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50 KB
- 4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一、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编制依据1.2主要工程情况1.3工期要求1.4质量要求1.5自然条件1.6项目管理组织1.7工程队部署及任务划分1.8施工准备1.9各部门职责1.10施工总平面布置1.11目标规划1.12劳动力计划安排1.1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1.14主要材料工程计划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2.1土石方工程2.2路基工程2.3路面工程2.4附属工程2.5涵洞工程2.6综合管网工程2.7电照预埋工程三、工期计划进度、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3.1工期保证体系3.2工期计划进度3.3工期保证措施四、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4.1质量管理体系4.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4.3质量保证措施
五、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5.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5.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5.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六、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措施6.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6.2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七、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及措施7.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7.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八、雨季施工方案8.1主要项目雨期施工技术措施8.2现场排水系统8.3成立防汛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8.4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一、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编制依据1.1.1招标文件。1.1.2国家现行公路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文件等。1.1.3我公司承建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本工程的设计标准。1.2主要工程情况本工程为XX港区疏港大道公路工程(Ⅱ标段)起点与东西干道起点相接,终点与南北干道终点相接,整体走向由南向北,起于K1+100,止于K2+965.067,全长1.865067公里。为港区专用公路,路幅宽34米,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km/h,K1+100~K1+360段受港区控制,按40km/h控制。本工程主要有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防护工程、路基排水工程;路面工程、除人行道铺装外的人行道工程;综合管网(雨污排水管、过街管线);手孔井以下的电照预埋工程等几个方面。1.3工期要求本标段业主计划工期11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0年7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2011年5月31日。1.4质量要求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1.5自然条件1.5.1气候特征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气温最低-1.8℃,最高42.9℃(2006年8月11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1141.8mm,最大日降雨量为191mm,最大时降雨量98mm。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且常有雷阵暴雨。春冬多雾,雾日最长达14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常年风速较小,以偏西北风见多,最大风速为28.4m/s。1.5.2地形地貌疏港大道公路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河口村和戴家湾村,起点位于广阳镇东侧(河口村),终点与戴家湾村局部地段的机耕道相连(K1+100m,K2+300~K2+560m),交通不便。
1.5.3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揭露,拟建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e)、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1.5.4地质构造与地震拟建区位于明月斜背斜的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产状260°~290°∠17°~28°,层面结合程度很差,经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公路区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裂隙①产状105°~130°∠53°~65°,裂隙长度0.50~4.50m,延伸0.50~2.50m,张开度3~10mm,间距0.50~2.00m,粉质粘土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②产状20°~35°∠66°~85°,裂隙长度0.50~2.50m,延伸0.50~1.50m,张开度3~5mm,粉质粘土充填,裂隙间距宽1.00~2.50m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一般地区为0.05g,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查表得,项目所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相当于Ⅵ度,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力的影响。1.5.5水文地质条件从整体来看,拟建区地势较高,拟建区北西侧为长江(约距数百米),地势较低,因此地下水沿地形向长江排泄,地下水含量较少。从拟建区来看,拟建公路区贯穿数个小丘和小丘之间的低洼地段,公路主要分布于浅丘顶部及斜坡地段,根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为干地,这些地段上无地下水。小丘间低洼地带受地形影响,雨季时,部分地表水沿斜坡体向地低处汇聚,以及受鱼塘和农田地表水体的影响,小丘间低洼地段有地下水。地下水主要分布于K1+125~K1+200m、K1+457~K1+550m、K1+790~K1+817m、K2+704~K2+782m段。地下水的主要类型第四系孔隙水和浅部基岩裂隙水,主要补充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中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以及少量居民生活用水,地下水沿地形从高向低向长江排泄。据现场地面调查及邻近资料表明:附近无工业污染,场内地下水及地基土对砼物无腐蚀性。1.5.6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
路线通过山间谷地水田地段,由于地表排水不畅长期浸泡形成淤泥质软土,当在其中填筑路堤时,需视软土的成因、类型及厚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处治方法。设计中结合软弱地基特性及场地条件进行地基处理,软弱地基土层厚度大于2米地段,采用换填1米+抛石挤淤处治;软弱地基土层厚度小于2米,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挖方中碎石土或填挖方中石方处理,清淤土方可用于路基边坡绿化用土或弃土堆复耕土层。1.6项目管理组织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本标段工程,如果项目中标,我公司将其列入今年度的在建重点工程,成立以法人代表、总工程师负责的本部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管理机构框图详见图1.6.1)1.7工程队部署及任务划分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施工队路基防护与排水工程:路基施工队路面工程:路面施工队涵洞工程:涵洞施工队附属工程:附属工程队综合管网工程:管网电照预埋队电照预埋工程:管网电照预埋队1.8施工准备充分的施工准备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工期的关键。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1.8.1施工现场准备1.8.1.1搞好“四通一平”,做到生产、生活用电通、用水通、通讯通,满足正常施工道路通及施工场地。1.8.1.2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修建临时房屋、料场和施工便道等。1.8.2技术准备1.8.2.1配齐配足适应本合同工程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2.2认真复核施工图纸,建立健全技术交底、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工程材料和构件的检查验收、安全操作等各项制度。1.8.2.3认真组织交接桩、复测控制网中的导线点、水准点、重要标志保护桩、三角控制网,并根据结构物的精度要求和施工方案补充加密施工所需的各种标桩,以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准确进行施工放样。
1.8.3劳动力组织准备1.8.3.1根据本合同段工程项目的特点配备人员,人员力求精干,以适应本合同工程的需要。人员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做到便于指挥和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和责任具体。劳动力安排详见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1.8.3.2合理设置施工班组,做到技工与普工的比例满足合理的施工组织,并符合流水作业要求。对工人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操作、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1.8.4机械设备准备1.8.4.1按照工程特点进行机械设备的配备,选用先进、合理的机械。1.8.4.2机械设备在满足施工进度的前提下,略有富余。1.8.4.3机械设备在每道工序施工前一周内进入施工现场。1.8.4.4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施工机械的完好性。1.8.5机械设备、材料运至现场及人员到场的方法建设施工便道,专业工程队从我单位已完工的工程施工工地就近调入,人员、机械设备全部用汽车拖运至工地。工程所需石料、砂料、钢材、水泥、木材、沥青和水均可在重庆或附近区域内就近购买,采用汽车运至施工现场。1.9各部门职责施工技术科:主要负责工程调度,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测量管理、技术交底和技术保障,验工计价、竣工文件的编制、归档,制定施工计划,并实施管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控制。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努力开发新成果。计划财务科:主要负责组织合同评审,编制统计报表。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和资金调配周转等。物资设备科:主要负责工程物资、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的保障和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等。安全质量科:主要负责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全面管理和监督、制定落实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总目标等工作。负责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的控制、质量记录的控制工作。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工程项目的QC小组活动。工地试验室:各种试验及质量检测等工作,按检验评定标准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检验。
综合办公室:制定工程项目的各种管理职责,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工作,组织培训工作。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职工生活问题、消防治安、环境保护及对外协调并定期召开工地例会等。1.10施工总平面布置1.10.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1.10.2布置原则1.10.2.1节约土地,少占居住地。1.10.2.2交通方便,尽量利用现有的交通道路。1.10.2.3减少对植被及水土的破坏。1.10.2.4施工方便,混凝土和其他材料运输以最便捷、最安全的路径到达目的地,混凝土的泵送距离合理。1.10.3驻地建设在K1+400左侧设置项目部,占地约900m²,施工队驻地、工地试验室在K1+280右侧,占地约400m²,各工程队的生活办公用房及工地试验室采用就近租用或活动板房及砖混结构房屋相结合,屋内外地面采用水泥地面,驻地周围设围栏。1.10.4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本项目沿线水资源丰富,工程用水能满足施工所需。现在农村村村通电,施工用电也能得到保障。项目部和具备接引条件的工程队安装程控电话,现场调度指挥采用无线对讲机,各工程队队长和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以保证对内和对外联系畅通。1.11目标规划1.11.1施工工期目标规划经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我公司拟于2010年7月1日开工,2011年5月31日交工,施工总工期11个月。1.11.2工程质量目标规划严格按照现行规范及技术标准施工,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1.11.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规划1.11.3.1安全目标规划: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人员无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无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
无火灾、无爆炸事故。1.11.3.2文明施工与环保目标规划:严格参照国家及交通部有关工程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的有关文件执行,争创标准文明施工现场;施工中污水排放、噪音控制及生产、生活垃圾清理处置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争建环保工地。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在充分发挥人员、设备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为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如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本工程主要有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防护工程、路基排水工程;路面工程、除人行道铺装外的人行道工程;综合管网(雨污排水管、过街管线);手孔井以下的电照预埋工程等工作内容。2.1路基土石方工程2.1.1土石方工程2.1.1.1施工准备 2.1.1.1.1交接线路中桩,复核GPS点,进行路线贯通测量,内容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平点的复查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然后送交监理工程师核查,核对无误后进行现场放样测量,放出路基中桩、边桩,并标注路基挖填高度,以及取土坑、借土场、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并提交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2.1.1.1.2填料试验:取土场的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2.1.1.1.3调查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的详细情况。 2.1.1.1.4调查沿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位置、埋深,按设计要求进行改移或埋设明显标志。 2.1.1.1.5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做到永临结合,以保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2.1.1.1.6
场地清理:施工前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10-20cm内的草皮和表土清除。对妨碍视线、影响行车的树木、灌木丛等进行砍伐或移植及清理。将树根全部挖除,清除的垃圾由装载机配备汽车运至指定堆放区,场地清除完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1.1.1.7拆除工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交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拆除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拆除工作,拆除一些钢筋砼结构物、砖石砌体结构物、拦水坝、急流槽等。 2.1.1.1.8规化作业程序、机械作业路线,做好土石方调配方案。 2.1.1.2施工方法 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组织施工。 2.1.1.2.1路基施工,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段完成。 2.1.1.2.2冬季施工时,不安排路基填筑施工,雨季尽量不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2.1.1.2.3作好截防排水措施,填筑面横向设置3%左右流水坡度,雨前碾压,路堤两侧做好排水沟及坡面防护。 2.1.1.2.4对施工用水、生活用水严格管理,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冲刷边坡。 2.1.1.3路堤填筑 2.1.1.3.1填土路基施工中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方法施工。填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进行摊铺,分层填筑,振动压路机碾压。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法组织各项作业均衡进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做到挖、装、运、卸、压实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尽量避免施工干扰,做到路基施工的正规化、标准化。 2.1.1.3.1.1填方路基按路基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分层进行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设计宽度的3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50cm,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cm。 2.1.1.3.1.2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包括零填)时,对于原地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将表面翻松深30cm,然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95%.路基填土高度(不包括路面厚度)大于80cm时,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90%。 2.1.1.3.1.3
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用小型夯实机具加以夯实。台阶顶作2%的内倾斜坡,且台阶保持无水。 2.1.1.3.1.4加宽旧路堤时,沿旧路堤边坡挖成内倾2%、高1m、宽2m的台阶。所用填料与旧路堤相同或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 2.1.1.3.1.5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2.1.1.3.1.6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时,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当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做成4%的双向横坡,填筑上层时,不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质所填筑的下层边坡上。 2.1.1.3.1.7路基填土要求洒水至最佳含水量碾压,对路基填土的土质严格按设计要求取用,对土质不满足CBR值要求的进行换填,在指定的取土场取土进行路基填筑。 2.1.1.3.1.8填方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率为1:1.5,大于8米时,每8米设2米宽的护坡道,边坡率为1:1.5。 2.1.1.3.1.9雨季填筑路堤时,保证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填土表面筑成2-3%的横坡,并在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 2.1.1.3.1.10零填顶面以下0-30cm范围内的压密度,不小于95%.如果不符合要求,翻松再压实,使压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1.1.3.2填石路堤 2.1.1.3.2.1修筑填石路堤,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大面向下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在填筑的同时,边坡用硬质石料码砌,厚度不小于1m,在路床顶面以下50cm的范围内铺填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超粒径石料应进行破碎使填料颗粒符合要求。 2.1.1.3.2.2填石路堤使用振动压路机分层洒水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 2.1.1.3.2.3施工中压实度由现场试验确定的压实遍数控制。 2.1.1.3.3路堤填筑时的注意事项: 2.1.1.3.3.1河沟路堤填土,连同护道在内一并分层填筑,可能受水浸淹部分的填料,应选用水稳性好的土料。 2.1.1.3.3.2
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2.1.1.3.3.3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进行换填。 2.1.1.3.3.4路基施工中为防止雨水冲刷边坡,在路基两侧做临时泄水槽,槽底铺塑料布,路肩做挡土埝,以利于雨水排出。 2.1.1.3.4结构物处的回填施工 2.1.1.3.4.1进行结构物处回填施工时,配备专职质检人员,增加自检频率,确保工程质量。 2.1.1.3.4.2结构物处的回填,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按《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89)有关规定执行。 2.1.1.3.4.3回填材料选用透水性材料如砂砾、碎石、矿渣等,或半刚性材料等,填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5cm.台背采用砂砾掺灰填筑,石灰剂量需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其压实度不小于JTJ051-93重型压实标准确定的最大干容重的95%。 2.1.1.3.4.4结构物处的填土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结构物处的压实度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 2.1.1.3.4.5当工作面较大时用重型机械按规范操作碾压,局部区域辅助小型夯实机具进行压实。结构物处回填土分层压实后随机抽检压实度,压实度不低于《技术规范》中规定值95%。 2.1.1.3.4.6台背回填时,派专人负责,使用专门的机具挂牌划线施工,每层填筑进行照相,并附检测资料存档。 2.1.1.4路堑开挖 2.1.1.4.1土方开挖: 2.1.1.4.1.1施工前按图恢复中线,复测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并鉴定即有边坡是否稳定,如不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 2.1.1.4.1.2做好堑顶截排水,并随时注意检查。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1.1.4.1.3土方开挖以机械为主,分段进行。每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及时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整刷边坡,对不便机械施工的地段采用人力开挖。 2.1.1.4.1.4开挖过程中,派专人仔细调查开挖坡面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同时做好地下设备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2.1.1.4.1.5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实验确定。路床顶面以下30cm的压实度不小于95%。
2.1.1.4.1.6加强测量控制,边坡随开挖随成型,保持边坡平顺。 2.1.1.4.1.7冬季施工时,开工未挖完的土质路堑、基坑时,将开挖面表层翻松30-40cm,耙平作为保温层防冻;已开挖完的,表层预覆松土或草袋上覆松土,待继续施工时再清除。土方开挖完毕,立即施工上部结构,防止基底冻结;如有工艺间歇,按冬季防护办法处理。冻土的一次松碎量,应根据挖去能力和气候条件确定,连续挖掘清除,随挖随运,避免重新冻结。基坑回填作好土质保温,防止地基周边和基坑四周的土受冻。 2.1.1.4.1.8雨季开挖土路堑时,分层进行开挖,每层底面设大于1%的纵坡,挖方边坡沿边坡预留30cm厚,待雨后再整修到设计边坡线,开挖路堑在距基顶面30cm时停止开挖,待雨季后再挖到设计标高。 2.1.1.4.1.9土方开挖时,对地下管线、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构造物做好妥善保护。 2.1.1.4.1.10在居民区附近开挖土方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提供有效的临时便道或便桥。 2.1.1.4.2石方开挖依据设计图纸,根据取土场距离居民区位置的远近,石方开挖采用两种方法。 2.1.1.4.2.1取土场距离居民区较远时,石方爆破作业以小型及台阶法松动爆破为主,边坡地段预留2-3米采用光面爆破。石方路堑的路床顶面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高出部分辅以人工凿平。超挖部分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填料,回填并碾压密实稳固。 2.1.1.4.2.2当取土场距离居民区较近时,安全施工要求高,难度大。为确保安全,施工中采取浅孔松动爆破和双层排架防护。 2.1.1.4.3弃方 2.1.1.4.3.1运至指定的弃土场进行弃土,并按要求确定合理的堆放形式和坡脚加固处理方案,以及排水系统的布置方式。 2.1.1.4.3.2做到弃土堆堆置整齐、美观、稳定、排水顺畅,对其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设施不产生干扰和损坏。 2.1.1.4.3.3弃方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运输和堆放对环境皆不造成污染。 2.1.1.4.4边沟的开挖 2.1.1.4.4.1边沟开挖的位置、断面尺寸和沟底纵坡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按照从下游出口向上游的顺序进行开挖。
2.1.1.4.4.2在超高路段,边沟沟底纵坡与曲线前后沟底衔接良好,保证曲线内侧没有积水和外溢。 2.1.1.4.4.3路堑与路堤连接处,边沟要缓顺引向路堤两侧的自然沟,保证路基附近不产生积水。2.1.2路基工程2.1.2.1清表在全部路基适用范围内将树木砍伐清除,并将原地表层种植的农作物草皮、树根挖除,清除深度不小于15cm,并做好临时排水。2.1.2.2基底处理对于基底为耕地或松土地段,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土翻松、打碎、分层碾压,原地面坡度1∶5的地段,需进行台阶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小于1∶5坡度进行推土机整平,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并达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值时,作换填处理。2.1.2.3路堑开挖按机械最佳运距,运距在100m以内的土方采用推土机施工,运距在100m以上的土方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施工。开挖高度在3m以内的石方采用手风钻打眼小炮爆破,开挖高度在3m以上的采用潜孔钻孔,作深孔梯段微差爆破,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2.1.2.4路基填筑2.1.2.4.1路基填筑试验段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地质条件、设计断面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在现场按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同类型的压实机械进行填筑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机型、厚度、压实遍数,以此作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工艺参数,用以指导路基填筑施工的依据。现场试验应以干密度控制使用各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同时作好记录,记录压实设备机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及含水量,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施工依据。2.1.2.4.2路基填筑填筑作业全部采用机械作业:即挖土机挖填料装车→自卸汽车运填料进入填料场卸车→推土机分层摊料平整→压路机碾压。
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35cm以内,选用碾压设备250~500kn振动压路机,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采用重型击实测定压实度,即上路床0~30cm达到96%,下路床30~80cm达到96%,上路堤80~150cm达到94%,下路堤>150cm达到93%。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达到96%。凡属填方地段两侧从底至顶均加宽0.3~0.5m,以利路基边缘压实,修坡整形。路基挖填交界处为了使路基压实度均匀过渡,应把挖方部分表层挖除再进行碾压。填料分层进行,作好路拱排水,并控制含水量、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当遇有地下水位过高时,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有排水盲沟时,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填筑前先实施盲沟施工。2.1.2.5特殊路基处理工程软弱地基分布于沿线沟谷、平坝或凹槽地段,地表一般为水田或冬水田,地基承载力一般为0.06~0.12Mpa,软弱土层厚度多为1.0~4.0m。该软弱土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小的特性,易引起填方路堤的失稳或产生过大工后沉降。本工程软弱地基段落K1+710~K1+840、K2+550~K2+790段换填1米+抛石挤淤处治;K2+320~K2+420软弱地基土层厚度小于2米,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挖方中碎石土或填挖方中石方处理,清淤土方可用于路基边坡绿化用土或弃土堆复耕土层。潜在不稳定陡坡路堤路线部分路段布设于单斜山坡上,受地形横坡、地表覆盖层厚度及成因控制,部分路段采取半填半挖或全填的方式通过,如直接进行路堤填筑,极易发生沿填筑界面和路堤内部的剪切破坏,导致路堤失稳。在其稳定性及工后残余沉降均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当地表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4.0m;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路堤边坡高度大于8.0m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床顶部以下铺设2~3层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当为半填半挖路基时,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4.0m。2.2路基排水与防护路基挡墙、护墙、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地下排水设施、边坡网络防护和种植草皮等工程,施工前先进行测设放样,确认位置、高程无误方能施工。对工程所用材料严格检查,其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报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再使用。各项工程严格按图施工。2.2.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2.2.1.1
在施工中做到各种水沟的沟壁平整坚实,沟内不留有松土、石块。沟底平顺,排水畅通,无阻水现象,并按设计图纸所示将水引入排水系统。2.2.1.2在浆砌砼块加固之前,对沟槽进行修整,采用灰土加固沟底和沟壁,做到沟底和沟壁坚实平整,沟底标高及断面尺寸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盖板采用预制安装施工。2.2.1.3采用干砌片石铺砌时,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砌缝要用小石嵌紧。采用浆砌块(片)石铺砌时,做到砌缝砂浆饱满,勾缝顺直,沟身不漏水。2.2.2急流槽与跌水2.2.2.1急流槽的施工按规范规定,将基础嵌入地面,其底部按图纸修筑抗滑平台,并设置进出口端护墙,以保证抗滑稳定性和防止冲刷。2.2.2.2边坡急流槽的汇集流水过渡段及出口处设置消力槛等,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施工。2.2.3路基挡护工程施工2.2.3.1挡墙、护墙施工时,按设计图纸设置的位置,标高和断面尺寸进行开挖,将基础置于设计标高位置。地基承载力不够采用换填夯实的方法。2.2.3.2利用的砂石材料,均经过筛选和清洗,不得有泥土混入。2.2.3.3挡墙、护墙施工注意防排水。2.3路面工程2.3.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的施工本路全路段路面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基层采用4.5%~5.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40cm,底基层采用3.5%~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20cm,垫层设10cm填隙碎石。材料在现场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车运输至现场、人工配合推土机摊铺、碾压成型的施工方法。2.3.1.1材料2.3.1.1.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采用4.5%~5.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40cm,底基层采用3.5%~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20cm,选用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2.3.1.1.2级配碎石选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压碎值≤
30%,其最大粒径应小超过31.5mm,细集料用加工生产碎石的石屑,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2.3.1.1.3水:可以炊用的水2.3.1.2施工程序2.3.1.2.1准备工作路床或下承层自检合格,并清扫干净,不得有积水、浮渣等。2.3.1.2.2施工放样在验收合格的路基上恢复道路中心线,每间隔10米标出中桩、边桩,桩上划出基层设计高程和基层松铺厚度的高程。特殊地点,如弯道、涵洞附近。2.3.1.2.3混合料集中拌和2.3.1.2.3.1拌合站配置JD750搅拌机设备,计量采用PL1200自动配料机以保证准确配料。在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拌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测定料场粒料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2.3.1.2.3.2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略大于最佳值1%左右,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2.3.1.2.4摊铺2.3.1.2.4.1根据交通组织分幅施工,基层按双层铺筑摊铺,下层20cm,上层20cm。铺筑段沿中线一侧先放上与基层压实厚度相等高度的方木,以控制基层的宽度和厚度。边线一侧靠人行道的路床进行控制。2.3.1.2.4.2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摊铺,松铺系数(1.3~1.35),缓慢匀速行走,减少停机待料时间。人工消除粗、细集料集中和离析现象。2.3.1.2.4.3用5~10辆自卸车运送混合料到现场,推土机大致摊平,人工配合控制,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同。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之间延迟时间控制在3—4h,必须延迟时间的不应超过水泥终凝时间。因此,采用流水作业法,各工序必须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一般情况下,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为150—200m。2.3.1.2.5整形、碾压2.3.1.2.5.1初步整平后,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出基层潜在的不平整,组织一个3人小组,用手推车装上新鲜混合料对基层表面的不平整处给予整形,包括铲高填洼、消除砂窝(细集料集中)和碎石集中现象。
2.3.1.2.5.2对局部低洼处,用齿耙将表层5cm耙松,撒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补、整平,不允许用贴“薄饼”的方式找平。2.3.1.2.5.3整型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过。2.3.1.2.5.4整型后,立即用18t三轮压路机碾压,碾压时车速控制在每分钟15m左右,由边向中、由低向高碾压,碾压遍数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边沿处加强碾压。2.3.1.2.6横缝的处理在横缝留设位置,保留0.5m一段不进行碾压或碾压成斜坡(封水),下次施工时,剔除未经压实的混合料,并将已碾压密实、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段挖成一横向(与中线垂直)的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2.3.1.2.7纵缝的处理2.3.1.2.7.1前一幅混合料摊铺时,在靠后一侧用方木做支撑,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2.3.1.2.7.2在摊铺另一幅前,将方木除去,清扫路床顶面,继续摊铺混合料,并整型、碾压。2.3.1.2.8养生2.3.1.2.8.1经压实,压实度达到97%合格后,立即开始养护。2.3.1.2.8.2采用洒水车洒水养护。2.3.1.2.8.3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封闭交通。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3.5Mpa。2.3.1.2.8.4养生结束,应立即组织喷洒透层油。2.3.2沥青混凝土面层2.3.2.1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和AC-16-C中面层路面下面层采用6cm厚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5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采用摊铺机全幅摊铺,交叉口宽度较宽,不能用摊铺机摊铺的地方采用人工摊铺。2.3.2.1.1准备工作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试验确定,上报监理审批,经审批的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确保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个操作人员。由测量人员前
期进行道路基层的高程复测,根据测量结果划分每幅摊铺边界线及基准线高程,以备摊铺使用。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扫,配合空压机将浮土清理干净。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1~2天,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透层油,喷洒均匀一致。首次喷洒前进行喷洒量的试验工作,以试验结果严格控制喷洒量。2.3.2.1.2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厂家选用符合要求的拌合厂,要求拌合厂严格按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并对原材料、混合料进行相关规范规定的试验。确保混合料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沥青混合料到作业现场后,由质检、试验人员对每车来料进行外观检查及温度检测,达不到要求的禁止使用。2.3.2.1.3试验段施工路面整体铺筑前,在业主、监理指定的路段进行200m试验段施工。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暂按设计厚度乘以1.15~1.35左右的摊铺系数,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摊铺温度与速度、松铺系数、压实机械的合理组合、压实温度及方法和合适的作业段长度等各项施工技术数据,写出试验段总结报告,上报监理批准后,再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在试验段中,采用钻芯取样和核子密度仪两种检测方法对压实度进行沥青混凝土试验检测,采集15对以上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核子密度仪与取芯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的平方必须大于0.97。(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3.1)2.3.2.1.4摊铺本标段行车道宽24m,采用2台摊铺机作业。摊铺机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采用双电脑控制摊铺厚度,摊铺时两侧滑靴置于基准线上或摊铺但未碾压的沥青混凝土上,摊铺机由专职人员操作,导轨高程由测量人员控制。摊铺前提前预热,要求起步平稳、匀速前进。同时拌合厂要提供充足的供料车辆,充分考虑到交通阻塞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摊铺机前保证至少有3辆满载卸料车等待,确保摊铺作业持续进行,运料车辆到作业现场后由专人疏导调度。运料车不得撞击摊铺机或提前卸料在摊铺机前,运料车卸料后,不得随意将剩料遗洒在未摊铺的作业上,保证作业面的整洁。2.3.2.1.5碾压2.3.2.1.5.1初压:初压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开裂,压实温度应根据沥青稠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混凝土类型,经试铺试压确定。实压控制温度110~130℃
之间,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低速行驶,速度控制在1.5~2Km/h以内;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相邻碾压带重叠30cm,碾压作业长度以插红旗为界限。初压后检查平整度和路拱,必要时予以修整。2.3.2.1.5.2复压:复压紧随初压进行,控制温度90~110℃,碾压速度控制在2.5~4Km/h,使用振动钢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4~6遍,碾压按规定的线路纵向沿同一轮迹返回,并以全压路机宽度平移到对边,每次重叠1/2~1/3轮宽以防漏压,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且稳定和无明显轮迹,碾压作业长度以插黄旗为界限。2.3.2.1.5.3终压: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采用振动路机静压2~4遍,消除所有压路机轮迹,终压温度不低于70℃,压实度达到质量标准,碾压作业长度以插绿旗为界限。2.3.2.1.5.4每次碾压作业长度,由测油温的试验、质检人员控制。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行驶必须平稳,起、停车必须缓慢,严禁突然停车。压路机按“先起动后起振、先停振后停车”的原则进行作业。2.3.2.1.5.5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以与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2.3.2.1.5.6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行驶必须平稳,禁止压路机急起急停,终压前,压路机应尽量减少在作业面上倒车,停机要开出当日作业面。2.3.2.1.5.7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凝土粘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加洗涤灵的水溶液。要少喷、勤喷、匀喷。当钢轮受热温度升高不再粘轮时应关闭喷洒。2.3.2.1.5.8严禁压路机在未冷却的油路面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从热油面上下来的压路机必须将钢轮进行降温,方可停放在旧油路面上。2.3.2.1.5.9碾压底、中面层到两端接坡处,严禁在压路机滚筒或轮胎上喷水,以免影响接坡质量。2.3.2.1.5.10在碾压过程中如出现弹簧现象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去除该处弹簧沥青混凝土,及时填铺新料继续压实保证质量。2.3.2.1.6接茬的施工2.3.2.1.6.1纵向接茬纵向接茬尽量设置在交通标志线上,易采用“热”
接法。当摊铺机两机间距较大而需单行碾压时,在第一板边缘留下4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机摊铺时的高程基准面,在接缝搭接后再整体碾压,减少接茬痕迹,保证接茬压实质量。2.3.2.1.6.2横向接茬横向接茬采用“直茬热接”。摊铺前在接茬处涂刷粘层油,摊铺时用烫平板预热。接茬碾压时,沿道路450方向进行初压,沿垂直路的方向进行复压。接茬作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上下两层接茬错开到至少5m。处理好横向接茬的原则是将第一条摊铺带的尽头边缘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2.3.2.1.6.3与辅路接茬在路口部位当辅路施工在先时主路与辅路纵向相接,由于主辅路摊铺厚度不同,因此注意摊铺厚度需满足质量要求。并采用“直茬热接”的方法,使用3m杠尺检测接茬处的平整度。2.3.2.2沥青玛蹄碎石SMA-13上面层2.3.2.2.1施工准备2.3.2.2.1.1摊铺现场准备摊铺段落先按沥青砼上面层施工前质量报检单进行报检,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摊铺。2.3.2.2.1.2沥青砼混合料准备沥青砼混合料采用租用重庆工地就近区域的拌合站,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配置足够的运输车辆运料至施工现场。2.3.2.2.2施工工艺2.3.2.2.2.1平面位置的设置2.3.2.2.2.1.1复核导线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2.3.2.2.2.1.2复核中央分隔带路缘石及硬路肩的位置,位置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理。2.3.2.2.2.2沥青砼混合料拌制2.3.2.2.2.2.1抗剥落剂采用施工指导意见中的支管掺配法进行填加和用泵力循环搅拌法进行搅拌两到三次,保证抗脱落剂和沥青搅拌均匀。2.3.2.2.2.2.2据相关标准规范拟定沥青加热温度为165-170℃,矿料加热温度为200℃左右,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70-180℃。2.3.2.2.2.2.3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为干拌15s、湿拌45s并以沥青全部裹复矿料,木质素絮状纤维和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和离析现象,发生异常时需及时调整。2.3.2.2.2.2.4出厂的沥青砼混合料逐车测量温度并填发出厂料单,施工现场凭出厂料单测温收料。2.3.2.2.2.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2.3.2.2.2.3.1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载重15T以上的自卸车运输,运料前做到车厢底部及两侧均清扫干净并涂防粘剂。2.3.2.2.2.3.2从拌和楼卸料口向自卸车卸料时,每卸一斗自卸车适当挪动位置,分前、后、中三堆堆放以减少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料车均用篷布覆盖。2.3.2.2.2.3.3运料车到达施工现场后,交验出厂料单,然后测温收料,合格后由专人指挥卸料,在对准摊铺机受料斗倒车时距摊铺30cm处空档停车,然后由摊铺机推动料车前进,自卸车厢顶起的角度和速度根据需要仍由同一人指挥,以达到摊铺需要。2.3.2.2.2.3.4配置足够的车辆,确保在摊铺机前等候的卸料车在5辆左右,既保证摊铺机能够连续均匀不断地进行摊铺,又减少因摊铺机前压车引起混合料温度降低。2.3.2.2.2.4沥青混合料摊铺2.3.2.2.2.4.1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料斗内喷洒少量防止粘料用的防粘液。2.3.2.2.2.4.2摊铺机就位后,先预热30min左右,使熨平板的温度在100℃以上,调整好熨平板高度,使之与松铺厚度相等,松铺系数为1.10,摊铺速度为3.0m/min以内。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其中前一台摊铺机采用走机械式自动找平梁系统,后一台摊铺机走接触式声纳控制自动找平系统。2.3.2.2.2.4.3调试好两台摊铺机熨平板的振夯频率、振幅,确保两台摊铺具有相同的初始密度;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调位仪,使布料器内的料置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调整好两台摊铺机的宽度,使混合料能充分摊铺到路缘石及硬路肩边上,并使两台摊铺机有一定的搭接宽度,以充分保证纵缝处的压实度。2.3.2.2.2.4.4确保摊铺机速度与拌和设备生产能力相适应,保证摊铺过程匀速、连续不间断。2.3.2.2.2.4.5摊铺机因机械原因引起缺陷时,立即停止摊铺。2.3.2.2.2.5碾压
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碾压阶段紧密衔接。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与其类型和压实阶段相适应。2.3.2.2.2.5.1初压时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前进和后退均振动碾压各1/4幅两遍。碾压时驱动轮都朝向摊铺机,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碾压速度控制在4.0km/h以内,初压时温度控制在150℃以上。2.3.2.2.2.5.2复压、终压采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碾压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终了温度控制在110℃以上。2.3.2.2.2.5.3压路机碾压长度与摊铺机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并控制在20-30m范围内。碾压时压路机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型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压路机振动时压路机的重叠宽度不超过20cm,当采用静压时,压路机的轮迹应重叠1/3—1/4碾压宽度。设专人指挥压路机,确保压实质量和压实遍数,即要防止漏压,也要防止过压。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接头及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采用小型机具压实。压路机禁止停放在刚施工好的沥青路面上或温度较高的工作面上。2.3.2.2.2.6接缝2.3.2.2.2.6.1施工结束时,在端头50—60cm范围内撒适量砂子,便于接缝处端头容易铲除。2.3.2.2.2.6.2对于施工结束时留下的横缝,应远离桥梁毛勒缝20m以外,以确保毛勒缝两边路面表面的平顺。横向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接,充分压实,连接平顺),当碾压完毕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将超过3mm的端头切除,切面为垂直面,并将路面及接缝面清洗干净,涂刷粘层沥青。2.3.2.2.2.6.3下一次施工接缝时,先用热料将接头处预热,然后再摊铺,以便于新旧面的结合。2.3.2.2.2.6.4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1m以上,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0-15cm左右,然后每压一遍逐渐向新铺混合料移动20cm左右,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2.3.2.2.2.6.5纵缝接缝的处理
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时,首先使两台摊铺机相距5-8米,压路机在碾压前部已摊铺混合料时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高程基准面,并有5~10cm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的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上中面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2.4附属工程道路附属工程为路缘石和人行道铺设。道路附属构筑物为小型混凝土构件,由专业加工厂进行,项目部对构件的生产进行中间检查,并负责构件在厂家的验收工作,对验收合格的构件加盖项目经理部验收专用标识。质检人员对原材料、成品进行严格的进场检验,经检查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投入使用。2.4.1人行道结构组合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人行道采用水泥混凝土机制C25彩色人行道小方块,尺寸为25×25×5m。人行道下铺设2c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0厘米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含量4%)。2.4.2路缘石施工2.4.2.1预制路缘石采用C30砼,花带石采用机制混凝土,路边石及植树圈路缘采用C20砼。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和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2.4.2.2在乳化沥青层施工前,人工刨槽、找平、夯实后安装路缘石。测量按设计平面与高程位置放线钉桩,直线段每10~15m钉1个桩,曲线段每5~10m定一个桩,路口为1~5m。2.4.2.3立缘石的垫层用4cm现浇C15混凝土加2cm厚1:3水泥砂浆找平、砌筑。2.4.2.4路缘石按放线位置安砌,确保安装牢固,线条直顺,曲线圆滑,满足设计要求。雨水口处的路缘石应与雨水口配合施工。平缘石应不阻水,立缘石背后回填要密实。2.4.2.5混凝土面层铺筑完成后再进行路缘石灌缝。灌缝前,应修整路缘石,使其位置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灌缝应密实,养护期不少于3天,防止碰撞。2.5涵洞工程按照设计要求K2+720处设置一道2.0×2.0m的石拱涵,与路线斜交角为45°。
2.5.1施工方法2.5.1.1涵位放样首先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经复测平差后)及水准点,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使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涵位放样,并将轴线控制桩延长于基坑外固定。2.5.1.2挖基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应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应开挖临时通道保护好灌溉水流。基坑开挖后应检验地基承载力,合格后,妥善修整,报监理检验合格后,进行基础的施工。2.5.1.3浆砌基础基础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铺砌时采用铺浆法。砌筑第一层时应在岩石上先铺一层坐浆再砌石块。第一层砌筑的石块应尽可能挑选大块的,平放铺砌,且轮流丁放或顺放,选择厚度合适的石块用作砌平整理,并用小石块填塞空隙,灌以砂浆,然后再开始一层层平砌。每一层高度一般不应超过40厘米,每砌2-3层就要大致找平后再砌。2.5.1.4.浆砌台身当基础砌筑完毕,自检平面位置和高程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砌筑台身。台身砌筑前应将顶面洗净,再挂线砌筑。砌筑时,先砌台身四角石,后在已砌石料上挂线,表面石料一般采用一丁两顺的排列方法,砌筑进度应均匀。台身表面的砌缝外露面应勾成凸缝,隐蔽处的砌缝为平缝。台身砌筑拟采用铺浆法。砌体应分层平砌,石块丁顺相间,上下层竖缝应尽量错开,分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0厘米。2.5.1.5拱圈2.5.1.5.1填筑土牛在台身砌筑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在台身之间填筑土牛,土牛采用石渣填筑,分层夯实,土牛表面先抹2cm粘土层,再抹5CM厚的水泥砂浆,将表面计算出拱轴弧线上各点的纵横坐标,定出拱圈内弧度。在拱顶处留出2cm的预拱度。2.5.1.5.2砌筑拱圈从拱脚处两半跨同时向拱顶处对称均衡进行,最后砌筑拱顶石。2.5.1.5.2.1
砌筑拱圈时,拱圈的幅射缝应垂直于拱轴线,相邻两行拱石的砌缝应互相错开,错开距离小于10cm。2.5.1.5.2.2拱座与拱圈接触面,应凿毛(沉降缝处除外),并浇水湿润,以高强度水泥砂浆(1:2)铺设接触面或填塞接触缝。2.5.1.5.2.3砌缝宽度不超过3cm。2.5.1.5.2.4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2.5.1.5.3拱上砌体砌筑拱圈砌筑合拢后,经过养护,砌缝砂浆强度达到30%以上,可进行拱上砌体的砌筑。待护拱砌筑完毕后,需在护拱和拱圈上设防水层。2.5.1.5.4土牛清除拱圈在砌筑完成后20天左右,待拱圈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可以清除土牛。2.5.2施工方法即注意事项2.5.2.1基底换填时基底的淤泥应清除干净,杂物等须处理。2.5.2.2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2.5.2.3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质等。2.5.2.4当基础开挖时,地质出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变更。2.5.2.5涵洞的进水口、出水口、洞身与八字墙的建筑应设缝隔开,缝宽2~3厘米,并填以沥青麻絮或其他不透水材料。2.5.2.6涵洞内及两端的沟床,宜进行铺砌以防冲刷。一般情况,上游至少须在端墙(或溜坡)范围内铺砌,下游至少铺砌出端墙外的3~5米或者按冲刷情况自定。对于只排边沟水的涵洞,上下游洞口直接接两侧边沟,铺砌数量仅计八字墙或一字墙内的数量。2.5.2.7拱圈浆砌时,拱圈的受力面砌缝应尽可能的作辐射状和垂直拱圈的轴线。2.5.2.8设在岩石的基础,应清除风化层,如遇风化层较厚,清除较为困难时,亦可将基础置于风化层中。2.5.2.9涵洞在顺水流方向每隔4~6米设置沉降缝一道,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1~2厘米,缝内用沥青麻絮填满全缝。2.5.2.10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基础对地基的压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基础挖填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2.5.2.
11凡是采用填石抬高地基的涵洞,都应设置沉降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米。2.5.2.12拱圈强度应达设计标号的70%时,方可拆除拱架,但必须达到设计标号后方可进行填土。2.5.2.13如拱架未拆除,拱圈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时,可进行填土。但必须在拱圈强度达到设计标号后,方可拆除拱架。2.5.2.14涵洞台后填土必须采用砂砾石透水材料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宜低于90%,压实范围为1~2倍涵高,涵洞台后填土必须对称进行,不允许有填土偏压现象出现。2.6综合管网工程2.6.1排水管道在施工前,先进行道路范围内植耕土清除和场地平整,对沿线所处的池塘、暗塘进行处理,先挖除池底所有淤泥,然后进行回填碾压,再进行排水管道的施工。2.6.1.1施工步骤排水管道开挖根据先深后浅、先下后上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2.6.1.2排水管道施工工艺如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沟槽开挖→垫层、平基→管道铺设→窨井砌筑→闭水试验→覆土回填2.6.1.2.1施工准备、测量放样2.6.1.2.1.1施工前,做好各班组的技术工作,组织各工种负责人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职工的安全、质量意识教育。2.6.1.2.1.2组织大型机具设备进场,并进行检修和试用,确保无故障后,方投入施工中。2.6.1.2.1.3组织管材、钢筋、砂石等材料的进场工作,并做好原材料抽检试验工作。2.6.1.2.1.4根据设计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座标网与控制点,正确进行管道的测量放样工作,沿线设置好临时水准点。2.6.1.2.1.5施工前,先用人工探清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并做好标记。2.6.1.2.2沟槽开挖
排水管道根据土质情况,采用大开挖施工,开挖放坡坡度1:1,沟槽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施工,挖掘机挖土至离槽底300mm时停止挖掘,由人工配合挖除并清理好槽底,不得超挖,严禁扰动槽底原状土,基槽开挖好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尽可能减少凉槽时间,施工时掌握天气变化,基槽严禁泡水。2.6.1.2.3垫层、管基基础施工前在沟槽内用样桩复核高程,每隔4m设一只样桩,以控制垫层面的标高。管基模板采用列板,窨井处采用木模,第一节管基与窨井底板基础同时浇筑,不同标号的砼应分别拌制,分别浇筑,沿线管基每隔20m左右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0mm,内嵌油浸木板,并经监理验收合格才可浇筑平基,砼浇筑时由沟槽边采用溜槽将砼滑落至槽底,人工摊铺后,用插入式震动机和平板震动机振捣密实、平整,表面抹平。2.6.1.2.4管道铺设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拆除模板,排管前应复核好高程样板,定出中心位置,吊上垂线。D1200管径以内的管子由挖机直接吊入沟槽,用挖机配合安装。管节合拢前,应清除管道承口内表和插口外表的污物,套好橡胶圈,在橡胶圈表面均匀涂刷中性润滑剂。管节合拢时,管节二侧的手拉葫芦应同步拉动,使橡胶圈正确就位、不扭曲,管节在承插过程中,仍应由起吊设备吊住,待管节拉紧后将管枕击实,高程正确后再放松,然后再逐节安装就位,管道铺设好后用水准仪复测窨井两头管道的标高,如有差异及时校正。排管顺序应先下游后上游,先深后浅的原则铺设管道。雨污管道交叉部位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2.6.1.2.5管座管道安装好后,应进行管座立模,立模前先把管子表面的污泥、杂物清除干净,模板应沿混凝土基础边线垂直支立,模板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便装拆和周转使用,安装时模板见缝隙应紧密,支撑要牢固,砼浇筑时应用插入式振动机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拆模后要保持线型顺直,管道覆土≤3.5m时,管座采用120度基础,≥3.5m时,采用180度基础。2.6.1.2.6窨井砌筑砖砌检查井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7.5机砖,雨、污水检查井分落底井和不落底井,雨水落底井落底50CM,不落底井采用流槽砌筑,流槽高度同管径一样高。
检查井在砌筑前应先清扫基础表面,清除杂物,并保持基础表面无泥浆,检查管子是否稳定,方向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砖块在砌筑前必须充分浇水湿润。在砌筑基础面上,应铺筑座浆后方可砌砖墙,砌墙应做到墙面平直边角整齐,宽度一致,井体不走样,砌砖时应错缝砌筑,内外搭接,砖缝中砂浆均应饱灌,不得有通缝,缝宽一为10mm。在管材上半部窨井处砌拱圈,管道管径在D800及以内时,拱圈高度125mm,D1000~D2000管道的拱圈高度为250mm,二次砌筑时应将顶部冲洗干净。砖墙砌筑至一定高度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进行墙体抹面,厚20mm,粉刷前应将砖墙面洒水湿润,抹面工作应先刮糙打底后抹光,内外粉刷接缝应错开,以防渗水,墙面刮糙后,先用刮平、抹平,待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粉刷二道水泥砂浆并压实抹光,粉刷后不得有起壳,裂缝等现象出现。流槽与井室一次砌筑,用1:2水泥砂浆抹面,流槽高度同管径一样,两肩略向中间落水。盖板安装时在砖墙顶部先铺1:2水泥砂浆,厚25mm,盖住窨井墙体每边须≥150mm,盖板搁置后,四周用水泥砂浆坞牢,抹成45°三角接缝,然后再在井盖板上砌筑Φ700圆形井筒,内外均用1:2水泥砂浆抹面,上面再安装预制砼井座。预留管的处理:窨井内的预留管的管径,方向和标高必须符合要求,预留管应与墙体接平,一般均设置一节管道。2.6.1.2.7闭水窨井砌筑、管座浇筑完毕后,可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进行闭水。闭水前,管道内应先灌水24小时,使管道充分浸透,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m,如上游管内顶至检查口的高度小于2m,闭水试验水位可至井口为止,渗水测定时间不少于30分钟观测水位下降,经计算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沟槽填土。2.6.1.2.8回填土在管座砼和抹带砂浆养护一定时间后,可进行回填土。沟槽回填前必须抽干槽内积水,复土前必须将槽底杂物清理干净,胸腔两侧需要同时回填,分层夯实,严禁单侧填高,填夯密实后再回填土方,回填土要求土质较好,不得回填大块碎石、碎砖头、淤泥、腐植土及杂填土,回填土必须分层整平夯实。
2.6.2管网安装2.6.2.1根据设计要求及埋地塑料排管工程技术规程的PVC管,周围用素混凝土包封,沟槽基坑采用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的砂砾石砾石或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2.6.2.1.1基础施工前必须复核高程样桩的标高,在沟槽底每隔4m左右钉一根样桩,并用样尺检查桩顶标高,以控挖土面、垫层面和找平面。2.6.2.1.2基础的底层土应人工挖除,修整清除槽底淤泥和碎土,如有超挖,应用砾石砂或旧料填实,不得用素土回填。2.6.2.1.3管道基础应按规定的沟槽宽度摊平、拍实。2.6.2.1.4碎石垫层面上有水时,不得浇筑砼。2.6.2.1.5砼应用拍板或平板振动器拍平、振实。2.6.2.1.6砼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不得浸水,并应进行养护。2.6.2.1.7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方可拆模。2.6.2.1.8原土回填,压实度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2.6.2.2排管、接头2.6.2.2.1管道安装采用人工铺装。2.6.2.2.2排管前应复核高程样板,清扫基础表面的污泥、杂物及积水。2.6.2.2.3管节在沟槽内移动时,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防止碰撞。2.6.2.2.4排管时,应以管内底标高为准。2.6.2.2.5采用橡胶密封圈接口,应在插口涂上润滑油,装上橡胶密封圈,然后将插口向承口用力挤进,并应检查四周缝隙均匀,橡胶密封圈平顺、无扭曲。2.6.2.2.6管道铺设应符合以下质量标准:2.6.2.2.6.1管道应顺直,沟管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有倒落水。2.6.2.2.6.2排管时,基础面应无淤泥等杂物。2.6.2.2.6.3沟管接缝宽度应保持均匀,有特殊形式的接口,应按设计要求施工。2.6.3检查井安装在新修建的路基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安装检查井。一般是采取临时安装检查井的办法,待全路幅沥青混凝土路面完成后,在检查井周边切割成六边形,或者在预先预留的圆形空位内,清除余料后再安装检查井。
采取上述方法安装检查井后,由于检查井井筒周边基础处理是薄弱环节,加之检查井周边沥青路面是二次摊铺的,往往碾压效果较差,时间一长容易使井周沥青路面沉陷,形成凹形的“肚脐眼”,影响路面平顺度和美观,尤其影响乘车舒适性。而且采取机械摊铺时,由于检查井的临时安装影响摊铺和碾压操作。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圈,将检查井井座固定在井圈上,使检查井周边路面与整个车行道路面一次形成,则能有效避免检查井周边路面沉陷和破损等病害,具体施工办法如下:2.6.3.1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圈。在进行路基和检查井筒施工时,根据施工图纸同步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圈,并在井圈内侧二次预制素混凝土,使之形成封闭的整体,便于沥青混凝土整体摊铺。2.6.3.2挖出检查井孔位,安装钢筋混凝土预制井圈。当在原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及在新铺筑的石屑基础上加铺沥青路面时,挖除原路面检查井或井口处的石屑,使井筒顶面低于原路面或石屑基层,整理井口后用C30细石混凝土调平,将事先预制的钢筋混凝土井圈安装在井孔孔位上,外侧与周边路面结构层用C30混凝土缝填捣实。2.6.3.3整体摊铺粗、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井圈安装完毕后即进行沥青路面摊铺,并在井孔位做出标志。由于采用摊铺机分幅一次摊铺,当料斗车通过位于分幅范围内的检查井孔时,因井圈是封闭的整体,混合料不会落入孔内,同时也便于压路机全路幅碾压。2.6.3.4安装检查井井座。当摊铺粗、中粒式结构层并进行碾压后,挖出检查井井圈并破除井圈内侧混凝土,用膨胀螺栓将检查井座固定在井圈上,使井座与井圈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检查井周边用高标号混凝土封填,使顶面保留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厚度,一般在3厘米左右,并使表面呈粗糙状。2.6.3.5安装井座时,将检查井盖的铰接固定端布置在车辆行驶方向的反方向。现阶段,城市道路上的检查井盖多为铸铁或球墨铸铁材料制作,井盖与井座常因车轮碾压冲击产生噪声,为避免或减小由此产生的噪声,安装井座时,将检查井盖的铰接端平行的安装在车辆前进方向的反方向,使车轮碾过铰接端到达开启端时不因铰接端翘起引起震动响声。2.6.3.
6检查井井周路面与相邻路面整体摊铺碾压。由于检查井座具有一定高度,安装井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使检查井盖顶面距检查井周边混凝土顶面,保证其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结构厚度。摊铺沥青混合料时在检查井位处摊铺机可不受其影响,与分幅的路面整体一次摊铺,与路面整体碾压成型,具有良好的路面整体性。2.7电照预埋工程2.7.1工序流程施工中采用以下流程:定灯位→挖沟→埋管→浇筑路灯基础→敷设电缆→绝缘测试→路灯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实验、调试→自检→竣工验收2.7.1施工方法2.7.1.1定位测量、施工放样依据图纸要求测量电线保护管道、路灯基础的位置及走向、接地极等具体位置,并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下层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土质的坚软程度加上放坡系数操作裕度施工放样,将有关施工测量放样和放样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获得批准后才能正式参加。2.7.1.2沟槽开挖2.7.1.2.1根据图纸及设计要求基地标高、尺寸及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人工开挖。将草坪铲成方块形,码好,备用。挖至所需深度,不少挖、超挖。2.7.1.2.2开挖前应与监理工程师联系,基础弄清地下障碍物情况,以确保供水、供电、通讯设施等的安全。2.7.1.2.3按规范要求,基础深度允许偏差值不大于+100mm,-50mm。当土质原因等造成基础坑深度与设计偏差+100mm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偏差在+100mm—-50mm以上时,采用铺石灌浆处理;偏差超过+300mm时,超过+300mm的部分可采用填石、沙石夯实处理,分层夯实厚度不大于100mm,然后采用铺石灌浆处理。2.7.1.2.4如遇岩石请报业主、监理认可办妥有关手续后委托有爆炸施工许可证的施工单位施工。2.7.1.2.5地基夯实后复测基地标高,坐标尺寸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2.7.1.2.6电线保护管的沟槽和路灯基础,开挖完工后向监理工程师申报进行隐蔽工程质量验收。2.7.1.2.7施工时用交通标志桩及标志绳围住施工现场,开挖前用水喷洒现场进行粉尘控制,避免施工时粉尘飞扬,影响环境。2.7.1.3路灯基础2.7.1.3.1按规范要求施工,基础深度允许偏差值不大于+100mm,-50
mm。当土质原因等造成基础坑深度与设计偏差+100mm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偏差在+100mm—-50mm以上时,采用铺石灌浆处理;偏差超过+300mm时,超过+300mm的部分可采用填石、沙石夯实处理,分层夯实厚度不大于100mm,然后采用铺石灌浆处理。2.7.1.3.2路灯基础与地面齐平。基础内的预埋地脚螺栓,施工时基础坑底加填10cm渣石后再施工基础,灯杆基经监理工程师到认可的试验室检测合格后按设计图纸及规范置于原状土上,如遇不良地质土层应进行地基处理,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要求不小于120Mpa。基础施工后周围回填碎石并分层夯实,基础周围回填应按照道路人行道要求处理。2.7.1.3.3每个路灯基础配地脚螺栓混入混凝土中,螺丝端路出地面70cm,地脚螺栓应去除铁锈,螺纹部分应加以保护,基础法兰螺栓中心分布直径应与灯杆底座法兰孔中心分布直径一致,偏差应小于±2cm,螺栓应采用双螺母和弹簧垫。2.7.1.3.4浇制基础前必须先排除坑内积水,所支的基础模板尺寸、位置符合要求。PVC进、出线管位于基础中心,高出路面30mm—50mm。2.7.1.4电线保护管加工、铺设2.7.1.4.1PVC电线保护管不应有孔洞、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弯扁度不大于管子外径的10%。管子连接采用插接方式,插入深度为管子内径的1.1-1.8倍,在插接而涂胶合剂粘牢密封。2.7.1.4.2电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传入电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管口进入的道路控制箱、路灯基础时应高出基础面30mm—50mm。2.7.1.4.3下管前应对沟底走向尺寸、高程、坡度及基础进行检查,报监理工程师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2.7.1.4.4下管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防损坏,管子不得与沟底沟壁及利物相碰。2.7.1.4.5电线管应排列平整平顺,接口密封良好。2.7.1.4.6按图纸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加固。2.7.1.5土方回填2.7.1.5.1经监理工程师复查所有隐蔽工程确认合格签字后方可回填。2.7.1.5.2电线保护管沟、路灯基础坑回填所采用的土应符合道路路基工程用土的要求。2.7
.1.5.3回填时分层填埋,分层夯实,夯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实心实意的80%及以上。对适于夯实的土质,用机械夯实,回填厚度不得大于200mm,对于特殊地段无法采用机械夯实时,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采用人工夯实,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00mm。2.7.2.4敷设电缆2.7.2.4.1电缆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标志牌齐全、正确、清晰。2.7.2.4.2电缆的固定、间距、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2.7.2.4.3电缆接头良好,绝缘应符合规定。2.7.2.4.4电缆沟应符合要求,沟内无杂物。2.7.2.4.5保护管的连接、防腐应符合规定。2.7.2.6电气设备安装(路灯控制箱安装)2.7.2.6.1材料到场后经开箱检验,经业主同意后方可进行安装使用。2.7.2.6.2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应接触紧密。2.7.2.6.3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2.7.2.6.4箱内照明应齐全。2.7.2.6.5配电柜(箱、盘)的漆层(镀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应刷漆。2.7.2.6.6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动作应准确、可靠。2.7.2.7有隐蔽工程,应提前通知业主,经业主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2.7.2.8用调试设备、仪表、仪器必须经国家认可有计量资格的有关单位检验合格,并由专人使用、保管。调试时应有详细记录。2.7.2.9施工前作好技术交底,吃透图纸,领会设计意图,配合其它专业工作,要作好成品保护及各专业协调。2.7.2.10缆敷设前,应进行电气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电缆敷设应根据其走向、规格合理安排顺序、一般不应有交叉。2.7.2.11需开孔的配电箱(柜),必须用开孔机开孔,严禁气焊等切割开孔。电线进入配电箱、接线盒等应有护管帽。穿线前应有防止外物落入措施。2.7.2.12线在管内或经槽内不允许有接头和缠绕。导线在出口处应装有护线套,并用500V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同时作好记录。2.7.2.13有配电箱(柜)接地及各系统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应接入原大楼接地网上,完善整个接地系统。
2.7.2.14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确认无误,方可进行分项调试,并作好调试记录。2.7.2.15各分项调试完成后,可进行系统调试,联动调试,试运行并作好记录。2.7.2.16其它部分电气设备安装应严格按图纸标高、部位进行。三、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确保按期完成主体工程,拟订开工期为2010年7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1年5月31日,施工工期为11个月。3.1工期保证体系成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有关人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健全岗位责任制,在组织上、制度上和防范措施上保证总工期的实现。(保证工期组织机构图详见图3.1.1,工期保证体系图详见图3.1.2)3.2工期计划进度施工准备:2010.7.1~2010.7.31路基土石方工程:2010.7.15~2010.1.30路基防护与排水工程:2010.10.1~2011.1.30路面工程:2010.12.15~2011.3.31附属工程:2011.1.1~2010.3.31涵洞工程:2010.12.1~2010.12.31综合管网工程:2010.9.15~2010.3.1电照预埋工程:2010.12.1~2011.2.28其他:2010.4.1~2010.5.313.3工期保证措施3.3.1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3.3.1.1大胆采用新技术,在关键工序采用施工效率高的机械。3.3.1.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3.3.2施工组织不断优化、实行网络管理3.3.2.1精心安排施组,强化管理,在深入调查复核、吃透设计文件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3.3.2.2
认真做好工程的统筹和网络计划工作,认真编制网络计划,明确关键线路的控制工程,报监理工程师批准。3.3.2.3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进度。在不良地质地段采用稳妥施工方法,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3.3.2.4根据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分别编制季、月、旬施工生产计划,实施中对照检查,采用图形对比法进行检查,包括横道计划检查法、网络计划检查法、PDCA循环法、实际进度前锋线法、S型曲线法等。找差距、找原因,争取旬保月、月保季,步步为营地保证施工总进度。3.3.3加强施工管理、实行责任承包制3.3.3.1抽调富有管理经验的干部和施工经验、战斗力强的施工队伍,组建强有力的管理班子。3.3.3.2加强施工现场协调指挥,做到指挥正确、协调得力、效率高、应变能力强。3.3.3.3项目部有关人员参与施工前的各项工作,尽快熟悉图纸及现场,及时同当地政府联系、交流以取得当地的支持、理解、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3.3.3.4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人员定岗定责,明确技术标准、工艺措施、强调施工纪律,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3.3.4加强保障后勤和材料供应3.3.4.1工期进度情况和计划安排、调整及时通知物资设备科、综合办公室,使有关部门心中有数,及早作出材料供应和后勤保障安排。特别是汛期的保证工作。3.3.4.2后勤和材料供应部门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动态与工程需要,及时调整库存数量与采购、供应计划,严把质量关。四、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4.1质量管理体系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在施工现场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制度和措施,建立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设立专职质检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检查。并随时接受甲方及监理工程师的监察、检验。确保实现合同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图见图4.1.1)4.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牵头,由项目质检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部各科室负责人、各工程队队长及主管工程师、项目部的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组成。形成内外贯通、纵横到位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图4.2.1)4.3质量保证措施4.3.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制度有效运行。4.3.2建立质量专职机构,强化质量检验测试工作。项目部设安质部,工程队设质检室,工班设质检员,逐层把好工程质量关。(工程质量检查体系框图见图4.3.1)4.3.3建立健全技术保证制度项目部安全质量科和施工技术科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建立设计图纸复核制度、熟悉技术规范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资料保管制度、工程试验制度、测量复核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等。4.3.4强化技术管理、大力开展科技攻关4.3.3.1建立以项目部总工程师、工程队主管工程师为核心的两级技术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实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4.3.3.2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对重点关键性工艺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专项技术攻关,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4.3.3.3做好方案优化,由技术负责人提出两个以上施工技术方案,经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优化后,再编制单项工程质量计划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和建设单位审定。4.3.5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严把施工环节质量关4.3.5.1确保所有进场材料的性能及有关技术指标符合标准,从源头把好质量关。4.3.5.2做好施工机械的配套选型,使用的机械设备性能满足施工及设计规定要求。4.3.5.3选择最佳工艺参数,切实做好路段的铺筑及成果的汇总分析。4.3.5.4各工序严格按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对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艺,在施工前组织示范和专门讲解。4.3.5.5坚持严格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制度。五、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无伤亡事故,无施工机械设备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无火灾、无爆炸事故。
5.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在明确项目经理对安全负全责的前提下,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级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达到全员参加,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管理体系见图5.1.1)5.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队长为组员,安全质量科为专职管理部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并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5.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5.3.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每月、工程队每旬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把安全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5.3.2对起重工、电工、机械司机、爆破工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5.3.3在施工区域内按规定设立有关安全标志、安全宣传标语牌,警示安全生产。5.3.4强化用电管理,确保生产、生活用电安全。5.3.5非施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施工区。5.3.6施工人员均必须戴安全帽。5.3.7做好防讯工作,开工前对河流、冲沟进行疏竣,路基开工前做好排水,布置场地时要做好调查并加强防护。在雨季到来前做好物资储备,确保汛期施工安全。5.3.8雷管、引线和炸药分库存放,各库之间应该保持安全距离。在存有爆炸物的仓库内,严格禁止火药加工和装插雷管引线等工作,采用防爆型照明设备,建立严格的发放及使用制度,并重点检查,消除事故隐患。5.3.9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施工。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6.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项目部和各工程队均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分工专人负责环保工作,工班设义务环保员,形成环保体系。(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详见图6.1.1)6.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6.2.1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施工管理6.2.1.1设专职管理人员和各作业队、施工班组负责人组成的管理组织机构,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特点,分工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完善保证体系,层层强化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意识,于施工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监控和量测,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完善对周边环境的保护。6.2.1.2制定严格的奖惩条例,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使加强环境保护的有关措施得到有效的实施,周边环境得到妥善的保护。6.2.2加强工程施工的环保措施6.2.2.1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全体施工人员广泛进行教育,严格执行《环保法》和当地政府对环保的有关规定。6.2.2.2基坑开挖废方必须集中堆弃于弃土场统一进行植草绿化防止水土流失;施工后的临时预制场地、堆料场地及施工场地等必须进行还耕还草于民。6.2.3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对施工周围环境的影响6.2.3.1分别对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施工区的材料堆放,材料加工、出碴及出入料口等场地设置围墙封闭;生活区设置围墙与外部隔离,以减少噪声、粉尘、弃碴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6.2.3.2在爆破开挖时,要适当、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尘土飞扬。6.2.3.3对工地内存放的土石方、砂石材料、建筑垃圾要集中堆放,采取洒水或遮盖等措施,防止扬尘。6.2.4排污处理6.2.4.1施工中的废水、废油必须得到净化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污染水源。6.2.4.2对废弃的燃料、油料、化学品、酸、泥浆及有害气体和尘埃等经预处理后,采用专用运输车辆运至指定地点排放和处理。6.2.4.
3禁止在施工现场熔沥青或焚烧油毡,油漆及其它会产生有害烟尘、恶嗅气体的物质。6.2.4.4在通风机风口及搅拌机上安装尘埃收集器,防止污染空气。七、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7.1文明施工及文物保护保证体系项目部成立文明施工及文物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文明施工及文物保护工作。(文明施工及文物保护保证体系见图7.1.1)7.2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交通部和重庆市有关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以及地方政府和业主有关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2、加强文明施工宣传教育,统一思想,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管理和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3、项目部对自检和监理单位组织的检查中查出文明施工存在的问题,不但要立即纠正,而且要针对文明施工的薄弱环节,抓改进和完善,使文明施工不断优化和提高。4、注重生活区及生产区的环境卫生。5、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文物属国家所有,施工中发现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现场,迅速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并及时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进行处理,经文物部门处理完毕后可继续施工。6、加强检查监督、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使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真正抓出成效。工程指挥部对文明施工现场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对照评分,严格奖惩,交流经验,查纠不足。7、按照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的指示要求,同时认真听取驻地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争创标准文明施工现场。八、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8.1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8.1.1项目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8.1.1.1质量与安全风险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不仅给伤者本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8.1.1.2项目施工管理风险
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时由于工程本身规模较大,技术难度及要求高,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而造成风险。 8.1.1.3项目经理作为对施工项目全面负责人,其素质、能力往往是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果项目经理的管理与指挥组织能力不足或缺乏职业道德,那么项目的顺利实施及赢利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给项目管理带来风险。8.1.1.4材料价格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70%以上都是材料成本,任何一种主要材料的大幅波动都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影响。8.1.2项目竣工阶段存在的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又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8.1.3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防范策略: 8.1.3.1风险回避策略 在编标报价阶段,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如果发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及时终止项目以规避风险。8.1.3.2风险降低(减少)策略8.1.3.2.1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项目经理,组建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项目部。8.1.3.2.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按照所选定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生产资料费用的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现场管理费用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8.1.3.2.3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狭窄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收取。8.1.3.2.
4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部根据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8.2事故应急预案8.2.1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造成的人员伤亡8.2.1.1施工现场配备担架、配备急救箱、内置急救包等外伤急救医疗卫生用品及消炎镇疼药材等。8.2.1.2施工前项目安全员对工程所在地120急救中心、就近医院、伤科医院等就近医疗机构地点、交通线路、联系电话了解清楚,打印张贴在安全宣传栏上。8.2.1.3对进场员工尤其农民工,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安全培训,做好三级安全教育。8.2.1.4保险:项目部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8.2.1.5急救程序8.2.1.5.1急救小组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就地组织员工及时抢救伤员至安全地带,同时撤出死亡人员。8.2.1.5.2工地救护员对重伤员进行止血急救措施,全部伤员立即转送医院诊断救护。对伤亡人员立即转送医院,请求医疗诊断,提出结论。8.2.1.5.3现场警戒:安全质量科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负责警戒,保护现场,阻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以等待调查。8.2.1.5.4报告和沟通:根据事故等级,项目部及时向公司、监理、业主及安检部门进行汇报和沟通。8.2.1.5.5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及安全质量科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及善后工作。8.2.2火灾事故应急8.2.2.1在施工现场和工作场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火栓、砂箱、灭火铲、担架等,在施工场地中有明显标识。8.2.2.2工地供水管兼作消防水管,其供水量必须满足消防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明确。施工中要保持供水正常,必要时应设置消防水池。8.2.2.3施工道路保持通畅,工地安全员要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8.2.2.4应急小组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使之获得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8.2.3重大施工机械设备事故应急8.2.3.1
施工技术科和项目部对进场设备安装、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8.2.3.2重大机械设备保险:必要时应对重大机械设备购买保险。8.2.3.3设备租赁站的沟通:施工技术科建立合格的设备租赁商、供应商名册,随时了解其货源情况,以备施工不时之需。8.2.3.4应急程序8.2.3.4.1工地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安全质量科。同时启动应急程序。8.2.3.4.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在第一时间内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工作。8.2.3.4.3应急小组踏勘现场,调查取证,根据机械设备损坏情况提出处理方案,报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8.2.3.4.4项目部按批准方案,将损坏的机械设备撤出并清理现场,紧急调运相应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正常运行。8.2.4集体食物中毒与中暑、施工中毒与窒息应急8.2.4.1项目部对全体进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讲解“安全卫生知识”、“有关安全卫生制度”及“发生紧急情况急救措施和报告办法”。8.2.4.2工地员工宿舍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卫生,符合地方和企业文明施工要求。公司、项目部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8.2.4.3员工食堂管理应满足国家、地方职业健康安全有关规定和文明施工要求。公司、项目部分别做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8.2.4.4项目部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8.2.4.5应急程序8.2.4.5.1急救报告:如果项目部发生集体中毒、中暑事件,事发点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项目部应急小组,应急小组有关成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处理。8.2.4.5.2应急小组应迅速将食物中毒、施工中毒与窒息人员转送医院救治,必要时求助120急救中心,请求救护车转送病人。8.2.4.5.3应急小组迅速将中暑人员护送至阴凉地带,服用防暑药品,平卧休息,食堂熬制防暑饮料送到救护现场;重症人员则立即送医院救治。8.2.4.5.4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后,应急小组应组织调查中毒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时请求局医院或当地医疗机构牵头作医疗鉴定和调查。8.2.4自然灾害应急
8.2.4.1气象信息的收集:暴风和暴雨季节,项目部均应设专人收集气象信息,做好记录,并张榜公布。8.2.4.2生产生活设施检查:如刮暴风,项目部要对生产生活临设进行加固处理,同时清理场内外排水沟道,保持畅通;对塔吊等大型设备的附着、迴转、吊钩等进行加固和处理,对场内机械设备防雷接地装置做好检查。8.2.4.3暴雨期间尽可能不安排混凝土连续浇注作业,如果施工必须,则应做好防雨措施(如随浇注随覆盖)和施工缝设置预案。8.2.4.4应急程序8.2.4.4.1用电管理:暴风和暴雨期间,要加强用电管理。期间除了必须的生活用电外,工地实施用电管制,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启动电源。8.2.4.4.2人员疏散:特大暴风、暴雨期间,工地停工,人员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住地。8.2.4.4.3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如果发生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则按“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应急”处置。8.2.4.4.4恢复生产:暴风和暴雨灾害后,分公司应急小组配合项目部立即做好灾害损失统计,编制清单,提取物证,报顾客、监理、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