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议班级管理中人文教育[摘要]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指的就是人文性,就是一个“善”字。素质教育在重视人类文明的同时,更应体现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这正是教育人文价值的体现。[关键词]人文教育赏识关爱[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19-02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整个教育界存在过多的短期“功利色彩”。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似乎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染上了明显的趋利性、工具性色彩。不可否认,教育应传授知识、方法和科学的思维,但我们不要忘记应让教育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让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对学生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多年以后,知识可以忘却,但根植于科学知识外的人文素养将让学生受益终身。一、赏识学生,体现人性化9
教师的职责为“教书育人”,除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应是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有的也许是教师还没有注意到的。但是,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尽管如此,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教师的欣赏正是他们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与动力。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或许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9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学生,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平时很少在同学面前受到表扬,教师的一句赞美性的评价能让他感到无比的光荣,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的天赋是不一样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标准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所以教育者应该做的就是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充分地观察、了解学生,顺应学生的成长天性并加以引导,而不是急于提高甚至改变他的发展路径。多一种角度去观察,就多一次机会帮助他们,多一种衡量评价方法,学生就少一些限制,少了一些统一,多了一些个性;全方位评价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是多么的可爱,发现教育的工作是多么的舒心。二、爱心包容、真情感化教师在欣赏学生优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包容学生的缺点。由于学生的自制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各有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未免做出一些令人发笑、幼稚无知的事情,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审视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加于指责批评,甚至责骂,而应正确、积极、因势利导地引导教育他,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其进步。经常看到个别老师把具有叛逆性、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完不成的学生“请”到办公室,一顿批评教育后,见学生面无表情,无痛改之意。教师自己越想越气,打电话请家长来学校。家长急忙赶来,弄清缘由后,大声责骂甚至大打出手。9
这种家长协调棒打式的教育,可能短期有微效,但会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成长中的孩子,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更何况9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越来越优越,父母顾不上管教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越来越多。在家,父母多说几句,“砰”的一声紧闭房门;打骂一下,长达几个月与父母情同陌路多的是,甚至与父母赌气、吓唬父母竟然离家出走。可怜天下父母心,软硬兼施无从得,只得屈驾,企求他们长大些会懂事的,自我安慰。这些学生是老师最为头疼、最棘手的教育对象。缘于种种因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很成问题,于是自惭形秽,扭曲着自己的心灵,缩进自己和别人制造的套子里,自暴自弃,形成自己的心灵冰川。9
这些学生内心很压抑,我们一味地苦口婆心说教,要求其如何,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该给予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少一些责备与批评,我们要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胸襟,要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提他们的过去,不揭他们的短处,不训斥,不责备,不公开批评。其实他们很想在我们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于是上课时不时插话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希望得到大家的承认,希望老师和同学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他们内心深处憧憬要成为有价值的人。这时,我们要给他们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和大显身手的舞台,并适时给予鼓励,颔首他们的一隅之见,赞许他们的一得之识,褒奖他们的一技之长,他们就会有成就感。“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融入集体,他们的身心就会健康、快乐成长。反思我们的教育,虽然在知识这个层面上,我们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但更缺的是人文性。我们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教学民主,缺乏对人性的关注。我们忽略了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即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些方面不是靠说教所能奏效的,是靠感化,是在学生和教师相处中(即教学中、活动中),靠老师的言行来感化。理性说教和作用极其有限,有时很可能等于零。三、分数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9
目前,由于教学上还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绝大程度取决于教学成绩,即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教师也以考试分数作为标准来评价学生,考试成绩成为压在教师与学生身上的无形大山,使人喘不过气来。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变成一种分数的关系,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也就与分数挂了钩。这就无意识地把本该平等相待的学生分成所谓的“优生”与“差生”,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事实证明“优生”的未来未必全“优”,“差生”的未来未必全“差”。拯救差生的圣手李圣珍老师说得好:其实坏学生和好学生只有一步之遥,没有一个学生天生就是坏学生,他们缺少的就是爱。只要你付出足够的爱,他们就能迷途知返,向着太阳光的地方走去。教师心中,不应该有“优”与“差”之分,有的应只是“对”与“错”之别。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自由发展,而不应该指导他们沿着指定的道路专向发展。我们应该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质,使他们把自己的优势、爱好发挥到最佳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其上进心。教育应充满生命的气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合作精神、彰显个性。管理者不应总习惯用“分数”“名次”“等级”等冰冷的字眼去描述师生及其所在的班级,而应多深入到师生中间去,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熟悉他们工作和学习上的疑惑、障碍、困难以及他们内心的渴望,并做到具体数字具体分析,具体数字具体对待,让管理职能的“数字”充满温馨而不再冷漠。9
千教万教学做真人。然而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老师与学生为分数而苦恼,于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读,绞尽脑汁地读,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让学生写,搜肠刮肚地写,太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让学生学,深挖硬钻地学,太想让谨慎的笔触在陷阱之间顺利穿行。教师拼命地教,唯命是从地教,太想让大脑的步调紧跟中考高考。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老师苦,学生苦;老师为学生叫苦,学生却不体谅老师的苦口婆心,演绎一则则使人心寒的师生事件。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一名老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明连刺数刀杀害。弑师的学生留下一页“死亡笔记”,他自称要用杀老师的行为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正值壮年的教师生命在学生的刀下逝去,而凶手,豆蔻年华也将背负杀人的罪名走上不归路。当前的教育体制、社会文化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值得我们反思了。四、倡导教育人文性的意义9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也许我并不完全苟同于他的观点,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教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老师轻轻地说,学生重重地听”这个时代早已过去了。如果教师仍然用陈旧的观点、现有的知识,老套的方法去面对教育新时代的学生,别说“累”了,还会处处碰壁。如果说“80后”是超前一族,他们有个性、有激情,与时代接轨,敢于突破条框束缚。而如今比“80后”更加“古灵精怪的90后”正引起我们的关注。面对刚送走的90后与迎来的新一批90后的学生,我深感窘迫,触动内心的感受颇多,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完全彻底地结束了。我们必须摈弃一些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方法,以空杯的心态去盛装一切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与方法,尽自己最大努力来缩短与90后的距离,实现师生间零距离的交往。在教育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学生观。在教育中注重了人文性,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将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受到鼓励,学生将始终被看作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强调教育人文性,有助于纠正教育的偏差,还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学生的发展,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更表现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在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人文性,势必打破“教师中心”和“权威主义”“话语霸权”,使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转变;倡导教育人文性,能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倡导教育人文性,更能让老师深刻理解“惟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的道理;倡导教育人文性,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注重人文关怀和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文献】9
[1]现代中小学教育.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2007年,第1-2期.[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