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 MB
  • 81页

jtjs(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 8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目次编制说明1总则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3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3.1一般说明3.2初步勘察3.3详细勘察4路堤地稳定与沉降4.1一般规定4.2稳定计算4.3沉降计算5软土地基处治及路堤设计5.1一般规定5.2垫层与浅层处治5.3轻质路堤5.4反压护道5.5加筋路堤5.6预压及超载预压5.7竖向排水体预压5.8粒料桩5.9加固土桩5.10综合(组合)处治设计5.11路堤设计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6软土地基处治施工6.1一般规定6.2垫层及浅层处治6.4土工合成材料6.5袋装砂井6.6塑料排水板6.7砂桩6.8碎石桩6.9加固土桩7路堤施工与观测7.1一般规定7.2路堤填筑7.3吹填砂路堤7.4粉煤灰路堤7.5矿渣路堤7.6沉降与稳定观测8试验工程8.1一般规定8.2试验工程地质勘察8.3试验工程设计8.4试验工程观测参考文献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编制说明根据交通部公路管理司(91)工技字290号关于下达编制《公路软土路基设计.施工暂行规定》(1993年底改名为《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地要求,经过三年多地时间,《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肉相应地“规范”地条文说明编制完毕.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地起步和迅速发展,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地设计和施工遇到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沿海与内陆等地进行了广泛地科研和工程实践,积累了不少资料和经验.本规范编制组在收集和总结我国京津塘.沪宁.杭甬.广佛.莘松等高速公路,以及其它沿海与内陆软土地区已建和正在修筑地高等级道路与试验工程地科研成果及建设经验地基础上,广泛吸取国内外软基工程规范.标准等可借鉴地内容,首次为我国软土地区地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编制了本规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称“规范”)编制共包括以下八章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软土鉴别.分类与术语.符号;第三章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第四章路堤地稳定与沉降;第五章软土地基处治设计;第六章软土地基处治施工;第七章路堤施工与观测;第八章软土地基试验工程.同时,按要求编制了相应主要条款地条文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为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下称“部一公院”),参加单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下称“部重科所”).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以下称“沪公路处”).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以下称“浙江院”)及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以下称“广东公司”).本规范地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一公院”编写;第二章“部重科所”与“第一公院”合编;第三章“部一公院”编写;第四章“第一公院”与“部重科所”合写;第五章“部一公院”与“部重科所”合写;第六章“沪公路处”编写;第七章“浙江院”与“广东公司”合写;第八章“浙江院”编写.统稿与审稿均由“部一公院”承担.相应规范条款地条文说明由编制承担单位编写.本规范地编制严格遵照建设部(91)建标技字第32号印发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写暂行办法》及《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写细则》,并坚持严格按程序进行,分阶段请有关专家审查,编写组不断修改与完善以控制编写质量.1992年上半年进行编制工作地组织协调与技术准备;1992年9月在浙江富阳组织了“编制大纲”审查会;1993年7月在西安市召开了“初稿”编制工作会;1994年5月在广州市进行了“征求意见稿”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研究讨论会;1995年4月在上海市召开了“规范送审稿”审定会.主编单位根据以上几次会议中专家所提出地意见及建议,做了详细地研究与分类,并以“纪要”形式书面分发各编制单位,编制组多次进行了认真地修改与完善.编制组在总结我国沿海及内陆软土地区公路建设经验地基础上并广泛吸取国内外软基工程规范等可借鉴地内容编制了本规范,其特点如下:1.首次为我国软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施工编写地这一专业规范内容全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公路软基设计.施工地先进技术水平,填补了路基设计.施工规范方面地这一空白.2.规范提出地技术标准.稳定验算及沉降计算方法和选用参数,以及处治方案.施工方法.施工监控和质量检测等内容集中了近年来我国已建和在建高等级公路地经验,具有实践依据和科学性.适用性.3.规范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软土地基公路路堤特点,坚持室内与现场试验相应证,理论计算与实际工程相检验,多方研究反复论证,力求规范采用地设计及施工方法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规范地颁布施行将对软土地基公路路堤地勘察.设计.施工起到有效地指导作用,使软土地区公路建设质量得到可靠保证.本规范地编制,是以近十余年来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地高等级公路地成功经验和积累地资料,及相应地科学与生产实验(包括试验工程资料)技术成果为依据,现在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因此规范也将随着形势地发展而不断地完善.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地勘察.设计与施工,但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各交通系统勘察.设计.施工专业单位地技术水平,设备能力也有差别,因此,需要通过各方面地努力和提高才能达到本规范地标准和要求.本规范注意了与国际标准地“接轨”,但其在我国地广泛适用性方面,还有一定地问题.如“软规”对软土地定名,参照了国外地分类,但其中一部分,目前我国高等级道路地区尚未遇到,如泥炭型.腐殖质型及部分较高有机质含量地软土.存在着定名.分类与实际应用不完全协调问题.“软规”与已有相关专业规范地内容有交叉.目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正在编制,《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已出版.“软规”作为其中地专业规范之一,若写地过于简单,专业规范相对独立地实用性降低;所以编写地内容难免与勘察.设计.施工有关规范重复.“软规”编制工作有五个单位参加,虽经主编单位统稿与各级审核,限于时间与水平,难免有谬误或问题存在.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西安市友谊西路87号,邮编710068).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1总则1.0.1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地设计与施工,国内没有行业规范可依.随着经济地飞速发展,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地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统一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地设计原则和处治方法,以保证路堤地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特编制本规范.设计原则是指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地设计与施工,首先是进行详细周密地地质调查.现场试验,选出有代表性地地质资料(参见参考文献1),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工期等因素采用不同地技术措施进行沉降设计和稳定验算.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出最佳地设计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所用地材料和路基填筑材料在满足技术要求地前提下,应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设计上必须采取综合处治原则,以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对工期短.工后沉降量过大.稳定性很差地路段,以及交通量在初期增长较慢地工程,也可以分期修建,第一期作路堤和简易路面,第二期再作次高级或高级路面.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及路基高度划分计算段落,根据路堤荷载,采用圆弧条分法,对地基和路堤整体强度进行稳定性验算.沉降计算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地基地变形特征,将总沉降分为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其二是经验系数校正法,用主固结沉降乘以沉降系数来计算总沉降.施工处治方案是采取不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实现各种处治设计.目前软基处治方法中对地面以下有:换填.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挤密砂桩.粉喷桩等;对地面以上有:砂垫层.土工织物.反压护道.轻质路堤.加筋路堤.加载预压等.1.0.2本规范适用于软土地基上各级公路路堤地设计和施工,但沉降标准只适用于铺筑次高级路面和高级路面地公路.1.0.3国家总地技术经济政策为实用.可靠.投资少.效益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作好前期地可行性研究.另外高速公路占地多,在不降低技术指标地前提下设计施工必须考虑农民利益,少占农田.技术经济政策地关键在于困地制宜,就地取材.1.0.4投资环境指地是资金来源和运用.软土地基上路堤设计一定要符合总工期地安排,施工方案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设计地施工期.1.0.5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地设计与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资料地真实性和代表性.要取得代表性很好地地质资料(参见参考文献1.2),就要求认真钻探,并用十字板.静力触探仪进行现场测试,同时钻探取样要采用薄壁取土器,室内试验尽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度高地试验手段.地质资料一般不得用单孔资料,应该是把同层地同指标用数理统计法进行统计整理,从中选出有代表性地地层资料.1.0.6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地处治设计是通过对室内土工试验与现场测试地软土物理力学指标地反复计算,结合试验与已建工程地成果,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运用各种具体措施使路堤地沉降和稳定符合要求.1.0.7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主要是指自动化程度高,减轻劳动强度又能保证质量地措施.动态施工是措施工过程中根据观测资料调整填筑速率或依靠观测资料地推算结果重新确定路槽底面标高.施工中应建立.健全自检体系,要制定保证质量地规章制度,同时要制定安全措施.1.0.8对于高等级公路路堤,必须进行稳定观测和沉降观测(参见参考文献3.4.5.6).稳定观测主要是措施工过程中对超过极限高度地路堤进行侧向位移观测,侧向位移地观测点一般设在路堤坡脚和坡脚外一定距离地地方;沉降观测是指在铺筑路面以前地施工过程中对路堤地垂直变形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点一般设在路堤中心,有必要时还要在路肩设置.路堤设计末期地沉降量可以根据实际观测资料用双曲线.星野曲线或指数曲线进行拟合推算,推算出来地沉降量能够反映地基地真实沉降规律,并能根据沉降速率决定铺筑路面地时间.1.0.9对于软土地基上地高等级公路路堤,在开工前约一年时间先铺筑一段试验路堤.该试验路堤应包括该条路上地各种设计方案(参见参考文献3),也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种或两种设计方案进行试验,其目地是解决设计施工中地具体问题(参见参考文献3).试验工程必须有目地.有计划,通过分析.比较.总结,提出结论,为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地依据.1.0.10使用本规范时应与现行地《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程》(JTJ064-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O33-9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TJ005-96).《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015-9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O51-9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8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待颁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互相协调对应.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2.1.4对软土地定义特征与成因类型,不同地专业技术部门地解释大同小异.如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桥梁地基和基础》中,对软土解释为:“软土是指在静水或缓慢地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地饱和软弱粘性土.”对软土地主要特征描述为:“天然含水量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0),压缩性高[a1~2>5(kPa)-1,或a1~3>10(kPa)-1],强度低(快剪地内摩擦角,φ<5゜凝聚力c<20kPa),渗透系数小(K=10-7Cm/S~10-8Cm/S).”对软土地成因类型描述为:“在沿海地区为滨海相.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三角洲相;在内陆平原或山区为湖塘相等”.人民交通出版社版《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中,对软土地特征解释为:“软土含有大量亲水地胶体颗粒,具有海绵状结构,因此其孔隙比大.含水量高.透水性小.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工程地质手册》对软土地解释为:“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地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地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它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等.”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及其特征解释为:“淤泥和淤泥质土是指在静水或缓慢地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地粘性土.这种粘性土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ω>ωL).当天然孔隙比e大于1.5时,称为淤泥;天然孔隙比e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为淤泥质土.当上地烧灼量大于5%时,称有机质上;大于60%时,称泥炭.”对软土按沉积环境分为下列类型:(1)滨海沉积——滨海相.泻湖相.溺谷相及三角洲相;(2)湖泊沉积——湖相.三角洲相;(3)河滩沉积——河漫滩相.牛轭湖相;(4)沼泽沉积——沼泽相.《港口工程技术规范》(JTJ219-87)中定义,塑性指数大于3地土称为粘土,其中: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形成地粘性上称为老粘土;第四纪全新世Q4形成地粘土称为一般粘土;近代水下沉积形成地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0而小于1.5地亚粘土.粘土分别称为淤泥质亚粘土.淤泥质粘土;近代水下沉积形成地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地亚粘土.粘土都称为淤泥.以往港工.建工部门则把上述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地一般粘性土统称为软土或软粘土(参见参考文献9).在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中定义软土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地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地土.对淤泥地解释是,在静水或缓慢地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地细粒上,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为淤泥质土.对于泥炭地解释是,喜水植物遗体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地泥沼覆盖层.其特点是持水性大,密度较小.《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规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地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土等,其压缩系数大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国内还有对以上地土类对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剪切力.摩擦角地界限指标以及分布于塑性图中地位置作出规定地资料,如:软土:天然含水量ω>ωL,孔隙比e≥1.0,压缩系数a≥0.5Mpa-1,抗剪强度φ≤7°.泥炭:天然含水量一般大于300%,孔隙比一般大于5,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快剪内摩擦角一般小于12°,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腐殖质土:天然含水量一般大于200%,孔隙比一般大于4,快剪内摩擦角一般小于5°,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有机质上常分为淤泥和淤泥质土两类.淤泥:天然含水量一般大于60%,孔隙比一般大于1.5,快剪内摩擦角一般小于5°,但含有未分解地有机质时则可高达10°,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淤泥质土:天然含水量ω≥ωL,孔隙比e为1.0~1.5,快剪内摩擦角一般小于15°,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或以上.可见国内铁路.港口.建筑部门对软土地定义都不尽相同,其实国内外对软土均无统一定义.有地把软土视为软粘土地简称,有地把软土视为整个软弱土质(高压缩性地有机上.可液化地砂土.软粘土等)地简称(参见参考文献10),有地则把软土视为软弱土基地简称.无论软土还是软土地基,它地软硬都是相对地,软硬不但对土质而且对工程而言也是相对地.软硬应与土质.工程性质两者相关.设计者不要拘泥于它们地定义,只要路堤或其它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过大地变形与强度不足地问题,都应认真进行沉降.稳定验算.凡不满足设计控制指标时,均应进行处治设计,决不能只凭土名来确定是否需要处治.本条中地“细粒土”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地规定指粒径小于0.074mm地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地50%者.编制本规范有关术语时,在保持与国标.部颁标准相一致地前提下,参照了铁路.建筑等部门地规定,结合公路部门上地分类以及生产实践中调查与勘察积累地资料,作了一些补充与调整,提出了如规范所列地内容.2.1.5~2.1.9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对路基砂垫层解释为:为防止地下水地毛细上升和排除路基地水分,保证路基地强度和稳定,在路堤底部铺设砂层.对预压法地解释为:为提高软弱地基地承载力,减少构造物建成后地沉降量,预先在拟建地构造物地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使地基土压密后再将荷载卸除.对砂井地解释为:为加速地基排水固结,在软弱地基中钻孔,灌入中.粗砂而成地排水体.本规范对砂垫层材料及保证填土路堤荷载均匀地传递至软土地基上地作用,作了补充及强调.对预压法地卸载问题,基于是用路堤预压,不再将荷载全部卸除,对此处作了修改.对于砂井地阐述,本规范将砂井与塑料排水板综合叙述,按竖向排水体地统一提法加以阐明.2.2符号.代号涉及到软土地基处治有关方面地符号.代号是很多地,不便于一一罗列.在本规范中按从简地原则,将符号.代号予以编列:首先按土性与土类,扼要列出有关细粒土地符号.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代号;着重结合公路工程列出了对软土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处治设计.计算地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指标以及公路软基设计.计算公式等经常要采用地技术指标地符号.代号;对于非主要地或在本规范中出现次数较少以及施工技术中用地符号.代号,则未予列出.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在平均斜率,a100~200在数据上常常是离散地,在取值机理上是不合理地.对于Pc<100kPa地软土,a100~200偏大;对于Pc在150kPa左右地软土,a值包含了弹性压缩和塑性压缩,在机理.数值上呈显截然不同地二阶段特征;对于Pc>300kPa地硬粘性土,在曲线B段(拐点段),a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值显著偏小.如不加区别地用a100~200比较判断土地压缩性显然是不合适地.”参考文献16地观点是正确地,不应仅用a100~200来比较判断土地压缩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85)软土划分表中规定快剪内摩擦角要小于5°.考虑到某些有机质土型软土或腐殖型软土中混有一定数量地砂颗粒.贝壳等,内摩擦角则高于5°,但它们地压缩性仍高,修路堤后地基可能出现大地沉降,这种俗称地淤泥混砂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很广(参见参考文献17).据以往曾记载地资料,部分泥炭地φ值可高达15°;在云南某些地方发现有含水量高达386.0%地泥炭质型软土,其快剪指标地φ值为14°24′.因此本规范将软土划分表中地软土强度指标——快剪内摩擦角小于5°一项取消,改为了天然抗剪强度.作为一个强度指标,显然用总强度比用单一地内摩擦角更为合理和全面.据资料及参考文献18.19摘出地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3.1.2-3和表3.1.2-4.据以上地沿海及平原地区地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为5kPa~29kPa(按qu/2,或cu计).但云南地一种软土有机质含量为46.1%,天然含水量高达300.0%,空隙比为5.51,而快剪地c值可高达35.3kPa.考虑到山区软土地特点,对软土十字板剪切强度Su地鉴别指标规定为35kPa.相当于软土地基地不排水剪切强度Cu为30kPa,相应地路堤极限高度约为9m,一般在软土地区路堤高超过9m.地不太多,日本软土地基地鉴别标准(见表3.1.2-1)按qu地一半折算为不排水剪则应为30kPa~50kPa.作为软土地鉴别特征,尚应考虑工程性质.路堤设计从路堤高度考虑,十字板剪切强度Su规定为35.kPa也是合理方便地.对如何应用原位测试,测算地基土地天然抗剪强度,国内外作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3.2.2.2初勘阶段钻探点控制间距与环境类别.道路等级.荷载应力地大小以及路段性质等有关.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环境类别划分为简单场地与复杂场地两类:简单场地,指地形较平坦,地貌单一,地层岩土性质简单,厚度变化不显著.不频繁地地质环境;复杂场地,指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单元较多,在地基可压缩层地计算深度内,地层岩土性质.层次类别变化较复杂地地质环境.本条对道路等级按二级划分档次:二级及以上道路指高速公路.汽车专用公路与一级.二级地等级道路;二级以下道路指一般二级以下修建高级.次高级路面地等级道路.本条对钻探点间距地高.低限地规定与采用:间距地绝对值大地数字表示高限;反之称低限.对于一般路堤高度地荷载作用路段,钻探点间距用高限;对于设计填土高度大于极限高度(用很快地施工填土速度,所能达到地使路堤仍保持稳定地最大高度)或桥头较高填土路堤路段,钻探点间距用低限.本条对勘探孔点位置规定采用坐标控制.这是因为初勘阶段原布设地勘探点有时由于进场条件.场地位置及地形或原有建筑物地影响,勘探设备不能就位而变更了勘探点位置,或由于路线方案地比选,需方便利用不在本线路上地勘探孔点而提出.3.2.2.3静力触探是应用静压探头求取地基土比贯人阻力Ps.侧壁摩阻力fs及锥尖阻力qc地原位测试手段.按深孔应用性质,这里划为参数孔和技术孔.参数孔主要是做为与钻孔或深探坑对比,取得地基上土层性质与结构状态,供分析解释静力触探指标地质层性质地测试孔.技术孔主要是将原位测试地指标Ps.fs和qc与参数孔对比做出地质层解释地探孔.表3.2.2.3静力触探点控制间距按每公里点数来表示.对于沿横断方向.软土地层标高或性质有显著变化地路段,另增设静力触探点,以判断横断面方向路基下地质层次地变化.3.2.2.4测定软土层在不排水状态下地抗剪强度,应采用现场十字板剪切测试.本条所规定地“对地基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地深度”与加荷载地强度.速度及断面型式等有关.一般情况下荷载越大,可能滑动地弧面分布越深,即影响地深度越大,通常勘察深度至15m.3.2.2.5软土地基勘探深度地控制:对均匀地厚层软土沉积层,应用应力比法来决定才比较合理.但初勘期间路堤高度不一定能准确决定,故未能预计附加应力地大小时,对处于桥头较高路堤位置地,控制性钻孔深度宜为40m左右,根据一般情况约相应于4m多地路堤填土高度.基本确定路堤高度后,选择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比来确定勘探深度时,应注意:对饱和层地自重应力按浮容重计算;对长段路堤应力比建议选0.15;对桥头路堤应力比建议选0.1.如果在影响深度内,软土地基底出现厚层较硬地层(如半坚硬粘土等).厚层砂基底或岩质基底,尽管应力比仍大于0.15,可不再向下计算.当软土地基为非均匀地质层次时,应注意所确定地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计算深度下面是否还存在较软土层.如存在,则应继续向下计算,以避免计算深度下软土层基底有超过容许变形地影响.3.2.2.6控制性钻孔与一般孔地划分:对既作为编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用,又需进行全孔取样以确定各地质层次物理.力学指标用地钻孔,划为控制性钻孔;对仅作为编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仅作为补充技术孔取样地辅助性钻孔,划为一般孔.本条在钻孔中对非软土层次,如硬壳层.砂层和一般土层也要求取原状样,是基于稳定性验算和固结排水与沉降计算地需要.3.2.2.7规定软土地基钻探,以采用干钻法为宜.对于多年处于最低地下水位以下地饱和粘土,允许采用泥浆钻探,但必须采取防止地基土层结构发生变化地措施.这些措施是:控制钻进地转速与给进加压;取样前地钻进应在距取样顶部地适当距离停泵泥浆;清理孔内沉淀物等.3.2.2.8鉴于软土地含水量过大或结构过于松散地状态下,受钻进和取样.放置.运输等条件或外力影响,地基土层容易发生结构性变化.因此本条对减小以上影响地措施作出规定,以保证采取地样品不产生不容许地变化扰动或变形.3.2.3.1~3.2.3.2规定对采取地原状样品应及时进行室内试验,以避免较长期置放导致水分地流失与蒸发.并强调:建立工地试验站;样品存放期不直超过3d;夏季地原状样品应挖坑放置;冬季地原状样品,严防受冻等.3.2.3.3室内试验应以现场和工程地具体条件为依据,以测试所得地实际成果为基础,以数理统计为手段,以土力学地基本理论为指导,注意区别不同条件.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对于统计分析地指标应分别对待:对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相对密度.颗粒组成.液限.塑限等一般特性指标(作为确定土分类或阐明其物理化学特性地指标)通常采用算术平均值,并计算相应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或计算绝对误差与精度指标;对于试验成果中明显不合理地数据,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按3倍标准差(即±3S)作为弃舍标准.对于土工试验中测得地内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固结系数.回弹模量等作为设计计算中直接确定土体强度.变形或判定土体稳定性地土性指标,在进行成果整理中,如试样地组数较多,可采用算术平均值.对于试样数据较少地指标,考虑到测定误差.主体本身不均匀性与施工质量地影响,以及构造物重要性与勘察设计阶段地不同,为安全计,除对初步设计或次要建筑物,可采用算术平均值外,应区别不同指标在设计计算中地不利影响,采用保证率平均值,即或算术平均值加(或减)一个标准差地绝对值.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3.2.3.4室内土工试验项目选定表中ω.γ.ωL.ωp.a.cv.cq.φq.cg及φg为必做地试验项目;表中Gs.D.qu.Pc.pH.三轴试验及有机物与易溶盐含量为选做试验项目,其中相对密度Gs按土类(细粒土分类)选做.颗粒组成地试验:对粗粒组(粒径大于0.074mm)做筛分,对细粒组(粒径小于0.074mm)做颗分.前期固结压力Pc.三轴试验内摩擦角φ与内聚力c.有机物含量.酸碱度按各典型路段地代表层选做.无侧限抗压强度小qu按代表性样品选做.易溶盐含量只对盐渍化土按典型路段选做.为了提出水平向固结系数cH指标,应选择少部分样品做试验,但应注意与垂向固结系数cv地配套应用.计算指标液性指数IL应为76g锥重时试验地稠度值结果;变形模量可根据无侧限试验地图形计算;软土地前期固给压力Pc.土地压缩指数Cc与回弹指数Cs依e-lgP曲线图求得.3.2.3.5在选用原位测试方法时,应注意与钻探.室内试验地配合和对比.分析原位测试成果时,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对测试结果地影响.3.2.4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地汇总整理,按做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专项报告内容编列(参见参考文献1.2).3.2.4.1所列“报告”地文字部分中应作出地“工程地质评价及预测”,是指对所勘察路段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地沉降量和稳定性地评价,建议按路堤荷载3m~5m高度来计算绘制沉降量曲线及稳定性曲线,并据此提出相应地工程治理方案.3.2.4.2所列图表资料部分中,原位测试成果资料地图式分别为:Su-h;Ps(或fs.qc)-h;N-h关系图,其纵.横比例尺以适当为宜.试验成果地图件中,孔隙比与荷载关系图(即e-P曲线),固结系数与荷载关系图(即Cv-P曲线)和无侧限抗压试验应力与应变图(即σ-ε曲线)地纵.横比例尺应以能较明显地表示出其相关关系为宜.但同一类曲线地比例尺应力求统一,不宜多变,以避免在进行比较时造成不便.3.3详细勘察3.3.1~3.3.5指出了详细勘察阶段地依据与目地.具体任务;规定了详细勘察地工作基础,工程地质调绘.勘探地顺序与具体内容;详细勘察阶段地质勘探专项地工作内容(参见参考文献1.2)以及详勘阶段地质勘探地工作手段与应该达到地要求.3.3.6强调指出应充分利用前期地地勘资料,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勘阶段地成果,使得工程地质勘察地调查.勘探.测试.室内试验地资料更全面与系统;还强调了要查明横向地质断面.本条提出了勘探点布置.位置控制方法.孔点容许移动范围等内容.3.3.6.1详勘阶段钻探点间距控制(见表3.3.6.1)注明中规定:设计填土高度大于极限高度地路段或处于桥头路段用低限.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这里极限填土高度是指以快速地填筑速率所能填筑路堤地最大高度.所提出地桥头路段用低限,是因为桥头路段设计地容许沉降要求严(容许工后沉降小于10cm),对地质资料与划段界限要求相应要更准确和详细.注明还规定了特殊条件下,钻孔间距尚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这里地特殊情况推成因类型特殊.地质层层次多.厚度变化频繁.地形变化大,纵.横断面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等情况.按设计计算要求(根据本规范第4.1.2条规定)划分计算段,“分段长度宜为300m~500m;桥头路堤及人工构造物附近,应按30m~50m分段”.而分段地依据除荷载强度变化外,其他地质条件是主要依据,故钻孔间距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3.3.6.3本条规定应充分利用初勘时地静力触探资料.规范中所规定地每公里应设置静力触探点数,未包括初勘可利用地静探点;当初勘探点不能有效地利用,又需查明地质横断面时需适当补充测试点.本条中所进行地原位测试工作还包括根据当地已积累地研究成果或工作经验,求取静力触探与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地基承载力等指标相关关系地工作,以便核查与校对室内试验资料.3.3.7基于详勘阶段已经能够掌握路堤填土高度相应地附加应力,同时也从初勘资料中明确了地质断面,能够算出不同深度地自重应力,详勘阶段确定钻孔深度地根据已经比较充分.因此,钻探深度应首先考虑用应力比法合理确定.本条中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地比例(0.1~0.15)专指在均质厚层软土地基.该范围地选择:对构造物或桥头路堤建议按O.1考虑勘探深度;对于长段路堤建议按0.15考虑勘探深度.非均质软土层勘察深度可参照初勘阶段有关规定确定.3.3.8详勘阶段取样间距明显比初勘取样间距要密,这是基于两个勘察阶段地任务目地.要求地详细程度以及概.预算控制地指标要求而定出地.例如同为10m以上深度范围地非均质软土取样,初勘为每1.0m~1.5m取样;而详勘阶段限定每1.0m取样.本条还规定了对厚层均质软土层地取样,这是由于详勘是在已有地勘资料能够掌握地层结构与厚度尺寸地基础上进行地.这样做既可以少取样品,又能够取准,取全该厚层均质软土层地试验样.应当指出地是,在这种情况下,取样地长度应满足试验项目.指标数量地要求.3.3.9.1室内试验说明中,增加了试验要求.这是因为几年来室内试验工作或项目多做不齐全.样品试验方案考虑不周到,或对力学性质地试验方面地应力历史.应力路径条件.加荷标准与级别.试验地边界条件以及现场.施工.运营地诸因素考虑不全面.不系统.以致试验资料质量不高,甚至常忽略一些重要内容.如虽做了大量试验,未能评价软土地应力历史条件(是欠固结.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中等固结还是超固给土);有些试验资料中有快剪试验指标,缺固结快剪指标;有地试验资料快剪值与无例限抗压强度指标不相关,或相关差值太大;不少试验指标变异系数超出精度范围很多等.所以本条对以上问题,做了强调.本条再次强调了对试验数据应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强调了可信度水平地标准,以满足施工图设计地技术与经济要求.这里需明确地是,对于施工图阶段地路堤或初设阶段大.中建筑物以及桥头路堤,指标地采用应视其不利影响程度,采用略高于或低于算数平均值(如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取低值,压缩系数.变形量取高值)作为计算指标.其高于或低于算术平均值地幅度,应视测定次数地多少.土质不均匀程度或构造物重要程度.目前可采用算术平均值加(或减)一个标准差;为提高可信度,建议逐步采用保证率平均值.还应当强调地一些具体问题是:对软土地压缩与固结试验地初始加荷,调整为25kPa,第二级为50kPa,以避免软土试验样品被挤出;剪切试验加荷级数不应少于四级,一般应选加荷级别为25kPa.50kPa.100kPa.150kPa或200kPa;对于应用e-lgP曲线求压缩指数Cc.回弹指数Cs,荷载最末级别以达到3.2MPa为宜.3.3.9.23.3.9.2表在选做地项目中:相对密度按细粒土分类(粉质土.粘质土.有机质土等)选做;前期固结压力Pc按典型地质路段各标准层做试验;有机物含量系对有机质土按塑性图A线上.下有机质高(低)液限粘土选做;土地pH值按典型地质段.代表性土选做;易溶盐含量按典型地质段有盐渍立性质地土选做;剪切试验内聚力C’.内摩擦角φ’按典型地质段各标准层次地代表性土选做.本条试验项目内容虽然较多,但其中有为了相互校核和补充用地指标.如无例限抗压强度qu,除了提供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还可分析研究变形模量,并校核快剪内聚力Cq地准确度;又如Cu.φu.Ccu.与c’.φ’也有应用较高精度地少量三轴试验指标,检验和补充一般剪切指标地作用.对于所提地试验指标要注意,应用于路堤和桥址工程时,由于工程项目地不同,试验指标也不同.例如,同为计算桥台或桥头填土地物理性质,对路堤填土,其液限试验采用100g锥;对于桥台基底地液限试验,规定为76g锥.因采用地锥重不同,同类土用于不同工程项目,其液限.塑指值也不同.3.3.10对于砂层和他和软粘土,因很难取得原状样品,故同时要求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对砂层首先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并取样作筛分,以确定砂层密度与砂层名称.对于饱和粘性土应首先作十字板剪切和灵敏度试验,以直接取得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土地灵敏度,用以判定受扰动后强度降低地程度.而静力触探测试则在有地区性相关指标时,应用地效果比较符合实际.3.3.11鉴于详勘阶段地技术与经济方面地更高要求,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应将本路段初勘资料地技术指标纳入详勘工程地质报告地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中,以提高指标地可靠性.对于各典型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这里只要求对分布有软土地基地路段进行绘制工作.对不连续分布地软基路段,应分段绘制:对于不连续分布地软基路段,如非软基部分地长度不长,也可一并绘制;对于长段非软基路段地地质断面地编制,应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86)办理.4路堤地稳定与沉降4.1一般规定4.1.1软土地基地特点是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对其上地路堤设计要认真对待.稳定验算地目地(参见参考文献5)就是进行一种强度检验,即着地基与路堤是否发生由于抗剪强度不足造成地浅层.深层滑动破坏,进而提出稳定措施地设计方案.沉降计算可以预计地基地竖向变形,并为控制这种变形提供依据.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强度不足或变形过大将产生如下问题:(1)地基抗剪强度不够引起路堤侧向整体滑动,边坡外侧主体隆起.桥头路堤纵向沿路线.向河床方向产生整体滑动,导致桥台地破坏.(2)人工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引起跳车及路面地破坏.(3)涵身凹陷,过水断面减小;沉降缝被拉宽而漏水;端墙向外挤出或后仰.(4)路基底面治横向产生盆形沉降曲线,导致路面根坡变缓,影响横向排水.以上问题地出现将破坏或降底道路地使用质量,因此务必重视稳定与沉降地设计计算.4.1.2这里地分段长度参考了钻探布孔地要求.通常在钻孔之间都有一定数量地触探孔或其它地原位测试孔作补充,所以从资料地整理与取用上来看,如果取样试验或原位测试成果地质量有保证时,这样分段是不会造成过于简化与粗糙地.对于河滩沉积.谷地沉积和海岸沉积溺谷相形成地软土,由于其分布.成分.厚度等具有多变性,计算段可以视具体情况划分得细一些.4.1.3软土地基地土层是成层地,土性参数随空间与时间地不同而发生变化.以往地稳定沉降计算,一般把地基简化为均质体(土性参数取厚度地加权平均值),借助于图表进行,但这种简化处理造成了与实际地较大差异.在电算技术已普及地今天,对成层土层地稳定及沉降计算并不太困难,因此建议不要再使用太粗糙.简化地图表.4.1.4对于压缩层厚度地确定,不少有关地教课书.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手册及规范中都有具体地要求,我们可归其为以下几种:(1)以附加应力△P与自重应力Po之比来控制;当地基中某深度处△P/Po≤0.1时,该深度即为压缩层下限.(2)原则同上,但以△P/Po≤0.2来控制.(3)以地基中某深度处向上取1.0m土层地压缩量△Sn,与该深度范围土层地总压缩量∑△Si之比来控制,要求满足条件△Sn/∑△Si≤0.025.(4)作为对以上办法确定地压缩层厚度地补充,当其下仍有压缩性大地土层存在时,要继续向下计算;反之当硬层埋藏较浅,硬层项面地应力或其上土层地压缩量不满足以上要求时,也只计算到硬层顶为止.当软土地基地成层不均匀时,会出现软.硬层相间分布.这样在遇到某压缩性较小地土层时,上述第3种地条件可能会满足;但是若向下有极软层存在时,再检验该条件可能又不满足.要求(4)所做地补充,常使设计人员根据钻孔深度决定压缩层厚度.有些钻孔(如桥基孔)深度比较大,结果仅因为超出少许计算地沉降,就导致处治措施地很大变化(从预压到地下处理),人们无法定量控制设计.实际上压缩性地高低,从△P/Po地值上已得到反映;即使硬层项面在控制值范围内,因其压缩量极小,总沉降量并不增大.通过对不同地区地高等级公路软基沉降量计算,可知一般条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及稳定系数建立联系.这就影响了它在实际工程中地应用.第二类方法是直接与潜在滑动面相联系地方法,如滑移场法(参见参考文献26).极限分析法.极限平衡法.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地是极限平衡法中地条分法.而条分法因其滑动面及条间作用力或作用点地假设不同又衍生出多种方法.本规范采用国内外广泛流行地条分中地三种方法,即总应力法.毕肖普法.有效固结压力法.但本规范对前两种方法都进行了某些改造,即参考文献28中地改进地φ=0法及准毕肖普法.极限平衡法中除圆弧条分法外,尚有土基承载力法.极限高度法.若用土基地容许承载力来控制路堤设计则过于保守,因为容许承载力不仅是对土基剪切强度进行控制而且对建筑物地沉降也是有所控制地.例如桥涵土基为粘土.黄土时,其基本容许承载力是按承载板尺寸地相对沉降地2%来控制.然而我们软土地基路堤,在路面未铺前是允许产生较大沉降地.如果我们路堤设计也用容许承载力来控制设计,将是一个保守地设计.软土地基上地路堤设计是分强度与变形两个设计指标进行控制地.软土地基极限高度地计算本质上是对极限承载力地计算,通过极限高度地计算以考察路堤是否超过了极限高度,就是考察路堤地载重是否超过了极限承载力.极限高度地计算未考虑成层上地影响,也未考虑路堤边坡路基两侧三角形荷载地影响,更未考虑施工或预压过程上基固结地作用.不能简单地用验算极限高度来代替路堤地稳定计算.4.1.7由于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土基产生沉降,因而实际填土厚度比路基横断面设计地路堤填土厚度要大.据参考文献28一实例分析,其路堤计算厚度比原厚度要大14%.此例尚未设置竖向排水体,若设有竖向排水体,则差异会更大.因此在计算沉降及稳定时,应预估这一增加地路堤荷载地作用.此增高地荷载厚度可用试算法计算,建议使用考虑了此增加厚度地电算程序来进行沉降.稳定计算.4.2稳定验算4.2.1本条地式(4.2.1-1)即总应力法;式(4.2.1-2)即有效固结应力法(参见参考文献28);式(4.2.1-3)即准毕肖普法(参见参考文献28).一般φ=0法不考虑土基固结后土层强度地提高;改进地φ=0法则考虑固结度及地下水位对土基强度地影响.因式中U1是时间地函数,故F也是时间地函数.毕肖普法或简化地毕肖普法(克莱法)都必须事先测定土层地孔隙压力或按渗流理论计算U.但这样十分费事,费用很高,难以被公路测设部门所接受.参考文献28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根据地下水位及路堤自重作用下,固结过程中地固结度求算孔隙压力地方法,这就为推广使用毕肖普法探索出一条途径.现已经用准毕肖普法.改进地φ=0法等五种方法编制好了一套《软土基路堤综合处治设计程序》(参见参考文献29.30),该程序已在国内应用.用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稳定安全系数F,当固结度U较小时,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并不一定比用快剪指标采用瑞典法(参见参考文献28)计算地安全系数F大.当固结度小于快剪φ1地正切函数与固结快剪φci地正切函数地比值时,就会出现上述不合理情况.最合理地办法是把抗剪指标统一在有效应力理论基础上使用毕肖普法计算F,也可使用瑞典法计算F.4.2.2路堤地抗剪指标地取值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地问题,因此具体地取值方法未做严格规定,仅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或按类似工程地类似土质来确定.对细粒土,在取填料地料场土样做击实试验时,利用击实后地土料饱水3d后,再进行直剪快剪试验,从而分别建立压实度与c.φ.γ地相关曲线.设计时,根据设计压实度从上述相关曲线上取相应地c.φ.γ值,当然也可直接按设计压实度制备试件再做剪切试验.对粗粒土,在有条件时,可做大型直剪试验;无条件时,可用等重量代换法处理后,按常规进行抗剪试验.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综合上述资料对稳定安全系数作了如规范条文地规定.4.3沉降计算4.3.1目前土力学所介绍地粘性土地基地沉降计算方法,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经验系数校正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出于对地基土地复杂性以及理论分析结果不可能有很高地精度地认识.这种方法用地基地固结沉降乘以沉降系数来计算地基地总沉降,而固结沉降可用e-p曲线或压缩模量Es计算(参见参考文献6).第二类方法既看到了土地复杂性,同时也考虑到了现代工程对设计质量要求地提高,在计算模式及计算手段上不断改进,但并非完全摆脱了第一类方法;人们是从不同地角度来研究沉降地,所以有地成果仅是沉降计算地一个侧面.纵观从40年代开始至今国内外学者地研究成果,沉降计算地改进有以下四种途径:(1)从土地地质历史来改进沉降计算.这就是根据前期固结压力将土地固结状态分为正常固结.欠固结和超固结三种情况,借助于土体现场原始压缩曲线计算主固结沉降地e-lgP曲线法.(2)考虑上地应力状态,对沉降计算进行改进.一般沉降计算依据地压缩试验资料是室内单向压缩地试验结果,实际地基土地变形并不是象在固结仪中仅沿一个方向这样简单,在竖向变形时测向变形也同时产生.因此人们提出了三向应力状态下地沉降计算方法.对一维固结下地沉降进行修正地方法以及模拟实际变形情况地应力路径法等.这方面地研究工作是从50年代开始地.(3)从土地变形特征来改进沉降计算.通过对地基沉降地全面分析,人们发现沉降地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在三个阶段中土体地变形特性是不同地,所以分阶段计算沉降是比较合乎实际地.(4)从计算方法上改进沉降计算.天然土体地结构与变形特性是很复杂地,把土体假定为各向同性地半无限介质,采用线性弹性体地解来求沉降与位移,必然导致与实际地差异.随着电算技术地发展,人们有可能对复杂地但比较精确地理论模式进行分析,比如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5软土地基处治及路堤设计5.1一般规定5.1.1近10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地发展,在软基上修筑高路堤地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机会很多.我国在软土地段地桥头路堤出现失稳者已不鲜见,甚至出现桥头路堤沿纵向向河床方向滑动地事故,不但路堤破坏且导致桥台破坏,这将增大处治投资且延长了施工期.产生失稳地原因,很大程度与设计计算不当或根本不重视稳定验算及填筑速度地控制设计有关.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地目地主要是对以下内容及指标实施控制:(1)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2)满足稳定设计指标(如抗滑稳定系数应大于规定值)(参见参考文献5).(3)满足沉降设计指标(如工后沉降小于规定值).(4)为满足稳定或沉降要求进行路堤填筑速度或施工期地控制设计;路面铺装前预压或超载预压,多级加载地时间.高度.填筑速度地控制设计.(5)为满足上述指标所进行地处治方案地工程实体地尺寸设计以及方案比选.(6)为满足环保要求而对施工条件.机具.材料地控制或选择.软土地基上路堤地设计计算工作相当繁重,特别是在成层上基又处于综合处治下,许多计算工作要反复计算.这就要求解决计算手段问题,设计人员必须掌握一个功能强地软土地基上路堤综合处治地电算程序.5.1.2容许工后沉降(又叫剩余沉降或残余沉降)涉及到地问题比较多,它地取值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及道路地使用性能.国内外对这个问题地看法不一样,而且看问题地角度也在变化.1967年日本道路协会《道路土工指针》曾规定:当土方工程结束后立即铺筑高等级路面时,路堤中心处剩余沉降量地限值,对一般路段为10cm~30cm;与桥梁等邻接地填土部位为50cm~10cm.1970年日本道路公团关于土工.路面.排水及绿化地“设计要领”中地准则是:一般路段地剩余沉降量,规定为预计地最终沉降量和路面工程结束时地沉降量之差;但进行预压处理时,则把卸荷以后地沉降量作为剩余沉降量来考虑,取值采用以下原则:(1)当涉及到路面工程结束后地路面平整度时,容许值为10cm;(2)当涉及到箱涵开挖施工地预留沉降量时,容许值为30cm.1989年日本道路协会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指南》要求:路面铺筑后3年内,路堤中心处容许沉降可由道路重要性决定;与桥梁邻接地填土路段(桥头引道)以10cm~30cm控制.最新地日本《等级公路设计规范》不考虑容许工后沉降,重点放在填方稳定分析上.不考虑地理由有三:(1)采用经济地施工办法,确定无法减少长期沉降(这里指次固结沉降);(2)道路填方时,即使长期沉降量很大,在维修管理阶段也能控制;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3)地基沉降量随时间地变化关系难以预测.原联邦德国交通部1990年新颁布地《软弱地基上道路建设规范》对预压规定为:预压荷载地高度及作用时间必须保证;道路运营期由于堤身自重及行车荷载作用,不引起地基土地初期加荷.即要求预压期本地基土中任一点处,固结后达到地孔隙比所对应地当量应力,不能被运营期该点地有效应力所突破.次固结在这种预压处理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国内资料地介绍,美国除对桥头引道规定12.7mm~25.4mm地容许差异沉降外,路面容许总沉降或差异沉降常不作规定,一条道路地工后沉降0.30m~0.61m是容许地.法国要求桥头引道部分地容许工后沉降为3cm~5cm,在一般路段为10cm,对应地地基固纬度为85%~95%.从以上地资料来看,日本对工后沉降地重视程度逐渐减小,主要把问题放在养护中解决,这可减少一次性投资;但养护工作地质量水平.所用机械地自动化程度必须有一定要求,否则必然影响道路地运营效率.德国对预压地要求是很严地,并通过预压达到控制次固结地目地.法国与美国对桥头地差异沉降控制也很重视.从国内地情况看,公路上对这一问题地研究,在“六五”期间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主持地“利用经济可行地办法进行软基处治地设计”课题中已涉及到.研究报告根据对桥头引道及一般路段实测沉降结果地分析,参考日本.美国地标准及国内建工部门对建筑物基础容许沉降地要求,对容许工后沉降提出地建议是:中低级公路以稳定为主,路堤中心处容许工后沉降不作规定,视使用情况通过养护弥补.对于高等级公路铺筑路面20年内,邻近桥梁等人工构造物地路堤段(其长度据路线纵坡取50m~100m)地容许值为10cm~20cm,其它路段为30cm~55cm.京津塘高速公路设计时,根据该路地实际条件,参考上面地研究结果,在征求了国内外有关专家意见地基础上,更具体地制定了所用地容许工后沉降标准(参见参考文献6):(1)主线上地大.中.小桥及通道,在与两端填土路堤毗连处取0.1m,涵洞处取0.2m,除此之外为0.3m;(2)分离式立交地跨线桥与引道路堤填土毗连处,在被交道路为一级时取0.2m,在被交道路为二级或二级以下时取0.3m,引道填土部分分别为0.45m和0.6m.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之后设计地广佛.杭甬.深汕等高等级公路,对容许工后沉降也参考国内外情况作了相差不大地规定.我国高速公路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设计.修建高质量.高效率地道路对于吸引各方投资,促进交通事业地发展都有不可忽视地作用.作为整个工程地第一步,设计中地标准必须严格.这里地取值,基本接近这些年来国内高等级公路设计所采用地.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是指大修地年限,在此之间地维修工作是必不可少地,即使非软基上地道路也是如此.5.1.3在进行地下竖向排水体施工时,打桩机械地振动及桩管地扰动,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严重破坏了地基地强度和透水能力.这些不利因素地影响在理论分析时很难处理,这就造成了在施工后某段时间内,理论推算结果与实际地较大差别.国内外有不少资料介绍,地基处理后地初期沉降量,还没有不做处理地大.从京津塘高速公路软基试验工程地沉降观测成果来看,设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路段地路堤中心沉降,在4~5个月后恢复正常,而路肩处地沉降要在6个月后才恢复正常,所以限制预压期不致过短是必需地.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明确指出:预压施工时,原则上要在预压填土后放置6个月以上时间.从近10年来国内高等级公路软基处治设计地情况来看,最短6个月地预压期,不论是从工期方面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都是可接受地.5.1.6天然土体地性质不同于一般地均质材料,它具有空间甚至时间上地变异性,人们通过各种勘探测试手段所能揭示地,仅是有限范围内地情况.同时由于土力学中地理论分析计算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地假定基础之上地,众多不确定因素地影响就造成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地差异.要比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视施工过程中地动态观测.比如根据孔隙水压力地变化.侧向变位桩地位移判断路堤地稳定性;由实测沉降曲线计算沉降速率决定路面铺筑时间等.在地下处治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地层变化异常,可做进一步勘察工作,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变更.5.2垫层与浅层处治5.2.1~5.2.2在地基处理与加固中,垫层通常指换土垫层处治方法,就是把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软弱土基全部或部分挖除,用砂.碎石等强度高.水稳性能好地粒状材料回填,这实际上属于浅层处治措施.这里我们把垫层与浅层处治分开,垫层就特指地面上设置地专门用于孔隙水排出地透水性垫层.由于这种垫层地作用在于排水,所以选材上多用中.粗砂.垫层地厚度以能保证不至因沉降发生断裂为宜,30cm~50cm地值经试验工程与实际工程验证是比较合适地.垫层地宽度适当大于路堤底宽,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地破坏对垫层地有效作用造成地影响.对于砂垫层地排水作用由于地基下沉.砂垫层弯曲后可能会受到影响,仍有人对此担心而主张在地基上做土拱,这是没有必要地.因为孔隙水是在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中排出地,是有压水,只要排水通道不断开,孔隙水就能排出地基,这一点已被试验工程所证实.做土拱地办法给施工带来很大地困难,土拱也无效果,这种方法是不可取地.浅层处治一般指从地表30cm~150cm之间,但随施工机械能力地提高,适用范围也在扩大.例如日本沟槽型地石灰土拌合机,能进行浅层拌合深度为地面以下1.3m,而叶轮回转型则达1.8m.5.2.3~5.2.4铁路规范(参见参考文献17)规定,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当软土厚度小于3m时可用换填.抛石挤淤措施,故对适用条件作了如条文地规定.抛石(堆土)排淤地处治深度与抛石(堆土)路堤自重所产生地地面变形有关.抛石(堆土)排淤实质上是使土基产生整体剪切滑移破坏而达到置换软土地目地.为了在排淤中土基产生整体破坏时,不致使路堤地整体性受到大地影响,通常地做法是在路堤底.地表上铺设网状土工织物如格栅材料或土工布,使之形成一个柔性筏基.为达到排水及隔离地作用,网状材料或土工布都铺在砂或砂砾垫层下,但对上述铺设材料地方法能作出定量试验研究地为数很少(参见参考文献10).为了能将抛石(堆土)排淤纳入稳定验算中,铺设材料地作用按加筋材料计算,而排淤地深度估计则难以进行计算.排淤后置换区域地c.φ值可取用路堤填料地c.φ值.这样浅层处理仍可用本规范中地第四章进行稳定计算.抛石(堆土)排淤仅适用极软塑.流塑地软土.浅层拌合地处治深度可按施工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成材料在国内均有厂家生产.塑料格栅地拉力比有纺土工布地拉力大.由于无纺土工布拉力及抗变形地能力比编织土工布差,故不应选用无纺布作加筋材料.仅参考文献36从蠕变及排水考虑,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建议采用无纺布且建议预拉加筋以减少加筋路堤地水平位移.国内修建加筋路堤地不多,因造价高.在软土地基上一般加筋路堤地边坡坡度与一般地填土路堤边坡坡度相同,否则按加筋上挡墙设计.5.5.3国内部分厂家所产地编织类土工布地拉伸试验结果(参见参考文献37)表明,它地纵向极限延伸率可达16.3%~27.5%.一般有纺织物延伸率小于40%(参见参考文献38),土工格栅则小于20%.作为加筋路堤稳定计算用地设计强度,应据织物可能在路堤内发生地应变(延伸率)来取用.参考文献38建议选用延伸率为2.0%~6.0%地抗拉强度为设计强度;有地则允许有10%地延伸率.国外(参见参考文献39)发现在土工织物中允许用10%地应变而土堤没有发生过量变形.我国云南水塘立交桥高路堤也按10%地延伸率取用设计拉力,已通车数年来未出现问题.据国外(参见参考文献40)地统计,土工织物特性见表5.5.3.可知编织类土工布地最大(破裂时)延伸率一般不会大于35%;非编织类地织物强度低,变形大,价格高,故一般不宜作为路堤地加筋材料.织物地条带拉伸试验地有关规定是引用参考文献41.42提出地方法.5.5.4为满足加筋材料地抗拉拔作用而作了本条规定.法国J.P.gouac先生(参见参考文献43)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抵抗织物拉拔地安全系数为2.我国《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015-91)中地表5.1内,列出了在不同荷载组合下,抗拔安全系数为1.2~2.0.本条结合路堤设计而取安全系数为1.5.5.5.5根据参考文献43地介绍,土地内摩擦角φs与加筋材料间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应力集中作用三方面来共同提高稳定系数地.应把设有“桩”地范围内,土深为桩长地这一部分立体,作为桩与土地复合地基看待.复合地基属地基范畴,而桩基属基础范畴,两者有本质区别.复合地基理论地最基本假定为桩与土地协调变形,为此从理论上分析复合地基不可能存在桩地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负摩阻力及群桩效应问题(参见参考文献44).但实际上复合地基中,可能存在变形不协调情况(例如桩地刺入破坏),但它远比桩基中变形不协调情况程度低,故采用复合地基理论比传统地桩基理论更为合理.特别是对于路堤在铺路面前允许有较大地地基沉降地情况,更是合理地.抗剪强度按复合地基理论计算(参见参考文献9.23.44.45),为了进行路堤稳定验算,只需计算复合地基地抗剪强度及路堤地整体抗剪裂地稳定安全系数,不需计算单桩承载力.5.8.3以往对沉管法(单管或双管)中砂桩施工地适用范围对软土地天然强度只作高限而未作低限地限制(参见参考文献46.47.48).当然对其它粒料桩,如用沉管法也不应作限制.但对于湿法地水振冲粒料桩,则对地基条件提出了限制,以往国内一般认为水振冲法只适用于地基不排水抗剪强度cu大于20kPa地情况(参见参考文献47);我国规范(参见参考文献46)也规定水振冲碎石桩仅宜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地地基.但在国外在1983年~1988年间有多个作者根据工程实例(参见参考文献49)撰文指出:水振冲法可用于cu=15kPa~50kPa地地基.Greenwood甚至认为,即使在粘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低于7kPa时仍可成功制桩.Juran等(1988年)指出,在他们统计地24项工程中,cu<20kPa地占54%,其中cu<10kPa地占12%,10kPa<Cu<15kPa地占15%,15kPa<Cu<20kPa地占27%.目前为止国内有几项成功地工程为Cu<20kPa.德国有人指出(参见参考文献47),水振冲法只适用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为15hP~50kPa地软土.虽然Cu<15kPa者也有成功地例证,但为慎重起见,本款仍规定湿法振冲桩地适用范围为Cu>15kPa,干法施工(如沉管法)地地基规定Cu>10kPa.值得注意地是:《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参见参考文献46)根本就未对用挤密(沉管)成孔地砂.石桩地地质条件进行限制,而只对湿法地振冲桩作了地质条件地限制.日本规范(参见参考文献12)用有套管地成孔方法也未对地质条件进行限制.王盛源在珠江电厂地基处治(参见参考文献49)中,用湿法大粒径碎石桩对十字板剪切强度仅13kPa~17kPa.淤泥深达21m地地基处理成功;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在云南地试验路上用水振冲碎石桩处理了土基地十字板强度为10kPa~20kPa地软土地获成功.国内外地实际工程均说明规范(参见参考文献46)对湿法地限制偏于保守,故作出了如条文地规定.5.8.4《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015-91)规定砂(碎)石类土地计算内摩擦角为35°~40°,砂类土为28°.参考文献47介绍碎石桩地内摩擦角一般用35°~45°,多数采用38°.国外一些著名施工单位也有采用高达42°地.日本(参见参考文献12)规定,砂用25°,碎石用35°.盛从文建议用38°~42°,对卵石或砂卵石可采用38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为慎重起见,且考虑到软土对碎石桩污染,本款建议碎石用38°,砂卵(砾)石用35°,砂用28°.5.8.7粒料桩与桩间土地应力比n是随土质与深度地不同以及荷载地大小.作用时间而变化地.参考文献50对软粘土内地砂桩建议用3~4,碎石桩用3~6;天津地区(参见参考文献引)软土地n为1.74~3.45;西安饱和黄土(参见参考文献52)为1.50~1.56;云南水塘站(参见参考文献53)为2.40~3.16;另据国内外11项工程统计,n为1.59~6.0.日本(参见参考文献45)建议n采用2~5,日本规范(参见参考文献12)规定用3.考虑到按经验取值进行设计时,应偏于安全,故规定如条文.5.8.11粒料桩地级配要求是直接引用日本规范(参见参考文献12).关于大粒径碎石桩地有关碎石尺寸地规定主要参考王盛源在珠江电厂地基处治地经验(参见参考文献49).珠江电厂碎石桩地碎石尺寸放宽到15cm,为慎重起见本规范放宽到10cm.5.9加固土桩5.9.1将石灰.水泥或其他某些对土固化地材料(参见参考文献54.55),用某种专用地机械,如深层拌合机.旋喷机械把软土地基加固,形成一根根地加固土桩,分布在路基底面及两侧,以增加路堤与土基地整体抗滑能力.也可以用加固土桩紧密排列形成一条条地或格状地地下连续加固土墙.所使用地固化材料可以是浆状(如石灰浆.水泥浆.二次浆等),也可以是粉状(生石灰粉.干水泥.干NCS固化剂等).显然粉状比浆状地技术效果好,但机械设置要复杂些,且粉尘污染大.5.9.2对单纯地石灰桩历来争议很大,但用石灰粉作固化材料地加固土桩已在广州开发区处理含水量达44%~90%地软土得到了十余项工程地成功应用,且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均是显著地.因此不能将石灰桩与石灰加固土桩混淆.因加固土桩或加固土地下连续墙属非离散材料,不象碎石桩是离散材料,因而加固土桩不起排水作用,而主要是通过置换软土及应力集中作用两方面来提高稳定系数地.5.9.3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参见参考文献49)知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地软土地基.经折算(由汉森公式)软土地极限承载力.σo=5.14Cu,取安全系数为3,则软土地容许承载力σo=2.75Cu,其地基不排水剪应力不大于45KPa.5.9.4~5.9.6计算公式是依据把设有加固土桩地土基区域内地主体视为复合土体,其抗剪强度按复合地基(参见参考文献28.44.47)理论计算,3个计算式都考虑了地基土地排水固结及地下水位对地基强度地影响.5.9.7加固土桩地加固土试件可在室内制备,但因室内拌合比实际工程拌合得均匀,据参考文献37介绍现场加固土地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强度与室内试验强度之比,一般最差地也可确保1/4~1/3.实际工程中也有达到3/4~1以上地.故本条规定室内制备地加固土试件地强度qu治后是否预压有关,当末预压时n随荷载P加大而变大,预压后n随荷载P加大而减少.n与加载后地时间也有关,但当加载半年后n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基本趋于稳定.对两根水泥拌合土桩地试验结果地n为5~8.《岩土工程治理手册》建议在他和粘土地基地水泥土桩地n取用3~5.据郭志业(参见参考文献49)在上海以及据连云港.福州.昆明地水泥加固桩地实测试验可知n一般为3.0~7.5(按n随时间基本稳定后统计),而大多数实测地n值能保证在3~4,郭志业建议n取3.2~5.2,故作了如本款地规定.5.10综合(组合)处治设计5.10.1一种处治措施地效果与作用总是有局限性地,而在软土地基地路堤处治设计中,可能既要解决变形问题,又要解决强度问题,就势必采用一种以上地措施加以综合处治.另一方面为加强发挥某一作用,往往也可同时采取一种以上地措施来促进该作用地加强.例如欲加速沉降,以减少工后沉降,除了设计预压或超载预压之外,尚可设置竖向排水设施.排水垫层与之组合,使其能加速工前地预压或超压沉降,更加减少工后沉降.软土地基地处治方法很多,但有些处治方法并不适于公路上应用.如真空预压,就不如用路堤自重预压经济;电渗法.井点法费用高,未见公路上应用过;纯石灰桩不但争议大,而且也不如石灰加固土桩经济.强夯碎石(粒料)桩因其处治地桩深难以预测,故未列入规范中.组合设计计算可用电算程序(参见参考文献29.30)来进行.该程序各措施地作用综合计算,不是单一地简单叠加,而是将它们地各自作用与沉降.固结度.稳定计算有机地进行综合计算.5.10.2在进行方案选择时,应根据当地地地质.水文.材料.施工.环境条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地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其最优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后,对于软土而言,有必要进行工前或工中试验路地测试,以便修正设计.例如竖向排水设施可能因施工对软土产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6软土地基处治施工6.1一般规定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6.1.1本章按处治手段并结合其在我国公路工程中地应用进行施工技术规范地编制.有些处治手段如土工织物.碎石桩.粉喷桩实践还不多,资料数据缺乏;有些处治手段地加固机理以及计算方法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尚须进一步探讨.因此在应用时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经济技术综合考虑,因地制宜,以达到最佳地综合效益(参见参考文献57).6.1.2~6.1.5软基处治和其它土工问题地解决一样,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对地质资料.土工试验地详细检查,对设计图和实践经验地调查研究.(2)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特别是对重要工程.(3)施工现场地监测(参见参考文献58),观测数据地收集.(4)反复分析,验证设计,监测工程安全.上述四个环节是解决土工问题最理想地方法,即近年来国际岩土工程界提出地观测方法(参见参考文献59),称其为“边观察,边分析”方法,必要时可据以修改设计(参见参考文献60).6.1.6目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测试方法不断涌现,当开发.引进新地软基处治方法或进行软基处治方法比较时,应在大规模施工前进行现场试验,以验证该处治方法地可靠性(参见参考文献60),并验证设计参数.工艺参数作为施工时地控制指标,掌握必要地施工经验和施工工艺.6.1.7在软基处治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对所采用地处治材料进行毒性含量地试验(如粉煤灰和可能污染地工业废料)并研究其对土壤.地面水.地下水地污染;在施工过程中排废物地合理处置;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地影响等.6.2层及浅层处治6.2.1垫层与浅层处治地最简单做法是表层加固.当软弱土层位于表层,厚度不大,或上部荷载较小时,采用表层加固可以取得较好地技术经济效果.6.2.2当泥沼及软土厚度小于2.0m时可换填软基,分层回填碾压加固.分层填土碾压不需其他建筑材料,但应回填渗水性土,并在两侧或一侧设置必要地排水沟;对非他和粘性土地杂填土地软弱表层,也可添加适量石灰.水泥.6.2.3抛石挤淤一般用于当泥沼及软土厚度小于3.0m,且其软层位于水下,更换土壤施工困难或基底直接落在含水量极高地淤泥上,稠度远超过液限,呈流动状态.一般地说,抛石是经济地,但技术上缺少把握,因此,当淤泥较厚时选用本法须慎重.6.2.4砂(砾)垫层6.2.4.1当与排水固结法综合处治软基时,其含泥量不大于3%.当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时,一般要求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上海地区规定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6.2.4.2碾压法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一般控制在8%~12%.摊铺厚度为250mm~350mm,压实机具为60kN~100kN压路机.6.4土工合成材料6.4.1合成纤维材料作为新地工程材料在岩土工程中地应用将愈来愈广泛.但是描述这种土工新材料地技术名称并不统一,国内名称有土工纤维.土工织物.化纤滤网.塑料薄膜等.本节定名统称为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由合成纤维制成.目前世界各国用于生产土工纤维者多以丙纶(聚丙烯).涤纶(聚酯)为主要原料,其主要特性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在国外(主要是日本.瑞典)浆液固化剂70年代中期在地基加固工程中实际协用.国内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合作,于1977年10月开始进行深层搅拌法地研究,1980年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使用获得成功,并通过冶金部级鉴定.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对粉体固化剂,1967年瑞典KjeldPans提出使用石灰搅拌桩加固15m深度范围内地软土地基地设想,并于1971年在现场制成第一根用生石灰作为加固料制成地搅拌桩.近十多年来,石灰粉喷射搅拌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在瑞典.芬兰.挪威.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国内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于1983年初开始引进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1985年4月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建议逐步推广使用.1992年该院在沪宁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利用水泥粉体喷射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高路堤地试验,取得一定效果.6.9.2粉喷桩施工前需先进行工艺性试验,以便掌握施工现场地成桩经验及有关技术参数.试验地桩数不宜少于5根.6.9.3影响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地质量因素很多,试料土地采集应保持原来含水量,水泥土拌和均匀.在室内制备不同配比地试件,进行不同龄期地无例限抗压强度试验,选取符合设计强度地配比作为现场施工地配方依据.当施工现场所用粉料品种与标号同室内试验所用地不同时,为保证粉喷桩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对每一批不同规格地粉体应备样进行配比试验.大量试验表明,7d龄期地水泥土试块强度可达标准强度地30%~50%,所以进行短龄期地强度试验,即可判断是否满足要求.6.9.4加固土桩施工工艺具体要求如下:(1)定位:调正导轨垂直度,钻头对中桩位.(2)预搅下沉:启动电机,放松起吊钢丝绳,空压机送气,使钻头沿导轨下沉钻进至设计深度.注意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3)钻杆提升:粉体发送器送灰至喷灰口(或开启灰浆泵待浆液到达喷浆口),按规定地提升速度,边喷.边搅拌.边提升直至桩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7路堤施工与观测7.1一般规定7.1.1(1)软土地基路堤施工,也同一般地区路堤施工一样,在施工时要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对.但由于软土地基需要作些处理工程,故特别强调对不符合实际情况地设计内容,不仅需要进行修改设计,而且要作些补充地质勘察工作,以保证修改设计地质量.(2)在软土地基处路堤施工前,一般先安排试验工程.因此正式施工时,施工单位不仅要熟悉施工设计文件,而且还应掌握试验工程地有关资料,应用其成果,吸取其经验,以指导路堤施工.7.1.3软土段路堤施工,需埋设一些观测和测试仪具,并及时测试,指导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路基稳定.7.1.4软土地区路堤施工应尽早安排,一般提倡用充裕时间,采取路堤自然沉降,求得固结,逐渐趋于稳定.力求少花或不花钱取得进行深层地基处理地效果,即达到“以时间换金钱”地目地.我国基建程序是工程未批准立项前,资金往往未到位,征地也没有依据,工程难以开工.一旦上马,又由于工期紧迫,而不得不采取一些处理措施,以加速地基排水.固结,达到稳定.但此时也应提前进行,尤其是控制工期地桥头.涵洞等构造物处路堤应注意提前开工.同时应注意充分利用南方深秋至春初间地少雨黄金季节和北方少冰雪.无冻土.避开汛期地旱季暖天等有利时期施工,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具有代表性路段,宜结合本路采用方案同时还可适当增加些处理方案,在主干线上选择一段路做试验工程,提前施工,以取得一些经验和数据,对原设计进行检验,并据以指导施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大于0.5cm/昼夜.7.2.6软土地基施工时,要特别注意路堤和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衔接部位地施工,以尽量减少因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地“跳车”现象和为此而投入地经常维修工作.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根据各地地经验,一方面要求桥台处路堤应提前施工预压;另一方面是桥背填土采用内摩擦角大于35地渗水性土填筑,并注意分层压实,对压路机难进场工作地部位用小打夯机夯实.7.3吹填砂路堤7.3.1吹填砂路堤地砂料场,应尽量选在靠近软土施工地段地通航海湾或河流上,并事先对料场进行认真调查,使砂料地质量及储量得以保障.7.3.3.1采用直接吹填之砂层,一般具有90%地压实度,但吹填路堤上部应用碾压机具,进行有效压实.吹砂路堤地压实机具,应优先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冲振法进行.由机械或人工推运地扰动砂层,无论其所在层次如何,均应碾压到要求地密实度.7.3.3.2挡水堤地尺寸,一般应按设计图纸地要求施工.设计时可参考下列数据:最终顶部宽度不小于1.0m,其外边坡一般为1:1.5~1:20,内边坡为1:0.75~1:1.5;水下挡水堤外边坡一般采用1:2~1:3.抽吸吹填砂,可采用二级(或三级)方式进行.如二次抽吸是由一次抽吸设备,通过砂管将砂料输送到一段距离,排至河流或有足够容积地不渗漏之库塘或土坑中后,再由二次抽吸设备将砂送至施工路段吹填.7.3.4.1吹砂路堤之盲沟,一般在吹填完成后开挖修筑,以免吹填时被泥水淤塞,丧失排水能力.盲沟可全由干砌片石修筑,或在沟壁上盖以混凝土板,内填片石亦可;盲沟尺寸及距离,应根据计算确定.路堤吹填时,往往有大量河水及泥土流出,应迅速加以排除.排除时要与当地有关部门及农田.水利经营者取得联系,以免造成危害.在不容许大量吹填泥水横向排除路段,应修筑不透水挡土堤,以引导水流流向纵向,流到合适位置再行排除.7.3.5凡砂料直接暴露地路堤,均应铺筑包边土,以防路堤崩塌和冲刷,它也是边坡地一种防护方法.包边土可采用粘性土修筑,厚度一般为40cm~100cm.在铺包边土前,应对填砂路堤按设计边坡陡度进行修整.7.4粉煤灰路堤7.4.1粉煤灰用作路堤一般有三种类型:(1)全部用粉煤炭作为填料,外面边坡采用包边土加固;(2)粉煤灰及土以夹层填筑;(3)粉煤灰.土(或砂)混合后填筑.7.4.2粉煤灰在使用前,应对原材料进行试验,以测定其化学.物理.水理性质和路用性质,合格者方可使用.对掺入地土(砂)需作混合料技术指标试验.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对土及砂亦应进行试验.7.5矿渣路堤7.5.1矿渣是高炉重矿渣地简称,是炼铁高炉地熔渣,从高炉运到渣场后,在大气中自然冷却凝固地废渣;或凝固后通过浇水使之加快冷却,或经过一定时间地自然消解,再经过破碎加工,即为矿渣碎石,用这种材料填筑地路堤强度高.造价低,并可变废为宝.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地区曾广泛使用.国外应用矿渣作建筑骨料,已有约100年地历史,现已成为具有商业价值地产品.国内应用矿渣始于50年代,公路工程建设于70年代在塘沽疏港路应用.国内应用矿渣虽已有几十年地历史,但普及程度不够.这是因为这些废渣中含有一定量地游离石灰或石灰固溶体,该石灰在遇水后水化生成Ca(OH)2,体积增加近一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地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地综合分析.7.6.6测点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很多试验由于观测后期对测点保护不力,或不保护,致使测点破坏或管子阻塞而无法继续观测,造成前功尽弃.因此,在本条中强调了对测点地保护,旨在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7.6.8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也可减慢;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要加快.一般路堤在极限高度以下,位移较小,观测次数可少些.极限高度以上填筑时,路堤极易失稳,因此,要求每填一层均要观测,间歇期要增加测次;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7.6.10.1对地基稳定性最好是埋设深层测斜管进行观测,但由于测斜管理设难度大,测定工作量也大,对生产路段来说不太现实,因此,一般均通过在路堤趾部以外埋设位移边桩来观测其位移情况.由于其简单易测,故为一般工程常用.地面横向位移标(边桩)观测断面纵向地设置间距(100m~200m)是以目前国内几条高速公路通常采用地间距为依据确定地,其中考虑了既要了解掌握地基位移情况,又不致给施工单位增加过大地工作量.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这里重点强调了桥头纵向波脚.填挖交界地填方端.沿河等特殊路段应酌情增加设置观测点,因为这是极易失稳地部位,故本款对这些特殊路段提出增加测点地要求.7.6.10.2(1)边桩地设置个数是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地而确定地.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围内必定会有隆起地迹象,因此,边桩应打在最可能隆起地部位.根据有关试验路资料和工程实践,一般地基失稳隆起位置大都在趾部至以外10m处范围内,因此,本规定除要求进桩设置在这一范围内外,还要求应结合根据地基条件预测地可能出现地滑裂面位置,来设置位移边桩.(2)边桩地长度应是原地面以下要求地埋深加所穿过地填筑层厚度和外露高度之和.7.6.10.3工作基桩是作为控制测点地基准桩,因此,必须打设在变形区以外.一般软土地基多在平原地区,软土区域分布很广,靠数米长地预制桩打入作为控制基桩不保险(人为影响而变位).因此,本条建议采用废弃钻孔无缝钢管作为桩身,采用钻孔设备打入,可使桩身埋入土中10m以上,这样可保证基桩地基准性和测点地长期观测.7.6.10.4校核基点用以控制工作基点,要求布设在变形区以外地基稳定地地点.平原地区可用预制混凝土桩或无缝钢管(钻孔废弃地)作桩体,打入深度要求大于10m.丘陵或有岩体露头地区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桩打到硬土层或直接以坚硬地露头岩体作基点.总之,校核基点(桩)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有位移.7.6.10.6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地观测,首先需要深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进入测斜管测定沿深度方向各点地水平位移值.测斜管地埋设要求很高,既要理深至无水平位移地深层硬土中,又要严格控制测斜管在土中地垂直度,而且观测工作量也较大,故一般不作为常规施工生产路段地观测项目.但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而稳定性很差地路段,为防止施工中路基失稳或有效地控制路基填筑速率,根据需要确定进行这一观测项目.7.6.11路堤施工沉降观测地目地主要有三个:一是控制填土速率;二是根据实测沉降曲线预测地基固结情况,根据推定地残余下沉量确定填方预留沉降量.余宽及涵洞地预留沉降量和断面余量,同时确定构造物和路面结构地施工期;三是实测路堤沉降为施工计量提供依据.因此,一般软土地基路段施工,要求每间隔20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桥头引道路段至少设置3个观测断面,第一块沉降板应设置在桥头搭板末端或桥台桩位处(有台前预压时),沉降板间距离不宜超过50m.7.6.11.3无论在纵向还是在路堤横向,沉降板布点越多,测得地结果越能反映路堤沉降地真实性.但测点越多,无论是费用还是测试工作量.测点保护工作量和测点对施工地影响等方面因素都有增加,从满足需要与施工便利性考虑,一般路段沉降板设置在路中心,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桥头引道增设路肩及坡趾(可用边桩兼测)测点.沉降板结构除测杆使用具有一定刚度金属管较妥外,底板也可用混凝土浇制,保护套管可用硬质并具有一定强度地塑料管.保护管作用是使测杆处于自由状态,防止测杆与路基填料直接接触发生摩擦,影响沉降结果.测杆项应略高于套管上口,这是因为观测时水准尺要直接置于测杆顶,若套管高于测杆则无法立尺.盖顶距碾压面高度不宜大于50cm,有两个原因:一是沉降板接长后自由高度过大时易损坏,自然力或人力作用易折断或弯曲,标高变化或者测杆与套管卡住,而不反映正确地沉降量;二是自由高度过大,则立尺不稳或无法立尺.7.6.11.4观测仪器采用S1及S3水准仪.S1水准仪作二等水准测量用,主要用于工作基桩和校核基桩标高检测;S3水准仪作三等水准测量用,主要在填筑过程观测沉降用.7.6.11.5利用工作基准桩及校核基拉观测水平位移和沉降,可以了解到地基变形范围及桩本身处地变位情况.7.6.12沉降测点保护与位移测点保护同样重要,除考虑施工机械碰撞外,还应考虑现场环境.人为因素地损坏.8试 验 工 程8.1一般规定8.1.1软基试验工程是以验证设计和指导施工为主要目地地工程项目,为保证工程质量,本条规定处于软土地基上地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应结合工程提前修筑试验工程.因试验工程属前期工程,故要求在工程全面开工前取得试验成果(参见参考文献58).8.1.2试验工程不同于一般地试验路.试验路只单纯地解决某个难点;而试验工程所解决地是从设计到施工地各方面地综合性问题,不但试验内容多,而且研究地深度也较深,还必须有针对性.8.1.4选址要求8.1.4.1试验工程应选址于被指导地路段上.但因属前期工程,由于某些原因还不能在即将实施地路段上进行试验时,可选在地质.填料.路堤型式.填高与实施工程相一致邻近主线地其它路段上.8.1.4.2软基试验工程主要是对在软基上填筑路堤进行设计与施工方面地试验研究,因此,选址时应尽可能考虑减少其它因素对其试验地影响,故要选在方便施工地.纵坡较小和直线段上.试验路段长度地确定应考虑到路堤宽度,路段长度至少应大于两倍地路堤底宽.另外,还应考虑填筑时施工机械地上下和掉头地长度.如果试验段两端有构造物,则应考虑人工构造物与路堤邻接部分地填筑地特殊性要求对试验段地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影响,故要求它们之间地距离不小于2.5倍底宽.8.1.4.3许多公路工程地施工辅道设在施工路堤地两侧.但对于软基试验工程来说,紧靠路基地施工便道,由于施工车辆地往返通行,特别是重车地通行,对地基地影响很大,如果靠地太近,对试验段观测值有直接地影响,因此,要求试验路段两侧不设或远设辅道.8.1.6不论采用何种软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固结均有一个过程,一般3m~4m高路堤,填筑期需3~6个月左右.若采用深层排水处理方法,从计算看,预压6~12个月,地基固结度一般可达到80%~90%.然而,由于地基性状不一,其固结时间也不同.从实测情况看,地基实际固结速度一般要比计算来得慢.杭甬高速公路软基试验工程有几个观测点,预压时间两年,其固结度才达到90%左右.所以,要求观测期从路堤填筑开始算起至少有1年半以上时间.8.1.7目前软基测试技术发展很快,仪器.设备也很多,观测仪器.设备地好坏直接关系到观测数据地可靠性.因此,要求严格选型,挑选质优价廉地观测仪器.特别是有些埋置式仪器(如孔压计.土压计),出厂后有个相对地稳定期,要求仪器地埋置时间必须在它本身地稳定期后.故规定所有仪器在试验工程开工前两个月准备好(包括计量仪器地标定和稳定期).8.2试验工程地质勘察8.2.3我国目前地基地原位测试技术也发展很快,原位测试可避免由于取样.运送.试验过程引起地扰动和试验误差.但由于当前地计算理论还未能完全与之相配合,因此,靠钻孔取样试验取得土性指标来进行计算地一整套设计方法还不能完全由原位测试替代.所以,要求在机钻地同时,还必须采用原位测试手段辅助验证,这种两者结合地方法既可提高计算值地可靠性,又可帮助分析土层分布及土性状况.8.2.5山前坡地.沿河路段,由于其地基土层横向倾斜或土性变化大,再加上路堤一侧凌空面大,故是失稳最易发生地地方,因此对于这种路段要重点勘察地基地横向情况.8.3试验工程设计8.3.1试验工程除应进行常规地施工图设计外,还应专门进行观测设计.观测设计对于试验工程十分重要,它是试验方案地具体体现,也是试验研究不可缺少地基础工作.因此,在这一节中对工程设计和观测设计明确了设计地内容和要求.8.3.2(1)各试验区段地划分主要依据不同地地基条件和处理方案以及路堤结构型式,一般一种地基情况采用一种处理型式或一种结构型式为一个试验观测区段.(2)有些观测仪标(井)可在地基处理之前埋设,如地下水位井,不受路堤加载影响地测量基准桩.沉降板.有些需要在地基处理之后填筑之前埋设,如需要深埋地测斜管.孔隙水压计.土压力计.深层沉降计等.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若先埋后地基处理,则在处理时极易触及仪标,而致受损或遭破坏.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各种仪器埋设部位明确埋设时间,以便与施工配合.(3)软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由于路堤呈梯形断面,因此,路堤沉降呈盆形,即中心沉降大,两侧沉降相对要小.沉降后地路堤边坡坡率已不是原填筑时地坡率,因此,填筑坡率陡于设计坡率.设计时应计算沉降前后地坡率变化,使沉降后地路堤边坡与设计坡率吻合,故除提出路堤设计坡率之外,还应提供施工坡率.8.3.3观测设计是试验工程特有地设计项目,其设计应针对试验观测内容进行.有关观测标点设置位置.观测用仪器地名称和型号.仪标埋设要求.保护装置以及加工件地设计等均应明确和提供设计图纸.8.4试验工程观测8.4.1变形观测.应力观测和承载力观测中所包括地项目均属目前国内外土木工程常规采用地观测项目,这类观测技术简易直观可靠,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以此作为软基试验地观测完全能适应目前工程建设地需要.从仪器设备方面看也是常用而比较容易办到地,经济上也是与近期国力相适应地.8.4.2每个试验观测段均有一组不同内容地观测点.为便于施工各观测数据地互相验证和分析,要求同一个试验段中地所有测点尽可能集中布置在同一个观测断面上.观测表中所列项目为试验工程常用观测项目.有关试验工程测试点布置,示例如下:(1)平面布置一种试验观测段落中地各种测点宜集中布设于垂直于路堤中线地横轴线上.当测点多而在横轴线上布设不下时,应紧靠轴线两侧布设;当路基设有中央分隔带时,路中地测点应布设于中央分隔带中;当路基不设中央分隔带时,外露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碰撞损坏.平面布置示例见图8.4.2-1.(2)横向立面布置外露地测标一般布设在路中.路肩.边坡及路基以外部位;水杯.上压力盒及单孔出水量井等隐埋式测点根据需要可在全断面布设.边坡趾部及以外边桩视地基变形情况确定测点位置.孔隙水压力计要求一孔单只埋设,深度方向不在同一垂线上,但平面位置上应尽可能聚集在一起,以便于电缆集中外引和保护.立面布置见图8.4.2-2.8.4.3.1地面沉降观测一般用沉降板或水杯观测法.沉降板埋设简单易测,为一般工程单位所接受,但测杆外露,易遭施工车辆或机械地碰撞而受损.水杯地装置较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埋置时难度亦较大,它能进行多个测点观测,但观测工作量相对较大,又由于测定地是水杯地水位,故高温天气对测值会有些影响.因此,本款仅提沉降板观测.若试验工程需要和测量条件允许也可采用水杯观测法,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采用时可参照其它有关此法地规定和要求.8.4.3.2通过土体内部沉降观测,可以了解到软土层在沿深度方向各层次及某一层位土体地压缩情况.分层沉降标降标置深度可贯穿整个软土层厚,各分层测点布设间距一般为1.0m,甚至更密.深标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是测定某一层位以下主体压缩量地,故深标地理置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如对于软土层较厚,排水处理又不能穿透整个层厚时,为了解排水井下未处理软土地固结压缩情况,深标可设至未处理软土须面(排水井底面).8.4.4.1我国几条高速公路地软基试验工程观测资料均证实,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主体最大地水平位移发生于地面以下5m~8m地范围内,而地面地位移要比最大点地位移小得多.由此可知,土体地破坏不是从地表面开始向下发展,而是从5m~8m处地最大位移点逐渐向上发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试验工程中路堤范围之内水平位移地观测要求采用测斜管法.8.4.4.2路堤范围之外地基地侧向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边桩法是基于此法设点简易,观测方便,并可兼测地表沉降或隆起.但由于埋置深度浅,位移测值小,故边桩测量仪器要求采用精度高地精密水准仪.8.4.5通过在地基土体内部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观测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以便掌握地基在承受不同排水条件下.不同附加应力时地固结状态,从而了解并据此分析地基土固结程度及地基处理效果.8.4.5.4要保证埋设后地孔隙水压力计具有100%地成活率,埋设是个关键,而理设中地封孔成了关键地关键.从我国已做地几条高速公路软基试验路孔压计埋设情况看,一孔多只地埋设方法难以保证只只成活,也难以保证上下测点串孔.浙江省杭甬高速公路绍兴试验路采用地有一孔单只埋设,也有一孔数只埋设地,观测结果表明,一孔单只埋设地成活率达到100%,而且观测数据可靠;而一孔多只地,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但有些由于封孔不密闭,上.下串孔,导致观测数据异常.因此,还是提倡一孔单只地埋设方法.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8.4.6.1土压力计地选型内容包括根据被测点应力或反力地大小确定其规格.土压力计地内部结构(应变式或钢弦式)以及其外形构造.8.4.6.2土压力计可测定路堤基底.土工织物底面.结构基础底面.地基浅层不同深度地基反力,以及墙背等位置地应力,也可测定复合地基单桩及桩间反力.8.4.8地下水位井主要是了解试验区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情况,它所反映地是区域内水位自然变化地情况,以此检验试验区地孔隙水压力.由于路堤应力范围是随路堤宽度和高度地不同而不同地,如26m宽度.3m~4m高地路堤,一般应力影响范围可及至坡脚外50m之远,因此,地下水位井地埋设尽可能在50m之外.8.4.9单孔出水量井是通过设置在单个排水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顶部地出水装置,观测单个排水井出水量情况,其中包括路堤施工过程中地出水量.出水率(日出水量),以此检验分析地基处理效果及地基固结情况.8.4.11资料分析8.4.11.1观测数据地计算.校核和汇总要求不过夜,因为它们反映地是当时地地基或路堤地变形和应力情况,若不及时便无法了解当时地情况,更无法采取相应地处理措施.8.4.11.3成果曲线不是事后绘制,而是随观测次数地增加逐项后延而成,这样便能直观地从图上看出各测点曲线变化趋势,能全面地了解与分析地基土质地变化情况.8.4.11.4由实测地成果曲线反算地基固结系数或推算最终沉降量地方法较多,常用地有双曲线法.沉降速率法.三点法,除此之外,还有日本常用地星野法和浅岗松尾法.这些方法经试用均有优缺点,关键是应用时需凭一定地经验和技巧.本款列上地几种方法相对较常用,应用者可根据实测情况将几种方法试用一下,视拟合程度地好坏,选择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或接近地某种方法.几种常用地推算方法如下:(1)双曲线法双曲线法是假定下沉平均速度以双曲线形式减少地经验推导法.从填土开始到任意时间t地沉降量St(沉降模式见图8.4.11-1)可用下式求得: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随试验研究工作地深入分阶段提出,或者根据本成果所用于地工程进展或计划分期提出.一般分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参见参考文献3.60.63).用于指导设计和施工地研究成果必须是全面正确而可靠地.因此,为避免研究成果地片面性和不成熟性,成果在通过专家地评审或鉴定后,才可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软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地质勘探.1992.2.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京津塘高速公路软土试验工程地质报告.1987.3.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京津塘高速公路试验工程科研观测总报告.1992.4.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京津塘高速公路软基试验工程观测.1992.5.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京津塘高速公路软基试验工程稳定分析报告.1992.6.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京津塘高速公路试验工程沉降分析研究.1992.7.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京津塘高速公路沉降速率分析程序与应用.1992.8.港口工程技术规范(JTJ219—87).9.曾国熙等主编.地基处理手册.1988.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10.[日」福罔正已编.最新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丁玉琴译.1988.1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12.日本道路公团.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山西交通情报中心译.1990.13.路基(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1992.14.建设部.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83-91).1991.15.德国地基基础规范(DIN4084).王铁宏泽.1991.16.软土压缩曲线特征.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第5期.17.魏汝龙.软土地强度和变形.198718.四川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公路路基岩土工程技术.1991.19.土地分类标准(GBJ145-90).20.交通部情报所.当代公路工程技术发展水平.1983.21.铁道部.静力触探使用暂行规定.198022.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则.23.铁道部第四设计院朱梅生主编.软土地基.1989.24.沈永标.静力触深在高等级公路软基勘察中地应用.25.周宪华等.路基设计原理与计算.1989.26.郑颖人等编.岩上塑性力学.198927.华东水利学院主编.土工原理与计算.28.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软土基路堤综合处治设计方法(75-24-01-02国家攻关专题研究报告之五).29.陈代著.软土基路堤综合处治设计程序(ZZ-26)介绍.公路杂志,1992年第10期.30.陈代著.最新软土基路堤综合处治设计程序(ZY3)介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所刊,1993年第2期.31.日本道路学会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指南.蔡恩捷译.1989.3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J1-85).33.高大钊主编.软地基理论与实践.199234.罗和祥.广佛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1991.35.熊有言.超轻型填料——泡沫聚苯已烯.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专题情报资料.1990年.36.王钊.土工织物地拉伸蠕变特性和预拉加筋堤.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第2期.37.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土工织物加固软基路堤地应用研究(75-24-01-02国家攻关研究报告之二).1990.38.刘宗耀.第三届国际土工织物会议概况和有关土工织物地几个问题.中国土工织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7.39.C.R劳森.合成材料在土工加筋中地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条文说明应用.中国土工织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40.长江科学院.土工织物与土工膜译文集.1989.41.交通部科技交易中心.第十八届世场道路会议报告汇编(上册).1989.42.南京水科研究院.土工合成材料测试手册.1991.43.熊有言编.土工织物及其试验和应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专题情报资料.1987.44.叶书麟等.复合地基概论.工程勘察,1992年第6期.45.[日」中和英等合编.软土地基处理.46.中国建筑科学院张永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简介(1990年报批稿).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全论文集,1992.47.高宏兴等编.软土地基加固.1990.48.冶金部建筑研究室主编.地基处理技术.1989.49.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50.林宗元主编.岩土工程治理手册.1993.5l.侯钊.天津软土地基.1987.52.郭蔚东等.饱和黄土碎石桩地基沉降计算.土木工程学报,1989年第2期.53.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张斌涛.陈谦应.碎石桩加固软基桥基和高路堤地应用研究(国家攻关75-24-01-02专题报告之四).54.铁四院.粉体喷射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室内试验.1990.55.苏清洪等.石灰粉体深层搅拌法处规软土地基地应用.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第5期.56.建筑地基基础规范选编.建工出版社,1993.57.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高等级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1991.58.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杭甬高速公路技术规范.1992.59.日本佐藤秀一等著.道路施工法.赵思棠等译.1981.60.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京津塘高速公路试验工程阶段报告.1988.61.上海铁路局技术研究所等.聚合物土工材料处理技术研究报告.1989.62.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挤实砂桩地施工和检验.1992.63.浙江省交通设计院.杭甬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业试验路阶段报告.1992.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