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页

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简本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简述1.1项目背景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经过半个世纪的前期工作,对东线、中线、西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论证,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联接的“四横三纵”的工程总体布局。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以国函[2002]117号对《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原则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前期工作的深度,先期实施东线和中线第一期工程。东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调蓄江水,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自流经胶东半岛输水干线向山东半岛供水。东线工程规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向山东省鲁北和胶东地区供水,抽江500m3/s、过黄河50m3/s、送胶东50m3/s;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基础上扩大北调规模,供水范围扩展到河北省和天津市,抽江600m3/s、过黄河100m3/s、到天津50m3/s、送胶东50m3/s;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实现抽江800m3/s、过黄河200m3/s、到天津100m3/s、送胶东90m3/s的最终规模。2002年12月27日东线第一期工程江苏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及山东济平干渠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已历史性地由规划研究阶段转为实施阶段。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拟利用东平湖蓄水,从而实现向胶东和鲁北供水的目标。按照总体设计方案和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东线第一期工程利用东平湖蓄水位为39.3m。蓄水影响处理包括围堤加固工程、排涝排渗泵站改扩建工程、济平干渠湖内引渠清淤工程和蓄水影响处理补偿等。国务院于2002年12月23日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东线工程分三期实施。2003年9月19日20 ~24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报告》进行了审查,2004年1月6~8日进行了复审。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2004年6月16日~20日对《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审查。2005年6月,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预审,2006年1月水利部对该报告进行了批复,同意本期工程任务和建设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年3月18日受水利部淮委水利委员会的委托,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原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现场踏勘、现状监测、收集资料、现场调研和模型计算的基础上,于2005年12月完成编写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06年6月通过山东省环保局的预审。1.2工程概况项目建设的任务是对南水北调东线利用东平湖蓄水而产生的蓄水影响问题进行处理和补偿,确保东平湖老湖区安全蓄水,从而实现向胶东和鲁北安全输水的目标。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规划,第一期工程调水入东平湖100m3/s,过黄河50m3/s,向山东半岛供水50m3/s,东平湖蓄水按39.3m控制。依据东平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及东平湖投资控制安排,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围堤加固工程、泵站改扩建工程、济平干渠湖内引渠清淤、蓄水影响处理补偿。围堤加固长度3350m,护坡表面喷射10cm厚混凝土长度1000m;对堂子排灌站进行改建;济平干渠湖内引渠清淤段长度约10km;蓄水处理工程影响耕地50696亩,临时占地1251.5亩。施工期2年,工程静态总投资3.98亿元。1.2.1工程布置东平湖现状没有蓄水任务,规划利用东平湖蓄水。蓄水后,需对东平湖围堤进行加固处理,并需对影响土地进行补偿。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包括:围堤堤身和堤基的加固工程、泵站改建工程以及济平干渠湖内引渠清淤工程三部分。围堤加固工程包括水泥土截渗墙、护坡表面喷射混凝土等。泵站改扩建工程主要是改扩建堂子排涝站以及相关配套工程。济平干渠湖内引渠清淤主要是开挖一条从深湖区引水的通道。20 堂子排灌站位于东平湖玉斑堤最南端,分为两部分:堤外侧为排涝站,拟在原址拆除重建;堤内侧(湖内)为灌溉泵站,由于1997年刚改建,还可以正常使用,故维持现状不动。根据工程任务及规模,结合工程区地形及现状排水设施情况进行布置。主要建筑物有:进水闸、前池、进水池、厂房及汇水箱、节制闸等,附属建筑物包括变电站、管理房等。1.2.2蓄水影响处理及工程占地蓄水影响耕地50696亩,其中高程39.2m-40.0m之间32503亩,高程38.8m-39.2m之间18193亩;苇地5432亩;其他农用地2069亩。此外还涉及部分交通道路、水利、水产、码头等专项设施。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的施工占地总计1251.5亩,均为临时占地,其中排泥场占地623亩,临时堆土区156亩;取土场43.5亩,施工营地402亩,施工临时道路27亩。施工完成后,土地复耕还田。二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2.1工程的社会影响①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华北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状况得以缓解,并为遏制旱情、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丰收起到一定作用,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为尽快改善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现状,尤其是天津及沿线中小城市的生活用水紧张状况提供可靠保障。工程引水水质较好,水量较丰,不仅能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污染状况,而且通过缓解旱情,阻止沙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环境保护意义。从长远意义看,东平湖蓄水量的增加,将改善当地区域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养殖业、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等发展,工程建设将为当地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移民生产安置方案中,规划安排涝洼地改造面积18250亩,采用“上粮下渔”的方式进行改造。改造工程实施后,18250亩涝洼地可形成良田10517亩,鱼塘5166亩,年产值可达2540万元,实现利润1091万元,可解决9225人的生产生活问题。②淹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水库影响耕地50696亩,苇地5432亩,建设用地2069亩。此外还涉及部分水利、水产、码头等专项设施。考虑到东平湖长期蓄水后,影响的耕地为无固定收益的土地,受影响的移民可通过改造库周中低产田、发展家庭养殖业等多种途径弥补土地的减产损失,维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水平。对水产养殖户可20 通过改革东平湖内的水产生产模式和养殖方式;加大湖滨池塘开发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坚持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合理控制东平湖的捕捞强度等减轻因工程实施对东平湖水产业的负面影响。③对社会经济影响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供一定量的就业机会,对提供就业人员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有利作用。工程建设所需的砂、石、木材等建筑材料对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工程建成后堤顶道路状况得到改善,对改善当地发展运输,开发当地的资源,加强对外联系提供了基础条件。2.2施工期环境影响2.2.1施工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主要由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组成,如果施工废水随意排放,将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生产废水来自湖内引渠淤泥排放场、骨料加工场、混凝土拌和及养护、车辆和施工机械清洗等,一般不含易溶于水的有毒物质,主要含大量悬浮颗粒物、石油类,成分简单,pH偏高。根据对施工排放废水量的分析,生产废水排放量约为92m3/d。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洗涤、食堂排水和卫生用水,日产生活污水18.72t。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氨氮、粪大肠菌群等,若不加处理直接排入东平湖,会对湖内水体造成污染,影响东平湖水体功能,甚至造成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由于本工程施工期短,施工点分散,各施工点的排水量较小,在对主要施工废水排放区进行处理后,对水环境的影响会大大降低。2.2.2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期的主要废气污染源为施工车辆排放的废气和施工开挖的粉尘。运输车辆的废气是沿交通路线排放,施工机械的废气基本是以点源形式排放,工程施工区地势平坦,周围无大型障碍物,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项目区春季2-6月份多风,易形成大风扬尘,影响范围大。易形成扬尘的工区主要是砂、土料堆放场、弃土场和施工道路。影响范围仅限于施工区内。2.2.3施工固废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产生的建造废弃物包括各类临建房屋拆除弃渣、湖内引渠清淤淤泥、混凝土、浆砌石和砖块。废弃物如随意堆放,一是侵占土地,二是破坏景观,也不利于地表的植被恢复。本工程施工营地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且周围无环境敏感目标,预期环境影响较小。20 工程施工期共产生建筑垃圾492t,生活垃圾226t,施工产生的垃圾如散落堆放,遇大风、暴雨天气易造成水土流失,垃圾随径流进入水体会污染水体;大风天气会使质量轻的废弃物带到空中,扩大污染范围;难降解的废弃物质残留在土壤中会污染土壤,影响施工区和周围居民的环境卫生,并对周围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2.2.4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噪声源主要为混凝土拌和机、推土机、风钻、挖掘机、机动车辆。通过预测,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在260m范围内,主要噪声源为机械开挖;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点有1处,是堂子村居民点,受影响人数约300人。2.2.5水土流失影响施工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量增加较多的地方是施工营地、排泥场、临时堆土场,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的区段是临时堆土场。施工临时占地大部分为农田,在施工期和完工后的1~3年内除农业耕种受到一定影响外,裸露土层遇降雨和风沙天气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发生将造成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土地肥力降低,粮食产量下降,并冲刷带走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淤塞,河流水质污染,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制约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2.3工程运行影响分析从水质质量现状调查的结果看,东平湖水源水的水质为Ⅳ-Ⅴ类,不能满足人畜饮水对水质的要求,如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贯通,从长江引水到东平湖,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可能会有利于对东平湖水质的改善。为避免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受到东平湖渔业养殖的影响,拟改革东平湖湖内的渔业养殖方式,继续控制和逐步禁止湖内网箱养鱼,采用大湖自然放养方式。可以肯定采用大湖自然放养方式后,东平湖水质受渔业养殖的污染状况会明显好转。东平湖蓄水后,蓄水水位控制在39.3m,属于年调节型,营养物质的积累相对较高,在做好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水库营养物质的增加不会对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和整个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大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华北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状况得以缓解,并为遏制旱情、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丰收起到一定作用,经济效益显著。从长远意义看,东平湖蓄水量的增加,将改善当地区域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养殖业、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等发展,工程建设将为当地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20 东平湖长期蓄水后,影响的耕地为无固定收益的土地,受影响的移民可通过改造库周中低产田、发展家庭养殖业等多种途径弥补土地的减产损失,维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水平。对水产养殖户可通过改革东平湖内的水产生产模式和养殖方式;加大湖滨池塘开发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坚持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合理控制东平湖的捕捞强度等减轻因工程实施对东平湖水产业的负面影响。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3.1施工期环保措施3.1.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①生产废水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拌和站和车辆检修。生产废水采用沉沙池加絮凝剂的一级单项处理方法,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也可用于施工区绿化用水、交通道路洒水。湖内引渠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清淤,清淤废水经排泥场内设置的多级子堰沉淀,再经约2km长的排水沟沉淀后,水中悬浮物大部分去除,清水排回东平湖。建议加强入湖排水口的水质监测,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造成东平湖水质污染。挖泥船加装油水分离器,保证船只油污废水达标排放。②生活污水处理本工程施工期预计日产生活污水18.72m3,生活污水中主要是有机污染。由于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经消毒、沉淀、过滤后,可用于周围农田灌溉,不排入东平湖。对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小的施工点,可选择附近村镇的旱厕;距离居民点较远的施工点采用简易的土地处理。3.1.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受扬尘影响的现场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发放防尘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眼镜和防尘帽)。定期洒水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量。混凝土简易拌和站设置袋式除尘器,并加强除尘器的维护保养。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应定期检修与保养,及时清洗。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执行定期检查维护制度(I/M制度);所有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排放应执行《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1-14761.7-93)。3.1.3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①垃圾处理20 为保证施工生活区环境的卫生,在3个施工区的生活区设置3个小型垃圾站。生活垃圾每两天清运一次,配备垃圾清运车一辆,安排2-3名工人负责垃圾的处理工作。②排泥场处理为了防止排泥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在排泥场周围作围堰,排泥场内设置多级子堰,收集淤泥渗水,再经约2km长的排水沟沉淀后,水中悬浮物大部分去除,清水排回东平湖。3.1.4噪声控制措施①加强道路养护,进场施工机械的噪声应符合《机动车辆允许噪声》。②为减轻噪声对附近散住村民及施工人员的影响,采取以下保护措施:距离堂子村居民点的施工区为避免噪声扰民,夜间22:00时至次日晨6:00时不安排强噪声施工。3.1.5生态保护措施(1)农田保护措施①对湖区影响移民根据地方实施情况,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安置,主要措施如下:对湖周涝洼地进行改造,对湖区内人均土地达不到0.5亩的群众,保证0.5亩的口粮田;积极发展家庭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工矿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等。通过上述措施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达到原有标准。②施工临时占地前要将农田表层30cm内的耕作层土保留起来,待弃土结束后铺洒在弃土表面上。(2)生态预防保护措施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知识普及,提高保护意识。②施工营地尽可能租用附近村镇的民房,尽量少新建施工营地,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③制定施工生态管理制度,严禁施工人员破坏施工区占地外的树林、农田和灌木、草地。加强施工占地区内的生态管理,合理用地,加强施工场地绿化并减少对施工区外地表扰动。3.1.6人群健康保护措施①在施工进场时对场地进行卫生处理。施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当地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肝病的预防治疗药品,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消毒措施,防止病源传播。②做好饮用水源的消毒与保护。③施工区临时设置的旱厕要组织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在施工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消毒、掩埋,进行无害化处理。20 3.1.7水土保持措施(1)弃渣场①排泥场结合穿黄河工程排泥场布设包括东平湖玉斑堤外侧和卧牛堤外侧设两个排泥场,为东平湖大堤淤背,排泥场围堰设计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经考虑。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为复耕还田措施及植物措施。在淤泥排放之前,先将排泥场上部耕作层剥离并堆至一侧,剥离量27.7万m3,对剥离土做好临时防护措施,用尼龙布覆盖,待排泥完毕后并固化后再将剥离土回填,复耕还田。在围堰背水侧播撒紫花苜蓿和紫穗槐,种植面积3.53万m2。②弃渣场堂子泵站围堰拆除产生的弃渣0.1万m3和堂子泵站拆除量0.05万m3,弃于土料场开挖的土坑内,上部覆土料场剥离的腐殖土,经场地平整后复耕还田。(2)临时堆土场为了排泥场复耕需要,在淤泥排放之前,先将排泥场上部耕作层剥离,剥离量22.52万m3,在排泥场周围平坦地方合理堆放,要求堆放坡度为1∶2.5,堆高3m,为防止堆渣体流失,在堆渣场的坡面用纤维布遮盖,待排泥场淤泥固结后再将剥离土回覆至排泥场表面。将临时堆土场清理后即可复耕还田。(3)土料场土料场设在距围堤1km处的耕地上,取土前先将上层腐殖土剥离,剥离深度0.5m,剥离量14500m3,剥离土堆至一侧,做好临时防护措施,用尼龙布覆盖,取土后用于弃渣填放,后回填复耕。(4)施工营地在施工营地的建设中,施工单位动土工程应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弃土、弃渣量,并做好临时占地区的排水工作。在施工期间被临时占压的土地,基本不产生水土流失,不需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但由于主体工程建设扰动了原地貌,加之项目区风沙较大,为防治风蚀影响,在施工区及生活区周围布设挡板。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须将地表建筑物全部拆除,废弃物运至集中堆放点,并进行场地清理,复耕还田。(5)施工临时道路工程新修临时道路3.0km,宽6m,道路区所处地势较为平坦,修建时主要以填方为主,路面为碎石路面,在路基附近设有排水系统,其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很少,属轻度侵蚀,故对临时道路在施工完建后进行场地平整,复耕还田。(6)施工临时道路20 工程新修临时道路3.0km,宽6m,道路区所处地势较为平坦,修建时主要以填方为主,路面为碎石路面,在路基附近设有排水系统,其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很少,属轻度侵蚀,故对临时道路在施工完建后进行场地平整,复耕还田。(7)蓄水影响区根据蓄水影响处理规划,主要是涝洼地改造、家庭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新建加工厂等。涝洼地改造防治措施主要以生物措施、灌溉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融为一体,提高农作物产量,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新建加工厂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产生的弃渣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优化加工工艺,减轻新增水土流失影响。为减轻东平湖蓄水对湖内村庄影响,将对受影响的4个村台进行护坡防护,在防护过程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弃渣量,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3.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1)蓄水区水质保护措施①改变养殖方式,减少养殖污染网箱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大,污染严重,应当继续控制和逐步禁止湖内网箱养鱼,采用大湖自然放养方式,即不投人工饲料、肥料,利用湖中水生植物等自然放养,并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在输水通道内划定水产禁养区;根据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水质保护要求,结合东平湖治污规划和渔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研究合理养殖规模和改善东平湖水质的合理措施。②加强陆域污染源治理和环境管理由于现状情况下,东平湖蓄水区周边有工业污染源,随着区域开发、经济发展,工程区附近出现工矿企业等排污单位不可避免。为确保蓄水区水质不受污染,需建立水源保护管理机构,严格控制湖周污染物排放,将水质监测、环境管理、区域管理有机结合,正确处理湖周经济发展和水源保护的关系。为保护东平湖蓄水区水质,对莱芜、新泰地区的污染源应采取治理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大汶河水质应加强监测。对流域内面污染源氮、磷营养盐采取截流措施,坡耕地修筑梯田,外设田埂,内设排水沟,使有机盐不外流或减少外流。通过科学施肥,增施农家肥,改进施肥方法,以减少其进入水体。(2)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工程设计中采用截渗墙方案加固围堤及基础,同时扩建重建排渗泵站,以控制堤防渗漏及浸没影响。在东平湖堤后修建和疏通现有截渗沟,控制湖周地下水位的抬升,可避免湖外农田土壤盐碱化的发展。20 对次生盐渍化区域中已有保护要采取工程措施落实排水系统的构建,防止湖区周边地区农田地下水位的抬升,降低对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造成危害。对可能发生次生盐渍化的蓄水区周边地区,一定要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盐碱化规律,十分谨慎的设计好这些区域的灌排系统,这是防止次生盐渍化最根本的措施。除此之外,对可能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区域可以修建条田和台田,加密排水系统,抬高农作物地面。3.3公众参与调查结论2005年2月中旬,评价单位到工程所在地进行公众调查。共发放了160份问卷,实际收回150份,回收率为94%,调查对象包括国家公务员、科技人员、工人、农民、学生及普通群众等。调查结果表明:对本工程兴建后对当地环境影响的总趋势,认为会提高当地环境质量的占70%;认为有一定不利影响,需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减免的占22%;认为不会有影响的占8%。对项目的建设持坚决支持的9人,占6%;支持但要求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的135人,占90%。综合分析认为,公众对该项目的支持率很高,认为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将带来大的有利影响,工程建成后对当地环境质量将产生良好作用,并对本工程建设相关的征地、安置方案和政策认为基本合理,能够保证公众的相关利益。由于施工区位于东平湖周边和农田,距居民区较远,因此大部分公众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大家认为对环境保护要高度重视,重视公众补偿及安置,保护好土地资源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组成部分,可利用东平湖现有工程,发挥其综合效益,其蓄水影响处理工程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工程建设对各环境因子影响的分析,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改造较小,基本是对原有结构进行完善和加固。蓄水影响耕地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进行补偿,并落实有关生产安置措施,工程占地全部为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通过迹地恢复,生态系统会逐渐恢复原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短期影响。施工期排放的“三废一声”对周围大气和声环境和周围居住的人群有一定影响,通过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将施工期的影响降到最小。总体来说,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长期、有利影响为主,短期、不利影响为次。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建设内容不存在影响项目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20 第6章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建议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6.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混凝土搅拌是施工期主要固定尘污染源,对拌和设备应有较好的密封,从业人员必须注意劳动保护,搅拌地点应选在其主导风向下方300米内无敏感单位的地方。(2)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泥、石灰等材料运送时,运输汽车应完好,不得超载,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以防泥土洒落,以减少起尘量。水泥、石灰等容易飞散的物料,应统一存放,并采取盖棚等防风遮挡措施;砂石的筛料,水泥的拆包等应在避风处进行,起尘严重的场所四周要加设挡风尘设施。(3)为防止场地起尘,应配备洒水车,必要时相关路段洒水处理,使表面有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6.1.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单位应注意施工机械保养,维持施工机械低声级水平,给在较高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并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中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作业时间或进行工作轮换。(2)昼间施工时应确保施工噪声不影响运输路线沿线的居民生活环境,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停止施工,主要运输通道也应远离居民区。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白天(6∶00~22∶00)或对各种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要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车辆的噪声级维持在最低水平。(3)除施工场地西南方400米处有一居民点下李村外,施工场地周围无敏感点。因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但考虑到夜间可能会有高噪声设备的突发性噪声对下李村的影响超过限值,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掌握周围居民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尽量不在夜间进行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作业,混凝土需要进行连续作业时应先做好人员、设备、场地、材料的准备工作,将搅拌机运行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6.1.3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人员集中的居民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应设有临时集水池、沉砂池等临时性污水简易处理设施。另外,还需设置干厕或临时冲水厕所。(2)各类施工材料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20 (3)施工过程中,因挖、填土方,遇到雨季会引起河流水质浑浊,造成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为防止施工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应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安排好施工进度。6.1.4对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施工人员临时居住点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施工车辆送至城市垃圾处理场,防止生活垃圾污染水源。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按要求应该运到规定地方堆放。6.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6.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恶臭,是无组织废气,它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主要分布在格栅沉砂池、氧化沟和污泥脱水机房等区域。目前应用的恶臭治理方法主要有氧化法、吸收法和吸附法,另外,还有空气稀释法、掩蔽法、小球除臭法等。在美国主要采用高温直接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湿法吸收等方法;日本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采用臭氧氧化、生物氧化等方法。由于恶臭气味是由单项物质造成的,脱臭就是要去掉这种物质,所以从整体上讲恶臭污染是可以治理的,而且往往需要多级治理,因为当脱臭设施的脱臭效率达到97%时,臭气强度只降低50%,脱臭效率达到99%时,尚存三分之一的臭气强度,因此只有尽可能提高脱臭效率,才能基本达到无臭强度。但由于一般污水处理厂恶臭产生源面大量小,要想从整体上收集治理是不现实的,为此只有以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来减轻恶臭对外环境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某市西湖污水处理厂恶臭主要产生源污泥脱水机房的卫生防护距离为200米。为此,根据项目平面布置图计算,需要增加征地约2000平方米,投入约19万元。此外,在厂区内还应采取下列措施:(1)提高绿化率,美化厂区。设置规定的卫生防护隔离带;(2)强化管理,产生的污泥堆放在指定的场地,及时外运;(3)加强日常环境监测。6.2.2污泥填埋防治措施污泥采用卫生填埋措施处置时,应采取下列对策:(1)考虑城市周围是否有适合填埋的低地或谷地,以及环境卫生问题;(2)由于污泥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经雨水的浸蚀和渗漏会污染地下水环境,因此建设污泥卫生填埋场如同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样,地址须选择在底基渗透系数低且地下水位水不高的区域,地基需作防渗处理,填坑铺设防渗性能好的材料,另外还应配设渗滤液收集装置及净化设施;20 第七章环境风险分析7.1环境风险源项识别根据国内外水电站建设经验教训的判别分析,该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源主要为水库垮坝失事而引发坝址下游重大洪水灾害。该项目库坝为细骨料砼砌块石重力坝。实践证明,混凝土大坝比土石大坝更安全。根据国内外库坝资料统计,国际水库垮坝失事率为2.3%;国内水库垮坝失事率为3.8%。但其中绝大多数为土石坝垮坝失事,如国内水库垮坝失事的土石坝占溃决失事库坝总数的95%。可见,混凝土坝垮坝失事率很小。但由于洪水的复杂性、突发性和工程的艰巨性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而也不能认为混凝土坝完全不存在垮坝的可能性。国内外历史上也有混凝土坝漫顶垮坝和非漫顶垮坝失事而造成毁灭性洪水灾害的实例。因此,该项目建设应十分重视库坝安全工作。7.2环境风险原因分析根据国内外对库坝安全的研究成果,引起库坝破坏和溃决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复合作用。大概分析其主要原因有:(1)强烈地震小地震不容易引起库坝破坏和溃决,但强烈地震(震级≥7.0)比较容易引起库坝破坏和溃决。由于该项目库坝所在区域地壳处于相对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并据此进行库坝工程抗震设防,加上自身水库不大(大坝高度<100米),不易诱发地震,因而地震引起库坝工程大面积、高强度破坏的可能性很小。实践历史表明,至今地震并未引起过库坝破坏和溃决事故。(2)温度变化20 温度变化引起库坝局部破坏事故在混凝土拱坝上较为普遍。这是因为拱坝的坝体厚度相对比较单薄,且拱坝又是边界受到约束的高次超静定结构,库坝运行期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容易在拱坝体内引起温度应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因应力超限会引起库坝开裂。但一般情况下温度变化只可能引起库坝局部破坏,不会引起库坝骤然溃决。该项目库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厚度比混凝土拱坝雄厚,库坝运行期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库坝体内温度应力比混凝土拱坝小,且温度应力对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的不利影响也比混凝土拱坝小。该项目混凝土重力坝即使在不利的温度条件下如在低水位下运行或库水位骤然降至空库或库水位骤然升至设计洪水位也不易发生坝体破坏和溃决。(3)山体滑坡小规模的库岸失稳如崩塌、滑坡和坍岸等不会造成库坝破坏和溃决,但大规模的库岸失稳和高势能的快速崩滑体会造成巨大涌浪,引起库周及库坝下游洪水灾害,并危及库坝安全。特别是在坝体附近上、下游两侧发生大规模的快速滑坡,容易造成坝体破坏和溃决。该项目水库虽然存在小规模的岸坡失稳之隐患,但由于所在区域地壳活动比较稳定,库区、坝址和厂址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因此发生大规模的库岸失稳和高势能的快速滑坡而引起巨大涌浪洪灾和垮坝失事的可能性很小。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对于库区内外河段两岸边坡存在的多处小规模不稳定地质体,应予以加固和防范,进行护砌、支挡工程处理,避免小规模的库岸失稳而诱发大规模的库岸失稳。此外,库坝投产运行期还应禁止在库区内外附近周围炸石和炸鱼等爆破活动以及在库区和坝下附近河段两岸边坡随意堆放大量物料和建筑,以免引起滑塌。(4)坝基破坏20 坝基的变形性、渗透性、稳定性与坝体的安全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坝基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承载能力、透水性小、岩体完整稳定,以免变形过大引起地基破坏、渗透水压过大导致扬压力超限和坝体或坝座岩体滑动失稳。根据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无区域性地质构造通过坝区,发育压(扭)性低次序构造行迹规模较小,坝址基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和黑色粉砂岩,沿河两岸均有基岩露头分布,岩质紧密坚硬,边坡稳定性较大,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但坝址河中有顺河向中高倾角断层破碎带分布,表部岩石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岩石渗透性较大,存在坝下及绕坝渗漏,建基岩石工程性质不很理想,必须进行固结防渗工程处理。因此,该项目坝址基础只有经过采用科学的工程处理技术和采取严格的固结防渗措施,进行加固增稳,彻底消除隐患,才能避免产生坝体失稳变形、裂缝、滑动、渗水而引起水库垮坝失事。(5)蚂蚁通道由于蚂蚁蛀蚀土石坝体或土坝接头土料和混凝土坝裂缝空隙,产生白蚁通道,引起坝体渗流漏水。若不采取控制措施,也会引起坝体渗透变形,威胁水库安全。古人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据资料报道,国内至今仅发现一座水库坝体(土坝)有一个漏水点是由于坝身白蚁通道产生的,但经及时进行充填,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见,该项目库坝因蚂蚁通道而引起垮坝失事的可能性极小。(6)战争和恐怖袭击假如一旦受到战争和恐怖袭击而使该项目库坝瞬时被毁,巨量库水突然下泄,造成连锁反应,使其下游多级水库也相续垮坝,洪水灾害严重,可能酿成流域性灾难。虽然战争和恐怖袭击具有不可预见性,但由于该项目水库不是特大型水库,其作为战争和恐怖袭击目标的可能性实在太小,除非战争时发生意外。(7)超标洪水20 从中小型(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垮坝失事情况统计分析,防洪标准低是水库垮坝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库大坝抗洪标准愈低,垮坝失事比例愈大,即使抗洪标准较高,若位于特大暴雨中心,也难幸免。造成库坝防洪标准低的问题,一是由于水文资料缺乏或历时较短,再加上分析方法不够可靠或计算工作不够细致而产生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较大偏差,其结果使计算的设计和校核洪水数据偏小,从而使水库大坝工程防洪标准未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造成水库大坝实有抗洪能力明显偏低。二是遭遇稀有特大暴雨的超标洪水,事先又未作好非常措施和防汛准备。该项目库坝是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在加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和历史洪水调查工作的前提下,其防洪标准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短期的超标洪水一般不容易产生水库垮坝失事。但是如果遇到难以预料的特大超标洪水时,则有可能使库坝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垮坝失事。考虑到该项目库坝处于七都镇中上游区位,为保证下游居民库坝安全起见,建议适当提高自身库坝的正常抗洪标准,可通过适当扩大泄洪设施和能力来提高防洪标准;对超标的特大暴雨洪水,应事先作好非常泄洪措施的准备,并应事先通知下游作好防汛抢险准备。(8)勘测设计有误如果不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不进行详细的水文调查和地质勘察,水帐计算不正确,设计考虑不周到,则会导致盲目施工,将给以后水库大坝安全埋下隐患,因而容易造成水库垮坝失事。据初步统计,我国近40年来,由于漫顶垮坝失事的水库有1100余座(未含由于调度运用失误而漫顶垮坝失事的水库),其中由于超过设计洪水标准而漫顶垮坝失事的水库仅有300余座,约占1/3;其他大多数是由于勘测设计有误或根本没有进行过勘测设计的缘故。这些并不属于洪水标准本身的问题,其数量却占了漫顶垮坝失事水库总数的2/3以上。因此,对水库大坝抗洪安全来说,除了合理选定防洪标准以外,还应当特别注意要正确地进行勘测设计和合理地调度运用。该项目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保证设计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9)施工质量低劣20 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库坝体材料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关系到库坝安全与否的问题。库坝施工质量低劣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用材不合理和施工作业不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不规范,致使混凝土浇筑质量差;混凝土碱性骨料反应导致坝体开裂、膨胀和剥蚀;坝体接缝灌浆质量差,引起渗漏;坝址基础清理处理不彻底,防渗加固措施不到位,导致坝体失稳变形、裂缝、滑动、渗水;土坝接头土料控制不严和碾压不实,导致坝体滑坡、塌坑、渗水。上述施工工艺、用材、作业等方面的原因会使坝体材料质量恶化,引起坝体局部破坏,直接影响坝体稳定,威胁库坝安全运行,甚至引起水库垮坝失事。据水库垮坝失事实例的原因分析统计,由于工程质量差的原因而造成库坝溃决的比重仅次于防洪标准低的原因。由此可见,该项目库坝施工质量把关应引起高度重视。为确保该项目库坝安全运行,除要求达到足够的抗洪标准外,还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没有好的工程质量,就谈不上工程标准。如果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忽视工程质量,将会在工程中留下隐患。对此,在施工中应加强工程监理,组织施工质量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并做好遗留尾工处理。(10)运行管理不善20 从国内外库坝历史看,中小型水库一般防洪标准普遍比大型水库低,其大坝勘测、设计、施工遗留问题较多,再加上思想麻痹,运行管理不善,防汛抢险工作差,垮坝风险难以完全避免。库坝运行管理不善主要体现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防洪意识淡薄,不重视水库技术管理工作。在观测检查方面,不重视大坝安全监测、鉴定工作,不设置满足大坝安全观测设施,以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水库带病冒险运行,甚至引起垮坝失事;在调度操作方面,不重视编制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忽视水库安全操作规定,以致不合理进行调度运用,导致调洪操作失误,致使超汛限水位蓄水运行而漫顶垮坝失事;在设施设备方面,不重视库岸坝体防护加固和闸门吊车维修养护,以致不能实现水库良性循环,致使库坝老化失稳和泄洪闸门临危难启,引起溃坝失事;在防范应急方面,不采取应急度汛措施,不及时除患抢险,不重视建设可靠的预报、预警系统和改善交通、通讯设施,以致洪水来前无准备,洪水来时无对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因此,该项目运行期应加强水库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库坝安全。综上所述,水库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劣、管理工作差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垮坝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两次跨坝(共40座)原因统计,由于水库工程防洪标准低或超标洪水垮坝的,占37.3%~51.5%;由于水库工程质量劣垮坝的,占35.9%~38.5%;由于水库管理不善垮坝的,占4.2%~15.9%;水库其他原因垮坝的,占4.6%~11.39%。该项目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1991]第77号令《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精心勘测设计,加强工程质量和水库技术管理工作,遵守水库安全操作规定的前提下,是可以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7.3环境风险后果分析由于该项目库坝所在七都溪下游河段,总库容为3030万立方米,假设其运行期发生水库垮坝失事,其总库容为3030万立方米库水突然大量下泄,巨大洪水将淹毁其下游马板村和七都镇,将造成其下游两岸乡村道路、房屋、农田、果园、森林、鱼塘、畜舍等的严重破坏和成千上万居民的严重伤亡,将给当地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社会经济、人民生命、国民财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灾害。因此,该项目水库大坝安全不可忽视。7.4环境风险管理对策20 为了确保该项目水库大坝安全,除害兴利,延长库坝寿命,充分发挥效益,努力避免垮坝灾害风险,该项目建设从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和应急措施,做到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根据该项目库坝环境风险原因分析结果,参照国内外库坝安全工作研究成果,针对可能引起库坝破坏和溃决的主要原因,提出如下防范和应急措施。(1)认真贯彻执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1991]第77号令)。该条例对坝高15米以上或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大坝建设、管理和险库处理都作了明确规定和严格要求。(2)严格按照水电项目管理程序办事。为防止发生水库大坝破坏和溃决,应依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鉴定、加固工作。(3)加强工程地质勘测工作。该项目库区、坝址、厂址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调查,继续查明情况。(4)严格按照规范精心设计。该项目坝址建基岩石工程性质不很理想,库区内外河段两岸边坡存在多处小规模不稳定地质体,需要进行工程处理。因此,建议全面考虑整体工程布置,妥善处理枢纽工程与非枢纽工程的关系,合理规划布局,认真勘测设计,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5)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库坝建设施工期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工程施工监理,组织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做到施工工艺规范、施工用材合理和施工作业严格,并做好遗留尾工处理,保证工程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20 (6)加强水库运行技术管理。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库坝投产运行期必须建立健全水库运行调度和安全操作技术体系,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合理编制水库防洪预案和调度运用计划,遵守水库安全操作规定;重视大坝安全监测、鉴定工作,加强库岸坝体防护加固和闸门吊车维修养护,设置满足大坝安全观测设施,经常检查和定期观测大坝安全情况,并对洪水数据进行复核,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杜绝水库带病冒险运行;重视建设可靠的预报、预警系统和改善交通、通讯设施,制定应急度汛计划,做到洪水来前有准备,洪水来时有对策,并设置满足闸门启闭备用电源和设备,保证及时宣泄洪水。对超标的特大暴雨洪水,应事先作好非常泄洪措施的准备,并应事先通知下游作好防汛抢险准备。(7)禁止库区引发滑塌作业。库坝投产运行期还应禁止在库区内外附近周围炸石和炸鱼等爆破活动以及在库区和坝下附近河段两岸边坡随意堆放大量物料和建筑,以免引起滑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