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MB
- 2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深路堑及填方路基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XXXXXXXXX高速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合同段》文件及现场踏勘和掌握的边坡地质情况;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076-95);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二、主要监控项目1、主要监控项目1)、高填路基:填土高度≥20m;2)、高填陡坡路基:填土高度≥20m且地面横陡坡于1:2.5;3)、高路堑边坡:土质坡高≥20m或岩质坡高≥30m路堑。三、工程概况XXXX至XXXX高速公路土建TJ-1合同段路线起于XXXXXXXXXXX镇上村,接长深高速公路,途径XXXXX村、XXXXX村、XXXX村、XXXXX村,终点位于XXXXX干才村,顺接XXXX高速公路TJ-2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0+000~K7+500,路线全长为7.5km。本项目区域底层岩性主要为残坡积(Qel+dl层序号为②、③、④)、白垩系(Ky+Kg层序号为⑤)、侏罗系(Jz+Jsd层序号为⑥)地层类组成。路线所经地区在中低山,穿越地带主要有山林及部分果园、鱼塘、农田旱地。山林植被茂密。本标段内,深挖路堑边坡共计18处,高填路堤及高陡路堤共计9处。具体段落见下表:深路堑段落一览表序号起止桩号边坡长度边坡级数最大边坡高度量测内容量测位置位移桩数量备注(m)(m)(处)1K0+500~K0+600100331.66深挖路基右侧18上村互通高填深挖
2K0+623~K0+70077326.15深挖路基左侧9上村互通高填深挖3K0+620~K0+70080328.7深挖路基右侧12上村互通高填深挖11K5+500~K5+660160330.42深挖路基左侧24城北停车场12K5+500~K5+670170542.41深挖路基右侧24城北停车场4K0+700~K0+835135330.15深挖路基右侧15 7K1+890~K2+005115326.37深挖路基右侧8 8K2+175~K2+350175329.417深挖路基右侧12 9K3+240~K3+385145322.86深挖路基右侧10 14K6+475~K6+725250770.25深挖路基右侧63 16K6+805~K7+015210545.29深挖路基右侧32 18K7+125~K7+310185549.93深挖路基右侧28 5K1+215~K1+30590323.54深挖路基左侧8 6K1+825~K2+025200544.97深挖路基左侧28 10K3+245~K3+385140217.5深挖路基左侧5 13K5+930~K6+085155436.82深挖路基左侧18 15K6+510~K6+720210547.11深挖路基左侧32 17K6+845~K7+005160541.5深挖路基左侧24 合计 370 高填路堤及高陡路堤段落一览表序号起止桩号边坡长度边坡级数填筑高度所在地段量测位置位移钉数量沉降板(块)地表位移桩(个)备注(m)(m)(个)1K3+130~K3+245115325.38高填路堤路基两侧1832K3+1904K5+700~K5+930230432.24高填路堤路基两侧3032K5+8307K7+310~K7+495185322.54高填路堤路基两侧2432K7+3802K2+025~K2+175150323.32高陡路堤路基两侧2432K2+1403K2+690~K2+975285324高陡路堤路基两侧3632K2+8005K6+720~K6+845125325.38高陡路堤路基两侧1832K6+7606K7+005~K7+135130325.38高陡路堤路基两侧1832K7+0808YK0+000~YK0+150150324.56高填路堤右广场右侧2432YK0+0809ZK0+200~ZK0+300100426.36高填路堤左广场右侧1832ZK0+240 合计 2102718
2、地层岩性:本项目区域底层岩性主要为残坡积(Qel+dl层序号为②、③、④)、白垩系(Ky+Kg层序号为⑤)、侏罗系(Jz+Jsd层序号为⑥)地层类组成。(1)、残坡积(Qel+dl层序号为②、③、④)主要为粉质黏土、碎石土。现分述如下②-1淤泥质粉质黏土;③-2粉质黏土:褐红色,稍湿,可塑~硬塑,以黏粒、粉粒为主,土质不均匀,含少量砂岩碎块及植物根茎。④-1碎石土:灰褐色,稍湿,稍密,碎石成分以沙岩为主。(2)、白垩系(Ky+Kg层序号为⑤)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现分述如下:⑤1-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黄杂灰白色,岩石受风化作用剧烈,原岩结构已完全被破坏,岩芯风化呈砂土状,手掰易碎,泡水易软化。⑤1-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岩石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2~8cm碎块状,少量岩芯呈短柱状,岩质软,敲击易碎。⑤1-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多呈3~10cm碎块状及短柱状,少量呈10~20cm柱状,岩质较硬,不易击碎。⑤2-2强风化砂岩:灰黄色,岩石风化裂隙极发育,裂隙面见灰黄色风化物,岩体易碎,岩芯呈2~10cm块状及短柱状,最大节长13cm岩质软,锤击声哑、易碎,风化不均,局部岩芯呈半岩半土状。⑤2-3中风化砂岩:紫红、暗红、灰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2~7cm块状,少量呈8~23cm柱状,岩质较硬,不易击碎。(3)侏罗系(Jz+Jsd层序号为⑥)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现分述如下:⑥1-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黄色,灰白色,灰褐色,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锤击易碎,少量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泡水软化,手掰可碎。⑥2-1全风化砂岩:褐色,灰白,紫红色,密实土状,遇水易软化,主要由粉粒和少量粘粒组成,局部含碎岩块。⑥2-2强风化砂岩:黄褐色,灰白色,岩体破碎,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手掰易碎,遇水软化、崩解;岩芯呈碎块状,质软,锤击易碎。3、深挖路堑水文地质概况:场区位于半山~山顶位置,地势较高,地表无长年性水流,仅在在雨季有短暂地表径流;地下水由上部土层孔隙和深部基岩裂隙水组成,含水量较小,其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排泄基准面为山坡底部的冲沟。勘察期间,钻孔钻孔未测得地下水位。
4、边坡变形机理分析及稳定性评价:该段路堑开挖后,边坡出露地层以坡残积粉质黏土层、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砂岩为主,应按土质边坡、类土质边坡及岩质边坡进行设计。粉质粘性土结构较松散,强度不高,自稳能力较差;全、强风化砂岩呈散体状,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崩解,这对边坡的稳定不利。5、边坡坡形、坡率与防护加固形式:(1)、边坡坡形、坡率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详见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边坡平台设置宽度有2.0m、8.0m、10.0m、15.0m。(2)、边坡防护工程设计采用锚杆格梁+人字行骨架+客土喷播植草措施等综合防护处理。(3)、排水设计①、每级平台均设置截水沟;②、边坡坡脚设置边沟;
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与管理1、组织机构高边坡监控量测组织机构项目经理:XXX项目总工:XXX安全负责人XXX工程部长XXX测量主管XXX现场负责XXX资料员XXX测量员XXX2、人员安排(1)、监控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直接领导下进行测点理设、日常量测和数据的处理工作,并及时将信息反馈报告监理工程师。(2)、测量组承担项目的量测任务。(3)、现场负责人员负责埋点、人工巡视及裂缝观测工作。(4)、资料员负责收集资料,整理上报。五、高填方路基的监测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基填筑过程中的位移和变形,确保路基填筑的顺利完成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同时根据测定数据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同时利用观测数据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和侧向变形情况,以确保路堤填筑施工安全和稳定。所以对路基填筑施工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测是非常必要的。1、监测点位布设原则监测点布设在土路肩及坡脚处,根据边坡的地质情况按照50m间距布设一条横断面且每处高填或陡坡路堤不少于一条监测断面。监测点位的布设位置应符合如下原则:1)同一路段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保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2)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数据能连续,确保数据的有效性。2、监测断面类型及适用条件(见表1-监测断面类型表)表1监测断面类型表监测断面类型监测项目组合备注I坡脚位移边桩(两侧)高填路堤II位移边桩(两侧)深挖路堑III位移边桩(一侧)陡坡路堤位移桩埋设位置:设计路基坡脚线向外1m处、5m处各1个,路基填土前埋设。3、监测频率沉降观测频率取决于沉降量的大小、加载方法。本项目的路堤填筑采用分级填筑加载的方法,要求施工期每填筑1层应观测一次,若两层填筑间隔较长时,则每7天应观测一次,直到路基施工期结束,沉降稳定,路槽交验结束。4、判稳条件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如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cm/d或水平位移速率≥0.5cm/d,视为不稳定状态出现,应立刻停止填土。当停止填筑后每天仍需进行观测,当连续观测三次沉降量或位移量在规定控制范围之内时,才能继续填筑施工。当填筑至上路床顶面时,连续两个月的观测沉降量每月不超过8mm,确定为沉降稳定,此时方可开始路面施工。5、测桩埋设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之后,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0.2×0.2m的坑约50cm深度,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2cm,钢筋顶端锯切十字标记作为观测点,观测点埋设完毕后,应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6、监测仪器的选取与测试监测仪器宜选取采用精度≤1"的高精度全站仪,本项目监测仪器为全站仪1台,并已标定合格。量测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观测。施工监控程序施工监控程序见图1-路堤施工监控程序。7、监测警戒值与监测成果提交监测项目的警戒值根据规范要求与有关工程经验,该项目施工期的控制标准为:路基中心沉降1cm/d;工后允许总沉降应小于0.3m;路基沉降稳定标准:路堤中心月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小于8mm。路基填筑变形观测流程图开挖前开口线1m外路基填筑至平台监测基点布设埋设监测点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分析提交监测成果图1-路堤施工监控程序监测成果提交
在施工期间应做到当日报表当日提交,当周报表应在下周一提交,当月报表应在下月初提交,同时依据业主要求提供阶段监测报告、中期监测报告和终期监测报告,以及辅助施工的加载、停载、卸载、路面铺筑申请报告等。六、高路堑边坡监测1、监测目的边坡稳定是一个复杂的、多参数岩土力学问题,尤其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有较大潜在危害的路堑高边坡,单靠理论分析很难把握其稳定状态,必须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只有对路堑边坡表面、地下变形以及支挡结构物受力状态监测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把握路堑边坡的安全稳定。高边坡监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2)、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以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避免边坡工程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捷地进行;(3)、通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的稳定性个中参数和因数随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4)、通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施工期监测,为高边坡科研提供原始观测数据,从而分析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以及后期的变化规律,了解预应力随时间和开挖卸荷过程的长期变化情况,解释其长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5)、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安全稳定性;(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高危路堑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2、监测工作内容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地面位移监测、深层位移(测斜)监测及人工巡视监测。工程承包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表位移监测,具体如下:序号量测项目量测仪器主要工作内容
1地面位移检测全站仪1台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2人工巡视及裂缝观测游标卡尺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3、监控量测方法(1)、坡面外观观测①、量测目的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②、测点布置一般来说,通过对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但是在坡面的变形监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监测基点的选取,它直接关系到监测成果的准确性。监测基点宜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观测点间距50-100m。对有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部位及可疑点应加深、加密布点。当同一边坡设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应与深层位移观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坡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如下:
坡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③、测桩埋设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之后,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0.2×0.2m的坑约50cm深度,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2cm,钢筋顶端锯切十字标记作为监测基点,观测点埋设完毕后,应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④、监测仪器的选取与测试监测仪器宜选取采用精度≤1"的高精度全站仪,本项目监测仪器为全站仪1台,并已标定合格。量测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观测。⑤、监测频率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一般来说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六个月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在此期间的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边坡监测频率表
时间施工期间施工完成旱季和少雨季节2~3次/30天1~2次/30天雨季2~3次/周1次/周暴雨期和雨后数天内1次/天1次/2天(2)、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①、量测目的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项目部派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及时报给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②、裂缝监测点设置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③、裂缝监测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项目部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约50cm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相互搭接约5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裂隙,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裂隙的宽度数据,读数据就是所测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3)、量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量测数据采集完成,应及时整理分析,绘制各种曲线图。数据呈收敛趋势时,及时回归分析,推测地面的最终位移值及稳定时间,评价高边坡的安全性、施工方法和工程措施的有效性。①、地面变形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地面变形主要为平面位移,监测相关数据整理完后,及时绘制边坡位移量u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边坡位移量u与开挖高度h、速率v与边坡开挖高度h的关系曲线。②、裂缝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裂缝观测数据收集整理后,绘制的曲线有裂缝发展宽度u与时间t(即u-t)的关系曲线,裂缝发展宽度u和速率v与开挖高度h(即u-h和v-h)的关系曲线。③、减载数据的分析与与整理
当边坡滑移过大,进行减载处理的情况下还需绘制边坡滑移量u与边坡滑移速度v与荷载w关系曲线,裂缝发展宽度u和速率v与荷载w的关系曲线。④、边坡滑移监测及裂缝监测回归分析u-t曲线趋于平缓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高边坡前期采用对数u=1/log(1+ti)、指数u=a.e-(b/ti)和双曲线u=ti/(a+bti)三种回归函数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取其中相关系数r最趋近于1的那个函数,推测高边坡变形的最终位移量和最终稳定时间。在对前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后,采用其中最实用的一种函数作为高边坡监测的回归分析函数。u-t曲线出现反弯点时,表明破体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必须密切监视高边坡体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同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及第一监测项目部。⑤、预警管理标准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a、水平位移速率≤5mm/d;竖向位移速率≤2mm/db、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c、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d、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坡体位移速率v持续下降时(du2/d2t<0),坡体趋于稳定状态;当坡体位移速率v无收敛趋势时(du2/d2t=0),坡体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坡体位移速率v出现增长时(du2/d2t>0),坡体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时减载处理,加强支护。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并通过其它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4)、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流程①、边坡变形观测流程高边坡变形观测流程图
边坡开挖至平台监测基点布设开挖前开口线2m外埋设监测点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分析提交监测成果②裂缝观测流程高边坡裂缝观测流程图边坡开挖至平台未产生裂缝不进行裂缝监测地表观察产生裂缝观察装置埋设裂缝监测数据采集裂缝监测数据分析提交裂缝观测报告
③、边坡监测与施工动态控制图高边坡监测与施工动态控制图边坡开挖至埋设测点位置测点埋设不正常初测继续开挖边坡停挖或其它措施不力动态跟踪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不满足开挖完毕继续监测加固措施满足稳定标准竣工④、边坡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
高边坡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边坡开挖现场变形量异样监测点需埋点埋点及数据采集监测数据边坡趋于稳定数据分析驻地监理办项目部监测成果总监办(5)、监控量测报送程序及资料附表①、资料报送程序a、各断面应按照监测方案和施工图规定频率、精度对监测断面进行监测,监则资料须在当天进行整理分析、稳定判断。b、监测资料包括人工巡视记录表、监测数据等,测点埋设考证表。c、测点埋设记录、监测仪器、监测资料必须真实与连续,并经驻地监理签认。d、每次监测后将电子版记录发监测单位,签认后纸质记录定期交付给监测单位,汇总后交付业主。②、资料报送内容a、人工巡视记录表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e、裂缝观测记录表f、报警联系函
七、监控量测注意事项深挖路堑及填方路基监测工作注意事项如下:1、监测人员做到四个固定,即固定的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测量仪器,固定的测站基点,固定的游标卡尺量测。并尽量做到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外界条件下进行观测,以减少误差,提高观测精度。2、每次观测前对全站仪进行系统的检测,不符合精度的仪器不得使用,以便减少仪器造成的误差。3、坡面位移基点埋设在通视良好的位置上,覆盖的浮土应采用人工夯实处理,连续观测2-3次,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直至判断可作为观测初始值为止,随即开始正式测量。4、经常进行监测基点的闭合差复测,消除由于人为或其它因素对观测基点造成的破坏而造成的误差。5、保持监测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当天测量数据当天及时整理。6、在整个监测期间重视对高边坡监测基点、监测点以及裂缝观测点的维护工作,并确保在监测期间遭到破坏。八、安全保证措施由于标段内高边坡均超过30m且坡度较陡,监测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监测工作中必须注意安全,注意以下几点:1、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增强所有参与该项工作施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规章的自觉性,认真执行专项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操作,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别人”,提高监测人员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严格执行逐级安全交底责任制度,施作前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备案待查,设立专职安全员对监测施作班组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安全日志的记录工作。3、凡进入监测区域内的监测人员,必须有效配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4、在对高边坡进行监测工作时必须有效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绳,防滑鞋等,埋设监测点时应在工作区域内设置安全网或者安全栅等安全隔离设施,避免高空坠落伤害。5、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严禁在五级以上大风或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从事监测作业。6、在埋设监测点时应时刻注意现场施工人员交叉作业安全,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防止在监测施作中对其它人员造成伤害。7、在监测区域内设置醒目的安全警戒示标志牌,提醒路人及监测人员时刻注意安全。
XXXX至XXXX高速公路XXX合同段(K0+000~K7+500)高路堑边坡地表位移监测数量统计表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1YJ-1上村互通K0+500~K0+600右侧路堑31.66K0+520堑顶1318一级平台1K0+530堑顶14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540堑顶15四级平台1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560堑顶15四级平台1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580堑顶12一级平台12上村互通K0+623-K0+700左侧路堑26.15K0+660堑顶139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68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70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3上村互通K0+620-K0+700右侧路堑28.70K0+640堑顶1312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66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68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700堑顶13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4YJ-1城北停车场K5+500~K5+660左侧路堑30.42K5+510堑顶1224一级平台1K5+530堑顶14二级平台2一级平台1K5+550堑顶14二级平台2一级平台1K5+570堑顶14二级平台2一级平台1K5+590堑顶14二级平台2一级平台1K5+610堑顶14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5+630堑顶12一级平台15城北停车场K5+500~K5+670右侧路堑42.41K5+520堑顶1324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5+540堑顶14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5+560堑顶15四级平台1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5+580堑顶14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5+60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5+62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5+640堑顶12
一级平台1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6YJ-1K0+700-K0+835右侧路堑30.15K0+670堑顶1215一级平台1K0+690堑顶12一级平台1K0+71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730堑顶12一级平台1K0+770堑顶12一级平台1K0+79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0+810堑顶117K1+890-K2+005右侧路堑26.37K1+930堑顶128一级平台1K1+95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1+97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8K2+175-K2+350右侧路堑29.42K2+210堑顶1212一级平台1K2+23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2+250堑顶12一级平台1K2+27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2+290堑顶12一级平台19K3+240-K3+385右侧路堑22.86K3+270堑顶1210一级平台1K3+29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3+310堑顶13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3+320堑顶12一级平台110K3+245-K3+385左侧路堑17.50K3+270堑顶125一级平台1K3+290堑顶11
K3+300堑顶12一级平台1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11YJ-1K6+475-K6+725右侧路堑70.25K6+530堑顶1163K6+540堑顶11K6+550堑顶14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K6+560堑顶11K6+570堑顶16五级平台1四级平台2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K6+580堑顶15六级平台1五级平台1四级平台1三级平台1K6+590堑顶19七级平台1六级平台1五级平台1四级平台2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一级平台1 K6+600堑顶17 七级平台1 六级平台1 五级平台1 四级平台1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K6+610堑顶18 七级平台1 六级平台1 五级平台1 四级平台2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K6+620堑顶13 五级平台1 四级平台1 K6+630堑顶17 五级平台1 四级平台2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640堑顶11 K6+650堑顶14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 K6+475-K6+725右侧路堑 70.25 K6+660堑顶11 K6+670堑顶13 TJ1二级平台1 11 一级平台1 6 K6+680堑顶11 K6+690堑顶11 12 K6+805-K7+015右侧路堑45.29K6+840堑顶1232 一级平台1 K6+860堑顶14 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880堑顶15 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900堑顶14 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920堑顶15 TJ1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940堑顶15 四级平台2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960堑顶15 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980堑顶12 一级平台113 K7+125-K7+310右侧路堑49.93K7+160堑顶1113 K7+180堑顶12 二级平台1 K7+200堑顶14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7+220堑顶16 四级平台2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 K7+125-K7+310右侧路堑 49.93 K7+240堑顶16 15 四级平台2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7+260堑顶1 6 13四级平台2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7+280堑顶1 二级平台1 3 一级平台1 14 K1+215-K1+305左侧路堑23.54K1+260堑顶148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1+280堑顶14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一级平台115 K1+825-K2+025左侧路堑44.97K1+860堑顶1228 一级平台1 K1+880堑顶14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1+900堑顶14 TJ1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1+920堑顶15 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1+940堑顶13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1+960堑顶14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1+980堑顶13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2+000堑顶13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16 K5+930-K6+085左侧路堑36.82K5+960堑顶122一级平台1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 K5+930-K6+085左侧路堑 36.82 K5+980堑顶13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000堑顶14 三级平台1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020堑顶1 4 三级平台1 16 16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040堑顶1 3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060堑顶1 2 一级平台1 17 K6+510-K6+720左侧路堑47.11K6+530堑顶1332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550堑顶15 三级平台2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570堑顶16 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2 二级平台1 TJ1一级平台1 K6+590堑顶15 三级平台2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610堑顶15 三级平台2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630堑顶14 三级平台2 一级平台1 K6+650堑顶13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670堑顶11 K6+680堑顶12 6
K6+845-K7+005左侧路堑 一级平台1 K6+880堑顶14 18 41.50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 K6+845-K7+005左侧路堑 41.50 K6+900堑顶13 三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920堑顶15 四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18 K6+940 堑顶13 TJ1三级平台1 18 一级平台1 K6+960 堑顶1 4 三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一级平台1 K6+980 堑顶1 2 一级平台1 K7+000堑顶11 高填路基地表位移监测数量统计表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19 K3+130-K3+245填方路基两侧25.38K3+160坡脚139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3+180坡脚12 土路肩1 K3+200坡脚13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3+220土路肩1120 K5+700-K5+930填方路基两侧32.24K5+760坡脚1216 土路肩1 K5+780坡脚12 三级平台1 K5+800坡脚13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5+820坡脚12
三级平台1 K5+840坡脚13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5+860坡脚12 三级平台1 K5+880坡脚12 土路肩1TJ1K7+310-K7+495填方路基右侧22.54K7+370坡脚1310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7+390坡脚14 21 一级平台1 二级平台1土路肩1K7+410坡脚13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7+345-K7+485 填方路基左侧 22.54 K7+380坡脚13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7+400坡脚14 一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14 坡脚1 4 一级平台1 K7+240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坡脚1 3 K7+440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22 K2+025-K2+175填方路基两侧23.32K2+060坡脚1212 二级平台1 K2+080坡脚12 土路肩1 K2+100坡脚12 二级平台1K2+120坡脚12 土路肩1 K2+140坡脚12 二级平台1 K2+160坡脚12 土路肩123 K2+690-K2+975填方路基两侧24.00K2+790坡脚1218 土路肩1 K2+810坡脚12 二级平台1 K2+830坡脚12 土路肩1
K2+850坡脚12 二级平台1 K2+865坡脚12 土路肩1 K2+900坡脚12 二级平台1 K2+920坡脚12 土路肩1 K2+940坡脚12 二级平台1 TJ1K2+955坡脚12 土路肩1 24 K6+720-K6+845填方路基两侧25.38K6+755坡脚129 土路肩1 K6+770坡脚14 一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6+785坡脚13 一级平台1 土路肩1 K7+005-K7+135填方路基两侧25.38K7+090坡脚139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7+105坡脚13 25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K7+120坡脚13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序号合同段里程桩号及位置坡高(m)地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数量(个)小计(个)合计(个) TJ1 城北停车场(右广场)YK0+000-YK0+150填方路基右侧 24.56 YK0+030坡脚1324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YK0+040二级平台12 土路肩1 YK0+050坡脚14 一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YK0+060二级平台12 26土路肩1 YK0+070坡脚14 一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YK0+080二级平台12 土路肩1 YK0+090坡脚14 一级平台1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 YK0+100坡脚13 二级平台1 土路肩127土路肩1城北停车场(左广场)ZK0+200-ZK0+300填方路基右侧 26.36ZK0+230坡脚14 二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土路肩1 8ZK0+250坡脚14 二级平台1 三级平台1 土路肩1 ZK0+270 坡脚1 4 8 二级平台1三级平台1土路肩1坡脚1ZK0+290二级平台1 4 三级平台1 土路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