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81 KB
  • 28页

dj16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 第一章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第一章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第一节灰土、砂石、三合土垫层与重锤夯实一、灰土、砂、砂石和三合土垫层灰土、砂、砂石和三合土垫层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见表!"#!#!。表!"#!#!灰土、砂、砂石和三合土垫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松散不密实选用合格土料并过筛;砂砾石(灰土、砂、砂石和灰浆碎砖三!$土料不合要求,石灰质量应有一定级配;碎砖粒径控制合土松散)差,含氧化钙低,砂石料级配在%(")*,要求不夹有草根、不好;三合土用碎砖粒径大小贝壳等有机杂物;石灰应选用悬殊,夹有垃圾等杂物!级以上块石灰,并消化、过%$灰土用石灰未消解;三合土筛;用于三合土应制成熟石灰用灰浆不净,浓度不够或浆水膏使用,保持一定浓度;在槽离析壁上标出每层铺设厚度,按要&$入槽材料未及时夯打求铺设,分层及时夯打;如太’$未按分层厚度铺设,虚铺厚干,对灰土、砂、砂石垫层应适度超过夯实机具的有效影响当洒水;三合土应补浇灰浆,深度随浇随打,至密实为止—!,++—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续表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表面不平整!"灰土,三合土材料拌合不均灰土、砂、砂石垫层最后应满(表面疏松不平整)匀,三合土浇浆不足夯打一遍;三合土垫层最后一#"夯实完,未作最后一遍整平遍夯打应用浓浆拌三合土,夯夯实工作打密实,并注意标高,待灰浆收干后铺薄层砂子或煤屑,再整平夯实接搓错位,不密实接搓位置应按规范规定位置!"未分层留搓,位置未按规范(接搓位置不正确,接搓处不留设;分段分层施工应作成台要求密实)阶形,上下两层桩缝应错开#"上下两层按搓未错开$"%&$"%&以上,每层虚铺应从接搓以上,并作成直搓处往前延伸%$(&,夯实时夯达’"接搓处铺设夯打未超过一’$(&以上,接搓时再切齐,再定距离,再挖去铺下段夯实二、重锤夯实重锤夯实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范措施见表!)*!*#。表!)*!*#重锤夯实处理地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夯击不密实!"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夯实时,使土保持最优含水量(地基经重锤夯实后,密实度#"未按规定的顺序进行范围内,土太干应适当洒水;达不到设计要求)’"重锤落距忽高忽低,未按规太湿掺加干土、碎砖或生石灰定进行;落锤不平稳,坑壁坍等吸水材料;夯打次序严格按塌规范规定顺序进行;落距按规+"分层夯实时,土的虚铺厚度定执行,落锤应做到平稳,夯过大,或夯击能量不够,未达位要准确,基坑(槽)边坡应适到有效影响深度当放缓;分层夯填土时,应严%"夯锤落距、夯击遍数、锤重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试夯时或锤底面积等参数过小的层数,不宜小于二层提高落距,增加夯击遍数,或增加锤重,或锤底的面积,以提高锤击能—!$%)— 第一章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续表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高低不平!"锤落距高低不一加强操作,控制落锤高度一(地基经重锤夯实后,表面高#"夯锤倾斜致,避免夯锤倾斜;出现高低低不平)不平,可在较高处适当增加夯打遍数,或挖高填低再补夯夯成橡皮土见“填方出现橡皮土”部分见“填方出现橡皮土”防治措施第二节强夯与振冲桩一、强夯强夯处理地基质理通病及防范措施见表!$%!%&。表!$%!%&强夯处理地基质理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水达不到下沉量控制指标!"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和粉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强夯最后二击的下沉量超过砂土中强夯,产生液化流动’"()#"’*厚的砂石,才进行规定下沉量指标)#"地下水位过高或地基土含强夯;适当降低夯击能量或采水量过大,强夯时产生侧向挤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出现象夯影响深度不够!"土质不匀,下部存在砂卵石强夯前,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强夯后,实实加固深度局部夹层,部分夯击能被吸收在砂卵石夹层适当提高夯击或大部分未达到要求的影响#"遇地下障碍物孤石或不成能量,遇障碍物应清除掉;锤深度,加固后的地基强度未达片的砂砾石重、落距、夯击遍数、击数、间到设计要求)&"选用锤重、落距或夯击遍距等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数、击数不够,夯击能过小;或过试夯、测试确定;两遍强夯选用夯击能过大,地基土产生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流动,隆起量增大,造成土体或冲积土,一般为&周,地质破坏,下部没有压密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夯击点过密,在浅处叠加而可只间隔!)#,形成硬层,影响夯击能向深部影响深度不够,可采取增加夯传递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两遍之间间隔时间不够,或小,一般增大锤击功(如提高未间隔,土层内超孔隙水压力落距),可以使土的密实度大未消散,影响夯实强度的提高增—!’(-—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续表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强夯后未整平,未经低能夯强夯完成应填平凹坑,用落距表层松散不密实拍实一遍%&低能量夯锤满夯一遍,使夹(强夯后表层土松散不密实,#"被机械行驶扰动层土密实;强夯处避免重型机浸水后产生下陷现象)$"强夯时,冻土层未清除掉,械行驶扰动;冬期强夯应将冻天暖融化形成松土土融化或清除后再强夯二、振冲桩振冲桩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见表!%’!’(。表!%’!’(振冲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缩颈或断桩!"在软粘土地基中成孔后,桩在软粘土地基中施工时,经常孔壁容易回缩或坍塌,堵塞孔上下提升振冲器进行清孔,或(桩体局部产生回缩或遇硬土道,使填料下落发生困难在进入软弱土层时,在孔中加层扩孔不足,而使桩孔直径变#"振冲器穿过硬土层后,忽视入填料,使挤入孔壁起护壁作小,导致填料困难,甚致产生必要的扩孔工序用,然后再继续按常规向下进行振冲直至要求深度;遇硬土桩体断续出现断桩现象)层时,应将振冲器在硬土层区段上下提升,并适当加大水压进行扩孔加固效果差!"振冲密实砂土时,水量不振冲密实砂土地基应严格控(砂土地基经振冲后,通过检足,未能使砂土达到饱和;在制水量,但不可过大,以免将验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粘性振冲时,留振时间不足,未能砂粒冲走,影响地基密实度;土地基经振冲后,通过荷载试使砂土充分液化振冲器应以!)#&*&+,速度验检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粘性土地基振冲施工时,未提升,每提升$-).-/&,留振刚度均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能适当控制水压、电流,导致$-)%-0,以保证能充分液化,填料量不足或桩体密实度欠与此同时应严格控制密实电佳流,一般应超过振冲器空转电流!-)!.1;对粘土地基,应视软硬情况调节水压,造孔时水压应适当大些,填料时,应适当降低;当振冲器沉至加固深度以上约$-).-/&时,应将振冲器以.)%&*&+,的速—!-.2— 第一章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续表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加固效果差度提升至孔口,再以同样速度(砂土地基经振冲后,通过检下沉至原来深度;填料时,可验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粘性以分几次或连续填料,视土质土地基经振冲后,通过荷载试情况而定,填料量应不少于一验检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根桩的体积容量,以确保达到刚度均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设计要求的置换率;在粘土地基中,其密实电流量一般应超过振冲器空转电流!"#$%&,每次振实时,均应留振片刻,观察电流的稳定情况第三节深层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一、深层搅拌桩深层搅拌桩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见表!’(!("。表!’(!("深层搅拌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搅拌体不均匀!)工艺不合理施工前对搅拌机械、注浆设(搅拌体质量不均匀或出现无$)搅拌机械、注浆机械操作中备、制浆设备等进行检查、维水泥浆拌和情况)发生故障,造成注浆不连续,修、试运转;选择合理的工艺;供水不均匀,使软粘土被拢灰浆拌和搅拌时间应不少于动,无水泥浆拌和$+,-,增加拌和次数,保证拌和*)搅拌机械提升速度不均匀均匀,不使浆液沉淀;采取提高搅拌转数,降低钻进速度,边搅拌,边提升,提高拌和均匀性,控制单位时间内注浆量相等;重复搅拌下沉及提升各一次,以解决钻进速度快和搅拌速度慢的矛盾,即采用一次喷浆二次补浆或重复搅拌的施工工艺—!%".—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续表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喷浆不正常!"注浆泵搅拌机出现故障(施工中喷浆突然中断)#"喷浆口被堵塞注浆泵、搅拌机等施工应维$"管路中有砖块和杂物,造成修、试运转,保证正常使用;喷堵塞浆口采用逆止阀(单向球阀),%"水泥浆水灰比稠度不合适不得倒灌水泥;注浆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在钻头喷浆口上方设置越浆板,防止堵塞;泵与管路用完后,要清洗干净,并在集浆池上部设细筛过滤,防止杂物及硬块进入管路,造成堵塞;选用合适的水灰比(一般为&"’(!"&)抱钻!"遇硬质粘土层,粘结力强,(施工中钻头被粘土粘住)不易拌合均匀"易产生抱钻现搅拌机沉入前,桩位要注水,象使搅拌头表面湿润;地表为软#"工艺选择不适当粘土时,还可掺加适量砂子,改变土中粘度,防止搅拌头被土抱住;选择合理工艺,遇较硬土层及较密实的粉质粘土可采用“输水搅动!输浆拌合!搅拌”工艺桩顶强度较低!"表层土被拢动,加固效果将桩顶标高!)内作为加强(桩顶加固体疏松,强度较低)差,加固体的薄弱部位,易出段,进行一次注浆复搅拌,并现疏松层适当提高!&(!*+水泥掺量;#"由于地基表面覆盖层压力在设计桩顶标高时,应考虑凿小,在拌合时土体上拱,不易除&"*),以加强桩顶部位拌合均匀二、高压喷射注浆高压喷射注浆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见表!’,!,’。—!&’&— 第一章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表!"#!#"高压喷射注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压力上不去!$安全阀和管路接头处密封应停机检查,经检查后压力自圈不严而有泄漏现象然上升,并以清水进行调压试%$泵阀损坏,油管破裂漏油验,以达到所要求的压力为止&$安全阀的安全压力过低,或吸浆管内留有空气或密封圈泄漏’$栓塞油泵调压不够压力骤然上升!$喷嘴堵塞应停机检查,首先卸压,如喷%$高压管路清洗不净,浆液沉嘴堵塞,将钻杆提升,用铜针淀或其它杂物堵塞管路疏通;其他堵塞应松开接头进&$泵体或出浆管路有堵塞行疏动,待堵塞消失后再进行旋喷一般冒浆量小于%(),可视为正常现象;超过%()或完全不!$土层中有较大的空隙,使浆冒浆应针对所查明的原因进液漏失,引起不冒浆行处理,如土层空隙较大,可%$喷射压力不够,喷嘴孔径过不冒浆或冒浆过大在浆液中掺加适量的速凝剂,大,提升和旋转钻杆速度过缩短固结时间;冒浆量过大,慢,或有效喷射范围与注浆量可提高喷射压力,适当缩小喷不相适应而造成冒浆量过大嘴孔径,加快提升和旋转速度,调整注浆量选用新鲜无结块、活性良好的!$使用受潮或过期的水泥,或水泥;水泥浆应拌均匀,加强喷射时水泥浆未搅匀沉淀操作控制,使压力、流量、钻杆%$喷射时压力、流量不均匀或提升和旋转速度均匀,防止管操作程序不当,钻杆提升和旋旋喷体强度不够路和喷嘴堵塞转速度不匀&$风、水、浆管路或喷嘴轻微堵塞,造成气压不稳,喷浆不匀在旋喷桩施工完毕,将固结体旋喷桩在水泥浆液与土搅拌顶部凿去部分,在凹穴部位用混合后,由于浆液的析水特混凝土填补或直接在旋喷孔性,会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中再次注入浆液;或在旋喷注固结体顶部下凹因而造成在固结体顶部出现浆完成后,在固结体的顶部凹穴。凹穴的深度随土质、浆($*+!,范围内再钻进($*+液的析水性、固结体的直径和!,,在原位提杆再注浆复喷一长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次加强—!("!—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第四节喷粉桩、灰土挤密桩一、喷粉桩喷粉桩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见表!"#!#$。表!"#!#$喷粉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方法卡钻通过含水率低的粘土层,或板应停止钻进或慢速钻进,严重结的硬土层,或局部遇到障碍时应停钻,并提升钻具,改进物钻头;如在提升钻杆时卡钻,则应暂时停止喷粉,待正常后再复喷喷粉不畅或堵塞气路连接部分密封不严;气源应使气路连接严密,供气保持不足;水泥吸湿结块;喷口粘充足,气压稳定;防止水泥受结粉泥后变小;粉料中混有杂潮,并过筛物、大颗粒;部分地层透气性遇喷粉不畅应迅速操纵喷粉不良蝶阀,由开到关,由关到开,反复多次来克服;严禁以物体敲击灰罐罐体桩体疏松土层含水率太低,或遇松散杂土层含水率低可钻孔时,适当填土,造成粉体流失,使桩体注水,或改用注浆法成桩;发含水泥量不够;土壤含水率现桩体疏松,可钻进复喷一次低,复打也易产生疏松加强夹层、断桩水泥潮湿,或有异物堵管;管雨季、夏季应用防潮包装水道漏气或供气不足;喷粉孔磨泥;水泥喷粉时严格过筛、计损,被粘土堵塞;提钻速度过量和气压检查;注意控制喷粉快,先提钻后喷粉;灰喷完后与提钻速度,宜先喷粉!%未察觉,喷断中断,仍在搅拌&’(),后再提钻搅拌;堵孔应将成桩钻头提出清理,将上部断桩打去,在原位复喷或邻位补桩—!*"&— 第一章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续表名称产生原因防治措施方法空心桩土壤含水率太低,中心部位气遇含水率低于!"#的干土,应压减小,造成桩体四周强度改用喷水泥浆搅拌法施工工高,中部为土芯,形成空心桩;艺,或钻孔搅拌适当注水,加再土干气压大,水泥从两侧喷大桩体含水率出,也易产生中间无水泥的空心现象桩体强度不够钻杆提升速度不均;喷粉管路控制提升搅拌速度,经常观察轻微堵塞,造成气压不稳,灰电子称进行了解和控制;防止流量时高时低,喷灰不匀;遇管路堵塞,遇松软土、粘土低局部松软土漏灰;遇粘土搅不速钻进搅拌,改变无级变速开;以减压阀调定的灰罐与喷器、输出转速来进行调整,使射管间存在压差,也常会影响喷粉均匀到定量喷粉二、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见表$%&$&’。表$%&$&’灰土挤密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缩孔或坍孔$(地基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夯打时造成缩颈或堵塞)小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未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分,或快速成孔浇灌或边成孔)(对已成孔未及时回填夯实边下套管,或成孔后下套管;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桩孔较密,一孔挨一孔夯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打,受震造成相邻孔缩孔或坍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孔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当桩孔较密,土质松软,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续表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疏松、断裂!"未按施工规定操作,回填速桩孔填料前应先夯击孔底$&(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度过快,夯击次数不够%锤;根据试验测定的密实度实,桩身疏松或断裂,或出现#"填料未拌合均匀,含水率过要求,随填随夯,严格控制下松散夹层)大或过小料速度和夯击次数;回填料应$"填料的实际用量未达到成拌合均匀,并控制其含水量;孔体积的计算容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计算用%"锤重、锤型和落距选择不当量基本符合;夯锤重不宜小于!’’();锤型以梨形或枣核型较合适,有利于夯实边缘土,不宜用平头夯锤,落距一般应大于#*;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降低水位后再回填夯实已出现疏松、断裂或夹层,应用洛阳铲全部取出来,按规定重新填夯灰土,达到设计要求干密度不匀,密实度达不到设!"违反操作规程,灰土未计认真按操作规程施工;灰土要计要求量,翻拌不均匀,干湿不一按配合比称量,搅拌要均匀,(桩经检查,干密度不匀,有的#"下灰厚度不一致干湿要适度;每次下灰厚度、部分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夯击高度、次数不一数量、落锤高度、夯击次数要的干密度数值)%"抽样检查干密度,只检查上按试验规定做到前后一致;施部,未检查下部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第五节水泥压力灌浆、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一、水泥压力灌浆水泥压力灌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见表!+,!,-。—!’+%— 第一章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表!"#!#$水泥压力灌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冒浆!%岩层破碎,裂隙发育贯通,(浆液沿裂隙或层面往上窜尤其是存在垂直裂隙用纤维材料或速凝水泥浆填流,而冒出地表的现象)&%灌浆段位置较浅,灌浆压力料冒浆裂隙;过大降低灌浆压力;提高浆液浓度或掺速凝剂;限制进浆量;或采用间歇灌浆的办法串浆岩土层裂隙较多,特别是横向加大灌浆间孔距;适当延长两(灌浆过程中浆液从其他钻孔裂隙较多,互相串通构成灌浆个孔灌浆间隔时间;相邻孔错流出的现象)孔之间互相连通所致开一至二个施工高程灌浆;在灌浆方法上尽量采用自上而下的灌浆方式;串浆孔如为待灌孔,可采取同时并联灌浆的方法绕塞返浆(进入灌浆段内的浆液在压力钻孔时要注意维护好孔壁;操!%灌浆段与橡胶塞上部孔段作用下,绕过橡皮胶塞返到上作中尽量采用合金钻头成孔;之间有裂隙贯通部孔段的现象)采用自上而下的灌浆次序,待&%胶塞所处的位置孔壁不规凝时间适当延长;做压水试验整,凹凸不平时,如发现绕塞返水现象,宜’(胶塞压胀程度不够,使之堵适当加长橡胶塞,增加胶塞的塞不严压紧程度地面抬动在靠近砂砾石层表面的灌浆(灌浆中地面产生抬动变形的段灌纯水泥浆,形成较坚固的!%在砂层中灌浆,使用灌浆压现象)抗压盖重层;增加表层灌浆孔力太大的密度,提高上部土层的密实&%灌浆层上部覆盖土层太薄性;在砂砾石层上面铺设一定或无覆盖层厚度的夯实粘土层或混凝土盖板等—!*")—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二、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地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见表!"#!#!$。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地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遇到硬物及管道等应予清除,!%沉管、插板时,遇到障碍物或移位沉管;与钢靴连接应紧&%塑料板与钢靴未连接牢固密牢固后方可施工;改进塑料’%插板机可靠性差板锚固方式;通道被堵时应重(%排水孔道细小,水流阻力系塑料板固定不牢,通道堵塞新插板数大,造成较大的水头损失,(施工中塑料排水板与钢靴脱滤水膜透水阻力随时间迅速开,塑料板通道被堵塞)增长,失去滤水作用)%钢靴不严密,起不到遮盖作用,泥砂进入空心套管内产生堵塞!%塑料板排水堆载预压后,孔压载后应待孔隙水充分消散土层剪切破坏隙水消散慢后,方可继续加载;应分级加(预压荷载时发生剪切破坏)&%加载过快,造成土层结构破载,不得过快、过大坏—!$""—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建筑物倾斜原因和纠偏的必要性建筑物修建以后,造成其不均匀沉降或倾斜的主要原因有:!"上部结构的长期荷载合力重心与基础底面的形心不重合,对基础底面有偏心作用;#$地基土质不均匀,如软弱土层厚薄不匀,埋藏深度不一,或存在旧河塘暗沟等,地基勘探时并未充分揭露;%$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地基局部剪切破坏;&$设计时未考虑到相邻建筑物的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施工扰动。如开挖深基坑防护不当、基坑排水、打桩、压力灌浆等;($施工不当。包括施工质量不好(如地基处理未达设计要求,上、下水道严重漏水等),加荷速率、施工顺序不当等;)$使用不当。如室内外不均匀堆载;*$其它。有浸水引起的湿陷,胀缩及冻胀融陷,地震液化造成的塌陷等。当建筑物的倾斜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仅影响到外观美,而且会带来门窗启闭失灵,下水道不畅通,仪器设备不能运转等一系列难以正常使用的后果,严重时会使承重构件开裂,建筑物局部或整幢倒塌。必须指出,房屋开始倾斜时的倾斜量和倾斜速—!+()—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率并不大,但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和整治,使倾斜日益加剧,危险程度日益增大,其修复工程就更大更艰巨。当建筑物的倾斜值达到危房标准(见表!"#$#!)后,就必须加以纠偏(纠倾)处理(有时还需结构补强)或拆除重建。拆除重建的工程造价一定会高于一般的新建建筑物。因为其住户的拆迁安置费和建筑物拆除费高于一般破旧住房,且常由于建筑物场地狭窄和施工通道堵塞的原因,给拆房和重建工程带来额外的甚至是难以克服的困难,有时还会因城市规划对场地红线的限制,重建新楼的占地面积将比原楼大大缩小,因此,倾斜楼房的纠偏处理成为比拆除重建优先考虑的可行方案。二、建筑物倾斜的允许值为确保住户安全,对危险房屋的鉴定有所依据,!%&"年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此标准适用于房地产管理部门经营管理的房屋,其中关于房屋墙、柱构件倾斜临界值的规定归列入表!"#$#!。表!"#$#!墙、柱倾斜临界值构件类型倾斜量临界值钢筋混凝土墙、柱高度的!’墙层高的!()’,三层以上总高的*(+’砌体柱层高的!($’,三层以上总高的*()’土墙层高的!("’其它混合墙、乱石墙层高的!($’建筑物的倾斜有单向(纵向或横向)倾斜、双向倾斜和扭曲三种基本形态。倾斜量的计算标准,根据武汉市城建委专家组!%&%年讨论确定的意见,应以各墙角的主倾向墙面倾斜率平均值来衡量。对于经纠偏后的建筑物余留倾斜量,一般宜达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第二节纠偏技术分类纠偏是一项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非常规工程,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根据倾斜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土质条件和倾斜原因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采用信息施工的方法。目前已经使用过的纠偏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类:—!*"&—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一、地基土促沉地基土促沉是对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地基土采用某些方法促使其沉降,使倾斜建筑物两侧的沉降差降低至容许范围内,这类方法中有降水法、浸水法(主要用于湿陷性黄土)、掏土(砂)法、沉井冲水排土(砂)法、加载法和地基应力解除法等。地基土促沉法施工较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效果也较好,但建筑物纠偏扶正后,其绝对标高有所下降,这是美中不足之处。此外,对于挖掏(冲)基底下浅部土(砂)的方法必须慎用,此法虽有临时纠偏效果,但因破坏了砂垫层或持力层,后期会损及结构物或使地基土过量下沉,形成建筑物新的倾斜,这在武汉地区已有实例。二、地基土限沉是对建筑物沉降较大一侧的地基土采用加固限沉的方法。这一类方法有锚杆静压桩法、静压桩法、树根桩法、旋喷桩法、石灰桩法、板桩围护法、灌浆法以及水平加固法(对浅层软夹层)等。其中有些方法(如灌浆法)本希望地基会膨胀,建筑物基础会被抬高,但实际上此类方法不但成本高,而且因“加固”“抬升”作用,反而对原来就比较软弱的地基土产生新的扰动,形成较大的新的附加沉降量,根本达不到纠偏的预期目的,还增大了用其他方法继续纠偏的工作量和工程难度;在武汉地区已有多起用灌浆法或石灰桩法纠偏的失败实例。三、结构物顶升这是利用千斤顶将倾斜建筑物沉降较大侧顶升(或侧向顶推)复位的一种纠偏方法,其最大优点是能尽量使建筑物沉降较大部位恢复到原来位置(高程),较适合于如柱子等局部结构纠偏。整体纠偏费用过高,而且施工过程稍有不慎就会损坏上部结构或留下隐患。这种方法在国内只有福建省有较多工程实例。四、基础减压和加强刚度法这是一种改变基础结构,以减小和调整基底压力,最终达到控制和调整地基土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如将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联成整体、将筏式基础改建成箱形基础和将几个构筑物联合成一个具有足够刚度的整体等。—$#"!—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五、综合法根据倾斜建筑物各种条件,需要同时或先后采用一种或几种纠偏方法,如加压卸载法(沉降较小侧加载,沉降较大侧卸载),浸水加压法(浸水同时加压)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力学教研室和中南勘察设计院就曾对武汉市某大楼配电房先后采用深部掏土、开槽、浅部掏土(砂)(掏后回填水泥砂浆)、堆载、水冲、抽水、灌浆等七种方法实施纠偏加固。下面将重点介绍地基应力解除法。第三节地基应力解除法一、纠偏机理(一)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的定义在倾斜建筑物原沉降较小一侧布设密集的大直径钻孔排(图!"#$#!),有计划、有次序、分期分批地在适当的钻孔内、适当的深度处掏出适量的软弱淤泥,并配合以各种促沉措施,使地基应力局部范围内得到解除,促使软土向该侧移动,从而增大该侧地基沉降量。与此同时,在原沉降较大一侧则严格保护基土不受扰动,避免纠偏施工中发生较大的附加沉降,最终达到纠偏的预期目标。图!"#$#!应力解除孔布置示意图—!%&%—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二)主要工作原理概括起来就是“:五解除、二均化”。所谓“五解除”就是:第一,解除钻孔周围土中径向应力,孔易由圆形压扁成不规则椭圆形或蛋形,直到挤瘪;第二,解除沿孔身总的竖向抗剪阻力,有利于沿孔排轴线两侧产生竖向错移,并使孔排外土中应力显著地得到解除;第三,有软淤泥夹层时,重点解除深部软弱土层中靠沉降较小一侧的侧向应力,便于挤淤和运土;第四,局部解除原沉降较大一侧的基底压力,使该处基土处于卸载回弹状态;第五,软弱层中两侧的土都有应力解除现象,随之出现的“翘翘板效应”使中心部位软土竖向应力短暂地增高,沿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的竖向应力梯度也增高,促使软土的变形和位移都能较温和地产生,有利于基础和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所谓“二均化”就是:第一,基土变形模量的均化,使原沉降较小一侧较硬的土产生一定的剪切变形,而切线变形模量有所降低,使其接近于另一侧未被扰动软土的初始变形模量,从而整个建筑物下两侧基土变形模量趋于均匀化;第二,纠偏过程使基底压力均匀化,硬侧加载,软侧卸载。二、设计要点(一)所需基本资料!"场地地质资料除了必需的地质剖面、土性指标以外,应弄清旧河道、旧水塘和垃圾等埋藏情况。#"建筑物现状包括倾斜量、沉降量、沉降速率的大小;门窗启闭、上下水道、煤气管和电缆是否有异常,以及梁、柱、板、墙裂缝开展情况等。$"环境资料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大江大河的水平距离,相邻建筑物的距离及其基础情况等。(二)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力解除孔的布置孔位按楼房(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倾斜方向和倾斜量、结构特点(有无螳腰等薄弱环节)、土质埋藏条件、各种地下管道位置以及应力解除孔的孔径而定,宜尽量靠近基础,孔径宜大不宜小,根据经验以!%&&’’为佳,过小(如!!#(’’)则纠偏效果差。—!&(!—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孔距以!"!#$%为宜(当孔径为!&’’%%时)。根据需要作等距或非等距排列。孔深则依据宜掏软土层的埋藏深度而定,过深(如对于多层楼房达((%以上时)不利于保护原沉降较大侧基土,纠偏效果就差;过浅则与本法原义相背,不仅达不到纠偏效果,而且会损坏基础和上部结构。!#套管及螺旋钻的尺寸套管的最主要作用是确保浅层地基不受扰动,以保证基础和建筑物的平稳纠偏。套管长度根据拟掏软土层的深度确定,套管的直径则随应力解除孔的孔径而定。掏土工具以用螺旋钻的效果为最好,螺旋钻的直径应与套管相匹配,以保证在掏土上拔时产生吸拔作用,促进基底下软土向孔位方面运动。)#观测设计由于土是自然历史产物,影响建筑物纠偏的因素又极其复杂,因此纠偏必需采用“信息施工法”,而信息的关键性来源则是用观测手段所取得的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等第一手资料。故观测设计就成为纠偏设计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之一。(()沉降观测应由数个基本水准点和沉降标点组成沉降水准环线,以二等水准精度来要求。基本沉降标点设在建筑物四角的墙根上,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形状以及考虑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还应增设若干个标点。“信息施工法”要求沉降观测具有极强的时间性,测量的频度必须和掏土(开掏和停掏)或其它施工措施(如开孔、下管、排水、拔管等前后)相配合,在施工期的一般观测时段以$"*+为宜。(!)倾斜观测设点原则同于沉降观测,观测方法可用吊锤法或经纬仪交会法,观测成果应与沉降观测成果相互验证。观测频数可稍少于沉降。())位移观测对于层数较多的多层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必须设置水平位移测点,测定其水平位移量随时间的变化,以便随时分析建筑物的稳定性,确保其在纠偏施工时的安全。(&)其它根据需要可提出屋顶平台及各楼层地坪的沉降和倾斜观测,在地基适当部位进行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观测(埋设相应的设备)。三、施工要点施工过程大致可分为开孔、下套管、钻孔、掏土、拔管、封孔五个工序。(#开孔。根据设计孔位进行,开孔的大小和深度以能排除浅层障碍,便于下放套管为度。—(’*!—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下套管。采用钻机静压设备或机械式振动锤压入或振入。#"钻孔掏土。宜用螺旋钻钻进和掏土,掏土是本法施工的最主要阶段,每孔每遍掏土一般重复数次,每次适当钻进,每孔每遍掏土量根据沉降速率观测资料确定,各孔陶土遍数由纠偏量确定。微调阶段,有些孔可不再掏土。$"拔管。纠偏达标后,即可拔除套管,拔管后尚可产生小于%"&’的纠偏作用。&"封孔。拔管后需将原孔回填封闭,填料可用原土或砂,对于在汛期可能产生承压水的地基则应用粘性土封闭。如前所述,建筑物纠偏必须采用“信息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其纠偏的见效情况,辅以抽水、开槽等工序。有时为了消除纠偏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需要采用设置隔离孔等措施。总之,对于每一倾斜建筑物,必须根据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施工方案,要尽量使地基土的变形均匀(随纠偏方向呈线性变化)而较缓慢(变形速率!&(()*)地产生,使基础、上部结构和相邻建筑物不因纠偏施工而受到任何损伤。由上可知,地基应力解除法虽以钻孔掏土为主要手段,但与一般的掏土纠偏法是有质的区别的,一般的掏土纠偏法多是直接掏挖基底下的土或砂垫层(浅陶),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地基应力解除法则强调“掏下不掏上,掏外不掏内,掏软不掏硬”的原则,是一种“软纠偏”,是从改变地基较大范围内应力场为出发点,全面考虑地基土的应力应变、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独特的施工方法,以达到对倾斜建筑物纠偏的目的。四、工程实例(一)工程概况某商住楼成环形布置,分+、,、-三幢(见图./0!0!),总建筑面积约1&%%(!。每幢由三个单体组成,两边单体为三层砖混结构,转角部单体为单层砖混结构,三个单体间设沉降缝。三层部分单体的宽度为.%"%(,长度为#/"%(或&$"%(;自室外地面至檐口的实测高度约为.%"#(,单体剖面如图./0!0#所示。该房屋建于浅海滩涂上,地层构造如图./0!0$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基下铺设%"1(厚砂垫层。砂垫层落于耕植土层底部或粉质粘土层顶部。条形基础的断面与配筋均相同(见图./0!0&)。(二)现状与原因分析该房屋于.22$年#月开工,.22&年!月竣工。在施工过程中就已出现不均匀沉降,至纠倾前沉降尚在继续。在两年多时间里,累计沉降量最大值超过#&%((,同一—.%3#—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单体横向沉降差最大值超过!""##,纵向沉降差最大值超过!$"##,横向最大倾斜率达!%&’。大大超过有关标准。图()*!*)为+!单体纠偏前各观测点的倾斜率。该房屋单体的长高比为&%,,超过规范容许的!%$,使得建筑物整体抗弯刚度差。底层均为店面,二、三层为住宅。底层因开设大门洞,使-、.轴底层均无外纵墙,仅有+轴一道内纵墙但也开设有许多门洞,横墙又全部错位(见图()*!*,),故主体结构刚度很差,尤其是纵向刚度更差。此外,条形基础翼板因厚度与强度不足,局部出现断裂翘曲;墙体砂浆强度等级很低;内外纵墙均出现了多道由底层至顶层贯通的八字形裂缝,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图()*!*!建筑总平面图()*!*&单体剖面图现场观察和理论验算结果表明,造成房屋倾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房屋荷载偏心。房屋在-轴外侧挑出长度为(%/#,挑出部分布置有阳台卫生间及其外墙,且在-轴上设楼梯间及!0"##厚全高的楼梯阳台外墙;而在.轴外侧仅有外挑长度(%$#的阳台,使-轴上的荷重明显大于.轴,导致荷载重心偏离纵向中心轴约&!"##(图()*!*/)。由于-、.轴的条基底宽相等,其结果-轴基底的附加应力比.轴基底的附加应力大!,’。而场地地层压缩性又高(压缩系数!约为*(),这是导致房屋横向倾斜的重要原因。!%"123!%单体连接处应力集中。以图()*!*!中+!幢为例,1点单层部分基底(砂垫层底)附加应力为&"423,三层部分基底(砂垫层底)附加应力为/)423,1点在淤泥层顶面的附加应力为$,423,按规范计算其沉降量达!$"##。而5点在淤泥层顶面的附加应力为0&423,计算其沉降量为(/)##。在淤泥层厚度接近的情况下,单体连接处的沉降量较大。而且+、.幢单体连接处的下卧层厚度比其他位置都厚,这是导致房屋纵向倾斜的主要原因。—(",0—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图!"#$#%地层柱状剖面图!"#$#&条形基础断面与配筋图!"#$#"’$单体纠倾前倾斜率图!"#$#(单体底层平面图(单位:)))*+下卧层的强度不足。条基下砂垫层的厚度,+-),砂垫层宽度与条基宽度等同(!.!+")),粉质粘土厚度仅!+,),淤泥层面之!/01!0.!!%2!*,345。淤泥层的"3.&,345,经深度修正后".6%+*345,可见!/01!0!",表明地基强度明显不足,引起较大的沉降。—!,(&—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图!"#$#%荷载偏心示意图(!为基底附加应力)&’条基翼板强度不足。条形基础翼板的实际厚度仅为"()!((**,加之施工质量差,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不足以抵抗基底反力所产生的剪切力。如图!"#$#+所示,当条基翼板厚度较小时,计算证明仅能承受,+-./的基底净反力,而实际最大基底净反力达0"-./,故此造成局部翼板混凝土剪切破坏。翼板的破坏,缩小了条基基底面积,使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剧了房屋的沉降与倾斜。这一危害以1幢破坏较为严重。+’淤泥下卧层厚度不均。以图!"#$#$中1!单体为例,从/点到2点的下卧淤泥层厚度渐薄,分别为,’(*、+’(*和3’(*。原设计端横墙基底宽度与中间横墙的基底宽度均相等。按规范计算,/、4、2三点的沉降量分别为$+(**、3!+**、0(**。可见其中部沉降量较大。这是内外纵墙产生“八字形”沉降裂缝的主要原因。(三)纠倾与加固方案根据该房的现状,纠倾和加固方案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房屋损害为原则。经过认真研究,采用基底掏砂辅以掏砂孔之间砂垫层中部加振的方法进行纠倾。并实行局部预加固或预设加固手段后纠倾的步骤,以确保安全,防止沉降加剧或突发沉降。加固措施则选用对原结构损害较小钢筋混凝土倒拱薄壳方案。具体纠倾与加固的技术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局部预加固或预设加固手段纠倾前,5!、5$、6!单体5轴外侧凿打原条基翼板的混凝土,接长钢筋,重新浇筑混凝土并加宽加厚翼板,如图!"#$#0"所示;1!、1$、6!单体的5轴外侧在每个横墙部位凿打原条基翼板混凝土,接长钢筋,浇灌混凝土承台,并留设锚杆和孔洞,每个横墙端部压一根锚杆静压桩,如图!"#$#02所示。锚杆静压桩桩身截面为$((**7$((**,$’(*一节,设计桩长!()!&*,硫磺胶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为!+(-8,压桩力为$+(-8。在未出现5轴持续沉降或突发沉降时暂不封,待纠倾结束后封桩。$’掏砂振动纠倾—!(,"—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局部预加固后,开挖室内土方至条形基础底面平,然后在基底砂垫层顶面掏砂,再在两个掏砂孔之间的砂垫层中部用插入式振动器加振。砂垫层经振动液化,逐渐向两侧掏砂孔移动,使砂垫层高度降低,相应部位缓慢地沉降,逐渐回倾。如此掏砂、振动交替进行,直到纠倾结束。图!"#$#%纠倾与加固设计示意(!)平面;(")条基加宽;(#)!—"剖面;($)"—"剖面!—注浆孔;$—掏砂孔位;&—振动点位;’—补强锚杆桩及承台&(掏砂孔回灌密实纠倾结束后板底砂垫层中仍有大量孔洞,会造成纠倾残余沉降,因此,应立即采用中粗砂回灌振实。’(浇筑单曲抛物线形钢筋混凝土倒拱薄壳如图!"#$#%))所示,拱脚支座设在圈梁下,薄壳板厚度!**++,,$*混凝土,板—!*--—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顶配置!!"#间距$%&"’&&((的双向构造钢筋网片。这种结构可在不破坏原基础结构的条件下,把部分上部荷载通过薄壳传递给地基,而倒拱薄壳自身主要承受压力。所有开间均浇筑倒拱薄壳,形成一个相当于连续式片筏基础。中间各跨的拱脚水平力相互抵消。端跨采用较大的矢高和跨度比值(中间跨!)"取$)#"$)$&,边跨!)"取$)%)来减少其水平推力的影响。施工的关键在于保证拱底抛物线轮廓准确和拱脚处能可靠传递压力,故拱脚侧面应结合紧密。为减少拱座处产生负弯距,要求拱脚上下面应有可靠的隔离措施。%*低压注浆注浆的主要目的是注密条基底下掏砂孔的孔洞和倒拱底部薄弱土质,使基底均匀可靠地传力,同时也对浅层地基土进行加固。注浆范围为外墙条基所包围面积,注浆深度为拱底以下’+&(或条基底以下$+&(深度以内,孔距约$+&(,注浆量,&+$%()(,控制压力’&&",&&-./,注浆材料配合比为水泥0粉煤灰0水玻璃1$0$+%0&+&(,室内孔不用水玻璃),水灰比控制&+#,注浆顺序先室外,再室内,从四周向中心逐步进行。(四)施工要点与施工效果$*预加固部分与条基、承台的接合施工,一方面要防止2轴条基翼板在凿打过程中加剧沉降,故采用分段施工措施。根据观测结果,条基、承台加固施工过程中,各观测点的最大下沉量为!((,各单体在2轴平均下沉量最大为3((。另一方面,新旧混凝土的可靠结合乃是加固的关键。结合面主要是对抵抗剪力有影响,凿打成稍向内斜的直缝(见图$!4’456、$!4’457),形成粗糙表面,并清洗干净,然后刷一道’((厚水灰比为&+3的水泥浆再进行浇筑,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为&",7(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并在接缝处加强振捣。经后期观察接缝处未发现有收缩裂缝。承台部分经,%&-8以上压桩力的考验,未发现任何异常。’*纠倾施工时,应合理布置掏砂孔,使原基础受力合理。加振点与掏砂孔相互交错,图$!4’45/为掏砂孔和加振点的平面位置示意图。掏砂与振动交替施工,周期进行。按计算控制每次掏砂量,固定位置掏砂,严格控制振动时间,循序渐进。并加强纠倾过程的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历经$&%天的纠倾施工,三幢房屋的倾斜率均已纠正到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设计要求在$9以内),见表$!4’4’。而且在主体结构整体性、刚度都很差的情况下,房屋较均匀地回倾,没有诱发新的裂缝,原裂缝也没有新的发展。实践证明采用基底浅层掏砂辅以砂垫层中部振动的纠倾技术是正确的,纠倾是成功的。—$&:#—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表!纠倾效果汇总表纠偏前纠偏后纠偏最大平均平均沉时间沉降量沉降量降速度横向量横向平纵向最纵向平横向最横向平纵向最纵向平单体率大倾斜均倾斜大倾斜均倾斜大倾斜均倾斜大倾斜均倾斜(")(##)(##)(##$")率(%)率(%)率(%)率(%)率(%)率(%)率(%)率(%)&!’(!)**’!+,-!+*-!+.(/+--/+(./+,-/+)’/+(//+)!0!*!*,1(!+/-!+1/!+.//+1)/+1//+,)/+)*/+-//+(.0.!/.!1*!)/!+1-.+./!+’./+-//+)./+,*/+(./+(//+./2!!/-!’1!)*!+1’.+)/!+’!!+///+,-/+1//+(//+,-/+)12.,/’--’!+(.!+-//+*-/+’*/+1-/+,//+)!/+,./+(.注&.未进行纠倾。)+钢筋混凝土倒拱薄壳施工,采用足尺木模刮抹水泥粘土砂浆形成胎膜,以预制混凝土垫块和3形钢筋撑脚固定薄壳钢筋网片,以注浆孔预埋管控制混凝土厚度,由拱底向两边拱脚浇筑。拱脚与墙体接触部位上顶面涂刷沥青胶隔离,下底面用沥青胶粘贴油毡隔离,以减小拱脚负弯距。拱脚在竖向设置外模板增加混凝土高度,并进行二次振捣,以确保结合面连接紧密,能可靠传递压力。(4注浆施工先室外,三天后再注室内,从四周向中心逐步进行。室外孔采用单侧多孔喷头,朝室内喷浆,室内孔采用环向梅花孔喷头,,//##高,由下至上注浆,每-//##拔管一次。由于浅层有冒浆现象,孔口采用柔性材料堵塞。&、0、2三幢房屋纠倾后,平均倾斜率均在/4(.%以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三幢房屋自纠倾后至加固处理完毕的期间内,平均沉降量为)5-##,经加固处理后一年时间观测,累计沉降量最大的点为,##,后期沉降速率小于/4/!##6",已趋稳定,说明该加固方案是有效的。(五)施工后评价!4充分调查、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是纠倾和加固成功的前体。由于前期对地质条件、基础与主体结构的实际情况、破坏特征、沉降倾斜数据特征、周围环境(地下水、地表水、施工条件等)有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测试数据,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纠倾方案。前期.//多个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对后续纠倾和加固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先局部加固或预设加固手段,再纠倾,最后进行基础全面加固(包括封桩、倒拱薄壳浇筑和注浆等)的施工程序是科学的。这样既可防止&轴持续下沉和突发沉降,又不给纠倾增加难度。)4采用基底掏砂和砂垫层中部加振的纠倾技术,对有砂垫层浅基房屋的纠倾是相当有效的。不但回倾沉降可有效控制,而且纠倾速度快,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对局部沉降量过大、过小或不均匀均可进行主动控制和调整。—!/1*— 第十六篇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建筑物纠偏技术!"单曲抛物线形钢筋混凝土倒拱薄壳是基础加固处理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减少原基础持力层附加应力,充分利用基底土层的承载能力,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对原结构损害小,在特定情况下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法。五、效果检验和优缺点(一)纠偏验收标准(以倾斜率和沉降速率来控制)。#"倾斜率对于多层建筑物要求!!$。%"沉降速率限定为&"#’(()*,考虑到地基土受到纠偏施工的扰动,其测定日期以拔管退场后四个月作为标准。(二)优缺点用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具有灵敏性好、可控性好、预后性好、不需加固和保护环境等优点。#"灵敏性好包括即时效果显著,见效快,工期短。%"可控性好包括三个方面(#)本法纠偏掏土强调“掏下不掏上,掏外不掏内,掏软不掏硬”的原则,既可保护地基土持力层不受扰动,又可使原沉降较小一侧拟增的基土变形分散到基底下大范围内均匀地产生,避免基土的局部严重破坏,还可免除因直接凿开楼房底层而对结构的损坏。(%)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软侧基土不受纠偏施工的扰动,可尽量减小其施工附加沉降量。其原因:一是纠偏卸载可有效地改变基底压力的分布,减小侧向变形的诱因;二是基土应力分布的改善使其变形模量均匀化并向良性发展;三是只纠偏不加固(加固必在软侧进行,从而会引起软土扰动)。(+)掏土,停止,纠偏,停工,地基变形就迅速衰减,用各种经验公式推求的稳定沉降量也要比纠偏前实测资料推算的小得多。+"预后性好工程实践证明,所有用本法纠偏扶正的建筑物,经多年使用,无任何回倾和“矫枉过正”的现象;由于该法掏土纠偏都在基底深部和基础轮廓以外进行,施工整个过程平稳、温和,基底面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因此无后遗症。—#&-&— 第二章建筑物纠偏技术!"不需加固其理由是:所有加固措施不可避免地会扰动甚至破坏软侧基土(扰动程度有大有小)。这样,由加固所引起的软侧附加沉降只能使建筑物倾斜更为加剧,反而增加了以后继续纠偏的困难和工作量。再者,即使经过加固了的软侧,其沉降速率一般仍然衰减得太慢,对于有深厚软土层的地质条件更是如此。第三,当前兴建的多层住宅,其基底面积一般很大,常超过#$$%&,形状也多种多样,有许多薄弱环节(如螳腰、错接处、伸出的耳房),所谓局部“加固”可能招致基底压力分布条件的恶化,特别是在底板向外挑出部分加支撑更是危险,这对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完整性与刚度的保证都不利。#"施工文明、劳动安全、保护环境该法施工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地下设施;住户不需搬迁;工人劳动条件好。’"工期短、效率高、费用低,能节约三材,钢质套管可反复使用,不易损耗。("纠偏完工后建筑物的绝对标高有所下降,可能影响使用功能,这也是其它促沉纠偏法所共同存在的缺陷。)*工程量的事先定量计算难以做到精确,要在施工过程中观测修正。+*信息施工法对监测的频度和精度要求相当高,增加了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