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50 KB
- 5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编制说明················································3第二章施工准备··························································5第2.1节施工、技术准备·····················································5第2.1节工程测量与道路拆除及场地清理······································6第三章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7第3.1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7第3.2节施工现场管理······················································8第3.3节施工进度计划·····················································10第四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1第4.1节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原有道路拆除施工·················································11第4.2节排水管道和检查井工程施工·········································13第4.3节新建道路[底基层、基层、面层]工程施工······························16第4.4节道路平侧石安装工程施工···········································27第4.5节人行道砼预制砖铺装工程施工·······································28第五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29第六章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措施···········································31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32第八章项目组织机构配置·················································34第九章劳动力保障及配置·················································35第十章主要施工机械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5第十一章关键施工技术措施及难点解决方案···································36第11.1节UPVC管道施工·····················································36第11.2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38第11.3节沥青砼面层施工···················································40第十二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43第十三章成品保护·························································44附件[图/表]:1、主要施工人员表;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3、临时设施表;4、施工总进度计划表;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6、施工现场消防平面布置图第1章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第1.1节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路南、**大道西侧,为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工程范围分三部分:**小区出入口道路和**路及***路三条道路,工程内容主要为:道路和排水改造。现状道路车行道沥青砼路面出现龟裂、坑槽等病害。人行道混凝土砖铺装路面出现断裂、缺失等病害。由于车行道下有新管线入地,并规范现状道路停车,调整道路断面布置。本次改造将老路面结构挖除并新建路面结构。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车行道新建段路面结构(总厚度61.6cm):4cm细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13C),7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20C),0.6cm下封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18cmC20砼(路基处理)。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24cm):20*10*6cm砼预制砖,3cmM10水泥砂浆,15cmC20砼基层。主要工程量为:翻挖老路车行道和人行道路面6624m2,拆除老路平侧石800m,整理车行道和人行道路床6637m2。新建车行道4+7沥青砼面层5951m2、32cm厚4%水稳基层6690m2、18cm厚C20水泥砼底基层6823m2,新建人行道15cm厚C20砼基层1766m2、人行道铺装20*10*6cm混凝土步道砖1766m2,重新安砌平侧石1000m。雨污水沟槽挖方2620m3、填方2250m3,铺设DN225UPVC道路雨水支管440m、DN600UPVC雨水管335m、DN800SWPE雨水管143m,铺设DN400UPVC污水管道222m,废除雨水边井150座,砌筑雨水边井77座,砌筑1000*1000雨污水井48座,清理疏通污水管道250m,恢复路面120m2。本工程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勘测单位:南京**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计划工期:计划于2014年10月12日开工,2014年12月30日竣工,共80日历天。工程质量要求:合格。第1.2节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2、设计施工图和设计技术交底、变更等文件。3、国家、部委、省、市颁发的现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以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招标文件中所列的标准和规范。4、现行施工手册、劳动定额、预算资料等参考资料。5、本公司资源情况及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文件。6、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指令。二.编制原则1、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力求科学合理,技术工艺先进可行而又经济适用的原则,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严格遵照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工程建设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编制。2、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点线结合,均衡生产的原则。根据本工程内容,突出安管接口、检查井和路基施工处理,兼顾路面,全盘考虑。3、坚持永临结合,既满足施工需要,又兼顾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布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交通、生产及生活带来的影响,所有临时工程、临时设施布置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占地,保护水土,搞好文明施工。4、坚持专业化组织施工的原则,对道路拆除、道路施工、雨污水管道安装和检查井砌筑等均安排具有丰富的相关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承担。5、坚持“建设施工,环保同行”的原则,施工、环保同考虑、同安排、同落实,两者并举,同期进行,达到施工、环保双成功,双满意。三.工程建设条件1、技术条件本工程设计文件基本齐全,任务明确。2、工程材料本工程所用材料供应情况较好,均有合格材料可就近随时供应,前期使用材料已进场。3、水、电及交通条件施工用电从临近供电、供水线路接入,在施工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备电源。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2章施工准备第2.1节施工、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内容和合同文件规定,准备各类施工技术和验收标准等技术资料。熟悉设计意图,查对图纸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如有缺漏和疑问应向设计单位提出,补齐或更正。对现场进行踏勘、详细了解施工条件:各类障碍物体情况,地质条件、控制点位置,附近供水、供电及交通情况,缺土路段和可供土、弃土的地点,现场排水情况等,以便确切的安排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预算,提出材料供应计划。进行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熟悉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提前作好有关混合料的试配试验工作。制定施工管理制度及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根据施工计划,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关键设备要做好进场前的检修工作,确保按期进场。材料选定及采购。进场主要原材料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采购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紧缺材料应事前预定,确保材料及时供应。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建立和健全安保、质保体系。组织施工队伍进场,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均按计划进驻现场。所用施工测量设备进场前应送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标定校正,合格后方可进行控制点、水准点、标桩的布置和测量,建立施工测控网。结合设计排水系统,道路拆除后沿路基两侧设纵向临时排水沟,用水泵排入就近河道或市政雨水管网。局部低洼积水处,人工开挖引水沟,将水引入排水沟,确保路基范围内无积水,为雨后快速复工创造条件。搭建临时设施,做好施工队伍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准备工作。第2.2节工程测量与道路拆除及场地清理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控制网的建立施工前首先对业主提供的本项目内所有的导线点、坐标、高程进行仔细认真的复测。导线的复核采用附和导线测量法,即在提供的导线点中选用两点作为测量基点,根据需要,在本工程范围内布设临时点作为附和导线,然后按照导线测量的要求使用全站仪对本项目内导线点进行认真测量,平差后如不能符合规范要求时,报业主调整后重新进行复测,直到满足要求,报监理工程师认可为止。水准点复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法,并按照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等级进行同级复测,方法是根据业主提供的三个水准点,另在本项目内选取一至三个设置牢固的点作为基准点,进行往返复测,并认真做好记录,平差后若不能符合规范要求,报请业主调整后进行复测,直到满足要求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为止。对复核合格的导线点、水准点采取必要的加固保护措施,并设立标志以利寻找,在施工期间进行复测,以保证控制点的精度。2、原有道路拆除、场地清理整理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控制网建立后,即可对原有道路进行拆除,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分段平整至设计要求。具体方法:沥青路面采用铣刨方法拆除,混凝土路面先破碎再机械拆除,道路基层、平侧石及花树池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拆除。施工步骤:拆除前测定好设计标高、中桩定位,由测量员计算好现有高程与设计标高拆除高差。根据计算好的高差应在各桩号上标注好。路面拆除主要靠相关大型机械进行。组织挖掘机、装载车对拆除后的老路面成块废渣进行集中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运土杂料的汽车进出场应严格按市城管办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对出场车辆一律冲洗清理车轮车身。施工时注意防噪、降尘措施。根据设计对拆除后的路床进行整理、碾压,路床验收合格后准备下一道工序施工。第3章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第3.1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根据总体施工组织、施工任务划分及现场实地考察情况与工程特点,本着尽量减小对周边在施工程的影响及本工程施工需要,同时依据吴江区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对施工总平面统一规划、综合考虑、合理布置。根据对本工程现场情况考察,在运河路西侧路边空地搭建项目部办公及生活用房及机械停放区、材料存放区、民工生活区等临时设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详见附件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1、临时设施安排①.场地围档为了工地减少“扰民”,同时也为了避免“民扰”,本工程施工场地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给出的工程控制范围和临时用地使用时间,参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文明施工等要求,在施工作业队生活区、生产用房及施工场地周边使用带有我公司标示的围档材料进行封闭围档。②.场地大门设置根据场地条件及围档情况,在大门的显著位置设立**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一图六牌”,内容包括现场施工总平面图、总平面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质量控制、材料管理等的规章制度和主要参建单位名称和工程概况等说明。③.场地内临时建筑生产及办公生活用房:在施工现场附近的场区搭设彩钢夹芯板房,作为项目部及监理办公用房、施工管理人员宿舍。作业队工人宿舍租赁标准集装箱改装宿舍,方便安装、住宿及撤离。按照现阶段要求每人居住面积不小于2m2,宿舍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均配备空调。生产用房:工地料库、工地试验室与标养室采用单层砖墙,顶盖蓝色铁皮瓦。场地硬化:为环保需要,将现场材料存放场地内地面全部用非粘土烧结砖硬化处理,场地便道下铺15cm砂砾石垫层,上面施做5cm砼路面。现场照明:施工现场内设多盏碘钨灯及镝灯作为夜间施工的照明,保证夜间施工。门卫及车辆冲洗槽: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场地设置冲洗槽、污水沉淀池,冲洗车辆处理污水,设门卫值班室负责进出车辆、人员登记管理和现场保洁。2、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布置①.施工临时用水施工临时用水由业主指定市政水源就近引至施工现场后,分别用DN100、DN50的供水管引至各用水区域。临水线路布置在运河路西侧。用水管路及用水设施要符合国家及市、区关于水利安装、使用、维修的有关规定,同时施工临时用水的设置要满足污水管线闭水试验与再生水试验要求。②.施工临时用电临时用电按照国家及本地区对建筑行业临时用电的要求,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设专用保护线及三级漏电保护开关,从业主指定的接线点引入。在箱式变压器出口设总动力箱,工地施工处设多处分动力箱,从各分动力箱用橡胶软电缆或通过移动式配电箱供给各负载。为尽量避开施工面及降低成本,低压动力线、照明线路、生活用电等低压线路尽量沿墙采取架空方式铺设,高压动力线采取掩埋方式铺设。临电线路布置在运河路西侧,与临水线路平行。施工场地临时用电采用2台50KW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备电源,灵活调动。第3.2节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项工程进度快慢、工程质量优劣、施工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故此,本公司选派具有丰富的管理同类工程经验和相应技术水平的人员组成现场领导班子,严格遵守ISO9002标准,认真按照项目法进行管理,坚持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忠实执行合同条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按期完工。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管道工技术员道路工施工员砌筑工安装工1、现场管理组织体系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设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工程管理网络。实行工程质量安全效益综合目标管理,明确并落实各部门的工作岗位职责。2、设备及材料管理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专门的设备维修和停放区,配备足够的机修人员,同时加强对各种施工机械的管理、维修和保养,保证机械完好率,以满足正常施工需要。现场内各种材料分类存放、堆码整齐,并按照各种材料的不同质地和性能,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以防材料因受潮、雨淋等发生变形和锈蚀,影响材料的性能或造成材料的浪费。3、现场保卫管理办公及生活区实行封闭管理,围挡搭设要严密牢固,并在大门处设值班室,对出入工地人员及车辆实行登记管理。4、现场环境卫生管理施工现场要求各作业班组工完料清,材料堆放整齐或送至料场,不得随意丢弃。成立勤杂工班,负责对排水沟、沉淀池维护清理,对厕所、浴室、料场等公共卫生区进行清扫和保洁与消毒,确保现场交通、排水及排污系统的正常运转,并每天定时喷洒杀蚊蝇药水。现场管理人员严格要求各班组加强对渣土堆放的常规管理。宿舍、办公室由职工轮流值班保持清洁与消毒,坚持文明管理制度和责任检查考核办法。5、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职工队伍及劳务人员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建立健全党团机构,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全体职工,为保工期和创优质工程而奋斗。进场前,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市政工程施工规定,进行必要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严明施工纪律,加强法制教育,在职工中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坚决杜绝黄、赌、毒事件和一切违法乱纪等不文明事件的发生。及时将吴江市市政府的有关指示、要求及施工纪律和管理制度在全体职工中传达和贯彻,发扬我公司的优良传统,以过硬的政治技术素质,严明的组织纪律,吃苦奉献的工作作风,干出一流工程,树立良好形象,为吴江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建立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强学习与教育,与业主密切配合,搞好廉政建设。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3.3节施工进度计划1、总体施工目标 以“高效、优质、安全、文明、低耗”为宗旨,本着“精干管理层、强化作业层”的施工组织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上场快、开工早、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划分施工段及施工顺序,全面多点面展开施工,保持均衡生产。建立健全各项保证体系,严格按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运作,确保兑现投标承诺,令业主满意、放心。2、工期目标本合同段计划于2014年10月12日开工,2014年12月30日完工,总工期80日历天。满足业主要求。3、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规模不大但场地复杂,三条道路均为老街道,两侧店面都在营业,并且区内还有农贸市场,人员机车辆货物等较多,分流疏导管理困难。进场后立即进行测控组网建立工作,本工程老路面拆除后的道路新建混凝土底基层基层和4%水稳基层以及沥青砼面层施工进度是总工程进度的关键,加紧进行道路的分流疏导和封堵工作,及早进行拆除施工。本工程采用横道计划技术,对施工进度作了具体安排。在施工中力求采用平面分段分层搭接流水作业方法,减少各种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同时在道路施工和雨污水管施工阶段要加大人力、机械投入,紧紧抓住关键工序,以确保总工期不突破指标。4.施工总进度计划图(详见附件4)第四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第4.1节原有道路拆除施工现状道路有沥青路面也有混凝土路面,车行道两侧均为混凝土砖铺装路面。车行道局部出现贯穿性裂缝,车行道两侧混凝土砖铺装路面出现断裂、缺失、坑槽等病害。由于车行道下有新管线入地,并规范现状道路停车,调整道路断面布置。本次改造将老路面结构挖除后新建路面结构。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沥青路面采用铣刨方法拆除,混凝土路面先破碎再机械拆除,道路基层、平侧石及花树池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拆除。拆除前测定好设计标高、中桩定位,由测量员计算好现有高程与设计标高拆除高差。根据计算好的高差应在各桩号上标注好便于控制。1、施工准备机械配备为:CM2000铣刨机1台,冲击破碎机1台,SK200挖机2台,W136装载机2台,自卸汽车8台。人员配备为:路基、路面、测量员等施工人员到位2、沥青路面拆除施工本工程原有沥青路面宽度为12m,本次路面铣刨施工采用国产陕西建机CM2000铣刨机,该机铣刨宽度为2m,最大铣刨深度可达300mm,作业速度0~30m/min,满足施工需要。作业时从需铣刨路段的一端按顺序进行铣刨,铣刨尽量一次完成。铣刨出的废料用机械集中统一运输至指定地点废弃,不得随意倾倒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具体方法:作业前首先按要求确定铣刨旧路面的位置、宽度、深度。铣刨机在起点沿着一侧就位,摆正位置,根据自卸汽车车厢高度调好出料口高度位置。自卸汽车停在铣刨机正前方等待接收铣刨料。启动铣刨机,由两位技术人员操作左右两边的铣刨深度控制仪,按要求调好深度。待深度调好后,由操作手进行铣刨操作。铣刨过程中,前方由专人指挥自卸汽车向前移动,以免铣刨机的出料传送带碰到自卸汽车后车厢,同时观察车厢是否装满,指挥铣刨机停止输出铣刨料。指挥下一辆自卸汽车就位接收铣刨料。同时指挥铣刨机的掉头或者倒车工作。铣刨时技术人员要紧跟铣刨机,观察铣刨效果,如果出现铣刨深度不对或者铣刨不彻底的情况,及时调整铣刨深度;如果出现铣刨面不平整,出现深槽情况,及时检查铣刨刀头,是否损坏,及时更换,以免影响铣刨效果。铣刨过程中,为防止扬尘污染,要及时给铣刨机加水以减少灰尘的产生。现场配备3T给水车1台在附近随时待命,需要及时加水。3、混凝土路面拆除混凝土路面的拆除先用液压冲击破碎机破碎,破碎后采用SK200挖机挖除混凝土碎块,自卸汽车跟后装车外运。大面积混凝土路面根据现场情况分区块拆除,以保证施工进度。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步骤:拆除路面前,先测定好设计标高并中桩定位,由测量员计算好现有高程与设计标高拆除高差,根据计算好的高差应在各桩号上标注好。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施工,正常情况下,先用液压冲击破碎机对老路面实施冲击破碎,使之开裂。组织挖掘机,装载车对拆除后的老路面成块废渣进行集中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对老路面下能够用于填筑的土石料,可用作填筑料,运至填方区填筑。对根据设计标高形成的新路基应复测,复测后,对新路基表层进行路床整理,平整后进行碾压。保证基底高程和压实度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人行道面层和道路平侧石拆除旧有的人行步道结构层主要为混凝土预制砖,施工作业面距离临街的商家、居民较近,拆除采用人工破除。拆除顺序为:揭除人行步道砖→破除步道原有结构层→移除道路立缘石→移除道路平缘石。拆除的废料分类装车运至业主指定地点存放。拆除旧路缘石时,应注意保护设计要求保留的花岗岩铺装面层不被破坏。5、安全工作措施为保证施工路段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施工,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车有力保障措施:①.采用警示带与路墩进行围护,距离施工路段两头20米处设置醒目交通安全警示牌,“施工路段,车辆慢行”,场内设置“施工重地,闲人免入”;施工现场范围杜绝有围观村民或是停留的社会人员,保障现场绝对安全的施工环境。②.施工路段前后各一名专职安全员,中间施工员负责现场安全,通讯指挥用步话机联系,前后加强沟通,对现场的弃土运输车辆及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有效引导,避免单线通行塞车情况。③.采取压缩场地的方式,运输车辆紧跟挖掘机步骤,前挖后装,弃物一并运输到指定弃土场,路段两旁如有大块石头,应该集中堆放,不占用通车路段。④.对于路边店铺采用警示带与路墩进行围护。在几个店铺质检设立个出口,以便店铺居民出入。⑤.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旧路面挖除的地段应立即恢复好地面的平整,并做好适当压实工作;有必要的地段修筑好道路两旁的排水,防止路面被冲刷影响通行安全。⑥.加强路面施工期的安全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对过往司机、人员及时提醒。6、文明施工措施①、路段保护所有清除的废土用加遮盖物的运输车运至指定弃土场,沿线不得将任何废土倒至其路旁和其它不允许的地方,注意保证老路拆除后的路面正常通行。②、废弃物场应规整几何样式,禁止随意堆放,有必要进行合理绿化,护砌;保证不造成任何水土流失和杜绝污染自然环境事件的发生。③、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应使用遮盖物,配备好洒水车,运输道路经常保持湿润,避免尘土飞扬造成村民生活环境受污染;构建施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一体化。第4.2节排水管道和检查井工程施工旧道路拆除后,随即展开雨污水管道施工。本次雨污水改造基本翻建原有管道,雨水根据本次改造及结合地块雨水接管需要预留相应支管。施工时必须满足沟槽开挖后管道基本埋深,以满足基层碾压要求。管材等材料已落实到位,并经检查合格。1、管材及接口:DN225、DN600UPVC管和DN800SWPE管,橡胶圈接口,环刚度必须达到8kpa以上,外观检查时,管身不得有漏水、裂纹,管口不得有残缺。技术指标参见《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管材口径指内径。2、沟槽开挖:沟槽开挖的关键是确定开挖深度。根据槽深和土质状况,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选取既不会造成沟槽塌方又减少开挖最小需要槽底宽度(管道结构宽于两侧工作面宽之和),经过计算确定沟槽上口开挖边线。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雨水管道挖深1.5米内采用直槽开挖,1.5米以上采用大开挖。DN225管道沟槽开挖深度为0.5米,DN600管道开挖沟槽宽度为1.6米。土方计算原则:按原地面高程算起。沟槽高程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或有浅层滞水的槽段,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排水措施。如要采取槽底两侧挖排水沟进行排水,其槽底宽度要适当增加,不侵占工作宽度。保证槽底的强度和稳定,既不能超挖也不能扰动。如发生超挖或扰动土基现象,必须按规程进行地基处理。3、管道基础:设计要求,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位于车行道(包括非机动车道)的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反开挖施工,垫层为10cm中粗砂,采用C25砼满沟槽回填至起挖面且管顶以上砼厚度不小于15cm,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和UPVC管的基础为10cm厚的碎石(粒径25~38mm)垫层上铺5cm厚的中粗砂,满沟槽回填中粗砂至管顶以上10cm,碎石应夯实,粗砂应洒水拍平。4.安装管道:①.安管施工:本工程室外雨污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缠绕管,安装方法通常有平基安管法、“四合一”安管法及垫块安管法三种。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管道安装时,应随时清扫管道中杂物。暂停安装时,两端应临时封堵。管节铺设要求稳固、平顺,严格按坡度铺设,不允许出现反坡现象,管节接头处流水面高差应在10mm以内,管节内不允许有泥土、砂浆、石屑等杂物。②.接口施工:UPVC管采用橡胶圈接口连接。排水管道的密实性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铺设管道的质量,管道的接口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不透水性,能抵抗渗水或地下水的侵蚀,并有一定的弹性。③.管道的铺设程序为:施工放样及布置挖土碎石、砂垫层铺设管道满沟槽回填中粗砂砌筑检查井闭水试验分层回填夯实。5、雨水口和雨污水窨井:雨水口采用铸铁座复合纤维井盖,尺寸320*720,H≤1.4米。雨水口井篦需满足规范要求的Ⅰ级标准。雨水口支管采用DN225UPVC管,纵坡≥0.01。除了道路纵坡和横坡最低点处需准确设置雨水口外,实际道路改造后可能产生低点的以及各交叉口易积水部位,尤其最低点处现场加密加设雨水口。由于现有机动车道上的雨污水井已使用多年,井盖难免破损老化,此次雨污水改造中新建及破旧无法利用的井盖座用新的复合树脂材料井盖和铸铁井盖座。检查井若位于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颜色与路面结构同色,承载等级D400;若位于绿化带位置的,颜色为绿色,承载等级为B125;若位于人行道的,采用隐形井盖,铺装与人行道材质、颜色一致。检查井砌筑前,先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理基础表面,复核尺寸、位置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浇水湿润标准砖。砌筑时先在基础面上放线,并将原基础凿毛封底,用高标号的砂浆先铺一层后,再用铺浆法砌筑,以保持与基础面连接坚固,且灰浆饱满。砌筑过程中随时用直尺和挂线板检查墙面是否平整垂直,砂浆厚度是否均匀,灰缝是否饱满,若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井室内外墙用砂浆粉刷时,要按设计和苏S01-2012图集要求施工,墙面粉刷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密实,粉刷后要湿润养护,不使抹面造成裂缝、空鼓。遇地下水时,井外墙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至地下水位以上500mm,厚20mm。井室砌筑安装至规定高程后,及时浇筑、安装井圈、盖好井盖。安装时砖墙顶面用水刷干净,并铺砂浆按设计高程找平。井口就位后,井口周围用1:2水泥砂浆嵌牢,井口四周围成45°三角护带。6.沟槽回填:雨水管道在管道安装与铺设完毕应尺快回填,回填的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的时刻;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砾石及其它杂硬物体。污水管道接口施工完毕后必需做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覆土。接口闭水前不允许用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沟缝。管顶以上50cm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其上采用机械回填。回填时要两侧分层对称进行,并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凡雨水口与窨井连接管穿越车行道部分采用细石混凝土满包,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7.其他事项:施工前必须要详细了解并掌握工程范围内的各种现有地下管线,防止破坏。必要时采取一定的避让或围护措施保证安全可靠。施工过程中需检查现有雨水干管的通水情况,若有堵塞,须进行清通。设计范围内的其他窨井的井面高程页须随此次道路改造相应调整。施工时需对现有各个管线采取保护措施,产生的工程量可请予签证确认。位于道路、人行道上的检查井井盖须和周围路面做平,位于绿化带、原地面的检查井井盖须比周边地面高出2~3cm。需废除的各管线检查井能全部拆除的尽量全部拆除,不能全部拆除的拆除至道路结构层底,井内现有管口封堵后用级配碎石回填。第4.3节新建道路工程施工第4.3.1节新建路面结构本次改造沥青砼路面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计算速度20km/h,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设计使用年限10年,路面结构设计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执行。改造后道路总宽度不变,其中,**小区出入口道路标准段道路宽度为20.5米,由北向南布置为:3.5米人行道+8米车行道+6米停车位+3米人行道,停车位为垂直式停车位。**路标准段道路宽度为18米,由北向南布置为:2.5米人行道+12米车行道++3.5米人行道。***路标准段道路宽度为26米,由北向南布置为:4米行车辅道+2.5米停车位+1.5米绿化带+2米人行道+12米车行道+4米人行道。路拱均采用直线式,车行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1.5%。车行道边采用平侧石筑边,平侧石采用混凝土材质,平侧石基础采用C20砼。车行道新建段路面结构(总厚度61.6cm):4cm细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13C),7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20C),0.6cm下封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18cmC20砼(路基处理)。沥青砼密实度≥96%,容许弯沉LR=28(1/100mm);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97%,容许弯沉LR=40(1/100mm),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0MPa。人行道新建路面结构(总厚度24cm):20*10*6cm砼预制砖,3cmM10水泥砂浆,15cmC20砼基层。第4.3.2.节水泥砼底基层施工路基工程、排水系统及综合管线工程全线完工并完成相关检测验收,包括中线测量及高程测量、路基进行弯沉测量,验收合格后进行道路底基层施工。1、准备工作:施工前应根据复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导线点恢复路基中线,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再次校对基准水准点,并根据工程需要加密增设临时水准点。导线点及水准点的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分析,并提供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数据(此项工作由商品砼搅拌站完成)。2、施工程序:路基验收→材料准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校验)→立模板→砼拌和→砼运输→安放钢筋、传力杆→浇筑→振捣→吸水→抹平→拉毛→切缝→养生→灌缝→通行3、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在浇筑混凝土底基层前,应将路基表面的浮土杂物予以清除,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对路基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使之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测量并设桩。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本工程所用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供应商搅拌罐车运至现场。每车混凝土均应随车提供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每批次提供水泥、粗细集料和添加剂等原材料检验检测报告和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磨、耐久和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现场随机取样测定混凝土塌落度,坍落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和配合比报告要求,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检查两次。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做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CJJ1-2008规范表10.5.5的规定。装运混凝土的容器不应漏浆并防止离析。出料及铺筑时间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m,当有明显离析时,在铺筑时重新拌匀。4、混凝土浇筑:模板应采用钢模板,尽量避免采用木模板,模板拼缝紧密牢固,边角平整无缺,高度应与混凝土板厚度一致;模板高度的允许误差为±2mm。企口舌部的长度允许误差:钢模为±1mm,木模板为±2mm;立模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支立准确稳固,接头紧密平顺,不得有离缝、前后错茬和高低不平等现象。模板接头和模板与基层接触处均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涂隔离剂。混凝土摊铺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润湿情况、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混凝土的摊铺要求:本工程混凝土底基层设计厚度为18cm,可一次摊铺。优先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机应是经批准的自行式机械,摊铺时应以缓慢的速度均匀地进行,以保证摊铺机的连续操作。局部采用人工摊铺,应用锹反扣,严禁抛掷和楼耙,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摊铺应在整个宽度连续进行。中途如因故停工应设施工缝。混凝土的振捣要求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靠边角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千瓦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有钢筋的部位,振捣时应防止钢筋变位;振捣器振捣持续时间,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不宜过振。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少于30s。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20s;采用插入式与平板式振捣器配合使用时,先用插入式振捣,后用平板式振捣。分二次摊铺的,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下层混凝土拌合物5cm,上层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拌合物初凝前完成。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混凝土板抹面要求:抹面前,应做好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做面前时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抹面宜分二次进行。先找平抹平;待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再作二次抹平。板面应平整、密实。抹平后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混凝土接缝施工要求: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灌填缝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多车道路面的施工缝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可设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缩缝平行于路中心线,并按图纸要求位置设置。缩缝施工采用切缝法。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用切缝机进行切割。切缝用水冷却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基。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设计位置吻合。施工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多车道路面施工缝应避免设在同一横断面上。施工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锚固于混凝土中,另一半应涂沥青,允许滑动。传力杆必须与缝壁垂直。纵向施工缝施工方法,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并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要求: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时,对已浇混凝土板的缝壁应涂刷沥青,并应避免涂在拉杆上。浇筑邻板时,缝的上部应压成规定深度的缝槽。纵缝设置拉杆时,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并应设置在板厚中间。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缝槽应及时填缝,在填缝前必须保持缝内清洁,防止杂物掉入缝内。5、混凝土养护:抹面完毕,应及时养护。养护应根据施工工地情况及条件,选用保湿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等方法。保湿养护要求:本工程底基层施工时正值苏南地区深秋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混凝土浇筑后3天内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面板产生收缩裂缝。其后用土工无纺布覆盖养护,每天均匀洒水,经常保持潮湿状态。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和填缝前严禁车辆通行;达到设计强度40%后,才允许行人通行;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21天。养护期满方可将覆盖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迹。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时,才允许开放交通。当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混凝土板应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其车辆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6、取样和试验为了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应用正在施工的混凝土制作试件,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①、每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1次;不足100m³时按1次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一次。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③、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混凝土底基层养护期满后,应检验实际强度,采用现场钻取圆柱试件,进行圆柱壁裂强度的试验,以圆柱劈裂强度推算小梁抗折强度。如试件混凝土28天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则可从相应龄期地点的混凝土构件中切取样品,对照其强度。切取样品的尺寸和切取试件的部位均由监理工程师决定。7、施工中的质量管理: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各工序的配合,缩短施工时间,及时切缝,做好养生工作。混凝土施工前应提前做好基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查验收工作,以防在开工时发现某项技术不满足规范要求而造成施工停工。混凝土施工应随时注意气温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施工中每道工序均应根据标准进行检测,并应及时、准确做好记录。每道工序检测合格后,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第4.3.3.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底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道路基层施工。1、材料要求本工程道路基层设计采用320m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①.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设计推荐采用42.5缓凝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初凝时间>4h,终凝时间≤6h。②.级配碎石混合料: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级配碎石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6.1.6-2的规定。③.水泥剂量:施工前通过分组实验确定配合比,水泥剂量为4±0.5%。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水泥剂量不应大于5%;在减少水泥含量的同时,严格按集料级配控制细集料和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1%。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工艺流程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具体施工方法①.施工准备:在施工前,要求施工班组对底基层路面进行清扫,并和技术员对路基标高进行复测钉设中边桩,并作出相对标高控制点,以便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摊铺的施工纵横坡。为了控制好基层的平面位置和标高,按每10米1个断面,设置中边桩。根据各路段基层的宽度、厚度,计算各段所需要的干集料数量;并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材料的堆放距离。根据摊铺宽度及试验路段得出松铺厚度、挂线常数,设置挂线桩的位置和挂线高度,挂线高度需采用水准仪精确测量,并在摊铺前复测一次。②.运输和摊铺:水泥稳定碎石运输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输车运输,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但不能超载运输,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施工和技术员应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的检查,不合格的集料严禁进入现场进行摊铺施工。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剩余,应立即清除。拌成混合料应立即运输到场进行摊铺,从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宜超高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如不能在3h之内运输到场,将不能用在摊铺现场。根据施工需求,在摊铺时宜采用摊铺机及挖掘机与人工配合摊铺混合料。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摊铺每层集料时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厚度30cm,分两次进行摊铺,第一层碾压结束后,直接摊铺下一层,利用上层对下层养生,两层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也可摊铺完下层后养生,达到标准要求后再摊铺上层。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应新拌混合料填补。摊铺过程中如因特殊原因暂停超过两小时,应设置横接缝。在摊铺前应先施工一小段试验段,以便确定其摊铺厚度系数(摊铺厚度系数约为1.53~1.58)。摊铺长度按日进度的需要量控制。摊料过程中,应将大块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摊铺时应严格控制其厚度,保证混合料压实后达到设计高程。为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了达到较好的平整度,摊铺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技术并采取以下措施:保持人工挂线的高度不变;做好横向接缝,用直尺进行检验;经常用直尺检验表面。如果铺成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可用人工刮平,丢弃刮出的废料,刮平后,局部人工找平,用轮胎压路机将表面碾压密实。水稳层施工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混合料遭受暴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③.整形:用轻型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整形过程中应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找补平整(在2小时以内可进行找补)。每次整形都要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应特别注意接缝顺适平整。初步整形后,检查其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④.碾压:整形后,当混合料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应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14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6~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m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m。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稳定层表面不受破坏。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使其达到质量要求。碾压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压实时,可以先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查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避免纵向接缝。如因特殊原因无法避免纵向接缝时,应在纵向断面处用方木或钢模做支撑,方木或钢模的高度与水稳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在下一次施工时,应将方木或钢模去除,并在断面处用水泥浆涂刷,涂刷后立即摊铺;上下两层的纵接缝应错开50~100cm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错开的平面也应涂刷水泥浆。横接缝的处理方式是将已压密实且高程、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未端拉成一横向(与路中心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所有不满足压实度高程和平整度的端部混合料应予以铲除。在碾压结束之前,终平一次,使其纵横向顺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低洼处,不再进行找补,可留待铺装沥青面层时处理。凡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地方,必须采用小型机夯或其他夯实工具进行压实。⑤.养护: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并同时进行压实度检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完成后,将土工无纺布润湿后人工覆盖。覆盖2小时后,再用洒水车洒水。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不得用湿粘土、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物覆盖。上一层路面结构施工时方可移走覆盖物,养生期间应定期洒水。养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湿润。基层养生期不应少于7d。养生期内洒水车必须在另外一侧车道上行驶。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应清扫基层,立即进行沥青面层施工。第4.3.4.节沥青砼路面施工1、沥青砼的施工材料要求①.沥青:根据设计文件、工程地区实际经验和气候条件以及交通等级要求,面层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H70,其针入度(25℃,5s,100g)为6-8mm,软化点(R&B)不小于46℃,15℃延度不小于100cm,蜡含量不大于2.2%,闪点不小于260℃,溶解度不小于99.5%。下封层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单层沥青表处厚度为6mm,乳化沥青用量为0.9~1.0kg/m2。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用量0.3-0.4kg/m2。②.粗集料:设计要求上面层粗集料采用玄武岩,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粗集料石质要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正方体、有棱角优质石料颗粒,必须严格限制石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耐磨耗性和抗冲击性。粗集料必须与沥青有很好的粘附性,质量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③.细集料:沥青面层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100%破碎机制砂组成,细集料不得采用石屑,严禁使用采石场下脚料。质量要求应符合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④.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并应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设计空隙率3-5%,马歇尔试件尺寸为¢101.6mm*63.5mm,击实次数(双面)50次,技术标准应符合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开工前根据技术标准及所选用的材料通过试验来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2、摊铺沥青粘油层施工时采用喷洒施工法,选用PC-3乳化沥青喷洒,用量为0.3-0.4kg/m2.沥青粘油层施工严格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进行。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先检查确认下封层的质量,并对桥头、接头部位进行处理。对水稳基层进行清扫,并对一些坑窝预先用粗料沥青砼进行填补、压实。对下封层被破坏的地方,洒布乳化沥青,控制洒布宽度和洒布量,最后铺撒一层石屑,防止下封层与车辆轮胎粘结造成起皮。为保持临时通车,已加铺一层沥青下封层的路段,应进行清扫,对坑窝用沥青砼进行填筑、压实、如果破损严重,应挖除彻底后重新铺筑下封层。对于接头部位,为保持临时通车需要而铺筑的小斜坡,在摊铺之前,应切除至基层顶,以确保面层厚度及与交接处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摊铺机具有可加热的振动慰平板初步压实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3-6.5m),具有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自动找平装置,下面层采用两侧纵坡仪走平石控制高程方式(由平石向下2.5cm),上面层采用纵坡仪走6m拖杠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摊铺温度控制在130-150℃,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摊铺层厚度、宽度等确定,并应符合2-6m/min的要求。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的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和供料空缺。摊铺过程中,不能用人工反复修整。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应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人工修补时,工人不宜站在热混合料面上操作,不得扬锹远甩,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得反复撒料、反复刮平、引起粗集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着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应停止摊铺,并将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保温。3、碾压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着碾压,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①.初压: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碾压温度不得低于130℃,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一般正常路段,压路机从外侧向中间碾压,超高路段,压路机从超高弯道内侧向弯道外侧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心部分(或弯道外侧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碾压速度1.5-2km/h。当边缘有路缘石、侧石、隔离墩等支档时,应紧靠支挡碾压,但不得发生碰撞,在一些碾压不到的地方可用小型平板振动器进行补压,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启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②.复压: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先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一遍,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碾压速度为4-6km/h,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停止振动,并在另一方向运动后再进行振动碾压,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后采用轮胎式压路机,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速度为2.5-3.5km/h,复压遍数在4-6遍。③.终压: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先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静压,一般不少于两遍,并无轮迹,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终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得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得低于80℃,振动压路机不得低于65℃,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合料粘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严禁洒柴油,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接头、拐弯死角、加宽部分及某些边缘等局部地区,采用小型振动平板压实,并掌握在料温未冷却时进行,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撒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并注意及时清扫保洁。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接缝处理纵缝:采用热接缝施工。横缝:横缝采用平接缝,平接缝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包括施工缝)均应错位1m以上。5、施工注意事项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当有沥青混合料粘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或加洗衣粉的水,严禁洒柴油,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接头、拐弯死角、加宽部分及某些路面边缘等局部地区,应采用振动夯板压实。对雨水井与各种检查井的边缘,还应用人工夯锤、热烙铁补充压实;严格控制压实温度,选择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提高工作效率。横向接缝应尽量设置在桥梁、挡墙等构造物接头处;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第4.4节道路平侧石安装施工改造后车行道边平侧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品,平缘石规格99*30*12.5cm、侧缘石99*12.5*30cm。平侧石基础采用5cm厚C20细石砼,侧缘石C20砼筑边(6cm厚10cm高)稳固。根据沥青面层结构,平缘石安装前须将其下水稳基层刨除6cm厚方可安装。1.材料准备:对运到施工现场的平侧石预制品再次进行检查,色泽不一致、外观尺寸误差5mm、存在明显的表观缺陷(有缺棱、掉角、蜂窝、麻面、裂纹、颜色不一致等现象)的不得使用。2.测量放样:上基层施工完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路缘石安装前,应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缘石安装控制桩,每10m设一处。按照设计高程进行放样测量标记。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路缘石安装:①.每10m定一平面控制标记在安置路缘石的位置,人工下挖6cm基层,以便铺砌C20细石砼。②.计算好每段路口路缘石块数,小型车辆运至路边依次排放。调整块用机械切割成型,路缘石安装时要与开口、结构物圆滑地相接,线条直顺,曲线圆滑美观。③.垫层为5cmC20细石砼,采用坐浆法安砌。铺设垫层前,基础要先清理干净,并保持湿润。人工安装时,先用线绳控制路缘石的直顺度,调整好顶面标高,在相邻间隔10m的路缘石顶面拉根线绳(注意绷紧线绳),据此,再将空缺路缘石表面摆顺畅,并用用水平尺再次进行检查平整度。④每段平缘石安装后,必须再挂线,调整至顺直、圆滑、平整,对侧缘石进行平面及高程检测,每20m检测一点,当平面及高程超过标准时应进行调整。勾缝前先在接缝处洒水使之湿润,再进行M10砂浆勾缝,勾缝宽≤1cm,缝宽均匀,勾缝密实。相邻路缘石的缝隙应均匀一致,路缘石与路面无缝隙、不漏水。侧缘石安装后,还应及时支模浇筑后背C20砼稳固。⑤路缘石安装完毕后,要及时对有污染的场地和路面进行清理。已完工的路缘石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成品保护,防止损害及表面污染。4.施工注意事项:①.测量放线时,先校核道路中线并重新钉立边桩,在直线部分桩路为10m,在弯道上及路口圆弧为1~5m。按新钉桩放线,在直线部分可用小线放线,在曲线部分应划线。在刨槽后安装前再复核一次,并应测出道牙顶面高程做好标志便于检查控制。②.养护期不得少于3天,在此期间内应严防碰撞。第4.5节人行道混凝土预制砖铺装施工人行道基层为设计为15cm厚C20混凝土,面层为20*10*6cmC35砼预制砖铺装(盲道板为米黄色,2块横铺),3cmM10水泥砂浆粘结层。材料进场时应进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检查,抽样进行力学和物理性能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人行道铺装施工应稳固、无松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动,表面平整,缝线直顺,灌浆饱满,无翘边、翘角、反坡和积水或空鼓现象。1、基层清理:混凝土基层施工时,必须按规范要求预留伸缩缝。铺装施工前,对基层进行清扫。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油渍松散砼和砂浆,用水清洗湿润。2、分格控制:按设计高程控制点内近引标高及平面轴线,每5m长分格。开始铺砌前,先根据位置和高程在每格的四角各铺一块基准砖,在此基础上再两侧各铺一条基准砖。经测量检查,高程与位置无误后,再进行大面积铺砌。3、铺砌施工:设计采用3cmM10水泥砂浆粘结,作业时根据周边水平基准线铺砂浆,从里往外铺,虚铺砂浆比标高线高出2-3mm。铺砌时将砖块跟线平稳铺下,用橡皮锤垫木轻轻锤击,使砂浆振实,缝隙、平整度满足要求。铺好一段,及时拉线检查各项实测数据。注意锤击时不能砸边角,不能砸在已铺好的板块上。铺砌时还应注意花纹、花形及盲道砖的摆放,进行挂线施工,三米靠尺随时检查平整度。4、成品保护铺砌后应用细黄砂扫缝后并湿砂洒面保护,雾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天,此期间封闭交通。第5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质量目标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2、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本工程施工中确立“合格工程”为质量目标,精心组织施工,切实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现行相关各项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施工现场设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工程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工程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并落实各部门的工作岗位职责。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组织网络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质检组材料组计划组管道工安全组道路工资料组砌筑工安装工3、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保证措施)为了优质、高速的完成本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三级管理,第一级为操作班组质检员管理;第二级为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负责对第一级班组质检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各道工序的检查和验收工作;第三级是由公司质监部人员组成,负责对第二级人员实施监督、检查,并负责内业资料的汇总和归档工作。①.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并严格实施以下制度:质量自检、复检和质监制度;质量技术资料审批制度;质量责任制度;材料进场试验制度。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计划的实施。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机械施工计划和劳动力计划,并在施工中确保按计划实施。成立QC小组,开展科技攻关,为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含量较高和难度较大的施工部位或工序,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确定合理有效的施工工艺,以确保质量。对质量不合格或可能形成质量不合格的工序或部位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与分析,以鉴别、确定问题的等级和提出处理意见。若发生质量事故,应明确事故在工程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及对下道工序或外观、构筑物功能上的影响程度。应清楚地记录签定意见,并对以前的生产作出是否重新鉴定的决定。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6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大事,更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苏州市道路、桥梁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坚持以“安全生产,预防为主”为工作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坚持“施工现场安全守则”的标准组织施工、落实安全生产的措施。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在职工中认真宣传并层层分解贯彻落实。1、组织架构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管道工技术员道路工施工员砌筑工安装工2、施工作业安全措施: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装防护设施,主要采用护栏。若条件不允许,则使用安全带,安全绳或安全网。采取稳定可靠的上、下通讯联系。脚手架必须搭设牢固并有足够安全的作业空间,配齐护栏和脚手板、爬梯。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带安全带、安全帽。在大风和恶劣天气下,避免高空作业,做好防台风、防雷电工作。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应急救援培训,取得有关部门签署的允许高空作业相关证明方可上岗。对硫磺、水泥等危害健康的材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尽量控制其危害范围和程度。焊接施工用氧、炔气瓶摆放必须规范,气瓶配备防震和防护帽,防止阳光曝晒;易燃物品远离焊区;工作区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正确选择、安装、使用和维护电器系统和设备,并由专职人员负责定期检查,严禁私控乱接,所有设备必须可靠接地,并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安全保证体系见附图。3、消防措施:健全消防组织机构,配备足够消防器材,并派专人值班检查。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和对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易爆和助燃物。生活区及工地重要电器周围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防止雷击起火,造成安全事故。在现场生活区、办公区、加工区、材料场区及各个施工作业点配置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附件6:施工现场消防平面布置图)二、文明施工施工的文明程度是企业文明程度的表现,在职工中大力宣传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强化职工文明施工意识,教育职工养成文明施工的习惯,提高整个公司的文明形象。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新版《苏州市建筑施工创建文明工地的考核标准》,争创苏州市文明工地。1、施工现场设置醒目标志、标语,挂牌施工,做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宣传工作。2、统—布置、统一指挥,做到道路畅通,环境整洁,文明卫生。3、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充实职工的精神生活。4、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业主做好治安联防工作。5、现场管理做到整洁,材料堆放、设备停置整齐划一,电力线路、电器元件规范布置、安装。6、职工生活生产区全部搭建活动板房,为职工提供较好的生活和住宿条件。第7章环境保护措施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场地范围内以及施工可能触及到的范围以内的应保护的树木、广告牌、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及构筑物等采取加设防护围栏、悬挂标签和标记的方式妥善保护,以免施工机具及施工人员等对其造成破坏,并由专人经常检查防护,施工完毕后将其完整无损地向业主移交。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排污同当地市政部门联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排污方案,取得认可后铺设管道,将污水引入市政污水井排放。污水排放符合市政排污的有关规定,严禁将污水乱排乱放。为此,特编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技术措施,具体如下:一、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措施1、防水排水: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有足够泄水断面的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不引起淤积和冲刷。2、防止冲刷与淤积措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文状态的改变。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3、废料废方的处理措施:清理场地的废料、废方处理,不得影响市容市貌,按照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并结合改地造田。二、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措施1、保护水质: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沟渠,不得排入饮用水源。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它措施,使能做到达标排放。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季节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2、控制扬尘: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采取随时进行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施工场地场内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完备,并按环保部门指定位置设置施工垃圾堆放点,施工和生活垃圾定期运往指定地点处理。职工宿舍保持驻地环境卫生,减少对环境植被的破坏;严禁随地丢弃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用封闭式容器收集,定期运至指定地点处理。施工场地、便道等临时设施使用结束拆除后,要对其环境进行清扫,尽量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并在利用原有植被移植恢复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绿化。第8章项目组织机构配置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组织机构配置1、组织机构设立本公司“**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项目部”,全权负责该工程组织管理、协调、指挥。项目部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一名,项目总工一名,形成以项目经理核心的项目经理负责制。(见附表1)调配专业水平高的作业高的队伍投入项目。根据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组建管道、砌筑、道路、铺张和路灯安装等专业施工队,分别承担各项目施工,并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要求各施工队与项目部思想上高度一致,从全局出发,互相配合,搞好本工程的施工。2、施工队伍任务安排根据本工程规模特点和专业要求,结合我单位施工管理经验,本着分工负责、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经验丰富、集中管理的原则,分别负责本标段管道、检查井等施工任务。具体划分如下:①、拆除施工队:负责工程范围内的车行道和人行道路面及基层的拆除施工;②、管道施工队:负责工程范围内的检查井砌筑和排水管道铺设施工;③、道路施工队:负责工程范围内的道路基层和面层施工;④、铺装施工队:负责工程范围内的所有块材面层铺装铺张和路缘石安砌施工;⑤、机械施工队:负责工程范围内的所有大型机械施工作业。第9章劳动力保障及配置1、劳动力保障本工程工期短,本工程采用分段作业方法,各分项工程采取平面搭接流水作业,各阶段投入人力和物力的变化性较大。根据计算工程量清单和预算人工分析,考虑工期要求及施工作业技术间隙需要,在施工各阶段根据施工进度投入劳动力。2、劳动力配置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序号工种名称劳动力需用人数及时间2014年9月10月11月12月1管理人员28882测量人员22323机械工8864电工11115安全员1116杂工52015107管道班组2010108铺装班组1020209合计10706658第10章主要施工机械1、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方案施工机械设备分为长期使用设备和临时使用设备,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和需求陆续进场和退场,并保证不误施工。所有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都必须确保其完好率达100%,待维修设备一律不得进场。除新购设备外所有施工设备进场后都应进行维修保养,统一编号。优化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并实行统一管理。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施工机械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调配使用,设备调度由施工管理部执行。施工机械设备推行使用、维修、保养一条龙责任制,并建立维修保养制度,实行谁使用,谁维修,谁保养,推行定期维修和例行保修。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行机械设备(不含工具)专人负责制,定人、定设备、定责任、定维修保养。设备使用应办理有关手续,坚持谁使用,谁付费,统一核算,设备的进、退场应办理进退场手续。3、施工机具配备施工机具配备详见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附表2)。第11章关键施工技术措施及难点解决方案第11.1节UPVC管道施工1、垫层基础对一般的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中粗砂垫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可采用垫层不小于150mm的碎石基础层,上铺50mm中粗砂。对软土地基,当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基础层。对可能产生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应在管道敷设前按设计要求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2、管道安装及连接管道采用人工安装。槽深不大时可由人工抬管道两端传给槽底施工人员,槽深大于3m或管径大于DN400mm的管道时,可用非金属绳溜管,使管道平稳的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严禁用金属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将管道槽边翻滚入槽中。混合槽或支撑槽,因支撑槽的影响宜采用从槽的一段下管,在槽底将管道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承插口管装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低向高点依次安装。承口不得留在井壁内。管道的长短调整,可用手锯切割,但断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橡胶圈接口应遵守以下规定:接口前,应先检验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胶圈安放位置在第一凹槽内插口应插入承口的深度到拉紧位置为止。接口作业时,应将承口和插口的内、外工作面用面纱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土等杂物,并涂上润滑剂,然后立即将插口端的中心对准承口的中心对的中心轴线就位。插入前应根据插入深度作为位置识别,以便判断是否插入到位。插入承口时,可在管端部设置木栏板,用撬棍使被安装的管道沿着对准的轴线徐徐插入抽口内,逐节依次安装。对于DN>400mm的管道可用缆绳系住管道用手动葫芦等提力工具安装。胶圈位置一般为插口端的第一个完整波谷中。雨天应采取措施防止管材上浮。可先回填土到管顶以上大于以大于一倍管径的高度。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还土时,一旦遭水泡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生位移、漂移,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3、污水管道闭水试验①.闭水试验应具备的条件:❶闭水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管道未回填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❷闭水试验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将检查井内清理干净,修补井内外的缺陷;检查充水及排水闸门,不渗漏;设置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灌水的水源应采用清水并做好灌水和放水系统的设施。❸闭水试验前应做好的检查工作:外观质量检查合格;构筑物内清理完毕,无杂物积水现象;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闭水试验所需材料设备进场,人员到位;②.闭水试验程序:施工准备清理检查井内壁封堵管口灌水浸泡检查沿线管道外壁及检查井渗水情况验收评定缓慢放水拆封。③.闭水试验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每个检查井都必须在其砂浆达到100%设计强度后,用以考核检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渗水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以免污水渗漏,再次污染环境。应注意闭水试验必须用清水,切忌用污水,逐池缓慢地放水试验,发现渗漏点要做好标记。试验管段起点及终点检查井的管子口以及各支管管口均封堵严密。具体要求和计算方法严格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28-2008)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9.3节规定执行。闭水试验完成后及时将水排出。试水合格后即可缓慢放水,填写试验记录,格式应符合《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28-2008)附录D中附表D.0.2表的规定。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不合格应缓慢放水并重新处理再做闭水试验检测,直至合格。④.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闭水试验是对各污水施工质量总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渗水量的合格与否与施工过程中每一工序都有一定关系。加强试验前对检查每一个检查井及管道连接处的全面检查和整修。试验合格后,所封堵要在全线完工前打开并填写拆封记录,避免留下隐患。试验过程中,如遇较大面积的渗水或漏水,应及时将管内水抽出,进行处理,待处理强度达到要求时,再次灌水试验,直至合格为准。第11.2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于半刚性路面结构,作为沥青混凝土的下承层,因其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性以及整体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但因其材料级配、水泥剂量,摊铺碾压、离析处理、成活时间及工后养生在实际施工中较难控制,稍有不甚,就会产生裂缝,厚度、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缺陷,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施工中应对原材料、生产拌制、摊铺碾压等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1、材料控制①.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设计推荐采用42.5缓凝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初凝时间>4h,终凝时间≤6h。②.级配碎石混合料: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级配碎石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6.1.6-2的规定。集料磨耗值不超过35%、压碎值≤28%,针片状≤15%。碎石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液限值要小于28%、塑性指数要小于9.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③.水泥剂量:施工前通过分组实验确定配合比,水泥剂量为4±0.5%。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水泥剂量不应大于5%;在减少水泥含量的同时,严格按集料级配控制细集料和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1%。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④.水:拌制和养护均采用可饮用的洁净水,优先采用市政自来水。可疑水源,要确定水中是否有对水泥强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物质时,需要进行试验。从水源中取水制成的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与蒸馏水制成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比,低于90%者,不得用于水稳施工。 2、水稳混合料组成设计 本工程水稳混合料拌制运输及摊铺采取专业分包,选取区内有资质且经验丰富的专业公司施工。施工前,首先由专业实验室通过经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击实实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然后以此配比制成试件,试件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保湿养护6天,浸水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以此来验证配合比设计的是否可行、能否达到设计要求,不行则重新加以试验调整直至符合要求。3.施工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①.厂拌设备的选型:拌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拌和的质量,而拌和设备的好坏的关键就要看其骨料、粉料、水等各种物料的配合比精度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本标段拌合厂选用WBC300型稳定土厂拌设备。该设备采用电磁调速控制系统,能较好的保证各种物料的配合比,且拌和均匀,性能稳定。 ②.严格控制水泥剂量: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把握三限制原则,做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 ③.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厂拌混合料现场,每天由后场专职试验人员在早上、中午、下午分别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量,根据施工配合比设计的最佳含水量指标,结合当天的气温、湿度、运距情况确定混合料拌和时的用水量。在前场负责检测压实度的专职试验人员,在混合料摊铺整型过程中亦及时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指挥压路机碾压,力求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尽量避免由于含水量过大出现“弹软”、“波浪”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现象,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密度和强度,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或由于含水量偏小使混合料容易松散,不易碾压成型,也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所以只有严格按规范施工,加强每一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④.混合料的运输应避免车辆的颠簸,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在气温较高、运距较远时要加盖毡布,以防止水分过分损失。摊铺、碾压时,摊铺系数1.3∽1.5之间(正常速度下英格索兰摊铺机为1.3、徐工摊铺机为1.5、且摊铺系数与摊铺机的行使速度也有关),施工中必须贯彻“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全部施工工程力争在水泥终凝时间前完成。碾压完毕立即做密实度试验,若试验结果达不到标准重新进行碾压。⑤.混合料摊铺接缝的处理:接缝有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当摊铺机宽度足够时,整幅摊铺时不存在纵缝接缝问题。当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足时,采用2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这样也可以避免纵向接缝。由于本标段结构物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以两结构物间为一施工段落,避免了横向接缝,如有特殊,需设置横向接缝,其处理方法是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摊铺机返回到压实层的端部,用木垫板垫至虚铺高度,再摊铺新的混合料,继续下一步施工。第11.3节沥青砼面层施工沥青砼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除了前述(第4章)要求对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等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外,还应着重加强对摊铺机械、沥青砼碾压、接缝处理等方面进行重点质量控制。 1、沥青路面摊铺机械控制 ①.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控制方法有两种,作业时可结合路面的结构层次和施工位置进行选定。其基本原则是:当以控制高度为主时,以走钢丝为宜;当控制厚度为主时,则采取浮动基准梁法。一般是下面层用走钢丝,上面层用浮动基准梁法。 ②.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因为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摊铺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摊铺厚度变化。为了保证厚度不变,就要调节厚度调节器以及捣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与振捣梁行程,但人工调节是凭经调节,在速度变化处会引起摊铺后预压密实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最终压实厚度的差异,影响路面平整度。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应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顶定做收缩缝的位置。在中途万一出现停机,应将摊铺机熨平板锁紧不使下沉;停顿时间在气温10℃以上时不要超过10min。停顿时间超过30min或混合料温度低于100℃时,要按照处理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 ③.摊铺机操作控制措施:选用熟练的摊铺机操作手,并进行上岗前培训;在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10~30m处停住,并挂空档,依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并应有专人指挥卸料车进行卸料;确保摊铺机供料系统的工作具有连续性,即保证脚轮(输送轮)内的料位高度稳定、均匀、连续,料位高度保持在中心轴以上叶片的2/3为宜。如中断摊铺时间短,仅受料斗内的混合料已经冷硬,则应先将受料内已冷硬的混合料铲干净,然后重新喂料;派专人负责及时清扫洒落的粒料;摊铺前,熨平板必须清理干净,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和横坡后,预热熨平板。 2、沥青砼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①.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8T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3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四个等间距的宽轮胎)压路机(钢轮接近摊铺机)进行初压。前进时静压匀速碾压,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 ②.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进先后进行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一起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通常不少于8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③.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为避免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会超过复压与初压和终压复压的分界线;得让压路机驾驶员容易辨明自己应该碾压的路段,可用彩旗或其他标记物放在初压与复压和复压与终压的分界线上,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和碾压遍数移动这此标记物,指挥驾驶员及时进入下一小段进行碾压。 ④.碾压规则: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初压可使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包括临时停放压路机),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 ⑤.接缝的碾压:横向接缝的碾压是工序中的重要一环。碾压时,应先用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即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碾压,需要时,摊铺层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主要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混合料的宽度不超过20cm。接着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约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面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在相邻摊铺层已经成型必须施做冷纵向接缝时,可先用钢轮压路机沿纵横碾压一遍,在新铺层上的碾压宽度为15~20cm,然后再沿横向接缝进行横向碾压。横向碾压结束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纵向接缝的碾压,压路机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10~15cm,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将接缝碾压密实。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接缝质量控制①.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方法,作业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冷接茬在施工是指新摊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搭势头。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档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表。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然后进行碾压。应注意新摊铺带必须与前一条摊铺带动的松铺厚度要相同。热接茬在施工一般是在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时采用的。此时两条毗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所以纵向接茬易于处理,且连接强度较好。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跨缝碾压。不管采用冷接法或热接法,摊铺带的边缘都必须齐整,这就要求机械在直线上或弯道上行驶始终保持正确位置。为此,可沿摊铺带一侧敷设一根导向线,并在机械上安置一根带链条的悬杆,驾驶员只要注视所悬链条对准导向线行驶即可。 ②.横向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横向接缝有斜接缝和平接缝两种。通常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铺筑接缝时,可以已压实部分上面铺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应注意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一般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当搭接处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超过压实层厚时应予剔除,并补上细除。斜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对于横向接缝,应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用3m直尺检查已铺路面端部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予以清除。在摊铺新混合料时应调整好预留高度,接缝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当有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以保证横向接缝处的路面平整度。 第12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全面推进建筑业整体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力度,采取必要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结合工程的实际,尽力推广运用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力争成为示范工程。该工程拟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项目有:1、管道闭水试验封堵使用橡胶气囊快速封闭技术。管道闭水试验时,管口封堵是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水泥砂浆砌体封堵或切割圆形钢板封闭等方法封堵管道,效果都不甚理想,而且费时费力。而管道闭水试验专用橡胶充气胶囊,是一种采用纯橡胶或涂有橡胶涂层、其它材料涂层纤维织物的堵水工具,主要用于排水管道封堵、污水管道堵水抢险、雨水管道闭水试验渗漏检测等施工,工作原理是在管道内通过充气膨胀对管道内水流进行快速阻断。使用时可用打气筒、小型气泵、空压机等各种充气设备对橡胶胶囊进行充气,达到快速密封管道的效果,安全可靠,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省材、无污染。2、测量工具利用光电测距仪,通信工具采用对讲机,施工资料电脑化,竣工图数字化等。3、在工地现场组建QC小组,吸取同行业有关先进技术,使工程进度得以加快。同时在施工中对方案进行反复比较,采取交叉立体方法,使施工方案更加合理,确保工程如期完成。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挖掘出全部潜力,成立QC小组进行技术攻关,大力开发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成本的目的。第13章成品保护及措施1、加强现场管理、落实成品保护责任制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现场管理和成品保护实施细则,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工序间相互干扰,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造成污染或损坏的要对上道工序采取保护措施,一旦发现成品损坏或污染要及时进行处理或清除。凡在成品或半成品区域施工或装卸运输,要设专人管理,防止被撞或被刮,对路边可能被污染的材料,一是要对材料进行遮盖,二是要对路面进行清扫,洒水处理。现场的水泥、油料等材料要规范堆放在指定区域。提倡文明施工,严禁野蛮施工,对野蛮施工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一经发现不论是否造成成品损坏或污染,都要给予经济处罚。2、主要分项工程的成品保护措施项目部成立以主管生产副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认真执行《苏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加强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成品保护教育,负责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定期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成品保护教育,提高职工自觉保护成品的质量意识。经常进行成品保护检查,发现被撞、损坏、污染要及时性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处理,对责任人要给予经济处罚。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表1项目部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情况一览表机构岗位姓名职务职称同时管理在建项目数平均每天驻现场小时数总部〔公司〕项目主管***公司负责人高级工程师42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42现场(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工程师08项目副经理***项目副经理工程师010项目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工程师010质量管理***质量员技术员010安全管理***安全员助理工程师024施工管理***施工员助理工程师010材料管理***材料员024计划管理***计划员010附:相关证书证件复印件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表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数量型号规格额定功率KW计划进退场时间1挖掘机41.0m3114KW2014.10.1-2014.12.312装载机21.7m392KW2014.10.1-2014.12.313压路机222KN22KW2014.10.1-2014.12.314全站仪1MYS-6022014.10.1-2014.12.315水准仪2NLA224DS32014.10.1-2014.12.316电葫芦110T2014.10.1-2014.12.317电焊机2BX250-42014.10.1-2014.12.318发电机2DONGFENG50KW2014.10.1-2014.12.3111搅拌机2350L7.5KW2014.10.1-2014.12.3112插入式砼振捣机41KW2014.10.1-2014.12.3113平板梁振动机21.5KW2014.10.1-2014.12.3114摊铺机12014.12.1-2014.12.2015自卸车48T2014.10.1-2014.12.3116潜水泵22014.10.1-2014.12.3117铣刨机1CM20002014.10.12-2014.10.20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表3计划投入临时设施表编号名称面积/长度主体材料备注1门卫20m2彩钢板新建2办公室100m2彩钢板租赁集装箱3宿舍100m2彩钢板租赁集装箱4食堂60m2彩钢板新建5厕所20m2砖砌新建6工棚100m2铁皮瓦新建7围挡100m彩钢板新建8护栏300m水马新购注:外租或现有业主同意利用的设施也注明面积、地点等。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53/53
**路片区老街综合改造(市政部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