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9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引水式水电工程规划阶段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分析水电规划相关规划方案应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并均衡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由此相关梯级电站的工程布置、施工规划应高度重视对保护区植被及生态的影响,落实环保措施,并在工程建设及后续设计中针对详细建设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并完善相应的环保手续。水电规划相关规划方案应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并均衡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由此相关梯级电站的工程布置、施工规划应高度重视对保护区植被及生态的影响,落实环保措施,并在工程建设及后续设计中针对详细建设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并完善相应的环保手续。在项目环评中应落实敏感对象与工程的相互关系,并针对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实现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针对项目及周边环境特点,进一步研究可能带来的影响及详细的减免措施,结合建设项目的详细布置和运行状况,对各建设项目可能涉及区域的珍稀保护动植物进行调查,明确珍稀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分析对其影响,并提出合理可行的保护措施。下面分项争论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保护措施7
下泄流量:规划梯级为引水式开发,将形成规模不等的减水河段。为维持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相宜的水生环境,各梯级电站水库需下泄一定生态流量。依据《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记要的函》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推荐的方法——“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掌握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时按5%取用)”。规划阶段初步考虑根据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详细下泄流量在下阶段将结合河段形态、生态要求及支沟补水、区间用水等具体调查分析后确定。生态流量下泄后,各减水河段相当于一条小型河流的流量和水势,河流景观和生态用水可得到有效维持。放水设施将在主体工程中一并考虑。水库库区:规划的各梯级水库库区在蓄水前,应根据《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DL/T5381-20XX)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库底清理。加强水库周边区域的水土保持治理及森林管护,严禁毁林开荒,大于25?的坡耕地必需退耕还林,削减泥沙入库和面源污染。掌握氮、磷养份入库量,避免库区局部水域出现富养分化,防止浮游植物过量繁殖。此外,日常还需对库区水面的漂移物进行清理,以保证库区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7
减水河段:梯级规划实施后将形成较长的减水河段,减水河段内无工业污染源,区间居民较少,居住较分散,无集中式生活污水排放。规划电站运行后,减水河段水量由区间来水和闸(坝)下泄生态流量组成,水量和水环境容量将减小,需加强对减水河段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管理,严禁直接排入河流;电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或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电站绿化,禁止排入河道。2、陆生生物保护措施1)陆生植物保护措施各梯级电站施工场地应科学选址,合理布置,一地多能,综合利用,尽可能少占或者不占用林地或其他影响陆生植物的区域。明确划定施工界限,严禁超界限布置施工项目,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其他区域活动,禁止开展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工程建设期间,加强施工人员及四周居民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制定严格的制度,严禁施工人员未经许可砍伐林木、非法捕猎等,减轻施工人员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对受影响的高大乔木实行围护或其他保护措施;如在施工过程中发觉影响区有珍稀或受保护植物物种时,准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实施特殊保护措施或移栽,防止人为破坏。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准时对临时占地区料场、渣场、临时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占地实施生态恢复措施;对工程永久建筑物占地区四周、办公区、生产生活区、公共区域可利用范围,实行绿化美化,植树种草。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7
工程开工前,对工程占地区及影响区进行生态详查,对受工程影响的珍稀保护植物采取移栽或挂牌保护等措施;在施工期内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景观的宣传教育,提高对保护施工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熟悉,使之自觉保护区域内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严禁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鼠类的危害。严格要求施工队伍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工,尽可能削减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及有关措施,建立施工区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确保工程区所在区域森林资源的安全;结合工程的水保工程及植物措施,因地制宜对施工迹地及移民安置区进行绿化景观恢复。3、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规划干流河段及其邻近支流河段鱼类进行捕捞,尽量避免对鱼类资源的人为破坏。在爆破施工前应先驱逐施工现场的鱼类后再进行爆破作业。梯级电站施工截流后,上下围堰之间的区域内可能残留一部分鱼类,应对它们进行集中捕捞并放生。在施工期间,特殊是汛期后,应对基坑内的鱼类进行集中捕捞放生。在截流或蓄水初期,由于库区环境发生猛烈变化,鱼类简单被捕捞。因此,在这段时间内,规划河段应全面禁止鱼类捕捞。此外,为防止规划河段水质污染对鱼类等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还应加强施工河段的环境管理,严格掌握和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4、水土保持措施7
掌握、预防措施:合理规划工程施工场地和设施布置,各项施工活动应满意水保要求,并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采取防护措施。合理选择渣场,加强防护:若规划河段属于平原河流,可在四周设置弃渣场,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若规划河段属于典型山区河流,渣场选择则相对困难,各规划电站在预可研阶段选择弃渣场时,在满意“水保、经济、适用、抗冲”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占地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以获得最优的渣场布置方案,并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将渣场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优化施工道路布置,加强防护:合理规划施工道路走线,削减扰动面积及开挖弃渣量。在道路设计时应考虑路段的挖填基本平衡,减小弃渣量;严格按规范设置排水沟;道路开挖时,开挖边坡应掌握在稳定坡内,避免造成边坡失稳,引发水土流失;道路施工及运行活动应尽量掌握在施工场地征地范围内进行,避免破坏征地范围以外的植被;道路弃渣采取集中弃渣方式,将公路弃渣运至指定渣场堆放,削减渣料和弃渣流失;对满意立地条件和土壤条件的道路边坡,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保持水土。有效恢复迹地和生态环境:各梯级电站实施后期,结合景观生态恢复及占地类型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各类施工迹地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迹地恢复,将工程施工对当地植被和景观生态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7
结论:流域水电规划的实施一般会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规划各梯级电站建成发电后,不仅可以带来大量清洁能源;而且也将极大的改善当地的交通、电力等状况,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与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电力规划、旅游规划、水利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宏观环境保护规划均要基本协调全都。规划的梯级电站在用地均被纳入当地林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与林业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亦要协调全都。但由于规划河段=的梯级电站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库沉没、工程运行带来显著的水文情势、水环境变化,由此可能引起水质、水生生境变化,同时对景观、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也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不利影响除水库沉没损失不可逆转外,其他不利影响均可通过采取一些减免或保护措施,予以减缓或消退。一般状况下,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包括:下泄生态流量,加强水库周边区域的水土保持治理及森林管护,加强本工程污废水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管理等水环境保护措施;科学选址、合理布置,加强施工人员及四周居民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等陆生生物保护措施;加强生境保护,渔政管理以及进行鱼类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总体上看,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将有效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完整性,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
依据规划阶段初步分析,在做好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确保进行流域水电开发是可行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在对鱼类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后,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与发电效益和经济指标等多方面的影响,选择环境影响相对小、投资省和经济指标较好的方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