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4.32 KB
- 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23卷第3期水科学进展Vo1.23.No.32012年5月ADVANCESINWATERSCIENCEMay,2012DOI:CNKI:32.1309.P.20120501.1618.015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排沙效果陈桂亚,袁晶,许全喜。(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2.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10;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jE武汉430010)摘要: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排沙比问题,在深入研究三峡水库不同蓄水运用阶段水库排沙效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各年年内蓄水排沙过程,系统地分析水库排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库区河道特性、入库水沙条件以及坝前水位的高低是水库排沙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003年6月~2010年12月,水库排沙比为26.1%。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排沙比为29.0%。尤其是在洪峰期间,库区水流流速较大,水流挟沙能力强,进入水库的泥沙大部分能输移到坝前,水库排沙比较大,当入库流量大于30000m/s时,水库最大排沙比可达81.O%。此外,随着汛期坝前水位的抬高,水库排沙效果有所减弱,尤其是粗颗粒泥沙的多少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库排沙效果,水流的挟沙能力随着水流流速的减小而减小,粗颗粒泥沙的排沙比随之发生较全沙更为明显的减小。关键词:三峡工程;排沙效果;泥沙淤积;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V69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791(2012)03.0355.08三峡工程在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库区的水沙运动特性,河道水流输沙处于超饱和状态,引起河道发生沿程淤积。为此,研究三峡蓄水运用后水库的排沙效果,对于更详细地掌握三峡水库蓄水拦沙情况,进一步研究水库的冲淤分布状况,对三峡水库的运行及优化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库的泥沙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是关系水库效益发挥的关键技术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韩其为论述了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阶段,水库淤积与调水调沙的若干问题,童思陈等采用一维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以溪洛渡水库为例,从汛后蓄水时间和汛期限制水位两个方面对水库的淤积和排沙比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卢金友对水库长期使用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三峡水库长期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陈建等运用一维及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上游水沙条件变化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钟德钰等一¨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对多沙河流水库汛期的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然而,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排沙比问题,相关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在系统分析三峡蓄水运用后原型观测资料和各阶段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不同蓄水运用阶段的排沙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着重研究历年年内的蓄水排沙过程,系统地分析水库排沙效果的影响因素。1水库蓄水后库区水力特性变化三峡水库受河道地形地貌约束,库面平面形态宽窄相间,除坝区河段、香溪、臭盐碛等宽谷段外,大部分库段宽度不超过1000m。在不同蓄水阶段,随着蓄水位的上升,库面宽度相应增加,水深明显变深,而宽深比则相对变小,过水面积受水位的上升而增加,断面平均流速显著下降,且近坝段相对库尾段、宽谷段收稿日期:2011—08-03;网络出版时间:2012-05-01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309.P.20120501.1618.015.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2CB417001);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901003)作者简介:陈桂亚(1968一),男,江苏涟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分析计算、水文预报、水库调度研究工作。E—mail:chengy@cjh.c0m.cn
356水科学进展第23卷相对峡谷段受蓄水影响更明显,但三峡库区仍保持了一定的河道特性,为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表1对三峡工程蓄水前后河道特征值进行了统计,图I和图2分别为枯季和汛期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沿程水面线。表1三峡工程蓄水前后河道特性值统计Table1ChannelhydrauliccharacterchangebeforeandaftertheimpoundmentoftheTGR注:①为庙河一奉节;②为奉节一万县;③为万县一忠县;④为忠县一清溪场;⑤为清溪场一寸滩;⑥为寸滩一朱沱。——天然情况⋯⋯坝前水位139in吕吕、、*霈河零节虿县妻县溪滩沱场场距坝里程/km距坝里程/km图1三峡库区大坝一朱沱蓄水前后沿程水位图2三峡库区大坝一朱沱蓄水前后沿程水位(枯季,Q=5000m。/s)(汛期,Q=30000in/s)Fig.1WaterlevelchangeprocessfromZhutuotoDamFig.2WaterlevelchangeprocessfromZhutuotoDambeforeandaftertheimpoundmentoftheTGRbeforeandaftertheimpoundmentoftheTGR2三峡水库排沙效果分析根据三峡水库主要控制站水文观测资料统计分析,2003年6月~2010年12月,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15.801亿t,出库(黄陵庙站,下同)悬移质泥沙4.118亿t,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水库淤积泥沙11.683亿t,近似年均淤积泥沙1.460亿t,仅为论证阶段(采用1961—1970年系列)的40%左右,水库排沙比为26.1%。其中,粒径d≤0.062mm的泥沙对应排沙比为28.1%;粒径0.062mm0.125mm的泥沙对应的排沙比分别为5.5%和15.6%。主汛期7~9月水库排沙比为30%(分别见图3和表2)。以下分别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的3个不同阶段对水库的排沙比进行分析。(1)围堰发电期2003年6月~2006年8月,三峡人库悬移质泥沙7.004亿t,出库悬移质泥沙2.591亿t,水库排沙比为37%。主汛期7~9月排沙比为42%。从排沙比的年际变化来看:2003年6~12月、2004年、2005年、2006年1~8月,水库排沙比分别为40.4%、38.6%、40.6%和11.2%。其中2006年水库排沙比偏小的主要原因是1~8月入库流量同期明显偏小。(2)初期运行期2006年9月一2008年9月,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4.435亿t,出库悬移质泥沙0.830亿t,水库排沙比为18.7%。主汛期7—9月水库排沙比为22.0%。从排沙比的年际变化来看:2006年9月~2006年12月、2007年和2008年1月~2008年9月水库排沙比分别为2.6%、23.1%和16.2%。(3)试验性蓄水期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4.362亿t,出库悬移质泥沙0.696亿t,水库排沙比为16.0%。主汛期7~9月水库排沙比为19.0%。从排沙比的年际变化来看:2008年10月一2008年12月、2009年和2010年三峡水库排沙比分别为29.4%、19.7%和14.3%。
第3期陈桂亚,等: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排沙效果3578070—2003年口2004年60‘口2005年口2006年堡50口2007年圆2008年40-回2009年臼2010年l荽3020:10....。....01月2月3月4fl5月6Yl7月8月9月10月11月l2月月份图32003年6月一2010年12月三峡水库排沙比变化Fig.3SedimentdiversionratiochangeoftheTGRfromJun.2003toDec.2010表2三峡水库进出库泥沙与水库排沙比Table2Sedimentdepositioncapacityand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注:入库水沙量未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水来沙;20~16年1~8月入库控制站为清溪场,2006年9月~2008年9月为寸滩+武隆站,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为朱沱+北碚+武隆站。3三峡水库排沙比变化影响因素分析排沙比是水库拦截泥沙程度的指标之一,排沙比大,水库淤积强度小,反之,排沙比小,水库淤积强度则大。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汛期降低水位运行有利于减轻库区泥沙淤积,三峡入库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水库排沙比与库区河道特性、入库水沙条件、水库蓄水位及调度运用方式等密切相关。3.1库区河道特性的影响三峡水库的排沙比与库区河道的输沙能力密切相关,河道的输沙能力越强,水库的排沙比越大。然而,在一定的来水来沙条件下,库区河道水力特性诸如河宽、过水面积和水流流速等的变化直接影响库区河道输沙能力的变化,即河道过水面积越小,水流流速越大,从而水流的输沙能力则越强,入库的泥沙输移至坝前的几率也越大。表1为不同入库流量和坝前水位下库区沿程各断面平均流速变化统计,由表1可见,当坝前水位为135m,入库流量为30000m’/s的情况下,忠县至清溪场的过流面积为17081m,平均流速可达1.82m/s,奉节至万县的流速为1.04m/s;当汛期坝前水位抬升至145m时,奉节至万县平均流速仍可达0.87m/s,庙河至奉节的流速为0.74m/s,水流仍有一定的输沙能力;但当坝前水位抬升至172m,在入库流量为5000m/s的条件下,库区忠县至清溪场的平均过流面积为45712m,相应流速为0.12m/s,水流输沙能力将显著减小。3.2坝前水位的影响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汛期降低水位运行有利于减轻库区泥沙淤积。但随着汛期坝前平均水位的抬高,水库排沙效果有所减弱。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发电,汛期按135m运行,枯季按139m水位运行。2006年汛后实施二期蓄水,三峡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汛后水位抬升至156m运行,汛期水位则按144~145m运行,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峡水库于2008年汛末进行试验性蓄水,蓄水
358水科学进展第23卷结束时水库坝前水位达到172.29m。图4为三峡水库排沙比与汛期坝前平均水位变化,由图4可见:除2006年(特枯水年)以外,随着坝前水位的逐步抬高,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水流挟沙能力减小,泥沙沿程沉积,水库排沙比随之减小。如:在三峡工程围堰发电期,坝前平均水位为137.1m,水库排沙比为37.0%;初期运行期,坝前平均水位为149.4m,水库排沙比减小为18.7%。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后,水库捧沙比为16.0%,要小于围堰发电期和初期运行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蓄水位的变化,特别是汛期坝前水位较前有所抬高,相应坝前平均水位为161.3m。15515O145、14013513O12512O图42003年6月一2010年12月三峡水库排沙比与汛期坝前平均水位变化Fig.4ChangeprocessofsedimentdiversionratioandwaterlevelbeforethedaminfloodseasonfromJun.2003toDec.2010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水位较初设规定有所突破。如按照原批准的调度方案,6月10日~9月30日坝前平均水位为146.41m(图5),而实测坝前平均164162水位153.53m,较之抬升了近7m。本文依据2003~1601582009年三峡水库实测资料,选取与2010年入库水沙过156程比较接近的2007年,进行了水库排沙比的对比分析。矍1502010年5~10月,三峡入库平均流量18800m/s、148146平均含沙量0.749kg/m,出库平均流量19800m/s、1442UlU6-ol20107-3l20lO9—29平均含沙量0.104kg/m,2010年汛期各月进出库沙量201O-07-012O1D08—30统计情况见表3;2007年5~10月入库平均流量18000时间m/s、平均含沙量0.755kg/m,出库平均流量19900图52010年汛期中小洪水调度后的坝前实测水位与按初设规定调度规程条件下的坝前水位(调度)变化m/s、平均含沙量0.160kg/m。可见,2010年5~l0过程对比月入库平均水沙条件与2007年5~10月基本相当,但由Fig.5Comparisonbetweenthemeasuredandthedesigned于2010年汛期坝前水位较2007年抬升了近7m,水库waterlevelbeforethedamduringthemiddleandlow排沙比为l4.5%,较2007年的排沙比明显偏小,如按flowoperationinfloodseasonof2010照2007年水库汛期排沙比23.0%来估算,2010年5~10月水库蓄水位抬高(包含水库汛后提前蓄水等影响)导致水库多淤积泥沙约1890万t。表32010年5—1O月进出库沙量统计Table3SedimentcapacityoftheTGRfromMaytoOctoberin2010
第3期陈桂亚,等: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排沙效果3593.3入库水沙条件的影响水库排沙比的变化除了与库区河道特性和坝前水位密切相关外,入库水沙条件的变化也是影响水库排沙比变化的重要因素。3.3.1入库流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流量越大,其对应的汛期水库排沙效果也较好。如2003~2007年主汛期,三峡入库平均流量为22500m/s,排沙比为38.0%,大于年排沙比32.7%;2009年主汛期三峡入库平均流量为22800m/s,排沙比为22.0%(8月排沙比为35.0%),大于年排沙比19.7%。特别是在洪峰期间,库区部分河道为天然状态,水流流速较大,水流挟沙能力强,进入水库的泥沙大部分能输移到坝前,水库排沙比较大,2003~2010年当入库流量大于3000m/s时,水库最大排沙比为81.0%。在三峡工程围堰发电期,2003年入库流量大于30000m/s的天数为28d,水库同期排沙比为54.0%;2004年为6d(都出现在9月),水库同期排沙比为81.0%,9月水库排沙比也达到72.0%;2005年为28d,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水库同期排沙比为55.0%;2006年由于三峡人库水量明显偏少,最大入库流量仅为29800m/s(7月9日),且大于20000m/s的天数仅6d,水库同期排沙比仅为13.0%。在三峡工程初期运行期,2OO7年入库流量大于301300m/s的天数为24d,主要集中在7~9月,水库排沙比为26.0%,2O07年7月底,三峡入库出现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洪峰过程,7月24日~8月7日三峡入库沙量为5720万t,出库沙量2688万t,排沙比高达47.0%;2008年为16d,也主要集中在7~9月,水库排沙比为19.0%。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期,2009年为11d,主要集中在7~8月,水库排沙比为34.0%。2010年7~9月流量大于30000m/s的天数为23d,与2007年的24d基本相当,水库排沙比仅为12.0%。图6为三峡水库2004、2007和2009年3场洪水的进、出库流量、输沙率变化过程。70ooO,60ooo·5Ooo0昙40ooo30o0020oo01OOoo0700o0f、60ooO50ooong40ooo0o0o0200001000HDOffm昙{\\皿圜1斛擦图6三峡水库进、出库流量、输沙率变化过程Fig.6FlowandsedimentdischargeehangeproeessoftheTGR
360水科学进展第23卷3.3.2入库粗沙的影响入库水沙条件中,除了流量对水库排沙比影响较大外,入库泥沙中,粗颗粒泥沙的多少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库排沙效果,如在围堰发电期(2003年6月~2006年8月),粒径d≤0.062mm的泥沙对应排沙比为38.8%,粒径0.062mm0.125mm的粗颗粒泥沙的输沙量分别为3820万t、3750万t,排沙比分别为10.5%和34.1%,随着坝前水位的抬高,水流的挟沙能力随着水流流速的减小而减小,粗颗粒泥沙的排沙比随之发生较全沙更为明显的减小,即在50初期运行期(2006年9月~2008年9月),水库排沙比40虽为18.7%,但0.062mm0.12530mm的泥沙输沙量分别为3020万t、2720万t,排沙比2O靠分别仅为1.3%和2.9%;在试验性蓄水期(2008年1010月~2010年12月),水库排沙比为16.0%,其中粒径d≤0.062mm的泥沙对应排沙比为18.0%,0.062mm0.125mm的泥沙输沙量分别为2580万t、2350万t,排沙比分别为3.1%和0.9%,见图74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以来,长江科学院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分别采用数学模型对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分布及排沙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前10年,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三峡库区干流年均淤积泥沙2.752亿~3.038亿m,水库排沙比为31.6%~34.6%;在“九五”攻关时期,三峡库区干流年均淤积泥沙2.834亿~2.961亿m,水库排沙比为32.7%~33.5%;在“十五”攻关时期,两家单位分别以1961~1970年(60系列)和1991~2000年(90系列)系列年朱沱、北碚、武隆站的水沙资料作为入库水沙控制条件对库区河道泥沙淤积量及分布进行了计算。6O系列计算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干流年均淤积泥沙2.821亿~2.890亿m,水库排沙比为43.0%~44.0%。90系列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干流年均淤积泥沙1.677亿~2.266亿In,水库排沙比为45.0%~54.0%。综上所述,各家数学模型计算库区年均淤积量和水库排沙比较实测值均有所偏大,一方面,由于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和“九五”、“十五”攻关阶段,数学模型所采用的入库水沙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虽然水量与实测值相差不大,而模型计算所采用的输沙量明显偏大,60系列较2003~2010年均值偏大1.5倍,90系列则偏大73%(表4);泥沙颗粒级配也有所偏粗。另一方面,由于影响排沙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专题研究。表4三峡水库入库控制站年均输沙量统计Table4SedimentcapacityofthecontrolstationsupstreamtheTGR注:相差1表示“6O”系列与2003~2010年对比,相差2表示“90”系列与2003~2010年进行对比。
第3期陈桂亚,等: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排沙效果3615结论(1)2003年6月~2010年12月,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15.801亿t,出库悬移质泥沙4.118亿t,水库淤积泥沙11.683亿t,水库排沙比为26.1%。其中,粒径d≤0.062mm的泥沙对应排沙比为28.1%;粒径0.062mm0.125mm的泥沙对应的排沙比分别为5.5%和15.6%。主汛期7~9月水库排沙比为30.0%。(2)入库水沙条件以及坝前水位的高低是水库排沙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流量越大,水库排沙效果越好。2003~2010年当入库流量大于30000m/s时,水库同期最大排沙比可达81.0%。此外,随着汛期坝前平均水位的抬高,水库排沙效果有所减弱,尤其是粗颗粒泥沙的多少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库排沙效果,即随着坝前水位的抬高,水流的挟沙能力随着水流流速的减小而减小,粗颗粒泥沙的排沙比随之发生更为明显的减小,如2010年和2007年进行了比较,两年5~10月来水来沙条件相当,但2007年的排沙比为24.0%,而2010年的排沙比仅14.5%,原因是2010年平均水位达到153.53m,较2007年抬升了近7in。(3)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和“九五”、“十五”攻关阶段,数学模型计算库区年均淤积量和水库排沙比较实测值均有所偏大,一方面,由于在不同阶段数学模型所采用的入库水沙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虽然水量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但模型计算所采用的输沙量明显偏大,泥沙颗粒级配也明显偏粗。另一方面,由于影响排沙效果的因素较为复杂,各因素对排沙效果影响程度的大小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有关专题研究。参考文献:ZHOUJJ.SchemesofsedimentmanagementproposedfortheThreeGorgesProject(TGP)[c]//Proc,9thInternationalSymposi—amonRiverSedimentation.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4:250—257.[2]韩其为.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及黄河调水调沙研究[J].泥沙研究,2008(3):1一l8.(HANQi—wei.Studyonpreliminaryoper—ationofXiaolangdiReservoirandflow—sedimentregulationoftheYellowRiver[J].JournalofSedimentResearch,2008(3):1一l8.(inChinese))[3]童思陈,周建军.“蓄清排浑”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关系探讨[J].水力发电学报,2006,25(2):27—3O.(TONGSi—chen,ZHOUJian—jun.Relationshipbetweenoperationandsedimentationprocessesforthe“storingclearandreleasingmuddy”reservoirs[J].JournalofHydrauelectricEngineering,2006,25(2):27—30.(inChinese))[4]卢金友,黄悦.三峡水库长期使用问题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9,28(6):49—53.(LuJin—you,HUANGYue.Studyontheproblemsoflong2termuseofThreeGorgesProject[J].JournalofHydrauelectricEngineering,2009,28(6):49—53.(inChi—nese))[5]陈建,李义天,邓金运,等.水沙条件变化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08,27(2):97—102.(CHENJian,LIYi—tian,DENGJin—yun,eta1.InfluenceondepositionoftheThreeGorgesReservoircausedbythechangeofwatersiltcon.ditions[J].JournalofHydrauelectricEngineering,2008,27(2):97—102.(inChinese))[6]钟德钰,申晓东,丁赞.基于微分对策理论的多沙河流水库调度[J].水科学进展,2010,21(5):696—700.(ZHONGDe—yu,SHENXiao—dong,DINGYun.Applicationofdifferentialgametheorytoreservoiroperationsonsedimentladenrivers[J].AdvanceinWaterScience,2010,21(5):696—700.(inChinese))[7]申晓东,钟德钰,吴腾.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水库排沙调度优化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0,29(4):70—76.(SHENXiao—dong,ZHONGDe—yu,wuTeng.Studyofoptimizedreservoirsedimentoperationbasedonoptimalcontroltheory[J].JournalofHydrauelectricEngineering,2010,29(4):70—76.(inChinese))[8]许全喜.长江上游河流输沙规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XUQuan.xi.ResearchonthevariationofsedimenttransportregularityandaffectingfactorsintheupperYangtzeRiver[D].Wuhan:WuhanUniversity,2007.(inChi—nese))[9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HI.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1992.(YangtzeRiverWaterResourceCom.
362水科学进展第23卷mission.PreliminarydesignreportoftheThreeGorgesHydroComplexProject[R].Wuhan:YangtzeRiverWaterResourceCommis.sion,1992.(inChinese))[10]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泥沙专家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第五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99—140.(StateCouncilThreeGorgesProjectConstructionC0mmitteeExecu—tiveOfficeSedimentExpeasGroup,ChinaThreeGorgesProjectCorporationSedimentExpertsGroup.Sedimentresearch0ftheThreeGorgesProject(1996—2000,volume5)[M].Beijing: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Press,2002:99—140.(inChinese))[11]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泥沙专家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第二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38.(StateCouncilThreeGorgesProjectConstructi0nC0mmitteeExecutiveOfficeSedimentExpelsGroup,ChinaThreeGorgesProjectCorporationSedimentExpertsGroup.SedimentresearchoftheThreeGorgesProject(2001—2005,volume2)[M].Beijing: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Press,2008:1—38.(inChinese))OnsedimentdiversionratioaftertheimpoundmentoftheThreeGorgesProjectCHENGUI—ya,YUANJing,XUQuan—xi(1.StateKeyLaboratory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EngineeringScience,Wuhan430072,China;2.FloodControlandDoughtReliefoffice,ChangfiangWaterResourcesCommissionWuhai430010,China;3.BureauofHydrology,ChangjiangWaterResourcesCommission,Wuhan430010,China)Abstract:Thispapersystematicallystudiesthehydraulicfactorandsedimenttransportationcharacterinthereser—voirareaaftertheimpoundmentoftheThreeGorgesReservoir,theinfluencingfactorto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oftheTGP.Theconclusionindicatedthattherearethreeimportantinfluencingfactorsto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oneistheriverbedcharacterofthereservoirarea,theotheristheflowandsedimentcondition,andthethirdisthewaterlevelbeforedam.FromJune2003toDecember2010.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is26.1%.ThesedimentdischargingcentersfromMaytoOctobereachyear,duringwhich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isabout29.O%,espe—ciallyduringthefloodpeaktime,thevelocityislarge,andtheflowhasastrongsedimenttransportationability,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ishigh,whentheinflowdischargeislargerthan30000m/s,thehighestsedimentdiversionratiois81.0%.Furthermore,withtheriseupofthewaterlevelbeforedam,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decreased,especiallythecapacityofcoarseparticle,tosomeextent,itaffects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thesedimenttransportabilitydecreaseswiththedecreasingoftheflowvelocity,accordingly,thesedimentdiversionratioofthecoarseparti-cledecreasesmoreevidentthanthetotalloadwiththedecreasingoftheflowvelocity.Keywords:ThreeGorgesProject;sedimentdiversioneficiency;sedimentdeposition;influencefactorThestudyisfinanciallysupportedbytheNationalKeyBasicResearchProgramofChina(No.2012CB417001)andtheNationalNon·ProfitResearchProgramofChina(No.2009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