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双江口水电站2017年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17年3月编制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坚持保人身、保财产、保设备的原则。依托业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 地质灾害风险来源、特性分析3.1.1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由于本单位地处山区,故本预案只对山地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防。【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1.1 滑坡和崩塌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1.1.2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1.1.3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1.2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紧急情况的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可能对石广东水厂进水口、临时110kv变电站、生产办公楼区域内,各种运行设备及生产构建筑物和办公设施造成一定损坏。2 事件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2.1 Ⅰ级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2.1.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2.1.2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2.2 Ⅱ级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1.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1.1.2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1.2 Ⅲ级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1.2.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1.2.2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1.3 Ⅳ级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1.3.1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1.3.2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1 指挥机构2.1.1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长:副组长:成员:2.1.2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防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由综合管理部主任,负责本预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2.1.3 联系与分工2.1.4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3)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2.1.5 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职责【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负责组织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及审核;(2)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3)检查督促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1 预防与预警1.1 风险监测1.1.1 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和人员(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一次安全复核,并与省、市地震、水文、气象等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做好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预报。(2)安全生产管理部是边坡险情监测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险情监测的业务管理与监督检查,同时向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及时反馈信息并接受指导。(3)安全生产管理部部长是边坡风险监测工作的直接责任人。1.1.2 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1.1.2.1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直接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1.1.2.2 风险监测信息收集渠道【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山体滑坡多发生在坡度较陡,高差较大的地方,有些地方人难以攀登,监测难度较大,因此,宜采用简易观测(日常巡回检查)和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监测、变形监测等。变形观测主要是对边坡在水平与垂向方向上变化速度与变化量方面的观测,此项工作由发电部观测班具体负责实施,每月18日进行一次定期观测,边坡外部变形观测网形图参见附录A。(2)发电部观测班组成日常巡查小组,每月3日负责对坝左边坡进行巡视检查。检查小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巡视检查结束后要作好记录。在日常巡查中,应重点观察斜坡坡脚附近湿地是否增多且范围扩大,坡脚附近土、石是否挤紧并出现大量膨胀裂缝,斜坡下部上拱、斜坡中部是否出现纵横裂缝,斜坡上部是否出现弧形裂缝有下沉现象,斜坡上缘是否土石零星下落。1.1.1 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1)观测班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安全生产管理部汇报。(2)安全生产管理部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若预测有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应告知项目部领导,同时向业主责任部门汇报预测情况。1.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1.2.1 预警分级预报等级按国家统一标准划分为4级:(1)Ⅳ级:提醒级,可能性小;(2)Ⅲ级:注意级,可能性较大;(3)Ⅱ级:预警级,可能性大;(4)Ⅰ级:警报级,可能性很大。1.2.2 预警发布程序(1)预报Ⅳ-Ⅲ级信息,经综合管理部审查、分管安全副经理签批后,在本区局域网发布。(2)发布Ⅱ-Ⅰ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项目部及时向公司分管领导及建设单位责任领导报告。1.2.3 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1)Ⅳ级预警发布后,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4小时上报一次。(2)Ⅲ级预警发布后,值班人员到岗、到位,观测班值班人员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实施不间断监测,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各业单位做好避险准备。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12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3)Ⅱ级预警发布后,应急机构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抢险队伍到岗、到位,做好预案启动准备。启动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生产人员和居民临时避让方案,关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和居民。开展应急调查,调查结论应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生的可能性、继续诱发因素。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6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4)Ⅰ级预警发布后,立即启动预案,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员工和居民。各抢险队伍到隐患点附近安全区域待命,准备抢险。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1.1 预警结束当监测数据恢复正常时,观测班班长将相关情况报告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核实后汇报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总指挥签批后,宣布预警结束。2 信息报告2.1 应急报告的程序、方式和时限2.1.1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后,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立即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和县防汛办,同时越级速报公司项目管理与安全处,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特大型地质灾害由公司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公司进行调查处理的,最终形成的应急调查报告应尽快上报上级单位。2.1.2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后,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于1小时内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2.1.3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后,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于2小时内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中型地质灾害由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公司项目管理与安全处。2.1.4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后,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及时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并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2.2 速报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造成后果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 应急响应1.1 响应分级在本预案中将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级别分为4级:1.1.1 Ⅳ级响应:应对小型地质灾害。1.1.2 Ⅲ级响应:应对中型地质灾害。1.1.3 Ⅱ级响应:应对大型地质灾害。1.1.4 Ⅰ级响应:应对特大型地质灾害。1.2 响应程序1.2.1 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1)Ⅳ级响应启动:出现暴雨、特大暴雨,部分边坡出现滑移迹象,局部有松动多数地裂缝有发展迹象,或高边坡监测测值明显异常,经初步分析认为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时。(2)Ⅲ级响应启动:持续暴雨或持续降雨,高边坡外观检查发现有较明显裂缝或不均匀沉降,测值变化趋势呈持续增大时。(3)Ⅱ级响应启动:持续暴雨,大部分边坡有明显形成区域性滑坡或泥石流的条件,部分地裂缝有明显发展迹象,或测值变化趋势急剧增大,继续滑坡或坍塌的趋势不能确定。(4)Ⅰ级响应启动:持续暴雨或特大暴雨,整体边坡变化明显迅速,形成大面积滑坡或泥石流条件,地裂缝发展迅速。1.2.2 响应启动(1)Ⅳ级响应:安全生产管理部宣布启动应急预案。(2)Ⅲ级响应:项目安全副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3)Ⅱ级响应:项目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4)Ⅰ级响应:项目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1.2.3 响应行动当确认灾害灾情发生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召开应急会议,调动参与应急处置的各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专业处置”的要求和预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效地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1 应急处置1.1.1 先期处置(1)对是否转移群众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2)及时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3)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1.1.2 应急处置(1)小范围滑坡一旦发生后,要认真对待,根据滑坡的部位,在认为安全、技术有保障的前提下,维护班负责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及时将塌方清理,加固未塌地段,防止塌方范围的蔓延,在处理方法上,应按“小塌清、先支后清”以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则快速进行。“小塌清、先支后清”即塌方体积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临时构件支撑,可由两端或一段先上后下逐步清除坍渣,同时做好排水工作。(2)由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设置临时围栏、悬挂警示标示牌。(3)加强对边坡的险情监测,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4)组织员工和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5)做好速报工作,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6)大型以上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在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未介入之前,由本单位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现场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1.1.3 扩大应急响应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协助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1.2 应急结束1.2.1 突发地质灾害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危害基本消除,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1.2.2 Ⅲ-Ⅳ级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企业应急指挥部决定后,应急救援办公室主任负责宣布应急结束。【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1.1 Ⅱ级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请上级主管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批准后,本企业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1.1.2 Ⅰ级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请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批准后,本企业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结束。2 后期处置2.1 作出应急结束决定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参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各相关部门,同时通过广播向全厂员工发布应急结束信息。2.2 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险情、灾害应急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2.3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财务部根据评估情况办理保险和理赔事宜。2.4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2.5 总结本次应急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并下发至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必要时修改本预案。3 应急保障3.1 应急队伍3.1.1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自然灾害救援的义务。3.1.2 生产系统人员是地质灾害抢险的重要力量。3.1.3 各应急处置工作组应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抢险需要。3.1.4 必要时由业主单位请求支援。3.2 应急物资与装备本预案应急处置所需车辆由综合管理部部负责调配,其它协作单位全力配合;现场处置所需药品、食品由综合管理部负责供给。3.3 通信与信息应急预案启动期间网络通讯班要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安全,保障信息能在网络及时发布,同时要切实做好通讯线路和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通讯系统无异常。3.4 其他【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1.1 各应急保障组及各行政机构每年及时上报材料设备计划,配备足够的人员及保障物资与设备。1.1.2 宣传部门及时做好宣传工作,分工会办配合做好员工安抚工作。1.1.3 生产人员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1.1.4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2 培训和演练为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能及时、正确应对,应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对危急事件的认识、分析、判断、处理的能力,力求险情发生后在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人员各尽其责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去,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小影响和损失。项目部全体员工对本预案进行学习。演练要求:每年组织一次演练。3 附则3.1 术语和定义3.1.1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3.1.2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3.1.3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3.1.4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精品文档】第11页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1 预案备案1.2 本预案报上级主管单位和本区域建设单位备案。1.3 预案修订本预案应适时进行修订,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年。1.4 制定与解释本预案由安全生产管理部制定、归口并负责解释。【精品文档】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