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西部某高速公路高路堤变形机制分析及处治措施探讨:本文依托西部某高速公路过湿土高路堤在施工过程中滑塌变形,通过施工阶段的补充勘察、取样,对变形成因进行分析,拟定合理设计参数,根据理论计算及工程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比,依据经济、技术、工期、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择优选择最终施工处治措施,可为过湿土高路堤勘察、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路堤;过湿土;圆弧滑动;桩板墙;碎石桩;反压护道 一、引言 西部某高速公路K63527~K63687段为填方高路堤,填方最高15.58米。施工图设计勘察揭露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黄褐色,呈软塑~可塑状,厚1.6~4.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遂宁组泥岩。依据勘察资料,设计采用底部铺片石1.5米碎石0.1米砂0.1米1层土工格栅处治,设置观测桩9处、沉降板3处对高路堤进行观测。
2011年8月16日下午,路基填方高度至13~14m时,右侧发生滑塌变形现象,填筑顶面塌陷宽约12m,高1.5~2.0m(图1),坡脚农田发生隆起现象(图2)。为查清原因,为设计处治提供可靠依据,对该项目区进行了施工阶段的补充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图1填筑路基塌陷 图2坡脚农田隆起 二、项目区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认识 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原地貌横跨两小冲沟,地形总体南高北低,冲沟切割浅,一冲沟走向337°,沟底平缓,纵坡小于3%,底宽约50m;另一冲沟走向27°,沟底平缓,纵坡小于3%,底宽约60~90m。 素填土:路基填方体,成分为泥岩碎块为主夹少量粘性土,黄褐色,松散~密实,路基底部换填层内底部约1m有水富集,勘探揭露厚0.5~14.9m。 残坡积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状为主,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分布厚薄不均,东西南三侧较薄,北侧较厚,钻探揭露最大厚度9.7m。 路堤以外地表以下分布1~3m厚度不等的过湿土,软塑状,灰褐色、黄褐色,路堤以下局部呈软塑状。
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由粘土矿物组成。钻探揭露强风化层厚1.6~3.8m,以下为弱风化。 特殊岩土:为过湿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厚1~2m,已采取换填片石处理,由于换填片石施工期间,路基下积水,导致基地部分土层软化,含水量超过30%,呈软塑状态。 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期间,地表水受填土路基阻隔,涵洞没有形成,在路基左侧积水(图3),由于路基底部为抛填的泥岩、砂岩,导致右侧路基底部渗水,形成漫流(图4),流量约为0.1L/s;路堤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素填土厚度大,透水性好,路基底部换填1.5m片石,换填后路基坡脚周围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路基左侧山沟中汇水积于换填部位难以排出,导致路基基底积水。勘察过程中钻孔水位埋深0~13m。 图3路基左侧积水 图4路基右侧漫流 三、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该段路基基底原状土受地下水长期浸泡发生软化,施工填筑后发生了滑塌,使路基基底下及坡脚部分原状土发生扰动剪切破坏,现状路基基底以下的粉质粘土按物理力学性质分为三部分(软化土体、变形体土体、原状土),取样进行室内试验,试验结果统计如下(表1、表2、表3): 表1软化带土、变形体、原状土物理性质统计表 表2变形体、原状土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3变形体、原状土力学性质试验一览表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1)原状土和变形体土体状态都是可塑,液性指数分别为0.339、0.396,滑坡体土体比原状土稍软。 2)变形体土体抗剪强度由于扰动明显低于原状土,变形体土快剪指标为:C=0.016MPa、φ=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