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70 KB
  • 20页

水电解质分析.pptx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患者,男性,21岁,因食不洁食物出现频繁呕吐、腹泻伴发热3天,明显口渴、烦躁不安、少尿1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8℃,血压110/80mmHg,脉搏112次/分,呼吸30次/分,精神萎靡,神志清楚,皮肤黏膜干燥、无汗。实验室检查:尿量300ml/d,色黄,尿比重1.023(1.010~1.020),尿钠12mmol/L。WBC:10.4×109/L,N:0.84,L:0.12。血浆渗透压324mmol/L,血清Na+156mmol/L,血清K+4mmol/L,血清Cl-97mmol/L,pH7.35,HCO3-22.35mmol/L,PaCO236.41mmHg。入院立即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2000ml/d和抗生素等治疗。2天后患者体温、尿量恢复,渴感消失;出现直立性头晕,嗜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肌肉软弱无力,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四肢湿凉,浅表静脉萎陷,血压80/55mmHg,脉搏128次/分,细弱,呼吸32次/分。复查:尿比重1.008,尿钠8mmol/L,血浆渗透压255mmol/L,血清Na+124mmol/L,血清K+3.2mmol/L,血清Cl-85mmol/L,pH7.46,HCO3-33.16mmol/L,PaCO242.42mmHg。病案1: 1.患者在入院时已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诊断依据是什么?答:高渗性脱水依据:患者的血浆渗透压324mmol/L,血清Na+156mmol/L体征:明显口渴、烦躁不安、少尿;精神萎靡,神志清楚,皮肤黏膜干燥、无汗。 高渗性脱水特点:失水>失钠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mol/L,血清高于Na+150mmol/L机制:(1)水摄入减少(2)水丢失过多经呼吸道丢失——过度通气经胃肠道丢失——严重呕吐,腹泻等经皮肤丢失——大量出汗,高热等经肾丢失——尿崩症等 对机体的影响:(1)产生渴感:细胞外液高渗(2)细胞外液减少:循环血量减少→ADH分泌增加→加强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且尿比重增高(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有助于循环血量恢复,同时加重细胞失水(4)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5)神经功能障碍:由于脑脱水引起谵妄,抽搐,昏迷,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此外,小儿可出现脱水热循环血量减少→唾液分泌减少刺激渗透压感受器→神经中枢醛固酮分泌增加→钠重吸收增加→增加水重吸收醛固酮分泌增加→钠重吸收增加→增加水重吸收 2.该患者入院时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请解释这些临床表现为什么会发生?答:症状:明显口渴、烦躁不安、少尿(尿量300ml/d,正常:至少500ml/d)体格检查:体温38.8℃(低烧)血压110/80mmHg(正常)脉搏112次/分(60~100)呼吸30次/分(16~20)精神萎靡皮肤黏膜干燥、无汗。 3.患者经治疗后又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诊断依据是什么?答:低渗性脱水依据:血浆渗透压255mmol/L血清钠124mmol/L血压80/55mmHg,脉搏128次/分(60~100)细弱,呼吸32次/分(16~20) 低渗性脱水特点: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机制:通过肾内或者肾外途径丢失大量液体,以及医源性脱水:只给水而未给电解质溶液(1)肾内途径:肾实质性疾病:钠重吸收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减少→钠重吸收减少长期服用利尿药:减少钠重吸收肾小管酸中毒:集合管分泌H+功能降低,Na+-H+交换减少致Na+随尿排出(2)肾外途径:经消化液丢失:丢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例如大量胸水和大量腹水而只补充水分经皮肤丢失:大量出汗而只补充水分 对机体的影响:(1)休克:脱水致细胞外液减少,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进一步减少细胞外液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症状:直立性头晕,嗜睡,血压下降,四肢湿凉,脉搏细速(2)血浆渗透压降低:机体虽缺水但无口渴感,机体不能自觉口服补水抑制渗透压感受器,ADH分泌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加重失水(但在血容量严重降低时,水重吸收增加) 4.该患者治疗后又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请解释这些临床表现为什么会发生?答:(1)尿量恢复,渴感消失;(2)直立性头晕,嗜睡,血压下降,四肢湿凉,脉搏细速(外周循环衰竭症状)(3)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降低、肌肉软弱无力(4)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5)浅表静脉萎陷 5.请结合发病机制提出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1)高渗性脱水: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缺失的水分的同时补充Na+适当补充k+:Na+-k+交换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同时预防低钾血症治疗:(1)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或0.45%氯化钠溶液(低渗液)(2)为避免输入过量造成血容量过度扩张以及水中毒;补液量:1/2丢失量+日生理需求量(约2000ml)(3)补液的同时注意补充钠以维持血钠浓度(4)若存在酸中毒注意补碳酸氢钠溶液 (2)低渗性脱水: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症,去除病因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如出现休克症状,应优先按休克的处理方式抢救治疗:(1)可用晶体液(等渗盐水)或胶体液(血浆)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注(2)静脉滴注5%氯化钠溶液(高渗盐水)200~300ml以纠正血钠浓度(3)静脉滴注高渗液要严格控制滴速,每小时不超过100~150ml,同时实时检测血钠浓度 病案2:患者,男,78岁。反复咳嗽、咳痰50年,伴心悸、气促10年,再发加重10天入院。患者近50年来反复发作阵发性咳嗽,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每遇天气变凉或冬春季节常反复发作。近10年来在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后(如爬楼梯、快步走等)感心悸、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本次入院前10天淋雨后咳嗽加重、咳黄色脓痰、量不多,伴明显气促、心悸和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走平路亦感气短,不能平卧,尿量减少,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0℃”,无盗汗、胸痛及咯血,既往身体健康,有55年吸烟史,无饮酒嗜好。体格检查:T38.0℃,P120次/分,R32次/分,Bpl35/80mmHg,Sa0287%。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急促;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口唇发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减弱、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和少许哮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剑下见心脏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叩不出,心音遥远,心率120次/分,律齐,P2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质中、边缘钝、轻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14.0g/L,RBC3.4×1012/L,WBC15.8×109/L、N0.88、L0.12;肝功能:总蛋白(TP)51.6g/L,白蛋白(ALB)30.2g/L;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pH7.4,PaO250mmHg,PaCO262mmHg,。(2)胸部X线:肺透亮度增高,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呈条索状或蜂窝状,双肺门血管增粗,以右下肺动脉干为甚,其横径大于1.5c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心尖圆隆。(3)心电图检查:心电轴右偏,肺性P波,提示右心室肥大。(4)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内径24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6mm,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为1.8,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比值为1.5。 6.患者入院时出现了哪些病理过程?试根据各病理过程简要提出治疗原则。答:病理过程是指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的共同存在的机能、代谢和结构变化的过程。本病案中出现的基本病理过程包括1.炎症WBC15.8×109/L(正常4~10×109/L)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2)改善机体内部平衡(3)改变机体局部反应(4)促进机能恢复 2.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0℃”)治疗原则:(1)治疗原发病(2)一般性发热处理:<40℃且无其他严重疾病者,补充水和营养物质待其自行退热(3)高热(>40℃),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应该立即解热3.缺氧PaO250mmHg,PaCO262mmHg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治疗原则:(1)预防和去除病因(2)提高PaO2(3)降低PaCO2(4)改善内环境以及保护重要器官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淤血)水肿:双下肢水肿,淤血:肝淤血治疗原则:(1)治疗原发病(2)改善机体内部平衡(3)促进机能恢复 7.试解释患者“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的发生机制。答: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心源性水肿受重力影响心源性水肿在体位低下的下肢最为明显 8.患者有哪些类型的缺氧,其病因和机制是什么?答:低张性缺氧病因:肺气肿引起的外呼吸功能障碍机制: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呼气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结果:肺泡内压不断增高,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甚至破裂。肺通气障碍循环性缺氧病因:心力衰竭机制:心力衰竭→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减少↓酸中毒←代谢产物堆积 肺气肿1.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史。2.发病缓慢,有原发病症状如咳嗽、咯痰等。早期,劳动时有气短,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并伴有疲乏,体重减轻及劳动能力丧失。3.早期无明显异常体重,典型者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语颤减弱,肺反响增强,肚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4.胸部X线检查有肺野透光度增强,肺周围血管减少、变细,膈肌下降、变平,活动度减弱,心影垂直、狭长,或有肺大泡。 9.患者属于哪种类型的呼吸衰竭?其呼吸衰竭的机制是什么?答: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患者的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62mmHg呼气性呼吸困难机制:炎症因子→肉芽组织增生→气道狭窄(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肺气肿→Ⅱ型呼吸衰竭 10.患者出现了哪种类型的心力衰竭,其病因和机制是什么?答:全心衰竭左心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横径大于1.5cm)右心衰竭:双下肢水肿,右心肥大机制:长期左心衰竭→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衰竭回心血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