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50 KB
- 5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南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001-2003)(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9)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文件编制办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2主要技术标准1.2.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1.2.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51辆/日2015年:23024辆/日2027年:45191辆/日1.2.3隧道建筑限界限界净宽:10.50m行车道宽度:2×3.75m限界净高:5.0m1.2.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1.2.5隧道内卫生标准: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294.6ppm;发生事故时,短时间(20min以内,阻滞段长度不大于1Km)为300ppmB、烟尘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2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进洞口位于南彭镇新铺子五社,靠近现南彭至石岗二级公路内侧,出洞口位于南彭镇鸳鸯六社,交通便利。隧道区地形地貌受地层、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进出洞口为砂、泥岩形成的坡、崖,隧道中部为较宽阔的丘陵。进洞口上部为砂岩形成的陡崖,下部为泥岩形成的斜坡;出洞口为一砂岩陡崖及倒崖区,陡崖及倒崖下部为泥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土层形成的斜坡,斜坡下有一由东南向西北的冲沟,隧洞从泥岩斜坡近顶部穿过,陡崖呈近M形。隧道靠近进洞口一侧有近平行的由北向南的三条冲沟,但冲沟切割深度均不大,靠近出洞口一侧有一沿南东向北西向的冲沟,冲沟最大切割深度近20m。隧道区内最高点标高为478.50m,最低点标高为395.00m,相对高差达83.50m。隧址区工农业较发达。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红苕、家禽、家畜等,粮食和肉类自给自足有余。2.2气象、水文隧址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之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低气温-3.7℃,极端最高气温度42.2℃。雾日全区年平均30~40天,最多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毫巴。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6毫米,最大平均降雨量达1378.3毫米,最小平均降雨量783.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多年平均风速1.3m/s,一般风力为3~4级。隧道进洞口处于南湖西边,南湖坝顶高程约400m,而隧道进洞口高程约426m,相对高差约26m,且隧道进洞口距南湖水库最近约150m,进洞口与现南湖水库坝顶相对高差约26m,中间为一斜坡,斜坡岩性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低液限粘土,厚度较小,多为1m左右,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低液限粘土及泥岩均为不透水层,地形坡度较缓,约30°。南湖水库按现有坝顶标高蓄水之后,不会对隧道进洞口产生不利影响。隧道靠近进洞口一侧有近平行的由北向南的三条冲沟,但冲沟切割深度均不大,靠近出洞口一侧有一沿南东向北西向的冲沟,冲沟最大切割深度近20m,三条冲沟为隧址区地表水主要的排泄途径,其流量为0.013L/s~0.032L/s,水量随雨季变化明显,无用途。3、工程地质3.1地质构造隧道位于广福寺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倾向245~330°,倾角6~13°,无断层通过,节理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较简单。在隧道进出洞口各有三组裂隙。
隧道进洞口段:①产状为108°∠85°,主要发育于砂岩中,长5~25m左右,见3条,裂面较平,呈闭合至张开。张开裂隙最宽约30cm,被粘性土所充填,贯通性较好,下雨时有水渗出;②产状为70°∠85°,在泥岩及砂岩中均可见到,长2~8m左右,间距约1~3m,裂面较平,多呈闭合,内无充填;③产状为160°∠73°,主要发育于泥岩中,长1~5m左右,间距约2~3m,裂面较平,呈闭合至张开,张开裂隙最宽约5cm,局部被粘性土所充填。隧道出洞口段:①产状345°∠82°,为砂岩中的卸荷裂隙,最长约70m,一般为10m左右,大多张开,裂隙最宽约5cm,局部有少量充填物,贯通性较好,大多有基岩裂隙水渗出,间距2~3m;②产状为284°∠83°,长1~3m左右,间距约2~5m,裂面较平,多呈闭合,内无充填;③产状为230°∠75°,主要发育于泥岩中,长1~3m左右,间距约2~7m,裂面较平,呈闭合至张开,张开裂隙最宽约3cm,局部被粘性土所充填。3.2地层岩性沿线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及少量填筑土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3.2.1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隧道区绝大多数地段,只在进出洞口及中部少量地段为基岩直接出露区。根据其形成原因,将其划分为填筑土(Q4me)及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低液限粘土。A、填筑土(Q4me):在钻孔中未揭露到,分布于进出洞口的居民房、公路附近,主要由亚粘土、砂土及碎石组成。堆填年代较长,结构稍密~中密状。厚约0~1m。B、低液限粘土(Q4el+dl):分布于隧洞进出洞口及洞身段,呈暗红色至黄褐色,软塑~硬塑状,偶含少量碎石。厚0~1.30m。3.2.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由于其产状平缓,除进出洞口段外,其余地段较少见到。砂岩呈灰白色,中粒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钙泥质胶结,抗风化能力较强;泥岩呈紫红色至暗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3.3不良地质现象隧道区无滑坡、泥石流、岩溶、采空区、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现象。隧道出口存在一由砂岩形成的危岩,位于出口两隧道之间,靠近左洞口,与左洞口相距约15m。危岩体高约15m,长约35m,体积约2000m3。危岩体内有一张开的卸荷裂隙发育,裂隙几乎将整个危岩体从上至下贯通,裂隙最宽处约3cm,局部被粘性土所充填。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状态,但在隧道进出洞口施工影响下,有可能处于失稳。
隧道出口左洞左侧存在一倒崖,位于左洞西南面,与隧道轴线近于直交,倒崖底高程约405m,与隧洞顶板高程相差约11m。倒崖由于砂岩岩交界处泥岩风化形成。倒崖长约70m,最高处约7m,倒崖深约14m,原为当地居民居住,倒崖中部有一与倒崖走向近于平行的卸荷裂隙,裂隙长约50m,部份张开,内被粘性土及草充填,下雨时有水沿裂隙渗出。倒崖现状虽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有卸荷裂隙的存在,对倒崖的稳定不利,进而危及到隧道出洞施工安全及行车安全。3.4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土为坚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Ⅰ类,为建筑抗震一般场地,设计特征周期0.35s。区内近年来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3.5水文地质条件隧道位于广福寺向斜东翼,隧道穿越一宽缓丘陵,进出洞口地形较低,中部地形较高,宽缓,整个地形为北东面较高,其余三面较低,整个隧道为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隧道区地表大多为第四系土层所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砂岩及泥岩。根据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地层岩性及构造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故场区地下水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3.5.1隧道区井、泉分布在隧道区砂岩中有两口井,均位于出洞口砂岩陡崖下,为砂岩裂隙水,出水点为砂泥岩交界处,标高为409m左右,流量为0.027L/s~0.207L/s,水量与大气降水有直接关系,雨季变大,天旱则变小,两口井均为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在泥岩中有三个出水点,分别为位于隧道进出口,均为第四系土层中的松散孔隙水及泥岩强风化带内的裂隙水,其标高分别为422m、410m及401m,流量分别为0.006L/s、0.054L/s及0.012L/s,水量随雨季的变化而变化,天旱时基本干涸。在第四系土层中有5口井,分布于宽缓丘陵顶部,标高为463m~472m,流量为0.009L/s~0.013L/s,均为第四系土层中的松散孔隙水及砂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水,水量随雨季变化较明显:雨季增大,天旱时变小甚至干涸,其用途均为居民饮用。3.5.2地下水的类型与富水性隧道进出洞口均处于泥岩中,上覆地层为砂岩,砂岩靠近地表,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故在靠近地表的砂岩层中有少量裂隙水,由于倾角较平缓,裂隙较少,有利于地下水的富存。综合分析得出场区靠近地表层砂岩为含水岩组,以基岩裂隙含水为主,但含水量不丰富,泥岩为相对隔水层。3.5.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砂岩在地表出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沿向斜倾向向深部运移形成地下水。由于其分布位置高,含水层均被沟谷切穿,在砂泥岩接触面往往以泉水的形式排泄。3.5.4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由于区内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单一,主要为大气降水,故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3.5.5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其腐蚀性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测试结果表明:隧道区内地下水及地表水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水对砼腐蚀评价标准判定: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3.6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3.6.1洞口工程地质问题评价3.6.1.1进口(长沙端)洞口工程地质问题评价隧道进洞口位于反向坡上,地形坡度角为39°至近于直立,部份地方为基岩直接出露区,土层较薄(多小于1m),强风化带厚1.30~4.20m。隧道进洞口多处于泥岩段,属易软化的软质岩石,由于进洞口标高接近于泥岩与砂岩交界面,砂岩裂隙水长期浸泡泥岩使得其变软,且由于岩层倾角平缓,顶板泥岩易垮塌。洞口边仰坡开挖后稳定。3.6.1.2出口(重庆端)洞口工程地质问题评价隧道出洞口位于一砂岩陡崖下泥岩斜坡上,土层较薄,约为1m左右,强风化带厚度最大为2.70m,出洞口由于外倾御荷裂隙使部份砂岩形成危岩,施工前将其清除;另外由于砂岩与泥岩交界面附近的泥岩在砂岩裂隙水的浸泡及风化作用之下,已使砂岩形成一倒崖,且倒崖内发育有一组卸荷裂隙,该裂隙贯通性较好,对倒崖今后稳定不利。隧道开挖之后倒崖下底板与隧道顶板高程相差约11m,以泥岩为主。隧道洞口施工前处理危岩和倒崖,边仰坡开挖后稳定。3.6.2洞身稳定性评价隧道洞身段穿越岩性为砂岩及泥岩近于互层,岩层倾角较缓,以厚层状为主,弱风化带较完整,但偶有碎块及裂隙,施工中应加强临时支衬措施,以防隧道顶板冒顶,隧道施工中不会出现涌水现象。本隧道埋深较浅,顶板最大埋深约为72m;岩层呈单斜产出,地质构造简单;岩石为砂、泥岩互层,其中,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4MPa,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0.3Mpa,不会产生岩爆现象,不会有有害气体产生。3.6.2.1隧道围岩的分类与分布
根据岩石等级、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隧道埋深、弹性波速、RQD及水文地质条件,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G、《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附录一及《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中有关分类标准,将隧道围岩分为Ⅱ、Ⅲ、Ⅳ三类。在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时,考虑到隧道轴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以小角度相交,沿隧道轴线岩层近于水平,对隧道围岩稳定不利,故隧道围岩类别均酌情作降级处理。(1)隧道进出洞口因属隧道浅埋段,围岩类别降低一类,为V类围岩。(2)隧道洞身段泥岩为IV类,砂岩为III类,石以厚层状泥岩及砂岩为主,本段岩层由于倾角较缓,隧道侧壁易稳定,顶部易坍塌。3.6.2.2洞身稳定性(1)Ⅱ类围岩洞身稳定性在洞口由于洞顶岩层厚度薄,因受风化影响,这类围岩岩体较破碎,呈碎块状松散结构,洞顶易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坍塌至地表。(2)Ⅲ类围岩洞身稳定性构成Ⅲ类围岩的地层岩性为砂、泥岩互层。这类围岩的裂隙较发育,层间结合一般,特别是砂泥岩接触部位结合较差,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3)Ⅳ类围岩洞身稳定性组成Ⅳ类围岩的地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呈厚层状,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位于向斜轴部附近的砂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层面结合较好,岩体较完整。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及掉块,侧壁基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坍塌。3.6.3水文地质评价(1)隧道区地下水水力特征及富集条件隧道进出洞口均处于泥岩中,上覆地层为砂岩,砂岩靠近地表,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故在靠近地表的砂岩层中有少量裂隙水,由于倾角较平缓,裂隙较少,有利于地下水的富存。隧道开挖后,在砂岩段会出现淋水及股状流水,其余地段以滴水为主。(2)隧道涌水量预测据场地实际情况,按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结果作隧道涌水量预测值,左隧道涌水量平常243.92m3/日,最大635.62m3/d,右隧道涌水量平常241.64m3/日,最大531.61m3/日。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突然涌水现象,但开挖过程中应作好疏排水措施。3.6.4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隧道进出口洞口段边仰坡开挖,将改变边坡的自然稳定性。引起稳定性下降,但只要及时作好必要的防护处理和地面排水工作,即可避免由于坡形改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隧址区地表大多为第四系粘性土层所覆盖,下伏基岩为砂、泥岩互层(局部泥岩为主要岩层),且基岩岩层倾角缓,裂隙不发育,地下水水力联系差,而隧址区井泉出露点大多第四系土层松散孔隙及及基岩强风化带裂隙水,故隧道施工完毕之后,不会出现隧址区地下水疏干及土壤砂化问题。隧道弃碴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因而弃渣场必须做好防护、排水措施,并尽可能绿化,以改善生态环境。3.7天然建筑材料及施工用水电3.7.1条(块)石料隧道区沙溪庙组(J2s)砂层分布广,可开采范围较大,石料成材率高,运输方便。3.7.2砂砾石料场隧址区砂料及卵砾石料资源缺乏,需从巴南区木洞镇长江河漫滩采集,运距约50m,隧道混凝土用砂也可采用机制砂。3.7.3施工及生活用水隧道进洞口为南彭水库,水库容量大,现为附近居民及场镇生活用水,根据水质分析成果,该水源对砼物无腐蚀性,故可作为隧道施工期间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3.7.4施工用电隧道进出口附近均仅有220V照明线路及动力线路,建议业主结合隧道营运用电,进出口均架设一回路10Kv高压线至隧道口,架设线路长度约1Km。4、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洞口浅埋加强段支护参数表项目Ⅱ类围岩Ⅲ类围岩初期支护20号喷砼25cm20cmφ6.5钢筋网@20×20cm@25×25cm锚杆HBC22N组合式中空注浆锚@80×80cm,L=3.5mΦ22全粘接药卷锚杆@100×100cm,L=3.0m二次衬砌50cm45cm仰拱50cm45cm初支加劲措施18工字钢14工字钢铺助措施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注:偏压段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无偏压段为素混凝土。4.1.1洞身一般段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锚、网为主,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支护参救根据结构分析与工程类比相结合确定,Ⅲ
类衬砌为设仰拱,同时Ⅲ类衬砌向Ⅳ类围岩地段延伸10米,以保证结构和施工方法过渡安全。。洞身深埋段各类围岩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见表3。洞身深埋段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表表3项目Ⅲ类围岩Ⅳ类围岩初期支护20号喷砼15cm10cmφ6.5钢筋网@25×25cm/锚杆Φ22全粘接药卷锚杆@100×100cm,L=3.0mΦ22全粘接药卷锚杆@120×120cm,L=2.5m二次衬砌35cm35cm仰拱35cm/初支加劲措施//铺助措施//5预埋件与预埋洞室设计预埋件包括通风、照明、消防及供配电工程所需预埋件,但不包括隧道交通工程预埋件(业主另行单独委托设计),必须在二次衬砌施工时安装预埋,预埋件位置原则上要求准确,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移动位置。埋设预埋管时,先在管内穿φ5mm镀锌铁丝。5.1施工监测a量测目的隧道施工监测是新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隧道施工中,通过对隧道围岩动态的监控量测(洞口地段还应对地表沉降进行观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通过量测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隧道的安全,达到隧道施工安全、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b量测项目根据南湖隧道的地质特征、围岩特点,设计考虑进行如下项目的量测:(1)拱顶下沉量测(2)围岩周边收敛量测(3)锚杆抗拉拔实验(4)洞口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5)开挖掌子面及坑道周壁地质观测5.2临时工程与洞渣处理
施工临时用房及材料堆放、加工场地可于洞外路基范围和附近缓坡地带布置,但不得妨碍洞口及截、排水等构造物的设置,施工用电应与隧道营运用电统一考虑,施工用水采用南湖水库水。进口(长沙端)位于南彭至石岗公路旁,无需便道,出口(重庆端)需结合路基施工修筑1Km施工便道。隧道弃渣尽量利用作为路基填方,余者可设置挡土墙堆置于隧道进出口沟谷中,并做好防护排水设施。6.隧道施工准备6.1一般规定6.1.1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悟设计意图,做好现场调查和图纸核对工作。6.1.2施工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技术准备和组织落实工作。6.1.3应根据工程规模,技术要求等建立实验室。6.1.4施工应加强地质工作,重视跟踪地质调查与超前地质预报。6.1.5施工过程中,应完整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做好事故记录,编写施工技术总结。6.2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5.2.1施工场地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合水源等情况合理布置5.2.2弃渣场地布置应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并方便弃渣5.2.3临时工程应满足安全和便于施工活动正常开展的需要5.2.4严禁将临时房屋布置在受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及雪崩等地段5.2.5爆破器材库油库的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6.3主要建筑材料洞门端墙:10号砂浆砌块石,表面细加工路堑挡墙:10号砂浆砌块石,表面细加工帽石:20号现浇混凝土水沟:7.5号砂浆砌片石,10号水泥砂浆勾缝水沟平台:5号浆砌片石洞口平台:5号浆砌片石护坡:5号浆砌片石喷砼:20号混凝土锚杆:R25N中空注浆锚杆,全粘接药卷锚杆钢筋网:φ6.5A3Ⅰ级钢筋6.4人员投入劳动力投入计划表名称人数备注现场值班5测量班5开挖班30出渣班88车,司机8人
喷射工班12电焊班4杂工班6后勤12总计82(五)机械准备主要机械投入计划表名称数量备注挖机3PC220、SY215C装渣机3XG953出渣机415t自卸式汽车气腿式凿岩机10喷浆机3搅拌机2JDY750电动空压机2拉料车2L3.5-8/207.施工方法说明及流程图(开挖、钻爆、通风出碴、支护、衬砌)7.1洞口工程7.1.1洞口施工工序施工工序见洞口施工程序框图7.1.2洞口开挖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近洞口侧60M范围内及两洞口中间地带,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修建供风、供水、供电设施,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主,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运输采用15t太脱拉自卸车。7.1.3边坡防护洞口开挖后的边仰坡面按设计整修平整,及时按设计进行防护,以防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或滑坡。7.1.4洞门修筑本隧道洞门修筑在进洞施工前完成,并完成明洞回填工作,作好洞口范围的排水工作,以确保洞口稳固、安全。
截水沟的开挖和修筑洞口土方分层开挖修建洞口临时生产设施施工场地的平整主便道修至洞口挖至路基设计高度洞门装饰护面墙施工洞门施工洞口排水沟的修筑边坡修整边坡临时防护洞口施工程序框图7.2明洞工程
。开挖拱部以上土方(挖至拱脚)灌注拱圈做外贴式防水层进行初步回填暗挖拱脚以下石方灌注边墙明洞施工工艺流程图7.2.1洞口明洞施工注意事项1.明洞边坡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岩土加固措施。明洞衬砌施工应仰拱先行,拱墙整体加固2.明洞实质开挖应防止爆破影响边仰坡的稳定。3.明洞边墙地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边墙基础混泥土灌注前应排除坑内积水,完成后应及时回填。4.明洞衬砌施工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明洞衬砌和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5.明洞拱圈外膜拆除后,应及时按设计做好防水层及纵向盲沟保证排水畅通
6.明洞拱圈混泥土达到设计1m,方可采强度后由人工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用机械回填 7.隧道洞口段围岩预加固措施洞口段围岩的自支护能力比较弱,有的甚至没有自支护能力。因此,在洞口段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保证开挖及后续作业的进行7.3、开挖工程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3.5m~4m之间,开挖出渣后即对岩面素喷一道C25级砼封闭岩面,为了消除施工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平行流水作业,加快工程进度,初期支护锚杆、钢筋网及砼复喷等工序可与开挖适当拉开一定的距离,距离一般控制在25m以内;Ⅲ级围岩相对Ⅱ级围岩岩性更弱,因而全断面循环进尺宜控制在2.5m~3m之间,开挖出渣后即进行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等初期支护工作;Ⅳ级围岩比Ⅲ级、Ⅱ级围岩更差,因而为了防止隧道坍塌、保证施工的安全,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初期支护紧跟、及时闭合成环、加强监控量测”的原则,开挖采用中长台阶的方式,即先开挖上断面并初期支护,而后进行下断面及仰拱的开挖,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2.5m以内。为了控制隧道的超挖和欠挖导致补炮多次扰动围岩,一定要做好光面爆破设计,使爆破后轮廓线最大程度接近测量弧线。
1.开挖程序图画开挖轮廓线测量放样布置炮眼钻孔装药连线吹孔
找顶刷邦排除烟尘找顶刷邦出渣起爆初期支护下一环节7.3.1.超短台阶法这种方法分成上下两部分,但上台阶仅超前3~5m,只能采用交替作业。超短台阶法施工作业顺序为:用一台停在台阶下的长臂挖掘机或单臂掘进机开挖上半断面至一个进尺。安设拱部描杆、钢筋网或钢支撑。喷拱部混凝土。用同一台机械开挖下半断面至一个进尺。安设边墙锚杆、钢筋网或接长钢支撑,喷边墙混凝土(必要时加喷拱部混凝土)。开挖水沟、安设底部钢支撑,喷底拱混凝土。灌注内层衬砌。也可采用小型机具交替地在上下部进行开挖,由于上半断面施工作业场地狭小,常常需要配置移动式施工台架,以解决上半断面施工机具的布置问题。超短台阶法初期支护全断面闭合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能更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7.4、出渣工程
(1)机械装渣作业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不得损坏已有的支护及临进设备;(2)采用有轨式装渣打机械时,轨道应紧跟开挖面,调车设备应及时向前移动,或采用梭式矿车、转载机等设备进行边疆装渣;(3)漏斗装渣时,漏头处应有防护设备和联络信号,装渣结束后漏斗处应加盖;(4)在台阶或棚架上向下扒渣时,渣堆应稳定,防止滑坍伤人7.4.1注意事项1.为保证爆破质量,炮眼应符合以下要求:a.掏槽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大于5cm。b.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大于5cm。c.周边眼:炮眼间距误差不大于5cm,外斜率不应大于5cm/n,与内圈最小抵抗线误差不大于10cm。1.钻爆作业时注意事项a.首先应对炮眼布置、数目、角度和深度、用药量,引爆方式、爆破顺序等应事先作好钻爆设计。b.炮眼数应根据岩石强度、地质构造、自由面数、坑道断面尺寸,炸药布置、炮眼长度等因素确定,同样还应通过试爆调整初步钻爆设计。c.炮眼方向在一个临空面的情况下,最小抵抗线不要与炮眼重合,宜垂直于层理面,眼间距要匀称。底眼应超出设计轮廓线外10~20cm,眼深宜与掏槽眼相同,以防欠挖。d.严禁在已爆破的残眼中继续钻眼。爆破后,应经过不少于15分钟的待避时间,排险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e.在掌子面钻孔或其他作业时,不得同时向已成孔内装药。f.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经检查合格才得装药爆破。炮眼内泥浆、石粉应在装药前吹洗干净。g.爆破期间,除引爆电路外,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均应断开或迁至距爆破地点不小于50m处。h.瞎炮处理。由于操作不良,爆破器材质量差等原因,引起药包没有爆炸。瞎炮危及安全,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程处理。在瞎炮处理完毕之前,不允许继续施工,除负责处理瞎炮人员外,所有无关人员均需撤离现场。i.运输路线或道路应设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和养护,使其处于平整、畅通、状态线路或道路两侧的废渣和余料应随时清除。j.出渣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运装大体积或超长料具是,应有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7.5隧道支护施工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一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使岩体不致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应采用能与围岩密帖、及时筑砌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这样,就能通过调整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它参加工作的时间(包括闭合时间)来控制岩体的变形。
7.5.1洞口段根据南湖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口采用加强衬砌,喷、锚、网和工字钢架作为施工临时支护,Ⅱ类围岩施工铺助措施为超前小导管预支护,Ⅲ类围岩施工铺助措施为超前锚杆,以确保洞口段稳固安全。洞口浅埋段各类围岩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见表。洞口浅埋加强段支护参数表项目Ⅱ类围岩Ⅲ类围岩初期支护20号喷砼25cm20cmφ6.5钢筋网@20×20cm@25×25cm锚杆HBC22N组合式中空注浆锚@80×80cm,L=3.5mΦ22全粘接药卷锚杆@100×100cm,L=3.0m二次衬砌50cm45cm仰拱50cm45cm初支加劲措施18工字钢14工字钢铺助措施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注:偏压段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无偏压段为素混凝土。7.5.2洞身一般段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锚、网为主,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支护参救根据结构分析与工程类比相结合确定,Ⅲ类衬砌为设仰拱,同时Ⅲ类衬砌向Ⅳ类围岩地段延伸10米,以保证结构和施工方法过渡安全。洞身深埋段各类围岩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见表。洞身深埋段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表项目Ⅲ类围岩Ⅳ类围岩初期支护20号喷砼15cm10cmφ6.5钢筋网@25×25cm/锚杆Φ22全粘接药卷锚杆@100×100cm,L=3.0mΦ22全粘接药卷锚杆@120×120cm,L=2.5m二次衬砌35cm35cm仰拱35cm/初支加劲措施//铺助措施//7.6超前支护7.6.1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
超前小导管注浆(配合格栅钢架),注浆小导管既能加固洞周一定范围内围岩,又能支撑围岩。小导管一般采用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可取20~40cm,沿隧道周边的外插角可取10~20°。采用现场加工小导管,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凿岩机钻孔并将小导管打入岩层,注浆泵压注水泥浆。小导管采用外径φ42mm钢花管,管壁四周按15cm间距梅花形、钻设φ10mm压浆孔,钻孔角度、深度、密度及浆液配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压力符合规范要求。7.6.2超前小导管设计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使用,应用于隧道Ⅳ、Ⅴ级围岩拱部超前注浆预支护,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一)小导管支护结束压力流达到要求?注浆封闭工作面准备工作制作小导管安装小导管机具设备钻孔连接管路及密封及密封压水检查达到要求?拌浆7.6.3小导管的安装施工前,首先对掌子面进行喷射砼封闭,然后按设计要求布孔,采用手持风钻按布孔位置以外插角5°~7°钻孔,并将小导管沿孔打入,前后相邻两排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m。对于地层松软类可用游锤或手持风钻直接将小导管打入;对于砂土类,可用Ф20钢管制成吹风管,将吹风管缓缓插入孔中用高压风射孔,成孔后将小导管插入。⑴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做好标记,用凿岩机或煤电钻钻孔,孔径较设计导管管径大20 mm以上。⑵
成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或用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从型钢钢架上部、中部打入,外露20cm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钢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7.6.4小导管注浆对于打入的钢管应先冲洗管内积物,然后采用2TG120/105注浆泵注浆。注浆自下而上进行,浆液采用HJ1-352型砂浆搅拌机拌和。水灰比选用1:1.5、1:1、1:0.8、1:0.6四个等级。浆液由稀到浓逐渐变换,注浆完成后立即堵塞钢管孔口,防止浆液外流。若地下水丰富时,可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采用KBY-50/70注浆泵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cm厚封闭掌子面,形成止浆盘。注浆前先冲洗管内沉积物,由下至上顺序进行。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7.6.5劳力、机具设备的配置超前小导管每环设计数量为46根,每工班钻孔及注浆施工人员不宜少于10人,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结合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的特点,每工班施工机具配置如下:KBY-50/70注浆泵1台、煤电钻(或风动凿岩机)不少于10台、气焊机1台、BX1-500电焊机1台。7.7防排水介绍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图复合防水板就位准备工作联接防水板搭接缝防水板固定移走吊挂台车质量检查结束切除外露铁件头、砂浆找平补强否合格合格拼大幅防水板、防水板质量检查用射钉枪固定防水板肋条将防水板接在肋条上,松紧适度
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条件防水层材料施工环境气温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法不低于5℃,热熔法不低于-10℃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不低于5℃,热风焊接法不低于-10℃有机防水涂料溶剂型-5~35℃,水溶性5~35℃无机防水涂料5~35℃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5~35℃由于地下建筑所处位置的不同,所遇到的地下水的类型和埋藏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地下水存在特点,采取“隔、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隔,就是利用不透水或弱透水材料,将地下水隔绝在建筑空间之外
堵,就是采取措施封堵防水结构或防水构造破坏处(孔隙、裂缝等)的渗漏以及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密封措施水
排,就是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或将地表水疏导排除以及人为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
7.7.1排水措施
常用的结构排水设施有:盲沟—泄水孔—排水沟。而在施工期间,则应考虑施工排水。施工排水应结合结构排水进行。
A施工排水
施工排水包括洞外排水和洞内排水两部分
7.7.2洞外排水
主要是做好洞口的防洪和排水设施,防止雨季到来时山洪或地面水倒流入洞。对于斜井、竖井尤应多加注意。其次是将与地下水有补给关系的洼地、沟缝用粘土回填密实,并施作截水沟截流导排。7.7.3洞内排水
洞内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施工用水。对于有污染性的施工用水,还应按环境保护要求经净化处理后方能排人河流。
洞内排水方式,根据路线坡度情况可分为两种:
①顺坡排水
即进洞上坡,一般只需按路线设计坡度(不小于0.5%),在坑道一侧挖出纵向排水沟,水即可以沿沟顺坡排出洞外。
②反坡排水即进洞下坡,此时水向工作面汇集,需用抽水机排水7.7.4隧道防排水A隧道侧壁纵向排水盲管采用116/10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隧道横向排水管采用DN50塑料排水管。DN50横向排水管纵向间距20m,局部地下水丰富地段加密。纵向排水管沿隧道两侧全隧贯通。B隧道横向盲沟采用1-3根单壁打孔波纹管,其纵向间距原则上是20m干燥无水段落较长时,间距可适当的加长;在有水短时可以适当的加密。波纹管的根数根据水流的大小确定,湿水或滴水地段1-2根,集中小股水流处2-3根,集中大股水一般设3根。盲沟至上而下铺设盲沟沟深不得侵入二次衬砌,否则应砸槽埋设。C纵横向排水管用塑料三通联接,接头处外裹防水布,横向排水管应尽量设在环向盲沟处,以便环向盲沟里的水能迅速排入排水沟。D隧道路面清洗及消防水与地下水分开排,通过路缘边沟排出洞外。E电缆沟积水通过竖向排水管和塑料三通与横向排水管相连接,排入纵向排水沟,竖向排水管纵向间距20m。7.7.5隧道内侧沟设置A墙背纵向排水管为116/100双壁打孔波纹管,外包一层防水布.。B超高段行车左侧管沟保持不变,右侧电缆沟及纵向排水沟高度随超高变化,则保持右侧纵向排水沟流水面及电缆沟底面与路线纵坡一致。C盖板采用Ⅰ级钢筋、C25混泥土预制,路缘边沟可采用Ⅰ级钢筋、C25混泥土预制,也可现浇。盖板预制注意表明正反面,避免安装出错。D路缘边沟安装前,在纵向排水沟盖板上铺一层3cm后的防水砂浆,确保污水不进入纵向排水管,路缘边沟安装完毕,周围空隙以10号砂浆填塞密实。E盖板安装前,应清除电缆沟,纵向排水沟内的杂物,安装完毕,周围空隙以10号砂浆填塞密实。F电缆沟侧壁采用Ⅰ级钢筋、C25混泥土现浇,无仰拱地段电缆沟靠近边墙侧沟壁与边墙混泥土同时浇筑。其量计算在边沟数量表中。G
7现浇水沟,电缆沟侧壁前,应清除松渣、积水,应保证纵向排水沟的净空尺寸不小于设计值,且流水面与线路同坡。H超高方向右侧电缆沟、水沟高度随超高变化,N6-N9钢筋长度及N10钢筋间距做相应的调整,其工程量增减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I现浇水沟,电缆沟侧壁时,应注意预留横向排水管及竖向排水管孔。J洞内管沟安装后,其缝隙以10号水泥砂浆填塞密实。单块盖板钢筋明细表盖板名称编号直径mm每根长m根数总长m总重kg合计kgC25混泥土m³备注行车方向左侧电缆沟盖板N1Φ1082.643.302.042.520.0298长0.49mN2Φ643.052.150.48行车方向右侧电缆沟盖板N3Φ1072.642.901.793.170.0259长0.49mN4Φ643.041.720.38纵向排水沟盖板N5Φ1080.6108.064.975.980.0594长0.99mN6Φ691.054.551.01一块路缘边沟(50cm)工程数量表编号直径mm每根长m根数总长m总重kg合计kgC25混泥土m³N7Φ815334.591.813.350.064
N8Φ82761.620.64N9Φ64594.050.907.7.6人行横洞排水A人形横洞排水两边墙设置Φ80双壁波纹管各一道,其纵坡与横道通道纵坡相一致。隧道横向导水管无纺布隧道纵向排水管横洞纵向排水管塑料三通7.7.7车行横洞排水A车行横洞两边墙后设置Φ116-100HDPE打孔双壁波纹管各一道。其纵坡与横洞纵坡一致,在档头墙处与隧道纵向排水管相联接。B横洞路面由Φ5cm泄水孔排入横洞纵向排水沟,泄水孔间距10m,纵向排水沟与墙背的Φ116-100波纹管之间采用DN50硬塑管连接,将水沟积水排入横洞纵向排水管,在排入主洞排水系统,DN50横向排水管间距10m。7.7.8施工注意事项1在衬砌两侧边墙背后底部应设沿隧道的纵向排水盲管(沟),其孔径不应小于80mm。2沿衬砌背后环向应设置导水盲管,其纵向间距不应大于20m,遇水量较大时,环向盲管应加密。对有集中出水处,应单独设竖向盲管。环向盲管、竖向盲管的直径个应小于50mm。3
环向盲管、竖向盲管应与边墙底部的纵向排水旨管(沟)连通;纵向排水盲管(沟)应与横向导水管连通,以形成完整的纵横向排水系统。环向盲管、竖向盲管、纵向排水盲管应用无纺布包裹。4当地下水发育,含水层明显,又有长期充分补给来源时,可利用辅助坑道排水或设置泄水洞等截、排水设施。5当洞内水质有侵蚀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排水造成环境污染。6明洞顶部应设置必要的截、排水系统。7回填土表面宜铺设隔水层,并与边坡搭接良好。8靠山侧边墙底或边墙后宜设置纵向和竖向盲沟,将水引至边墙泄水孔排出。9衬砌外缘应敷设外贴式防水层。10明洞与隧道接头处应做好防水处理。7.7.9部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面结构下宜设纵向中心水沟(管),集中引排地下水。2中心水沟(管)断面积应根据隧道长度、纵坡、地下水渗流量,通过水力计算确定。3中心水沟(管)纵向应按间距50m设沉沙池,并根据需要设检查井。检查井的位置、构造不得影响行车安全,并应便于清理和检查。4隧底应设横向导水管,以连接中心水沟(管)与衬砌墙背排水盲管。横向导水管的直径不宜小于lOOmm,横向坡度不应小于2%,其纵向间距应根据地下水量确定,一般可按30—50m设置。当不设隧底中心水沟(管)时,横向导水管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lOm。5路面底部应设不小于1.5%的横向排水坡度。7.7.10防水工程的质量要求: a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防水混凝土应密实,表面应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裂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水泥砂浆防水层应密实、平整、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 卷材接缝应粘结牢固、封闭严密,防水层不得有损伤、空鼓、皱折等缺陷; e 涂层应粘结牢固,不得有脱皮、流淌、鼓泡、露胎、皱折等缺陷;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f塑料板防水层应铺设牢固、平整,搭接焊缝严密,不得有焊穿、下垂、绷紧现象; g金属板防水层焊缝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针状气孔等缺陷;保护涂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h变形缝、施工缝、后绕带、穿墙管道等防水构适应符合设计要求。7.7.11隧道排水设施质量检查
主控项目a 隧道、坑道排水系统必须畅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b 反滤层的砂、石粒径和含泥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砂、石试验报告。c 土工复合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一般项目d隧道纵向集水盲管和排水明沟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e 隧道导水盲管和横向排水管的设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f 中心排水直沟的断面尺寸、集水管埋设及检查井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g 复合式衬砌的缓冲排水层应铺设平整、均匀、连续,不得有扭曲、折皱和重叠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7.7.12监控设计的概念和原理a.概念:现场量测与工程地质、数学力学处理分析紧密结合,形成的一套信息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量测是手段,监控是量测的目的。
b.原理: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介质力学的动态特性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有关参数或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学力学上的处理和分析,来预报(当前和未来)围岩及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及工作状态,进一步选择和修正支护及开挖设计参数,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与可靠。
7.7.13现场监控量测流程图隧道设计现场调查与资料调研监测计划隧道施工监控结果综合分析监控数据处理监控量测经验类比判定基准施工是否安全理论分析隧道结构及周边环境稳定性、安全性评估提交变更设计与施工的建设业主或规范要求否报监理、业主设、计单位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及辅助施工设施新设计与施工方案7.7.14、隧道现场监测的必要性a.地质构造的复杂、介质材料的不确定
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性态的变化和规律
b.各种力的作用(施工)和自然作用影响
掌握施工方法方式进展及外界作用力对隧道结构及其围岩力学性态的影响
c.对工程诊断的需要:
①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数据②验证设计参数③施工方法技术的评估改进④对稳定性判断⑤验证运营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险情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d.未来预测的需要:对未来的性态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
e.法律的需要:确定事故责任原因
g.研究需要7.7.15隧道监测的设计1.了解隧道工程条件与概况:形式,类型,功能,尺寸,地层条件,周围环境,服务年限等
2.明确监测目的:各阶段的安全评估需要,施工稳定性需要,验证设计,新技术新方法或新材料的研究性需要
3.监测内容(监测项目或监测变量)
分前期原位观测、施工期监测和运营期监测三部分
4.仪器选择:可靠性(在特殊环境下元件与测试仪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仪器量程,精度等
7.7.16.监测断面布置的原则
1).在综合考虑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优化布置测试断面和测试内容
2).地层构造、围岩特性和工程形状尺寸变化部位
3).断面关键部位和关键施工阶段的情况
4).在少数点或断面安装较全面的测试项目,即最重要的断面进行最详细的观测,其他断面进行一种或几种不同内容的观测
5).在少量测试元件情况下,不要在大区域内均匀分散布置,应集中布置获取尽可能多的详细资料以分析
6).不宜限制埋设的元件数量和观测频率,应留有随机布置的数量和余地,适当调整和优化
7.7.17南湖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如下表所示: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测量间隔时间1-15天16-30天1-3月3月以上必测项目地质和初期观测支护岩性、及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测或描述,地质罗盘等开挖后继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爆破后进行水平尽空收敛收敛计每10-50一个断面没断面两个对测点1-2每天1-2每天1-2每周1-3每月拱顶下沉水平仪、水准仪钢尺或测杆1-2每天1/2天1-2每周1-3每月锚杆轴力各类电测锚杆,测力计及拉拨器每1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3根锚杆1-2每天-1-2每月-选测项目围岩内位移(洞内设点)洞内钻孔中安装点或多点位移计每30-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2-11对测点1-2每天1/2天1-2每周1-3每月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隙量测混泥土内应变计应力计及拉力盒代表性地段量测每断面宜为11个测点1次每天1/2天1-2每周1-3每月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柱压力计或其它测力计每50-100榀钢支撑一对测力计1次每天1/2天1-2每周1-3每月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准仪每5-50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3个测点①开挖面距离测量断面前后﹤2B时,1-2次每天②开挖面距离测量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③开挖面距离测量断面前后﹥5B时1次/周
7.7.18风水电作业内容概况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供电方案供水方案通风方案供风方案7.7.18.1供风和供水a空气压缩机站设备能力应满足同时工作的各种风动机具最大耗风量和足够的风压。b空气压缩机站应设在洞口附近,并宜靠近变电站,应有防水、降温、保温和防雷击设施。c供水方案的选择及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d水源的水量应满足工程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有高山自然水源时应蓄水利用,水池高度应能保证洞内最高用水点的水压。e水池的容量应有一定的储备量,保证洞内外集中用水的需要。f采用机械站供水时,应有备用的抽水机。g充分利用洞内地下水源,通过高压水箱送到工作面。h工程和生活用水使用前必须经过水质鉴定,合格者才可使用。i隧道工作面使用风压应不小于0.5MPa,水压不小于0.3MPa。g高压风、水管路的安装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k管路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不漏水。l洞内风、水管路宜敷设在电缆电线相对的一侧,并不得妨碍运输,不影响边沟施工。m洞外地段,当风管长度超过500m,温度变化较大时宜安装伸缩器;靠近空气压缩机150m以内,风管的法兰盘接头宜用石棉衬垫。n在空气压缩机站和水池总输管上必须设总闸阀;主管上每隔300~500m应分装闸阀。高压风管长度大于1000m时,应在管路最低处设置油水分离器,定时放出管中的积油和水。o管路前端至开挖面宜保持30m距离,并用高压软管连接分风器和分水器,通往上导坑开挖面使用的软管长度不宜大于50m。分风器、分水器与凿岩机间连接的胶皮管长度,不宜大于10m,上导坑、马口、挖底地段不宜大于15m。p风、水管路使用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养护;冬季应注意管道保温。
7.8.18.2供电与照明A隧道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400/230V三相四线系统两端供电;(2)动力设备应采用三相380V;(3)隧道照明,成洞段和不作业地段可用220V,瓦斯地段不得超过40V,一般作业地段不宜大于36V,手提作业灯为12~24V;选用的导线截面应使线路末端的电压降不得大于10%;36V及24V线不得大于5%。B变压器容量应按电气设备总用电量确定。当单台电动设备容量超过变压器容量1/3时,应适当考虑增加起动附加容量。C洞外变电站宜设在洞口附近,并应靠近负荷集中地点和设在电源来线一侧。7.8.18.3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使用绝缘良好胶皮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宜采用橡套电缆;竖井、斜井宜使用铠装电缆;瓦斯地段的输电线必须使用密电缆,不得使用皮线。B照明和动力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必须分层加设。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的距离,40V以下时不应小于2m,400V时应大于2.5m,6~10kV时不应小于3.5m。瓦斯地段的电缆应沿侧壁铺设,不得悬空架设。C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瓦斯隧道的通风设备和斜井、竖井内的电气装置应采用双回路输电,并有可靠的切换装置。D436V低压变压器应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输电线路长度不应大于100m。E动力干线上的每一分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丝具。禁止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设施。F短隧道应采用高压至洞口,再低压进洞;长、特长隧道成洞地段应用6~10kV高压电缆送电;洞内设置6~10/0.4kV变电站供电时,应有保证安全的措施。
G隧道作业地段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洞外照明按一般建筑工地要求。瓦斯地段的照明器材应采用防爆型,开关应设在送风道或洞口。H对于施工用电,靠近城镇时应优先利用外来电源;山岭重丘区没有电力来源时可根据工程规模、施工需要、机具等配套设置自行发电;采用大型掘进机械施工时,必须用外来电源;应设置预备电源或应急电源,确保停电时有必要的动力和照明。I对各种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应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作业时,应参J通风防尘排水K施工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卫生标准:L坑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应小于20%。M坑道内气温不宜高于30℃。N有害气体浓度(1)一氧化碳(CO)一般情况下不大于30mg/m,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作面时,可为100mg/m,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min。(2)二氧化碳(CO2)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3)氮氧化物(NO2)在5~8mg/m以下。(4)甲烷(CH4)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否则必须按煤炭工业部现行的《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的规定办理。7.8.18.5粉尘浓度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大于2mg;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大于4mg。a噪声不宜大于90dB.b隧道施工必须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方式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确定。长隧道应优先考虑混合通风方式。当主机通风不能保证隧道施工通风要求时,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风机间隔串联或加设另一路风管增大风量。
如有辅助坑道,应尽量利用坑道通风。通风方式可根据附录F选用。c隧道施工通风应能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要的最大风量。风量按每人每分种供应新鲜空气3m计算,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1kW供风量不宜大于3m/min。风速在全断面开挖时不应于0.15m/s,坑道内不应小于0.25m/s,但均不应大于6m/s。瓦斯地段通风,应将新鲜空气送至开挖面,将开挖面附近的瓦斯含量稀释到1.0%以下;并用排风管将瓦斯气体排到洞外,不允许瓦斯气体流入隧道后方内。d通风管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风管直径应通过计算确定,通风管应与风机配套,同一管路的直径宜尽量一致,对长、大隧道宜尽量选用大口径风管。(2)吸入式的进风管口或集中排风管口应设在洞外,并作成烟囱式,防止污染空气回流进洞。(3)通风管靠近开挖面的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压入式通风管的送风口距开挖面不宜大于15m,排风式风管吸风口不宜大于5m。(4)采用混合通风方式时,当一组风机向前移动,另一组风机的管路应相应接长,并始终保持两组管道相邻端交错20~30m。局部通风时,排风式风管的出风口应引入主风流循环的回风流中。(5)通风管的安装应做到平顺、接头严密、弯管半径不小于风管直径的3倍。(6)通风管如有破损,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7)压风管应采用软质橡胶管,吸风管应采用硬质金属管或玻璃钢管。e通风机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照通风设计要求安装主风机。洞内辅助风机应安装在新鲜风流中。(2)通风机应装有保险装置,当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停机。(3)通风机应有适当的备用量,宜为计算能力的50%。f应定期测试通风的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设备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
g隧道施工应采取通风、洒水等防尘措施,搞好个人防护,并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7.8.18.6施工通风两隧道较短,断面大利于通风,进洞掘进,在50m以内自然通风,50m以外每口用1台KJ66-11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通风机安在洞外15m处,风管用∮811mm阻燃抗静电软管,挂在边墙上,出风口距开挖面15~20m。若排烟困难时,用高压风辅助通风。通风管理是通风效果好坏的关键,为了确保通风效果,必须加强通风管理。通风管要始终保持平、直、顺,接头严密不漏风,若有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通风系统安装后,不经允许不可随意改动,非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开关风机。7.8.18.7施工用风、水、电a施工用风南湖隧道用风动凿岩机钻孔,用风量较大,上、下行隧道每口安装2台20m3/min空压机。元墩2号隧道用钻孔台车钻孔,高压风主要用于喷射砼,用风量较小,洞口安装1台20m3/min空压机。风管均用∮100钢管。b施工用水为了保证施工用水,元墩1号和2号隧道各在山上修一高位水池,容量100m3,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水由附近溪流中供应。在溪流旁建一水池,安装抽水机提升至高位水池。上、下水管均用∮100钢管。c施工用电各洞口设一10KV/0.4KV配电所(含高、低压配电屏)。由附近高压电力(10KV)线引入。动力电源高压10KV,低压380V。洞内工作面照明用36V,其余照明用220V。供电方式为由洞外配电所10KV母线出电缆供电。低压配电系统,均采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为满足特殊情况下用电,或高压电不能满足时的需要,各隧道口均备一台200KW移动式发电机。
隧道内管线布置如下图。通风管动力线照明线高压风管高压水管7.8.18.8施工排水南湖隧道上、下行均为下坡施工,使用机械排水,根据水量大小每50~100m挖一集水坑,安装抽水机把水排出洞外。工作面安装潜水泵,把水排入集水坑,潜水泵随工作面前进。防止洞内排水对环境的污染,洞口处设一沉淀池,洞内污水经沉淀符合排放标准后排走,或者供工程使用。8.安全保障组织与人员配置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总工)组员:各级安全管理干部职责范围:(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负责实施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办法。(2)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规划;审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负责按规定设置安全机构和配备人员及支持其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3)负责组织项目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计划。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4)组织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审查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追查事故有关人员的责任。8.1、安全保障检查程序与保障措施
安全检查程序:施工申请经理安质科副经理安全分析反馈施工前教育批准施工有工中有无隐患安全员排除隐患继续施工8.2、安全保证措施(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抓生产必须抓安全,以安全促生产。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队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从项目经理到生产工人,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各专职机构和业务部门要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3)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意识,克服麻痹思想,组织职工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知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生产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各类机械设备的操作工、电工、架子工、焊工等工种,必须经专门安全操作技术训练,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严禁酒后操作。(4)坚持经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堵塞事故漏洞,奖罚当场兑现;坚持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边查边改的原则;主要查思想、查制度、查纪律、查领导、查隐患,结合季节特点,重点查防触电、防塌方、防机械车辆事故、防汛、防火等措施的落实。(5)技术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对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要认真编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通过改进施工方法、施工工艺,采用先进设备等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7)生产、生产设施的现场布置要结合防汛考虑,并在汛期到来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8)施工现场设临时围墙和门卫,做好防盗、防火、防破坏工作;施工现场入口及危险作业部位设安全生产标志、宣传画、标语,随时提醒职工注意安全生产;场内各种安全设备、设施、标志等,任何人不准擅自拆动。(9)施工用电必须符合用电安全规程。施工现场内电线与其所经过的建筑物或工作地点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加大电线的安全系数。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机电设备。8.3预防措施①加强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特性,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研究治理措施,②地质预测预报以打超前探孔为主,辅以雷达波测试。③通过对开挖面及其附近围岩剥落情况的观察、描素、分析围岩的动态特性,作出超前预报。④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宏观预报。⑵治理措施①对微弱岩爆地段,直接在开挖面洒水,以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②对中等岩爆地段,在隧洞的边墙及拱部间隔50cm左右钻孔,孔径10cm左右,打好后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应力释放。③隧洞施工遇岩爆时,采取“短进尽、多循环、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施工,抓紧施作临时支护,必要时在掌子面加设超前锚杆,锁定前方围岩。8.4为防止拱顶和局部和坍落等问题,施工过程采取如下措施。
⑴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和技术文件,掌握洞身各类围岩的力学性能,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认真落实。⑵精心设计爆破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各项参数,尽量减小爆破对围岩的扰动。⑶锚喷支护即时跟进。坚决作到支护不合格开挖不前进,支护不跟进开挖不前进,支护不完全开挖不前进,支护变形原因未查明开挖不前进的四不开挖原则,即时让洞身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⑷超前预测预报地质变化情况,即时修正爆破方案各项参数。⑸严格实施监控量测有关技术规定,作到勤观察、勤量测、勤整理,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形发展情况,用以修正临时支护方案,指导开挖进度。⑹对钻孔、装药、喷锚等关键工序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检查,将引起隧洞坍方的因素消灭在工序质量控制中。8.5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8.5.1、组织保证措施(一)一旦中标本工程,将列为我单位的重点工程。为保证本工程总工期及关键工期,我单位将优先提供投入本工程的人力、物资和设备等。(二)按项目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现场成立高效运行的项目经理部。经理部主要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由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以充分借鉴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教训。(三)工程开工前,编制谨慎严密的网络计划,抓关键线路,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安排施工。编制计划时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可能对工期造成延误的各种因素,确定进度作业指标时留有余地,一旦发生延误以便采取补救措施。(四)根据总网络计划编制“月、旬、日”的作业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及时与原计划进行对比,并采取措施修正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对实际过程中出现的进度滞后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总网络计划的实现。(五)严格执行工地计划会制度,每天各作业班召开进度分析会,找出当天完成任务好、坏原因,制定下一班的措施。班长参加每周由经理部组织召开的周进度计划会,并由其具体落实每周计划,经理部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处解决。
(六)根据总体目标和施工进度、施工难度、环境等特点,充分利用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提前预测有可能发生的工序间交叉配合不到位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配劳动力及机械设备。(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材料设备提前到位,避免施工待料。保证施工机具完好率,并设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机械设备材料原因造成窝工及工期延误。(八)加强同相关方面的联系和协调,谋求工程施工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增进同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汇报。要加强与交通、供电、供水、环保、公安等部门以及工地邻近单位和村民的联系与协调,取得理解和支持,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九)根据当地民族风俗习惯,做到尊重他们、团结他们,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8.5.2施工保证措施(一)一旦我处中标,在抓紧施工准备的同时,立即展开对进入口、阐门井、支洞场地清除,洞口明挖土石方的施工。为提前进洞施工创造条件。(二)制定切实科学的施工方案,特别加强开挖爆破方案的优化设计,严格控制工序作业时间,上道工序超时下道工序补偿,将循环时间卡死。(三)投入足够数量、状态良好的隧洞开挖、装运、砼生产及供应及其他先进机械设备和足够的机械作业人员,机械选型配套、整体性能好、效率高,有效地促进施工进行。(四)隧洞施工过程中,由集团公司成立技术专家组与现场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严密、科学、经济实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充分依靠科技,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优化完善施工方案,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目标提供技术保障。(五)隧洞由开挖、支护、装运、衬砌到供应、均由专业队伍施工,主要工序采用机械化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循环,减少工序之间干扰,在满足质量要求和安全前提下,开展多工序同步平行作业,加快隧洞衬砌施工进度。(六)加强工地现场的协调和指挥,紧紧抓住开挖这一关键工序,以开挖为龙头,其他工序间紧密衔接,减少延误时间。
(七)做好隧洞通风、排水、排烟防尘工作,为隧洞洞身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八)规范操作加强机械保养、维修,保证机械正常运转性能,投入的关键设备要求性能高,状态好,部分设备有一定备用数量。(九)加强施工技术管理,防止坍方,预防突水,控制超、欠挖,杜绝质量返工事件发生造成工期损失。8.6.1质量保证体系图
质量保证体系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施工保证制度保证提高质量意识指挥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贯彻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创优规划经济法规TQC教育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各项工作制度和标准经济责任制施工队质量小组岗前技术培训熟悉图纸掌握规范技术交底质量计划测量复核应用新技术工艺检查创优效果制定创优措施明确创优项目优质优价完善计量支付手续制定奖罚措施签定包保责任状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下道工序是用户制定教育计划质量工作检查现场QC小组活动检查落实改进工作质量总结表彰先进提高工作技能接受业主和监理监督定期不定期质量检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现场试验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技术岗位责任制质量责任制质量评定反馈实现质量目标奖优罚劣经济兑现
8.6.2质量职责(1)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质量职责:①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组织制订确保工程质量的具体措施。②根据质量计划,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质量责任制。③及时推广保证工程质量的先进施工方法,表彰奖励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④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支持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主持召开QC小组成果发布会。⑤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进创全优工程活动。(2)总工程师质量职责①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制订本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工程创优规划,组织建立QC小组进行攻关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②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检验质量检验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③制订和实施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对因技术管理原因造成的重大、大质量事故负全责。④监督检查采购物资的检验和试验及设备的控制,主持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⑤推广应用统计技术,加强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建立质量记录。⑥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严把“图纸、测量、试验”关。⑦主持编制项目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其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措施。⑧组织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主持关键工序和人员培训,编写有关成果报告和施工技术总结。8.7质量保证措施8.7.1组织保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详见下页《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8.7.2技术保证措施8.7.2.1施工技术管理及人员安排
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室测量室物资室试验室质检室项目二队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项目一队安全室技术顾问职能部门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施工技术管理系统,下设工程部、负责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认真执行IS9000系列标准,制定和执行岗位责任制,编制科学合理的实
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以指导施工,认真执行开、竣工报告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测量复核制度、图纸审核制度。技术人员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技术负责我又是施工负责人,工程按关键工序分工负责,配备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确保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组建精干、高效的技术管理机构(工程部),参与该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及关键工序监督,坚持月、旬质量检查制,并实行优质优价,验工时奖罚兑现。技术负责人均为我单位从事施工的骨干。8.7.2.2施工技术管理措施⑴严格执行技术管理层层负责制,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对承建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⑵运用我单位在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成功经验,认真领会南桠河治勒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设计意图和招标文件精神,编制出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并对关键及特殊工序如竖井,隧洞开挖,支护施工等制定详细的工艺的流程和操作细则,并落实到人。8.7.3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8.7.3.1、物资采购(1)做好市场调查,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的厂家作待定的分承包方,并列入档案。(2)从待定的分承包方产品中取样试验。(3)试验合格后,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经项目经理认定作为合格的分承包方,建立供货关系。(4)建立分承包方档案,随时掌握生产状况的质量控制,促使提供稳定合格产品,否则重新认定合格的分承包方。8.7.3.2、业主提供产品的控制(1)业主提供的产品符合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2)业主提供的产品如有不符合规定者,及时通知业主派人处理。(3)对业主提供的产品作好标识,并作好记录,保证可追溯性。(4)安质和试验部门负责对业主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8.7.3.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采购产品用于工程上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料及外加剂、外掺料)及主要辅助材料在存放地悬挂标牌进行标识,并作好记录。检验、测量、试验及其它施工设备在仪器设备上贴标签标识,并作好记录。(2)工程施工过程产品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分项、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标识用质量检查证和质量记录来载明。(3)产品标识记录和控制由工序技术人员、领工员、材料员、试验员及质检员进行实施,以确保根据产品标识,实现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状态的追溯。8.7.3.4、施工过程控制(1)严格执行ISO9000(GB/T19000)系列标准,并根据本工程的合同要求,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2)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全优领导小组,主持和组织项目创优活动,实行总工程师质量总负责,质量管理工程师专职监察,各单项工程和施工工序、工艺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制,使创优落实到人头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做到分兵把关,层层包保。(3)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抓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开工前即组织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生产骨干熟悉设计标准和相关施工规范,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一并制定施工细则和质量措施。施工中,首先把好技术标准关,作好技术交底;其次抓好测量复核和试验检验;第三,严格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严格各工序质量检验与控制,确保工程一次合格,一次成优。(4)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把施工图审签制,技术交底制,质量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奖罚制,验工计量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到施工活动中去,使质量控制做到群专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贯穿施工全过程。(5)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技术攻关,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对本工程中的隧洞光爆衬砌外观等关键部位,分别成立QC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解决施工技术难关,确保工程创优。(6)坚持“预防为主,检验把关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的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中使用,按规定及时检验砼强度,据以指导配合比调整或改进施工工序,达到结构工程内实外美。(7)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与分配挂钩,并将优良工程质量奖,奖励在施工中表现好的施工班组和个人。
8.7.3.5、不合格品的控制(1)对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要进行有效控制和及时处理,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不合格中间不转,不交付。(2)在施工中若发现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半成品、成品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以满足其使用功能。(3)在施工中若发现质量事故,坚决按“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8.7.3.6、纠正和预防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地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出现不合格品。(2)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或质量通病,先分析原因,找出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归纳出主要影响因素,再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并责成专人负责执行,专人检查,限期完成。8.7.3.7、质量记录(1)质量记录是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真实、准确的依据。因此,质量记录按规定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2)质量记录严格按施工合同要求建立,并指定专人进行填写和填报。(3)质量记录由技术部门归档管理,经理部每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质量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8.8隧洞质量要素及质量控制措施8.8.1开挖(1)手持风钻钻孔时,采用TAPS断面测量仪精确定位隧洞开挖断面,并用油漆绘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和断面轮廓线。根据爆破设计图在开挖断面上标注出爆眼位置,定人、定区、定量钻孔。(2)钻孔精度按设计施工,并由专业技术干部检查验收,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使所有炮眼(掏槽眼除外)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3)光面爆破采用乳化炸药,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岩性对周边眼的装药量、装药结构、堵塞长度和炮眼间距等参数进行调整。8.8.2锚喷(1)早强砂浆锚杆
锚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尾端车制螺纹,螺纹长度15cm。垫板:采用厚度为8mm,尺寸150×150mm方型垫板,中间钻孔直径比锚杆直径大2mm~3mm。锚杆施工控制措施:钻孔深度严格控制,保证锚杆外露100mm以便安设垫板,采用高压风清孔;锚固砂浆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砂浆在初凝前用完,注浆孔口压力不大于0.4Mpa,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分钟,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道,严格控制水灰比,定期检查配制砂浆的早期强度,24小时的砂浆早强度应保证在20Mpa。(2)喷射砼选用TK961型湿喷机喷射砼,喷射厚度按设计要求办理。控制措施: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杂物,松动岩体;埋设短节钢筋,标志砼应喷厚度,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喷射作业时分段、分片、分层,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喷射砼进跟工作面,在喷射作业结束后4小时内,不得进行下一循环的爆破作业。8.8.3、钢筋(1)钢筋砼用钢筋,在运输和进入工地时,均必须附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工地试验室应对运进的钢筋进行检验,填发“钢筋试验报告单”。(2)每批钢筋由同一炉号的同截面钢筋组成。进场后严格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及尺寸(裂缝、结疤、麻坑、气泡、磕砸伤痕及锈蚀程度等)。在每批钢筋中按规定抽样进行试验,分别作拉力(包括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3)经检查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和安装的过程中,如出现某种异常现象(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时。须立即停止使用并作化学成份分析,予以鉴定。(4)钢筋工程施工控制措施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长度小于或等于5米时,长度偏差不大于±20毫米;钢筋弯起位置,偏差不大于±20毫米。钢筋接头可采用电焊焊接,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在25毫米及以下的钢筋,可采用绑扎搭接。拉杆中的钢筋接头,不论直径大小,一律采用焊接。
电弧焊接,帮条焊的帮条与被焊接筋采用同直径、同级别的钢筋,双面焊帮条长度:Ⅰ级钢筋4d,Ⅱ、Ⅲ级钢筋5d。单面焊帮条长度为双面焊的2倍。帮条与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搭接接头的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双面搭接焊的搭接长度:Ⅰ级钢筋为4d,Ⅱ、Ⅲ级钢筋为5d。单面搭接长度为双面的2倍。电弧焊接在无法进行双面帮条、搭接时,方可采用单面帮条搭接焊。当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牌号和调换焊工时,应制作二个抗拉试件,试验结果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钢筋绑扎,受拉区域内的光园钢筋末端应做成彼此相对的弯钩,受压区光园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使用铁丝绑扎结实。绑扎接头的搭接最小长度,Ⅰ、Ⅱ、Ⅲ类热轧筋,在受拉区分别为30d、35d、40d(d为钢筋直径),在受压区分别的20d、25d、30d。同一截面(任意截面30d长度范围,并不得小于50厘米)内的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须符合下列规定: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中可不受限制。电弧焊接的接头,可不受限制,但也宜错开。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钢筋骨架应绑扎结实,并有足够的刚度,在灌筑砼过程中不应发生任何松动。安装钢筋骨架(网)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并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砼灌筑过程中安装钢筋骨架(网)时,不应妨碍灌筑工作正常进行,避免因此造成的施工接缝。钢筋骨架安装就位后,应妥善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8.8.4、砼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砼拌合机械采用750型强制式拌合机(配自动计量装置),所有砼施工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各种拌合材料的配量作到准确无误。砼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强制式拌合机搅拌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1.5分钟。
砼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运至灌注地点的砼有离析现象,灌筑前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并不得再次加水。砼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米,否则,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或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灌筑。使用插入式震动器时,砼灌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40厘米,操作时依次垂直插入砼内,拔出时速度要缓慢,相邻两个插入位置的距离不大于50厘米,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为5~10厘米。振动时间以砼表面泛浆走平,水泡、气泡变少为捣实判断标准。灌注砼必须连续进行。不得间断。砼拌制时,按不同标号、不同配合比、不同工程部位、不同的作业班分别制作试件。当一次灌注砼数量50~100立方米时,制作试件一组,不足50立方米者,也应制作一组。砼28天抗压极限强度必须符合设计标准。砼内部质量应均匀密实,不存在空洞、露筋、露骨、蜂窝、麻面、裂缝等缺陷。表面不得有漏浆、沙面、脱皮现象。砼结构面大面平整光洁,无错缝、错台。8.8.5、模板模板须进行模型设计,保证在施工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力求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和多次倒用,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加工精度按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施工模板面需涂刷隔离剂,便于拆除模板,使砼面光洁美观。
质量检验总程序图原材料取样标准试验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试验报告实施控制检验成品抽样检验检验结果评定合格分析原因结束作出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合格不合格8.8.5.1、《检验质量保证体系图》
检验质量保证体系图监测过程质量保证样品管理不合格有异议申诉样品管理样品管理样品管理监测准备重新监测培训选定标准检定校核环境控制提出处理意见考试(核)选定规程选定细则维修管理参数记录结束用户分析原因检测、事故处理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颁证样品管理理组织人员上岗确定样品试验方案组织检验仪器设备调整检测环境样品管理数据处理检测复核检测报告审查签发成功不合格8.8.5.2质量目标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及国家、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实现全线创优的质量目标。全部工程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8.9保证施工安全的技术及组织措施8.9.1安全体系的建立以安全标准工地为目标,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安全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施工队长、安监、安全员、材料、公安等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行使安全监察职能,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体系图安全检查工程师项目经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机运班安全员开挖班安全员砼班安全员综合班安全员各作业点的青年团员安全监督岗安全管理体系图如下:8.9.2安全目标
在施工期间,消灭责任性因工重伤以上事故,杜绝火灾事故以及重大、大交通事故。因工受伤事故控制在0.5‰以下。8.9.3保证措施8.9.3.1、安全生产措施(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经理要把安全工作当作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规》,认真落实检查,建立安全奖罚,有效控制施工安全。(二)建立健全能有效运行的安全管理体系,行使安全监察职能,项目安全部管理体系见附图。(三)大力推行“FTA”、人体生理节律等安全系统工程管理和安全施工目标管理技术,加大施工现场防护设施和设备的投入,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可靠的技术、足够的防护设施之上。(四)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尤其防止坍方及岩爆事件的发生。(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各项防洪、防雷、防暴雨、防大风、防冻、防地震、防火、防煤气工作,做好用电防范工作。(六)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严禁施工人员下河洗澡。(七)作好劳动保护工作,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劳动部门规定的劳保用品。(八)爆破、起重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火工产品必须专人定点管理,作好发放、使用记录。(九)竖井的周边设护身栏杆(高度不低于1.2m),上涂安全色。槽边1m内不堆积杂物,严禁向下掷物,并设牢固的上下扶梯。8.9.3.2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场等应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二)现场道路应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应悬挂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3-82《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行人经过的坑、洞应设红灯示警,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三)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不得乱拿乱支。项目队要组成一个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四)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消防安全距离应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木工加工场、料库等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应随时清理,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五)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6-88的规定执行。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专业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其悬挂高度及线距应符合安全规定,并应架在专用电杆上。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变压器设护栏,设门加锁,专人负责,近旁应悬挂“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室内配电盘、配电柜要有绝缘垫,并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要设接地或接零保护。配电箱要能防火、防雨、箱内不得存入杂物并应设门加锁,专人管理。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应使用橡套电缆,穿过行车道时,应套管埋地敷设,破损电缆不得使用。检修电气设备时应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应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设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现场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敷设的电线路,不得挂在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上,必须挂设时要安设绝缘支承物。施工现场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36V的安全电压。严禁个人乱拉、乱接照明灯或其他电器。(六)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方可施工。(七)加强火工产品管理,严格执行领发专人管理登记制度,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八)洞内应保持相对干燥,对电源线路应经常检查,防止漏电伤人。8.9.3.3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一)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二)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三)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四)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应有专人看管。(五)用手柄起动的机械应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加油时要严禁烟火。(六)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七)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了望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八)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九)起重作业应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86)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十)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十一)洞内运输设备严禁搭人。8.9.3.4隧洞施工安全保证技术措施(一)所有人员进入施工区必须戴好安全帽。(二)清除洞口危石,加强防护。(三)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所有人员及大型机械设备撤至安全地点。(四)遇有瞎炮,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办理。(五)洞内运输应按规定限速运行,洞内车速不得大于12km/h。车辆使用前应详细检查,不得带病运行。洞内轨道应加强保养,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六)加强找顶工作,及时进行锚喷作业。(七)加强地质超前钻孔探测,对不良地质地段采取预防措施。(八)爆破按光面爆破设计,严格控制药量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对欠挖部位严禁爆破处理,以避免对围岩二次扰动引发坍方。(九)建立完善的交班制度。洞内如发现有险情况,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十)洞内行车设置专职调度,统一行车管理,洞内行车按规定限速行驶。9拟投入本工程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室计量室物资室办公室安质室机电室工地检测站第二作业队拌制场南湖隧洞工程经理部第一作业队财务室技术顾问10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0.1、工程施工时,将严格遵守《建设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暂行规定》争创文明施工工地。10.2
施工场地设置醒目施工标示牌,标明建设工程名称、规模及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名称和施工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姓名及工程开工、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等。10.3项目经理部由一名副经理主抓文明施工工作,并实行各工点责任承包制。施工现场严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10.4各类原材料,半成品的堆码均严格按公司《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要求堆放,并用标识牌标识清楚。10.5施工现场内道路平整畅通,排水良好,无人作业的沟、井、坑均加设安全防护标志或回填整平。10.6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佩带证明其身份的标识牌。10.7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蔽,安全防护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11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11.1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伤及施工区征地范围以外的地形、地貌,原有植物和植被。11.2临时工程的布置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11.3在弃碴料处理场的周围,要根据实际地形设拦碴坎和河岸防护等,场内注意排水,保持平整、稳定,设置临时滞淤池、截水沟和淤泥收集设施以防止淤泥进入毗邻水域完工时要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实施护面法或植树种草,必要时按要求对指定区域复耕。11.4在工程的实施期间,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以疏通施工区域内部环境的污水。设计施工必要的导流设施导引水流,使之对施工区域及其中的工程设施等不会导致侵蚀或污染,设置必要的拦污净化处理设施以防止将含有污染物或可见悬浮物的圬水直接排放入河流之中。11.5露天爆破采取控制爆破技术,将飞石和燥声减小到最小程度,临时便道竣工后,即时进行边坡防护施工,使竣工后的边坡稳定,不产生水土流失现象。12保持工地良好工作环境:12.1生产生活设施布置合理、整齐,机械设备、车辆停放有序。12.2定期清理收集生产生活区的废弃物料,分类运输到指定的存放点进行处理。
12.3合理设计生活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布置、容量。定期检查维护排水设施、化粪池等外部环境设施,定期收集和处理固体垃圾,定期消毒。12.4生产中各种机械设备产生的废弃油料,将建一个废油坑集中处理。12.5在混凝土搅拌站附近修建沉淀池,沉淀搅拌站产生的污水,经沉淀过滤后废水排出。保护周围的水资源。12.6树立施工公告牌,标明工程地点、名称、规模、进度等。在加油站和炸药、雷管库附近树立警示牌,标明严禁烟火、禁止吸烟等注意事项。提醒来往行人。12.7定时洒水降低施工区路面粉尘浓度。工期目标合同段工程安排施工工期10个月,比业主要求工期提前一个月。13、保护已建立的水准基点或永久测量标志不受破坏。14、工程竣工后,拆除临时设施时,不得破坏周围的建筑物和树木等其它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