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6页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研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研究  【摘要】公路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有软土地基问题,如何正确分析软土地基,然后对症下药,这就是本文所有浅析的问题。【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TU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从目前国内的公路施工部门和管理部门情况看,对软土地基的得理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它们拥有专门的施工机械,可使用多种材料进行软基处理施工,并能埋置检测观察仪具体进行监测,从而也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一、软土地基的特点6 软土对公路的危害,引起我国公路方面各个部门的重视,科研、设计、旅工等单位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经过多年努力,已摸索了不少对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交通部颁布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使我国公路软基无论在设计方面或施工方面,出现了有章可循的局面。《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对软土的定义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笔者根据工程实际经验认为,除了上述特征指标外还应根据液限指标和稠度等来综合判别确定。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与沉降变形。软土地基对道路还有一种影响,即其含水量较大不能达到较好的压实要求和其他技术标准。二、常见处理方法分析1.地质情况分析。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还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便按分区不同在区别的予以处理。在勘察设计时如地质工作做的不够深,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可作些补充勘察及勘探工作,对地质情况作进一步了解。设计方案要经济又要合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所用材料数量要够、质量要保证;施工机械数量、规格、性能均要满足要求。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以保证良好的质量,软土地段特别要注意控制填土速率,避免和产生路堤滑移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情。监理工作要跟上,观测仪具事先要埋置好,及时进行监理和记录,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2.注意事项。首先是进行详细周密的地质调查、现场试验,选出有代表性的地质资料,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工期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对地基施工提出双控指标,既有压实度要求,又有弯沉指标控制要求,强调地基和路面基层的整体强度检测。6 根据各路段的软土物理力学指标、厚度、土质分析等因素综合分析。分期修建。第一期作路堤和简易路面;第二期再作高级路面。选择浅层处理,若不能则考虑深层处理。大量的资料和实践证明,对一些力学指标较好,有排水、降水固结条件的软土段,且软土层厚度为3m以内,填土高度很低的,经验算满足承载要求的可不作处理。这种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在地表形成一硬壳层,其土骨架刚度较大,可加以充分利用。三、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1换填土法换填土法是软土地基处理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适用于深度小于3M的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的处理。处理时应注意:①经过计算确定换填厚度;②根据地形及开挖面大小决定压实设备,根据压实设备确定压实层的厚度,一般大型机械控制层厚为20CM,小型机具控制层厚为10CM;③对所换填的、砂砂砾石要求粘土含量不大于粉土含量不大于3%砾石粒径不大于25%湿陷性黄土地区最好用石灰土分层压实,若用砂砾换填时必须严格做好防水工作。2桩体挤密法6 桩体挤密法根据桩体材料的不同又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桩体;土及灰土桩、砂石桩、石灰桩。(1)土及灰土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土,未经夯实的素填土和杂填土的地基,处理深度一般为5~15M。土桩多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处理时应注意;加固宽度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4倍每边宜超出基础0.5米对自重湿陷性黄土不宜小于1m;②桩径宜为30~60cm;桩间距为桩径的2~3倍;灰土应拌合均匀,当天使用完毕;④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以两手紧握成团,两手指轻捏即碎为宜.土料取用不含粉软杂质的土,打碎过筛粒径不大于15mm,石灰粒径不大于5mm,当用水泥时,水泥用量为土灰的4%~8%;⑤灰土桩顶宜高出基底面15cm;⑥桩孔内填料的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5~0.97灰土桩取0.97素土桩取0.95。(2)砂石桩适用于松散砂土和杂填土地基及饱和粉质土的挤密;适用于软弱粘土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该方法多用于4~5m厚的软土层的加固,不受冲刷的、中小桥及涵洞基础加固。处理时应注意:①砂石桩每边应在基础外放宽3排,对有特殊要求的地基,应按设计规定施工;②松土厚度不大时,砂桩长度宜穿透整个松软土层;松土厚度较大时,砂桩长度可根据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的深度确定;松土厚度过后时6 ,砂桩长度应根据地基的允许变形值确定;③将砂石桩顶接近地面的0.5~1.0连同被挤压隆起的地面同时清除;④材料要求级配好,强度较高的砂石混合料一般使用粒径0.5~3.0MM的中粗砂混合料,对需用砂砾回填的软塑粘质土,最大粒径不大于6CM;⑤实际灌砂量,不应少于设计值的95%;⑥灌入砂石的含水量,对于饱和土层,可用饱和状态的砂石,对于非饱和土层,砂石含水量宜为7%~9%在饱和粘质土中可使用干砂;⑦桩径应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宜大于4倍的桩径桩径一般为300~800MM。3强夯法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及特殊土地基。对于软土地基可以先回填碎石、块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在进行强夯。处理时应注意:①强夯前,应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②在条件允许时,宜选大落距;③夯点间距应根据地基土性质和深度确定.④加固范围不宜小于基础外侧边线之外3M;⑤夯实后土的干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底面总下沉量不小于试坑总下沉量的90%;⑥抽检数量为每基础至少1点或每100M2地基不少2于点。4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6 分别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细粒土、特殊土地基和粘粒含量小于10%的砂类土与粉质土地基。处理时应注意:①孔内分批填入坚硬碎石等材料,其粒径,5~50MM,最大不应超过80MM,含泥量不大于10%;②振冲置换的范围,一般为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有抗震要求时应扩大2~4排桩;振冲密室的范围一般为基础外缘每边放宽不得小于5M;③桩位布置应按设进行,当相对硬层埋置深度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深度确定,一般为4~10米;当相对硬层埋置深度较大时,应按结构物的允许变形值确定;振冲深度:当可激化土层不厚时应穿透整个液化土层;当液化土层较厚时应按抗震要求确定;④成孔时水压宜控制在400~600KPA,水量在200~400L/min之内;振冲桩完成后,应对桩身质量用标准灌入法和动力触探法按1%且不少于3孔进行检查;还应做桩间土对比试验;⑥允许桩顶中心偏差不大于桩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