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0 KB
- 3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岩土工程实践是在地壳表层某一深度范围内进行的,因此须查明这一深度范围内岩土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工程性质以及地下水等条件。上一章所论述的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是调查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在地表的特征,并藉以推断地下的情况。确切查明地下地质情况的基本方法是勘探工作。下面分别就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 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各项:(1)详细研究建筑场地或建筑地段的岩土体和地质构造。l 研究各地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及其横向变化,按岩性详细划分地层,尤其须注意软弱岩层的岩性及其空间分布情况;l 确定天然状态下各岩土层的结构和性质;基岩的风化深度和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性质,划分风化带;l 研究岩层的产状;l 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和性质;l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随深度的变化,作裂隙定量指标的统计。
(2)研究水文地质条件。l 了解岩土的含水性,查明含水层、透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厚度、性质及其变化;l 各含水层地下水的水位(水头)、水量和水质;l 借助水文地质试验和监测,以了解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动态变化。 (3)研究地貌和不良地质现象。l 查明各种地貌形态,如河谷阶地、洪积扇、斜坡等的位置、规模和结构;l 研究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的范围、滑动面位置和形态、滑体的物质和结构;l 岩溶的分布、发育深度、形态及充填情况等。 (4)取样及提供野外试验条件。l 从勘探工程中采取岩土样和水样,供室内岩土试验和水质分析鉴定用;l 在勘探工程中可作各种原位测试,如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剪切试验、波速测试等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体地应力量测,水文地质试验以及岩土体加固与改良的试验等。
(5)提供检验与监测的条件。l 利用勘探工程布置岩土体性状、地下水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监测、地基加固与改良和桩基础的检验与监测。 (6)其他。l 如进行孔中摄影及孔中电视,喷锚支护灌浆处理钻孔,基坑施工降水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廊道和导坑等。 二、岩土工程勘探的特点由于岩土工程勘探承担上述各项任务,它必然具有如下特点: (1)勘探范围取决于场地评价和工程影响所涉及的空间,除了深埋隧道和为了解专门地质问题而进行的勘探外,通常限定于地表以下较浅的深度范围内。 (2)除了深入岩体的地下工程和某些特殊工程外,大多数工程都坐落于第四系土层或基岩风化壳上。为了工程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对这一部分地质体的研究应特别详细。例如,应按土体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详细划分土层,尤其是软弱土层需给予特别的注意。风化岩体要根据其风化特性进行风化壳垂直分带。
(3)为了准确查明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勘探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岩土的天然结构和天然湿度,尽量减少人为的扰动破坏。为此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勘探技术。 (4)为了实现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性质的综合研究,以及与现场试验、监测等紧密结合,要求岩土工程勘探发挥综合效益,对勘探工程的结构、布置和施工顺序也有特殊的要求。 三、岩土工程勘探的手段岩土工程勘探常用的手段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三类。钻探和坑探工程是直接勘探手段,能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钻探工程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勘探手段,普遍应用于各类工程的勘探;由于它对一些重要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有时可能会误判、遗漏,所以也称它为“半直接”勘探手段。坑探工程勘探人员可以在其中观察编录,以掌握地质结构的细节;但是重型坑探工程耗资高,勘探周期长,使用时应具经济观点。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可以简便而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且具有立体透视性的优点。但其勘探成果具多解性,使用时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局限。
考虑到三类勘探手段的特点,布置勘探工作时应综合使用,互为补充。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的任务,是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主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往往是配合测绘工作而开展的,而且较多地使用物探手段,钻探和坑探主要用来验证物探成果和取得基准剖面。初步勘察阶段应对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勘探工作比重较大,以钻探工程为主,并利用勘探工程取样,作原位测试和监测。在详细勘察阶段,须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应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因此须进行直接勘探,与其配合还应进行大量的原位测试工作。各类工程勘探坑孔的密度和深度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或特殊的岩土工程(或地区),还应布置重型坑探工程。此阶段的物探工作主要为测井,以便沿勘探井孔研究地质剖面和地下水分布等。 四、勘探工作量的合理使用 根据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统计资料,已建工程的勘探工作量与下列因素有关:1、工程建筑物的规模、尺寸、地质复杂程度;2、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深度;3、规划设计方案的变化;4、管理体制和目的性方面的缺陷,盲目追求工作量;5、规划设计单位的变更。 水电工程中勘探工作量的指标:勘探指数=勘探工程进尺/(坝长×
坝高)统计表明,勘探指数与岩石类型有关,其由高到低顺序: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砂泥岩互层、变质岩、片岩、片麻岩、砂板岩。国内各水电工程的勘探指数一般高于国外工程的勘探指数33%—75%,最高达数倍。除技术原因外,反映了体制和工作目的性的问题。勘察费用/工程建设费用=1—4%,与地质条件及工程重要性有关,简单场地0.5—1%,复杂场地2%,地下工程3%,重大工程复杂条件4%。第二节 钻探工程一、岩土工程钻探的特点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是最常用的一类勘探手段。与坑探、物探相比较,钻探有其突出的优点,它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一般不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能直接观察岩心和取样,勘探精度较高;能提供作原位测试和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勘探深度大,效率较高。因此,不同类型、结构和规模的建筑物,不同的勘察阶段,不同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下,凡是布置勘探工作的地段,一般均需采用此类勘探手段。与一般的矿产资源钻探相比,岩土工程钻探有如下特点: (1)钻探工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还需结合工程类型及其结构特点。如房屋建筑与构筑物一般应按建筑物的轮廓线布孔。 (2)除了深埋隧道以及为了解专门地质问题而进行的钻探外,孔深一般十余米至数十米,所以经常采用小型、轻便的钻机。
(3)钻孔多具综合目的,除了查明地质条件外,还要取样、作原位测试和监测等;有些原位测试往往与钻进同步进行,所以不能盲目追求进尺。 (4)在钻进方法、钻孔结构、钻进过程中的观测编录等方面,均有特殊的要求。如岩心采取率、分层止水、水文地质观测、采取原状土样和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样品等要求。 二、岩土工程钻探的特殊要求为了完成勘探工作的任务,岩土工程钻探有以下几项特殊的要求: (1)土层是岩土工程钻探的主要对象,应可靠地鉴定土层名称,准确判定分层深度,正确鉴别土层天然的结构、密度和湿度状态。为此,要求钻进深度和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范围应为±0.05m,非连续取心钻进的回次进尺应控制在1m以内,连续取心的回次进尺应控制在2m以内;某些特殊土类,需根据土体特性选用特殊的钻进方法;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中钻进时应进行干钻,当必须使用冲洗液时应采取双层岩心管钻进。
(2)岩心采取率要求较高。对岩层作岩心钻探时,一般岩石不应低于80%,破碎岩石不应低于65%。对工程建筑物至关重要需重点查明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滑坡的滑动带等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为保证获得较高的岩心采取率,应采用相应的钻进方法。例如,尽量减少冲洗液或用干钻,采取双层岩心管连续取心,降低钻速,缩短钻程。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N型双层岩心管钻进,其孔径为75mm,采取的岩心直径为54mm,且宜采用金刚石钻头。 (3)钻孔水文地质观测和水文地质试验是岩土工程钻探的重要内容,借以了解岩土的含水性,发现含水层并确定其水位(水头)和涌水量大小,掌握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测定岩土的渗透系数等。按照水文地质要求观测,分层止水、水位观测。 (4)在钻进过程中,为了研究岩土的工程性质,经常需要采取岩土样。坚硬岩石的取样可利用岩心,但其中的软弱夹层和断层破碎带取样时,必须采取特殊措施。为了取得质量可靠的原状土样,需配备取土器,并应注意取样方法和操作工序,尽量使土样不受或少受扰动。采取饱和软粘土和砂类土的原状土样,还需使用特制的取土器。 三、钻孔设计书的编制为充分论证钻探工作的布置并逐孔编制钻孔设计书内容:(1)钻孔目的及地形地质概况。目的层、工程地质目的及意图。(2)钻孔的类型、深度及钻孔结构设计。例:有冰水沉积物的坝址河谷区钻孔设计。深度地质年代岩性钻进方式孔径套管工程地质要求0-3malQ4粘土回转250 取原状土样3-7al-plQ3砂土冲击250219动探、
扰动样7-15al-plQ3含砾粘土回转190168原状样、静探15-40fglQ2含漂砾卵砾石冲击130127动探、抽水试验40-50Mz-J强风化花岗岩回转(钢砂)110 压水试验50-70Mz-J弱风化花岗岩金刚石91 取岩样(3)岩土工程要求。包括岩心采取率、取样、试验、观测、止水及编录等各方面的要求。编录的项目及应取得的成果资料有:钻孔柱状剖面图、岩心素描(或照相)、钻进观测、试验记录图及水文地质日志等。 (4)说明钻探结束后对钻孔的处理意见。 四、钻孔观测与编录钻孔观测与编录是钻进过程的详细文字记载,也是岩土工程钻探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因此在钻进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观测与编录工作,以全面、准确地反映钻探工程的第一手地质资料。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内容包括:1、岩心观察、描述和编录
对岩心的描述包括地层岩性名称、分层深度、岩土性质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岩土其岩性描述内容为: (1)碎石土:颗粒级配;粗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是否起骨架作用;充填物的成分、性质、充填程度;密实度;层理特征。 (2)砂类土: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成分;湿度;密实度;层理特征。 (3)粉土和粘性土:颜色;稠度状态;包含物;致密程度;层理特征。 (4)岩石: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风化程度及风化表现形式,划分风化带;坚硬程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裂隙面特征及充填胶结情况,裂隙倾角、间距,进行裂隙统计。必要时作岩心素描。 作为文字记录的辅助资料是岩土心样。岩土心样不仅对原始记录的检查核对是必要的,而且对施工开挖过程的资料核对,发生纠纷时的取证、仲裁,也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应在一段时间内妥善保存。目前已有一些工程勘察单位用岩心的彩色照片代替实物。全断面取心的土层钻孔还可制作土心纵断面的揭片,便于长期保存。
通过对岩心的各种统计,可获得岩心采取率、岩心获得率和岩石质量指标(RQD)等定量指标.岩心采取率是指所取岩心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总长度包括比较完整的岩心和破碎的碎块、碎屑和碎粉物质。岩心获得率是指比较完整的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岩石质量指标(RQD)是指在取出的岩心中,只选取长度大于10cm的柱状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其计算和等级划分如图1所示。岩石质量指标是岩体分类和评价地下洞室围岩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只有在统一标准的钻进操作条件下才具有可比性。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应采用直径75mm(N型)双层岩心管金刚石钻头的钻具。上述三项指标可反映岩石的坚硬和完整程度。显然,同一回次进尺的岩心采取率最大,岩心获得率次之,而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则最小。每回次取出的岩心应顺序排列,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编号、装箱和保管,并应注明所取原状土样、岩样的数量和取样深度。2、钻孔水文地质观测 钻进过程中应注意和记录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发现地下水后,应停钻测定其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如系多层含水层,需分层测定水位时,应检查分层止水情况,并分层采取水样和测定水温。准确记录各含水层顶、底板标高及其厚度。 3、钻进动态观察和记录
钻进动态能提供许多地质信息,所以钻孔观测、编录人员必须做好此项工作。在钻进过程中注意换层的深度、回水颜色变化、钻具陷落、孔壁坍塌、卡钻、埋钻和涌沙现象等,结合岩心以判断孔内情况。如果钻进不平稳,孔壁坍塌及卡钻,岩心破碎且采取率又低,就表明岩层裂隙发育或处于构造破碎带中。岩心钻探时冲洗液消耗量变化一般与岩体完整性有密切关系,当回水很少甚至不回水时,则说明岩体破碎或岩溶发育,也可能揭露了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国内水利水电勘察单位使用的钻孔摄影和钻孔电视,可以对孔内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及方向、风化程度、断层破碎带、岩溶洞穴和软弱泥化夹层等,获取较为清晰的照片和图像。这无疑提高了钻探工作的质量和钻孔利用率。五、钻探资料整理钻探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钻孔资料整理。主要成果资料有: (1)钻孔柱状图钻孔柱状图是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图形化,它是钻探工作最主要的成果资料。土层钻孔和岩层钻孔的钻孔柱状图图形不同。该图是将每一钻孔内岩土层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尺编制成柱状图,并作简明的描述。在图上还应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地下水位、岩心风化分带、孔中特殊情况、代表性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取样深度等。如果孔内作过测井和试验的话,也应将其成果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所以,钻孔柱状图实际上是反映钻探工作的综合成果。 (2)钻孔操作及水文地质日志图。
(3)岩心素描图及其说明。第三节 坑探工程一、岩土工程勘探常用的坑探工程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坑探工程也叫掘进工程、井巷工程,它在岩土工程勘探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与一般的钻探工程相比较,其特点是:勘察人员能直接观察到地质结构,准确可靠,且便于素描;可不受限制地从中采取原状岩土样和用作大型原位测试。尤其对研究断层破碎带、软弱泥化夹层和滑动面(带)等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工程性质等,更具有重要意义。坑探工程的缺点是:使用时往往受到自然地质条件的限制,耗费资金大而勘探周期长;尤其是重型坑探工程不可轻易采用。岩土工程勘探中常用的坑探工程有:探槽、试坑、浅井、竖井(斜井)、平硐和石门(平巷)(图1)。其中前三种为轻型坑探工程,后三种为重型坑探工程。
图1工程地质常用探坑类型示意图表1各种坑探工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名称特 点适 用 条 件探槽在地表深度小于3~5m的长条形槽子剥除地表覆土,揭露基岩,划分地层岩性,研究断层破碎带;探查残坡积层的厚度和物质、结构试坑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小于3~5m的圆形或方形小坑局部剥除覆土,揭露基岩;作载荷试验、渗水试验,取原状土样浅井从地表向下,铅直的、深度5~15m的圆形或方形井确定覆盖层及风化层的岩性及厚度;作载荷试验,取原状土样竖井(斜井)形状与浅井相同,但深度大于15m,有时需支护了解覆盖层的厚度和性质,作风化壳分带、软弱夹层分布、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情况、滑坡体结构及滑动面等;布置在地形较平缓、岩层又较缓倾的地段平硐在地面有出口的水平坑道,深度较大,有时需支护调查斜坡地质结构,查明河谷地段的地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带、风化岩层等;作原位岩体力学试验及地应力量测,取样;布置在地形较陡的山坡地段石门(平巷)不出露地面而与竖井相连的水平坑道,石门垂直岩层走向,平巷平行了解河底地质结构,作试验等二、坑探工程设计书的编制、坑探工程的观测与编录 (一)坑探工程设计书的编制坑探工程设计书是在岩土工程勘探总体布置的基础上编制的。其主要内容包括: (1)坑探工程的目的、类型和编号。
(2)坑探工程附近的地形、地质概况。 (3)掘进深度及其论证。 (4)施工条件:岩性及其硬度等级,掘进的难易程度,采用的掘进方法(铲、镐挖掘或爆破作业等);地下水位,可能涌水状况,应采取的排水措施;是否需要支护及支护材料、结构等。(5)岩土工程要求:包括掘进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描述的地质现象和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对坑壁、顶、底板掘进方法的要求,是否许可采用爆破作业及作业方式;取样地点、数量、规格和要求等;岩土试验的项目、组数、位置以及掘进时应注意的问题;应提交的成果。 (二)坑探工程的观察、描述 坑探工程观察和描述,是反映坑探工程第一性地质资料的主要手段。所以在掘进过程中岩土工程师应认真、仔细地做好此项工作。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 (1)地层岩性的划分。第四系堆积物的成因、岩性、时代、厚度及空间变化和相互接触关系;基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层序以及各层间接触关系;应特别注意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及其泥化情况。(2)岩石的风化特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作风化壳分带。
(3)岩层产状要素及其变化,各种构造形态;注意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的研究;断裂的产状、形态、力学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及其性质;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穿切性、延展性、隙宽、间距(频度),有必要时作节理裂隙的素描图和统计测量。 (4)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渗出点位置、涌水点及涌水量大小等。 (三)坑探工程展视图 展视图是坑探工程编录的主要内容,也是坑探工程所需提交的主要成果资料。所谓展视图,就是沿坑探工程的壁、底面所编制的地质断面图,按一定的制图方法将三度空间的图形展开在平面上。由于它所表示的坑探工程成果一目了然,故在岩土工程勘探中被广泛应用。不同类型坑探工程展视图的编制方法和表示内容有所不同,其比例尺应视坑探工程的规模、形状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采用1∶25~1∶100。1、探槽展视图
首先进行探槽的形态测量。用罗盘确定探槽中心线的方向及其各段的变化,水平(或倾斜)延伸长度、槽底坡度。在槽底或槽壁上用皮尺作一基线(水平或倾斜方向均可),并用小钢尺从零点起逐渐向另一端实测各地质现象,按比例尺绘制于方格纸上。这样便得到探槽底部或一壁的地质断面图。除槽壁和槽底外,有时还要将端壁断面图绘出。作图时需考虑探槽延伸方向和槽底坡度的变化,遇此情况时则应在转折处分开,分段绘制。展视图一般表示槽底和一个侧壁的地质断面,有时将两端壁也绘出。展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坡度展开法,即槽底坡度的大小,以壁与底的夹角表示。此法的优点是符合实际;缺点是坡度陡而槽长时不美观,各段坡度变化较大时也不易处理。另一种是平行展开法,即壁与底平行展开。这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坡度较陡的探槽更为合适。2、试坑(浅井、竖井)展视图 此类铅直坑探工程的展视图,也应先进行形态测量,然后作四壁和坑(井)底的地质素描。其展开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四壁辐射展开法,即以坑(井)底为平面,将四壁各自向外翻倒投影而成(图2)。一般适用于作试坑展视图。另一种是四壁平行展开法,即四壁连续平行排列(图3)。它避免了四壁辐射展开法因探井较深导致的缺陷。所以这种展开法一般适用于浅井和竖井。四壁平行展开法的缺点是,当探井四壁不直立时图中无法表示。
图2四壁辐射展开法绘制试坑展示图图3四壁平行展开法绘制的浅井示意图3、平硐展视图
平硐在掘进过程中往往需要支护,所以应及时作地质编录。平硐展视图从硐口作起,随掌子面不断推进而分段绘制,直至掘进结束。其具体做法是:最先画出硐底的中线,平硐的宽度、高度、长度、方向以及各种地质界线和现象,都是以这条中线为准绘出的。当中线有弯曲时,应于弯曲处将位于凸出侧之硐壁裂一叉口,以调整该壁内侧与外侧的长度。如果弯曲较大时,则可分段表示。硐底的坡度用高差曲线表示。该展视图五个硐壁面全面绘出,平行展开(图4)。图4平硐展示图第四节 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一、勘探工作的布置 布置勘探工作总的要求,应是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为此,作勘探设计时,必须要熟悉勘探区已取得的地质资料,并明确勘探的目的和任务。将每一个勘探工程都布置在关键地点,且发挥其综合效益。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中,勘探坑孔的合理布置,坑孔布置方案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工程地质测绘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一)勘探工作布置的一般原则 1、勘探总体布置形式 (1)勘探线 按特定方向沿线布置勘探点(等间距、或不等间距),了解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用于初勘阶段、线形工程勘察、天然建材初查。(2)勘探网 勘探网选布在相互交叉的勘探线及其交叉点上,形成网状。(方格状、三角状、弧状等)用于了解面上的工程地质条件,绘制不同方向的剖面图,场地地质结构立体投影图。适用于基础工程场地详勘,天然建材详查阶段.(3)结合建筑物基础轮廓 ,一般工程建筑物设计要求,勘探工作按建筑物基础类型、型式、轮廓布置,并提供剖面及定量指标。例如:桩基——每个单独基础有一个钻孔;筏片、箱基——基础角点、中心点应有钻孔;拱坝——按拱形最大外荷载线布置孔2、布置勘探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勘探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基础上进行。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对地下地质情况有一定的判断后,才能明确通过勘探工作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地质问题,以取得好的勘探效果。否则,由于不明确勘探目的,将有一定的盲目性。 (2)无论是勘探的总体布置还是单个勘探点的设计,都要考虑综合利用。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点面结合,使各勘探点在总体布置的有机联系下发挥更大的效用。 (3)勘探布置应与勘察阶段相适应。不同的勘察阶段,勘探的总体布置、勘探点的密度和深度、勘探手段的选择及要求等,均有所不同。一般地说,从初期到后期的勘察阶段,勘探总体布置由线状到网状,范围由大到小,勘探点、线距离由稀到密;勘探布置的依据,由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主过渡到以建筑物的轮廓为主。(4)勘探布置应随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而异。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其总体轮廓、荷载作用的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不同,勘探布置亦应有所区别。道路、隧道、管线等线型工程,多采用勘探线的形式,且沿线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垂直于它的勘探剖面。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应按基础轮廓布置勘探工程,常呈方形、长方形、工字形或丁字形;具体布置勘探工程时又因不同的基础型式而异。桥基则采用由勘探线渐变为以单个桥墩进行布置的梅花形型式。
(5)勘探布置应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一般勘探线应沿着地质条件等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勘探点的密度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而不是平均分布。为了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起到控制作用,还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基准坑孔(即控制性坑孔),其深度较一般性坑孔要大些。 (6)在勘探线、网中的各勘探点,应视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勘探手段,以便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有机地联系起来。 总之,勘探工作一定要在工程地质测绘基础上布置。勘探布置主要取决于勘察阶段、建筑物类型和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三个重要因素。还应充分发挥勘探工作的综合效益。为搞好勘探工作,岩土工程师应深入现场,并与设计、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在勘探过程中,应根据所了解的条件和问题的变化,及时修改原来的布置方案,以期圆满地完成勘探任务。 二)勘探坑孔布置原则 按工程地质条件布置坑孔的基本原则1、地貌单元及其衔接地段,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界限,每个地貌单元应有控制坑孔,二个地貌单元之间过渡地带应有钻孔。2、断层,在上盘布坑孔,在地表垂直断层走向布置坑探,坑孔应穿过断层面。
3、滑坡,沿滑坡纵横轴线布孔、井,查明滑动带数量、部位、滑体厚度。坑孔深应穿过滑带到稳定基岩。 4、河谷,垂直河流布置勘探线,钻孔应穿过覆盖层并深入基岩5m以上,防止误把漂石当作基岩。 5、查明陡倾地质界面,使用斜孔或斜井,相邻两孔深度所揭露的地层相互衔接为原则,防止漏层。 (三)勘探坑孔间距的确定
各类建筑勘探坑孔的间距,是根据勘察阶段和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来确定的。不同的勘察阶段,其勘察的要求和岩土工程评价的内容不同,因而勘探坑孔的间距也各异。初期勘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选址和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满足确定场地方案的要求。由于有若干个建筑场址的比较方案,勘察范围大。勘探坑孔间距比较大。当进入到中、后期勘察阶段,要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进而对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进行计算与评价,以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此时勘察范围缩小而勘探坑孔增多了,因而坑孔间距是比较小的。坑孔间距的确定原则:(1)勘察阶段。初期间距大,中后期逐渐加密;(2)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简单地段少布,间距放宽,复杂地段、要害部位间距加密;(3)参照有关规范。 (四)勘探坑孔深度的确定
确定勘探坑孔深度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坑孔深度的依据;二是施工时终止坑孔的标志。概括起来说,勘探坑孔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类型、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以及所评价的岩土工程问题等综合考虑。除上述原则外尚应考虑以下个点:(1)建筑物有效附加应力影响范围;(2)与工程建筑物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的需要; 如坝基可能的滑移面深度、渗漏带底板深度。(3)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 如确定坝基灌浆处理的深度、桩基深度、持力层深度等。(4)工程地质测绘及物探对某种勘探目的层的推断,在勘探设计中应逐孔确定合理深度,明确终孔标志。对于规范不应机械执行,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灵活运用。作勘探设计时,有些建筑物可依据其设计标高来确定坑孔深度。例如,地下洞室和管道工程,勘探坑孔应穿越洞底设计标高或管道埋设深度以下一定深度。此外,还可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或物探资料的推断确定勘探坑孔的深度。在勘探坑孔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该坑孔的目的任务而决定是否终止,切不能机械地执行原设计的深度。例如,为研究岩石风化分带目的的坑孔,当遇到新鲜基岩时即可终止。二、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
勘探工程的合理施工顺序,既能提高勘探效率,取得满意的成果,又节约勘探工作量。为此,在勘探工程总体布置的基础上,须重视和研究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问题,即全部勘探工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问题。 一项建筑工程,尤其是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重大工程,需要勘探解决的问题往往较多。由于勘探工程不可能同时全面施工,而必须分批进行。这就应根据所需查明问题的轻重主次,同时考虑到设备搬迁方便和季节变化,将勘探坑孔分为几批,按先后顺序施工。 先施工的坑孔,必须为后继坑孔提供进一步地质分析所需的资料。所以在勘探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指导和修改后继坑孔的设计和施工。不言而喻,选定第一批施工的勘探坑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根据实践经验,第一批施工的坑孔应为:对控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具关键作用和对选择场地有决定意义的坑孔;建筑物重要部位的坑孔;为其他勘察工作提供条件,而施工周期又比较长的坑孔;在主要勘探线上的坑孔。考虑到洪水的威胁,应在枯水期尽量先施工水上或近水的坑孔。由此可知,第一批坑孔的工程量是比较大的。 第五节 采取土样
取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为定量评价岩土工程问题而提供室内试验的样品,包括岩土样和水样。除了在地面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和坑探工程中采取试样外,主要是在钻孔中采取的。岩土工程师一般很重视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获取,致力于各种试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但对岩土试样的代表性问题,即试验成果是否确切表征实际岩土体性状的问题,则重视不够。它关系到岩土取样的问题。 关于试样的代表性,从取样角度来说,需考虑取样的位置、数量和技术问题。岩土体一般为非均质体,其性状指标是一定空间范围的随机变量。因此取样的位置在一定的单元体内应力求在不同方向上均匀分布,以反映趋势性的变化。样本的大小关系到总体特性指标(包括均值、方差及置信区间)估计的精确度和可靠度。考虑到取样的成本,需要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权衡,合理地确定取样的数量。根据勘察设计要求,不同试样的用途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试样主要用于岩土分类定名;有的主要用于研究其物理性质;而有的除上述外,还要研究其力学性质。为了保证所取试样符合试验要求,必须采用合适的取样技术。 本节主要讨论钻孔中采取土样的技术问题,即土样的质量要求、取样方法、器具以及取样效果的评价等问题。 一、土样的质量等级
土样的质量实质上是土样的扰动问题。土样扰动表现在原位应力状态、含水率、结构和组成成分等方面的变化,它们产生于取样之前,取样之中以及取样之后直至试样制备的全过程之中。土样扰动对试验成果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使之不能确切表征实际的岩土体。从理论上讲,除了应力状态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卸荷回弹是不可避免的之外,其余的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取样器具和操作方法来克服或减轻。实际上,完全不扰动的真正原状土样是无法取得的。有的学者从实用观点出发,提出对“不扰动土样”或“原状土样”的基本质量要求是:(1)没有结构扰动。 (2)没有含水率和孔隙比的变化。 (3)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并规定了满足上述基本质量要求的具体标准。由于不同试验项目对土样扰动程度有不同的控制要求,因此许多国家的规范或手册中都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来划分土样质量级别。《规范》参照国外的经验,对土样质量级别作了四级划分,并明确规定各级土样能进行的试验项目(表1)。其中Ⅰ、Ⅱ级土样相当于原状土样,但Ⅰ级土样比Ⅱ级土样有更高的要求。表中对四级土样扰动程度的区分只是定性的和相对的,没有严格的定量标准。表1 土样质量等级划分级别扰动程度试 验 内 容Ⅰ不扰动土类定名、含水率、密度、压缩变形、抗剪强度
Ⅱ轻微扰动土类定名、含水率、密度Ⅲ显著扰动土类定名、含水率Ⅳ完全扰动土类定名目前虽已有多种评价土样扰动程度的方法,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大可能去对所取土样的扰动程度作详细研究和定量评价,只能对采取某一级别土样所必须使用的器具和操作方法作出规定。此外,还要考虑土层特点、操作水平和地区经验,来判断所取土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等级。 二、钻孔取土器及其适用条件 取土器是影响土样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勘察部门都注重取土器的设计、制造。对取土器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使土样不受或少受扰动;能顺利切入土层中,并取上土样;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一)取土器基本技术参数 取土器的取土质量,首先取决于取样管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目前国内外钻孔取土器有贯入式和回转式两大类,其尺寸、规格不尽相同。以国内主要使用的贯入式取土器来说,有两种规格的取样管。 1、取样管直径(D)目前土试样的直径多为50mm或80mm,考虑到边缘的扰动,相应地宜采用内径(De)为
75mm及100mm的取样管。对于饱和软粘土、湿陷性黄土等某些特殊土类,取样管直径还应更大些。 2、面积比(Ca) 对于无管靴的薄壁取土器,Ca值愈大,土样被扰动的可能性愈大。一般采取高质量土样的薄壁取土器,其Ca£10%,采取低级别土样的厚壁取土器Ca值可达30%。3、内间隙比(Ci) Ci的作用是减小取样管内壁与土样间因摩擦而引起对土样的扰动,Ci的最佳值随着土样的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国内生产的各种取土器Ci值为0-1.5%。4、外间隙比(C0) C0的作用是减小取样管外壁与土层的摩擦,以使取土器能顺利入土。国内生产的各种取土器C0值为0-2%。5、取样管长度(L)
取样管长度要满足各项试验的要求。考虑到取样时土样上、下端受扰动以及制样时试样破损等因素,取样管长度应较实际所需试样长度要大些。关于取样管的直径与长度,有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一种主张短而粗,一种主张长而细;二者优缺点互补。中国过去沿用前苏联短而粗的标准。但目前国际比较通用的是长而细的一种,它能满足更多试验项目的要求。 6、刃口角度(α) α也是影响土样质量的重要因素。该值愈小则土样的质量愈好。但是α过小,刃口易于受损,加工处理技术和对材料的要求也更高,势必提高了成本。国内生产的取土器α值一般为5°~10°。 (二)贯入式取土器 贯入式取土器取样时,采用击入或压入的方法将取土器贯入土中。这类取土器又可分为敞口取土器和活塞取土器两类。敞口取土器按取样管壁厚分厚壁、薄壁和束节式三种;活塞取土器又有固定活塞、水压固定活塞、自由活塞等几种。(三)回转式取土器 回转式取土器的基本结构与岩心钻探的双层岩心管相同,分为单动和双动两类。单动三重管取土器和双动三重管取土器。回转式取土器可采取较坚硬、密实的土类以至软岩的样品。单动型取土器适用于软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和粉土、粉细砂土,土样质量Ⅰ-Ⅱ级。双动型取土器适用于硬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土及软岩,土样质量亦为Ⅰ-Ⅱ级。三、钻孔取样的操作 土样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取土器具,还取决于取样全过程的各项操作是否恰当。(一)钻进要求
(1)使用合适的钻具与钻进方法。一般应采用较平稳的回转式钻进。若采用冲击、振动、水冲等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在地下水位以上一般应采用干钻方式。(2)在软土、砂土中宜用泥浆护壁。若使用套管护壁,应注意旋入套管时管靴对土层的扰动,且套管底部应限制在预计取样深度以上大于3倍孔径的距离。(3)应注意保持钻孔内的水头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以避免产生孔底管涌,在饱和粉、细砂土中尤应注意。(二)取样要求(1)到达预计取样位置后,要仔细清除孔底浮土。孔底允许残留浮土厚度不能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清除浮土时,需注意不致扰动待取土样的土层。(2)下放取土器必须平稳,避免侧刮孔壁。取土器入孔底时应轻放,以避免撞击孔底而扰动土层。(3)贯入取土器力求快速连续,最好采用静压方式。如采用锤击法,应做到重锤少击,且应有导向装置,以避免锤击时摇晃。饱和粉、细砂土和软粘土,必须采用静压法取样。(4)当土样贯满取土器后,在提升取土器前应旋转2至3圈,也可静置约10min,以使土样根部与母体顺利分离,减少逃土的可能性。提升时要平稳,切忌陡然升降或碰撞孔壁,以免失落土样。 (三)土样的封装和贮存
(1)Ⅰ、Ⅱ、Ⅲ级土样应妥善密封。密封方法有蜡封和粘胶带缠绕等。应避免暴晒和冰冻。(2)尽可能缩短取样至试验之间的贮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周。(3)土样在运输途中要避免震动。对易于震动液化和水分离析的土样应就近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