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1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加固七里河河道堤防及修建道路,任务是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景观要求。工程项目主要有土石方开挖、C15砼垫层、C30钢筋砼底板、C30钢筋砼墙身等。堤坝左侧地形平坦、开阔,现有堤坝高约4m。场地地貌单元有农田、湿地、荒地和极少数的池塘,右侧为河。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多雨地带,暴雨开始于6月,终止于9月,其中以7~9月最多。我项目部负责右侧530m的施工任务。工期为2018年7月15日至2018年8月15日完工。施工期间若洪水流量超过临界值,将直接影响河道泄洪能力,危及河床内的人员、设备、物资的安全并危及堤坝两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抗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市防汛办公室的洪水预测通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现场安全。二、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三、施工组织1.施工准备1、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2、修建临时施工便道、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及备料。2.测量放线1、测量放线,定出开挖边界线。2、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3.基槽开挖1采用挖掘机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2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严格采用人工清理,确保基底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验槽基础施工前,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试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120KPa,继续施工基础,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则通知监理、设计、业主等单位,协商处理。5.基础钢筋制作与安装1、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钢筋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测量放线确定基础尺寸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3、绑扎时要仔细查看钢筋布置图纸,核对准确无误后绑扎。4、钢筋绑扎前应将垫层泥、水清理干净,水平分布筋间距。按定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在绑扎墙底板钢筋的同时预留墙身立壁钢筋。5、绑扎钢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钢筋网片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6、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垫好垫块,间距不大于1.5m,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垫块采用和基础同等强度的混凝土垫块,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6.基础模板1、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灌筑混凝土的冲击力、混凝土的侧压力。2、模板应保证挡土墙设计形状、尺寸及位置准确,并便于拆卸,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错台。3、轴线、模板线放线完毕,应办理好预检手续。4、模板支撑时,模板下口先做水平支撑,再加斜撑固定。7.浇筑基础混凝土1、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应检验合格。模板安装牢固,缝隙平整、严密,杂物应清理干净,积水排除,并办理预检手续。2、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1、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差一般不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用导管或溜槽输送。2、混凝土试块按规范要求留置组数。8.墙身施工1、当墙底板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即可进行墙身立壁的施工。首先凿除墙底板和墙身立壁接茬处砼表面的水泥砂浆及松弱层,凿毛后用水冲洗干净。2、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墙身浇筑边线。3、泄水孔按梅花形交错布置,间隔,采用Ø50PVC管,孔眼高出外侧地面不小于30cm,泄水口内侧须设置反滤层,其填充材料为碎石,并用透水性土工布包裹以免阻塞,在安装时,通过钢筋对PVC管进行固定,对于墙面板方向的泄水孔,要使PVC管与正面模板接触紧密,PVC管的端面要形成相应的斜面,保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PVC管周围不会漏浆,使面板光滑、平整。4、墙身立壁钢筋绑扎完成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确认。1)模板施工1、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观感质量。6、浇筑混凝土(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30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e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3)混凝土振捣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I.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II.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III.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IV.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V.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9.墙背回填1、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混凝土墙体的质量。2、墙背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填料,按30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10.混凝土养护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4、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11.混凝土拆模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4、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6、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12.混凝土缺陷处理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2、当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物收缩缝或产生膨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3、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4、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物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5、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6、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四.安全措施1、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地”实施办法建设标准化工地,进行文明施工。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由专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监督。3、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堆放必须整齐,实行文明施工,对脏、乱、差的工地要严肃处理。4、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工地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坚决制止。5、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6、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必须持证上岗。五.质量控制措施1、组织学习各种有针对性的规则、规范,严格掌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2、抓开挖质量关,勤测量复核。控制超挖,杜绝欠挖。3、抓好原材料及工程试验关,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使用。4、抓好立模支护关,控制好中线、水平、结构尺寸。5、
抓好混凝土的浇灌、捣固关、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捣固密实,以内实为根本,外表平整美观,线条接缝整齐。六.工程质量1、地基承载试验结果与设计一致,坑底表面无松软岩土。2、墙趾处岩土层尽量少受施工扰动,斜面地基平整无补贴。3、基础周边大致平顺整齐或基坑壁贴紧。4、回填分层夯实5、伸缩缝位置、缝的填塞符合设计规定。6、泄水孔位置,孔距符合设计要求,孔内通畅。7、反滤层及时设置、并隔水,其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厚度不小于设计规定。8、墙面平顺、整齐。墙顶及两端面与路基边坡连接应密贴封严。七.质量检验1、基本要求1、地基与基础必须满足规范要求。2、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3、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4、墙背填料符合规范要求。5、沉降缝、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2、外观鉴定1、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2、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八.环保措施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给当地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生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物、粉尘、噪声等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1、噪声较大的机械避免在夜间施工;非施工的噪声要尽力避免。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2、施工和生产中的污水和废水排放至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弃.3、工程完工后,清除所有占用场地的杂物,对原地面进行平整、恢复为耕地或植被覆盖;用地范围内的杂物,废弃物品都清除干净。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质量和进度目标是一致的,是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我施工队将按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原则进行安全管理,建立的项目负责人为首的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排除。2、保证措施(1)对参战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部门安全责任制。(3)几个特殊环节的预防保证措施。a、场地建设必须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符合安全技术规则,设备、材料、临时设施,临时水电线路,生活设施等场地布置标准化。b、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三定一坚持”即一定人员,专人负责设备的安装,拆卸、检修、操作、指挥。二定责任,对以上各种人员都应明确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作业区域内挂醒目的标志;严禁作业过程中下方有人穿行;电机作业设紧急自动开关,作业人员不得离岗或与他人说笑聊天,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作业人员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作业和酒后上岗,特殊危险区域设置防护栏和明显标志。4、安全用电措施a、采用通用的安全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置。主要配电箱均作接地以防止感应电伤人。b、照明线路不能与动力线路混用,钢筋木工机械、振捣棒等电动机械使用的电缆必须严格检查,不能使用绝缘性差的或有破损的电缆。c、机械设备移位、电器检修时必须断电操作,严禁带电作业,并挂上警示牌。移位时必须有专人指挥。d、移动电器修理电器由专业电工操作。5、施工操作安全措施a、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b、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计安全,时时讲安全”。c、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6、交通安全措施a、本路段车辆出入口由专人指挥,避免施工段交通事故的发生。b、重型运输机械的施工通道要及时养护,避免车辆倾覆。7、夜间施工安全措施a、施工作业面的照明应有足够的高度。b、施工人员安排应合理,不应过度疲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