆除钢护筒钢筋笼加工制作测量孔深到位提升桶式钻头图2-5-3-1-3旋挖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A、钻进过程中,要及时掌握钻孔深度,根据地质层变化,及时调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和适宜的泥浆稠度,以防钻进不利地层时塌孔。B、钻进中随时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留取渣样,判断地质类别,记入记录表中,并与设计院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钻渣渣样编号保存,以便分析备查。140
C、泥浆弃运方式主要是:在地界内适当位置挖足量泥浆沉淀池,把挖池土方弃运走,使钻孔桩排放出的泥浆入池。根据具体作业情况,此法如有困难,可以将排入池或及时沉淀后的渣运走,以达到现场整洁,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目的。2.5.3.1.1.3钢筋笼制安⑴钢筋笼制作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的钢筋焊接性能试验。雨天、大风天气不得在现场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要采取有效的遮蔽措施。焊后热处理完毕,让其在环境温度下自然冷却。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笼下端应整齐,用加强箍筋全部封住不露头,使混凝土导管和吸泥管能顺利升降,防止与钢筋笼卡挂。⑵钢筋笼安装钢筋笼分节预制、吊装,节间在孔口焊接成型。钢筋笼采用吊车吊装入孔,吊装前,在钢筋笼上、下端及中部每隔2~4m于同一横截面上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环”,确保钢筋笼与孔壁保持设计保护层距离。吊放钢筋骨架入孔时,下落速度要均匀,切勿撞击孔壁。钢筋笼入孔后,牢固定位,以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掉笼或浮笼现象。2.5.3.1.1.4混凝土浇筑桩孔底部处理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及时灌注混凝土。安装导管:导管采用φ300钢管,每节2~3m,配1~2节1~1.5m的短管。吊装前先试拼,连接牢固、封闭严密、上下成直线吊装,位于井孔中央。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检查沉渣厚度,如超规范允许值,则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清孔方式,必要时用高压风冲射孔底沉淀物。清孔完成后,立即浇注水下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之前先计算漏斗体积,确保初灌混凝土将导管埋深不小于1m。灌注水下混凝土时,要对水下混凝土面的位置随时测量,保证任何时候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一般控制在2~4m,灌注过程中设专人经常测量导管埋入深度,并作好记录。灌注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中途停歇时间不超过30min。边灌注混凝土边提升导管和边拆除上一节导管,使混凝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最后拨管时注意提拔及反插,保证桩芯混凝土密实度。考虑桩顶含有浮渣,灌注时水下混凝土的浇注面按高出桩顶设计高程100cm140
控制,以保证桩顶混凝土的质量。2.5.3.1.1.5桩基检验桩基混凝土检查试件模拟灌注桩内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条件进行养护。所有钻孔桩桩身混凝土质量均进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按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声测的基桩,在钢筋笼安装时预埋声测管,成桩后进行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对质量有问题的桩,钻取桩身混凝土鉴定检验。2.5.3.1.2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法2.5.3.1.2.1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详见图2-5-3-1-22.5.3.1.2.2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法基坑开挖前由测量技术人员准确测定基坑纵、横中心线及地面标高,并根据地质资料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定出开挖范围。做好地面防水、排水工作,准备好基坑遮阳棚和防雨棚。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开挖、支护基底检查基底检测及处理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土养护拆模回填模板加工混凝土配置模板修整钢筋绑扎制作试件图2-5-3-1-2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框图140
一般明挖基础,视土质及地下水质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开挖坡率。少数基坑开挖较深的,采用带挡板加撑的方法开挖。透水层较厚且水量丰富时,基坑抽水困难者则采用下沉钢筋砼薄壁套箱防护进行开挖。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清底后灌注底层基础。岩石地基采用松动爆破法开挖,控制装药量,以保证不破坏基岩的完整性,底层基础基坑开挖时按不超挖控制,最下层基础不立模,基坑满灌砼。基坑挖出的土、石弃在指定地点,不影响基坑开挖或其他工作,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弃土时预留基坑回填所需的填料。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积水井及时排出基坑内的水。山坡上扩大基础施工时严格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施工,下坡方向的桥基施工完成后,才能开始上坡方向桥墩的施工,上坡方向桥基的开挖不能随意弃碴,避免对下坡方向桥墩造成偏压。位于岩溶地区的扩大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础范围内四角及中心深约5m的范围内探明基础以下是否有溶洞存在,如有溶洞,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院。明挖基础除个别基础第一层按满灌砼开挖,满灌砼考虑外,其余基础采用钢模板,现场拼装。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到现场,输送泵至基坑,分层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基础施工时若体积较大则采用掺入降低水化热的外加剂或浇筑砼时预埋冷却水管,降温散热,避免砼出现温度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洒水进行养护。基坑回填:基础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立即回填封闭基坑。基坑回填采用分层夯实的方法,夯实机械采用冲击式打夯机。2.5.3.2承台陆地上一般承台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排水,基底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保留0.2m厚的一层,剩余部分采用人工辅以风镐突击开挖至设计标高,迅速检验,浇筑混凝土垫层,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当施工便道需经过基顶时,坑顶与便道之间设置1米宽的护道。并在基坑顶面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合,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承台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3-2-1。⑴承台基坑开挖①施工准备准确测定基坑横纵中心线及地面标高。根据开挖深度和边坡,确定开挖范围。根据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水、排水工作。②基坑开挖140
承台施工方法与明挖基础的施工方法基本一致,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承台基坑开挖时如有出水,根据出水量采用适当功率水泵进行抽水。对于靠近铁路、公路的承台,在基坑开挖时根据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对受开挖影响的铁路及公路线路进行防护,保证运营安全。测设基坑平面位置、标高挖掘机开挖凿除桩头检测桩基基底处理绑扎钢筋安装模板灌筑混凝土处理与墩台身的接缝基坑防护制作混凝土试件集水井法抽水混凝土拌制、输送图2-5-3-2-1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石质基坑开挖采用爆破、人工配合机械快速开挖的方式时,爆破采用松动爆破,基坑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爆破采用硝氨炸药、TNT等炸药,严禁使用甘油类炸药,单位耗药量在现场进行标准爆破漏斗试验予以确定。接近基底标高时,预留10~20cm厚,在基础施工前以人工突击开挖。③承台基底处理人工风镐凿除桩头,使基桩顶部显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基桩埋入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承台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桩基检测合格后,再次按设计标高清理基底,承台底铺10cm混凝土垫层,立模绑扎钢筋。⑵承台砼浇筑①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将承台的主筋与伸入承台的钻孔桩钢筋连接,底面每隔50cm于主筋底交错位置垫一混凝土垫块,侧面每隔80cm140
于主筋外侧交错位置安装特制的塑料垫块,以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承台侧模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模板安装完毕后,在模板内均匀涂刷脱模剂。②砼浇筑混凝土从拌和站由混凝土运输车运到浇筑现场,溜槽或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分层连续浇筑,振捣时,防止触碰模板与钢筋。砼灌注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砼初凝前,进行砼面的提浆、压实、抹光工作,初凝后终凝之前进行二次压光,以提高砼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为有效降低大体积承台砼水化热,采取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混凝土双掺技术、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砼内埋设水管通水冷却等措施。③承台与墩台身接缝的处理承台与墩台身的接缝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设计无规定时,沿墩台身周边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或铁件),以加强其整体性,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少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⑶基坑回填承台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回填封闭基坑,基础回填的填料按设计要求选取,设计未规定时回填粗颗粒土,并夯填密实。2.5.3.3墩台身2.5.3.3.1实体墩本标段实体墩墩身在12m以下,采用大块钢模板一次整体浇筑成型。混凝土通过泵送入模,墩身模板和钢筋采用汽车起重机垂直吊装作业。墩身浇筑完成后先带模浇水养生,拆模后覆塑料膜养生。实体墩台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3-3-1。⑴模板模板制作:模板采用大块整体定型钢模板,选用6mm厚钢板面板,框架采用∠75角钢,加劲肋采用[120型槽钢。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⑵模板及支架安装140
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模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安装牢固,并能抵挡振动时偶然撞击。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安置在可靠的地基上。模板检查合格后,刷脱模剂。制作混凝土试件基础顶部清理测量划线、绑扎钢筋立墩身模板吊装托盘、顶帽钢筋模板检测泵送混凝土灌注墩身混凝土墩身混凝土养生验收专人负责拆除模板浇筑剩余混凝土图2-5-3-3-1实体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⑶钢筋施工钢筋基本要求:运到现场的钢筋具有出厂合格证,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型安装要求:桩顶锚固筋与承台或墩台基础锚固筋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连接牢固,形成一体;基底预埋钢筋位置准确,满足钢筋保护层的要求;钢筋骨架绑扎适量的垫块,以保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⑷混凝土浇注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和站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浇注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的缝隙填塞严密,内面涂刷脱模剂。浇筑时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140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螺栓、预留孔、预埋支座的位置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及时校正。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对大体积混凝土桥墩,采取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混凝土双掺技术、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砼内埋设水管通水冷却等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定时洒水养护。2.5.3.3.2较高实体墩施工施工工艺见图2-5-3-3-2.本标段较高实体墩采用翻模进行施工,翻模由模板、工作平台、吊架、提升设备组成。内、外模均由3~5mm厚钢板和角钢组合成企口式模板,每套模板分三节,每节模板高3~4m,模板背面设丝杠以调整曲率。模板设计有收分模板、锲型模板两种,通过减少收分模板块数的方式完成收坡。收分模板为矩形,锲型模板随整套模板翻至墩顶,墩身不足一节高度的部分在底节用木模包铁皮补齐。示意图见“图2-5-3-3-3翻模结构示意图”。图2-5-3-3-2较高墩施工工艺流程图基础立模处砂浆找平测量放线基础砼凿毛绑扎墩身钢筋立墩身内外模板灌注墩身砼安装托架、立墩顶实体段模板砼养护取试件砼运输车配合砼输送泵施工拆模绑扎实体段钢筋浇筑实体段砼取试件复核垫石标高拆模砼养护140
图2-5-3-3-3翻模结构示意图三角支架:由角钢组合而成,用以加固模板、张拉安全网、安设拆模吊蓝及作为工作平台供安装模板使用。斜拉索具:用以联结上下层模板及调整和固定内外模板。卸料平台:由工字钢及钢板组成,支承在附于内模背面的角钢支腿上,用于存放混凝土及钢筋等,并在灌至顶部实心段时作底模平台。先施工完找平层,而后每次立3~4m模板,灌注此段混凝土,依次组装三节翻模,且灌注完三节混凝土后,按如下施工作业顺序逐节施工完桥墩:卸料平台提升:间隔拆除一半卸料平台支腿,提升一节模板高度重新与内模联接,用倒链将卸料平台落在第一批提升后的平台支腿上,拆除、提升剩余支腿,加固好整个卸料平台。拆除底层模板:先将挂于底层模板、支架上的安全网、吊蓝等提升一节模板高度重新张挂好,再将底层模板、支架对称拆除,提升两节模板高度进行整修、清理。模板安装:首先以垂球控制中心在已成混凝土上做出记号,根据墩身直径计算出模板块数,按内外模对应、收分模板与锲形模板均匀错开的原则依次支立内外模。随时用对拉螺栓将内外模和支架联接牢固,最后用斜拉索具校正模板,墩壁厚用混凝土支撑块保证尺寸。140
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可以和拆模、立模等工序穿插进行,主筋采用对焊接长,箍筋及架立筋采用绑扎连接,钢筋安装完毕后检查钢筋保护层。并用同标号混凝土以自由钢筋采用圆形架立筋固定,并绑扎均匀。钢筋接头错开,每个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大于总钢筋数的1/2。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前,对混凝土接灌面凿毛,清洗干净,核对通风孔,墩内检查设备预埋件等的位置。混凝土采用塔吊或输送泵送到卸料平台上,以人工均匀地将混凝土倒至模内(也可用布料杆均匀地将混凝土布入模板内),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实。墩身线型控制:为保证墩身结构尺寸,中线位置,每次模板安装后进行精确放样,利用大桥控制网用全站仪测量桥墩轴线和标高。混凝土养护:拆模后,立即在混凝土内外表面涂养护剂。⑺墩顶实心段及托盘、顶帽的施工在墩身施工时,要通过浇筑试验墩验证模板的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要求、脱模剂的性能是否能够保证外观质量满足要求。全桥墩身使用同厂家、同品种的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脱模剂,对于一个单墩尽量使用同一批号的水泥。石子用净水二次冲洗确保混凝土颜色一致。混凝土全部采用全自动配料搅拌系统生产,泵送入模。加强混凝土养护,防止产生表面裂纹。对已完混凝土进行包裹,后续工序施工模板严密,避免漏浆,使用清洁水进行养生,保护已完混凝土结构不受污染。尽量避免在墩身上安设预埋件,如确实需要,要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并尽可能采用预留孔洞等措施以减小对混凝土外观的影响。提前安排桥台施工,以便及早组织台背回填。选用级配碎石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0mm,压实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压路机不能到达的地方采用冲击夯夯实。⑻翻模拆除模板可视情况分为若干个大块整体翻升,此工作在灌注最上层模板混凝土过程中提前进行。解体前先用挂钩吊住模板,然后拆除拉筋、围带等。模板翻升:待平台提升到位后,用倒链将最下层模板吊升至安装位置。提升过程中(包括平台的提升)有专人检查,以防模板与固定物挂碰。检查模板组装质量,符合桥墩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安放撑木,拧紧拉筋。2.5.3.3.3空心高墩施工空心高墩施工可参考实体高墩施工。2.5.3.3.4桥台台身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钢管架加固支撑。台身钢筋和模板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桥台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3-3-4。140
测量放样清理基础顶面模板安装、固定灌筑砼养护砼搅拌、运输制作砼试件钢筋绑扎图2-5-3-3-4桥台施工工艺流程图按设计图纸准确测量出桥台所处位置、高程,确保无误。基础完成后,及时按设计回填基坑,并对基础周围的原地面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以保证锥坡填筑和浇筑桥台时支架对地基的要求。模板进场后,进行清理、打磨,以无污痕为标准,刷脱模剂,并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搭设支架时,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在可靠的地基上。桥台空心内的顶部采用搭设碗扣支架,φ40钢管加固,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保证模板、支架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钢筋绑扎、立模后及时检查签证,并组织砼浇注。砼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制,砼输送车运至现场。砼浇筑时采用汽车泵或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砼分层浇筑,每层砼的厚度严格控制在30cm以内,并按操作要求进行振捣,杜绝蜂窝、麻面,并把气泡减少至最少。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杜绝因养护时间不够而发生粘模。拆除模板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涂养护剂进行养护。2.5.3.4预制梁2.5.3.4.1T梁预制方案制梁场均采用纵列式,工业化设计,梁场内设置48个制梁台座,梁场设计生产能力依据架梁施工进度,按6孔/天考虑。140
T梁模板每段按8m长度设计、制造,以缩短安模及拆模时间。提高模板使用效率,劳动强度。T梁模板采用钢模,各节段间利用法兰连接。梁体钢筋骨架的绑扎在生产台座上进行,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龙门吊吊装入模。预制梁采用高性能砼,由梁场砼搅拌站集中拌制、供应。为缩短T梁砼的灌注时间及保证混凝土连续灌注,砼搅拌站和砼输送泵采用双系统设计。砼浇注方式为全断面水平灌注,振捣方式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插入式振捣棒为辅。梁体采用棚罩法蒸汽养护,通过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集养护罩内部和梁体砼芯部的温度数据,调整蒸汽流量控制温度。为有效防止早期裂纹的出现,采取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阶段进行张拉。制梁场T梁在场内采用两台80T龙门吊吊离制梁台座,存放于存梁台座,装车由装梁区的两台80T龙门吊完成。桥梁预制主要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自动温控蒸汽养护、裂纹和徐变控制等关键技术,以确保桥梁预制质量及进度。2.5.3.4.2T梁预制施工工艺T梁预制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2-5-3-4-1。2.5.3.4.3T梁预制施工方法2.5.3.4.3.1原材料准备水泥、细骨料、粗骨料、专用复合外加剂、钢筋、预应力钢绞线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业主要求,原材料各项性能经过试验、检验达到设计和现行铁路施工规范要求后方能进场。2.5.3.4.3.2预制技术准备钢筋生产在厂房内进行,绑扎在台座上进行,在台座上画线定位绑扎钢筋,确保钢筋绑扎质量。模板采用钢模板,具有良好刚度及平整度。模板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均按照设计图制作,其刚度和强度能承受浇、捣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其它荷载。起吊、装拆、震动器装卸方便。模板需达到接缝平顺、密贴、板面平整,转角光滑,连接孔准确等。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由搅拌站搅拌,通过混凝土输送泵输送灌注。混凝土的振捣采用附着式振动器与插入式振捣棒相结合的方式。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搅拌站配备制冰及加热设备,保证夏天能用冰水降温,冬天能用热水搅拌,以控制混凝土140
的入模温度保持在10~30℃。钢模维修立模绑扎桥面钢筋制作混凝土试件压试件移梁混凝土强度达设计要求后终张拉压试件压试件压浆制作试件封端防水层、保护层制作入库成品梁检验混凝土搅拌灌注混凝土养护抽拔胶管拆模初张拉涂脱模剂、安装预埋件压试件检查维修底模安装端模、支座板安装预埋件钢筋下料及加工绑扎梁体钢筋、穿制孔管施工准备制孔胶管安装调整定位图2-5-3-4-1T梁预制施工工艺流程图预制梁蒸养在自动升降温控制养护棚内进行。生产前必须首先检查养护设备性能及蒸汽管路是否畅通。140
预制T梁的张拉分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预张拉为拆除外模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初张拉要求时张拉,目的在于控制混凝土的早期裂纹;初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龄期不少于14d时进行。预应力应采用两端两侧同步张拉,并符合设计张拉顺序。预施力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预制梁终张拉完成后,宜在48h内进行管道真空压浆。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0min。封锚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2.5.3.4.3.3钢筋工程⑴钢筋制作钢筋连接:钢筋接头可用闪光对焊或钢筋接驳器连接,闪光对焊要求按照TB10210的规定执行,要求接头熔接良好,完全焊透,且不得有钢筋烤伤及裂纹等现象。焊接后应按规定经过接头冷弯和抗拉强度试验。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同一级别、规格、同一焊接参数的钢筋接头,每200个为一验收批,不足200个亦按一验收批计。每一验收批取一组以上试样(三个拉力试件、三个弯曲试件)。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参见GBJ18-2003)。冷拉调直:钢筋冷拉采用5吨的卷扬机,钢筋的冷拉伸长率应控制在如下范围:Ⅰ级钢筋不得超过2%;Ⅱ、Ⅲ级钢筋不得超过1%。钢筋拉伸调直后不得有死弯。钢筋下料:钢筋下料时要去掉钢材外观有缺陷的地方;不弯钩的长钢筋下料长度误差为±15mm;弯钩及弯折钢筋下料长度误差为±1d(d为钢筋直径)。钢筋弯制:图纸所标尺寸为钢筋中心线间距尺寸。钢筋端部有标准弯钩者,其标注尺寸为自弯钩外皮顶切线与钢筋轴线交点的尺寸;钢筋弯制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脆断、过硬、回弹或对焊处开裂等现象应及时查出原因正确处理;箍筋的末端向内弯曲,以避免伸入保护层。预应力管道定位网片采用点焊加工,其尺寸误差±2mm,其中,水平筋的尺寸是对最下一根钢筋中心而言,竖向钢筋的尺寸是对网片中心而言。网眼尺寸误差≤3mm。⑵钢筋绑扎140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图纸规定尺寸进行。钢筋交接点绑扎一般要求:箍筋、桥面筋其两端交点均绑扎;钢筋弯折角与纵向分布筋交点均绑扎;下缘箍筋弯起部分与蹬筋相交点绑扎;其余各交点采用梅花跳绑;绑扎点拧紧,如有扭断的扎丝必须重绑;为保证绑扎后的钢筋骨架不变形,骨架所有绑扎点的绑扎方向为“人字形”。为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底板和顶板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须保证钢筋砼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有利于钢筋的定位,垫块采用不低于梁体砼强度的砂浆垫块。⑶预应力管道成型预应力钢束通过的混凝土管道,采用特制橡胶管形成,橡胶管须随时进行外观检查,若发现管径减少3mm以上或表面脱胶分层,必须及时更换。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才可以穿橡胶抽拔管,穿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穿管采用前面一人牵引,穿过相应的网眼,后面有人推进的方法。钢筋绑扎在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签字认可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定位网片应与梁体纵向分布筋、下缘箍筋绑在一起,并要求绑扎牢固。在绑扎钢筋骨架时,管道定位网片应同时按设计位置安放定位,定位网片在沿梁长方向的定位误差不得超过5mm。绑扎橡胶抽拔管要保持良好线型,必须顺直无死弯现象。采用两根橡胶管对接成孔方式,胶管连接处采用不小于0.5mm厚度,长300mm的铁皮套管,并在套接处用塑料薄膜缠紧,再用铁丝绑牢,防止水泥浆串入胶管内。梁端胶管穿入冷拔钢筋制成的弹簧内圈。2.5.3.4.3.4模板工程预制T梁的模板主要包括底模、侧模、端模以及各种连接件、紧固件等。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保证梁体各部分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位置。模型进场后应对模型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并进行拼装验收。新制模型使用前,平放且妥善保存,防止变形和锈蚀。如存放时间过长,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检查和维修、除锈处理,合格后方能使用。预制T梁的模板主要包括底模、内模、外模、端模以及各种连接件、紧固件等。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保证梁体各部分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位置。模型进场后应对模型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并进行试拼装。⑴模板安装底模安装:采用固定钢底模。底模设计时应预留混凝土压缩量并在拼装底模时设置反拱。140
底模是分段运输进场的,底模拼接时需要注意保证各段的中心线放在同一直线上。底模预设反拱,在放置钢筋骨架之前,必须对底模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要求。开始预制梁时,由于存在沉降,每生产完一孔梁,都需要对底模进行调整。等沉降稳定后可以减少检查的频次。侧模安装:模型安装立大面(外侧)与小面(内侧)同时交错进行,并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吊装,安一节(大小面)上一节地脚穿心拉杆,再上好梁面拉杆并支好支撑。后装的一节,必须贴紧前一节后,方可拧紧地脚拉杆螺栓,支好支撑,并上好联接螺栓。安好一节,以梁面中心线来控制梁面宽度,校正完后,将地脚穿心拉杆和紧固件上牢。滴水槽模型、桥面吊牌(挡碴墙模板)、梳型板安装时要顺直,并按施工图安装泄水管模型。全部模型安装完后,以端头模型中心线为基准,检查梁全长和调整桥面内外侧宽度。然后全面拧紧地脚拉杆、桥面拉杆螺栓。联结板及人行道T钢固定螺栓必须拧紧。⑵模板拆除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如设计无具体规定时,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得低于25Mpa,梁体砼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超过15℃,梁体砼表面温度与梁体芯部温度不超过15℃。如采取蒸汽养护,撤除保温设施后至撤模时间间隔不应少于2h,且能保证梁体棱角完整时可以拆模。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得拆模。拆模后立即洒水养护。拆模时,先拆除端模,然后卸掉紧固件,模型吊具挂稳模型后方可开始拆模。端模用撬棍拔离砼面,然后吊开,不得用吊车横拉。侧模板上部用机械千斤顶、下部松开圆宝垫使钢模离开砼梁面,然后吊开。施顶时,加力要均匀、同步,防止模板支架受扭变形。起吊时,要平稳,防止人行道T钢变形、撞破梁体。拆下的模型缓慢平放,以免损伤钢模。2.5.3.4.3.5混凝土工程⑴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拌和用2台75m3/h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具有微机控制自动计量系统,并配备了加热拌和用水的设备。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及砂石骨料用量;禁止拌和物出机后加水。混凝土搅拌时,先依次下砂、水泥干拌20s,然后加碎石和70~80%的水搅拌30s,再加减水剂溶液和剩余水,总计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水泥及水的计量误差≤1%,砂、碎石计量误差≤2%。⑵混凝土的输送及灌注①混凝土的输送用两台75m3/h混凝土输送泵,以满足梁体混凝土连续灌注、一次成型,灌注时间不超过6小时。泵送时输送管路的起始水平段长度不小于15m140
,除出口处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其它部分不得采用软管或锥形管。输送管路应固定牢固,且不得与模板或钢筋直接接触。泵送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应始终连续输送。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分别采用湿帘或保温材料覆盖。预制梁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含气量应控制在3~4%。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按设计要求且45min损失不大于10%,预制梁混凝土灌注时,模板温度控制在5~35℃,预制梁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在10~30℃,预制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密实性。②混凝土的灌注砼灌注采用连续灌注,一次性完成。并应具有良好的密实度。水平分层灌注方式,以附着式振动为主,插入式振动为辅的工艺。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不得使用停滞时间超过1h的混凝土浆,浇筑间断时限不超过2h。每片梁总浇筑时间不宜超过3.5h。砼振动时间,必须保证砼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以砼不再下沉,不出气泡,表面开始泛浆为度),利用最佳的振动时间,达到梁体砼表面光滑。梁体灌注完毕后,桥面铺盖草袋、麻袋或积水养护,避免阳光直射或与大气直接接触。蒸养时防止冷凝水直接滴聚在桥面上。预制梁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按规定随机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均匀分布取样),弹性模量试件(随机同一盘中取样)。试件应随现浇梁在同条件下振动成型,施工试件随梁同条件下养护,28d标准试件按标准养护办理。抗压试件数量:按每片桥梁为一个单位制作混凝土试件。桥梁试件制作数量为7组,一组脱模、一组初张、一组终张、四组R28试件(当采用标准差未知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当采用标准差已知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R28试件按每天四组。弹性模量试件数量:终张每片做一组、28d按每4片做一组。抗压试件每组试件三块,弹性模量试件每组6块。每批试件用同条件下的砼制成。试件表面平整,平等度好,无油污。施工过程中,砼试件的制作要具有代表性,试生产前应对所选用水泥、砂、碎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制作抗冻融循环、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耐磨性、抗裂性、抗钢筋锈蚀和抗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批量生产中,预制梁每20000m3混凝土抽取抗冻融循环、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⑶养护工程140
为加快制梁速度,缩短工期,拆模前采用蒸汽养护并加养护罩形式,拆模后进行洒水自然养护。在灌注混凝土收面时养护罩要及时跟进,做到收面与覆盖基本同步。在养护罩内安装喷水设施,以便于在降温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喷水养护。蒸汽管道分别布置在两侧及内腔,蒸汽不得直接吹向混凝土和模板。拆完模后应注意对桥面的养护,特别是端边墙比较薄弱,拆完模后应立即将其覆盖,以防风吹干裂。混凝土早期养护,派专人负责,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增长的要求,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①蒸汽养护梁体混凝土蒸气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内温度不低于5℃,灌注完4小时后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不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宜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60℃,降温速度不大于10℃/h。蒸养其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蒸汽养护每小时进行一次记录。蒸汽养护结束后,立即进入洒水养护。蒸汽供应采用两台4t的蒸汽锅炉进行。在模型两侧布设蒸汽管道。整个养护过程由专人测温,分别对养护棚内和环境温度进行监控,采取合理的养护方案防止因温差造成混凝土开裂。②自然养护自然养护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洒水养护采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进行,保证养护不间断。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制梁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2.5.3.4.3.6预应力工程T梁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祥见图2-5-3-4-2。⑴预应力工艺流程预制梁张拉按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预张拉:预制T梁预张拉在制梁台座上进行。预张拉为拆除外模后,梁体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初张拉要求时进行,目的在于控制混凝土的早期裂纹。初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设计要求对梁体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在预制台座上进行,初张拉结束后,方可将梁体移出台座。140
终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且混凝土龄期大于14天时,进行终张拉。初张拉拆除端模拆除模型穿预应力筋,安装锚具预张拉自然养护终张拉梁体砼试验预应力筋下料预应力筋进场检验梁体砼试验梁体砼强度试验图2-5-3-4-2T梁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图⑵预应力张拉操作工艺预应力筋钢绞线强度级别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锚具采用群锚张拉方法为按照设计的张拉顺序,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即两台张拉千斤顶同时工作),当油表读数达到0.1σk时,测量出各千斤顶活塞伸出长度,通过计算得出工作锚夹片回缩及自由长度的伸长值,从而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校核。如果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超出设计规定,须将钢绞线松开,重新进行张拉。张拉程序:0→0.1σk(作伸长量标记)→σk(静停5min)→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注:σk—指设计应力与各种实测摩阻之和。按每束根数与相应的锚具配套,带好夹片,将钢绞线从千斤顶中心穿过。张拉时当钢绞线的初始应力达到0.1σk时停止供油。检查工具夹片情况完好后,画线做标记。向千斤顶油缸供油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力的大小以油压表的读数为主,以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加以校核,实际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范围内,每端钢绞线回缩量应控制在6mm140
以内。油压达到张拉吨位后,关闭主油缸的油路,并持荷5min,测量钢绞线伸长量加以校核,若油压有所下降,须补油到设计吨位的油压值,千斤顶回油,夹片自动锁定则该束张拉结束,及时作好记录。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预应力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梁体的同一侧。⑶有关张拉的其它规定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模及外观质量应做全面检查,如有缺陷,须事先征得监理同意,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锚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的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高压油表必须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使用期间校验期限不得超过一周。高压油表为防震型压力表,其精度不得低于1.0级。张拉千斤顶必须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使用期间校验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每孔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千斤顶不准超载,不准超出规定的行程。转移油泵时必须将油压表拆卸下来另行携带转送。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供油张拉,两端伸长应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如设计有特殊规定可按设计要求办理。张拉期间应对锚具进行遮盖,以避免锚具、预应力筋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而造成锚具及预应力筋出现锈蚀。⑷安全要求高压油管使用前应做耐压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油压泵上的安全阀应调至最大油压下能自动打开的状态。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的高压油管连同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5min均不得漏油,若有损坏者应及时修理更换。在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准站人,也不得踩高压油管。张拉时发现张拉设备运转异常声音,应立即停机检查维修。锚具均应设专人妥善保管,避免锈蚀、沾污、遭受机械损伤或散失。施工时在终张拉完后按设计文件要求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⑸应力损失测试预制梁试生产期间,应至少对两片梁进行各种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必要时应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正常生产后,每100孔进行一次损失试验。2.5.3.4.3.7压浆、封锚工程⑴管道压浆140
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压浆泵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压浆前先清除管道内杂物及积水,水泥浆拌制均匀后,须经2.5mm×2.5mm的滤网过滤方可压入管道。管道出浆口应装有三通管,必须确认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后,方可封闭保压。压浆前管道真空度应稳定在-0.09~-0.10MPa之间;浆体注满管道后,在0.50~0.60MPa的压力下保持2min,以确保压入管道的浆体饱满密实;压浆的最大压力不得超过0.60Mpa。管道压浆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低碱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的粉煤灰应符合GB1596和GB/T18046的规定,高效减水剂应符合GB8076的规定,阻锈剂应符合YB/T9231的规定。严禁掺入氯化物或其它对预应力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水泥浆的水胶比不得超过0.30,且不得泌水,流动度应为30—50s,水泥浆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且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体积收缩率应小于1%。终张拉结束后,宜在48h内进行管道真空压浆。压浆用的胶管一般不得超过30m,最长不超过40m。水泥浆自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min,管道压浆应控制在正温下施工,并应保持无积水无结冰现象。压浆时及压浆后3天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冬季压浆时要采取保温措施,并掺加防冻剂。水泥浆试件的制备和组数,由试验室按常规办理,R28天标准养护的试件作评定水泥浆强度之用,但检查入库用的强度试件必须随同梁体在同条件下进行养护。⑵封锚封锚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浇注梁体封锚混凝土之前,应先将锚垫板表面的粘浆和锚环外面上部时检查无漏浆的管道后,才允许浇注封锚混凝土。为保证与梁体混凝土接合良好,应将灰浆铲除干净,并对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进行防水处理,同将混凝土表面凿毛,并放置钢筋网片。封锚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梁体洒水次数应以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为度。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不应少于28d;当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应少于14d。当环境温度低于50C时,预制梁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禁止对混凝土洒水。封锚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应采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对封锚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接缝进行防水处理。封锚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应符合TB/T2965的要求。2.5.3.5T梁的移梁方案制梁场T梁在场内采用两台大吨位140
龙门吊吊离制梁台座,用滑移方式移到存梁区,装车由装梁区的两台大吨位龙门吊完成。吊离台座:桥梁吊移台座时,先卸下底模吊梁段模板,用吊梁钢丝绳穿过底模吊梁段,吊架钢丝绳与梁体的接触处要垫以木板或厚胶垫,防止滑动或损伤翼缘砼。起吊梁时,由专人指挥,脱空前,钢丝绳要达到基本垂直,两端要同时起吊。落梁时两端不得同时落位。要保证梁起吊起后不会歪斜。移梁:横移梁的轨道设在距梁端允许悬臂长度范围内,轨道与梁纵轴线垂直。滑梁轨道水平或有不大于1%的下坡道,滑梁道刚度要足够。每端滑道用两根≥50Kg/m钢轨组成。为减少阻力,横移时轨面涂刷黄油或废机油以减少摩擦。为使拖梁铁板顺利通过钢轨接头,前段钢轨后端,应略低于后段钢轨的前端,其高差略大于轨道压重后的沉降量。桥梁的横移用两台5吨卷扬机通过钢丝绳拖移,移梁时,梁的支撑牢固,滑行速度要求平稳。移梁时两端滑行差距不得超过1m。预制梁在制梁场内吊梁、移梁及存梁时的梁端容许悬出长度,应按图纸设计要求办理。2.5.3.6预制T梁静载试验方法后张法预应力简支梁进行生产后,应进行静载弯曲抗裂性及挠度试验,梁的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试验标准进行。2.5.3.6.1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静载弯曲抗裂系数Kf≥1.20。在静活载作用下的竖向挠度限值ψf≤1.05f。2.5.2.3.2静载试验条件当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静载弯曲抗裂性及挠度试验:本工程的第一孔梁;正式生产后,原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批量生产中出场检验时,即现场制梁每批30孔应对不同梁别的梁各抽一片;有质量缺陷、可能对产品的抗裂性及刚度有较大影响时;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时;交库技术资料不全,或对资料发生怀疑时。2.5.3.6.3设备及布置静载试验设备试验台:根据T梁的特点,以及采用反力架与固定台座的经济成本分析比较,拟采用固定式台座静载试验台座。140
试验设备:制梁场配备6台100t液压千斤顶,千斤顶的摩阻系数不大于1.05,并配以0.4级精密压力表,6个压力传感器,一台油泵站,一套测力控制微机处理系统油泵,百分表、钢卷尺和放大镜。2.5.3.6.4静载试验的时间和加载力静载试验应在砼承受全部预应力15d后进行。试验梁和试验日期确定后,根据梁的设计抗裂安全系数,考虑砼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包括钢绞线的松弛、砼收缩徐变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试验设备重量对试验产生的影响等因素),计算出各加载等级的外加力,并根据各千斤顶校验记录,换算为各千斤顶各级加力油表读数。经复核无误后,向每台千斤顶、操作台及指挥人员交底。2.5.3.6.5加载程序及操作方法静载试验加力分两个阶段进行,以加力系数表示加载等级。其加载程序如下:第一循环:0→基数级Ka(5min)→0.70(5min)→0.80(5min)→静活载级Kb(5min)→1.00(20min)→逐渐卸载至0;第二循环:0→基数级Ka(5min)→0.70(5min)→0.80(5min)→静活载级Kb(5min→1.00(10min)→1.05(10min)→1.10(10min)→1.15(10min)→1.20(20min)→逐渐卸载至0(括号内数字为持荷时间)。加载及卸载速度不宜过快。加载速度应不超过3kN/s。各千斤顶应同速、同步、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加载只许由低向高加载达到加载值,严禁油压超过某规定加载值后再减少油压的办法达到某规定值进行试验,以避免油顶反向摩阻产生虚假加载值的情况出现。2.5.3.6.6裂纹检查每级加载后,均用放大镜详细检查下翼缘有无裂纹出现,并用百分表测量挠度。如果桥梁在静活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值与跨度比未超过设计值,且当桥梁承受最大加力并保持20min后无裂纹出现,则可判定合格,可作为某批梁的代表。2.5.3.7湿接缝及横向张拉T梁湿接缝浇注及横向张拉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2-5-3-7-1。2.5.3.7.1搭设施工平台施工作业平台应满足钢筋绑扎、模板安拆、混凝土灌注、张拉、压浆和封锚的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2.5.3.7.2接缝处理140
混凝土浇注前,需对接缝进行处理: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用水冲洗凿毛时的表层强度,须达到O.5Mpa;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在浇注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注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实验确定。搭设施工平台及施工吊篮安装翼缘板底模板绑扎、焊接钢筋、接长波纹管、穿预应力索浇注湿接缝砼砼拌合横向张拉灌浆及封锚浇注桥面板砼铺设防水层浇注桥面板顶层养护接缝处理图2-5-3-7-1T梁湿接缝浇注及横向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图2.5.3.7.3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施工缝处理完成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绑扎钢筋、穿横向预应力索,安装底层模板,模板采用竹胶板,然后将预留钢筋和波纹管整理好。灌注前将波纹管接头处的管壁绑扎密封,以防止水泥浆渗漏。灌注时采用混凝土振动棒捣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制梁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2.5.3.7.4横向预应力筋施工横向预应力索采用群锚和低松弛钢绞线,每束张拉控制力均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张拉,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张拉,张拉采用单侧交错张拉。施工时时采用垂直钢筋爬架,吊篮操作进行。140
张拉时用高压风清理波纹管内杂物,将预应力筋穿过预留波纹管孔道,准备好所需锚具,校核张拉设备,而后张拉。张拉顺序如下:0→初始应力→(0.1σk)→1.03σk→(持荷5分钟)→σk(锚固)张拉过程中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并作好记录,确保实际张拉力及伸长值达到设计要求。注浆时浆液由稀至浓,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1:1~0.6:1之间,浆液加入早强剂和减水剂。注浆压力到额定压力时,停止加压,待压力降到0.6Mpa以下时,再继续加压注浆。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压力不再下降或相邻孔内流出浆液为止。注完浆的导管立即堵塞孔口,防止浆液外流,待水泥浆凝固后采用水泥砂浆将孔口封填密实,压抹平整。2.5.3.8支座安装支座采用铁路桥TQGZ球形钢支座,支座施工用材料严格按设计要求选用。支座安装工艺细则:支座垫石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50,垫石高度必须考虑安装、养护和必要时更换支座的方便,架梁前应复核垫垫石的标高、位置、尺寸锚栓孔位置、深度、十字线、跨度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0-0采用预埋套筒和锚固螺栓的连接方式,在墩台顶面支承垫石部位需预留螺栓孔,锚栓孔预留尺寸:直径为套筒直径加60预留锚栓孔中心及对角线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支座安装时,采用测力千斤顶作为临时支撑,应保证每个支点的反力与四个支点反力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正负5%。选用YC600液压千斤顶顶梁,千斤顶安放在桥墩盖梁上紧靠支撑垫石,保证千斤顶中心距,对32m梁千斤顶横向中心距≥3.1m,对24m梁千斤顶横向中心距≥3.3m,纵向距梁端距离为0.75m,千斤顶底部加垫钢板找平。为保证受力均匀,梁体同一端两个千斤同时采用一个油泵供油,待支座距离垫石20~30mm时稳压。在支座安装前,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但不得任意松动上、下支座连接螺栓。梁体吊装前,先将支座安装在预制T梁的底部,上支座板与梁底预埋钢板之间不得留有间隙。凿毛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表面、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安装灌浆用模板,并用水将支承垫石表面浸湿,灌浆用模板可采用预制钢模,底面设一层4mm140
厚橡胶防漏条,通过钢模螺栓联结固定在支承垫石顶面。吊装预制T梁(带支座)。将T梁落在临时支撑千斤顶上,通过千斤顶调整梁体位置及标高。支座就位后,在支座底板与桥墩或桥台支承垫石顶面之间留有20~30mm的空隙,以便灌注无收缩高强度灌注材料。灌注材料性能要求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采用重力灌浆方式,灌注支座下部及锚栓孔处空隙,灌浆过程必须从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钢模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察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为止。为增大灌浆的压力,可将灌浆用漏斗置放在梁顶,重力注浆方法如图2-5-29。灌浆前,应初步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灌注实用浆体数量不应与计算值产生过大误差,应防止中间缺浆。强度达到20MPa后,拆除钢模板,检查是否有漏浆处,必要时对漏浆处进行补浆,拧紧下支座板螺栓,并拆除各支座的上、下支座连接角钢及螺栓,拆除临时支承千斤顶,安装支座钢围板。图2-5-3-8-1重力注浆示意图2.5.3.9T梁架设2.5.3.9.1T梁的运输方案T梁运输采用桥梁运输专用运梁车,DF4型内燃机车作为牵引动力。装车:用两台80T龙门吊吊梁移位并落梁到运梁车两个转向架的托梁上,同一片梁的转向架由活动端与固定端配对组成,转向架横梁的长度不短于3m,两端支撑在平车的边梁上。桥梁装车符合设计对桥梁运输悬臂的要求和《铁路货物装车和加固规则》中的有关规定。2.5.3.9.2T梁架设施工方案140
采用1台TJ-165型架桥机架设,运输采用桥梁运输专用运梁车,DF4型内燃机车作为牵引动力。TJ-165型架桥机属于单梁式架桥机,由主机(1号车)、机动平车(2号车)和桥梁倒装龙门吊组成,可直接将桥梁横移就位,不需要墩台顶人工移梁作业,而且架桥机侧宽小、大臂低,安全可靠。T梁架设与铺轨同时进行,施工方向与铺轨方向一致。桥梁横向联结在桥梁架设完后,立即组织施工,在桥梁架设后尽早完成预应力粗钢筋张拉,便于上碴整道、线路及时提速。2.5.3.9.3T梁架设施工方法⑴施工准备架梁前要全面了解沿线影响架桥机通过的障碍物,并进行处理以便架桥机通过。同时对架梁地点,如沿线高压线路、特大桥桥头的地形条件和基本情况要进行详细了解,调查各桥电源供应以及道路运输条件。严格验收桥梁工作,梁运到现场后,派专人验收出厂合格证,检验梁的表面状况,丈量外形尺寸,核对随带配件的数量和质量。压道采用机车压道,前方压上桥台一米,后方到大轴重最远停留处50m,压道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两公里以下,其次数不得少于八个往返,或观察相邻两次压道后路基下沉量不超过3mm为止,以确保架梁作业安全。⑵施工程序架桥机的长途运输是在解体状态下进行的,挂运至施工工地后,组装成架梁状态。架桥机组装次序为:①启动发动机向全车供电;②安装二号柱的摆头油缸;③安装二号柱活动节;④升起及回缩机臂;⑤安装零号柱,组装完毕试机。TJ165型架桥机架梁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3-9-1。⑴施工工艺工艺原理:TJ-165型架桥机是由倒装龙门架、2号车、1号车、等三部分组成。其中2号车是机动式运梁和喂梁平车,车上铺轨道承载拖梁小车,平车前端设液压升降横梁,倒装桥梁时让桥梁前端压住升降横梁,并悬出横梁一定距离,后端压在拖梁小车上,并在此状态2号车运梁到1号车的尾端。1号车上铺有运梁轨道,后端的拖梁小车直接托2号车运来的桥梁的前悬部分,在卷扬机的牵引下由2号车过渡过到1号车。同140
时大臂挂着0号柱过渡到前方墩(台)上,即将0号柱落在桥墩(台)上,这时,0号、1号柱与大臂形成简支。大臂顶面的两台吊梁小车,配合后面的小车将梁拖吊起来,利用移梁扁担将梁体横移到设计位置,落下桥梁,安放支座。⑷架桥机架梁架桥机在桥头完成升臂作业后,桥头加固,测量并标注架桥机工前轮停车点,自行对位,打止轮器,开始伸臂、摆头,支垫0#柱。架桥机架梁如下:①1号车对位1号车准确停在轨面画出的停车标记上,安放止轮器和放风制动(必要时安装制动铁鞋)。大臂带着0号柱前伸到前方墩(台)上,0号柱支撑面填平垫实。对位作业完成后,将2号柱插销全部拨出,使大臂处于一端支于0号柱,一端支于1号柱的完全简支状态。②换装桥梁及2号车送梁在1号车对位的同时,进行换装桥梁的作业。机车推送运梁平板车前进至龙门吊下停止。桥梁由龙门吊吊起,然后,拉出装梁平板车。2号车进入龙门吊吊起桥梁的下方对位,把梁倒装到2号车上。2号车以5~1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梁前行,当接近1号车时降速到0.5km/h,慢慢地与1号车联挂。此时,应有专人指挥和司闸。③喂梁2号车与1号车联挂后,使用2号车前端两个油压千斤顶,将梁的前端顶起,撤除枕木。用1号车底下卷扬机带动1号车上的拖梁小车运行至梁底,将2号车前端两油压千斤顶放下,使梁的前端压在拖梁小车上。桥梁装上拖梁小车后立即加设支撑。1号车上拖梁小车继续运梁前进,使梁的前端到达第一台吊梁小车下面,用此吊梁小车把梁的前端吊起,同时2号车上的千斤顶也把梁顶起,以便1号车上的拖梁小车后移。然后降落千斤顶,使梁后端落在拖梁小车上,再次运梁前进,使梁的后端到达第二台吊梁小车下面,把梁的后端吊起。2号车的拖梁小车卸载后,立即将其推到车辆后端,并用木楔前后制动,以免开停时突然滑动。④捆梁用架桥机上的吊具,选定提吊位置将梁吊挂到架桥机上。千斤绳与桥梁底两转角接触处,安放护梁铁瓦。⑤吊梁140
捆梁完成后,指挥起吊司机开始起吊,起吊时,要注意左右两侧卷扬机升降速度一致。注意钢丝绳有无跳槽和护梁铁瓦有无窜动情况。桥梁吊离支承面20~30mm时,暂停起吊,对各重要受力部位和关键处进行观察,确认没有问题时才能继续起吊。⑥出落梁、横移梁架设第一片梁时,由于TJ165型架桥机,具有横移梁的功能,梁体通过移梁扁担,横移到恰当位置,梁片直接落到支撑垫石的支座上,并在两端、双向用倒链牢固固定在桥墩台或已架桥梁上。架设第二片梁时,梁片直接落下,通过移梁卷扬机的微调,架设到设计位置,然后采用倒链双向固定。140
图2-5-3-9-1TJ-165型架桥机架梁工艺流程架梁前交接组装架桥机线路及限界,桥头路基及顺坡,垫石水平十字线及锚栓孔线路整修桥头加固架桥机编组运行主机运行至桥头机动平车跟踪运行机车推桥梁换装龙门吊随梁后主机桥头对位伸大臂,立零号柱调送工具桥梁拖拉捆梁吊梁出梁对位落梁空空中中横横移移第第一二片片梁梁桥梁落位安装支座整孔梁就位收零号柱缩回大臂吊收工具拆短轨安装纵横向盖板,平整桥面道碴,铺设轨节,整修线路重复架其余各孔拆除换装龙门吊,架桥机退回原停放点平整换装龙门吊基础,立龙门吊机车推梁车对位,安支座,龙门吊吊梁,机车拉平板车退回,二号车对位装梁加强支撑防护机动平车运梁机械工具人员材料外观检查桥面道碴上支座及配件、清除焊接点残渣施工准备超重车压道架梁准备质量检查横向联结施工填写检查证整理竣工资料竣工移交灌注锚栓孔,封涂防水涂料,整理支座及清扫墩台面焊完三档收尾作业机动平车喂梁张拉横向预应力140140
⑦安装支座安放支座前清除支承垫石表面的灰尘、污水等杂物。安放支座时将锚栓安放齐全,使支座各组成部分、支座顶面与梁底之间以及支座底与墩台支承垫石间保持密贴,如果支座底面与墩台支承垫石顶面之间的缝隙较大时,先打入钢楔,然后捣入干硬性砂浆,待捣实、筑紧后再取出钢楔。如果支承垫石锚栓孔过大,孔间承托支座的混凝土厚度过窄时,加垫10mm以上的钢板。当桥梁在支座上落实后,立即打好支撑,或采用倒链双向固定在桥梁墩台和已架桥梁上。⑧铺桥面轨梁就位后铺设纵横向盖板,若相邻两孔桥梁顶面高差大于30mm,用水泥砂浆将相邻两孔桥梁错牙垫平后再铺设;同时拆除短轨轨节,铺设桥面正式轨节。桥上轨节采用架桥机铺设。其作业程序与架梁相同:用桥梁吊装龙门吊将轨节换装到架桥机组的二号车上,然后由二号车送至一号车,利用吊梁小车铺设轨节。⑨焊接连接板桥梁落位后,在铺桥面的同时采用电焊将两端和中间连接板焊接牢固,将两片梁连成整体。当左右两片梁的连结角钢相互错动很大时,在现场用氧气焊根据错缝大小加工钢板,用电焊机将其焊接牢固。⑩收尾工作桥梁架完后,紧随架梁工作做好下列收尾工作:灌注锚栓孔砂浆;灌注横隔板混凝土、预应力张拉;修补梁体在架梁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安装支座围板和桥面人行道护栏;拨顺架桥机行走的荒道。⑸施工注意事项架桥机对位前,架桥指挥向司机、放风制动人员介绍所架梁的跨度、短轨长度、线路坡度等情况,使他们心中有数。对位前在钢轨上标出架桥机前轮停止位置,安放一对止轮器,对位后轮对前后方向再增设两对穿销式止轮器。1号车对位时注意:216
停车位置应十分准确,桥台挡碴墙前或已架梁的前端至一号车第一车轮位间的距离要经过计算,并在轨面上画出停车标记,并设专人安放止轮器和放风制动。对位后,制动风压不能小于0.6Mpa,采用铁鞋或拧紧手制动。在6‰的下坡道架梁时,在车轮下安装带螺栓的紧扣在轨头上的制动铁鞋。伸大臂前,将铺轨小车推到机臂后端作为压重,将吊梁小车用千斤绳与一号柱联接,防止走动。大臂在水平状态下前伸,待0号柱抵达墩台时再翘头。二号柱插销全部拨出后方可进行翘头作业,在翘头时应在0号柱下面不远处设置支托物作保险。1号车就位后,伸大臂13米摆正,使大臂成水平或成1~2‰的上坡。放下0号柱,垫平垫实。在墩台顶面的泄水坡上支垫0号柱时,必须用硬质木板和木楔填平垫实,不密贴处用薄铁皮填塞。支垫宽度要大于柱底宽。左右前后要保持竖直状态,不能有偏斜。绝对不允许采用全伸大臂走行对位。换装桥梁时注意检查梁上防水盖板、工具、材料等的高度是否超过挡碴墙顶面,超过时要及时处理,保证梁片能顺利通过架桥机的一、二号柱。顶梁时使二号车升降横梁两油压千斤顶同步水平上升。一号车后端的螺旋顶应在受载前放下,顶头距轨面保持2—3cm。捆梁时千斤绳不得误用,并随时检查千斤绳的质量,发现断丝、扭结、变形、锈蚀等异常现象时,要立即报废。护梁铁瓦在梁吊起时进行调整,侧面站人,用木棒敲打使其支垫牢实,不致中途脱落。千斤绳必须可靠地悬挂在吊钩或铁扁担上插好保险销。上部工作人员应防止工具坠落或往下抛千斤绳打伤下部工作人员。梁起吊时,要保持梁体的水平。吊梁台车行走时,派专人看守。台车停止走行时,用木止轮器将台车轮子塞住。梁在走行时,梁的前后要平行下落。桥梁在起落过程中应保持水平,在桥梁即将到位时,前端指挥要注意防止桥梁前端碰撞0号柱。龙门架将平车上的梁吊起倒装到2号车上时,梁端悬出长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悬出端距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8m。2号车运梁小车应用木楔卡住,以防溜车。梁的两侧要打好支撑,经2号车车长检查确认后方可走行。216
制定架桥机预检、防护、架梁地区安全防护、电气防护、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及线路检查整修等架梁作业安全规章制度。配套完善架桥机的防护设备。如栏杆、梯子、防护罩、灭火器、警告信号装置以及适应夜间作业的照明设备。架梁列车在新铺线路上运行速度不大于5km/h,架桥机对位走行速度不大于0.5km/h。架桥机在区间半径小于等于500m内曲线地段运行时,大臂要随时向内侧摆动,以防侵限。桥梁倒装龙门吊,应组立在线间距大于4.5m直线地段,线间距不够4.5m时,可将架梁线临时拨移,同时两边拨接圆顺,保证龙门吊组装后,不侵入既有线限界。强化现场施工管理,做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统一指挥。人员上岗前集中培训、考核,使人员上岗合格率100%。⑹架梁安全防护制定架桥机预检、防护、电气防护以及线路检查、整修、架梁作业等安全规章制度。配套完善架桥机的防护设备。如栏杆、梯子、防护罩、灭火器、警告信号装置以及适应夜间作业的照明设备。严格架梁作业规范,确保安全。负责对施工安全进行日常分析,及时填报月、季、年报表。加强日常防洪安全值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部值班室。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有权制止不按安全规程和要求施工的操作,对不能保证安全的作业单位有权直接令其停止施工,同时报告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并提出处理意见。2.5.3.9.4架梁技术措施⑴桥梁整备技术措施桥梁按规定装车加固后,即可进行上桥面碴等作业。上碴前将纵横向盖板摆放在挡碴槽上(均匀摆放,不能影响架梁);桥面上碴厚度要求为150mm,宽度要求:大面侧紧靠挡碴墙,小面侧留出250mm,平整好,并将支座销子(摇轴支座)、防尘围板、螺栓等放在梁顶面端部,便于架梁使用。同时按规定垫好石棉垫,安好支座上摆,拧紧螺帽,小弧形支座要提前将上下摆调正,安放支座销时要使销子的小头向上并涂油。⑵倒装龙门吊技术措施216
龙门吊倒装桥梁时,两龙门吊中心距离应根据桥梁型号、跨度、吊梁时允许悬出长度和运梁转向架位置适当安排,以对准吊点,不损坏梁边螺栓,便于捆梁和倒装为原则,组立两龙门吊中心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⑶支座安装技术措施架梁前应仔细检查墩台十字线位置,锚拴孔位置、孔深、孔径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移梁过程中每个墩台派一名测量工,控制好梁体的平面位置。落梁就位安支座时,支座底面中心线应与墩台支撑垫石顶面放出的十字线重合,梁端伸缩缝和梁片间的间隙应符合规定尺寸,梁梗垂直,支座底面垫石顶面密贴,上下座板间无缝隙,整孔梁无三条腿现象,因施工误差不能满足以上条件时,应在梁梗中线保持垂直、争取梁边线齐、支座十字线与墩台十字线尽可能重合的先决条件下,按以下原则合理地进行调整:纵向误差以桥梁中线为准向两端平均分配;横向误差应保持梁缝间隙能放置防水盖板、千斤绳的条件下,以桥梁中线为准,尽可能对称分配,在保证支座横向误差不超标的情况调整梁边错牙,尽可能使其美观。⑷焊接横隔板技术措施焊接横隔板前清除混凝土残渣、油污、铁锈,焊条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焊缝要饱满、连续、均匀,不得有裂缝、气孔等缺陷,焊缝厚度不小于图纸设计规定。焊接后敲去熔渣,检查质量,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补焊。2.5.3.9.5架梁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⑴桥上线路偏心加强桥梁的复测工作,按设计规范要求画好支座十字线和线路中心线,架梁时严格按支座十字线架梁并保证梁体垂直,误差严格控制。铺轨时按线路中心线铺设轨节,控制铺轨误差,消灭桥上线路偏心的现象。⑵支座不平架梁由测量班先行对桥梁墩台支承垫石的中线和锚栓孔位置、水平标高的准确性进行检验测量,发现锚栓孔的中线位置不准确的督促有关线下单位先行修正,水平标高达不到要求的,先将表面凿毛,再用满足强度要求的水泥砂浆找平达到设计标准,再用水平尺纵横向检验校正。支座安装前,预先拌制干性砂浆,落梁前均匀摊铺5mm左右砂浆在支承垫石上,以保证支座垫实垫平。2.5.3.10桥面系施工216
桥面系钢栏杆集中加工,盖板集中预制,现场人工安装。2.5.3.11T梁预制质量控制措施2.5.3.11.1梁体混凝土早期防开裂技术措施预应力张拉应及时进行,并将预应力张拉阶段分为三阶段张拉,其中第一阶段的早期预张拉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早期开裂。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60%左右,拆除端模,随即进行早期预张拉,以防止发生干缩或温度裂纹,预应力筋张拉数量及张拉值按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力一般为设计值的30~40%之间。⑴原材料的选用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在0.06%以下的低碱含量且细度适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中C3A含量应在6%~8%范围内,以降低水化热,严禁使用早强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加优质磨细复合矿粉及优质粉煤灰,具体掺量由试验确定,降低水化热和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增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防止因水化热蚀造成混凝土开裂。夏季施工时,为进一步降低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在掺加优质磨细矿粉和Ⅰ级磨细粉煤灰同时增掺柠檬酸缓凝剂。严把选材关、进料关、检验关,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或有疑问的材料。⑵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注意事项对T梁混凝土正式灌注前进行模型试浇筑和试养护及温度测控,以对浇筑工艺、养护方法与工序进行最终验证和确定,并给出施工过程中温度参数的合理控制值。对混凝土拌合物除严格按拌合技术要求进行拌合外,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拌合物的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泌水率检验,并控制在规定的技术指标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连续稳定。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30℃。邻接的新旧混凝土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喷涂的养护剂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15℃。大体积混凝土入模后30min的最大温升小于20℃,内部最高温度不高于55℃。对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钢筋、钢法兰盘及其它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前采取先围护一层棉被再覆盖一层帆布的围护保温措施,使其温度控制在5~30℃216
范围内。夏季时在棉被上喷洒和浇灌冷却水,使其温度冷却至30℃以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采取边收浆边喷雾边覆盖一层湿麻布片或棉被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养护的防开裂养护措施。在拆模前采取洒水覆盖养护,洒水养护采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进行,湿养护不间断,洒水时间间隔根据气温确定,在拆模以前保持表面连续湿润。混凝土养生过程采取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自动监控仪,并编制温度监控程序,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养护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全过程自动报警监控。当温度高于48℃时,立即启动冷却系统进行降温,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大于60℃。模板拆除时,为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开裂,必须事先对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进行测试,只有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低于15℃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严格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控制和检查,所有混凝土结构均采用性能可靠的定制保护层定位块,其尺寸及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上下间距不大于50cm,左右间距不大于70cm,呈梅花形布置,固定牢固。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只允许出现正偏差,绝不允许出现负偏差,并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进行全面检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建立连续的气象预报和观测体系、机构和制度。并有专门机构和专人专职负责温度及养护情况的检测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可靠的应急处理措施,并随时处于待命状态。⑶预制梁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特点蒸汽养护:蒸汽供热采用两台4t的蒸汽锅炉进行。预制梁蒸养采用大块钢骨架组合拼装而成的养护棚内进行,钢骨架上栓贴5cm厚的岩棉板,其上再覆盖一层帆布并密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将养护棚沿滑道移至预制梁位置,在T梁两侧布设蒸汽管道,并将两端采用双层帆布覆盖密封。预制梁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保持棚内温度5℃以上,灌注完4h后开始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6-10℃/h,恒温时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60℃,降温速度不大于10℃,整个养护过程控制梁体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温度监控:整个养护过程采用三台多点全自动报警测温仪分别对梁体芯部、表层、环境温度进行监控,芯部测温仪最高报警温度设置在60℃,最低报警温度设置在45℃,表层及环境测温仪最高报警温度设置在48℃,最低报警温度设置在42℃216
,当梁体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超过15℃时,立即采取增大供热量或减小供热量措施,防止因温差造成桥梁开裂。蒸汽养护结束后,立即进入自然养护。自然养护:自然养护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拆模后采取喷涂养护剂和塑料布覆盖保温联合养护工艺,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应及时喷涂养护剂,混凝土喷涂的养护剂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15℃,养护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901的要求。2.5.3.11.2预应力的精确控制预施应力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设计有具体规定时按设计规定进行。张拉用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0级。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油压表不得超过一周。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按批次和数量抽样检验外形外观和锚具组装件静力检验,并符合GB/T14370要求。预制梁试生产期间,应至少对两片梁进行各种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必要时应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张拉数量及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束张拉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及积水。预张拉主要是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初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80%和模板拆除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初张拉后,梁体方可移出台位。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且龄期不少于14d时进行。预施应力采用两端两侧同步张拉,并符合设计张拉顺序。预施力过程中分级张拉,并要求张拉两端保持联系,保证两端预施应力同步,达到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张拉期间采取措施避免锚具、预应力筋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防止锚具及预应力筋出现锈蚀。预应力筋实际弹性模量计算的伸长值与实测伸长值相差不大于±6%;实测伸长值宜以0.1σk作为测量的初始点。每片T梁断丝及滑丝数量不超过预应力钢丝总数的0.5%,并不处于梁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2.5.3.11.3混凝土养护的精确控制216
⑴全自动温控蒸养设备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混凝土蒸汽养护系统进行T梁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蒸汽锅炉,蒸汽量为4t/h,额定压力:1.2Mpa。蒸汽主管道采用DN125mm钢管,分支放汽管道采用DN80mm钢管,在放汽管道上均匀钻一排φ3mm孔眼,孔距300mm,并在其凝结阀处设置排水沟。钢管焊接支架,上覆帆布用为养护棚罩,以尽量减少热损失,保证蒸汽养生的温度。该系统有如下特点:采用密封性高、隔热好、安拆方便的专用屏蔽蒸汽养护罩。采用计算机及远传式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蒸汽管道上的电磁阀的开合,以控制养护罩内的温升速度和温度的高低。采用在计算机的统一指挥下工作的通风设备降低养护罩内的温度,使降温速度得以有效控制。多点测温、多点升温、多点降温,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养护温度,严格控制升、降温梯度、恒温时间和拆模温度。蒸养系统测温采用压力式温度计在梁两端各设两组,1/2、1/4跨处腹板两侧各设一组。恒温每1小时测温一次,升、降温每1小时测定一次,并作好详细的温度记录,根据实测温度确定蒸汽放入量,以调节跟踪蒸养升温、降温,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蒸养的时间根据室外气温的高低以及梁体强度的增长情况等适当缩短或延长。⑵高性能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盖养护罩,早期蒸养跟踪养护,以4t锅炉供汽,管道直接接入梁体腹腔内,用压力式温度表测定梁内及棚内温度。预制桥梁采用蒸汽养护时,静停期间保持棚温不低于5℃,灌注完4小时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应超过60℃,降温速度不大于10℃/h。蒸养期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宜超过15℃。蒸汽养护结束后,立即进入自然养护,时间不少于7d。依据混凝土凝结硬化原理,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采用分段升温方案,若假定环境温度10℃,可将混凝土桥梁的蒸汽养护制度制定为:静停5小时;升温不少于6.5小时,升温速度为5℃/h;恒温18小时,最高温度45℃;降温速度不大于10℃/h,用时不超过21小时。216
整个养护过程采用三台多点全自动报警测温仪分别对表层、环境温度进行监控,表层及环境测温仪最高报警温度设置在48℃,最低报警温度设置在42℃,当梁体表层与环境温差超过15℃时,立即采取增大供热量或减小供热量措施,防止因温差造成桥梁开裂。蒸汽养护结束后,立即进入自然养护。⑶高性能混凝土后期养护高性能混凝土后期养护主要采取自然养护。自然养护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在冬季施工时,采取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并覆盖保温,不得洒水养护。养护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901的要求。2.5.3.12附属工程施工⑴台后防水桥台防水在台体混凝土强度及干燥程度达到规定标准后进行,要涂刷均匀、完整,无气泡、砂眼、起皱、漏涂等现象。⑵台后回填台后回填前应在台后防水检查合格清除杂物后,采用素混凝土或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⑶桥台锥体桥台锥体用渗水土分层填筑夯实,锥体护坡和检查梯在填土基本稳定后自下而上顺序施工,锥坡浆砌片石随铺垫层随砌筑,碎石垫层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石块大小分布均匀。浆砌石用座浆、挤浆法砌筑,砂浆用砂浆搅拌机拌合,随拌随用,搅拌时间适当增加。沉降缝、泄水孔与砌石同步布设,保证泄水孔畅通,沉降稳定后勾缝。2.5.3.13技术措施2.5.3.13.1钻孔桩技术措施2.5.3.13.1.1保证成孔工艺的技术措施216
孔位必须准确,孔间距误差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孔位确定,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钻机定位后,要求钻机稳固、水平、天车轮前缘、立轴中心线必须在同一条铅直线上,并经监理工程师和现场质检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开孔时,应轻压慢转,保证桩孔垂直水平面。如发现孔已斜,应从孔口开始纠正,把好开孔关。2.5.3.13.1.2保证钢筋笼制安质量措施钢筋材料不得露天堆放,应分门别类,挂好标识牌。制作前进行材检,操作人员挂牌上岗。钢筋应调直后下料,下料时,切口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挠曲。钢筋制作时应进行除锈整直处理,整直后的主筋中心线与直线的偏差不大于长度的1%,并不得有局部弯曲。主筋间距必须准确,保证对接顺利。主筋接头应互相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接头数目不大于主筋总数的50%。安放钢筋时,应避免碰撞护壁,采用慢起、慢落、逐步下放的方法,不得强行下插。2.5.3.13.1.3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拌制的混凝土符合防腐蚀混凝土要求,其坍落度在18~22cm左右,能保证和易性,不易离析。在灌筑过程中,应随时用测锤测定混凝土灌筑高度,以控制灌筑质量。测量混凝土面深度时,每个测定位置的测点要超过3处以上,并取最深值。桩基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50%的桩顶混凝土不得受冻,为此混凝土浇筑前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2.5.3.13.2承台、墩台施工技术措施采取薄层浇灌,合理分层(30cm左右),全断面连续浇灌,一次成型,控制混凝土的灌筑速度,尽量减小新老混凝土的温差,提高新混凝土的抗裂强度,防止老混凝土对新混凝土过大的约束而产生断面通缝。承台施工时要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保证承台中的墩身插筋固定牢固。模板设计要有足够的刚度,面板统一采用优质冷轧钢板,选择具有相应施工资质及丰富施工经验的模板厂家加工制造,确保面板焊接拚缝严密平整,表面平整光滑。在墩身施工时,要通过浇筑试验墩验证模板的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要求、脱模剂的性能是否能够保证外观质量满足要求。全桥墩身使用同厂家、同品种的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脱模剂,对于一个单墩尽量使用同一批号的水泥。石子用干净水二次冲洗确保混凝土颜色一致。混凝土全部采用全自动配料搅拌系统生产,泵送入模。加强混凝土养护,防止产生表面裂纹。对已完混凝土进行包裹,后续工序施工模板严密,避免漏浆,使用清洁用水进行养生,保护已完混凝土结构不受污染。216
尽量避免在墩身上安设预埋件,如确实需要,要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并尽可能采用预留孔洞等措施以减小对混凝土外观的影响。提前安排桥台施工,以便及早组织台背填土。选用级配碎石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0㎜,压实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压路机不能到达的地方采用冲击夯夯实。2.5.3.13.3墩台沉降与变形控制2.5.3.13.3.1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⑴明挖基坑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工程地质相似比较法:根据设计文件中所附地质条件说明,当基底为中风化至微风化岩石地基时,对所开挖基坑的地层断面、地下水情况进行对比,尤其是对基底的地层岩性与结构进行核查,判定其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判定法:当基底为强风化至全风化岩石地基、各种土质地基时,基坑开挖距基底30~50cm时,根据基底土层岩性选定动力触探类型,判别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每个基坑承载力至少检查9个点,根据基底岩性检测方法分别采用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⑵钻孔桩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补充钻孔勘探法:钻孔内未见溶洞时,每个桥墩考虑3孔(周边出露岩层或钻孔发现有溶洞时,每墩5孔);钻孔见溶洞时,逐桩勘探。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与勘测钻孔资料进行对比。2.5.3.13.3.2桩基础沉降控制的施工措施在准确探明地质的条件下,采取施工措施控制沉降:⑴钻孔桩要支承于可靠的持力层内;⑵钻孔桩成孔采用悬浮力强、比重较小的高性能泥浆,机械排渣和清孔,电子测孔仪检测孔底沉渣厚度及成孔质量;⑶缩短空孔时间,及时灌注桩身混凝土。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⑷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桩。通过载荷试验,检测桩基的承载力与桩基的沉降数据,以取得能满足基础沉降要求的、经济的桩基设计参数。⑸对于置于土层、岩层的全风化和强风化层的桩基础,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值,以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2.5.3.13.3.3桥梁基底沉降观测及评估⑴有砟轨道对桥梁墩台的要求216
根据有砟轨道对桥涵的要求,有砟轨道施工完成后,墩台的沉降量不得超过设计及验标要求。⑵测试数据的取得所有桥梁的墩台顶部两侧均预埋N16钢管并套丝,顶端安设M16带帽不锈钢螺杆。测量体系的设置考虑了各个施工阶段和运营期间的测试,以便获取更多的数据,校核测试结果。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控制精度为1mm。架梁前,每周观测一次,架梁后第一个月,每周测量一次;第二、三个月,每2周测量一次;第四、五、六个月,每月测量一次。⑶观测数据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对墩顶的观测主要是提供架梁后的墩台和基础的沉降,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根据双曲线预测将来的沉降结果,和实际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定预测的可靠性和沉降是否趋于稳定。⑷桥梁沉降的评估根据计算确定,如果预测精度准确,且预测最终残余沉降差小于无砟轨道对桥梁的要求,方可进行刚性道床施工。2.5.3.13.4桥梁防腐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部分桥梁所处地域环境水具有中等侵蚀性,环境土具有弱酸性腐蚀性,所以在施工基础、墩台钢筋和混凝土中要采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2.5.3.13.4.1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蚀性的措施化学侵蚀环境和氯盐环境下主体结构的高性能混凝土除按5.9.2的要求进行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制与施工控制以外,还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达到设计要求。⑴选用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低于8%(H3、H4环境的C3A含量低于6%)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掺加30%~50%的掺合料,按设计要求掺加具有相关功能的外加剂。⑵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小于0.36~0.45,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大于320~360kg/m3。⑶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小于于0.36~0.50,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大于320~360kg/m3。⑷216
保证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及耐久性指标要求以前不受侵蚀,并尽可能推迟新浇混凝土结构与腐蚀环境直接接触的龄期。2.5.3.13.4.2工程中防腐蚀结构的施工要点⑴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混凝土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的垫块定型采用塑料垫块,不得采用石子作垫块,严禁使用短钢筋作为垫块。⑵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不但对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有一定影响,而且也影响到混凝土的中性化速度。如果混凝土早期养护不良,混凝土表面就会迅速干燥。由于水泥水化的程度不够充分,致使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大。因此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养护方案设计,科学进行养护。⑶外加剂的添加必须按规定掺加,严禁不加或过量掺入。⑷加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必须充分捣固,对混凝土振捣后的表面工序也需要认真对待,压实表面对混凝土的抗腐蚀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施工中,我们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对施工用的原材料严格按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验、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科学的配合比。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计量偏差、水灰比、坍落度在要求范围;混凝土振捣按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重视混凝土振捣后的抹面、养护工作,可在混凝土表面刷防水涂膜,既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也是有效的防锈途径。2.5.3.13.5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技术措施墩台身、承台、梁等大体积圬工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问题十分突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为此,我们拟采取如下技术措施:2.5.3.13.5.1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采用中粗砂和连续级配碎石,运用双掺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和掺和料,减少绝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可泵性,延长缓凝时间,减慢水泥水化热释放速度,推迟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升温峰值;采取洒水降温的方法,降低混凝土骨料、拌和水、拌合机及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筒的温度,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采用连续薄层斜面推移的方法灌筑混凝土,并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均匀;在混凝土凝固前二次收浆、压抹,消除表面收缩裂缝。216
2.5.3.13.5.2排出混凝土内部的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将循环冷却水管预先埋设在混凝土内部,根据结构尺寸分层曲折布置,每层上下设进出水口,并在结构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留出测温孔。混凝土灌筑后立即通冷水循环散热,定时测温,待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15℃时停止注水。在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加强自然养护或采用蒸汽养护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表面与空气的温差。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用帆布、湿麻袋等遮挡模板隔热、在寒季用棉被或吸光材料(如黑塑料)围裹模板保温,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对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蒸汽养护,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15℃。2.5.3.13.5.3进行温度监测,控制内、表温差以集成温度传感器作为感温元件,合理布设测温点,实行温度连续监测,同步收集数据,全面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状况及温度梯度变化情况,定性、定量地指导施工,控制降温速率、内外温差,达到控制裂缝出现的目的。2.5.3.13.5.4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对原材料的质量加强检验、控制,所用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计量偏差必须控制在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原材料按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加强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保证拌和物的匀质性、施工的连续性。加强混凝土养护,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表面与空气的温差。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值班制度,责任到人,确保施工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2.5.3.13.6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刚度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2.5.3.13.6.1计量和检验加强计量和检验工作,原材料必须经进货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各种检验要求按其检验程序及标准操作,测出的各种数据做原始记录,并将各种原始数据存档,以便为质量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各种计量和检验器具,定期送到计量部门校验,并妥善维护,正确使用,超过误差决不使用。2.5.3.13.6.2采用高性能混凝土216
桥涵工程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指标符合规范的规定。⑴优选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正式浇筑前,经试验优选配合比,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坍落度、振捣时间、振捣次数等技术参数。严格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控制施工。⑵混凝土拌和桥涵混凝土全部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合站,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集中拌合,拌和时按重量比准确控制拌和料用量、控制水灰比,拌和时间符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运到现场混凝土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⑷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不产生离析现象、均匀填充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现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施工措施如下:混凝土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否则采取滑槽、减速串筒等设备,使混凝土在规定降落高度内均匀降落。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由振捣类型和结构物性质决定。必须选用经验丰富的捣固工进行捣固,保证混凝土密实。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尽可能连续浇筑,允许间歇时间以混凝土尚未初凝或振捣器能顺利插入为准。⑸混凝土养护为减少混凝土硬化和干燥收缩引起的裂缝,按期达到设计强度,在浇筑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润状态,混凝土终凝后就开始养护。①拆模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模,拆模期限和要求: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或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气温变化或内外温差确定拆模时间,防止裂缝;承重模板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才可拆模;拆模时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振动。②钢筋施工216
钢筋进场后进行验收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的根数、直径、长度、编号排列、位置等都要符合设计的要求。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并进行纵向打磨加工,当纵向打磨加工有困难时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钢筋接头的位置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同一截面不超过总面积50%的要求。钢筋焊接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且经验丰富的焊工操作,每个焊缝必须经严密的质量检验,确保完全合格。为确保焊接质量,施焊前,要做焊接试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③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控制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设质量管理控制要点,明确质量控制要点的主要控制内容、主要控制人、参与控制内容、参与控制人、工作依据及工作见证等,实现过程控制。2.5.3.13.7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结构几何、变形、变位等要求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2.5.3.13.7.1施工测量测量工作始终贯穿施工全过程,确保桥涵各部位尺寸、标高符合设计和现行的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减少人为错误,换手复测、校核。2.5.3.13.7.2模板工程模板尽可能采用特别加工的分节拼装式钢模板。为保证结构尺寸和外观平整,模板采取经过考察有资质证书的钢结构构件加工厂加工制造,出厂时要严格进行检查,不符合规范规定标准的不予验收。设计模板时,要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以免浇筑混凝土时跑模、走样,保证墩台各部形状、尺寸准确。为了保证模板不漏浆,接缝处打磨平整、光洁,缝隙处用海绵条夹塞,分节处用高强螺丝拧紧,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必须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安装,不得任意变动,对拉螺栓及各受力支撑的实际安装位置与模板施工设计规定相差不得超过50mm,否则应进行验算。模板采用多方位斜拉固定方式固定,确保浇注混凝土时钢模不能移位。2.5.3.13.7.3桥梁墩台沉降控制措施桥梁墩台工后沉降,应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施工时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及桩长、桩径选择钻机,清孔应彻底。在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复查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时进行二次清孔,沉渣厚度采用数字式桩孔沉碴测厚仪进行检查,该仪器测厚精度达到1mm216
。沉渣厚度满足要求时,采用射水冲射孔底3~5min,翻动沉淀物,然后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对于有可能沉降超标的墩台钻孔桩基础,采用设压浆管进行桩底压浆固结的措施。墩台施工阶段除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外,还应该分阶段对沉降差进行调整,以设计理论值控制标高,以分时段消除施工阶段的结构沉降值。对线路沉降实施分阶段监控,按照下部结构、上部结构、试运营阶段、运营阶段,分别对线路的水平及高程位移进行监控,为线路沉降提供数量依据,为沉降差调整做好基础工作。⑴沉降监测使用的高程控制:沉降监测使用的基准点利用线路控制测量中布设的精密高程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控制点间距约为200m。在进行沉降监测前对相邻的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高差与已知高差较差应≤±4mm(K指路线长度,Km)。如果相邻控制点检测的高差超限,再检测邻近的高程控制点。⑵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根据结构受力和全线的地质情况,对全线的沉降观测点布设进行设计,并根据沉降观测的要求将观测点埋设在设计位置。⑶沉降监测的实施办法和观测周期:承台施工后,在墩柱未浇筑前,测定承台上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以此作为承台沉降观测点的初测高程;在桥墩浇筑前、后各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在桥墩浇筑完成后,梁体未浇筑前,测定桥墩支座垫石上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以此作为初测高程,以后每周对桥墩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沉降观测,测至梁体浇筑的前一天;梁体浇筑或架设后,前两周内,每两天对桥墩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以后根据沉降情况调整观测间隔时间。分阶段预留结构沉降期,特别是在上部施工后,要有适当的沉降期。2.5.4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5.4.1地表与地基处理全段路基工程全长3414m,含站场。主用采用水泥搅拌桩、换填土等方法处理。施工前,根据线路不同地质情况,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方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地质核查,岩溶区采用电阻率法测定仪和探地雷达进行地下岩溶复勘,有疑问时进行地质补钻,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确保不因地质勘察原因造成路基沉降控制问题。2.5.4.1.1一般路基处理216
根据设计要求,一般路基的地表处理主要是地表清理和挖除换填。地表清理:采用推土机配合人工将表层杂草、腐植土、淤泥、垃圾、积水、树根等清理弃除;挖除换填:采用挖掘机将路基表层的松软土、淤泥等不符合要求的土石挖除,验槽后换填合格的A、B组填料、改良土料及渗水土,并碾压密实。⑴地表清理组织人力,配合推土机、装载机及自卸汽车分区分块逐步清理地表,将表层杂草、腐植土、淤泥、垃圾、积水、树根等清理弃除。处理后的基底要求平整,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清表完成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原则上按照填筑计划顺序作业,根据含水量分段、分块合理组织施工,局部含水量偏高,则进行翻晒。并随时检测压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⑵挖除换填①挖除换填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1。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开挖临时水沟将积水排出路基范围之外,并不得污染农田和周围环境。B.根据换填设计核对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换填范围,并通过测量定出换填长度及宽度。C.根据不同的换填地段,合理配置施工机械。D.地面的清表及清淤要彻底,并保证地面平整,按要求碾压密实。E.斜坡地段按设计挖出台阶。③质量控制及要求A.换填所用的填料种类及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换填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层按设计要求挖除干净,采用挖掘机机挖除,预留30-50cm的保护层人工处理。开挖后的换填基坑检验其深度和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C.地表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清除植被,保证清表后无树根、杂草、淤泥等。D.地面整平压实后,做地基承载力检验,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E.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换填料,分层压实质量根据换填所处路基位置分别符合基床以下路基、基床底层、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216
定出处理范围施工准备整平碾压挖除淤泥或表土测量地面高程换填料运入施工现场换填料分层整平碾压压实检验换填顶面高程测量按设计做好顶面横坡基底检验图2-5-4-1换填施工工艺流程图2.5.4.1.2主要不良地质路基地基处理2.5.4.1.2.1水泥搅拌桩2.5.4.1.2.1.1试桩试桩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试桩不少于5根,且必须待试桩成功后方可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正式施工。试桩检验可采取7天后直接开挖取出,或至少14天后取芯,以检验水泥搅拌桩的搅拌均匀程度和水泥土强度。2.5.4.1.2.1.2施工准备⑴深层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⑵216
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的32.5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使用前,承包人应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检验。⑶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监理工程师每天收集电脑记录一次。⑷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⑸测定桩位,机械设备进场前,要测定桩基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桩位要进行编号,以便顺序施工。2.5.4.1.2.1.3浆液配制与输送①配合比:深层搅拌的浆液以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配制,水泥用量为水泥湿土重的12%~15%,水灰比O.45~0.55,另搀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为水泥重量的0.2%),石膏搀量为水泥重量的2%。②配制与输送:搅拌灰浆时,应先加水,然后按水泥、减水剂、石膏顺序投料,每次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应将水泥浆充分拌匀。水泥浆从灰浆拌和机倒入集料斗时,必须过滤筛,把水泥硬块剔出。集料斗的容量一般为0.2m3,就可以保证一定的余量,不会因浆液供应不足而断桩,也不会因浆液过多产生沉淀而引起浆液浓度不足。水泥浆由挤压式灰浆泵压入内径为φ32的胶管送到深层搅拌机的钻杆内,最后射入搅拌叶的出浆口。2.5.4.1.2.1.4深层搅拌施工①设备就位。搅拌机的钻杆须垂直并对准桩位。②第一次钻进。在确认浆液从搅拌叶的出浆口喷出后,方可启动搅拌机,以60r/min的转速和1m/min的钻进速度,顺时针方向边钻边注浆,直至设计桩长,再继续喷浆15min后停泵,改逆时针方向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③第二次钻进。以同样方式再次顺时针方向钻进注浆。停止注浆的位置以水泥用量达到每根桩设计用量为准,但不能影响搅拌机的继续钻入,直至复搅到设计桩长后,改逆时针方向搅拌提升到搅拌头露出地面。④两次循环钻进成桩。经过上下两次循环钻进提升,使水泥浆在桩孔内搅拌4次,最后把一个直径500mm、厚10mm、中间留有100mm孔的圆形钢板置于桩顶,用搅拌头向下压20~30cm,此桩完成作业。然后,移机到下一桩位施工。2.5.4.1.2.1.5施工控制216
⑴项目经理部指派专人负责水泥搅拌桩桩的施工,全过程旁站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所有施工机械均应编号,应将现场技术员、钻机长、现场负责人、水泥搅拌桩桩长、桩距等制成标牌悬挂于钻机明显处,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⑵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⑶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⑷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⑸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⑹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0.45~0.55、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46~25kg、高效减水剂0.5%。⑺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⑻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⑼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⑽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⑾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①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②喷浆深度、停浆标高;③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④钻机转速;⑤216
钻进速度、提升速度;⑥浆液流量;⑦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⑧复搅深度。2.5.4.1.2.1.6质量检验2.5.4.1.2.1.6.1检验方法⑴水泥搅拌桩成桩7天可采用轻便触探法进行桩身质量检验。①检验搅拌均匀性:用轻便触探器中附带的勺钻,在搅拌桩身中心钻孔,取出桩芯,观察其颜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水泥浆富集的“结核”或未被搅匀的土团。②触探试验:根据现有的轻便触探击数(N10)与水泥土强度对比关系来看,当桩身1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15击时,桩身强度已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7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30击时,桩身强度也能达到设计要求。轻便触探的深度一般不超过4m。⑵对重要受力部位,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取样,制成70.7mm×70.7mm×70.7mm的试块进行抗压试验。水泥搅拌桩成桩28天后,用钻孔取芯的方法检查其完整性、桩土搅拌均匀程度及桩的施工长度。每根桩取出的芯样由监理工程师现场指定相对均匀部位,送实验室做(3个一组)28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留一组试件做三个月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实验,以测定桩身强度。钻孔取芯频率为1%~15%。⑶如果某段或某一桥头水泥搅拌桩取芯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小于10%,则可认为该段水泥搅拌桩整体满足要求;如果不合格率大于10%小于20%时,则应在该段同等补桩;如果不合格率大于30%,则该段水泥搅拌桩为不合格。⑷对搅拌桩取芯后留下的空间应采用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回灌密实。⑸在特大桥桥台或软土层深厚的地方,或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可在成桩28天后,由监理工程师随机指定抽检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随机抽查的桩数不宜少于桩数的0.2%,且不得少于3根。试验用最大载荷量为单桩或复合地基设计荷载的两倍。2.5.4.1.2.1.6.2外观鉴定⑴桩体圆匀,无缩颈和回陷现象。⑵搅拌均匀,凝体无松散。⑶群桩桩顶齐,间距均匀。2.5.4.1.2.1.6.3施工工艺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2-5-4-2。216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场地整平埋设钢护筒钢筋笼及检测管制作测孔深、孔径施工下一根桩图2-5-4-1-1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2.5.4.1.2.2CFG桩⑴场地三通一平施工前应保证场地的三通一平,确保用电安全。⑵桩位测设桩位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测设,偏差不得大于50mm。⑶试桩及确定工艺参数为保证施工质量应严格遵守试桩要求,在展开大批量制桩前进行试桩,以校验施工工艺参数是否合理,现根据工程经验提出试桩用工艺参数如下:①注浆管:提升速度12~18cm;旋转速度10~20r/min。②水:压力20~25Mpa;流量85L/min。③浆液压力:≥20Mpa;流量>60Lmin。④空气:压力0.5~0.9Mpa;流量0.7m3/min。⑤水灰比:1:1。216
⑷钻机就位钻机安放在设计的孔位上并应保持垂直,施工时旋喷管的允许倾斜度不得大于1.5%。⑸钻孔单管旋喷常使用76型旋转振动钻机,钻进深度可达30m以上,适用于标准贯入度小于40的砂土和粘性土层,当遇到比较坚硬的地层时宜用地质钻机钻孔。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⑹插管插管是将喷管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使用76型振动钻机钻孔时,插管与钻孔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即钻孔完成时插管作业同时完成。如使用地质钻机钻孔完毕,必须拔出岩芯管并换上旋喷管插入到预定深度。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可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超过1MPa,若压力过高,则易将孔壁射塌。⑺喷射作业当喷管插入预定深度后,由上而下进行喷射作业,技术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流量、风量、压力、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随时做好记录,绘制作业过程曲线。当浆液初凝时间超过20h应及时停止使用该水泥浆液(正常水灰比1:1,初凝时间为15h左右)⑻冲洗喷射施工完毕后,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通常把浆液换成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和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除。⑼移动机具将钻机等机具设备移到新孔位上。⑽工艺流程图旋喷桩施工工艺框图详见图2-5-4-1-2。测量放样216
开孔检查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清孔换浆清孔移钻启动空压机送风试喷检查插入高喷管启动高压泵送浆液配送观察高喷参数高喷作业孔内保持满浆回灌搬迁图2-5-4-1-2CFG桩施工工艺框图⑾质量控制①桩位偏差<5cm,钻孔垂自度<1%H.②钻杆要进行量测,并作记录,经常检查孔深,保证孔深达到设计要求。③严格按设计配合比例率拌制水泥浆液,拌制好的水泥浆液超过2小时不能使用。④旋喷桩施工中,严格控制空压机、高压水泵、送浆泵的压力和提升喷浆速度。⑤提升过程中,拆卸钻杆后,继续旋喷施工时,保持钻杆有不小于10cm的搭接长度。⑥经常检查高压系统、管道系统、使压力、流量能够达到规范要求以保证桩径达到设计要求。2.5.4.2路堑开挖施工根据工程数量、工期要求、机械配备情况和地质条件合理安排开挖长度、开挖方式,充分准备,精心组织,集中力量进行机械化快速施工,做到“快开挖、早防护”216
,确保边坡稳定和路堑工程质量。路堑施工先做好堑顶截、排水,并随时注意检查,截、排水设施绘出详图,放线施工;堑顶为土质或含有软弱夹层岩石时,天沟及时铺砌或采取其它防渗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深路堑段施工分级开挖,分级防护。根据本标段设计的路基工程数量的分布及土石方调配方案,结合工程现场踏勘了解的情况,本标段路基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挖装,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施工,将符合填料标准的部分运至利用地段作填方使用,多余及不符合标准的部分则运至弃土场;在开挖路堑弃土地段前,提出弃土的施工方案,报有关单位批准后实施(该方案包括弃土的方式、调运方案、弃土的位置、弃土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方案、排水系统的布置及计划安排等)。方案改变时,报批准单位复查。用于种植的草皮,开挖前必须根据施工安排,将开挖区地表原有草皮铲取,移植保存,以便回植利用。2.5.4.2.1土质路堑及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路堑开挖(1)施工准备①施工前仔细查明地上、地下有无管线及其它影响路基施工的建筑物,对施工有影响的提前拆除或改迁,同时注意开挖边界以外的建筑物是否安全。②开挖前,首先测量放线,依据设计挖深及边坡坡率推算测出开挖边界,并及早完成堑顶截水沟的修建。由高到低,从上而下,由外向里逐层开挖,最后刷坡至边坡线,严禁掏底开挖。③剥除开挖区地表植被、腐植土及其它不宜作填料的土层,弃运于弃土场或指定位置。④根据测设永临结合排水系统,防止雨水浸泡。(2)路堑开挖施工工艺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见图2-5-4-2-1。(3)开挖方法216
土质路堑开挖方法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结合土石方调配,开挖可选择横挖法,纵挖法和纵横混合开挖法,土方路堑用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将挖土方装运至填方段作路堤填料,对土质坚硬地段采用推土机松动器松土施工。(4)土方挖方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施工放样→开工报验→挖截水沟→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修整边坡→边坡防护→挖至设计标高→基床处理。①对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路堑选择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进行开挖施工。②短而深的地段采用分层横向开挖法。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边开挖边修整边坡。③长而深的路堑采用纵挖法,先沿路堑纵向挖掘通道,然后将通道向两侧拓宽,上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再开挖下层通道,如此纵向开挖至路基标高。④路堑开挖较浅采用单层或双层横向全宽掘进方法,对路堑整个宽度,沿路线纵向一端或两端向前开挖。施工准备场地清理测量放线天沟机械开挖边坡修整砌块防护、绿色防护、砼挡墙边坡液压喷播植草等防护基床检验合格交工验交图2-5-4-2-1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框图(5)土质路堑开挖施工作业要点:216
①开挖过程中经常放线检查路堑的宽度、边坡坡度,在机械开挖时坡面预留30cm采用人工刷坡,刷坡工作紧跟,开挖坡面严禁超挖,保持坡面平顺。②开挖出的土石运到弃土场或灰土拌合站堆放。耕植土储存于指定地点用于复耕或植被护坡。弃土场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地表种植土的覆盖和植被防护,防止水土流失。③路堑开挖无论是人工或机械作业,均须严格控制路基设计标高,严禁超挖。为保证路基基底处理的质量,机械开挖应预留70~100cm或按地基设计处理有关规定执行,在地基施工完毕后,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这是确保后续地基处理质量的关键。④路堑开挖至预定标高(含预留厚度)后,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一遍后进行冲击碾压夯实,然后进行基础处理。⑤对坡面中可能出现的坑穴、凹槽杂物进行清理,用护坡的同标号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嵌补整平。⑥施工中严禁乱挖,扰动边坡,必要时对高边坡进行变形观测,以便采取应急措施。2.5.4.2.2岩石路堑的开挖2.5.4.2.2.1开挖方法①路堑施工与填方施工相结合,路堑开挖中性能符合要求的弃碴可移挖作填作为填方填料,性能好的片石可以用于浆砌圬工施工。②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和运距进行调配和机械机具的选择。③路堑边坡按设计坡率开挖,施工前准确放设边桩、撒石灰连线,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放线检查宽度、坡度,及时纠正偏差,避免超欠挖,保持坡面平顺。对坡面中出现的坑穴、凹槽应进行清理杂物,嵌补平整。路堑存在平台时按设计放出平台位置,路堑平台向内做成一定坡度,确保不积水。路堑电力杆槽与路堑同步进行开挖。④路堑采用纵向台阶开挖,较平缓地段上的浅路堑不分层开挖,深路堑地段采用纵向分台阶开挖,从上到下分层依次进行。开挖时从上而下,纵向开挖。如果岩层走向接近于线路方向、倾向与边坡相同且小于边坡时,逐层开挖,不得挖断岩层,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挡土墙的上述地段,采取短开挖或跳槽开挖法施工,并设临时支护。石方路堑施工采用钻爆法施工,对深路堑采取深孔爆破和浅孔分台阶爆破相结合的方法,浅路堑采取浅孔爆破。⑤216
路堑开挖接近基面后准确修理成型;部分路堑开挖后稳定性差,易坍塌和风化,设计上采取了不同类型的挡护和边坡防护。对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开挖,一般应分段竖向开挖到位,及时施工挡护防护工程,或进行临时挡护防护,禁止拉长槽施工。2.5.4.2.2.2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框图见图2-5-4-2-2。清至设计标高挖运石方爆破设计场地清理测量放线选择炮位钻炮眼安装炸药引爆清理危石爆破知识培训检查爆破器材爆破试验优化爆破设计图2-5-4-2-2石方爆破施工工艺框图2.5.4.2.2.3路堑爆破设计①路堑石方开挖,根据路堑深度、规模及地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爆破方法。施工工艺框图见图2-5-2-2-4。216
开挖石方采用台阶松动控制爆破,小型潜孔钻机配合风动凿岩机钻孔,坡面预留光爆层。深挖地段,石方面积较大、挖方较深且数量集中,主要采用潜孔钻机钻孔,实施台阶式深孔微差松动控制爆破。对于其余地段挖深较浅和方量不大的边坡、路基面修整采用风动凿岩机钻眼,浅孔微差松动控制爆破。为保证爆破效应,均采用大孔距,小排距,梅花形布孔,并采用导爆管毫秒雷管实施逐排微差挤压爆破。为提高边坡稳定性和美观程度,在本标段深挖路堑采用预留光爆层法进行光面爆破,边坡设计有台阶时分台阶进行光爆,设计无台阶时,从路堑顶沿坡面钻孔一次爆破到位。②路堑爆破作业爆破之前清理山体表层植被和履盖层。覆盖层较厚时,利用推土机清除后进行钻眼;覆盖层较薄及岩溶发育地段,用人工清理植被及岩溶中积土后进行钻眼。布孔前对爆区进行详细调查(如层理、裂隙、临空面、爆体、台阶平整度、岩石类别及物理力学特征等是否有变化),并对清理后的地表标高进行测量,根据设计孔网参数和挖深进行布孔和确定各钻孔深度,如有需要,对参数进行调整。选择技术熟练的凿岩工人钻孔,先由技术人员按参数准确定位布孔,用红油漆标注,并把孔深、倾角向凿岩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边坡孔的钻孔质量要严加控制,在钻进到一半孔深时,提起钻头,用专用的炮孔测深仪和角度测试仪进行检查,根据钻孔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钻杆倾角和钻机位置,以便进行纠偏,确保边坡孔角度误差不超过±1°,深度误差不超过±5%;孔口位置偏差超过两倍孔径时,重新钻孔。钻孔完毕后,技术人员对各孔实际孔深、孔距、排距、最小抵抗线和孔倾角进行测量记录,并根据实际孔网参数进行药量计算和装药。爆破施爆之前进行一次试炮,根据试炮对爆破设计进行优化,最终选择适合现场实际的爆破参数和炸药单耗进行爆破施工。采用人工按设计装药结构进行装药,上部用炮泥进行堵塞,如炮孔有水而无法吹干时,采用防水炸药或其他防水措施。起爆采用非电毫秒微差雷管延期起爆,对起爆系统各联接点认真检查,确认各联接点连接牢固,无遗漏孔后进行警戒起爆,爆破时进行震动安全监测。爆破施工时严格控制过量爆破,边坡轮廓爆破半孔率要求达到90%以上,若有个别地方发生超爆或欠挖,超爆凹槽部位采用浆砌片石嵌补,欠挖部位采用人工浅孔爆破或风镐凿平,确保边坡平顺(用3m尺检验不大于10cm216
)、稳定。石方路堑的路床顶面标高,必须控制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并满足图纸要求,过高则人工进行凿平,过低则以开挖的石屑或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稳固。③路堑爆破作业安全措施爆破之前清理山体表层植被和覆盖层,覆盖层较厚时,利用推土机清除后进行钻眼;覆盖层较薄及岩溶发育地段,人工清理植被及岩溶中积土后进行钻眼。钻眼前对岩层的类别、产状、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作周密细致的调查,必要时进行试验,保证爆破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钻孔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孔位、方向、倾斜角和孔深的布置。对台阶面边沿的炮孔,需特别注意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钻爆设计规定的值,以防最小抵抗线方向出现飞石,而且所有炮眼深度不能小于抵抗线。选择炮眼位置时,避免穿过岩石的层理与裂缝,以免起爆时气体沿缝隙漏出。若岩层层理裂缝较多不能避开时,最好垂直穿过,并且炮眼底部须在缝隙以上20-30cm。每孔钻完后首先进行吹孔,将孔内的岩石粉沫清理干净,然后将钻杆提至孔口之上。装药前,重新测量各项数值进行装药量计算,对过浅或过深的炮孔,调整装药量。孔中有水时,排除干净,水排不净的要装防水炸药。往孔中装药时,定量定位,防止卡孔;回填堵塞的材料选取有一定湿度的粘土,为防止卡孔,可分多次回填,边回填边用木制炮棍捣实,禁止使用铁棍捣固,并注意保护好孔中的雷管引线。起爆采用电雷管起爆起爆,装药前对起爆系统各联接点认真检查,确认各联接点连接牢固后,方可进行起爆。对原地形的斜坡或平地,有计划地进行改造,使前次爆破为后次爆破创造两个或多个临空面。对路堑边坡采取光面爆破,确保边坡坡面平顺,山体稳定,不受破坏。开挖到路堑基床顶面时要严格控制爆破。在距居民住宅和农田较近的地段,加强防护,采用覆盖爆破体以及搭设钢管、竹排架与居民住宅、农田等进行隔离防护。确保爆破无飞石,确保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放炮之前,人员及机械撤离至安全地带,设置安全警戒哨。爆破之后,排险人员进行现场查看,排除哑炮并确认安全后,方可解除警戒。要建立爆破指挥组、施工技术组、装药爆破组、安全警戒组、群众工作组及救护人员,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要特别注意检查和安全警戒工作。警戒范围400m,施工机械退避工作面后面不少于150m。2.5.4.3路基填筑施工本标段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于路堑挖方或取土场。基床表层及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216
、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特殊地质地段应先期安排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位移等观测工作;全线挖填量较大,施工中应配置数量充足和质量高的施工机械,满足工程需求。在施工中宜选用大吨位土石方挖掘、运输及重型振动压实机械。对路基填筑施工、基床表层施工,必须在填筑前按规定现场取样、完成有关试验,按试验确定的摊铺压实工艺参数,确保压实度、地基系数等控制指标达到设计要求。2.5.4.3.1基床底层以下路基填筑基床底层以下路堤填筑时,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根据选用的填料和摊铺压实机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施工含水量、摊铺厚度、压路机行走速率、碾压方式组合及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针对本标段过渡段多、路基工点长短不一的特点,以两个结构物之间或每200m路基为一个施工区段进行路基填筑,填筑按路基横断面全宽加预留沉降加宽值一次分层填筑,纵向分层压实。同一段落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尽可能采用同一种性质填料填筑,条件不具备时,同一种填料累计厚度不小于50cm。⑴路基填筑压实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3-1。⑵工艺要点①测出基底处理后的原地面标高,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2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216
不合格合格,填筑下一层填料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路基整修碾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平整区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摊铺平整洒水或晾晒检验图2-5-4-3-1基床底层以下填筑压实施工工艺流程图②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水平分层压实方法。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③不同类别的填料分别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组别的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对于不同种类的填料,遵循有利于层间土层的渗透反滤的原则施工。④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所处部位(基床底层以下路堤或基床底层)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⑤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摊铺整平过程中配合人工消除粗、细集料窝,使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⑥洒水或晾晒填料的含水率应控制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填料运至现场含水率较低时,及时采取洒水措施;含水率过大时,采取摊铺晾晒措施降低填料含水量。⑦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碾压方式组合及遍数,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曲线地段先曲线内侧后曲线外侧),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216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⑧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按上述规定碾压,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⑨埋有沉降观测装置的周边,压路机不能直接碾压,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⑩填至基床底层底面、基床表层底面标高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表面整修后,达到表面平整,横向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⑶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填料质量控制:对生产的填料除在填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再按每生产10000m3抽检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填料级配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改良土拌合站。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颗粒级配的含水量、松铺厚度、工艺试验参数符合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碾压方式组合及遍数进行碾压。③路堤填筑按标准规定的检测频次和压实标准对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对站场内多线路基地段,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2.5.4.3.2基床底层、表层填筑本标段基床表层及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2.5.4.3.2.1AB、A组填料生产AB、A组填料选用优质的填料料源,基床底层最大粒径按100mm控制。在路堤填筑前2个月开始开采和制备集料。集料在路基填筑的同时场拌,随拌随用。①生产工艺流程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5-4-3-2-1。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料源分选:当粒径及级配不满足基床以下填料要求时,经破碎筛分后,再用于填筑。对破碎筛分出的集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等项目分批进行试验检测。③质量控制与要求正常情况下,每生产10000m3216
抽检一次颗粒级配,以分析评价级配的波动情况,并进行颗粒密度试验,为检测填筑施工的压实质量提供标准参数。填料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出料级配情况,当出料级配发生明显变化时,增加抽检试验次数,将细粒含量小于15%及含量在15%~30%的集料按A、B组填料分别堆放,将细粒含量大于30%的集料重新掺加粗颗粒拌合,经检验符合A、B组填料标准后,再作为A、B组填料使用。>150(100)mm石块填料料源分选石块解小过φ150(100)mm振动筛破碎机填料检泥浆制备检验<900mm混碴出料(A、B组填料)>900mm混碴图2-5-4-3-2-1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图2.5.4.3.2.2AB、A组料填筑基床表层填料按试验最佳级配拌合后,运至往工地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在进行填筑前,根据填料和选用的摊铺压实机械,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料施工控制含水量、摊铺厚度、压路机行走速率和碾压(夯实)遍数等关键的施工工艺参数。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3-2-2。⑵施工机械配套组合基床表层A组填料填筑每一作业面合理的摊铺碾压机具组合如下:采用平地机摊铺,初步考虑每一作业合理的机具组合是:1台大功率推土机、1台平地机、2台重型自行式振动压路机、1台边坡振动压路机、2台冲击夯、5台以上自卸汽车。⑶施工方法基床表层填筑应分层施工,每层施工工艺流程分四区段六流程,四区段指“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运输区段、摊铺碾压区段和检测修整区段”,六流程指基床表层填料在填筑作业中的“216
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和修整养护。拌合与运输:拌合前,根据配合比确定每个料斗传送带传送速度及加水流量进行计量,拌合好的混合料要尽快运至铺筑现场进行摊铺碾压。为防止在夏季或有风及运距较长而引起水分散失,实际加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1%~2%。检测修整区段摊铺碾压区段拌合运输区段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检验修摊铺修运输修拌合修整养护填至顶层碾压夯实修整基床底层测量放样检验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图2-5-4-3-2-2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摊铺:每一摊铺作业区段长度以不超过200m为宜。摊铺分左右两幅施工;为了便于施工及防止水分散失造成两幅纵向接合部位压实不好,两幅摊铺前后距离以不超过100m为宜,并及时碾压。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厚度进行摊铺。现场技术人员要及时检查摊铺的平整度、宽度、横坡度、平面曲线、竖曲线和高程等。碾压: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即先静碾后振动碾压,并按工艺试验中确定的碾压程序和遍数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纵向重叠不得小于0.4m,横向衔接处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少于2.0m。横向施工缝:某一施工层的作业段施工完后,在进入本层的下一段施工前,将已压实地段的接头部位1.0m范围垂直切割,清除干净,切割掉的拌合料掺入下一段的拌合料中,切割处按松铺厚度进行摊铺,再碾压接缝。接缝处碾压至少应搭接2.0m。上下两层的施工缝应错开至少10m。纵向施工缝:一幅摊铺完成后,在摊铺另一幅时,纵向接缝处的拌合料水分散失不大,含水量适中时,接缝处两幅可同时碾压,碾压重叠至少0.4m,否则,应对纵向接缝处拌合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碾压。施工含水量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应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和不同填筑部位来调整。填料应随拌随用,这是因为松散的拌合料透水性好,遭雨后含水量难以掌握和控制,含水量过高会浸软下层,影响路基质量。216
压实标准、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基床表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填料质量、压实质量(K30值、Evd值及n值)、高程、宽度、平整度。质量控制:填料复查试验按地段及分层情况,分别在料场和摊铺现场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质量检测:用K30工程测试车或K30载荷仪、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容积仪和核子密度湿度仪进行质量检测。基床表层填料在摊铺碾压过程中进行跟踪测量,全程控制,严格控制基床表层顶面高程、横坡及平整度,确保达到设计规定值。⑶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对生产的基床表层填料除在料场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合料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对不合格的填料严禁使用。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含水量、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③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和检测频率均按设计要求控制。2.5.4.4站场路基站场路基填料标准及压实标准与区间路基标准相同;场坪及机动车辆通行道路等工程填料采用土方,压实标准采用现行规范相应标准。站场土石方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排水通畅,不积水,在站场土石方完成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工站台墙、排水系统等工程。站场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工艺与区间路基施工方法相同。完成征地拆迁后,测算站场土石方调配,首先进行分段、分片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再进行土石方的填筑,在站场范围内形成基底加固,土石方开挖、填筑作业区。填方地段以两结构物或500m为标准纵向划段。每段路基横向交接处也进行台阶处理。2.5.4.4.1工艺要点站场路基施工工艺要点同区间路基。2.5.4.4.2质量控制与要求①216
填料质量控制:站场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对挖方段可用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来自不同路堑段时应重新进行检验。填料的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②填筑过程控制: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颗粒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③填筑压实质量控制:路堤填筑按规范规定的检测频次和压实标准对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2.5.4.5过渡段路基过渡段的形式主要有路桥过渡段、桥隧过渡段、路隧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路堑过渡段、半挖半填路基横向过渡段等多种过渡段形式。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与其它工程的衔接过渡部位,做为与过渡段衔接的桥台、涵洞等结构物均应提前安排施工。当桥台、涵洞施工及地基处理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过渡段的填筑,以便加长过渡段静置自稳的时间,进一步减小工后沉降量。为了保证过渡段填筑质量,原则上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应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但确有困难不能同时施工的,为保证路基施工进度,可采取在桥台后预留一定长度的路堤填筑段并做出台阶,待后期过渡段施工条件成熟后与过渡段一起施工。过渡段填筑应采用粒径、级配等均符合设计要求的A组填料。过渡段碾压要采用重型压路机配合小型冲击夯进行压实,保证满足设计要求。过渡段填筑前若地基土质较好,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用重型碾压设备对地基土进行碾压或用强夯设备进行强夯。若地基土质较差,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地基加固措施,满足要求后才可以进行路基填筑。2.5.4.5.1路桥过渡段路堤与桥台连接的不小于25m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分层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桥台后基坑以混凝土回填或碎石分层压实。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1.0m厚中粗砂层,并埋设直径100mm软式透水管,将渗水横向排出路基外。过渡段压实标准在基床厚度范围内要满足基床表层、底层相应位置处的压实标准,基床以下过渡段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5-1。⑵工艺要点①216
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基坑回填基底处理桥台后背墙绘填筑线埋设底层透水管砌筑渗水墙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路桥过渡段填筑填筑基床表层过渡段施工结束不合格检测压实质量合格图2-5-4-5-1桥路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②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③将合格填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④216
台后每层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⑶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对A组填料除在料场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合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及时反馈,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混合料符合标准要求。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混合料颗粒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③过渡段填筑压实质量与一般路基相同按相应部位要求控制。2.5.4.5.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置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在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填料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地基系数K30≥150MPa/m及空袭率<28%的要求。过渡段填筑高度与构筑物顶齐平。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5-2。基坑回填基底处理结构物后背墙绘填筑线涵顶距路肩高度h>2m涵顶距路肩高度h≤2m检测压实质量填筑至涵洞顶面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不不合格合合格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填筑至基床表层底不合格合合格过渡段顶面以上路基填筑检测压实质量216
图2-5-4-5-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⑵工艺要点①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横向结构物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②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③将合格的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④涵背两侧每层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2.5.4.5.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大于或等于1.0m,并在路堤一侧设置长度大于2.0m的过渡段。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分层填筑,与路堤接触处设成1∶1.5的坡面。过渡段压实标准在基床厚度范围要满足基床表层、底层相适应位置的压实标准,基床以下分层填筑,压实度满足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50MPa/m及孔隙率不大于28%的要求。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1.5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小于1.0m,其开挖部分采用与路堤相同材料分层填筑。2.5.4.6路基排水工程本标段设计排水工程主要工程量有:排水沟、天沟、侧沟、吊沟等工程。施工前对照现场核对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检查路基边沟、侧沟、排水管等地表排水设施与天然沟渠和相邻的桥涵、车站等排水设施及路基面排水、坡面排水、电缆沟槽两侧排水的衔接情况,确保设计的排水工程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结合地质、地形情况,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规划临时排水设施,具备条件的地段按设计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不具备施作排水工程的地段,先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条件许可时及时完成永久排水工程。2.5.4.6.1施工方法①施工前对原地面复测,以核实图纸上设计排水位置是否符合实际。②砌体采用挂线挤浆法砌筑。混凝土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输送。③排水系统的浆砌砌体按图纸要求设沉降缝。挖方段的天沟,以及路基填筑的临时排水工程,尽量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216
④小型构件预制方法模板采用专用木模或钢模做外模,台座的混凝土底板作为预制构件的底模。钢筋采用现场加工、绑扎。混凝土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初凝之前表面用较硬的钢丝刷拉毛。混凝土养护用土工布覆盖在表面,洒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2.5.4.6.2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①浇注前,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②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③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振动器振动捣实。振动器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A、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B、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C、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并养护。D、钢筋的制备:钢筋应具有出厂合格证。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腻、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直径应大于受力主筋的直径。2.5.4.7路基加固防护工程本标段路基加固工程主要形式有浆砌护坡、骨架护坡以及土工格栅、喷播植草、喷混植生等。各种防护设施在稳定的地基和坡体上施工,在设置排水设施地段,先做好排水设施,有地下水出露时先做引排处理,再施做防护工程。防护先将坡体表面浮土、石块清刷干净,填补坑凹部分,使坡面大体平整,施工时与土石坡面密贴结合,背后不留空隙,施工中加强现场监控。路堑防护工程紧跟开挖施工,从上至下刷出一级边坡就防护一级边坡;松软土路堤的边坡防护待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2.5.4.7.1浆砌片石⑴施工工艺216
测量放样,清理修整边坡,人工配合机械按设计要求刷坡,夯实坡面并人工平整。搅拌水泥砂浆,拌和要严格按照配合比准确计量,机械拌和,确保砂浆标号不低于设计标准。浆砌片石护坡,伸缩缝、沉降缝处挂线砌筑,⑵技术措施①石质应色泽均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缝隙,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②石块在砌筑前浇水湿润,表面泥土、水锈要清洗干净,片石分层砌筑,各工作层竖缝相互错开,杜绝通缝。③砌体均采用挤浆法施工,勾缝采用平缝压槽法(凹缝),在砂浆初凝后,养护7~14天,期间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④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砌筑上层砌块时,要避免振动下层砌块。浆砌片石护坡砌筑厚度均匀,砌层片石纵、横向搭叠压缝,间缝塞满,外露面平整,后背按设计和暂行规定要求回填密实。⑤所用水泥、砂、片石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2.5.4.7.2骨架护坡先清除边坡上松土,并按设计坡度削坡,施工坡脚脚墙。在挖削好的坡面上,按设计要求进行浆砌片石砌筑骨架。采用坐浆法浆砌施工,要求挂线施工,做到坡面平整、平顺。砌筑从下到上逐条砌筑骨架。拱形骨架在骨架的内侧设置挡水坎,挡水坎要圆顺,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汇入侧沟中。按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设伸缩缝。骨架内采用灌草防护。沿线路方向按图纸要求设置检查踏步。2.5.4.7.3复合土工膜施工施工方法如下:铺设前,应先测定并核对铺设部位,将铺设的下承层表面要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确保无突起和尖锐物,然后在平整的底层上铺设,铺设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时应将复合土工膜拉直,表面应平顺,无凹凸现象,且搭接宽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采用热焊技术进行焊接,并对焊缝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复合土工膜铺设后、未填筑填料覆盖前,严禁闲杂人员和各类机械直接在顶面行走,待覆盖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压实,待覆盖层厚度大于0.6m后,方能用重型机械压实。复合土工膜不得直接铺设在碎石等坚硬的下承层上。应在土工合成材料和碎石之间铺设10cm厚的中、粗砂保护层。铺好后应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并及时用砂覆盖。216
2.5.4.7.4土工格栅的铺设根据填土高度将土工格栅剪裁好,每施工一层路基铺设一层格栅。将土工格栅自下而上地摊铺,并使格栅露出坡面,而后回转,用U行卡固定于坡面上,埋入坡面充分夯实,不得有凹坑造成积水。边坡上的土工格栅同样用U形卡固定,使之与路基面密贴。2.5.4.7.5栽植灌木⑴植株远离铁路设施、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且不得遮蔽铁路可视信号和影响列车瞭望。采用人工栽植,间距0.3m,等边三角形布置。⑵苗木选择要求具有丰满的干支体系和茁壮根系,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地径要求4m以上,苗高20~40cm。从起苗到栽植,要做到根系完整,严防风干换水、受冻,避免发热发霉。⑶栽植技术做到规范化。先将苗木放入穴中,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不上翘外露,同时保持间距。栽植完成后,要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止,保证苗木茁壮成长。⑷栽植完成一年后,根据《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指导意见》(铁建设涵[2007]472号进行验收。2.5.4.7.6喷播植草喷播植草草籽选用适合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的根系发达、茎干低矮、枝叶茂盛、耐贫瘠、耐干旱、能自播自生、产生种子、生长能力强的多年生草种。喷播草籽前,必须进行边坡验收,合格后才可喷播草籽,草籽预先浸泡,浸泡时间经试验确定,采用液压喷播的方法,即将草籽和高效肥料与水混合后,用压力泵均匀喷洒在边坡上;喷洒自下而上进行,草籽喷洒均匀,不得流淌。播种草籽后,经常喷雾洒水养生,现场观察出芽情况,调整喷雾洒水力度,达到加快早期草籽生长速度,确保成活率不低于90%。2.5.4.8路基支挡工程本标段支档结构有挡土墙片石砼、桩板挡土墙、抗滑桩等。2.5.4.8.1砼挡土墙的施工⑴砼挡墙施工工艺见图2-5-4-8-1。216
拆模搭脚手架测量放样砼拌和开挖基础支立模板灌注养护备料图2-5-4-8-1砼挡墙施工工艺流程图⑵工艺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查,如承载力不足,立即上报设计、监理单位。片石砼挡墙按挡墙几何尺寸支立模板,并用脚手架加固模板和搭设施工作业平台;检查模板几何尺寸及加固措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分层浇注砼,片石的掺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掺入片石块径不大于墙宽的1/3。所用石料石质一致,禁止采用风化片石。砼采用集中拌和,砼罐车运送,泵送入模。在挡墙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炎热季节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少于设计规范天数。片石砼在浇筑砼采用钢模板,确保挡土墙外露面的美观性。墙身浇筑时要严格按标准做好泄水孔、反滤层,泄水孔间距按施工图布置,每层泄水孔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采用砂砾石做好反滤层。挡土墙随开挖、随下基、随浇筑砼,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及时回填。2.5.4.8.2桩板墙施工桩板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8-2。⑴挖孔施工采用人工开挖,砼护壁,卷扬机提升出渣。桩孔放样准确,误差不能超过允许范围。桩孔开挖时分节开挖,节高1米左右,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段用镐、锹进行,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石方采用浅眼松动爆破。同一段内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尺寸从上到下削土成形。护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组合而成,碗扣式钢管架支撑加固。护壁支模中心线以十字线对中,吊大线锤作中心控制用,以基准点测量孔深,以保证桩位、孔深和截面尺寸正确。216
墙面板缝整修沉降缝填塞设置泄水孔反滤层测量放样挖孔桩施工养护安装面板拌制砼路基土方填筑、压实材料准备制备试件挡墙帽石施工循环面板预制拌制砼钢筋绑扎材料准备钢筋加工浇注桩柱图2-5-4-8-2桩板墙施工工艺流程图⑵桩柱施工①桩柱钢筋在加工场加工成型,运至现场绑扎,搭接接头交错设置,汽车吊吊装就位,报请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进行桩身砼的浇注。漏斗导管法灌注,振捣密实。②靠路基侧及开挖后暴露位置在护壁上用宝丽板或包铁皮刷脱模剂及隔离层,以保证拆除护壁后桩柱平滑、美观。⑶面板预制①挡土墙面板在预制场内集中预制,模板采用定型钢模,保证面板尺寸准确。予制场地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浇注10cm厚的砼,人工收浆、抹平、压光。②面板预埋拉筋环按设计要求采用圆钢加工,严禁采用经冷拉处理的钢筋加工。③面板砼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密实,覆膜法洒水养护,待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安装。面板在运输和堆放时,底部和面板与车体之间夹垫稻草、麦秸等柔软物品,防止构件破损。216
⑷面板组装面板组装采用汽车吊吊装,面板卡在桩柱的卡槽内,面板与面板之间、面板与桩柱之间采用砂浆填塞,确保面板组装平顺。上层面板与下层面板对缝组装,相互咬合,以增加面板的整体性。板缝采用砂浆填塞密实,做到板缝宽窄均匀、顺直。⑸填土压实挡墙背后填筑砂夹卵石等渗水性土,边组装面板边进行回填、压实,边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或平板振动夯夯实,泄水孔部位按设计要求增设反滤层。采用手扶式小型压路机或蛙式电动打夯机等小型机械作业,严禁打夯机接触面板和桩柱。2.5.4.8.3抗滑桩施工中心、标高纵横轴线开挖边线测量放样清理、平整场地开挖井口段锁口护壁钢筋绑扎浇筑砼中心控制垂直度控制几何尺寸控制人工开挖、卷扬机提升出碴,边挖边施作护壁几何尺寸检查中心位置检查垂直度检查基底承载力检查自检成孔请监理工程师验槽桩身钢筋笼制安浇筑桩身砼养生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8-3。216
图2-5-4-8-3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对有滑动迹象的滑坡,所以十分强调施工顺序。桩应从两端向中间每隔3根施工一根间隔开挖进行,并应分排施工,先施工最上一排、然后施工中间一排,最后施工靠近线路一排桩,“严禁”全段及三排桩同时开挖,桩孔开挖时应在滑坡体上(靠近线路附近)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每天随时监测、测滑坡在施工中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变形或滑动,应立即停止挖孔等作业,并及时上报运营、建设、设计及监理单位。为减轻开挖时对孔壁的震动,应以风镐开挖为主,局部可配合风枪,岩石地段,应使用风枪钻钱眼爆破,禁止放大炮。桩开挖前,应于既有线路肩适当位置设防护排架,高3m。抗滑桩施工前将所有裂缝用改良土回填。待所有工程施工完毕后再检查地面,将所有裂缝采用改良土回填。施工准备:清除地表土,整平场地,作好地表截、排水设施,备好各种施工机具、设备和通风照明设施。测量放样,划出每个桩位的纵横轴线和开挖范围。人工挖孔,卷扬机提升吊斗,人力胶轮卸碴,自卸汽车倒运至弃碴场。开挖1至2m后施作锁口护壁,桩孔每开挖1.5m施作一次钢筋砼护壁直至孔底。严格按照从两端向中间跳桩施工,每个工点确保有2个以上桩孔开挖,交替施工。在开挖过程中,确保作业面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做好安全防护。每开挖一段,必须检查开挖桩孔的纵横轴线位置和桩孔的几何尺寸及垂直度,保证桩孔中心和几何尺寸的正确性。开挖至设计深度,检查几何尺寸、桩孔垂直度、桩孔中心位置和基底承载力,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进行桩身钢筋的绑扎。钢筋笼在地面分段绑扎、焊接,绑扎砼保护层垫块后用汽车吊吊装,钢筋笼在孔内焊接接长,接缝避开滑动面。吊装前将钢筋砼护壁凿毛,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浇筑桩身砼。浇筑时,地面以上部分采用人工立模,连同地下部分一次浇筑完毕。通过串筒灌入桩孔,插入式捣固棒分层捣固密实。当浇筑到地面以上时,采用泵送砼入仓。养生拆模。2.5.4.9路基相关工程2.5.4.9.1电缆槽216
全线两侧路肩接触网立柱外侧设置预制混凝土盖板通信、信号电缆槽。路肩外侧电缆槽外侧壁底预留泄水孔,将电缆槽内水通过预埋横向排水管引出路基外。电力电缆槽设于路堤两侧坡脚或路堑地段侧沟平台。并在过轨钢管位置预留光电缆接头钢筋混凝土手孔,并在手孔处预埋过轨钢管。路基电缆槽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并加设钢筋混凝土盖板,预制构件在预制加工场集中预制,待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毕后,采用专门切割机划线切槽,安装电缆槽预制构件。电缆槽基础采用人工整平,小型冲击夯夯实,然后铺设中粗砂并压实后,再安装电缆槽。电缆槽与路基竖向接触面间的缝隙按设计采取防水材料填塞处理。⑴预制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9-1。⑵工艺要点①测量定位:当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利用全站仪根据设计位置、尺寸每10m为一测点精确测量定位。②机械切割:根据施工能力,每500m路段安排一套专用机械设备进行切割,每套机械设备配备人员3人,2人负责机具操作,1人负责基槽修整。③基底碾压:基槽切割完成后,人工配合将电缆槽底部整平,然后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测量定位切割电缆槽位基底碾压安装电缆槽机具就位铺设中粗砂电缆槽预制预制接缝防水材料填塞安装盖板钢筋加工、绑扎模板加工图2-5-4-9-1预制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④铺设砂垫层:电缆槽安装前首先在基槽底部铺中粗砂,采用小型小型冲击夯夯实。216
⑤安装电缆槽:上述工序施工完毕后,安装电缆槽,电缆槽的结构尺寸、构件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缺棱掉角。拼装的电缆槽线形必须平顺,注意排水设施的安放。电缆槽与路基衔接处缝隙利用设计的防水材料填塞密实。⑥勾缝施工:预制电缆槽安装完成后以M10水泥砂浆勾缝,再进行路肩干砌片石施工。⑶质量控制与要求①电缆槽采用专用切割机械施工,与路基接触面按设计处理。②在路桥、路涵等过渡段设置电缆槽,不同线路形式的电缆槽应平顺连接,弯曲角度符合设计要求。③电缆槽混凝土采用厂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④电缆槽下的中粗砂垫层含泥量按不大于3%控制。⑤施工中观察电缆槽排水孔要保持排水畅通,综合接地孔的填塞方式和质量要满足设计要求。⑥预制电缆槽安装应平顺,接缝咬合完好,侧面与路基间按设计防水材料填塞缝隙。盖板铺设平稳。每50m抽样检验3处。2.5.4.9.2隔音墙、声屏障及接触网支柱基础隔音墙、声屏障设置于路肩宽度范围以外,接触网支柱设于路基两侧。隔音墙、声屏障基础在沉降稳定期间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在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施工。由路基附属施工队伍负责施工,采用钻机干钻成孔,为防止基坑内积水,成孔后立即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不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⑴隔音墙、声屏障及接触网支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9-2。⑵工艺要点①测量定位:根据设计位置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施工放样,做好护桩;②钻孔:采用钻机成孔施工;③清孔:钻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采用人工将孔底部浮(碴)土清理干净;④检孔:检查钻孔桩的孔深、孔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⑤吊装钢筋笼:运输、起吊、焊接、安装、固定,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⑥浇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人工辅助入仓,振动棒捣固。⑶质量控制与要求216
①隔音墙、声屏障及接触网支柱基础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进行施工,基坑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如有破坏,应用混凝土补齐。②接触网拉线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与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③隔音墙、声屏障及接触网支柱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钻机就位钻进施工准备测设桩位检孔、清孔灌注混凝土吊装钢筋笼安装模板及预埋螺栓基础养生图2-5-4-9-2隔音墙、声屏障及接触网支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2.5.4.9.3过轨钢管埋设于路基上的过轨钢管与路基同步施工,根据各过轨钢管设计的埋设高程,在路基填筑压实到高于钢管顶部高度后,人工在路基内挖一条与过轨钢管尺寸相当的横沟,将钢管铺设在沟内,用中粗砂回填管周并夯实。每根过轨钢管均穿两根铁丝,并在钢管两端留一定的余量,以备后续工序施工使用。预埋过轨钢管两端用麻布包裹保护。⑴过轨钢管①过轨钢管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4-9-3。216
管槽基底处理预埋镀锌管道基槽开挖回填夯实管道测量定位图2-5-4-9-3过轨钢管施工工艺流程图②工艺要点A、通信、信号、电力的连通管道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施工前按设计文件规定的位置测量定位。B、根据连通管道测定的位置截取管道长度,打磨钢管头部,消除毛刺,两端用棉纱堵孔。C、根据各连通管道设计的埋设高程,在基床填筑压实到钢管设计高度顶部后,人工在基床内挖一条与钢管尺寸相当的横沟,将钢管铺设在沟内,用中粗砂回填管周、压实。施工不得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D、严格控制铺设高程,以保证与电缆槽的预留孔对齐。③质量控制与要求A、连通管道的材质、尺寸、管径、埋设根数及埋设位置、方式符合设计要求。B、根据设计位置进行测量放样,与路基同步修建完成,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2.5.4.9.4综合接地⑴综合接地综合接地平台由贯通地线、接地体、引接线及接地端子组成,在线路两侧分别敷设1根贯通地线,贯通地线埋设在电缆槽下方距轨底不小于1.5米处,且每隔250米用同材质、同规格的铜线将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每隔50米216
分别在线路两侧引出引接线至电缆槽内。贯通地线正线采用70平方毫米铜截面的贯通地线,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单绕地段)采用35平方毫米的贯通地线,贯通地线在电气特性上全程贯通,确保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米范围以内需接地的构筑物、设备等,通过多股裸连线就近与贯通地线等电位连接。线路两侧附近的其他铁路设施(如隔离栅栏、声屏障等)需接地的装置,根据需要可与贯通地线等电位连接。⑵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路基地段沿线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使用,在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预埋满足综合接地要求的接地端子和连接线,与电缆槽内接地端子连接。⑶桥梁综合接地桥梁地段选用桥梁结构物(梁体、墩帽、墩身,承台、基础桩等)中的非预应力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由接地钢筋实现横向上、下行线路两侧贯通地线之间的连接。钢筋截面正线不小于200平方毫米(Ф16),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不小于120平方毫米(Ф14)。⑷其他综合接地沿线通信工程中需要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设施(如无线通信铁塔,箱式变电站等),在自设满足要求的接地装置之后,就近与贯通地线等电位连接。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5-4-9-4所示。根据综合接地工程本身需与站前路基、桥梁等多个专业相互配合进行施工的特点,为了确保综合接地工程在施工时不影响其他专业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不同地段的综合接地施工将与相关专业工程同步施工。①现场测量定位在路基填筑并压实至高于贯通地线埋设深度约60mm高程时,进行现场定测,以贯通地线距轨道中心3.9米为原则确定贯通地线走向及引接线、横向连接线位置,并用石灰作出标志。②地线沟开挖一般路堤、土质路堑地段贯通地线沟开挖最佳时机选择在路基填筑并压实至高于贯通地线埋设深度约60mm高程时。采用切割机开挖人工刨土的方法进行施工,开挖采用“一次成型,快速开挖”的方法,减少暴露时间。开挖的地线沟沟深为60mm,沟宽度为只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沟底要平直。216
③贯通地线敷设路基地段在敷设贯通地线前,先在开挖好的地线沟底回填粒径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回填厚度为40mm,硬质岩路堑地段和石质路堑地段回填厚度为10mm,土壤回填要均匀,然后再进行贯通地线敷设。贯通地线敷设保证电缆平直,不得有弯曲现象。敷设过硬化路面时穿钢管保护,贯通地线穿管时,先打磨钢管口,并在管口加衬垫,以免刮破电缆外护套。贯通地线敷设完毕,同样用粒径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将地线沟填满并人工夯实,确保在地线沟上方覆盖的粒径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厚度不小于100mm才能进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机械压实作业。图2-5-4-9-4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引接线、接地端子安装接地体引入接地系统电阻测试配合其他专业接地施工土壤防护土壤防护桥梁贯通地线敷设现场测量定位定测路基地线沟槽开挖贯通地线敷设砂防护立交框地段洞顶没有填土时,贯通地线设置于信号电缆槽内,通过电缆槽底部预留的直径不大于0.1米216
的孔洞与相邻路基地段埋设于电缆槽下部的贯通接地铜缆相连,并采取保护措施。桥梁地段,贯通地线敷设在两侧电缆槽内,敷设时贯通地线不得有弯曲,打圈现象,保证贯通地线的平直。敷设完毕采取砂防护。④引接线、接地端子安装引接线每隔50米分别在线路两侧引出至电缆槽内,引接线伸出长度不小于300mm,与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排相连。引接线采用和贯通地线相同材质的铜缆,同样的埋设工序与工艺。预留的引接线在敷设贯通地线时同时制作,引接线伸出边坡线不小于15cm(基床换填的石质路堑、土质路堑地段用红布条在地面预做标志),电缆槽安装前在边坡上顺分支铜缆切割,切割范围距离边坡防护工程及排水沟侧壁距离不小于10cm,将分支铜缆向内侧弯折并与电缆槽底部预留的引接线连接。基床表层不换填的石质路堑,在安装电缆槽时,直接连接分支铜缆和电缆槽底预留的连接线。路基地段接地端子在预制电缆槽时一同预制在靠近线路侧电缆槽侧壁内,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材质,外露面直径48mm,厚度为5mm,后接长度为45mm,直径为38mm的套管,套管与接地钢筋压接。需预埋接地母排的电缆槽应在预制时,在电缆槽靠线路一侧的竖墙上预埋,对应接地母排的电缆槽盖板线路侧预留引接线接入母排缺口,沿线路方向宽5cm,垂直电缆槽方向长为10cm。⑤接续施工工艺贯通地线接续、贯通地线与分支铜缆引接线的连接以及分支铜缆引接线续接采用“C”型波纹夹压接,压接处采取防腐措施。热镀锌扁钢接续、热镀锌扁钢与栏杆、热镀锌扁钢与钢管之间采取焊接方式,与接地端子连接的热镀锌扁钢的端部设一个M16螺栓孔,用不锈钢螺栓与接地端子进行栓接。2.5.4.9.5路基面及地下排水系统路基面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无砟轨道路基面中部沿线路纵向每隔50m设一处钢筋混凝土集水井,与横向排水管对应。路基施工至基床表层底时,采用机械切割下层,在设计位置埋设横向排水管,排水管两端预留一定长度并用胶带密封,待浇筑完集水井后打开,排水管周围回填夯实。路基成型后,在路基面上采用整体切割机械或人工风镐开挖成孔。绑扎制作钢筋笼,现浇集水井,并与横向排水管连通,伸入集水井内排水管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用切割机切除。216
地下排水系统包括路堑及低路堤的纵向盲沟、检查井、过渡段横向盲沟等。纵向盲沟在路堑换填时开挖设置,检查井可与路堑侧沟同步施工,过渡段横向盲沟在开挖台阶时设置。检查井应与纵横向盲沟连接为统一畅通的地下排水系统,引水入涵洞或沟渠。2.5.4.10沉降观测设备的设置及施工期间的保护措施路基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内容:地表变化、路堤基底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观测、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观测、松软土路堤填筑变形监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级水准测量。具体观测方法如下:①人工巡回观察地表变化:由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沿着线路巡回观察路堤外貌的微小变形、微小裂缝及其发展情况;路堤坡脚附近地面的微小隆起和出水现象等。若有以上现象,则考虑缓填或停填。②地面沉降及边桩位移观测:采用沉降观测板配合观测桩的方法进行地面沉降及位移观测。③观测的频率:在填筑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填筑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监测1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监测一次,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至验交运营。观测后及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进行沉降及位移结果分析。沉降观测流程图见图2-5-4-10。2.5.4.10.1沉降板、位移监测桩、边桩的布置基底沉降监测,每10~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路桥过渡段必须设置。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3个沉降板。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路基面沉降监测,每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桥过渡段必须设置。松、软土路堤填筑过程中,在两侧坡脚外约2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的间距50m。2.5.4.10.2沉降板埋设按设计要求埋设的沉降板,在路基填筑第一层后即开始埋设。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20mm钢管)和保护测杆的50mmPVC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加216
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高于套管上口。路基第一层填料碾压密实后,测量放出沉降板的准确位置,人工挖除板位土层至原地面。沉降板基础底部先铺设中粗砂,人工整平,并用冲击夯夯击密实,然后安设沉降板,沉降板上分层回填路基填料并夯击密实。图2-5-4-10沉降观测流程图放置沉降或采取加速沉降措施证测量放线沉降板及观测桩埋设是测量放样制填筑路基路基面中心及路肩设观测桩沉降稳定期沉降板接长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基床表层填筑路堤第一层满足要求暂停填筑或缓填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观测分析观测并分析沉降分析2.5.4.10.3监测桩埋设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为0.1m),其中埋设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2.5.4.10.4边桩埋设216
松、软土路堤填筑过程中,在两侧坡脚外约2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的间距50m。边桩采用不易开裂的圆木(直径0.1m),桩长1m(桩尖长0.2m),圆木顶端中心钉设小铁钉。2.5.4.10.5施工期间的保护措施⑴组织保护措施施工前进行专题技术教育,培训对象是参加施工的管理、技术、安质、专业人员、施工人员等,培训内容是关于沉降板、监测桩和边桩的工作原理,配备专人负责保护沉降板、监测桩和边桩。⑵技术保护措施①沉降板钢管周围套PVC管,保证沉降板自由沉降。②对埋有沉降观测装置的周边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2.5.4.11技术措施本工程由于工后沉降的特殊要求,路基已成为结构物,因此地质情况的核查、路基填料的控制、路基压实标准的控制以及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是减小路基工后沉降的主要措施。2.5.4.11.1核查地质情况路堤施工前,在进行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前,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地基条件评价;在路堑开挖至路基面标高时,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现场复核,对地质不符的地段,根据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松软土,对疑为松软土地段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采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及时反馈给设计以确定路基、路堑换填厚度和地基处理措施。2.5.4.11.2保证填料标准的技术措施⑴按规范检测原材料将路基填料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对路基所用填料按TB10102-2004规范进行检测,判定填料组别。⑵改良土及级配碎石生产技术措施216
化学改良严格控制改良料含水量及掺料掺量,物理改良严格控制填料级配,为保证路基填筑压实质量,改良土在路基填筑时采用厂拌法施工,随拌随用。通过外购或破碎加工选用四种不同粒径规格的粗、细集料,在填料生产厂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机集中拌和,为全标段统一供应质量优良且含水量合适、级配稳定的基床表层和过渡段用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填料生产厂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2.5.4.11.3保证压实标准的技术措施⑴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配合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动态变形模量Evd、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⑵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⑶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2.5.4.11.4保证路基填筑施工的技术措施⑴地基处理:每种地基施工前,先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工艺参数后,再全面铺开;充分利用全线水泥搅拌桩试验成果,强化施工过程工艺监控,杜绝“二次断桩”现象;采用无损检测仪器对桩基进行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保证桩基质量。⑵地基处理验收:每段地基处理后,由指挥部组织咨询、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验收评价,依据施工单位自检记录和监理检查验收记录进行评判,形成验收记录并共同签字,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⑶路基填筑施工:严格填料筛选和检验,保证材质、级配等满足要求;推行样板工程引路、工艺试验先行做法,在取得有关工艺参数后,再大面积施工铺设;填筑采用网格分配摊铺方法,保证填料铺摊均匀、厚度一致;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科学评价压实指标。过渡段路基、基床施工均应遵循上述措施进行过程控制。⑷堆载预压:按设计方案进行堆载预压,保证堆载材质、宽度、厚度和预压时间。⑸216
沉降观测:在地基、填筑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仪器和元器件,建立科学规范的观测系统,做好原始记录,保证观测结果真实、可靠、有效。⑹沉降评估: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和结果进行评估,就沉是否稳定、预压时间是否足够、是否可以卸载、是否可以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等做出判断。⑺基床表层防水层施工:先进行摊铺工艺和渗漏性能试验,取得工艺参数后再大面积施工,保证防水层厚度达标、密实不渗不漏。⑻在进行路基施工中,要提前规划接触网基础、电缆沟槽、声屏障、综合接地等站后工程的接口预留施工,杜绝“二次开口”施工现象。2.5.5涵洞工程2.5.5.1框架涵2.5.5.1.2框架涵施工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5-1。(1)施工准备施工前认真复核图纸,无误后清理场地,测量放样,同时做好其它开工所需要准备工作。(2)基础处理及开挖机械开挖,基底以上30cm人工开挖,开挖后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基底处理。换填粒料由汽车运至工地,人工摊铺平整后、蛙式打夯机夯实。换填后的垫层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基础沉降缝处要设连接钢筋。(3)基坑检查基础施工之前,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地基土层是否能保证箱身的稳定;基地无积水、杂物、净洁;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变化时,应立即会同设计门和监理部门,及时采取解决方案。⑷基础施工根据基础设计几何尺寸立模、加固并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后进行基础灌注混凝土。避免开挖后基坑暴露太久,影响基底承载力。混凝土由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溜槽入模,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基础顶面连接筋布设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基础灌注完毕后采用薄膜或草袋覆盖养护,防止混凝土顶面失水收缩而产生开裂。⑸箱身施工216
①钢筋制作及绑扎施工准备基础处理钢筋加工绑扎侧墙钢筋安装侧墙内模及端头模板立侧墙外模及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洒水覆盖养护浇筑侧墙及顶板拆除支架、模板防水处理回填土附属工程做试块基坑开挖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做试块图2-5-5-1明挖框架涵施工工艺框图216
钢筋制作前必须调直、除锈,钢筋规格、下料长度、成品几何尺寸均应满足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先设架立筋并焊接牢固,防止施工过程中变形、移位,然后再进行其它钢筋绑扎,钢筋绑扎的相对位置,规格,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块控制,砂浆垫块提前预制,确保在使用时有足够的强度;按设计图纸要求预埋栏杆基座钢筋及其它预埋件。②支架及模板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进行支撑。下卧木垫板采用厚×宽=5×25cm的木板,长度根据施工现场调整,木垫板下铺5.0cm左右的0.5cm碎石找平,以便木板受力均匀,整个受力面尽可能被完全利用。桥体立模分两步进行。先安装底板部分,浇筑混凝土,再安装侧墙和顶板模板,为保证桥体制作内实外美,采用大块整体钢模,侧墙设φ18止水穿墙螺栓,间距1.0×1.0m。横扣安装要求平整光滑,接缝严密。③砼浇注桥体分两次泵送砼浇注,先浇注底板,待底板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注侧墙和顶板砼,浇注侧墙和顶板前,先将施工缝处砼凿毛,清除浮浆。侧墙砼分层对称浇注,每层高50cm,相邻两层浇注时间间隔不超过2h。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形成施工冷缝。浇注砼的自落高度超过2m时使用串筒进行浇注。④养护常温条件下砼浇注完后4~6小时内必须进行覆盖并浇水养护,3天内每天浇水4~6次,3天后每天浇水2~3次,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墙体浇注3天后将侧模松开,应在侧模与砼表面缝隙中浇水以保持湿润。⑤桥体拆模侧墙砼达到设计强度70%即可拆模,顶板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拆除内模及支撑,拆模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⑥附属工程钢筋混凝土栏杆及预埋件的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施工。浇筑砼时,不能使预埋件位置发生变化。以免影响下道工序的施工。注意栏杆的平直度。⑦防水层施工216
桥体按设计要求施工防水层,首先清理基面,用M10水泥砂浆抹面,使桥体基面平整清洁,干燥,无渗水,结露,凸角,凹坑及起砂现象。然后在基层面上涂一层与涂膜材料相溶的基层处理剂。涂料应分层涂布,并在前层干燥后方可涂后一层。其涂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分层涂布的片与片之间应搭接80~100mm。边墙应由上向下顺序涂布,并采取防流淌措施。防水层施作完成,在桥体中间向两侧按设计坡度浇注混凝土保护层。⑧锥体和台后回填台后填渗水性土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设计要求,与路基一体同步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逐层检验。锥体施工:锥体填筑前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压实,并准确放样。锥体填筑材料满足设计要求。锥体与桥台过渡段同步施工。采用机械分层填筑压实。锥体填筑的检查项目和标准与相邻路堤标准一致。锥体护面施工要挂线,砌面要平顺。砌筑时不允许边砌边补土。锥体护面铺砌自下而上分段进行。反滤层按规定分层做好,并应边做反滤层边砌筑,同时做好沉降缝和泄水孔。砌筑用料符合设计要求及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有关规定。2.5.5.2盖板箱涵施工盖板箱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5-2。⑴施工准备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定出中心位置,再根据中心位置放引出十字桩,并记录十字桩分别距中心桩的距离。十字桩设置在施工范围以外并加以保护。测设高程控制桩并复核。⑵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预留30cm人工清底,防止超挖,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后,用打夯机压实基底;自检标高、平面位置、基底承载力等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若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旋喷桩加固处理或换填级配碎石。若基坑为有水开挖,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大基坑开挖断面,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出口处设集水坑,用水泵排出。⑶模板拼装基础及台身模板均采用万能组合钢模拼装,用槽钢或角铁做肋。底口、中部、上部均用φ216
16对拉螺杆,外侧用方木支撑固定。模板拼装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作业,垂直度、轴线偏差、标高均应满足技术规范规定。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浇注砼。使用前将模板整修除锈,并按顺序编号,立模搭脚手架,拼装成整体后,手拉葫芦定位,然后用腻子将板缝填塞、挤满、刮平,并用砂纸打光。支立模板模板加工测量放线基础处理钢筋加工浇筑垫层绑扎钢筋浇筑底板砼搭设脚手架绑扎侧墙钢筋支立侧墙模板浇注侧墙砼端翼墙施工盖板预制盖板安装图2-5-5-2盖板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⑷混凝土浇筑涵身混凝土根据涵身高度水平分层浇筑,并连续不间断施工,边墙一次立模成型。混凝土运至现场后,通过串筒或滑槽输送入模,保证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减少离析现象;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梅花形振捣,间距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216
振捣后混凝土应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以保证混凝土内部密实和提高外观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及时进行养生,养生采取洒水养生,必要时用草袋等覆盖混凝土表面,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⑸涵洞盖板预制、安装根据实际情况在梁体预制场设小型预制构件场集中预制。首先,根据盖板的数量平整足够大的场地,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现浇15cm厚素砼作为砼底模。制作钢筋网片,采用组合钢模支模,加固成形。现场搅拌砼,插入式振捣器配合平板振动器振捣。涵洞盖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或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汽车运至现场,采用汽车吊安装,人工配合调整就位。涵洞在盖板安装就位后,清理表面杂物随及进行铺装。安装时应浇水湿润,并用不低于M10水泥砂浆填填塞,做到板底平顺、板缝均匀,安装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填缝。⑹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所用原材料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并按现行国家标准作性能检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防水层的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层的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完的防水层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保护层的表面应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密实,无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沉降缝填塞前,先将缝内清扫干净,清除杂物和积水,保持干燥;施工时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后表面应缝宽均匀、缝身坚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⑺回填回填前,划分回填层次,确定检测频率,填写检测记录。回填时用于回填的全部材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填料既要能被充分压实,具备良好的透水性,且不含有草根、腐植物或冻土块等杂物。回填应分层填筑,根据压实机型,一般控制在每层填厚不大于20厘米216
,分层填筑应尽量保证摊铺厚度均匀、平顺。在雨季回填时,填筑面应做成3%~4%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回填应遵照两边对称原则。并做到在基本相同的标高上进行,防止不均匀回填造成对构造物的损坏。回填应在排干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靠路基的坡度应当挖成台阶,以保证回填质量。涵洞顶填土大于1m后方可允许大型施工车辆通过。2.5.5.3涵洞接长施工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地基采用3:7灰土换填加固。接长盖板涵墙身混凝土立模整体现浇,盖板集中预制,汽车吊架设安装,接长箱涵基础及涵身混凝土立模整体现浇。涵洞现浇混凝土施工利用就近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人工配合吊车入模。钢筋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用平板车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成型。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接长盖板涵施工程序:对线路路基边坡进行加固→拆除下游八字墙、拆除盖板节及基础→盖板预制→开挖→基础混凝土施工→墙身混凝土施工→盖板安装→涵洞防水及沉降缝施工。施工期间申请列车限速慢行。涵台背采用设计要求的填料回填,采用小型机具夯实。涵洞附属工程采用浆砌片石,砂浆采用砂浆拌合机搅拌,砌体表面一律勾凹缝。2.5.6其它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2.5.6.1站台墙本标段站台墙采用浆砌片石站台墙,站台帽石在小型预制厂集中预制,现场安装。⑴工艺流程站台墙施工工艺见图2-5-6-1。⑵工艺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①测量放样②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上报监理单位,经验收合格后砌筑(浇筑)基础。③砌筑站台墙a.浆砌片石站台墙按设计进行分段施工,砌筑采用座浆法,灰缝宽度要小于4cm216
,砌体表面与三块相临片石相切圆直径小于7cm,两层间的错缝大于8cm。墙身砌筑要求灰满缝严,砌筑密实,严禁通缝。砌筑按同一厚度分层,每砌高70~120cm找平一次,每日砌筑前必须找平,清除表面浮浆。墙身沿纵向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沉降缝。b.站台墙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炎热季节覆盖塑料薄膜或透水土工布,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图2-5-6-1站台墙施工工艺流程图帽石预制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砌筑基坑回填安装帽石墙身砌筑④预制站台墙帽石在预制厂统一预制,模板采用专用定型钢模。混凝土浇筑采用振动台振捣,混凝土养护用土工布覆盖在表面,洒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⑤帽石安装采用人工挂线安装,座浆法砌筑。⑶质量控制与要求①浆砌片石a.石质应色泽均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缝隙,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b.石块在砌筑前浇水湿润,表面泥土、水锈要清洗干净,片石分层砌筑,各工作层竖缝相互错开,杜绝通缝。c.砌体均采用挤浆法施工,勾缝采用平缝压槽法(凹缝),在砂浆初凝后,养护7~14天,期间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216
d.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座浆砌筑;砌筑上层砌块时,要避免振动下层砌块。e.所用水泥、砂、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f.浆砌片石护坡砌筑厚度均匀,砌层片石纵、横向搭叠压缝,间缝塞满,外露面平整,水泥砂浆采用搅拌机拌合,后背按设计和暂行规定要求回填密实。2.5.6.2站台面施工本标段货物站台均采用C25现浇混凝土厚20cm,碎石基层厚15cm,砂砾石垫层厚15cm;货位铺面采用C25现浇混凝土厚20cm,碎石基层厚15cm,砂砾石垫层厚25cm。⑴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砂垫层→找标高、拉线→铺碎石基层→浇筑站台面→养护。⑵施工准备站台面浇筑砼在站台墙砌筑完毕、站台墙内填土完成后进行。对需铺筑的部位进行铺筑分段、分格设计,各种机、器具准备完善,人员就位。⑶铺砂垫层垫层按铺筑标高采用人工摊铺,小型压实机具振动密实。⑷找标高、拉线垫层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的站台面标高,沿站台中心进设置钢筋棍,用水准仪抄平后,拉灰土基层铺筑线。⑸碎石基层采用设计要求的碎石铺设基层。碎石基层采用自卸车运料,平地机摊料,压路机碾压密实。⑹站台面浇筑混凝土站台面按设计几何尺寸支立模板;检查模板几何尺寸及加固措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分段浇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送,人工入模。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a.浇注前,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b.浇注前,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216
c.浇注混凝土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捣实。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d.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否则按工作缝处理。⑺养护面层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土工布进行洒水覆盖养护。夏季施工,面层要浇水养护不少于7d。待结合层达到强度后,方可上人行走。2.5.6.3站场排水站场排水系统按照总体规划,并与当地的排灌系统密切配合,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将地表水就近排走,确保站区排水通畅。横向排水沟(槽)的设计,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利用站内桥涵排水,如无桥涵可利用,在路基比较稳定或填方较低时,采用横向排水槽;不宜设置横向排水槽时,选用排水管。货场内的排水设施,应综合考虑站台、货位、道路等因素,路堤地段货场围墙内侧一般设排水沟(槽),挖方地段一般设于围墙外侧。2.5.7迁改工程根据本标段线路长,迁改工期紧,工作量大的特点,先期安排影响土建施工的迁改项目,灵活安排劳动力进行光电缆迁改及电化防干扰施工,电力线路的迁改根据土建工程的轻重缓急进行安排,首先对影响重点工程和控制工期工程的电力线路进行迁改,然后再安排其他电力线路的迁改。施工时采用先进的地下管线探测仪,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在开挖电缆沟前,明确标识施工范围内地下线缆的走向及埋深,制定对既有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的保护措施,确保不损坏既有地下管线,杜绝挖断光、电缆事故的发生。对于路基、桥涵、站、段、场、所等土建施工引起的迁改,统筹考虑电气化铁路的影响,做到一次完成,使改迁后的线路及设施不仅满足土建工程的要求,也能符合电磁兼容的技术指标及铁路运营建设和日后运营的需求;对于无法一次完成迁改的线路及设施,必须做好临时过渡方案,确保其安全及正常进行。216
216
3.施工进度安排及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3.1总工期、阶段工期3.1.1投标总工期本标段计划工期36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12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2月14日,按期完工。本标段阶段工期见下表3-1。表3-1本标段阶段工期标段计划工期(月)计划开工日期计划竣工日期架梁开始日期架梁结束日期铺轨开始日期铺轨结束日期轨道精调开始时间轨道精调结束时间TYTJ-1362013年12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2015年11月15日2016年8月25日2015年11月15日2016年9月14日2016年9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按照总体施组安排,建立精干高效的现场指挥机构,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期保证措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以完成阶段性工期来保证建设单位总工期的实现。3.1.2阶段工期本标段分阶段工期:计划工期36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12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2月14日;架梁开始日期:2015年11月15日;架梁结束日期:2016年08月25日;铺轨开始日期:2015年11月15日;铺轨结束日期:2016年09月14日;轨道精调开始日期:2016年09月15日;轨道精调结束日期:2016年12月14日;3.1.3各专业工期(1)路基处理:2014年2月15日~2015年5月31日。(2)路基土石方:2014年2月15日~2014年12月31日。(3)防护与排水: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30日。(4)路基沉降观测:2015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5)基床底层、表层:2015年7月1日~2015年8月31日。216
(6)路基道床:2015年9月1日~2015年11月14日。(7)涵洞:2014年2月15日~2014年11月30日。(8)桥梁基础:2014年2月15日~2015年5月15日。(9)桥梁墩台:2014年4月1日~2015年11月14日。(10)站改:2014年10月1日~2015年7月31日。(11)铺轨基地和梁场建设及认证、制梁:2015年5月16日~2015年11月14日。(12)制梁:2015年9月1日~2016年7月15日。(13)架梁:2015年11月15日~2016年8月25日。(14)桥面系:2015年12月16日~2016年8月31日。(15)白马山隧道洞口:2014年2月15日~2014年4月15日。(16)(1)白马山隧道正洞掘进:2014年4月16日~2015年11月14日。(17)白马山隧道正洞二衬:2014年5月16日~2015年12月14日。(18)隧道附属:2015年9月1日~2016年1月31日。(19)一般隧道:2014年2月15日~2015年11月30日。(20)上砟整道:2016年2月1日~2016年4月30日。(21)铺轨:2015年11月15日~2016年9月14日。(22)轨道精调:2016年9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3.2主要分项工程的进度指标3.2.1路基工程3.2.1.1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加固处理进度指标见表3-2-1。3.2.1.2路基土石方路基土石方进度指标见表3-2-2。表3-2-1地基处理进度指标表序号机械名称单机日产量单机月产量工程数量计划工期(月)共需机械(台/套)1水泥搅拌桩400m10000m15829m0.632CFG桩120m30001110m0.22216
说明:每月有效工作日按25天计算。表3-2-2路基土石方进度指标表序号机械名称单机日产量单机月产量备注1挖掘机(土方)1000m325000m3路基及附属土方2挖掘机(石方)500m312500m3路基及附属石方3Zl50装载机1000m325000m3级配碎石、预压土4拌合机(级配碎石)2000m350000m3改良土/级配碎石5自卸车240m36000m3路基及附属土石方、级配碎石、预压土6摊铺机300m7500m说明:每月有效工作日按25天计算。3.2.2桥梁工程3.2.2.1钻孔桩基础钻孔桩施工(以桩长40m计算)进度指标见表3-2-3~3-2-5。表3-2-3旋转钻机钻孔灌注桩施工进度指标表分项工程钻机定位钻进第一次清孔吊放钢筋笼安装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合计单桩作业时间(h)3.020.02.02.02.01.55.536旋转钻机的综合成桩能力为1.5天/1根表3-2-4冲击钻机钻孔灌注桩施工进度指标表分项工程钻机定位钻进第一次清孔吊放钢筋笼安装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合计单桩作业时间(h)2.01552.02.02.01.55.5168216
冲击钻机的综合成桩能力为7天/1根表3-2-5旋挖钻机钻孔灌注桩施工进度指标表分项工程钻机定位钻进第一次清孔吊放钢筋笼安装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合计单桩作业时间(h)1.032.02.02.01.5415.5旋挖钻机的综合成桩能力为15.5小时/1根3.2.2.2承台施工进度指标:10d/座(基坑开挖1d、凿桩头及清基坑1d、桩基检测1d、垫层施工1d、模板及钢筋2d、混凝土浇筑1d、养生及拆模3d)3.2.2.3墩台身、墩帽施工8d/座(钢筋制安2d、模板安装及加固2d、混凝土浇筑1d、养生及拆模3d)。3.2.2.4T梁架设及桥面系32mT梁:3~4孔/天,24m以下4~5孔/天。桥面系作业:1~2月/座。3.2.3隧道工程隧道成洞指标详见表3-2-7。表3-2-7隧道月成洞指标表围岩级别Ⅲ(m/月)Ⅳ(m/月)Ⅴ(m/月)正洞100~13055~9035~503.2.4轨道工程铺轨开始日期:2015年11月15日,铺轨结束日期:2016年9月14日。换铺法铺轨2.5km/天,铺轨后续工程(含轨道精调)2.0月3.3分项工程进度安排3.3.1分项工程安排原则⑴统筹规划、均衡生产原则在施工组织中遵循的原则:道床施工服从于铺轨施工的原则,桥梁下部及隧道、路基施工服从于架梁施工的原则;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服从于主体工程施工及节点要求的原则。以突破长大隧道、特大桥作为重点组织施工,系统策划,合理布局,综合考虑站后、站前工程间及各专业间的关联,统筹安排,紧密衔接。做到全线统一安排和筹划,确保均衡生产。216
⑵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原则具备开工条件后,各标段所有重点地段同步实施。按架梁方向和顺序依次展开跟进,确保全线工程按期保质建成。本标段线路桥隧相间,以白马山隧道为主要控制工程,桥梁以多孔特大桥为主,中小桥和涵洞较少,另有正线区间路基土石方、站场路基土石方、中间车站、联络线和改建线路基土石方,路基土石方工程总量不大。本标段所有软基地段路基工程在路基处理完工之后进行填筑等后续工程施工。3.3.2路基工程(1)路基处理:2014年2月15日~2015年5月31日。(2)路基土石方:2014年2月15日~2014年12月31日。(3)防护与排水: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30日。(4)路基沉降观测:2015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5)基床底层、表层:2015年7月1日~2015年8月31日。(6)路基道床:2015年9月1日~2015年11月14日。(7)涵洞:2014年2月15日~2014年11月30日3.3.3桥梁工程(1)桥梁基础:2014年2月15日~2015年5月15日。(2)桥梁墩台:2014年4月1日~2015年11月14日。(3)铺轨基地和梁场建设及认证、制梁:2015年5月16日~2015年11月14日。(4)制梁:2015年9月1日~2016年7月15日。(5)架梁:2015年11月15日~2016年8月25日。(6)桥面系:2015年12月16日~2016年8月31日。3.3.4隧道工程(1)白马山隧道洞口:2014年2月15日~2014年4月15日。(2)白马山隧道正洞掘进:2014年4月16日~2015年11月14日。(3)白马山隧道正洞二衬:2014年5月16日~2015年12月14日。(4)隧道附属:2015年9月1日~2016年1月31日。(5)一般隧道:2014年2月15日~2015年11月30日。3.3.5轨道工程216
(1)基床底层、表层:2015年7月1日~2015年8月31日。(2)路基道床:2015年9月1日~2015年11月14日。(3)上砟整道:2016年2月1日~2016年4月30日。(4)铺轨:2015年11月15日~2016年9月14日。(5)轨道精调:2016年9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3.4工程进度横道图工程进度横道图见表6-4-13.5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见表6-4-2。3.6开竣工日期及关键线路本标段计划2013年12月15日开工,2016年12月14日完成轨道精调,按期完工。关键线路最后,完成轨道精调后,配合及移交阶段不在本标段工期内。本标段的关键线路为:施工准备→白马山隧道洞口→正洞掘进→正洞二衬→白马山隧道附属→上砟整道→铺轨→轨道精调。3.7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本标段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迁改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无碴道床、综合接地等、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站前工程相关的大临及过渡工程等相关内容、标段内站前站后预留接口工程。施工进场后,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修建临时便道、便桥、便函,临时电力设施、供水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等必须的配套工程,做到三通一平,为施工的全面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准备期间,控制工期的白马山隧道优先开工,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随后展开。路基工程首先进行地基的处理工作,然后进行路基土石方以及表层以下路基回填作业;沉降观测结束后进行基床底层、表层回填作业,路基附属工程穿插进行。桥梁工程优先安排杨家坪左、右线特大桥、刘家右线特大桥、龙屯河特大桥施工,其余桥梁、涵洞等流水作业安排,铺轨基地和梁场建设在车站过渡开始施工后进行,梁场认证及制梁及桥梁下部完成并具备连续架梁工作面段同步进行,随后进行连续架梁。隧道掘进贯通后,立即安排上砟整道施工、最后进行铺轨、轨道精调,完工后积极配合四电等工作,并同时做好竣工移交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移交工作。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