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1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11.1工程特点11.2工程技术质量标准2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22.1监理工作范围32.2监理工作重点33、路基工程监理工作流程4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54.1普通填料填筑54.2改良土填筑84.3加筋土填筑114.4路堤边坡成型125、监理工作手段135.1方案审查与批准135.2关键部位及工序旁站135.3影像采集与留存13
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1.1工程特点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起自郑州南站,按方向别与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河南段疏解后,并行郑万铁路东侧出航空港区,经长葛市、许昌县,于许昌市东北规划农大路与新元大道之间设许昌北站,出站后折向东南,绕避鄢陵花都生态旅游区核心区,于鄢陵新城区南侧设鄢陵南站,向东进入扶沟县境内,经支亭寺遗址南侧,上跨在建机西高速后设扶沟南站,出站后上跨贾鲁河、永登高速进入西华县境内,于西华产业集聚区及周口临空经济规划区之间设西华站,上跨商周高速,于周口市东沿规划彩虹大道设周口东站,跨大广高速公路折向东南,进入淮阳县境内,于106国道东侧设淮阳站,并行宁洛高速公路北侧进入沈丘县境内,于S210省道与S207省道之间设沈丘北站,经新安集镇北,依次上跨宁洛高速、漯阜铁路、颍河,经付井镇东,进入安徽省界首市境内。本段线路起点DK11+424.11,终点DK212+946,正线全长201.522km,桥梁占比92.95%,无隧道工程,新建许昌北、鄢陵南、扶沟南、西华、周口东、淮阳、沈丘北等7座车站。1.1.1工程地质特点⑴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线路所属地区位于黄淮冲积平原中西部,岭岗、洼地等微地貌发育,地形微起伏,由西向东微倾斜,沿线地面高程由海拔120m降至30m。
根据线路经过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类型,将区内地貌划分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淮冲积平原。郑州南至周口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基本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微有倾斜。地面高程110-40m,坡降1/5000-1/7000,第四系深厚,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农耕区。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决口和改道,加之长期的雨水、风力作用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使该区域内形成了许多沙丘、滩地、湖洼地、槽形地和蝶形洼地,相互交替分布,构成较复杂的平原地貌。周口至省界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由于黄河淮河交替冲积,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由许多滩地、洼地、湖泊等相互交错的平原地貌。2)工程地质①地层岩性沿线地层为第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达七八百米。浅部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及砂类土层,局部夹有软粘性土、软粉土、淤泥质土。长葛以北表层分布有新黄土,既有路基和城镇附近及古文化区分布有人工堆积层。铁路沿线不良地质及特殊土主要有: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区域地面沉降、地震液化以及软土松软土问题,整体来看地质条件较好。②地质构造沿线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新生代华北断陷区,华北断块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其表现形式为较大规模的隆起与凹陷,断裂十分发育,既有控制断块边界的深大断裂,也有断块内部活动性较大的断裂。这些断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淮河及以北地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升降为主,速度缓慢,具有间歇性、不均匀性和明显的继承性。自晚第三纪以来,各个时期的地层发育齐全,自上而下各统、组具有较明显的沉积韵律,说明了本区新构造运动在总的下降趋势下,有升有降,升降运动频繁。新生代以来接受了巨厚沉积。工程区断裂均被厚层第四系地层覆盖,断裂对铁路工程基本无影响,不会引起地表错断。3)水文地质
①地表水特征沿线地表水系发育,主要属于淮河水系。线路经过的主要河流有黎明河、花马河、梅河、双洎河、干沟河、小洪河、新沟河、清流河、贾鲁河、流沙河、泉河、颍河等,属常年性河流。此外,区内尚有一些小的支流、干渠及其配套的人工沟渠,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构成了区内发达的地表水系。区内地表水位和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夏季6~8月份雨量丰沛,河流处于丰水期,水位高,流量大;冬季11月~翌年2月降水稀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低,流量小。②地下水分布及特征黄河冲积平原、黄淮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下伏的基岩裂隙水目前尚未开采,工程意义不大。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是工程区的主要含水岩组。按含水层埋藏深度和补、径、排及与工程的关系,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二个含水岩组:浅层孔隙潜水层组(0~70m)、中深层孔隙潜水层组(70~150m)。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地表水灌溉渗漏补给及中深层承压水向上的越流补给;排泄途径为潜水蒸发、人工开采、河流侧向排泄和局部向下越流排泄。中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的向下越流补给,含水层本身的侧向补给及开采状态下的弹性释放,径流比较缓慢,向上越流补给和人工开采是其主要排泄方式。③沿线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设计单位现场勘测时对水土取样分析,并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进行判侵蚀性别,地表水、地下水在氯盐环境并有干湿交替作用下、盐类结晶破坏环境下、化学侵蚀环境下,对铁路混凝土结构具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较低,一般为L1、H1、Y1(Y2),部分地段不具侵蚀性。
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局部地段在氯盐环境并有干湿交替作用下、盐类结晶破坏环境下、化学侵蚀环境下,局部地段对铁路混凝土结构具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较低,一般为L1、H1、Y1,大部分地段不具侵蚀性。4)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划分见下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里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起点~DK108+9700.10Ⅶ/DK108+970~省界0.05Ⅵ/起点~DK23+000//二区DK23+000~终点//一区5)气象特征线路通过地区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冷,降雨量季节性差异大。按照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为温暖气候区。1.1.2工程设计特点路基基床表层:路堤基床表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路堤基床底层填料采用取土场的合格A、B组填料填筑,基床以下采用路堑挖方的合格A、B组填料填筑。低矮路堤换填,路基基底换填A、B组填料;路堑基床换填采用挖除换填A、B组填料。软土、淤泥质土换填采用挖除换填不易风化硬石块、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边坡防护:路堑坡脚设路堑挡土墙。路堤采用灌草护坡;路堑灌草护坡采用C25混凝土拱形截水骨架内灌草护坡,主骨架净距3m,骨架内灌草防护。沿线路方向每隔50m~80m设置一道检查踏步。路堤边坡水平铺设土工格栅,路堑式路堤路堤边坡采用六棱块内撒草籽。地面排水区间排水沟、天沟采用C25混凝土现浇,侧沟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1.1.3工程施工特点1、本监理标段内过渡段多,路基工程与桥涵等工程的工序接口多、系统性强,施工协调复杂,施工干扰较大。2、本监理标段内路基过渡段的类型较多,施工工序比较复杂,是控制差异沉降的重点部位。
1.2工程技术质量标准序号项目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高速铁路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速度350km/h4正线线间距5.0m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6最大坡度20‰7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8列车运行方式CTC-3级列控系统9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10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11牵引种类电力12列车类型动车组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2.1监理工作范围监理三标项目部共管辖施工三标(中铁十九局)项目指挥部的工程施工,其中路基过渡段工程包括:路基工程序号标段起讫里程长度(m)工点名称附注1ZFZQ-3DK117+625.53~DK117+900.00274.47路堤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扶华特大桥桥尾2DK117+900.00~DK119+300.001400.00路堤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西华站
3DK119+300.00~DK119+712.13412.13路堤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华周特大桥桥头4DK138+589.89~DK138+700.00110.11路堤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华周特大桥桥尾5DK138+700.00~DK140+900.002200.00路堤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周口东站6DK140+900.00~DK141+086.73186.73路堤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周淮特大桥桥头2.2监理工作重点2.2.1路堤应按设计文件进行地基处理,并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填筑;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不同填料应在工程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2.2.2路堤填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2.2.1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筑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2.2.2.2不同类别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应混填,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2.2.2.3填筑时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2.2.2.4碾压时填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试验段所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的范围内。2.2.2.5路基分段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度。2.2.2.6路堤雨季施工,每次作业收工前应将铺填的松土层摊铺压实完毕,压实层面做成向路基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严禁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3、路基工程监理工作流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监理工程师检查测量放样报验监理工程师审查内业现场复核
1.审查施工方案(或施工工艺)。2.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3.隐蔽工程/工序验收。4.见证试验,平行检测,工艺试验旁站。5.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6.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地基处理填(挖)方路基特殊土路基排水工程路基防护(含支挡工程)路基整形验收竣工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4.1普通填料填筑4.1.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4.1.1.1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取土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任意挖取。4.1.1.2试验段监理要点1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选择试验段,并提交详细的试验方案。试验段长度宜为100~200m,在其各部位的全宽度内进行填筑压实试验。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合理的压路机走行速度、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施工控制含水量及填筑工艺,通过试验确定工艺参数。2应根据填料的种类、性质、压实标准及施工条件,选定适宜的压实机械。3在试验段,通过逐渐调整填层的松铺厚度获得填层施工最佳厚度和相应压实遍数。松铺厚度应能满足压实后不大于检测方法所控制的最大层厚,并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做好路基填筑压实试验记录、总结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参数。4监理人员现场旁站并做好记录。
5监理单位对试验段成果进行确认。4.1.1.3路堤填筑前应作好路基两侧排水,填筑施工不得污染农田和环境。4.1.1.4路堤填筑材料的使用、运输、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2路堤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筑,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3振动液化土地基上路堤的填料应具有较好的抗震稳定性。路堤基底垫层材料应采用碎石(卵石)或粗砂夹碎(卵)石,不得采用细砂或中砂。浸水部分填料应选用抗震稳定性较好的渗水性材料。4.1.1.5路堤填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筑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2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窝。较大粒径石块不应集中,应均匀的分布于填筑层中,石块间的空隙应用较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填充密实,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3填筑时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不得出现纵向接缝。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4具有可击实性的土的碾压含水量应控制在由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5当路基各段不同步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6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竣工时应刷坡整平。7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8雨季路堤施工,每次作业收工前应将铺填的松土层摊铺压实完毕,且填筑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做成向路基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严禁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4.1.1.6软土、松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及预压土填筑,还应符合以下规定(真空预压地基处理地段不受下述2、3项限制):1软土和松软土地段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不同地基处理措施可能产生的差异沉降,并应保证必要的预压期。2路基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筑速率,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大于每昼夜10mm
、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大于每昼夜5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3反压护道应与路基同步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护道顶面应平顺并有向路基两侧的排水坡,边坡应顺直无凹陷。4.1.1.7浸水路堤应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路堤浸水部分及护道施工应在汛期前完成。4.1.1.8路堤填筑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设备。路基填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沉降观测设备,不得损坏。2应根据沉降观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填筑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措施或地基处理工程措施。3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进行评估,指导路基填筑施工和铺轨施工。沉降观测资料、施工过程记录应作为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进行验交。4.1.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4.1.2.1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75mm。填筑前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x104m3时或土性明显变化时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的全部试验报告,且每5x104m3平行检验1次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检验方法:查验填料出场试验报告。在填筑现场抽样,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颗粒分析检验,并在每层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最大粒径和级配有无明显变化。4.1.2.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2不同填料每层的具体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试验段工艺试验确定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3上下相接的填筑层使用不同种类及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几D15<4d85的要求。下部填料为化学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4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每层检查6处(左、中、右各2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观察检验每一水平层的全宽是否用同一种填料填筑,尺量摊铺厚度及碾压时的搭接长度、轮迹重叠宽度及上下层填筑接头错开长度;检查该层和下承层土工试验报告的筛分结果,比较其粒径是否符合D15<4d85,的要求。4.1.2.3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质量应根据填料类别按表4.3.1.2.3
采用双指标控制。站场站线路基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验收标准的要求。表4.3.1.2.3基床以下路堤普通填料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统K≥0.92≥0.92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注:无昨轨道可采用K30或Ev2。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45MPa且Ev2/Ev1≤2.6。检验数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站场路基按填筑分块分区段情况参照区间正线路基取点方法抽样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且不少于1次。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4.1.3监理工作目标——一般项目4.1.3.1浸水路堤浸水与不浸水分界防护高程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浸水路堤浸水与不浸水分界防护高程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分界防护高程+100mm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测量仪器测量或尺量4.1.3.2基床以下路堤顶面路基压实宽度、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以下路堤顶面路基压实宽度、横披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顶面路基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沿线路纵向每100m各抽样检验3个断面尺量2顶面横坡土0.3%坡度尺量4.1.3.3反压护道顶面高程、宽度、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反压护道顶面高程、宽度、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反压护道顶面高程-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各抽样检验3个断面仪器测量2反压护道顶面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尺量3反压护道顶面横坡土0.3%坡度尺量
4.2改良土填筑4.2.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4.2.1.1改良土填筑应符合本监理细则4.1.1.1~4.1.1.8条的规定。4.2.1.2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物理改良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压实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化学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4.2.1.3化学改良土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石灰应选用钙质生石灰或消解石灰,其指标应达到合格标准。2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宜大于6h。3用石灰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有机质含量应小于l0%;用水泥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25%。4当掺加其它化学类固化剂改良时应符合设计要求。4.2.1.4改良土施工设备和工艺应体现先进的原则,满足拌和施工质量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客运专线施工应选择厂(场)拌。4.2.1.5改良土施工控制要点:1石灰、水泥等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运输、使用应有保护环境的措施,外掺料应分类堆放、与原地面架空隔离,并有防风、雨设施,防止材料受潮、变质。2外掺料与改良土填料应拌合均匀,色泽一致,无灰团、灰条和花面现象。改良剂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0.5%~+1.0%。3改良土施工应做好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严禁雨天作业,避免低温施工、人为停工。确需停工时,必须做好养生,防止水分流失。4场拌应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的专用场拌混合料搅拌机械拌和。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拌合前,应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达到规定的要求。5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6改良土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7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混合料应先初平,后精平,设专人及时铲除离析混合料,补以新混合料。当下层为细粒土时,应先拉毛,再摊铺混合料。8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9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l~2遍。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10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
11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应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且表面无明显的轮迹。碾压时纵向应重叠40cm。12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13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的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d。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4.2.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4.2.2.1改良土填筑前,应对改良土原材料、外掺料和混合料的出场检验资料进行核查。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逐批检查检验资料。检验方法:查验相关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复检报告和混合料的出场检验报告。4.2.2.2化学改良土混合料摊铺、拌和、整型及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改良土填料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填筑压实厚度分层填筑,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试验段确定的并经监理确认的参数进行控制。2化学改良土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3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每层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现场取样作筛分试验,并观察、尺量。4.2.2.3化学改良土外掺料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外掺料剂量-0.5%~+1.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每层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采用滴定法或仪器法检测。4.2.2.4路拌法改良土混合料中应不含有素土团或素土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每层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观察。4.2.2.5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站场站线路基基床以下化学改良土填筑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验收标准的要求。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标准指标压实标准压实系数K≥0.92
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250检验数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站场路基按填筑分块分区段情况参照区间正线路基取点方法抽样检验。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同一连续作业段左、中、右各1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每检验批平行检验1处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方法检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样应从已摊铺好填料的地段现场抽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密度成型,并按规定进行养护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4.2.2.6物理改良土压实质量检验应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6.2.3条的规定。4.2.3监理工作目标——一般项目4.2.3.1改良土的一般项目检验应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6.2.4条~第6.2.6条的规定。4.3加筋土填筑4.3.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4.3.1.1改良土填筑应符合本细则4.1.1.1~4.1.1.8条的规定。4.3.1.2土工合成材料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阳光曝晒,并保持料棚(库)通风干燥。4.3.1.3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要点:1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主要受力方向,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铺设。3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受力方向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抗拉强度。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插钉固定,并应与路基面密贴不得有褶皱扭曲。5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0.5m。4.3.1.4加筋土施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其受阳光直接暴晒时间不得过长。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应整平、压实下承层,其平整度、横坡及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得有坚硬凸出物。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与下承层面密贴,不得褶皱、扭曲和损坏。铺好后应及时填筑填料,不得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曝晒。
3一般路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从路堤中线开始,对称地向两侧填土;软土地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应从两侧开始,平行于路堤中线向中心对称进行,地基面上首层填料宜用轻型压实机具压实,只有当土工合成材料上的填料厚度大于0.6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4加筋土填筑过程中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5加筋土路堤与两端路堤应同步施工。6加筋土路堤的边坡防护宜与路堤填筑同步施工。4.3.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4.3.2.1加筋材料的种类、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老化、外观无破损、无污染。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品种、批号的加筋材料,每1X104m2为一批,不足1X104m2扩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验,且不少于1组。检验方法:查验每批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材料的拉伸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材料的外观观察检验。4.3.2.2加筋材料的铺设位置、层数、方向及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观察,计数。4.3.2.3路堤填料的进场检验应根据填料种类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6.2.1条、第6.3.1条的规定。4.3.2.4路堤填筑施工的检验应根据填料种类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6.2.2条、第6.3.2条~第6.3.4条的规定。4.3.2.5路堤填筑压实质量的检验应根据填料种类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6.2.3条、第6.3.5条的规定。4.3.3监理工作目标——一般项目4.3.3.1加筋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加筋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各抽样检验3处尺量2搭接宽度+500nuDmm03层间距±60mm测量仪器测量4搭接缝错开距离±50mm尺量5回折长度±50mm
4.3.3.2基床以下加筋土路基施工的一般项目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6.2.4条~第6.2.6条的规定。4.4路堤边坡成型4.4.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4.4.1.1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或专用边坡压实机械施工。当采用加宽超填方法时,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4.4.1.2路基施工时,填筑面应平整,并根据现场情况做必要的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截、排水设施。4.4.1.3路基刷坡宜采用刷坡机械。机械刷坡时应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人工刷坡时应采取挂方格网控制边坡平整度和坡度,方格网桩距不宜大于10m。4.4.1.4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4.4.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4.4.2.1路堤边坡超填部分应按设计路基宽度、边坡坡率完全刷坡,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量不应大于设计值的3%。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侧边坡抽样检验3处。监理单位平行检验1处。检验方法:用钢钎探查坡面是否有松土,竿尺或坡度尺量边坡坡率。4.4.3监理工作目标——一般项目4.4.3.1路堤变坡点位置、平台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4.3.1的规定。表4.4.3.1路堤变坡点位置、平台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变坡点位置±200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侧各抽样检验3点测量仪器测量或尺量2平台位置±100测量仪器测量或尺量3平台宽度±50尺量注:变坡点、平台位置以位于路肩下的高度计。
5、监理工作手段5.1方案审查与批准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含特殊土)专项施工方案5.2关键部位及工序旁站序号关键部位及工序旁站频率1过渡段填筑施工全程旁站5.3影像采集与留存5.3.1在重要作业工序的检验过程中,重要隐蔽工程隐蔽前的施工状态进行影像采集并留存。5.3.2影像资料拍摄质量要求:1使用不少于800万像素的相机拍摄。2拍摄图像须清晰。3影像图片上必须有拍摄时间(数码相机设置),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4每组照片数量不少于3张,全景和近景照片兼有。5全景照片应能反映所验收部位的整体质量状况。应有监理人员或施工单位技术主管的影像及反应拍摄内容的标牌。6近景照片能反映出拍摄的质量细节,当拍摄实测尺寸项目时,应立尺标识。5.3.3影像资料日常管理1拍摄后应及时修改影像资料的标题,标题应有相应文字说明,包括里程、编号、照片简要描述、拍摄者等内容。2有联网条件的,48小时内将影像资料录入管理系统。无联网条件的,每半月将图片资料汇总到监理组、监理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整理后导入管理系统。3监理项目部、监理组须指定专人对影像资料进行管理。4拍摄资料应三级留存,拍摄者、监理组、监理项目部分别留存。5.3.4影像资料作为检验批的重要补充内容,影像资料记录内容应与施工日志、监理日记、检验批资料的有关内容相对应,相互印证。
5.3.5影像资料的采集必须真实,禁止事后补充和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