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09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09年7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1.2009第4期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NO.4凝固的风雅中华文化名人与苏州园林建筑装饰曹林娣(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中华文化名人风雅韵事诸如上古逸士贤人、晋人风流、诗仙风采、宋人雅赏、云林逸韵等,都是苏州园林建筑装饰的重要母题,成为吴地老文心理的物化符号、苏州园林凝固的风雅。关键词:中华文化名人;建筑装饰;凝固的风雅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403(2009)04.0099.05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故事和风流韵事,是苏州园林建筑人物堆塑起源甚早,现苏州吴县角直保圣寺尚留半堂木雕和堆塑的重要题材,反映了吴地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栩栩如生的罗汉像,传为出自香山堆塑鼻祖唐代有“塑圣”和文化风尚。之称的苏州人杨惠之之手,杨惠之活跃于开元、天宝年间苏州建筑木雕源远流长,在苏州草鞋山出土文物中,就(713—756),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有3000年前木刻件遗物。2500多年前,伍子胥筑阖闾大城,明清以后,中华文化名人成为苏州园林雕刻和堆塑最“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吴在辰,其位基本最稳定的文化母题之一。我们在苏州园林厅堂裙板、垂龙也,故小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鳞,以象龙角。越在巳地,其脊、山墙堆塑中每每能见到上古逸士贤人、晋人风流、诗仙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风采、宋人雅赏、云林逸韵,成为苏州园林凝固的风雅。盘门和蛇门上刻的龙蛇,造型已经很生动。同书还记载,勾一践所献扩建姑苏台的木材,都“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上古逸士贤人转,刻削磨砻。分以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缕以黄金。苏州园林自宋以来,就以“归来”主题居多,自此以后,状类龙蛇,文彩生光”,姑苏台建筑雕镂之精工,可见一斑。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因此,膜拜高至明代,苏州的木雕技艺以“精、细、雅、丽”名闻遐迩,人、踪武逸士,成为园林建筑装饰的不倦主题。与安徽、南京、宁波并列为木雕“四大流派”,“苏式”红木雕许由和巢父是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最早隐士,并称“巢刻尤为一绝。清代建筑木雕工艺创造出嵌雕组合和贴雕两由”。种形式,木雕技艺更加炉火纯青。“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载:“尧让天下于许由⋯⋯贵”,绮纹古拙,玲珑剔透,妙在自然,堪称“雕梁”。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堆塑一称泥塑,是苏州吴县香山古建筑传统工艺,制作尧又召为九州岛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认为尧于建筑物的屋脊、山花、门楼、垛头、墙檐、亭顶等处,有时的话玷污了他的耳朵,便到颍水边去,掬水洗耳。和砖雕配合使用。苏式古建堆塑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运动《高士传·巢父》载:“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的独特装饰艺术,造型精美,题材丰富,享有“凝固的舞蹈”、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日巢父。”“凝固的诗句”之誉。初,许由以尧让天下之事告其友巢父。巢父日:“汝何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塔)内有彩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由怅然不自得,日:“向绘堆塑图像,有立轴画形式的图像、太湖石图、全株式牡丹闻贪言,负吾友矣。”于是去颍水边洗耳,此时,正值巢父牵图、如意形云头纹和花叶装饰图案等,当为我国迄今所知最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怕洗过耳的水玷污了小牛的嘴,便早的堆塑图像遗存。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收稿日期:2008—12—08作者简介:曹林娣(1944一),女,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①一说唐僖宗(862-888)时才有堆塑工艺,今专家考证有宋塑一说。·99·
“巢、由”结志养性、优游山林、甘守清贫、不慕荣利等种,构成了魏晋名士的真风流。高风亮节,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一部分。苏州陶渊明穷到向人乞食,饿得好几天不能起床,他将悲情同里陈御史花园裙板雕刻图上,小溪旁垂柳下的许由正在化解到“美”、“善”一体的桃花源里,在这个心造的农耕社掬水洗耳、巢父牵牛在侧,生动地演绎了上述故事。会的“伊甸园”中陶醉,“神游于黄、农之代”,被称为“古伯夷、叔齐是孑L子称赞的“古之贤人”、商代末年孤竹今隐逸诗人之祖”。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互让王位而出逃,听说西伯侯姬昌尊老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敬老,为养老计,便相携投奔西伯昌。行至中途,姬昌已死,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见武王车载西伯昌雕像率大军征讨纣王,两人马头劝谏: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精神的象征,也成为陶渊明精神的象征。武王大怒,幸得姜子牙劝说,两人侥幸逃脱一死。劝阻不成,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嗜菊,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两人继续西行,直至甘肃境内首阳山,当时周武王已夺得天“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东篱下菊丛中,采摘盈把,坐下,四海归顺。两人誓不食周粟,在山问采薇而食,有《采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薇歌》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而后归。”陶渊明的这种生命史,已经如一幅中国名画一样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不朽,人们也把其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因为它就是一种艺衰矣!”直到饿死。伯夷、叔齐在天下宗周之时,独耻食周术的杰作"】8。粟,饿死而不顾,韩愈《伯夷颂》赞之为“昭乎日月不足为明,陶渊明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率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是后儒宁死不做名句。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贰臣的“万世之标准”。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苏州忠王府有两幅伯夷、叔齐的采薇图,~幅图上兄弟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俩一个肩荷篮子,一个手提着篮子,篮子中盛着聊以充饥的融为一,真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咏菊诗所云:“一从陶令平薇草,行走在山道上;另一幅画面,两人正在山上松畔采挖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成着薇草,象征着恪守清高节操的隐士生活。为陶的形象特征,遂获“陶菊”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东篱,则成为菊花圃的代称。二、晋人风流陶渊明与陶菊成为印在人们心理的美的意象。东汉外戚和宦官集团在董卓之乱的战火中同归于尽,留园活泼泼地裙板木雕上陶渊明手持一枝硕大的菊花,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国时代”,延续300多年,战乱身旁是菊花盆景,小童也兴致勃勃地玩赏着秋菊;陈御史频仍,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大混乱、大残杀,惨不忍睹。花园裙板上的木雕图是,小童扛着菊花篮,渊明拄杖行于菊“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祸福无常,命如草芥。花边。深情于人生的晋人更为敏感,“向之所欣,倪仰之间,天平山屋脊上的“陶渊明爱菊”堆塑:陶渊明怀里拥一已为陈迹”,把人生看得极认真,“生死亦大矣,岂不痛手捧大菊花的孩子,象征着菊花如子,为渊明珍爱。哉”!并悟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因狮子林裙板上雕刻着“松菊犹存”,茂松一棵,菊花数盆,而见“木犹如此”便会潸然泪下。两人犹勤奋忙碌着,一人搬菊花盆,一人荷菊花篮,一翁倚魏晋南北朝文人即使在山水园林中享受“逸兴野趣”时,松怡然,反映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也夹杂着浓重的生命悲情,豪华园林金谷园主石崇,“感性存”的惬意。松菊独立凌冰霜,独吐幽芳,高情守幽贞,寓意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遂在金谷园尽情游宴⋯”。人生虽坎坷,仍自保其高尚之品格与不屈不挠之精神也。唐诗人杜牧当年登临怀古,曾喟叹道:“大抵南朝皆旷魏晋名士们虽身在庙堂,但又胸怀虚静,心存丘壑。服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而“风流”食养性,饮酒谈玄,不以世务缨心。这就是所谓“朝隐”。他是指人的举止、情性、言谈等,是那一代新人所追求的那种们喜欢跋山涉水,“栖清旷于山JI,在游览名山大川的过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即魏晋风流,是在乱世的环境程中,培养对山水的审美意识。中对汉儒为人准则的一种否定,也是“玄”的心灵世界的外出身世族高门、“清贵有鉴裁”的大名士书圣王羲之,化,是乱世之下痛苦内心的折射。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冯友兰在《南渡集·论风流》中称,构成真风流有四个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重在表现善待人生、珍惜生命叹日:“我卒当以乐死。”。。他感到“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中美好的感情和事物,并用心去体悟和赏爱;并因对生命亲”,物我两忘,鱼鸟相亲,达到“道”的最高境界。“书肇自之美的赏爱,是心灵生活的审美化生存。恰当地概括了魏晋然”,书圣王羲之善于摄取自然界事物的某种形态化入字体文人在寻求必朽生活的欢乐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风采和对人之中,纵横有象,尤喜“观鹅以取其势,落笔以摩其形”,从生的哲理性思考及审美化生存。鹅的优雅形姿上悟出了书法之道:执笔时食指须如鹅头昂对个性的张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天然之美的欣赏,扬微曲,运笔时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王对文学、琴棋书画的妙赏,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此种羲之模仿着鹅的形态,挥毫转腕,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100·
带柔,既像飞龙又似卧虎。有一次,王羲之外出访友,路见陈御史花园裙板上的高力士为李白脱靴图中,高力士脱靴,一群白鹅正在戏水追逐,心中大喜,就想买下带回。但鹅的杨贵妃捧砚,李白醉态可掬。主人是一位道士,仰慕王羲之的字,因请王羲之抄写一份李白“醉酒戏权贵”后,浪迹江湖,终日沉饮,人称“醉《黄庭经》来换。王羲之果然抄写好一本《黄庭经》换回了山圣”。开元二十五年(737),李白到山东客居任城,时与鲁阴道士的一群白鹅,成为“神鹅易字”的佳话。李白诗日:“右中诸生孔巢父、韩沔(一作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徕山,日日酣歌纵酒,狂妄而不可狎近,时号“竹溪六逸”。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狮子林“竹溪六逸”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风一幅“王羲之爱鹅”雕刻,王羲之坐在亭边的椅子上,亭边绝尘。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竹影摇曳,椅边三鹅姿态各异,小童弯腰逗鹅,王羲之则侧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那是一种悠然自在的身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鹅的神态。留园的“王羲之爱鹅”雕刻,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狮子林“竹溪小童在喂鹅以食,一鹅伸脖向天呜叫,柳下树畔,王羲之正六逸”图,刻画的就是“竹溪六逸”的放逸风范,他们在竹林倾身观看。严家花园的王羲之爱鹅雕刻也很生动,双鹅在王溪边的敞轩中,三人在地毯上或扶几手持大蒲扇,或昂首站羲之坐的椅子前,一鹅安闲自如,似乎在与王羲之对话,另立,或团坐沉吟;三人行走纵谈,其中一人背手持扇,神情一鹅则伸脖觅食。专注,甚为生动。南朝上清派道教领袖梁陶宏景,兼修儒、佛。《南史》本李白性情旷达,嗜酒成癖,史载其“每醉为文章,未少传载其临终遗令:“既没不须沐浴,不须施床,止两重席于差错,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其所见”。杜甫《饮中八地,因所著旧衣上加生械裙及臂衣,冠巾法服,左肘录铃,仙歌》赞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右肘药铃,佩符络左腋下,绕腰穿环,结于前,钗符于髻上,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苏州忠王府有两幅李白醉酒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明器有车马。”他隐居于句容句曲雕刻图:画面上的李白醉卧在一大酒坛旁,豪饮和醉态表山(今江苏茅山)。梁武帝时礼聘不出,并画了一幅画,上有现得淋漓尽致。另一幅“李白醉饮”图中,李白举杯似在邀两头牛,一牛徜徉水草边,安闲自在,一牛被着以金笼头。月同饮。陈御史花园的李白醉酒图,喝得酩酊大醉的李白,明白地告诉武帝,自己不愿意像牛一样被着以金笼头。但梁正扶着小童的肩膀回屋休息。武帝对他还是“恩礼愈笃”,在《答陶宏景请解官诏》书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中国诗歌灿烂星空中的双子星座。梁武帝说:“卿遗累却位,尚想清虚,山中闲静,得性所乐,他们生活在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当善遂嘉志也。若有所须,便可以闻。”仍赐帛十匹,烛二十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744),挺。后来,“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李白离开朝廷,与杜甫在洛阳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二宫及王公贵要参候相继,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亲赠遗未尝脱时”¨。这位犹如神仙中人的“山中宰相”,成为同手足。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杜甫盼士大夫们心慕神追的偶像。望与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苏州忠王府裙板上苏州忠王府有两幅“山中宰相”的雕刻图,一幅是陶宏有一幅李白、杜甫“重与细论文”的雕刻图,你看日已西沉,景坐在松下蒲团上,手握书卷,小童手捧砚台;一幅高山下两人“论文”正酣,颇为传神。的陶弘景坐在蒲团上,一朝中大员拱手一旁,似在咨询朝廷四、宋人雅赏大事。宋代“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故宋三、诗仙风采代文化达到中国文化之最,“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唐朝统一大帝国的勃勃生命力,不仅铸合了南秀北雄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文人皆的文风,而且兼融了世界的辉煌文化,诗歌、绘画、书法、音具全才型文化品格,琴棋书画诗酒茶、雅玩清赏构林园,成乐、舞蹈等灿烂辉煌,造就了中华大帝国的鼎盛时代。大唐为他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各门类互融互通,帝国沐浴在“诗”的海洋里,大唐园林也浸润着诗情和画意。诗画渗融为一,所谓“画者,文之极也”¨,“诗中有画”、“画诗仙李白抱着政治幻想当了翰林院待诏,唐玄宗李隆中有诗”_l的王维画为苏轼所激赏。宋人并将诗情画意巧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妙地融人园林,“诗扬心造化,笔发性园林”,在审美品位上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李隆基大喜,赐饮。大太监高力士更崇尚“莫可楷模”的“逸格”和“意韵”,形成以“逸”为主地位显赫,天子称他为兄,诸王称他为翁,驸马、宰相还要体的审美内涵,进一步光大完善了唐人“意境”说和“韵味”称他一声公公,何等神气!但李白借着醉酒,竟令高力士为说,标志了中国园林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他脱靴!高力士为报此脱靴之辱,借《清平调》中“可怜飞宋代理学大兴,理学是十分精致的哲学,思理见性的理燕倚新妆”句所用赵飞燕一典,说是暗喻杨贵妃,赵飞燕因学,形成了“濂洛风雅”。“洛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是其中貌美受宠于汉成帝,立为皇后,后因淫乱后宫被废为庶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自杀。李白因此罢官而去,彻底粉碎了政治幻想。后来文人周敦颐“雅好佳山水,复喜吟咏”,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用“力士脱靴”来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玉洁的莲花,曾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知南康军时,在·1O】·
“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一肚皮不合时宜”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特别爱梅花,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写了情理交融、风韵因为梅花也是“尚余孤瘦雪霜枝,寒心未肯随春态”17]I106俊朗的《爱莲说》,对莲作了细致传神的描绘:“水陆草木之梅格和苏轼的人格太相似,苏轼赏梅,独赏其清韵高格,他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有40多首咏梅诗词,均能写其韵,赞其格。如赞白梅“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冰清玉洁;赞红梅“酒亵玩⋯⋯莲,花之君子也。”赞美了莲花的清香、洁净、亭立、晕无端上玉肌”,撩人之心。赏梅人也植梅,苏轼曾手植宋修整的特性与飘逸、脱俗的神采,比喻了人性的至善、清净梅。留园裙板雕刻着“苏轼植梅”图,苏轼一手持折扇,一手和不染。周敦颐以“濂溪自号”,把莲花的特质和君子的品在指挥小童往梅花上浇水。格浑然熔铸,实际上也兼融了佛学的因缘,构成后世园林中苏州忠王府和陈御史花园裙板上都刻有“苏轼夜游赤远香堂、藕香榭、曲水荷香、香远益清等园林景点意境。壁”图,明月当空,山腰祥云舒卷、梅枝倒垂、松树挺立,山盛夏周敦颐双手背在后面,漫步濂溪池畔,欣赏着清香崖下,浪花拍岸,苏轼坐在船上,面对摇桨的人,再现了苏缕缕、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小童紧随其后,为轼《前赤壁赋》的意境:他打扇,这是狮子林裙板上和陈御史花园裙板上雕刻的“周敦颐爱莲”图画面;狮子林裙板上另一幅爱莲图上,周敦颐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坐在濂溪边枫树下的石岩上,手持葵扇,濂溪中的荷花亭亭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玉立,小童采了一枝美丽的荷花给周敦颐看。留园的周敦颐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爱莲图,小童在濂溪边兴奋地指画着,周敦颐坐在溪边岩石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上,手持葵扇朝荷花池指画着,似乎和小童在交谈。陈御史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花园也有多幅周敦颐爱莲图。立,羽化而登仙。宋人已经从消极避世的“隐于园”的观念,转向珍重人生的“娱于园”、“悟于园”。文房四宝之一的砚,为文人宝爱,苏轼平生爱玩砚,对林和靖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隐于杭州西湖孤山,足砚颇有研究,自称平生以“字画为业,砚为田”。曾在徽州获不及城市近2O年,不娶妻子,唯在居室周围种梅养鹤,人称歙砚,誉之为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对龙尾砚也情有所钟,他妻梅子鹤。写有《眉子砚歌》、《张几仲有龙尾子砚以铜剑易之》、《龙尾梅花的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石砚寄犹子远》等诗歌。忠王府和陈御史花园的裙板上都刻为相契,深合崇雅绌俗的宋人时代心理,宋文人爱梅赏梅,有“苏轼玩砚”图:松石下,小童持砚,苏轼俯身细看;另蔚为风尚,他们托梅寄志,以梅花在凄风苦雨中孤寂而顽强一幅竹下、篱边,小童和苏轼各持一砚,苏轼神情专注地欣地开放,执着、机敏、坚韧,孤芳自赏,象征不改初衷的赤赏着砚台。诚之心。文人雅客赏其醉人心目的风韵美和独特的神姿。林石崇拜是地景崇拜的产物,但将崇拜之石作为审美对和靖的《山园小梅》诗:“群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象点缀的园林中盛行在唐,至宋达到巅峰。文人给天然奇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涂抹了浓浓的人文色彩,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全新时代。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尤其是宋徽宗的书画学博士米芾,米芾性格乖僻,极爱清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写尽了梅花的人称“米颠”;爱石成癖。据《梁溪漫志》等笔记小说记载,风韵,成为咏梅绝唱。米芾在担任无为军守的时候,见到一奇石,大喜过望,特令天平山垂脊上“林和靖爱梅”堆塑,林和靖手持拐杖,旁人给石头穿上衣服,摆上香案,自己则恭恭敬敬地对石头一有枝干虬曲的梅花,怀里拥一个笑吟吟的天真可爱的孩子。拜至地,口称“石兄”、“石丈”,被时人传为美谈。陈御史花留园的“林和靖爱梅”图上,一小童肩扛一枝梅花,林和靖在园“米芾拜石”图,米芾对着奇石弯腰几近90度,拱手下拜,梅花树下;忠王府的“林和靖爱梅”图,一小童肩扛一枝梅花,一童侍立在侧。林和靖拄杖相迎。陈御史花园裙板上刻的林和靖头戴斗篷,五、云林逸韵站在梅花树下,-+童肩扛一枝枝干虬曲的梅花枝。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有“九儒十丐”之说的元代,文人有的隐逸于山林,有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的寄情于书画,表达自己“超凡脱俗”的情趣,抒发抑郁苦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闷的心境。其中以毕生精力从事绘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元四家”,受元初画家赵孟颊的复古理论影响,师法五代、也。”林和靖爱逾珍宝。清陆隽《竹枝词“林家处士住孤山,北宋山水画传统,又各具独特风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双鹤飞飞去复还。懊恨儿家不如鹤,梅花香里一身闲。”留“元四家”中的佼佼者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园活泼泼地裙板上,小童在逗鹤,而鹤张开翅膀翔舞在林和云林,江苏无锡人。倪瓒在长兄的关怀和宠爱下,过着优裕靖前面,林则俯身趋前,似乎在和鹤交谈。忠王府裙板上的闲适的生活。家中有秀雅的园林,园中有清闷阁,阁内藏有仙鹤,背似龟背,正昂头伸脖,似乎也在和林和靖面谈。经史子集、佛经道藏和钟鼎彝器等古玩。还有云林堂、萧闲·】02·
仙亭、朱阳宾馆、海岳翁书画轩等。倪瓒有营构园林的艺术也”。据明人王镝《寓圃杂记·云林遗事》记载:“倪云林洁实践,也有陶醉于园林的闲适体验。他的绘画体现了元画病,自古所无。晚年避地光福徐氏⋯⋯云林归,徐往谒,慕“高逸”的最高峰,而他的“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其清秘阁,恳之得入。偶出一唾,云林命仆绕阁觅其唾处,也最能道出元代绘画的精神。因此,倪瓒在意识史上具有至不得,因自觅,得于桐树之根,遽命扛水洗其树不已。一徐大高地位,明孙克弘题倪瓒《渔庄秋霁图l沈周语:“石田云:惭而出。”梧桐,又名青桐,青,清也、澄也,与心境澄澈、云林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浊。”富贵人家以有云林画一无尘俗气的名士的人格精神同构。自此,洗桐成为文人洁作为炫耀的资本。清王原祁称其为“四家第一逸品”,乾隆身自好的象征。狮子林和留园都有“倪云林洗桐”雕刻,留皇帝也说:“元四大家,独云林格韵尤超,世称逸品。”董其园的倪云林洗桐图上,水桶放在梧桐树下,倪云林站在一昌激赏道:“迂翁画在胜国时可称逸品。昔人以逸品置神品旁,一小童用勺子舀水正往梧桐树上浇水。留园另一幅洗桐之上,历代惟张志和、卢鸿可无愧色。宋人中米襄阳在蹊径图上,长髯飘飘的倪云林坐在岩石上手指着梧桐树,指挥小之外,余皆从陶铸而成。元之能者虽多,然禀承宗法,稍加童认真地观察着梧桐,并往树上浇水。狮子林的洗桐图,梧萧散耳。吴仲老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桐树两三棵,云林坐在树旁岩石上,一伙计手拿抹布仔细地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洗擦着树干,大水盆放在梧桐树下,树旁栏杆清晰可见。已。”倪云林一生不愿为官,“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苏州园林的建筑装饰图案积淀着历代文人的风雅,经倪瓒爱洁如癖,甚至“一盥颁(洗手洗脸)易水数十次,过数千年历史的熔炼,已经成为吴地文化崇文心理的物化冠服数十次振拂”,“斋阁前植杂色花卉,下以自乳靛其隙,符号,也体现了精雅的士大夫文化与民俗文化完美的交融时加汛濯。花叶坠下,则以长竿藕(粘)取之,恐人足侵污互渗。参考文献:[1]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卷4[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2]张朋JiJ.苏州云岩寺塔北宋初年灰塑图像初析(待刊稿).[3]王羲之.兰亭集序[M],/王右军集(上):卷2,明辑本.[4]石崇.金谷诗序[M],/全晋文:卷33.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杜牧.润州二首之一[M],,全唐诗:卷522—2.北京:中华书局,1960.[6]丘嘉惠.东山草堂陶诗笺:卷5[M].济南:齐鲁书社,1997.[7]朱光潜.谈美书简二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8]陶渊明.饮酒:其五[M],,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9]谢灵运.山居赋[M],/宋书·谢灵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10]晋书·王羲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1]李白.王右军诗[M],/全唐诗:卷181—22.北京:中华书局,1960.[12]南史·隐逸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宋史·陈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14]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M]/,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15]邓椿.画继·杂说:卷9[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6]苏轼.东坡题跋:卷5书摩诘蓝田烟雨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7]苏轼.红梅三首[M],/苏轼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许周鹣)·l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