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9.00 KB
- 13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4.第四章-挡水蓄水建筑物
掌握坝基及边坡处理设计。掌握坝体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设计。掌握坝的渗流、渗透稳定计算,掌握坝坡稳定计算方法。掌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断面设计及周边和板间接缝止水构造设计。考试大纲第四章挡水、蓄水建筑物
4.2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设计熟练掌握重力(拱)坝布置、设计原则、与安全性有关的限制性条件。熟练掌握坝体结构设计。掌握坝身泄水建筑物型式和消能防冲结构设计。掌握坝身泄水建筑物的水力计算。掌握坝体结构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坝基(坝肩)及边坡处理设计。掌握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材料性能、构造要求与施工特点。考试大纲第四章挡水、蓄水建筑物
二、坝体结构设计(一)坝体材料分区(1)均质坝分为坝体、排水体、反滤层和护坡等区。(2)防渗体在上游面时,坝体渗透性宜从上游至下游逐步增大;防渗体在中间时,坝体渗透性宜向上、下游逐步增大。(3)当采用风化料或软岩筑坝时,坝表面应设保护层,其垂直厚度应不小于1.5m。
(二)坝体边坡的选择(1)均质坝、土质防渗体分区坝、沥青混凝土面板或心墙坝及土工膜心墙或斜墙坝坝坡,可参照已建坝的经验或近似方法初步拟定,最终应经稳定计算确定。(2)当坝基抗剪强度较低,坝体不满足深层抗滑稳定要求时,宜采用在坝坡脚压戗的方法提高其稳定性。(3)上、下游坝坡马道的设置应根据坝面排水、检修、观测、道路、增加护坡和坝基稳定等不同需要确定。(4)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和均质坝上游坡宜少设马道。(5)若坝基土或筑坝土石料沿坝轴线方向不相同时,应分坝段进行稳定计算,确定相应的坝坡。
(三)坝顶高程及构造要求(1)坝顶安全超高、坝顶高程拟定参见第一章有关内容。(2)坝顶构造要求1)坝顶宽度应根据构造、施工、运行和抗震等因素确定。2)坝顶盖面材料应根据当地材料情况及坝顶用途确定,宜采用密实的砂砾石、碎石、单层砌石或沥青混凝土等柔性材料。3)坝顶面可向上下游侧或下游侧根据降雨强度放坡,一般在2%~3%之间选择,并做好向下游的排水系统。4)坝顶上游侧的防浪墙应坚固不透水,墙顶应高于坝顶1.00~1.20m,并必须与防渗体紧密结合,同时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做好止水。
(四)坝体防渗体的选择在土石坝中,土质防渗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防渗结构,且可用作防渗体的土料范围很广。土质防渗体的主要结构形式为心墙和斜墙(图4-1-1)。防渗体顶部的水平宽度需要考虑机械化施工的要求,不应小于3m。土质防渗体顶部在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以上的超高,应按表4.1.2-1的规定取值。心墙和斜墙的顶部以及斜墙的上游侧均应设置保护层,以防止冰冻和干裂。心墙、斜墙与坝壳和截水槽与坝基透水层之间,以及下游渗流逸出处,都必须设置反滤层。
(五)反滤层与过渡层设计(1)设计原则1)反滤的作用是滤土排水,防止土工建筑物在渗流逸出处遭受管涌、流土等渗流变形的破坏以及不同土层界面处的接触冲刷。2)过渡层的作用是避免在刚度相差较大的两种土料之间产生急剧变化的变形和应力。3)坝的反滤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使被保护的土不发生渗透变形;②渗透性大于被保护土,能通畅地排出渗透水流;③不致被细粒土淤塞失效。
(2)反滤层的级配和层数的计算方法。(3)反滤层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材料的级配、料源、用途、施工方法等综合确定。(4)在下列情况下,应论证是否要加厚防渗体上、下游侧反滤层。(5)土石坝的过渡层应具有协调相邻两侧材料变形的功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垫层和堆石之间,沥青混凝土心墙和坝壳之间均应设过渡层。(6)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坝壳为堆石时,过渡层应采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0mm,顶部水平宽度不宜小于3.00m,采用等厚度或变厚度均可。(7)在填筑过程中反滤层宜与坝体同时上升,且不应有明显的颗粒分离和压碎现象。(8)选用土工织物作反滤层,宜用在易修补的部位,并应按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设计。
(六)坝体排水及构造要求坝体排水的作用是:控制和引导渗流,降低浸润线,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防止渗流出逸处产生渗透变形,并保护下游坝坡免遭冻胀破坏。(1)坝体排水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应有充分的排水能力,以保证自由地向坝外排出全部渗透水;应按反滤原则设计,以保证坝体及地基土不发生渗透破坏;便于观测和检修。
(2)坝体排水有四种常用形式:(3)排水形式的选择,必须结合坝基排水的需要及其形式,考虑下列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均质坝和下游坝壳用弱透水材料填筑的土石坝,宜优先选用竖式排水,其底部可用褥垫式排水将渗水引出。(5)坝内水平排水设计应遵守的规定:(6)棱体排水设计应遵守的规定:(7)贴坡排水设计应遵守的规定:(8)坝面排水
(七)护坡坝表面为土、砂、砂砾石等材料时应设专门护坡,堆石坝可采用堆石材料中的粗颗粒料或超径石做护坡。(1)护坡的形式、厚度及材料粒径。(2)护坡的形式。(3)护坡的厚度和粒径计算。(4)护坡的覆盖面积应按以下要求确定:(5)护坡料与被保护料之间应满足反滤要求,并设置排水。寒冷地区的粘性土护坡,应根据冻胀是否引起护坡变形设置不小于当地冻结深度的防冻垫层。
三、坝基及边坡处理设计(一)坝基处理的一般要求(二)砂砾石坝基的处理1.垂直防渗2.上游防渗铺盖3.下游排水设施及盖重
(三)岩石坝基处理1.喀斯特地区岩石坝基处理2.不利地质构造地区岩石坝基处理3.帷幕灌浆的设计要求4.固结灌浆的设计要求(四)易液化土、软粘土和湿陷性黄土坝基的处理易液化土坝基的处理软粘土的坝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坝基处理
四、坝体与坝基、岸坡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设计(一)坝体与坝基及岸坡的连接(二)坝体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1.坝体与土质坝基及岸坡的连接必须遵守的规定坝体与岩石坝基和岸坡的连接应遵守的原则与土质防渗体连接的岸坡的开挖应符合的要求坝体与混凝土坝、溢洪道、船闸、涵管等建筑物的连接,必须防止接触面的集中渗流,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以及水流对上、下游坝坡和坡脚的冲刷等因素的有害影响。
五、坝的渗流计算,渗透稳定计算,坝坡稳定计算,坝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一)坝的渗流计算1.渗流计算的内容2.渗流分析的目的3.渗流计算工况4.土石坝中的渗流特性5.渗流分析的基本方程6.渗流分析的水力学方法和流网法
(二)渗透稳定计算1.渗透稳定的计算内容2.渗透变形的判别方法3.设置排水盖重或排水减压井的条件4.阻止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
(三)坝坡稳定计算概述计算工况与内容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抗剪强度指标测定坝体和坝基的孔隙压力稳定计算及安全系数
(四)坝应力与变形的分析土石坝的变形分析内容固结与沉降分析应力及应变分析
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断面设计及周边和板间接缝止水构造设计(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断面设计1.面板坝的主要组成部分2.坝顶结构3.坝坡(二)建基要求及坝基处理(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周边和板间接缝止水构造设计
七、沥青混凝土斜墙和心墙坝设计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塑性和柔性,渗透系数约为10-7~10-9cm/s,所以防渗和适应变形的能力均较好,产生裂缝时,有一定的自行愈合的功能,而且施工受气候的影响也小,故适于用作土石坝的防渗体材料。沥青混凝土防渗体可作成斜墙或心墙。沥青混凝土心墙可作成竖直的或倾斜的。用作防渗体的沥青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度、热稳定性、水稳定性、防渗性、可挠性、和易性和足够的强度.
八、沥青混凝土斜墙和心墙坝设计(一)分期施工设计1.分期施工设计原则2.分期施工设计(二)扩建加高设计1.设计原则2.扩建加高设计
第二节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一、重力坝布置、设计原则、与安全性有关的限制性条件(一)重力坝布置(1)坝体布置应结合枢纽布置全面考虑。(2)位于洪水流量大而狭窄河道上高坝的枢纽布置,可选用厂房顶溢流式、厂前挑流式、坝内式或地下式厂房等;位于宽阔河道上,可选用河床式或坝后式厂房。
(3)坝体溢流段的前沿长度,溢流泄水孔孔数、孔口型式、尺寸和堰顶高程应考虑以下因素综合比较决定。(4)坝体泄洪及消能防冲设施应根据坝高、坝基及下游河床和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下游河道水深变化情况,结合过木、排冰、排漂等要求合理选择。(5)可根据功能要求设置坝体泄水孔、放水孔。(6)泄水孔位置、型式、高程、孔数和孔口尺寸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7)重力坝的施工导流建筑物如底孔、缺口、梳齿等,应根据导流方案和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经比较确定,其布置应符合的要求。
(8)设于坝内的发电引水管道的进水口高程,应根据水利动能设计要求和泥沙淤积等条件确定,并符合SD30388《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或SL285《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9)大型枢纽工程的重力坝布置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运行期和施工期的流态与冲淤状况是否满足各项建筑物的运行需要。
(二)重力坝设计原则(1)坝体断面型式应根据坝的受力条件以及坝址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建筑材料、施工工期等条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各个坝段上游面宜协调一致,使坝段两侧横缝上游面止水设施呈对称布置,廊道距上游面的距离也保持一致。(3)建在地震区的混凝土重力坝坝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DL5073-1997或SL20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4)建在寒冷地区混凝土重力坝的抗冰冻设计应符合DL/T5082-1998或SL211《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的规定。
(5)经技术经济比较,坝型除采用实体混凝土重力坝外,也可采用宽缝重力坝、大头坝、空腹重力坝等。(6)重力坝的断面原则上应由持久状况控制,并以偶然状况复核,此时,可考虑坝体的空间作用或采用其它适当措施,不宜由偶然状况控制设计断面。(7)分期施工投入运行的坝,强度和稳定计算应按持久状况计算。(8)宽缝重力坝可用材料力学法计算坝体应力,局部区域如头部附近等部位,也可用有限元法计算,并允许在离上游面较远部位出现不超过坝体混凝土允许的拉应力。
(9)空腹重力坝可用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法和有限无法计算坝体应力,并用模型试验验证。所得应力成果应避免特别不利的应力分布状态。(10)有横缝的重力坝,其强度和稳定计算应按平面问题考虑,可取一个坝段或取单位宽度进行计算。(11)厂坝连接的坝后式厂房,在坝的稳定核算中,可考虑厂坝联合的抗滑作用。厂房作用于坝上的抗滑力,可根据厂坝整体分析的应力状态确定。
(三)与安全性有关的限制条件(1)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级别(2)坝体抗滑稳定安全控制标准(3)坝体、坝基应力安全控制标准
二、坝体结构设计,泄水建筑物型式和消能防冲结构设计(一)坝体结构设计(1)坝顶(2)廊道(3)坝体分缝(4)止水和排水(5)大坝混凝土材料及分区(6)非溢流坝段
(二)泄水建筑物型式(1)溢流坝段(2)坝身泄水孔(三)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结构设计(1)消能防冲结构设计原则(2)高速水流区的防空蚀设计(3)消能防冲设施的设计
三、泄水建筑物的水力计算(一)泄流能力及掺气水深计算(1)开敞式溢流堰泄流能力计算公式(2)孔口泄流能力计算公式(3)溢流坝水面线计算(二)挑流消能设计(1)水舌抛距估算公式(2)最大冲坑水垫厚度按下式估算
(三)底流消能设计(1)护坦长度可根据其上是否设置辅助消能设施及水力特性,按照下式计算。(2)护坦上的时均水压力分布,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当护坦面为水平时,作用在其上的时均水压力可近似取计算断面上的水深;2)当不设消力墩、坎等辅助消能设施的护坦上发生水跃时,可取跃首、跃尾间水面连一直线,作为近似水面线;3)当护坦上设有消力墩时,则墩下游可按跃后水深估算,墩上游可按跃后水深的一半估算。
(四)水流对尾槛的冲击力水流对消力池尾槛的冲击力代表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作用于消力池尾槛的水流冲击力代表值(N);——尾槛迎水面在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投影面积(m2);——水跃收缩断面的流速(m/s);——阻力系数。对于消力池中未形成水跃、水流直接冲击尾槛的情况,可取=0.6;对于消力池中已形成水跃且3≤≤10的情况,可取=0.1~0.5(弗氏数大者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五)脉动压力(1)作用于一定面积上的脉动压力代表值可按下式计算(2)脉动压强代表值可按下式计算对于消力池水流,可取收缩断面的平均流速;对于泄槽水流,可取计算断面的平均流速;对于反弧鼻坎挑流,可取反弧最低处的断面平均流速。
四、坝体结构计算的基本方法(一)抗滑稳定分析抗滑稳定分析是重力坝结构计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核算坝体沿坝基面或沿地基深层软弱结构面抗滑稳定的安全度。(1)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分析(2)深层抗滑稳定分析(3)岸坡坝段的抗滑稳定分析
(二)重力坝的应力分析混凝土重力坝的应力分析是在坝体断面已初步拟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判定坝在运用期和施工期是否满足强度和稳定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为研究与设计、施工有关的其他问题(如确定坝体混凝土的标号分区以及某些部位配置钢筋等)提供依据。重力坝应力分析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计算坝体选定截面上的应力(应根据坝高选定计算截面,包括坝基面,折坡处的截面及其他需要计算的截面),计算坝体削弱部位(如孔洞、泄水管道、电站引水管道部位等)的局部应力,计算坝体个别部位的应力(如闸墩、胸墙、导墙、进水口支承结构、宽缝重力坝的头部等),需要时分析坝基内部的应力。
(1)模型试验法(2)材料力学法(3)弹性理论的解析法(4)弹性理论的差分法(5)弹性理论的有限元法
五、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处理设计(一)一般规定(1)混凝土重力坝的基础经处理后应满足的要求。(2)坝基处理设计应综合考虑基础与其上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必要时可采取措施,调整上部结构的型式,使上部结构与其基础工作条件协调。(3)坝基处理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坝基和两岸坝接头部位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物运行的影响,研究坝基变形、渗透和坝肩边坡稳定情况,尤应考虑施工或蓄水对稳定和渗透带来的变化,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岩溶地区的坝基处理设计,应认真查清其在坝区分布范围及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及裂隙中充填物,非岩溶岩石的封闭条件。对岩溶发育,情况复杂的基础,应进行专门的处理设计。
(二)坝基开挖(1)混凝土重力坝的建基面应根据大坝稳定、坝基应力、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类别、基础变形和稳定性、上部结构对基础的要求、基础加固处理效果及施工工艺、工期和费用等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重力坝的基坑形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的要求确定,坝段的基础面上、下游高差不宜过大,并略向上游倾斜。(3)两岸岸坡坝段基础的形状,在平行坝轴线方向宜开挖成有一定宽度的台阶状,或采取其它结构措施,确保坝体侧向稳定。(4)基础中存在的局部工程地质缺陷,例如表层夹泥裂隙、强风化区、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岩溶充填物等均应结合基础开挖予以挖除。(5)坝基开挖设计中可采用梯段爆破、预裂爆破等方式,保证坝基岩体不致受到破坏或产生不良后果。对易风化、泥化的岩体,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及时覆盖开挖面。
(三)坝基固结灌浆坝基固结灌浆的设计,应根据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坝高和灌浆试验资料确定。坝基岩体裂隙发育,且具有可灌性时,应在坝基范围内进行固结灌浆,并应根据坝基应力及地质条件,向坝基外上、下游及宽缝重力坝的宽缝部位适当扩大灌浆范围;防渗帷幕上游的坝基宜进行固结灌浆;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影响带应适当加强固结灌浆。
(四)坝基防渗帷幕和排水坝体基础的防渗帷幕和排水设计,应以坝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灌浆试验资料为依据,结合水库功能、坝高综合考虑防渗和排水的相互作用,经分析研究确定帷幕和排水的设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坝,应进行渗流计算。(1)防渗帷幕设计(2)排水设计
(五)断层破碎带和软弱结构面处理(1)坝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结构面,应根据其所在部位、埋藏深度、产状、宽度、组成物性质以及有关试验资料,研究其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结合施工条件进行专门处理。(2)倾角较陡的断层破碎带,可用处理的方法。(3)提高深层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稳定性处理方法。(4)根据软弱结构面埋深不同可分别采用混凝土置换、混凝土深齿墙、混凝土塞等措施,增加软弱结构面抗剪能力。(5)伸入水库区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结构面,有可能造成渗漏通道并使地质条件恶化时,应进行专门的防渗处理。
(六)岩溶地区的防渗处理(1)防渗处理的方式有防渗帷幕灌浆和防渗墙两类,应根据溶洞的规模、溶缝透水性程度等条件选定。对存在岩溶洞穴或具有强透水性的溶缝,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或高压灌浆填塞等措施处理。(2)防渗帷幕线在平面上的轮廓布置,可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选定。幕线应设在岩溶发育微弱地带,如必须通过岩溶暗河或管道时,幕线应力求与其垂直。防渗帷幕线可采用直线式、折线式、前翼式或后翼式,需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有条件时,可采用后翼式。
(3)岩溶地区河谷剖面上帷幕灌浆的型式有封闭式、悬挂式和混合式等,可根据相对隔水层的深度、坝高、坝基及两岸允许的渗漏量及幕后扬压力等因素,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4)帷幕线沿剖面上、下层搭接的型式可采用斜接式、直接式和错列式等,应保证搭接部位连续封闭和密实。(5)岩溶地区防渗帷幕厚度可根据临界渗透坡降控制的允许水力梯度确定。(6)灌浆廊道的布设可根据灌浆钻孔条件、幕与幕之间在空间的接头、施工通风和排水等因素确定。(7)灌浆材料可根据岩溶洞穴和溶蚀裂隙规模、渗漏情况选用水泥或水泥与黏土、膨润土等混合浆液。(8)当坝基帷幕轴线上存在连通上、下游的岩溶洞穴或强透水性的溶缝,且埋藏较深不宜明挖时,可采取逐层洞挖,逐个回填混凝土形成连续防渗墙,也可采用槽式洞挖后回填混凝土形成防渗墙。
六、坝体温度控制与防裂(一)坝体温度变化坝体内各点的温度是不同的,而且随时间在变化。坝体的温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升期。第二阶段为降温期。第三阶段为稳定期。
(二)施工期的温度应力(1)地基约束引起的应力(2)内外温差引起的应力(三)重力坝的温度裂缝和防止措施(1)裂缝的分类(2)温度控制的目的(3)温度控制标准(四)稳定温度场坝体竣工蓄水后,经过较长时间的散热,当外界温度变化只影响靠近坝体表面的混凝土,而内部各点的温度变幅极微时,称为稳定温度,一般取年平均温度作为稳定温度,将稳定温度用等值线表示,即为坝体的稳定温度场。
七、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材料性能、构造要求与施工特点(一)施工特点(1)工艺程序简单,可快速施工,缩短工期,提前发挥工程效益。(2)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矿渣或其他具有一定活性的混合材料)用量少,一般在120~160kg/m3,其中水泥约为60~90kg/m3。(3)由于水泥用量少,结合薄层大仓面浇筑,坝体内部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可大大降低从而简化了温控措施。(4)不设纵缝,节省了模板和接缝灌浆等费用,有的甚至整体浇筑不设横缝。(5)可使用大型通用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混凝土运输和填筑的工效。(6)降低工程造价。
(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剖面设计、水力设计、应力和稳定分析与常态混凝土重力坝相同,为便于施工,坝顶最小宽度宜不小于5m;其枢纽布置宜采用引水式或地下式厂房。若采用坝后式厂房时可根据坝高将引输水管道水平布置在坝体下部或上部的常态混凝土区内,后者宜采用背管式布置,以方便碾压混凝土施工。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材料与构造等方面需要适应碾压混凝土的特点。
(1)材料性能(2)坝体防渗(3)坝体排水(4)坝体分缝(5)坝内廊道(6)温度控制
第三节混凝土拱坝设计一、拱坝布置、设计原则、与安全性有关的限制性条件(一)拱坝布置设计1.一般规定拱坝布置设计包括坝线选择、平面布置、拱坝体形选择、泄洪建筑物布置及引水发电建筑物布置等有关内容,总体上应符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1)拱坝宜修建在河谷较狭窄、地质条件较好的坝址上。2)拱坝坝轴线应选在河谷两岸较厚实的山体上。3)拱坝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及枢纽的综合利用等要求,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4)泄洪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泄洪量大小,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除有明显合适的岸边泄洪通道外,宜首先研究采用拱坝坝身泄洪的可行性。5)与拱坝相邻的其他建筑物布置,应分析研究其对拱坝应力及拱座稳定的影响。6)应分析研究拱坝两岸山体存在不利结构面、缓倾角节理、软弱夹层和下游临空面等因素对拱坝布置的影响,以及采用拱座加固措施的可行性。7)应分析研究施工导流、工程施工等对拱坝布置的影响。8)最终选定的1、2级拱坝布置方案,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3级拱坝必要时也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9)拱坝设计应进行优化,在满足坝体应力、拱座稳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体形。
2.拱坝体形选择与设计拱坝体形应根据坝址河谷形状、地质条件、拱座稳定、坝体应力、泄洪布置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对V形河谷,可选用双曲拱坝。对U形河谷,可选用单曲拱坝。当坝址河谷的对称性较差时,坝体的水平拱可设计成不对称的拱,或采用其他措施。当坝址河谷形状不规则或河床有局部深槽时,宜设计成有垫座的拱坝。当地质、地形条件不利时,可采用两端拱圈呈扁平状、拱端推力偏向山体深部的变曲率拱坝;或采用拱端逐渐加厚的变厚度拱或设垫座的拱坝;当坝址两岸上部基岩较差或地形较开阔时,可设置重力墩或推力墩与拱坝连接。
3.拱坝泄洪布置拱坝泄洪布置,应根据体形、坝高、泄洪量大小、电站厂房位置、泄洪方式(如溢洪道、泄洪洞等)、坝址地形、地质、施工条件、施工期导流及度汛的要求等,经综合比较选定。常用的拱坝泄流方式有坝顶泄流、坝身孔口泄流、坝面泄流、坝肩滑雪道泄流、坝后厂顶溢流(厂前挑流)等。拱坝坝身泄洪,其溢流段的长度、孔数、泄流孔尺寸、位置等,应根据泄洪量和水头大小、对坝体应力及下游冲刷的影响与后果、枢纽运行要求,以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确定。
3.其他布置要求当采用坝后式或坝内式厂房时,拱坝坝内或坝面压力管道的布置应根据坝体厚度、压力管道受力状况、施工与运行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研究确定。布置型式有下列三种:1)压力管道斜向或垂直布置于坝体内。2)压力管道从进水口高程水平穿过坝体,再沿下游坝面向下“背管”布置。3)压力管道贴坝体上游面,垂直下延到机组高程后,再水平穿过坝体布置。
(二)拱坝设计原则拱坝设计遵循技术经济综合最优的总原则,即以最小的经济代价,保证大坝的安全稳定,并在设计使用期内正常发挥其预定的功能。在总体布置设计、体形选择、泄洪布置、基础处理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与安全经济有关的需共同遵守的设计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及准则贯穿于有关设计标准和规程规范中,主要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拱坝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及枢纽的综合利用等要求,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2)坝肩岩体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3)拱坝体形设计应使坝体应力分布尽可能均匀,最大压应力接近混凝土的允许压应力,最大拉应力不超过允许拉应力。(4)泄洪消能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对拱坝坝肩、坝基稳定的不利影响,并保证工程安全。(5)拱坝布置及体形设计应使施工较为方便。
(三)与安全性有关的限制性条件(1)应力控制标准及其他1)拱梁分载法计算时的应力控制标准2)用有限元法计算时的应力控制标准3)施工期的坝体应力控制标准和抗倾覆稳定性4)地震工况的拱坝应力分析及其控制标准:可参照SL203-97或DL5073-2000的规定执行。5)当拱坝设有重力墩时,重力墩的应力和稳定分析,应符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规定。(2)抗滑稳定控制标准当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拱座抗滑稳定分析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4.3.1-1的规定。
二、坝体结构设计、泄水建筑物型式和消能防冲结构设计(一)坝体结构设计1.坝顶布置要求1)坝顶高程:坝顶高程应不低于水库最高静水位。2)防浪墙高程:坝顶上游侧防浪墙顶高程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高差或与校核洪水位的高差,可按公式(4.3.2-1)计算,应选择两者计算所得防浪墙顶高程的高者作为最终的选定高程。
3)防浪墙宜采用与坝体连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身应有足够的厚度,墙身高度宜采用1.2m,在坝体横缝处应留伸缩缝,并设止水。坝顶下游侧应设置栏杆。4)非溢流段坝顶宽度应根据剖面设计,满足运行、交通要求确定,不宜小于3m。坝顶路面应有横向坡度和排水系统。当设人行道时,宜高出坝顶路面20~30cm。5)溢流坝段应结合溢流方式,布置坝顶工作桥、交通桥,其尺寸必须满足泄流、设备布置、运行操作、交通和监测检修等要求。坝顶桥梁宜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下应有足够的净空。
2.横缝和纵缝1)横缝和纵缝布置的原则拱坝是整体结构,为便于施工期间混凝土散热和降低收缩应力,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需要分段浇筑,各段之间设有收缩缝,在坝体混凝土冷却到年平均气温左右,混凝土充分收缩后,再用水泥浆封填,以保证坝的整体性。2)接缝灌浆横缝和纵缝都必须进行接缝灌浆。灌浆时坝体温度应降到设计规定值。缝的张开度不宜小于0.5mm。缝两侧坝体混凝土龄期,在采取有效措施后,不宜小于4个月。灌浆浆液结石达到预期强度后,坝体方能挡水受力。拱坝横(纵)缝尚未灌浆而需临时拦洪时,必须专门论证。
3.坝内廊道及交通拱坝坝内廊道设置应兼顾基础灌浆、排水、安全监测、检查维修、运行操作和坝内交通等多种用途。坝内应设置基础灌浆廊道,对于中、低高度的薄拱坝,也可不设廊道。廊道与坝内其他孔洞门的净距离不宜过小,应通过应力分析确定。4.坝体止水和排水横缝上游面、校核尾水位以下的横缝下游面、溢流面以及陡坡段坝体与边坡接触面等部位,均应设置止水片。止水片应根据其重要性、作用水头、检修条件等因素确定止水材料和布置型式。
(二)泄水建筑物型式泄水建筑物可分为坝身式、岸边式和隧洞式三类。岸边式泄水建筑物主要为岸边式溢洪道,隧洞式泄水建筑物包括有压泄洪洞、无压泄洪洞、有压接无压泄洪洞、竖井泄洪洞等多种形式及其组合。坝身式泄水建筑物按其进水口所处部位和水力学特性等因素,可分为表孔、浅孔、中孔、深孔和底孔等型式。(1)表孔和浅孔坝身表孔和浅孔可设计为坝顶挑流或跌流,也可设计为沿坝面或滑雪道式泄流。(2)深式(包括中孔、深孔和底孔)泄水孔深式泄水孔(包括中孔、深孔和底孔)宜设计成有压孔。
(三)消能防冲结构设计泄水建筑物的下游应设置相应的消能防冲设施。长期淹没于水下的消能防冲设施(如消力池、水垫塘、消力戽、短护坦、二道坝等),应提供检查及维修的方便条件。拱坝泄洪宜采用多种泄水建筑物相结合的布置型式。坝身式泄水建筑物,宜采用挑流、跌流消能方式。1.挑流消能2.跌流消能3.人工水垫塘4.底流消能设计5.戽流消能6.防冲护岸措施7.空蚀8.雾化
三、坝身式泄水建筑物的水力计算(一)表孔泄水能力计算(二)孔口泄流能力计算(三)深式泄水孔流量系数
四、坝体结构计算的基本方法(一)坝体应力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拱坝应力分析应以拱梁分载法或有限元法计算成果,作为衡量强度安全的主要标准。1、2级拱坝和高拱坝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拱坝(如拱坝内设有大的孔洞、基础条件复杂等),除用拱梁分载法计算外,还应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必要时,应进行结构模型试验加以验证。
(二)拱座稳定分析的基本方法拱座抗滑稳定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刚体极限平衡法为主。1、2级拱坝或地质情况复杂的拱坝还应辅以有限元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分析。初步设计以后的阶段,1、2级拱坝或地质情况复杂的拱坝除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外,必要时尚应辅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抗滑稳定分析时,坝体传来的作用力应采用拱梁分载法的相应计算成果。
五、坝基处理设计(一)一般规定混凝土拱坝地基经过必要的处理后,应具有整体性和抗滑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具有抗渗性、渗透稳定性和有利的渗流场,具有在水长期作用下的耐久性,并通过地基处理控制地基接触面形状对坝体应力分布的不利影响。坝基处理设计(包括两岸拱座和河床段的地基)应根据坝址地质条件和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坝体和地基之间的相互关系、泄洪建筑物的布置、施工技术等因素,选择安全、经济和有效的处理方案。
(二)坝基开挖坝基开挖深度应根据坝体传来的荷载、坝基内的应力分布情况、基岩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坝基处理的效果、工期和费用等综合研究确定。根据坝址具体地质情况,结合坝高,选择新鲜、微风化或弱风化中、下部的基岩作为建基面。定出建基面后,即可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两岸拱座利用岩面宜开挖成径向面,当按全径向开挖,如拱端厚度较大而使开挖量过多时,也可采用非全径向开挖,见图4.3.5-1。经充分论证,拱座利用岩面也可开挖成其他形状.
(三)固结灌浆和接触灌浆一般要求对拱坝坝基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对于比较坚硬完整的基岩,也可以只在坝基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数排固结灌浆孔。对节理、裂隙发育的基岩,为了减小地基变形,增加岩体的抗滑稳定性,还需在坝基外的上、下游侧扩大固结灌浆的范围。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影响带,应加强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孔的孔距、排距,应根据开挖以后的地质条件,并参照灌浆试验确定,宜为3~4m。固结灌浆孔的孔深,应根据坝高和开挖以后的地质条件确定,宜采用5~8m。
(四)防渗帷幕防渗帷幕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控制渗漏对坝基及两岸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2)控制坝基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岩体裂隙充填物以及抗水性能差的岩层不产生管涌;3)控制坝基面渗透压力和渗流量;4)具有可靠的连续性和足够的耐久性。坝基和两岸的防渗帷幕宜采用水泥灌浆;在水泥灌浆达不到设计防渗要求时,可采用化学材料补充灌浆,但应防止污染环境。
(五)坝基排水正常情况下,防渗帷幕的下游应布置坝基排水,设1排主排水孔,必要时加设l~3排辅助排水孔。坝基下存在相对隔水层或缓倾角结构面时,宜根据其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坝基,设置排水孔时应防止渗透变形。中、低高度的薄拱坝经论证可不设坝基排水。高坝以及两岸地形较陡、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中坝,宜在两岸布置多层排水平硐,在平硐内钻设排水孔。排水孔的孔壁有塌落危险或排水孔穿过软弱夹层、夹泥裂隙时,应采取孔内设滤层等保护措施。
(六)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和溶洞的处理对于坝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应根据其产状、宽度、充填物性质、所在部位和有关的试验资料,分析研究其对坝体和地基的应力、变形、稳定与渗漏的影响,并结合施工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位于坝肩部位的断层破碎带比位于河床部位的对拱坝的安全影响大;缓倾角比陡倾角断层的危害性严重;位于坝趾附近的比位于坝踵附近的断层破碎带对坝体应力和稳定更为不利;断层破碎带宽度愈大,对应力和稳定的影响也愈严重。
六、坝体温度控制与防裂(一)收集资料要求当日平均气温2~3d连续下降不小于6℃,称之为“气温骤降”,对坝体防裂不利。设计应搜集整理坝址地区温度资料,并对年平均气温和变幅、多年月平均和旬平均气温、气温骤降的幅度和历时及出现的频率、水库水温、坝基地温、日照等资料进行分析。
(二)坝体接缝及浇注层厚坝体纵缝、横缝的设置应考虑温度控制的要求。浇筑层厚应根据温度控制标准、混凝土浇筑能力及温度控制措施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基础约束区的浇筑层厚度宜采用1.5~2.0m,应采取短间歇均匀上升的分层浇筑方法,层面不应长期暴露。基础约束区以外的浇筑层厚度,可根据该部位温度控制标准和上下层温差要求,以及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浇筑能力确定,并应做到短间歇均匀上升。
(三)温差控制据国内部分混凝土坝裂缝调查,基础部位出现裂缝有下列几种情况:(1)基岩上薄层浇筑块长时间停歇,以致混凝土薄层的约束应力和由于内外温差引起的应力相叠加,使块长中部产生的拉应力,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形成贯穿裂缝。(2)岩石表面起伏很大,局部有深坑或突出尖角,致使混凝土浇筑块厚度不均匀,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形成基础混凝土裂缝。(3)施工期坝上留缺口导流或汛期过水,在混凝土温度较高时,因受水的冷冲击,造成基础混凝土开裂。(4)相邻坝块不及时浇筑混凝土,以致基础混凝土块侧表面长期暴露,在气温反复作用下,开始出现表面裂缝,以后逐渐发展形成贯穿裂缝。
(四)表面保护及温控措施选用(1)表面保护混凝土裂缝大多数是表面裂缝,在一定条件下表面裂缝可发展为深层裂缝,甚至为贯穿性裂缝,因此加强混凝土表面保护至关重要。气温骤降是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最不利因素之一,低温季节内外温差过大或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过大,也是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原因之一,因此应特别注意气温骤降期间及低温季节混凝土表面保护。
(1)温度控制措施选用温控措施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应采用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改进混凝土施工管理和施工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应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程序,在有利季节浇筑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并控制相邻块、相邻坝端高差。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应连续均匀上升,不得出现薄层、长间歇情况。控制混凝土全年的浇筑量,高温季节宜利用夜间浇筑,严寒地区应避免在冬季浇筑混凝土。
七、碾压混凝土拱坝材料性能、构造要求与施工特点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材料性能要求、构造要求、温控要求、施工特点等与混凝土重力坝大同小异,但由于拱坝的受力特点和重力坝完全不同,只有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才能起到拱向传力作用,故接缝设计及接缝灌浆的要求要比一般重力坝更严格.坝体混凝土标号分区设计应以强度为主要控制指标。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指标应视坝体不同部位的要求作校验,必要时可提高局部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设不同标号分区。高拱坝拱冠与拱端坝体应力相差较大时,可设不同标号区。坝体厚度小于20m时,混凝土标号不宜分区。同一层混凝土标号分区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m。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剂教研室张娜82药剂学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稳定化方法第三节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83药剂学
第一节概述一、意义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考察药物制剂在制备和贮存期间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影响因素,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措施,预测药物制剂有效期的方法等。药物制剂要求:安全、有效、稳定。84药剂学
第一节概述药物制剂稳定性包括三方面:化学稳定性:水解、氧化物理稳定性:混悬剂结块,乳剂分层生物学稳定性:微生物的污染85药剂学
二、化学动力学原理化学动力学原理研究化学稳定性中:药物降解的机理;②药物降解速度的影响因素;③药物制剂有效期的预测及其稳定性的评价;④防止(延缓)药物降解的措施与方法。86药剂学
药物降解公式:K:反应速度常数C:反应物浓度n:反应级数t:反应时间n可以等于0,1,2……称为零级、一级、二级……反应87药剂学
第一节概述级数微分式积分式0C=-Kt+C012–88药剂学
级数t0.9(有效期)t0.5(半衰期)是否与C0有关00.1C0KC02K有关10.1054K0.693K无关89药剂学
三、化学降解主要途径(一)水解反应酯类,酰胺类(二)氧化反应(自由基)酚类,烯醇类(三)其它异构化,聚合,脱羧90药剂学
(一)水解反应易水解药物:酯类、酰胺类酯类(包括内酯)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酯类水解产生酸性物质,灭菌后pH下降,有水解91药剂学
(一)水解反应酰胺类(包括内酰胺)氯霉素、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不稳定的内酰胺环)92药剂学
(二)氧化反应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等药物)烯醇类(维生素C)芳胺类(如磺胺嘧啶钠)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光、氧、金属离子的影响93药剂学
第二节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稳定化方法处方因素pH与广义的酸碱、溶剂、离子强度、辅料外界因素(环境)温度、光线、空气、湿度与水分、金属离子、包装材料等94药剂学
一、处方因素的影响及解决方法(一)pH与广义的酸碱水解反应,极易受H+或OH-的催化,反应速度常数为K=K0+KH+[H+]+KOH-[OH-]pH低时有lgK=lgKH+-pHpH高时有lgK=lgKOH-+lgKW+pH95药剂学
(一)pH与广义的酸碱pH速度图,最稳定pHm:lgKpHmpH96药剂学
(一)pH与广义的酸碱pH调节剂:稳定性、溶解度、药效盐酸或氢氧化钠;与药物性质相似的酸或碱:氨茶碱---乙二胺;马来酸麦角新碱---马来酸缓冲对—注意广义酸碱催化97药剂学
(二)、溶剂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K不同lgK=lgK-K:水解速度常数:介电常数K:溶剂的为无穷时的水解速度常数ZA、ZB:药物或催化离子所带电荷(+、-)98药剂学
(二)溶剂同号反应,,k,异号反应,,klgKZAZB=-lgKZAZB=0ZAZB=+1/99药剂学
(三)离子强度()lgK=lgK0+1.02ZAZB√μK:药物降解速度常数K0:=0时的KZA、ZB:药物或催化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强度100药剂学
(三)离子强度()相同电荷,,k,相反电荷,,k,lgKZAZB=+lgK0ZAZB=0ZAZB=-√μ101药剂学
(四)辅料钙盐、镁盐对乙酰水杨酸的影响硬脂酸钙(镁)+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钙(镁)→pH→乙酰水杨酸分解聚乙二醇加速乙酰水杨酸分解102药剂学
二、外界因素(环境)(一)温度温度,反应速度T=10℃,反应速度加快2--4倍Arrhenius公式:K=Ae–E/RTK:反应速度常数,A:频率因子,E:活化能,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103药剂学
(二)光线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紫外线药物(光敏物质)光氧化(光化降解)2%的降压药硝普钠可耐受115℃热压灭菌,5%的硝普钠葡萄糖注射液,阳光下10分钟分解13.5%,室内光线下,半衰期为4小时。104药剂学
(三)空气(氧气)溶液中、容器中(氧化药物)(1)排除氧气溶液中:煮沸(100℃水中不含氧气),惰性气体饱和溶液。容器中:充惰性气体(CO2、N2),抽真空。105药剂学
(三)空气(2)加入抗氧剂(强还原剂、链反应阻断剂)水溶性: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硫代硫酸钠、半胱氨酸等油溶性: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二丁甲苯酚(BHT)、生育酚等注意适用条件106药剂学
(三)空气(2)加入抗氧剂抗氧剂的协同剂:显著增强抗氧剂的效果,枸橼酸、酒石酸等。107药剂学
(四)湿度与水分固体制剂接触水分,在表面形成液膜(肉眼无法看到),药物在其中分解。----临界相对湿度(CRH)108药剂学
(五)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反应速度;0.0002M的Cu2+可使维生素C氧化反应加快10000倍。避免生产过程、原辅中带入,加螯合剂:依地酸盐(EDTA)、枸橼酸、酒石酸等109药剂学
(六)包装材料隔绝热、光、水、氧,不与药物反应,(1)玻璃,棕色玻璃(2)塑料:透湿、透气、吸着性(3)金属(4)橡胶----塞子、垫圈等“装样试验”,110药剂学
三、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自学111药剂学
四、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其它方法改进剂型及生产工艺制成固体制剂(青霉素----粉针)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维生素A----微囊;薄荷油----包合物)直接压片或包衣112药剂学
四、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其它方法制成难溶性盐青霉素G钾盐--普鲁卡因青霉素G(1:250)改善包装113药剂学
第三节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中国药典》收载了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申报新药必须进行稳定性研究,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确定药品有效期。114药剂学
第三节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留样观察法加速实验法温度加速试验湿度加速试验光加速试验115药剂学
第三节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一、室温留样考察按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考察388页项目。6个月的数据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的数据用于申报生产,12个月后继续考察,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反应实际问题,但时间长,不易及时纠正116药剂学
二、加速试验(一)温度加速试验(1)预试验供试品开口置容器中,60℃放置10天,第5、10天取样,检测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同时考察风化失重情况。(2)正式试验117药剂学
(一)温度加速试验(2)正式试验a常规试验(固体制剂)恒温:40℃,恒湿:RH75%每月取样分析,3个月资料用于新药申报临床试验,6个月资料用于申报生产。118药剂学
(一)温度加速试验b经典恒温法(液体制剂)以一级反应为例119药剂学
b经典恒温法①不同温度下定时取样测定含量,C--t②lgC-t回归得直线方程,斜率m=-k/2.303得该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k120药剂学
b经典恒温法③根据Arrhenius公式:lgk=-E/(2.303RT)+lgA;lgk--1/T回归得直线方程,求得E、lgA④将上述直线外推,求得室温下的反应速度常数k25;计算有效期t0.9=0.1054/k25(为暂定有效期)121药剂学
举例:每毫升含有800单位的某抗生素溶液,在25℃下放置一个月其含量变为每毫升含600单位。若此抗生素的降解服从一级反应,问:(1)第40天时的含量为多少?(2)半衰期为多少?(3)有效期为多少?122药剂学
解:(1)求k:由C=C0eK/RT可知:K=(2.303/t)logC0/CK=(2.303/30)log800/600=0.0096天10.0096=(2.303/40)log800/CC=545单位(2)求半衰期:t1/2=0.693/0.0096=72.7天(3)求有效期:t0.9=0.1054/0.0096=11天123药剂学
(一)温度加速实验c简便法dQ10法自学e线性变温法124药剂学
(二)湿度加速实验恒湿条件:25℃NaCl饱和溶液(相对湿度75%),KNO3饱和溶液(相对湿度92.5%)样品:去包装温度:25C湿度:75%、90%时间:10天检查:第5、10天检查P388项目+吸湿量125药剂学
(三)光加速实验供试品开口放置在光照仪器内,于照度为(4500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考察388页项目,和外观变化。lux拉克斯126药剂学
药品的有效期国家规定:药品的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明有效期,其表达方式按年月顺序。年份要用四位数字表示,月份要用两位数表示(1至9月份数字前须加0)。例如一般可表示为:有效期至2002年11月或有效期至2002.09。127药剂学
本章要求熟练掌握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经典恒温法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药物制剂化学降解的途径,稳定性的简便实验法;了解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28药剂学
练习题药物制剂稳定性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有何重要意义?影响药物水解、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129药剂学
练习题常用抗氧剂有哪些?说明其应用范围与使用浓度。药物制剂稳定性加速实验方法包括哪几方面?温度加速实验有哪些?哪些方法常用?各种加速实验如何具体进行?新药申报时要提供哪些稳定性资料?130药剂学
练习题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有何特点?磺胺乙酰钠在120℃及pH7.4时的一级反应速度常数为9×10-6S-1,活化能为95.72kJ/mol,求有效期。(4.13年)阿糖胞苷水溶液pH6.9,在60℃、70℃、80℃三个恒温水浴中进行加速实验,求得一级速度常数分别为3.50×10-4h-1、7.97×10-4h-1、1.84×10-3h-1,求活化能及有效期。(E=81.190kJ/mol,t0.9=13.1m)131药剂学
练习题氨苄青霉素钠在45℃进行加速实验,求得t0.9=113d,设活化能为83.6kJ/mol,问氨苄青霉素钠在25℃时的有效期是多少?(2.6年)132药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