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18 KB
  • 61页

盾构法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

  • 6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编制依据:1、长沙中大联合体莞惠监理站监理规划(第二版);2、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3、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4、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5、盾构法隧道防水技术规程(DBJ08~50-1996);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1、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铁集成[2006]220号);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1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4、区间隧道结构防水通用图(莞惠城际通用图SD-TY-01);15、松山湖北-大朗区间GDK33+951.219~GDK38+359.000段盾构区间管片配筋图(莞惠施SD-06-07);16、松山湖北-大朗区间GDK33+951.219~GDK38+359.000段盾构区间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6-09);二、盾构法隧道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1、工程特点:本管段盾构法隧道集中在GZH-6标,右线从GDK33+951.219~GDK38+359.000,其中在GDK35+428设置盾构机吊出井一个。具体安排上,一台盾构机从GDK33+951.219左线出发至GDK35+428吊出,然后折返至左线GDK33+949.588,再次掘进至GDK35+428吊出。一台盾构机从左线GDK38+359出发至GDK35+428吊出。另一台由中铁十六局负责,从右线GDK38+359至GDK35+428吊出。左线全长4398.941m,右线全长4413.97m。为满足区间疏散要求,区间内设置八处联络通道,为满足排水要求,在线路最低处设置一座排水泵房。本管段盾构采用土压平衡盾构,由盾壳、开挖机构、推进机构、拼装管片机构和附属机构等组成。土压平衡盾构的工作过程为:开启液压马达,驱动转鼓带动切削刀盘旋转,同时开启盾构千斤顶,将盾构向前推进。土渣被切下后顺着刀槽进入泥土仓,这时开启螺旋输送机,使土渣充满螺旋输送机。当泥土仓与螺旋输送机运行中的土渣到一定数量时,开挖面被切下的土渣经刀槽进入泥土仓内的阻力加大,当这个阻力足以抵抗土层的土压和地下水的水压时,开挖面就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不致坍塌。土压平衡盾构就是通过土压来保持土压力的相对平衡与稳定来进行工作的。土压平衡盾构也有缺点,由于有隔板将开挖面封闭,不能直接观察到开挖面的情况,因此,开挖面的故障处理较为困难,特别是切削刀头、刀盘面磨损,换刀较为困难。因此,要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采取有效换刀办法。盾构隧道下穿建、构筑物时,应对现有建、构筑物进行加固处理。盾构进出洞位置是薄弱环节也应加固处理,保证盾构顺利施工。 2、盾构隧道工程技术、质量标准:①盾构隧道断面尺寸:外径8500mm,内径7700mm。②管片尺寸:外径8500mm,内径7700mm,厚度400mm,宽度1600mm(分为7块拼装而成)③受力钢筋净保护层厚度:无腐蚀性50mm,其余不小于30mm;有腐蚀性60mm,其余不小于40mm。④钢筋的锚固长度35d,并满足搭接要求。结构受力钢筋连接可采用焊接也可采用机械连接。⑤管片强度:C50、C55,抗渗等级P12。⑥洞门混凝土强度:C45,抗渗等级P10。⑦预埋件:钢材Q235B、Q345.⑧管片防水:见区间隧道结构防水通用图(莞惠城际通用图施SD-TY-01);⑨监控量测:地表最大沉降30mm,隆起量10mm,按设计提报监控量测报表。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①地形地貌:本段隧道位于东莞市大朗镇,所在地区属冲积平原、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多在20-35m之间,相对高差约15m。沿线既有建筑物密集,隧道下穿居民区、厂房、市政道路等,交通较为便利。本工程范围内地下管线较多,据管线资料,场区内的主要地下管线有电力电缆、通讯线缆、给排水水管、煤气管等,埋深不等。②地层岩性:拟建隧道范围内上覆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1m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1a1),第四系残积层(Qe1),下伏基岩为震旦系(Pz1)混合片麻岩。只要地层概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1m1):①1素填土:褐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潮湿-饱和,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及全风化混合片麻岩。若其在表层,上部约0.3m厚多为混凝土路面。厚0.50~12.00m,层底高程﹣9.79~32.22m。①2杂填土:杂色,稍湿,稍密,主要由角砾、砂及建筑垃圾等回填而成,厚1.0~2.0m,层底高程23.42~32.31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1a1)③粉质黏土:褐黄色,褐红色,硬塑,土质较均匀,黏性一般,含沙粒,层厚1.5~9.0m,层顶高程14.6~30.45m,层底高程11.01~24.56m。③1粉质黏土:灰白色,褐黄色,软塑,主要由粉、黏粘组成,粘性差、含多量粉细砂粒,层厚2.2~5.9m,层顶高程9.79~26.93m,层底高程7.59~21.53m。③2淤泥质黏土:黑灰色、深灰色,流塑,混少量砂砾,具高压缩性,厚0.5~9.6m,呈透镜体分部。层顶高程13.52~27.73m,层底高程11.22~25.4m。③3粉砂:褐黄、灰白色,稍密,主要成份为石英,含较多黏粒,层厚0.6~2.8m,层顶高程11.77~19.5m,层底高程10.57~17.5m。③5中砂:灰黄色,中密,主要以石英为主,级配一般,含少量黏粒,层厚3.8m,层顶高程19.49m,层底高程15.69m。 ③6粗砂:黄褐色,中密,主要成份为石英,含黏粒,砂质均匀,级配差,分选性较好,层厚4.6m,层顶高程17.4m,层底高程12.8m。3)残积层(Qel):④1粉质黏土:以褐黄色、褐红色为主,局部夹灰白色,硬塑,主要含黏、粉粒,次为砂粒,切面粗糙,具中压缩性,厚1.00~19.90m,层顶高程7.59~32.31m,层底高程﹣3.47~29.71m。4)震旦系(Pzl)混合片麻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⑨1全风化混合片麻岩、⑨2强风化混合片麻岩和⑨3弱风化混合3个亚层,分述如下:⑨1全风化混合片麻岩:褐黄色、褐红色,岩体呈土状、土夹砂状,各种矿物均已经风化为黏土或砂土,最大揭露厚度31.1m,层顶高程﹢3.47~29.71m,层顶埋深3.8~25.0m。⑨2强风化混合片麻岩:灰褐色、灰色,变晶结构,片麻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厚0.40~18.7m,层顶高程﹣20.04~17.47m,层顶埋深11.0~42.9m.⑨3弱风化混合片麻岩:灰褐色,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呈柱状及短柱状,少量块状,锤击声脆,最大揭露厚度39.95m,层顶高程﹣22.65~14.87m,层顶埋深14.9~45.0m。③场地水文:1)地表水:本场地内无地表水系、湖泊、鱼塘及沟渠。2)地下水: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受当地气候、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体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简单划分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1)孔隙水:分布于场区内上部覆盖层,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淤泥质黏土及砂层、残积层、全风化混合片麻岩中,其补给方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及地表水补给,排泄方式为大气蒸发及地下径流;处于砂层中的孔隙水由于上部被人工填土和冲积淤泥质黏土所覆盖,一般具微承压性。(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下部基岩中,主要赋存于混合片麻岩节理裂隙发育部位及强风化层中,含水层为风化、构造所形成的裂隙带,水量较大。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差异,基岩中的水略具承压性,孔隙水与裂隙水局部具连通性。受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水质一般良好。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是径流。地下水位埋深1.00~5.45m,水位高程18.35~32.71m,水位变幅0.50~2.00m。岩石富水性和透水性与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关系密切,节理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导致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不均匀。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腐蚀性:经钻孔取水样试验,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判定结果如下:(1)GDK33+950~GDK34+300段,地下水具酸性腐蚀性,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V-E;(2)GDK34+300~GDK34+800段,地下水无腐蚀性;(3)GDK34+800~GDK35+300段,地下水具侵蚀性CO2腐蚀性,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V-D,同时具酸性腐蚀性,化学环境等级为V-C;(4) GDK35+300~GDK35+900段,地下水具酸性腐蚀性,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V-D;(5)GDK35+900~GDK38+455段,地下水具酸性腐蚀性,化学环境作业等级为V-C。4)各岩土层的富水性及渗透系数:岩土渗透系数(k)值的大小取决于土的成因、颗粒大小、颗粒级配及土的密实度等;对基岩不仅取决于其成因,而且与风化程度、裂隙发育大小、裂隙的连通性有关。4、外部环境和运输条件:本段隧道位于东莞市大朗镇,所在地区属冲积平原、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多在20~35m之间,无地表河流。沿线既有建筑物密集,隧道下穿居民区、厂房、市政道路等。房屋基础多为天然地基、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房屋多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及土砖房。建筑物拆迁及临近加固范围间莞惠施SD-LQ-06-01设计图。本段隧道在GDK38+300处下穿省道S357银朗南路,并下穿银朗南道路大井头跨线桥,道路下各类管线密集,从桥跨桩基间穿过。由于隧道埋深较大,对隧道和桥梁影响不大,通过注浆加固进行保护即可。沿线道路发达,1#盾构始发井(GDK33+835.447~GDK33+951.219)在大朗镇黎贝岭村,2#盾构始发井(GDK38+359~GDK38+505)在朗常路上,盾构吊出井(GDK35+428)均有道路直达。管片加工场设在黎贝岭村道路旁,运输管片非常方便。5、专业接口:在盾构隧道内,上下行线路下方隧道底部填充层外层各设3根纵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每50米将其环连一次至纵向接地钢筋。底部纵向接地钢筋可以全隧贯通,也可分块隔断。6、盾构隧道工程控制的关键点和难点:①盾构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单位对盾构施工经验不足,施工难度大;②盾构始发井进出洞为保证安全,必须对洞口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效果难保证;③盾构进洞后,在区间必须保证盾构顺利推进,避免在区段内停滞,一旦坏在里面麻烦就大了;④盾构在推进过程中,难免出现刀盘刀具出现严重磨损,因此,在推进若干距离后要进行更换刀盘刀具。由于盾构隧道沿线下穿房屋、道路密集,很难找到合适的换刀地点,而带压换刀又是一件危险较大的工作。因此,要计划好换刀地点,提前进行地层加固,以便开仓换刀;⑤由于本段盾构隧道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高,含水量丰富,因此,对盾构防水要求也较高。7、施工安全:①盾构机法施工隧道,在铁路隧道施工中是一项新技术,施工前应对参加盾构施工的相关人员做好培训,重要岗位人员应持证上岗作业,参加验收人员的各方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② 施工中应做好地质预报,强化监控量测,及时收集、分析各类信息资料,实现信息化施工;③盾构机设备制造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总装调式合格,经现场推进50~100m距离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④盾构组装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总装时的精度标准,配套系统应符合规定,盾构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⑤盾构施工前,应核对隧道沿线地质资料,对疑难地点、换刀地点、下穿建、构筑物地点,道路应提前进行加固处理,采取保护措施。三、盾构法隧道过程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过程工作范围:施工准备→盾构组装调试→管片制作→盾构机推进→管片拼装→隧道防水→壁后注浆→监控量测→盾构到站和转场。①施工准备:重点1,熟悉和理解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地段和建构筑物地质构造、沿线环境、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方案审批;重点2,工作竖井完成并经过验收合格,已建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系统,完成盾构基座、洞口上方土层加固、洞门加固验收,审查施工单位所订购盾构机及配套设备是否与投标书中承诺的机型和配置一致,审核盾构机配套设备的几何尺寸、刀盘状态等配套设备能否满足工期要求。②盾构组装调试:盾构机拼装、就位、调试等进行旁站监理,严格控制机具各部位安装到位,按程序调试合格。③管片制作:本管段管片制作由莞惠监理站负责,分站对已生产出的管片应伙同监理站共同验收合格才能使用。④盾构掘进:重点检查盾构掘进前的准备,如洞口的破除、洞口顶部土体加固是否已经完成。盾构机按规范要求先进行掘进,长度为50~100m,根据试掘进过程的情况确定各项掘进参数,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盾构施工记录。监理应对掘进施工记录进行审查,特别要注意封仓压力、刀盘扭矩、刀盘转速、盾构机的平均推力、出泥量、平均掘进速度等参数和换刀位置。⑤管片拼装:管片拼装过程要加强检查,破损、掉角的管片不允许拼装。管片拼装前要逐步检查密封条是否粘贴牢固。整个管片由7部份组成,联接部位的联接螺栓是否拧紧,拼缝是否符合要求。⑥隧道防水、壁后注浆:隧道防水要注意:1、管片拼装防水,即管片拼装应粘贴 的防水材料应当齐全;2是管片拼装后要在壁后注浆,检查注浆及注浆压力,分析注浆效果,确保注浆可控。⑦监控量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面量测,按照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检测频率,提出量测报告。如出现地面沉降大于5mm/d,要求停止掘进,采取措施,以免事态扩大。⑧盾构掘进至终点后,在达到终点前100m时,应对盾构轴线进行复测和调整,为防止由于盾构推力过大以及盾构切口正面土体挤压而破坏工作井洞门结构,当切口离洞口10m起应保证出土量。切口离洞门结构30~50cm时盾构应停止掘进,并使切口正面土压力降到最低值,以确保洞门破除施工安全。盾构机到达终点后应分拆吊出工作井转场至始发井,再次组装进行新一轮盾构掘进。四、监理工作流程: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监理单位1、熟悉设计文件,核对设计图纸,参加技术交底;2、复核交桩复测资料和施工放样测量资料;3、审核施工方案;4、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是否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核对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2、复核复测中线、高程;3、编制施工方案;4、盾构机基座、反力架等施工;5、洞口顶部土层加固工作竖井工作竖井完成始发井、接收工作井施工已具备盾构始发、接收条件,并经验收合格盾构机组装调盾构组装调试监理旁站,试掘进50~100m监理盾构机组装、调试、试掘进50~100m管片制作由监理站负责监理,管片使用前应进行验收,砼破损不能使用管片制作检查洞门破除、洞顶上方加固,检查掘进记录盾构掘进,包括盾构姿态控制,刀具更换盾构掘进(隧道内施工运输、照明、通风、通讯。 按规范和设计要求7块拼装检查管片拼装管片拼装隧道防水施工隧道防水检查管片接缝内密封垫、嵌缝槽嵌缝材料,接缝注浆螺栓孔和压浆孔防水没有渗漏水壁后注浆施工壁后注浆检查注浆材料、注浆压力、注浆量见证监控量测,审查量测报表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提交监测报表盾构到站、转场盾构到站和转场盾构到站、转场监理自验合格报验验收审查施工单位报验资料、整理监理资料,参加竣工验收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1、盾构工程监理工作要点:施工准备:①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a、主要操作人员盾构工作经历;b、进度计划;c、施工工艺;d、质量、安全、环保、防水保证措施;e、监测方案;f、地层加固方案;g、紧急预案等。②检查洞口封门及其他预埋件应始发或接受前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③由于盾构始发时对周围土体进行了一次扰动,因此,要对洞口和洞口段上层土体区加固处理,监理人员应对加固的均匀性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可通过打探孔方式进行取芯检查。现场观察探孔有无渗漏或流砂,作为判断土体加固效果的辅助手段。④进洞地面控制量测,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掘进施工测量已经完成,并建立了测量控制系统,布设了控制测量点。盾构组装、调试:①组装前应对盾构机基座、反力架安装 、洞口橡胶密封条和端墙凿除、临时管片固定方案、盾构机操作方式、同步和衬背注浆方式进行检查,并对各个系统调试旁站监理,拼装完成后要进行验收。②始发前应检查洞口位置尺寸,检查验收基座和反力装置是否符合设计,按照《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第7.3.1条检查验收内容,对盾构机进行始发前验收。盾构掘进:①始发掘进应对盾构机的出井位置和角度进行复核,开始掘进前,监理人员要确认盾构机的姿态位置正确无误。为防止盾构机出现“栽头”现象,可根据地质状况预留1~3cm的沉降量。应对盾构的始发姿态进行检查,盾构机的垂直姿态应略高于设计轴线0~30mm,尤其是进入软土时,水平标高按预计下沉量标高。检查负环的安装,保证负环正确定位,确保盾构始发进入地层设计的轴线水平推进。②洞口钢筋割除应自下而上进行,钢筋割除监理应检查没有残余钢筋后,盾构机方可始发。③始发掘进过程中应保护盾构的各种管线及时跟进后配套车,并对管片拼装、壁后注浆、出土及材料运输等工序进行妥善管理。④应重点对洞门密封措施检查,帘布橡胶板上所开螺孔位置、尺寸进行复核,对出洞装置安装的牢固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帘布橡胶板紧贴洞口,防止盾构出洞后同步注浆液泄露。⑤始发掘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盾构的姿态和推力,并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掘进参数,当发现下列问题时,即令停止掘进,并同施工单位分析原因,采取对策:a、盾构前方坍塌;b、盾构自转角度过大;c、盾构位置偏差过大;d、盾构推力较预计增大较多;e、可能危及管片防水及注浆遇到事故管片预制:①管片制作质量好坏是确保管片拼装质量的首要环节,管片制作应严格按《地下铁路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99-199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以及《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的有关规定执行。②制作管片的原材料应符合铁路现行验收标准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对进场所有原材料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检查试验报告。管片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见证检验合格方可使用。③制作管片的模具规格、尺寸、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必须符合设计。断面管片分块为准要求,应考虑加工精度,监理初验收,并从试生产管片中随机抽出三环进行拼装检验,合格后可同意批量生产。④每套钢模每生产100环后应进行管片水平拼装检验,监理见证。⑤监理应检查预埋件和预留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规定。⑥管片钢筋骨架制作精度,应符合验标要求。⑦严格混凝土搅拌、灌注、振捣、养护等施工工艺。混凝土坍落度20~30mm,先两侧后中间,分层摊铺,振捣应先中间后两侧,两侧振捣后盖上压板再加料振捣10分钟后才可拆除压板,混凝土初凝后应进行蒸气养护。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进入养护池进行7天浸水养护,然后进堆场水喷淋养护至28天。⑧按要求进行混凝土抗压、 测试,确保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每灌注5环制作抗压试件一组,每10环制作抗渗压力试件一组。⑨管片每日生产15环抽查1环,检查尺寸,生产100环抽查1块做检漏测试,其水平拼装检验的频率和结果应符合验标规定。管片拼装:①监理人员对进场管片应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管片出厂质量证明、主要材料质量证明、复试报告、混凝土强度、抗渗试验报告及管片的外形尺寸、预埋件、螺栓预留孔位置和尺寸,管片拼装的螺栓型号规格、材质、外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证明。②拼装前,应检查管片是否贴好接缝密封垫,检查前一环环面防水材料是否完好,还应结合前环拼装的纠偏量,提出新一环采用的纠正措施。③拼装管片时,应依照组装管片的顺序,从下部开始逐次收回千斤顶,防止围岩压力及工作面泥浆压力使盾构后退。④纵向螺栓以设计标准测力扳手检测拧紧程度,在掘进时,依次拧紧将出工作车架的纵向螺栓。⑤拼装过程中要保持已成环管片环面及拼装管片面的清洁。⑥曲线段时,各块管片的环向定位要正,以保证衬砌环符合设计轴线要求。⑦管片拼装后贯穿裂缝,裂缝宽度不得超0.02mm,不得有混凝土剥落。环向、纵向螺栓必须全部拧进,每环相邻管片允许高差10mm,纵向相邻管片允许高差15mm,衬砌环直径椭圆度小于5‰D。刀具更换:①应预先确定刀具更换的地点和方法,并做好相应准备。②刀具更换宜选择在工作井或地质条件较好,地层稳定地段进行。③在不稳定地层换刀具前,必须采取地层加固或压力法等措施,确保开挖面稳定。④带压进仓更换刀具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a、对带压进仓作业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b、采用两种不同动力装置,保证不间断供气;c、气压作业严禁采用明火,当确需使用点焊气割时,应加强设备安全检查,还必须加强通风并增加消防设备。⑤带压更换刀具还须符合以下规定:a、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合理气压,稳定工作面和防止地下水渗漏;b、刀盘前方地层和土仓满足气密性要求;c、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开挖面稳定状态和刀盘、刀具磨损状况进行检查,确定刀具更换专项方案与操作安全规定;d、作业人员应按照刀具更换专项方案和安全操作规定更换刀具;e、保持开挖面和土仓空气新鲜;f、作业人员进仓工作时间要求如下:进仓压力(MPa)工作时间仓内工作时间(h)加压时间(h)减压时间(h)0.01~0.1356140.13~0.174.57240.17~0.255395124小时内只允许工作1次⑥做好刀具更换记录。壁后注浆: ①注浆材料要完全适合围岩条件和盾构形式,要具有完全填充首尾空隙的流动性,浆液压注后不产生离析且强度很快超过围岩的强度,具有不透水性。②注浆时机。盾构推进时,应进行同步注浆,衬砌管片脱出盾尾后,应配合地面量测及时进行壁后注浆。为控制地表沉陷,要特别注意同步注浆和壁后注浆的效果,必要时要根据土体固结和稳定状况以及地表监控情况适当进行二次或多次注浆。③注浆方法。注浆前应对注浆孔、注浆管路和设备进行检查并将盾尾封堵严密。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使壁后空隙全部充填密实,注浆量应控制在130%~180%。壁后注浆应从隧道两腰开始,注完顶部再注底部,注浆后应将壁孔封闭,完工后及时将管路设备清洗干净。在注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管片与管片接头的变形,盾尾密封损伤等问题,要严格控制管片拼装质量。隧道防水:①隧道防水监理的重点放在管片防水材料的进场验收,拼装过程中的保护,嵌缝施工以及注浆孔的封堵上。防水密封垫应按管片的型号施工,严禁尺寸不符或有质量缺陷。②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前,应逐块对粘贴的防水密封条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重点放在粘贴是否牢固、平整、严密,位置是否正确,对有鼓起、超长和缺陷等现象一律禁止使用。③管片嵌缝材料,槽缝应清理,使用专门工具填塞平整、密实。④采用注浆孔注浆时,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⑤拼装时不得损坏防水密封装置,尤其注意管片拼装“T”行部位的防水质量。⑥隧道与工作井、联络通道等附属构筑物的接缝防水应按设计在隧道外约1.5米处进行。控制地表变形,监控量测:①密封舱压力的正确选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面稳定条件。②控制排土量、推进速度和螺旋输送机转速的匹配,以出土量控制进度。③严格控制开挖面的挖土量,防止超挖。④加强盾构与衬砌背间隙的充填,保证压注工作及时,衬砌环脱出盾构机后立即压注充填材料。⑤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减少盾构在地下的停搁时间。⑥为减少纠偏推进对土层的扰动,应限制盾构推进每环的纠偏量。⑦为防止隧道下沉,通常按经验估计下一个可能的沉降值,施工时适当提高隧道的施工轴线,使产生沉降后的轴线接近设计轴线。⑧按照设计要求布控观测点,监理见证量测数据,并审查施工单位的监测日报、周报。⑨实测变形值大于5mm/d时,要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掘进,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报告建设单位。盾构接收:盾构接收有两个概念:一是盾构始发进洞接收;一是盾构到达接收。 ①盾构接收之前,监理人员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进洞计划和接收方案。包括:接收掘进、管片拼装、壁后注浆、洞门内外土体加固、洞门围护破除、洞口钢圈密封等。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盾构机进洞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后果的补救方案,如管片破裂、隧道漏水、地面沉陷等。②对盾构进洞后往往会产生的“上飘”现象,要有动态控制方案。③盾构到达接收井10m内,应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开挖面压力。当切口离洞门30~50cm时应停止掘进,使切口正面土体压力降到最低值,确保洞门破除施工安全。由于土压平衡盾构密封舱内充满土体,,在近洞口处有一个较大的力作用接收井到达面得围护结构上,因此应根据强度计算确定是否需补强措施。④盾构主体进入接收井,应及时密封管片环与洞门间隙。⑤盾构到达接收井前,应采取措施,使拼装管片环缝挤压密实,确保密封防水效果。⑥洞门钢筋割除后,监理应检查盾构出站范围内没有残余钢筋。⑦盾构接收全过程进行地面构筑物变形监测。盾构机调头:①盾构机调头,施工单位应有专项方案待审批。②盾构机调头必须有专人指挥,并有专门的盾构机维修保养方案。如刀具的更换、螺旋输送机耐磨块的更换、盾尾密封刷的更换、千斤顶的维修等。③盾构机调头完成以后,应重新按始发前的检查要求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才能再次始发。2、盾构工程监控目标:模具:①管片钢模具设计制造时的规格尺寸、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必须以隧道符合设计断面管片分块为准要求,应考虑加工精度,初验其允许制造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值。钢结构及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便于拆卸。模具允许制造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检验数量1宽度±0.4内径千分尺6点/片2弧弦长±0.4样板2点/片,每点2次3边模夹角≤0.2靠尺塞尺4点/片4对角线±0.8钢卷尺、刻度放大镜2点/片,每点2次5内腔高度﹣1~﹢2高度尺4点/片②模具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具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清理干净模具内杂物,钢筋骨架、预埋配件严禁接触脱模剂。③管片出模时,管片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0MPa。④模具每周转100次,必须进行系统检验,其允许偏差需符合模具允许制造偏差表规定值。管片:① 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质量,配合比、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等的质量标准、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要求。②管片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片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至脱模前,应覆盖保湿采用蒸汽养护或自然方式进行养护。b、自然养护时间在掺加减水剂时自然养护时间,养护为8~12h。c、蒸汽养护的混凝土管片静停2h后,开始输入蒸汽,升温速度不宜超过15℃/h,降温速度不宜超过10℃/h,恒温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0℃。d、蒸汽养护时间不宜超过6h,停止蒸汽养护时管片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得超过20℃。e、管片脱模后,非冬期间生产的管片宜置于水中养护7d以上,冬期生产的管片宜涂刷养护剂。③管片在贮存阶段宜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养护且养护周期不得少于14d。管片/仰拱块出厂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④混凝土管片钢筋加工要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钢架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数量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施工单位检查数量1主筋和构造筋剪切±10抽检≥5件/班,同类型、通设备且≤15环2主筋折弯点位置±10抽检≥5件/班,同类型、通设备且≤15环3箍筋内净尺寸±5抽检≥5件/班,同类型、通设备且≤15环⑤混凝土管片浇筑时,要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位置,钢筋骨架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钢筋骨架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数量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施工单位检查数量1钢筋骨架长﹢5﹣10每环检1片、每片骨架检查4点宽﹢5﹣10高﹢5﹣102受力主筋间距﹢5层距﹢5保护层厚度﹢5﹣33箍筋间距﹢104分布筋间距﹢55环、纵向螺栓孔和中心吊装孔畅通、内圆面平整⑥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预制成型管片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宽度±12弧弦长±13厚度﹢3﹣1⑦每套钢模每生产100环后应进行管片水平拼装检验一次,检查结果应符合下表规定。管片水平拼装检验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塞尺1环向缝间隙2每环测6点塞尺 2纵向缝间隙2每条缝测2点塞尺3成环后内径±2测4条(不放衬垫)用钢卷尺量4成环后外径﹢6﹣2测4条(不放衬垫)用钢卷尺量⑧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2预埋件中心线位置3⑨管片/仰拱块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有严重缺陷的管片不得用于工程。混凝土管片外观质量缺陷等级名称现象缺陷等级漏筋管片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严重缺陷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严重缺陷孔洞混凝土内空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严重缺陷夹渣混凝土内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严重缺陷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严重缺陷裂缝①可见的贯穿裂缝①严重缺陷②长度超过密封槽且宽度>0.1mm的裂缝②严重缺陷③非贯穿性干缩裂缝③一般缺陷外形缺陷棱角磕碰、飞边等一般缺陷外表缺陷①密封槽部位在长度500mm的范围内存在直径5mm以上①严重缺陷②管片表面麻面、掉皮、起砂、存在少量气泡等②一般缺陷管片安装:①管片拼装应严格按拼装设计要求进行,管片无内外贯穿裂缝,无大于0.2mm的推顶裂缝及混凝土剥落现象。②管片防水密封条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缺损,黏结牢固,平整,防水垫圈无遗漏。③螺栓质量及拧紧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④施工中管片拼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管片拼装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检查频率数量1衬砌环直径椭圆度±6‰D尺量后计算4点/环2隧道圆环平面位置±70用经纬仪测中线1点/环3隧道圆环高程±70用水准仪测高程1点/环4相邻同环管片间的径向错台6用尺量4点/环5相邻环片同环管片间环面环向错台7用尺量1点/环注:D指隧道的外直径,单位:mm。⑤成型隧道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成型隧道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检查频率数量1衬砌环直径椭圆度±6‰D尺量后计算4点/环2隧道圆环平面位置±120用经纬仪测中线1点/环3隧道圆环高程±120用水准仪测高程1点/环4相邻管片的径向错台12用尺量4点/环5相邻管片环向错台17用尺量1点/环注:D指隧道的外直径,单位:mm。⑥结构表面无裂缝、缺棱、掉角,管片接缝符合设计要求。⑦衬砌结构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同步注浆:①管片同步注浆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②同步注浆应进行配合比设计。③注浆浆液胶凝时间宜为3~10h。固结体1d强度不小于0.2MPa(相当于软质岩层无侧限抗压强度),28d强度不小于2.5MPa(略大于强风化岩天然抗压强度)。浆液结石率应大于95%,即固结收缩率<5%。浆液稠度宜为8~12cm。浆液倾析度(静置沉淀后上浮水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应小于5%。④充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其他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⑤注浆时应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通过现场试验调整配合比来控制胶凝时间。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的早期强度的地段,应缩短胶凝时间。二次注浆:①二次补强注浆施工应符合检测结果和设计要求。②二次补强注浆宜采用1:1水泥单液浆。但在地下水丰富,需进行注浆堵水的情况下,也可在局部地段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③浆液所用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④二次补强注浆应控制压力,宜为0.5~0.6MPa。注浆量应根据管片外间隙和量测结果确定。管片防水:①同一配合比的管片混凝土,每30环留置抗渗试件一组,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抗渗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②防水密封条的品种、规格、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③胶黏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④管片成品应按要求进行检漏测试。检漏标准按设计抗渗压力恒压2h,渗水深度不超过管片厚度的1/5为合格。⑤防水密封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粘贴管片防水密封条前应将管片密封条槽清理干净。b、粘贴后的防水密封条应牢固、平整、严密、位置正确,不得有起鼓、超长和缺口现象。c、管片防水密封条粘贴完毕并达到粘贴时间要求后方可拼装,拼装时不得损坏密封条。 ⑥隧道防水施工、防水效果符合设计要求。⑦螺栓孔密封圈品种、规格、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⑧嵌缝材料品种、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⑨螺栓孔密封圈应按设计要求安装,不得遗漏,且不宜外露。管片嵌缝防水应符合设计要求。3、盾构工程监控手段:①方案审查和批准:盾构工程依据以下规范、验标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批:1)长沙中大联合体莞惠监理站监理规划(第二版);2)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3)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4)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5)盾构法隧道防水技术规程(DBJ08~50-1996);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1)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铁集成[2006]220号);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1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4)区间隧道结构防水通用图(莞惠城际通用图SD-TY-01);15)松山湖北-大朗区间GDK33+951.219~GDK38+359.000段盾构区间管片配筋图(莞惠施SD-06-07);16)松山湖北-大朗区间GDK33+951.219~GDK38+359.000段盾构区间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6-09)。至目前为止,依据以上规范和验标,对施工单位的GDK33+951.219~GDK38+359盾构隧道下穿建筑、构筑物加固方案、GDK33+951盾构始发井端头旋喷桩加固方案进行了审批。②巡视检查要求如下:1)总监:对各标段重点及控制工程巡视检查每月不小于2次,全线巡视检查每月不小于1次。2)副总监(监理站安全负责人):对所分管标段工程巡视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对分管段的重点及控制工程巡视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3)监理组长:对所分管标段工程集体巡视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重点部位卡控要点每周不少于2次。4)其他专业负责人:对所分管标段工程巡视全线检查监理站每月不少于1次,监理分站每月不少于2次,监理分站安全工程师每3天不少于1次(重点部位、卡控要点每天1次)5)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所分管范围巡视检查每两天不少于1次,对分管工程重点部位卡控要点巡检每天不少于1次。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如下:1)是否按照设计文件和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2)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合格;3)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到位;4)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5)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6)已施工部位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对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监理工程师宜采用照相、录像等手段予以记录,并向承包单位发出整改指令。③工序报验检查或隐蔽检查,以设计和验收标准为依据,对重要工序,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进行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后再次复检至符合设计和验收标准,合格的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序报验检查和隐蔽检查,又叫过程监理,是监理工作过程检查与控制的主要内容。盾构隧道工程过程检查与控制的重点部位和内容如下:1)盾构组装、调试及验收:a、大件吊装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负责,组装应按相关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组装方案进行,现场应配备消防设备。明火、点焊作业时,应有专人负责。b、组装后,必须进行各系统的空载调试,然后进行整机空载调试。c、盾构现场验收应按主要功能及使用要求制定现场验收大纲,验收主要项目内容如下:1、盾构壳体;2、切削刀盘;3、拼装机;4、螺旋输送机;5、皮带运输机;6、同步注浆系统;7、集中润滑系统;8、液压系统;9、铰接装置;10、电气系统;11、渣土改良系统;12、盾尾密封系统。d、盾构验收合格并确认正常运转后,方可开始掘进施工;e、现场验收时,应详细记录盾构运转状况、掘进情况并进行评估,满足技术要求后,签认验收文件。2)盾构机进洞始发:重点是洞口及洞顶土层加固是否满足设计。检查盾构机定位,反力架安装,洞口密封措施和端墙凿除,钢筋切割。检查洞口位置尺寸、方向、高程,检查验收基座和反力装置是否符合设计,并对盾构始发姿态进行复核。3)盾构掘进:a、重点是必须严格控制排土量、盾构姿态和地层变形;b、盾构掘进至一个管片宽度时,应停止掘进,进行管片拼装。管片拼装时应采取措施保持土仓压力,防止盾构后退;c、掘进过程中必须对成环管片与地层的间隙充填注浆;d、保持盾构与配套设备、抽排水与通风设备、水平运输与垂直提升设备、泥浆管道输送设备、供电系统等正常运转,并保持盾尾密封;e、在曲线段施工时,应考虑已成环管片竖向、横向位移对隧道曲线的影响;f、根据横向偏差和转动偏差,应调整盾构姿态并防止过量纠偏;g、盾构机暂停掘进时,应采取措施稳定开挖面,防止坍塌;h、督促施工单位必须对盾构姿态与管片状态进行测量复核,并做好施工记录。4)盾构姿态调整:a、盾构掘进中应随时监测和控制盾构姿态,应对盾构姿态及管片状态进行测量和人工复核,并详细记录,当发现偏差应及时纠偏;b、实施盾构纠偏必须逐环、少量纠偏,防止过量纠偏而损坏已拼装管片和盾尾密封; c、可采取千斤顶分组控制或使用仿行刀适量超挖或反转刀盘等措施调整盾构姿态。5)刀具更换:a、应预先确定刀具更换地点和方法,刀具更换宜选择在工作井或地质情况较好、地层稳定、无建筑物障碍地点;b、带压进仓更换刀具,应符合《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规定。6)管片制作:a、本管段盾构管片制作由莞惠监理站负责;b、分站只负责盾构管片验收。管片验收时,要注意以下事项:a)管片混凝土强度和抗渗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监理检查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抗渗试验报告;b)管片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有严重缺陷的管片不得用于工程中,盾构混凝土管片外观质量缺陷等级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3.4.9条规定。c)存在一般缺陷的管片数量不得大于同期生产管片总数的10%,并由生产方按技术要求处理后重新验收,修补材料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管片强度。d)管片的尺寸偏差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第13.4.6条规定。e)水平拼装检验结果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第13.4.7条规定。f)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应符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第13.4.8条规定。7)管片拼装、隧道防水:a、管片拼装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拼装,管片质量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b、管片防水密封质量经检验符合设计,粘贴管片防水密封条应粘接牢固、平整,不得起鼓、超长和缺口。防水垫圈不得遗漏、外露。c、螺栓质量及拧紧度必须符合设计。d、管片拼装时应对隧道轴线和高程进行测量,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规定。e、管片拼装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规定。8)隧道壁后注浆:a、壁后注浆分为同步注浆,即时注浆和二次补强注浆。。同步注浆和即时注浆必须与盾构掘进同步进行。注浆量的充填系数应根据地层条件、施工状态和环境要求确定,宜为1.30~2.50,选择的二次补强注浆的注浆量和注浆速度应根据环境和沉降监测结果而定。b、选择的注浆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注浆形式或管片强度、设备性能、浆液特性和隧道埋深等综合因素确定。壁后注浆应满足强度、流动性、可填充性、凝结时间、收缩率、环保等要求。c、注浆用浆液应按设计配合比拌制。d、注浆作业应连续进行,配备对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等参数进行自动记录的仪器。e、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9)盾构接收:a、盾构接收应有接收施工方案。 b、盾构到达接收井前100m时,必须对盾构轴线测量并调整,保证盾构准确进入接收洞门。c、盾构到达接收井10m内,应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和开挖压力。d、盾构主机进入接收井后,应及时密封管片环和洞门间隙,确保密封防水效果。10)盾构调头和解体:a、盾构解体和调头应有详细方案,并配备使用的吊装设备、工具、材料、b、盾构解体和调头必须有专人指挥,避免碰撞。c、盾构解体前,应对各部件进行检查,并对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进行标识。d、对已拆卸的零部件做好清理和维修保养。e、盾构调头后,完成盾构管线的连接组装工作,必须进行各系统的空载调试和整机空载调式,合格后才能继续始发。④盾构关键部位及工序的旁站监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没有盾构要求旁站监理的要求,《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亦没有盾构要求旁站监理要求,监理规范中有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旁站要求。但管片生产是由莞惠监理站负责,根据长沙中大联合体莞惠监理站监理规划第二版要求也没有旁站监理要求,因此盾构工程没有旁站监理要求。⑤见证试验与平行检验:。由于本管段需见证试验与平行检验的项目均在管片生产工序中,而管片工序生产由莞惠监理站负责,因此,分站及现场监理无见证试验和平行检验。六、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施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盾构调试空载调试不能正常运转空载调试,各部件的行程、回转角度、提升平移、调节距离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各系统的工作压力必须符合设备的设计要求。空载调试不能正常运转,应按照盾构机的组成分别检查:螺旋输送机、皮带运输机、泥水输送系统,同步注浆系统、集中润滑系统、液压系统、铰接装置、电气系统、渣土改良系统、盾尾密封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有问题的部件立即更换盾构始发洞门土体改良加固质量欠佳,出现渗水涌沙1、对加固土体事先检查检验;2、对渗水、涌沙处进行补注浆。洞门开凿钢筋切割不净,洞口尺寸有误钢筋切割不到位补切割,凿除地连墙砼尺寸不够补凿洞门密封装置不密封对洞门已安装的钢环、帘布橡胶板、扇形板及折页翻板进行检查,对变形的部件予以更换或整修,对可能侵限的部件重新定位或限位。盾构始发后轴线偏离设计轴线1、提高贯通测量精度,避免误差超标,每推进100环要请 测量队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三角网贯通测量校核;2、始发时要确认盾构机的姿态位置正确无误为防止盾构进洞出现栽头,应预留1-3cm的沉降量,进入软土时,应按预计下沉量抬高;3、尽可能调整盾构推力及合力作用位置来控制盾构推进轴线;4、采用压浆方法调整管片与盾构两者的相对位置;5、根据盾构姿态测量数据进行调整;6、调整时纠偏幅度从小到大,同时按“及时、连续”的原则纠正轴线。盾构推进盾构前方地层发生坍塌或遇有障碍停止掘进,分析原因,采取措施:1、检查土仓压力,严格控制排土量,当土仓压力不足时,是有可能发生坍塌;2、采取洞内外注浆,稳定坍塌体后再继续开挖;3、遇有地下管线与地下障碍物,应查明地下管线类型、位置、允许变形值,制定专项方案,进行加固或改移,及时调整掘进速度,减少地表沉降和隆起,确保管线安全;4、在开挖面拆除障碍物时,可选择带压作业或加固地层的方法;5、对盾构通过建(构)筑物,应严格按设计预先从地面注浆加固。盾构本体滚动角大于3°应改变刀盘旋转方向,施加反方向旋转力矩的方法纠偏。盾构轴线偏离轴线大于50mm采取分区控制盾构推进千斤顶,合理编定千斤顶推进组数和油压值。调整盾构推力大小及合力作用位置,控制盾构的推进轴线。每推进100环应进行精密轴线测量校核。曲线段偏差时合理利用超挖刀,适当超挖。盾构推力与预计值相差较大应检查压力是否过大。土压力过大,会使推力增加,这时应加快大小螺旋输送机的速度,开大排土闸门,使泥土迅速排出,以减少土仓压力。当推力较小时,以上过程反之。盾构掘进过程机械超热检查盾构冷水循环系统。隧道内通风、照明、运输不佳应按暗挖隧道标准设置风机和照明系统。材料水平运输宜采用有轨运输。刀具更换刀具更换地点不合设计要求1、应预先确定刀具更换地点与方法,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2、刀具更换宜选择在工作井或地质较好、地层稳定地段,不稳定地层更换刀具时,应先行进行地层加固。带压换刀具不符合设计要求带压换刀具是应:①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合理气压、稳定工作面和防止地下水渗漏;②刀盘前方地层和土仓满足气密性要求;③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开挖面稳定状态和刀盘、刀具磨损状况进行检查,确定刀具更换专项方案和安全操作规定④作业人员应按照刀具更换专项方案和安全操作规定更换刀具;⑤保持开挖面和土仓空气新鲜;⑥作业人员进仓工作时间应根据内仓压力最长5小时,最短3小时。管片拼装和管片防水管片验收不合格 遇有以下严重缺陷的管片不能接收:1、漏筋;2、蜂窝;3、孔洞内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4、夹渣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5、疏松不密实;6、密封槽部位在长度500mm范围内存在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5mm的气泡超过5个;7、裂缝长度超过密封槽,宽度大于0.1mm,深度大于1mm,管片表面有贯穿裂缝和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8、强度不够;9、检漏测试不合格;10、外形尺寸不合设计,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位置和尺寸不符合设计。除以上严重缺陷外,其余一般缺陷按技术处理后重新验收,修补材料强度不低于管片强度。管片防水密封件和螺栓质量存在问题检查材料质量证明和抽样检查成品,不合格不准使用。管片接缝螺栓没有拧紧纵向螺栓以设计标准测力扳手检测拧紧程度,依次拧紧将出工作车架的纵、环向螺栓。接缝密封垫组装不合要求检查接缝处密封垫,密封垫组装前应将管片密封槽清干净。要求密封垫牢固、平整,螺栓孔密封胶圈按设计安装不得遗漏,忘装的要拆开重装。管片组装允许偏差超标,不符合设计轴线要求1、每环相邻管片径向错台5mm,相邻管片环向错台6mm,衬砌环直径椭圆度小于5‰D,不符合要求的调整重新组装;2、管片拼装时对隧道轴线平面位置允许偏差±50mm,轴线高程±50mm,不符合要求的调整或重新组装。壁后注浆注浆浆液从盾尾间隙中漏入盾构检查盾尾密封装置,修好密封装置。注浆压力过大、过小同步注浆时,注入口的注浆压力大于该点的静水压力和土压力之和即可,若压力过大,不是填充而是劈裂,会造成后期沉降,还易跑浆。注浆压力过小充填时间长,填充不充分。因此,要注意注入口的注浆压力表的数值,随时调整压力值,即调整流速。注浆过程不规范注浆前应对注浆孔、注浆管路进行检查并将盾尾封堵严密。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应控制在130%~180%。壁后注浆应从隧道两腰开始,注完顶部再注底部,注浆后应将注浆孔封闭。注浆过程中要注意管片接头的变形、盾尾密封损坏等问题。注浆材料以水泥、粘土砂浆为主体,终凝强度不低于0.2MPa,注浆压力0.6~0.8MPa。盾构出洞盾构离接收井10m内,掘进速度不减盾构到达接收井10m内,应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开挖面压力,以确保到达面井壁安全。当切口离洞门0.3~0.5m时,应停止掘进,并使切口正面土压力降到最低值。盾构进入接收井后,未及时密封管片与洞门间隙如不及时密封管片与洞门间隙,不能确保壁后注浆效果,因此应及时密封管片环与洞门间隙,同时使拼装管片环缝间挤压密实。洞门切割钢筋不净应检查洞门残余钢筋,切割干净出洞盾构轴线与洞外基座轴线不准应事先测量定位,确保轴线正确,保证出洞后盾构落在接收井的基座上 盾构出井起重吊装设备检定验收手续不全按起重吊装规范、规程检查验收,手续不全补齐才能使用盾构组装没有按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有关施工工艺方案及质量控制指标组装1、盾构组装应按相关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组装方案进行组装,监理工程师应参照盾构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监督实施;2、施工单位应提供现场组装方案供监理工程师跟踪检查;3、大件吊装作业必须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负责施行,监理工程师应审查大件吊装作业单位的资质和操作人员资质证件。管片预制/由监理站负责实施。控制测量施工测量成果超标1、结合盾构及配置的导向的精度、特点和人工测量仪器精度,制定盾构施工测量方案;2、盾构施工隧道贯通测量中线中误差应满足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5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25mm;3、同一贯通区间内始发和接收工作井使用的地面进井控制点必须进行直接联测,并与区间内其他地面控制点构成附合路线或附合网;4、隧道贯通后必须分别以始发和接收井的地下控制点为起算数据,采用附合路线形式,对原有控制点重新组合或布设并施测地下控制三角网。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实测项目不符合设计要求监控量测范围应包括盾构隧道和沿线施工环境,对突发的变异情况必须启动应急监测方案。监控量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应按业主规定,施工单位应定期报送监控量测日报表、周报表和月报表,并对监控量测的结果负责。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报表认真核实并见证,实事求是作出可以继续正常施工,还是要暂停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的决定。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摘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建筑火灾;轰燃;灭火救援    一、引 言   轰燃是室内火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燃烧现象。室内发生火灾后,若具备合适的燃料和通风条件,就可能发生轰燃。轰燃一旦发生,室内所有可燃物会在极短时间内同时全面着火,室内整个空间都充满火焰,可燃物燃烧速率和室内温度急剧上升,并且室内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氧气浓度也随之急剧下降。这些都会使室内人员受到严重威胁,也给消防灭火救援带来极大困难。国内外发生的很多建筑火灾事故中,轰燃就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元凶,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吉林中百商厦火灾、英国布拉德福市足球场火灾和皇家十字地铁车站火灾。因此,结合轰燃的特点和危害性,分析轰燃对建筑火灾中灭火救援工作造成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室内火灾的控制,对于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轰燃及相关研究  (一)轰燃定义  NFPA921中轰燃定义为:室内火灾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热辐射作用下的所有可燃物在轰燃时几乎同时着火,火焰迅速在室内所有物体传播蔓延,室内形成一片火海。轰燃的发生是火灾失控发展的危险信号,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强大的破坏力往往造成恶性死伤事故和巨大财产损失,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与巨额财产损失,也是火灾即将向临近区域蔓延的重要标志。  目前对轰燃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常用的三种:(1)室内火灾由局部火向大火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开始燃烧;(2)室内燃烧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3)在室内顶棚下方积聚的未燃气体或蒸气突然着火而造成火焰迅速扩展。  (二)轰燃判据及预测  室内火灾是一种受限空间内的燃烧,是建筑火灾的主要形式,将发生轰燃的条件量化为可以测量或计算的物理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现在应用最多的三个轰燃判据为:(1)室内接近顶棚热烟气温度超过600℃;(2)室内地板平面辐射热通量超过20kW/m2;(3)通风口有火焰喷出。以上判据都源于火灾实验观察结果,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以作为判定轰燃的参考标准。   对轰燃的预测方法,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温度和热通量判据。V.Barauskas、McCaffrey、Quintiere、Harkleroad、Thomas等分别提出了基于热释放速率预测轰燃的经验公式。此外,武警学院陈爱平教授将内衬材料的热惯性因素引入考虑,基于McCaffrey的方法提出了轰燃综合预测法;B.Hagglund等建议采用临界轰燃燃烧速率预测轰燃;J.G.Quintiere等提出采用临界轰燃燃料面积预测轰燃;S.R.Bishop根据经典热爆炸和非线性热动力学理论温度微分方程特征值预测轰燃等。这些预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性还有待改进。  三、轰燃对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一)轰燃时间预测困难,影响灭火救援决策  消防部队在轰燃前到达现场,如果未及时预测和侦察到轰燃,急剧升高的温度和喷出火焰会对消防队员造成伤害。消防官兵到火场后,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是否会发生轰燃和什么时候发生轰燃。有些火灾,消防员内攻进入室内的瞬间就可能被卷入火海中,而有些火灾,在灭火救援进行过程中突然轰燃,也有的至灭火战斗结束也不发生轰燃。如何在火场快速判断轰燃发生的可能性及时间,仍是一线消防指挥员的一个难题。而目前对轰燃的预测研究多限于学术理论方面,并没有便于在灭火救援现场操作的轰燃预测仪器或技术手段。指挥员只能依靠个人积累的灭火经验,对轰燃的感官印象及火情侦查情况进行初略判断,容易导致现场决策低效率、低质量,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火场温度高,灭火进攻困难   室内发生轰燃后,火势突然猛涨,进入全面燃烧阶段,产生的高温能达到1000℃左右。有关研究表明,对于没有任何保护的皮肤,只要暴露在137-160℃的环境中就会造成严重伤害。扑救建筑火灾最有效的灭火措施是内攻,而轰燃产生如此的高温会对消防员产生强烈的烘烤,加上可能从门窗喷出的火焰和高温烟气,消防队员很难近距离灭火,内攻更加危险、艰难。如灭火中水枪掩护不充分,个人防护不周全,还会危及消防员人身安全。同时由于轰燃中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浓烟和气体,降低了火场能见度,更加难以发现较隐蔽的火势威胁,影响了灭火效率。  (三)室内充满烟气,搜索救援难度大  轰燃发生前,大量积聚的浓烟和高温会迫使消防员将身子放低,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搜索被困人员时行动不便,效率低下。此外,室内积聚的浓烟具有较强的减光性,室内能见度很低,对侦查和搜救非常不利,受困人员也无法自行安全疏散,消防员也有误入危险区域和迷路的危险。轰燃后转为全面燃烧,燃烧更为猛烈,无法深入开展室内救援,而由于燃烧速率急剧增长,因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CO、H2S、HCL、SO2等,导致被困人员中毒、窒息,消防灭火救援时间更加紧迫,人员疏散更加困难。  (四)建筑受高温烘烤,结构有倒塌危险  室内轰燃发生后,释热速率急剧增大,温度急剧升高,达到500℃-600℃的高温,最高可达1000℃左右,建筑构件的强度在高温、强烈热辐射作用下会下降。混凝土在高于300℃ 温度作用下抗压强度线性下降,超过600℃时抗拉强度基本丧失,在900℃左右时抗压强度下降到常温时的10%;钢结构虽不燃烧,但在火灾高温中强度会迅速下降,500℃左右时全负荷钢结构就会失去静态平衡稳定性,600℃其强度下降2/3,进而结构发生变形引发倒塌。因此轰燃扑救过程中,建筑结构很容易发生局部倒塌甚至整体坍塌,使室内人员受到威胁,影响消防救援工作。  (五)火焰易窜出蔓延,控制火势难度大  室内具备轰燃条件时,可能在着火3-10min后就会发生轰燃,消防队赶赴火场后可能已经发生轰燃,火灾发展至猛烈燃烧阶段,第一出动力量如对火灾形势估计不足,到达火场后往往控制不住逐渐增长蔓延的火势。此外,轰燃后伴随着喷出火焰和飞火,能冲出着火房间,造成火势蔓延。而且轰燃产生的强烈辐射热也对临近可燃物形成威胁,强辐射热也是火势向上层和四周扩散蔓延的主要原因。  四、预防和控制轰燃的灭火救援对策  (一)全面侦查火情,注意轰燃征兆   在处置建筑室内火灾时,应全面侦查火情,快速掌握起火房间位置、火势大小、人员被困情况、室内可燃物数量与类别、建筑结构特点、周围毗邻建筑情况等,尤其对于通风不好且室内可燃物数量较多时,应提高警惕,密切监视,谨防轰燃突发造成恶性事故。为延缓或避免可能发生的轰燃,到场后应确保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动作,尽量为后续灭火与人员疏散救援争取时间。同时应派安全员密切注意轰燃发生征兆,轰燃的警报信号主要是高温辐射、“闪燃”和“白烟”。有条件进入室内侦查时,如发现室内烟气温度较低,则轰燃可能性不大,应及时出开花水冷却;如消防员进入后,明显受到高温烘烤,热烟气层不断变厚,表明有轰燃危险,应及时撤离至外围控制火势。同时,消防员进入室内时,还应密切关注是否有浓烟从门窗翻滚、溢出,或则浓烟中夹杂有较小火焰和闪燃现象,如果出现这些征兆,则说明此房间具有轰燃的危险。  (二)准确迅速,疏散抢救人员  轰燃具有一定突发危险性,消防部队到达火场后,人员抢救时间非常有限,在迅速掌握火情和人员被困情况后,积极做好冷却防护同时,立即组织精干人员成立搜救小分队,展开人员疏散和救援。进入室内救援前,应根据人员被困位置和数量,确定好各小组任务,定好一次作业时间、紧急情况联络方式和撤离路线。每个搜救人员都应穿好灭火服,必要时穿防火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水枪跟进掩护中小心进入。搜索时2人或3人一小组,协同搜寻,尽量靠墙前进,弯腰或则匍匐行进,能见度太低时要利用导向绳保护,防止在浓烟中迷路,并密切注意火情变化,随时做好紧急撤离准备。在搜救中注意检查门窗附近有无昏迷人员,当室内烟气温度过高时,不能进入火场内部太远,严格按照作业时间行动,按时返回。如果赶到火场轰燃已经发生,不要盲目进入室内,应先设法进行通风散热,控制火势,适当破拆开辟救人通道,待火势稍减再内攻灭火救援。  (三)喷雾冷却稀释,适时通风散热   轰燃前和轰燃后都要出枪射水,如能直接对火源射水,可有效降低火源热释放速率,降低火焰区温度,能延迟或抑制轰燃发生。但区别于普通建筑火灾,轰燃火灾处置中水枪的射流形式、射水部位都有特殊要求。对于轰燃火灾,室内烟气层很厚,可燃气体浓度大,如果仅用直流水冷却灭火,可以对火焰区起到降温作用,对未燃材料起到润湿和减缓热分解作用,但对热烟气层效果不明显,所以射水直击火源的同时还需要开花水或喷雾水对热烟气层实施稀释、冷却。向热烟气层喷水雾一方面可以降低烟气温度,减小热烟气的热辐射,另一方面水雾滴吸热汽化后可以稀释可燃气浓度。现在大多室内顶部有易燃装修材料,还要注意向屋顶和墙壁射水冷却。  扑救轰燃火灾时,还要注意适时通风和排烟,李晋等研究发现在增大房间送风量,轰燃时间提前,稳定送风量并加大排烟量时,轰燃不发生。杜兰萍等研究表明,燃料一定时,排烟量与送风量之比大于某定值就不会发生轰燃。送风可通入新鲜空气,排烟可减少热烟气浓度,有利于室内散热,所以在轰燃前采取合理通风排烟措施,比如打开门窗、启动机械排烟装置等都有利于灭火救援。但对于通风的时机和通风量的大小,指挥员一定要正确把握,对于已经充满浓烟的高温密闭的房间,谨防因开门通风引起回燃。  (四)小队突击,内攻灭火   通常对建筑火灾最有效的灭火措施就是内攻,直击火点,消灭火势。轰燃火灾由于高温、强辐射、室内热烟气浓、建筑有倒塌风险等特点,应该谨慎选择内攻时机,把突发险情的危害降到最低。在仔细侦查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态势后,确保无轰燃发生危险征兆,比如:观察门窗有无浓烟翻滚或闪燃,着火房间门把手是否很热,室内烟气是否有明显的烘烤灼热感等。同时还应确保建筑没有倒塌危险,内攻进入时以精干小组为单位,做好安全防护和掩护,交叉掩护前进,注意避开吊顶、高热区等危险,遇有紧急情况,立即撤离。内攻应量力而行,火势太过猛烈时,不能勉强内攻,应先控制住火势,增援力量到达或兵力相对火势具有一定优势时再内攻灭火。  (五)重点监护,防止倒塌和火势蔓延  轰燃产生的高温对建筑构件和结构有巨大破坏作用,灭火过程中,要对建筑承重构件加强冷却保护,并应指定人员密切注意建筑破坏情况,一旦有倒塌危险就及时撤离。对于着火时间较长的建筑,冷却承重构件时,避免用冲击力过大的直流水直接向构件射水,尽量用开花水均匀冷却降温,防止高温的混凝土在水流冲击和冷却作用下开裂,强度下降。此外,扑救轰燃火灾中,把握火场全局,重点突破,加强冷却降温的同时,还应出枪抑制从门窗喷出的高温烟气和火焰,防止火势从门窗及管线向上层和四周蔓延。对于已经发展成全面燃烧的大火,应从整体上合理部署兵力,集中优势兵力控制火势,再逐步消灭火灾。  五、结 语   由于轰燃现象的复杂性,对于轰燃产生的条件及轰燃本质等问题研究还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随着轰燃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抑制轰燃的发生,轰燃火灾中的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也会更加科学高效。  电石火灾处置对策研究    摘 要:根据电石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危险特性,结合电石火灾的特点,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从现场火情侦查、初期控制、灭火剂选用、安全防护与防暴和防止环境污染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如何高效处置电石火灾事故。  关键词:电石;火灾;灭火救援    一、引言  电石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满足相关行业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医药等领域。电石本身不可燃,但遇水剧烈反应生成易燃易爆的气体乙炔,在工业生产中常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丹江口市辖区内的汉江集团电化公司、宏茂冶金公司电石年产量都达20万吨以上,新港金家湾工业园及三官殿还有数家小型电石生产、经营企业,丹江口市已经成为华中地区电石重要生产基地。然而,近几年因电石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比较频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电石的火灾危险性,研究出高效的事故处置对策,提高灭火救援人员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能力。  二、电石的理化性质  (一)电石理化性质  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它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基本原料。纯净碳化钙为无色晶体,暴露空气中会吸水受潮而呈灰白色。工业电石为碳化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碳化钙含量70%-80%,外观呈灰色、棕黄色或黑褐色,一般由焦炭和石灰经高温熔炼得到。电石的化学分子式为CaC2,密度为2.22g/cm3,熔点447℃,沸点2300℃,闪点﹣17℃,可导电,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属于甲类第2项火灾危险物品。  (二)电石的化学危险性  (1)遇湿受潮燃烧。电石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反应剧烈,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每公斤碳化钙水解放热约为1962J。  乙炔爆炸极限为2.5%~82%,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爆炸。若电石包装不严而不慎受潮,会积聚一定的乙炔气和热量,当乙炔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明火则爆炸。此外,乙炔的过量积累也可能导致物理爆炸。   (2)受撞击引发爆炸。电石在受到碰撞、摩擦时,电石与容器间可能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电石自燃甚至引爆聚集的乙炔。电石中一般含有少量硅、铁、镁、铝等杂质,这些杂质在碰撞摩擦中更容易产生火花。  (3)高温下电石能与氯、硫、磷、乙醇、氯化氢等发生剧烈反应。电石与酸性溶液反应激烈,比遇水反应更剧烈,可能引起液体飞溅。  (4)对人体皮肤具有腐蚀作用。电石粉末接触到皮肤,能与汗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发炎;不慎接触到眼睛,会引起结膜炎,灼伤眼部组织;吸入到体内会伤害呼吸系统和肠胃器官。  三、电石火灾事故的特点  (一)致灾因素多,突发性强  由于电石的遇湿易燃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火灾,而且电石一旦燃烧,发展极为迅速。生产中防潮、防暴措施不到位,操作失误,电石意外淋雨,运输中货物碰撞等都能引发电石着火,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使人猝不及防。此外,近年的电石火灾多发生于公路运输途中,并伴随着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地点不确定,情况复杂,也给救援力量的到达和现场救援组织展开带来了困难。  (二)燃烧猛烈,易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电石着火后会引起连锁反应,燃烧产生的高温会加速火焰传播,如果散落的电石附近有水源,或则遇到大雨天气又没有遮雨工具,火势会越烧越猛烈。电石与水、酸接触会放出乙炔和热量,遇明火、受高温烘烤都能引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火势蔓延扩大。工业电石中还含有磷、硫等杂质,燃烧生成的硫化氢、磷化氢气体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毒性大,易导致人员中毒事故。  (三)现场情况复杂,处置难度大  发生在厂房的电石火灾,因工厂布局复杂,危险化学品储量多,处置起来十分困难。工艺生产装置的高温高压环境也不利于灭火,管线的破环会引起危险品泄漏扩散,形成多点燃烧、立体燃烧。如果错过初期有利战机,猛烈燃烧的高温烘烤,也不利于近距离灭火作战,无法发挥最佳灭火效果。公路运输途中的电石火灾,若发生在市区、人员密集地区,处置干扰因素将增多;若发生在农村偏僻地区,消防力量难以及时赶赴现场,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的使用和补给也会受环境限制。  四、处置电石火灾的关键环节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根据电石的理化性质,科学实施灭火救援。消防部队接到报警后,首先应明确电石燃烧状况和人员伤亡情况,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并迅速启动应急联动预案,与公安、交警、医疗、市政、环保、安监等部门做好协同。  (一)现场侦查   消防部队赶到火灾现场后,应通过外部侦查、询问知情人、仪器侦查等方式,快速掌握火势发展情况,为下一步行动方案提供依据。需要侦查掌握的内容有:  (1)询问报警人、目击者及知情人,简要了解火灾发生的经过和所采取的处置措施情况;  (2)查清电石燃烧数量、包装形式、散落、泄漏情况、火势蔓延方向,周围有无受到威胁的危险物品和易燃易爆品,附近有无水源、点火源;  (3)密闭厂区内应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和有毒气体侦检仪,检测空气中乙炔、硫化氢、磷化氢等气体浓度,并根据检测情况确定安全防护等级,划定警戒范围;  (4)查清现场有无受伤、中毒人员,受伤人员数量、分布位置和人员疏散情况;  (5)现场的风向、风速、空气湿度、下雨征兆等气象情况;  (6)现场地势、周围建筑物、道路、交通状况。  (二)初期控制  根据侦查检测情况,结合电石燃烧、乙炔扩散发展趋势,果断决策,制定灭火救援行动方案。工程技术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要协助消防人员,加强处置中的技术指导。   (1)确定警戒范围。根据火势和气体检测结果,划出警戒范围,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保持危险气体浓度实时检测,乙炔气体浓度过高时,现场禁火、断电,适时对空气进行水雾稀释保护,防止爆炸。  (2)控制火源、水源。及时清除危险区内火源,控制水源,封堵邻近下水道,避免散落电石与水接触,可以对未燃电石采取围堰筑堤或沙土覆盖的保护措施。  (3)及时转移,防止扩散。在安全前提下,迅速将包装完好的电石疏散到安全地带,受到火势威胁的散落电石收集到干燥容器内,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处理,数量太多时也可用阻燃帆布覆盖保护。  (三)灭火剂的选用  扑救电石火灾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控制火势蔓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逐步消灭火灾。由于电石遇湿易燃的危险特性,扑救电石火灾的灭火剂选择有特殊要求。  (1)严禁使用的灭火剂。电石忌水,扑救常规A类火灾的水、泡沫灭火剂都不能用于电石火灾;由于电石遇酸剧烈反应,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水蒸气、细水雾较适合小密闭空间窒息灭火,但出于安全考虑,同样不用于扑救电石火灾。  (2)常用的灭火剂。可以用干砂、泥土覆盖窒息灭火,一般电石库房配备有干砂灭火剂,泥土也很廉价,容易获取;使用干粉灭火剂灭火,如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但注意防止复燃;水泥盖熄灭火,水泥具有一定吸水性,遇水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凝胶,覆盖在电石表面,隔开了空气,同时也减少了乙炔的产生,灭火效果较好;国外发达国家也采用干石墨、氯化钠、干燥剂扑救电石火灾。   (四)安全防护和防爆  火灾现场温度高,生成的乙炔随时可能爆炸,电石粉末对皮肤也有灼伤作用,在扑救火灾过程中,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以免烧伤和灼伤。进入危险区近距离灭火时,救援人员应视情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防化服。在深入厂房、库房内部进行侦查,关阀断料操作以及人员搜救时,个人防护等级不低于三级,重度危险区不低于二级防护,减少身体暴露在环境中,保护好皮肤、呼吸系统,减少伤害。  设立监测员监测乙炔以及有毒气体浓度,一旦有危险征兆立即发出警报,指挥员要果断下令撤离至安全地带。现场警戒范围内禁止一切火源,切断电源,使用防爆型通讯设备,搬运转移货物时要避免产生撞击火花、静电。密闭的库房要防止电石粉末沾水,防止粉尘飞扬发生粉尘爆炸,库房内适当加强通风,排除危险气体。  (五)防止环境污染  事故产生的电石渣呈强碱性,如不及时收集处理,会对土壤、河流造成污染,在扑灭火灾后,要将电石渣及污水收集处理,以免污染环境。电石渣处理后可回收作为石灰膏使用,事故现场的污水需进行中和处理,检测合格后才可排放,以免留下腐蚀危害。  五、结语   本文在研究电石化学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电石的化学特性和电石火灾的特点,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处置措施。从根本上来说,要做好电石安全生产工作,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必须深刻认识电石火灾危险性,重视电石工业生产的安全管理和消防培训,增强安全管理与消防应急能力。  激发员工促进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为了适应甘肃联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激发员工内生动力对企业发展的支持能力,甘肃联通公司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学习能力入手,剖析新时期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主要机理,并通过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 组织机制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全体成员在共同理想和目标的指引下以强化组织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等理念,推动党组织及党员长远发展的一种新型党组织发展模式。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保障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性的关键,其根本任务在于以学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组织意识和宗旨意识,使党员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下,自然而然地由内心深处生发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认知和内生动力。  一、新时期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一)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保持党组织先进性的需要  "一些干部认为,当前,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通过激发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有助于从党组织自身建立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推动机制和激励全体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机制,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富有时代气息、紧跟时代步伐和善于思考的高素质党员,使企业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团结员工、带领前行、发展企业的重任。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充满活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关键所在,那么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内生动力机制则是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二)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纠正当前学习型党组织认识偏差的需要  通过激发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有助于改变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简单停留在"纸面上、词义中"的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提高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科学内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改变"读读报、把学习仅仅等同于看看书"的一般性、传统性认识,增强学习型党组织所强调的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学习、持续学习和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造性学习理念;有助于改变流于形式、照搬学习型组织建设模式和管理思想的肤浅认识,增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与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三)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激发党员内在动力的需要  近年来,广大党员对学习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着读书学习静不下心、钻研问题深不下去、修养党性摆不进来的现象。党员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主体,党员内生动力是党组织的活力源泉,党员内生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每名党员迸发出来的精神力量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激发。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可以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学习先进文化的认识,把学到的先进知识内化为自身行动,在实实在在为企业发展中体现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使党员的内生动力成为党组织自我发展的动力、追求进步的动力、与企业共成长的动力。  (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树立长期建解、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我们去化解。  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通过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习型党组织的领导责任机制、教育典型示范机制、学习运行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建立统一培训机制,形成对提升党建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  (一)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社会系统本性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人与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构成的系统。社会系统的要素是个人、人群和组织,联系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任何一种组织本身即为一个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具有适应性、达成目标性、模式维持性及整合性等特点和功能。最为突出的社会系统是目的系统,主要特点是系统向目的点进发。而能否向目的点发展,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都取决于该社会系统领导核心的方针路线的正确与否及协调控制能力的强弱。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组织的基础组织单元,其成员是由具有共同理想和目标价值追求的社会先进成员构成的。  党组织是中国社会系统的领导核心,其方针路线的正确与否及其协调控制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社会主义理想的发展以及发展道路、速度和质量。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发挥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社会系统的基本组织构成,适应系统内部的作用原理。研究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的因素及相互作用,是加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  (二)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的因素及相互作用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源于党组织全体党员对党的热爱与忠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执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标任务的价值追求,在内心深处悠然生发的渴望并自觉追求组织愿景的原发动力。根据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其内生动力机制的构成要素有共同理想、先进的学习 理念、发展的创新能力以及完善的学习机制等。  1、共同理想构成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发展的组织激励动力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坚持用共同理想和目标武装全体党员,激励斗志。理想和目标是个人奋斗的方向,激励人奋斗;理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员会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想和目标是凝聚组织成员奋斗的激励源。为了组织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把握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和技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从而自觉树立为识,实现共同理想而终身学习的理念。  2.先进的学习理念构成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发展的学习提升动力先进的学习理念是对学习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科学理想,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先进的学习理念体现在组织的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三个方面。充分发挥组织学习优势,结合新形式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学习内容,才能有效提升组织的更好地使广大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学习动力,  3.创新的学习氛围构成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发展的组织创造动力特别是作为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特殊需要而设置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专门育人的学习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气质的形成。创新的学习氛围需要通过创新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载体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全体党员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且能够陶冶党员情操,净化其心灵,激励其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创新的学习氛围保证了先进的学习理念得以实现,是建立学习机制的基础。  4.完善的学习机制构成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发展的组织内驱动力所谓学习机制是指构成学习的各要素之间彼此依存、有机结合和自动调节所形成的内在关简言之,即学习是如何发生、进行、结束的内在机理和运行程序。完善的组织学联和运行方式,习机制有助于激发党组织成员的学习动机,形成推动、引导和维持全体党员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促进组织全体成员建立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学习的实质,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学习。完善的学习机制有助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和先进的学习理念的形成,最终实现共同的理想。  三、全面推进新时期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强化共同理想,增强组织认同,发挥党组织的组织激励动力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不可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样不可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和全体党员毕生为之追求的共同理想,这既是学习型党组织的本质特征,也是与其他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不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不够,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强化共同理想,增强组织认同感,发挥党组织的组织激励动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激发组织内生动力的关键。首先,在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思想和内在活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目标动机和行为需要,体现出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实现某种目标的意图和愿望。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认识问题,切实使广大党员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信,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最高人生价值。其次,在变化的世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培养党员的信仰自信。信念和信仰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党员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仅仅是一个开始,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革中,坚定中国特色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真正做到将共产主义信仰内化于心。最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自信、后,增强党员的组织认同感,在组织内部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在要价值观念外化于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党员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真正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力量。  (二)培养学习理念,增强主体意识,提升党员的学习动力,党员是党内活动的主体,党员的学习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首要条件,是党组织内在动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力的决定性因素。在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就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 〔3〕。因此,抓好广大党员的学习,增强党员的内在学习力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强化党员学习意识的培养。抓党员的学习意识就是培养全体党员树立重视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学习是自身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要求。面对时代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增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加新能量,主动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充分利用党建阵地资源,精心设计党员学习内容。既要从理论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纪法规、以及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等内容,又要强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管理、科技等知识的学习。要围绕推进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设计学习内容,不断优化党员的知识结构。三是要突出党员学习的时效性。将党员学习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相结合。坚持把学习成果应用到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使党员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中增长新才干。四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规定,激发党员的民主要重视加强党员主体意识,教育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党员行使权利的能力,使广大党员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起到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  (三)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载体,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创造动力,创新学习方法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源泉,因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贯〔4〕"彻和体现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丰富学习载体是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打造特色鲜明、为基层和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有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经常性动力。党组织除了定期开展支部学习、党课教育,举办报告会和辅导讲座等传统的学习形式外,还应该积极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围绕党的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立项研究,开展研讨式学习,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丰富、快速、方便的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教育阵地,开设教育专栏、开展党员在线学习,扩大党员学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利用移动通讯平台,开设共产党员手机报,设立党建知识、理论政策学习专栏,增强党员学习的时效性;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党员在报告会上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使组织成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讨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党员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观看反映时代先锋的影视作品、实地考察、知识竞赛、专家讲座、板报宣传、编写知识手册、设置主题书架等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实现学习形式的创新,不断探索富有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学习新途径、新方法,培育学习型党组织的创新力,不断增强学习型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四)党员干部带头,增强示范带动,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引领动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决定了他们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必须要走在广大普通党员的前面,必须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带头学习,这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也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首先,把加强和改进党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党委中心组学习与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结合起来,以每月"研讨一个主题、理清一条思路、推动一为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活动。其次,大力开展领导干部授课活动。领导干部可根据本职岗位和个人特长,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拟定讲课主题,撰写讲稿,从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出发,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解读,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可借鉴的学习经验。最后,推出一批学习型领导干部楷模和典型,增强领导干部。"以人为镜,,的榜样示范力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感染党组织的其他成员,给全体党员制造一种潜在的学习压力,潜移默化地增强党员的内在动力,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从而使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发挥得更为有效。  (五)加强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保障动力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但是如何驱动党组织成员高效地实现共同理想,需要更多的制度设计。因此,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在动力机制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组织制度。一要建立组织管理机制。确立书记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以组织建制建立层级管理制度,设立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奖惩结合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目标管理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管理机制。二要建立党员培训学习机制。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党校和干部培训集中培训,提高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通过对党员干学院的脱产学习、岗前培训、任职培训等,提高他们驾驭工作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督查等各项制度,使学习时效化、制度化。三要建立党员干部考评制度。坚持组织认可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考学、评学细则,以量化考核方式,评估党员干部的学群众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四要构建激励制度。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评优选先、政绩考核、晋升提"鼓励先进、拔结合起来。按照鞭策落后、奖惩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崇尚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浅谈良好氛围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家庭氛围主要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家庭氛围对身心处于快速发育和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至关重要,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因素。当前部分小学生所处的家庭氛围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客观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本文通过从正反两面阐述家庭氛围如何影响小学生家庭教育,强调指出了创建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为小学生家长朋友如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教育,家庭氛围  引言: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教育是关系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关键因素,必须从小抓起。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家庭是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尤其是在小学生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小学生可塑性强、与父母接触时间最长而且与父母最为亲密、易受其影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身为一名小学生家长,笔者长期关注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对小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总结出良好家庭氛围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实中,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氛围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成果,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依然是一些家长朋友的必修课。   正文:  作为孩子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二者责任不同、职能各异,不能相互代替,而是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现在很多家长朋友虽然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究竟该怎么样对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仍然比较迷茫。影响小学生家庭教育成果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氛围就是笔者作为学生家长非常关注的一点。家庭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家庭教育必须要在一定的家庭氛围中进行。      一、家庭氛围的内涵  家庭氛围,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所特有的情调、气氛。它可以理解为家庭长期积累的一种情意倾向与精神状态,对家庭成员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成长的首要环境,加之正处于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氛围的影响更为显著。  家庭氛围是由家庭中的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主要包括五个不同维度:父母人格氛围--指父母的性格、气质、言行举止;情感氛围--指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和气氛;心理氛围--指家庭成员的态度、兴趣等心理活动总和形成的情绪、情感状态;知识氛围--指父母的文化素养、求知欲望及家庭文化气氛;秩序氛围--指家庭内外环境整洁有序,生活安排有节奏、有规律。  二、良好家庭氛围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不同的家庭氛围既关系到小学生身体、智力及早期思想意识的发展,又影响到其在学校及日后步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很多教育专家看来,是构建现代家庭教育的基石。具体表现在:  (一)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氛围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潜在教育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地方,孩子们时刻主动地与周围的人和环境频繁接触,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背景和前提条件。  (二)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小学生的成长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打造。在一定意义上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小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最关键的第一步。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良好的家庭氛围不止影响一代人,还会影响几代人的成长。  爱德华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不仅为人严谨,而且勤奋好学、博学广识。因为连续八代传承良好的家庭氛围,爱德华家族相继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在他的子孙当中,有1人做过大使,13人做过大学校长,20多人做过政府议员,60多人是医生,80多人是文学家,100多人是教授。  (三)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我们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很大一部分也是以学习的形式体现的,而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孩子更优秀。     笔者同事的孩子小逸凡是班里的"常胜将军",不仅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在很多类竞赛中都崭露头角。在与小逸凡的家长沟通后,笔者了解到,自从小逸凡读小学以来,她的父母就努力在家营造勤奋好学、以学为乐的学习氛围,经常看书、读报,而且非常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时时处处为小逸凡树立榜样。      三、不良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  与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家庭教育有积极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者思想品德发生偏离,影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效果,甚至影响其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个过程,对小学生的今后的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十分不利。  (一)不良家庭氛围影响小学生的品德习性     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意志的独立性和自制性都还比较差,很容易在不良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形成不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性。例如,如果小学生生活在暴力、蛮横的家庭氛围中,就很容易变得崇尚暴力,很多事情都倾向于用暴力解决。  (二)不良家庭氛围加重小学生的心理负担  教育学家调查发现,长期生活在不良家庭氛围中的孩子都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往往会心情压抑、自我封闭、过度焦虑、思维不灵活,甚至会存在心理障碍。  (三)不良家庭氛围影响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不良的家庭氛围会不同程度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习惯造成影响。长时间处于吵闹、分裂家庭氛围的小学生,迷茫,恐惧,全无学习热情。  这里同样有一个美国的例子。珠克是一个人见人厌的酒鬼,而且嗜赌成性,整天无所事事,一生都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在如此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他的子孙全都接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一个有出息的--7个人是杀人犯,60多人犯过盗窃罪和诈骗罪,300多人成为了流浪者或者乞丐,400多人酗酒致残或者夭亡。  四、当前小学生家庭氛围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离婚、家庭结构破损  现在离婚率逐年升高,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小学生不仅需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和创伤,而且生活上缺乏同龄人应受到的照顾,情感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会逐渐变得自卑、消沉、孤僻,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二)家长文化素养高低不一、认识不一致  不同的文化素养会对一个人看待事物的看法产生很大影响。部分家庭中父母双方文化素养有高有低,对如何培养下一代所持的观点不同,同时在很多家庭事务上有分歧,导致小学生变得茫然、没有目标、无所适从。  (三)家长不懂教育方法      虽然现在的家长朋友很少有人采用过去的棍棒教育,但是我们不少人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除了变相的高压教育外,还有一些家长采用全方位保护的教育方式,使小学生远离社会生活,易形成依赖心理。  五、小学生家长应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我们小学生家长要本着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和尊重孩子,将其视为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全家要多商量,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讨论。家长要鼓励小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耐心、客观地与其分析他们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做孩子值得信赖的朋友  小学生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不要去欺骗他,而要以诚相待。当孩子需要交流时,要认真听他诉说,与他分享喜怒哀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认真帮他分析在他看来比较复杂的问题,给他必要的帮助;当孩子要求为他保守秘密时,要言必信、行必果,替他保守秘密,而不要轻易告诉别人。这样,孩子就可以与家长更好地沟通,有助于家长及时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脉搏。  (三)让语言多一些诙谐幽默  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朋友关系,还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与孩子交谈,往往能调动他的积极性,使其大脑细胞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四)与孩子一起在玩中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小学生家长要懂得和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通过与孩子一起玩,家长可以迅速"俘获"小学生的心,使彼此之间不仅有亲情的维系,还有深厚真挚的友情,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赖和认同。此外,家长朋友还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善于通过语言或者情境设定等,将小学生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去。区域金融改革的着力点和路径   摘要: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各行业市场活跃的催化剂,各地区经济发展资源依托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使得区域金融市场形势有所区别,地方政府和金融行业根据本地区面临的金融市场现状,通过改革创新以优化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从而解决地区金融市场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然成为当前各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课题。重庆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成效对西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均有着较为紧密的管理。本文主要基于重庆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阻碍因素,提出区域金融改革的路径、着力点。  关键词: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路径;着力点  Abstract  financeisanimportantdrivingforcefor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ditisthedifferenceofregionalfinancialmarket,whichisbasedonth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resourcesandeconomicdevelopmentmode.Thelocalgovernmentandfinancialindustryarefacingthecurrentsituationoffinancialmarket.TheeffectofthereformandinnovationofthefinancialmarketinChongqinghasarelativelyclosemanagementto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thesouthwest.Thispapermainly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andobstaclesofthedevelopmentofthefinancialindustryinChongqing,andputforwardthepathofregionalfinancialreform,thefocusofthepaper.  Keywords:regionalfinance;reformandinnovation;path;focus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调节的作用下,遵循着"先易后难,从下而上,增量改革"的路径进行不断修复完善,但是金融市场改革的速度较为缓慢,与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积累了诸多弊病。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基础和发展定位的各不相同,地方的金融改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于重庆而言,重庆金融市场也存在利率市场化滞后、汇率改革进程缓慢等问题,而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呼声越发高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加快区域金融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共识。重庆作为西南经济的重镇,多年来也围绕本地区金融市场弊病修复和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当前在国家逐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政策方向下,探究重庆金融市场改革创新路径和着力点,从而通过采取各项措施活跃金融市场资源流动,对于推动新常态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重庆金融市场现状  重庆在先期通过超前的金融创新和中央政策倾斜已经在探索金融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建设了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黄金、外汇、债券、银行间拆借市场及清算,随着本地区经济增长,贸易和投资的不断扩大,对金融逐渐产生需求,金融市场得以扩张,且政府部门利用市场规律,通过制定相关金融政策,吸引金融机构聚集使得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得以扩大。   重庆金融体系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银行起着筹集资金与分配资源的重要功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重庆地区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缺陷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在贷款的投放对象上,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造成的金融体系的制度性扭曲,导致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偏好倾向。在存贷款的期限上,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机制缺位,存在存贷款期限错配差距明显加大的趋势。在金融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表现出过度回避风险的倾向,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下,重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倾向加大,重视股东收益和短期利益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在金融风险的承担机制上,商业银行与企业承担的金融风险呈非对称性,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健全。当前,金融体系中金融产品、交易机制创新动力不足,与市场型金融体系尚有较大差距。另外,重庆在金融资源的集中、集聚和集约的程度上有诸多弊病,金融业的总体规模仍然比较小,金融资源的配比结构还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新型金融产业机构还处于探索发展时期,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育发展,特别是重庆的民间资本活跃程度还不高,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发展的动力不足。   二、重庆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路径分析  (一)先易后难,完善机制  重庆金融改革与创新应遵循先易后难、制度先行的原则。在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下,如果没有制度先行,政府很难进行深度金融改革,受改革权限的限制,导致金融改革创新的驱动力量薄弱。因此,重庆区域金融改革应该遵循"可以先行先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在配套措施上,各金融相关机构应进一步细化政策和措施,地方政府应积极呼吁获得一些创新政策的试行权限,重庆地区金融改革涉及农村、城市和城乡统筹发展,包括推进城市金融改革综合实验,通过试点先行,推进筹城乡发展金融改革创新实验。重庆作为直辖市,完全可以在争取政策的基础上,获取改革与创新的权限,而后可以在取得一定经验以后向整个重庆区域推广改革创新成果,可以保证金融市场在改革创新中做到风险可控。  (二)结合实际,有所突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重庆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政策推行过程中,需要结合重庆金融市场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重庆的金融市场规模还不够大。即便近年来重庆在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等产业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在改革创新的进程中首先应该着重解决自身面临的实际弊端,包括民间资本活跃度低、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金融产品的综合程度较低等一系列的现状。其次,要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注重推动与长江流域省份区域金融紧密合作。同时,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民间资本进行更为系统的约束,民间借贷的资金流向难以控制,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工具,骗贷、高利贷、暴力催债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在重庆这些民间金融市场面临的弊病亟待解决,对于民间的融资,还是应该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引导其走向正规化、阳光化,并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控力度,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和对外投资领域,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在金融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方能为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才能在突破中管控金融市场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   三、重庆区域金融改革的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稳定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部署。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重庆结合自身的金融市场特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探索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对策。  (一)建立开放的金融业务体制,激活金融市场活力  首先,重庆应该顺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逐步发展至  可兑换的业务层次,在推动过程中,注重政策措施与国内外金融、经济环境以及本地区企业的贸易承受能力相协调,并进一步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统计监测和预警,构建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资本流动冲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同时,通过推进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实施,谋求推进境内外投融资市场的开放,通过宽松开放的金融政策,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业务,来发展货币兑换外汇交易产业,从而使重庆境内外企业投融资渠道更为通畅,是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其次,应建立综合化的金融产品体系,大力扶持一批产业金融企业聚集体,使金融行业服务覆盖更为广泛的投资市场,提升重庆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金融市场体系  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应重视将市场作为为业务推进导向,在坚持科学审慎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体系。探索建立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的场外交易市场。其次是加快建立实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坚持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快发展产业金融,加强金融对区域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自主创新以及三农、中小微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来提升金融服务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但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建立科学性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  金融风险防控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在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下,重庆市各级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更需要通过采取完善的政策推进风险管控质效,探索管理科学和风险可控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测、分析和处置,使金融市场能够在稳健的环境下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其次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本地区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设,积极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扩大资本市场的涵盖面和包容度,做好金融市场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社会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的对接与服务,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  (四)完善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首先,金融市场应该认识到城镇化发展对提升消费动力、增强金融市场活跃度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大对现代化农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商业性、民营性金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金融服务格局,使金融创新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金融市场需求的繁盛。其次,应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创新开展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根据城镇化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机构网点布局,实现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制定与城镇化发展相匹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化发展战略,通过提供综合、创新的金融服务实现业务和收益的平稳增长。同时,要拓宽城镇化融资渠道。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区域金融改革经验,引导产业基金、民间金融资本、保险基金等进入市政建设领域,通过提升项目投资的力度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益。  (五)推进金融机构股东属性多元化,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  具有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产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正常运作的微观基础。当前一些金融机构正是由于"一家独大,追求稳健"的心态使得金融改革创新尝试阻力重重,这主要也源自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的诸多决策机制不完善,因此,首先需要利用目前银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的有利时机,在保持国家对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合理持股比例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通过出台地区性优惠政策鼓励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各类民营资本以及境外资本参股到各类商业银行当中,降低国有资金持股比例、理顺股权关系,优化股权结构,从而使银行的金融业务决策更科学、具有较强操作性,并有利于银行金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  结论  新常态下,重庆金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资本市场克服"小富即安"思想的难题。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是当前重庆金融业在各新兴产业亏快速发展下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面临"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对于重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有着积极的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新的历史机遇,通过构建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以政策措施的调控提升金融行业的产品服务创新水平,加大重新金融改革步伐,活跃区域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陈先勇著.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周立著.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宰晓娜,吴东立,刘钟钦. 金融中心: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05)   [4]李志军,奚君羊. 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倒U关系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