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 MB
  • 62页

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pdf

  • 6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0123/4+1/.+5678+.9/87.:+.;01/:<0,;055+55:+.;=3860,+>0;+8+.9/87.:+.;)**’?@*?)A发布)**B?@B?@)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678!9:;<=>>;!"#$%&#’()*&+"(&%",-./"%0&/.%1"%2’(&13’#2’,,",,1"%24*/-’#"5’2"/"%0&/.%1"%2为贯彻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E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以及C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F制定本标准G=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E方法及要求G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E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G其他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可参照执行G9引用标准HIJKJK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HIKLMK污水综合排放标准HIJNLM海水水质标准HIOPMQJ海洋调查规范RS8TP:O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RUNNJ:OVRU8TNNJ:ON海洋监测规范;术语E符号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OG;:=术语地面水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W包括河口XE湖泊E水库G考虑到地面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F本标准还包括了有关海湾W包括海岸带X的部分内容G;:9符号本标准使用的符号的含义与单位见表OG国家环境保护局=>>;?@>?=A批准=>>B?@B?@=实施O MN%OPQRSTUUR表!符号一览表序号符号含义单位(#$%&’)*+!"样方流失量&一场雨时为(#$%’+(,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河流宽度’/0河流主槽宽度’12污染物浓度3垂向平均浓度3断面平均浓度或湖&库+平均浓度’$%452污染物多次监测的平均浓度’$%462"河流中断面"或湖泊中787"时弧面的污染物平均浓度’$%492,:排放废水中的酸度’$;%4<2.河流中断面.或湖泊中787.时弧面的污染物平均浓度’$%4!=20>河流或湖&库+中的碱度’$;%4!!20:排放废水中的碱度’$;%4!(2?分层湖&库+上层的平均浓度’$%4!-2@分层湖&库+下层的平均浓度’$%4!/2>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或湖&库+A海中污染物现状浓度’$%4!12B3C&B3C+点的污染物浓度或污染物B在预测点&或监测点+C的浓度’$%4!52D流失物中污染物的含量$%$!62E狭长湖出口污染物平均浓度’$%4!92F分层湖&库+非成层期污染物平均浓度’$%4!<2’*G污染物多次监测的最大浓度’$%4(=2;稀释倍数为;时计算断面&混合过程范围内+的污染物平均浓度’$%4(!2:H水的比热I%&#$)J+((2:污染物排放浓度’$%4(-2K?向分层湖上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4(/2K@向分层湖下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4(127污染物弧面平均浓度’$%4(527L径流中的悬浮物浓度’$%4(6272径流中其他污染物浓度’$%4(927=7点的污染物已知浓度’$%4( TU/VWXYZ[\Y续表!序号符号含义单位"#$%&水质参数&的地面水水质标准’($)分层湖*库+上,下层混合后的污染物平均浓度-./0’!12植物覆盖因子’"13分配系数4即水相中污染物量与其总量之比’’$*546+*546+处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0’7$*548+*548+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0!/"’91:谢才系数-/;’<$(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0’=>亏氧量4即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浓度的差值-./0’?@混合深度-’#>A河流上游亏氧量或湖,海现状亏氧量-./0"7(>B分子扩散系数-/;7!CD溶解氧浓度-./07"CDE饱和溶解氧浓度-./07’CD%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0CD!,CD",77河流等距离断面!,",’,7的溶解氧浓度-./0CD’,CD779>F排放废水中的亏氧量-./07<>(计算初始断面亏氧量-./07=G贝赛尔函数的阶数"7?H过水断面面积-"7#HI流失区面积-9(E柯氏力系数4EJ"K;LMN"9!H%堆积物表面积-"9"H(5J5(时的河流断面面积-"9’O重力加速度-/;97P平均水深-99A某点平均水面到水底的深度-9,#=?!碳酸一级平衡常数,*=@土壤受侵蚀因子<-=A中间变量<6=!F实验室测定的耗氧系数!’><7=)复氧系数!’><"=6沉降系数!’><,G混合过程段长度(<<1G2下标或上标时间序列标号<#H坡长因子<*G+坡长I#-J中间变量#!J1下标23方向边界上的点#)I测点数或综合评价的水质参数数量或年降雨次数#6JK降雨溶解的面源污染物LM#7JN污染物溶出量LM)#"JG断面纵向混合系数(’O")#,JP累积流量坐标系下的横向混合系数(’O)#侵蚀控制措施因子("?自净利用指数((@A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AB河流上游或湖6库7C海现状的@A!)!@ADE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A值下限!)/@ADF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A值上限1!)1G累积流量+,-1!)3HI取水水量+,-1!)5HJ径流量+1!)9HB河流流量或湖水流出量+,-1!)=H>废水排放量+,-1!)"H?4排入分层湖上层的废水量+,-1!)(H?K排入分层湖下层的废水量+,-1!!)HL峰值径流量+,-!!!M水力半径+!!/L排放口到预测点的距离6即极坐标中的径向坐标7+!!1LNCLOCLP湖6库7中NCOCP点到排放口的距离+!!3MQ降雨侵蚀因子!!5MQR一场雨的降雨侵蚀因子!!9L)某已知点到排放口的距离6极坐标系7+!!=S综合评价指数或标准指数5 ST)UVWXYZ[[X续表!序号符号含义单位!!"#$坡度因子!!%#&污染源强’()*+或,-!./#0断面平均盐度1!.!2水温,!..3时间4!.526露点温度,!.728平衡水温,!.92:河流上游水温或湖+库-;海现状水温,!.<2&废水水温,!.=2>表面水温,!."2+?@A-+?@A-点水温,!.%2/计算初始断面水温,!5/3!成层期天数B!5!3.自成层期到非成层期结束的天数B!5.C?方向流速+表示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4!55C’DE最大断面平均流速+有潮汐时-’)45!57F湖水体积’!59GA方向的流速’)45!5径流系数!40?地球自转角速度!6(!4"@降雨历时,ABC总则CDE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F其分级的原则与判据见第)条FCDG对于不同级别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现状调查H环境影响预测H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小结等相应的技术要求I按本标准有关条目的规定执行FCDJ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I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I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I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H给排水状况H排水去向等I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FCDC拟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厂矿企业H事业单位建设项目I其所排污水的水质H水量应符合KL#%7#或其他有关排放标准FCDM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F7 ./012#34$553图!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以后简称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根据下列条件进行’即(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以后简称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其分级判据见表+*海湾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见表,*- 45$6789:;<<9表!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地面水域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地面水域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地面水域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复杂程度"$%&大小规模’&水质类别’&大小规模’&水质类别’&大小规模’&水质类别’大*+,大-./复杂中.小*+-中.小/大*+,大-./(!))))中等中.小*+-中.小/大*+0大,+/简单中.小*+,中.小-./大*+,大-./复杂中.小*+-中.小/1!))))大*.0大,.-大/中等(2))))中.小*.0中.小,+/大*+,大-./简单中.小*中.小0+-中.小/3 45$6789:;<<9续表!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地面水域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地面水域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地面水域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复杂程度"$%&大小规模’&水质类别’&大小规模’&水质类别’&大小规模’&水质类别’大-中.-/大-中0-1大-中2复杂小.-/小0-1小2()****大-中.30大-中1-2中等+,***小.小/31小2大-中.-/大-中032简单小.30小1-2大-中.30大-中1-2复杂小.小/31小2(,***大-中.-/大-中032中等+)***小.30小1-2大-中.31简单小.小/32大-中.31复杂小.32()***大-中.31+!**中等小.32简单中-小.31)* BC#D-,>E.FF>表!海湾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复杂程度复杂各类海湾%&’’’’中等各类海湾简单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复杂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中等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简单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复杂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中等或简单各类海湾(*’’’复杂各类海湾%)’’+,-表&及表!的具体内容+,-,.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0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1+,-,-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1+,-,-,.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0将污染物分为四类12,持久性污染物3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456,非持久性污染物57,酸和碱3以89表征45:,热3以温度表征41+,-,-,-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0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0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5中等;污染物类型数<&0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5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0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5简单;污染物类型数<*0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各类地面水域的规模是指地面水体的大小规模0本标准具体规定如下1+,-,>,.河流与河口0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大河%*)’"!#?5中河*)@*)’"!#?5小河(*)"!#?1+,-,>,-湖泊和水库0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为;当平均水深%*’"时;大湖3库4%&)A"&5中湖3库4&,)@&)A"&5小湖3库4(&,)A"&1** CD@E32:F/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评价等级高时可取调查范围略大/反之可略小’后决定.表=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河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河流规模调查污水范围大河中河小河排放量*$7$@AB)####")-7#+#-=#7#-)#)####-+####"#-+#")-7#+)-=#+####-"####)-"#"#-+#")-7#"####-)###+-))-"#"#-+)!)###!7!))-")?指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91?@:AA?表!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湖泊"水库#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调查范围污水排放量调查半径调查面积)"按半圆计算#%$&’($($*+!,,,,-./*!.0,!,,,,.*,,,,*1!.-2,.*!*,,,,.2,,,,21!.*1!%1!.2,2,,,,.!,,,2.21!*.%1!3!,,,424*)为以排污口为圆心5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6表7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调查范围污水排放量调查半径调查面积)"按半圆计算#%$&’($($*+!,,,,!.0-,.2,,!,,,,.*,,,,%.!2!.-,*,,,,.2,,,,21!.%%1!.2!3!,,,421!4%1!)为以排污口为圆心5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6819环境现状的调查时间8191:根据当地的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河口;湖泊;水库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5同时确定最能代表这三个时期的季节或月份6对于海湾5应确定评价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681919评价等级不同5对各类水域调查时期的要求也不同6表/列出了不同评价等级时各类水域的水质调查时期62% 4567)(*8-99*表!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一级二级三级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的丰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水文年一般情况"可只在枯水期调查河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一般情况"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和枯水期平水期$流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一般情况"为一个潮汐年的丰一般情况"应调查平水期和枯一般情况"可只在枯水期调查河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口平水期和枯水期水期湖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的丰一般情况"应调查平水期和枯一般情况"可只在枯水期调查泊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库平水期和枯水期水期&海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湾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应尽量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上述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特别需要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丰水期#平水期#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其调查范围可根据0(1(2确定+’(*(-(*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密切相关+在采用数学模式时应根据所选用的预测模式及应输入的参数的需要.参见!(0#!(!/决定其内容+在采用物理模型时"水文测量主要应取得足够的制作模型及模型试验所需的水文要素+13 <=>?+"#@$AA#!"#"$"%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此时的水质资料应尽量采用水团追踪调查法取得()它与水质调查的’参见表*(次数和天数不要求完全相同&在能准确求得所需水文要素及环境水力学参数’主要指水体混合输移参数及水质模式参数(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水文测量的次数和天数)!"#"+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河流的规模决定&其中主要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如平直段长度或弯曲段的弯曲半径等(,横断面,纵断面’坡度(,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及其分布,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等&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沙洲和断流&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冻,解冻等现象)如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按照*"."/,*".".,*"*的需要决定)河网地区应调查各河段流向,流速,流量的关系&了解流向,流速,流量的变化特点)!"#"#感潮河口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河流的规模决定&其中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还有-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横断面,水面坡度以及潮间隙,潮差和历时等)如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按照*"."0,*".".,*"*的需要决定)!"#"%湖泊,水库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湖泊和水库的规模决定&其中主要有-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状’附平面图(&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停留时间&水量的调度和贮量&湖泊,水库的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湖流的流向和流速&环流的流向,流速及稳定时间(等)如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的等级及湖泊,水库的规模按照*"."1,*".".,*"*的需要决定)!"#"2海湾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海湾的特点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海岸形状&海底地形&潮位及水深变化&潮流状况’小潮和大潮循环期间的水流变化,平行于海岸线流动的落潮和涨潮(&流入的河水流量,盐度和温度造成的分层情况&水温,波浪的情况以及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周期等)如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海湾特点按照*"."3,*".".,*"*的需要决定)!"#"!需要预测建设项目的面源污染时&应调查历年的降雨资料&并根据预测的需要’参见*"*(对资料统计分析)!"#"4水文测量的测点位置暂时按照5水文测验手册第一册野外工作篇6’水利电力出版社&78*3年(中规定的原则&在各类水域的取样位置中选定’参见."3"1(&待规范发布后&执行规范)水文测量的测点一般应等于或少于水质调查的取样位置’或断面()!"#"9水文参数的测量应采用水利电力部颁布的5水文测验规范6’水利电力出版社&78*3年(和5水文测验手册第一册野外工作篇6’水利电力出版社&78*3年(中规定的方法)!"%现有污染源调查!"%"$现有污染源分类在调查范围内能对地面水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均应进行调查)污染源包括两类-点污染源’简称点源(和非点污染源’简称非点源或面源()!"%"+点源的调查!"%"+"$点源调查的原则:"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例如在评价改,扩建项目时&对此项目改,扩建前的污染源应详细了解&常需现场调查或测试);"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如评价级别较高且现有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例如位于建设项目的排水与受纳河流的混合过程段以内&并对预测计算可能有影响的情况)!"%"+"+点源调查的内容73 BC>D2&0E1FF0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有些调查内容可以列成表格"表格形式可参考附录#$!%&点源的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附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排放形式’分散排放还是集中排放!)&排放数据’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等!-&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0非点源的调查.&/&0&1非点源调查的原则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间接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0&2非点源调查的内容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概况’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即主要污染源+要求附污染源平面位置图$*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几何形状*堆放厚度$*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等!,&排放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引起非点源污染的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性质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在通过搜集或实测以取得污染源资料时+应注意其与受纳水域的水文*水质特点之间的关系+以便了解这些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情况!.&/&3污染源的取样方法和水样的分析方法.&/&3&1河流*河口和湖泊"水库$沿岸污染源的取样方法和水样分析方法+按照4#5675的规定执行!.&/&3&2海湾沿岸污染源的取样方法和水样分析方法按照89::;&<=89>?::;&<:的规定进行!.&/&.污染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对搜集到的和实测的污染源资料进行检查+找出相互矛盾和错误的资料并予以更正!资料中的缺漏应尽量填补!将这些资料按污染源排入地面水的顺序及水质参数的种类列成表格+并从中找出受纳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3水质调查.&3&1水质调查的原则水质调查时应尽量利用现有数据资料+如资料不足时应实测!.&3&2水质参数的选择所选择的水质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它能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它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3&2&1常规水质参数以4#;5;5中所提出的@8*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凯氏氮或非离子氨*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适当删减!.&3&2&2特征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表5是按行业编制的特征水质参数表+选择时可适当删减!??<表!特征水质参数表序号建设项目水质参数"生产区及生活娱乐设施#$%&’($%’)*’悬浮物’氨氮’磷酸盐’表面活性剂’水温’溶解氧#$%&’($%’溶解氧’)*’悬浮物’氨氮’磷酸盐’表面活性剂’水温’油’重金+城市及城市扩建属,黑色金属矿山)*’悬浮物’硫化物’铜’铅’锌’镉’汞’六价铬黑色冶炼’有色金属矿山及冶)*’悬浮物’($%’硫化物’氟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石油类’铜’锌’铅’-炼砷’镉’汞&火力发电’热电)*’悬浮物’硫化物’挥发性酚’砷’水温’铅’镉’铜’石油类’氟化物($%’#$%&’水温’悬浮物’硫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石油类’氨氮’苯类’.焦化及煤制气多环芳烃’砷’溶解氧’#/01煤矿)*’($%’#$%&’溶解氧’水温’砷’悬浮物’硫化物)*’($%’#$%&’溶解氧’悬浮物’硫化物’水温’挥发性酚’氰化物’石油类’!石油开发与炼制苯类’多环芳烃硫铁矿)*’悬浮物’硫化物’铜’铅’锌’镉’汞’砷’六价铬化磷矿)*’悬浮物’氟化物’硫化物’砷’铅’磷学2矿萤石矿)*’悬浮物’氟化物开汞矿)*’悬浮物’硫化物’砷’汞采雄黄矿)*’悬浮物’硫化物’砷无硫酸)*4或酸度5’悬浮物’硫化物’氟化物’铜’铅’锌’砷机"3氯碱)*4或酸’碱度5’($%’悬浮物’汞原铬盐)*4或酸度5’总铬’六价铬料)*’($%’#$%&’水温’悬浮物’硫化物’氟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砷’氨""化肥’农药氮’磷酸盐’有机氯’有机磷"+食品工业($%’#$%&’悬浮物’)*’溶解氧’挥发性酚’大肠杆菌数)*4或酸’碱度5’($%’#$%&’悬浮物’挥发性酚’硫化物’氰化物’砷’铅’",染料’颜料及油漆镉’锌’汞’六价铬’石油类’苯胺类’苯类’硝基苯类’水温"-制药)*4或酸’碱度5’($%’#$%&’悬浮物’石油类’硝基苯类’硝基酚类’水温)*4或酸’碱度5’($%’#$%&’水温’石油类’硫化物’氰化物’砷’铜’铅’锌’"&橡胶’塑料及化纤汞’六价铬’悬浮物’苯类’有机氯’多环芳烃’#/0"1 >?@AB57C?:@7’9ABCC9在本标准表!推荐的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所述其他需要进行水质预测的地点)在拟建排污口上游*++,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取样垂线的确定当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原则布设)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大#中河.河宽小于*+,者"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三分之一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垂线应设在有较明显水流处%"共设两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者"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特大河$例如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松花江#海河等%.由于河流过宽"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数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如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时"在水面下+’*,水深处及在距河底+’*,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01*,时"只在水面下+’*,处取一个样/在水深不足0,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2,"距河底也不应小于+’2,)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处"距河底不应小于+’2,)3’水样的对待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在该断面上"各处所取的水样混匀成一个水样)二级评价.同三级评价)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4’5’6’7河口8’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同河流部分)3’水样的对待同河流部分)4’5’6’9湖泊#水库8’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方法和数目在湖泊#水库中布设的取样位置应尽量覆盖表*推荐的整个调查范围"并且能切实反映湖泊#水库的水质和水文特点$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边区等%)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每个取样位置的间隔可参考下列数字)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2:;时.一级评价每01(’*<,(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级评价每0’*1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0= =>*?@1ABCDDA三级评价每!"#$%!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时,一级评价每)"-$%!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0$%!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小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时,一级评价每(1’"21’$%!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布设一个取样位置&*+时3各级评价均为每(1’"21’$%41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确定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小于2(%时3取样点设在水面下(1’%处3但此点距底不应小于(1’%&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2(%时3首先要根据现有资料查明此湖泊5水库6有无温度分层现象3如无资料可供调查3则先测水温&在取样位置水面下(1’%处测水温3以下每隔!%水深测一个水温值3如发现两点间温度变化较大时3应在这两点间酌量加测几点的水温3目的是找到斜温层&找到斜温层后3在水面下(1’%及斜温层以下3距底(1’%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小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小于2(%时3水面下(1’%3并距底不小于(1’%处设一取样点.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2(%时3水面下(1’%处和水深2(%3并距底不小于(1’%处各设一取样点&71水样的对待小型湖泊/水库如水深小于2(%时3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如水深大于等于2(%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3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3可不进行混合&大/中型湖泊/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8191:1:海湾;1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方法和数目在海湾中布设取样位置时3应尽量覆盖表-所推荐的整个调查范围3并且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3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或方格网布点的方法&每个取样位置的间隔可参考下列数字&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时,一级评价每21’")1’$%!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级评价每!"#1’$%!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三级评价每)"’1’$%!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时,一级评价每#"0$%!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设一个取样位置&41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确定一般情况3在水深小于等于2(%时3只在海面下(1’%处取一个水样3此点与海底的距离不应小于(1’%.在水深大于2(%时3在海面下(1’%处和水深2(%3并距海底不小于(1’%处分别设取样点&71水样的对待每个取样位置一般只有一个水样3即在水深大于2(%时3将两个水深所取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3但在上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3可不进行混合&!( <=>?3"4@(AA4!"#"#各类水域水质调查取样的次数表$已列出不同评价等级时各类水域的水质调查时期%一般情况下取样时应选择流量稳定&水质变化小&连续晴天&风速不大的时期进行%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域每个水质调查时期取样的次数及每次取样的天数规定如下’!"#"#"(河流)"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河流&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参见表$+,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三四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其他天数根据预测需要,配合水文测量对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取样-0"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1小时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2"一般情况,每天每个水质参数只取一个样,在水质变化很大时,应采用每间隔一定时间采样一次的方法%!"#"#"3湖泊&水库)"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湖泊&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参见表$+,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三四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其他天数根据预测需要,配合水文测量对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取样-0"表层溶解氧和水温每隔1小时测一次,并在调查期内适当检测藻类%!"#"#"4河口)"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参见表$+,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两天,一次在大潮期,一次在小潮期-每个潮期的调查,均应分别采集同一天的高&低潮水样-各监测断面的采样,尽可能同步进行-."两天调查中,要对已选定的所有水质参数取样-/"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561小时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7海湾)"在所规定的不同评价等级的海湾水质调查时期中*参见表$+,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三四天-."至少有一天在大潮期,另一天在小潮期,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其他天数根据预测需要,配合水文测量对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取样-0"所有的水质参数每天在高潮和低潮时各取样一次-2"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每间隔865小时测水温一次%!"#"!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流动状况,在排洪时期为河流流动-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大则类似河流,用水量小时则类似狭长形水库-在蓄水期也类似狭长形水库%这种河流的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以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等可参考河流&水库部分的有关规定酌情处理%!"#"9我国的一些河网地区,河水流向&流量经常变化,水流状态复杂,特别是受潮汐影响的河网,情况更为复杂%遇到这类河网,应按照各河段的长度比例布设水质采样&水文测量断面%至于水质监测项目&取样次数&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等可参照河流&河口的有关规定%调查时应注意水质&流向&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水样的采集&保存&分析的原则与方法!"#":"(应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水样采集器%!"#":"3水样的采集&保存&分析的原则与方法8; OP?@’)A"B"C现有水质资料的搜集#整理现有的水质资料主要向当地水质监测部门搜集)搜集的对象是有关的水质监测报表#环境质量报告书及建于附近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技术文件中的水质资料)按照时间#地点和分析项目排列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尽量找出其中各水质参数间的关系及水质变化趋势$同时与可能找到的同步的水文资料一起$分析查找地面水环境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A"A水利用状况,即水域功能/的调查A"A"D调查的意义水利用状况是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资料$一般应由环境保护部门规定)调查的目的是核对与补充这个规定$若还没有规定则应通过调查明确之$并报环境保护部门认可)A"A"E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方法以间接了解为主$并辅以必要的实地踏勘)A"A"F调查的内容水利用状况调查$可根据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G城市#工业#农业#渔业#水产养殖业等各类的用水情况,其中包括各种用水的用水时间#用水地点等/$以及各类用水的供需关系#水质要求和渔业#水产养殖业等所需的水面面积等)此外$对用于排泄污水或灌溉退水的水体也应调查)在水利用状况调查时还应注意地面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A"H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A"H"D评价的原则现状评价是水质调查的继续)评价水质现状主要采用文字分析与描述$并辅之以数字表达式)在文字分析与描述中$有时可采用检出率#超标率等统计值)数学表达式分两种G一种用于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另一种用于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单项水质参数评价简单明了$可以直接了解该水质参数现状与标准的关系$一般均可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只在调查的水质参数较多时方可应用)此方法只能了解多个水质参数的综合现状与相应标准的综合情况之间的某种相对关系)A"H"E评价依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是评价的基本依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应采用%&’(’(或相应的地方标准$海湾水质标准应采用%&’:.?$有些水质参数国内尚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或建立临时标准$所采用的国外标准和建立的临时标准应按国家环保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评价区内不同功能的水域应采用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综合水质的分级应与%&’(’(中水域功能的分类一致$其分级判据与所采用的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有关)A"H"F各种评价方法及其推荐A"H"F"D水质参数数值的确定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中$一般情况$某水质参数的数值可采用多次监测的平均值$但如该水质参数数值变化甚大$为了突出高值的影响可采用内梅罗,IJKJLMN/平均值$或其他计入高值影响的平均值)下式为内梅罗平均值的表达式G>> WX+Y1.0Z[\0$$!%&’(!*+$!"#),,,,,,,,,,,,,,#*)$-./.0.1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其推荐单项评价建议采用标准指数法2标准指数法单项水质参数3在第4点的标准指数5364"!364+!73,,,,,,,,,,,,,,,#$)89的标准指数为:;89<=894;58964"894>897,,,,,,,,,,,,#?)89<=89789458964"*@=A894B897,,,,,,,,,,,,,#C)89789<"CDE+#?*.D(F),,,,,,,,,,,,,,,#G)HI的标准指数为:J.@=HI45HI64"HI4LJ.@,,,,,,,,,,,#D)J.@=HI7KHI4=J.@5HI64"HI4NJ.@,,,,,,,,,,,#J)HI7M=J.@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N*6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6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2-./.0.0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及其推荐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6可以采用下述方法之一进行综合评价2O.幂指数法幂形水质指数5的表达式为:QQS354"PR364@BR364L*6TS3"*,,,,,,,,,#E)3"*3"*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功能水质标准绘制R关系曲线6然后由!在曲线上找到相应的R值23=!3364364U.加权平均法此法所求4点的综合评价指数5可表达为:QQ54"TS353TS3"*,,,,,,,,,,,,#A)3"*3"*V.向量模法此法所求4点的综合评价指数5可表达为:$? FG,H;2=I5JJ=&)(,)!"#$%!’*"+00000000000000-(./’#(12算术平均法此法所求"点的综合评价指数!可表达为3&(!"#%!’*"00000000000000-((/&’#(4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425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42525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和方法参见67,8)2(的92(和92):4252;对于季节性河流*应依据当地环保部门所定的水体功能*结合建设项目的特性确定其预测的原则<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4252=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面水环境要求较高时-如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应简要分析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时一般可采用类比调查法或专业判断法:42;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42;25地面水环境预测的范围与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特殊情况也可以略大/:确定预测范围的原则与现状调查相同*参考>2(:42;2;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通过预测这些点所受的环境影响来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该范围内地面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虽然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预测点:当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但是分段预测的河段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排放口附近常有局部超标区*如有必要可在适当水域加密预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42=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地面水环境影响的时段:42=25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参见67,8)2(的92?: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该阶段的地面水环境影响应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42=2;大型建设项目应根据该项目建设过程阶段的特点和评价等级<受纳水体特点以及当地环保要求决定是否预测该阶段的环境影响:同时具备如下三个特点的大型建设项目应预测建设过程阶段的环境影响:@2地面水水质要求较高*如要求达到A类以上BC2可能进入地面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BD2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建设过程阶段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水土流失和堆积物的流失:42=2=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矿山开发项目一般应预测此种环境影响:)E CD8E,$%F+GG%服务期满后地面水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所产生的悬浮物和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废渣!废矿中的污染物"#$%$&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通常可将其划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时段"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通常在枯水期’结合建设项目设计的要求考虑水量的保证率("个别水域由于面源污染严重也可能在丰水期"自净能力一般的时段通常在平水期"冰封期的自净能力很小)情况特殊)如果冰封期较长可单独考虑"海湾的自净能力与时期的关系不明显)可以不分时段"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此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或评价等级为二级但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本标准中提出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大多未考虑污水排放的动量和浮力作用)这对绝大多数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所遇到的排放特点!水流状态及预测范围来说是可行的"但个别情况)其污水排放量!排放速度相对于水体来说过大)而预测范围又距排放口较近时)应该考虑污水排放的动量和浮力作用"#$&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建设过程!生产运行’包括正常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均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根据上述原则)在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参见-$.$/(中选择拟预测水质参数"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0123456768’59:5;(7;============’/?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A(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河网应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B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江心洲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江心洲较小时可不考虑"/. 9:0;&$,<8==,江心洲位于混合过程段!可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也可以采用数值模式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人工控制河流根据水流情况可以视其为水库!也可视其为河流(参考)$*$)+!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河口简化河口包括河流汇合部-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河流与湖泊-水库汇合部"河流感潮段是指受潮汐作用影响较明显的河段"可以将落潮时最大断面平均流速与涨潮时最小断面平均流速之差等于.$.*/01的断面作为其与河流的界限"除个别要求很高(如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情况外!河流感潮段一般可按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三种情况!简化为稳态进行预测"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三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小河汇入大河时可以把小河看成点源"河流与湖泊-水库汇合部可以按照河流和湖泊-水库两部分分别预测其环境影响"河口断面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湖泊-水库简化在预测湖泊-水库环境影响时!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大湖(库+-小湖(库+(参考*$2+-分层湖(库+等三种情况进行"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评价等级为三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对待"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水深34./且分层期较长(如35.天+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珍珠串湖泊可以分为若干区!各区分别按上述情况简化"不存在大面积回流区和死水区且流速较快!停留时间较短的狭长湖泊可简化为河流"其岸边形状和水文要素变化较大时还可以进一步分段"不规则形状的湖泊-水库可根据流场的分布情况和几何形状分区"自顶端入口附近排入废水的狭长湖泊或循环利用湖水的小湖!可以分别按各自的特点考虑"#$%$%海湾简化预测海湾水质时一般只考虑潮汐作用!不考虑波浪作用"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海流(主要指风海流+作用较强时!可以考虑海流对水质的影响"潮流可以简化为平面二维非恒定流场"当评价等级为三级时可以只考虑潮周期的平均情况"较大的海湾交换周期很长!可视为封闭海湾"在注入海湾的河流中!大河及评价等级为一-二级的中河应考虑其对海湾流场和水质的影响6小河及评价等级为三级的中河可视为点源!忽略其对海湾流场的影响"#$%$7污染源简化#$%$7$8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形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7$&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两排放口间距较远时!可分别单独考虑"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成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两排放口间距较远时!可分别单独考虑"当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并且排入海湾的两排放口间距小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时!可以简化成一个!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如不是这种情况!可分别单独考虑"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海湾污染源简化与2) ]-^2%(_*‘‘(大湖!库"相同#$%&%’%(无组织排放可以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水时)也可以简化为面源#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各种点源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一般原则$%’%*%*各种点源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其选用原则参见+,-./%0的1%/#$%’%*%2本标准主要考虑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遇到而其预测模式又不相同的四种污染物)即3持久性污染物4非持久性污染物4酸碱污染物和废热#持久性污染物是指在地面水中不能或很难由于物理4化学4生物作用而分解4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例如在悬浮物甚少)沉降作用不明显水体中的无机盐类4重金属等#非持久性污染物是指在地面水中由于生物作用而逐渐减少的污染物)例如耗氧有机物#酸碱污染物有各种废酸4废碱等#表征酸碱污染物的主要水质参数是5+值#废热主要由排放热废水所引起)表征废热的水质参数是水温#$%’%*%(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67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上游河段是指排放口上游的河段#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可由下式估算3!:%;<=:%>?"<@890-/GGGGGGGG!0F"!:%:6ABC:%::>6<"!DBE"$%’%*%H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大4中河流一4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FI6JK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或弗=罗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其他情况可根据工程4环境特点4评价工作等级及当地环保要求)决定是否采用二维模式#弗罗洛夫=罗德齐勒列尔!LMNONP=MNOFQRSSTM简称弗=罗"模式适用于预测混合过程段以内的断面平均水质#其使用条件为3大4中河流)<-BU/:)预测水质断面至排放口的距离VUF:::K#河流水温可以采用一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值或其他预测方法#5+视具体情况可以只采用零维模式预测#除个别要求很高的情况!如评价等级为一级"外)感潮河段一般可以按潮周平均4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三种情况预测水质#感潮河段下游可能出现上溯流动)此时可按上溯流动期间的平均情况预测水质#感潮河段的水文要素和环境水力学参数!主要指水体混合输移参数及水质模式参数"应采用相应的平均值#小湖!库"可以采用零维数学模式预测其平衡时的平均水质)大湖应预测排放口附近各点的水质#海洋应采用二维数学模式预测平面各点的水质#评价等级为一4二级时)首先应计算流场)然后预测水质#大型排污口选址和倾废区选址)可以考虑进行标识质点的拉格郎日数值计算和现场追踪#预测海区内有重要环境敏感区且为一级评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本标准所选录的数学模式中)解析模式适用于恒定水域中点源连续恒定排放)其中二维解析模式只适用于矩形河流或水深变化不大的湖泊4水库W稳态数值模式适用于非矩形河流4水深变化较大的浅水湖泊4水库形成的恒定水域内的连续恒定排放W动态数值模式适用于各类恒定水域中的非连续恒定排放或非恒定水域中的各类排放#$%’%*%’运用数学模式时的坐标系以排放点为原点)X轴铅直向上)Y轴4Z轴为水平方向)V方向与/[ -./0)%12’331主流方向一致!"方向与主流垂直#$%&%’%$在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采用数学模式进行预测的工作程序见图(#图(采用数学模式法预测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工作程序$%&%)河流常用数学模式及其推荐$%&%)%’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建议一+二+三级评价均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OP+QR/S!TUUS河!"河流完全混合模式#$%#&’&(#)’)*+%’&(’)*-------------%",*./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一级建议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0其中1可以采用多参数优化法或示踪试验法确定02二3三级建议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4条件适合%见5/6/"/,*时4也可以采用弗7罗模式0其中12的确定建议采用泰勒%89:;<=*法>式中?的确定>岸边排放取"/@4河中心排放取"/A4其他情况在"/@B"/A之间CD的确定见表E0表E天然河道糙率%D*%"*单式断%或主槽*较高水部分河段特征类型D河床组成及床面特性平面形态及水流流态岸壁特征河床为砂质组成4床面河段顺直4断面规整4两侧岸壁为水土质或F较平整水流通畅土砂质4形状较整齐@/@G@B@/@G,河床为岩板3砂砾石或河段顺直4断面规整4两侧岸壁为土砂或石H卵石组成4床面较平整水流通畅质4形状较整齐@/@GGB@/@G6砂质河床4河底不太平上游顺直4下游接缓两侧岸壁为黄土4长有"顺弯4水流不够通畅4有局杂草@/@GAB@/@GE部回流I河底为砂砾或卵石组河段顺直段较长4断面两侧岸壁为土砂3岩G成4底坡较均匀4床面尚较规整4水流较通畅4基石4略有杂草3小树4形状@/@GAB@/@GE平整本上无死水3斜流或回流较整齐细砂4河底中有稀疏水河段不够顺直4上下土质岸壁4一岸坍塌严草或水生植物游附近弯曲4有挑水坝4重4为锯齿状4长有稀疏"水流不顺畅杂草及灌木C一岸坍塌4@/@K@B@/@K,长有稠密杂草或芦苇J河床为砾石或卵石组顺直段距上弯道不远4一侧岸壁为石质3陡成4底坡尚均匀4床面不断面尚规整4水流尚通坡4形状尚整齐4另一侧G平整畅4斜流或回流不甚明显岸壁为砂土4略有杂草3@/@K@B@/@K,小树4形状较整齐河底为卵石3块石组顺直段夹于两弯道之两侧岸壁均为石质3陡成4间有大漂石4底坡尚间4距离不远4断面尚规坡4长有杂草3树木4形状L均匀4床面不平整整4水流显出斜流3回流尚整齐@/@KAB@/@,@或死水现象河床为卵石3块石3乱河段不顺直4上下游有两侧岸壁为岩石及砂石或大块石3大乱石及大急弯4或下游有急滩3深土4长有杂草3树木4形状孤石组成4床面不平整4坑等C河段处于N形顺直尚整齐C两侧岸壁为石质底坡有凸凹凸状段4不整齐4有阻塞或岩砂夹乱石3风化页岩4崎溶情况较发育C水流不通岖不平整4上面生长杂畅4有斜流3回流3旋涡3草3树木死水现象C河段上游为弯M道或为两河汇口4落差@/@,B@/"@大4水流急4河中有严重阻塞4或两侧有深入河中的岩石4伴有深潭或有回流等C上游为弯道4河段不顺直4水行于深槽峡谷间4多阻塞4水流湍急4水声较大GE YZ9[*]A^__]续表!"#$滩地部分滩地特征描述糙率%类型平纵横形态床质植被变化幅度平均值平面顺直’纵断平顺’土(砂质(淤泥基本上无植物或为已&)*)#+,)*)-.)*)-)横断整齐收割的麦地平面(纵面(横面尚顺土(砂质稀疏杂草(杂树或矮小/)*)-),)*)0))*)1)直整齐农作物平面(纵面(横面尚顺砂砾(卵石滩’或为土稀疏杂草(小杂树’或2)*)1),)*)+))*)0)直整齐砂质种有高杆作物上下游有缓弯’纵面(土砂质种有农作物’或有稀疏横面尚平坦’但有束水作树林3)*)0),)*)4))*)+)用’水流不通畅平面不通畅’纵面(横土砂质有杂草(杂树’或为水5)*)+),)*)!))*)40面起伏不平稻田平面尚顺直’纵面(横土砂质长满中密的杂草及农面起伏不平’有洼地(土作物6)*).),)*7#))*7))埂等平面不通畅’纵面(横土砂质-91地带长满茂密的杂面起伏不平’有洼地(土草(灌木8)*)77,)*7+))*7-)埂等平面不通畅’纵面(横土砂质全断面有稠密的植被(面起伏不平’有洼地(土芦柴或其他植物:)*7+),)*#)))*7.)埂阻塞物注;<天然河道糙率表内均列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河道糙率是三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如实际情况与本表组合有变化时’糙率值应适当变化=>本表只适用于稳定河道’对于含砂大的冲淤变化较严重的砂质河床’由于其糙率值有其特殊性’此表未能包括其特殊性’所以不宜用此表=?表"7$中的第6类糙率值是很大的’超出了一般河道的糙率值’这种河段的水流实质上已为非均匀流’所列糙率值已把局部损失包括在内’所以糙率值就大了=此次收集的糙率资料中’糙率%值超过)*)1的只有长江上游.个站和铁路(公路部门的糙率表类型编号中的西南地区有.个’以及中南华东地区7个’为数都是很少的’在使用此糙率表时应予以注意=@影响滩地糙率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植物’植物对水流的影响随水深与植物高度比有着密切的关系’表中没有反映此种关系’在应用时应注意此因素=河A#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BHIHNDN"#TRD$B"C’D$EBFGOPQ"R$GOPQSRWXXX"70$U1LDC1LDCVJMKLDCN-) ij2k]Il@mnnl非岸边排放,!*+*0%!"#$%&’!()12,3456"7&,-"./%#0&8/%#,,0",:)%&0",<7,:7%&)45697;)45697;=>>>>>"1?&8/%#8/%#河@A弗7罗模式!*B71!B’")!(&>>>>>>>>>>>>>>>"1C&BBB’"D+()+*&2+*>>>>>>>>>>>>>>>"1E&12A+(12AD’917456"7F"#&&;291)456"7F"#&&;>>>>>>>>"1G&+*12?12AF’HI?H8J"-0K2L+*&>>>>>>>>>>>>>",H&MI弯曲河流混合过程段一级建议采用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其中/的确定可以采用多参数优化法或示踪试验法N%二级建议采用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其中/的确定建议采用泰勒法N%河@8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岸边排放,,!*+*O",+(7O&!"#$O&’!()12,3456"7)45697;&=>>>>>>",1&"./O#&8/O#8/O#非岸边排放,,!*+*O",:-0)O&!"#$O&’!()12,3456"7)45697;&=,"./O#&8/O#8/O#,",+(7,:(07O&)45697;=>>>>>>>>>>>>>",,&8/O#O’-0%>>>>>>>>>>>>>>>>>",A&,/O’-0/%>>>>>>>>>>>>>>>>",8&PI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流这类河流目前尚无通用成熟的模式N混合过程段可以近似采用非持久性污染物的相应预测模式$但注意应将Q改为Q充分混合段可以近似采用托马斯"STUVWX&模式"河@G&$但模式中的Q为零N上1AR1述各式中的Q均可采用Q的确定方法Y一Z二级评价采用多点法或多参数优化法$三级评价采用两点A1法R其他参数的确定均可近似采用沉降作用不明显河流相应的方法N[II]I]非持久性污染物^I充分混合段一级建议采用斯特里特7菲立浦"_‘a44‘abcT4d6X$简称_7c&模式N其中Q的确定建议采用多1点法或多参数优化法$也可以采用eUd法$对于清洁河流"现状水质为fZgZh级水体&可以采用实验室测定法YQ的确定建设采用多参数优化法$对于清洁河流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法N,A1 XYEZ[H*]^^二级建议采用!"#模式$其中%的确定建议采用两点法’也可以采用多点法或多参数优化法’&对于清洁河流可以采用实验室测定法(%的确定建议采用经验公式法$清洁河流可以不预测溶解氧$)三级建议采用!"#模式$其中%的确定可以采用两点法’实验室测定法或相似河道类比调查&法(%的确定建议采用经验公式法$三级评价也可以不预测溶解氧$)河*+!"#模式3,-,./012"%&8999999999999992)+8456..7%&,.33:-;/012"%&8"/012"%)8<%)"%&456..7456..73=:./012"%)88999999999999992)58456..7456..7%):.%)"%&3,->?;2&"@8<999999999992)A8%)"%&%&,.%&,.-2,BCB=,DCD8E2CB=CD899999999999992)48:.-2:BCB=:DCD8E2CB=CD89999999999992)F8GH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一级建议采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其中I的确定建议采用多参数优化法或示踪试验法(%J&的确定同本条K中的一级$二L三级建议采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条件适合2见AH5H&H68时’也可以采用弗"罗衰减模式$其中I的确定建议采用泰勒法(%的确定分别同本条K中的二级或三级(M和N的确定参见J&AH5H)H&中的O$河*5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岸边排放)3,BCB7J,23’J8-/012"%&8P,D=&E);/012"8456..7Q2RIJ3786IJ3)72)S"J8=/012"8%()#+?)@8弯曲河流混合过程段一级建议采用稳态混合衰减累积流量模式A其中B的确定建议采用多参数优化法或示踪试验C法DE的确定同本条F中的一级A.二级建议采用稳态混合衰减累积流量模式A其中B的确定建议采用泰勒法GE的确定同本条FC.中的二级A河/H稳态混合衰减累积流量模式岸边排放N4I(%(KI#4JK)"012#/E.)LI&’.*N-012#/)H9677<#MBK4)6BK4N#N%&/K),,,,,,,,,,,,,,,,,,’012#/)5O#+9)6BK4非岸边排放NN4I(%(K#NP;<’K)I#4JK)"012#/E.)LI&’.*N-012#/)’012#/H9677=>,?)=<*=>,)5+,!&")!<=<*!>=>,?)=<*=>,999999999999)55,@ABACAD酸碱污染物)以0E表征,FA充分混合段建议一G二G三级均可以采用河流0E模式H其中#的值见表$&HI$表$&碳酸一级平衡常数#I$温度J&K$&$K’&’K+&5&#L$&’A4K+A&5+A5++A3&5A$K5A5K5AM$KA&4河($&河流0E模式排放酸性物质N%Q>)=<*=>,(%I<=<999999990E"0E>*:OPS)5K,%Q>)=<*=>,*=<%I<#I$R$&0E>排入碱性物质N%Q>)=<*=>,*%I<=<999999990E"0E>*:OPS)54,%Q>)=<*=>,(=<%Q<#I$R$&0E>)本式适用于0TUV的情况,WA混合过程段目前尚没有预测混合过程段0E的模式H当受纳水体水质要求较高时可按下述方法预测N假设拟排入的酸碱污染物在河流中只有混合作用X则可按照MA4A’A$中的方法预测该污染物在混合过程段各点的浓度X然后通过室内试验找出该污染物浓度与0E值的关系曲线X最后根据各点污染物的计算浓度查曲线以近似求得相应点的0E值H@ABACAY废热FA充分混合段一G二G三级均可以采用一维日均水温模式H其中T可以采用日射强度计在拟预测水温季节的正Z常天气情况下二三日实测的平均值或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值H河($$一维日均水温模式#]^299999999999["[*)[&([,./0)(,)5M,_%‘.////////+70.?8混合过程段目前尚无成熟的简单模式@一A二级可参考水电部门采用的方法@B8C8D河口数学模式及其推荐本条的河口特指河流感潮段E其他形成的河口预测计算问题分别参见98F8;E98F8,E98F87@B8C8D8G持久性污染物H8充分混合段一级大河可以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数值模式+偏心差分解法.计算流场E采用一维动态混合数值模式预测任意时刻的水质I小河和中河采用欧康那+JKLMNNMO.河口模式E计算潮周平均A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其中P可以采用淡水含量百分比法确定@Q二级可以采用欧康那河口模式@其中P的确定E可用鲍登+RST$"U.法E荷贝4哈百曼4费希尔Q+&SVV"WX&YZV"["UX]’1"ZE简称荷4哈4费.法E海福林4欧康奈尔+&"^Q]U_X‘abSUU"QQE简称海4欧.法或狄欺逊+c]Yd1]’1SU.法计算@三级可以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河46.预测潮周平均A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河口46一维非恒定方程数值模式+偏心差分解法.微分方程e>6e21/////////////%#0+76.efRege21e21e>;ei21i21/////////%;h%_#h4_;+7;.efegegegb>1差分方程见附录j@边界条件上下边界可以输入强制水位@河口4;一维动态混合模式微分方程eded6eed////////////%h#+PQ.%k3+7l.efegegeg差分方程见附录j@初值和边界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源强l7 ]^_WCV‘abbV2(%)%排放口"#$66666666666!"#$1*+,"-./$&"45$%&’30非排放口河口78欧康那河口模式均匀河口上溯时"+90:自+’0处排入$(%)%>6666666666(’(/.;<="+$"44$)/.)%?#均匀河口下泄时"+@0$(%)%.(/)/(’666666666666666"4A$)/.)%BC混合过程段一级可以采用二维动态混合数值模式预测水质D采用如下方法确定流场E首先根据实测确定断面上任意点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然后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数值模式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确定出流场分布D也可以采用河流相应情况的模式预测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D?的+F?G确定以采用本水域的经验数据为好:如采用爱尔德"HIJ;K$法确定?采用泰勒法确定?时:宜用类似+:G水域的经验数据校核D也可以采用多参数优化法同时确定?+F?GD二级可以采用河流相应情况的模式"参见LCACM$预测潮周平均情况D其中的?建议采用泰勒法G确定D河口75二维动态混合数值模式微分方程MMN(N(N(N(.>’?+M.?GM666666666666"4L$NON+N+NG差分方程见附录PD初值可以采用河7M计算("#$&:Q0:Q:(0’(/边界条件"#$"#$"#$"#$"#$"#$(&:0’(&:M:(&:R.S’(&:R7S:(?.S:Q’(?:QTCUCVCW非持久性污染物XC充分混合段一级大河可以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数值模式计算流场:采用一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预测水质:小河和中河可以采用欧康那河口衰减模式:预测潮周平均F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D其中?的#确定可以采用淡水含量百分比法:也可以采用多参数优化法:Y可以采用多点法确定:也可以采用多参S数优化法确定D二级可以采用欧康那河口衰减模式预测潮周平均F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D其中?的确定可#以采用鲍登法F荷7哈7费法F海7欧法或狄欺逊法:Y的确定可以采用两点法D#三级可以采用Z7[模式:预测潮周平均F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D其中Y的确定可以采用两S点法D可以不预测溶解氧D8A QRGSTMUVWXXU河口!"一维动态混合衰减模式微分方程#$#$*##$4444444444&’),+-./!0*$&12,"3/#%#(+#(#(差分方程见附录56初值7边界条件和源强的确定参见式河口!86河口!9欧康那河口衰减模式均匀河口上溯,(:;<自();处排入/$2=2’(44444444$)?@AB,*&-/C&$>,"D/,=>&=2/-8-.下泄,(E;/$2=2’(44444444$)?@AB,*!-/C&$>,9;/,=>&=2/-8-.8*G844444444444444-),*&F0*-.G’/,9*/(断面面积与距离成正比,即+)/的河口(;(:(;时$2=2(;0**G80**G8(I44444444$)HIB(;,/CJIB(,/,/C&$>,98/+;-.-.-.(;(E(;时$2=2(;0**G80**G8(I44444444$)JIB(;,/CHIB(,/,/C&$>,9K/+;-.-.-.(;I)=>(;G,8+;-./444444444444,9F/LM混合过程段一级可以采用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预测水质6流场的确定方法与本条持久性污染物的一级评价相同<参见NM9MKM*中的O6也可以采用河流相应情况的模式预测潮周平均7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6预测时<-的确定以采用本水域的经验数据为好<如采用爱尔德法确定-采用泰勒法确(7-P(<定-时<宜用类似水域的经验数据校核6确定0采用多点法<也可以采用多参数优化法同时确定-P*(7-P70*6二级可以采用河流相应模式,参见NM9M8/预测潮周平均7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6其中-的P确定可以采用泰勒法<0的确定采用两点法6*河口!N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微分方程KN cdIef<>gDhh>((!"!"!"!"11111111111$%&’#($’)(*+,"-./0!#!#!#!)差分方程见附录23初值可以由式河*/计算"455676"867&"9边界条件-40-40-40-40-40-40"865&"86(6"86:$,&"86:*,6"’$,67&"’67;<=<><>酸碱污染物-以?@表征0可以采用河流相应情况的模式-参见A<.<(0预测潮周平均B高潮平均B低潮平均水质3;<=<>&,-"./%#0&8/%#8/%#@A分层湖"库&一B二B三级均可采用分层湖"库&集总参数模式C湖78分层湖"库&集总参数模式E分层期">DDE1&FG8>>???????!H"I&’!JH79!JH7!/"I71&;456"7+JHE2KH&"=1&???????!-"I&’!J-79!J-7!/"I71&;456"7+J-E2K-&"=,&其中!L">&’!(翻转时上下两层瞬时完全混合!H"I&KH)!-"I&K-??????????????!M"I&’"=N&KH)K-E非分层期"E1DDE,&FG8>>!/"I&’!*7"!*7!M"I&&45697+*"E7E1&2K;???????"=8&OAPAQAR非持久性污染物SA小湖"库&一B二B三级均可采用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C其中T的确定U一级可以采用多点法或多参数优化1法V二级可采用两点法或多参数优化法V三级可采用室内实验法或类比调查法V无法取得合适的实测资料时$一B二B三级均可以采用室内实验法C湖7W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X>!*+*)X>??????!’)"!(7&456"7T(E&"=W&KT(KT(平衡时!*+*)X>????????????????!’"=G&KT(T(’"+(2K&)"T12FG8>>&??????????"==&YA无风时的大湖"库&一B二B三级均可采用湖泊推流衰减模式C其中Z可根据湖"库&岸边形状和水流状况确定$中心排放取,.弧度$平直岸边取.弧度VT的确定参见=AGA8A,中的[C1N YZH[9]^_‘‘]湖!"湖泊推流衰减模式/+,-.$#$%#&’()*!45#67777777777*014,0/1223&89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一:二:三级均可采用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其中<的确定可以近似采用爱!兰法;>=,的确定参见09"9?9/中的@A湖!0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岸边排放/#&3&G=B77#*B;=4%C#65,H/’()*!4I’()*!+,4*0J4D*EF=BG4?<=B1"?22G非岸边排放/#&3&G=#*B;=4%K#65,H/C’()*!4/D*EF=BG4?<=B/G*/L5=4B5’()*!4IM’()*!+,4777*124?<=B1"?22GN9分层湖*库4一:二:三级均可采用分层湖集总参数衰减模式A其中+的确定参见09"9?9/中的@A,湖!1分层湖集总参数衰减模式P分层期*2OOP,41"?22#SQ3SQHTQC#SQ3SQHTQ!+6Q#<*R!,4IU’()*!+6QP4777#Q*R4%!*1,4+6Q+6Q#SD3SDHTQC#SD3SDHTQ!+6Q#<*R!,4IU’()*!+6DP4777#D*R4%!*1/4+6Q+6Q777777777777+6Q%*3SQHTQ45*+,H1"?224*1V4777777777777+6D%*3SDHTD45*+,H1"?224*1?4翻转时上下两层瞬间完全混合#Q*R4TQ5#D*R4TD77777777777777#W*R4%*1X4TQ5TDP非成层期*P,OOP/41"?22#&3&HT!C#&3&HT!+6#W*R4I’()*!+6P477777777#<*R4%*1"4+6?2 ef+gd5GhKiiG!"#$%&!’(’&#)*+,%-#(.+/01$$%3333333333333#/2%45顶端入口附近排入废水的狭长湖#库%一6二6三级均可采用狭长湖移流衰减模式7其中(的确定8一级可以采用多点法9二级可以采用.多点法或两点法9三级可以采用两点法#如湖水流速过小时9一6二6三级均可采用实验室测定法求(.%7湖:;狭长湖移流衰减模式!*)*,!<&=>?#:(.%-!’333333333#//%)’/01$$)’@5循环利用湖水的小湖#库%一6二6三级均可采用部分混合水质模式7其中(可以采用实验室测定法确定9三级也可以采用类.比调查法7湖:.$部分混合水质模式!*A!333333!&-!’#/;%(.,#A!-.%=>?BC:./01$$)!#A!-.%A!&)*+)!3333333333333333#;$%D5E5F5G酸碱污染物#以?H表征%目前尚无通用成熟的数学模式7小湖可以近似采用河流?H模式#河:.$%I大湖#库%和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库%可以按下述方法预测?H8首先假设拟排入的酸碱污染物在湖#库%中只有混合作用并按照250515.的方法预测该污染物在湖#库%各点的浓度9然后通过室内试验找出该污染物浓度与?H的关系曲线9最后根据各点浓度查曲线近似求得该点的?H值7D5E5J海湾数学模式及其推荐D5E5J5K持久性污染物一6二级建议采用LMN潮流模式计算流场9采用LMN水质模式预测水质I也可以采用特征理论模式计算流场9采用特征理论水质模式预测水质9其中"的确定可以采用爱:兰法7O6"P三级建议采用约瑟夫:新德那#QRS=?T:U=VWV=X9简称约:新%模式7其中Y可以根据海岸形状和水流情况确定8远海排放取Z[弧度9平直海岸岸边排放取[弧度I可以参考表..确定I"一般可]取$5$.^$5$$_‘+S9近岸可取$5$$_‘+S7表..混合深度的参考数据海域近岸大河口6港口离岸ZaZ_b‘大陆架#‘%ZZa0Za.$c.$D5E5J5d非持久性污染物由于海湾中非持久性污染物的衰减作用远小于混合作用9所以不同评价等级时9均可近似采用持久性污染物的相应模式预测7D5E5J5G酸碱污染物#以?H表征%1. XYMZ[&]^__目前尚无通用成熟的数学模式!可以按下述方法预测海湾的"#值$首先假设拟排入的酸碱污染物只有混合作用!按%&’&(&)的方法预测该污染物各点的浓度!然后通过室内试验找出该污染物浓度与"#值的关系曲线!最后根据某点该污染物的浓度查曲线!即可预测该点的"#值*+&,&-&.废热/以水温表征0一级可以采用特征理论潮流模式计算流场!采用特征理论温度模式预测水温*其中1的确2314定可以采用爱5兰法67参见式河5):*89二级废水量较大且温度较高时!可以采用与一级相同的方法预测水温6废水量较小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与三级相同的方法*三级可以采用类比调查法分析废热对海湾水温的影响*+&,&-&-海湾数学模式海5);<=潮流模式微分方程>?>>JJJJJJJAB/CA?0DEAB/CA?0FEGH/I)0>@>2>4::)M:>D>D>D>?D/DAF0JJJJJADAF5KFALAL:GH/I:0>@>2>4>2N?/CA?0::)M:>F>F>F>?F/DAF0ADAFAKFALAL:GHJJJJJ/IO0>@>2>4>4N?/CA?0差分方程见附录;*初值可以自零开始!也可以利用过去的计算结果或实测值直接输入计算*边界条件陆边界$边界的法线方向流速为零*水边界$可以输入据开边界上已知潮汐调和常数的水位表达式或边界点上的实测水位过程*有水量流入的水边界$当流量较大时!边界点的连续方程应增加P@Q项6当流量较小CRM/:P2SP40时可以忽略*海5:特征理论潮流模式;<=潮流模式/参见式海5)0差分方程见附录;*初值和边界条件同;<=潮流模式*海5O;<=潮混合模式微分方程>B/CA?0TE>B/CA?0DTE>B/CA?0DTEAA>@>2>4>>T>>TGB/CA?012EAB/CA?014EAUVJJJJJ/IW0>2>2>4>4差分方程见附录;*初值和源强W: bc‘d]Zefgge"+$"+$2!,-,排放点"#$"+$./.0!%&’(!)*%&’(1666666"45$3#非排放点边界条件陆边界7法线方向的一阶偏导数为零8水边界7可以取边界内测点的值8海9:特征理论混合模式微分方程同;<=潮混合模式"参见式海9>$差分方程见附录;8初值?源强和边界条件同;<=潮混合模式8海95约9新模式-,!@(!)A"!,9!)$BC9DEF"9$K66666666666"4L$GHIJ@海9L特征理论温度模式微分方程MB")AN$OKMB")AN$QOKMB")AN$JOKAAMPM/M0MMOMMORSTO(B")AN$I/KAB")AN$I0KA*,")AN$9U666666"4W$M/M/M0M0!,V差分方程见附录;8初值和源强"+$"+$2"O,9O)$-,排放点"+$./.0")AN$"+$*,%&’(1%&’6666666"4X$3#非排放点"+$O%&’(#边界条件与特征理论混合模式相同"参见式海9:$8注7本模式中的O为垂向平均温度与O的温差8)YZ[Z[环境水力学参数"主要指水体混合输移参数及水质模式参数&后同&不再注明$的估值方法及其适用范围8YZ[Z[Z用于环境水力学参数估值时的水质资料应与水文资料同步&一般情况水质资料应是水团追踪取得的8河流分段或湖泊?水库分区预测时应分段或分区估值其环境水力学参数8YZ[Z[Z]耗氧系数RC的单独估值方法^Z实验室测定法URC(RCA"#ZCCA5:_$Q‘a6666666666666"44$试验数据的处理建议采用最小二乘法或作图法8湖泊?水库可以直接采用RUC8:> tuCvw"TUxyyT!"两点法&’())*/0#$%-.4444444444444442$))3+,/1$56&))78/0对湖2库3#$%66-.4444444444444442$)$39:2;1<;03/1="多点法2>?@3>>>>>66#$%&’())*2>A,B-./BA,BE444442$)63B%$B%$B%$B%$B%$>>>>>对湖2库3#6666($%$56&))782>A;B-./BA;BEH444442$)@3B%$B%$B%$B%$B%$I"JK-法&’())*LMN2<#6+,C*32OP6*3#626)^3%6_(@C6]bc?$544444444442$)d3a)"d)"6d‘>e#626)^3%&6($"6d]bcf$544444444442$)’3:$$C’bc%:444444444444442$)53g<(2i<6)3‘>%$"55(h$)h$")@54444444444442$)&3!"欧文斯等人2PjL.]Lkl-3经验式)"’5*)"$m:m)"’n#626)^3%d"@($"&d4444444442$)_3:*m$"dnC="丘吉尔2XopYqo[--3经验式)"’_’*)"’m:m&n#626)^3%d")@$"’5@4444444442$$)3:)"’m*m$"&nCR"S"S"r#$s#6的温度校正(( }~I!"/#$%&&#$%,#(&!"或#$%&’!"或#$#()&*+-------------$"""&温度常数+的取值范围对!一般取"/(234".+’"/(#0"/(1.对!一般取"/(#26#.+’"/("50"/(23.7/8/8/9混合系数的经验公式单独估值法:/泰勒$;<=>?@&法求AB$适用于河流&"I#AB’$(/(5CDE(/((15F&$GDH&FIDJ"((-------$""#&K/爱尔德$L>MN@&法求AO$适用于河流&"I#AO’5/PQD$GDH&--------------$""Q&R/淡水含量百分比法求AS$适用于河口&TUVWTUVWZ[OAS’(/(P3’(/"P2--------$""2&X$YVWIYO&X$VWZE",VWZ,"&可由Q05个断面求平均6/鲍登$]?^MN_&法求AS$适用于河口&AS’(/#P5‘D---------------$""5&a/海福林,欧康奈尔$bNc>d_e,fgh?__N>>.简称海,欧&法求AS$适用于河口&2IQAS’(/2C‘iMN@,uNN_MN@voN&法求AOwAB$适用于海湾&AO’"C/53‘UIxy---------------$""P&AB’"C/53zUIxy---------------$"#(&7/8/8/8混合系数的示踪试验测定法示踪试验法是向水体中投放示踪物质.追踪测定其浓度变化.据以计算所需要的各环境水力学参数的方法6示踪物质有无机盐类${wudh>&w萤光染料$如工业碱性玫瑰红&和放射性同位素等.示踪物质的选择应满足如下要求|:/具有在水体中不沉降w不降解.不产生化学反应的特性425 JK/LM"NOPQQN!"测定简单准确#$"经济#%"对环境无害&示踪物质的投放方式有瞬时投放’有限时段投放和连续恒定投放&连续恒定投放时(其投放时间)从投放到开始取样的时间*应大于+",-为投放点到最远取样点的距离*&瞬时投放具有示踪物质./0)-.用量少(作业时间短(投放简单(数据整理容易等优点&数据整理建议采用拟合曲线法&示踪试验可以求出1-’12’13’14’15&6"7"7"6多参数优化法多参数优化法是根据实测的水文’水质数据(利用优化方法同时确定多个环境水力学参数的方法&此方法也可以只确定一个参数&利用多参数优化法确定的环境水力学参数是局部最优解(当要确定的参数较多时(优化的结果可能与其物理意义差别较大&为了提高解的合理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89"根据经验限制各环境水力学参数的取值范围(确定初值#!"降低维数(可用其他方法确定的参数尽量用其他方法确定之&多参数优化法所需要的数据(因被估值的环境水力学参数及采用的数学模式不同而异(一般需要如下几个方面的数据89"各测点的位置(各排放口的位置(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水文方面80’:;’<’=’>’0.?@等等#$"水质方面8拟预测水质参数在各测点的浓度以及数学模式中所涉及的参数#%"各测点的取样时间#A"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6"7"7"B沉降系数CD和综合消减系数C的估值方法CD和C的估值可以参考E"F"F"G和E"F"F"E中介绍的方法89"利用两点法确定C+HCD或C#!"利用多点法确定C+HCD或C#$"利用多参数优化法确定CD’C&6"7"6数学模式的验证在采用数学模式法预测环境影响过程中(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所采用的数学模式进行验证89"国内新开发的数学模式#!"国外开发(国内首次应用的数学模式#$"由其它领域首次引入环境影响预测领域的数学模式#%"国内虽有个别应用(但不够成熟的数学模式并且评价等级为一级时#A"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充分满足所采用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时&数学模式的验证一般根据实测或现有的水文’水质资料进行&其对水文’水质资料的要求与环境水力学参数估值时的要求相同(参见E"F"F"+&用于验证数学模式的水质数据与用于估值环境水力学参数的水质数据之间应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得采用连续若干天)源强不变*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进行参数的估值和数学模式验证&6"7"B物理模型及其适用条件物理模型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主要指水工模型&水工模型法定量性较高(再现性较好(能反映出比较复杂的地面水环境的水力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物理过程(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场所和条件以及必要的基础数据(制作这种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水工模型法只适用于解决个别特定问题或有现成模型可资利用的情况&IF JKLM2#6N.%%6水工模型应根据相似准则设计!"#$#%类比调查法及其适用条件类比调查法只能做半定量或定性预测!对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的个别情况&如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较小的水质参数或在地面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复杂而其影响又不太大的水质参数’(由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数据(不能利用数学模式法或物理模型法预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可采用此法!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害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目前尚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类比调查法!预测对象与类比调查对象之间应满足如下要求*+#两者地面水环境的水力)水文条件和水质状况类似,-#两者的某种环境影响来源应具有相同的性质(其强度应比较接近或成比例关系!"#$#./专业判断法及其适用条件专业判断法只能做定性预测!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以及某些过程&如01值的沿程恢复过程’等(目前尚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评价等级为三级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也可以采用此法预测!"#"面源的环境影响预测"#"#.一般原则"#"#.#.面源主要是指建设项目在各生产阶段由于降雨径流或其他原因从一定面积上向地面水环境排放的污染源(建设项目面源主要有水土流失面源&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面源’)堆积物面源&露天堆放原料)燃料)废渣)废弃物等以及垃圾堆放场因冲刷和淋溶而产生面源’和降尘面源&大气降尘直接落于水体而产生的面源’!"#"#.#2矿山开发项目应预测其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面源环境影响!其影响主要来自水土流失所产生的悬浮物和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废矿)废渣)废石中的污染物!建设过程阶段是否预测视具体情况而定!某些建设项目&如冶炼)火力发电)初级建筑材料的生产’露天堆放的原料)燃料)废渣)废弃物&以下统称为堆积物’较多!这种情况应预测其堆积物面源的环境影响(该影响主要来自降雨径流冲刷或淋溶堆积物产生的悬浮物及有毒有害成分!某些建设项目&如水泥)化工)火力发电’向大气排放的降尘较多!对于距离这些建设项目较近且要求保持3)4)5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河流(应预测其降尘面源的环境影响!此影响主要来自大气降尘及其所含的有毒有害成分!需要进行建设过程阶段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建设项目应预测该阶段的面源影响!"#"#.#6水土流失面源和堆积物面源主要考虑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全部降雨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考虑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影响!一次降雨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降雨类型和环保要求选择!所选择的降雨应能反映产生面源的一般情况(通常其降雨频率不宜过小!"#"#2面源源强的确定方法及其推荐"#"#2#.水土流失面源源强的确定+#计算公式悬浮物7889:;=’悬浮物中挟带的其他污染物78@9A788????????????????&=>>’B溶解的其他污染物7C9AD78@E7F???????????????&=>G’IH _‘abc:defggd计算一年内全部降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物时!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实测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并将降雨按降雨量的大小分成若干类型!找出其产生的径流量!然后按下式计算"./#$$%&’()*+,-4444444444444440,123./#$56#’%7’(’*+,-444444444444440,1839:样方流失量的确定方法年流失量样方年非沟蚀流失量一般可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0;<=>?@ABC$D=CEDAAFGHBI=D?;1;@222222222220!%-1条件许可时8面源影响特别重要的评价也可以采用下述方法确定A6首先建立一个一定面积的样方8该样方应能代表拟预测流失区的平均坡度和拟预测各生产阶段的植被覆盖情况B土壤特性及其密实程度9样方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人工修整9样方建立后8利用天然降雨或人工模拟降雨过程8实测降雨过程线B降雨量B径流量和污染物流失量8根据实测结果确定CDEF中的某些参数8从而计算出其流失量9一次降雨的样方流失量一次降雨的样方非沟蚀流失量可以采用威廉姆0GHIIHJK1CDEF修正式6A:!!+*LMNOMP5QRSR#$/2222222222220!"&1(- OPQRJ’STUVVS径流系数!参考表"#$表"#径流系数!土地用途径流系数!土地用途径流系数!事务性工作区%未开垦的处女地&’"&(&’)&闹市区&’*&(&’+#地表类型%街区&’#&(&’*&铺筑地面%住宅区%沥青和混凝土地面&’*&(&’+#单家住宅&’)&(&’#&砖砌地面&’*&(&’,#多单元-不相连式住宅&’.&(&’/&屋顶&’*#(&’+#多单元-相连式住宅&’/&(&’*#草地0沙质土壤%住宅区1郊区2&’3#(&’.&平坦0坡度34&’&#(&’"&公寓&’#&(&’*&中等0坡度34(*4&’"&(&’"#工业区%陡峭0坡度*4&’"#(&’3&轻工业&’#&(&’,&草地0粘土%重工业&’/&(&’+&平坦0坡度34&’")(&’"*公园墓地&’"&(&’3#中等0坡度34(*4&’",(&’33运动场&’3&(&’)#陡峭0坡度*4&’3#(&’)#铁路调车场&’3&(&’)#峰值径流量可以取降雨历时等于流失区最远点到该区排出口的地面径流时间的径流量$5’其他参数的确定方法土壤中污染物含量6可以取样实测$7分配系数8和容出量:可以通过溶出试验确定$溶出试验暂时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工业固9;体废物有害特性试验与监测分析方法1试行2=1工业固体废物有害特性试验与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编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0"+,/年2$径流中悬浮物浓度6和径流中其他污染物浓度6对于改-扩建项目可以在雨天实测0拟建项目可>?>60以类比调查确定$年径流量@可以根据多年的降雨资料统计求得$计算时可以按降雨量的大小把降雨分成若干等A级$算出每级每年的平均降雨场数及其平均降雨量0采用下式计算年径流量%G)@ABCDE!F>"&HHHHHHHHHHHHHHH1")"2其中径流系数!参考表"#$I’I’J’J堆积物面源源强的确定方法及其推荐目前尚无成熟的堆积物面源源强的确定方法$要求很高时可以根据其他已建成的建设项目类似堆积物的实测资料推算$实测时在雨天或人工模拟降雨过程中记录降雨过程线-测量6和6可以近似采>?>6$用下式推算堆积物面源源强%悬浮物G/:KKB6>?L>D?!"&HHHHHHHHHHHHHHH1")32其他污染物G/:KMN:6B6>6L>D?!"&HHHHHHHHHHHHH1"))2#& EF+G%$&H(II&三级评价可以采用类比调查法确定堆积物面源源强!也可以只进行定性预测"#$#$%$&降尘面源源强的确定方法降尘面源源强可以直接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确定"#$#$&面源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目前尚无成熟实用的面源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可以把拟建项目的面源污染物总量与拟建项目的点源污染物总量或现有的面源及点源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面源对地面水影响的程度和大小"’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是评定与估价建设项目各生产阶段对地面水的环境影响!它是环境影响预测的继续"它的原则参见)*+,-$.的./$.0./$-"地面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与其影响预测范围相同"确定其评价范围的原则与环境调查相同!参见1$."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应有重点"空间方面!水文要素和水质急剧变化处0水域功能改变处0取水口附近等应作为重点2水质方面!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应作为重点"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的水质参数应与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相同"’$%评价的基本资料’$%$(水域功能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水域功能的确定参见1$1"’$%$%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应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参见1$3$-"河道断流时应由环保部门规定功能!并据以选择标准!进行评价"’$%$&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4如5年6内兴建并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各建设项目的排污总量或允许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的比例4政府有关部门未做规定的可以自行拟定并报环保部门认可6"向已超标的水体排污时!应结合环境规划酌情处理或由环保部门事先规定排污要求"’$&各种评价方法及其推荐’$&$(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其推荐’$&$($(一般情况建议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单项评价!参见1$3$7$-"’$&$($%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4如5年6内兴建并且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的情况可以采用自净利用指数法进行单项评价"自净利用指数法位于地面水环境中8点的污染物9来说!它的自净利用指数:如下式"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应9!8根据当地水环境自净能力的大小0现在和将来的排污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等因素决定!并应征得有关单位同意"=9!8>=?9!8:9!8=?9!86CD的自净利用指数为CD?8>CD8:CD!8CD@65. HI@J<9:K;LL:!"的自净利用指数为!"’%(!"%#!"$%&排入酸性污染物时111111111*./0-)*!"’%(!"+,-!"%(!"’%#!"$%&排放碱性污染物时111111111*./3-)*!"+2(!"’%-当#时说明污染物4在%点利用的自净能力没有超过允许的比例6否则说明超过允许利用的4$%5.比例$这时#的值即为允许利用的倍数74$%89:9;9:环境现状已经超标的情况$可以采用标准指数法*参见0939/-进行评价789:9<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建议采用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的方法$参见0939/9/789=小结的编写89=9;编写小结的原则>要求与编写报告书的结论相同$参见"?@AB9.的..9.>..9B7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编写小结7若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单独成册则应编写分册结论7编写分册结论的有关事项与小结基本相同$但应更详尽7评价等级为三级且地面水环境部分在报告书中的篇幅较短时可以省略小结$直接在报告书的结论部分中叙述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并应小结的问题789=9<小结的内容包括地面水环境现状概要>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地面水环境有关部分的概要>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结果>水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和建议等*参考"?@AB9.的..9/-789=9:由于报告书的地面水环境部分没有专门的章节评述环保措施$所以在编写小结的这一部分时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和足够的篇幅7环保措施建议一般包括污染消减措施建议和环境管理措施建议两部分7C9消减措施建议应尽量做到具体>可行$以便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工程设计起指导作用7消减措施的评述$主要评述其环境效益*应说明排放物的达标情况-$也可以做些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7D9环境管理措施建议包括环境监测*含监测点>监测项目和监测次数-的建议>水土保持措施建议>防止泄漏等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的建议等789=9=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的最终结果应得出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能否满足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的结论7下面两种情况应做出可以满足地面水环境保护要求的结论EC9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除排放口附近很小范围外$水域的水质均能达到预定要求6D9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某个阶段$个别水质参数在较大范围内不能达到预定的水质要求$但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可以满足要求7下面两种情况原则上应做出不能满足地面水环境保护要求的结论EC9地面水现状水质已经超标6D9污染消减量过大以至于消减措施在技术>经济上明显不合理7建设项目在个别情况下虽然不能满足预定的环保要求$但其影响不大而且发生的机会不多$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分析7有些情况不宜做出明确的结论$如建设项目恶化了地面水环境的某些方面$同时又改善了其他某些方面7这种情况应说明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正影响>负影响及其范围>程度和评价者的意见789=9F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确定建设项目与地面水环境有关部分的方案比较时$应在小结中确定推荐方案并说明其理由7GB RSTUAVWX"YYW附录!数值模式差分方程!"代号#$#$($(*+&$(&+#$(*./.$(*./.&$(&+/.&记号’)或)#%#%,-%#%,-%01代表234353637389,,,#$#$($(*+&,$(*$(&+#$(/.$(*+/.&,$(/.*$(&+/.&记号’)或)#%#%-%#-%-%01代表234353637389,,,#$#$($(*+&,$(&+*$(&+#$(/.$(*+/.&,$(/.*$(&+/.,&记号’,),或,),#%#%-%#%-%0$代表:3;3<3=3>3?9#$#$(/.$(/.*+&$(/.&+&记号’)#@#@,-@0$代表:3;3<3=3>3?9,,#$#$(/.$(/.*+&,$(/.*$(/.&+&记号’)#@#@-@0$代表:3;3<3=3>3?9,,#$#$(/.$(/.*+&,$(/.*$(/.&+,&记号’,),#@#@-@0$代表:3;3<3=3>3?9!A计算式河口&+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数值模式0偏心解法9,,,,0B*+9-C#E;F-C#E;-CG#?=G-C#$0B9?+)0?&*’*&9(,D#%,D#%,#%,H$#%,0B*+9$H-C#?$HF-C#?#E;DH=J=JE;()I0E;&*&=-C&,-C,#%,#%#%K?,,,,+#E;=-C#$F=-C#$0B9*0G*,F=9*&L(,#%,#%,#%0B90B9E;(=()0B9$(JM*J&JM&JF)M*&M&JM&J’M**JM*J’M&G)M*&M&,$HMN)=NO=*DQP PQRS3TUVWXXU稳定条件!$!"#&’()*+%,-.+/01河口23一维动态混合模式9-50-50-50-50-5+60!"*:4!";*;:4-50!"-.+/0726=5726+-.+/07=57-50-50478-42+07+-50<-472624709:$9:$!$-.+/07!$-50-50-50-.+/07=57+-.+/07+6=5726-50-50-502-47247+60>+?@7!"!$河口2A二维动态混合数值模式-60显式差分法-50-5+60*7BC!"=$!"-509=$!"9=D!"-5047BC8-+904726BC+-62929047BC9!$!$!$!D-50=$!"*7BC!"-50=D!"-50-50+-92047+6BC+9-47BC+6+47BC260!$9!$!D显式差分稳定条件999!"=$-!$+!D099F6!$E!D-90稳式梯形差分法-50-50*7BC!"=$!"-5+60=$!"=D!"-5+60*7BC!"=$!"-5+60=D!"-5+60-5+60-29047+6BC+-6+9+9047BC2-+904526BC29-47BC+6+47BC260G!$9!$!$!DG!$9!$9!D-50-50=$!"*7BC!"-50=$!"=D!"-50*7BC!"=$!"-50=D!"-50-508-92047+6BC+-62929047BC+-+904726BC+9-47BC26+47BC+609!$G!(!$!DG!$9!$9!D河口2H一维动态混合衰减模式9-50-50-50-50-5+60!"*:4!";*;:4-50!"-.+/0726=5726+-.+/07=57-50-50478-42+07+-50EI-472624709:$9:$!$-.+/07J$-50-50-50-50-.+/07=57+-.+/05+7=57+6-50-50-50-502-47247+60K2!"L647+?@7!"!$河口2M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60显式差分法-50-5+60*7BC!"=$!"-509=$!N9=D!"-5047BC8-+904726BC+-629292L6!"047BC9!$!$J$!D-50=$!"*7BC!"-50=D!"-50-50+-9247+6BC+9047BC26+47BC+60!$9!$!DOG STBUVWXY6ZZX显式差分法稳定条件!!!"#$#%"&’"()’*+"#!!,+"&"(%!)隐式梯形差分法%.)-/01"#$&"#%.’+)$&"#$("#*+"#%.’+)%3!)4/’+01’%+’!’!’)4/012"&!"&"&"(!%.)-/01"#$&"#%.’+)$("#%.’+)%.’+)3%’!)4/3+013!%4/013+’4/01’+)2"&!"&!"(%.)$&"#-/01"#%.)$&"#$("#%.)5%!3)4/’+01’%+3!3!)4/01!"&2"&"&"(%.)-/01"#$&"#%.)$("#%.)%.)3%’!)4/3+01’!%4/013+’4/01’+)2"&!"&!"(海36789潮流模式为了书写方便0定义%:表示;0-0<0=0>等量)?;@&+:/’+015%:/’+01’:/01)!!@(+:/01’+5%:/01’+’:/01)!!+:&5:/’+013:/01%在/’01点)!+:(5:/01’+3:/01%在/01’点)!A+:/’+013+5%:/’+01’+’:/01’+’:/’+01’:/01)!!2前半步0隐式运算求解-.’+B!和;.’+B!%.)%.)%.’+B!)%.)+3%.)+%.’+)F-+G%.)F-+"#%.’+)-%/’+B!01)5C-’"#D<3"#-!E3"#<3H;&!!!F&!F(!"&!%.)!%.)%.)!G%.)!+F-F-+%+)KI-J’I;)!%.’+B!)%.)+"#L(M&%.)%.’+B!)+"#L&M(%.)%.);/015C;3I%=’;)-J&3I%=’;);)RR TU)VKWXYZ[[X后半步!隐式运算求解"#$%和&#$%-#$%)*.-#$%)*.#$%-#$%)*.%4-#$%.%4-#$%.5"%01-#$%.%-#$%)*.5""’!($%)*+,"/0123*/013/8&7/01"9**56*07*57*-#$%)*.*-#$%)*.4-#$%)*.*-#$%)*.*%5"5"%-#$%)*.:-3.$-".$01"-*$*./018"9<6=7-#$%)*.<7*?’!($%)**5657*-;$&.->&.-#$%.-#$%)*.%01<7=6-#$%)*.-#$%)*.%01<6=7-#$%)*.-#$%.&’!(+@&/,-;$&.3?6/,-;$&."?7A’!(*06*07显式运算求解3-#$%.-#$%)*.-#$%.-#$%)*.%B-#$%.01B-#$%.53%01-#$%)*.3-#$%)*!(.+@,3$012"/"/8&6**57*06B**-#$%)*.*-#$%)*.-#$%)*.:-#$%)*.*-#$%.0153530153%-3.$-"$"-*$*.?),%$$018<7=6-#$%.<6*?A’/%)*!(*5657*56*-;$&.->&.%<%>&+;DC稳定条件FGH@06!07A01E*:8;FIJ海/K特征理论潮流模式偶数时段**-#$%.5&LM$L$LM/L5&53LM$L/LM/L&$;53&’!(+,&/301$01/-;$&.01$:0156N5656N8565"5&5;5;-#./-O$P.01/"01$3$"?’!(57575657*-#$%.53LM$L$LM/L535&3’!(+,3/301$01/80156N5656***LM$L/LM/L85&533:3$"-#.$:01/"01/018*$2"01?’!(N;$&5657>&-&$;.***-#$%.5"01L3L5"5"Q&":3$"-#.3’!(+,"/301$/"01/801/801/2301?’!(56*5657Q7>&-&$;.奇数时段**-#$%.5&LR$L$LR/L5&5"LR$L/LR/L;$&5"&’!(+,&/"01$01/-&$;.01$01:57N5757N857535&5;5;-#./-P$O.01/301$3$"?’!(56565657SD fgThijKkOllK333"#$%&0!2-20!0!06!7!$-"#&!’()*+!,-./$./,!./,5./,./53$:-./;’()01301040486"6$9&33"#$%&0-2<$2$2<,20-0652<$2,2<,206-’()*+-,-./$./,5./$7,./01=01019$6=01330--7!$-"#&,!./,5./3,:!./;"’()&0486"6$9&>?*!?75"9$6&)*+6)*<稳定条件22-1&-5-.?2281-1&85-5注@本模式中的6,<&A海!B特征理论温度模式22$%&’(0C-.0C0C-.0C$%(C)*+,$C!-./&3/3!-.4&343()*+0120105205$%($%($%($%(-.$689()!’*+&$681()*+$%($%($681()*+&$681()&’*+$%($%(&$%(7$C)!’*+!C)*+(!$C)*+!C)&’*+(:-16)*+-1-1$%($%(-.$68;()*+!’&$68;()*+$%($%(&$%(7$C)*+!’!C)*+(-56)*+-5$%($%($68;()*+&$685()*+&’$%($%(-.DEF$%(!$C)*+!C)*+&’(:!$%($%(&=>)*+-.-5#>-GH)*+注@本模式中的6,<&AIC为垂向平均水温与C的温差J稳定条件同式海!KJ>;附录!现有污染源调查表表"#工厂废水排放调查表主要污染物$浓度%&’()折纯量%*(+,出厂排污口编备注名称号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本表摘自-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建档技术规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012年3月,所附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表450 89(:;<=>?@@=表!"车间#工段$废水排放调查表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浓度%&’()折纯量%*(+$废生排放规律排放形式车间#工段$水产经处符合排和去向备注名称类天*(+*(,理量放标准别数*(,*(,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浓度折纯量本表摘自-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建档技术规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0123年4月$所附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表576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兴基#陈辅利#杨榕#冯杭生#裴成虎"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