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议应对极端干旱气候有效增加蓄水方法 摘要:针对今年极端气候条件下,有效增加蓄水,减轻干旱带来人畜饮水及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关键词:引洪入库;设计;措施Abstract:Accordingtothisyear’sextremeweatherconditions,effectivelyincreasethewaterstorage,reducedroughtbroughtdrinkingwaterproductionandlivingwaterisdifficult.Keywords:flooddiversionstorage;design;measures中图分类号:S3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马龙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上,位于东经103°14′~103°45′,北纬25°8′~25°37′之间;南北长约44.5km,东西宽约52.8km,辖5镇3乡,国土面积1614.149km2,其中长江流域841.8km2,珠江流域772.3497
km2。至2012年末人口19.54万人。全县海拔在1775m至2496.8m之间,相对高差不大,属云贵高原滇东北中低山丘陵地貌,东与麒麟区接壤、南同陆良县、宜良县交界,西和嵩明县、寻甸县毗邻,北与沾益县相邻。处于分水岭源头地带,一般没有地形条件修大的蓄水工程,无过境河流,无大的泉眼,用水主要是靠天落雨及工程性蓄水,至2010年全县已累计建成水库、塘坝493座,其中:中型1座,小(一)型19座,小(二)型131座,塘坝342座。总库容9944.85万m3,兴利库容8500.88万m3。根据我县地形、地貌特点,蓄水工程多数水利工程除病险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水面积偏小;正常降水年本区径流无法完成蓄水任务,一般要靠引非本区径流洪水才能够完成蓄水任务,这些水库坝塘主要靠汛期降雨补充,引洪工程犹显重要。对现有引洪工程存问题,总结和分析是增加蓄水的关键,近年各级对水利建设投入逐渐加大,我县小(一)型以上病险水库工程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已完成37件,存在病险的水库将逐渐得的加固处理;遭遇四年连旱,全县蓄水量每年仅是正常年蓄水量一半左右,甚至除险加固后几年没有蓄水,供需水矛盾异常突出,水库塘坝蓄水严重不足,多处河道断流、造成多个村庄缺水无法耕种,甚至人畜饮水不得不从几里地外运水维持,少数工业停产,旱灾给马龙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7
引洪工程配套大多失效,一方面老化,另一方面主要是四年来降雨特殊,据气象降雨情况统计,时空分部极为不均,单点暴雨突出,降雨历时短,强度大,2010年6月26日久旱后,马龙23小时内降雨231.3mm,是马龙100年不遇,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次日转晴;2012年6月24日夜间2点-7点全县多数乡镇降雨66.7mm,次日晴,年降雨总量又少,引洪区内植被较差,短时强降雨,渠道薄弱段极易被冲毁,冒雨抢修好,天气晴了,引洪失败,还要承担渠道下被冲毁良田的赔偿;未倒塌段被淤泥填埋,交通桥与渠道常被淤积堵实,造成引洪失败,病险水库逐渐减少,因引极端天气造成引洪渠老化报废,水库无法达到正常蓄水,甚至空库,水库闲置浪费,群众看着河流、守着水库受旱,为缓解极端气候带来干旱影响,利用现有水库,完善引洪配套,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是增加蓄水量,解决水困最经济有效办法。笔者对我县新田水库引洪干渠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同业人员对引洪干渠设计提出指导意见,希望能够在近年,让全县乃至滇西南三省遭遇同样极端天气带来的干旱缺水困难有所缓解。马龙县新田小(一)型水库,于1956年新建,1973年扩建,总库容41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73.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479亩,实际灌溉面积2888亩,水库本区径流8.7km2,1976年开挖引洪渠,与松溪坡水库灌溉干渠K18+270处相连,至K26+570进入新田水库,引有效径流4km2,全长29.57km。7
松溪坡小(一)型水库,径流面积20.5平方公里,坝高9.5米,坝顶高程2149.767米,坝顶长330米,顶宽4.6米,总库容668.7万立方米。灌溉渠断面为梯形,平均口宽5m、底宽1m、深1.8m设计坡降1/1000、流量1.5m3/s至K18+270,沿途经过古城、奎冲、新屯、小里冲、月州屯、高山铺、双堆等多个村庄,主要功能为解决沿途灌溉,K20+850进入杨景山村,K23+045进矩形渡槽,K23+470为渡槽出口,全长425m,渡槽设计坡降1/100,流量1m3/s,断面为1×1m,原设计计划从松溪坡多余水量调水,附带引洪入新田水库。渡槽出口K23+470m至K26+570渠道断面为梯形,平均口宽5-6m、底宽2m、深1.8m进入新田水库,该段设计坡降1/1000,流量1.5s/m3,工程运行初中期效果良好,但运行中后期因,特别土地承包到户后,干渠用水、交通等因素复杂,随意取水,掘堤渠道淤积等问题严重,工程老化加速,年岁修清淤工作量逐年增大,1990年从班庄小庙建取水坝,坝高5m,开挖长2.6km引洪渠,设计坡降1/500、流量0.8m3/s,开挖平均断面为口宽3m,底宽1m,深1m交原引洪渠K18+270处,经过杨景山村庄内,在干渠段上增设池塘,长13m,宽8m(即K20+850-K20+863)供生活用洗菜、浇菜及沉淤,池塘底低于引洪渠底2-3m不等,出口经过村庄段,设矩形暗涵(即K20+863-K21+263)长0.4km,断面1.5×1.8m,送出村庄,将原来部设在山凹处小桥拆除,经过山脊设跨干渠交通桥,7
原道路改道走山脊;山凹K21+842-K21+907建塘坝,坝塘按10年设计一遇洪水标准,确定坝高,用于蓄水及沉淤,水满后自流,经渡槽段进入引洪末端(即K23+470m-K26+570),渡槽出口进入新田水库段当时运行情况较好,仅做了清淤处理。1990年新开挖2.6km无灌溉要求未经过村庄,底坡较陡,区间植被较好,运行过程中年清淤量少,至今运行情况较好;K18+270至渡槽段由于对用水、引水、沉沙等考虑周全,引洪区内,乱开乱挖控制较好,引洪的干渠老化速度相对渡槽出口慢得很多,运行成本也较小。渡槽出口到进水库段,交通桥布设于山凹,兼做背沙桥,指在洪水夹杂泥沙大时不引进干渠内,运行情况观察,该桥极易被淤积堵死渠道,造成其上游洪水冲毁渠堤;引洪渠一般高于农田,夏旱时农户只要见引洪沟内有水,就随意掘堤走人,防不慎防,遇到被掘堤后降雨,不仅水库引洪失败,如果渠下农田被水毁坏,群众还要找管理单位索赔损失;因引洪区内植被破坏严重,渠道淤积严重,汛前清淤工程量大,引洪运行成本高,其主要原因,除极端气候因素外,不排除引洪渠设计过流小,渠堤防洪标准低,渠道配套设施不完善,特别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7
笔者建议,引洪渠设计要尽可能增大过流量,渠堤防洪标准要能够抵御5年一遇以上洪水标准,新建或修复引洪干渠,一定要注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保住近年不冲不淤,植物措施逐年加强,保住长久不冲不淤,才能有效增加蓄水,抵御较恶劣气象条件。引洪渠设计,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设计,是充分利用现有水库塘坝,增加蓄水最经济的办法,是降低引洪渠运行成本和解决用水困难最经济的办法。1、径流区内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确定好引洪径流区内坡耕地,有政策条件的优先对其进行退耕还林,无政策且坡度大于15°以上,最好在引洪渠下游造地,置换渠道上耕地,小于15°以下,无条件退耕的可以继续耕种,要完善好交通及用水设施。做好沉沙与取用水结合;非耕地,对其进行植树造林种草,生物措施逐步达到固沙保水,保护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短期植被无法有效固土保土的修建沉沙取水池,既方便群众用水又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严禁径流区内乱开乱挖或者过度放牧,确保径流区植被覆盖率逐渐达到80%以上。2、引洪干渠过流量及配套设施设计引洪渠流量的设计,一般应该按5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以降低运行成本,径流区集体土地内荒山坡,应该扩大过流段面,采用土渠边坡,两边墙植草固土,渠底坡降设计一般1/1000,对征占用土地难度较大的地段,满足引进5年一遇洪水标准即可,增大设计坡降,适当减少渠道断面;全段引洪渠道,下渠堤顶尽能够满足小型车辆通行,以方便引洪运行管理。7
3、发展引洪渠条带经济让引洪渠经过村庄或者较大山谷,要在渠道以上建设5年以上一遇洪水标准小坝塘,用于栏沙及调洪,同时就近解决当地用水问题,使引洪渠水在途中得到调蓄,延长引洪渠过流时间,方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跨渠道交通桥尽量布设在低山脊,杜绝布设于山凹;尽量不因引洪渠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人为破坏干渠现象发生,引洪渠要让群众享受到水从家门口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障碍,要成为群众致富经济源泉,如杨景山村洗菜池,让他们每年自觉清除淤泥,成为群众离不开的生活必备品,做到引洪与发展当地经济共赢,引洪渠运行寿命就会自然延长,运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水库蓄水效果就会更好。参考文献:《马龙县十.二五水资源规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