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46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议山东地区道路路基病害摘要:结合山东省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区划等对山东省内道路路基的主要病害的产生以及预防养护等经行进行论述。关键词:山东省;地理位置;气候分区;道路;路基病害;养护措施1•前言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沿海城市,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道路发展在一直以来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路基承担路面本身及路面以上的交通荷载,为道路的重要组成结构。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所处的气候分区基本决定了其道路的病害形式。故本文主要从山东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其道路的选择方面对道路路基的病害做着重的探讨。2.地形特点山东省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此类地区缺少砂石料,故基层多采用稳定土基层。3.气候特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结合山东省的具体气候特点,如气温、降水等对其所在地区进行区划。3.1气温
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但地区差别不大,多数都在139左右。山东无霜期一般为174〜260天,其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平原多于山地,沿海多于内陆。鲁南、鲁西南及鲁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区在200天以上,鲁中山区和半岛中部少数地区在200天以下。3.2降水量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50mm之间,其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山东各地年降水日数基本遵循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规律。鲁西北地区较少,多数在65〜70天;鲁东南和半岛的东部地区是降水日数最多的区域,一般在80〜90天之间;其它地区多数都在70〜80天。3.30照山东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和云量的分布规律相反,从南往北增多,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全省变化范围为2200〜2800小时。根据所给出的气候特征,结合公路区划原则可知,山东省处于东部湿润季冬区。4.路基病害因为山东省处于东部湿润季冬区,故山东省道路的路基病害除了普通路基所共有的病害外,其主要的路基病害为冻胀和翻浆。4.1路基冻胀
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基水在冬季受低温影响,温度较高的水向温度较低的土层方向转移,在温差聚水作用下,水分迅速聚集并逐渐形成聚冰层。水的补给是由地下毛细作用引起的,使路基表层水分不断增加,结冰后土体膨胀增大,形成冻胀。因山东省境内各地均可出现日最低气温^-io°c的低温天气。故这种病害为其主要病害。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有土的粒度组成、土的矿物成分、土中水分、土体密度、土中温度、荷载压力、土中盐分。3.2路基翻浆翻浆是指在冻胀土的路段,在冬季,地下水分连续向上聚集,结冻成冰,导致路基在冰冻春融期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山东省为湿润地区,地下水丰富,且冬季气温都可出现低于一10%以下的情况,故山东省道路路基的翻浆情况也十分严重。翻浆的整个发展过程:秋季是路基水分聚积时期,秋季雨水增多地面水分下渗,地下水位升高,使路基含水量增多甚至达到超饱和状态,这是发生翻浆的先决条件。冬季气温下降路基上层土体开始冻结,路基下部土体相对较高,水分在土体中由温度高处往温度地处移动。使路基上层土体水分增多并随温度降低冻结成冰,发生冻胀或隆起现象。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路基上层的土体首先融化,下层土体尚未融化时水分渗透不下去,如果不
能及时排除,则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出现翻浆现象,甚至使土基强度很快降低以致失去承载能力。造成道路路基翻浆的主要因素有路基土质、水、温度、路面结构的影响、行车荷载、养护工作等。3.路基养护工作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山东省道路路基的主要病害是冻胀和翻浆,故山东省在道路路基养护方面的着重点就落在对道路路基的冻胀和翻浆的预防以及出现冻胀和翻浆病害的及时处理上。冻胀和翻浆是统一过程的两个阶段,都是在夏、秋地面水下渗或地下水位升高的基础上,在冬季负气温的作用下,发生水分迁移,使路基上层水分增多,并冻结成冰而形成。冻胀发生在冬季,是路基上层显著聚冰的直接反映;翻浆虽然发生在春季,也是在冬季路基上层聚冰的基础上,化冻时土基水分过多,强度急剧下降,并经行车作用而形成。故对其两者的预防和处理有其一致性。3.1对冻胀和翻浆的预防和处理的基本途径:1)防止地面、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2)在化冻期,可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排除或暂时蓄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中。3)改善路面结构3.2对冻胀和翻浆的预防和处理的具体措施为:
1)做好路基排水,将路基地表水引向路基外排除,切断浸蚀路基的水源2)提升路基高度,路线因尽量设置在干燥地段,当路线必须经过水文地质不良地段时,就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经常发生翻浆的地段,特别是路堤比较矮而且容易发生翻浆路段,适当抬高路基填土。透气性越好的路面类型及厚度较大的路面结构,相应就能减轻或避免冻胀与翻浆的产生。3)铺设隔离层,一般在路堤下部设置隔断层,以隔断毛细水上升,防止路基冻胀。隔断层应采用渗水性良好的粗粒料填筑,其位置宜在路基的中部或底部,厚度一般是40〜50cm,其底面宜设反滤层,也可用清砂,防渗型土工织物等不透水材料修筑。4)设置盲沟和渗沟,以便路基内部排水5)换土,换填成水稳性好,冰冻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6)设置隔温层,防止水的冻结和路基土膨胀。7)改善路面结构层,铺设砂(砾)垫层,铺设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或工业废渣类基(垫)层。设置防冻层。8)规范施工有一部分翻浆发生是由于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造成的,所以要规范施工,只有在材料含水量在压实试验的界限范围内时,路堤的压实才能进行,超出或不到最佳含水量时不能填筑路基,必须釆取相关措施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附近进行填筑,同时做好试验工作。
5.3翻浆路段的养护:秋季养护:主要工作是排水,尽量防止水分进入路基冬季养护:主要工作是清除积雪夏季养护:主要工作是抢防。即修复翻浆破坏的路基、路面,采取根治翻浆的措施。结束语山东省作为道路发展迅速的大省,其地形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在路基冻胀和翻浆路段,只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本着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精心勘察,多方案比选,才能设计出最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和防治措施来预防翻浆的发生,或使翻浆病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参考文献:[1]袁建议•道路翻浆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2]李祝龙,章金钊,武敬民.冻土路基热学计算研究[J].公路,2000,(2):9〜12[3]章金钊,李祝龙,武敬民.冻土路基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探讨[J].公路,2000,(2):17〜20[4]韩同春.翻浆冒泥的调查和治理[J].铁路地质与路基,1997[5]沈忠言,张永懿.振动荷载作用下饱水冻结粉土的
单轴抗压强度[J].冰川冻土,1996作者简介:姜曰文(1989-)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路基路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