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50 KB
  • 40页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doc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洞口工程(一)洞口工程1、洞口开挖前,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剂侧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疏通排水沟渠,排除积水。洞口边、仰坡上方的天沟应及时施作,对土质天沟隧挖遂作,不使水冲刷坡面。2、仰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严禁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门端墙处土石开挖应结合地层稳定情况、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进行。3、洞口开挖的土石方应避免因弃渣堵塞造成排水不畅、过大土压力引起山体滑坡、坍塌和对桥梁墩台的偏压,以及对其他建筑物的危害和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4、处于陡峭、高边坡的洞口应增设安全棚、安全栅栏或安全网,危险地段应采取加固措施。5、当采用大管棚、抗滑桩、注浆、地表锚杆等措施进行洞口地层加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管棚施工时应遵循钢管吊装和使用时的起吊安全规程,并严格按钻机操作规程程序进行作业;抗滑桩使用打桩机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加固和稳定重型机械;采用人工挖孔作业时,应设置人员上下升降设施、通风设备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坠物伤人。注浆作业时,应加强对注浆软管和接头的完好性和可靠性检查,施工人员应有完好的保护用品,堵管处理应采取先减压再处理的措施。地表锚杆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卡钻,注浆人员要佩戴好防护用品。施工脚手架和作业平台应搭设牢固,设扶手栏杆,并有安全检算。(二)、明洞施工 1、明洞应避开雨天施工,当确需在雨天过施工时,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同时应加强对山体稳定情况进行监测、检查。开挖前应采取洞顶四周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冲刷造成边、仰坡落石、坍塌。2、明洞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仰坡稳定程度和采用的施工方法,确定全段或分段开挖及边仰坡的坡度,开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石质地段开挖应控制爆破用药量,减少爆破震动的影响,开挖后应立即进行边仰坡防护。在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时,应遂挖遂支护;开挖的土石不应堆弃在危害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的地方。3、明洞的基础应设置在稳固的地基上。4、明洞衬砌施作应符合下列规定:模板及支(拱)架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必须进行检算;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脚手架和工作平台应搭设牢靠,并设有扶手、栏杆;衬砌钢筋安装时应设临时支撑;衬砌端头挡板应安装牢固,支撑稳定,并设有防止模板移动的措施;起重吊装作业时应符合起重吊装安全规定。5、明洞防水涂抹沥青,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按等防护用品,卷材铺设应严格遵守作业程序,不应上下同时作业。(三)洞门施工1、洞门应避开雨天和严寒季节施工,应及早完成。2、基础必须置于稳定的基础上,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时,必须结合具体条件采取加固措施。3、洞门脚手架不应妨碍车辆通行。洞门完工后,其周围边、仰坡受破坏的地方应及时处理。二、超前地质预报1、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时应防止: 工作面坍塌、找顶不彻底、高处作业台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突水、突泥等。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纳入现场施工组织统一管理,并应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的安全保障措施。3、对于地质复杂和较复杂的隧道工程,应选择有经验的队伍承担超前地质预报,4、对位于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根据区域地质勘探资料,选择以钻探法为主,结合物探法、地质调查法的多种不同原理的预报方法,并对所测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达到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提高预报准确率。5、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必须经过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6、特殊地层及存在高地温、地应力的隧道进行地质预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含有可燃气体、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地段的隧道及存在高地温、地应力等地质问题的深埋隧道,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分析判断。对含有瓦斯和天然气的隧道,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隧道地质预报时,必须先检测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应加强通风,符合标志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面。7、通过煤系地层、金属和非金属矿区中的采空区时,应查明废弃矿巷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分析评价其危险程度及对隧道的影响程度。8、地质预报工作应在找顶作业结束后(高应力区隧道应待工作面支护完成后)进行。开始工作前应观测空间上方、周围有无危险,特别是钻探工作面有无危石存在,确保预报人员安全。9、超强地质预报当使用台架时、高空升降设备时,设备应安装牢靠,操作人员应遵循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10、采用钻探法预报时,钻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编制钻孔作业指导书,开钻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采用电动驱动的钻机,施工用电由持证上岗的电工负责;孔口管必须安设牢靠;钻机使用的高风压、高压水的各种连接部件应符合要求;钻机前方应安设挡板,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区域。11、在可能发生突水突泥的地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斜坡和反坡地段施工,当其处在富水区时超前预报应做好钻孔突涌水处置方案,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必须安装孔口安全装置,并将孔口固定牢固,装上控制阀门,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钻孔;当地下水压达到一定数值后,应在孔口管上焊接法兰盘并应锚杆将法兰盘固定在岩壁上;对软弱围岩破碎带,应设置止浆墙;钻探过程中发现岩壁松软、掉块或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上报处理并排人监测水量;当发现情况紧急时,必须立即撤离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2、严禁在残孔内加深炮孔进行探测。三、洞身开挖1、隧道开挖前应编制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开挖方法、工艺流程、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隧道开挖应根据地质情况、断面大小、施工设备、工期等条件的变化,选择开挖方法;2、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控制循环进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并不应对初期支护、衬砌结构和施工设备造成损伤。3、开挖完成后,找顶要彻底,开挖作业平台防护措施到位;爆破作业防护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4、两座平行的隧道开挖时,其两个同向开挖工作面应保持合理的纵向距离,间距小的隧道,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产生不良影响。5、隧道双线开挖接近贯通面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与统一指挥,当隧道开挖工作面距离接近15米时,必须采取一端停止作业并撤走人员和机具的措施,在安全距离处设置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6、隧道开挖使用的作业台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检算,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台架四周必须设置安全栏杆。 7、隧道找顶必须在通风后进行,并有专人进行指挥,照明应有充足的光照度,找顶后必须进行安全确认,合格后其他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作业。8、隧道在开挖下一循环作业前,必须对照设计检查初期支护施作情况,确保施工作业环境安全。9、采用全断面开挖隧道时,应控制一次同时起爆的炸药量,减少爆破对岩石的影响10、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隧道时,必须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并控制循环进尺。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根据情况及时变换适宜开挖方法。开挖爆破后,先用机械找顶,然后用人工找顶。11、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时,应根据岩石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12、当围岩地质较差、开挖工作面不稳定时,应采用段进尺或三台阶错开开挖或预留核心土措施,必要时采用喷射混泥土或玻璃纤维锚杆对开挖工作面加固。台阶上部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并不的大于1.5米。13、当围岩地质较差、变形较大时,上半断面开挖后立即施作锁脚锚管(杆)、扩大脚、临时仰拱等措施,控制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台阶下部断面一次开挖长度应与上部断面相同,不得超过1.5米。开挖后必须及时喷射混泥土进行封闭。当有钢架时,必须及时安装钢架并喷射混泥土,严禁拱脚长时间悬空。14、仰拱应控制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5米),开挖后应立即施工初期支护,封闭成环。15、采用分部法开挖隧道时,应选择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特殊情况采用弱爆破开挖时,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断面等情况合理进行分部,开挖进尺应控制在1.0米。分部开挖的各部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尽早封闭成环。 16、采用分部法开挖,各部钢架基脚处应施作锁脚锚杆(管)或采样扩大拱脚等措施,减少拱脚下沉量。17、采用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开挖隧道时,同层左、右两侧沿纵向应错开一定的距离,错开距离应控制在10-15米,范围内,同侧上、下开挖工作面相距3-5米。18、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隧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侧壁导坑形状椭圆形,导坑宽度不应大于0.3倍隧道宽度;侧壁导坑中槽部位开挖应采用短台阶,台阶长度3-5米,必要时预留核心土.侧壁导坑应超前中槽部位10-15米18、采用分部法开挖的支护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逐段拆除,每段拆穿长度不得大于15米.19、钻孔前,必须由专人对开挖作业面状况和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钻孔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湿式作业,严禁在残孔中继续钻孔.钻孔作业中应注意工作面有无异常漏水、气体喷出、岩石变化等情况.凿岩台车工作前,必须检查泵、空压机、管路与接头有无漏水、漏油、漏气现象,确认各部位操纵杆、控制装置机仪表处于正常状态;20、装药作业前应对钻孔情况逐一检查,并检查开挖工作面的安全状况;装药时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和机具撤到安全地点,作业人员禁止穿戴化纤衣物;使用电雷管时装药前电灯及电线应撤离开挖工作面;装药时应用投光灯、矿灯照明,开挖工作面不得有杂乱电线;严禁钻孔与装药同时进行;装药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清点火工品数量,剩余的炸药和雷管必须由领取炸药、雷管的人员退回库房;爆破前应明确指挥人员、警戒人员、起爆人员,并统一指挥;所有人员、设备撤离到安全地方并设置警戒标志. 21、爆破后必须经充分通风排烟,15分钟后安全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主要检查有无盲炮、有无残余炸药及雷管、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岩石、支护有无变形火开裂灯,当发现盲炮、残余炸药及雷管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四、装渣与运输1、隧道内装渣与卸渣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围岩失稳坍塌;洞内照明光度不足;找顶不彻底;作业区机械、车辆对人的伤害;出渣车留车、倾翻、挂碰;粉尘及有害气体含量超标.2、隧道爆破后应及时进行通风排烟、照明、找顶和初喷混泥土等工作,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装渣作业.3、装渣作业应遵循下列规定:装渣机械作业时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装渣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发现松动的岩石或有塌方征兆时,必须先处理再装渣;装渣时发现渣堆中有残留的炸药、雷管应立即处理;向运渣车辆中装渣时应避免偏装、超载;用扒渣机装渣时,若遇岩石卡堵,严禁用手直接搬动岩石,身体任何部位不得接触传送带;机械装渣的辅助人员应随时观测机械的运装情况,防止挤压.4、弃渣场应按设计进行施工,满足安全作业及环境保护要求,有轨运输弃渣场线路应设安全线并设置1%-2%的上坡路卸渣码头应搭设牢靠并设有挂钩、栏杆及车挡,防止留车装置;电平车牵引梭矿车或渣车卸渣时必须用铁楔将车轮两个方向楔紧,不得采用石渣或木条代替;自卸汽车卸渣时,必须将车辆停稳制动,不得边卸渣边行驶,不得在坑洼、松软倾斜的地面卸渣;卸渣后应及时复位,严禁举升车厢行驶,5、运输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危害因素:隧道运输最小行车限界不能满足或临时设施、支撑侵入限界;警示标志、联络信号设置不当,或有缺陷;进出洞人员不走人行道,不遵循有关规定;运输线路不按规定设置和维护; 车辆装载不合理,超限、超载、偏载、捆扎不牢,人货混装;车辆运行时发生碰撞、檫剐、挤压等车辆伤害事故;载人车辆缺乏安全保护措施车未停稳上、下人员.6、应在洞口、台架、设备、设施等位置设置信号和标志予以警示.7、运输车辆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不得人货混运,行驶过程中随时观察道路有无障碍和洞内其他设施、设备、临时支撑等有无侵线。8、进出人员必须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强行搭车.9、有轨运输作业应遵循下列规定:按设计铺设轨道,控制好轨距线间距和线形;车辆装载应符合要求,机动车牵引不得超载;车辆行驶时应与信号、指挥人员协调配合和加强信号联络;机车连接必须良好,摘挂后调车、编组、停留应有防留车措施;车辆行驶时应加强了望,严禁在行驶中摘挂作业.10、严禁车辆在行驶中或未停稳上下人员.11、有轨运输作业中,电平车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司机必须服从信号指挥,当信号不明时,不得擅自行车;作业前必须对车辆的制动器、喇叭、灯光、连接装置等进行安全检查;行车结束后,必须将机车制动,切断电源;拔出启动钥匙;停车位置应位于水平场地上,不得已需要停放在斜坡地段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留车措施;电平车的冲电管理设立专门的充电班组. 12、无轨运输时,机械设备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使用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保持机械状态良好与与运输安全;施工机械应采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械严禁汽油机械进洞;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施工作业地段的行驶速度不得大于15公里/小时;隧道洞口、平交道口、狭窄的施工场所应设置慢行标志,必要时设专人指挥交通;车辆接近或通过洞口、台架下、施工作业地段以及前方有障碍物时,司机必须减速了望并鸣笛警示;在隧道内倒车或转向必须开灯鸣笛或有专人指挥.五、支护与加固(一)一般规定1、支护与加固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工作面光照度不足;找顶不彻底;围岩变形超限失稳、上循环支护强度不足、工作面坍塌;高空作业台(支)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施工机具失稳及安全性能缺失、下降。2、隧道支护工具作业面用电应符合临时用电要求,其照明应满足安全作业的需要3、隧道支护每道工序施工作业前均应对作业面进行检查,清除松动的岩石和喷射混凝土块;4、隧道支护必须按初喷、架设钢架(钢筋网)、复喷、锚杆的程序施工。在爆破、找顶后,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5隧道支护施工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超前支护应在完成开挖工作面的加固后进行,每循环之间应有足够的达接长度与初期支护有效连接。6施工作业台(支)架应按要求设计、检算与审核;台架应牢固可靠、四周应设置安全栏杆、安全网和上下工作梯,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7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采取超前支护、预加固处理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8、应重点检查下列工作:施工作业台(支)架的设计、检算与审核程序;各类工作台架使用前的验收程序;审批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锚杆数量与施工质量(砂浆饱满度、抗拔力);验收喷混凝土厚度、强度,钢筋网及钢架垂直度、间距; 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的施工质量;预注浆加固围岩与止水的效果。9、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和工艺流程施工,负责各工序的安全检查,每次支护作业。(二)管棚和超前小导管1、管棚和小导管施工前应检查作业台(支)架安全性能,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2、管棚和小导管施工前应检查钻机、注浆机及配套设备、风水管等施工机具的安全性能,施工过程中应确保钻机稳定牢靠,注浆管接头及高压水管连接牢固。3、管棚和小导管施工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对开挖工作面进行安全观测。4、管棚和小导管施工中应按作业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钻进、安装、注浆工作。5、管棚作业换钻杆及超前小导管作业顶进钢管时,应防止钻杆、钢管掉落伤人。6、管棚作业其吊钻杆及其他物件时,应指定专人指挥,统一口令,起吊范围内任何人不得进入。7、在水压较高的隧道进行管棚钻孔作业时应选择合适较高水压的钻孔设备,钻孔设备应采取防突水突泥冲出的反推或栓锚措施;应安装满足水压要求的止水阀的孔口管,孔口管应安装牢固;作业时工作人员不应站立在孔口正面,且应远离孔口。8、进行管棚施工时应记录钻进的各项技术参数,观察钻渣排除和孔内出水情况,并于超前地质预备的结果核对。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并处理。9、管棚和小导管在运输时应根据运输机械、洞内临时存放场地大小、各类作业台架下净空限界确定运输长度和重量。 10、管棚和小导管在作业台架上临时存放时,应根据平台设计荷载及安全性能检算结果确定存放高度和数量,同时应防止其滚落、滑下的防护措施。在洞内空地堆放除应采取防止其滚轮的措施外,还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三)预注浆1.预注浆必须安装流量计和压力表,严禁注浆压力超过注浆管和止浆设施的最大额定值。注浆管接头应连接牢固,防止爆管伤人。2.预注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围岩和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防止因注浆压力过大而引起围岩失稳和结构损坏。3.采用预注浆加固围岩或止水,每循环结束之后应采取超前探孔或换芯等手段检查注浆效果,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4.帷幕注浆应有单项设计,明确注浆孔布置、注浆顺序、注浆方式、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参数,并应检算止浆墙或止水岩盘的抗压能力。进行帷幕注浆前,应对后方已开挖地段一定范围内采取锚喷或混凝土加固措施,并检查止浆墙或止水岩盘及已开挖地段的抗渗情况。(四)喷射混凝土1.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清除工作面的松动的岩石,确认作业区无塌方、落石等危险源存在。2.混凝土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并避免直接接触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3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正在进行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嘴前严禁站人。4.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如发生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投料、送水和供风。5.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经常检查输料管、接头的使用情况,当有磨损、击穿或松托时应及时处理。6.在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渗漏水进行处理,应将分散的渗水集中引出,严禁采用防水布或铁皮等遮盖材料大面积引水,造成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分离。喷射混凝土中采用特殊添加材料在有水地段直接作业时,应进行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推广使用。(五)锚杆 1.锚杆的设置应沿隧道轮廓法线方向,倾斜岩层应与岩面或围岩主要节理面垂直。锚杆施工时应根据锚杆设置及围岩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锚孔角度及采用合适的钻杆和钻进方法。2.钻孔钻进作业时,应保持钻机及作业平台稳定牢靠,除钻机操作人员外还应安排至少一人协助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帽、防护眼罩等防护用品。3.锚杆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中空锚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中空锚杆技术条件》的规定。隧道拱部不应采取从杆体中空进浆的普通中空锚杆。各种锚杆必须上垫板、带螺帽,垫板与锚杆间不应采取焊接连接;垫板应紧贴孔口混凝土,并随时检查锚杆头的变形情况,及时紧固垫板螺帽。4.在围岩破碎、自稳时间短、地应力较大地段,应采用早强砂浆锚杆或早强中空注浆锚杆,亦可采取增加锚杆数量、选用高强锚杆、加大锚杆长度和直径、加大钻孔直径、提高粘结材料的粘结性能等措施。5.全长粘结型锚杆应抽查锚杆的砂浆饱满度;预应力锚杆应抽查预应力施加情况。6.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在锚固材料终凝前不得悬挂重物。(六)钢架1.型钢钢架应采用冷弯工艺加工,严禁采取气割、烧割等损伤母才的弯制办法;格栅钢架应采取胎膜焊接;所有部件连接应焊接牢固;加工的成品验收合格方可使用。2.隧道内搬运钢架应装载牢固,牢定可靠,防止发生碰撞和掉落。3.钢架提升设备应有足够能力,埋设吊点应牢固。架设钢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得利用装载机作为安装作业平台。 4.钢架节段及钢架之间应及时连接牢固,防止倾倒,钢架背后的空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严禁背后填充片石等其他材料;钢架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施作锁脚锚杆(管),并与之连接牢固,钢架底脚严禁悬空或至于虚渣之上。5.采用分部开挖的隧道,下部开挖后钢架应及时接长、落底,严禁钢架底脚悬空以及两侧同时开挖接长,且应根据情况控制开挖长度,底脚应增设锁脚锚杆(管)。6.钢架的垂直度必须控制,不符合要求的钢架应返工重做。7.当钢架侵入限界需要更换时,应采取逐榀更换、先立新钢架后拆除废钢架的方法,严禁先拆除废钢架后立新钢架或同时更换相邻的多榀钢架。六、衬砌(一)一般规定1、衬砌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临时用电不符合规定,作业面光照度不足衬砌时机选择不当,与开挖工作面距离过长,高处作业平台失稳、安全防护失效;施工机具安全性能缺失或下降;电线路短路,防水板施工引发的火灾及有毒、有害气体2、衬砌作业面用电应符合临时用电的要求,其照明应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3、一般地段隧道施作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和围岩变形稳定后进行;在浅埋、偏压、围岩松散破碎等特殊地段和洞口段应尽早完成。4、在软弱、破碎、高地应力、大变形的围岩地段,仰拱应随开挖面及时施作,尽快形成封闭环,并超前于墙拱衬砌,同时应合理确定与开挖和衬砌作业面的距离。5、衬砌作业台架下预留通行作业人员、施工车辆以及安设风、水、电线路或管道的净空,应满足洞内车辆和人员安全通过的要求。6、衬砌作业台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衬砌台车、作业台架组装调试完成应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7、衬砌作业台架、仰拱施工栈桥的移动,应有专人指挥,慢速移位,作业区严禁非作业人员和机械车辆通行、停留,非作业人员、设备、材料、工具等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8、衬砌作业台架、作业平台四周应设置安全栏杆、密闭式安全网、人员上下工作梯,衬砌台车及防水板施工作业台架还应配置灭火器,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9、衬砌作业台架、作业平台上的各类用电设备应有绝缘保护装置,电线路还应符合洞内临时用电规定要求。10、运输机械应按规定线路及行驶速度要求,过往台架、栈桥时应加强瞭望,倒车作业应有专人指挥,驻停时应有制动措施及安全警示标志。11、每项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消除安全隐患,保持作业场所清爽、通行无碍。(二)衬砌台车1、衬砌台车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2、衬砌台车的组装、拆卸应在洞外宽敞、平坦、坚实的场地上进行;当条件限制,必须在洞内组装、拆卸时,应选择在围岩条件较好和洞身较宽阔的地段进行。3、埋设衬砌台车各类吊点、吊具应牢固可靠;组装、拆卸的吊装作用应符合起重作业要求。4、衬砌台车组装完成后,应由专业人员检查台车个连接部件情况,确保各连接部件牢固可靠,支撑系统、驱动系统应经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就位后应按规定设置防留车装置,按设计高程、中线调整台车支撑系统,液压系统应有锁定装置。6、使用台车进行混凝土作业时应安排专人检查台车支撑系统安全性能。(三)防水板1、防水板的临时存放地点应设置消防器材及防火安全警示标志,并由专人负责看管和发放。2、防水板的铺设地段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3、施工时严禁烟火,钢筋焊接时,应设临时阻燃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灼伤防水板。4、防水板作业面的照明灯具严禁烘烤防水板,其防水板间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5、防水板作业时应指定专人进行观察安全状态。(四)钢筋1、从事钢架加工和焊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持证上岗。2、隧道内运输钢筋应根据作业台架下净空、洞内设施情况进行装载并捆扎牢固,固定可靠,防止发生碰撞和掉落。3、衬砌钢筋安装过程中,应采取临时支撑系统等防倾倒措施,临时支持应牢固可靠并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作业人员与过往机械不得踩踏、碰撞。(五)混凝土浇筑1、泵送混凝土管道安设及连接应符合规定,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其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管道的稳定性。2、泵送混凝土管道堵塞时,应及时停止泵送,并逐节检查确定堵塞部位。堵管处应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违章作业。3、衬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控制浇筑速度,浇筑压力不得过大,并保证两侧对称浇筑。4、衬砌台车端头挡板与防水板、台车间接触面应紧密,挡板支撑应牢靠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检查挡板与支撑的安全状态和止水条安装位置。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由专人检查台车受力状况,当台车出现变形等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作业平台,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恢复作业。6、仰供应分段一次整体浇筑,并根据围岩情况严格限制一次施工长度,作业区应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7、仰拱施工应配备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栈桥等架空设施。仰拱施工栈桥基础应稳固,应进行防侧滑处理。栈桥两侧应设限限速警示标志。七、监控量测(一)一般规定1、监控量测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监控量测方案不合理,元器件损坏,采集数据失真;监控量测工作面不找顶,支护不及时。照明光照度不足;作业平台防护不到位,个人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富水地段和岩溶隧道安装量测仪器或钻孔作业时,出现突水、突泥等异常情况;施工安全性评估不准。2、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在开工前做好技术交底,提供工程监测项目有关的技术参数,科学指导现场施工的监控量测工作。3、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将监控量测纳入正常的施工组织管理并在监控量测工作前编制实施方案。4、对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特别复杂的隧道,应当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监控量测或复核工作。由第三方应建立监控量测安全管理体系。5、监控量测人员必须经过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掌握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6、监控量测时应配置安全员,在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应设有安全岗哨。7、监控量测作业区照明的光亮度必须满足数据采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的需要。8、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妥善保护收敛的元器件,并有显著的安全标识。在岩爆地段埋设量测元器件,必需对岩爆妥善处理后进行。 9、隧道内观察应在开挖面和施工地段分别进行,开挖工作面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和绘制地质素描图、进行数码照相,详细填写地质情况记录表,并于勘探资料对比,隧道内施工地段应随时观察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得工作状态。10、隧道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浅埋洞身段。洞外地表观察应记录地表开裂与变形、洞口边坡与仰坡稳定状况等情况,同时应对地面建筑物进行观察。11、隧道穿越浅埋地段时,必须做好控制爆破和地表监控量测设计,并加强地表下沉观察和地面爆破震动观察。12、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地址素描及支护状态,地表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描述,应每掘进循环一次记录一次,必要时对地表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13、使用的作业平台、高空升降车、升降梯等必须安设牢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14、埋设多点锚杆位移器、锚杆应力计时,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机械设备操作安全的有关规定,开钻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15、在富水隧道安装量测仪器或进行钻孔时,发现岩壁松软、吊块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常情况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派人监测水情,当发生情况紧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二)施工安全性评价1、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施工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2、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适时分析和阶段分析。每天根据监控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原则上按周、月递交报告,当情况特殊时必须紧急报告。检测实施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并迅速处理。3、根据量测结果,必须按施工安全评价流程开展工作。4、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应按施工安全评价分等级进行管理。5、根据施工安全评价确定的管理等级,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6、地表沉降基准控制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7、当出现变速加剧、应力和应变急剧增大并接近控制基准值,以及通过观察发现结构开裂与渗漏水异常、钢架压曲等情况时,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实施结构加固和补强措施,必要时可暂停施工。八、施工排水(一)一般规定1、施工排水作业区应考虑下列危险源、危害因素:富水软弱围岩、岩溶隧道突水、突泥;排水设备不足或损坏、排水能力不够;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散地段,施工用水浸泡地段;洞口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有水地段电缆线破损漏电;施工排出的水质不符合标准,污染环境。2、隧道施工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涌水淹没洞室,危及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3、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预计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情况,估计水量,直到排水措施方案。4、施工前应对地表水进行处理并及早修建洞口排水设施,防震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及危及结构和施工安全。5、洞内施工排水沟应经常清理,保持畅通,防止淤积。6、洞内反坡排水应采用机械排水,并符合下列规定:排水方式应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线一次或分段接力排除洞外;积水坑容积应按排水量合理确定,其位置应减少施工干扰;配备抽水机的功率应大于排水量的20%以上,并应有备用台数; 7、在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散地段,应铺砌水沟或用水管槽排水,洞内施工用水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8、对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岩溶等有涌水突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防突水专项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批后实施。9、隧道内有水地段的高压线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铺设,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及防水灯头和灯罩。施工现场用电线、电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确保绝缘良好。10、隧道内排水应重视环境保护,经过处理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排放。(二)斜井和竖井排水1、斜井、竖井施工时,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保证抽、排水设备的完好。2、斜井掘进排水,应采用边掘边排的方法。当遇到涌水量较大的含水层、断层或裂隙涌水时,应采取分段截排水的措施。3、竖井的排水方案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井身深度及各施工阶段井身涌水量大小等因素确定。竖井井壁渗水影响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处理,固结地层后再进行开挖。4、斜井、竖井的井底应设排水泵站,采用相应扬程的抽水机将围岩裂隙水和施工污水经管路排出井外。排水泵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设在铺设排水管的井身附近,并应与主变电所毗邻;洞室应能满足水泵、排水管、起重设备安装及运输要求;地面高程应高出通道入口处井底车场底板高程0.5m,地面应向吸水池一侧设1%的下坡;泵站应留有增加水泵的余地,必要时,应辅以局部堵水、综合治理或选择潜水泵排水等其他治水措施;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突然涌水淹井危险的坑道,在泵站通往井底车场的通道中应设置防水密闭门;竖井井下排水泵站应设两个出口,一个通往井底车场,另一个用倾斜的管子道与井身连接;连接处应高出泵站地面7m 以上;管子道的倾角应设人行台阶。5、斜井、竖井井下排水泵站的水泵及排水管,应根据隧道设计涌水量、水质和扬程等因素确定。6、排水管的管材应根据水压、水质和敷设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排水管沿斜井敷设,当压力大于1MPa时,不应采用铸铁管;排水管沿竖井敷设时,应选用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涌水的pH值小于5时,排水设备应采取防腐蚀措施。九、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一)通风与防尘1、通风与防尘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供风量不足,通风不畅;隧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粉尘超标;通风系统破坏。2、隧道施工独头掘进长度超过150m时,必须采用机械通风。3、隧道施工通风应纳入工序管理,成立专门的通风班组,由专人负责管理。通风方案应经过专项审查,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4、隧道施工应保证对每一作业人员供应新鲜空气不小于3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应小于3m3/(min·kW)。5、隧道施工通风的风速,全断面开挖时不应小于0.15m/s,在分部开挖的坑道中不应小于0.25m/s。6、长及特长隧道施工应有备用通风机和备用电源,保证应急通风的需要。7、通风机、通风管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通风机控制系统应装有保险装置,当发生故障时应自动停机;通风管沿线应每隔50-100m设立警示标志或色灯;人员严禁在风管的进出口停留;通风管安装作业台架应稳定牢固,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隧道施工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并配备专用检测设备及仪器,按规定时间测定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9、隧道施工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耳塞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洞内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保障健康。(二)供风1、供风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空压机附件失效;供风管管材不合格,供风管使用中有破损、漏风。2、空压机站应有防水、降温和保温设施,并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距离居民区较近时应有防噪声、防振动的措施。3、空压机的使用、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储气罐、安全阀、压力表应按规定进行检验;使用前应检查空压机的安全状况,确认完好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维护,确保安全运转;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并作好交接班记录,值班人员不得随意离岗;运转过程中不得随意松动、拆卸任何管路附件和接头,防止设备内带压的气液混合体溢出伤人;检修或维护时必须停机、切断电源并排尽压缩空气,同时将配电箱锁闭,并悬挂“严禁合闸”警示牌,防止意外启动导致人员及设备的损伤。4、供风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供风管的材质及耐风压等级应满足相应要求,不得采用伪劣或不合格管材;供风管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当有裂纹、创伤、凹陷等现象时不得使用,管内不得留有残余物和其他脏物;洞内供风管应敷设在电缆、电线路的相对一侧,不得妨碍运输和影响侧沟施工;风管网路中应分段设控制闸阀,以利于控制和检修;供风管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软管与钢风管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风管拆卸必须在空压机停机或关闭闸阀后进行。5、供风系统使用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对漏风管路及闸阀等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三)供水1、供水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水质不符合标准;蓄水池不牢固,无防护棚和防护栏或损坏;抽水机电机绝缘失效,电缆线漏电;供水管道有裂纹或闸阀失效。2、隧道工程用水使用前应经过水质鉴定,并符合施工用水水质要求。3、蓄水池不得设于隧道正上方,水池基础应置于坚实地基上;蓄水池顶部必须设防护棚,四周应设防护栏,并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同坠入。4、机械抽水应有专人负责,当抽水机房设在河边时,应有防洪措施。水池与机房之间应保持通信联系。5、抽水机电机的绝缘值应符合要求,机体应有可靠的接地接零保护。6、供水管道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有裂纹、损伤等现象时不得使用,管内不得留有残余物。7、供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供水管路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水;洞内管道应铺设在电缆、电线路的相对一侧,不得妨碍运输和通行;寒冷地区冬期施工时,应采取防冻措施,防止供水管道冻裂。8、供水系统应设专人负责检查维护,对漏水管路及闸阀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对水源含泥沙较多的高压水池应定期清洗。(三)供电1、供电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作业地段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隧道施工照明不足;高压输电线路距人行道安全距离不够;电缆线破损或线头裸露; 电工作业人员防护不当。2、隧道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供电线路应采用380V/220V三相五线系统;照明电压:作业地段不得大于36V,成洞地段可采用220V;低压线路末端的电压降不得大于10%。3、隧道内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用绝缘良好的塑料绝缘导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应采用橡套电缆,并应挂设在临时支架上;竖井、斜井应使用铠装电缆;照明和动力电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必须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应为:电压380V时不小于2.5m,10kV时不小于3.5m;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以及斜井、竖井内的电气装置应采用双回路输电,并有可靠的切换装置;36V低压变压器应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输电线路长度不得大于100m;动力干线上的每一分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装置。严禁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设施。4、在隧道内设置10kV变电站,应符合下列要求:变电站应设置在干燥的避车洞或不使用的横通道内,变压器与周围及上下洞壁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变电站周围必须装设防护遮栏和警示灯,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或“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安全警示牌;变电站应采用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或相同电压等级的油开关柜,不应使用跌落式熔断器。低压应采用成套组合电器或带有空气断路器的低压配电盘。5、隧道施工用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双电源或自备电源。自备发电机组与外电线路必须电源联锁,严禁并列运行。十、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一)一般规定 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质隧道施工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专项项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开挖方法选择不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分析判断不准确,初期支护施做不及时,支护强度不足;量测数据失真,信息反馈不及时;瓦斯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未按规定配备,瓦斯浓度检测工作不到位,通风效果差。2、隧道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3、隧道施工前必须针对不同风险源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施工中应有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储备。4、隧道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并根据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及时调整隧道施工方案。5、隧道施工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6、每道工序作业前,应由当班安全员用班前安全讲话的形式,将作业风险和安全措施告知所有作业人员,并按安全措施执行。(二)岩溶1、隧道通过岩溶地区时,应根据设计图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和填充物、地下水的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等)以及岩层的稳定程度等。2、岩溶隧道的施工应按“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突发性涌水、涌沙和泥石流灾害。3、隧道溶洞与地表水存在水力联系时,溶洞处理和施工应选择在旱季进行。4、岩溶地区隧道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施工前应了解隧道区域范围内地表水、出水地点的情况,有条件时采取地表注浆等措施对地表进行必要的处理;开挖前,应根据溶洞的大小、填充情况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当在溶洞充填体中掘进时,应提前注浆加固;钻孔作业前,必须超前钻孔探测,进一步查明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情况;爆破开挖,应严格控制开挖进尺,采取多打孔、打浅孔、小药量爆破,确保隧道开挖稳步推进;当隧道只有一侧遇到溶洞时,应先开挖该侧,待支护完成后再开挖另一侧;施工中必须检查溶洞顶板,及时处理危石。当溶洞较大较高时,应进行安全施工防护。5、溶洞处理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下列引排水、填堵、跨越、绕行等措施:当溶洞有水流时,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关系后,应采用钻孔排水降压方式处理;排水降压应留有足够厚度的隔水岩盘,确保安全;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应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等材料封堵;拱顶以上的空溶洞应采用喷锚支护加固,或加设护拱并对空腔回填处理;当溶洞较大较深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跨越方式处理;当溶洞较大较深时,短期处理难度很大时,可采用迂回导坑绕过溶洞区,继续进行隧道施工,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再处理溶洞。6、岩溶地区隧道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应根据溶洞情况予以加强。二次衬砌施工前,应重点检查拱部、底板、侧边墙一定范围内是否存在有害空洞,并采取措施处理。(三)富水软弱破碎围岩1、隧道施工前,必须根据地质条件、埋深及地下水情况,选用地表注浆、超前帷幕注浆、降低地下水位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评估达到要求后方可开挖。 2、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现浑水、携带泥沙、顶钻、高压喷水、水量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隧道施工时应按设计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加强初期支护的强度,尽早闭合成环。4、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及时埋设监控量测点,并取得基准值,按要求开展监控量测;及时根据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性,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5、衬砌背后的排水盲管(沟)必须顺畅地连接到隧道排水沟,防止地下水在衬砌背后积聚对其形成压力。(四)风积沙和含水砂层1、隧道通过含水砂层时,应将防水工作放在首位,可采用注浆、冻结等方法止水、固结。2、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风积沙隧道开挖应遵循“先加固、后开挖”的原则;含水砂层隧道开挖应遵循“先治水、后开挖”的原则;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根据其断面大小,应采用交叉中隔壁法、中隔壁法或台阶法开挖,并应控制一次循环进尺长度;开挖后应及时监测拱部支护的实际下沉量,当预留变形量过大或不足时,应及时调整。3、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可采用注浆方法固结砂层,以插板作超前支护;支护应及时,边挖边喷射混凝土封闭,遇缝必堵,严防砂粒从支护缝隙中漏出。4、含水砂层开挖地段,应采用排水管或其他设施将水引至已二次衬砌地段排出洞外。排水时,应采取过滤措施,防止砂粒被排走引起坍塌。5、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早施作。(五)瓦斯 1、瓦斯隧道施工前,必须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应急救援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通风设计、预防瓦斯突出的措施和揭煤方法等。2、瓦斯隧道应建立专门机构进行通风、防突、防爆及瓦斯检测工作,设置消防设施。3、瓦斯隧道开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爆破工、电工、瓦斯检测人员等必须持证上岗。4、瓦斯隧道的施工应建立救护队伍。救护装备和救护车辆不得用于救护以外的工作。5、瓦斯隧道施工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爆破作业面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钻孔作业;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一切作业,撤出工作人员,切断电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电动机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当瓦斯积聚大于0.5m3,浓度大于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允许值而切断电源的电热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启动电器;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开挖工作面,必须人工复电;低瓦斯工区任意处瓦斯浓度超过0.5%时,应加强通风监测;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支护,封闭围岩、堵塞岩隙,防止瓦斯继续逸出。6、瓦斯工区钻爆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避免瓦斯积聚;必须采用湿式钻孔,应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爆破制”。7、瓦斯工区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并符合下列规定:1)低瓦斯工区岩层掘进,应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一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2)低瓦斯工区揭煤和煤层、半煤层掘进,应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煤矿许用炸药;3)高瓦斯工区爆破,应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4)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地段爆破,应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5)禁止使用黑火药和冻结、半冻结的硝化甘油类炸药,同一工作面不应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的炸药。8、瓦斯隧道爆破应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并应使用防爆型发爆器起爆,严禁使用火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瓦斯工区爆破必须使用炮泥填塞炮孔,填塞材料应用黏土或不燃性材料。9、装药前应进行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装药爆破:1)炮孔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逸出、煤岩松动等;2)在距爆破地点20m内堆放的机具设备、石渣、材料等堵塞坑道断面1/3以上;3)工作面风量不足。10、爆破前,爆破母线必须扭结成短路,并包覆绝缘层。起爆前,由经过专门爆破培训的爆破工由爆破工作面向起爆站依次进行连接。1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应符合下列规定:接近突出煤层前,必须对设计标示的各突出煤层位置进行超前探测,标定各突出煤层准确位置,掌握其赋存情况及瓦斯状况。施工时,至少选用下列5种方法中的2种对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并相互验证:1)瓦斯压力法;2)综合指标法;3)钻屑指标法;4)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5)“R”指标法。 应根据地质情况、煤与瓦斯赋存情况、隧道施工方法等选用钻孔排放、抽放、水力冲孔、金属骨架等措施。防突措施实施后,必须进行效果检验。12、煤层段掘进与支护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控制循环进尺,在全煤层中掘进必须采用电煤钻钻孔,应少钻孔、少装药;在半煤半岩地层中掘进应在岩石炮眼中装药,煤层需爆破时,必须采用松动爆破;在软弱破碎岩层或煤层中掘进,应采用超前支护或预压浆,防止坍塌或瓦斯突出;爆破后应及时进行喷锚支护和施作二次衬砌,封闭围岩,减少瓦斯积聚;煤系地层设防段的二次衬砌应预留注浆孔,二次衬砌完成后应及时注浆,充填空隙、减少瓦斯积聚。13、瓦斯隧道施工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瓦斯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编制全隧道和各工区的施工通风设计,并考虑各工区贯通后的风流调整和防爆要求。隧道施工的任何作业面不应存在通风盲区。瓦斯隧道通风设施应保持完好。调节、迁移、拆除通风设施的工作,应由通风管理人员担任。瓦斯隧道各开挖工作面必须独立通风,严禁任何2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洞内供风量应通过计算确定,且每人供风量不得小于4m3/min。瓦斯隧道的主风机应有2条独立的供电线路,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必须配置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通风机,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应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通风管。临时停工地段不得停风,停风时应切断电源并设置栅栏与警告牌,人员不得进入。隧道贯通后,应继续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局部积聚。 14、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建立瓦斯检测制度。15、瓦斯隧道照明与电气信号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低瓦斯隧道不应大于220V,高瓦斯隧道和瓦斯突出隧道不应大于110V;输电线路不得使用裸线和绝缘不良的导线;高瓦斯隧道和煤与瓦斯突出隧道,照明电器应使用防爆型,开关应设在进风道或洞口;矿灯充电房应离洞口50m以外;瓦斯隧道内的电气信号,除信号集中闭塞外,应能同时发声和发光;竖井和斜井主要井口绞车的信号装置应直接接在供电线路上,不应分接其他负荷;隧道内的电话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16、瓦斯隧道防火应符合下列规定:洞口20m范围内严禁火源;洞内严禁产生高温和发生火花的作业,洞内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等作业,确需用焊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洞内严禁使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和休息室,暖风道、压入式通风的风洞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在有自燃倾向的煤层中施工时,必须事先制订专项的安全措施,预防煤层自燃;瓦斯工区必须在洞外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用砂,水池中应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储水量,并保持一定的水压;瓦斯工区内必须设置消防管路系统,并每隔100m设置一个阀门,作业区内设置灭火器及消防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洞内发生火灾时,应根据火灾的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状况,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 当洞内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必须封闭火区,直到经过取样分析,确认火灾已经熄灭后方可启封;启封火区应逐段恢复通风;当测出风流中含一氧化碳或有其他复燃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向火区送风,并重新封闭火区;启封火区和火区初期恢复通风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的救护队负责进行,火区内风流所经过的巷道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启封火区完毕后3d内,每班由救护队检查通风工作,并测定水温、气温和空气成分,确认火灾完全熄灭,通风等情况良好,方可恢复施工。17、瓦斯隧道救护救护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瓦斯隧道应备有急救和抢救设备,并指定专保管,经常保持其良好状态,急救和抢救设备不得挪用;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工区应配备救护队,在事故发生时非救护队成员不得进洞抢救;救护队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事故处理救护基地,应设在安全区附近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带。18、瓦斯工区进洞人员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进入瓦斯隧道的人员必须在洞口登记,并接受安全检查;严禁穿着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瓦斯工区;进入瓦斯突出工区的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人自救器。(六)岩爆1、对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施工中,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特性、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2、中等以上岩爆隧道,应选择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施工方案,采用凿岩台车钻孔,用机械手喷射混凝土。3、岩爆隧道应根据岩爆强度大小进行分级,并针对岩爆级别分别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等岩爆地段,应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的边墙及拱部,钻设注水孔,并向孔内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强烈岩爆地段,应采用即时受力锚杆,同时挂设钢筋网和柔性防护网,防止岩爆落石。应在开挖工作面上钻应力释放孔或掘进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的开挖;应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锁定开挖面前方的围岩。4、岩爆隧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岩爆地段的具体情况控制,并不应过大;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使隧道周壁圆顺,降低岩爆发生的强度;采用机械手进行网喷纤维混凝土;在拱部及边墙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挂网喷射纤维混凝土。5、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理措施:应停机待避,待检查确认安全后进行开挖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增设摩擦式锚杆(不能替代系统锚杆),锚杆应装垫板;及时增喷纤维混凝土,厚度为5-8cm;施工机械重要部位应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岩块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七)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1、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断面可采用圆形断面椭圆形断面。2、膨胀性围岩浅埋地段,对于地表低洼集水处,应先采取充填黏土隔水,并形成流水坡等措施措施处理,快速排走地表水。3、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机械、人工等非爆破开挖方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和炸药用量,同时应确保开挖断面轮廓圆顺;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支护,封闭暴露的岩体,施作临时仰拱或横撑,支护应尽早封闭成环。4、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加大20-30cm的预留变形量,避免因侵入限界而造成初期支护的拆除; 初期支护应做到“先放后抗、先柔后刚”,并可分层施作、逐层加强;膨胀性围岩隧道开挖后应尽快初喷混凝土封闭岩面,控制含水量发生大的变化;应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喷纤维混凝土、长锚杆和钢架组合的支护结构。初期支护应与围岩密贴,保证初期支护城河与围岩同步受力和变形。5、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时,应控制施工用水,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防止岩面被水浸泡。(八)黄土1、黄土隧道洞口及地表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进洞前应按设计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排水沟应进行铺砌,防止地表水下渗;洞门施工应在雨季前完成;对地表冲沟、陷穴、裂缝等应采取回填夯实、填土反压、改变地表水径流等措施,将水排至隧道范围以外;洞口浅埋段地表冲沟、陷穴、裂缝等,除应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外,还应用砂浆抹面,避免水下渗影响结构安全;根据情况采用井点降水等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仰拱底部以下1.5m,确保施工顺利进行。2、黄土隧道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黄土隧道应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的开挖方式,不应采用钻爆开挖方式;根据隧道断面、地质情况应采用台阶法或分部法开挖;在半岩半土层的隧道爆破时应对拱脚进行加固,同时控制炸药用量,减少爆破对围岩和拱部初期支护的扰动,防止塌方和掉拱;墙脚、拱脚等隅角处应预留30cm用人工开挖,严禁超挖;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0.5-1.5m; 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可采用树根桩、灰土挤密桩、注浆、换填等处理措施;施工中当发现突水、异常变形等不安全因素时,应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调整施工方案。3、黄土隧道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垂直节理,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开挖后应立即对隧道周壁及开挖工作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并及时施作锚杆、钢筋网及钢架;应在拱脚设置测点,监测拱脚下沉的状态,并在钢架基脚或分部开挖基脚等处设置注浆锁脚锚杆(管),以及设置垫板或采用大拱脚,控制钢架沉降和塌方事故的发生;锚杆施工应采用煤矿螺旋钻成孔;锚杆应采用药包式或早强砂浆式,各种锚杆必须设置垫板;临时支护应根据监控量测情况拆除,一次拆除长度不得大于15m。4、黄土隧道施工防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层含水量大时,上、下台阶开挖工作面附近应开挖横向水沟,并采用管、槽将水引至隧道中部纵向排水沟排出洞外,避免浸泡拱脚;应控制施工用水,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均应采用喷雾器喷雾养护取代洒水养护,避免混凝土泌水浸泡黄土隧道基底。(九)高原冻土1、高原冻土隧道洞口段,应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进行保温施工,并宜安排在非冻季节施工。2、洞口边、仰坡的开挖应遵循“快开挖、快防护”的原则,力求缩短边、仰坡的暴露时间。3、温暖季节,为避免冻融,洞身施工应采取空气调节措施,降低洞内环境温度。开挖爆破后,应尽快用喷混凝土封闭围岩表面,控制围岩表层融化。4、高原冻土隧道施工,应加快模筑混凝土衬砌速度,确保模筑混凝土衬砌紧跟开挖工作面。 5、高原冻土隧道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防止高寒隧道冻胀破坏。6、在隧道施工时,必须根据高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通风及供氧方式,选择合适的通风及供氧设备,保证隧道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十一、逃生及救援(一)一般规定1、隧道施工前,对下列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或应急预案:瓦斯隧道、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瓦斯防爆、防突及防突涌水的专项设计,制定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隧道内火灾、坍塌等风险,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其他自然灾害(大雨、强风、雪、雷、地震和海啸)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制定应急处理措施。2、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简述工程概况;预测、辨识和评估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对内、外部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要求;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制定具体详细的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应急措施。3、参建各方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4、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5、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6、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7、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保证光照度符合要求。8、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须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设置警报设备的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使用电源的警报设备应配备备用电源;警报设备应采用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旋转灯、广播设备用的扩音器及其他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保证其性能可靠。9、隧道施工期间通信系统必须保证畅通,必要时应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必须在现场各应急组织相关部门、洞口值班室、开挖工作面及其他必要的地方设置通信设备;使用带电源的通话装置应配备备用电源,保证停电时不影响使用;通信设备应采用洞内有线电话,并保证其性能可靠。1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必须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桌面演练或模拟演练。演练前应结合施工环境改变和以往演练的情况制订计划,演练后应及时评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11、隧道内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培训。应急救援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熟悉应急救援程序; 掌握必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各种避难急救场所位置;了解各种警报含义,掌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的使用方法。(二)应急救援1、当隧道施工中发生险情时,应迅速作出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并按响应级别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同时根据下列各项要求,迅速开展事故的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值班人员和安全负责人应立即通过警报装置通知隧道内所有作业人员紧急撤离;现场最高管理者应负责指挥疏散撤离,各级调度人员应坚守岗位,保持通信畅通,及时反馈人员撤离及险情出现情况等信息;应及时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做好相关配合工作;现场应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收集事故物证,调查引发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工程处理措施,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和相关单位,按批复的方案对事故进行处理。2、隧道内发生瓦斯燃烧、中毒、爆炸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立即切断洞内所有施工及照明线路电源;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确认人员伤亡情况;立即报告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并及时上报相关单位;派专人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组织人员现场勘察,立即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非救护队成员不得进洞抢救,救护队在执行任务前,必须了解事故性质,并制定侦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可进入事故区进行侦察,救护队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可供临时处置的供氧呼吸机、清洗器具、急救箱、担架等医药卫生设备及时到位;救助受困人员至安全地带、撤离施工设备;事故处理救护基地,应设在安全区附近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带,对受伤的人员进行临时处治,防止伤势恶化;应立即与当地医疗单位联系,将受伤人员就近转送医院治疗;事故调查及处理。3、隧道内发生突涌水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突然遇到大面积渗漏水时,应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同时应对出水部位、水量大小、变化规律、水的浑浊程度等进行观测记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上报监理;在爆破作业后突然发生特大涌水,当洞内设有防水闸门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关闭防水闸门,按既定的逃生路线进行洞内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撤离,并利用防水闸门处安设的大功率抽水机对突涌水段进行抽排水;当洞内未设防水闸门时,作业人员应按既定的逃生路线立即撤出;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发生特大突涌水,开挖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沿逃生路线迅速向洞外或避难所撤离,同时启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迅速切断电源,启动应急照明,当涌水量较大时,人员可利用事先准备的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突涌水保持稳定后,利用大功率抽水设备进行排水;在涌水量及水压降低后进行机械设备的急救;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涌水进行封堵及事故处理。4、当隧道发生塌方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必须按事故分级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单位报告,并立即启动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组织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参建各方必须在调查清楚塌方发生的部位、规模、被困人员避难位置等具体情况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防止二次灾害发生,可选择从联络通道、隧道另一端、隧道侧面、洞顶等处快速开挖一个断面合适的小导洞,将被困人员尽快救出;在开挖救援小导洞的同时,应利用高压风管等现有条件继续与洞内被困人员保持联系,并向洞内供风、供氧、供应食物及药品等;被困人员救出后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事故调查及处理。5、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及时启动报警系统;起火初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应运用平时培训演练的技能,就近采用灭火器、水管等消防器材,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火扑灭;当火势失去控制时,应判明方向,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组织作业人员按逃生路线向洞外或附近避难所撤离;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事故调查及处理。6、在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施工时,应有计划地采取下列相应的措施:随时收集气象和地质资料。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警戒检查并采取防护措施。在警报解除后,应确认无危险源方可进行作业。 为防止大雨造成的灾害,隧道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1)当洞口地质地形可能因降雨引发泥石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机械设备应尽早向安全场所转移或进行拆除,防止水淹、倾倒;3)可能发生漫水、沉陷或垮塌的地方,应进行加固处理,并设警示标志。(1)在遇强风、暴风时,对各种大型机械应采取防止倾倒及滑跑措施,对临时设备、脚手架等应采取保护措施。(2)在跨冬季作业时,为了防止雪灾,施工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施工设施不应设在可能发生雪崩的地点;2)必须对相关道路和施工用地进行除雪,保护车辆及人员安全,防止临时设施倒塌;3)对道路、水路等,必须设置警示标志。(3)为防止雷击造成的灾害,应设置雷电报警器和避雷针。当有雷击危险时,隧道洞内外应立即停止爆破作业,作业人员应退避到安全场所。(4)为防止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灾害,应关注预报信息,加强避灾演练。地震发生时,应迅速组织作业人员退避到安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