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MB
  • 159页

气柜煤气储配站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市煤气总公司小天堂煤气储配站(15万m3气柜)安装工程目录1、工程概况41.1工程概述41.1.1气柜的主要实物量41.1.2附属分项工程设备、管道、电气仪表主要实物量61.2工程特点61.3施工技术关键61.4工期质量目标71.5单位工程划分72、施工组织机构设置8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82.2施工力量布置82.3劳动力需用量计划93、施工进度及主要控制点设置93.1总体安排及主要控制点设置93.2施工进度计划94、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04.1气柜制作和安装104.1.1气柜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气柜主要钢结构设计型式和数量104.1.2气柜安装施工程序114.1.3主要施工方法(采用50t履带式吊车由外向内逐层正装法安装)124.2管道安装474.2.1工艺管道安装474.2.2厂区给排水管道安装534.3电气安装544.3.1施工程序544.3.2防雷接地安装54159 4.3.3钢管敷设554.3.4低压开关柜安装564.3.5电缆敷设565、现代化工程管理方法与新技术应用575.1现代化工程管理方法575.2新技术应用585.2.1微机网络计划技术585.2.2CO2气体保护焊596、施工设备需用量一览表597、技术措施用料一览表(见附表)598、施工技术组织措施598.1工期保证措施598.2质量保证措施608.3冬雨季施工措施628.4安全保证措施638.5文明施工措施659、临建建筑规划669.1临时建筑规划6610、规范标准6611、交工资料的管理6811.1交工资料的编制原则和交付时间6811.2交工资料的编制要求6811.3交工资料目录6912、附录7212.1南京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工程组织机构体系图7212.2南京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安装工程分部分项一览表7312.3劳动力需用量一览表7412.4南京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7612.5主要工机具需用量一览表7812.6主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需用量一览表8012.7技术措施(手段)用料一览表8112.8质量控制点参照表8212.915万m3气柜主要质量检验控制点85159 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xx小天堂煤气储配站位于xx市xxxx西侧,占地约42700平方米。该项目的建成主要是为了解决xx市城市管道煤气储气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优质高速地建成该装置,对保证城市东部和西北部用气高峰时的供气压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一座15万m3湿式螺旋气柜及压送机房、消防水池等附属配套设施。本工程15万m3低压湿式螺旋贮气柜(简称气柜)的主体结构由一个直径72.5m的钢水槽和能升降的塔1、塔2、塔3、塔4、塔5(亦称钟罩)组成。气柜升起后的总高度为57.85m,有效容积16.65m3,总耗钢量1600t,它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大型煤气贮罐之一。主要设计参数:公称容积150000m3几何容积172620m3总耗钢量(设计)1589238Kg设计压力124/161/199/238/276(mmH2O)159 有效容积166500m3本工程的主要实物量:1.1.1气柜的主要实物量(1)主要构件安装工程量序号气柜分部结构名称安装工程量(t)备注1水槽底板之中幅板180.68115块2水槽底板之中边板28.6729块3水槽壁板238.87203块4导轨104.61(包括垫板)共192件5菱形板184.106(厚度3mm)共192件6上下水封槽275.5147钢结构324.007包括立柱垫梁顶梁8顶板132.6039水槽平台19.16010水槽斜梯各塔平台、梯子、样杆20.60011人孔、检查孔0.950水槽2个塔体9个12导轮座64.160192套13铸铁配重5.704200件14溢流管1.8153个15闸门0.2461个16其它10.217附件、垫板螺栓等17合计1591.910(2)焊接工程量(工地焊接量):43200m(3)刷油面积:5400m2(4)结构吊装工程量:1520t(5)半成品运输量(包括措施):1750t(6)检验工程量:1)X光拍片357张2)超声波探伤154m33)焊缝真空试漏5021m(焊缝)159 4)气密性试验16730m(焊缝)5)充水量77170m3(2次量)6)水封槽充水检漏120t7)附件及配件:放散孔DN5001个测试孔DN1008个铸铁配重5.704t导轨192根闸门DN3001个防雷设施1套1.1.2附属分项工程设备、管道、电气仪表主要实物量1)机械设备8台(其中萝茨风机6台)2)工艺管理990m(f45´3—f720´6)3)给排水管道1500m4)电气设备10Kv变压器2台,高低压配电柜26台,配电箱6个,电缆3900m1.2工程特点(1)气柜外形结构庞大,各项几何尺寸难以控制,并且水槽与塔体间彼此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因果关系密切,因此无论是构件制作还是现场安装,其几何尺寸均应准确。(2)气柜工作介质有毒、易燃气体。这就要求安装时各塔焊缝有足够强度和严密性。(3)气柜露天运行,且介质腐蚀力强。因此防腐刷油施工质量要求高,且工程量大。(4)159 气柜水槽和各塔施工安装均有大量的高空作业,操作面狭小,施工难度大。(5)施工工期短,焊接工程量大。(6)工艺管道大于等于DN400管道采用钢板卷管卷制组对焊接工程比较大。1.3施工技术关键(1)水槽底板、壁板的组装和焊接。要求采用特定的制作、安装工艺,用钢板组成一个直径72.5m的敞口圆形槽。其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各层壁板的不圆度、圆弧度和垂直度。(2)塔体骨架的几何形状要求十分严格,其关键在于测量定位要准确,并严格控制各塔上下水封的不圆度和同心度,以及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径向突出度误差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3)大跨度的拱梁吊装难度大,吊装方案的选定、机械的选择、安装措施等应全面综合考虑,不许任何疏忽大意。(4)导轨的预制安装要求十分严格,气柜顶包边角钢须劈八字,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5)气柜的防腐刷油质量,直接关系到气柜使用寿命。刷油面积大(5400m2)操作间隙狭小。(6)工艺管道卷管制作量大,周长、椭圆度、偏差要求高。1.4工期质量目标1.4.1根据技术标函要求,以及本公司承建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精心组织施工,安装工期为230天,即安装开工日期为97年11月1日,竣工日期为98年6月15日。1.4.2质量目标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单位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交验优良率达100%,创省部优质工程。159 1.5单位工程划分本安装工程分为一个单位工程,下属容器分部工程、机械设备安装分部工程、管道安装分部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分部工程、自动化仪表安装分部工程。详见分部分项工程一览表(附录二)。分项工程按国家现行质评标准划分。2、施工组织机构设置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xx市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安装工程实施项目法施工,成立中建八局安装公司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工程项目经理部,配备一套有丰富施工经验、管理水平高、并熟悉化工装置和煤气柜施工的项目管理班子和作业队伍。拟派曾任南京东陶有限公司、金桐磺化装置工程、南京油脂化工厂工程等项目经理的邹映标同志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由曾任南京油制气厂调峰工程、金桐石化烷基苯工程、抚顺洗涤剂化学厂等工程项目副经理的宋长贵同志担任该工程施工经理;由曾任南京油脂化工厂工程、济南合成纤维厂工程、济南轻工化学总厂工程(5万m3气柜安装)等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南京公司副总工程师车建民同志担任该项目的项目总工程师。下设工程技术科、质量安全监督科、供应科、动力科、经营财务科、办公室共五科一室。先派曾参加过南京油制气厂调峰工程、金桐烷基苯装置、扬子乙烯、阜宁化工厂等化工装置施工的人员组成十个施工作业队,充分发挥专业施工能力和突击施工能力,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按项目法实行全面管理,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详见附录一。2.2施工力量布置根据xx市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工程的特点及工作量,我们计划安排9个施工队(共248人),具体分工如下:159 (1)铆焊一队、二队:气柜本体预制队,主要施工有大拼板底板预制6m´6m、水槽壁板(16mnR)卷板、各塔立柱的预制打孔、棱形板的预制上下挂圈煨制、包边角钢制作、拱架的预制、拱板的下割预制等等。(2)铆焊三队、四队:气柜本体安装队,主要施工有,底板的安装、水槽壁板安装、水槽壁柱的安装、水槽平台安装、塔一塔二塔三塔四塔五安装、拱架顶板安装以及气体的升降试验,包括轨道胎具的制作,轨道的预制和安装。(3)管道一队、二队:分别承担厂区各种地下管道的安装、压送机房设备的配管、阀门井的配管以及气体本体配管。f630´8的管道全部采用钢板卷制,要在管道开工前提前预制及运输。(4)电仪队:承担变电所设备安装及厂区的动力照明施工任务。(5)土方队:专门负责地下管道的挖土、回填土、各种阀的砌筑以及场地平整。(6)防腐队:负责气柜本体的防腐,以及管道的防腐工程。2.3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详见附录三。3、施工进度及主要控制点设置3.1总体安排及主要控制点设置为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程序,我公司以15万m3气柜制安为主线,其它附属设施为辅线,保证在230天内完成全部安装施工任务。为保证工期,在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九个施工队全面施工。同时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另外,加强现场的统一调度和管理,理顺土建和安装专业的关系,使工序间搭接紧密、协调动作。根据本工程特点,设置3个控制点:第一个控制点:98年1月25日完成水槽底板、壁板制作安装。159 第二个控制点:98年5月20日完成气柜主体制安。第三个控制点:98年6月15日前完成装置试车、竣工验收。3.2施工进度计划根据该工程的工期目标,我们采用微机网络计划编制技术,编制该工程的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网络计划见附录四(略)。4、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4.1气柜制作和安装4.1.1气柜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气柜主要钢结构设计型式和数量4.1.1.1气柜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序号气柜分部结构名称设计参数直径(外)D外(mm)高度Hmm)气柜升起时各塔高度(mm)拱高及拱顶半径(mm)1水槽底板727002水槽壁板7250095003塔1714008500180704塔2703008500266205塔3692008500351706塔4681008500437207塔5670001413057850H=5580R=1033504.1.1.2水槽和塔体壁板、水槽底板及5塔顶板厚度气柜水槽壁板自下而上厚度为:20、20、16、12、10、8、6mm。水槽底板之中幅板为6mm,边板为10mm。5塔上带板为12mm,下水封带板为10mm,其余各塔上下水封带板均为8mm。塔5顶板之中心板厚为6mm,中幅板为4mm,边板为12mm。塔1至塔5菱形板均为3mm。水槽壁板材质为16mm,其它材质均为Q235—A。159 4.1.1.3气柜主要钢结构设计型式和数量见下表序号气柜分部结构名称主要钢结构设计型号及数量水槽和各塔立柱垫梁导轨菱形板斜梯及盘梯顶架1气柜水槽56根L=4150组合件90根I32aT1组合件塔5主梁32根I18aL=32150次梁32根2塔体184根L=9200组合件56根L=1328038kg/m56块3666´10819´3T2组合件3塔体272根L=9200组合件48根L=1321024kg/m48块4262´10819´3T3组合件4塔体364根L=9200组合件32根L=1321024kg/m32块6454´10819´3T4组合件L32a[10I=163615塔体464根L=9200组合件32根L=1321024kg/m32块6454´10819´3T5组合件6塔体564根L=9200I20a24根L=1321024kg/m24块8431´10819´34.1.2气柜安装施工程序基础交接,复测验收®水槽底板划线安装、调整、焊接、真空试漏®水槽侧壁板放线定位®水醴壁板安装、调整、焊接®水槽侧壁板安放定位线®水槽壁板无损探伤检查、返修®水槽内导柱安装、调整、焊接®水槽侧外部走台安装®垫梁安装、调整、焊接®各塔下水封基准线投放、定位®一塔下部槽钢圈安装、调整、焊接®一塔上水封安装、调整、焊接®一塔导轨安装、调整、焊接®一塔壁板安装、调整、焊接®二塔下水封安装、调整、焊接®二塔立柱安装、调整、焊接®二塔上封安装、调整、焊接®二塔导轨安装、调整、焊接®二塔壁板安装、调整、焊接®三塔E®四塔E®五塔下封安装、调整、焊接®五塔立柱安装、调整、焊接®159 五塔上固定圈安装、调整、焊接®五塔导轨安装、调整、焊接®五塔壁板安装、调整、焊接®钟罩顶梁中心支架安装、调整、焊接®钟罩顶梁安装、调整、焊接®钟罩顶板安装、调整、焊接®各层走台安装、调整、焊接®导轮安装、调整、焊接®外部钢梯安装®配重块安装®水封室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调整等®气密试验(调整配重块)®升降试验注:(1)、各塔壁板焊缝随安装进度,同步进行煤油渗透试验。(2)、各塔下水封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注水渗透试验。4.1.3主要施工方法(采用50t履带式吊车由外向内逐层正装法安装)4.1.3.1基础验收按照土建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和土建施工技术记录,对基础的平整度和水平标高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复验。不合格处,应由土建施工单位处理并达到要求后方可铺设水槽底板,并要求土建施工单位提供基础沉降观测点(16个)。整个钢筋混凝土圈梁水平标高测量,拟测量内外两圈,外圈标尺放置半径R=R基外-150mm,内圈标尺放置半径R=R基内+150mm,两圈测点间隔均为1m并互相交错(及时标志水槽壁的测量点)。基础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规定如下:(1)基础中心线与设计要求的位置允许偏差为±20mm。(2)环形茂盛的内径允许偏差为±50mm,宽度允许偏差应在±50mm以内。(3)环形基础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表面在抹灰找平之后,其水平允许偏差不大于±5mm。水平偏差应用水平仪检查,其测点应在水槽壁的位置上,测点间距为2m。(4)环形基础内应呈圆锥状向中心突起。4.1.3.2水槽制作安装159 4.1.3.2.1底板的预制铺设和焊接基础验收合格后,可进行底板的铺设工作。气柜底板中幅板的连接形式为对接,边板之间为对接,边板与中幅板之间为搭接。4.1.3.2.1.1底板预制底板的边缘为弓形板,中幅板为6m´6m的大拼板。底板边缘板及中幅板下料按设计院审核通过的排版图,在预制平台上施工。下料前应对板材的质量和几何尺寸进行检查。钢板表面不得有裂纹、夹层、重皮、夹渣、折痕、气孔等缺陷,表面锈蚀深度不应超过0.5mm。钢板板边不直度£2mm,板宽偏差为±1mm,板长对角线£2mm。焊接组对前要认真清除板边脏物、氧化铁瘤,用砂纸打磨去铁锈。钢板下料及开坡口后锤击以清除切割残余应力。焊接组对时,将4张6´1.5´6000的钢板组对成6´600´6000板,留1mm间隙,控制两板错边量在1mm以内,点焊固定。焊接时每条焊缝均采用两名焊工分段退焊法施焊,同时采用小电流细焊条等焊接工艺参数,以控制大拼板变形。大拼板以手工焊完一面后翻转,翻转时用两只卡兰卡住板边,以两根钢丝绳通过吊梁起吊翻转(图1)后继续焊接另一面。焊接完毕后,用大锤沿焊缝敲击一遍,以消除焊接应力。159 预制大块拼板采用煤油渗漏检查,合格后再对其几何尺寸检查,允许偏差如表1。表1预制板的尺寸偏差测量部位板宽板长对角线之差对接接头允许偏差±1±1.5£2搭接接头允许偏差±2±1.5£3除安装焊缝两侧留50mm外,大块拼板按设计要求涂刷防腐漆。4.1.3.2.1.2底板的划线、铺设根据排版图在中心定位板上划出纵横向中心线,就位时使该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重合,然后连接两端铺设中心条板。沿中心条板两侧铺设中二条板、中三条板、中四条板.。如图2所示。底板的铺设直径应比设计直径大2‰,铺设完毕后,须进行检查测量。159 根据排版图从基准线开始依次向两侧铺设边环板。所有焊接衬板在大块底板吊装就位前按设计尺寸定位焊在底板边,并在焊缝处补刷油漆,随大块底板一起吊装就位。4.1.3.2.1.3大块底板的吊装就位吊装底板要设计如图3所示的专用吊架,吊装时通过基础外环道上的起重机利用吊架来实施。中幅板全部就位后,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调整对口间隙和对接错边量,并用卡具进行固定。卡具间距约为500mm,在底板与焊接衬板间间隙大于1mm处,可适当增加夹具。全部底板组装完毕后,要进行平整度检查,局部凹凸不平处用图4所示方法予以校平。159 4.1.3.2.1.4底板焊接底板的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施焊时先焊中心条板短缝,然后焊中二条板、中三条板、中四条板……短缝,最后焊接各条之间长缝。中幅板焊对将边环板与中幅板连接处的夹具(角钢楔子)松开,暂不焊接。中幅板的长缝两端距边环内缘亦留出500mm左右暂不焊接,待边环板找正定位焊后,再进行焊接。施焊时每条短缝均由两名焊工同时从中间向两侧以分段退焊法施工,长缝由十二名焊工焊,并应采取相同的工艺参数。第二、第三遍的施焊方法与条一遍相同,但焊缝接头处应错开。边环板下中幅板焊接时,必须安排24名焊工等距离分段跳焊法和相同的焊接参数作业。4.1.3.2.2水槽壁板预制和安装4.1.3.2.2.1定位、划线底板安装结束后,壁板安装前,应进行定位和划线工作。(1)159 圆心定位。气柜的水槽壁和塔1、塔2、塔3、塔4、塔5壁板是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它们的圆周尺寸和安装位置准确与否,将对气柜升降有很大影响,其圆心是否同心关键在于中心点固定。实际上底板中心点在划线时很难控制得好,为此我们采用在中心点焊接中心底座板方法来保证圆心定位。固定时先将中心标记底座凹形板直接焊接在底板中心处,再在上面安装一个可以拆卸的中心杆,并有凸形底座顶板压紧固定。测量时,将盘尺一端套入中心杆上,以此来保证中心点的相对固定。中心定位板安装形式如图5所示。(1)划线1)划线内容:¬、通过圆心相互垂直的十字基准线;、水槽底板外沿尺寸线;®、水槽壁板的圆周位置线;¯、水槽壁板外侧立柱的等分位置线;°、垫梁安装位置线;±、塔1—塔5下水封安装位置线。2)划线半径R。划线半径R应考虑基础坡度和焊接收缩。即:R=+C式中:R----实际划线半径(mm)r-----设计图纸所标之半径(mm)h-----坡度造成的中心高度(mm)159 C----收缩余量,取设计图纸所标半径的2‰4.1.3.2.2.2水槽壁板预制根据现场供应板材规范绘制板图,要注意底板边板焊缝,立柱边缘与壁板纵缝的错开距离应大于200mm。根据排板图切割。切边前在距切割线200mm处划出检查线并作为自动切割机的轨道放置线,切割机运行的轨道边缘必须与检查线重合。切边完毕后调整切割机割头的角度,切割坡口。坡口切割完毕后,应锤击钢板边缘以消除切割残余应力。放线切割后的误差必须符合GB50205-9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结构制作部分的放样号料切割的规定。钢板切割坡口后,再进行滚圆,用弧形样板检验弧度合格后,用吊机吊至施工平面图上指定地点的临时胎具上,以防变形。详见弧形壁板运输胎架。4.1.3.2.2.3水槽壁板安装水槽壁板安装采用正装法施工。水槽壁板按图纸设计共七层圈板,自下而上壁板厚度分别为20mm、18mm、16mm、12mm、10mm、8mm、6mm,其施工方法为:调整底板边环板水槽壁板安装处垫梁的水平度,并划出水槽下圈壁板内侧安装位置线;设置内侧卡具(并用弧形卡具固定纵缝处114个);组对点焊下圈壁板,纵缝点焊固定,留两个收缩活口,环缝暂不点焊;焊接纵缝(与组装同时进行),最后焊接活口纵缝;设置第二圈壁板组装卡具(在下圈壁板上部焊下卡具纵缝,然后焊接第一圈壁板与底板T角缝,内外各114个);以同样的方法组装焊接第二圈壁板;再以两样的方法焊接第三、四、五、六、七圈壁板(包括水槽平台架)。159 当第一圈壁板组装经激光测距仪测量符合要求、焊接完成收缩活口后,在气柜水槽内侧设置内靠山,其中9米高靠山56组,底脚靠山11个。9米高靠山采用18#工字钢,底脚靠山采用φ108×4的钢管,底脚靠山不能直接焊在气柜底板上,只能在气柜底板上焊接250×250mm,δ=8mm加强板,靠山底部焊在加强板上。因水槽壁板厚度每圈不同,在吊装每圈壁板时,为控制水槽椭圆度,在靠山外侧加不同壁厚的钢板并点焊到靠山外侧。水槽壁板每圈组对结束后都要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并用同一把50mm钢盘尺对水槽外侧周长进行测量,以保证水槽的椭圆度和水平度,在水槽壁板安装过程中,同时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水槽壁板16Mn与底板Q235--A焊接采用E4315电焊条焊接。水槽壁板16mm与水槽壁板焊接采用E5015电焊条焊接,焊条必须烘干,焊条烘干温度350℃,恒温150℃。水槽壁板焊缝“X”射线探伤比例如下表:板厚(mm)纵缝(%)环缝(%)T型缝(%)合格标准8--1210515JB4730-94要求Ⅲ级合格>1220530水槽壁板组焊结束后,及时拆除56组内靠山以及卡具,补焊被靠山卡具覆盖处焊缝,补焊的焊缝质量要求和水槽壁板质量要求一样。壁板安装时,吊装前的壁板需作好坡口,校正圆度,吊装时需用临时加强的掌架防止变形。每一圈壁板吊装从相对两点开始,各从开始点向两侧进行吊装,最后汇合两块板必须留有足够的余量。如图6所示。壁板垂直度的测量,纠正正式作应在吊装过程中反复进行。考虑到焊后收缩,一般上口稍许外倾。如图7所示。159 壁板每层上口水平不允许有阶突变,如相差不大可局部修差,相差较多时应将高出部分全部修去。为保证水槽侧壁高度,最上带壁板高度应预先留有余量,经高度测量,打过水平后将余量割去。4.1.3.2.2.2水槽立柱和平台的安装水槽立柱的安装:待最上一圈壁板组装、焊接完毕后,用垂直线将56根水槽立柱在底板上的等分点返到罐壁上部,借助于吊车将立柱吊到组装位置,利用活动平台进行组装和焊接。水槽平台的安装:根据正装法的施工需要,先将水槽平台预制好,当水槽最上一圈壁板在地面预制、焊接成型后,将水槽平台支架焊在水槽最上圈的安装位置。水槽组装焊接后,检查调整水槽壁上口的直径偏差、局部凹凸度及上口水平度,确认符合要求,再将平台铺设安装在平台支架上。4.1.3.2.2.3充水试验和基础沉降观察水槽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充水试验,同时进行基础沉降观察。(1)沉降观测点的分布:充水试验情况下,每天早、晚各对基础上的24个观测点测量一次,以掌握气柜基础的沉降情况。(2)注水速度和检测要求应符合表2159 (1)如果沉降超过规定值,则应立即减速缓上水速度,甚至停止上水,直到沉降量达到稳定后再恢复上水。表2注水加压步骤每次注水高度(m)每次充水时间(h)每次静止停放时间(h)允许沉降量(mm)11.168165--1021.168165--1031.168165--1041.168165--1050.588165--1060.588165--1070.588165--1080.588165--1090.588165--10100.588165--10110.588165--10120.588485--10(4)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数值较小时则可留待垫梁安装时处理;如不均匀沉降量比较严重时,则应放水将沉降严重处用千斤顶把水槽顶起,然后用高压泵向水槽底板下面充入干砂垫起,将水槽调平,即可进行钢结构塔体安装。(1)在整个充水试验过程中,水温不应低于5℃。(2)充水最大高度为水槽溢流堰高,(3)充水试验必须始终在监视下进行,并应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4)充水试验过程中,若发现底板漏水应立即放水修补。(5)充水到最高液位持压不应少于48h,槽壁无渗漏和异常变形,则认为槽壁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合格。159 (1)放水管管口必须远离基础,不得使基础浸水。(2)充水试验后,如因基础不均匀沉陷而造成水槽倾侧,应进行调整。4.1.3.2塔体部分塔1、塔2、塔3、塔4、塔5是15万m3气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安装难度大,其质量好坏是关系到气柜能否使用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道安装工序,作到严格要求,精心施工,每一个检测数据要做到准确无误,不得马虎。4.1.3.3.1上、下封预制(1)36#槽钢、20#工字钢弯制。根据现场材料每塔均匀分段制作,每段减去2mm焊缝间隙(每圈水封顶制时,两活口段留10mm余量)。按设计尺寸在火工平台上放好圆弧线,采用热煨法煨制,必要时要用倒链或千斤顶加压。弯曲成形后,有2m样板检查,其间隙不大于3mm。在平台上检查其水平翘由度,间隙不大于4mm。两段接口线的夹角要求准确,端口修磨V形坡口。(2)水封立板预制。根据第(1)条的每塔分段尺寸及内外立板宽度确定内外立板尺寸,每边允许偏差1mm,对角线允许偏差2mm,打安装孔。(1)水封组装。在胎具上组焊外角焊缝,胎具由五组20#工字钢组成。整个牛脚及台阶水平度不大于2mm,内外立板接口均与槽钢错开200mm(反向)。外角焊焊好后,挂圈翻转,要求水封内、外全部满焊。4.1.3.3.2立柱预制将∠100×10角钢放在工作平台上拼接,按图纸要求双面间断焊。焊好后用火工校正。立柱断面翘由不大于2mm,纵向弯曲全长不大于3mm,如角钢需对接,则用V型坡口双面焊。两对接角钢拼接立柱时,对接缝要错开250mm,打安装孔。159 4.1.3.3.1导轨预制4.1.3.3.3.1各塔高度、半径、立柱数量、导轨规格数量一览表塔位半径(mm)高度(mm)立柱数量(根)导轨型号(Kg/m)导轨数量单根螺旋导轨长度(mm)导轨重数(t)第一塔3570092008438561328028.259第二塔3515092007224481321015.217第三塔3460092006424321321010.145第四塔3405092006424321321010.145第五塔335009200642424132107.4884.1.3.3.3.2导轨预制螺旋导轨的安装必须要先预制必须先放线制作胎具。导轨在滚板上45°滚压后在胎具上校正。只要导轨在胎具面上的“S”形点吻合后,才达到了预制的目的。(1)螺旋导轨胎具的放样本工程分塔1、塔2、塔3、塔4、塔5。塔1、塔3、塔5螺旋向右;塔2、塔4螺旋向左。计划制作三个胎具,塔1、塔3一个胎具;塔2、塔4一个胎具;塔5一个胎具,故放线也要三次放线。塔1、塔3的平均半径为:(35700+34600)/2=35150mm塔2、塔4的平均半径为:(35150+34050)/2=34600mm塔5的半径为:33500mm塔体的高度均为:9200mm以塔1、塔3合用胎具为例放线方法如下:按1:1放线弧长得到弦,并把弦平均分40等份,再以弦的一等份为准,再把弧长从一端开始量40次,得到40个点,再把弦的40个点及弧的40个点向塔体高度H-9200mm的直三角形斜投影,取得球面体的“S”各点,为胎具操作方便增加高度a=1000mm。159 (1)导轨胎具的制作为便于操作和胎具稳定,胎具下端增设4根I32工字钢,并用δ=12mm钢板上下端封堵,胎具的前后侧分别增加10根高2m的12#槽钢,每槽钢钻M=30mm的孔,焊接短管M20×50,以便用螺栓M20×20调整导轨,筋板δ=10--12mm钢板,胎具面板采用δ=12mm钢板,筋板方向向左端45°,筋板宽度800mm,角焊缝不低于6mm。以同样方法放线制作三个胎具。(2)导轨的加工螺旋导轨加工一般分二至三次,即初步加工,采用辊床以45°角放入反复轧制,使其基本符合线型,然后进行第二步、第三步加工。第三步加工为矫形,即将初步加工后的导轨放在导轨胎架上进行局部矫形,直到符合导轨胎回上的线型要求(采用M20螺线挤压加热冷却,使其达到“S”形上的点的位置)。(3)螺旋导轨焊接包括导轨接头焊接及导轨与垫板的焊接。1)导轨接头的焊接焊缝坡口见下图,钢轨头部采用U型坡口,腹板采用X型坡口,底部采用V型坡口。接头部分(两侧各150mm159 )焊前要预热,预热温度为300℃,焊后要保温,即加热至300-400℃,缓慢冷却,焊条采用J506或J507(也可采用E4303打底,J507焊接)。2)垫板的焊接需要导累接头焊接完毕后进行,并且先焊接头较短的一侧,后焊接接头较长的一侧。全部采用塔接焊缝,且为两面交错间断焊6--100Z250,两端附近连续焊为200mm,导轨接头附近连续焊为300mm,采用跳焊法以避免热量集中,引起过大变开。导轨与垫板两端暂时不焊,安装定位后再焊。(2)螺旋导轨及垫板的钻孔导轨两端与塔体上、下带板连接用的安装螺孔,要在导轨与垫板全部焊接完毕并经校正验收以后进行。为保证安装位置的准确,钻孔宜用样板进行。4.1.3.3.3菱形板预制根据现场材料确定菱形板排板方案,在工作平台上用∠50角钢做一个135°的模具,根据排板图预制菱形板。菱形板中的对接焊缝采用手工电弧焊用分段跳焊的方法进行焊接,焊后校平,打安装孔。4.1.3.3.4包边角钢预制钟罩包边角钢∠160×14的角钢制作,方法如下:159 (1)下料,校正调直角钢。(2)制作上下劈八字的胎架,如图8所示。(3)角钢加热后,在50t千斤顶制成劈八字型,并使弧度一次成型。(4)修正压制后的劈八字角钢。4.1.3.3.6塔体划线根据事先确定的中心,利用盘尽和弹簧称(拉力统一,如20千克)在同一气温条件下画出塔1至塔5的上、下水封内、外圆在底板上的投影,划线要求专人负责,划线时要考虑底板的坡度,并对所画的线进行反复核对,每条圆弧线要求等分成若干等分,测量等分点之间的弧长,其误差不得大于2mm,否则应进行修正。十字中心线,基准线和基准圆弧线是塔体安装质量检验的基准,它是整个划线、测量的关键,务必十分准确。为此要求利用精度为1-2级的光学经纬仪精心测出角度,划出90条放射线,然后利用钢盘尺加弹簧称(拉力15Kg)量取半径,确定垫梁的安装位置。4.1.3.3.3垫梁的安装根据划线确定的安装位置,先将δ=10mm垫板焊接在中幅板上。然后安装L=2550mm的垫梁,利用垫铁找平,控制垫梁相对标高误差不大于2mm,本身水平度误差不大于1mm,每根垫梁的标高测量外、中、内三点,以量高点为基准点。159 垫梁焊接应由若干名焊工同时对称施焊,施焊完毕后,还应复查垫梁的安装位置,最后将各塔圆弧线由底板返到垫梁上表面。4.1.3.3.3塔体安装4.1.3.3.8.1安装工艺程序垫梁安装焊接完成后,进行各塔骨架和菱形板的安装。塔体安装顺序为:下挂圈安装→下挂圈盛水试漏→内立柱安装→上挂圈安装→导轨及垫板安装→菱形板安装。4.1.3.3.8.2各塔安装(1)垫梁安装好后,其上口水平符合要求后立即可进行各塔安装。(2)先安装下挂圈,但在安装下挂圈前,要预先试装一下本节塔本的上挂圈,检查是否与下挂圈圆弧相吻合,防止组装上挂圈时出现问题。安装第一段下挂圈应从基准线附近的一段开始,然后接预制部件预先编好顺序排放,围成圆周,并检查下挂圈上内立柱安装位置,下挂圈圆弧线是否与要求相符。如有偏差应进行校正调整,同时要对垂直度进行测量和校正。校正符合要求后即可点焊定位。下挂圈焊接,焊工应均匀分布于圆周各个接头,焊好一个接头后各自朝同一方向移动,以保证焊接工作始终对称进行。焊后应对接头附近的局部变形火工校正,再进行一次随圆度、水平度、中心线偏差的测量,水平度测量应以挂圆上端菱形板安装螺栓也为基准,如有不平,可在底脚(垫块)上垫铁板(垫板厚度≤3mm)。焊后下挂圈应注水试漏。(3)立柱与上水封的安装为了减少高空作业,保证安装质量,我们拟将各段上水封(或两段组合件)与立柱在地面上用螺栓预先紧固连接成“π”159 型组合件,将其吊起适当高度,然后封焊水封圈板上的螺孔,以减少高空焊接工作量。吊起的“π”型组合件,除接有关要求组对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1)第一榀上水封立柱组合件的安装位置要准确。为此在安装时配备经纬仪,随时检测立柱的周向垂直度,以确保其在设计允差范围之内第一榀立柱垂直度(周向)应控制在3--4mm,立柱的径向垂直度误差可借助于水槽平台上的基准圆来控制,并辅以吊线来检查。第一榀上水封、立柱组合安装完毕,用型钢固定在水槽平台(或前塔的上水封)上。以此从两面对称组对。2)上水封各段之间的组对间差控制及注意事项与下水封同。3)各塔上水封--立柱的“π”型组合件数,主要决定于各塔上下水封制作时的分段数。为了保证安装的顺利进行,每一分段数多,可以将两段水封在平台上事先按要求组拼成大件,然后再与立柱组合成“π”型大件。4)立柱与水封连接前,应对立柱上部两根角钢组拼好。因焊接造成的角变形进行人工或机械校平,以保证柱子面能贴紧水封圈板,进而保证安装和焊接质量。5)组合件的吊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各段立柱(与地面倾角成45度时)不产生永久性变形。因此吊装组合件拟用铁扁担,铁扁担两端部各挂1.5--2.0t倒链一个,借以调整立柱高度便于螺栓穿插连接。6)上水封的半径及不圆度,用花兰螺栓进行调整。见图9所示。(1)导轨的安装塔体上下水封组装完毕后(焊缝尚未施焊前)即可进行导轨安装。159 安装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导轨安装吊点为一个,利用卡扣拴在导轨附板的安装孔上,或者用钢丝绳捆扎在导轨上,吊点应在导轨组合件的中心偏上位置上,以便导轨斜穿插入各塔上水封空档内。2)导轨吊装就位后,立即将其与下水封圈板用螺栓紧好。再时行上水封圈板与导轨螺栓连接,最后进行导轨附近与立柱间的连接。3)导轨的预制质量是气柜加工制作的关键,因此安装前在现场应对运至工地的导轨进行复验或修理,合格的导轨,分成若干等分,并作好标记,见图10-1,以此测量其平等度和突出度。分段等分工作要十分仔细、认真,要复查等分尺寸的准确程度。吊装轨道采用单根钢丝绳扣,拴导轨中部稍上处进行吊装,如图10-2所示,即吊装点的选择,应使导轨的组合件保持45度的安装角。就位后,用安装螺栓将其同下挂圈的连接点进行固定。上端临时用绳扣将轨道栓住,挂在已安装好水槽平台或前一塔上的挂圈上。如图10-3所示(见下页)。4)导轨平等度和突出度检验①、导轨平等度的测量:导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主要的标志是导轨平行度是否达到规范规定,其误差大小将直接影响气柜的升降。因此必须仔细、认真测量,要反复校对确保无误。平行度采用盘尺测量。利用钢卷尺和弹簧称(拉力10Kg)拉尺检查相邻导轨的弦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即图11所示的同一档内的L1、L2、L3、L4、L5、L6长度误差不得大于5mm,每档导轨平行度拟测六点,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一,各测点应位于导轨的中心线上;其二,导轨间相应两点必须位于同一水平面上。②、导轨径向突出的测量。导轨径向突出度如果控制不好,在气柜升降过程中导轨将导轮向外拉出或向内压进,如果突出度(径向)误差超过导轮结构所允许的轴向串动量(20mm159 ),则会产生导轨与导轮间严重挤压或产生脱轨现象。测量导轨径向突出度的方法是在导轨上、中、下挂垂线,借助于基准圆线测量径向误差。见图12。159 5)菱形板的安装塔体骨架安装完成并在几何尺寸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菱形板的安装。菱形板的吊装按图13所示的办法进行。菱形板立面不允许焊接吊耳,吊装时要配备铁扁担进行。菱形板安装时要求采用“对角拉紧”的办法,确保板面不产生皱折或鼓包。菱形板的焊接是塔体焊接的关键,为确保塔体的密封性,焊接时焊工要均匀分布对称施焊,并选择适当焊接规范进行焊接。施焊时要防止电流过大烧穿菱形板或热量过于集中导致结构产生过大变形。菱形板焊接工艺详见“气柜焊接施工方案”。焊接时,立柱挡住的部分要进行换柱焊接。换柱头时,要每隔一根拆换。焊后要进行测量,侧壁与挂圈内面焊好后即可进行焊后测量,测点与焊前定位测量时相同。6)手架搭设架子层数和高度:脚手架平台的高度主要是根据焊工的施焊位置159 来选定,其次结合各塔导轨平行度、突出度调整的需要来综合考虑。现拟定架子层数为五层,每层高度为1.75-1.80m。现场搭设架子时,由于受导轨及附板安装所占空间位置的限制,某些部位层次高度要视实际情况适当加高或降低。架子形式:脚手架是菱形板焊接必须的设施,它随操作内容改变而变化。每一塔跳板将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逐层翻捣。当一个塔的菱形板安装、焊接结束后,跳板将由外向内逐塔转移。架子形式如图14所示。7)塔体的主要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塔体骨架的几何尺寸①、下水封的不圆度是检验下水封安装的主要质量指标。拉尺检查下水封内侧半径时配备弹簧称,注意控制半径误差应不大于±5mm.②、上、下水封立柱处的不圆度,采用拉尺检查。上水封立柱处可用直尺直接测量与基准圆的距离,下水封立柱处的不圆度可以采用拉尺检查,也可以吊线测量与顶部基准圆相对距离的办法来实现。③159 、上、下水封导轨处不圆度(即导轨上点与下点的半径误差)是塔体安装的重要质量指标。这几项指标是指导轨在圆柱面上,随着高度变化,相对中心往外或往内半径变化幅度。由于上、下水封结构刚度大,使用时缓冲余地小,如误差太大,将造成导轨与轨轮间严重挤压甚至导致导轮脱轨。测量方法:借助于水槽平台上的基准圆,挂线锤重量8Kg,测量上点和下点离基准圆距离,如图12所示。导轨上点与基准圆距离可以直接读出,导轨正点为与基准圆距离L=K+C。两者相差数即为导轨上、下半径误差。实际安装的误差要求应控制在5mm以内(|L上-L下|≤5mm)。④、立柱垂直度:立柱的垂直度包括两项指标,即周向垂直度和径向垂直度。周向垂直度用经纬仪测量。控制误差不大于±10mm。径向垂直度采用挂线锤(重8Kg)测量,并同时测量上水封立柱处与顶部基准圆的距离来综合处理。⑤、导轨平行度的检测和调整测量和调整导轨的过程中,要将各塔导轨分成若干组进行分组调整。切忌依次顺序调整。否则将可能出现最后几根导轨平行度上累计误差太大而无法处理。各塔导轨分组数见下表所示。塔塔1塔2塔3塔4塔5分组数86644表中所列每6根导轨为一调整组,各组内每根导轨的平行度应控制在±5mm以内,如误差太大,则应将误差均匀分摊在导轨各档之间,避免各组间出现较大的累计误差。由于加工制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差,因此,导轨安装时当上点和下点固定好后,暂不进行导轨与立柱的固定,要待平行度、突出度检测调整合格后,再固定或直接将导轨附板点焊在立柱上,然后重新钻孔用螺栓将导轨与立柱固定。考虑到气柜直径大,塔体钢度小,各塔的不圆度不易达到±5mm159 的允许偏差要求。因此圆周放线及塔体组装施工均应细致,各道工序施工完毕即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以严格的施工来保证塔体圆周度。安装螺孔的防泄漏措施及其检查方法:①、导轮与上、下水封圈板的连接部位穿插螺栓时,应注意杆应从外向内穿插,然后将螺栓头部焊接封闭。②、立柱与导轨附板的连接螺栓以及立柱与上下封的连接螺栓应由外向内穿插,然后将螺栓头部焊接封闭。4.1.3.3拱梁和顶板的安装4.1.3.4.1拱梁的预制拱梁的主梁、次梁以及横梁都是在工地上制作,在工地首先将拱梁单件、次梁单件在组合胎具上预制成16榀组合件,见图15。预制时,凡GJ1上的连接件均应事先焊好,以减少拱梁吊装后的高空焊接工作量。并根据设计对拱梁的要求,严格控制拱梁组合件的尺寸误差,仔细检查焊接质量,不许马虎从事。经检查合格后,按要求作好全部防腐工作。159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吊装次数,将拱梁组成组合件,分16榀吊装就位,待拱梁安装完成并检查合格,符合要求,即铺设顶板。顶板铺调前,应将顶板内侧的防腐工作全部完成,铺设应由上而下进行。此时顶板位置要求很准确,等顶板全部铺设时再找正定们,但是,顶板要定位点焊,以保证人员在上面操作安全。4.1.3.4.2拱梁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拱梁安装前,应对水槽中心顶架安装胎具(中心胎架)和垂直度和实际高度进行复验,因基础充水试压,可能出现顶圈中心偏移和标高降低,其中心偏移不得大于2mm(吊线检查),顶圈不平时,则用斜铁垫平固定,并使顶圆实际标高较设计尺寸提高150mm。(2)顶架安装前,应在5塔上部加强圈用足够强度型钢与4塔、3塔……上水封直到水槽壁板连接,以防止5塔加强圈在拱梁安装时发生过大变形而造成椭圆。(3)五塔加强圈内侧与每根拱梁连接和连接件,其中一个暂不固定,待顶架梁吊装就位后,再与顶架径向梁、五塔加强圈靠紧固定。4.1.3.4.3吊装机具的选择选用25t覆带吊1台,20t汽车吊车1台吊装壁板,选用70t吊车吊装拱梁。拱梁最大吊装重量为7.35t。吊装:拱梁吊时,应对称进行。首先应吊装八榀主拱梁,然后吊装八榀次拱梁,吊装顺序如图16所示。4.1.3.4.4顶架其它构件的吊装159 当16榀拱架组合件安装结束后,即可进行其它径向短梁及横梁的安装。径向短梁与其顶端的横梁应事先预制成组合件,一并吊装就位,其它横向短梁的安装则单件进行。安装时,可由一侧顺序进行,因16榀拱梁架安装完毕后,一个刚性很大的拱顶整体已经形成,因此,可不必对称进行。由于8榀主拱架和8榀次拱架已安装完毕并已铺设顶板,因此在横梁安装时,工作人员可借助顶板进行组对和焊接。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应在顶板的适当位置上,临时焊接挂钩,将安全带系在上边,并在下边挂好安全网。4.1.3.4.5其它顶板的安装当拱架安装结束后,即可进行顶板的安装找正工作。根据设计图纸对顶板的搭接要求,我们确定顶板由上而下进行安装的施工方法,即先安装顶圈盖板,然后安装顶板的中幅板,最后安装边板。顶板应对称地进行吊装,为了防止顶板下凹,就采用临时支撑措施。顶板吊装结束后,应将临时点焊固定外铲除,按照排板尺寸找正就位,正式点焊固定。焊接顺序:焊接时应先焊径向焊缝,再焊环向焊缝,顺序是由内向外,最后焊边板,以减少焊接变形。顶板搭接缝应贴严,搭接缝间隙不得超过1mm,接缝应和顺无突变,所有顶板不得与顶梁焊接。4.1.3.4.6各塔斜梯和导轮安装4.1.3.4.6.1斜梯安装按十字基准线确定好各塔斜梯的安装位置,注意斜梯位置不能与里边导轨相碰撞。预制时将斜梯在平台上预制好,吊装就位,并用线锤或经纬仪找正,然后焊接。4.1.3.4.6.2导轮安装159 (1)各塔总验收结束后,就可进行导轮的安装。(2)除了各塔挂圈上,每根导轨附近的花兰螺栓保留不动以外,其它在气柜施工中用的辅助构件及卡具应拆除。(3)各塔及水槽测定的结果,作为安装每组导轮径向定位及水平高低调整的依据。此时,各塔间距的调整及固定,塔、水槽间距的调整及固定,均由花兰螺栓控制。调整合格后,导轮底座没有正式焊接前,各花兰螺栓不得变动。(4)为避免气温升降对测定的影响,当安装导轮时,应以在早晨或傍晚为宜。一个塔上的导轮宜一次安装。(5)导轮安装时,其踏面和导轨的接触面应保持3-5mm间隙,导轮的径向位置应满足导轨随塔体升降时,任何一点均能通过导轮,而导轮的轮槽中心线,则应偏离塔体切线3-5度,以利于导轨升降。(6)导轮找正后,即可将底座四周进行间断焊,焊接位置应选在好切割处,以便调整时切割。(7)塔体顶升时,应将各塔导轮在导轨上、中、下三个部位啮合情况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确定需要调整的导轮。调整后再顶升检查导轮、导轨啮合情况,直到合格为止,严禁在顶升过程中调整导轮位置。4.1.3.3气柜的升降试验4.1.3.5.1试验内容和目的(1)1-5塔升降各三次、检验各塔体运转性能。(2)检验各塔气密性。(3)检验罐体强度和地基承载能力,各塔升降试验是对气柜施工质量的总检验,是施工的最后关键工序。4.1.3.5.2气柜总体试验(1)水槽充水试验及其注意事项159 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①、仔细检查水封,立柱与垫梁以及其它各部位点固焊是否铲除。②、所有妨碍升降的因素应予以清除。③、水槽内所有杂物,灰泥及垃圾均应清扫干净。2)注意事项①、设专人负责值班、检查水槽壁板各处有无漏水和渗水的现象。②、充水试验时应对基础进行沉降观察。3)各塔升降试验、气密性试验①、罐内气压值计算和风机选择升降试验时,各塔内的气压按下式计算:P=Q/F式中:Q----上升塔体的总重量(包括水封的水重,Kg)F----上升塔体的圆截面面积(m2)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升降试验时各塔的气压值,其中包括气柜升降的最大气压值和最小气压值。各塔气压值(mmH2O)见下表:项目1塔2塔3塔4塔5塔设计的气压值276238199161124实际计算气压值276237199161123.5表中所列的各塔升降气压值中最大气压值为28.9Pa,风量泄漏可以不计,升降试验时所选择风机全压达到30.0Pa即可。我们选择风机其技术性能如下表:风机选择流量(m3/h)转速(r/min)功率(kw)全压(Pa)G4-73-11NO11D4390014507540②159 、升降速度:升降试验时,由于要进行各项数据的测量,各塔外壁油漆涂刷或补刷,焊缝涂肥皂水试漏等。因此,第1、2次升降试验可以控制得慢一些,第3次升降可以进行得快些。升降速度见下表:升降次数上升速度(m/h)下降速度(m/h)第一次升降试验2-37-8第二次升降试验2-47-10第三次升降试验5-610-12满足m600华北设计院要求4)试验方法①、试升:利用鼓风机向罐内充气,使塔体徐徐上升,通过导轮运转情况和借助罐顶的U型压差计观察压力变化,来检验塔体上升的性能,并对安装焊缝涂刷肥皂水来检验焊缝的严密性。②、试降:当气柜—塔上升至最高位置后,打开放空阀,使塔体渐渐下降,此时,要继续观察罐内压力变化和导轮情况,以检验塔体下降性能。5)试验前的准备工作①、检查气柜导气阀门的严密性。②、在气柜顶部设置U型压差计。③、准备好供气鼓风设备和供气管道,其出口压力必须大于气柜额定的操作压力。④、各塔下水封应注水试漏合格。6)试验时的注意事项①、气柜充气后应经常注意压新式计的指示读数以及各塔上升的情况,如果发生生产压力突然升高现象,则应立即停止充气,检查阻碍上升的部位,待障碍消除后方可能继续试验。②、159 当各塔下水封带板靠近下一塔的上水封带板时应减速上升,并检查上水封内有无妨碍吻合的杂物,此时,必须沿圆周多处同量观察下水封是否准确地进入上水封内。①、气柜上升或下降应沿圆周仔细观察并测量导轮与导轨的接触情况,以供导轮安装最后定位时参考。4.1.3.6气柜的喷砂除锈防腐本工程气柜防腐也是关键,关系到气柜使用寿命的重大问题,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涂装防腐漆,对于使用的涂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并符合图纸设计要求。4.1.3.6.1气柜防腐施工的程序为:表面处理→喷砂除锈→涂装气柜防腐设计要求如下表:防腐部位涂料型号漆膜厚度(干膜um)罐体表面H06-1-1环氧富锌底漆二道(1)70H53-6环氧云铁防锈漆一道40S52-40聚氨酯户外型面漆二道(2)50罐内表面H06-1-1环氧富锌底漆二道70H53-6环氧云铁防锈漆一道40HL52-4环氧煤沥青厚浆型涂料面漆一道(3)60(1)表面处理:对有油污的钢材用溶剂进行清洗(用200#溶剂或二甲苯)使其皂化脱脂,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应无明显可见的油渍或色斑。(2)除锈:对钢材的表面进行喷砂除锈,根据钢材和锈蚀等级分别达到Asa2.5、Bsa2.5、Csa2.5、Dsa2.5级(执行标准GB8923-88)。喷砂除锈时压缩空气压力为0.6—0.6Mpa,石英砂粒径为3.20—0.63Mpa,喷咀直径为6—8mm,喷枪与钢材成35°—70°夹角,喷枪与钢材之间的喷距为100—300mm,喷砂管道应选8—10层级橡胶管,使用时砂管应尽量减少弯缺,如有转弯,应有较大弧度,以保证砂、气畅通。喷砂除锈达到标准后必须进行清理或用压缩空气吹净,接受质检。159 钢梯、栏杆、扶手,包括焊缝,因构件小不宜喷砂除锈可采用手工、机械除锈(用角向磨光机除锈),达到St3级标准,局部除锈死角,机械操作不达处可用手工铲,钢丝刷、铁砂布处理,但涂装前必须用溶剂洗净浮锈等。(1)涂装。对已喷砂除锈达到(2)标准检查合格的钢材表面允许进行涂装头道环氧富锌底漆,必须喷砂除锈后8小时以内涂装,以免返锈。以后各道(二道底漆、中间底漆、面漆)涂料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均在五塔安装结束时开始涂刷,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的一致和涂膜均匀,罐体表面最后一道面漆采用高压无气喷涂,且涂料均使用同一批号。对需作特殊处理的部位(设计说明书中作法第五条),在主体工程结束后方可进行,并由专人负责。涂料的配比必须严格计量,按说明书要求,熟化时间要充分,涂装间隔时间要合理,同时作好现场即时记录。4.1.3.6.2气柜防腐质量控制点:钢材凌角、边缘的涂层厚度要控制好,除锈死角部位要增加一道底漆,焊缝部位的除锈要彻底,不能有残留焊渣、杂质、修补底漆时两边搭接应>2mm,竖柱和壁板之间夹缝是涂装薄弱点,应派专人负责用小型低压喷枪注射涂料至外溢。4.1.3.6.3气柜防腐涂装注意事项(1)温度低于5℃--10℃、湿度大于85%不宜涂装。(2)通风不良,未有防毒措施不宜涂装。(3)交叉作业时,应远离时火半径>10m。(4)稀释涂料时,稀释剂用量不得超过总量的10%。(5)暴露处壁涂装风速>5m/s不宜施工。4.1.3.6.4气体防腐场地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气柜的东北角设200m×20m的喷砂除锈防159 腐场地(内设防腐除锈设备以及喷砂防护棚)。4.1.3.6.5脚手架本工程是随安装同量施工,该工程脚手架水槽外壁用吊蓝作业,各塔之间套用悬空脚手架、五塔内壁用移动脚手架,顶板里面需在拱架横架上铺设木板作为脚手架。4.1.3.6.6气柜喷砂除锈防腐质量检验方法(1)表面处理:用目视法。(2)除锈:对照标准GB8923-88中Sa2.5级文字说明及照片,局部可参照St3级文字说明及照片。(3)涂料质量:验证资料(质保书、合格证)必要时抽样检验。(4)涂层结构:现场签证(5)涂层厚度:磁性测厚仪0-120um(达到设计要求)(6)针孔检测:5-10倍放大镜。(7)涂层外观:现场质监人员认证(必须做到表面平整、无流挂、起皱、漏刷、脱皮等现象)4.1.3.3底板、壁板、菱形板、顶板焊接变形控制措施4.1.3.7.1底板焊接变形控制措施4.1.3.7.1.1底板预制。为了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有效地控制焊接变形,底板采取大块预制的方式。(1)预制前检查板材平整度,不合要求的要及时修正,同时坡口打磨要均匀一致,坡口采用砂轮修磨方法。(2)组对焊缝间隙要均匀一致,多一些点固焊(间距200mm)。(3)采用退步焊法施焊。(4)焊接后应及时平整焊接变形,并用锤击法消除部分焊接应力。159 (5)平整后修正其尺寸和坡口,使现场焊缝有统一规范的焊接坡口及间隙尺寸。4.1.3.7.1.2底板铺设。先铺设中心带板,然后顺序向两侧对称铺设各中心带板,最后铺设边环板。4.1.3.7.1.3底板现场焊接(1)焊接前将焊缝两侧放置压重块以控制焊接角变形。(2)焊接顺序是先对称施焊各带底幅板之间的长焊缝,再由多名焊工均匀分布。对称施焊相邻带底幅板之间的长缝,边环板也先焊边环板之间的对接焊,再焊与底幅板之间的搭接环焊缝(3)焊接方法是打底焊用交替退焊法施焊,盖面焊与打底焊的方向相反,打底焊全部焊好后,才能盖面焊。如图17所示(每个焊工施焊长度约6m,分三段焊接)。4.1.3.7.2水槽壁板焊接变形控制措施(1)水槽壁板的预制。检查板材平直度,用半自动割枪修正边角及坡口,理打磨光滑。(2)水槽壁板组装1)水槽壁组装时暂用靠山支撑,纵缝点焊,环缝暂不点焊。2)组装时留两个收缩活口。3)组装时将该圈壁板向外倾斜H/1000(H为该圈板宽)。(3)现场焊接1)焊接顺序是焊接纵缝→组对环缝→修整焊接活口→焊接环缝。159 2)纵缝焊接前应设置内外弧度跨马及塞铁,以控制其变形。焊接时,焊工应随时注意角变形方向,及时调整焊接次序。3)纵缝(除活口)焊好后组对与下圈(或底环板)的环焊缝,然后修整活口,修整的活口应使其稍向外凸,并不留焊缝间隙。1)以同样的方法焊接活口纵缝。2)环缝的焊接由多名焊工均布同向同时施焊,焊接时应注意角变形方向,及时调整焊接次序,同时所有焊工顺时针焊和逆时针焊的道数要保持平衡。4.1.3.7.3菱形板焊接变形控制措施4.1.3.7.3.1菱形板预制(1)检查板材平直度,不合要求的进行边角修整处理。(2)组对焊缝间隙要均匀一致,点固焊密度应大一些(间距为200mm)。(3)采用小电流细焊条逐步退焊法施焊。(4)焊好后及时作平整处理,并用锤击法消除部分焊接应力。(5)预制好后妥善放置。4.1.3.7.3.2菱形板组装。菱形板与上、下挂圈及导轨垫板搭接服贴,然后点固焊。同时在组装时要保持菱形板弯曲弧度正确。(1)菱形板及大部分塔体结构的现场焊接必须在该塔组装点焊测量工作全部完成后进行。(2)焊接由多名焊工均布,按规范施焊。(3)焊接主要顺序为先焊下挂圈,再焊上挂圈,最后焊菱形板。4.1.3.7.4顶板焊接变形控制措施4.1.3.7.4.1顶板预制(1)在顶板排板时,应留放一定的环向及径向收缩余量。(2)检查板材平整度,不合要求的进行边角修整处理。159 (1)组对焊接间隙要均匀一致,点固焊距200mm。(2)采用小电流细焊条逐步退焊法施焊。(3)焊好后及时作平整处理,并用锤击法消除部分焊接应力。(4)预制好后妥善存放。4.1.3.7.4.2顶板铺设。从中向外铺设各圈楠板(顶板边环板应先铺设并与五塔上圈焊接),顶板铺设时应保持顶板弯曲拱度正确。4.1.3.7.4.3顶板现场焊接(1)焊接方法由多名焊工均布对称同向施焊。(2)焊接顺序为由里向外先焊纵缝,再组对焊接与里圈顶板的环缝。(3)采用退焊法焊接。4.1.3.7.4.4顶板接管焊接(1)接管焊接前先锤击顶板开孔边缘,将切割热影响区处理平整。(2)将开孔外略垫高并垫平。(3)焊接接管加强圈,然后用锤击法进行处理。(4)焊接接管,用锤击法平整处理。4.1.3.8气柜主要质量检验控制点见附表4.1.3.8.1气柜安装的质量要求4.1.3.8.1.1气柜水槽安装(1)底板局部凹凸度不得大于50mm。(2)底板所有焊缝应进行真空试漏。(3)水槽壁板焊缝X射线探伤率见下表板厚(mm)纵缝(%)环缝(%)T缝(%)8-1210515>1220530超声波探伤标准按JB1152-73《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159 Ⅱ为合格。(1)水槽壁板几何尺寸见下表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要求1直径顶层底层±10mm吊线和用尺,沿基准圆检查不少于36点2水槽总高度H/1000用尺,沿边周检查不少于32点3水槽总垂直度±10mm吊线和用尺或经纬仪,沿周检查48点(导轮处)4水槽壁上水口平度±10mm测56根立柱处5壁板局部凹凸垂直方向±3mm1m直线术样板测量圆弧度焊缝处±6mm板面处±3mm弦长为2m弧形样板测量4.1.3.8.2气柜塔体安装(1)垫梁相对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2mm,单板垫梁水平度不大于1mm。(2)塔体安装几何尺寸要求如下表: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要求1各塔上下水封不圆度±10用垂线和尺检查不少于24点2各塔上下水封(5塔加强环)全高垂直度H/1000吊线用尺检查不少于16点3各塔上下水封同心度3测量4点(0°、90°、180°、270°)4各塔圆弧线等分线弦长25导轨平等度±5拉尺自上而下测6处6导轨径向突出度±5吊线自下而上不小于5处7各塔立柱的垂直度H/1000吊线或经纬仪8菱形板安装和顺无突变9各塔上下水封的水平度上±4下±3圆环水平度测导轮立柱处(不少于24点(1)各塔上下水封槽注水试验要求不渗漏(4)塔顶安装的几何尺寸要求见下表:159 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要求1相对梁径向中心偏斜10拉线吊线和用尺或经纬仪检查2拱高±50用尺检查3中心顶圈水平度±2用水平仪检查4顶板凹凸度和顺无突变梯子、平台、栏杆安装要求见下表: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要求1平台标高±10用尺或水准仪2斜梯垂直度±10吊线用尺检查(5)构件刷油质量要求应接除锈刷油说明严格进行。4.2管道安装4.2.1工艺管道安装4.2.1.1主要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阀门试验及材料检验→管道预制→管道安装→管道试压→回填土(或刷漆)→竣工验收4.2.1.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4.2.1.2.1施工前先熟悉图纸,并做好图纸会审工作、施工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规范、执行标准等,编写作业指导书、专题施工方案,编制材料计划书,编制施工进度计划。4.2.1.2.2阀门试验及材料检验阀门在安装前要做100%单体试验检查,煤气管路使用的阀门用煤油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阀门强度试验压力是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等于公称压力进行试验。所有材料应有合格证和材质说明书,并按ISO9002质保体系程序文件规定进料。159 4.2.1.2.3管道预制及卷管制作4.2.1.2.3.1本工程预制主要是弯头、三通、法兰及管道支架预制。预制后的管件应除锈后刷红丹漆锈漆二道,分批分规格堆放整齐并做好记录备用。制作支架,应采用钻孔、机械切割,不得使用氧乙炔焰吹孔切割。4.2.1.2.3.2卷管制作钢管的焊制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条为E4303,焊条直接选用φ3.2,E4303焊条烘干,温度为150°,且恒温一小时。坡口采用V坡口,其检验标准按GBJ236-82执行,煤气管道焊缝按比例进行X射线探伤,探伤比例如下:煤气管道固定焊口15%,转动焊口5%,按GBJ236-82Ⅲ级焊缝为合格标准。序号缺陷项目焊缝表面质量要求1表面裂缝不允许2表面气孔不允许3表面夹渣不允许4综合性飞溅不允许5咬边长度≤10%焊缝全长、且<100,深度<0.56表面加强度≤57表面凹陷长度≤10%焊缝全长、且100,深度<0.58错位<0.25壁厚,≤5卷管制作的技术要求:(1)卷管直径大于600mm时,允许有两道纵向接缝,两接缝间距应大于600mm。(2)卷管组对时两纵缝间距大于100mm。(3)卷管用周长偏差及椭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59 公称直径<800mm周长偏差±5椭圆度不大于外径1%(1)卷管校圆样板的弧长应为管子周长的1/6--1/4,样板与管内壁的不贴合间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接纵缝处为壁厚的10%加2mm,且不大于3mm.2)离管端200mm的对接纵缝处应为32mm。3)其它部位为1mm。(2)卷管端面与中心线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外径1%,且不大于3mm;平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mm/m。(3)卷管直径大于或等于600mm时,应在管子内侧的焊缝根部进行封底焊。(4)卷管加工过程中,板材表面应避免机械损伤,有严重伤痕的部位应修磨,并使其圆滑过渡,修磨处的深度不得超过板厚的10%。4.2.1.2.3.3煤气管道采用焊接弯头,应符合规范要求的节数,公称直径大于400mm的弯头可增加中节数量,但其内侧的最小宽度不得小于50mm。直径大于400mm的弯头或三通制作时,应在内侧的焊缝根部进行封底焊。4.2.1.2.3.4管道支架制作型式加工尺寸,焊接等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架焊缝等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焊、欠焊、裂纹、咬肉等缺陷。4.2.1.2.3.5管道预制应考虑运输和安装的方便,并留有调整活口。预制完毕的管段应将内部清理干净,封闭管口,严防杂物进入。4.2.1.2.3.6159 预制后的管件、管段、支架等都应做防锈处理。埋地管道及管件人工除锈采用手持电动钢丝砂轮,后启用沥青冷底子漆防锈,地上管道用红丹防锈漆防锈。对预制件半成品应及时编号,妥善保管。4.2.1.2.4埋地管道的防腐4.2.1.2.4.1埋地钢管的防腐在预制后进行,或对直管段进行防腐。埋地钢管防腐做法如下(三布四油):防腐层次防腐(三布四油)1冷底子油2沥青涂层3加强包扎层4沥青涂层5加强包扎层6沥青涂层7外包保护层使用玻璃丝布做加强包扎层,须涂一道冷底子油封闭层,做防腐内包扎层。接头搭接长度为30-50mm,外包保护层搭接长度为10-20mm,未连接的接口或施工中断处,应加长成每层收缩为80-100mm的阶梯式连茬。冬季施工用橡胶溶剂油或航空汽油溶化30甲或30乙石油沥青,其比重比为:沥青:汽油=1:2。4.2.1.2.4.2铸铁管和铸铁管件在安装前外壁涂二道石油沥青。4.2.1.2.4.3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防腐涂层,损伤处应在管道安装后做防腐处理并注意搭接质量合格。4.2.1.2.5管道安装4.2.1.2.5.1管道安装应按照图纸设计的管径、坐标、坡度、标高进行敷设,煤气管道坡应向凝水缸。坡口不小于0.003。4.2.1.2.5.2159 埋地管道施工时,先放线、挖沟槽后连接管理,然后下管、沟槽开挖,注意放坡,沟底应平实。埋地管道试压防腐后须办理隐蔽验收并回填夯实。4.2.1.2.5.3管道与设备端口连接不能强行连接,不得对设备施工附加荷载,以便于设备的检修。4.2.1.2.5.4管道穿墙或楼板处应做钢套管,钢套管与管道之间以石棉绳浸沥青填塞,管道不得紧贴墙壁或设备,以便于管道和设备的检修。4.2.1.2.5.5阀门的安装型号、方向应符合图纸要求,阀杆不得安装朝下,并便于操作。4.2.1.2.5.6煤气管道的静电接地应按图纸要求进行,可按每100m设接地装置。静电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要经测试,电阻值应小于20Ω。煤气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将法兰进行跨接,做法按图纸要求进行。静电接地的材料安装时必须除锈油后妥善连接。4.2.1.2.5.7煤气管道的法兰垫片采用石棉橡胶板,其制作时应在不低于15℃的室内进行,其有效期从原板材质制造日起为两年。垫片的边缘应切割整齐,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气泡、分层、拆皱等缺陷,同一垫片厚度允许偏差不得超过0.15mm。螺纹连接时严禁使用麻丝作填料。4.2.1.2.5.8安装管道过程中应清扫管道内部,并防止铁屑及切断块等杂物进入管道。施工中断时封闭管口,防止异物进入管内。4.2.1.2.6管道试压煤气管道的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方法。根据本工程可分二个系统进行,户外管线到压送房外为一段,压送房房内煤气管线到气柜阀门井为一段。采用压缩机进行气压试压。埋地管道强度试验压力为0.3Mpa,严密性试验压力为0.1Mpa,管道端点处用δ=18mm钢板封堵并安装排气管DN25mm及阀门。U型压力计DN8mm,管道两端安装两块压力表0.1Mpa及温度计0-150℃159 。压缩机打压应逐级升压,用肥皂水检查每个焊缝,法兰部件,当气压升至0.1Mpa时停机检查一次,经检查具备升压时,方可升至试验压力0.3Mpa,稳压一个小时,经仔细进行检查各焊口、法兰部件无渗漏后,可排放降压至工作压力即严密性试验压力0.1Mpa(气压试验前管道已埋地,焊口处留出1000mm的操作坑)进行全部检查,观察24小时,当24小时后,压力降不超过允许压降为合格。本工程允许压降为16mmHg。△P=40T/d=40×0.36-0.016mmHg△P----允许压力降(Pa)T-------试验时间(小时)d--------管道内径(m)当管内温度和大气压变化很大时,可按CJJ33-89规范调整。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认可后,及时填写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记录。4.2.1.2.7管道吹扫及管道安装事顶4.2.1.2.7.1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排除杂物,使管道彻底洁净。分段吹扫,杜绝残留杂物在管道内的隐患,吹扫时将仪表件拆除,并使管道与设备隔离,按先主管后支管分段进行。4.2.1.2.7.2部分水管沿气柜水槽外壁安装时,支架可利用气柜的旋梯或平台固定,如遇钢管支架与水槽外壁焊接时要用E5015电焊条。4.2.1.2.7.3埋地煤气管用三布四油进行加强防腐,地上煤气管用人工除锈后刷二道铁红防锈漆,外刷二道面漆。4.2.1.2.7.4管道系统及设备安装试验或试车完成后再将管道与市政管网连接。4.2.1.2.7.5阀门井内管道防腐同气柜本体,采用富锌底漆面漆防腐。4.2.1.2.7.6管道组对预制时,管道内焊口需打磨盖面,确保焊接质量。159 4.2.1.2.7.7埋地管道敷设时,焊口处必须开挖操作坑1000×500×500mm。管道探伤检验抽查比例,转动口5%,固定口15%。4.2.2厂区给排水管道安装4.2.2.1消防管道安装4.2.2.1.1厂区消防管道按图纸要求采用上水铸铁管,施工前对采用的铸铁管、配件、阀门严格验收,确认无疑才能使用。4.2.2.1.2消防管道的坐标标高要按图纸要求,挖土要符合设计要求。管道的防腐如同工艺管道。4.2.2.1.3管道安装:铸铁管承口方向应面向来水方向,承插接口采用石棉水泥接口。石棉水泥接口的配方为石棉水泥3:7加总重量的12%,接口的步骤为承口干净,首先填油麻,采用麻铲,然后打灰,分层填入石棉水泥,用手锤打紧,要求制作好麻铲和灰铲,最后用湿草袋遮盖24小时。4.2.2.1.4消防栓、水枪安装:消防栓、水枪安装位置、方向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及防火要求。4.2.2.1.5消防管道试压及回填:管道强度试验压力为0.9Mpa,严密性试验压力为0.6Mpa,采用电动试压泵试压。试压过程要排净管道中的空气,消防栓不参加试压,试压合格后,要及时回填土,回填土要分层夯实。4.2.2.2雨水管道安装4.2.2.2.1雨水管道的安装采用砼管道ND300,雨水篦子,安装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雨水篦子和检查井之间采用DN150防腐钢管。4.2.2.2.2砼管接口采用水泥浆抹口,要保证抹带的厚度和宽度,砼管接口处要有砼垫层。如砼和接口为承插接口,采用石棉水泥接口。接口都必须有接口养护措施。159 4.2.2.2.3检查井的砌筑。检查井的标高坐标,井底流槽要按标准图砌筑,砌井的砖及砼要符合设计要求。4.3电气安装4.3.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设备及材料检验→钢管预制、支架制作→配合土建预留预埋→防雷接地安装→低压配电室安装→变压器室安装→配电箱安装→电缆敷设→检查接线→电气调试→试运行→按设计容量供电→竣工验收。4.3.2防雷接地安装所有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如变压器、开关柜、配电箱、电动机等等的外壳均应接地。为防止电缆发生故障时危及人身安全,电缆支架和电缆桥架均应良好接地。对敷设在露天的易燃、易爆金属管道,应良好接地,以防雷电感应和静电危害。对高达57.85mm的15万m3湿式螺旋储气罐,必须认真按设计做好防雷接地。接地装置地下部分的储气罐施工初期应安装好,一旦具备条件,立即把罐体接地引下线敷设好。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达到设计要求,否则应补打接地极,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4.3.3钢管敷设钢管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钢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钢管切断口应进行内缘倒角处理。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凹瘪现象,其弯角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159 钢管不宜直接对焊,一般场所,暗配管可用短套管连接,明配管应用带螺纹的管接头连接;爆炸危险环境内配线钢管不得采用短管焊接,必须用管接头连接。短套管和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钢管外径的2.2倍,密封应良好。管螺纹加工应光滑、完整、无锈蚀,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不得在螺纹上缠麻丝或绝缘带及油漆。螺纹有啮合齿数,管径25mm及以下的钢管不应小于5扣,管径32mm及以上的钢管应不小于6扣。钢管在与隔爆型设连接时,螺纹连接处应有锁紧螺母。钢电缆处表面应涂防腐漆,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防腐漆。埋入地下的电缆埋深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钢管外表应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沥青漆。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4.3.4低压开关柜安装低压开关柜应在低压配电室土建全部施工完毕后开始安装。低压开关柜运到现场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作验收检查。开箱后应首先检查外观、框架及盘面应无变形,漆层应完整无损伤,盘面应有铭牌,柜内电器应无损坏情况,每台开关柜都必须有产品合格证,随机技术文件及附件、备件应齐全。基础型钢和安装应平直,水平度及不直度每米均应小于1mm,全长均应小于5mm,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全长应小于5mm。基础型钢应可靠接地。调整成列盘柜,要求盘面一致,排列整齐。安装允许偏差为垂直度每米应小于1.5mm,相邻两盘顶面水平偏差应小于2mm,成列盘顶部水平偏差应小于5mm,相邻两盘边盘面偏差应小于1mm,成列盘面偏差应小于5mm,盘间接缝应小于2mm。抽屉柜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159 二次回路结线施工时,线号应使用烫号器,以保证编号清晰长久。4.3.5变压器的安装本工程中两台电力变压器均为干式变压器,运输途中应有防雨及防潮措施。变压器运到现场后,应立即按铭牌查对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按出厂技术文件目录查对技术文件及产品附件是否齐全。变压器如不能及时安装到位,则应存放于干燥的室内,倘若干式变压器有受潮现象,必须进行干燥,其温度必须低于GB6450-86所规定的电压允许温度。干式变压器的安装及调试应遵照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4.3.5电缆敷设电缆敷设前必须检查型号、规格、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不应受损,应有产品合格证等技术文件。对低压电缆要用500V兆欧表检查绝缘电阻,还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并测量泄漏电流,合格方可使用。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缆不宜有中间接头,更不应直接连接。在正常情况下,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或分线盒内连接或分路。在两极区域的电缆沟内,应采取充砂、填阻火堵料或加设防水隔墙。电缆通过与相邻区域共用的隔墙、楼板、地面及易受机械损伤处,均应加以保护;留下的孔洞应堵塞严密,再填塞密封胶泥,填塞深度不得小于管子内径,且不得小于40mm。电缆引入装置或设备进线口时,装置内的弹性密封圈的一个孔,应只密封一根电缆,被密封的电缆断面应为圆形,弹性密封圈及金属垫应与电缆外径匹配,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允许差值为±1mm,弹性密封圈压紧后,应能将电缆沿圆周围均匀地被挤紧。有电缆头腔或密封盒的电气设备进线口,电缆引入后应浇灌固化的密封堵料,堵塞深度不应小于引入口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40mm。159 5、现代化工程管理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要快速、优质、低耗地完成南京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工程施工任务,在项目施工中采用现代化工程管理方法,大力推广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5.1现代化工程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我们将以工期、成本、质量为目标,采用如下的现代化管理:5.1.1在对占工程成本70%左右的材料供应、消耗管理中,运用ABC分析法、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结合限额发料制度,达到降低物料积压和占压资金、减少物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的经营目标。5.1.2应用网络计划进行进度、成本控制,同时也对工程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估计超支、节约或提前、拖后的情况,及早采取措施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5.1.3将目标融汇于本项目的管理之中,并相应地建立目标责任制,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5.1.4本项目在进度管理、材料管理、劳动力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以提高处理繁杂信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5.1.5按公司ISO90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护体系的要求,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加强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每位员工严格执行公司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5.1.6气柜安装主要工程,抓好主要部位、关键部位的管理和施工,成立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为控制质量打好基础。159 5.2新技术应用根据工程项目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拟在安装工程施工中推广应用下列新技术:(1)水槽底板大拼板装焊接,提高工效。(2)水槽壁板内靠山小板组装新工艺。(3)气柜顶板采用70t吊车组装,拱架采用中心柱桅杆吊装。5.2.1微机网络计划技术采用微机编制网络计划,不仅免去繁杂的物工劳动,而且使网络计划的编制更科学、更准确,特别是可根据现场资源、工程进度、劳动力等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和优化。给施工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先进的手段。5.2.2CO2气体保护焊针对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应用我公司在南京油制厂调峰工程施工的经验编制而成的“大型储罐罐底板CO2气体保护焊工法”对于控制水槽壁板、气柜底板焊接质量有很好的效果。6、施工设备需用量一览表6.1主要工机具需用量一览表(见附表)6.2主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需用量一览表(见附表)7、技术措施用料一览表(见附表)8、施工技术组织措施8.1工期保证措施8.1.1强化项目管理,推选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施工全过程负责统一组织,确保工期。8.1.2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情况和工期目标,分七段施工和控制,159 采用大流水的施工方法,加大劳动力、机械设备投入和科学管理、先进技术相结合,提高工程进度。8.1.2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把技术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8.1.3利用微机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进度的控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编排,确保工期目标。8.1.4采用机械化开挖土方,投入充足的施工设备,保证施工高速度、高效率。8.1.5采用我公司“CO2气体保护焊工法”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工程进度。8.1.6建立生产例会制度,在总进度控制下,安排月、周、日作业计划,在例会上对主要控制点分项、分部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如有拖延应及时予以处理。8.1.7安排好施工顺序,组织平行,立体交叉施工,各工序互相创造条件,确保工序按计划进行,节假日不休息。8.1.8提前落实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计划,采购、运输、储存、检查等工作,不得因材料供应不及时或质量不合格影响进度。8.1.10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组织专业化队伍,采用劳动竞赛的形式,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8.2质量保证措施8.2.1成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见附录五),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按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的要求,对每一道工序做到高度监控(质量控制点见附录六)。8.2.2159 施工员及班组工人在施工前应组织熟悉图纸和有关工程技术文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把图纸会审中设计变更处和关键技术、特殊要求交待清楚,并应有文字记录,对于主要工种,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并要求待证上岗。8.2.1安装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材料检验制度,工程中用的各种材料必须具有制造厂的合格说明书或质保书,并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且材料的规格、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凡代用材料应经设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同意,并有材料代用单做证。各类阀件、管件安装前必须按规定数量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对于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阀件、管件应从严把关不准使用,对于由此造成的质量事故应严格追查责任。8.2.2整个厂区设置控制标高用的水准点桩,应用混凝土礅稳固、并标醒目标志,各种控制桩经常校核,防止因雨沉陷、车辆、行人损坏而造成轴线、标高的偏差。8.2.3为保证气柜本体安装质量,使每道工程受控达到优良工程,重点部位、关键部位成立2-3个QC小组。气柜安装前,编制好工艺作业指导书(水槽底板排板图,水槽壁板图,征得甲方的认可)。8.2.4管道安装前应检查与管道有关土建工程是否满足安装要求,对于给排水管理来说,混凝土基础、支墩、检查井的砌筑等土建项目应严格执行土建工程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特别应提出的是排水管道必须保证若沟底有松土应夯实结实,沟底有砾石应挖深到200mm后回填好土夯实,沟底有淤泥、地下水位过高或其它沉陷性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提请技术部门解决。地下管道施工完毕,回填土应进行分层夯实,避免造成局部土方塌陷或硬土块砸裂管道。8.2.5159 管道安装工程应尽量提高预制装配程度,减少固定焊口数量,减少不良条件下的焊接工作,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对提高焊接质量,加快焊接速度极为重要。8.2.1地下管线的防腐质量直接关系到管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应引足够的重视,严格按设计要求防腐,对于因吊装过程中损坏的防腐层应及时补做,管道试压后焊缝处要及时补做,承插铸铁管铺设于有浸蚀性的地下水中时捻好的口应涂沥青防腐。8.2.2管道安装前要严格清除管内杂物,以免造成管内杂物堵塞管道及阀门或消火栓孔嘴,管道施工中途停工时应临时堵封管子敞口,防止杂物进入,与室内管道连接的留头应用丝堵或盲板堵死。8.2.10施工现场必须具有符合工艺要求的焊接材料贮存场地和焊条烘干设施,并建立严格的保管、烘干、登记、发放制度。8.2.11焊接现场应设有防风、雨、雪(雷)的措施。8.2.12雨季施工应严防地面水泡槽造成漂管事故,为此对已敷设好的管段应及时回填土,雨天不宜进行接口操作,排水管线应及时砌筑检查井和连接井,凡暂不接支管的预留管口,应及时砌死抹严。8.2.13严格自检把关,只能超标准,不能低标准,主动及时邀请监理进行现场检验,喷砂除锈标准每个施工人员都应知。防腐涂装前应对产品的型号、名称、颜色进行核对,同时检查制造日期、产品合格证和质保书,涂料的配比、熟化需由技术人员操作,并作好即时记录备案。防腐干膜厚度的控制必须通过湿膜来控制,每个班组都应有兼职质检员,并配齐常规检测器具,做到随做随测,认真记录,便于汇总存档。8.2.14发现质量事故,要分析具体原因,填写质量事故调查报告,159 并作出整改意见,及时返修。8.3冬雨季施工措施8.3.1施工时要时时检查整个厂区的排水系统做好道路两侧和堆放场地周围的排水沟。8.3.2基坑开挖要连续施工,并按规定放坡或设立反撑,防止塌方和滑坡。基坑开挖不宜大面积进行,而应各个击破,并注意采取保护措施。8.3.3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雨天施工的准备工作。用于本工程的计量器具必须准确、合法、有效,样板等临时量具要经计量部门认可方可使用。8.3.4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要防止雨淋、防漏和防潮。各种机械设备均应有防雨棚,特别要检查各种电缆有无破损,接头要用防水胶布包扎,检查机械的漏电保护装置是否正常。8.3.5冬季施工作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6,砂石中不得有冰块和冻结块。并有防冻保温措施,现场准备足够的草袋(麻袋)、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以备急用。8.4安全保证措施安全管理目标: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减少轻伤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2‰,特殊工种安全操作证持证率在100%。8.4.1成立项目安全保证体系,加强安全工作管理力度,施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项目安全保证体系见附录)。8.4.2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带。8.4.3施工用电设备应专人专用。接线等工作应由维修电工进行。用电设备装漏电保护器,并接地良好,使用前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电机绝缘电阻是否符合干燥要求。任何人不得乱拉乱用,以免发生触电事故。159 8.4.4施工用电线路采用橡皮保护套电缆,在经马路处加钢套管予以保护,电源线路不得接触潮湿地面或接近热源,严禁用金属丝绑扎。8.4.5开关箱内除接零外,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开关箱内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施工现场停止作业时,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8.4.6两塔之间狭窄,电焊作业时必须保证通风良好,谨防中毒(中暑)。8.4.7施工现场应文明施工,临时电源和管线布设应安全。坑沟旁应有围栏和标志,并设有夜间照明的红灯,坑沟内积水及时排除,且防止带电导线在水中导电,材料设备分类整齐堆放。设备应有防雨棚,转动部件保护罩齐全,接地线完好,在现场堆码管道时,要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地点堆放,严禁超高堆放,并且不准人上去踩蹬,且严禁在管沟旁堆放。8.4.8塔体上升、下降是关键施工工序,升降前,必须认真检查,统一指挥,万无一失。8.4.9管沟开挖,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沟深选择合适的边坡,并应经常检查沟壁两侧是否有松动和裂缝或渗水现象,可能有塌方应及时加护板和支撑。8.4.10人力搬运管子、阀门时,应小心,轻装轻卸,动作一致,互相照应,起吊重物必须先认真检查吊具、绳索可靠。起吊时重物下不准站人。人工下管道,使用的绳索和地桩必须牢固可靠,两端放绳速度应一致,且沟内不得有人。8.4.11铸铁管打口用工具不得放在管子上,两人同时打口应互相配合,精力集中。8.4.12管道组装对口或水平移动时,动作应协调,操作人员不得交叉在管口连接处。159 8.4.1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潜水泵负荷线必须采用YHS型防水橡皮护套电缆,不得承受任何外力。8.4.14气焊与气割时氧气瓶应远离操作地点,避开高温与烟火,冬季阀门结冻时严禁火烤,应有热水解冻,氧气各通路严禁与油脂接触,氧气瓶应装防震圈,在搬运时禁止撞击。8.4.15脚手架搭设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8.4.16吊车作业必须指定专人指挥、专人作业,并定期对吊车进行安全检查。吊耳必须焊接牢靠,吊具使用前认真检查有无损坏。8.4.17高空作业人员应进行身体检查,并且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并系好安全带。8.4.18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以满足施工,夏季作业应防中署。8.5文明施工措施8.5.1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实行划区责任制。8.5.2按业主审定的总平面规划布设临建和施工机具堆放材料、成品、半成品、埋设临时线路。8.5.3严格按程序组织施工,以正确的施工程序,协调、平衡各专业的安排,确保有好的施工程序。8.5.4按网络计划施工。保证与业主及时联系协调、断路、断水、断电要报批并取得业主同意认可。8.5.5工地入口处设置标准化管理“六牌一图”,工地四周设置围墙及安全标志。防火标志和明显醒目的宣传牌,施工现场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专人管理。8.5.6材料堆放整齐,按成品、半成品分类,按规格堆放整齐,标牌清楚,多余物资及时回收,料具堆放不得挤占道路和施工作业区,预制场要做到内外整齐、清洁安全。159 8.5.7建立卫生包干区,设立临时垃圾场点,及时清理垃圾和边角余料,做到工完场清。8.5.8经常保持施工场地平整及道路和排水畅通,做到无路障、无积水。8.5.9建立节约措施,消灭长流水、长明灯。8.5.10按专业建立成品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8.5.11注意临建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管理,做到工程竣工后自行拆除,恢复原状。9、临建建筑规划9.1临时建筑规划施工现场临时设施遵照计划先行、布局合理、兼顾安全的原则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临设布置在气柜基础北面和东面,现场搭设的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室、厕所及材料、机具堆放场地、预制厂等,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按业主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并清理干净。现场总平面管理及文明施工应遵循如下原则:9.1.1建立总平面图管理及文明施工责任制,按业主审定的总平面规划布设临建和施工机具,堆放材料、成品、半成品,架设照明和动力线路。施工最大用电量为1000KVA,施工最大日用水量为500m3。9.1.2材料堆放做到整齐一致,分类分规格、标志清楚,废旧物和多余资料及时回收,做到工完场清。9.1.3料具堆放不得挤占道路和施工作业区,施工时保证道路畅通无碍,整洁卫生。9.1.4安全标志、防火标志和宣传标语要明确醒目,“三宝”使用严格认真,“四口”防护严密周到,施工现场按规定足消防器材,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专库、专人管理。159 9.1.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录)10、规范标准10.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2)10.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10.3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82)10.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3-82)10.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89)10.6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10.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82)10.8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89)10.9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10.10金属焊接温式气柜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2-82)10.1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78)1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1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7)1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10.15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96)10.16钢制低压温式气柜(HG20517-92)10.17低压湿式螺旋导轨气罐施工说明及验收标准(M600,华北市政设计院)10.18埋地管防腐规范按国家及设计院有关规定。10.19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20252-94)10.2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用机械设备安装工程(TJ305--76)159 10.21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这标准--容器工程(TJ305-76)10.22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10.2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10.24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11、交工资料的管理11.1交工资料的编制原则和交付时间11.1.1交工资料应按专业工程分类,按单位工程编制立卷,综合与通用资料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格质量评定表资料应分别编入各单位工程中。11.1.2按施工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无变动的,在施工图上中盖“竣工图专用章”作为竣工图。如有一般性设计变更,在原施工图上加以修改补充后,再加盖“竣工图专用章”,作为竣工图。11.1.3因有重大修改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补充的,需要重新绘制施工图时,请设计院重新出图或技术人员自行绘制,在图的右上角注明原图编号,经甲方和设计院复核无误后,加盖竣工图章。11.1.4交工资料一式三份,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其中施工方案在施工前提交)。11.1.5交工资料在工程正式交工后一周内提交给建设单位。11.2交工资料的编制要求11.2.1施工单位根据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认真填写并编制各专业工程交工资料。11.2.2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协助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汇总交工技术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如设计部门等)进行签证、设计变更的确认,各方不得拖延。11.2.3对于隐蔽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会同建设单位及时对159 施工记录予以确认。11.2.4交工资料表格采用本公司规定的交工文件表式或建设单位规定的交工文件表式。11.2.5交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应保证内容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并不得用圆珠笔或其它易于褪色的墨水填写,符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11.3交工资料目录1、封面2、交工技术文件目录3、交工技术文件说明4、开工报告5、停工报告6、复工报告7、隐蔽工程记录8、中间交工证书9、重大质量事故处理签定报告10、未完工程项目明细表11、设计变更明细表12、工程签证13、交工验收证书14、图纸会审记录15、竣工报告16、施工技术交底记录17、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专业施工方案18、设备、材料、半成品出厂合格证及质保书19、设备、材料代用审批单20、钢材、焊材合格证及复试报告159 1、水泥合格证及复试报告2、设计变更单3、气柜基础验收记录4、气柜主体结构的组装记录及排板图5、气柜底板严密性试验记录6、气柜焊缝检查记录7、水槽壁板焊缝的无损探伤报告、8、气柜总体试验记录9、气柜防腐记录10、基础沉降观测记录11、设备安装记录12、设备单体试运转记录13、隐蔽工程记录14、管道强度试验记录15、工程定位放线记录16、管道探伤报告17、阀门/管件试验记录18、管道安装记录19、管道通水试验记录20、管道吹扫记录21、管道防腐保温记录22、合格焊工登记表23、焊条烘干记录24、交流电动机检查试运转记录25、接地网安装记录26、变压器吊芯检查记录159 1、绝缘电阻检查记录2、电缆敷设记录3、电缆(线)绝缘电阻测定记录4、高压电缆头施工记录5、电气设备交接清单6、设备交接清单7、电调试验报告8、仪表安装记录9、竣工图10、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159 12、附录12.1南京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工程组织机构体系图项目经理邹映标施工经理宋长贵项目总工程师车建民气柜一队气柜二队气柜三队气柜四队土方队管道一队管道二队暖通队喷砂防腐队电仪队调试检测队工程技术科赖君安质量安全科李宝善机械动力科兰宏元经营财务科陈金英物资供应科湛承平办公室杨秀书159 12.2南京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安装工程分部分项一览表序号分部工程分称分项工程名称一容器分部工程(主要)1、贮气柜制作分项工程(一)、(二)2、贮气柜安装分项工程(一)、(二)、(三)3、梯子、平台、栏杆制作分项工程4、容器绝缘防腐分项工程二机械设备分部工程1、风机安装分项工程(一)、(二)三管道安装分部工程1、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分项工程2、室内组水管道附件及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分项工程3、室内排水管道安装分项工程4、卫生器具安装分项工程5、室外给水管道安装分项工程6、室外排水分项工程7、室外煤气管道安装分项工程8、室外煤气调压装置安装分项工程9、管道绝缘防腐分项工程四电气装置安装分项工程1、电缆线路分项工程2、柄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3、硬母线安装分项工程4、高压开关安装分项工程5、配电柜及动力箱安装分项工程6、低压电器安装分项工程7、电机的电气检查和接线分项工程8、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安装分项工程9、避雷针(网)及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五自动化仪表安装分部工程待图纸到后分列159 12.3劳动力需用量一览表序号分部工程名称铆工电焊气焊起重工架子工测量工管工电工钳工喷砂工防腐工其它合计1气柜本体安装4830151010241101302管道安装10621208473电气安装11112154防腐工程215257495机械设备工程1121276合计4842231512424123152525246159 12.4南京小天堂煤气储配站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项目经理邹映标项目总工程师车建民质安科科长李宝善气柜设备责任师赖君安喷砂防腐责任师建设单位指定管道责任师车建民焊接责任师林军电仪责任师卢松玉材料供应责任师湛承平材料检验责任师林军质量检验责任师李宝善无损检测责任师王文辉施工班组兼职质检员159 12.5主要工机具需用量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汽车吊8t台22汽车吊75t台13汽车吊20t台14覆带吊车25t台15铲车3-5t辆36载重汽车5t10t辆47客货两用汽车1.5--2t辆38履带式单斗挖土机T1--100台1室外管道用9自卸汽车8t辆210卷扬机台211砂轮切割机台1012角向磨光机φ100台4013自动切割机台414手电钻6-18mm台415剪板机δ=20mm台116冲击电钻日本进口台217潜水泵DN50台218交流电焊机BX3-500BX3-300台1519直流电焊机ZX5-400AX-320台1020自动焊机套421CO2保护焊机套422滚板机≤20mm台223电动台钻12-24mm台124手动葫芦3t只1825手动葫芦5t只1526液压千斤顶5t50t个4159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27电动试压泵0-10Mpa台328慢速卷扬机1.5-3t台329焊条烘干箱0-500℃台230台式砂轮机M3025A台131真空泵台132阀门试验机台133X射线探伤机台134电动套丝机DN15-DN100台135电动弯管机DN15-DN100台136力矩板手套237油压压线钳10-240mm2套138烫号工具HY-T9台139铝合金双面爬梯5-10m付2405吨龙门吊141横臂钻EQ4124142鼓风机43900m3/h1气柜试验用159 12.6主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需用量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经纬仪J6台12水准仪S3台13红外线测距仪3KM台14钢板尺300mm只155直角尺500×250mm只406钢卷尺50m只27钢卷尺20m只148钢卷尺5m只609钢卷尺3.5m只7010焊接检验尺70°×40mm只1411框式水平仪200×200mm只412条式水平仪400mm2mm/m只713磁力线坠5m只1414游标卡尺0-150mm0.02只215压力表Y1501.5级0-4Mpa只416U型压力表760mmHg只217接地电阻测量仪ZC-8型0-100Ω台118兆欧表500mΩ1.5级只119兆欧表2500mΩ1.5级只120数字万用表DT-89013只221万用表MF-47块222单臂电桥台123双臂电桥台124变比电桥台125池漏试验器TDM2.5ma/60kv台126试验变压器T913台127单相调压器台128弹簧称15kg台2159 12.7技术措施(手段)用料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编报量核准量备注1工字钢I20am300组装平台、构件、摆放2钢板δ=20mmm2600组装平台、构件、摆放3枕木280×200×2500根500组装平台、构件、摆放4碎石m3250吊车行走道路5角钢∠63×6m800拉筋、卡具、靠山圆钢φ12m150拉筋、卡具、靠山跳板50×250×3000根400脚手架槽钢[12t5胎具、拉筋、卡具钢管11/2"t20脚手架扣卡个400钢板δ=6-10mmt3胎具、弧度、板等钢板δ=20mmt3轨道胎具等6钢管φ159×6t2灌水试验7电线3×95+1×150m200临时电源用8配电柜(箱)个3临时电源用9排水砼管DN300m500雨水污水排水10排水井座4雨水污水排水159 12.8质量控制点参照表控制阶段控制要点责任人主要控制内容工作依据工作见证施工准备过程1设计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了解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同上设计交底记录2图纸会审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图纸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会审同上图纸会审记录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项目技术负责人按规定组织编制、报审图纸及国家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4作业指导书项目技术人员同上同上批准的作业指导书5工艺试验焊接技术人员提出评定项目或试验报告,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评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报告6各专业提出需用计划项目技术人员编制、审核、报批图纸、规范、定额物资需用量计划和机具计划7设备材料进场计划物资供应负责人编写物资平衡计划组织进货物资需用量计划物资采购计划8设备开箱检验项目技术人员核对规格、型号、查清备品备件是否齐全、随机文件是否齐全供货清单、产品说明书开箱记录9材料验收保管员和材料检验员审核质保书、清查数量、检查外观质量、检验和试验采购合同、物资需用量计划材料验收单10材料保管保管员分类存放、建账、立卡验收单进出料单11材料发放保管员核对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合格证物资需用量计划领料单12机具配置进场项目设备管理员设备完好情况机具计划施工机械设备验收清单13特殊作业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操作证政府有关规定资格证书159 控制阶段控制要点责任人主要控制内容工作依据工作见证施工准备过程1设计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了解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同上设计交底记录2图纸会审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图纸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会审同上图纸会审记录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项目技术负责人按规定组织编制、报审图纸及国家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4作业指导书项目技术人员同上同上批准的作业指导书5工艺试验焊接技术人员提出评定项目或试验报告,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评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报告6各专业提出需用计划项目技术人员编制、审核、报批图纸、规范、定额物资需用量计划和机具计划7设备材料进场计划物资供应负责人编写物资平衡计划组织进货物资需用量计划物资采购计划8设备开箱检验项目技术人员核对规格、型号、查清备品备件是否齐全、随机文件是否齐全供货清单、产品说明书开箱记录9材料验收保管员和材料检验员审核质保书、清查数量、检查外观质量、检验和试验采购合同、物资需用量计划材料验收单10材料保管保管员分类存放、建账、立卡验收单进出料单11材料发放保管员核对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合格证物资需用量计划领料单12机具配置进场项目设备管理员设备完好情况机具计划施工机械设备验收清单13特殊作业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操作证政府有关规定资格证书159 施工生产过程14工程开工项目经理确认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准备工作批准的开工报告15技术交底项目技术人员设计意图、规范要求、技校关键图纸、施工方案,评定标准技术交底记录16基础验收项目技术人员复测尺寸图纸、规范复测记录17设计变更材料代用项目技术人员办理、确认、下达、执行设计变更通知单竣工图18作业过程项目技术人员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施工,特殊过程进行进程能力鉴定图纸、规范、工艺文件各项过程施工记录19隐蔽工程项目技术人员隐蔽内容、质量情况图纸、规范隐蔽工程记录20单体试车项目技术人员制订单体试车方案上报审批,组织实施单体试车方案单体试车方案21最终检查和试验项目技术人员等按照最终检验和试验计划的规定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计划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及有关记录交工验收阶段22交工验收资料整理交工领导小组予验收、工程收尾审核资料的准确性规范交工资料23办理交工交工领导小组组织工程交工,文件和资料归档图纸、规范、上级文件交工验收证书159 12.915万m3气柜主要质量检验控制点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与技术要求验收人一水槽充水前几何尺寸质量检验1、清扫干净内部杂物2、内外壁焊疤全部打磨干净,缺陷及弧坑深度超过0.5mm进行补焊后再磨平3、水槽上口水平度±10mm4、水槽最上节板和最下带板直径偏差±10mm5、水槽壁板局部凹凸度用1.5m样反检查应不大于13mm,不允许有突然的凹凸现象,水槽壁总高生直度不应超过10mm6、水槽壁总高度允差±10mm7、边环板与罐底板焊缝真空检验8、无损检验均为合格9、底板凹凸度检测吴汉贞刘春生车建民李宝善二水槽排水后1、底板第二次真空检查2、清委水槽内污泥、杂物3、检查底板变形情况,有无局部塌陷,超标,其局部凹凸度变形不超过50mm4、检查基础沉降观测记录5、垫梁安装就位后,全部垫梁上皮水平测量,水平允差±2mm。吴汉贞刘春生车建民李宝善三一塔骨架安装1、上、下挂圈导轮处半径允差±5mm2、中心线偏差<3mm3、水平度偏差±4mm4、垂直度偏差<5mm5、下挂圈焊后注水试验无渗漏为合格6、立柱垂直度允差±10mm7、导轨中点处垂直度允差15mm8、相邻两轨导间平行度偏差不得超过6mm,径向偏差±5mm,每根轨导测3点9、中心线偏差测一4点10、菱形板与导轨垫板搭接缝无夹渣、气孔、焊缝外观无严重缺陷,煤油试验无渗漏现象为合格。11、导轨安装螺栓焊后煤油试验无渗漏为合格。12、菱形板焊接安装局部凹凸度检验吴汉贞李宝善车建民刘春生159 四二塔同第一塔的验收内容和技术要求吴汉贞李宝善车建民刘春生五三塔同上六四塔同上七五塔同上八拱架安装1)拱架中心线偏差<3mm2)半径允差±5mm3)垂直度偏差<5mm4)水平度偏差<5mm5)拱架中心支架比设计标高提高100mm6)拱架组装后各对称梁须成一直线,偏差不得超过10mm7)罩顶铺板应成型美观,其凹凸变形用样板测量,间隙不应大于15mm。8)顶板搭接缝应贴严,搭接缝间隙不超过1mm,接缝应平整无突变吴汉贞刘春生车建民李宝善九导轮安装9)导轮安装时,轮轴应调整到两侧均有串量的中间位置,接触面应有5mm间隙,径向应满足升降时任何一点能顺利通过导轮要求。10)同一塔节上的全部导轮安装就位及测量应选在气温变化较小的时间内进行11)导轮径向半径偏差±5mm。12)导轮安装处水平度±4mm吴汉贞刘春生车建民李宝善十气柜升降试验13)导轮和导轨在升降过程中无卡轨现象14)各塔节壁板无严重变形15)塔体所有焊缝和各密封接口处无泄漏16)安全限位装置准确可靠吴汉贞刘春生车建民李宝善159 龙右白虎旗,执者一人,服如正道匠,引、夹各二人,皆骑。次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各领二十五骑,二十人执槊,四人持弩,一人带弓箭,行仪刀仗前。次通事舍人,四人在左,四人在右。侍御史,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御史中丞,一人在左,一人在右。左拾遗一人在左,右拾遗一人在右。左补阙一人在左,右补阙一人在右。起居郎一人在左,起居舍人一人在右。谏议大夫,一人在左,一人在右。给事中二人在左,中书舍人二人在右。黄门侍郎二人在左,中书侍郎二人在右。左散骑常侍一人在左,右散骑常侍一人在右。侍中二人在左,中书令二人在右。通事舍人以下,皆一人从。次香蹬一,有衣,绣以黄龙,执者四人,服如折冲都尉。  次左右卫将军二人,分左右,领班剑、仪刀,各一人从。次班剑、仪刀,左右厢各十二行:第一左右卫亲卫各五十三人,第二左右卫亲卫各五十五人,第三左右卫勋卫各五十七人,第四左右卫勋卫各五十九人,各执金铜装班剑,纁硃绶纷;第五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一人,第六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三人,第七左右卫翊卫各六十五人,第八左右骁卫各六十七人,各执金铜装仪刀,绿綟绶纷;第九左右武卫翊卫各六十九人,第十左右威卫翊卫各七十一人,第十一左右领军卫翊卫各七十三人,第十二左右金吾卫翊卫各七十五人,各执银装仪刀,紫黄绶纷。自第一行有曲折三人陪后门,每行加一人,至第十二行曲折十四人。  次左右厢,诸卫中郎将主之,执班剑、仪刀,领亲、勋、翊卫。次左右卫郎将各一人,皆领散手翊卫三十人,佩横刀,骑,居副仗槊翊卫内。次左右骁卫郎将各一人,各领翊卫二十八人,甲骑具装,执副仗槊,居散手卫外。次左右卫供奉中郎将,郎将四人,各领亲、勋、翊卫四十八人,带横刀,骑,分左右,居三卫仗内。  次玉路,驾六马,太仆卿驭之,驾士三十二人。凡五路,皆有副。驾士皆平巾帻、大口绔,衫从路色。玉路,服青衫。千牛卫将军一人陪乘,执金装长刀,左右卫大将军各一人骑夹,皆一人从,居供奉官后。次千牛卫将军一人,中郎将二人,皆一人从。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二人,骑,居玉路后,带横刀,执御刀、弓箭。次御马二,各一人驭。次左右监门校尉二人,骑,执银装仪刀,居后门内。  次衙门旗,二人执,四人夹,皆骑,赤綦袄、黄冒、黄袍。次左右监门校尉各十二人,骑,执银装仪刀,督后门,十二行,仗头皆一人。次左右骁卫、翊卫各三队,居副仗槊外。次左右卫夹毂,厢各六队。  次大繖二,执者骑,横行,居衙门后。次雉尾障扇四,执者骑,夹繖。次腰舆,舆士八人。次小团雉尾扇四,方雉尾扇十二,花盖二,皆执者一人,夹腰舆。自大繖以下,执者服皆如折冲都尉。次掌辇四人,引辇。次大辇一,主辇二百人,平巾帻、黄丝布衫、大口绔、紫诞带、紫行滕、鞋袜。尚辇奉御二人,主腰舆,各书令史二人骑从。次殿中少监一人,督诸局供奉事,一人从。次诸司供奉官。次御马二十四,各二人驭,分左右。次尚乘直长二人,平巾帻、绯绔褶,书令史二人骑从,居御马后。159   次持鈒沄。次大繖二,雉尾扇八,夹繖左右横行。次小雉尾扇。硃画团扇,皆十二,左右横行。次花盖二,叉二。次俾倪十二,左右横行。次玄武幢一,叉一,居绛麾内。次绛麾二,左右夹玄武幢。次细槊十二,孔雀为毦,左右横行,居绛麾后。自鈒、戟以下,执者服如黄麾仗,唯玄武幢执者服如罕、毕。  次后黄麾,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殿中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各令史二人骑从,居黄麾后。次大角。次方辇一,主辇二百人。次小辇一,主辇六十人。次小舆一,奉舆十二人,服如主辇。次尚辇直长二人,分左右,检校辇舆,皆书令史二人骑从。次左右武卫五牛旗舆五,赤青居左,黄居中,白黑居右,皆八人执之,平巾帻、大口绔,衫从旗色,左右威卫队正各一人主之,骑,执银装长刀。次乘黄令一人,丞一人,分左右,检校玉路,皆府史二人骑从。  次金路、象路、革路、木路,皆驾六马,驾士三十二人。次五副路,皆驾四马,驾士三十八人。次耕根车,驾六马,驾士三十二人。次安车、四望车,皆驾四马,驾士二十四人。次羊车,驾果下马一,小史十四人。次属车十二乘,驾牛,驾士各八人。次门下、史书、秘书、殿中四省局官各一人,骑,分左右夹属车,各五人从,唯符宝以十二人从。次黄钺车,上建黄钺,驾二马,左武卫队正一人在车,驾士十二人。次豹尾车,驾二马,左武卫队正一人在车,驾士十二人。次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各领掩后二百人步从,五十人为行,大戟五十人,刀、楯、五十人,弓箭五十人,弩五十人,皆黑鍪、甲、覆膊、臂韝,横行。  次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领步甲队及殳仗,各二人执槊槊从。次前后左右厢步甲队。次左右厢黄麾仗。次左右厢殳仗。  次诸卫马队,左右厢各二十四。自十二旗后,属于玄武队,前后有主帅以下四十人,皆戎服大袍,二人引旗,一人执,二人夹,二十人执槊,余佩弩、弓箭。第一辟邪旗,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骑;第二应龙旗,第三玉马旗,第四三角兽旗,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五黄龙负图旗,第六黄鹿旗,左右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七飞麟旗,第八駃騠旗,第九鸾旗,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凤旗,第十一飞黄旗,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二麟旗,第十三角端旗,以当御,第十四赤熊旗,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五兕旗,第十六太平旗,左右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十七犀牛旗,第十八鵕鸃旗,第十九騼蜀旗,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二十驺牙旗,第二十一苍乌旗,159 左右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主之;第二十二白狼旗,第二十三龙马旗,第二十四金牛旗,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其服皆如第一。  次玄武队。次衙门一,居玄武队前、大戟队后,执者二人,夹四人,皆骑,分左右,赤綦袄,黄袍,黄冒。次衙门左右厢,厢有五门,执、夹人同上。第一门,居左右威卫黑质步甲队之后,白质步甲队之前;第二门,居左右卫步甲队之后,左右领军卫黄麾仗之前;第三门,居左右武卫黄麾仗之后,左右骁卫黄麾仗之前;第四门,居左右领军卫黄麾仗之后,左右卫步甲队之前;第五门,居左右武卫白质步甲队之后,黑质步甲队之前。五门别当步甲队黄麾仗前、马队后,各六人分左右,戎服大袍,带弓箭、横刀。  凡衙门,皆监门校尉六人,分左右,执银装长刀,骑。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将军、中郎将,厢各巡行。校尉一人,往来检校诸门。中郎将各一人骑从。左右金吾卫将军循仗检校,各二人执槊骑从。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纠察仗内不法,各一人骑从。  驾所至,路南向,将军降,立于路右,侍中前奏“请降路”。天子降,乘舆而入,繖、扇、华盖,侍卫。  驾还,一刻,击一鼓为一严,仗卫还于涂。三刻,击二鼓为再严,将士布队仗,侍中奏“请中严”。五刻,击三鼓为三严,黄门侍郎奏“请驾发”。鼓传音,发驾,鼓吹振作。入门,太乐令命击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鼓柷,奏《采茨》之乐。至太极门,戛敔,乐止。既入,鼓柷,奏《太和》之乐。回路南向,侍中请降路,乘舆乃入,繖、扇、侍御、警跸如初。至门,戛吾攵,乐止。皇帝入,侍中版奏“请解严”。叩钲,将士皆休。  卷二十四  志第十三下仪卫下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出,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率司仗布侍卫,司宾列内命妇于庭,西向北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车于阁外,尚仪版奏“外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以出,华盖,侍卫,警跸,内命妇从。  出门,太皇太后升车,从官皆乘马,内命妇、宫人以次从。159   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横刀,引、夹皆二人,佩弓箭、横刀,骑。次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佩横刀、弓箭;领骑四十,亦佩横刀,夹折冲;执槊二十人,持弩四人,佩弓箭十六人,持槊、刀二人。次虞候佽飞二十八人,骑,佩弓箭、横刀,夹道分左右,以属黄麾仗。  次内仆令一人在左,丞一人在右,各书令史二人骑从。次黄麾一,执者一人,夹道二人,皆骑。次左右厢黄麾仗,厢皆三行,行百人。第一短戟,五色氅,执者黄地白花綦袄、冒;第二戈,五色氅,执者赤地黄花綦袄、冒;第三锽,五色幡,执者青地赤花綦袄、冒。左右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卫各三行,行二十人,每卫以主帅六人主之,皆豹文袍、冒,执鍮石装长刀,骑,唯左右领军卫减三人。每卫果毅都尉一人,被绣袍,各一人从;左右领军卫有绛引幡,引前者三,掩后者三。  次内谒者监四人,给事二人,内常侍二人,内侍少监二人,骑,分左右,皆有内给使一人从。次内给使百二十人,平巾帻、大口绔、绯裲裆,分左右,属于宫人车。次偏扇、团扇、方扇皆二十四,宫人执之,衣彩大袖裙襦、彩衣、革带、履,分左右。次香蹬一,内给使四人舆之,居重翟车前。  次重翟车,驾四马,驾士二十四人。次行障六,次坐障三,皆左右夹车,宫人执之,服同执扇。次内寺伯二人,领寺人六人,执御刀,服如内给使,夹重翟车。次腰舆一,执者八人,团雉尾扇二,夹舆。次大繖四。次雉尾扇八,左右横行,为二重。次锦花盖二,单行。次小雉尾扇、硃画团扇皆十二,横行。次锦曲盖二十,横行,为二重。次锦六柱八,分左右。自腰舆以下,皆内给使执之。  次宫人车。次降麾二,分左右。次后黄麾一,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供奉宫人,在黄麾后。  次厌翟车、翟车、安车,皆驾四马,驾士各二十四人;四望车,驾士二十二人;金根车,驾牛,驾士十二人。  次左右厢衙门各二,每门二人执,四人夹,皆赤綦袄,黄袍、冒,骑。  次左右领军卫,厢皆一百五十人,执殳,赤地黄花綦袄、冒,前属于黄麾仗,后尽卤簿;厢各主帅四人主之,皆黄袍、冒,执鍮石装长刀,骑。折冲都尉二人,检校殳仗,皆一人骑从。次衙门一,尽卤簿后殳仗内正道,每门监门校尉二人主之,执银装长刀;厢各有校尉一人,骑,佩银横刀,往来检校。御马减大驾之半。159   太皇太后将还,三严,内典引引外命妇出次,就位;司宾引内命妇出次,序立大次之前。既外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出次,华盖、警跸、侍卫如初。内命妇以下乘车以从。车驾入,内典引引外命妇退,驾至正殿门外,车驾南问,尚仪前奏“请降车”。将士还。  皇太子出,则卤簿陈于重明门外。其日三刻,宫臣皆集于次,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典谒引宫臣就位,侍卫官服其器服,左庶子负玺诣阁奉迎,仆进车若辇于西阁外,南向,内率一人执刀立车前,北向,中允一人立侍臣之前,赞者二人立中允之前。前二刻,诸卫之官诣阁奉迎,宫臣应从者各出次,立于门外,文东武西,重行北向北上。  左庶子版奏“外办”,仆升正位执辔,皇太子乘舆而出,内率前执辔,皇太子升车,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中允奏:“请发”,车动,赞者夹引而出,内率夹车而趋,出重明门,中允奏“请停车,侍臣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侍臣皆骑。中允奏“请车右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内率升讫,中允奏“请发”。车动,鼓吹振作,太傅乘车训导,少傅乘车训从。出延喜门,家令先导,次率更令、詹事、太保、太傅、太师,皆轺车,备卤薄。  次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横刀,引、夹皆二人,亦佩弓箭、横刀,骑。次清道率府折冲都尉一人,佩弓箭、横刀,领骑三十,亦佩横刀,十八人执槊,九人挟弓箭,三人持弩,各二人骑从。次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骑,佩横刀、弓箭,领清道直荡及检校清游队各二人,执槊骑从。次外清道直荡二十四人,骑,佩弓箭、横刀,夹道。  次龙旗六,各一人骑执,佩横刀,戎服大袍,横行正道,每旗前后二人骑,为二重,前引后护,皆佩弓箭、横刀,戎服大袍。次副竿二,分左右,各一人骑执。次细引六重,皆骑,佩横刀,每重二人,自龙旗后属于细仗,槊、弓箭相间,厢各果毅都尉一人主之。  次率更丞一人,府、史二人骑从,领鼓吹。次诞马十,分左右,执者各二人。次厩牧令一人居左,丞一人居右,各府、史二人骑从。159   次左右翊府郎将二人,主班剑。次左右翊卫二十四人,执班剑,分左右。次通事舍人四人、司直二人、文学四人、洗马二人,司议郎二人居左,太子舍人二人居右,中允二人居左,中舍人二人居右,左右谕德二人,左右庶子四人,骑,分左右,皆一人从。次左右卫率府副率二人步从。  次亲、勋、翊卫,厢各中郎将、郎将一人,皆领仪刀六行:第一亲卫二十三人,第二亲卫二十五人,皆执金铜装仪刀,纁硃绶纷;第三勋卫二十七人,第四勋卫二十九人,皆执银装仪刀,绿綟纷;第五翊卫三十一人,第六翊卫三十三人,皆执鍮石装仪刀,紫黄绶纷。自第一行有曲折三人陪后门,每行加一人,至第六行八人。次三卫十八人,骑,分左右夹路。  次金路,驾四马,驾士二十三人,仆寺仆驭,左右率府率二人执仪刀陪乘。次左右卫率府率二人,夹路,各一人从,居供奉官后。次左右内率府率二人,副率二人,领细刀、弓箭,皆一人从。次千牛,骑,执细刀、弓箭。次三卫仪刀仗,后开衙门。次左右监门率府直长各六人,执鍮石仪刀,骑,监后门。次左右卫率府,厢各翊卫二队,皆骑,在执仪刀行外;压角队各三十人,骑,佩横刀,一人执旗,二人引,二人夹,十五人执槊,二人佩弓箭,三人佩弩,队各郎将一人主之。  次繖,二人执,雉尾扇四,夹繖。次腰舆一,执者八人,团雉尾扇二,小方雉尾扇八,以夹腰舆,内直郎二人主之,各令史二人骑从。次诞马十,分左右,驭者各二人。次典乘二人,各府、史二人骑从。次左右司御率府校尉二人骑从,佩鍮石装仪刀,领团扇、曲盖。次硃漆团扇六,紫曲盖六,各横行。次诸司供奉。次左右清道率府校尉二人,骑,佩鍮石装仪刀,主大角。  次副路,驾四马,驾士二十二人;轺车,驾一马,驾士十四人;四望车,驾一马,驾士十人。  次左右厢步队十六,每队果毅都尉一人,领骑二十八,戎服大袍,佩横刀,一人执旗,二人引,二人夹,二十五人佩弓箭,前队持槊,与佩弓箭队以次相间。次左右司御率府副率各一人,骑,检校步队,二人执槊骑从。159   次仪仗,左右厢各六色,每色九行,行六人,赤綦袄、冒,行滕、鞋袜。第一戟,赤氅,六人;第二弓箭,六人;第三仪鋋,毦,六人;第四刀楯,六人;第五仪锽,五色幡,六人;第六油戟,六人。次前仗首,左右厢各六色,每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司御率府二人,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六人主之;次左右厢各六色,每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卫率府副率二人,果毅都尉各一人,主帅各六人主之。左右司御率府主帅各六人,骑,护后,率及副率各一人步从。厢有绛引幡十二,引前者六,引后者六。厢各有独揭鼓六重,重二人,居仪仗外、殳仗内,皆赤綦袄、冒,行滕、鞋袜。左右司御率府四重,左右卫率府二重。  次左右厢皆百五十人,左右司御率府各八十六人,左右卫率府各六十四人,赤綦袄、冒,主殳,分前后,居步队外、马队内。各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一人主之,各一人骑从。厢各主帅七人,左右司御率府各四人,左右卫率府各三人,骑,分前后。  次左右厢马队,厢各十队,队有主帅以下三十一人,戎服大袍,佩横刀,骑。队有旗一,执者一人,引、夹各二人,皆佩弓箭,十六人持槊,七人佩弓箭,三人佩弩。第一,左右清道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第二、第三、第四,左右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第五、第六、第七,左右卫率府果毅都尉主之;第八、第九、第十,左右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二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  次后拒队,旗一,执者佩横刀,引、夹路各二人,佩弓箭、横刀。次清道率府果毅都尉一人,领四十骑,佩横刀;凡执槊二十人,佩弓箭十六人,佩弩四人,骑从。次后拒队,前当正道殳仗内,有衙门。次左右厢各有衙门三:第一,当左右司御率府步队后,左右卫率府步队前;第二,当左右卫率府步队后,左右司御率府仪仗前;第三,当左右司御率府仪仗后,左右卫率府步队前。每门二人执,四人夹,皆骑,赤綦袄,黄袍、冒。门有监门率府直长二人检校,左右监门率府副率各二人检校诸门,各一人骑从。次左右清道率府、副率各二人,检校仗内不法,各一人骑从。次少师、少傅、少保,正道乘路,备卤簿,文武以次从。  皇太子所至,回车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路”。  还宫。一严,转仗卫于还涂;再严,左庶子版奏“请中严”;三严,仆进车,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门外,降舆,乘车,左庶子请车右升,侍臣皆骑。车动,至重明门,宫官下马,皇太子乘车而入,太傅、少傅还。皇太子至殿前,车南向,左庶子奏“请降”。皇太子乘舆而入,侍臣从至阁,左庶子版奏“解严”。  若常行、常朝,无马队、鼓吹、金路、四望车、家令、率更令、詹事、太保、太师、少保、少师,又减队仗三之一,清道、仪刀、诞马皆减半,乘轺车而已。二傅乘犊车,导从十人,太傅加清道二人。159   皇太子妃卤簿:清道率府校尉六人,骑,分左右,为三重,佩横刀、弓箭。次青衣十人,分左右。次导客舍人四人,内给使六十人,皆分左右,后属内人车。次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八,分左右,宫人执者间彩衣、革带。次行障四,坐障二,宫人执以夹车。次典内二人,骑,分左右。次厌翟车,驾三马,驾士十四人。次阁帅二人,领内给使十八人,夹车。次六柱二,内给使执之。次供奉内人,乘犊车。次繖一,雉尾扇二,团扇四,曲盖二,皆分左右,各内给使执之。次戟九十,执者绛綦袄、冒,分左右。  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为三重,武弁、硃衣、革带。次幰弩一,执者平巾帻、绯袴褶,骑。次青衣十二人,平巾青帻、青布袴褶,执青布仗袋,分左右。次车辐十二,分左右。车辐,棒也,夹车而行,故曰车辐。执者服如幰弩。次戟九十,执者绛綦袄、冒,分左右。次绛引幡六,分左右,横行,以引刀、楯、弓、箭、槊。次内第一行厢,执刀楯,绛綦袄、冒。第二行厢,执弓矢,戎服。第三行厢,执槊,戎服大袍。厢各四十人。次节一,夹槊一,各一人骑执,平巾帻、大口袴、绯衫。次告止幡四,传教幡四,信幡八。凡幡皆绛为之,署官号,篆以黄,饰以鸟翅,取其疾也,金涂钩,竿长一丈一尺,执者服如夹槊,分左右。次仪鋋二,仪锽六,油戟十八,仪槊十,细槊十,执者皆绛綦袄、冒。次仪刀十八,执者服如夹槊,分左右。次诞马八,驭者服如夹槊,分左右。次府佐六人,平巾帻、大口袴、绯裲裆,骑,持刀夹引。次象路一,驾四马,佐二人立侍:一人武弁、硃衣、革带,居左;一人绯裲裆、大口绔,持刀居右。驾士十八人,服如夹槊。次繖一,雉尾扇二。次硃漆团扇四,曲盖二,执者皆绛綦袄、冒,分左右。次僚佐,本服陪从。次麾、幢各一,左麾右幢。次大角、鼓吹。  一品卤簿:有清道四人为二重,幰弩一骑。青衣十人,车辐十人,戟九十,绛引幡六,刀、楯、弓、箭、槊皆八十,节二,大槊二,告止幡、传教幡皆二,信幡六,诞马六,仪刀十六,府佐四人夹行。革路一,驾四马,驾士十六人。繖一,硃漆团扇四,曲盖二,僚佐本服陪从,麾、幢、大角、铙吹皆备。  自二品至四品,青衣、车辐每品减二人。二品,刀、楯、弓、箭、戟、槊各减二十。三品以下,每品减十而已。二品,信幡四,诞马四,仪刀十四,革路驾士十四人。三品亦如之,仪刀十,革路驾士十二人。四品、五品,信幡二,诞马二,仪刀八,木路驾士十人。  自二品至四品,皆有清道二人,硃漆团扇二,曲盖一,幰弩一骑,幡竿长丈,繖一,节一,夹槊二。159   万年县令亦有清道二人,幰弩一骑,青衣、车辐皆二人,戟三十,告止幡、传教幡、信幡皆二,竿长九尺,诞马二,轺车,一马,驾士六人,繖、硃漆团扇、曲盖皆一。非导驾及余四等县初上者,减幰弩、车辐、曲盖,其戟亦减十。  内命妇、夫人卤簿:青衣六人,偏扇、团扇皆十六,执者间彩裙襦、彩裳、革带,行障三,坐障二,厌翟车,驾二马,驭人十,内给使十六人夹车,从车六乘,繖、雉尾扇皆一,团扇二,内给使执之,戟六十。外命妇一品亦如之,厌翟车驭人减二,有从人十六人。非公主、王妃则乘白铜饰犊车,驾牛,驭人四,无雉尾扇。  嫔,青衣四人,偏扇、团扇、方扇十四,行障二,坐障一,翠车,驭人八,内给使十四人,夹车四乘,戟四十。外命妇二品亦如之,乘白铜饰犊车,青通幰,硃裹,从人十四人。  婕妤、美人、才人,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十,行障二,坐障一,安车,驾二马,驭人八,内给使十人,从车二乘,戟二十。太子良娣、良媛、承徽、外命妇三品亦如之,白铜饰犊车,从人十人。  外命妇四品,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皆八,行障、坐障皆一,白铜饰犊车,驭人四,从人八。余同三品,唯无戟。  自夫人以下皆清道二人,繖一,又有团扇二。  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鼓吹令二人,府、史二人骑从,分左右。  前部:扛鼓十二,夹金钲十二,大鼓、长鸣皆百二十,铙鼓十二,歌、箫、笳次之;大横吹百二十,节鼓二,笛、箫、觱篥、茄、桃皮觱篥次之;扛鼓、夹金钲皆十二,小鼓、中鸣皆百二十,羽葆鼓十二,歌、箫、笳次之。至相风舆,有扛鼓一,金钲一,鼓左钲右。至黄麾,有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主大角百二十,横行十重;鼓吹丞二人,典事二人骑从。  次后部鼓吹:羽葆鼓十二,歌、箫、笳次之;铙鼓十二,歌、箫、笳次之;小横吹百二十,笛、萧、觱篥、笳、桃皮觱篥次之。凡歌、箫、笳工各二十四人,主帅四人,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工各二十四人。159   法驾,减太常卿、司徒、兵部尚书、白鹭车、辟恶车、大辇、五副路、安车、四望车,又减属车四,清游队、持鈒沄、玄武队皆减四之一,鼓吹减三之一。  小驾,又减卿史大夫、指南车、记里鼓车、鸾旗车、皮轩车、象革木三路、耕根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属车、小辇、小舆,诸队及鼓吹减大驾之半。  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铙吹,四大横吹,五小横吹,总七十五曲。  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钲小鼓、长鸣、中鸣。扛鼓十曲:一《警雷震》,二《猛兽骇》,三《鸷鸟击》,四《龙媒蹀》,五《灵夔吼》,六《雕鹗争》,七《壮士怒》,八《熊罴吼》,九《石坠崖》,十《波荡壑》。大鼓十五曲,严用三曲:一《元驎合逻》,二《元驎他固夜》、三《元驎跋至虑》。警用十二曲:一《元咳大至游》,二《阿列乾》,三《破达析利纯》,四《贺羽真》,五《鸣都路跋》,六《他勃鸣路跋》,七《相雷析追》,八《元咳赤赖》,九《赤咳赤赖》,十《吐咳乞物真》,十一《贪大讦》,十二《贺粟胡真》。小鼓九曲:一《渔阳》,二《鸡子》,三《警鼓》,四《三鸣》,五《合节》,六《覆参》,七《步鼓》,八《南阳会星》,九《单摇》。皆以为严、警,其一上马用之。长鸣一曲三声:一《龙吟声》,二《彪吼声》,三《河声》。中鸣一曲三声:一《荡声》,二《牙声》,三《送声》。  羽葆部十八曲:一《太和》,二《休和》,三《七德》,四《驺虞》,五《基王化》,六《纂唐风》,七《厌炎精》,八《肇皇运》,九《跃龙飞》,十《殄马邑》,十一《兴晋阳》,十二《济渭险》,十三《应圣期》,十四《御宸极》,十五《宁兆庶》,十六《服遐荒》,十七《龙池》,十八《破阵乐》。  铙吹部七曲:一《破阵乐》,二《上车》,三《行车》,四《向城》,五《平安》,六《欢乐》,七《太平》。  大横吹部有节鼓二十四曲:一《悲风》,二《游弦》,三《间弦明君》,四《吴明君》,五《古明君》,六《长乐声》,七《五调声》,作《乌夜啼》,九《望乡》,十《跨鞍》,十一《间君》,十二《瑟调》,十三《止息》,十四《天女怨》,十五《楚客》,十六《楚妃叹》,十七《霜鸿引》。十八《楚歌》,十九《胡笳声》,二十《辞汉》,二十一《对月》,二十二《胡笳明君》,二十三《湘妃怨》,二十四《沈湘》。159   小横吹部有角、笛、箫、笳、觱篥、桃皮觱篥六种,曲名失传。  伶工谓夜警为严。凡大驾严,夜警十二曲,中警三曲,五更严三遍。天子谒郊庙,夜五鼓过半,奏四严;车驾至桥,复奏一严。元和初,礼仪使高郢建议罢之。  历代献捷必有凯歌,太宗平东都,破宋金刚,执贺鲁,克高丽,皆备军容,凯歌入京都,然其礼仪不传。太和初,有司奏:“命将征讨,有大功,献俘馘,则神策兵卫于门外,如献俘仪。凯乐用铙吹二部,笛、觱篥、箫、笳、铙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阿列如卤簿。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俘馘之前。将入都门,鼓吹振作,奏《破阵乐》、《应圣期》、《贺朝欢》、《君臣同庆乐》等四曲。至太社、太庙门外,陈而不作。吉献礼毕,乐作。至御楼前,陈兵仗于旌门外二十步,乐工步行,兵部尚书介胃执钺,于旌门中路前导,协律郎二人执麾,门外分导,太常卿跪请奏凯乐。乐阕,太常卿跪奏‘乐毕’。兵部尚书、太常卿退,乐工立于旌门外,引俘馘入献,及称贺,俘囚出,乃退。”  卷二十五  志第十四车服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  凡天子之车:  曰玉路者,祭祀、纳后所乘也,青质,玉饰末;金路者,飨、射、祀还、饮至所乘也,赤质,金饰末;象路者,行道所乘也,黄质,象饰末;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木路者,蒐田所乘也,黑质,漆之。五路皆重舆,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苣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一、铃二在轼前,鸾十二在衡。龙辀前设鄣尘。青盖三层,绣饰。上设博山方镜,下圆镜。树羽。轮金根、硃班、重牙。左建旗,十有二旒,画升龙,其长曳地,青绣绸杠。右载闟戟,长四尺,广三尺,黻文。旗首金龙衔锦结绶及緌带,垂铃。金鍐方釳,插翟尾五焦,镂锡,鞶缨十二就。旌旗、盖、鞶缨,皆从路质,唯盖里皆用黄。五路皆有副。159   耕根车者,耕藉所乘也,青质,三重盖,余如玉路。安车者,临幸所乘也,金饰重舆,曲壁,紫油纁,硃里通幰,硃丝络网,硃鞶缨,硃覆发具络,驾赤骝。副路、耕根车、安车,皆八鸾。四望车者,拜陵、临吊所乘也,制如安车,青油纁,硃里通幰,硃丝络网。又有属车十乘:一曰指南车,二曰记里鼓车,三曰白鹭车,四曰鸾旗车,五曰辟恶车,六曰皮轩车,七曰羊车,与耕根车、四望车、安车为十乘。行幸陈于卤簿,则分前后;大朝会,则分左右。  皇后之车六:  重翟车者,受册、从祀、飨庙所乘也,青质,青油纁,硃里通幰,绣紫络带及帷,八鸾,镂锡,鞶缨十二就,金鍐方釳,树翟羽,硃总。  厌翟车者,亲桑所乘也,赤质,紫油纁,硃里通幰,红锦络带及帷。  翟车者,归宁所乘也,黄油纁,黄里通幰,白红锦络带及帷。三车皆金饰末,轮画硃牙,箱饰翟羽,硃丝络网,鞶、缨色皆从车质。  安车者,临幸所乘也,制如金路,紫油纁,硃里通幰。  四望车者,拜陵、临丧所乘也,青油纁,硃里通幰。  金根车者,常行所乘也,紫油纁,硃里通幰。  夫人乘厌翟车,九嫔乘翟车,婕妤以下乘安车。外命妇、公主、王妃乘厌翟车。一品乘白铜饰犊车,青油纁,硃里通幰,硃丝络网。二品以下去油纁、络网。四品有青偏幰。  皇太子之车三:  金路者,从祀、朝贺、纳妃所乘也,赤质,金饰末,重较,箱画苣文鸟兽,黄屋,伏鹿轼,龙辀,金凤一,在轼前,设鄣尘,硃黄盖里,轮画硃牙。左建旗九旒,右载闟戟,旗首金龙衔结绶及铃緌,入鸾二铃,金鍐方釳,树翟尾五焦,镂锡,鞶缨九就。  轺车者,五日常服、朝飨、宫臣、出入行道所乘也。  四望车者,临吊所乘也。二车皆金饰末,紫油纁,硃里通幰。159   亲王及武职,一品有象路,青油纁,硃里通幰,硃丝络网。二品、三品有革路,硃里青通幰。四品有木路,五品有轺车,皆碧里青偏幰。象饰末,班轮,八鸾,左建旗,画升龙,右载闟戟。革路、木路,左建旃。轺车,曲壁,碧里青通幰。诸路,硃质、硃盖、硃旗、硃班轮。一品之旃九旒,二品八旒,三品七旒,四品六旒,鞶缨就亦如之。三品以上珂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六品以下去通幰及珂。  王公车路,藏于太仆,受制、行册命、巡陵、昏葬则给之。余皆以骑代车。  凡天子之服十四:  大裘冕者,祀天地之服也。广八寸,长一尺二寸,以板为之,黑表,纁里,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大裘,缯表,黑羔表为缘,纁里,黑领、襟、襟缘,硃裳,白纱中单,皁领,青襟、襈、裾,硃袜,赤舄。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佩。黑组大双绶,黑质,黑、黄、赤、白、缥、绿为纯,为备天地四方之色。广一尺,长二丈四尺,五百首。纷广二寸四分,长六尺四寸,色如绶。又有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如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革带,以白皮为之,以属佩、绶、印章。鞶囊,亦曰鞶带,博三寸半,加金镂玉钩褵。大带,以素为之,以硃为里,在腰及垂皆有裨,上以硃锦,贵正色也,下以绿锦,贱间色也,博四寸。纽约,贵贱皆用青组,博三寸。黻以缯为之,随裳色,上广一尺,以象天数,下广二尺以象地数,长三尺,硃质,画龙、火、山三章,以象三才,其颈五寸,两角有肩,广二寸,以属革带。朝服谓之鞸,冕服谓之黻。  衮冕者,践祚、飨庙、征还、遣将、饮至、加元服、纳后、元日受朝贺、临轩册拜王公之服也。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金饰玉簪导,垂白珠十二旒,硃丝组带为缨,色如绶。深青衣纁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衣画,裳绣,以象天地之色也。自山、龙以下,每章一行为等,每行十二。衣、褾、领,画以升龙,白纱中单,黻领,青褾、襈、裾,韨绣龙、山、火三章,舄加金饰。  冕者,有事远主之服也。八旒,七章:华虫、火、宗彝三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  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七旒,五章:宗彝、藻、粉米在衣;黼、黻在裳。  絺冕者,祭社稷、飨先农之服也。六旒,三章:絺、粉米在衣;黼、黻在裳。159   玄冕者,蜡祭百神、朝日、夕月之服也。五旒,裳刺黼一章。自衮冕以下,其制一也,簪导、剑、佩、绶皆同。  通天冠者,冬至受朝贺、祭还、燕群臣、养老之服也。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金博山,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绛纱袍,硃里红罗裳,白纱中单,硃领、褾、襈、裾,白裙、襦,绛纱蔽膝,白罗方心曲领,白蔑,黑舄。白假带,其制垂二绦帛,以变祭服之大带。天子未加元服,以空顶黑介帻,双童髻,双玉导,加宝饰。三品以上亦加宝饰,五品以上双玉导,金饰,六品以下无饰。  缁布冠者,始冠之服也。天子五梁,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九品以上一梁。  武弁者,讲武、出征、搜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之服也。有金附蝉,平巾帻。  弁服者,朔日受朝之服也。以鹿皮为之,有攀以持发,十有二綦,玉簪导,绛纱衣,素裳,白玉双佩,革带之后有鞶囊,以盛小双绶,白韈,乌皮履。  黑介帻者,拜陵之服也。无饰,白纱单衣,白裙、襦,革带,素韈,乌皮履。  白纱帽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以乌纱为之,白裙、襦,白韈,乌皮履。  平巾帻者,乘马之服也。金饰,玉簪导,冠支以玉,紫褶,白袴,玉具装,珠宝钿带,有鞾。  白帢者,临丧之服也。白纱单衣,乌皮履。  皇后之服三:  袆衣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深青织成为之,画翚,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硃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领为缘,用翟为章,三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裨、纽约、佩、绶如天子,青韈,舄加金饰。  鞠衣者,亲蚕之服也。黄罗为之,不画,蔽膝、大带、革带、舄随衣色,余同袆衣。159   钿钗襢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十一钿,服用杂色而不画,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  皇太子之服六:  衮冕者,从祀、谒庙、加元服、纳妃之服也。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犀簪导,青纩充耳。黑衣纁裳,凡九章:龙、山、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在裳。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革带金钩褵,大带,瑜玉双佩。硃组双大绶,硃质,赤、白、缥、绀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三百二十首。黻随裳色,有火、山二章。白韈,赤舄,硃履,加金涂银扣饰。鹿卢玉具剑如天子。  远游冠者,谒庙、还宫、元日朔日入朝、释奠之服也。以具服,远游冠三梁,加金博山,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犀簪导,绛纱袍,红裳,白纱中单,黑领、褾、襈、裾,白裙、襦,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白韈,黑舄。朔日入朝,通服绔褶。  公服者,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之服也。远游冠,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金钩褵,假带,瑜玉只佩,方心,纷,金缕鞶囊,纯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色如大绶。  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宾客之服也。白裙、襦,乌皮履。  弁服者,朔、望视事之服也。鹿皮为之,犀簪导,组缨九綦,绛纱衣,素裳,革带,鞶囊,小绶,双佩。自具服以下,皆白韈,乌皮履。  平巾帻者,乘马之服也。金饰,犀簪导,紫裙,白袴,起梁珠宝钿带,鞾。进德冠者,亦乘马之服也。九綦,加金饰,有袴褶,常服则有白裙、襦。  皇太子妃之服有三:  褕翟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青织成。文为摇翟,青质,五色九等。素纱中单,黼领,硃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用緅为领缘,以翟为章二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不硃里,青韈,舄加金饰,佩、绶如皇太子。  鞠衣者,从蚕之服也。以黄罗为之,制如褕翟,无雉,蔽膝、大带随衣色。159   钿钗襢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九钿,其服用杂色,制如鞠衣,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花九树,有两博鬓。  群臣之服二十有一:  衮冕者,一品之服也。九旒,青綦为珠,贯三采玉,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青纩充耳,宝饰角簪导。青衣纁裳,九章:龙、山、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在裳,皆绛为绣遍衣。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硃韈,赤舄。革带钩褵,大带,黻随裳色。金宝玉饰剑镖首,山玄玉佩。绿綟绶,绿质,绿、紫、黄、赤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二百四十首。郊祀太尉摄事亦服之。  冕者,二品之服也。八旒,青衣纁裳,七章: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在裳,银装剑,佩水苍玉,紫绶、紫质,紫、黄、赤为纯,长一丈六尺,广八寸,一百八十首。革带之后有金镂鞶囊,金饰剑,水苍玉佩,硃韈,赤舄。  毳冕者,三品之服也。七旒,宝饰角簪导,五章:宗彝、藻、粉米在衣;黼、黻在裳。韨二章:山、火。紫绶如二品,金银镂鞶囊,金饰剑,水苍玉佩,硃韈,赤舄。  絺冕者,四品之服也。六旒,三章:粉米在衣;黼、黻在裳,中单,青领。韨,山一章。银镂鞶囊。自三品以下皆青绶,青质,青、白、红为纯,长一丈四尺,广七寸,一百四十首,金饰剑,水苍玉佩,硃韈,赤舄。  玄冕者,五品之服也。以罗为之,五旒,衣、韨无章,裳刺黻一章。角簪导,青衣纁裳,其服用。大带及裨,外黑内黄,黑绶绀质,青绀为纯,长一丈二尺,广六寸,一百二十首。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金饰剑,水苍玉佩,硃韈,赤舄。三品以下私祭皆服之。  平冕者,郊庙武舞郎之服也。黑衣绛裳,革带,乌皮履。  爵弁者,六品以下九品以上从祀之服也。以为之,无旒,黑缨,角簪导,青衣纁裳,白纱中单,青领、褾、襈、裾,革带钩褵,大带及裨内外皆缁,爵韡,白韈,赤履。五品以上私祭皆服之。159   武弁者,武官朝参、殿庭武舞郎、堂下鼓人、鼓吹桉工之服也。有平巾帻,武舞绯丝布大袖,白练衤盍裆,螣蛇起梁带,豹文大口绔,乌皮鞾。鼓人硃褷衣,革带,乌皮履。鼓吹桉工加白练衤盍裆。  弁服者,文官九品公事之服也。以鹿皮为之,通用乌纱,牙簪导。缨:一品九綦,二品八綦,三品七綦,四品六綦,五品五綦,犀簪导,皆硃衣素裳,革带,鞶囊,小绶,双佩,白韈,乌皮履。六品以下去綦及鞶囊、绶、佩。六品、七品绿衣,八品、九品青衣。  进贤冠者,文武朝参、三老五更之服也。黑介帻,青緌。纷长六尺四寸,广四寸,色如其绶。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及国官一梁,六品以下私祭皆服之。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有黄金珰,附蝉,貂尾。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诸州大中正一梁绛纱公服。殿庭文舞郎,黄纱袍,黑领、襈,白练衤盍裆,白布大口绔,革带,乌皮履。  远游冠者,亲王之服也。黑介帻,三梁,青緌,金钩褵大带,金宝饰剑,玉镖首,纁硃绶,硃质,赤、黄、缥、绀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二百四十首。黄金珰,附蝉,诸王则否。  法冠者,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之服也。一名解廌冠。  高山冠者,内侍省内谒者、亲王司阁、谒者之服也。  委貌冠者,郊庙文舞郎之服也。有黑丝布大袖,白练领、褾,绛布大口绔,革带,乌皮履。  却非冠者,亭长、门仆之服也。  平巾帻者,武官、卫官公事之服也。金饰,五品以上兼用玉,大口绔,乌皮鞾,白练裙、襦,起梁带。陪大仗,有裲裆、螣蛇。朝集从事、州县佐史、岳渎祝史、外州品子、庶民任掌事者服之,有绯褶、大口绔,紫附褷。文武官骑马服之,则去裲裆、珣蛇。袴褶之制:五品以上,细绫及罗为之,六品以下,小绫为之,三品以上紫,五品以上绯,七品以上绿,九品以上碧。裲裆之制:一当胸,一当背,短袖覆膊。螣蛇之制:以锦为表,长八尺,中实以绵,象蛇形。起梁带之制:三品以上,玉梁宝钿,五品以上,金梁宝钿,六品以下,金饰隐起而已。  黑介帻者,国官视品、府佐谒府、国子大学四门生俊士参见之服也。簪导,白纱单衣,青襟、褾、领,革带,乌皮履。未冠者,冠则空顶黑介帻,双童髻,去革带。书算律学生、州县学生朝参,则服乌纱帽,白裙、襦,青领。未冠者童子髻。159   介帻者,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下、登歌工人之服也。绛公服,以缦绯为之,制如绛纱单衣,方心曲领,革带钩褵,假带,韈,乌皮履。九品以上则绛褷衣,制如绛公服而狭,袖形直如褵,不垂,绯褶大口绔,紫附褵,去方心曲领、假带。登歌工人,硃连裳,革带,乌皮履。殿庭加白练衤盍裆。  平巾绿帻者,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奉觯之服也。青丝布绔褶。羊车小史,五辫髻,紫碧腰襻,青耳屩。漏刻生、漏童,总角髻,皆青丝布绔褶。  具服者,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大事之服也,亦曰朝服。冠帻,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黑领、袖,黑褾、襈、裾,白裙、襦,革带金钩褵,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白韈,乌皮舄,剑,纷,鞶囊,双佩,双绶。六品以下去剑、佩、绶,七品以上以白笔代簪,八品、九品去白笔,白纱中单,以履代舄。  从省服者,五品以上公事、朔望朝谒、见东宫之服也,亦曰公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钩褵,假带,方心,韈,履,纷,鞶囊,双佩,乌皮履。六品以下去纷、鞶囊、双佩。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之婚,假絺冕。五品以上子孙,九品以上子,爵弁。庶人婚,假绛公服。  命妇之服六:  翟衣者,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外命妇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之服也。青质,绣翟,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中单,黼领,硃縠褾、襈、裾,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加文绣,重雉为章二等。大带随衣色,以青衣,革带,青韈,舄,佩,绶,两博鬓饰以宝钿。一品翟九等,花钗九树;二品翟八等,花钗八树;三品翟七等,花钗七树;四品翟六等,花钗六树;五品翟五等,花钗五树。宝钿视花树之数。  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  礼衣者,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服也。通用杂色,制如钿钗礼衣,唯无首饰、佩、绶。159   公服者,常供奉之服也。去中单、蔽膝、大带,九品以上大事、常供奉亦如之。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也。公主、王妃佩、绶同诸王。  花钗礼衣者,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  大袖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韈、履同裳色,花钗,覆笄,两博鬓,以金银杂宝饰之。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  妇人燕服视夫。百官女嫁、庙见摄母服。五品以上媵降妻一等,妾降媵一等,六品以下妾降妻一等。  天子有传国玺及八玺,皆玉为之。神玺以镇中国,藏而不用。受命玺以封禅礼神,皇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帝之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召王公,天子行玺以报四夷书,天子之玺以劳四夷,天子信玺以召兵四夷,皆泥封。大朝会则符玺郎进神玺、受命玺于御座,行幸则合八玺为五舆,函封从于黄钺之内。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及妃,玺皆金为之,藏而不用。太皇太后、皇太后封令书以宫官印,皇后以内侍省印,皇太子以左春坊印,妃以内坊印。  初,太宗刻受命玄玺,以白玉为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中宗即位,复为玺。开元六年,复为宝。天宝初,改玺书为宝书。十载,改传国宝为承天大宝。  初,高祖入长安,罢隋竹使符,班银菟符,其后改为铜鱼符,以起军旅、易守长,京都留守、折冲府、捉兵镇守之所及左右金吾、宫苑总监、牧监皆给之。畿内则左三右一,畿外则左五右一,左者进内,右者在外,用始第一,周而复始。宫殿门、城门,给交鱼符、巡鱼符。左厢、右厢给开门符、闭门符。亦左符进内,右符监门掌之。蕃国亦给之,雄雌各十二,铭以国名,雄者进内,雌者付其国。朝贡使各赍其月鱼而至,不合者劾奏。  传信符者,以给垂阝驿,通制命。皇太子监国给双龙符,左右皆十。两京、北都留守给麟符,左二十,右十九。东方诸州给青龙符,南方诸州硃雀符,西方诸州驺虞符,北方诸州玄武符,皆左四右三。左者进内,右者付外。行军所亦给之。159   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左二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官有贰者加左右,皆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刻姓名者,去官纳之,不刻者传佩相付。  有传符、铜鱼符者,给封符印,发驿、封符及封鱼函用之。有铜鱼而无传符者,给封函,还符、封函用之。  天子巡幸,则京师、东都留守给留守印,诸司从行者,给行从印。  木契符者,以重镇守、慎出纳,畿内左右皆三,畿外左右皆五。皇帝巡幸,太子监国,有军旅之事则用之,王公征讨皆给焉,左右各十九。太极殿前刻漏所,亦以左契给之,右以授承天门监门,昼夜勘合,然后鸣鼓。玄武门苑内诸门有唤人木契,左以进内,右以授监门,有敕召者用之。鱼契所降,皆有敕书。尚书省符,与左同乃用。  大将出,赐旌以颛赏,节以颛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县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余与旌同。  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银袋,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饰袋。垂拱中,都督、刺史始赐鱼。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然员外、试、检校官,犹不佩鱼。景云中,诏衣紫者鱼袋以金饰之,衣绯者以银饰之。开元初,附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金鱼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绯、鱼袋,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中书令张嘉贞奏,致仕者佩鱼终身,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当时服硃紫、佩鱼者众矣。  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鞾,与贵臣通服。唯天子之带有十三镮,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于庶人。159   至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腰带者,搢垂头以下,名曰钅宅尾,取顺下之义。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亲王及三品、二王後,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绫罗,色用硃,饰以金。六品以上服丝布交梭双紃绫,色用黄。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八品、九品服用青,饰以鍮石。勋官之服,随其品而加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则服绢施布,色用黄白,饰以铁、铜。  太宗时,又命七品服龟甲双巨十花绫,色用绿。九品服丝布杂绫,色用青。是时士人以棠苎襕衫为上服,贵女功之始也。一命以黄,再命以黑,三命以纁,四命以绿,五命以紫。士服短褐,庶人以白。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之。”又请:“裹头者,左右各三襵,以象三才,重系前脚,以象二仪。”诏皆从之。太尉长孙无忌又议:“服袍者下加襕,绯、紫、绿皆视其品,庶人以白。”  太宗尝以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又制进德冠以赐贵臣,玉綦,制如弁服,以金饰梁,花趺,三品以上加金络,五品以上附山云。自是元日、冬至、朔、望视朝,服翼善冠,衣白练裙襦。常服则有袴褶与平巾帻,通用翼善冠。进德冠制如幞头,皇太子乘马则服进德冠,九綦,加金饰,犀簪导,亦有绔褶,燕服用紫。其后朔、望视朝,仍用弁服。  显庆元年,长孙无忌等曰:“武德初,撰《衣服令》,天子祀天地服大裘冕。按周郊被衮以象天。戴冕藻十有二旒,与大裘异。《月令》:孟冬,天子始裘以御寒。若启蛰祈谷,冬至报天,服裘可也。季夏迎气,龙见而雩,如之何可服?故历代唯服衮章。汉明帝始采《周官》、《礼记》制祀天地之服,天子备十二章,后魏、周、隋皆如之。伏请郊祀天地服衮冕,罢大裘。又新礼,皇帝祭社稷服絺冕,四旒,三章;祭日月服玄冕,三旒,衣无章。按令文,四品、五品之服也。三公亚献皆服衮,孤卿服毳、,是天子同于大夫,君少臣多,非礼之中。且天子十二为节以法天,乌有四旒三章之服?若诸臣助祭,冕与王同,是贵贱无分也。若降王一等,则王服玄冕,群臣服爵弁,既屈天子,又贬公卿。《周礼》此文,久不用矣,犹祭祀之有尸侑,以君亲而拜臣子,硩蔟、蝈氏之职,不通行者盖多,故汉魏承用衮冕。今新礼,亲祭日月,服五品之服,请循历代故事,诸祭皆用衮冕。”制曰:“可。”无忌等又曰:“礼,皇帝为诸臣及五服亲举哀,素服,今服白袷,礼令乖舛。且白袷出近代,不可用。”乃改以素服。自是鷩冕以下,天子不复用,而白袷废矣。其后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銙七。159   武后擅政,多赐群臣巾子、绣袍,勒以回文之铭,皆无法度,不足纪。至中宗,又赐百官英王踣样巾,其制高而踣,帝在籓时冠也。其后文官以紫黑施为巾。赐供奉官及诸司长官,则有罗巾、圆头巾子,后遂不改。  初,职事官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砺石,一品以下则有手巾、算袋、佩刀、砺石。至睿宗时,罢佩刀、砺石,而武官五品以上佩韘七事,佩刀、刀子、蛎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是也。  时皇太子将释奠,有司草仪注,从臣皆乘马著衣冠,左庶子刘子玄议曰:“古大夫乘车,以马为騑服,魏、晋朝士驾牛车。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伐,据鞍顾眄。则鞍马行于军旅,戎服所便。江左尚书郎乘马,则御史治之。颜延年罢官,骑马出入,世称放诞。近古专车则衣朝服,单马则衣亵服。皇家巡谒陵庙,册命王公,则盛服冠履,乘路车。士庶有以衣冠亲迎者,亦时服箱。其余贵贱,皆以骑代车。比者,法驾所幸,侍臣朝服乘马。今既舍车,而冠履不易,何者?褒衣、博带、革履、高冠,车中之服也。韈而镫,跣而乘,非唯盩古,亦自取惊蹶。议者以秘阁梁《南郊图》,有衣冠乘马者,此图后人所为也。古今图画多矣,如画群公祖二疏,而有曳芒屩者;画昭君入匈奴,而妇人有施帷冒者。夫芒屩出于水乡,非京华所有;帷冒创于隋代,非汉宫所用。岂可因二画以为故实乎?谓乘马衣冠宜省。”太子从之,编于令。  开元初,将有事南郊,中书令张说请遵古制用大裘,乃命有司制二冕。玄宗以大裘朴略,不可通寒暑,废而不服。自是元正朝会用衮冕、通天冠,百官朔、望朝参,外官衙日,则佩算袋,余日则否。玄宗谒五陵,初用素服,朔、望朝颛用常服。弁服、翼善冠皆废。  唐初,赏硃紫者服于军中,其后军将亦赏以假绯紫,有从戎缺骻之服,不在军者服长袍,或无官而冒衣绿。有诏殿中侍御史纠察。诸卫大将军、中郎将以下给袍者,皆易其绣文:千牛卫以瑞牛,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虎,武卫以鹰,威卫以豹,领军卫以白泽,金吾卫以辟邪。行六品者,冠去綦珠,五品去鞶囊、双佩,幞头用罗縠。  妇人服从夫、子,五等以上亲及五品以上母、妻,服紫衣,腰襻褾缘用锦绣。九品以上母、妻,服硃衣。流外及庶人不服绫、罗、縠、五色线鞾、履。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  二十五年,御史大夫李适之建议:“冬至、元日大礼,朝参官及六品清官服硃衣,六品以下通服绔褶。”天宝中,御史中丞吉温建议:159 “京官朔、望朝参,衣硃绔褶,五品以上有珂伞。”德宗尝赐节度使时服,以雕衔绶带,谓其行列有序,牧人有威仪也。元和十二年,太子少师郑余庆言:“百官服朝服者多误。自今唯职事官五品兼六品以上散官者,则有佩、剑、绶,其余皆省。”  初,妇人施冪釭以蔽身,永徽中,始用帷冒,施裙及颈,坐檐以代乘车。命妇朝谒,则以驼驾车。数下诏禁而不止。武后时,帷冒益盛,中宗后乃无复冪釭矣。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佼攵之,至露髻驰骋,而帷冒亦废,有衣男子衣而鞾,如奚、契丹之服。武德间,妇人曳履及线鞾。开元中,初有线鞋,侍儿则著履,奴婢服襕衫,而士女衣胡服,其后安禄山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  巴、蜀妇人出入有兜笼,乾元初,蕃将又以兜笼易负,遂以代车。  文宗即位,以四方车服僭奢,下诏准仪制令,品秩勋劳为等级。职事官服绿、青、碧,勋官诸司则佩刀、砺、纷、帨。诸亲朝贺宴会之服:一品、二品服玉及通犀,三品服花犀、班犀。车马无饰金银。衣曳地不过二寸,袖不过一尺三寸。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袍袄之制:三品以上服绫,以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双孔雀;四品、五品服绫,以地黄交枝;六品以下服绫,小窠无文及隔织、独织。一品导从以七骑;二品、三品以五骑;四品以三骑;五品以二骑;六品以一骑。五品以上及节度使册拜、婚会,则车有幰。外命妇一品、二品、三品乘金铜饰犊车,檐舁以八人,三品舁以六人;四品、五品乘白铜饰犊车,檐舁以四人;胥吏、商贾之妻老者乘苇{厶大}车,兜笼舁以二人。度支、户部,盐铁门官等服细葛布,无纹绫,绿暗银蓝铁带,鞍、辔、衔、镫以鍮石。未有官者,服粗葛布、官施,绿铜铁带,乘蜀马、铁镫。行官服紫粗布、施,蓝铁带。中官不衣纱縠绫罗,诸司小儿不服大巾,商贾、庶人、僧、道士不乘马。妇人衣青碧缬、平头小花草履、彩帛缦成履,而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及吴越高头草履。王公之居,不施重栱、藻井。三品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五品堂五间七架,门三间两架;六品、七品堂三间五架,庶人四架,而门皆一间两架。常参官施悬鱼、对凤、瓦兽、通栿乳梁。诏下,人多怨者。京兆尹杜悰条易行者为宽限,而事遂不行。唯淮南观察使李德裕令管内妇人衣袖四尺者阔一尺五寸,裙曳地四五寸者减三寸。  开成末,定制:宰相、三公、师保、尚书令、仆射、诸司长官及致仕官,疾病许乘檐,如汉、魏载舆、步舆之制,三品以上官及刺史,有疾暂乘,不得舍驿。159   卷二十六  志第十五历一  历法尚矣。自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其事略见于《书》。而夏、商、周以三统改正朔,为历固已不同,而其法不传。至汉造历,始以八十一分为统母,其数起于黄钟之龠,盖其法一本于律矣。其后刘歆又以《春秋》、《易象》推合其数,盖傅会之说也。至唐一行始专用大衍之策,则历术又本于《易》矣。盖历起于数,数者,自然之用也。其用无穷而无所不通,以之于律、于《易》,皆可以合也。然其要在于候天地之气,以知四时寒暑,而仰察天日月星之行运,以相参合而已。然四时寒暑无形而运于下,天日月星有象而见于上,二者常动而不息。一有一无,出入升降,或迟或疾,不相为谋。其久而不能无差忒者,势使之然也。故为历者,其始未尝不精密,而其后多疏而不合,亦理之然也。不合,则屡变其法以求之。自尧、舜、三代以来,历未尝同也。  唐终始二百九十余年,而历八改。初曰《戊寅元历》,曰《麟德甲子元历》,曰《开元大衍历》,曰《宝应五纪历》,曰《建中正元历》,曰《元和观象历》,曰《长庆宣明历》,曰《景福崇玄历》而止矣。  高祖受禅,将治新历,东都道士傅仁均善推步之学,太史令庾俭、丞傅弈荐之。诏仁均与俭等参议,合受命岁名为《戊寅元历》。乃列其大要,所可考验者有七,曰:“唐以戊寅岁甲子日登极,历元戊寅,日起甲子,如汉《太初》,一也。冬至五十余年辄差一度,日短星昴,合于《尧典》,二也。周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入蚀限,合于《诗》,三也。鲁僖公五年壬子冬至,合《春秋命历序》,四也。月有三大、三小,则日蚀常在朔,月蚀常在望,五也。命辰起子半,命度起虚六,符阴阳之始,六也。立迟疾定朔,则月行晦不东见,朔不西朓,七也。”高祖诏司历起二年用之,擢仁均员外散骑侍郎。  三年正月望及二月、八月朔,当蚀,比不效。六年,诏吏部郎中祖孝孙考其得失。孝孙使算历博士王孝通以《甲辰历》法诘之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七宿毕见,举中宿言耳。举中宿,则余星可知。仁均专守昴中,执文害意,不亦谬乎?又《月令》仲冬‘昏东壁中’159 ,明昴中非为常准。若尧时星昴昏中,差至东壁,然则尧前七千余岁,冬至昏翼中,日应在东井。井极北,去人最近,故暑;斗极南,去人最远,故寒。寒暑易位,必不然矣。又平朔、定朔,旧有二家。三大、三小,为定朔望;一大、一小,为平朔望。日月行有迟速,相及谓之合会。晦、朔无定,由时消息。若定大小皆在朔者,合会虽定,而蔀、元、纪首三端并失。若上合履端之始,下得归馀于终,合会有时,则《甲辰元历》为通术矣。”仁均对曰:“宋祖冲之立岁差,隋张胄玄等因而修之。虽差数不同,各明其意。孝通未晓,乃热南斗为冬至常星。夫日躔宿度,如垂阝传之过,宿度既差,黄道随而变矣。《书》云:‘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孔氏云:‘集,合也。不合则日蚀可知。’又云:‘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既有先后之差,是知定朔矣。《诗》云:‘十月之交,朔月辛卯。’又《春秋传》曰:‘不书朔,官失之也。’自后历差,莫能详正。故秦、汉以来,多非朔蚀。宋御史中丞何承天微欲见意,不能详究,乃为散骑侍郎皮延宗等所抑。孝通之语,乃延宗旧说。治历之本,必推上元,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夜半甲子朔旦冬至。自此七曜散行,不复余分普尽,总会如初。唯朔分、气分,有可尽之理,因其可尽,即有三端。此乃纪其日数之元尔。或以为即夜半甲子朔冬至者,非也。冬至自有常数,朔名由于月起,月行迟疾匪常,三端安得即合。故必须日月相合与至同日者,乃为合朔冬至耳。”孝孙以为然,但略去尤疏阔者。  九年,复诏大理卿崔善为与孝通等较定,善为所改凡数十条。初,仁均以武德元年为历始,而气、朔、迟疾、交会及五星皆有加减。至是复用上元积算。其周天度,即古赤道也。  贞观初,直太史李淳风又上疏论十有八事,复诏善为课二家得失,其七条改从淳风。十四年,太宗将亲祀南郊,以十一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淳风新术,以甲子合朔冬至,乃上言:“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十一月当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以减余稍多,子初为朔,遂差三刻。”司历南宫子明、太史令薛颐等言:“子初及半,日月未离。淳风之法,较春秋已来晷度薄蚀,事皆符合。”国子祭酒孔颖达等及尚书八座参议,请从淳风。又以平朔推之,则二历皆以朔日冬至,于事弥合。且平朔行之自古,故《春秋传》或失之前,谓晦日也。虽癸亥日月相及,明日甲子,为朔可也。从之。十八年,淳风又上言:“仁均历有三大、三小,云日月之蚀,必在朔望。十九年九月后,四朔频大。”诏集诸解历者详之,不能定。庚子,诏用仁均平朔,讫麟德元年。  仁均历法祖述胄玄,稍以刘孝孙旧议参之,其大最疏于淳风。然更相出入,其有所中,淳风亦不能逾之。今所记者,善为所较也。  《戊寅历》上元戊寅岁至武德九年丙戌,积十六万四千三百四十八算外。159   章岁六百七十六。亦名行分法。章闰二百四十九。章月八千三百六十一。  月法三十八万四千七十五。日法万三千六。时法六千五百三度法、气法九千四百六十四气时法千一百八十三。  岁分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六百七十五。岁余二千三百一十五。周分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半。斗分一千四百八十五半。没分七万六千八百一十五。没法千一百三。  历日二十七,历余万六千六十四。历周七十九万八千二百。历法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八。余数四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章月乘年,如章岁得一,为积月。以月法乘积月,如日法得一,为朔积日;余为小余。  日满六十,去之;余为大余。命甲子算外,得天正平朔。加大余二十九、小余六千九百一,得次朔。加平朔大余七、小余四千九百七十六、小分四之三,为上弦。又加,得望。又加,得下弦。余数乘年,如气法得一,为气积日。命日如前,得冬至。加大余十五、小余二千六十八、小分八之一,得次气日。加四季之节大余十二、小余千六百五十四、小分四,得土王。凡节气小余,三之,以气时法而一,命子半算外,各其加时。置冬至小余,八之,减没分,余满没法为日。加冬至去朔日算,依月大小去之,日不满月算,得没日。余分尽为减。加日六十九、余七百八,得次没。  以平朔、弦、望入气日算乘损益率,如十五得一,以损益盈缩数,为定盈缩分。凡不尽半法已上亦从一。以历法乘朔积日,满历周去之;余如历法得一,为日。命日算外,得天正平朔夜半入历日及余。次日加一,累而裁之。若以万四千四百八十四乘平朔小余,如六千五百三而一,不尽,为小分,以加夜半入历日。加之满历日及余,去之,得平朔加时所入,加历日七、余万一千八十四、小分三千九百九十五,命如前,得上弦。又加,得望、下弦及后朔。159   历行分与次日相减,为行差,后多为进,后少为退。减去行分六百七十六,为差法。各置平朔、弦、望加时入历日余,乘所入日损益率,以损益其下积分,差法除,为定盈缩积分。置平朔、弦、望小余,各以入气积分盈加、缩减之,以入历积分盈减、缩加之,满若不足、进退日法,皆为定大小余,命日甲子算外。以岁分乘年为积分,满周分去之;余如度法得一,为度。命以虚六,经斗去分,得冬至日度及分。以冬至去朔日算及分减之,得天正平朔前夜半日度及分。以小分法十四约度分为行分。凡小分满法成行分,行分满法成度。若注历,又以二十六约行分。月星准此。斗分百七十七,小分七半。累加一度,得次日。以行分法乘朔、望定小余,以九百二十九除为度分,又以十四约为行分。以加夜半度,为朔、望加时日度。定朔加时,日月同度。望则因加日度百八十二、行分四百二十六、小分十太。以夜半入历日余乘行差,满历法得一,以进加、退减历行分,为行定分。以朔定小余乘之,满日法得一,为行分。以减加时月度,为朔、望夜半月度。求次日,加月行定分,累之。  ○岁星  率三百七十七万五千二十三。  终日三百九十八,行分五百九十六,小分七。  平见,入冬至初日,减行分五千四百一十一。自后日损所减百二十分。立春初,日增所加六十分。春分,均加四日。清明毕谷雨,均加五日。立夏毕大暑,均加六日。立秋初日,加四千八十分。乃日损所加六十七分。入寒露,日增所减百一十七分。入小雪,毕大雪,均减八日。  初见,顺,日行百七十一分,日益迟一分,百一十四日行十九度二百九分。而留,二十六日。乃退,日九十七分,八十四日退十二度三十六分。又留,二十五日五百九十六分,小分七。凡五星留日有分者,以初定见日分加之。若满行分法,去之,又增一日。乃顺,初日行六十分,日益疾一分,百一十四日行十九度四百三十七分。而伏。  ○荧惑  率七百三十八万一千二百二十三。  终日七百七十九,行分六百二十六,小分三。  平见,入冬至初日,减万六千三百五十四分。乃日损所减五百四十五分。入大寒,日增所加四百二十六分。入雨水后,均加二十九日。立夏初日,加万九千三百九十二分。乃日损所加二百一十三分。入立秋初,依平。入处暑,日增所减百八十四分。入小雪后,均减二十五日。159   初见,入冬至,初率二百四十一日行百六十三度。自后二日损日度各一,自百二十八日,率百七十七日行九十九度,毕百六十一日。又三日损一,尽百八十二日,率百七十日行九十二度,毕百八十八日。乃三日益一,尽二百二十七日,率百八十三日行百五度。又二日益一,尽二百四十九日,率百九十四日行百一十六度。又每日益一,尽二百一十日,率二百五十五日行百七十七度,毕三百三十七日。乃二日损一,尽大雪,复初见。入小寒后,三日去日率一。入雨水,毕立夏,均去日率二十。自后三日减所去一日,毕小暑,依平,为定日率。若入处暑,毕秋分,皆去度率六。各依冬至后日数而损益之,又依所入之气以减之,为前疾日度率。若初行入大寒,毕大暑,皆差行,日益迟一分;其余皆平行。若入白露,毕秋分,初迟,日行半度,四十日行二十度。即去日率四十、度率二十,别为半度之。行讫,然后求平行分,续之。以行分法乘度定率,如日定率而一,为平行分。不尽,为小分。求差行者,减日率一,又半之,加平行分,为初日行分。各尽其日度而迟。初日行三百二十六分,日益迟一分半,六十日行二十五度五分。其前疾去度六者,行三十一度五分。此迟初日加六十七分、小分六十分之三十六。  而留,十三日。前疾去日者,分日于二留,奇从后留。乃退,日百九十二分,六十日退十七度二十八分。又留,十二日六百二十六分,小分三。  又顺。后迟,初日行二百三十八分,日益疾一分半,六十日行二十五度三十五分。此迟在立秋至秋分者,加六度,行三十一度三十五分。此迟初日加行分六十七、小分六十分之三十六。而后疾。入冬至,初率二百一十四日行百三十六度。乃每日损一,尽三十七日,率百七十七日行九十九度。又二日损一,尽五十七日,率百六十七日行八十九度,毕七十九日。又三日益一,尽百三十日,率百八十四日行百六度。又二日益一,尽百四十四日,率百九十一日行百一十三度。又每日益一,尽百九十日,率二百三十七日行百五十九度。又每日益二,尽二百日,率二百五十七日行百七十九度。又每日益一,尽二百一十日,率二百六十七日行百八十九度,毕二百五十九日。乃二日损一,毕大雪,复初。后迟加六度者,此后疾去度率六,为定。各依冬至后日数而损益之,为后疾日度率。若入立夏,毕夏至,日行半度,尽六十日,行三十度。若入小暑,毕大暑,尽四十日,行二十度皆去日度率,别为半度之。行讫,然后求平行分,续之。各尽其日度而伏。  ○镇星  率三百五十七万八千二百四十六。159   终日三百七十八,行分六十一。  平见,入冬至初日,减四千八百一十四分。乃日增所减七十九分。入小寒,均减九日。乃每气损所减一日。入夏至初日,均减二日。自后十日损所减一日。小暑五日外,依平。入大暑,日增所加百八十一分。入处暑,均加九日。入白露初日,加六千二分。乃日损所加百三十三分。入霜降,日增所减七十九分。  初见,顺,日行六十分,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四十八分。而留,三十八日。乃退,日四十一分,百日退六度四十四分。又留,三十七日六十一分。乃顺,日行六十分,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四十八分而伏。  ○太白  率五百五十二万六千二百。  终日五百八十三,行分六百二十,小分八。  晨见伏三百二十七日,行分六百二十,小分八。  夕见伏二百五十六日。  晨平见,入冬至,依平。入小寒,日增所加六十六分。入立春,毕立夏,均加三日。小满初日,加千九百六十四分。乃日损所加六十分。入夏至,依平。入小暑,日增所减六十分。入立秋,毕立冬,均减三日。小雪初日,减千九百六十四分。乃日损所减六十六分。  初见,乃退,日半度,十日退五度。而留,九日。乃顺,迟,差行,日益疾八分,四十日行三十度。入大雪毕小满者,依此。入芒种,十日减一度。入小暑,毕霜降,均减三度。入立冬,十日损所减一度,毕小雪。皆为定度。以行分法乘定度,四十除,为平行分。又以四乘三十九,以减平行,为初日行分。平行,日一度,十五日行十五度。入小寒,十日益日度各一。入雨水后,皆二十一日行二十一度。入春分后,十日减一。毕立夏,依平。入小满后,六日减一。毕立秋,日度皆尽,无平行。入霜降后,四日加一。毕大雪,依平。疾,百七十日行二百四度。前顺迟减度者,计所减之数,以益此度为定。而晨伏。159   夕平见,入冬至,日增所减百分。入启蛰,毕春分,均减九日。清明初日,减五千九百八十六分。乃日损所减百分。入芒种,依平。入夏至,日增所加百分。入处暑,毕秋分,均加九日。寒露初日,加五千九百八十六分。乃日损所减百分。入大雪,依平。  初见,顺疾,百七十日行二百四度。入冬至毕立夏者,依此。入小满,六日加一度。入夏至,毕小暑,均加五度。入大暑,三日减一度。入立秋,毕大雪,依平。从白露毕春分,皆差行,日益疾一分半。以一分半乘百六十九而半之,以加平行,为初日行分。入清明,毕于处暑,毕平行。乃平行,日一度,十五日行十五度。入冬至后,十日减日度各一。入启蛰,毕芒种,皆九日行九度。入夏至后,五日益一。入大暑,依平。入立秋后,六日加一。毕秋分,二十五日行二十五度。入寒露,六日减一。入大雪,依平。顺迟,日益迟八分,四十日行三十度。前加度者,此依数减之。又留,九日。乃退,日半度,十日退五度。而夕伏。  ○辰星  率百九万六千六百八十三  终日百一十五,行分五百九十四,小分七。  晨见伏六十三日,行分五百九十四,小分七。  夕见伏五十二日。  晨平见,入冬至,均减四日。入小寒,依平。入立春后,均减三日。入雨水,毕立夏,应见不见。其在启蛰、立夏气内,去日十八度外、三十六度内,晨有木、火、土、金一星者,亦见。入小满,依平。入霜降,毕立冬,均加一日。入小雪,至大雪十二日,依平。若在大雪十三日后,日增所减一日。  初见,留,六日。顺迟,日行百六十九分。入大寒,毕启蛰,无此迟行。乃平行,日一度,十日行十度。入大寒后,二日去日度各一,毕于二十日,日度俱尽,无此平行。疾,日行一度六百九分,十日行十九度六分。前无迟行者,此疾日减二百三分,十日行十六度四分。而晨伏。  夕平见,入冬至后,依平。入谷雨,毕芒种,均减二日。入夏至,依平。入立秋,毕霜降,应见不见。其在立秋、霜降气内,夕有星去日如前者,亦见。入立冬,毕大雪,依平。159   初见,顺疾,日行一度六百九分,十日行十九度六分。若入小暑,毕处暑,日减二百三分。乃平行,日一度,十日行十度。入大暑后,二日去日及度各一,毕于二十日,日度俱尽,无此平行。迟,日行百六十九分。若疾减二百三分者,即不须此迟行。又留,六日七分。而夕伏。  各以星率去岁积分,余反以减其率,余如度法得一为日,得冬至后晨平见日及分。以冬至去朔日算及分加之,起天正,依月大小计之,命日算外,得所在日月。金、水各以晨见伏日及分加之,得夕平见。各以其星初日所加减之分,计后日损益之数以损益之。讫,乃以加减平见为定见。其加减分皆满行分法为日。以定见去朔日及分加其朔前夜半日度,又以星初见去日度,岁星十四,太白十一,荧惑、镇星、辰星皆十七,晨减、夕加之,得初见宿度。求次日,各加一日所行度及分。荧惑、太白有小分者,各以日率为母。其行有益疾迟者,副置一日行分,各以其差疾益、迟损,乃加之。留者因前,退则依减,伏不注度。顺行出斗,去其分;退行入斗,先加分。讫,皆以二十六约行分,为度分。  交会法千二百七十四万一千二百五八分。交分法六百三十七万六百二九分。  朔差百八万五千四百九十四二分。望分六百九十一万三千三百五十。交限五百八十二万七千八百五十五八分。望差五十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七一分。  外限六百七十六万七百八十二九分。中限千二百三十五万一千二十五八分。内限千二百一十九万一千四百五十八七分。  以朔差乘积月,满交会法去之;余得天正月朔入平交分。求望,以望分加之。求次月,以朔差加之。其朔望,入大雪,毕冬至,依平。入小寒,日加气差千六百五十分。入启蛰,毕清明,均加七万六千一百分。自后日损所加千六百五十分。入芒种,毕夏至,依平。加之满法,去之。若朔交入小寒毕雨水,及立夏毕小满,值盈二时已下,皆半气差加之。二时已上则否。如望差已下、外限已上有星伏,木、土去见十日外,火去见四十日外,金晨伏去见二十二日外,有一星者,不加气差。入小暑后,日增所减千二百分。入白露,毕霜降,均减九万五千八百二十五分。立冬初日,减六万三千三百分,自后日损所减二千一百一十分。减若不足,加法,乃减之,余为定交分。朔入交分,如交限内限已上、交分中限已下有星伏如前者,不减。不满交分法者,为在外道;满去之,余为在内道。如望差已下,为去先交分,交限已上,以减交分,余为去后交分。皆三日法约,为时数。望则月蚀,朔在内道则日蚀。虽在外道,去交近,亦蚀。在内道,去交远,亦不蚀。159   置蚀望定小余。入历一日,减二百八十;若十五日,即加之;十四日,加五百五十;若二十八日,即减之;余日皆盈加、缩减二百八十:为月蚀定余。十二乘之,时法而一,命子半算外;不尽,得月蚀加时。约定小余如夜漏半已下者,退日算上。  置蚀朔定小余。入历一日,即减二百八十;若十五日,即加之;十四日,加五百五十;若二十八日,即减之;为定。后不入四时加减之限。其内道,春,去交四时已上入历,盈加、缩减二百八十;夏,盈加、缩减二百八十;秋,去交十一时已下,惟盈加二百八十,已上者,盈加五百五十,缩加二百八十;冬,去交五时已下,惟盈加二百八十:皆为定余。十二乘之,时法而一,命子半算外;不尽,为时余,副之。仲辰半前,以副减法为差率;半后,退半辰,以法加余,以副为差率。季辰半前,以法加副为差率;半后,退半辰,以法加余,倍法加副,为差率。孟辰半前,三因其法,以副减之,余为差率;半后,退半辰,以法加余,又以法加副,乃三因其法,以副减之,为差率。又置去交时数,三已下,加三;六已下,加二;九已下,加一;九已上,依数;十二已上,从十二。若季辰半后,孟辰半前,去交六时已上者,皆从其六。六时已下,依数不加。皆乘差率,十四除,为时差。子午半后,以加时余;卯酉半后,以减时余;加之满若不足,进退时法:孟谓寅、巳、申,仲谓午、卯、酉,季谓辰、未、戌。得日蚀加时。  望去交分,冬先后交,皆去二时;春先交,秋后交,去半时;春后交,秋先交,去二时;夏则依定。不足去者,既。乃以三万六千一百八十三为法而一,以减十五,余为月蚀分。  朔去交,在内道,五月朔,加时在南方,先交十三时外;六月朔,后交十三时外者,不蚀。启蛰毕清明,先交十三时外,值缩,加时在未西;处暑毕寒露,后交十三时外,值盈,加时在巳东,皆不蚀。交在外道,先后去交一时内者,皆蚀。若二时内,及先交值盈、后交值缩二时外者,亦蚀。夏去交二时内,加时在南方者,亦蚀。若去分、至十二时内,去交六时内者,亦蚀。若去春分三日内,后交二时;秋分三日内,先交二时内者,亦蚀。诸去交三时内有星伏,土、木去见十日外,火去见四十日外,金晨伏去见二十二日外,有一星者,不蚀。各置去交分。秋分后,毕立春,均减二十二万八百分。启蛰初日,毕芒种,日损所减千八百一十分。夏至后,毕白露,日增所减二千四百分。以减去交分,余为不蚀分。不足减,反相减为不蚀分。亦以减望差为定法。后交值缩者,直以望差为定法。其不蚀分,大寒毕立春,后交五时外,皆去一时。时差值减者,先交减之,后交加之。时差值加者,先交加之,后交减之。不足减者,皆既。十五乘之,定法而一,以减十五,余为日蚀分。159   置日月蚀分,四已下,因增二;五已下,因增三;六已上,因增五;各为刻率,副之。以乘所入历损益率,四千五十七为法而一。值盈,反其损益;值缩,依其损益。皆损益其副,为定用刻。乃六乘之,十而一,以减蚀甚辰刻,为亏初。又四乘之,十而一。以加食甚辰刻,为复满。  卷二十七  志第十六历二  高宗时,《戊寅历》益疏,淳风作《甲子元历》以献。诏太史起麟德二年颁用,谓之《麟德历》。古历有章、蔀,有元、纪,有日分、度分,参差不齐,淳风为总法千三百四十以一之。损益中晷术以考日至,为木浑图以测黄道,余因刘焯《皇极历》法,增损所宜。当时以为密,与太史令瞿坛罗所上《经纬历》参行。  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寅朔,壬午晦。八月,诏二年元日用甲申,故进以癸未晦焉。  永昌元年十一月,改元载初,用周正,以十二月为腊月,建寅月为一月。神功二年,司历以腊为闰,而前岁之晦,月见东方,太后诏以正月为闰十月。是岁,甲子南至,改元圣历。命瞿坛罗作《光宅历》,将用之。三年,罢作《光宅历》,复行夏时,终开元十六年。  《麟德历》麟德元年甲子,距上元积二十六万九千八百八十算。  总法千三百四十。  期实四十八万九千四。  常朔实三万九千五百七十一。加三百六十二曰盈朔实,减三百五十一曰肉朔实。  辰率三百三十五。  以期实乘积算,为期总。如总法得一,为日。六十去之,命甲子算外,得冬至。累加日十五、小余二百九十二、小分六之五,得次气。六乘小余,辰率而一,命子半算外,各其加时。159   以常朔实去期总,不满为闰余。以闰余减期总,为总实,如总法得一,为日。以减冬至,得天正常朔。又以常朔小余并闰余,以减期总,为总实。因常朔加日二十九、小余七百一十一,得次朔。因朔加日七、小余五百一十二太,得上弦。又加,得望及下弦。  进纲十六。秋分后。  退纪十七。春分后。  各以其气率并后气率而半之,十二乘之,纲纪除之,为末率。二率相减,余以十二乘之,纲纪除,为总差。又以十二乘总差,纲纪除之,为别差。以总差前少以减末率,前多以加末率,为初率。累以别差,前少以加初率,前多以减初率,为每日躔差及先后率。乃循积而损益之,各得其日定气消息与盈朒积。其后无同率,因前末为初率;前少者加总差,前多者以总差减之,为末率。余依术入之。  各以气下消息积,息减、消加常气,为定气。各以定气大小余减所近朔望大小余,十二通其日,以辰率约其余,相从为辰总。其气前多以乘末率,前少以乘初率,十二而一,为总率。前多者,以辰总减纲纪,以乘十二,纲纪而一,以加总率,辰总乘之,二十四除之;前少者,辰总再乘别差,二百八十八除之:皆加总率。乃以先加、后减其气盈朒积为定。以定积盈加、朒减常朔弦望,得盈朒大小余。  变周四十四万三千七十七。  变日二十七,余七百四十三,变奇一。  变奇法十二。  月程法六十七。  以奇法乘总实,满变周,去之;不满者,奇法而一,为变分。盈总法从日,得天正常朔夜卒入变。加常朔小余,为经辰所入。因朔加七日、余五百一十二、奇九,得上弦。转加,得望、下弦及次朔。加之满变日及余,去之。又以所入盈朒定积,盈加、朒减之,得朔、弦、望盈朒经辰所入。159   以离程与次相减,得进退差;后多为进,后少为退,等为平。各列朔、弦、望盈朒经辰所入日增减率,并后率而半之,为通率。又二率相减,为率差。增者以入变历日余减总法,余乘率差,总法而一,并率差而半之;减者半入余乘率差,亦总法而一:皆加通率。以乘入余,总法除,为经辰变率。半之,以速减、迟加入余,为转余。增者以减总法,减者因余:皆乘率差,总法而一;以加通率,变法乘之,总法除之,以速减、迟加变率,为定率。乃以定率增减迟速积为定。其后无同率,亦因前率。应增者,以通率为初数,半率差而减之,应损者,即为通率。其历率损益入余进退日者,分为二日,随余初末,如法求之,所得并以加减变率为定。  七日:初,千一百九十一;末,百四十九。十四日:初,千四十二;末,二百九十八。二十一日:初,八百九十二;末,四百四十八。二十八日:初,七百四十三;末,五百九十七。各视入余初数,已下为初,已上以初数减之,余为末。  各以入变迟速定数,速减、迟加朔、弦、望盈朒小余;满若不足,进退其日。加其常日者为盈,减其常日者为朒。各为定大小余,命日如前。乃前朔、后朔迭相推校,盈朒之课,据实为准;损不侵朒,益不过盈。  定朔日名与次朔同者大,不同者小,无中气者为闰月。其元日有交、加时应见者,消息前后一两月,以定大小,令亏在晦、二,弦、望亦随消息。月朔盈朒之极,不过频三。其或过者,观定小余近夜半者量之。  黄道:南斗,二十四度三百二十八分。牛,七度。婺女,十一度。虚,十度。危,十六度。营室,十八度。东壁,十度。奎,十七度。娄,十三度。胃,十五度。昴,十一度。毕,十六度。觜觿,二度。参,九度。东井,三十度。舆鬼,四度。柳,十四度。七星,七度。张,十七度。翼,十九度。轸,十八度。角,十三度。亢,十度。氐,十六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度。  冬至之初日,躔定在南斗十二度。每加十五度二百九十二分、小分五,依宿度去之,各得定气加时日度。  各以初日躔差乘定气小余,总法而一,进加、退减小余,为分;以减加时度,为气初夜半度。乃日加一度,以躔差进加、退减之,得次日。以定朔弦望小余副之;以乘躔差,总法而一,进加、退减其副,各加夜半日躔,为加时宿度。159   合朔度,即月离也。上弦,加度九十一度、分四百一十七。望,加度百八十二度、分八百三十四。下弦,加度二百七十三度、分千二百五十一。讫,半其分,降一等,以同程法,得加时月离。因天正常朔夜半所入变日及余,定朔有进退日者,亦进退一日,为定朔夜半所入。累加一日,得次日。  各以夜半入变余乘进退差,总法而一,进加、退减离程,为定程。以定朔弦望小余乘之,总法而一,以减加时月离,为夜半月离。求次日,程法约定程,累加之。若以定程乘夜刻,二百除,为晨分。以减定程,为昏分。其夜半月离,朔后加昏为昏度,望后加晨为晨度。其注历,五乘弦望小余,程法而一,为刻。不满晨前刻者,退命算上。  辰刻八,分二十四。  刻分法七十二。  置其气屈伸率,各以发敛差损益之,为每日屈伸率。差满十,从分;分满十,为率。各累计其率为刻分。百八十乘之,十一乘纲纪除之,为刻差。各半之,以伸减、屈加晨前刻分,为每日晨前定刻。倍之,为夜刻。以减一百,为昼刻。以三十四约刻差,为分;分满十,为度。以伸减、屈加气初黄道去极,得每日。以昼刻乘期实,二百乘,总法除,为昏中度。以减三百六十五度三百二十八分,余为旦中度。各以加日躔,得昏旦中星,赤道计之。其赤道同《太初》星距。  游交终率千九十三万九千三百一十三。奇率三百。  约终三万六千四百六十四,奇百十三。交中万八千二百三十二,奇五十六半。交终日二十七,余二百八十四,奇百一十三。交中日十三,余八百一十二,奇五十六半。  亏朔三千一百六,奇百八十七。实望万九千七百八十五,奇百五十。  后准千五百五十三,奇九十三半。前准万六千六百七十八,奇二百六十三。159   置总实,以奇率乘之,满终率去之;不满,以奇率约,为入交分。加天正常朔小余,得朔泛交分。求次朔,以亏朔加之。因朔求望,以实望加之。各以朔望入气盈朒定积,盈加、朒减之;又六十乘迟速定数,七百七十七除,为限数;以速减、迟加,为定交分。其朔,月在日道里者,以所入限数减迟速定数,余以速减、迟加其定交分。而出日道表者,为变交分。不出表者,依定交分。其变交分三时半内者,依术消息,以定蚀不。交中已下者,为月在外道;已上者,去之,余为月在内道。其分如后准已下,为交后分;前准已上者,反减交中,余为交前分。望则月蚀,朔在内道则日蚀。百一十二约前后分,为去交时。置定朔小余,副之。辰率约之,以艮、巽、坤、乾为次,命算外。其余,半法已下为初;已上者,去之,为末。初则因余,末则减法,各为差率。月在内道者,益去交时十而三除之。以乘差率,十四而一,为差。其朔,在二分前后一气内,即以差为定;近冬至以去寒露、雨水,近夏至以去清明、白露气数倍之,又三除去交时增之;近冬至艮巽以加、坤乾以减,近夏至艮巽以减、坤乾以加其差,为定差。艮、巽加副,坤、乾减副。月在外道者,三除去交时数,以乘差率,十四而一,为差。艮、坤以减副,巽、乾以加副,为食定小余。望即因定望小余,即所在辰;近朝夕者,以日出没刻校前后十二刻半内候之。  月在外道,朔不应蚀。夏至初日,以二百四十八为初准。去交前后分如初准已下、加时在午正前后七刻内者,蚀。朔去夏至前后,每一日损初准二分,皆毕于九十四日,为每日变准。交分如变准已下、加时如前者,亦蚀。又以末准六十减初准及变准,余以十八约之,为刻准,以并午正前后七刻内数,为时准。加时准内交分,如末准已下,亦蚀。又置末准,每一刻加十八,为差准。加时刻去午前后如刻准已下、交分如差准已下者,亦蚀。自秋分至春分,去交如末准已下、加时巳、午、未者,亦蚀。  月在内道,朔应蚀。若在夏至初日,以千三百七十三为初准。去交如初准已上、加时在午正前后十八刻内者,或不蚀。夏至前后每日益初准一分半,皆毕于九十四日,为每日变准。以初准减变准,余十而一,为刻准。以减午正前后十八刻,余为时准。其去交在变准已上、加时在准内,或不蚀。  望去交前后定分:冬,减二百二十四;夏,减五十四;春,交后减百,交前减二百;秋,交后减二百,交前减百。不足减者,蚀既。有余者,以减后准,百四而一,得月蚀分。159   朔交,月在内道,入冬至毕定雨水,及秋分毕大雪,皆以五百五十八为蚀差。入春分,日损六分,毕芒种。以蚀差减去交分;不足减者,反减蚀差,为不蚀分。其不蚀分,自小满毕小暑,加时在午正前后七刻外者,毕减一时;三刻内者,加一时。大寒毕立春交前五时外、大暑毕立冬交后五时外者,皆减一时;五时内者,加一时。诸加时蚀差应减者,交后减之,交前加之;应加者,交后加之,交前减之。不足减者,皆既;加减入不蚀限者,或不蚀。月在外道,冬至初日,无蚀差。自后日益六分,毕于雨水。入春分,毕白露,皆以五百二十二为差。入秋分,日损六分,毕大雪。以差加去交分,为蚀分。以减后准,余为不蚀分。十五约蚀差,以减百四,为定法。其不蚀分,如定法得一,以减十五,余得日蚀分。  ○岁星  总率五十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三,奇四十五。  伏分二万四千三十一,奇七十二半。  终日三百九十八,余千一百六十三,奇四十五。  平见,入冬至,毕小寒,均减六日。入大寒,日损六十七分。入春分,依平。乃日加八十九分,入立夏,毕小满,均加六日。入芒种,日损八十九分。入夏至,毕立秋,均加四日。入处暑,日损百七十八分。入白露,依平。自后日减五十二分。入小雪,毕大雪,均减六日。  初顺,百一十四日行十八度五百九分,日益迟一分。前留,二十六日。旋退,四十二日,退六度十二分,日益疾二分。又退,四十二日,退六度十二分,日益迟二分。后留,二十五日。后顺,百一十四日行十八度五百九分,日益疾一分。日尽而夕伏。  ○荧惑  总率百四万五千八十,奇六十。  伏分九万七千九十,奇三十。  终日七百七十九,余千二百二十,奇六十。  平见,入冬至,减二十七日。自后日损六百三分。入大寒,日加四百二分。入雨水,毕谷雨,均加二十七日。入立夏,日损百九十八分。入立秋,依平。入处暑,日减百九十八分。入小雪,毕大雪,均减二十七日。159   初顺,入冬至,率二百四十三日行百六十五度。乃三日损日度各二。小寒初日,率二百三十三日行百五十五度,乃二日损一。入谷雨四日,平,毕小满九日。率百七十八日行百度,乃三日损一。夏至初日,平,毕六日,率百七十一日行九十三度,乃三日益一。入立秋初日,百八十四日行百六度,乃每日益一。入白露初日,率二百一十四日行百三十六度;乃五日益六,入秋分初日,率二百三十二日行百五十四度,又每日益一。入寒露初日,率二百四十七日行百六十九度。乃五日益三。入霜降五日,平,毕立冬十三日,率二百五十九日行百八十一度,乃二日损日一。入冬至,复初。  各依所入常气,平者依率,余皆计日损益,为前疾日度定率。其前迟及留退,入气有损益日度者,计日损益,皆准此法。疾行日率,入大寒,六日损一;入春分,毕立夏,均减十日;入小满,三日损所减一;毕芒种,依平;入立秋,三日益一;入白露,毕秋分,均加十日;入寒露,一日半损所加一;毕气尽,依平,为变日率。疾行度率,入大寒毕启蛰,立夏毕夏至,大暑毕气尽,霜降毕小雪,皆加四度;清明毕谷雨,加二度,为变度率。  初行入处暑,减日率六十,度率三十;入白露,毕秋分,减日率四十四。度率二十二:皆为初迟半度之行。尽此日、度,乃求所减之余日、度率,续之,为疾。初行入大寒毕大暑,差行,日益迟一分。其前迟、后迟,日率既有增损,而益迟、益疾,差分皆检括前疾末日行分,为前迟初日行分。以前迟平行分减之,余为前迟总差。后疾初日行分,为后迟末日行分,以后迟初日行分减之,余为后迟总差。相减,为前后别日差分,其不满者皆调为小分。迟疾之际,行分衰杀不伦者,依此。  前迟,入冬至,率六十日行二十五度;先疾,日益迟二分。入小寒,三日损一。大寒初日,率五十五日行二十度,乃三日益一。立春初日,平,毕清明,率六十日行二十五度。入谷雨,每气别减一度。立夏初日,平,毕小满,率六十日行二十二度。入芒种,每气别益一度。夏至初日,平,毕处暑,率六十日行二十五度,入白露,三日损一。秋分初日,率六十日行二十五度。乃每日益日一,三日益度二。寒露初日,率七十五日行三十度,乃每日损日一,三日损度一。霜降初日,率六十日行二十五度,乃二日损一度。入立冬一日,平,毕气尽,率六十日行十七度。入小雪,五日益一度。大雪初日,率六十日行二十度,乃三日益一度。入冬至,复初。159   前留,十三日。前疾减日率一者,以其数分益此留及后迟日率。前疾加日率者,以其数分减此留及后迟日率。旋退,西行。入冬至初日,率六十三日退二十二度,乃四日益度一。小寒一日,率六十三日退二十六度,乃三日半损度一。立春三日,平,毕惊蛰,率六十三日退十七度,乃二日益日、度各一。雨水八日,平,毕气尽,率六十七日退二十一度。入春分,每气损日、度各一。大暑初日,平,毕气尽,率五十八日退十二度。立秋初日,平,毕气尽,率五十七日退十一度,乃二日益日一。寒露九日,平,毕气尽,率六十六日退二十度,乃二日损一。霜降六日,平,毕气尽,率六十三日退十七度,乃三日益一。立冬十一日,平,毕气尽,率六十七日退二十一度,乃二日损一。入冬至,复初。  后留,冬至初,留十三日,乃二日半益一。大寒初日,平,毕气尽,留二十五日,乃二日半损一。雨水初日,留十三日,乃三日益一。清明初日,留二十三日,乃日损一。清明十日,平,毕处暑,留十三日,乃二日损一。秋分十一日,无留,乃每日益一。霜降初日,留十九日,乃三日损一。立冬毕大雪,留十三日。  后迟,顺,六十日行二十五度,日益疾二分。前疾加度者,此迟依数减之,为定度。前疾无加度者,此迟入秋分至立冬减三度,入冬至减五度。后留定日肉十三日者,以所朒日数加此迟日率。  后疾,冬至初日,率二百一十日行百三十二度,乃每日损一。大寒八日,率百七十二日行九十四度,乃二日损一。启蛰,平,毕气尽,率百六十一日行八十三度,乃二日益一。芒种十四日,平,毕夏至,率二百三十三日行百五十五度,乃每日益一。大暑初日,平,毕处暑,率二百六十三日行百八十五度,乃二日损一。秋分一日,率二百五十五日行百七十七度,乃一日半损一。大雪初日,率二百五日行百二十七度,乃三日益一。入冬至,复初。  其入常气日度之率有损益者,计日损益,为后疾定日率度。疾行日率,其前迟定日朒六十、及退行定日朒六十三者,皆以所朒日数加疾行定日率;前迟定日盈六十、退行定日盈六十三、后留定日盈十三者,皆以所盈日数减此疾定日率;各为变日率。疾行度率,其前迟定度朒二十五、退行定度盈十七、后迟入秋分到冬至减度者,皆以所盈朒度数加此疾定率;前迟定度盈二十五、及退行定度朒十七者,皆以所盈朒度数减此疾定度率:各为变度率。  初行入春分毕谷雨,差行,日益疾一分。初行入立夏毕夏至,日行十度,六十六日行三十三度。小暑毕大暑,五十日行二十五度。立秋毕气尽,二十日行十度。减率续行,并同前,尽日度而夕伏。  ○镇星  总率五十万六千六百二十三,奇二十九。  伏分二万二千八百三十一,奇六十四半。  终日三百七十八,余一百三,奇二十九。159   平见,入冬至,初减四日。乃日益八十九分。入大寒,毕春分,均减八日。入清明,日损五十九分。入小暑初,依平。自后日加八十九分。入白露初,加八日。自后日损百七十八分。入秋分,均加四日。入寒露,日损五十九分。入小雪初日,依平,乃日减八十九分。  初顺,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九十分,日益迟半分,前留,三十七日。旋退,五十一日退二度四百九十一分,日益疾少半。又退,五十一日退二度四百九十一分,日益迟少半。后留,三十七日。后顺,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九十分,日益疾半分。日尽而夕伏。  ○太白  总率七十八万四千四百四十九,奇九。  伏分五万六千二百二十四,奇五十四半。  终日五百八十三,余千二百二十九,奇九。  夕见伏日二百五十六。  晨见伏日三百二十七,余千二百二十九,奇九。  夕平见,入冬至,初依平,乃日减百分。入启蛰,毕春分,均减九日。入清明,日损百分,入芒种,依平。入夏至,日加百分。入处暑,毕秋分,均加九日。入寒露,日损百分。入大雪,依平。  夕顺,入冬至毕立夏,入立秋毕大雪,率百七十二日行二百六度。入小满后,十日益一度,为定度。入白露,毕春分,差行,益迟二分,自余平行。夏至毕小暑,率百七十二日行二百九度。入大暑,五日损一度,毕气尽。平行,入冬至,大暑毕气尽,率十三日行十三度。入冬至,十日损一,毕立春。入立秋,十日益一,毕秋分。启蛰毕芒种,七日行七度。入夏至后,五日益一,毕于小暑。寒露初日,率二十三日行二十二度,乃六日损一,毕小雪。顺迟,四十二日,行三十度,日益迟八分。前疾加过二百六度者,准数损此度。夕留,七日。夕退,十日退五度。日尽而夕伏。  晨平见,入冬至,依平。入小寒,日加六十七分。入立春,毕立夏,均加三日。入小满,日损六十七分。入夏至,依平。入小暑,日减六十七分。入立秋,毕立冬,均减三日。入小雪,日损六十七分。159   晨退,十日退五度。晨留,七日。顺迟,冬至毕立夏,大雪毕气尽,率四十二日行三十度,日益疾八分。入小满,率十日损一度,毕芒种。夏至毕寒露,率四十二日行二十七度。入霜降,每气益一度,毕小雪。平行,冬至毕气尽,立夏毕气尽,十三日行十三度。入小寒后,六日益日、度各一,毕启蛰。小满后,七日损日、度各一,毕立秋。雨水初日,率二十三日行二十三度。自后六日损日、度各一,毕谷雨。处暑毕寒露,无平行。入霜降后,五日益日、度各一,毕大雪。疾行,百七十二日,行二百六度。前迟行损度不满三十度者,此疾依数益之。处暑毕寒露,差行,日益疾一分。自余平行。日尽而晨伏。  ○辰星  总率十五万五千二百七十八,奇六十六。  伏分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奇三十三。  终日百一十五,余千一百七十八,奇六十六。  夕见伏日五十二。  晨见伏日六十三,余千一百七十八,奇六十六。  夕平见,入冬至,毕清明,依平。入谷雨,毕芒种,均减二日。入夏至,毕大暑,依平。入立秋,毕霜降,应见不见。其在立秋、霜降气内,夕去日十八度外、三十六度内有木、火、土、金星者,亦见。入立冬,毕大雪,依平。  顺疾,十二日行二十一度六分,日行一度五百三分。大暑毕处暑,十二日行十七度二分,日行一度二百八十分。平行,七日行七度。入大暑后,二日损日、度各一。入立秋,无此平行。顺迟,六日行二度四分,日行二百二十四分。前疾行十七度者,无此迟行。夕留,五日。日尽而夕伏。  晨平见,入冬至,均减四日。入小寒,毕大寒,依平。入立春,毕启蛰,均减三日。其在启蛰气内,去日度如前,晨无木、火、土、金星者,不见。入雨水,毕立夏,应见不见。其在立夏气内,去日度如前,晨有木、火、土、金星者,亦见。入小满,毕寒露,依平。入霜降,毕立冬,均加一日。入小雪,毕大雪,依平。159   晨见,留,五日。顺迟,六日行二度四分,日行二百二十四分。入大寒,毕惊蛰,无此迟行。平行,七日行七度。入大寒后,二日损日、度各一。入立春,无此平行。顺疾,行十二日行二十一度六分,日行一度五百三分。前无迟行者,十二日行十七度一十分,日行一度二百八十分。日尽而晨伏。  各以伏分减总实,以总率去之;不尽,反以减总率,如总法,为日。天正定朔与常朔有进退者,亦进减、退加一日。乃随次月大小去之,命日算外,得平见所在。各半见余以同半总。太白、辰星以夕见伏日加之,得晨平见。各依所入常气加减日及应计日损益者,以损益所加减;讫,余以加减平见,为常见。又以常见日消息定数之半,息减、消加常见,为定见日及分。  置定见夜半日躔,半其分,以其日躔差乘定见余,总法而一,进加、退减之,乃以其星初见去日度,岁星十四,太白十一,荧惑、镇星、辰星十七,晨减、夕加,得初见定辰所在宿度。其初见消息定数,亦半之,以息加、消减其星初见行留日率。其岁星、镇星不须加减。其加减不满日者,与见通之,过半从日,乃依行星日度率,求初日行分。  置定见余,以减半总,各以初日行分乘之,半总而一,顺加、逆减星初见定辰所在度分,得星见后夜半宿度。以所行度分,顺加、逆减之。其差行益疾益迟者,副置初日行分,各以其差迟损、疾加之,留者因前,逆则依减,以程法约行分为度分,得每日所至。  求行分者,皆以半总乘定度率,有分者从之。日率除,为平行度分。置定日率,减一,以所差分乘之,二而一,为差率。以疾减、迟加平行,为初日所行度及分。  中宗反正,太史丞南宫说以《麟德历》上元,五星有入气加减,非合璧连珠之正,以神龙元年岁次乙巳,故治《乙巳元历》。推而上之,积四十一万四千三百六十算,得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七曜起牵牛之初。其术有黄道而无赤道,推五星先步定合,加伏日以求定见。他与淳风术同。所异者,惟平合加减差。既成,而睿宗即位,罢之。  卷二十八  志第十七上历三上159   开元九年,《麟德历》署日蚀比不效,诏僧一行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诏特进张说与历官陈玄景等次为《历术》七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玄宗顾访者则称制旨。明年,说表上之,起十七年颁于有司。时善算瞿坛譔者,怨不得预改历事,二十一年,与玄景奏:“《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尽。”太子右司御率南宫说亦非之。诏侍御史李麟、太史令桓执圭较灵台候簿,《大衍》十得七、八,《麟德》才三、四,九执一、二焉。乃罪说等,而是否决。  自《太初》至《麟德》,历有二十三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一行,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故详录之。《略例》,所以明述作本旨也;《历议》,所以考古今得失也。其说皆足以为将来折衷。略其大要,著于篇者十有二。  其一《历本议》曰:  《易》:“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数始于一,地数始于二,合二始以位刚柔。天数终于九,地数终于十,合二终以纪闰余。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历。天有五音,所以司日也。地有六律,所以司辰也。参伍相周,究于六十,圣人以此见天地之心也。自五以降,为五行生数;自六以往,为五材成数。错而乘之,以生数衍成位。一、六而退极,五、十而增极;一、六为爻位之统,五、十为大衍之母。成数乘生数,其算六百,为天中之积。生数乘成数,其算亦六百,为地中之积。合千有二百,以五十约之,则四象周六爻也;二十四约之,则太极包四十九用也。综成数,约中积,皆十五。综生数,约中积,皆四十。兼而为天地之数,以五位取之,复得二中之合矣。蓍数之变,九、六各一,乾坤之象也。七、八各三,六子之象也。故爻数通乎六十,策数行乎二百四十。是以大衍为天地之枢,如环之无端,盖律历之大纪也。159   夫数象微于三、四,而章于七、八。卦有三微,策有四象,故二微之合,在始中之际焉。蓍以七备,卦以八周,故二章之合,而在中终之际焉。中极居五六间,由辟阖之交,而在章微之际者,人神之极也。天地中积,千有二百,揲之以四,为爻率三百;以十位乘之,而二章之积三千;以五材乘八象,为二微之积四十。兼章微之积,则气朔之分母也。以三极参之,倍六位除之,凡七百六十,是谓辰法,而齐于代轨。以十位乘之,倍大衍除之,凡三百四,是谓刻法,而齐于德运。半气朔之母,千五百二十,得天地出符之数,因而三之,凡四千五百六十,当七精返初之会也。《易》始于三微而生一象,四象成而后八卦章。三变皆刚,太阳之象。三变皆柔,太阴之象。一刚二柔,少阳之象。一柔二刚,少阴之象。少阳之刚,有始、有壮、有究。少阴之柔,有始、有壮、有究。兼三才而两之,神明动乎其中。故四十九象,而大业之用周矣。数之德圆,故纪之以三而变于七。象之德方,故纪之以四而变于八。  人在天地中,以阅盈虚之变,则闰余之初,而气朔所虚也。以终合通大衍之母,亏其地十,凡九百四十为通数。终合除之,得中率四十九,余十九分之九,终岁之弦,而斗分复初之朔也。地于终极之际,亏十而从天,所以远疑阳之战也。夫十九分之九,盈九而虚十也。乾盈九,隐乎龙战之中,故不见其首。坤虚十,以导潜龙之气,故不见其成。周日之朔分,周岁之闰分,与一章之弦,一蔀之月,皆合于九百四十,盖取诸中率也。  一策之分十九,而章法生;一揲之分七十六,而蔀法生。一蔀之日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七,以通数约之,凡二十九日余四百九十九,而日月相交于朔,此六爻之纪也。以卦当岁,以爻当月,以策当日,凡三十二岁而小终,二百八十五小终而与卦运大终,二百八十五,则参伍二终之合也。数象既合,而遁行之变在乎其间矣。  所谓遁行者,以爻率乘朔余,为十四万九千七百,以四十九用、二十四象虚之,复以爻率约之,为四百九十八、微分七十五太半,则章微之中率也。二十四象,象有四十九蓍,凡千一百七十六。故虚遁之数七十三,半气朔之母,以三极乘参伍,以两仪乘二十四变,因而并之,得千六百一十三,为朔余。四揲气朔之母,以八气九精遁其十七,得七百四十三,为气余。岁八万九千七百七十三而气朔会,是谓章率。岁二亿七千二百九十万九百二十而无小余,合于夜半,是谓蔀率。岁百六十三亿七千四百五十九万五千二百而大余与岁建俱终,是谓元率。此不易之道也。  策以纪日,象以纪月。故乾坤之策三百六十,为日度之准。乾坤之用四十九象,为月弦之检。日之一度,不盈全策;月之一弦,不盈全用。故策余万五千九百四十三,则十有二中所盈也。用差万七千一百二十四,则十有二朔所虚也。综盈虚之数,五岁而再闰。中节相距,皆当三五;弦望相距,皆当二七。升绛之应,发敛之候,皆纪之以策而从日者也。表里之行,朓朒之变,皆纪之以用而从月者也。159   积算曰演纪,日法曰通法,月气曰中朔,朔实曰揲法,岁分曰策实,周天曰乾实,余分曰虚分。气策曰三元,一元之策,则天一遁行也。月策曰四象,一象之策,则朔、弦、望相距也。五行用事,曰发敛。候策曰天中,卦策曰地中,半卦曰贞悔。旬周曰爻数,小分母曰象统。日行曰躔,其差曰盈缩,积盈缩曰先后。古者平朔,月朝见曰朒,夕见曰朓。今以日之所盈缩、月之所迟疾损益之,或进退其日,以为定朔。舒亟之度,乃数使然,躔离相错,偕以损益,故同谓之朓朒。月行曰离,迟疾曰转度,母曰转法。迟疾有衰,其变者势也。月逶迤驯屈,行不中道,进退迟速,不率其常。过中则为速,不及中则为迟。积迟谓之屈,积速谓之伸。阳,执中以出令,故曰先后;阴,含章以听命,故曰屈伸。日不及中则损之,过则益之。月不及中则益之,过则损之,尊卑之用睽,而及中之志同。观晷景之进退,知轨道之升降。轨与晷名舛而义合,其差则水漏之所从也。总名曰轨漏。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游交曰交会,交而周曰交终。交终不及朔,谓之朔差。交中不及望,谓之望差。日道表曰阳历,其里曰阴历。五星见伏周,谓之终率。以分从日谓之终日,其差为进退。  其二《中气议》曰:  历气始于冬至,稽其实,盖取诸晷景。《春秋传》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以《周历》推之,入壬子蔀第四章,以辛亥一分合朔冬至,《殷历》则壬子蔀首也。昭公二十年二月己丑朔,日南至。鲁史失闰,至不在正。左氏记之,以惩司历之罪。《周历》得己丑二分,《殷历》得庚寅一分。《殷历》南至常在十月晦,则中气后天也。《周历》蚀朔差《经》或二日,则合朔先天也。《传》所据者《周历》也,《纬》所据者《殷历》也。气合于《传》,朔合于《纬》,斯得之矣。《戊寅历》月气专合于《纬》,《麟德历》专合于《传》,偏取之,故两失之。又《命历序》以为孔子修《春秋》用《殷历》,使其数可传于后。考其蚀朔不与《殷历》合,及开元十二年,朔差五日矣,气差八日矣。上不合于《经》,下不足以传于后代,盖哀、平间治甲寅元历者托之,非古也。又汉太史令张寿王说黄帝《调历》以非《太初》。有司劾:“官有黄帝《调历》不与寿王同,寿王所治乃《殷历》也。”汉自中兴以来,图谶漏泄,而《考灵曜》、《命历序》皆有甲寅元,其所起在《四分历》庚申元后百一十四岁。延光初中谒者亶诵、灵帝时五官郎中冯光等,皆请用之,卒不施行。《纬》所载壬子冬至,则其遗术也。《鲁历》南至又先《周历》四分日之三,而朔后九百四十分日之五十一,故僖公五年辛亥为十二月晦,壬子为正月朔。又推日蚀密于《殷历》,其以闰余一为章首,亦取合于当时也。159   开元十二年十一月,阳城测景,以癸未极长,较其前后所差,则夜半前尚有余分。新历大余十九,加时九十九刻,而《皇极》、《戊寅》、《麟德历》皆得甲申,以《玄始历》气分二千四百四十三为率,推而上之,则失《春秋》辛亥,是减分太多也。以《皇极历》气分二千四百四十五为率,推而上之,虽合《春秋》,而失元嘉十九年乙巳冬至及开皇五年甲戌冬至、七年癸未夏至;若用《麟德历》率二千四百四十七,又失《春秋》己丑,是减分太少也。故新历以二千四百四十四为率,而旧所失者皆中矣。  汉会稽东部尉刘洪以《四分》疏阔,由斗分多,更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百四十五为斗分,减余太甚,是以不及四十年而加时渐觉先天。韩翊、杨伟、刘智等皆稍损益,更造新术,而皆依谶纬“三百岁改宪”之文,考《经》之合朔多中,较《传》之南至则否。《玄始历》以为十九年七闰,皆有余分,是以中气渐差。据浑天,二分为东西之中,而晷景不等;二至为南北之极,而进退不齐。此古人所未达也。更因刘洪纪法,增十一年以为章岁,而减闰余十九分之一。春秋后五十四年,岁在甲寅,直应钟章首,与《景初历》闰余皆尽。虽减章闰,然中气加时尚差,故未合于《春秋》。其斗分几得中矣。  后代历家,皆因循《玄始》,而损益或过差。大抵古历未减斗分,其率自二千五百以上。《乾象》至于《元嘉历》,未减闰余,其率自二千四百六十以上。《玄始》、《大明》至《麟德历》皆减分破章,其率自二千四百二十九以上。较前代史官注记,惟元嘉十三年十一月甲戌景长,《皇极》、《麟德》、《开元历》皆得癸酉,盖日度变常尔。祖冲之既失甲戌冬至,以为加时太早,增小余以附会之。而十二年戊辰景辰,得己巳;十七年甲午景长,得乙未;十八年己亥景长,得庚子。合一失三,其失愈多。刘孝孙、张胄玄因之,小余益强,又以十六年己丑景长为庚寅矣。治历者纠合众同,以稽其所异,苟独异焉,则失行可知。今曲就其一,而少者失三,多者失五,是舍常数而从失行也。周建德六年,以壬辰景长,而《麟德》、《开元历》皆得癸巳。开皇七年,以癸未景短,而《麟德》、《开元历》皆得壬午。先后相戾,不可叶也,皆日行盈缩使然。  凡历术在于常数,而不在于变行。既叶中行之率,则可以两齐先后之变矣。《麟德》已前,实录所记,乃依时历书之,非候景所得。又比年候景,长短不均,由加时有早晏,行度有盈缩也。  自春秋以来,至开元十二年,冬、夏至凡三十一事,《戊寅历》得十六,《麟德历》得二十三,《开元历》得二十四。  其三《合朔议》曰:159   日月合度谓之朔。无所取之,取之蚀也。《春秋》日蚀有甲乙者三十四。《殷历》、《鲁历》先一日者十三,后一日者三;《周历》先一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伪可知矣。  庄公三十年九月庚午朔,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当以盈缩、迟速为定朔。《殷历》虽合,适然耳,非正也。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十四年三月己丑朔;文公元年五月辛酉朔,十一年三月甲申晦;襄公十九年五月壬辰晦;昭公元年十二月甲辰朔,二十年二月己丑朔,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七月戊辰晦:皆与《周历》合。其所记多周、齐、晋事,盖周王所颁,齐、晋用之。僖公十五年九月己卯晦,十六年正月戊申朔;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十一月丁卯朔,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与《殷历》、《鲁历》合。此非合蚀,故仲尼因循时史,而所记多宋、鲁事,与齐、晋不同可知矣。  昭公十二年十月壬申朔,原舆人逐原伯绞,与《鲁历》、《周历》皆差一日,此丘明即其所闻书之也。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朔,宋、楚战于泓。《周》、《殷》、《鲁历》皆先一日,楚人所赴也。昭公二十年六月丁巳晦,卫侯与北宫喜盟;七月戊午朔,遂盟国人。三历皆先二日,卫人所赴也。此则列国之历不可以一术齐矣。而《长历》日子不在其月,则改易闰余,欲以求合。故闰月相距,近则十余月,远或七十余月,此杜预所甚缪也。夫合朔先天,则《经》书日蚀以纠之。中气后天,则《传》书南至以明之。其在晦、二日,则原乎定朔以得之。列国之历或殊,则稽于六家之术以知之。此四者,皆治历之大端,而预所未晓故也。  新历本《春秋》日蚀、古史交会加时及史官候簿所详,稽其进退之中,以立常率。然后以日躔、月离、先后、屈伸之变,偕损益之。故经朔虽得其中,而躔离或失其正;若躔离各得其度,而经朔或失其中,则参求累代,必有差矣。三者迭相为经,若权衡相持,使千有五百年间朔必在昼,望必在夜,其加时又合,则三术之交,自然各当其正,此最微者也。若乾度盈虚,与时消息,告谴于经数之表,变常于潜遁之中,则圣人且犹不质,非筹历之所能及矣。  昔人考天事,多不知定朔。假蚀在二日,而常朔之晨,月见东方;食在晦日,则常朔之夕,月见西方。理数然也。而或以为朓朒变行,或以为历术疏阔,遇常朔朝见则增朔余,夕见则减朔余,此纪历所以屡迁也。汉编、李梵等又以晦犹月见,欲令蔀首先大。贾逵曰:“《春秋》书朔、晦者,朔必有朔,晦必有晦,晦、朔必在其月前也。先大,则一月再朔,后月无朔,是朔不可必也。159 、梵等欲谐偶十六日、月朓昏、晦当灭而已。又晦与合朔同时,不得异日。”考逵等所言,盖知之矣。晦朔之交,始终相际,则光尽明生之限,度数宜均。故合于子正,则晦日之朝,犹朔日之夕也,是以月皆不见;若合于午正,则晦日之晨,犹二日之昏也,是以月或皆见。若阴阳迟速,轨漏加时不同,举其中数率,去日十三度以上而月见,乃其常也。且晦日之光未尽也,如二日之明已生也。一以为是,一以为非。又常朔进退,则定朔之晦、二也。或以为变,或以为常。是未通于四三交质之论也。  综近代诸历,以百万为率齐之,其所差,少或一分,多至十数失一分。考《春秋》才差一刻,而百数年间不足成朓朒之异。施行未几,旋复疏阔,由未知躔离经朔相求耳。李业兴、甄鸾等欲求天验,辄加减月分,迁革不已,朓朒相戾,又未知昏明之限与定朔故也。杨伟采《乾象》为迟疾阴阳历,虽知加时后天,蚀不在朔,而未能有以更之也。  何承天欲以盈缩定朔望小余。钱乐之以为:“推交会时刻虽审,而月频三大二小。日蚀不唯在朔,亦有在晦、二者。”皮延宗又以为:“纪首合朔,大小余当尽,若每月定之,则纪首位盈,当退一日,便应以故岁之晦为新纪之首。立法之制,如为不便。”承天乃止。虞广刂曰:“所谓朔在会合,苟躔次既同,何患于频大也?日月相离,何患于频小也?”《春秋》日蚀不书朔者八,《公羊》曰:“二日也。”《谷梁》曰:“晦也。”《左氏》曰:“官失之也。”。刘孝孙推俱得朔日,以丘明为是,乃与刘焯皆议定朔,为有司所抑不得行。傅仁均始为定朔,而曰“晦不东见,朔不西朓”,以为昏晦当灭,亦、梵之论。淳风因循《皇极》,《皇极》密于《麟德》,以朔余乘三千四十,乃一万除之,就全数得千六百一十三。又以九百四十乘之,以三千四十而一,得四百九十八秒七十五太强,是为《四分》余率。  刘洪以古历斗分太强,久当后天,乃先正斗分,而后求朔法,故朔余之母烦矣。韩翊以《乾象》朔分太弱,久当先天,乃先考朔分,而后覆求度法,故度余之母烦矣。何承天反覆相求,使气朔之母合简易之率,而星数不得同元矣。李业兴、宋景业、甄鸾、张宾欲使六甲之首众术同元,而气朔余分,其细甚矣。《麟德历》有总法,《开元历》有通法,故积岁如月分之数,而后闰余偕尽。  考汉元光已来史官注记,日蚀有加时者凡三十七事,《麟德历》得五,《开元历》得二十二。  其四《没灭略例》曰:159   古者以中气所盈之日为没,没分偕尽者为灭;《开元历》以中分所盈为没,朔分所虚为灭。综终岁没分,谓之策余;终岁灭分,谓之用差。皆归于揲易再扌力而后挂也。  其五《卦候议》曰:  七十二候,原于周公《时训》。《月令》虽颇有增益,然先后之次则同。自后魏始载于历,乃依《易轨》所传,不合经义。今改从古。  其六《卦议》曰:  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坎、离、震、兑,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颐、晋、井、大畜,皆五日十四分,余皆六日七分,止于占灾眚与吉凶善败之事。至于观阴阳之变,则错乱而不明。自《乾象历》以降,皆因京氏。惟《天保历》依《易通统轨图》。自八十有二节、五卦、初爻,相次用事,及上爻而与中气偕终,非京氏本旨及《七略》所传。按郎顗所传,卦皆六日七分,不以初爻相次用事,齐历谬矣。又京氏减七十三分,为四正之候,其说不经,欲附会《纬》文《七日来复》而已。  夫阳精道消,静而无迹,不过极其正数,至七而通矣。七者,阳之正也,安在益其小余,令七日而后雷动地中乎?当据孟氏,自冬至初,中孚用事,一月之策,九六、七八,是为三十。而卦以地六,候以天五,五六相乘,消息一变,十有二变而岁复初。坎、震、离、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至、二分也。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微阳动于下,升而未达,极于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春分出于震,始据万物之元,为主于内,则群阴化而从之,极于南正,而丰大之变穷,震功究焉。离以阳包阴,故自南正,微阴生于地下,积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质衰,离运终焉。仲秋阴形于兑,始循万物之末,为主于内,群阳降而承之,极于北正,而天泽之施穷,兑功究焉。故阳七之静始于坎,阳九之动始于震,阴八之静始于离,阴六之动始于兑。故四象之变,皆兼六爻,而中节之应备矣。《易》爻当日,十有二中,直全卦之初;十有二节,直全卦之中。齐历又以节在贞,气在悔,非是。  其七《日度议》曰:159   古历,日有常度,天周为岁终,故系星度于节气。其说似是而非,故久而益差。虞喜觉之,使天为天,岁为岁,乃立差以追其变,使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乃倍其年,而反不及。《皇极》取二家中数为七十五年,盖近之矣。考古史及日官候簿,以通法之三十九分太为一岁之差。自帝尧演纪之端,在虚一度。及今开元甲子,却三十六度,而乾策复初矣。日在虚一,则鸟、火、昴、虚皆以仲月昏中,合于《尧典》。  刘炫依《大明历》四十五年差一度,则冬至在虚、危,而夏至火已过中矣。梁武帝据虞广刂历,百八十六年差一度,则唐、虞之际,日在斗、牛间,而冬至昴尚未中。以为皆承闰后节前,月却使然。而此经终始一岁之事,不容顿有四闰,故淳风因为之说曰:“若冬至昴中,则夏至秋分星火、星虚,皆在未正之西。若以夏至火中,秋分虚中,则冬至昴在巳正之东。互有盈缩,不足以为岁差证。”是又不然。今以四象分天,北正玄枵中,虚九度;东正大火中,房二度;南正鹑火中,七星七度;西正大梁中,昴七度。总昼夜刻以约周天,命距中星,则春分南正中天,秋分北正中天。冬至之昏,西正在午东十八度;夏至之昏,东正在午西十八度:轨漏使然也。冬至,日在虚一度,则春分昏张一度中;秋分虚九度中;冬至胃二度中,昴距星直午正之东十二度;夏至尾十一度中,心后星直午正之西十二度。四序进退,不逾午正间。而淳风以为不叶,非也。又王孝通云:“如岁差自昴至壁,则尧前七千余载,冬至,日应在东井。井极北,故暑;斗极南,故寒。寒暑易位,必不然矣。”所谓岁差者,日与黄道俱差也。假冬至日躔大火之中,则春分黄道交于虚九,而南至之轨更出房、心外,距赤道亦二十四度。设在东井,差亦如之。若日在东井,犹去极最近,表景最短,则是分、至常居其所。黄道不迁,日行不退,又安得谓之岁差乎?孝通及淳风以为冬至日在斗十三度,昏东壁中,昴在巽维之左,向明之位,非无星也。水星昏正可以为仲之候,何必援昴于始觌之际,以惑民之视听哉!  夏后氏四百三十二年,日却差五度。太康十二年戊子岁冬至,应在女十一度。  《书》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刘炫曰:“房,所舍之次也。集,会也。会,合也。不合则日蚀可知。或以房为房星,知不然者,且日之所在正可推而知之。君子慎疑,宁当以日在之宿为文?近代善历者,推仲康时九月合朔,已在房星北矣。”按,古文“集”与“辑”义同。日月嘉会,而阴阳辑睦,则阳不疚乎位,以常其明,阴亦含章示冲,以隐其形。若变而相伤,则不辑矣。房者辰之所次,星者所次之名,其揆一也。又《春秋传》“辰在斗柄”、“天策焞焞”、“降娄之初”、“辰尾之末”159 ,君子言之,不以为缪,何独慎疑于房星哉?新历仲康五年癸巳岁九月庚戌朔,日蚀在房二度。炫以《五子之歌》,仲康当是其一,肇位四海,复脩大禹之典,其五年,羲、和失职,则王命徂征。虞广刂以为仲康元年,非也。  《国语》单子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韦昭以为夏后氏之令,周人所因。推夏后氏之初,秋分后五日,日在氏十三度,龙角尽见,时雨可以毕矣。又先寒露三日,天根朝觌,《时训》“爰始收潦”,而《月令》亦云“水涸”。后寒露十日,日在尾八度而本见,又五日而驷见。故陨霜则蛰虫墐户。郑康成据当时所见,谓天根朝见,在季秋之末,以《月令》为谬。韦昭以仲秋水始涸,天根见乃竭。皆非是。霜降六日,日在尾末,火星初见,营室昏中,于是始脩城郭、宫室。故《时儆》曰:“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理。”《麟德历》霜降后五日,火伏。小雪后十日,晨见。至大雪而后定星中,日旦南至,冰壮地坼。又非土功之始也。  《夏历》十二次,立春,日在东壁三度,于《太初》星距壁一度太也。  《颛顼历》上元甲寅岁正月甲寅晨初合朔立春,七曜皆直艮维之首。盖重黎受职于颛顼,九黎乱德,二官咸废,帝尧复其子孙,命掌天地四时,以及虞、夏。故本其所由生,命曰《颛顼》,其实《夏历》也。汤作《殷历》,更以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为上元。周人因之,距羲、和千祀,昏明中星率差半次。夏时直月节者,皆当十有二中,故因循夏令。其后吕不韦得之,以为秦法,更考中星,断取近距,以乙卯岁正月己巳合朔立春为上元。《洪范传》曰:“历记始于颛顼上元太始阏蒙摄提格之岁,毕陬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度。”是也。秦《颛顼历》元起乙卯,汉《太初历》元起丁丑,推而上之,皆不值甲寅,犹以日月五纬复得上元本星度,故命曰阏蒙摄提格之岁,而实非甲寅。  《夏历》章蔀纪首,皆在立春,故其课中星、揆斗建与闰余之所盈缩,皆以十有二节为损益之中。而《殷》、《周》、《汉历》,章蔀纪首皆直冬至,故其名察发敛,亦以中气为主。此其异也。  《夏小正》虽颇疏简失传,乃羲、和遗迹。何承天循大戴之说,复用夏时,更以正月甲子夜半合朔雨水为上元,进乖《夏历》,退非周正,故近代推《月令》、《小正》者,皆不与古合。《开元历》推夏时立春,日在营室之末,昏东井二度中。古历以参右肩为距,方当南正。故《小正》曰:“正月初昏,斗杓悬在下。”魁枕参首,所以著参中也。季春,在昴十一度半,去参距星十八度,故曰:“三月,参则伏。”159 立夏,日在井四度,昏角中。南门右星入角距西五度,其左星入角距东六度,故曰:“四月初昏,南门正。昴则见。”五月节,日在舆鬼一度半。参去日道最远,以浑仪度之,参体始见,其肩股犹在浊中。房星正中。故曰:“五月,参则见。初昏,大火中。”“八月,参中则曙”,失传也。辰伏则参见,非中也。“十月初昏,南门见”,亦失传也。定星方中,则南门伏,非昏见也。  商六百二十八年,日却差八度。太甲二年壬午岁冬至,应在女六度。  《国语》曰:“武王伐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旧说岁在己卯,推其朏魄,乃文王崩,武王成君之岁也。其明年,武王即位,新历孟春定朔丙辰,于商为二月,故《周书》曰:“维王元祀二月丙辰朔,武王访于周公。”《竹书》:“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而《管子》及《家语》以为十二年,盖通成君之岁也。先儒以文王受命九年而崩;至十年,武王观兵盟津;十三年,复伐商。推元祀二月丙辰朔,距伐商日月,不为相距四年。所说非是。武王十年,夏正十月戊子,周师始起。于岁差日在箕十度,则析木津也。晨初,月在房四度。于《易》,雷乘乾曰大壮,房、心象焉。心为乾精,而房,升阳之驷也。房与岁星实相经纬,以属灵威仰之神,后稷感之以生。故《国语》曰:“月之所在,辰马农祥,我祖后稷之所经纬也。”又三日得周正月庚寅朔,日月会南斗一度。故曰“辰在斗柄”。壬辰,辰星夕见,在南斗二十度。其明日,武王自宗周次于师所。凡月朔而未见曰“死魄”,夕而成光则谓之“朏”。朏或以二日,或以三日,故《武成》曰:“维一月壬辰,旁死魄。翌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是时辰星与周师俱进,由建星之末,历牵牛、须女,涉颛顼之虚。戊午,师度盟津,而辰星伏于天鼋。辰星,汁光纪之精,所以告颛顼而终水行之运,且木帝之所繇生也。故《国语》曰:“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周氏出自天鼋;及析木,有建星、牵牛焉,则我皇妣太姜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凭神也。”是岁,岁星始及鹑火。其明年,周始革命。岁又退行,旅于鹑首,而后进及鸟帑,所以反复其道,经纶周室。鹑火直轩辕之虚,以爰稼穑,稷星系焉,而成周之大萃也。鹑首当山河之右,太王以兴,后稷封焉,而宗周之所宅也。岁星与房实相经纬,而相距七舍;木与水代终,而相及七月。故《国语》曰;“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也。自鹑及驷七列,南北之揆七月。其二月戊子朔,哉生明,王自克商还,至于酆,于周为四月。新历推定望甲辰,而乙巳旁之。故《武成》曰:“维四月,既旁生魄,粤六月庚戌,武王燎于周庙。”159 《麟德历》,周师始起,岁在降娄,月宿天根,日躔心而合辰在尾,水星伏于星纪,不及天鼋。又《周书》,革命六年而武王崩。《管子》、《家语》以为七年,盖通克商之岁也。  周公摄政七年二月甲戌朔,己丑望,后六日乙未。三月定朔甲辰,三日丙午。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于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其明年,成王正位。三十年四月乙酉朔甲子,哉生魄。故《书》曰:“惟四月,才生魄。”甲子,作《顾命》。康王十二年,岁在乙酉,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以成周之众命毕公。”自伐纣及此,五十六年,朏魄日名,上下无不合。而《三统历》以己卯为克商之岁,非也。夫有效于古者,宜合于今。《三统历》自太初至开元,朔后天三日。推而上之,以至周初,先天,失之盖益甚焉。是以知合于歆者,必非克商之岁。  自宗周讫春秋之季,日却差八度。康王十一年甲申岁冬至,应在牵牛六度。  《周历》十二次,星纪初,南斗十四度,于《太初》星距斗十七度少也。  古历分率简易,岁久辄差。达历数者随时迁革,以合其变。故三代之兴,皆揆测天行,考正星次,为一代之制。正朔既革,而服色从之。及继体守文,畴人代嗣,则谨循先王旧制焉。  《国语》曰:“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不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周初,先立春九日,日至营室。古历距中九十一度,是日晨初,大火正中,故曰“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也。于《易》象,升气究而临受之,自冬至后七日,乾精始复。及大寒,地统之中,阳洽于万物根柢,而与萌芽俱升,木在地中之象,升气已达,则当推而大之,故受之以临。于消息,龙德在田,得地道之和泽,而动于地中,升阳愤盈,土气震发,故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又先立春三日,而小过用事,阳好节止于内,动作于外,矫而过正,然后返求中焉。是以及于艮维,则山泽通气,阳精辟户,甲坼之萌见,而莩谷之际离,故曰:“不震不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君子之道,必拟之而后言,岂亻意度而已哉!韦昭以为日及天庙,在立春之初,非也。于《麟德历》则又后立春十五日矣。  《春秋》“桓公五年,秋,大雩”。《传》曰:“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159 《周历》立夏日在觜觿二度。于轨漏,昏角一度中,苍龙毕见。然则当在建巳之初,周礼也。至春秋时,日已潜退五度,节前月却,犹在建辰。《月令》以为五月者,《吕氏》以《颛顼历》芒种亢中,则龙以立夏昏见,不知有岁差,故雩祭失时。然则唐礼当以建巳之初,农祥始见而雩。若据《麟德历》,以小满后十三日,则龙角过中,为不时矣。《传》曰:“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十六年冬,城向。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冬,城向,书时也。”以岁差推之,周初霜降,日在心五度,角、亢晨见。立冬,火见营室中。后七日,水星昏正,可以兴板干。故祖冲之以为定之方中,直营室八度。是岁九月六日霜降,二十一日立冬。十月之前,水星昏正,故《传》以为得时。杜氏据晋历,小雪后定星乃中,季秋城向,似为太早,因曰:功役之事,皆总指天象,不与言历数同。引《诗》云“定之方中”,乃未正中之辞,非是。《麟德历》,立冬后二十五日火见,至大雪后营室乃中。而《春秋》九月书时,不已早乎。大雪,周之孟春,阳气静复,以缮城隍,治宫室,是谓发天地之房,方于立春断狱,所失多矣。然则唐制宜以玄枵中天兴土功。  僖公五年,晋侯伐虢。卜偃曰:“克之。童谣云:丙之辰,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策,入尾十二度。新历是岁十月丙子定朔,日月合尾十四度于黄道。古历日在尾,而月在策,故曰“龙尾伏辰”,于古距张中而曙,直鹑火之末,始将西降,故曰“贲贲”。  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日蚀。士文伯曰:“去卫地,如鲁地。于是有灾,鲁实受之。”新历是岁二月甲辰朔入常,雨水后七日,在奎十度。周度为降娄之始,则鲁、卫之交也。自周初至是,已退七度,故入雨水。七日方及降娄,虽日度潜移,而周礼未改,其配神主祭之宿,宜书于建国之初。淳风驳《戊寅历》曰:“《汉志》降娄初在奎五度,今历日蚀在降娄之中,依无岁差法,食于两次之交。”是又不然。议者晓十有二次之所由生,然后可以明其得失。且刘歆等所定辰次,非能有以睹阴阳之赜,而得于鬼神,各据当时中节星度耳。歆以《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前五度,故降娄直东壁八度。李业兴《正光历》,冬至在牵牛前十二度,故降娄退至东壁三度。及祖冲之后,以为日度渐差,则当据列宿四正之中以定辰次,不复系于中节。淳风以冬至常在斗十三度,则当以东壁二度为降娄之初,安得守汉历以驳仁均耶?又《三统历》昭公二十年,己丑,日南至,与《麟德》及《开元历》同。然则入雨水后七日,亦入降娄七度,非鲁、卫之交也。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蚀。史墨曰:“日月在辰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谪。”159 《开元历》是岁十月辛亥朔,入常立冬。五日,日在尾十三度,于古距辰尾之初。《麟德历》日在心三度于黄道,退直于房矣。   哀公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开元历》推置闰当在十一年春,至十二年冬,失闰已久。是岁九月己亥朔,先寒露三日,于定气,日在亢五度,去心近一次。火星明大,尚未当伏。至霜降五日,始潜日下。乃《月令》“蛰虫咸俯”,则火辰未伏,当在霜降前。虽节气极晚,不得十月昏见。故仲尼曰:“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方夏后氏之初,八月辰伏,九月内火,及霜降之后,火已朝觌东方,距春秋之季千五百余年,乃云“火伏而后蛰者毕。”向使冬至常居其所,则仲尼不得以西流未伏,明是九月之初也。自春秋至今又千五百岁,《麟德历》以霜降后五日,日在氐八度,房、心初伏,定增二日,以月蚀冲校之,犹差三度。闰余稍多,则建亥之始,火犹见西方。向使宿度不移,则仲尼不得以西流未伏,明非十月之候也。自羲、和已来,火辰见伏,三睹厥变。然则丘明之记,欲令后之作者参求微象,以探仲尼之旨。是岁失闰浸久,季秋中气后天三日,比及明年仲冬,又得一闰。寤仲尼之言,补正时历,而十二月犹可以螽。至哀公十四年五月庚申朔,日蚀。以《开元历》考之,则日蚀前又增一闰,《鲁历》正矣。《长历》自哀公十年六月,迄十四年二月,才置一闰,非是。  战国及秦,日却退三度。始皇十七年辛未岁冬至,应在斗二十二度。秦历上元正月己巳朔,晨初立春,日、月、五星俱起营室五度。蔀首日名皆直四孟。假朔退十五日,则闰在正月前。朔进十五日,则闰在正月后。是以十有二节,皆在盈缩之中,而晨昏宿度随之。以《颛顼历》依《月令》自十有二节推之,与不韦所记合。而颍子严之伦谓《月令》晨昏距宿,当在中气,致雩祭太晚,自乖左氏之文,而杜预又据《春秋》,以《月令》为否。皆非是。梁《大同历》夏后氏之初,冬至日在牵牛初,以为《明堂》、《月令》乃夏时之记,据中气推之不合,更以中节之间为正,乃稍相符。不知进在节初,自然契合。自秦初及今,又且千岁,节初之宿,皆当中气。淳风因为说曰:“今孟春中气,日在营室,昏明中星,与《月令》不殊。”按秦历立春,日在营室五度。《麟德历》以启蛰之日乃至营室,其昏明中宿十有二建,以为不差,妄矣。  古历,冬至昏明中星去日九十二度,春分、秋分百度,夏至百一十八度,率一气差三度,九日差一刻。159   秦历十二次,立春在营室五度,于《太初》星距危十六度少也。昏,毕八度中,《月令》参中,谓肩股也。晨,心八度中,《月令》尾中,于《太初》星距尾也。仲春昏,东井十四度中,《月令》弧中,弧星入东井十八度。晨,南斗二度中,《月令》建星中,于《太初》星距西建也。《甄耀度》及《鲁历》,南方有狼、弧,无东井、鬼,北方有建星,无南斗,井、斗度长,弧、建度短,故以正昏明云。  古历星度及汉落下闳等所测,其星距远近不同,然二十八宿之体不异。古以牵牛上星为距,《太初》改用中星,入古历牵牛太半度,于气法当三十二分日之二十一。故《洪范传》冬至日在牵牛一度,减《太初》星距二十一分,直南斗二十六度十九分也。《颛顼历》立春起营室五度,冬至在牵年一度少。《洪范传》冬至所起无余分,故立春在营室四度太。祖冲之自营室五度,以《太初》星距命之,因云秦历冬至,日在牵牛六度。虞广刂等袭冲之之误,为之说云:“夏时冬至,日在斗末,以岁差考之,牵牛六度乃《颛顼》之代。汉时虽觉其差,顿移五度,故冬至还在牛初。”按《洪范》古今星距,仅差四分之三,皆起牵牛一度。广刂等所说,亦非是。鲁宣公十五年,丁卯岁,《颛顼历》第十三蔀首与《麟德历》俱以丁巳平旦立春。至始皇三十三年丁亥,凡三百八十岁,得《颛顼历》壬申蔀首。是岁,秦历以壬申寅初立春,而《开元历》与《麟德历》俱以庚午平旦,差二日,日当在南斗二十二度。古历后天二日,又增二度。然则秦历冬至,定在午前二度。气后天二日,日不及天二度,微而难觉,故《吕氏》循用之。  及汉兴,张苍等亦以《颛顼历》比五家疏阔中最近密。今考月蚀冲,则开元冬至,上及牛初正差一次。淳风以为古术疏舛,虽弦望、昏明差天十五度而犹不知。又引《吕氏春秋》,黄帝以仲春乙卯日在奎,始奏十二钟,命之曰《咸池》。至今三千余年,而春分亦在奎,反谓秦历与今不异。按不韦所记,以其《月令》孟春在奎,谓黄帝之时亦在奎,犹淳风历冬至斗十三度,因谓黄帝时亦在建星耳。经籍所载,合于岁差者,淳风皆不取,而专取于《吕氏春秋》。若谓十二纪可以为正,则立春在营室五度,固当不易,安得顿移使当启蛰之节?此又其所不思也。  汉四百二十六年,日却差五度。景帝中元三年甲午岁冬至,应在斗二十一度。159   太初元年,《三统历》及《周历》皆以十一月夜半合朔冬至,日月俱起牵牛一度。古历与近代密率相较,二百年气差一日,三百年朔差一日。推而上之,久益先天;引而下之,久益后天。僖公五年,《周历》正月辛亥朔,余四分之一,南至。以岁差推之,日在牵牛初。至宣公十一年癸亥,《周历》与《麟德历》俱以庚戌日中冬至,而月朔尚先《麟德历》十五辰。至昭公二十年己卯,《周历》以正月己丑朔日中南至,《麟德历》以己丑平旦冬至。哀公十一年丁巳,《周历》入己酉蔀首,《麟德历》以戊申禺中冬至。惠王四十三年己丑,《周历》入丁卯蔀首,《麟德历》以乙丑日昳冬至。吕后八年辛酉,《周历》入乙酉蔀首,《麟德历》以壬午黄昏冬至;其十二月甲申,人定合朔。太初元年,《周历》以甲子夜半合朔冬至,《麟德历》以辛酉禺中冬至,十二月癸亥晡时合朔。气差三十二辰,朔差四辰。此疏密之大较也。  僖公五年,《周历》、汉历、唐历皆以辛亥南至。后五百五十余岁,至太初元年,《周历》、汉历皆得甲子夜半冬至,唐历皆以辛酉,则汉历后天三日矣。祖冲之、张胄玄促上章岁至太初元年,冲之以癸亥鸡鸣冬至,而胄玄以癸亥日出。欲令合于甲子,而适与《鲁历》相会。自此推僖公五年,《鲁历》以庚戌冬至,而二家皆以甲寅。且僖公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出于表晷天验,非时史亻意度。乖丘明正时之意,以就刘歆之失。今考麟德元年甲子,唐历皆以甲子冬至,而《周历》、汉历皆以庚午。然则自太初下至麟德差四日,自太初上及僖公差三日,不足疑也。  以岁差考太初元年辛酉冬至加时,日在斗二十三度。汉历,气后天三日,而日先天三度,所差尚少。故落下闳等虽候昏明中星,步日所在,犹未觉其差。然《洪范》、《太初》所揆,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昏氐十三度中,依汉历,冬至日在牵牛初太半度,以昏距中命之,奎十一度中;夏至,房一度中。此皆闳等所测,自差三度,则刘向等殆已知《太初》冬至不及天三度矣。  及永平中,治历者考行事,史官注日,常不及《太初历》五度。然诸儒守谶纬,以为当在牛初,故贾逵等议:“石氏星距,黄道规牵牛初直斗二十度,于赤道二十一度也。《尚书》《考灵耀》斗二十二度,无余分。冬至,日在牵牛初,无牵年所起文。编等据今日所去牵牛中星五度,于斗二十一度四分一,与《考灵耀》相近。”遂更历从斗二十一度起。然古历以斗魁首为距,至牵牛为二十二度,未闻移牵牛六度以就《太初》星距也。逵等以末学僻于所传,而昧天象,故以权诬之,而后听从他术,以为日在牛初者,由此遂黜。  今岁差,引而退之,则辛酉冬至,日在斗二十度,合于密率,而有验于今;推而进之,则甲子冬至,日在斗二十四度,昏奎八度中,而有证于古。其虚退之度,又适及牵牛之初。而冲之虽促减气分,冀符汉历,犹差六度,未及于天。而《麟德历》冬至不移,则昏中向差半次。淳风以为太初元年得本星度,日月合璧,俱起建星。贾逵考历,亦云古历冬至皆起建星。两汉冬至,日皆后天,故其宿度多在斗末。今以仪测,建星在斗十三四度间,自古冬至无差,审矣。159   按古之六术,并同《四分》。《四分》之法,久则后天。推古历之作,皆在汉初,却较《春秋》,朔并先天,则非三代之前明矣。  古历,南斗至牵牛上星二十一度,入《太初》星距四度,上直西建之初。故六家或以南斗命度,或以建星命度。方周、汉之交,日已潜退,其袭《春秋》旧历者,则以为在牵牛之首;其考当时之验者,则以为入建星度中。然气朔前后不逾一日,故汉历冬至,当在斗末。以为建星上得《太初》本星度,此其明据也。《四分》法虽疏,而先贤谨于天事,其迁革之意,俱有效于当时,故太史公等观二十八宿疏密,立晷仪,下漏刻,以稽晦朔、分至、躔离、弦望,其赤道遗法,后世无以非之。故杂候清台,《太初》最密。若当时日在建星,已直斗十三度,则寿王《调历》宜允得其中,岂容顿差一气而未知其谬?不能观乎时变,而欲厚诬古人也。  后百余岁,至永平十一年,以《麟德历》较之,气当后天二日半,朔当后天半日。是岁《四分历》得辛酉蔀首,已减《太初历》四分日之三,定后天二日太半。《开元历》以戊午禺中冬至,日在斗十八度半弱,潜退至牛前八度。进至辛酉夜半,日在斗二十一度半弱。《续汉志》云:“元和二年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之一。”是也。  祖冲之曰:“《四分历》立冬景长一丈,立春九尺六寸,冬至南极日晷最长。二气去至日数既同,则中景应等。而相差四寸,此冬至后天之验也。二气中景,日差九分半弱,进退调均,略无盈缩。各退二日十二刻,则景皆九尺八寸。以此推冬至后天亦二日十二刻矣。”东汉晷漏定于永元十四年,则《四分》法施行后十五岁也。  二十四气加时,进退不等,其去午正极远者,四十九刻有余。日中之晷,颇有盈缩,故治历者皆就其中率,以午正言之。而《开元历》所推气及日度,皆直子半之始。其未及日中,尚五十刻。因加二日十二刻,正得二日太半。与冲之所算及破章二百年间辄差一日之数,皆合。  自汉时辛酉冬至,以后天之数减之,则合于今历岁差斗十八度。自今历戊午冬至,以后天之数加之,则合于贾逵所测斗二十一度。反复佥同。而淳风冬至常在斗十三度,岂当时知不及牵牛五度,而不知过建星八度耶?159   晋武帝太始三年丁亥岁冬至,日当在斗十六度。晋用魏《景初历》,其冬至亦在斗二十一度少。太元九年,姜岌更造《三纪术》,退在斗十七度。曰:“古历斗分强,故不可施于今;《乾象》斗分细,故不可通于古。《景初》虽得其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合朔亏盈,皆不及其次。假月在东井一度蚀,以日检之,乃在参六度。”岌以月蚀冲知日度,由是躔次遂正,为后代治历者宗。  宋文帝时,何承天上《元嘉历》,曰:“《四分》、《景初历》,冬至同在斗二十一度,臣以月蚀检之,则今应在斗十七度。又土圭测二至,晷差三日有余,则天之南至,日在斗十三四度矣。”事下太史考验,如承天所上。以《开元历》考元嘉十年冬至,日在斗十四度,与承天所测合。  大明八年,祖冲之上《大明历》,冬至在斗十一度,《开元历》应在斗十三度。梁天监八年,冲之子员外散骑侍郎恒之上其家术。诏太史令将作大匠道秀等较之,上距大明又五十年,日度益差。其明年,闰月十六日,月蚀,在虚十度,日应在张四度。承天历在张六度,冲之历在张二度。  大同九年,虞广刂等议:“姜岌、何承天俱以月蚀冲步日所在。承天虽移岌三度,然其冬至亦上岌三日。承天在斗十三四度,而岌在斗十七度。其实非移。祖冲之谓为实差,以推今冬至,日在斗九度,用求中星不合。自岌至今,将二百年,而冬至在斗十二度。然日之所在难知,验以中星,则漏刻不定。汉世课昏明中星,为法已浅。今候夜半中星,以求日冲,近于得密。而水有清浊,壶有增减,或积尘所拥,故漏有迟疾。臣等频夜候中星,而前后相差或至三度。大略冬至远不过斗十四度,近不出十度。”又以九年三月十五日夜半,月在房四度蚀。九月十五日夜半,月在昴三度蚀。以其冲计,冬至皆在斗十二度。自姜岌、何承天所测,下及大同,日已却差二度。而淳风以为晋、宋以来三百余岁,以月蚀冲考之,固在斗十三四度间,非矣。  刘孝孙《甲子元历》,推太初冬至在牵牛初,下及晋太元、宋元嘉皆在斗十七度。开皇十四年,在斗十三度。而刘焯历仁寿四年冬至,日在黄道斗十度,于赤道斗十一度也。其后孝孙改从焯法,而仁寿四年冬至,日亦在斗十度。焯卒后,胄玄以其前历上元起虚五度,推汉太初,犹不及牵牛,乃更起虚七度,故太初在斗二十三度,永平在斗二十一度,并与今历合。而仁寿四年,冬至在斗十三度,以验近事,又不逮其前历矣。《戊寅历》,太初元年辛酉冬至,进及甲子,日在牵牛三度。永平十一年,得戊午冬至,进及辛酉,在斗二十六度。至元嘉,中气上景初三日,而冬至犹在斗十七度。欲以求合,反更失之。又曲循孝孙之论,而不知孝孙已变从《皇极》,故为淳风等所驳。岁差之术,由此不行。159   以太史注记月蚀冲考日度,麟德元年九月庚申,月蚀在娄十度。至开元四年六月庚申,月蚀在牛六度。较《麟德历》率差三度,则今冬至定在赤道斗十度。  又《皇极历》,岁差皆自黄道命之,其每岁周分,常当南至之轨,与赤道相较,所减尤多。计黄道差三十六度,赤道差四十余度,虽每岁遁之,不足为过。然立法之体,宜尽其原,是以《开元历》皆自赤道推之,乃以今有术从变黄道。  卷二十九  志第十七下历三下  其八《日躔盈缩略例》曰:  北齐张子信积候合蚀加时,觉日行有入气差,然损益未得其正。至刘焯,立盈缩躔衰术,与四象升降。《麟德历》因之,更名躔差。凡阴阳往来,皆驯积而变。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急极而寒若,舒极而燠若,及中而雨晹之气交,自然之数也。焯术于春分前一日最急,后一日最舒;秋分前一日最舒,后一日最急。舒急同于二至,而中间一日平行。其说非是。当以二十四气晷景,考日躔盈缩而密于加时。  其九《九道议》曰:  《洪范传》云:“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谓黄道也。九行者,青道二,出黄道东;硃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黄道北。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夏、夏至,月南从硃道;立秋、秋分,月西从白道;立冬、冬至,月北从黑道。汉史官旧事,九道术废久,刘洪颇采以著迟疾阴阳历,然本以消息为奇,而术不传。159   推阴阳历交在冬至、夏至,则月行青道、白道,所交则同,而出入之行异。故青道至春分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正东;白道至秋分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正西。若阴阳历交在立春、立秋,则月循硃道、黑道,所交则同,而出入之行异。故硃道至立夏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西南;黑道至立冬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东北。若阴阳历交在春分、秋分之宿,则月行硃道、黑道,所交则同,而出入之行异。故硃道至夏至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正南;黑道至冬至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正北,若阴阳历交在立夏、立冬,则月循青道、白道,所交则同,而出入之行异。故青道至立春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东南;白道至立秋之宿,及其所冲,皆在黄道西北。其大纪皆兼二道,而实分主八节,合于四正四维。  按阴阳历中终之所交,则月行正当黄道,去交七日,其行九十一度,齐于一象之率,而得八行之中。八行与中道而九,是谓九道。凡八行正于春秋,其去黄道六度,则交在冬夏;正于冬夏,其去黄道六度,则交在春秋。《易》九六、七八,迭为终始之象也。乾坤定位,则八行各当其正。及其寒暑相推,晦朔相易,则在南者变而居北,在东者徙而为西,屈伸、消息之象也。  黄道之差,始自春分、秋分,赤道所交前后各五度为限。初,黄道增多赤道二十四分之十二,每限损一,极九限,数终于四,率赤道四十五度而黄道四十八度,至四立之际,一度少强,依平。复从四起,初限五度,赤道增多黄道二十四分之四,每限益一,极九限而止,终于十二,率赤道四十五度而黄道四十二度,复得冬、夏至之中矣。  月道之差,始自交初、交中,黄道所交亦距交前后五度为限。初限,月道增多黄道四十八分之十二,每限损一,极九限而止,数终于四,率黄道四十五度而月道四十六度半,乃一度强,依平。复从四起,初限五度,月道差少黄道四十八分之四,每限益一,极九限而止,终于十二,率黄道四十五度而月道四十三度半,至阴阳历二交之半矣。凡近交初限增十二分者,至半交末限减十二分,去交四十六度得损益之平率。  夫日行与岁差偕迁,月行随交限而变,遁伏相消,朓朒相补,则九道之数可知矣。其月道所交与二分同度,则赤道、黑道近交初限,黄道增二十四分之十二,月道增四十八分之十二。至半交之末,其减亦如之。故于九限之际,黄道差三度,月道差一度半,盖损益之数齐也。若所交与四立同度,则黄道在损益之中,月道差四十八分之十二。月道至损益之中,黄道差二十四分之十二。于九限之际,黄道差三度,月道差四分度之三,皆朓朒相补也。若所交与二至同度,则青道、白道近交初限,黄道减二十四分之十二,月道增四十八分之十二。至半交之末,黄道增二十四分之十二,月道减四十八分之十二。于九限之际,黄道与月道差同,盖遁伏相消也。159   日出入赤道二十四度,月出入黄道六度,相距则四分之一,故于九道之变,以四立为中交。在二分,增四分之一,而与黄道度相半。在二至,减四分之一,而与黄道度正均。故推极其数,引而伸之,每气移一候。月道所差,增损九分之一,七十二候而九道究矣。  凡月交一终,退前所交一度及余八万九千七百七十三分度之四万二千五百三少半,积二百二十一月及分七千七百五十三,而交道周天矣。因而半之,将九年而九道终。  以四象考之,各据合朔所交,入七十二候。则其八道之行也。以朔交为交初,望交为交中。若交初在冬至初候而入阴历,则行青道。又十三日七十六分日之四十六,至交中得所冲之宿,变入阳历,亦行青道。若交初入阳历,则白道也。故考交初所入,而周天之度可知。若望交在冬至初候,则减十三日四十六分,视大雪初候阴阳历而正其行也。  其十《晷漏中星略例》曰:  日行有南北,晷漏有长短。然二十四气晷差徐疾不同者,句股使然也。直规中则差迟,与句股数齐则差急。随辰极高下,所遇不同,如黄道刻漏。此乃数之浅者,近代且犹未晓。今推黄道去极,与晷景、漏刻、昏距,中星四术返履相求,消息同率,旋相为中,以合九服之变。  其十一《日蚀议》曰:  《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虞广刂以历推之,在幽王六年。《开元历》定交分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九,入蚀限,加时在昼。交会而蚀,数之常也。《诗》云:“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云何不臧。”日,君道也,无朏魄之变;月,臣道也,远日益明,近日益亏。望与日轨相会,则徙而浸远,远极又徙而近交,所以著臣人之象也。望而正于黄道,是谓臣干君明,则阳斯蚀之矣。朔而正于黄道,是谓臣壅君明,则阳为之蚀矣。且十月之交,于历当蚀,君子犹以为变,诗人悼之。然则古之太平,日不蚀,星不孛,盖有之矣。  若过至未分,月或变行而避之;或五星潜在日下,御侮而救之;或涉交数浅,或在阳历,阳盛阴微则不蚀;或德之休明,而有小眚焉,则天为之隐,虽交而不蚀。此四者,皆德教之所由生也。  四序之中,分同道,至相过,交而有蚀,则天道之常。如刘歆、贾逵,皆近古大儒,岂不知轨道所交,朔望同术哉?以日蚀非常,故阙而不论。  黄初已来,治历者始课日蚀疏密,及张子信而益详。刘焯、张胄玄之徒自负其术,谓日月皆可以密率求,是专于历纪者也。159   以《戊寅》、《麟德历》推《春秋》日蚀,大最皆入蚀限。于历应蚀而《春秋》不书者尚多,则日蚀必在交限,其入限者不必尽蚀。开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于历当蚀半强,自交趾至于朔方,候之不蚀。十三年十二月庚戌朔,于历当蚀太半,时东封泰山,还次梁、宋间,皇帝彻饍,不举乐,不盖,素服,日亦不蚀。时群臣与八荒君长之来助祭者。降物以需,不可胜数,皆奉寿称庆,肃然神服。虽算术乖舛,不宜如此,然后知德之动天,不俟终日矣。若因开元二蚀,曲变交限而从之,则差者益多。  自开元治历,史官每岁较节气中晷,因检加时小余,虽大数有常,然亦与时推移,每岁不等。晷变而长,则日行黄道南;晷变而短,则日行黄道北。行而南,则阴历之交也或失;行而北,则阳历之交也或失。日在黄道之中,且犹有变,况月行九道乎!杜预云:“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蚀者,或有频交而蚀者。”是也。  故较历必稽古史,亏蚀深浅、加时朓朒阴阳,其数相叶者,反覆相求,由历数之中,以合辰象之变;观辰象之变,反求历数之中。类其所同,而中可知矣;辨其所异,而变可知矣。其循度则合于历,失行则合于占。占道顺成,常执中以追变;历道逆数,常执中以俟变。知此之说者,天道如视诸掌。  《略例》曰:旧历考日蚀浅深,皆自张子信所传,云积候所得,而未晓其然也。以圆仪度日月之径,乃以月径之半减入交初限一度半,余为暗虚半径。以月去黄道每度差数,令二径相掩,以验蚀分,以所入日迟疾乘径,为泛所用刻数,大率去交不及三度,即月行没在暗虚,皆入既限。又半日月之径,减春分入交初限相去度数,余为斜射所差。乃考差数,以立既限。而优游进退于二度中间,亦令二径相掩,以知日蚀分数。月径逾既限之南,则虽在阴历,而所亏类同外道,斜望使然也。既限之外,应向外蚀,外道交分,准用此例。以较古今日蚀四十三事,月蚀九十九事,课皆第一。  使日蚀皆不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稽历数之疏密。若皆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知政教之休咎。今更设考日蚀或限术,得常则合于数。又日月交会大小相若,而月在日下,自京师斜射而望之,假中国食既,则南方戴日之下所亏才半,月外反观,则交而不蚀。步九服日晷以定蚀分,晨昏漏刻与地偕变,则宇宙虽广,可以一术齐之矣。159   其十二《五星议》曰:  岁星自商、周迄春秋之季,率百二十余年而超一次。战国后其行浸急,至汉尚微差,及哀、平间,余势乃尽,更八十四年而超一次,因以为常。此其与余星异也。姬氏出自灵威仰之精,受木行正气。岁星主农祥,后稷凭焉,故周人常阅其禨祥,而观善败。其始王也,次于鹑火,以达天鼋。及其衰也,淫于玄枵,以害鸟帑。其后群雄力争,礼乐陨坏,而从衡攻守之术兴。故岁星常赢行于上,而侯王不宁于下,则木纬失行之势,宜极于火运之中,理数然也。  开元十二年正月庚午,岁星在进贤东北尺三寸,直轸十二度,于《麟德历》在轸十五度。推而上之,至汉河平二年,其十月下旬,岁星在轩辕南耑大星西北尺所。《麟德历》在张二度,直轩辕大星。上下相距七百五十年,考其行度,犹未甚盈缩,则哀、平后不复每岁渐差也。又上百二十年,至孝景中元三年五月,星在东井、钺。《麟德历》在参三度。又上六十年,得汉元年七月,五星聚于东井,从岁星也,于秦正岁在乙未,夏正当在甲午。《麟德历》白露八日,岁星留觜觿一度。明年立夏,伏于参。由差行未尽,而以常数求之使然也。又上二百七十一年,至哀公十七年,岁在鹑火,《麟德历》初见在舆鬼二度。立冬九日,留星三度。明年启蛰十日,退至柳五度,犹不及鹑火。又上百七十八年,至僖公五年,岁星当在大火。《麟德历》初见在张八度,明年伏于翼十六度,定在鹑火,差三次矣。哀公以后,差行渐迟,相去犹近;哀公以前,率常行迟。而旧历犹用急率,不知合变,故所差弥多。武王革命,岁星亦在大火,而《麟德历》在东壁三度,则唐、虞已上,所差周天矣。  《太初》、《三统历》岁星十二周天超一次,推商、周间事,大抵皆合。验开元注记,差九十余度,盖不知岁星后率故也。《皇极》、《麟德历》七周天超一次,以推汉、魏间事尚未差。上验《春秋》所载,亦差九十余度,盖不知岁星前率故也。《天保》、《天和历》得二率之中,故上合于《春秋》,下犹密于记注。以推永平、黄初间事,远者或差三十余度,盖不知战国后岁星变行故也。自汉元始四年,距开元十二年,凡十二甲子,上距隐公六年,亦十二甲子。而二历相合于其中,或差二次于古,或差三次于今,其两合于古今者,中间亦乖。欲一术以求之,则不可得也。  《开元历》岁星前率,三百九十八日,余二千二百一十九,秒九十三。自哀公二十年丙寅后,每加度余一分,尽四百三十九合,次合乃加秒十三而止,凡三百九十八日,余二千六百五十九,秒六,而与日合,是为岁星后率。自此因以为常,入汉元始六年也。159   《岁星差合术》曰:“置哀公二十年冬至合余,加入差已来中积分,以前率约之,为入差合数。不尽者如历术入之,反求冬至后合日,乃副列入差合数,增下位一算,乘而半之,盈《《大衍》通法为日,不尽为日余,以加合日,即差合所在也。求岁星差行径术,以后终率约上元以来中积分,亦得所求。若稽其实行,当从元始六年置差步之,则前后相距,间不容发,而上元之首,无忽微空积矣。  成汤伐桀,岁在壬戌,《开元历》星与日合于角,次于氐十度而后退行。其明年,汤始建国为元祀,顺行与日合于房,所以纪商人之命也。  后六百一算至纣六祀,周文王初禴于毕,十三祀岁在己卯,星在鹑火,武王嗣位。克商之年,进及舆鬼,而退守东井。明年,周始革命,顺行与日合于柳,进留于张。考其分野,则分陕之间,与三监封域之际也。  成王三年,岁在丙午,星在大火,唐叔始封,故《国语》曰:“晋之始封,岁在大火。”《春秋传》僖公五年,岁在大火,晋公子重耳自蒲奔狄。十六年,岁在寿星,适齐过卫,野人与之塊,子犯曰:“天赐也,天事必象,岁及鹑火必有此乎!复于寿星,必获诸侯。”二十三年,岁星在胃、昴。秦伯纳晋文公。董因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实沈之星,晋人是居。君之行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善成,后稷是相,唐叔以封。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晋祥也。”二十七年,岁在鹑火,晋侯伐卫,取五鹿,败楚师于城濮,始获诸侯。岁适及寿星,皆与《开元历》合。  襄公十八年,岁星在陬訾之口,《开元历》大寒三日,星与日合,在危三度,遂顺行至营室八度。其明年,郑子蟜卒。将葬,公孙子羽与裨灶晨会事焉,过伯有氏,其门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犹在乎,于是岁在降娄中而曙。”裨灶指之曰:“犹可以终岁,岁不及此次也。”《开元历》,岁星在奎;奎,降娄也。《麟德历》,在危;危,玄枵也。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裨灶曰:“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恶之。”《开元历》,岁星至南斗十七度,而退守西建间,复顺行,与日合于牛初。应在星纪,而盈行进及虚宿,故曰“淫”。留玄枵二年,至三十年。《开元历》,岁星顺行至营室十度,留。距子蟜之卒一终矣。其年八月,郑人杀良霄,故曰“及其亡也,岁在陬訾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娄。  昭公八年十一月,楚灭陈。史赵曰:“159 未也。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开元历》,在箕八度,析木津也。十年春,进及婺女初,在玄枵之维首。《传》曰:“正月,有星出于婺女。”裨灶曰:“今兹岁在颛顼之墟。”是岁与日合于危。其明年,进及营室,复得豕韦之次。景王问苌弘曰:’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对曰:“蔡凶。此蔡侯般杀其君之岁,岁在豕韦,弗过此矣,楚将有之。岁及大梁,蔡复楚凶。。”至十三年,岁星在昴、毕,而楚弑灵王,陈、蔡复封。初,昭公九年,陈灾。裨灶曰:“后五年,陈将复封。岁五及鹑火,而后陈卒亡。”自陈灾五年,而岁在大梁,陈复建国。哀公十七年,五及鹑火,而楚灭陈。是年,岁星与日合在张六度。昭公三十一年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史墨曰:“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是岁,星与日合于南斗三度。昔僖公六年,岁阴在卯,星在析木。昭公三十二年,亦岁阴在卯,而星在星纪。故《三统历》因以为超次之率。考其实,犹百二十余年。近代诸历,欲以八十四年齐之,此其所惑也。后三十八年而越灭吴。星三及斗、牛,已入差合二年矣。  夫五事感于中,而五行之祥应于下,五纬之变彰于上。若声发而响和,形动而影随,故琽失典刑之正,则星辰为之乱行;汩彝伦之叙,则天事为之无象。当其乱行、无象,又可以历纪齐乎?故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淫于玄枵。至三十年八月,始及陬訾之口,超次而前,二年守之。  汉元鼎中,太白入于天苑,失行,在黄道南三十余度。间岁,武帝北巡守,登单于台,勒兵十八万骑,及诛大宛,马大死军中。  晋咸宁四年九月,太白当见不见,占曰:“是谓失舍,不有破军,必有亡国。”时将伐吴,明年三月,兵出,太白始夕见西方,而吴亡。  永宁元年,正月至闰月,五星经天,纵横无常;永兴二年四月丙子,太白犯狼星,失行,在黄道南四十余度;永嘉三年正月庚子,荧惑犯紫微:皆天变所未有也,终以二帝蒙尘,天下大乱。  后魏神瑞二年十二月,荧惑在瓠瓜星中,一夕忽亡,不知所在。崔浩以日辰推之,曰:“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在此二日。庚午未皆主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咸阳,是荧惑入秦矣。”其后荧惑果出东井,留守盘旋,秦中大旱赤地,昆明水竭。明年,姚兴死,二子交兵。三年,国灭。159   齐永明九年八月十四日,火星应退在昴三度,先历在毕;二十一日始逆行,北转,垂及立冬,形色弥盛。魏永平四年八月癸未,荧惑在氐,夕伏西方,亦先期五十余日,虽时历疏阔,不宜若此。  隋大业九年五月丁丑,荧惑逆行入南斗,色赤如血,大如三斗器,光芒震耀,长七八尺,于斗中句巳而行,亦天变所未有也。后杨玄感反,天下大乱。  故五星留逆伏见之效,表里盈缩之行,皆系之于时,而象之于政。政小失则小变,事微而象微,事章而象章。已示吉凶之象,则又变行,袭其常度。不然,则皇天何以阴骘下民,警悟人主哉!近代算者昧于象,占者迷于数,睹五星失行,皆谓之历舛。虽七曜循轨,犹或谓之天灾。终以数象相蒙,两丧其实。故较历必稽古今注记,入气均而行度齐,上下相距,反复相求。苟独异于常,则失行可知矣。  凡二星相近,多为之失行。三星以上,失度弥甚。《天竺历》以《九执》之情,皆有所好恶。遇其所好之星,则趣之行疾,舍之行迟。  张子信历辰星应见不见术,晨夕去日前后四十六度内,十八度外,有木、火、土、金一星者见,无则不见。张胄玄历,朔望在交限,有星伏在日下,木、土去见十日外,火去见四十日外,金去见二十二日外者,并不加减差,皆精气相感使然。  夫日月所以著尊卑不易之象,五星所以示政教从时之义。故日月之失行也,微而少;五星之失行也,著而多。今略考常数,以课疏密。  《略例》曰:“其入气加减,亦自张子信始,后人莫不遵用之。原始要终,多有不叶。今较《麟德历》,荧惑、太白见伏行度过与不及,荧惑凡四十八事,太白二十一事。余星所差,盖细不足考。且盈缩之行,宜与四象潜合,而二十四气加减不均。更推易数而正之,又各立岁差,以究五精运周二十八舍之变。较史官所记,岁星二十七事,荧惑二十八事,镇星二十一事,太白二十二事,辰星二十四事,《开元历》课皆第一云。  至肃宗时,山人韩颖上言《大衍历》或误。帝疑之,以颖为太子宫门郎,直司天台。又损益其术,每节增二日,更名《至德历》,起乾元元年用之,讫上元三年。  卷三十  志第十八上历四上159   《开元大衍历》演纪上元阏逢困敦之岁,距开元十二年甲子,积九千六百九十六万一千七百四十算。  ○一曰步中朔术  通法三千四十。  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  揲法八万九千七百七十三。  减法九万一千二百。  策余万五千九百四十三。  用差万七千一百二十四。  挂限八万七千一十八。  三元之策十五,余六百六十四,秒七。  四象之策二十九,余千六百一十三。  中盈分千三百二十八,秒十四。  朔虚分千四百二十七。  爻数六十。  象统二十四。  以策实乘积算,曰中积分。盈通法得一,为积日。爻数去之,余起甲子算外,得天正中气。凡分为小余,日为大余。加三元之策,得次气。凡率相因加者,下有余秒,皆以类相从。而满法迭进,用加上位。日盈爻数去之。159   以揲法去中积分,不尽曰归余之挂。以减中积分,为朔积分。如通法为日,去命如前,得天正经朔。加一象之日七、余千一百六十三少,得上弦。倍之,得望。参之,得下弦。四之,是谓一揲,得后月朔。凡四分,一为少,三为太。综中盈、朔虚分,累益归余之挂,每其月闰衰。凡归余之挂五万六千七百六十以上,其岁有闰。因考其闰衰,满挂限以上,其月合置闰。或以进退,皆以定朔无中气裁焉。  凡常气小余不满通法、如中盈分之半已下者,以象统乘之,内秒分,参而伍之,以减策实;不尽,如策余为日。命常气初日算外,得没日。凡经朔小余不满朔虚分者,以小余减通法,余倍参伍乘之,用减灭法;不尽,如朔虚分为日。命经朔初日算外,得灭日。  ○二曰发敛术  天中之策五,余二百二十一,秒三十一;秒法七十二。  地中之策六,余二百六十五,秒八十六;秒法百二十。  贞悔之策三,余百三十二,秒百三。  辰法七百六十。  刻法三百四。  各因中节命之,得初候。加天中之策,得次候。又加,得末候。因中气命之,得公卦用事。以地中之策累加之,得次卦,若以贞悔之策加侯卦,得十有二节之初外卦用事。因四立命之,得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用事。以贞悔之策减季月中气,得土王用事。凡相加减而秒母不齐,当令母互乘子,乃加减之;母相乘为法。  各以能法约其月闰衰,为日,得中气去经朔日算。求卦、候者,各以天、地之策,累加减之。凡发敛加时,各置其小余,以六爻乘之,如辰法而一,为半辰之数。不尽者,三约为分。分满刻法为刻。若令满象积为刻者,即置不尽之数,十之,十九而一,为分。命辰起子半算外。  ○三曰步日躔术  干实百一十一万三百七十九太。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虚分七百七十九太。  岁差三十六太。159   以盈缩分盈减、缩加三元之策,为定气所有日及余。乃十二乘日,又三其小余,辰法约而一,从之,为定气辰数。不尽,十之,又约为分。以所入气并后气盈缩分,倍六爻乘之,综两气辰数除之,为末率。又列二气盈缩分,皆倍六爻乘之,各如辰数而一;以少减多,余为气差。至后以差加末率,分后以差减末率,为初率。倍气差,亦倍六爻乘之,复综两气辰数除,为日差。半之,以加减初末,各为定率。以日差至后以减、分后以加气初定率,为每日盈缩分。乃驯积之,随所入气日加、减气下先、后数,各其日定数。其求朓朒仿此。冬至后为阳复,在盈加之,在缩减之;夏至后为阴复,在缩加之,在盈减之。距四正前一气,在阴阳变革之际,不可相并,皆因前末为初率。以气差至前加之,分前减之,为末率。余依前术,各得所求。其分不满全数,母又每气不同,当退法除之。以百为母,半已上,收成一。冬至、夏至偕得天地之中,无有盈、缩。余各以气下先后数先减、后加常气小余,满若不足,进退其日,得定大小余。凡推日月度及轨漏、交蚀,依定气;注历,依常气。以减经朔、弦、望,各其所入日算。若大余不足减,加爻数,乃减之。减所入定气日算一,各以日差乘而半之;前少以加、前多以减气初定率,以乘其所入定气日算及余秒。凡除者,先以母通全,内子,乃相乘;母相乘除之。所得以损益朓朒积,各其入朓朒定数。若非朔、望有交者,以十二乘所入日算;三其小余,辰法除而从之;以乘损益率,如定气辰数而一。所得以损益朓朒积,各为定数。  南斗二十六,牛八,婺女十二,虚十,虚分七百七十九太。危十七,营室十六,东壁九,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昴十一,毕十七,觜觿一,参十,东井三十三,舆鬼三,柳十五,七星七,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为赤道度。其毕、觜觿、参、舆鬼四宿度数,与古不同,依天以仪测定,用为常数。纮带天中,仪极攸凭,以格黄道。  推冬至岁差所在,每距冬至前后各五度为限,初数十二,每限减一,尽九限,数终于四。当二立之际,一度少强,依平。乃距春分前、秋分后,初限起四,每限增一,尽九限,终于十二,而黄道交复。计春分后、秋分前,亦五度为限。初数十二,尽九限,数终于四。当二立之际,一度少强,依平。乃距夏至前后,初限起四,尽九限,终于十二。皆累裁之,以数乘限度,百二十而一,得度;不满者,十二除,为分。若以十除,则大分,十二为母,命太、半、少及强、弱。命曰黄、赤道差数。二至前、后各九限,以差减赤道度,二分前、后各九限,以差加赤道度,各为黄道度。159   开元十二年,南斗二十三半,牛七半,婺女十一少,虚十,六虚之差十九太。危十七太,营室十七少,东壁九太,奎十七半,娄十二太,胃十四太,昴十一,毕十六少,觜觿一,参九少,东井三十,舆鬼二太,柳十四少,七星六太,张十八太,翼十九少,轸十八太,角十三,亢九半,氐十五太,房五,心四太,尾十七,箕十少,为黄道度,以步日行。日与五星出入,循此。求此宿度,皆有余分,前后辈之成少、半、太,准为全度。若上考往古,下验将来,当据岁差,每移一度,各依术算,使得当时度分,然后可以步三辰矣。  以乾实去中积分,不尽者,盈通法为度。命起赤道虚九,宿次去之,经虚去分,至不满宿算外,得冬至加时日度。以三元之策累加之,得次气加时日度。  以度余减通法,余以冬至日躔距度所入限数乘之,为距前分。置距度下黄、赤道差,以通法乘之,减去距前分,余满百二十除,为定差。不满者,以象统乘之,复除,为秒分。乃以定差减赤道宿度,得冬至加时黄道日度。  又置岁差,以限数乘之,满百二十除,为秒分。不尽为小分。以加三元之策,因累裁之。命以黄道宿次,各得定气加时日度。  置其气定小余,副之。以乘其日盈、缩分,满通法而一,盈加、缩减其副。用减其日加时度余,得其夜半日度。因累加一策,以其日盈、缩分盈加、缩减度余,得每日夜半日度。  ○四曰步月离术  转终六百七十万一千二百七十九。  转终日二十七,余千六百八十五,秒七十九。  转法七十六。  转秒法八十。  以秒法乘朔积分,盈转终去之;余复以秒法约,为入转分;满通法,为日。命日算外,得天正经朔加时所入。因加转差日一、余二千九百六十七、秒一,得次朔。以一象之策,循变相加,得弦、望。盈转终日及余秒者,去之。各以经朔、弦、望小余减之,得其日夜半所入。159   各置朔、弦、望所入转日损益率,并后率而半之,为通率。又二率相减,为率差。前多者,以入余减通法,余乘率差,盈通法得一,并率差而半之;前少者,半入余,乘率差,亦以通法除之:为加时转率。乃半之,以损益加时所入,余为转余。其转余,应益者,减法;应损者,因余。皆以乘率差,盈通法得一,加于通率,转率乘之,通法约之,以朓减、朒加转率,为定率。乃以定率损益朓肉积,为定数。其后无同率者,亦因前率。应益者,以通率为初数,半率差而减之;应损者,即为通率。其损益入余进退日,分为二日,随余初末,如法求之,所得并以损益转率。此术本出《皇极历》,以究算术之微变。若非朔、望有交者,直以入余乘损益率,如通法而一,以损益朓朒,为定数。  七日、初数二千七百一,末数三百三十九。十四日、初数二千三百六十三,末数六百七十七。二十一日、初数二千二十四,末数千一十六。二十八日,初数千六百八十六,末数千三百五十四。以四象约转终,均得六日二千七百一分。就全数约为九分日之八。各以减法,余为末数。乃四象驯变相加,各其所当之日初、末数也。视入转余,如初数已下者,加减损益,因循前率;如初数以上,则反其衰,归于后率云。  各置朔、弦、望大小余,以入气、入转朓朒定数,朓减、朒加之,为定朔、弦、望大小余。定朔日名与后朔同者,月大;不同者,小;无中气者,为闰月。凡言夜半,皆起晨前子正之中。若注历,观弦、望定小余,不盈晨初余数者,退一日。其望有交、起亏在晨初已前者,亦如之。又月行九道迟疾,则有三大二小以日行盈、缩累增、损之,则容有四大三小,理数然也。若俯循常仪,当察加时早晚,随其所近而进退之,使不过三大二小。其正月朔有交、加时正见者,消息前后一两月,以定大小,令亏在晦、二。定朔、弦、望夜半日度,各随所直日度及余分命之。乃列定朔、弦、望小余,副之。以乘其日盈、缩分,如通法而一,盈加、缩减其副。以加夜半日度,各得加时日度。159   凡合朔所交,冬在阴历、夏在阳历,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后,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当黄道东。立冬、立夏后,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当黄道东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冬在阳历、夏在阴历,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后,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当黄道西。立冬、立夏后,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当黄道西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阳历、秋在阴历,月行硃道;春分、秋分后,硃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当黄道南。立春、立秋后,硃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当黄道西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阴历,秋在阳历,月行黑道。春分、秋分后,黑道半交在冬至之宿,当黄道北,立春、立秋后,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当黄道东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四序离为八节,至阴阳之所交,皆与黄道相会,故月有九行。各视月交所入七十二候距交初中黄道日度,每五度为限,亦初数十二,每限减一,数终于四、乃一度强,依平。更从四起,每限增一,终于十二,而至半交,其去黄道六度。又自十二,每限减一,数终于四,亦一度强,依平。更从四起,每限增一,终于十二,复与日轨相会。各累计其数,以乘限度,二百四十而一,得度。不满者,二十四除,为分,若以二十除之,则大分,以十二为母。为月行与黄道差数。距半交前后各九限,以差数为减;距正交前后各九限,以差数为加。此加减出入六度,单与黄道相较之数。若较之赤道,则随气迁变不常。计去冬至、夏至以来候数,乘黄道所差,十八而一,为月行与赤道差数。凡日以赤道内为阴,外为阳;月以黄道内为阴,外为阳。故月行宿度,入春分交后行阴历、秋分交后行阳历,皆为同名。若入春分交后行阳历、秋分交后行阴历,皆为异名。其在同名,以差数为加者加之,减者减之;若在异名,以差数为加者减之,减者加之。皆以增损黄道度,为九道定度。  各以中气去经朔日算,加其入交泛,乃以减交终,得平交入中气日算。满三元之策去之,余得入后节日算。因求次交者,以交终加之,满三元之策去之,得后平交入气日算。  各以气初先后数先加、后减之,得平交入定气日算。倍六爻乘之,三其小余,辰法除而从之,以乘其气损益率,如定气辰数而一,所得以损益其气朓朒积,为定数。  又置平交所入定气余,加其日夜半入转余,以乘其日损益率,满通法而一,以损益其日朓朒积,交率乘之,交数而一,为定数。乃以入气入转朓朒定数,朓减、朒加平交入气余,满若不足,进退日算,为正交入定气日算。其入定气余,副之,乘其日盈缩分,满通法而一,以盈加、缩减其副,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得正交加时黄道日度。以正交加时度余减通法,余以正交之宿距度所入限数乘之,为距前分。置距度下月道与黄道差,以通法乘之,减去距前分,余满二百四十除,为定差;不满者一退为秒。以定差及秒加黄道度、余,仍计去冬至、夏至已来候数乘定差,十八而一,所得依名同异而加减之,满若不足,进退其度,得正交加时月离九道宿度。159   各置定朔、弦、望加时日度,从九道循次相加。凡合朔加时,月行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是谓离象。先置朔、弦、望加时黄道日度,以正交加时所在黄道宿度减之,余以加其正交九道宿度,命起正交宿度算外,即朔、弦、望加时所当九道宿度也。其合朔加时,若非正交,则日在黄道,月在九道,各入宿度虽多少不同,考其去极,若应绳准。故云:月行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以一象之度九十一、余九百五十四、秒二十二半为上弦,兑象。倍之,而与日冲,得望,坎象。参之,得下弦,震象。各以加其所当九道宿度,秒盈象统从余,余满通法从度,得其日加时月度。综五位成数四十,以约度余,为分;不尽者,因为小分。  视经朔夜半入转,若定朔大余有进退者,亦加、减转日。否则因经朔为定。累加一日,得次日,各以夜半入转余乘列衰,如通法而一,所得以进加、退减其日转分,为月转定分。满转法,为度。  视定朔、弦、望夜半入转,各半列衰以减转分。退者,定余乘衰,以通法除,并衰而半之;进者,半余乘衰,亦以通法除:皆加所减。乃以定余乘之,盈通法得一,以减加时月度,为夜半月度。各以每日转定分累加之,得次日。若以入转定分,乘其日夜漏,倍百刻除,为晨分。以减转定分,余为昏分。望前以昏、望后以晨加夜半度,各得晨、昏月。  各视每日夜半入阴阳历交日数,以其下屈伸积,月道与黄道同名者,加之;异名者,减之。各以加、减每日辰昏黄道月度,为入宿定度及分。  ○五曰步轨漏术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