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 MB
- 2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K115+338~K141+600)高边坡/路堤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审定:
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监测项目及仪器94、监控量测工作量104.1监测点布置原则104.2监控量测工作量汇总表105、监控量测方法135.1监测点布置135.2高填方路堤监测方法145.2.1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145.2.2路肩沉降145.2.3路基中心沉降145.3深挖方路堑监测方法145.3.1坡面水平位移和沉降155.3.2深层坡体位移155.3.3地下水位155.3.4坡面及支挡结构裂缝155.4监测频率156、监控量测数据处理156.1数据记录与分析166.1.1数据记录166.1.2数据分析166.2控制标准与反馈166.3成果提交167、人员组织与安全保障167.1组织机构177.2管理流程177.3量测要求177.4安全保障18
1、编制依据1.施工设计图纸。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2015)5.《建筑变形量测规范》(JGJ8-2016)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内高填方路段共有3处,深挖方路堑共有14处。其详细情况见表2-1至表2-4。
表2-1高填方路基(一区)序号里程桩号坡长(m)最大坡高(m)地形图工程地质概况1ZK122+243~ZK122+45621314.7高填石路基,位于坡洪积沟谷平原,地表起伏较大。地表分布崩坡积、坡洪积块石、含黏性土碎石层,厚度5-17.3m不等,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岩质坚硬,岩石较为完整。2K122+280~K122+52524524.9表2-2高填方路基(二区)序号里程桩号坡长(m)最大坡高(m)地形图工程地质概况3K135+803~K135+91110834.3该段丘陵表部残坡积含黏性土碎石,成份以中-强风化凝灰岩为主。该段断裂极其发育,据地质调查、钻探揭露及物探成果分析,共发育3条断裂,该段受断裂影响强烈,结构面产状多变复杂。
表2-3深挖方路堑(一区)序号里程桩号位置坡长(m)最大坡高(m)地形图工程地质概况1ZK124+140~ZK124+270左侧13045位于坡洪积沟谷出口段,地形起伏较大。丘陵表部残坡积含粉质粘土,中风化砂岩、砾岩互层,中强风化凝灰岩,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较强烈,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该路堑段发育断层Fc4,与线路小角度相交,产状125°∠70°,对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2K124+705~K124+805右侧10037主要有碎块石组成,含黏性土碎石,灰黄色,中密状,成分以中等风化凝灰岩为主。强风化凝灰岩,灰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岩质较硬。中风化凝灰岩,灰棕色,块状构造,较坚硬,裂隙发育,岩芯大部分呈碎块状,少量呈柱状,岩石裂隙面多呈闭合状。该段路堑段小桩号方向发育节理密集带Fc5,产状16°∠65°,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大桩号方向发育FC6断层,产状140~142°∠74~75°,对右坡稳定性有影响。
表2-4深挖方路堑(二区)序号里程桩号位置坡长(m)最大坡高(m)地形图工程地质概况1K128+970~K129+175左侧20546表层残积坡含粉质粘土,为普通土。强风化凝灰岩岩质较软结构基本破坏,裂隙较发育,为软石。中风化凝灰岩,灰色,块状构造,岩质较坚硬,裂隙较发育,为次坚石。强风化构造角砾岩岩体挤压破裂,风化强烈,为软石。中风化构造角砾岩,角砾结构,岩质较硬,受挤压岩体破碎,完整性不均,属次坚石。该路堑发育断层Fc8,产状245°∠86°等,影响宽约40m,断裂带内岩体破碎,对该段路堑边坡影响较大,影响边坡稳定。2K129+320~K129+525左侧20538粉质粘土软塑状为松土,含角砾粉质粘土为普通土。强风化凝灰岩,灰色,稍硬,风化强烈,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为软石。中风化凝灰岩,灰色,块状构造,岩质较坚硬,裂隙较发育,较完整,为次坚石。强风化构造角砾岩风化较强烈,碎裂结构为主,为软石。中风化构造角砾岩碎裂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为软石。该路堑段发育两条断层,均与线路成小角度相交,受构造影响,该路堑岩体较破碎。其中Fc8断层,产状260°∠58°,Fc9断层,产状250°∠63°,岩体破碎,风化强烈。
3K135+680~K135+900左侧22046该段丘陵表部残坡积含黏性土碎石,成份以中-强风化凝灰岩为主,棱角形,坚硬,为普通土。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极发育,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为软石。中风化凝灰岩,灰色,凝灰质结构,岩质较坚硬,受构造影响强烈,岩体完整不均,节理裂隙发育,微张为主,岩体较破碎~较完整,为次坚石。该段断裂极其发育,据地质调查、钻探揭露及物探成果分析,共发育3条断裂,该段受断裂影响强烈,结构面产状多变复杂。4K135+965~K136+080左侧11547
5K139+807~K139+890左侧8347.5该段丘陵表部残坡积含黏性土角砾,灰黄色,含碎石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含碎砾石,次棱角状,为普通土。全风化凝灰岩,灰黄、褐黄色,原岩结构已被破坏,已风化成砂土状,原岩结构尚可辨认,风化不均匀,厚约1~2m,为硬土。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稍硬,具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少量铁锰质渲染,岩芯成砂土状、碎块状,敲击易碎,厚约1~5m,为软石。中风化凝灰岩,灰色、青灰色,坚硬,岩石具凝灰结构、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少量铁锰质渲染,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成短柱状,局部为碎块状,敲击声脆,质坚硬,为次坚石。节理及其组合对俩侧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6K140+070~K140+120左侧50367ZK141+590~ZK141+650右侧6039
8YK140+250~YK140+345右侧9539该段丘陵表部残坡积含黏性土碎石,土质不均,局部有块石,含少量黏性土,为普通土。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成碎块状,岩质较硬,为软石。中风化凝灰岩,青灰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含角砾,石英含量较高,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成柱状,岩质坚硬,为次坚石。9YK140+500~CK0+157右侧11853该段丘陵表部残坡积含黏性土碎石,土质不均,局部有块石,含少量黏性土,为普通土。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为软石。中风化凝灰岩,青灰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好,为次坚石。节理对边坡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10ZK141+000~ZK141+125左侧12544.5
11AK0+000~AK0+060左侧6058该段丘陵表部残坡积含黏性土碎石,褐黄色,成份为强-中风化凝灰岩,黏性土,土质不均,为普通土。强风化凝灰岩,灰色、灰黄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及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岩体破碎,以碎块状为主,为软岩。中风化凝灰岩,灰色、紫灰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质坚硬,岩石完整性较好,局部较破碎,为次坚石。节理组合对右侧边坡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存在坍塌或楔形块体滑动破坏的可能。12LK0+000~LK0+070右侧7058
3、监测项目及仪器根据设计要求,高填方路堤施工期以地表水平位移量与地表沉降为主,辅以路基中心沉降;深挖方路堑施工期监测主要以地表位移监测为主,深层位移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动态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监测项目及目的如表3-1和3-2所示。表3-1高填方路堤监测项目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测点与仪器监测目的1地表水平位移量与地表沉降观测桩全站仪、水准仪及时了解和掌握土石方加载过程中路堤的位移和变形,控制堆载速率,确保路基填筑的顺利完成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对填筑过程进行全过程现场检测。监测地表水平位移情况,以确保换填(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2路肩沉降观测桩水准仪用于工后路堤沉降观测,预测工后路堤沉降趋势,预测路堤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换填(土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确定路面施工时间。3路基中心沉降沉降盘水准仪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基的位移和变形,控制堆载速率,确保路基填筑的顺利完成和控制不均匀沉降。表3-2深挖方路堑监测项目一览表序号监测内容测点与仪器监测目的1坡面水平位移观测桩全站仪观测边坡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坡面垂直位移观测桩水准仪2深层坡体位移(与地下水并孔测量)测斜孔测斜仪探测相对稳定的下岩体位移、证实和确定正在发生位移的构造特征,确定潜在滑动面深度,判断主滑方向,定量分析评价边(滑)坡的稳定情况,评判边(滑)坡加固有程效果。3地下水位监测(与深层坡体位移并孔测量)水位孔水位计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4坡面及支挡结构裂缝人工巡视目测、游标卡尺坡面和支挡构造物岩土体的变形、开裂等观测表3-3监控仪器型号及精度序号设备名称仪器型号精度1全站仪索佳CX1011”2精密水准仪天宝DINI030.01mm3测斜仪中岩6”4水位计SWJ-80901mm
4、监控量测工作量4.1监测点布置原则对高填方路堤和深挖方路堑,沿坡面平台、坡肩或坡顶,纵向每隔50m左右布置一个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观测桩)。对高填方路堤,沿线路中心纵向每隔50m左右布置一个路基中心沉降监测点(沉降盘)。对深挖方路堑,在其典型断面(一般为最高断面)的坡顶,布置1个深层测斜孔(兼作地下水位监测孔)。若设计为多级放坡(大于3级),宜在坡顶以下的次2级平台上,布置1个深层测斜孔(兼作地下水位监测孔)。深层测斜孔深度应根据坡高和地质情况确定,深度以15~40m为宜,以进入深层地层不小于1~3m为宜。4.2监控量测工作量汇总表表4-1高填方路基(一区)监控量测设置一览表序号测点断面桩号路基左侧路基中心路基右侧高填方段桩号里程地表平台路肩路肩平台地表位移桩位移桩边桩沉降盘边桩位移桩位移桩(个)(个)(个)(套)(套)(个)(个)1ZK122+3201111ZK122+243~ZK122+4562ZK122+40011113YK122+3601111K122+280~K122+5254YK122+42011215YK122+5001121注:监测点数量及测点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表4-2高填方路基(二区)监控量测设置一览表序号测点断面桩号路基左侧路基中心路基右侧高填方段桩号里程
地表平台路肩路肩平台地表位移桩位移桩边桩沉降板沉降板位移桩位移桩(个)(个)(个)(套)(套)(个)(个)1K135+8401131K135+803~K135+9112K135+8801131注:监测点数量及测点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表4-3深挖方路堑(一区)监控量测设置一览表序号起讫桩号监控量测内容及工程量设置位置位移观测桩桩号(处)深层测斜/地下水位桩号(处)1ZK124+140~K124+270(左)第二级边坡平台K124+150、K124+200、K124+250(3)第三级边坡平台K124+180、K124+230(2)K124+200(1)第四级边坡平台K124+200(1)坡顶K124+200(1)K124+200(1)2K124+705~K124+805(右)第二级边坡平台K124+725、K124+775(2)第三级边坡平台K124+750(1)坡顶K124+750(1)K124+750(1)注:监测点数量及测点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表4-4深挖方路堑(二区)监控量测设置一览表序号起讫桩号监控量测内容及工程量设置位置位移观测桩桩号(处)深层测斜/地下水位桩号(处)1K128+970~K129+175(左)第二级边坡平台K129+020、K129+070、K129+120(3)第三级边坡平台K129+045、K129+95(2)K129+070(1)第四级边坡平台K129+070(1)坡顶K129+070(1)K129+070(1)2K129+320~K129+525(左)第二级边坡平台K129+350、K129+400、K129+450(3)第三级边坡平台K129+395、K129+445(2)坡顶K129+400(1)K129+400(1)3K135+680~K135+900(左)第二级边坡平台K135+780、K135+830、K135+880(3)第三级边坡平台K135+805、K135+855(2)K135+830(1)
第四级边坡平台K135+830(1)坡顶K135+830(1)K135+830(1)4K135+965~K136+080(左)第二级边坡平台K135+960、K136+010、K136+060(3)第三级边坡平台K135+975、K136+025(2)K136+010(1)第四级边坡平台K136+010(1)坡顶K136+010(1)K136+010(1)5K139+807~K139+890(左)第二级边坡平台K139+800、K139+840、K139+880(3)第三级边坡平台K139+815、K139+865(2)K139+840(1)第四级边坡平台K139+840(1)坡顶K139+840(1)K139+840(1)6K140+070~K140+120(左)第二级边坡平台K140+090(1)第三级边坡平台K140+090(1)坡顶K140+090(1)K140+090(1)7ZK141+590~ZK141+650(右)第二级边坡平台ZK141+640(1)第三级边坡平台ZK141+640(1)坡顶ZK141+640(1)ZK141+640(1)8ZK141+000~K141+125(左)第二级边坡平台XK141+010、ZK141+060、ZK141+110(3)第三级边坡平台XK141+035、ZK141+085(2)ZK141+060(1)第四级边坡平台ZK141+060(1)坡顶ZK141+060(1)ZK141+060(1)9K140+250~K140+345(右)第二级边坡平台K140+265、K140+325(2)第三级边坡平台K140+290(1)坡顶K140+290(1)K140+290(1)10K140+500~CK0+157(右)第二级边坡平台K140+510、K140+560、CK0+129(3)第三级边坡平台K140+520、CK0+129(2)K140+560(1)第四级边坡平台K140+560(1)坡顶K140+560(1)K140+560(1)11AK0+060~LK0+070(右)第二级边坡平台LK0+060、AK0+010、AK0+060(3)第三级边坡平台LK0+025、AK0+025(2)第四级边坡平台AK0+010(1)AK0+010(1)第五级边坡平台AK0+010(1)坡顶AK0+010(1)AK0+010(1)注:监测点数量及测点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监控量测方法5.1监测点布置高填方路堤典型断面监测点布置见图5-1,其中沉降盘埋设在监测断面的路基中心,位移桩埋设在路肩、远处稳定地面和坡脚处;深挖方路堑边坡监测点断面图见图5-2,其中位移观测桩埋设在坡顶或坡面平台上,测斜孔和水位监测孔设在坡顶或坡面平台上。图5-1高填方路堤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5-2深挖方路堑边坡监测点布置示意图5.2高填方路堤监测方法5.2.1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采用观测桩法监测。观测桩由C30混凝土预制成边长为20cm的小方桩,长度不小于1.5m,桩顶内插一根长30cm、φ10的测头钢筋,高出桩面5cm,且顶部划十字丝以利观测。埋设完毕待稳定后采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测得其初始值,对下沉量进行观测,测量精度±1mm,地表沉降量测应在路堤尚未填筑前进行。5.2.2路肩沉降路肩沉降监测与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的方法相同,即在路肩埋设观测桩,采用水准仪观测桩顶标高,测量精度±1mm。5.2.3路基中心沉降路基中心沉降采用沉降盘方法监测。埋设沉降盘时,沉降盘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0mm*600mm*200mm的砂垫层,沉降盘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不应大于1.5%。沉降盘底盘为400mm*400mm*8mm钢板,金属测杆直径为4cm,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直径10cm的塑料管,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随着土石料的堆填,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顶盖高出碾压面约30cm。路堤顶面沉降盘应在路堤填筑完毕后即进行安装,注意做好标志,防止施工时沉降盘遭到破坏。沉降盘埋设完成后即可进行监测工作,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杆顶标高,测量精度±1mm。5.3深挖方路堑监测方法5.3.1坡面水平位移和沉降坡面水平位移和沉降的监测方法,与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量的监测方法相同。5.3.2深层坡体位移深层坡体位移采用测斜管法监测。在预定位置上垂直钻孔(其孔径一般为开孔φ110mm,终孔φ90mm),之后在孔中埋设测斜管并将导向槽对准相应方向,回填孔管间隙后对孔口进行保护。测斜管应在测试前5天装设完毕,在3~5天内用测斜仪对同一测斜管作3次重复测量,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侧向位移计算的基准值。测斜仪探头放入测斜管底应等候5分钟,以便探头适应管内水温,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将测斜仪从孔底到孔口,每隔0.5m测读土体在边坡倾向的水平位移值,每次测量应待电压值稳定后才能读数,确保读数准确性。测斜仪的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系统精度不应低于4mm/15m。5.3.3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监测孔与深层坡体位移并孔量测,将水位计探头放入水位观测孔,当探头同水面接触发出响声,电缆尺上所显示的读数就是所测水位深度,孔口高程减去水深即为水位高程。5.3.4坡面及支挡结构裂缝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的支挡结构,通过人工巡视目测的方法对其进行监测。若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无需布置此类测点;若发现裂缝则在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测点沿裂缝的间距20~30cm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的主滑方向或边坡的位移方向。测点埋设后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裂缝宽度,裂缝的宽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1.0mm。5.4监测频率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定,边坡工程施工期间监测频率为1次/1天,后期则根据场地条件和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可调整至1次/3天或1次/7天,直至变形停止。表5-1监控量测频率类型监测项目量测频率施工期间施工完毕高填方路堤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量1次/1天1次/3-7天路肩沉降深挖方路堑坡面水平位移和沉降量1次/1天1次/3-7天深层坡体位移地下水位1次/1天1次/3-7天坡面及支挡结构裂缝6、监控量测数据处理6.1数据记录与分析6.1.1数据记录量测过程中对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记录,测量人员应将本次数据与上次数据进行粗略对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量测正确与否。6.1.2数据分析量测数据采集完成,及时整理分析,应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处理,并计算各种变形量。绘制各种曲线图。如:①位移(沉降)变化值、位移(沉降)累计变化值、位移(沉降)-时间关系曲线、位移(沉降)速率-时间关系曲线、位移(沉降)-距离的关系曲线等。②水位变化值及累计变化值、水位变化与时间关系曲线等③深度-位移变化曲线、孔口位移-时间曲线、深度累计位移曲线等6.2控制标准与反馈本工程从保证施工期安全的角度出发,按边坡
累计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百分比)、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控量测的控制标准准,并建立了三级管理制度作为管理基准见表5-2。分析所得位移-时间关系曲线,求得位移变化速率:当坡体位移速率v持续下降时(du2/d2t<0),坡体趋于稳定状态;当坡体位移速率v无收敛趋势时(du2/d2t=0),坡体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坡体位移速率v出现增涨时(du2/d2t>0),坡体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时减载处理,加强支护。进一步地,还可对前期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向上反映,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防护设计汇同施工、设计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表5-2控制标准管理等级累计位移(预计总位移量的百分比)相对位移变化速率施工状态三级50%Y<0.7Y01mm/d正常施工二级70%0.7Y0Y03mm/d暂时停工,上报各单位,商讨对策,采取特殊措施注:Y为实测相对位移值,Y0为允许相对位移值(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取值约为0.20%~0.80%,具体数值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会同业主、设计、监理确定。6.3成果提交成果提交以日报、周报、月报形式向监理、业主方提交观测成果,如观测数据表明工程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则即测即报,同时按监理、业主要求的内容以文字形式进行汇报,现场工作结束一个月内提交总报告。7、人员组织与安全保障7.1监控实施人员组成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人员投入安排见表7-1。表7-1监控实施人员组成序号在本项目担任的职务姓名性别技术职称专业1项目负责人2监测员3监测员4监测员5监测员
7.2管理流程监控量测工作的管理流程如图7-2:施工量测管理基准是否改变措施(调整施工方法、加强防护结构)措施(减少防护结构)改变测量计划改变管理基准量测计划是否改变经济否安全否否否是是是是否否图7-2监控量测工作的管理流程图7.3量测要求现场量测工作是边坡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障措施之一,应按量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他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因此在监控量测实施过程中提出如下具体要求:1、确保量测仪表具有良好使用状态2、现场测试前检查工作现场测试前应做到如下要求:①检查仪表数量、质量,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更换或补充;②检查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确认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3、测试工作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①按各项目量测的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可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过大时,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定无误时再进行测试;②每次测试时都要做好纪录,并记录环境温度、掘进里程以及施工情况等,并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③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边坡围岩与防护变形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4、测试收尾工作现场测试完毕后应做好以下工作:①检查仪器、仪表,做好保养、保管工作。②及时进行资料整理。5、量测资料整理实测资料的整理要求如下:①详细的观测记录、观测时的环境、开挖情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描述是资料整理的基础,与成果报告同时提供。②对各物理量值按各类仪器的工作特征,埋设情况进行修正。每次观测完毕后应及时整理,不能积压,发现错误应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③实测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后,确定各物理量的绝对值、变化率、加速度和坡度等4个指标,作为判定稳定的标准值。绘制各物理量随时间、空间的关系曲线,即时态曲线,划分急剧增长段、缓慢增长段及基本稳定段,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速率等综合判断边坡的安全状况。通过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找出各物理量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推算各物理量随开挖进尺、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提出下一步施工预报的意见。④监测报告包括工程情况说明,巡检和仪器、仪表检测情况说明,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观测对象工作状态及改进意见等。整编成果应考证清楚、项目齐全、数据可靠、方法合适、图表完整、说明完备。7.4安全保障由于标段内高边坡高度较高,最大达58m,且坡度较陡,监测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监测工作中必须注意安全,注意以下几点:1、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增强所有参与该项工作施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规章的自觉性,认真执行专项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操作,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别人”,提高监测人员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严格执行逐级安全交底责任制度,施工前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备案待查,设立专职安全员对监测施作班组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安全日志的记录工作。3、凡进入监测区域内的监测人员,必须有效佩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4、在对高边坡进行监测工作时必须有效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绳,防滑鞋等,埋设监测点时应在工作区域内设置安全网或者安全栅栏等安全隔离设施,避免高空坠落伤害。5、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严禁在五级以上大风或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从事监测作业。
6、在埋设监测点时应时刻注意与现场施工人员和第三方监测人员交叉作业的安全,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防止在监测施作中对其他人员造成伤害。7、在监测区域内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牌,提醒路人及监测人员时刻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