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圳北环电缆隧道工程土建2标穿越建构物专项施工方案26
目录1、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11.1编制原则11.2编制依据11.3编制范围12、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穿越建(构)筑物概况22.3地下水情况34、下穿建(构)筑物施工方案34.1施工准备34.2施工技术措施85、施工监测125.1监测目的125.2监测内容125.3施工监测基准及预警值136、信息化施工管理146.1地面监测数据反馈146.2盾构各类参数反馈146.3数据分析146.4施工管理措施147、安全应急预案157.1目的157.2应急机构及职责167.3应急救援措施187.4应急资源197.5应急救援响应207.6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2126
1、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1.1编制原则根据线路穿越人行天桥、立交桥、跨线桥、涵洞的相对位置、地质条件、桩基形式制定对应的施工方案,确保盾构机下穿前后及过程中桥梁安全。1.2编制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圳市北环线电缆隧道工程(西段)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圳电网北环110KV架空线改造入地电缆隧道工程(土建Ⅱ标)隧道平纵断面施工图》;《*圳电网北环110KV架空线改造入地电缆隧道工程土建Ⅱ标施工图》第四卷第三册第六分册《零星工程施工图》;《*圳电网北环110KV架空线改造入地电缆隧道工程(土建Ⅱ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隧道沿线建(构)筑物及管线调查资料及*圳地铁盾构施工经验。1.3编制范围本方案主要针对*圳电网北环电缆隧道Ⅱ标盾构隧道下穿地铁线、广*港客运专线、人行天桥、跨线桥、立交桥、下穿通道、箱涵施工进行编制。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圳电网北环110KV架空线改造入地电缆隧道工程(土建工程II标)项目盾构段位于*圳市**区,隧道线路西起北环香密立交旁WJ8号竖井,沿北环大道向东,主要穿越梅林水厂DN3000供水管、梅林东下穿隧道、梅林西下穿隧道、北环景田立交、北环香梅立交、新州河箱涵、北环新州立交、*圳地铁9号线、*圳地铁4号线、**河水库箱涵、北环彩田立交等、最后进入北环皇岗立交旁WJ15号竖井,盾构隧道全长5155m。2.2穿越建(构)筑物概况本方案所包含建(构)筑物中运营地铁线1条,在建地铁线1条,客运专线1条,26
人行天桥5座、立交桥2座、跨线桥1座、箱涵2座、下穿通道2座,隧道与建(构)筑物相对空间位置及地质情况如表2-1所示,隧道下穿或上穿重要建构筑物剖面图如图2-1~2-8所示。表2-1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情况表序号建筑物中心位置基础形式最小间距地质情况1北环香蜜人行天桥K6+584.6摩擦桩水平距离5.5m洞身范围为⑥-2a粉质粘土2香梅北环跨线桥K6+626.5端承桩水平距离4.7m洞身范围为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3景田人行天桥K7+366.5Ф1200摩擦桩水平距离2.4m洞身范围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4地铁9号线K7+452.9垂直距离为3.5m地铁隧道范围为:粉质粘土。洞身范围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隧道间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5梅林西下穿通道K7+948.5垂直距离16.6m洞身范围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6新洲河箱涵K8+150.2垂直距离8.0m箱涵范围为:⑥-2a粉质粘土,②-2粉砂。洞身范围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⑥-2b粉质粘土之间地层主要为⑥-2b粉质粘土。7北环新洲立交k8+191.1摩擦桩水平距离5.2m洞身范围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8梅林东下穿通道k8+440.8垂直距离12.8m洞身范围为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9上梅林人行天桥k9+79.4Ф1200摩擦桩水平距离2.5m洞身范围为:⑥-2b粉质粘土,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10广*港客运专线k9+150垂直距离为15m洞身范围为:⑥-2b粉质粘土;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客运专线范围为: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⑧-4中风化花岗片麻岩;⑧-526
微风化花岗片麻岩。11中康路人行天桥k9+645.8Ф1200摩擦桩水平距离4.8m桩端位于: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洞身范围为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之间地层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垂直距离1.6m12地铁4号线k9+685.6垂直距离为5.0m地铁隧道范围为:⑥-2b粉质粘土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洞身范围为: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之间地层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13凯丰路人行天桥k10+72.2摩擦桩水平距离3.3m洞身范围为:⑧-1全风化花岗片麻岩,⑧-2土状强风化花岗片麻岩14**河水库箱涵k10+374.5垂直距离为2m箱涵范围为:①-1素填土,②-2粉砂。洞身范围为⑥-2a粉质粘土,之间地层为:⑥-2a粉质粘土。15彩田立交人行天桥k10+555.7摩擦桩水平距离3.5m洞身范围为⑥-2a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16彩田立交k10+574.1摩擦桩水平距离3.9m洞身范围为⑥-2a粉质粘土26
图2-1下穿香梅跨线桥及香梅人行天桥剖面图图2-2下穿地铁9号线剖面图图2-3下穿新洲河箱涵及新洲立交剖面图图2-4上穿广*港客运专线剖面图26
图2-5下穿地铁4号线剖面图图2-6下穿彩田立交及人行天桥剖面图图2-7下穿**河水库箱涵剖面图图2-8下穿梅林水厂原水钢管剖面图26
2.3地下水情况隧道沿线主要有两种类型地下水:(1)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孔隙潜水,其中杂填土、填石及各种砂层中含水较丰富。大部分线路段第四系地层分布于隧道上方,可对下方隧道形成越流补给。(2)赋存于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及微风化岩中的基岩裂隙水也是隧道施工将会遭遇的主要地下水类型。强风化(尤其是块状强风化岩)、中风化岩裂隙很发育,微风化岩花岗岩大部分地段完整性较好、局部地段裂隙较发育,微风化花岗片麻岩大多地段裂隙较发育、局部地段完整性较好。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向渗入补给及地下迳流的侧向补给,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分析,地下水整体自北向南排泄。区间隧道均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3、下穿建(构)筑物施工方案3.1施工准备3.1.1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进场后对沿线建(构)筑物进行建构筑物调查,并拍照,记录建(构)筑物原始状态尤其是裂缝及破损以及附近地表情况。在通过建构筑物前组织测量人员对沿线地表建构筑物进行复测,主要复测需要穿越的立交桥、人行天桥的桥墩,根据桥墩判断桥桩的位置,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对于地铁、客运专线及箱涵等地下建构筑物联系产权或管理单位进行复核,发现偏差过大的及时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再次确认,确保相对位置的准确定,防止出现建构筑物侵入隧道净空或距离过近等情况。在穿越地铁前约1个月,通过相关部门配合到盾构拟穿越段的地铁结构内部进行现场踏勘,了解现场的工况条件。当电缆隧道施工时,施工过程中将穿越的地铁4号线已投入运营,因此施工前需到地铁运营管理部门联系,争取取得该线路运营期间(近期)监测的资料数据,以进一步了解该结构的变形情况。在盾构机到达建构筑物50m之前在建(构)筑物满足测量条件部位设置监测点,测得初始值,并通知第三方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监测准备工作。3.1.2提前加固对距离区间隧道距离较近的摩擦桩桥梁按设计图纸要求提前进行注浆加固,并26
在穿越前进行加固质量检测。需要提前加固的桥梁有北环景田人行天桥、北环上梅林人行天桥、中康路人行天桥。加固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度为既有桩基底部2m。袖阀管钻孔直径100mm,注浆扩散半径1000mm,注浆压力根据实际地质及施工情况控制。注浆采用水泥浆,水泥浆配合比1:1,钻孔间距2m,梅花形布置,袖阀管钻孔倾斜度约为3度。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1。袖阀管注浆施工方法(1)地质钻机成孔钻机就位后,应使其平整稳固,在开钻前利用吊锤钻头和钻孔的垂直度进行检测,并在钻进2m左右每加一节钻杆均需对钻机调平校正,要求钻孔垂直度不大于3‰。为保证钻孔质量,应注意:钻孔时,保证转速均匀;在换钻杆时,钻杆提升和放下应保持垂直,以免扩孔。(2)安装袖阀管根据注浆加固*度确定出袖阀管的安装配置。钻孔*度约为47.5m,袖阀管安装高出地面0.3m,实际袖阀管安装长度为47.8m。施工安装时,安装袖阀管注浆封底盖;再对注浆管内注满清水,抵抗地下水上浮作用力和减小袖阀管的弯曲。每节连接好后,依次下放到钻孔中,直到孔底,下放是尽量保证管的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同时应保证袖阀管的上端头露出地面20cm,用套头套住,防止杂物进入管内。(3)封孔料的配置及填充袖阀管由钻孔之间的空隙分用黏土填充。(4)袖阀管注浆注浆程序:清洗袖阀管→进行第一轮次注浆→清洗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待凝12小时→进行第二轮次补充注浆。根据成孔的先后顺序,待封管材料具有一定强度0.3MPa后(一般为3天),将双塞的注浆钢管从袖阀管中下到注浆位置,自下而上分段注浆,并严格控制注浆效果。(5)注浆管道的清洗保护注浆完成后,用高压清水泵冲洗袖阀管内浆液,戴好保护盖。当桥梁状况出现问题时再进行注浆补救处理。26
注入套壳料下入袖阀管搭设施工平台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校正方位和倾角钻进成孔至设计深度配制搅拌套壳料安装止浆环,注入固管止浆料制作袖阀管配制搅拌固管止浆料料待凝下入芯管,开环注浆制备注浆液自下而上进行,分段间歇注浆全孔段注浆完成,冲洗袖阀管保护好袖阀管,必要时进行后备注浆图3-1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26
图3-2北环上梅林人行天桥加固剖面图图3-3北环中康路人行天桥加固剖面图26
图3-4北环景田人行天桥加固剖面图3.1.3分阶段控制区划分根据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的工况特点,将盾构穿越建(构)筑物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盾构穿越前试推进阶段,盾构穿越阶段和盾构穿越后阶段。(1)盾构穿越前试推进阶段将盾构切口到达建(构)筑物前55环~6环,共50环作为盾构穿越试推进段。在这段范围内主要收集盾构推进参数,以及不同的施工参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小。(2)盾构穿越阶段把盾构切口到达建(构)筑物前5环至盾构机盾尾推出建(构)筑物5环后定为穿越段。该控制段施工时,主要根据穿越试推进段总结的推进参数和施工数据来指导盾构的推进施工。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控制盾构的施工参数,包括控制推进速度、正面土压力、同步注浆流量、同步注浆压力等主要施工参数。(3)盾构穿越后阶段26
盾构推出建(构)筑物范围后6环~20环定为盾构穿越后阶段,共15环。由于盾构穿越后,地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后期沉降,会对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必须在穿越区域的隧道内准备充足的补压浆材料以及设备,根据沉降监测情况进行后期补压浆。施工时在进入推进试验段和穿越段前进行测量复核,确定穿越区的实际环号并进行相关控制。在三个盾构穿越施工中,应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确定更加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施工方法,以便在穿越过程得到进一步改进。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切口到达前地面先有少量隆起,随着盾构穿越开始下沉并在后期沉降变化量较大,即盾构尾部土体后期变形大,因此当盾构穿越建(构)筑物后应及时在施工隧道内进行二次注浆,减少后续沉降。3.1.4建立联系网络与建(构)筑物产权或管理单位及第三方监测单位建立联系,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便于施工中的监测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在施工中互通信息,保证盾构施工过程中建(构)筑物的使用安全。3.1.5测量核准里程在盾构穿越施工前,再次复测盾构机里程,确认盾构切口与建(构)筑物的相对位置数据,同时明确盾构穿越时各个部位的位置,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及时调整盾构机姿态,确保盾构机以良好的姿态穿越建(构)筑物。3.1.6技术准备和设备管理为确保盾构顺利穿越建(构)筑物,在盾构穿越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一个参加施工的工作人员清楚了解盾构隧道与建(构)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盾构穿越流程。在盾构机操作室张贴相关技术交底、盾构穿越流程及重点控制措施。导向系统中启动报警功能,在将要靠近建构筑物时进行警告提醒。此外,使施工人员了解相关的应急预案,及发生突发事件的简单处理方法,便于争取时间。设备管理方面,穿越前仔细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和保养,特别是盾构机,认真检修存在的问题,保证在良好的工况条件下进行穿越施工。同时,仔细检查盾构机的同步注浆设备和管路,并保证二次注浆设备的正常。对行车、电机车、补压浆和拌浆设备等进行彻底检修清理,排除故障隐患,保证穿越期间设备正常运转,避免由于设备上的原因导致施工停顿,影响整个施工质量控制。26
3.2施工技术措施3.2.1推进试验段在推进试验段,主要就推进速度、出土量、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设定与地面沉降关系进行分析,掌握此段区间盾构推进土体沉降变化规律以及摸索土体性质,以便正确设定穿越建(构)筑物的施工参数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土体沉降,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1)平衡压力设定根据建(构)筑物部位隧道埋*、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计算水土压力,并根据已掘进段施工参数分析及沉降分析制定合理的土仓压力。(2)出土量和土体改良①出土量控制根据盾构及管片之间的建筑间隙及各土层特性合理控制出土量,大约为开挖断面的98%~100%,严禁超出土。并通过分析调整,寻找最合理的数值。②刀盘正面土体改良改良土仓内的土体,有助于土体从螺旋机内顺利排出,掘进过程中注入泡沫剂进行渣土改良。注入泡沫剂时严格控制注入量和压力,避免地层在较高的压力下形成定向贯通的介质裂缝,造成渗水通道,而影响到隧道的安全状况。通过该阶段对泡沫剂的控制调整,总结出合适的泡沫剂注入量和注入压力,为接下来的穿越段的土体改良提供依据。(3)推进速度设定在试验段推进时,根据地质情况进行控制,速度不宜过快,尽量与穿越阶段拟采用速度相同,对掘进效果及沉降控制进行评估,并不断修正,最终确定穿越阶段参数。(4)同步注浆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同步注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150%~200%。即每推进一环同步注浆量为3.75m3~5.0m3。泵送出口处的压力略大于隧道周边水土压力。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并根据地表沉降结果进行调整。26
为保证注浆的有效性,在盾构推进进入推进试验段内时,先进行模拟穿越及模拟注浆,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补压浆作业,达到控制盾构影响区域内土体沉降的目的。用以掌握控制盾尾后期土体沉降每环所需补充压注浆液总量及压注频率等数据,指导盾构穿越时及后续补压浆的施工参数。二次注浆浆液选定为双液浆,注浆量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的浆液初定配比见表4-1、4-2。表4-1同步注浆浆液配比(kg)水泥粉煤灰膨润土砂水120360100600420表4-2二次注浆浆液配比(kg)A液(kg)B液(L)A:B凝结时间(s)水泥水水灰比水玻璃(40be')水7007001:16006001:1607007001:19003001:140在推进试验段期间,在确保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盾构匀速通过,减少盾构纠偏量和纠偏次数,以便控制盾构姿态良好。此外,及时进行施工总结,对推进试验段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基本掌握此段区间盾构推进的土体变形规律:盾构切口到达之前,土体沉降变化情况;穿越过程中,因盾构对土体扰动而产生沉降变化情况;穿越后,尤其是脱出盾尾10环范围内土体变形情况。根据推进试验段内的监测结果优化盾构土压力设定、推进速度设定、出土量和土体改良、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量、注浆压力。根据推进试验段的摸索,使盾构姿态保持较好的状态,为进入穿越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状态。3.2.2穿越段根据区间隧道设计要求:盾构穿越过程中地表及建构筑物沉降不超过30mm,隆起值不大于10mm,建构筑物倾斜不大于3‰。(1)正面平衡压力设定由于地质条件、地面附加载荷等诸多因素不同的制约,将导致刀盘前方土压力有所差异,为此需及时调整土压力值。同时对沉降报表进行分析,反馈给推进班组。若盾构切口前地面沉降,则需调高平衡压力设定值,反之调低。若盾尾后部地面沉降,则需增加同步注浆量,反之减少。计算如下:正面平衡压力:P=k0gh26
P:平衡压力(包括地下水)g:土体的平均重度,取19kN/m3h:隧道埋*m,k0:土的侧向静止平衡压力系数,根据前面试推进段的反馈数据进行修正(暂定为0.3)。盾构在掘进施工中均可参照以上方法来取得平衡压力的设定值。具体施工设定值根据盾构埋*、所在位置的土层状况以及监测数据进行实时优化调整,每次调整的幅度为0.005Mpa。(2)出土量和土体改良①出土量控制根据盾构及管片之间的建筑间隙及各土层特性合理控制出土量,大约为开挖断面的98%~100%。并通过分析调整,寻找最合理的数值,坚决不允许超挖。②刀盘正面土体改良泡沫剂的注入量和注入压力应根据推进试验段的土体改良效果及穿越段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控制。提高碴土和易性,控制碴土含水量,防止螺旋输送机喷涌造成地层失水,导致地层收缩影响摩擦桩效果。(3)推进速度控制合理的推进速度,使盾构匀速慢速施工,减少盾构对土体的扰动,控制地层沉降及对桥桩的影响。在穿越区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及试验段得出参数进行控制,尽量保持推进速度稳定,确保盾构均衡、匀速地穿越建(构)筑物,以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影响,以免对其结构产生不利影响。(4)管片拼装在盾构进行拼装的状态下,由于千斤顶的收缩,必然会引起盾构机的后退,当盾构停在建(构)筑物下方拼装时,应避免盾构机的后退,因此在盾构推进结束之后不要立即拼装,等待2~3分钟之后,到周围土体与盾构机固结在一起后再进行千斤顶的回缩,回缩的千斤顶应尽可能的少,并应逐一伸缩千斤顶,可以满足管片拼装即可,保持开挖面的平衡压力。拼装过程中,盾构司机注意土压力的控制,必要时通过反转螺旋机维持盾构前方土体平衡。同时,尽量熟练拼装工艺,确保优质快速拼装管片。26
在恢复推进时,应避免先行启动螺旋机,应先恢复盾构的平衡压力,适当可以先推进略微的距离,防止平衡压力下降。(5)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①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同步注浆量应根据推进试验段同步注浆效果及穿越段地面、建(构)筑物实际沉降情况合理选择控制。泵送出口处的压力应略大于隧道周边水土压力。浆液配比根据试推进数据反馈后调整的浆液配比。压浆量和压浆点视压浆时的压力值和地层变形监测数据而定。穿越时,特别是当盾构机推进速度较慢时,应严格控制浆液压注的均匀性,避免注浆过于集中或间断,尽量有效合理填充建筑空隙。压浆指派专人负责,对压入位置、压入量、压力值均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地层变形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确保压浆工序的施工质量。②由于盾构推进时同步注浆的浆液在填补建筑空隙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间隙,且浆液的收缩变形也存在地面沉降的隐患,因此为控制土体后期沉降量,应根据监测数据情况,采用在脱出盾尾隧道上方管片补充压注浆液方法,在隧道内对盾构穿越后土体进行加固。注浆加固拟分二步进行:第一步:隧道管片脱出盾构机后,再对建(构)筑物有影响的施工区段从隧道顶部45°范围内的预留注浆孔,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要求,进行跟踪注浆,隔断地下水向刀盘方向流动的路径,以起到阻止地层持续沉降的作用。第二步:在盾构推进彻底穿过建(构)筑物后,根据后期沉降监测数据对该穿越区域土体进行双液注浆加固。注浆的原则是少量多次,直至建(构)筑物沉降稳定。注浆量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从而使地层变形稳定。为保证注浆的有效性,在盾构推进进入推进试验段内时,先进行模拟穿越及模拟注浆,通过在拼装过程中补压浆和隧道管片新开的注浆孔位,进行补压浆作业,达到控制盾构影响区域内土体沉降的目的。用以掌握控制盾尾后期土体沉降每环所需补充压注浆液总量及压注频率等数据,指导盾构穿越时及后续注浆的施工参数。当沉降监测数值超过-20mm时,将进行二次注浆作业,二次注浆浆液为双液浆,浆液配比根据试推进数据反馈后调整的浆液配比。26
注浆量和注浆次数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6)盾构姿态控制因盾构进行平面或高程纠偏的过程中,会增加对土体的扰动,因此在穿越过程中,在确保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盾构匀速、直线通过,减少盾构纠偏量和纠偏次数。预先计算好每环的楔子量,并在盾构推进时预先控制。推进时不急纠、不猛纠,多注意观察管片与盾壳的间隙,采用稳坡法、缓坡法推进,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建(构)筑物和地面的影响。(7)动态信息传递每一次测量成果都及时汇总给施工技术部门,以便于施工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施工现状和相应区域管路变形情况,确定新的施工参数和注浆量等信息和指令,并传递给盾构推进面,使推进施工面及时作相应调整,最后通过监测确定效果,从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确保隧道施工质量。3.2.3盾构穿越后阶段当盾尾脱离穿越区域后,便进入了穿越后阶段。盾构机通过穿越区后,推进速度逐渐增大推力及推进速度,保持稳定继续推进。盾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指令推进,控制好土压力、推进速度、出土量、区域油压控制和同步注浆等参数。相关值班人员密切注意与监测人员和盾构推进施工人员的相互配合,及时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下达指令指导盾构操作人员正确推进。由于盾构穿越后,地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后期沉降,会对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必须在穿越区域的隧道内准备充足的补压浆材料以及设备,根据沉降监测情况进行后期补压浆。确保将地面及建(构)筑物的后期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4、施工监测4.1监测目的在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时,通过对地面的沉降、隧道的轴线、隧道的沉降及建(构)筑物的监测,为盾构施工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建(构)筑物在盾构下穿期间的使用安全,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施工、周边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26
4.2监测内容1)隧道轴线监测;2)隧道沉降监测;3)地面沉降监测;4)建(构)筑物沉降及倾斜监测;5)地下水位观测;6)地铁4号线自动化监测。4.3施工监测基准及预警值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确定适合本工程的监测控制基准和预警值要求如下:(1)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不能超过设计容许值;(2)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3)满足规范、规程要求;(4)满足被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本工程采用的监测控制基准和预警值如下表:表4.1监测控制基准序号监测项目判定内容控制基准1地表沉降累计值和单日变形量累计值:隆起10mm、下沉30mm;单日变形量:隆起3mm、下沉3mm2隧道轴线姿态偏差每环偏差:5mm;3隧道沉降累计值和单日变形量累计值:30mm;单日变形量:3mm4建(构)筑物沉降变形量隆起10mm、下沉30mm5桥墩倾斜变形量3‰6地下水位水位下降量≤5m7地铁隧道结构沉降及水平位移变形量≤20mm8隧道纵向变形曲线曲率半径≥15000m26
表4.2监测预(报)警值指标预(报)警等级预(报)警状态描述黄色预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60%;或单日变形量达到控制基准;或在现场巡视显示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橙色预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80%或单日变形量连续两次达到控制基准时。或在现场巡视显示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红色报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100%或单日变形量连续三次达到控制基准时。或在现场巡视显示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5、信息化施工管理本工程施工强化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和现场指挥中心,应用“远程监控系统”,将施工面和监测点的即时情况及时反馈指挥中心,指导施工。5.1地面监测数据反馈将地面变形监测数据和建(构)筑物监测数据汇总后,传送到盾构工作面,指导盾构司机正确推进。5.2盾构各类参数反馈将盾构姿态报表和盾构设备各类运行参数汇总后,传送到地面监控室进行数据分析。5.3数据分析将隧道内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指导盾构推进。5.4施工管理措施(1)工作人员安排盾构机在进入推进试验段后,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连续施工,班组人员实行井下交接班制度,相关人员各自移交工作。同时项经部管理人员加强值班,每2人为1组,两人分别驻守在盾构操作面和工作井办公室,负责两处的总体联络工作。盾构机进入推进试验段后,每天上午召开工程碰头会,对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商定具体施工措施,并布置当天施工任务。26
现场办公室作为穿越施工的实时控制中心,各种信息、数据均在此收集、汇总。中央控制室内内备有盾构姿态测量报表、盾构推进和建(构)筑物监测报表、盾构推进施工参数表、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的位置关系图、地质剖面图等技术资料。技术负责人是中央控制室的主要工作人员,通过对推进的实时情况进行监控,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将指令传达给施工班组,指导盾构推进施工。若出现异常情况,技术负责人及时向上级技术部门汇报,取得指示后执行。在现场办公室专配有1台电脑,供技术人员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还可用于向公司等部门进行信息通报。在施工现场张贴各管理部门、设备维修单位、材料供应商、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其它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所有管理人员通讯工具24小时开机,以便及时联络。具体信息传递流程详见下图。图5-1信息传递流程图(2)材料安排26
在施工现场准备充足的材料,例如工程用料(管片、止水带、螺栓等)、注浆材料(水泥、膨润土、水玻璃、纯碱、CMC等)、堵漏材料(海绵)以及盾构设备使用材料(液压油、盾尾油脂、集中润滑油脂等)。在其它物质供应上,将由公司物质供应部门通力合作,确保施工物质材料的及时供应。另外盾构设备的配件供应仓库24小时值班,保证常用零配件及时供应。6、安全应急预案6.1目的在盾构机过建(构)筑物施工前,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实现对风险的控制,防患于未然。针对潜在的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尽可能地减少事故产生的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我项目部将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施工实际,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各种意外情况下的各类应急预案和详细的汇报流程,落实应急事件需要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配置,建立应急事件领导机构,明确参加应急事件员工的职责和任务,健全紧急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单位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协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2应急机构及职责6.2.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根据工程风险,建立健全应急反应体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1)应急反应组织管理机构以应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应急反应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应急处理技术组、应急处理监测组、应急处理物资设备组、应急处理保卫组,并组建抢险突击队、义务消防队和医疗救护队等。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钟国辉副组长:杨军、傅伟强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工点技术负责人、班组负责人3)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应急救援的指挥职能(2)发生事故后立即赶赴现场,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制定相应措施,组织力量救援;(3)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及时上报监理、业主、政府等先关单位。(4)召开事故分析会,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恢复生产工作;26
(5)组织开展员工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应急救援演练。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完好;(6)制定本单位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承建项目的应急救援预案。图6-1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图6.2.2应急机构和职责表6-1应急小组分工及职责序号小组名称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主要职责1应急救援工作小组钟国辉刘国梁、龚胜、傅伟强等负责事故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定整改措施,恢复生产等工作的总体指挥协调。2对外协调组傅伟强、黄德科何明、林浩通等事故报警,对外协调、沟通、接待,信息发布等。3应急处理技术小组傅伟强、黄德科工程部成员担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技术处理,从技术方面提供处理意见。4应急处理监测小组黄德科盾构监测组人员担负盾构机过建构筑物过程中的全程、全天候监测工作,担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监测工作。发现监测的建筑物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报告值班的项目领导。5应急处理保卫小组李斌文、刘常利罗文武、张剑锋等负责对受安全威胁的人员进行疏散到安全地带,确保无受安全威胁的人员后,再对受安全威胁的财产实施转移,转移至安全地带。6应急处理突击队作业工区工长各工区班组长、突击队、义务消防队队员担负施工现场各类重大事故的处置任务。26
7物资保障组林浩通林伟文、张剑锋等配备足够的救援物资,事故发生后,按照现场救援所需在第一时间送达现场。8设备保障队马延伟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负责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并在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组织机械设备达到现场。9通讯联系组林浩通值班调度负责项目内部通讯联系,把现场各种情况及时通知到责任人,责任部门。10疏散引导防护组马延伟值班班长值班技术人员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组织危险区域的人员撤离,维持现场秩序,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险情蔓延扩大。6.3应急救援措施紧急事件发生后,事件现场的人员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应急领导小组按照职责要求到达规定岗位,立即启动预案,通知相关单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因识别的危险源含有共性与个性特点,现针对危险源的具体事项采取不同应急救援措施。6.3.1地面沉降1)当穿越工程中地面沉降达到预警值时,加强地面、电缆隧道及建(构)筑物监测,调整施工参数,严格控制出碴量,增加同步注浆量,进行管片背后补充注浆,同时通知产权单位,做好应急准备;2)当地表沉降达到预警值采取措施后仍继续发展或沉降达到控制值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隧道内补充注浆加固等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按汇报程序向业主、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地方政府和产权或管理单位汇报;3)当地面发生塌陷,要首先保护好现场,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抢救并立即向业主、监理上报事件的地点、初步原因、范围、估计后果,同时第一时间通知产权单位,进行应急处理。6.3.2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当盾构接近或穿越过程中,建(构)筑物沉降、倾斜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立即执行以下程序:1)调整施工参数,严格控制出碴量,增加同步注浆量,隧道内进行管片背后二次补充注浆。2)立即通知产权或管理单位,做好应急准备。3)加强电缆隧道及建(构)筑物监测。26
6.3.3电缆隧道沉降当在电缆隧道沉降超过预警值时,立即执行以下程序:a、调整施工参数,对管片底部进行二次补充注浆。b、加强电缆隧道及建(构)筑物沉降监测。c、立即建(构)筑物产权或管理单位,做好应急准备。6.3.3地铁/客运专线道床沉降(1)当盾构接近或穿越过程中,地铁9号/4号线/广*港客运专线沉降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立即执行以下程序:a、调整施工参数,严格控制出碴量,增加同步注浆量,隧道内进行管片背后二次补充注浆。b、立即通知产权单位,做好应急准备。c、加强电缆隧道及地铁9号线/4号线/客运专线监测。(2)当地铁9号/4号线/广*港客运专线道床沉降达到或超过控制值时,立即执行以下程序:a、立即停止掘进,保证土仓压力,并按汇报程序向业主、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地方政府汇报。b、立即通知产权单位,进行应急处置,暂停车辆运行。c、加强电缆隧道及地铁9号/4号线/广*港客运专线监测,对管片背后进行二次注浆加固,并制定下一步的施工方案。6.4应急资源6.4.1应急救护物资为对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要事先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处理用的材料、机具。设专人进行管理,确保抢险物资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本标段主要应急救援物资见表6-2。表6-2主要应急救护物资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发电机250KW1台根据施工进度可增加配备放置于工地办公室2水泵802台根据施工进度可增加配备3抢险车2辆经理部人员接送车辆,出现险情时专用26
4抢险指挥车2辆平时领导用车,出现险情时专用5对讲机7个工程测量用,应急时优先投入应急仓库6棉絮50床堵漏8方木10cm×10cm10m2抢险8水泵3台抽水9快速水泥1t堵漏9海棉50m2堵漏10沙袋300个堵水11普通水泥10t注浆12速凝水泥2t抢险13聚氨酯500kg堵漏14注浆泵2台管片壁后注浆15聚氨脂泵1台用于盾尾密封堵漏16担架2个根据施工进度可增加配备17常用急救箱1个根据施工进度可增加配备18止血绷带纱布1箱根据施工进度可增加配备19常用急救药品1箱根据施工进度可增加配备6.4.2应急联络电话(1)外部联系电话: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备注4号线港铁公司吴峥18566099059监理朱武13728864263工务署刘贵红13682518038医院*圳北大医院0755-83923333派出所**派出所0755-88366110(2)内部联系电话:26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圳北环电缆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备注钟国辉项目经理13902913636傅伟强盾构经理13902909995杨军书记13808887277谭文炳安全部长159947335636.5应急救援响应6.5.1应急响应等级一级紧急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和作业环境严重破坏及相应的事件,项目上的应急资源能够处理的紧急情况。二级紧急情况: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作业环境破坏,但构不成重大伤亡事故,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公司、业主*圳市工务署及社会力量介入的紧急情况。三级紧急情况:重、特大事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产生重大影响,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公司、*圳市工务署或地方政府介入的紧急情况。6.5.2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应在第一时间电话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电话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并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宣布启动应急预案,赶赴现场,并及时通知预案各相关人员及立即就位,进行抢险救援准备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和人员伤害事故发生,同时通知业主、监理、政府相关部门及产权单位。(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迅速查看现场险情,对事故严重程度作出判断,按应急措施进行现场抢险工作。(4)应急抢险结束后,认真分析总结,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制定下一步施工方案。6.6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6.6.1培训(1)根据受训人员和工作岗位的不同,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2)培训内容: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26
如何正确处理各种事故;自救与互救能力;各种救援器材和工具使用知识;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工作岗位存在哪些危险隐患;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6.6.2演练项目部按照假设的事故情景,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实际演练,将演练方案及经过记录在案。6.6.3预案修订与完善(1)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以及对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预案应进行及时更新,必要时重新编写。(2)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3)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