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50 KB
- 4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
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
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
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
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
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
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
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
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
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
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
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
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
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
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
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
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
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
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
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
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
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
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
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
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
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
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
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
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
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
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
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
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
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
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
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
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
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本文由zq2970785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经济政策;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出煤快,效益好;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土建、机电安装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发展建筑施工工厂化,采用移动式和装配式设施建井,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和措施工程;6、把组织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7、做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综合平衡,确保工程连续均衡施工;8、节约施工用地,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件的应及时造地还田;9、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好大宗材料供应基地,降低材料价格和工程成本;10、在煤矿建设中要以施工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面向社会开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建井期间的经济效益。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颁发的各种经济政策、规程、规范、规定及各种有关文件;2、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贷款条件评审报告;3、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国家对该建设项目的要求;4、批准的矿区建设组织设计;5、矿井的检查钻地质报告;6、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7、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等;
8、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施工力量,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平均进度指标等。第1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章矿井设计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况某矿井项目是由同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开工项目和山西省2009年13项煤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比例为:同煤集团60%,浙江能源集团:40%。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84536.30万元,其中:矿井392165.67万元,采矿权价款91600万元,铁路专用线投资为24815.74万元,选煤厂投资为37299.42万元,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息为29574.4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9081.00万元。矿井交通位置、第二节矿井交通位置、气候与地震1.井田位置、1.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麻家梁井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南部、朔南矿区南部,行政区划属朔州市朔城区管辖。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00″~00″~39°14′30″。本区交通方便,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在井田西部通过,朔黄铁路在井田西北部通过,朔州火车站北至大同129km,南至太原226km。公路以朔州城为中心,可通往大同、太原及周边。2.地形地貌及气候区内地形平坦开阔,为厚层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一般在1080~1200m之间,最高点位于本区东南部,海拔1342m,最低点位于东北部的恢河河床,为1060m,相对高差270m。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气温一般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4.8~8.6℃,最高温度38.2℃,最低温度—32.4℃,年降雨量273.9~686.9mm,平均461.8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全年降雪量20.21~63.2mm,最大积雪厚度47cm。年蒸发量2028.9~2516.7mm,一般2351mm,约为年降雨量的4~5倍。本区风沙大,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1m/s,故区内建造了大面积的防风林带。结冻期自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结深度1.25~1.5m。3.水系3.水系第2页112°29′30″,北纬39°08′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井田西侧和北侧有恢河和七里河二条常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其特点是:平时流量甚小,雨季山洪暴发而流量大增,但历时很短,最大洪峰量出现在7、8两月,最小流量在1月、12月。其他地表水体不发育。图1-1-1交通位置图内蒙古自治区朔州市大同市内蒙古河陕吕梁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大右玉县左云县同市矿区北西省
临汾市晋中市大同市省南郊区长治市运城市怀仁县河南省应县平鲁区山阴县神头镇下团堡张蔡庄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麻家梁井田上沙楞河繁寺县神池县阳方口代县忻宁武县州市原平市4.地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第3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震基本烈度Ⅶ区,属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重点防范区。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7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间部位。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次,小震时有发生。第三节矿井地形及地质麻家梁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端、朔南矿区南部。2007年8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七三勘探队编制了山西省宁武煤田朔南矿区麻家梁井田勘探报告,井田勘探程度达到了精查。该地质报告已经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7〕68文通过评审,国土资源部2008年1月28日以国土资储备字〔2008〕19号进行了备案。1.地层及地质构造①.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和井田外围出露,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地层。现分述如下:A.奥陶系(O)仅发育中、下统。为含煤建造基底,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外围,构成高山地貌。下部以灰黄、黄白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上部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夹棕色豹皮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和绿色钙质泥岩,出露厚度约555m。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7.70m,见缝合线构造,具裂隙和水蚀现象,石灰岩主要由砾屑和亮晶方解石组成。B.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石灰岩侵蚀基准面之上。按岩性及发育情况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本组底至本溪第二层灰岩顶部。岩性主要由两层稳定或稳定发育的铝
土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局部夹泥岩、透镜状砂岩及1~2层煤线。底部的山西式铁矿仅零星发育。本段厚约2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1~2层薄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以及12号和13号煤层组成。本段厚约19m。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度23.68~44.27m,平均34.57m,呈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第4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b.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依其是否含主要可采煤层,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K1砂岩底至7号煤层顶板泥岩。主要由细碎屑岩、泥岩、泥灰岩和4~5层煤组成。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下段厚约12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2~3层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2和K3砂岩发育较好。本段厚约31m。太原组地层最大厚度为98.65m,最小厚度为62.70m,平均80.43m。C.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按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以K5砂岩顶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由粗碎屑岩、泥岩和全区稳定可采的4号煤层组成。碎屑岩以K4和K5砂岩发育较好。本段泥岩主要为4号煤层的顶、底板泥岩,顶板泥岩常被K5砂岩替代;底板泥岩常相变为高岭质泥岩。本段厚约35m。上段: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砂质泥岩和2~3层薄煤层组成。本段厚约46m。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107.34m,最小厚度60.55m,平均86.84m,总体呈北厚南薄的变化趋势。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灰色粗、中、细粒砂为主,砂岩岩屑含量明显增加,且多含砾。夹灰绿色、紫色、紫斑团块状砂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及铝土质泥岩。该组地层最大厚度148.91m,最小厚度91.90m,平均125.70m。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布于井田南部及其外围。岩性以紫色、灰黄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色、灰绿色、黄灰色粗砂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区内仅南部有不完整分布,钻孔揭露本组残留厚度342.93m。D.新生界(Kz)第5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浅红色、红黄色亚沙土、沙质粘土为主,夹2~4层5~6m厚的中细沙层,局部含1~2层5~6m厚的砂砾层。区内新生界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揭露的最小厚度为57m(63234)孔,最大厚度大于786.40m(37041)孔,但一般厚度均在150~300m之间,平面上大致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②.地质构造麻家梁井田位于朔县向斜东翼南段,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而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在35勘探线以北总体呈NNE向,且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左右。35线以南地层走向为NNE转向NE方向,且地层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可达30°以上。在此之上发育了一些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宽缓褶曲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A.褶曲井田褶曲构造为发育在朔县向斜东翼上的次级构造形态。主要为两翼宽缓的向、背斜,且向斜一般较背斜更为开阔平缓,褶曲轴向以北北东向的为主,仅一个为近东西向。所以褶曲均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影响,破坏了其完整性。褶曲构造共有5条,分述如下:a.二分厂向斜位于井田北部,27勘探线之南开始倾伏,NE20°方向向北经25148与25024从以号孔之间,然后逐渐仰起至F20断层,并被该断层切割。该向斜区内轴长2300m,幅度50m,核部开阔,但略有起伏,两翼倾角4°~6°。b.麻家梁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二分厂向斜东侧,南从麻家梁村南抬升,沿轴向NE30°向北至F20断层,并被其切割。轴长4200m,幅度50m,轴部开阔,略有起伏,西翼倾角3°~6°,东翼倾角4°~5°。c.马场背斜位于井田中东部,南起35勘探线之北,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北翼呈斜交复合,其轴向以NE30°转10°方向经31192孔西侧,29186孔北倾伏,至轴长3500m,幅度50m,轴部平缓,略有起伏,两翼倾角2°~4°,北部倾伏端及东翼被F23断层
第6页某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斜切,是一个仅西翼及南部倾伏端有保存的不完整向斜。d.梨园头向斜该向斜位于井田西部(铁路东侧),南起梨园头村南,并与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的西段在37勘探线附近斜接。向北以NE20°方向缓慢下降,过33线后逐渐抬升,经29083号孔北至F20断层,并被F23断层斜切,两翼分别被F33和F34断层相向而切,是一个受断层影响较大、完整性较差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轴长约5500m,幅度50m,西翼倾角2°~4°,东翼倾角3°~9°,核部平缓开阔。e.下石碣峪~王万庄向斜位于井田南部,西端从石城庄东北开始倾伏,以轴向NE80°方向经下石碣峪、王万庄东至F2断层,并被该断层斜切,仰起收敛端位于F2断层的上盘,受其影响,轴向转为NE60°方向。轴长6800m,两翼倾角自西向东急剧变大,北翼为4°~10°,南翼为10°~30°,且南翼倾角越向南愈大。为一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向斜,幅度亦自西向东增大,井田内最大幅度可达200m上下,是井田内幅度最大的一个向斜。B.断层本井田发育之断层均为高倾角正断层,钻探很难直接控制。而详查阶段的综合勘探,由于物性条件所限,33线以南50km无法进行2维地震。所以井田内16条断层钻探直接控制的仅有4条F35、F22、F44、F2-1,其它断层均由地震直接控制,钻探间接控制。井田内发育断层16条,其中落差>100m的2条,F2即(张家咀断层)F20断层,50~、100m断层3条F34、F22、F23,小于50m的11条。以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