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1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不同蓄水方式对水资源利用情况我站根据省、州土肥站的安排和要求,我站派出专人历经半个月时间,在全县八个乡镇对不同蓄水方式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特点、水资源分布特点(1)、气候特点施秉县属于中亚热带几分湿润气候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高原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生产所具备的十分优越的气候条件,属于丰收型气候。县境内由于地形的差异导致热量光能与标高成反比。全县气候类型多,既有锦绣江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气魄,具有明显的立体农业气候特点,故喜热、喜温、喜凉等各种作物均有其适宜生长的地区。境内太阳辐射弱,时照时数少,春季倒春寒比较频繁,冰雹袭击,夏旱常有,秋季绵雨等各种不利天气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威协。县内光能是属于全国低值区。每年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光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10
。本县大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为3538.29兆焦耳/平方米,与省内外比较处于最低值,不足拉萨的1/2。年内变化规律为夏半年(4月~9月)太阳辐射高于冬半年(10月~3月),春季高于秋季,全年以夏季太阳辐射最高,冬季太阳辐射最少。日照时数由于本县地处山区,日照时数在942~1460小时,其日照百分率为27%。年内日照时数的分配情况为: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日照时数最少。施秉县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年平均总积温在5000~6000℃。全县平均气温分布状况是:中部和南部高,北部低;河谷高,山地低。气温的地区差异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温度垂直分布差异较明显,高、低温区相差一个节气(约15天左右)。海拔在600米以下的舞阳河和清水江两岸年均温在16℃以上,累计年总积温在6000℃左右,为县内高温区;海拔在9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区年均温在14℃以下,累计年总积温在5000℃左右,为县内低温区。全县各地一年当中最热是7月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2.6~27.6℃,全县各地一年当中最冷月是1月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7~5℃。无霜期随着海拔升高而缩短,全县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249~294天。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为292天左右,时间最长;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地区,无霜期在270天以下。施秉县各地年降水量在1060~1300毫米之间,降水量较充沛。由于地形的影响造成了西北部多雨,中部和南部少雨的趋势。一年的降雨趋势为每年的4~9月(大季作物生长期),其降水量为798.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5.2%;10月~翌年3月(小季作物生长期)其降水量为263.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4.8%。全县各地雨季从4月25日~10月中、下旬止。10
(2)、地形地貌特点施秉,在地貌上位于黔中山地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上。根据贵州省地貌分区属黔东中低山、丘陵区,是云贵高原第一大梯级过度的地带。县内地势大致走势是北部高,中部、东南部低。北部为中山地形,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比高为200~400米;中部、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一般在600~900米,比高为50~200米。由于在燕山运动比较强烈,内外营利作用下的褶皱、断裂,上升地段经长期的流水切割其它外营力的剥蚀、侵蚀和溶蚀造成崎岖复杂的地貌形态,各中、小地貌形态和成因构成了施秉县的地貌特点。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下切较强:县之中部,舞阳河自西向东穿县城而过恰将县城截成南北几乎等分的两部分。往北高度递增约成四个梯级,各梯级占地间距不等,高差变化各异。全县溪河广布,大多数切割较深,中部、北部河流深切割明显;南部河流多是浅切,出现宽窄不等的河谷阶地。地貌类型较为多样:施秉地貌有中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包括坝区)。施秉山地面积为205.3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8.78%,其中中中山6.87万亩10
,占山地面积的3.35%;其中低中山43.95万亩,占山地面积的21.40%;其低山154.53万亩,占山地面积的75.25%。丘陵10.03万亩,占全县面积的4.34%;河谷盆地(包括坝区)11.5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4.99%。岩溶地貌发育、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发育所处系华南地台杨子褶皱带,沉积盖层相当发育,皆以海相碳酸质岩层为主,约占出露岩层的2/3,故岩溶发育分布广泛。地表岩溶地貌有溶沟、溶斗、洼地、峰林、岩溶河谷、岩溶丘陵、岩溶山地等;地下岩溶地貌有溶洞、伏流、暗河等。常态地貌和岩溶地貌均具有明显方向性:施秉县属于新华复系第三隆起带的南延地段,褶皱和断层多是北北东向排列,山峦和山谷也亦如此。(3)、水资源分布特点施秉县属长江流域,境内分属乌江、舞阳河、清水江3大水系。三大水系在县境内总流域面积为1542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为17.02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8.399亿立方米。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或河长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全县共有34条。它们分布为北部、西北部有乌江水系,中部有舞阳河水系,东南部有清水江水系。三大水系的支流分布为北部、西北部有5条,中部有20条,南部有3条,即中间多,南北少;地下水年平均径流量为1.8亿立方米;总计水年平均径流量为10.199亿立方米。山塘全县共有96口,全部为土坝,蓄水总库容为586万立方米。全部分布在中中山、低山的坡脚,北部、西北部、中部多,南部、东南不少。它们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其中城关镇有110
6口、牛大场镇有28口、马溪乡有5口、白垛乡有19口、甘溪乡有8口、杨柳塘镇9口、双井镇6口、马号乡有5口。它们有效灌溉面积为1.44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是1.152万亩。水库全县有15座,全部为土坝,蓄水总库容为915.5万立方米。全部分布在中中山、低山的坡脚,西北部、中部多,南部、东南部少。它们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其中城关镇有2座、牛大场镇有4座、白垛乡有3座、甘溪乡有2座、杨柳塘镇2座、双井镇1座、马号乡有1座。它们有效灌溉面积为2.2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是1.80万亩。蓄水(窖)池全县有884口,全部为砖和水泥砂浆砌成,蓄水总库容为3.24万立方米。全部分布在中中山、低山半山腰的坡土及梯土上,西北部、中部多,南部、东南部少。它们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其中城关镇有156口、牛大场镇有194口、白垛乡有103口、马溪乡有98口、甘溪乡有102口、杨柳塘镇116口、双井镇63口、马号乡有52口。它们有效灌溉面积为1.5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是1.42万亩。1、耕地条件施秉县现有耕地面积为12.45万亩。其中:田的面积为7.05万亩,土的面积为5.40万亩。在水田中保证灌溉面积为3.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3.33万亩,塝坡田面积3.72万亩(望天田有3.6910
万亩)。有效灌溉田全县8个乡(镇),主要在舞阳河、清水江沿河两岸的坝区,少部分在各乡(镇)的小河、溪流两岸的小坝区、小台地。按地理位置分北部、西北部少;中部、南部、东南部多。塝坡田(望天田)主要分布在中中山、低山的半山腰。极少部分这类田有水源,大部分靠老天下雨。按地理位置分北部、西北部多;中部、南部、东南部少。3、农业生产现状全县辖8个乡(镇),60个行政村,共有农业人口14.37万人,农村劳动力6.47万个。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54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12.45万亩,其中田的面积为7.05万亩,土的面积为5.40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2.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水稻常年平均亩产为482公斤,玉米常年平均亩产为317公斤,马铃薯常年平均亩产为943公斤。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中药材。烤烟每年种植面积为3.90万亩,烤烟常年平均亩产为116公斤;中药材每年种植面积为4.50万亩,中药材(以太子参为例)常年平均亩产为265公斤。我县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单产和总产都低,其主要原因是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抗灾防灾能力极弱,加之农民管理粗放。近年来县委、政府积极实施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业活县、商业富县的战略决策。大力发展烤烟、中药材、茶叶产业,以其形成我县的支柱产业。基于以上原因,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维修水库、山塘,兴修蓄水(窖)池。10
二、不同蓄水方式对水资源分配利用效果不同的蓄水方式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作用,它也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也有不同的效果。详细情况如下:1、水资源状况施秉县属长江流域,境内分属乌江、舞阳河、清水江3大水系。三大水系在县境内总流域面积为1542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为17.02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8.399亿立方米。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或河长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全县共有34条;地下水年平均径流量为1.8亿立方米;总计水资源为10.199亿立方米。还有山塘全县共有96口,全部为土坝,蓄水总库容为586万立方米。水库全县有15座,全部为土坝,蓄水总库容为915.5万立方米。蓄水(窖)池全县有884口,全部为砖和水泥砂浆砌成,蓄水总库容为3.24万立方米。2、农田水利建设情况(1)、小山塘建设的数量、蓄水量、建设技术和成本2009年全县建设小山塘1口,建在牛大场镇柳塘村平坡凹。小山塘占地面积为2218平方米,蓄水库容为6.104万立方米。小山塘采取土坝结构,总投入为16.5万元,主要是人工投劳折合资金。2009年全县建设蓄水池(窖)96口,建在城关镇、牛大场镇、甘溪乡、白垛乡、马溪乡、杨柳塘10
镇、双井镇、马号乡的8个乡(镇)。蓄水(窖)池占地面积为20~30平方米,蓄水容量为30~300立方米。其中30立方米有60口、50立方米有16口、100立方米有10口、200立方米有6口、300立方米有4口。全部为砖和水泥砂浆砌成,投资材料有:砖、水泥、石砂钢筋等,还有人工。每口总投资为3000~9000元不等。3、水资源利用及潜力分析(1)水资源利用情况我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3494.74万立方米,总用水量6233.31万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6.02%,水利化程度35.1%,农村人均水田灌溉面积0.24亩。(2)潜力分析由于施秉县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多年来,我县在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治水害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但开发利用率低,仅为6.02%,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据施秉县水利建设规划,2020年将新扩建灌溉稻田面积29186亩,农村人均水田灌溉面积0.49亩,水利化程度51.26%。三、不同蓄水方式的利用效果对比分析1、小山塘:小山塘是在两山之间或山上低洼地段修建的小水库,水源来自于山地的地表水径流。具有防洪、蓄水两大作用,主要用途是稻田灌溉或水产养殖,其单个灌溉面积比小水池(窖)大,但由于渗漏及蒸发,水资源的利用率小于小水池(窖)。2、小水池(窖):所谓小水池(窖)10
是指在地表以下构筑的、蓄水量比较少的小型蓄水设施。是将天然降雨或通过引水管(沟)等形式把水输送到池(窖)中蓄存,主要用途是供人畜饮用及农作物灌溉,其单个灌溉面积小于小山塘,因渗漏及蒸发量小,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润率。四、结论施秉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所处的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地表径流丰富,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有水域面积4.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9%。其中,以河流水面为主,占水域面积的88.59%,其次是滩涂,占9.36%,再次为沟渠占4.11%,水库水面占6.85%,全县河流水面均属天然形成,河流水面受季节性影响变化大。改革开放以来,施秉县在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建有小山塘56处,小水池(窖)884口,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建设及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和困难;1、山区与公路沿线建设发展极不平衡。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重公路沿线、轻山区建设。2、自我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每一步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之上。因县级财政的薄弱,致使全县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建设发展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和单一性。同时,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3、缺乏管理体制。因缺乏管理体制,长期以来,10
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工程存在“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维护的问题”。导致一部分工程无法正常使用。要使我县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得到健康的发展,提高其利用率,务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建设中要关注平衡发展,在建设好公路沿线的同时,也要注重山区建设。2、要紧紧抓住中央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另一方面动员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加快建设。3、加强管理。为提高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工程建设的利用率,需建立建全管理体制,在管理上,从受益农户中推选管理人员,签订管理协议,做到专人管理,计量收费,节约用水,有效解决小山塘与小水池(窖)工程“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维护的问题”。施秉县土肥站2010年4月17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