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MB
- 11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况1.1.11.1项目总体概况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为合肥滨湖时代广场,系新建工程;C1楼总计54层,C2楼总计41层,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其中C1#楼裙房及39—54层为酒店部分,该部分智能化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在C1楼负一层设置弱电智能化机房等。1.1.21.2现场环境情况1.1.2.11.2.1地理位置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部分智能化施工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或本工程)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启动区徽州大道与方兴大道交汇处,C1楼总计54层,C2楼总计41层,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其中C1#楼裙房及39—54层为酒店部分,该部分智能化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在C1楼负一层设置弱电智能化机房等。1.1.2.21.2.2气候条件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1)气温合肥市最热月为7~8月份,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为41℃。最冷月
为1月份,平均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为-10℃。四季的划分标准是:春季3~4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春季3月26日~5月20日,候平均气温10~22℃;夏季5月21日~9月20日,候平均气温>22℃;秋季9月21日~11月15日,候平均气温22~10℃;冬季11月16日~3月25日,候平均气温<10℃;合肥地区季度平均气温图按气候划分的四季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2)降雨量春天的阴雨天气最多,日降水量≥0.1毫米的历年平均日数为22.8天,约占全年总雨日数的20%;平均降水量156.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7%。夏季三个月的总降水量为436.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3.9%。雨量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平均入梅期为6月17日,出梅期为7月10日,梅雨期24.1天,梅雨量266.6毫米,约占夏季总降水量的61.1%。出梅后多数年份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这一季节,占全年总数的75%。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96.7毫米,约占全年总量的19.8%,降水日数25.1天,约占全年22%,秋旱天气较多。冬季降水量最少,仅为110.4毫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其中以12月份最少,2月"立春"后,随着暖湿气流的增强降水开始增多。
合肥地区季度平均降水量图(一)施工范围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包括内容如下表:施工范围序号系统名称备注1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2安全防范系统防盗报警系统3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4安全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5综合布线系统弱电系统所需的弱电设备网综合布线系统6计算机网络系统弱电系统所需的弱电设备网网络系统设备7电梯五方对讲系统根据电梯施工单位提供的图纸对通讯管线敷设至指定位置,接线及后续安装由电梯施工单位完成。8楼宇自控系统BA楼控系统9预付费电能表系统远程抄表系统10机房工程系统机房建设系统、弱电UPS系统11综合管网根据建筑平面图,配置一套综合桥架,采用隔板分为综合布线和智能设备桥架,线槽在竖井内垂直及水平敷设
1.1(三)建设目标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应和建筑的整体功能、档次相适应,满足使用需求,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节能、舒适的办公服务环境。在建筑的各部分,应充分满足各种不同的用途,系统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适应性、先进性、经济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管理维护性。可行性和适应性: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成熟性。系统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和扩展性。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扩展和维护。(一)编制说明1.1.14.1编制说明本技术标是根据本次招标过程中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招标图纸、招标文件、答疑文件、工程量清单等资料,按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和有关工艺标准,结合我公司施工技术水平、设备配备能力、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进行多种方案比较后进行编制的。本技术标充分展示企业技术优势,实现了方案科学、先进、合理、经济的目标。针对本工程招标要求,我公司有足够信心和实力完成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部分智能化施工工程的施工以及与本工程总承包单位配合协调工作,使本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的同时,加强质量检查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狠抓施工过程控制,使项目各子系统均达“合格”标准,同时
承诺配合总包单位C1#楼申报“鲁班奖”、C2#楼申报“黄山杯”不受影响。中标后将根据会审后的施工图及建设单位、顾问公司、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重新提交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尽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组织措施,确保本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如有变更,项目部将针对变更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改相应的施工方案,并报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取得认同后方予以实施。1.1.14.2编制依据1.1.1.14.2.1文本文件由业主提供的文本文件见下表文本文件汇总表序号文件归类具体文件名称备注1招标文件《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部分智能化施工工程招标文件》2设计图纸总平面图、各区平面图及系统图3工程量清单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清单4招标答疑文件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智能化项目答疑发布稿1.1.1.24.2.2规范、标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安徽省、合肥市政府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类规范、规程及验评标准。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和安徽省、合肥市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3、主要国际标准及设计手册。国家规范、规程汇总表类别标准、手册名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国家规范和规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GB50045-9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用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JGJ/T288-201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99-20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622-201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建筑智能门锁通用技术要求》JG/T394-2012《信息安全等级管理保护办法》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信息技术服务规范》GB/T24405-200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644-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2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主要国际标准及设计手册序号主要国际标准名称1《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2《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O/IEC11801)
1.1.14.3编制原则(一)施工组织整体设想1.1.25.1项目总目标1.1.2.15.1.1质量管理目标加强质量检查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狠抓施工过程控制,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合总包单位C1#楼确保“鲁班奖”,C2#楼确保“黄山杯”。1.1.2.25.1.2安全施工目标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徽省、合肥市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同时遵守业主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要求,成立专业的安全机构,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整个工程期间杜绝死亡、重伤及事故的发生。
1.1.1.15.1.3文明施工目标通过对施工现场中的质量、安全防护、安全用电、机械设备、技术、消防保卫、场容、卫生、环保、材料等各方面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全体职工遵纪守法,文明作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1.1.1.25.1.4环境保护目标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扰民,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扬尘、噪音、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1.1.1.35.1.5施工进度目标加强协调管理,使得各施工顺序、衔接关系适当,施工科学、合理。保证在计划总工期内实现,力争提前完成合同工期。1.1.25.2施工阶段的划分本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程序是从施工前期准备开始和竣工验收完成为止的全过程施工活动,大致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交竣工验收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组织合同交底,明确合同条件,落实施工任务,组织施工前期准备,为智能化系统工程开工创造必要条件的阶段。工程开工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施工许可已办理;施工图纸经过会审;施工预算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批准并已交底;施工临时设施已按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要求设置,并能基本满足开工后施工和生活的需要;材料和工程设备有适当的储备,并能陆续进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已进入现场,并能保证正常运转;劳动力计划落实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防火教育,可以随时调动进场;土建工程主体完工,安装配合土建预埋预留管道的工序已完成,并达到交付安装施工条件。施工阶段:包括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规定要求,按已确定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并逐渐形成安装高峰期到调度和试运行完成的全过程施工活动。它是经过弱电安装施工人员的活劳动转成物化劳动,并按分部、分项工程的工序检验和试验合格,把各种资源转换成项目产品,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并准备了交竣工验收条件的施工阶段。施工阶段可分为:材料、设备采购、管槽敷设、线缆敷设、设备安装、设备
调试、试运行等阶段。交竣工验收阶段:智能化工程施工全部完成以后,先内部预先验收,严格检查工程质量,整理各项技术经济资料。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方进行交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及有关事宜。(一)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16.1主要部位、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1.1.1.16.1.1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6.1.1.1系统概述本系统为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招标范围内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网络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弱电子系统所需的弱电设备网综合布线系统组成。本系统由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配线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安装,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应注意选用兼容性好、灵活性高、可靠性高、先进的、模块化的、具有端口保护装置、具备全程良好的电气特性、光通特性等的解决方案。还要具有以下优点:Ø符合各种国际、国内及行业布线标准;Ø配线不必重复投资,符合投资效益;Ø符合任何一种计算机系统及TCP/IP终端的应用;Ø网络水平布线传输速率可达到1Gbps;主干布线传输速率可达到10Gbps;Ø具有端口保护装置,可以防止插错;Ø配线架全部使用19”标准机柜,有助于提高可靠性,并且便于管理;Ø只需占用较小的管道面积,符合经济效益;
Ø完全符合将来全面数字化的发展要求;6.1.1.2主要技术方案6.1.1.2.1系统架构综合布线系统是集语音和数据为一体的系统。整个系统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电话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并可支持会议电视等系统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系统架构图如下示:系统架构图设计概要如下:Ø整个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六类非屏蔽系统设计。Ø连线标准采用TIA568-B。Ø网络水平布线传输速率可达到1Gbps;主干布线传输速率可达到10Gbps。Ø整个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Ø视频监控系统传输采用室内4芯多模光纤,传输带宽达千兆以上,各楼层的水平信息点均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敷设。且分别预留2跟4芯单模光纤至C7#负一层机房和C8#负一层机房,为后期机房
联网提供必要线缆。Ø各配线间配置标准19”通信机柜,网络主交换设备安装于机柜中,配线系统也安装于机柜中。Ø采用符合六类标准铜缆配线架组成大楼的总配线架(ER/MC)和各楼层、各区域的分配线架(TR);Ø采用符合六类布线标准的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UTP)作为数据水平子系统的布线连接到各功能区的数据点。Ø整个布线系统的材料和设备等均封闭在镀锌线管、铁质线槽和机柜内,保证布线系统是在单独、自设的环境下运行,为整个系统做防雷、防静电、接地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星型集中化布线:数据网络形成一个以网络机房为中心,辐射向各个子配线间的星型结构化布线系统。根据各功能区设置的信息点数,在各楼栋设置汇聚节点,各汇聚节点通过12芯万兆多模光纤连接到核心交换机的光纤配线架上,形成星型网络的万兆到汇聚主干。每个配线间通过六类非屏蔽电缆接入每个区域的工作区域,端接于六类模块上,形成星型网络的百兆到桌面的应用模式。星型结构是当前最为科学和应用广泛的网络结构,将所有的信息点都连接到中心结点上,当其中的某条线路出现故障之时,系统可自动摒弃掉出现故障的端口,不会影响其它线路的运行,从而避免了单点失效的故障。分布式的布线管理结构:分布式水平布线现在已被宣布为“传统”布线。但根据ANSI/EIA-568和ANSI/EIA/TIA-569两个标准,其结构已有所发展。在分布式系统中,每根水平铜缆支持一个长度为90m的基本传输链路和一个长度为100m(328ft)的传输信道。6.1.1.2.2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与I/O之间搭桥。工作
区子系统中所使用的连接器具备有国际ISDN标准的8位接口,这种接口能接受大楼自动化系统所有低压信号以及高速数据网络信息和数码声频信号。6.1.1.2.3水平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是将垂直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该系统是从各个子配线间出发连向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水平铜缆及其它配件的水平线缆。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与主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水平布线子系统总是在一个楼层上,并与信息插座连接。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子系统由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组成,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水平区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中间配线架IDF)间的连接。水平布线示意图根据项目的水平区子系统的数据传输要求及将来扩展的要求,采用四线对的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根据水平布线距离应不超过90M,信息孔到终端设备连接不超过10M的原则,各层信息点双绞线从下一层桥架铺设,并通过预留管道延伸至工作工区,另一端延伸至相应配线架(IDF),配线间内按线端子与信息模块之间为点到点端接。
6.1.1.2.4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示意图通常它是实现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至各层管理间的连接。本系统采用12芯万兆多模光缆,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管理间的跳线架上。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路由。该子系统由垂直主干电缆和光缆组成。相当于电缆配线系统中干线电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主馈电缆,它的主要功能是把来自各接线间和远程通信服务接线间的信号传送到设备间,直至传送到最终接口,再通往外部网。从各汇聚间到各管理间间采用室内12芯万兆多模OM2光纤。垂直干线子系统包括:Ø数据网络的12芯万兆多模室内光缆及光纤配线架、跳线等;6.1.1.2.5管理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跳线式管理方式是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结构化、模块化和使用的灵活性、可调整性的充分体现。当设备布置出现变化时,不必大动干戈,仅需将相关跳线作出改动即可。也能对其它系统的构成、连接进行任意的调整和分配。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配线管理,由交连、互连和输入/输出组成。
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管理区子系统由主配线间和分配线间构成。主配线间是整个大楼所有线缆汇集的场所,通常由光纤配线架及语音主干配线架构成,用于连接建筑垂直主干系统。分配线间是各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分配线间位于大楼的每层弱电井内,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6.1.1.2.6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主要指计算机系统,网络互联设备,弱电控制设备等,即主要指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为各类信息提供信息管理传输服务的各种设备及设备的连接线所组成。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架(ER/MC)以及跳线组成,它将中心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或弱电主控制设备的输出线与干线子系统相连接,构成系统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配线架的跳线控制所有总配线架(MC)的路由。设备间的标准机柜/机架用于安装所有配线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机柜内都配置多个19”跳线管理架(理线架)对跳线进行整理,使得配线整齐美观,易于管理。标准式机柜是带有透明玻璃可锁门的标准尺寸的机柜,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机柜都提供接地连接点,与大楼的接地点连接。由于设备要摆放网络设备、服务器、程控电话交换机等重要设备,所以对设备间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机房设备对机房环境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即是所谓的三度要求:温度:要求机房室内温度在22摄氏度左右,每小时温度变化不能超过1摄氏度。温度过高,半导体内离子的扩散或漂移会加剧,会改变半导体的性能,并且会使半导体和机械装置内的腐蚀过程加速。高温亦会使磁介质导磁率发生变化,磁带、磁盘数据发生错误甚至于丢失。湿度:机房要求相对湿度在45%至55%之间,湿度过高和过低对计算机会产生下列影响:Ø高湿度会引起水蒸气附着于元件表面,影响元件电气性能;
Ø高湿度会影响磁性材料导磁率,造成读/写数据的瞬时错误;Ø湿度过大,会使某些机械装置打滑,影响稳定性;Ø湿度过大,会使接插及各接触部分氧化生锈,造成接触不良;Ø低湿度产生静电,人亦容易带电,以使信息丢失和破坏半导体元件。Ø洁净度:洁净度是指空气中尘埃,空气中所含有害气机房洁净度指标之一。大气中灰尘呈布朗运动状态,在静止的空气中几乎完全不沉淀或者缓慢沉降。而漂浮大气中的灰尘粒子很小,约99%的粒子其大小都在1微米以下,0.5微米以下的粒子又占大约91%,这种粒子对精密机械和接插影响最大。6.1.1.2.7布线标识系统为方便布线系统的实施以及今后的管理和维护,对布线系统的信息点、管理区、线缆等应进行编号及色标管理。来识别布线设施的各个元器件,电缆扎带及附件可以组织及识别线缆和提高安装速度。PDS系统的每一条电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均应给定唯一的标志。标志可包括名称、编号及其他标志。电缆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编号。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硬件均应设置不易脱落和磨损的标志。对所有的机柜/配线架/信息端口予以标识,标签的标准为TIA/EIA606。所有使用的标签应为专用机器打印。标签应打印在永久的粘贴性的标签上。所有电缆应单独标签,终端的配线架放置所有的标签,所有配线架都用标签以标识,所有插座端口须用安全的固定的标签加以标识。所有的配线及跳线标识应单独编号。本次设计建立符合项目情况的具体情况的颜色标签系统,以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使用的标识措施包括:使用颜色标识各个区域:在机柜中,同一区域的信息点所涉及的模块,跳线均使用相同的颜色,所使用的颜色具体规定如下:使用统一的标识方式:用不少于6位字母和数字,前三位表示楼层及房门编号;后三位信息口编号。示例如下:F1211035
信息口号楼层、房号编号示意图Ø信息插座上每个接插口位置上明确标明接口类型;并用以上的标识方法表明;Ø配线架同样使用以上方法,明确标识对应信息点的位置;Ø每根跳线上均用色标进行标示,并使用以上的标识方法表示跳接两端所连接的位置;Ø绘制信息点的分布图;Ø提供信息点与配线架信息口的对照表;提供配线架信息口与网络设备端口之间的对照表;Ø色标应统一进行规划,要求实施中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达到如下细致程度;如:n绿色:识别用户区域的网络连接的终接处;n紫色:识别来自通信设备的线缆终接处;n白色:识别垂直干缆的终接处;n灰色:识别水平干缆的终接处;n蓝色:识别水平电缆的终接处,并且仅仅在管理间和设备的线缆端子,不包括在工作区信息出口的线缆端子;n红色:识别主要电话系统的终接处;通过以上的措施,管理员能在极短时间内查出出现故障的信息点的位置,排除故障,不需要借助另外的文档。6.1.1.3系统功能本系统为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招标范围内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网络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弱电子系统所需的弱电设备网综合布线系统提供传输介质。
1.1.1.16.1.2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方案6.1.2.1系统概述本系统为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01地块C1、C2#楼办公招标范围内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网络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弱电子系统所需的弱电设备网网络系统组成。6.1.2.2主要技术方案本次网络设计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网络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弱电子系统所需的弱电设备网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1)网络结构弱电设备网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块:视频监控网、无线网络等其他弱电设备网。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二级网络结构:接入层和核心层。接入层交换机分布于消防控制室和弱电间内,其中C1#楼负一层、六层至三十八层每三层设一个弱电间及楼顶层;C2#楼负一层、一层、六至四十一层每三层设一个弱电间及顶层;网络线缆采用六类双绞线缆,接入层交换机通过千兆光口汇聚至监控中心,传输采用室内4芯多模光纤,传输带宽达到千兆以上。核心层交换机采用全千兆网络进行设计,用于连接前端的摄像机IP信号,以及平台管理服务器、IPSAN存储设备等。视频监控网和弱电设备网按照专用方式进行设计,设计中两张网核心层采用骨干环设计,并在骨干环中采用OSPF动态路由分别感知整个监控网络核心网上和其他弱电设备网上链路状态、路由变化情况,在服务器、存储节点或服务器、存储接入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做到路由的快速收敛。在某个控制中心的服务器、存储接入层交换机故障或服务器、存储故障时,通过动态路由选路,数据流通过骨干环网传输,到达其他控制中心服务、存储设备。其中每个控制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核心设备采用两台万兆高端框式路由交换机双机虚拟化部署,做到设备备份,统一IP地址,统一配置管理;设备支持冗余引擎、冗余电源,支持冗余引擎在主用引擎故障时,做到引擎的无缝切换;从各个角度保障设备的可靠、链路的可靠、管理的简易。
监控网终端接入层设备、服务器接入层设备均连接到所属区域的控制中心核心交换机上,采用双链路上行,保障链路可靠,增加链路带宽;POE接入交换机支持双电源冗余,保障设备可靠性;其中每个控制中心的弱电网络系统的网络核心设备采用单台万兆高端框式路由交换机;设备支持冗余引擎、冗余电源,支持冗余引擎在主用引擎故障时,做到引擎的无缝切换;从各方面保障设备的可靠。弱电网终端接入交换机采用单根千兆光纤上联,为所接终端提供1Gbps的上行带宽。(2)链路带宽设计要求各前端接入交换机通过一根光纤千兆汇入所属区块的核心交换机,传输无线网络系统的接入交换机通过1根万兆光纤上行到核心交换机。每个区块与另外区块的核心节点之间设置2条千兆线路,可提供高达2Gbps的骨干线路。出现单条光纤中断的情况,剩余的1Gbps带宽仍可保证整个安防系统流量的无阻塞传输。通过全网状的双千兆线路,每一个区块可以独享与其它任意区块2Gbps的带宽,完全可以满足以上极端情况下的弱电系统数据传输要求。(3)路由设计3个区块核心交换机组节点间的采用全冗余网状线路连接,并通过使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保证数据流量可以自动选择最优的路径传输。在线路或设备出现故障时,OSPF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自动优化数据的传输路径。(4)QoS服务质量设计本次建设弱电设备网络中要求实现视频信息和其它数据业务能统一在同一个网络中,实现一网多能。因此网络管理人员需要给最为关键的视频的应用提供一个适当的服务质量,支持关键任务应用,与此同时还得有能力集成新技术。QOS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用于衡量使用一个服务满意程度。QoS性能特点是用户可见的,使用用户可理解的语言表示为一组参数,如传输延迟、延迟抖动、安全性、可靠性等。综合上述需求分析,弱电设备专网网络设备支持以下主流QoS技术,实现对不同级别流量的不同保障效果。主流QoS技术
编号QoS策略所应用QoS技术1分类标识策略CAR/策略路由2媒体流端到端服务质量保证cRTP3拥塞管理与拥塞避免RED、WRED、BECN、CBWFQ、LLQ4流量整形GTS(5)VLAN规划VLAN通过建立网络隔离使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减至最少,隔离各个VLAN间的传输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整体网络吞吐量大大增加,减少了网络延迟。在网络环境中,可以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来控制处于同一物理网段中的弱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在网络用户VLAN规划方面,可根据安防设备的归属及数量来划分。在具体VLAN规划中,应合理规划同一VLAN接入设备数量。VLAN的划分需参考IP地址的规划,在局域网内部,将VLAN与IP子网对应,在同一功能区域,IP子网连续的地方,VLANID以同样规律保存连续。IP地址空间分配也要与VLAN的划分相适应。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网络中的路由聚类,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路由数量,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CPU、内存的消耗,降低网络动荡程度,隔离网络故障,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6.1.3.3系统功能本次网络设计配置一套网络系统平台配套网络管理软件,可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包括设备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链路状况等)、及时发出故障告警、准确定位网络故障、定期输出网络维护日志、实现网络统一化管理,减少网络管理成本。并可被集成与安防监控平台,实现在一套平台上统一查看分析故障,实现联动管理。
1.1.1.16.1.3安全防范系统技术方案6.1.3.1系统概述本项目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一卡通管理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各系统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统一协调管理,配合人员防范,以实现“人性化”、“网络化”、“社会化”特点的综合安全防范管理体系。6.1.3.2主要技术方案6.1.3.2.1视频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数字网络的监控方式。其中,电梯采用电梯专用模拟半球摄像机接入编码器,各层公共走道、电梯厅采用130万像素高清网络半球摄像机;每座办公大堂入口装室外130万像素高速球型摄像机。半球摄像机和高速球型摄像机采用吸顶安装,室外高速球均采用壁装(具体安装位置及方式参照大样图)。系统通过以太网传输技术与视频编解技术实现视频矩阵、数字视频记录、数字视频传输的功能,通过键盘可完成各种功能如视频切换、云台控制、录像调看的控制。系统架构:后端监控系统设备安装在C1#楼地下一层的智能化机房。系统设计二级网络结构:接入层和核心层。接入层交换机分布于消防控制室和弱电间内,其中C1#负一楼、六层至三十八层每三层设一个弱电间及楼顶层;C2#楼负一层、一层、六层至四十一层每三层设一个弱电间及顶层。系统共设置10个高速球,377个高清半球,62台高清枪式摄像机,28个模拟电梯半球摄像机。配置5台集中存储设备和180块4TB监控专用硬盘来满足所有图像的录像存储要求,全网图像编码全部采用H.264格式,帧率不小于25帧/秒。720P摄像机码流不小于4M不怕死,1080P摄像机不小于8Mbps。录像存储达到15天。
系统架构图(1)摄像机安装及技术要求:设备定位包括现场摄像点安装定位,中控室设备布局及安装定位。1)摄像机定位。电梯轿厢内摄像机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与电梯操作器成对角线,并应能监视电梯轿厢内全景。电梯厅内球型摄像机安装在过厅顶部与电梯出口成对角线,并应能监视电梯厅全景。各层走廊的摄像机分别安装在走廊的末端走廊中央部位墙壁上,监视走廊的全景。重要房间内的摄像机安装在房间的角落上,以监视房间内的活动全景。周边摄像机安装在建筑物的四周,重点监视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以及进、出入建筑物的人流。2)摄像机安装安装工艺:
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选用电梯专用摄像机,采用吸顶安装,直接用螺钉固定在电梯轿厢内部,安装时尽可能做到隐蔽些,12V直流稳压电源直接安装在轿厢顶部装饰顶棚内。大厅摄像机选用高清网络半球摄像机,自带防护保护,采用内嵌式或吊装式安装方法接固定在天花上,安装高度高于2M(相对本层地坪)。电梯前厅内的摄像机选用半球型彩色摄像机,吸顶方式安装,通过I型支架直接固定在天花板下面,安装高度视天花板高度而定。周边摄像机选用一体化云台彩色摄像机,采取墙装方式,固定在建筑物外围。技术要求:所有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0.3M的余量。在安装摄像机之前先安装摄像机支架、防护罩、待施工现场各种条件成熟时再安装摄像机。安装摄像机时应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2)中控室设备安装及技术要求1)中控室设备安装定位: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2.5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电视墙背面与侧面距离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2)中控室设备安装:多功能控制台的安装位置根据房间布局及电缆地槽位置确定,控制台安装时应使该台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超过1%,多台并排在一起的控制台,面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台之间缝隙不得大于3MM。控制台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地槽的电缆从控制台底部引入,引入的电缆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依次绑扎在控制台的夹线板上。
数字硬盘录像机、电脑、互动式多媒体矩阵管理系统软件等嵌装在多功能控制台内,要求安装在控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彩色监视器嵌装在电视墙内,要求安装在电视墙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6.1.3.2.2防盗报警系统系统架构:防盗报警由前端探测器和中心控制设备组成,两者之间以总线方式联网,报警主机通过RS232连接到网络转换模块,然后转换成TCP/IP信号,在网络上传输。报警管理系统或者集成管理系统能以TCP/IP信号对报警主机进行管理。系统架构图系统通过键盘启动报警主机后,进入防范状态。如有人非法进入防区,会触发室内三鉴探测器,系统会检测并确认报警信号(即发出警报),并将信号送到控制主机,发出报警达到防范作用。用户进入时只需通过键盘解除防盗系统(即撤防),则防区内探测器暂时关闭。遇到不法之徒进行打劫时,按紧急按钮或相应的紧急装置,向保安监控中心求援,控制主机将原设定的地址代码及报警类别经
电话线发到报警中心(即110、派出所)。报警中心电脑检测到送来数据并进行识别,从数据库调出相关资料、显示警情信息和位置的相关资料。另外控制中心的报警主机自动不定时检测前端各报警系统工作情况,如信号中断或控制系统有故障即可自动提示并打印出故障发生在某个区域的系统,系统可全天24小时无故障运行,确保楼内人员的安全。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双鉴探测器、紧急报警按钮、警号、电子围栏等,通过防盗报警主机的集中管理和操作控制,如布、撤防等,构成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当系统确认报警信号后,自动向相关管理人员、部门发出报警信息,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报警系统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联动,当报警发生时可以调动在报警区域的电视监控系统进行同步跟踪录像,影像资料可以作为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另外,报警系统应具有防破坏功能,在报警线路被切断、报警探头被破坏等情况下均能报警。所有的报警信号通过网络传送到消防监控中心,监控管理中心可对所有探头进行设防、撤防或旁路。设防时当系统发生报警,监控将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安保人员,同时发出信号控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图像联动。该系统可以根据业主的需要通过110报警模块报至公安局110报警中心。(1)前端探测器部分前端采用双鉴探测器、紧急求助按钮、电子围栏,布撤防键盘对室内进行防范保护。(2)传输部分承担报警信号及电源的传送,本系统采用低损耗电缆。入侵探测器采用RVVP4*1.0线缆、报警按钮采用RVVP2*1.0线缆。系统电源由监控中心集中供电,采用12V直流供电传输给前端设备。(3)中心报警部分中心管理软件的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友好,多媒体显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并且系统稳定可靠。6.1.3.2.3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图门禁系统管理系统位于负一层智能化机房。门禁设置在负三层至负一层的消防楼梯通道、一层、六层与酒店之间的通道、塔楼各设备层(避难层)机房、顶层等位置。门禁终端设备设置在所控制的通道或房间的门旁或门上。系统共设置两门控制器61台,门禁读卡器122只,双门锁61只。采用进出门双向刷卡开启方式。第一级结构有TCP/IP协议的以太网构成一卡通系统核心管理层,包括服务器系统、工作站等。第二级结构由工业总线协议RS485构成控制层;第三级结构是由现场总线组成的执行层。门禁电源线采用RVV2*1.0;由强电单位提供供电界面,即提供220V强电接入位置。本项目一卡通系统主要由梯控系统和访客与智能通道系统组成:梯控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对电梯出入进行管理,进入电梯刷卡以后才能达到指定的楼层。通过IC卡管理电梯运作,可将闲杂人员阻止在电梯之外,提高物业的安全等级。本次电梯系统采用内置楼控式,不刷卡,按电梯的选层按钮失效。进梯刷IC卡后,根据持卡人不同的权限,可使电梯的对应权限的选层按钮
恢复有效,此时再按某选层按钮,直达该楼层。通过电梯控制模块控制C1#14部办公电梯,C2#楼14部办公电梯,实现电梯出入口控制系统功能。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如火灾报警时,电梯在收到消防信号后将不再受电梯控制系统的控制,而由电梯本身或者消防系统切入控制,以便于人员的及时疏散和撤离。访客与智能通道系统:在C1#楼一层西大厅服务台,C2#楼一层南大厅服务台,设置访客系统,访客采用普通非接触式IC卡(通过访客管理系统发卡授权)实现进出刷卡。访客在此领取到临时通行卡后,便可刷卡顺利通过电梯前的无障碍通道。在访问结合后,插卡通过通道。在各办公大堂电梯厅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型通道闸,根据一卡通授权或来客访问授权,刷卡进入,非授权进入报警。本项目拟在C1#楼一层西大厅两侧电梯厅前设置智能通道闸系统,C2#楼一层南大厅两侧电梯厅前设置智能通道闸系统,每座大堂暂按两侧各3通道(合计6通道)无障碍型防跟随通道闸设计,道闸外观美观简洁。每个通道均可以进出双向刷卡,每侧通道出口均设有一套临时访客卡回收装置。智能通道闸内部配置与门禁系统一样的双模读卡器,与门禁系统联网,作为门禁系统特殊部分进行统一管理。智能通道闸在所属相应服务台留有手动控制装置。保安也可根据管理规定对智能道闸进行临时开放、关闭等管理。对于长期卡用户的授权可以在指定的授权工作站上统一进行,一次完成授权,在授予电梯相应楼层通行权限。对于临时访客卡,在访客系统(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留痕操作后,同样一次完成通行授权。在临时卡授权主机中对其授予通行闸机的权限,同时可完成相应的电梯的通行权限。该通行权限一般设定为当天有效,且只能出入通行一次。6.1.3.2.4电子巡更系统系统架构:本工程采用离散式巡查系统,在预先设定的巡查线路中,用电子巡查器采集巡查点信息,对巡查人员的巡查线路、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增强建筑物的安保措施。系统由信息钮、巡更棒、传输器和管理工作站等组成。我公司将操作软件存入主机内。通过存于系统计算机主机内的操作软件来设定巡更站编号、巡逻路线及巡察时需要检查的事项,然后由计算机经记录接口将已设定的上述资料传送至记录器。
系统架构图本工程采用离散式巡查系统,在预先设定的巡查线路中,用电子巡查器采集巡查点信息,对巡查人员的巡查线路、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增强建筑物的安保措施。系统由信息钮、巡更棒、传输器和管理工作站等组成。我公司将操作软件存入主机内。通过存于系统计算机主机内的操作软件来设定巡更站编号、巡逻路线及巡察时需要检查的事项,然后由计算机经记录接口将已设定的上述资料传送至记录器。在巡更时,保安人员利用手提巡更记录器阅读巡更站的记忆码址,记录器显示上应会显示巡更站检查的事项,若保安保人员发现检查的事项有问题或损坏应可在巡更记录器的按钮输入指令以作记录。当完成第一个巡更站的工作后,保安人员须顺序到第二个已认定的巡更站,此时巡更记录器上应显示其位置码,若不依照已设定的巡更路线而阅读错误巡更站,系统应有相应的提示。若继续不依照原定的巡更路线巡逻,其路线错误的记录应被储存在记录器内以便复查。
在完成巡更后,当记录器放回记录传送器内,巡更记录器内的资料,便可直接连接到打印机或送回计算机主机(与报警系统共用)内的操作软件后打印报告出来。报告格式须为中文版本。6.1.3.3系统功能(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完善的视频编解码设备网络管理功能,支持多台设备相互协同工作组。提供友好方便的人机界面功能,包括监控对象的实时监视监听、查询、云台控制、接警处理。系统要求具有实时图像点播、云台控制、历史录像存储、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双向语音对讲、用户与权限管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日志管理、图像轮巡、多画面、时间同步、电子地图、集中管理和批量配置等功能。系统要求支持域管理,每个域可以有自己的管理员和操作员,支持多级用户管理,每个用户有用户名和密码,通过MD5加密的方式到服务器上进行验证,保证可靠性。整个系统有一或多个系统管理员,对全网的用户有配置权限,可选的对设备有操作权限。域管理员用户,可以对域内的编解码器、图像采集和显示设备进行增、删、改、查,为云台设置预置位,新增域和子域的新用户。普通用户对摄像机和显示器的权限包括:查看配置信息,看实时监控,远遥,看回放,下载录像,配置轮切计划;管理员可以指定某用户对于某摄像机或显示器具有某种权限;为配置方便,也可以指定某用户对于某域内的所有摄像机或显示器具有某种权限(权限的批量配置)。当某用户需要临时访问非管辖区域内的历史或实时图像时,可以向管理员申请授权。存储系统可以提供完善的备份和存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和视频图像的备份功能。系统具有电子地图功能,能显示前端设备布局。重要部位、特殊部位等布点区域应与报警系统的联动切换。(2)防盗报警系统
选用总线制控制系统,且系统总线传输设备应具有路由、分配、隔离设备,使总线能构成星型连接网络。各区域探测器由总线引至各监控中心的控制主机。各条总线应具有隔离作用,一旦系统某部分发生故障应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系统能按时间、区域部位任意设防或撤防。防盗报警系统稳定可靠,具有防拆卸功能,有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发出报警和指示报警位置。系统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当系统自身出现故障时,系统能给出报警并提示相关信息,在故障恢复后,系统报警可自恢复。系统可保留告警信息,以便于查询。系统有手动、自动定时设防、撤防功能,办公区域在上班时间红外/微波双鉴探头应处于撤防状态,在夜间或节假日应处于设防状态,紧急按钮应随时处于准备状态,如有非法闯入,则应立刻向监控中心告警并应联动相应的CCTV等系统。系统能显示报警部位和有关报警数据,并能记录和提供联动控制接口信号。有非法闯入时,应有警灯警铃报警,并在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指示告警位置和相关设备状态。应能与110系统有联动功能,在有非法闯入告警并经值班人员确认后,可用自动或手动方式,通过有线系统向110系统报警。防盗报警集中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所有输入输出设备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现场需求任意扩展以满足系统的需求。根据系统总体设计,保留系统通过网络连接给IBMS系统传输报警信号,以便统一控制。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功能。(3)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结合非接触智能IC-CPU卡技术实现门禁、梯控、访客与智能通道等功能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一卡通应用;具有独立的授权发卡及管理功能,电子证件个性化制作功能;门禁系统能对本项目通道及门户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人员流动合理的监管和控制;在本项目内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感应式IC-CPU卡技术进行综合与优化,实现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的“一卡通”管理系统;非接触式IC-CPU卡的证卡制作及授权发行子系统;非接触式IC-CPU卡的门禁及通道管理子系统;
非接触式IC-CPU卡的在线巡更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最新IC-CPU卡技术,将本项目管理和服务设施全面纳入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只用一张经过授权的智能卡,便可以通过该系统强大的软件功能组合和完善的硬件配套设备,物业及楼内各部门的内部工作人员可凭一张IC-CPU卡进行身份认证、门禁出入控制、电梯出入控制、访客与智能通道控制等“一卡通”服务。(4)电子巡更系统系统软件须为操作简易,采用全中文界面,能够单独使用而毋须长期占用计算机接口设备。规定一个巡更人配一个巡更记录器,管理软件可管理的巡更记录器不受限制。系统巡更站容量应满足20%的余量,巡更路线可自行编程,将巡更站组织成不同的巡更路线,规定巡更人按路线进行巡逻,软件中可设置的巡更路线数量最大为999条。报告格式包括有﹕巡逻地点、时间、偏差及楼宇设备状况。巡更系统能自动引导保安员下一个巡更站的编号及所在位置。设有保安密码输入功能。巡更班次可划分不同的上班时间,方便查询。按照不同的查询条件生成巡更情况总表、巡更事件表、巡更遗漏表,并可打印成报表。巡更数据备份、恢复功能,定期可将历史数据备份,巡查记录保存时间应≥30d。1.1.1.16.1.4电梯五方对讲系统6.1.4.1系统概述本系统只布置配线。6.1.4.2主要技术方案系统架构:
本项目共有28个电梯,通讯主干线缆采用RVVP4*1.5,对讲系统由消防控制中心接入C1#14部办公电梯,C2#楼14部办公电梯。智能化单位负责通讯管线敷,电梯公司负责通讯设备。电梯轿厢内装设乘客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该装置的供电来自紧急照明电源或等效电源(连接到公用电话网的除外)。紧急报警装置采用一个双向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在启动此对讲系统之后,轿内被困乘客应不必再做其它操作。如果电梯行程大于30m,在轿厢和机房之间设置由紧急电源供电的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在井道危险处设置报警装置,以防在井道中工作的人员存在被困危险,而又无法通过轿厢或井道逃脱。本系统是CAN总线制,双向对讲系统。总线制双向对讲系统是采用数字编码技术和双向通讯传输技术,整个系统能双向通讯,即分机能向管理中心报警,并与管理中心实现双向呼叫。(1)系统布线说明:a:管线结构:b:布管质材要求:建筑物之间的联网线布管采用钢管和槽架单独敷设。c:布管管径要求:管子内径一般为工程用线外径的1.8倍~2倍,管子弯头最多不超过两个。d:所有通信信号线应尽量远离干扰源(按国标GB-50348-2004执行),信号线应走弱电井,不能与强电(如220V住宅电源)或射频信号线路(如CATV、大信号音频线)并行走线,若并行走线,距离应>30cm。e:系统设备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防潮防水、防尘问题,并尽量远离声、光、热、振动等环境以免影响系统使用性能。
(2)系统用线说明:线路传输过程当中存在可能对系统造成干扰且不可避免的干扰信号,需要采用带屏蔽层的线材进行传输。因此我门采用RVVP4*1.5带屏蔽的信号线来进行传输。6.1.4.3系统功能管理中心机可与电梯轿厢、电梯机房、电梯顶部、电梯底部分机实现五方对讲;电梯对讲系统可实现市话转接、发送手机短信等功能;管理中心机可显示各个轿厢分机和机房分机的报警,并记忆保持;管理中心机对故障分机有自动检测功能;管理中心机具有群呼、广播功能,带音乐输入接口,可对轿厢分机播放音乐;有常闭常开报警输出功能,可外接警铃、警灯等。配接监控统计软件,以监控统计分机的报警起始时间、通话时间等;1.1.1.16.1.5楼宇自控系统6.1.5.1系统概述本系统主要对空调机房群控的控制和空调通风系统的启停。控制中心设在负一层智能化机房。机房群控主要是对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及各种电动阀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保护设备正常运行及节能的作用。通过对机组起停顺序的自动设置,可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机组故障。(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水机组)。同时通过对系统中水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监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系统中其他设备运行情况。通过末端反馈数据对冷水机组进行加机减机的操作,是冷水机组在最高效的情况下工作。在冷量需求不高时,不用同时开启三台冷水机组,可以节能。末端通过控制每层总水管路上的电动阀远程控制冷水的输送(原图纸上是手动阀,需要额外增加电动阀)。
6.1.5.2主要技术方案系统架构:空调制冷、供暖通风的监控系统需结合选型产品,进行详细设计并配置设备。系统设计具备要求:中央管理软件为真正B/S结构,网络内客户端电脑只需浏览器即可登录管理系统,无客户端数量限制。网络结构模式采用分布式控制的方式,由管理层网络与监控层网络组成,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管理层服务器或操作站上位机要软件支持OPC、API、SQL以方便与第三方系统和管理平台系统在管理层进行集成,监控层为控制器层,除与上位机通讯外,DDC之间能进行直接通讯,通讯网络采用完整的全开放的LonWorks或BACnet网络协议。在通讯中断时,各DDC均能独立继续工作,提高安全可靠性的目的。现场DDC控制器控制功能;采用专用集成电器和表面安装技术,体积小,可靠性高,DDC点数设置合理,组态灵活,DDC大小可随机房要求设置,且DDC控制器在机房内设置,并满足就近控制的原则对机房和机房附近区域的设备进行控制。监控设备数量、位置以及监控功能能满足本工程需要。系统通过LonWorks、RS232、RS485和10/100MEthernet通讯方式与制冷主机连接,读取冷机主机内部数据。变配电系统对电参数监测都采用智能仪表方式,通过总线方式或其他通讯方式联入监控系统。系统软件基于开放平台(如java),可扩展、可移植。按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修改和扩充而不需要调整或增加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跟BA系统配套供应,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并采用人性化设计。系统软件与编程调试工具一体化,能应用于目前的操作系统中,包括操作员接口软件、支持用户现场编制和修改程序的工具软件、直接数字控制软件、报警处理软件、系统标准格式报告软件、动态图像处理软件、历史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软件、I/O处理软件、操作命令控制软件、报警锁定软件、积算软件、能量管理软件、事件驱动的诱发程序等。系统的组态编程软件应至少支持顺序功能图、功能块图组态编程功能。
管理中心配置管理主机1台,系统分站数量不限,均可通过网络登录的形式访问系统,液晶显示器1台,A4激光打印机1台。另配置主流笔记本电脑1台。DDC控制器所包含的设备都安装在现场控制箱内。按照监控设备位置配置DDC,DDC的总点数有15%以上的预留。DDC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达10年以上。DDC控制器箱体安装内容包括:箱体安装、模块安装、变压器和继电器安装及接线端子排安装。其具体注意事项如下:控制器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安装在轻质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控制器安装时要横平竖直,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度在误差范围内,且接地应牢固良好;对所有需进行二次安装的插件(模块),在插拔时要轻拿轻放,切忌生拉硬拔;变压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通风良好;继电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接线端子排在箱体内应无损坏,绝缘良好,安装时固定牢固。DCC系统设备安装具体注意事项如下: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确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内外表面漆层是否完好,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到位,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适当加防晒、防雨措施;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其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与风阀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6.1.5.3系统功能通过楼宇自控系统(BAS)对大楼内所有建筑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可建立统一的的管理系统,实现大楼内机电设备的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确保楼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环境,并达到方便大楼物业管理,节约能源消耗,减低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1.1.1.16.1.6预付费电能表系统6.1.6.1系统概述根据本项目的需要,在C1、C2楼办公内设置远程抄表系统。系统由RS485和TCP-IP联网电表集中器、抄送器、联网型电表、监控管理工作站、监控管理软件组成;利用计算机客户端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用户的充值功能。用户先买电,买电后才能用电,若用完电后用户不继续买电,则自动切断电源停止供电。6.1.6.2主要技术方案本电能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它完成对空调、照明插座等重要配电回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以及与第三方系统信息交互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根据可靠性和高效率配电管理的要求,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的设计遵循下列原则:系统的实用性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际一定要符合现场用户宿舍配电的实际情况,不能追求华而不实,这样势必造成投资过大,远超出实际需要。因此,在能够充分实现用户所需功能的情况下,系统的实用性是首先应遵循的第一设计原则。同时,系统的前端产品和系统软件均有良好的可学习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操作
性,使具备电脑初级操作水平的管理人员和用户,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自助使用购电平台充值和使用查询终端查询。系统的实时性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实时性监测用户宿舍重要回路的用电情况,还应对用户的充值购电金额、日期、楼层房间等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存储。保证用户从开户到买电、用电的过程信息做到有据可查。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不间断运行的系统,肩负着监测用户宿舍重要配电回路的运行状况,所以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本司的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有着数年的市场成功应用经验,并具备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设计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如今后根据需要将工程扩建、改造、或者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并入等,这要求系统的设计应预留多路与其他系统的通讯接口,当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如一卡通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管理信息系统(MIS)、消防控制系统(FCS)等,可实现系统扩展。系统的易维护性从计算机的配置到系统的配置,前端设备的配置都充分仔细地考虑了系统可靠性,并实施了相应的认证。我们在做到系统故障率最低的同时,也考虑到即使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发生问题时,可保证数据的方便保存和快速恢复。整个系统的分层管理保证了网络中一旦出现故障,不会因为某部分设备的维护,而停止所有设备的正常运作。6.1.6.3系统功能系统联网电表安装在强电井道内,按照每层实际用户设表。电表适合于集中安装或分散安装的联网电表。利用计算机客户端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用户的充值功能。用户先买电,买电后才能用电,若用完电后用户不继续买电,则自动切断电源停止供电。在机房(中控室)直接实行远程自动抄表功能,可进行批量或个别选择抄读,自动保存抄读的历史数据。对抄收到的电表数据进行统计、计费、双地址储存,并形成详细的用电档案。可进行现场或远程用电校对。快速进行用
电户用电量查询。分时段抄表,实现分时计费,能解决按电网负载的峰谷时段采用的峰谷电价的方式。实现对C1、C2楼办公部分的能耗管理。电表有低电量报警功能,提示用户及时购电,电表具有超负荷停止供电控制功能,需要退还电表的剩余电量时,可进行退电。1.1.1.16.1.7机房工程系统6.1.7.1系统概述智能化机房面积规划为160平方米,机房为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提供建筑环境和安装条件,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和维护,是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次设计对象为B1F消防监控中心。消防监控中心机房主要功能为视频监控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等。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工程包括装饰工程、电气工程、防雷接地工程、UPS系统等。本次机房建设系统主要内容见下表:机房建设系统序号系统名称1装饰工程2电气工程3防雷接地工程4UPS系统6.1.7.2主要技术方案“消防监控机房”包括“视频监控设备”、“消防监控设备”、“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等相关的智能化系统设备等多个功能其用机房。机房用电负荷采用TN-S接地型式的配电系统供电,采用双电源切换供电,照明电源与空调动力电源分为不同回路。机房照明采用3*18W无眩光节能荧光灯,机房内另设有的事故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在事故停电时,应急灯由机房内UPS电源进行供电;机房插座配电线路采用阻燃铜芯护套线,机房照明配电线路采用阻燃铜芯线。
地面铺设600*600钢质抗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下刷防尘防潮漆;墙面配置彩钢板,以及进行隔音和保温处理;天花防尘防潮处理,刷乳胶漆,微孔金属天花吊顶;出入口为甲级钢制防火门。机房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联合接地系统,联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设有二级防雷保护。建筑物各楼层弱电井设置UPS配电箱,为本弱电间管理范围内的智能化设备提供后备供电电源。所有放置有网络设备的弱电间需要做防尘处理和通风,为设备稳定、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并按规范要求做好防雷、接地等电气防护处理。(1)机房装饰工程各控制中心顶面采用微孔铝合金吊顶板饰面,顶面基层做防尘防潮处理。地面铺设全钢抗静电架空地板,地板架空高度为400mm,地面做找平处理,地面及地板下墙面做防尘防潮处理。墙面采用腻子批平后刷高级环保乳胶漆饰面。(2)机房电气工程从楼层配电箱至末端的所有工作(包括灯具、插座、线管、线缆等)。(3)机房防雷接地工程各控制中心采用二级防雷保护,采取联合接地方式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Rd≤1Ω。(4)UPS系统弱电系统设备按一级负荷供电,由就近变电所分别引接两路独立的三相交流电源,末端自切。电源受电点设置在各控制中心内。为保证的质量和不间断性,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逻辑控制器及其远程I/O、摄像机以及图像传输系统设备等特别重要负荷电源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系统配置1台20KVA的UPS在负一层的智能化机房,负责对各个智能化设备以及前端智能化设备的供电,在前端有设备的每个弱电间内,配置UPS分配电箱。配备蓄电池和机柜,满足系统2小时供电。6.1.7.3系统功能在信息化的时代,构成网络核心的许多关键设备对运行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而必须按国家相关标准和具体需要建立包含供配电、UPS、空调、消防、
保安、漏水检测等环境保障设备的机房系统。因此,机房系统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网络能否正常、持久、稳定的运行。1.1.1.16.1.8综合管网系统6.1.8.1系统概述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结合空调管线、水管和电气管线等设置情况、方便维修以及电缆路由的疏密来确定电缆桥架的最佳路由。在室内,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柱、梁及楼板架设,如允许利用综合管廊架设时,则应在管道一侧或上方平行架设,并考虑引下线和分支线尽量避免交叉,如无其它管架借用则需自设立(支)柱。6.1.8.2主要技术方案配置一套综合桥架,采用隔板分为综合布线和智能设备桥架,线槽在竖井内垂直及水平敷设。(1)电缆线槽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1/100.(2)电缆线槽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3)两组电缆线槽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4)电缆线槽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m,线槽宽度不宜小于0.1m,线槽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5)电缆线槽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米处应固定在线槽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米处进行固定。(6)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毫米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7)在水平、垂直线槽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线缆以24跟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线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数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8)线槽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1)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直至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间距3m;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转弯处。(2)电缆线槽在穿越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防止火灾沿线路延燃。(3)在每间大开间办公室预留弱电箱,并预留管道至水平弱电桥架,满足日后业主网络系统建设或光纤到户需求。6.1.8.3系统功能综合管网系统是各个智能化系统设备联结和集成的桥梁,由弱电桥架、管子及辅助材料等组成。综合管路的设计以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初步设计为基础,使整个智能化达到结构完整,系统集成、扩充和维护。1.1.16.2主要部位、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1.1.1.16.2.1总体施工方法6.2.1.1工艺流程桥架、管道安装单系统检验单系统调试单体调试设备接线安装设备设备支架安装安装位置设置安装前通电检测线缆敷设配合装修、机电工程进行桥架敷设、管线敷设。在整个工程吊顶封顶前完成线路敷设。在设备间、管理间门窗齐备装修完成后进行各系统设备的安装。机房装修完成后,进行各系统机房设备的安装。视频监控末端设备、一卡通末端设备等将在施工人员大部分撤场后进行安装。智能化的各个分系统设备安装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分项系统调试。最终完成所有系统整体调试直至正常运行,中间进行管线及其他隐蔽项目的验收工作。6.2.1.2施工要点
施工要点序号施工要点具体内容1安装前的设备检验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施工前设备必须24小时通电检查,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并做好设备通电检查记录,发现不合格设备及时更换。2设备安装位置的设置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正确选定安装位置;施工前对设备安装位置的性质进行统计,例如:吊装、墙装、顶装、安装高度等,做到安装之前心中有数。3安装前的检查安装设备前需对系统所有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是否存在断线或短路现象;确认整个系统的线路无任何故障后,方可安装设备;安装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所附说明书或安装手册进行正确接线。4调试1)系统上电调试前的检查,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必须全面检查各个部位的接线是否正确;如有一处接错都有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检查电源线是否接错,正负极间是否有短路,否则上电后轻则烧毁设备及其相关线路的设备,严重会引起火灾。2)调试阶段的现场管理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调试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业主负责有关施工单位的协调,为调试工作提供方便。3)调试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调试结果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施工图纸和设计的要求。
1.1.1.16.2.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法6.2.2.1工艺流程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信息插座模块安装→配线架安装→接地→线缆端接→信息插座端接→系统测试6.2.2.2系统施工6.2.2.2.1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布放电缆应有冗余,干线交接间或二次交接间的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为3~6m,工作区为0.3~0.6m。非屏蔽的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线缆敷设时,要求牵引拉力适宜,牵引的节奏平稳。敷设电缆芯线线径为0.5mm的4对对绞电缆时的牵引拉力不应超过100N,电缆芯线线径为0.4mm时的牵引拉力不应超过70N。布放主干电缆和双护套线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占用率应为50%~60%,弯曲管道的管径占用率应为40%~50%。布放4对对绞电缆时,暗管管径的截面占用率应为25%~30%。任何段落暗敷管路内一般布放的线缆不宜超过3根。活动地板下敷设线缆,要求活动地板内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0mm,如活动地板内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300mm。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线缆可以利用公用立柱中的空间敷设线缆。如果地板为格形楼板线槽与沟槽相结合的方式时,公用立柱的支撑位置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线槽和沟槽设置方向和走向应与活动地板相互一致。6.2.2.2.2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1)电缆敷设前检查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线缆规格、型号、起止部位和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将需要布放的线缆两端贴有塑封标识,塑封标识内容有线缆的用途、名称、型号、规格、起始端和终止端等,标签字迹应清晰、工整。(2)电缆敷设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线缆允许机械拉力的80%。布放线缆,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在垂直线槽内线缆应每隔1.5m,用尼龙绑扎带对线缆在线槽内进行固定。线缆不应有扭绞或缠绕等现象,不应有受到外界挤压的隐患。在敞开式线槽或桥架内敷设电缆,水平敷设时,应在电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绑扎固定;垂直敷设时,应在电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进行绑扎固定。在封闭式的线槽内敷设线缆,线缆均应顺直、排列有序,线缆在线槽内不得溢出,以免影响线槽盖闭合。在线缆进出线槽的部位或拐弯处应用尼龙绑扎带固定。在桥架或线槽内线缆绑扎固定应根据线缆的类型、路由、用途等分束绑扎。绑扎的间距不宜大于1.5m,并应均匀一致,绑扎松紧适宜。电缆敷设示意图吊顶内布置线缆,应分束绑扎,且所有的线缆的外护套应有阻燃性能,其选用要求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线缆分隔要求及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各个系统(如视频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的信号线、控制线及电源线等,如在同一路由上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按系统分离布放,金属线槽或钢管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各个系统线缆间的最小间距及接地装置都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以免互相间电磁信号干扰。
6.2.2.2.3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下,应固定在地面线槽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等功能。接线盒表面应与地面齐平。信息模块安装示意图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盒的固定方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6.2.2.2.4机柜安装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识齐全。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机柜、机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齐全,涂层无损伤、脱落,各种标示应完整、清晰。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振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要求采取加固措施。6.2.2.2.5综合布线系统接地及防护要求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每个配线间的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
6.2.2.2.6线缆末端端接(1)快接式配线架端接方法清理线缆,按标识确定每根线缆在配线架上的安装位置,线缆按标识套上号码管。快接式模块化配线架的印制电路板上安装有4对IDC插槽,IDC插槽一侧印有T568A或T568B标准的线对配置色标。将4对双绞线外护套剥去约20mm,用拇指压住线缆外皮和双绞线对,旋转线对式双绞打开,注意不要在电缆护套末端位置松开双绞。按色标压入每一对双绞线,拉紧所有的弯曲,用专用压线工具进行端接。端接完毕,整理线缆,固定在机柜的支承件或配线架的理线架处。配线架前面板粘贴信息点标识。(2)大对数配线架端接方法按照电信通讯电缆色谱编号顺序编排线缆,A线顺序为白、红、黑、黄、紫,B线顺序为蓝、橙、绿、棕、灰。沿配线架弯曲处将电缆拉紧,按色谱顺序压入每一对双绞线。线对弯曲放置到恰当的位置,位于电缆槽底部的线对应靠近布线块而不应靠近索引条。使用工具压接电缆。索引条内装入标识条。6.2.2.2.7信息插座端接双绞电缆在与信息插座模块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信息插座模块的插针与电缆连接按照T568B标准布线的接线,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T568B接线选项:④-⑤为蓝对端接,③-⑥为绿对端接,①-②为橙对端接,⑦-⑧为棕对端接。双绞线与信息插座模块的卡接端子连接时,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双绞线与接线模块(RJ45)卡接时,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下列步骤用于连接4对双绞线到墙上安装的信息插座模块。用此法也可将4对双绞线连接到掩埋型的信息插座模块上:
Ø信息插座模块上的螺钉拧开,然后将端接夹拉出来拿开;Ø从墙上的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孔中将双绞电缆拉出30cm长;Ø用斜口钳从双绞电缆上剥除10cm的外护套;Ø将导线穿过信息插座底部的孔;Ø将导线压到合适的插孔槽中去,两线对之间交叉方向应与线对交叉方向相反;Ø使用斜口钳将导线的末端割断;Ø将端接夹放回,并用拇指稳稳地压下;Ø重新组装信息插座,将分开的盖和底座扣在一起,再将连接螺钉拧上;Ø将组装好的信息插座放到墙上;Ø将螺钉拧到接线盒上,以便固定。6.2.2.3系统调试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系统调试,包括缆线、信息插座及接线模块的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系统调试由数据终端、语音终端开始检查,信息出口、水平缆线、楼层配线架、主配线架、垂直缆线、网络机房,经过全面的调试前检查确认无误时,然后对子系统逐一进行调试,各子系统经过调试检测符合规定允许开通时,再进行系统综合调试,经测试后传输速率等技术参数符合规定,便可交付使用。测试内容包括:Ø端接线序(WIREMAP);Ø长度(LENGTH);Ø衰减(ATTENUATION);Ø近端串扰(NEXT);衰减串扰比(ACR);Ø回波损耗(RETURNLOSS);Ø时延(DELAY)等;本工程电缆测试仪表采用的是FLUKE测试仪,能精确的验证六类的布线系统。
在本工程中光纤测试仪表采用的是FLUKE,可提供光缆的测试。可分别测量两个波长及发送与接收两条光缆,然后再依照行业标准确定该光缆链路合格或不合格。6.2.2.4系统验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验收:《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39—200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阶段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方式一、施工前检查1、环境要求1)土建施工情况:地面、墙面、门、电源插及接地装置2)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孔洞3)施工电源4)活动地板敷设施工前检查2、器材检验1)外观检查2)规格、品种、数量3)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4)光纤特性测试施工前检查3、安全、防火要求1)消防器材2)危险物的堆放3)预留孔洞防火措施施工前检查二、设备安装1、设备机架1)规格、程式、外观2)安装垂直、水平度3)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4)各种螺丝必须紧固5)防震加固措施6)接地措施随工检验2、信息插座1)规格、位置、质量2)各种螺丝必须拧紧3)标志齐全4)安装符合工艺要求5)屏蔽层可靠连接随工检验三、电、光缆布(楼内)1、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1)安装位置正确2)安装符合工艺要求3)接地随工检验
2、缆线布放1)缆线规格、路由、位置2)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随工检验四、电、光缆布放(楼间)1、架空缆线1)吊线规格、架设位置、装设规格吊线垂度,缆线规格;卡、挂间隔,缆线的引入符合工艺要求随工检验2、管道缆线1)使用管孔孔位2)缆线规格3)缆线走向4)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隐蔽工程签证3、埋式缆线1)缆线规格2)敷设位置、湿度3)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4)回土夯实质量隐蔽工程签证4、隧道缆线1)缆线规格2)安装位置、路由3)土建设计符合工艺要求隐蔽工程签证5、其他1)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2)进线室安装、施工质量隐蔽工程签证五、缆线终端1、信息插座符合工艺要求随工检验2、配线模块符合工艺要求3、光纤插座符合工艺要求4、各类跳线符合工艺要求六、系统测试1、工程电气性能测试1)连接图2)长度3)衰减4)近端串扰5)设计中特殊规定的测试内容竣工检验2、光纤特性测试1)类型(单模或多模)竣工检验
1)衰减2)反射3、系统接地符合设计要求竣工检验七、工程总验收1、竣工技术文件清点、交接技术文件竣工检验2、工程验收评审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1.1.1.16.2.3计算机网络系统施工方法6.2.3.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布线系统施工→设备及线路测试→网络设备安装→系统测、调试→试运行测试6.2.3.2系统施工(1)施工准备1)材料设备检查材料设备包括本工程信息网络系统所需的各类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在设备安装前,将主要进行如下的检查措施:工程所用设备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与设计不符合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经检验的设备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等附属安装设备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毛刺、断裂或破损。设备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设备经外型、型号等检查后,进行通电测试,检查设备供电及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主要机具准备电工工具、接线专用工具等。3)施工条件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毕,通过系统检测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设备机房施工完毕,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安装已完成,具备安装条件。广域网接入必须提供当地电信部门关于连接广域网的线路及接口的测试报告。(2)施工工艺1)交换机的安装交换机应安装在干燥、干净的房间内;交换机应安装在固定的托架上;交换机固定的托架一般应距地面500mm以上;插入交换机的电缆线要固定在托架或墙上,防止意外脱落。2)设备安装为保证网络安装的质量,网络设备的安装应遵循如下步骤:首先阅读设备手册和设备安装说明书。设备开箱要按装箱单进行清点,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认真详细地做好记录。设备就位。安装工作应从服务器开始,按说明书要求逐一接好电缆。逐台设备分别进行加电,做好自检。逐台设备分别联到服务器上,进行联机检查,出现问题应逐一解决。有故障的设备留在最后解决。安装系统软件,进行主系统的联调工作。安装各工作站软件,各工作站可正常上网工作。逐个解决遗留的所有问题。用户按操作规程可任意上机检查,熟悉网络系统的各种功能。试运行开始。3)信息汇接箱的安装首先阅读设备手册和设备安装说明书。
设备开箱要按装箱单进行清点,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认真详细地做好记录。设备就位。按说明书要求逐一接好电缆。逐台设备分别进行加电,做好自检。6.2.3.3系统调试方案(1)检测规定1)检测项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能力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2)检测方法连通性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测试命令进行测试,并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的连通性。(2)主控项目1)连通性检测连通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根据网络设备的连通图,网管工作站应能够和任何一台网络设备通信;b:各子网内用户之间的通信功能检测:根据网络配置方案要求,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无法通信;并保证网络节点符合设计规定的通讯协议和适用标准;c: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检测局域网内的用户与公用网之间的通信能力2)路由检测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路由检测,路由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的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路由上设置的正确性。(3)一般项目1)容错功能检测容错功能的检测方法应采用人为设置网络故障,检测系统正确判断故障及故障排除后系统自动恢复的功能;切换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a:对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系统,应具有错误恢复和故障隔离功能,主要部件应冗余设置,并在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b:对有链路冗余配置的网络系统,当其中的某条链路断开或有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并在故障恢复后应能自动切换回主程序运行。2)网络管理功能检测要求网络管理功能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a:网管系统应能够搜索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图和网络设备连接图;b:网路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当某台网络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后网管系统应能够及时报警和定位故障点;c:应能够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和网络性能检测,提供网络节点的流量、广播率和错误率等参数。6.2.3.4系统验收(1)设备的进场验收报告(2)产品检测报告(3)设备的配置方案和配置文档(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5)应用软件的检测记录和用户使用报告(6)安全系统的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7)系统试运行记录1.1.1.16.2.4安全防范系统施工方法6.2.4.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6.2.4.1.1工艺流程线路敷设→前端设备安装→机房设备安装→设备接线、调试6.2.4.1.2系统施工(1)摄像机安装及技术要求设备定位包括现场摄像点安装定位,中控室设备布局及安装定位。在设置前端摄像、安防探测设备上要考虑到整体装潢的效果,在设计上采用隐蔽式安装。我公司将对其进行深化设计,并提供要求给装修施工单位。
1)摄像机定位。电梯轿厢内摄像机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与电梯操作器成对角线,并应能监视电梯轿厢内全景。电梯厅内摄像机安装在过厅顶部与电梯出口成对角线,并应能监视电梯厅全景。各层走廊的摄像机分别安装在走廊的末端走廊中央部位墙壁上,监视走廊的全景。重要房间内的摄像机安装在房间的角落上,以监视房间内的活动全景。周边摄像机安装在建筑物的四周,重点监视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以及进、出入建筑物的人流。2)摄像机安装安装工艺: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选用电梯专用摄像机,采用吸顶安装,直接用螺钉固定在电梯轿厢内部,安装时尽可能做到隐蔽些,12V直流稳压电源直接安装在轿厢顶部装饰顶棚内。电梯安装示意图半球摄像机吸顶安装,通过I型支架直接固定在天花板下面,安装高度视天花板高度而定。技术要求:所有摄像机必须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
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0.3M的余量。在安装摄像机之前先安装摄像机支架、防护罩、待施工现场各种条件成熟时再安装摄像机。安装摄像机时应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2)中控室设备安装及技术要求1)中控室设备安装定位: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2.5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电视墙背面与侧面距离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2)中控室设备安装:多功能控制台的安装位置根据房间布局及电缆地槽位置确定,控制台安装时应使该台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超过1%,多台并排在一起的控制台,面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台之间缝隙不得大于3MM。控制台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地槽的电缆从控制台底部引入,引入的电缆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依次绑扎在控制台的夹线板上。监控平台、管理电脑、系统软件等嵌装在多功能控制台内,要求安装在控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3)拼接屏的安装1)液晶拼接屏挂架的安装。Ø用M4的螺丝将后挡板固定在挂架上。Ø用M6的螺丝将挂架与屏体的连接孔连接。Ø在调整螺孔装M6的内六角螺丝,用于调整拼接屏的水平。Ø所有的螺丝连接必须紧密牢固拧紧。2)标准拼接框架的安装。Ø左右竖梁是与左右相邻框架通过连接孔用螺栓连接固定,依次类推可组成三行拼接框架,液晶屏直接挂在水平挂梁上,通过上下水平挂梁上的四个调整螺丝,进行屏体的平整度调整。Ø四个连接孔下面两个连接孔与底座用螺丝相连(也可与另一框架上下连
接),上面两个孔与上一框架用螺丝连接组成n列拼接框架。Ø通过3*4个拼接框架的组装就形成了任意屏体的组合。Ø所有的螺丝连接必须紧密牢固配合,不能有框架摇摆的情况出现。标准拼接框架示意图3)底座的安装。Ø底座的高度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定制。Ø拼接框架与底座通过上下螺丝的紧固固定在底座上。Ø底座装有地脚螺栓可进行高度的微调(0-50mm)。Ø底座要安装在水平承重地面上,不得安装在静电地板上。Ø在装拼接单元时要先进行底座总体的调平,保持所有底座安装面在同一面上。4)液晶拼接屏的组装。Ø液晶拼接屏上下左右拼接单元用内六角螺栓紧固连接。Ø拼接单元和底座用内六角螺栓紧固连接。Ø先安装底座单元,用水平仪或水管找好各个单元底座的水平,并保持底座在同一水平面上后进行连接固定。Ø装完底座后,按先中间后两边、由下而上的顺序安装拼接单元,同时在每安装完一层拼接单元后都要检查它的垂直度与平整度。5)液晶拼接屏安装固定Ø可以根据不同的现场情况可以采用吊顶支架连接固定和立面墙支撑支架固定两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要保证固定墙面(或天花顶)为承
重墙(或顶)。Ø注意:在装液晶屏时一定要先将支架固定好,切勿在没固定好支架的情况下安装屏体。Ø调节液晶屏后挂架的调整螺丝调整屏体的水平及水平缝隙。Ø调节单元框架挂粱上四个角的调整螺丝调整屏体的平整度。6.2.4.1.3系统调试(1)单体调试设备的单体调试一般在监控室进行。取通讯线和电源电缆3~5米,一头接监控台、柜配线箱接线端子,另一头接相应的插头。按系统图接线,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操作控制器的遥控云台旋钮,对电动云台进行遥控(电动云台应固定在稳定的三角支架或木台上)。电动云台的水平旋转、垂直旋转角度满足设计要求,旋转应速度均匀,无噪声,起、停控制灵敏。若旋转角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调整云台的限位开关。对摄像机防护罩按其功能进行逐项试验,分别试验其加热器、刮雨刷和排风扇等的工作情况,当各种功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安装。并对防护罩的保护电路进行检查,作必要的试验调整。接通通讯线对摄像机进行调试,开通控制器电源、监视器电源,若设备指示灯亮,则开通摄像机电源,监视器显示图像。图像清晰时,可遥控变焦,遥控自动光圈,观察变焦过程中的图像清晰度,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做好记录,若各项技术指标都能达到产品说明书中的数值,可以遥控电动云台带动摄像机旋转,若在静止和旋转过程中图像清晰度变化不大,则认为摄像机工作正常,云台运转平稳,无噪声、不发热、速度均匀可以进行安装。由于设备的出厂到运输以及现场的存放,在安装前做一般项目单机试验是必要的。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对所有的电动云台、摄像机、控制器、监视器进行单体试验,试验时应做好试验记录,及时编写调试报告。(2)系统调试1)线路检查对通讯线进行校线,按施工图检查配线,查对接线是否正确,对接错的线进行修改,并修改其编号。用250V兆欧表对通讯线绝缘进行测量,其线芯间和线
芯与地线的绝缘不应小于0.5MΩ。用500V兆欧表对电源电缆绝缘进行测量,其线芯间和线芯与地线的绝缘不应小于0.5MΩ。2)接地电阻测量系统中所有的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均应进行测量,经测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接地极回填土中加入中性降阻剂以降低接地电阻或补打接地极,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值应做好记录,最后写入调试报告,作为工程竣工资料交建设单位存档。3)系统电源检测关闭监控台、柜上的总电源开关,检测交流电源电压,检查稳压装置的线路排列、电压表读数等。关闭各电源分路开关,给监控台送电,测量各输出端电压,直流输出的极性,给每一回路送电,检查电源指示灯等,检查各设备端电压。4)系统调试当各种设备单体调试完毕后,对存有质量问题的设备应请生产厂家进行更换或维修,若各单体设备经过单体调试确认工作正常时,可以进行系统调试,按照施工图对每台摄像机进行编号,开通总电源,在监控室和监视现场用对讲机进行联系,再开通每一摄像机回路,调整监视方向,使摄像机能准确地对准监视目标或监视范围,遥控变焦、自动光圈,一体球型摄像枪旋转,观察监视范围,对图像发黑(发暗)的地方,应对监视区域的照明灯具的方位进行调整,以提高图像质量。逐个摄像回路进行调试,对于屏幕出现干扰杂波的摄像机,应重点检查摄像机附近是否存在强电磁场源,并对视频接头的焊接进行检查,以防虚焊所引起的杂波干扰。摄像机附近50CM处不应有障碍物,监视区域不应有遮挡物存在。摄像机防护罩各种功能应保持正常状态,防护玻璃、镜头应擦拭干净。操作控制器进行图像切换,并进行定时连续切换功能试验,再进行数字、年、月、日显示调整和进行录像试验。在系统调试过程中,每项试验应做好记录,及时处理调试中系统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也应做好记录。当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时,系统并进行24小时连续运行,编写调试报告。
6.2.4.1.4系统验收(1)一般规定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和本地区的系统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竣工图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系统的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图纸、资料的移交。1)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建设(监理)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验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2)竣工验收文件。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施工单位存档。Ø工程说明;Ø视频监控系统图;Ø线槽、管道布线图;Ø设备配置图;Ø设备连接系统图;Ø设备概要说明书;Ø设备器材一览表;Ø主观评价表;Ø客观测试表;Ø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文件应保证质量,做到内容齐全,标记详细,书写清楚,数据准确,互相对应。系统工程验收合格后,验收小组应签署验收证书。
(2)竣工验收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验收应按照《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的规定执行。竣工验收应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时间1个月后进行。系统验收的文件及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Ø工程设计说明,包括系统选型论证、系统监控方案和规模容量说明、系统功能说明和性能指标等;Ø工程竣工图纸,包括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原理图、施工平面图、设备电气端子接线图、中央控制室设备布置图、接线图、设备清单等;Ø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Ø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Ø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Ø相关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工程设计变更单等。Ø必要时各子系统可分别进行验收,验收时应作好验收记录,签署验收意见。6.2.4.2防盗报警系统6.2.4.2.1工艺流程终端设备安装→单元设备接线→室内机防区设置→设备通电检验→按防区逐个调试→联网设备接线→联网调试6.2.4.2.2系统施工(1)线缆敷设1)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2)管内穿入多根线缆时,线缆之间不得相互拧绞,管内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线盒(箱)处连接。3)控制器箱到天花的走线要求加套管埋入墙内或用铁水管加以保护,以提高防盗系统的防破坏性能。4)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标记,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均需单端可靠接地。(2)设备定位
设备定位包括双鉴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对射探测器和电子围栏等现场设备安装定位和报警控制主机、报警输出模块、电脑、打印机等中央控制室设备布局及安装定位。现场设备安装定位:依据施工图和现场要求确定。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定位:报警控制主机、报警输出模块、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嵌装在多功能控制台内。(3)报警按钮的安装报警按钮1)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米处。2)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3)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厘米的余量,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便于调试、维修。(4)报警探测器的安装1)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分槽(或管)敷设,以防干扰,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2)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①各类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可选产品的特性及警戒范围要求进行安装;②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靠,其导线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③外接导线应留有适当余量;3)根据现场探测模式,红外幕帘探测器可直接安装在墙上、天花板上或墙角;①选择安装位置时尽可能使入侵者都能处于红外警戒的光束范围内;②要使入侵者的活动有利于横向穿越光束区域,可以提高探测灵敏度;
③为了防止误报警不应将探头对准任何温度会快速改变的物体,诸如电加热器、火炉、空调器的出风口和白炽灯等强光源,以免由于热气流而引起误报警;④应与热源保持至少1.5m以上的间隔距离;⑤不要安装在强电设备附近;⑤警戒区内不要有高大的遮挡物或电风扇转动叶片的干扰;⑥安装高度为2~4m,通常2~2.5m。(5)振动传感光缆的安装1)主机放置有专门的箱体保护;2)高压引出线必须根据原厂提供的标准配置线安装,不得另行购买,万一需要自行购买,必须征得原厂认同引出线的绝缘安规要求,否则容易造成人员误触电事故;3)接地极必须安装在相对潮湿的地方,以有利于接地保护,三个接地极间距在3米左右为好,接地极深埋地下。接地极的安装位置必须远离电话,电信线路,必须远离人及牲口生活区,不得安装在自来水管旁边,更不能安装在接近喂养动物的地方,最好远离此类设施15m以上为好,即使没有条件的地方,距离也不得少于10m;4)围栏间跳线可以选择与围栏线一样的材质,但需要将两排围栏间结实。电子围栏实景图前端的电子围栏安装方法:
安装施工步骤及要求:1)三角支架的安装:三角支架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得少于4米,每个支架用Φ12mm的膨胀螺栓三个固定于墙上。两个支架的间距为4-6米,且所有支架的上平面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2)高压瓷瓶的安装:每个支架上安装4个P10型瓷瓶,瓶体要求与水平垂直,瓶头向上且要求瓶头上的槽沟与墙面平行。3)放铝绞线及线的固定:a:首先要选好分段点的位置,从此点开始向下一分段点的位置放出5根同长度的铝绞线。b:每根铝线先固定好一头,然后分别将每根线放在此段内每个支架瓷瓶相应的一侧,如图:每根铝绞线放到相应的位置后,在第十个三角支架的位置处用紧线器分别把每根线拉紧,其后将此段内的铝线放在相应瓶头顶的槽口内,用扎线扎紧扎好。c:扎线方法:扎线用铝绞线截取,长度为1.7~2.3米。截取后的铝绞线每根又可扯分成5~6根,然后将每根铝线盘成直径5~8厘米的小圆盘备用。首先以扎线的中心为准,在瓶头槽口处的铝绞线上绕上1~3圈,其次在以扎线的一头为准,以逆时针的方向在瓷瓶大小头的中部绕上一圈半后,把剩余的扎线密绕到铝绞线上5圈。最后,扎线的另一头以相反的方向把线扎好,方法同上。4)分段点的安装施工方法:首先在适当的地方选好分段点,即在两个支架之间,高压箱之上,用隔断瓷瓶(绝缘子)将两根在相同位置上的网线连接好。两根网线要分别穿入隔断瓷瓶的对应自己远的圆孔中,网线拉紧后绝缘子的受力方向应该是向中心挤压。假如两根铝线只是分别穿入临近端的圆孔内,则绝缘子的中心受力方向就会承受向两边的拉力,极易将瓷瓶从中间拉断。(6)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多功能控制台的安装工艺及技术要求参照摄像监视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中介绍的方法施工。报警控制主机、报警输出模块、网关、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嵌装在多功能控制台内,要求安装在控制台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
6.2.4.2.3系统调试(1)调试前的检测1)检查室内各报警探测器设备安装位置、连线是否正确;2)检查室内主机的自检功能、编程功能、布撤防功能、旁路功能及报警发生时的声光显示与记录功能;3)电缆连线与室内主机连接是否可靠、正确;2)室内报警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或进行如下表:室内报警项目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1探测器盲区检测和防动物功能检测;2探测器防破坏功能检测(防拆报警、信号线开路或短路报警和电源线被剪报警功能);3探测器灵敏度;4系统控制功能;5系统通信功能;6现场设备接入率及完好率;7系统联动功能。8探测器盲区检测和防动物功能检测;9探测器防破坏功能检测(防拆报警、信号线开路或短路报警和电源线被剪报警功能);10探测器灵敏度;11系统控制功能;12系统通信功能;13现场设备接入率及完好率;14系统联动功能。(2)系统联网调试1)在调试整个联网系统之前,必须检查整个联网连线的是否正确,连接是否可靠。
2)按照施工图对所有安装在现场的室内主机进行编号,开通总电源,在控制室和每户现场用对讲机进行联系,室内主机报警后,现场检查管理中心是否可以正常接受到报警,有无误报情况。6.2.4.3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6.2.4.3.1工艺流程管路施工→线缆敷设→前端设备安装→机房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系统验收6.2.4.3.2系统施工(1)门禁管理子系统1)现场设备安装定位现场设备包括读卡器、控制主机、供电器、电锁、门磁、开关按钮等,按施工图标明位置确定。2)中控室设备安装定位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嵌装在多功能控制台内。设备定位包括地址编码器、读卡器等现场设备安装定位和网关、电脑、打印机等中控室设备布局及安装定位。3)设备安装工艺读卡器采用嵌入方式安装在墙壁上,安装高度1.3米。控制主机安装在顶棚内或采用嵌入方式安装在墙壁上。供电器安装在顶棚或弱电竖井内,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墙壁上。门磁开关采用嵌入方式安装。开门按钮安装在房间内的墙壁上,采用嵌入方式安装,安装高度1.5M。电控锁安装在上门框内侧中间部位。采用嵌入方式安装。4)技术要求所有现场设备必须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在搬动、安装的过程中,不得打开防护罩。设备的安装应牢靠、稳固,同时也要求尽可能隐蔽些。所有读卡器必须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在搬动、安装的过程中,不得打开读卡器防护罩。读卡器的安装应牢靠、稳固。网关、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嵌装在多功能控制台内,要求安装在控制台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2)消费管理子系统确定消费机的安装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相符,与控制器路由是否相通。确认消费主控制器与终端消费机的连接方式,路由应相通。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同一槽孔内。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小截面系统连接可以绞接,绞接匝数应在五匝以上,然后搪锡,用绝缘带包扎。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接线端子箱内的端子宜选择压接或带锡焊接点的端子板,其接线端子上应有相应的标识。6.2.4.3.3系统调试(1)门禁系统调试方案1)单体调试a:读卡器感应范围调试试验目的:验证读卡器的感应范围是否符合制造厂技术条件的规定。试验方法:读卡器调节在制造厂规定的最大感应距离,人体参考目标(正常着装)在胸前挂一张磁卡,在感应范围内的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及其间任意点的三个位置上分别以任意速度作横向或纵向运动,读卡器应感应到磁卡信号。b:电源适用范围调试目的:调试读卡器电源电压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能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方法:直流供电时用精度0.5级,量程1.5倍于电源电压的直流电压表监测,用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改其电压值,分别在额定值的85%、100%、125%三点检测范围。c:抗电磁干扰调试读卡器的抗电磁干扰试验按GB10408.1中的5.7.1规定进行。进行静电放电、电源瞬态和辐射干扰试验时应将读卡器调整在最大灵敏度。在上述调试中,读卡器不应产生报警状态。其它设备单体调试:依据厂家提供的产品性能指标及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测试。2)系统调试当各种设备单体调试完毕后,对存有质量问题的设备应请生产厂家进行更换或维修,若各单体设备经过单体调试确认工作正常时,可以进行系统调试。按照施工图对所有安装在现场的设备进行编号,开通总电源,在监控室和监控现场用对讲机进行联系,在开通每条门,现场调整读卡器灵敏度,做到准确无误、不漏读。逐条门进行调试,对于出现的电磁波干扰,应重点检查读卡器、控制主机附近是否存在强电磁场源,并对各种接头的焊接进行检查,以防虚焊所引起的数据丢失。在系统调试过程中,每项试验应做好记录,及时处理调试中系统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也应做好记录。当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时,系统并进行24小时连续运行,编写调试报告。(2)消费系统调试方案1)单点调试的步骤: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接通电源,如有异常情况则立即断电;蜂鸣器正常情况下不发出声音,将卡片靠近感应区,蜂鸣器会发出声音;若以上测试结果均正常,则该点通过测试。2)系统调试的步骤:检查网线有无短路;设备号设置;
考勤机消费机的地址码设置:3)软设置将考勤机消费机后盖打开,短接设置路线开关,此时蜂鸣器连续鸣叫,按动旁边轻触按钮蜂鸣器停止鸣叫;在软件中录入设备号(1-254),设置应显示成功;设备号一旦设置成功,则不会因为断电或其它原因而改变;设置设备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工作,跟软件中其它参数的设置没有任何关系;进行这一操作一定要作好记录,将考勤机消费机的设备号跟安装位置的对应关系记录下来,并在设备上贴上标签,注明该设备的设备号。4)硬设置采用硬设置的设备在主板上有一拨码开关,每一个开关有两种状态,D1――D8对应的开关处于“ON”边代表“0”,处于“12345678”边代表“1”,这样即组成一个二进制数,将此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即为此设备的设备号。5)软件测试设置时钟,对设备进行初始化,软件均应显示“设置成功”将任意一张系统认可的IC卡登录到考勤机消费机,软件均应显示“登录成功”;将已登录到控制器的IC卡删除,软件均应显示“删除人员成功”;读卡后采集数据,检查采集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若所有考勤点消费机的测试结果均符合以上四项,则系统通过测试。6.2.4.3.4系统验收(1)一般规定。1)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和本地区的系统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竣工图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2)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3)系统的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图纸、资料的移交。
(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1)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2)建设(监理)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验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3)竣工验收文件。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施工单位存档。1)工程说明;2)综合系统图;3)线槽、管道布线图;4)设备配置图;5)设各连接系统图;6)设备概要说明书;7)设备器材一览表;8)主观评价表;9)客观测试表;10)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文件应保证质量,做到内容齐全,标记详细,书写清楚,数据准确,互相对应。系统工程验收合格后,验收小组应签署验收证书。(4)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时间1个月后进行。系统验收的文件及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设计说明,包括系统选型论证、系统监控方案和规模容量说明、系统功能说明和性能指标等;2)工程竣工图纸,包括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原理图、施工平面图、设备电气端子接线图、中央控制室设备布置图、接线图、设备清单等;3)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4)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5)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6)相关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工程设计变更单等。必要时各子系统可分别进行验收,验收时应作好验收记录,签署验收意见。1.1.1.16.2.5电梯五方对讲系统施工方法6.2.5.1工艺流程本系统只布置配线。6.2.5.2系统施工(1)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前应检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已会审批准。施工人员应熟悉有关图纸并了解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等。1)材料准备一般要求a:完成现场库房的准备,制定详细的材料供给计划。完成前期设备材料的预订工作。b:作好开箱检查记录,不合格的设备应清出退场。c:缆线及器材的进场报验工作须通过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d: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资料应齐全。无出厂检验证明的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并清出退场。e: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样品相一致。缆线检验a:有必要时应抽验电缆,宜从本批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作电气性能测试,并作好记录。接插件检验b:配线模块及其他接插件应完好,应检查其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c: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2)机具准备a:应制定机具计划表,并作好进场前的机具安排。
b:主要机具:电锤、手枪钻、台钻、热风机、电炉子、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套丝机、单片打刀、排形打刀、通断测试仪、万用电表、网络测试仪、接地电阻仪等。2)作业条件a:交接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门锁齐全;b: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c:电信间、设备间应具有符合施工要求的供电电源;d:施工场所整洁无杂物。(2)施工方案与施工程序管线敷设→系统测试布放前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线缆在布放前两端按照施工图的标识贴上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清晰、端正和正确。布放的线缆平直,不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电源线、同轴电缆、双绞电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线缆分离布放。各线间的最小净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内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电视系统线缆在同一路由敷设时,采用金属线槽分室布放,金属线槽可靠接地。各系统线缆间距及线槽接地符合设计要求。6.2.5.3系统调试网络安装是从布线开始,而线缆是整个网络系统的基础,布线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专门传送信息的神经系统,为信号传输提供高速通道。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网络故障与线缆有关,电缆本身的质量及安装水平直接影响到网络是否能健康地运行,在新建建筑物中布线系统的安装是伴随建筑施工进行的,当水平布线一经完成,尤其是建筑物内装修之后,想要改变和修复已布水平线缆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能够也得付出破坏内装修的昂贵代价。因此一般应遵循“随装随测”的原则,及时发现和纠正和安装中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新安装的布线系统必须按标准进行测试验收,检验电缆是否合格,是否支持高速应用,用户投资能否得到保护。测试内容包括:Ø端接线序(WIREMAP);
Ø长度(LENGTH);Ø衰减(ATTENUATION);Ø近端串扰(NEXT);衰减串扰比(ACR);Ø回波损耗(RETURNLOSS);Ø时延(DELAY)等;本工程电缆测试仪表采用的是FLUCKDSP4000测试仪,能精确的验证六类的布线系统。光缆测试:在本工程中光纤测试仪表采用的是FLUCKDTK-4000PL,可提供多模光缆的测试。可分别测量850NM、1300NM两个波长及发送与接收两条光缆,然后再依照行业标准确定该光缆链路合格或不合格。6.2.5.4系统验收(1)一般规定1)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和本地区的系统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竣工图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2)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3)系统的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图纸、资料的移交。(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1)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2)建设(监理)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验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3)竣工验收文件。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施工单位存档。1)工程说明;2)综合系统图;
3)线槽、管道布线图;4)设备配置图;5)设各连接系统图;6)设备概要说明书;7)设备器材一览表;8)主观评价表;9)客观测试表;10)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文件应保证质量,做到内容齐全,标记详细,书写清楚,数据准确,互相对应。系统工程验收合格后,验收小组应签署验收证书。(4)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时间1个月后进行。系统验收的文件及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设计说明,包括系统选型论证、系统监控方案和规模容量说明、系统功能说明和性能指标等;2)工程竣工图纸,包括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原理图、施工平面图、设备电气端子接线图、中央控制室设备布置图、接线图、设备清单等;3)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4)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5)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6)相关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工程设计变更单等。必要时各子系统可分别进行验收,验收时应作好验收记录,签署验收意见。1.1.1.16.2.6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方法6.2.6.1工艺流程管道预留→管路疏通→穿线校线→配合吊顶安装→配合装修安装设备→系统现场元器件安装→软件编制→局部调试→系统全面调试→运行
6.2.6.2系统施工(1)中央控制室设备及其安装BAS系统的中央控制设备通常由如下设备组成:1)以PC机为核心,以中央管理界面和图形显示为目标的设备。目前大多选用32微处理器,配以高速缓冲存贮器、硬盘驱动器、高分辨率的图形显示器,具有R232或R485的串并口的高档微机或工业控制机。2)实现PC机与DDC通讯并符合于多种网络结构的通讯控制器,如网关、网络控制器、HUB集选器等设备。3)外围设备,如UPS、打印机、主控台、系统模拟显示屏等。系统设备的安装: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有底座的设备尺寸应与设备相符,其直线允许偏差为每米1MM,当底座的总长超过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2)主要输入设备的安装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的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防护罩。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2)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风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风管型温度、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风管型温度、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水管温度传感器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实验前进行。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代表性的地方,不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在焊缝及边缘上开孔和焊接。4)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及其安装:传感器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右侧。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实验前进行。水管型、蒸汽型压、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长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件、水流流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
风压压差开关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风压压差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5)水流开关的安装: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行。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水流开关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安装在垂直管段上。水流开关应安装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6)流量传感器及其安装、电磁流量计的安装: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连接成电位,并应接地。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长度为L=10D(D为直径),下游段应有L=4-5D的直管段。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涡轮式流量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时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
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DDC侧一点接地。7)电量变送器及其安装电量变送器通常安装在监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者在供配电设备附件装设一单独的电量变送器柜,将全部的变送器放在该柜内。然后将相应监测设备的CT、PT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电量变送器柜,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再将其对应的输出端拉入DDC相应的监测端。变送器接线时,严防其明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必须注意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DDC所要求的信号相符。8)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在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探侧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9)空气速度传感器及其安装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安装。空气速度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10)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及其安装温控开关与其它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与其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差不应大于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反映向应秘水流方向一致。
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为零线。客房节能系统中风机盘管温控系统应与节能系统连接。(3)主要输出设备安装在BAS系统中,其执行机构是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使用的能源分类有气动、电动、液动等。目前在BAS系统中常用的执行机构以电动和液动为多,控制或调节的对象为装于水管的阀门和装于风管的风门,因此常用的有驱动与控制阀门的电磁、电动调节阀,液动和驱动与控制风管风阀的风阀执行器(或称控制器)。1)电磁阀及其安装:它是利用线圈得电后,产生电磁吸力提升活动铁芯,带动阀塞运动控制空调或制冷中的气体或液体流量通断。电磁阀有直动式和先导式两种,直动式电磁阀结构中,电磁阀的活动铁芯本身步是阀塞,通过电磁吸力开阀,失电后,由恢复弹簧闭阀。先导式结构由导阀和主阀组成,通过导阀的先导作用促使主阀开闭。线圈得电后,电磁力吸引活铁芯上升,使排出孔开启,由于排出孔远大于平衡孔,导致主阀上腔中压力降低,但主阀下方压力仍和进口侧压力相等,则主阀因差压力上升,阀呈开启状态。断电后,活动铁芯下落,将出孔封闭,主阀上腔因从平衡孔冲入介质压力上升,当约等于进口压力时,主阀因本身弹簧力及复位弹簧作用力,使阀呈关闭状态。该阀最大特点:传动部分无转动机械部件,可靠性高,可控范围大,在流量很小的时候,其仍具有很好的控制特性,采用压力平衡式后,由于定位时间短,可用于响应速度要求高的系统,它能手动调节,便于维修和调试。电磁阀的安装: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等级。执行机构应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应,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安全打开。2)电动阀及其安装、选用:电动调节阀是以电动机为动力元件,将调节器输出信号转换为阀门的开度,它是一种连续动作的执行器。电动执行机构不同,输出方式有直行程、角行程和多转式三种类型,分别同直线移动的调动阀、旋转和蝶阀、多转的感应调节器等配合工作。在结构上电动招待机构除可与调节阀组装成整体的执行器外,常单独分装以适应各方面需要,使用比较灵活。电动执行机构一般采用随动系统方案组成。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为转角,控制阀杆行程来改变阀门的开度,阀行程直接能反映阀门的开度。因此,将阀门行程再经位置信号转换器反馈到伺服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给定输入信号相比较以确定对电动机的控制。在实际运用中,为了使系统简单,常使用两位式放大器和交流感应电动机。因为电动在运行中,多处于频繁起动和制动过程中,为使电机不致过热,常使用专门的异步电动机,用增大转子电阻的办法,以减小起动电流,增加起动力矩。电动调节阀通常由阀体和阀门驱动器组成。电动调节器的安装: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流水方向一致。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口径两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电动阀位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加适当防晒、防雨措施。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安全打开,清除污物。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驶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电动调节阀的选择:调节阀流量特性直接影响自动控制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常用调节阀的特性有直线、等百分比和快开等到类型,在楼宇自控系统,调节前期流量特性的选择,主要是指合理选择直线和等百分比的流量特性。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方法,一般有数字分析和经验法两种。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空调系统主要是适应性空调系统,故在工程上多采用数字分析法,通常先用百分比流量特性居多。阀门流量系统CV值的确定从给水工艺角度来看,阀前后压降越小越好,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损失,减小给水泵负荷,而从控制工艺来看,阀前后压降越大可控性越好。两者权衡下,通常选用△P(约为4M水柱)。在确定CV值后,再查阅电动调节阀的产品规格,以确定调节阀的口径。电动调节阀的选用:如何合理选择电动调节阀的型号、规格对于自控系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和确保系统的各种设定参数在设计范围内。电动调节阀执行推力的选择:标准组配的电动调节阀推力(关阀压力)是一定的,为得到理想的调节和关闭特性,必须要求执行机构的输出轴推力能克服阀的前后压差产生的不平衡力和提供阀闭时足够的压紧力。根据我们实际工程的经验,电动阀执行机构的推力(或称关闭压力)选择在0.8~1MPA(即为8~10KG/CM2)之间,
同时考虑到暖通设计数值与实际工作状态数值的差别,以及流体对阀芯和阀体的冲蚀,其工作状态的压差数值不应超过0.3MPA,如压差较高时,应采取相应的减压或平衡压力的工艺措施。电动调节阀使用条件的确定:为了准确的选择和计算电动调节阀的参数,通常由建筑设计院负责空调系统工种的项目工程师提供空调机及水泵系统流量和各类调节阀的使用条件。电动调节阀口径确定:目前电动调节阀的口径的选择及空调水系统的工艺参数和选用电动调节阀的类型和调节阀产品的技术性能。一般可以请空调工艺设计单位提供系统的工艺参数,由BAS供应商确定电动调节阀的口径或者由BAS供应商提供电动调节阀的技术参数,由空调设计单位确定电动调节阀的大径。电动调节阀的口径一般比管路管径小一个档次,如BAS供应商选用的电动调节阀口径小于其管路管径二档,应需由工艺设计单位确认。由于目前BAS供应商提供的电动调节阀均是从国外进口,因此电动阀的口径应为公制,如果是英制,则与国内水管管径公制不相匹配,需在现场变为同制式才能连接。3)电动风门挡板驱动器:电动风门挡板驱动器是用来调节控制风门,以达到调节风管的风量和风压的目的。电动风门驱动器有三种不同的传矩的型号,它具成能式的轴环设计,可对挡板的圆轴和方轴直接安装,并提供辅助开关和反馈电位器,旋转角度以每5°增幅,从0~90°机械式调节,当达到极限位置,电动机会自动停止而不需要限位开关。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安装: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里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与风阀所需的相配,满足设计要求。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6.2.6.3系统调试BA系统的调试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1)检查线路:检查线路敷设是否全部到位、是否按照规范敷设,线缆规格是否正确,线缆编号是否正确,线缆回路是否通,线缆绝缘测试是否合格,线缆对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接线:检查接线是否按照规范,是否与图纸相符(包括控制盘内部接线检检查接线检查),正负极性是否正确,标记是否清楚,外观是否整齐漂亮。(3)信号单回路检测:根据信号特性,检查每1个I/O信号的输入输出是否正确,传感器的信号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执行器的动作是否正确到位,控制信号的输出是否有效等。(4)控制盘上电检测:检查控制盘的电源进线是否符合要求,电源是否符合要求,空气开关是否正常,变压器的输入输出是否正确,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入输出是否正常,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强弱电信号是否混淆。(5)DDC模块安装,检查DDC模块是否卡接到位,模块地址是否正确,各超驰开关是否拨到Auto位置。(6)DDC上电,观察各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7)写入DDC程序。(8)上位机程序安装,编辑图形化界面,连接各I/O点和软件点。(9)各通讯接口测试,协议提供的各项参数测试。(10)系统联合调试和各I/O点功能测试。(11)系统试运行。
6.2.6.4系统验收(1)工程合同技术文件(2)竣工图纸1)设计说明;2)系统结构图;3)各子系统控制原理图;4)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5)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6)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7)中央控制室设备布置图;8)设备清单;9)监控点(I/O)表等。(3)系统设备产品说明书(4)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5)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1)设备测试记录;2)系统功能检查及测试记录;3)系统联动功能测试记录。(6)其他文件1)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2)相关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1.1.1.16.2.7预付费电能表系统施工方法6.2.7.1工艺流程项目总体规划、制定施工→设备开箱检查→测量、定位、放线→表箱、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安装→接地连通→工程验收
6.2.7.2系统施工(1)线路连接:焊接和绝缘缠包全部完成后,自检和互检线路的连接、焊接、绝缘缠包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施工规范及质量检评要求,不符合应及时纠正。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测量。(2)绝缘线路在电气设备未安装前进行线路绝缘测量时,将接线盒内导线分开,干线和支线分开测量,在电气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在送电前进行检测时,先将线路上的开关,刀闸、仪表、设备等用电开关全部置于断开位置。其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线管穿线合格。(3)PE线安装应牢固明显。(4)电表安装完毕后,用500Vz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摇测。摇测项目包括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之间,相线与地线之间,零线与地线之间。(5)电表箱交接试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每路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相间和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6)电表箱(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线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的导线压接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2)箱盘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3)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地线。6.2.7.3系统调试(1)电能表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对于有集抄的表箱,可留有外侧一表位作为集抄终端安装位置。(2)电能表安装须牢固垂直,每只表除挂表螺丝外至少还有一只固定螺丝,电能表倾斜度不大于10°。(3)安装电能表时,应先压表尾上排螺丝,用手扯动表尾线无松动现象,再压下排螺丝。压线时用力不宜过大,以免伤线。按线扒皮要适宜,以防螺丝压在线
皮上,并且金属线也不应露出表尾,压坏的导线应重新更换。三相电能表接地端钮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须安装尾盖,加装铅封。(4)电能表走线要求合理、整齐、美观、清楚,应留有距表底边不小于15毫米的折弯,表箱内接线弯角须是90°的直角。表箱内接线走线应讲究整齐规则,不得随意乱接乱扯,不得有接头。(5)在装表接线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单相电能表须将相线接入电流线圈;b、三相四线电能表须正相序接线,有可靠接零线;c、电能表的零线须与电源零线直接联通,进出有序,不允许相互串联,不允许采用接地、接金属外壳等方法代替。6.2.7.4系统验收(1)验收标准:按国家关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有关标准、工程项目监理规范、设计标准、设计图纸、有关之电气设备安装工艺和标准,、双方合同等为验收内容和依据。(2)验收内容:竣工资料、系统功能、设备安装等。(3)正式验收报告:由验收组成员对验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形成意见。并据此做出正式验收报告。1.1.1.16.2.8机房工程系统施工方法6.2.8.1工艺流程各子工程系统工艺流程详见系统施工。6.2.8.2系统施工(1)装修工程1)顶面机房内吊顶采用铝合金微孔吸音吊顶板,吊顶之前均做防尘处理。a:施工程序吊杆制安→电线管等隐蔽工程→弹线→主龙骨安装调平→本结构造型制安→次龙骨安装调平→隐蔽工程验收→安装面层→吊顶调平→清理工程。b:前期准备
施工前将原有顶部灯具和陈旧安装物件拆除,顶内积尘清理干净,施工材料和手脚架等已经备齐,吊顶空间及顶棚基层已经清理并检查确认无误。c:施工要点应与安装工程进行良好的配合,使吊顶内设备定位、美观合理;不同的吊顶材料要进行翻样,吊顶要整齐、美观;根据设计标高在四周墙上弹线,弹线应清晰,位置准确,便于查找,其水平允许偏差±5mm。主龙骨吊点间距应按设计系列选择,中间部分稍起拱,起拱高度不小于于房间纵向跨度的1/200~1/300(±10)。大面积吊顶应适当起拱,从而确保整体平面水平,也保证了平顶的整体美观。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超过300mm,否则应增加吊杆,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适当调整吊点构造或增设吊杆,必要时加设角钢结构形式。当主龙骨与主龙骨连接,且在吊杆线附近时,这时也应当增加吊杆(在上人龙骨吊顶),以保证吊顶的平整度。连接件要错位安装,明龙骨系列应校正纵向龙骨的直线度,直线度应目测或两端拉线到无明显弯曲,保证在允许偏差值以内即可。所有连接件和吊杆系列要经过防锈处理。对装配式吊顶,其每个方格尺寸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主龙骨与次龙骨安装都必须两端拉线进行操作。方格尺寸大小要均匀,易于安装面板,且固定牢靠。对不上人吊顶,施工过程必须在隐蔽项目完成后进行,不得随意踩踏主次龙骨,以防龙骨变形,所造成的返工及延误工期的后果。d:质量控制标准轻钢龙骨铝合金板吊顶的平整度应不大于2mm。轻钢龙骨吊顶的接缝平直和压条平直不应大于3mm。轻钢龙骨吊顶的接缝高低不应大于1mm。轻钢龙骨吊顶的压条间距不应大于2mm。吊顶材料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技术要求
外观质量面板表面光洁、平整、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无明显擦伤和毛刺漆膜、喷塑层不得有露底、明显流挂、气泡、桔皮等缺陷氧化层无疏松和花斑等缺陷电镀层不得有气泡、露底、脱层,无明显的黑斑、麻点等缺陷板材精度尺寸偏差条板基本尺寸:600X600、300X1200、300X2400,极限偏差+0,-3条板长不小于公称尺寸(Lmax=6000mm)棱边应平直,最大弯曲度不大于3%面板及吊挂件强度面板承受160N/M2的静荷载:最大弹性变形量不大于10mm,塑型变形量不大于2mm吊挂件承受150N/M2的静拉力:无明显塑性变形2)地面机房内地面安装无边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在机房主入口处留一缓冲区,以便于人员出入机房。勘查地面是否符合地板敷设条件,如不平整需用水泥砂浆找平。地板敷设前各类装修和地面管道工程已完成,地面需清洁干燥且做防尘处理方可敷设地板。地板在敷设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水平情况,如有不规则墙面或障碍物时,应按实际情况增加地板支架和横梁。地板切割边缘应光滑、无毛刺,地板表面无损坏。地板在搬运过程中应对其表面进行保护。
3)墙面机房内墙面均采用C75轻钢龙骨作为基层,面层选用彩钢板饰面;基层选用C75轻钢龙骨。a:质量要求:墙面平整、洁净、无凹凸、无污迹。墙面基层采用轻钢龙骨,龙骨选用C75,横向间距为0.4米,纵向间距为1.2米。面层裁切边缘应光滑、平整、无毛刺。安装后无起鼓现象,接头平滑。b:施工工序清洁墙面→画网格线→固定木钉→安装轻钢龙骨→调准水平→安装彩钢板面层→清理面层。c:前期准备施工前墙面须找平,C75轻钢龙骨先与上下结构梁柱固定。检查墙面材料是否齐备,墙面垂直暗管槽道施工已经完毕,所有隐蔽电管接口完好,切割、开孔等工具已经具备。d:主要技术措施按照具体设计,根据骨架的分格尺寸在基层不燃板上弹出分格线;根据设计要求和弹线,用手动或电动工具对塑铝板进行开孔、弯曲、切割、裁切等加工;在具体施工中,要特别加强对彩钢板表面的保护工作,彩钢板上的保护膜应在装修后再撕去;安装彩钢板:整个彩钢板安装完毕后,应严格检查装修质量,如发现不牢、不平、鼓肚及平整度、垂直度、方正度偏差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彻底修整,表面如有划痕、色点,须彻底拭净,如果清洗不掉,必须更换;板缝处理:彩钢板之间缝隙采用压条处理;彩钢板面层安装完毕,对整个面层进行清理。(2)电气工程机房的配电工程比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要求复杂且能耗大。同时,机房内安装有昂贵的仪器设备,机房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要相应提高,一定要安全可靠。根据《安徽省电气安装标准》、《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要求,结合我公
司多年来的施工经验,我们制定了一套电气装置的安装及验收标准,项目经理和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贯彻和执行。1)施工要点电气装置的安装要做到整齐、牢固、外观良好并且保持内外部清洁,做到同类开关、插座或标识的安装高度要一致。电源设备的面板应标明电压、电流、频率等。主干线缆的连接应采用铜质线鼻进行压接连接,分支线缆的连接如无需压接连接均采用烫锡处理。弱电线缆和强电线缆的敷设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线槽或线缆内的线缆应排列整齐、捆扎牢固,无缠绕现象,线缆的属性应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并分类编号。2)照明灯具灯具配件应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等现象。a:螺口灯头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相线(火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的端子上;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应有损伤和漏电;b:嵌入顶棚内的装饰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灯具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电源线不应贴近灯具外壳,灯线应留有余量,固定灯罩的边框边缘应紧贴在顶棚内;矩形灯具的边缘应与顶棚的装修直线平行,如灯具对称安装时,其纵横中心轴线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偏斜不应大于5mm;荧光灯管组合的开启式灯具,灯管排列应整齐,其金属间隔片不应有弯曲扭斜等缺陷。同一室内成排安装的灯具,其中心偏差不大于5mm。c:插座、开关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单相二孔插座:面对插座的是右极接相线,左极接零线。单相三孔及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或接零线插孔均应在上方;交、直流或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且其插头与插座均不能互相插入。暗设的插座(开关)应有专用盒,盖板应端正紧贴墙面。同一场所开关的位置应便于操作,接点接触可靠。
成排安装的开关、插座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2mm。开关、插座平整、牢固,位置正确,开关切断相线,开关的切断位置应一致,且操作灵活,接点接触可靠。必须接地的灯具金属外壳与接地线应用螺栓连接牢固。d:动力、照明线路安装要求配管。详见基础管路的施工方案。Ø管内穿线及电缆敷设使用导线其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导线的绝缘应符合线路的安装方式和敷设的环境条件。导线的截面应能满足供电和机械强度的要求。配线时应尽量避免导线有接头,因为常常由于导线头不好而造成事故。接头,必须采用压接和焊接。导线连接和分支处不应受机械力的作用。穿在管内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接头。必要时,尽可能将接头放在接线盒或灯头盒内。Ø电缆敷敷设前应进行下列检查:支架应齐全、油漆完整;电缆型号、规格、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绝缘良好。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使用的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导线,电缆金属护套等作中性线的方式。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三角形排列,并且每隔1m应用绑带扎牢。并联运行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应相等。电缆敷设时,在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处应留有备用长度。直线段尚应在全长上留有少量裕度,并作波浪形敷设。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0mm。电缆敷设,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应避免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如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电缆的排列,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排列;当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支架上时,应将控制电缆敷设在电力电缆的下面。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密封,以免水、汽、油、灰等侵入。电缆穿管时,每根电力电缆应单独穿入一根管内,但交流单芯电力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Ø所选用的导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导线无扭结、死弯和绝缘层损坏等连接、剥开绝缘层时线芯无损伤、接头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严密,并不低于原绝缘强度。3)配线工程a:本工程所选线缆均采用难燃或耐燃铜芯线缆,符合国家有关行业标准。b:电源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交流500V。c:导线截面根据设计图纸或灾流量确定,在照明、动力工程中,铜导线最小截面不得小于1.5mm2。d:管内穿入的导线应根据规定,有明显的颜色标志或文字、符号标志。e: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支流电压等不得穿入同一管内,但下列情况除外:Ø电压为65V及以下的回路;Ø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Ø照明灯的所有回路;Ø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导线不能超过8根;Ø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在同一线管内。f:电线管内导线总截面积(含导线绝缘保护层)不得超过内径总截面积的40%。g:导线在垂直线管内敷设时,为克服导线自重,使导线不受拉力,应按规定在适当的距离内,在接线盒内将导线加以固定。h:管内的导线应绝缘良好,不允许有绝缘层损坏的现象。i:管内导线不得有缠绕、扭结等现象。j:管内导线不得有接头,所有导线的接头应置放在箱、柜、盒中。k:导线接头要紧密、接触电阻小,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l:导线接头包缠的绝缘胶布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保护层的绝缘强度,包缠应紧密,不透气,有良好的防湿性能。m:清除导线接头焊接时的焊剂残渣,以防腐蚀导线接头,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n:导线的延长连接应采用同材质、同截面的导线,不同材质导线,如铜、铝导线连接应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o:尽量减少配电线路中的导线接头数量。4)开关、插座a:本工程所有开关插座均选用优质产品。b:墙面的开关、插座应安装在预先预埋的铁盒内,铁盒的外口应与完成后墙面平齐,在连接开关、插座导线前,应将铁盒内的杂物清除,如果某些铁盒陷入墙内,应该采取在铁盒后面填补的方法,使开关、插座与墙面平齐。c:在导线接头和导线与开关、插座连接前,连接暗埋铁盒的钢管关口应套上护口。d:开关、插座的接线应有明显的标识,相线有黄、绿、红三色标识,单相符合开关的二次线也可用专用红色标识,零线用淡蓝色,保护线用黄、绿相间色标识等。e:盒内导线应有足够的预留长度,在开关、插座上压接的导线预留长度从墙面算起,不应少于100mm。f:如开关、插座需与邻近的开关、插座导线在盒内分支,应采用导线接头的方法,不应将数根分支线共同压接在压线螺丝上,这样容易松动、脱落,造成导电不良、短路或断路。g:开关、插座的导线压接线鼻,每只宜压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在压接一根导线时,如接线孔过大,不易压牢,可以将导线线芯回并在一起,在插入接线孔内,以增加线鼻的压接面积。h:采用导线弯环压接的方法,导线线芯应按顺时针方向弯环,压接环直径的大小应以线鼻压接牢固为准。被压接的线芯长度,不应大于圆环周长的3/4。i:暗装开关、插座等盖板应与墙面吻合,横平竖直,所用固定螺丝应尽量采用镀锌材料。
j:墙面插座安装位置距地面0.3米处,墙面开关安装位置距地面1.4米处。5)配电箱(柜)安装干线与电源盘、柜采用压接端子连接。电子计算机机房的电源线、信号线应分别铺设、排列整齐、捆扎固定,长度留有余量。电源相线、中性线、保护接地线、直流工作地线、各种信号线和通讯线的颜色应各不相同,并按设计编号。电缆电线连接可靠,不得有扭、绞、压扁和保护层断裂等现象。机房的建设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综合性强的供配电系统,本系统共二台配电柜:一台市电总配电柜,一台UPS配电柜。配电从大楼配电房引入一路电缆到电源室配电柜,配电柜对中心机房动力、市电、UPS主机及相关辅助用电进行分配,配电柜中UPS电源对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进行供电。(3)机房防雷系统1)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源线路的各级浪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柜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柜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柜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各级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浪涌保护器宜采用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2)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浪涌保护器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浪涌保护器SPD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与设备机房内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线应平直。浪涌保护器应安装牢固,其位置及布线正确。(4)机房接地系统
1)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电气接地保护方式采用TN-S系统。2)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的引出线应作防腐处理;使用镀锌扁钢时,引出线的焊接部分应补刷防腐漆。3)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不宜小于5m。4)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5)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机械损伤之处,均应用管子或角钢等加以保护。6)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孔、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7)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自然接地休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干线相连接。8)电气装置的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部分。9)敷设完接地体的土沟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建筑材料或垃圾等。10)明敷设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Ø便于检查;Ø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维修;Ø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一般为1-1.5m,垂直部分为1.5-2m,转弯部分为0.5m;Ø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但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Ø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宜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墙壁间应有10-15mm的间隙;Ø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沉降缝处时,应加装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11)明敷的接地线经表面应涂黑漆。如因建筑物的设计要求,需涂其他颜色,则应在连接处及分支处涂以各宽为15mm的两条黑带,其间距为150mm。中性点
接于接地网的明设接地导线,应涂以紫色带黑色条纹。在三相四线网络中,如接有单相分支线并用其零线作接地线时,零线在分支点应涂黑色带以便识别。12)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一般应标以黑色记号。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应刷白色底漆后标以黑色记号。13)在进行检修工作时需临时接地的地方(如断路器室、配电间、母线分段处,发电机引出线室等),均应引入接地干线,并设有专供连接监时接地线使用的接地板和螺栓。14)在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与接地绝缘。15)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变压器、旋转电机的中性特点与接地体成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16)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变电所、配电所的主接地网连接。17)接地体(线)的连接处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18)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其焊接长度必须为:Ø扁钢宽度的2倍(且至少三个棱边焊接);Ø圆钢直径的6倍;Ø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Ø扁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Ø两种不同断面金属焊接长度的取值,应以最大断面的规格为准。(5)机房消防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1)安装流程图消除管内积水及杂物穿引线铁丝穿线分回路测试绝缘电阻安装探测器及其他器件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等设备之间连线单回路实验系统调试
2)电线管敷设及管内穿线工程,见基础管路系统施工方案。3)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安装Ø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Ø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Ø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Ø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超过15m,如需斜安装时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Ø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导丝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Ø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Ø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措施。4)手动报警装置安装Ø每个防火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大于25m。Ø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面高度1.5m。
Ø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5)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Ø报警控制器安装应牢固、平稳、不得倾斜,其后板面距墙不应小于1m,以利检修。正面操作距离,单列布置不小于1.5m,双列布置不小于2m。控制柜正操作面距墙不小于3m。落地安装时,其高面高出地坪0.1-0.2m。Ø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靠。电缆芯线及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端子排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两根。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mm的余量。导线应捆成线束,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Ø控制器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专用电源连接。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控制器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Ø用火灾探测器试验,根据控制器的功能要求逐项检测火灾报警功能及声光信号;故障报警功能及声光信号;自检功能,火灾优先功能。记忆及打印功能;消音复位功能;主、备电源切换功能及电源指示功能、CRT显示功能等。6)消防联动控制装置安装Ø安装应牢固、平稳,不得倾斜;Ø柜内端子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记。(6)机房消防系统1)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工序流程图
管网与设备连接系统调试按设计图纸定位核查其他设施是否响应放线定位打墙洞眼管道加工及支(吊)架制作管道、管件安装管道试压、刷油安装喷头气体设备安装气瓶、气体灭火装置其它组件及输送管道(双面镀锌无缝钢管,下称“管道”)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关检验报告,其品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变形及机械型损伤等明显缺陷。2)管网部分:Ø管材应采用双面镀锌无缝钢管,连接方式采用丝接或法兰连接,丝接可上先环氧树脂,再按正常方法上扣。管件由设备供应厂家提供。管道安装符合《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Ø管道防腐:二道红丹打底、二道调和面漆。3)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应符下表要求:管道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6580100150最大间距(m)1.51.82.12.42.73.43.73.74.35.2(7)机房集中监控系统
1)工程施工前准备施工现场必须设现场工程师以指导施工进行,并协同建设单位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测与验收。监控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图纸资料:Ø系统原理及系统连线图。Ø设备安装要求及安装图。Ø中心控制室的设计及设备布置图。Ø管线要求及管线敷设图。各系统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原图纸时,应按程序进行审批,审批文件(通知单等)经双方授权人签字,方可实施。电视监控系统工竣工时,施工单位提交下列图纸资料:Ø施工前所接的全部图纸资料。Ø工程竣工图。Ø设计更改文件。学习和掌握有关的规范和标准: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应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熟悉和审查图纸:熟悉图纸包括学习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及技术条件,会审图纸,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间的配合关系。在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报警探头、门磁开关、读卡机、摄像机(若纳入智能建筑设备系统集成还应设现场控制器)、辅助接线箱等安装位置,标明线路走向,引入线方向以及配线方式,还应特别注明报警探头、读卡机、摄像机的安装高度、安装方法以及出于安防需求而特定的线路敷设方式。在施工图中清楚绘制有关线槽、桥架的规格尺寸、安装工艺要求、设备的平面布置,并应标出有关尺寸、设备、管线编号、型号编号、型号规格、说明安装方式等。2)工程施工阶段
在工程合约一旦签定后,应立即由建设方与相关专业组织弱电各系统设备供应商、机电设备供应商、工程安装承包商进行工程施工界面的协调和确认,从而形成弱电工程时间表。该时间表主要时间段内容包括:系统施工图的确认或二次深化设计、设备选购、管线施工、设备选购、管线施工、设备安装前单体(进货)验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开通、系统竣工验收和培训等。同时工程施工界面协调和确认应形成纪要或界面协调文件。a:机房监控系统设备管线敷设Ø必须按图纸进行敷设,施工质量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要求。Ø施工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及施工材料应提前准备就绪。施工现场有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Ø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配电缆,尽量避免电缆的接续。必须接续时应采取焊接方式或采用专用接插件。Ø电源电缆与信号电缆应分开敷设。Ø敷设电缆时尽量避开恶劣环境。如高温热源和化学腐蚀区域等。Ø远离高压线或大电流电缆,不易避开时应各自穿配金属管,以防干扰。Ø随建筑物施工同步敷设电缆时,应将管线敷设在建筑物体内,并按建筑设计规范选用管线材料及敷设方式。Ø有强电磁场干扰环境(如电台、电视台附近)应将电缆穿入金属管,并尽可能埋入地下。Ø在电磁场干扰很小的情况下,可使用PVC阻燃管。Ø电缆穿管前应将管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穿线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进入管口的电缆应保持平直,管内电缆不能有接头和扭结,穿好后应做防潮、防腐等处理。Ø管线两固定点之间距离不得超过1.5m。Ø电缆应从所接设备下部穿出,并留出一定余量。Ø在地沟或天花板内敷设的电缆,必须穿管(视具体情况选用金属管或PVC阻燃管),并固定在墙上。Ø在电缆端作好标志和编号。
b: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弱电系统线槽架的安装施工,应在土建工程同步进行,并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但必须解决好弱电线槽架与管道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置和配合。c: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在吊顶内敷设管线与装饰工程须配合进行,装修好主龙骨后,可在主龙骨上配制管线,钢管应卡固在龙骨上,近最近直线距离设,在吊顶上面安装接线盒,接线盒不能高出吊顶平面,钢管配好后,应将电缆电线穿放,做好吊顶上面的工作,再由装修人员安装次龙骨和上面板,这时要配合装修在吊顶面板上开孔,留出接线盒,开孔的面积应小于接线盒口面。另一种做法是先将管子配好,将引线钢丝打入管子,待吊顶安装完毕后,再穿线接线和安装弱电设备。当配管的位置与接线盒位置不能准确对应时,可以采用金属波纹管(蛇皮管)在吊顶内作软接续,将导线至设备安装位置。在轻型复合墙或轻型壁板中配管,先要测量好接线盒的准确位置,计划好管子走向,与装修人员配合挖孔挖洞。总之,弱电系统的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程完全结束以后,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应避免在装饰工程结束以后,造成穿线敷设的困难。3)设备系统电源的安装a:弱电工程的供电系统弱电工程的供电设备应在安装前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技术性能并符合下列规定:Ø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应动作灵活,接触紧密,无锈蚀,损坏。Ø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Ø设备的附件齐全,性能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b:电源设备的安装Ø设备的安装就牢固、整齐、美观、端子编号、用途标牌及其他标志,应完整无缺,书写正确清楚。Ø固定设备时,应使设备受力均匀。Ø仪表箱内安装的供电设备其裸露带电体相互间或其他裸露导电体之间
的距离应不小于4MM。当无法满足时,相互间必须可靠绝缘。Ø供电箱安装在混凝土墙、柱或基础上时,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3—1.5M②成排安装的供电箱,应排列整齐。Ø供电设备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绝缘电阻,500V兆殴表测量时,应不小于5M。当安装使用说明书中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Ø供电系统送电前,系统内所有电源设备的开关均应处于“断”的位置,并应检查熔断器容量。(8)机房UPS系统1)安装方式安装方式分为在硬质水泥地板上和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上安装两种。在硬质水泥地板上安装又分为平面安装和设置走线地槽的槽钢安装两种方式。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安装方式时需制作安装支架。本工程采用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上安装方式。2)地板承重能力设备机柜重量通过安装在设备机柜最下部的四个角上的地脚螺栓(直径为40mm)传递到地板上,机房设计时应满足设备机柜的承重要求。地板承受设备机柜的应力可以用机柜重量除以四个接地螺钉的总面积(50cm2)来确定。3)进出线方式UPS电源输入输出电缆有市电电源输入电缆(3相)、UPS电源输出电缆(3相)、电池输入电缆(正负两极)、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若并机方式时用的机柜间并机电缆、保护地线和防雷地线等。如果旁路电源与主路共用一路电源,可以在UPS电源机柜处并联,如果两路电源是不同的电源则分别输入。设备具有灵活的上下进出线方式,其通风的进风口位于设备前部和底部,出风口在设备后部。4)UPS电源蓄电池维护与保养a:蓄电池的检查
蓄电池都会有自放电现象(SELF-D1SCHARGE),如果长期放置不用,会使能量损失掉,因此需定期进行充放电。工程人员可以通过测量电池开路电压来判断电池的好坏,以12V电池为例,若开路电压高于12.5V,则表示电池储能还有80%以上,若开路电压低于12.5V,则应该立刻进行补充充电,若开路电压低于12V,则表示电池存储电能不到20%,电池有不堪使用之虞。免维护电池由于采用吸收式电解液系统,在正常使用时不会产生任何气体,但是如果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电池过充电,就会产生气体,此时电池内压就会增大,会将电池上的压力阀顶开,严重的会使电池鼓涨、变形、漏液甚至破裂,这些现象都可以从外观上判断出来,如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更换电池。b:电池保养正常时,电池每隔3-6个月充、放电一次,放电后标准机的充电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UPS长期闲置不用,应3-6个月充电一次。电池使用环境要求温度在0℃到40℃之间,避免阳光直射并且保持清洁。6.2.8.3系统调试(1)电气系统调试方案1)电气设各安装工作完成后,对整个电气系统地安装进行调试,调试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层分部位分系统进行。2)调试前,先将明显地方贴上送电标志牌,并通知现场各专业施工队。3)调试时至少由两位电工一组,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金属梯架下方垫好绝缘垫方可进行操作。(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1)火灾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其它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2)调试前应做好调试准备工作,按设计要求检查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件;按要求检查系统施工质量,检查系统线路。3)应先分别对探测器、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4)主分区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要求填写调试报告。(3)消防系统调试1)工艺流程
联动调试方案的确定单体系统联动调试调试技术准备总体系统联动调试编写联动调试报告联动调试结束2)调试的技术准备a:方案的确定:由于需要联动调试的系统较多,所以调试人员在调试前要认真阅读施工布线图、系统原理图,了解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对有关数据的整定值、调整技术标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使调试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一般调试分成两个组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气体灭火系统组。b:技术资料的准备Ø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和平面图Ø其它联动系统相关图纸Ø《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Ø设计要求执行的规范标准6.2.8.4系统验收(1)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1)工程施工应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的要求,约定的各项施工内容已经施工完毕。2)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工程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验收合格。3)完整并经过核定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4)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自行检查评定应合格。5)工程达到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有关安全和功能项目的检测结果符合相关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2)工程验收的程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工作应按下列程序依次进行。1)竣工验收准备阶段a:工程质量自检。b:竣工验收准备。c:编制竣工验收计划d:提交竣工验收报告。2)竣工验收阶段a:竣工资料审核与验收:b:组织现场验收。c:签署竣工验收记录(3)工程验收的组织1)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准备阶段的工作。2)建设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竣工验收阶段的工作: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及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和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进行竣工验收工作。3)工程竣工验收参加单位:a:建设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b:设计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c:施工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及技术和质量负责人。d: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e:相关单位的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4)工程验收的依据1)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2)工程施工合同。3)设备、系统的技术说明书。
4)图纸变更记录。5)本标准及相关专业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5)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判定工程质量应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满足建成投入使用或生产的各项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项目所含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和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应可靠完整。3)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可靠完整,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或合同约定功能应符合要求。4)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1.1.1.16.2.9综合管网系统施工方法6.2.9.1工艺流程弱电管井放线→管井开挖→入户管查找→入户管线连接至弱电井→弱电管井砌筑备→综合管线铺装→综合管线回填6.2.9.2系统施工(1)桥架安装方法桥架是一种托敷电缆的支持件,安装比较简单,维修改造也很方便,在弱电工程中,应用十分普遍。桥架由直线段(长1-4M不等)、三通、四通、弯头、支架、引下装置和连接片等组成。电缆桥架一般分为梯形、槽式、托盘式三种形式。本工程桥架全部选用槽式桥架。桥架内、外表面全部采用喷塑处理。桥架施工方法:1)安装前准备工作a:线路复测电缆桥架的型号和规格在施工图中已经确定,其敷设线路在施工图中只是示意性的,对于线路的准确长度、三通、四通等一般不作表示。这就要经过复测,确定各部分的准确长度,配件数量、支吊架的制作尺寸,经过复测后提出备料计划。
b:设计桥架宽度选择电缆桥架时,应留有一定的备用空位,以便为今后增添电缆用,一般按全部电缆横截面积总和实际值乘以1.2-1.7的系数计算电缆配置余量。安装或订货时,不可随便降低桥架宽度。c:选择桥架结构为了拟防电气干扰和其它外部影响(如油、腐蚀性液体、易燃粉尘等场所),本工程建议选用有盖无孔型槽式桥架。盖板的固定方法为挂钩式(由生产厂家焊接在桥架上)。d:选择支架和吊架及其它附件支架和吊架是电缆桥架的主要支持件,有从生产厂家配套供应的,也有用角钢现场加工的。如果由生产厂家配套的定型件,在现场安装时往往不合适。本工程建议采用角钢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加工件作防腐处理。桥架的连接件选择外连接片和桥架专用方颈螺栓加以固定,螺栓的螺帽向外。2)定型支架安装定型支架由主柱和托臂两部分组成。主柱采用钢膨胀螺栓固定在梁或顶板上,托臂挂固在立柱上面。立柱由角钢加工而成,上面有成排的长方形孔,可以调整托臂的标高。托臂的长度与桥架的宽度相等,托臂选用立柱上安装。3)桥架安装桥架支架制作安装完毕后,可以安装桥架,桥架在地面将两节或三节连接起来。连接时,应将桥架摆直,外连接片分别对准桥架的连接孔,用方颈螺栓固紧。采用两个定滑轮水平起吊,起吊要平直,两端用力要均匀。三通、四通和弯头均可连接在直线段上起吊、定滑轮可以挂在屋架、梁或其它可承重的构件上。每吊上去一段应进行连接,将桥架大致固定在支架上,以免掉下来,等桥架设完毕后,方可进行最后调直、紧固。4)电缆引下装置安装电缆进出桥架,应通过引下装置,引下装置的作用是保护电缆,增加电缆的弯曲半径,根据电缆引下的位置选择引下装置的形式,采用现场加工,引下装置中的钢管两端口,应装设橡皮护线圈。电缆引下装置卡固在桥架上,在设有引下装置处,应增设加强支、吊架。
5)桥架的接地桥架的接地,采用在桥架上敷设一条25*4MM的镀锌扁钢,扁钢与每节桥架用螺栓连接。接地施工,应在敷设电缆前进行。桥架上的所有连接、接地螺栓、螺帽应向外,以免敷设电缆时挂坏电缆。桥架上各处接地点,均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2)保护管敷设1)管道敷设本工程室内、天花板等处预埋保护管和吊顶内明敷保护管、竖井内明敷管全部采用KBG管(以下简称线管)。下面就保护管敷设工艺及技术要求说明如下:2)下料根据施工图对线管敷设路线进行复测,测量每段的实际长度,根据管子的原始长度,合理组合,规划好管子的搭配长度,要尽可能减少切锯管子,以免产生边角废料。在必要时,用电锯切割管子下料。3)弯管根据复测线路,确定管子的弯曲角度。弯管全部采用弯管机机械化加工。4)清理毛刺为了防止穿线时管口毛刺划伤线缆,管子除锈前先用锉刀挫平管口。5)套丝管与管之间或者管与过路盒、配电箱、控制盘等设备之间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管路两端采用管套丝机机械化套丝。6)管路除锈与涂漆为了防止管子生锈,在配管前,应对管子进行除锈涂漆处理。管子内壁除锈,可采用圆形钢丝刷;当工程量大,需要除锈的钢管多时,可采用机械除锈。除锈后,将管子的内外表面涂以沥清漆。外表涂漆可用刷子刷涂或喷涂,内表面涂漆可以采用灌漆或用钢丝绑上擦布成拖把状,沾上漆后来回涂抹数遍。但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线管,其外表面不要涂漆,否则将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在除锈过程中,如果发现管壁上有砂眼、裂缝及压扁或局部大片塌陷等情况,应将有缺陷部位锯掉。7)管子的接续操作方法:在持续的管子两端套丝,管子的套丝应符合标准尺寸,短丝套管有标准件(水工用短丝套管),钢管端部套丝长度略大于管子连接短丝套管的二之分之一。接续好后,应用钢筋对接续处两端作跨接。跨接点采用焊接。对于埋设在地层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为了保证管接口的严密性,管子丝扣部位应涂以铅油缠上麻丝,或缠以聚四氟乙烯塑料防水带后,再旋紧丝扣。8)预埋管配管工作一般从接线箱、壁龛、控制箱等处开始,逐段配至各监控设备。预埋管的施工顺序按土建施工顺序来进行,否则容易出现配漏现象。预埋管浇注在混凝土内,配管时应用扎丝等物加以临时固定。9)吊顶内明敷管本工程除了预埋好的外,剩余部分在吊顶棚内明配,施工工序:a:研究过梁、沿柱等配管对吊顶标高的处理方案;b:根据吊顶结构,确定配管方式;c:确定位置:包括过路盒和管子上下进出的位置;d:测量敷设管线路长度;e:弯管、锯管;在吊顶内配管,一般吊顶上面空间很小,配管与穿线工作必须在上吊顶面板之前完成。当吊顶主龙骨安装完毕,开始配管;管子敷设完毕,安装次龙骨;次龙骨安装完毕开始穿线;当穿线完毕后,方可安装吊顶面板。在安装时,一定要注意配合面板开孔,将电线电缆加套软塑料管后引出。为了保证在吊顶上安装的安全防范设备成排成行,互相对称,不影响建筑装饰效果,可以在暗敷管、过路盒连接处采用金属蛇行管过渡,做1条1~1.5m的软管连接,施工时应注意蛇行管的接地跨接。10)管与金属线槽、盒(箱)体的连接管与过路盒和各种设备箱体的连接有两种方法:
a:丝扣连接:丝扣连接是在连接管端套丝15-20MM,先在管端旋上一个薄螺母(俗称纳子),穿入盒内,再用手旋上盒内螺母,让管子露出两扣螺纹,最后用扳手把盒外管螺母旋紧。这种连接方法适宜与弱电设备的连接,为了可靠的电气连接,在管端焊接相应的接地螺丝,用软铜线与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对于钢管与接线盒、拉线盒等的暗敷连接,应接钢管与盒体索跨接。b:暗敷钢管与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可以直接焊接。首先根据管子外径,在盒子上选择对应的敲落孔。将管子插入敲落孔内1-2MM,在盒体外进行焊接,焊接处应补刷油漆防腐。11)预留与预埋预留是预埋施工的另一种形式。例如:一些暗敷的控制箱、按钮和报警器等,如果在土建施工中随即埋入,往往会弄脏、弄坏、特别是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很容易损坏。如先拆除电路板预埋好后再要装入电子线路板也比较麻烦。本工程采用在土建施工中先用一个牢固木框埋入,等以后安装设备时,再把木框取出,把有关设备装入这预留出的孔洞中。另外,预埋在梁中引上引下的线管,要与埋设在楼板中的线管相连接时,往往管口不易对准。此时如果预先埋入一根毛竹或管径大一些的线管,预留出一个孔洞,以后再在这孔洞中穿入导线保护线管,线管可自由转动,以后施工就十分方便。6.2.9.3系统调试、验收(1)桥架的检查及验收技术要求1)桥架安装应因地制宜选择支、吊架,桥架可水平、垂直敷设,可转直角或斜角,可进行T形或十字形分支。按设计要求,可由宽变窄,由高变低或由低升高。桥架上升和下降敷设一般以45°斜坡度进行变化。在某一段内桥架的支、吊架应一致。2)桥架安装应有利于穿放电缆,桥架安装好后应进行调直,桥架应用压片固定在支架上。支持桥架的支、吊架长度应与桥架宽度一致,不应有长短不一致现象。3)电缆桥架严禁采用电、气焊接。接地螺栓应由制造厂家在未喷涂前焊在每节端部外缘。施工时,应用砂纸磨去螺栓表面油漆,再进行接地跨接。
4)电缆上下桥架应通过引下装置,在安装引下装置的部位两侧1M处增设加强支、吊架。5)桥架在水平端每1.5—3M设置一个支、吊架;垂直段第1-1.5M设置一个支架;距三通、四通、弯头处,两端1M处应设置支、吊架。6)桥架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时,应断开100-150MM间距,间距两端应进行接地跨接。(2)保护管检查验收技术要求1)暗配的电线管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小于15MM。2)当电线管需要弯曲时,其转角角度应大于90°。每条暗线管严禁有三个以上的转角,且不得有“S”弯,在弯曲处不能有皱折和坑瘪,以免磨损电缆。3)进入落地式控制箱的电线管路,排列整齐,管口应高于基础面不小于50MM。4)电线管路的弯曲处,弯扁程度不大于管外径的10%,视频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5倍;其它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5)埋于地下的电线管不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加保护管保护。6)在钢管或电线管超过下列长度时,需要加装过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Ø敷设的管子长度,无弯时每超过30M加装过线盒;Ø敷设的管子长度,有一个弯时每超过20M加装过线盒;Ø敷设的管子长度,有二个弯时每超过15M加装过线盒;Ø敷设的管子长度,有三个弯时每超过8M加装过线盒;Ø在垂直敷设时,装设过线盒的距离为15M左右。7)管子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剌,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8)管子内外均应刷防腐漆,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外壁除外;使用镀锌钢管时,在锌层剥落处,也应刷防腐漆。9)顶内的管子应和其它暗敷管一样,走最近直线线路,并尽可能减少弯管。在配管时应注意与装修施工配合,管子应固定在吊顶的主龙骨上,严禁固定在次龙骨上。主龙骨有轻钢和木龙骨两种。对于轻钢龙骨吊顶,管子可以采用齿形钢
卡卡在龙骨上。严禁将管子点焊在龙骨上。对于木龙骨吊顶,管子可以采用钢制马鞍卡,用木螺丝固定在上面。10)管子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Ø丝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不小于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焊接接地线;Ø套管连接宜用于暗配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Ø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11)钢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Ø在干燥房屋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Ø在室外或潮湿房屋内,可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管,经弯成防水弧度弯后再引入设备;Ø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00MM;Ø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Ø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应用软管接头连接;Ø软管应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Ø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