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0 KB
- 10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Yongjun_zhao@163.comzhaoyj@mwr.gov.cn二○一○年十一月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术语¡方案编制总则¡勘测与调查¡水土保持评价与各类限制性规定¡水土流失预测¡措施布局与设计的要求基本概念¡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其中,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有三条标准:一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场所是陆地表面,除了海洋外的地球表面都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二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必须是外营力,最主要的外营力是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三是水土流失产生的结果是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基本概念¡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共同点: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差别:水土流失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虽然二者在定义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但考虑到水土流失一词源于我国,科研、教学和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而土壤侵蚀一词为传入我国的外来词,其涵义显然狭于水土流失的内容。随着水土保持这一学科逐渐发展和成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人们对二者的差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生产上人们常把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作为同一语义来使用几个术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组成。¡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域。
¡直接影响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项目建设区以外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地域。几个术语¡主体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所包括的主要工程及附属工程的统称,不包括专门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线型开发建设项目:布局跨度较大、呈线状分布的公路、铁路、管道、输电线路、渠道等开发建设项目。¡点型开发建设项目:布局相对集中、呈点状分布的矿山、电厂、水利枢纽等开发建设项目。几个术语¡建设类项目:基本建设竣工后,在运营期基本没有开挖、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等生产活动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工程、港口、码头、水电站、核电站、输变电工程、通信工程、管道工程、城镇新区等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生产类项目:基本建设竣工后,在运营期仍存在开挖地表、取、弃土(石、渣)等生产活动的燃煤电站、建材、矿产和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冶炼等开发建设项目。
¡方案设计水平年:主体工程完工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初步发挥效益的时间。建设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建设生产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投入生产之年或后一年。土壤侵蚀的类型¡水力侵蚀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击溅并冲走土壤¡风力侵蚀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由于风速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运动形式。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以风为动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移动到另外的地方降落土壤侵蚀的类型¡重力侵蚀
地面岩体或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的侵蚀过程。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崩塌、崩岗、滑坡、泻溜等。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当遇土壤水分变化或震动时,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冻融侵蚀 在高寒区由于寒冻和热融作用交替进行,使地表土体和松散物质发生蠕动、滑塌和泥流等现象¡人为侵蚀 指人们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开发中造成新的土壤侵蚀现象。如开矿、采石、修路、建房及工程建设等生成的裸露面及产生的大量弃土、尾砂、矿渣等带来的泥沙流失正常侵蚀与土壤容许流失量¡正常侵蚀正常侵蚀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土壤容许流失量土壤容许流失量(允许土壤侵蚀量)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侵蚀量,即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说容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黄土高原1000,南方的土石山区和红壤丘陵区500,北方的土石山区和东北黑土区200)
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小于容许土壤流失量时,为微度侵蚀介于容许土壤流失量和2500之间的,为轻度侵蚀介于2500-5000之间的,为中度侵蚀介于5000-8000之间的,为强度侵蚀介于8000-15000之间的,为极强度侵蚀大于15000的,为剧烈侵蚀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土壤遭受侵蚀的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阶段,并不直接反映现状侵蚀强度的大小。诊断侵蚀土壤的程度,是根据土壤剖面中A层(表土层)、B层(心土层)及C层(母质层)的丧失情况加以判别,土壤侵蚀程度分级表见参考书。土壤侵蚀程度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现状,为土地利用改良和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依据。
加速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加速侵蚀受自然因素如降水、大风、地形、坡度以及植被盖度等方面的影响,土壤侵蚀速率超过土壤形成速率时构成加速侵蚀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为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开发建设活动,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造成的加速侵蚀,还有开矿、采石、修路、建房及其它工程建设等产生的大量弃土、尾砂、矿渣等带来的泥沙流失。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主要包括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防护,随意倾倒废土弃石,形成虚土陡坡,一旦遇到暴雨或大风,就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配套专项论证1 方案编制总则¡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指导思想¡编制原则¡编制依据¡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方案服务期¡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1.1 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目的:明确建设单位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义务与防治目标;分析并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局;介绍建设单位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保障措施,匡算水土保持投资,并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意义:为系统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技术依据;为项目的规模、布局及施工组织提供完善意见;明确了建设单位的责任期间、责任范围及防治目标,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持1.2 指导思想¡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概括说明方案编制的基本理念、技术路线等,结合项目特点,说明控制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则以及临时用地、施工迹地的恢复方向等。¡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从景观一致的角度,对沿途的开挖边坡采取削坡措施,在边坡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植被恢复,在近郊的个别地段实施喷混植生措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当地乡土树(草)种对多数弃渣场进行绿化;根据部分路段人多地少的特点,对取土场和部分弃渣场进行覆土复耕……1.3 编制原则¡责任明确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措施布局因地制宜,标本兼治,永临结合
¡措施设计要衔接、协调: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相衔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经济合理、近自然原则¡以新代老、重点突出(时、空)、景观协调、综合利用、公众参与、1.4 方案编制的依据¡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地方人大)、特区单行经济法规)¡部门及地方政府规章(5、12、16、28、29、19重庆深圳)¡规范性文件(国家政策、方案管理、方案相关内容)¡技术规范与标准(水土保持、主体工程、其它)¡技术文件(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区划规划、三区、其它)¡其它资料(委托函、立项支持性文件、说明可行性)1.5 方案编制深度¡方案编制深度应与主体工程的设计阶段相一致。但因各行业的前期工作阶段划分和深度不完全一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需根据行业特点做适当深化或补充¡正常情况下,应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补报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对主体施工已经完工的项目,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水土流失隐患不多的,可以不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直接进行变更设计,作为验收的依据。反之,重新编制方案,并达到初步设计深度1.6 方案设计水平年¡
所谓设计水平年,即方案规划的内容实施完毕的年份,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应布设到位,能稳定存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主体工程完工(或投产)的当年或完工后第一年1.7 方案服务期¡为保持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要求的有机衔接,合理界定防治责任范围,提出方案服务期的概念,即过了方案服务期就失效了¡对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至设计水平年¡对生产类项目,考虑到开挖和排弃的持续性,相应延长服务期。一般与首采区、初期坝相对应,但不应超过10年。对生产运行期,方案中只提要求和可行性,不做设计与投资1.8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考虑因素:三区划分,区域的生态功能¡一级: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及省级预防保护区,对重要区域有重大影响时(国家或省级政府确定的重要江河和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二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治理区,对重要区域有较大影响的¡三级:其他区域注:当出现交叉时,采用较高的标准;线型项目可分段确定防治标准;特殊情况,方案论证可决定提高标准
1.9 其他问题¡工程建设涉及移民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迁建规模较小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移民与占地规划,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相应要求,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与设计,估列水土保持投资;规模较大的,单独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煤电联营、煤电铝等项目,可按行业分别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深度要求:与主体同步,一般为可研。补报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及更深的要求¡分期建设项目分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2 勘测与调查¡地质调查¡气象与水文调查¡土壤与植被调查¡水土流失调查¡水土保持调查¡水土保持勘测与调查¡社会经济调查2.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一般包括:地质构造和地质结构、断裂和断层、地层岩性、不良地质灾害、地下水埋深、地震烈度等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工程地质情况地质调查应采用采取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方式
¡地貌调查地貌调查主要包括项目区内的地形、地面坡度、沟壑密度、地表物质组成,土地利用类型等调查方法应采用地形图调绘(1/5000~1/10000),也可采用航片判读、地形图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2 气象与水文调查¡气象调查内容:项目区所处的气候带、干旱及湿润气候类型、气温、10℃及以上有效积温、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极值及出现时间、降水年内分配、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风速、年大风日数及沙尘暴日数¡水文调查内容:一定频率(5年、10年、20年一遇)的一定时段(1h、6h、24h)降水量,地表水系、河道不同设计标准对应的洪水位等与工程防护布设和设计标准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基本规定调查方法以为收集和分析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野外查勘气象资料系列一般应在30年以上就近的气象或水文站点资料线型工程,需注明逐段的情况2.3 土壤与植被调查¡土壤调查调查内容:地带性土壤类型、分布、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刷性等。
调查方法:应为现场调查、取样化验和收集资料相结合¡植被调查调查内容:地带性植被类型,项目区植物种类,乡土树种、草种及分布、林草植被覆盖率植物类型的调查可采用野外调查或野外调查与航片判读相结合方法;乡土树种、草种的种类和造林经验等情况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4 水土流失调查¡主要内容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及强度、现状土壤侵蚀(流失)量或模数、土壤流失容许量、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其造成原因等¡基本规定水土流失类型和面积应采取收集资料并结合现场实地勘察进行项目周边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应收和使用国家最新公布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项目区的土壤侵蚀状况应以调查、实测为主土壤侵蚀(流失)模数应采用本工程和类比工程实测资料分析确定,采用数学模型法应有当地3年以上验证的参数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其造成原因以调查和收集资料为主扩建工程应调查原工程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2.5 水土保持调查¡主要内容水土保持“三区”划分成果,水土流失防治主要经验、研究成果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水土保持设施,成功的防治工程类型、设计标准、林草品种和管护经验¡基本规定主要经验与成果采用资料收集和访问等方法治理情况应采用实地调查与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2.6 工程勘测与调查¡主要内容主体工程的平面布局、施工组织可采用收集资料及设计文件的方法。特别是取土场、弃土弃渣场等的地形、工程地质、表土厚度等基本规定¡与主体工程相关的工程情况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对100万m3以上的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以及其他重要的防护工程必须收集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及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10000),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测量。¡工程建设可能影响的范围应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7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内容:工程所在地及工程涉及地的有关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资源优势及发展利用方向等。¡步骤:①
现场调查、收集社会经济统计报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报告以及相关资料;②统计、分析、总结,得出当地主要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情况等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关键因素。小结¡普查:对主体工程、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情况等进行普查¡详查:对项目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进行调查¡勘测与测量:大型取土场、弃渣场及重要防护工程¡收集资料:社会经济情况等3 项目概况描述¡地理位置与交通¡项目规模与特性¡项目组成与布局¡施工与生产工艺¡施工组织¡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迁建¡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工程投资与施工进度3.1 地理位置与交通
¡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单位、建设目的与性质,工程任务¡项目名称:项目全称,与规划的关系,还需说明组建的建设单位和项目法人单位或主要投资方3.1 地理位置与交通¡地理位置:点式工程说明主体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距周边城镇、交通干线等的距离。线型工程说明起迄点的行政区划,与其它工程的关系,线路经过的行政区划,附地理位置图¡交通情况:现有的可依托的铁路、公路和水运情况,并说明车站、码头等距项目的距离3.2 项目规模与特性¡项目规模:用文字说明项目的建设规模。矿山类项目,还需介绍井田的境界范围和储量等情况,还应说明与其他项目有依托关系¡工程特性:说明工程类别、建设性质、主要指标及规模等级等情况,可用表格反映。注意,表格内容较多时,应放到本章的最后。3.3 项目组成及布置¡项目建设基本内容,单项工程的名称、建设规模、平面布置等(应附平面布置图)。扩建项目还应说明与已建工程的关系
¡项目附属工程,包括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本项目内外交通等¡线型工程分段说明路由、跨越及比选方案的情况,主要控制点,高填深挖路段及主要构筑物注:介绍时,应考虑到后面的分区进行适当归并3.4 生产工艺¡文字说明,生产工艺流程图,水量平衡图¡说明原料的供给方式、生产过程、产品和废弃料的出厂方式等。不要有漏项,重点分析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与当前主要生产工艺的比较3.5 施工组织¡按分区或分段说明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工艺、主要工序及时序,重点阐述与水土保持直接相关的内容,可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方法特别是土石方工程挖、填、运、弃的施工方法、工艺¡建设生产用的土、石、砂、砂砾料等建筑材料的数量、来源、综合加工系统,料场的数量、位置、可采量等¡施工所用的水、电、风等力能供应方式及设施布局等情况
3.6 移民安置¡移民规模、搬迁规划、拆迁范围¡安置原则、安置形式¡生产、拆迁和安置责任¡对改移河道、沟道的项目,应说明位置、长度及河道管理部门的意见3.7 工程占地¡区分永久性征占地和临时性征占地¡按项目组成及行政区分别说明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占地面积3.8 土石方量¡土石方工程量应分项说明工程土石方挖方、填方、调用方、外借方、弃方量。土石方平衡应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标段划分、地形地貌、运距、土石料质量、回填利用率、剥采比等合理确定取土(石)量、弃土(石)量和开采、堆弃地点、形态等。并附土石方平衡表、土石方流向框图¡对于铁路、公路的隧道、穿山、穿河流等土石方开挖工程,应说明出渣方法、出渣量及弃土(石、渣)的处置方案土石方平衡表式
3.9 工程投资¡主体工程总投资¡土建投资¡资本金构成及来源3.10 施工进度¡主体工程总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开工时间、完工时间、投产时间、验收时间¡建设进度安排以及施工季节的安排¡对于分期建设的项目,还应说明后续项目的立项计划¡附施工进度表4 项目区概况¡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当地水土保持经验
4.1 自然环境¡地质:主要包括项目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结构,岩层和岩性,断层和断裂结构和地震烈度、不良地质灾害等¡地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域的地貌类型、地表形态要素、地表物质组成等。¡气象: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所处气候带、干旱及湿润气候类型,代表性气象站的年均气温、无霜期、≥10℃的积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冻土深度;多年均降水量及降水的时空分布、5年、10年及20年一遇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的一定频率的1h、6h或12h降雨量;年平均蒸发量、大风日数、平均风速、主导风向等与植物措施配置相关的气候因子。线性工程的气象特征值应分段表述¡水文: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区域水系及河道冲淤情况,地表水、地下水状况,河流泥沙平均含沙量、径流模数、洪水(水位、水量)与建设场地的关系等情况,如有沟道工程应说明不同频率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同时说明植被建设等生态用水的来源和保证率¡土壤:主要包括项目区及周边区域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性质等,并说明土壤的可蚀性¡植被:主要包括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草植被类型、当地乡土树(草)种,主要群落类型、植被的垂直及水平分布、覆盖率、生长状况等基本情况¡
其它。主要包括可能被工程影响的其他环境资源,项目区内的历史上多发的自然灾害4.2 社会经济¡对点型工程,可适当扩展到项目区范围外,线型工程以乡、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不需单独编报移民拆迁安置区水土保持方案的,应说明拟安置或迁建区的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项目区人口、人均收入、产业结构项目区域的土地类型、利用现状、分布及其面积,基本农田、林地等情况,人均土地及耕地等4.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水土流失类型、流失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流失容许量等,并列表、附图说明。项目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对工程项目的影响¡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主要经验、成功的防治工程类型、设计标准、林草品种和管护经验,项目区水土保持设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经验等¡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内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类型、数量、保存状况、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等。扩建项目还应详细介绍上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4.4 水土保持经验扩建项目还应详细介绍上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情况(包括水土保持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区域现有开发建设项目的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类型及标准(类型、标准、工程量及图片)及对本方案中的措施设计的建议当地适生的水土保持树草种(规格、单价、管护及效果)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的执行情况及效果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主体工程是否满足本规范第3章的基本规定¡分析评价是否满足国家产业政策、水利部184号文的规定¡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的评价¡弃渣场及土石方调配的分析评价¡从主体工程布置、范围、标准等方面评价主体工程能否控制水土流失,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方案比选的考虑因素¡主体工程的设计意愿(收益率、建设工期、生命周期)
¡施工条件(施工和生产工艺、土石方量、征占地面积、拆迁数量)¡水土保持(损毁植被数量、取土量、弃土弃渣量、地表裸露时间、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功能影响)¡可恢复程度(工程措施设计标准、遇不可抗力可能造成的危害、水保功能恢复时间、土地利用价值,水土流失可控程度及防护效果、投资、景观影响)¡其他专业要求(各类保护区、水资源论证、生物多样性、节能减排)对推荐方案的合理性评价¡对主体设计的施工组织进行评价,分析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中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土石方平衡、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的布置进行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综合利用、合理调配的建议,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需提出新的场址。¡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界定情况,对主体设计的工程防护进行评价,提出水土保持要求,或补充设计(计入水土保持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评价¡从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的类型和面积,土石方开挖及填筑总量、损坏植被面积、可恢复程度、景观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尽量减少永久征地和农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占用¡
从水土保持角度看,当比选方案明显优于推荐方案时,须与主体设计单位协商,并在方案中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审查会议应给出对推荐方案认可与否的明确意见推荐方案的评价¡目的: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保护自然景观为出发点,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主体设计推荐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从主体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查找缺陷,并对主体设计提出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建议,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控制扰动范围¡从主体工程的选线(址)、总体布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土石料场选址、弃土(石、渣)场选址、占地类型及面积等方面,用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资等指标提出或认定推荐方案水土资源占用评价水土流失影响评价景观评价土石方平衡分析¡以主体工程的土石方平衡为基础,查阅项目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挖填方的施工时段、土石方组成、运距、剥采比及回填利用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弃渣取土流向(可用图表达),不应简单采用挖方与填方加减计算,并应注意实方与松方换算时松散系数的选取。对于弃土弃渣和取料场优化调整后所需增加或减少征地的面积、性质应予以详细说明。从施工方法、工艺、进度、时序安排等方面分析是否存在有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因素,并对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土方调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弃渣场与土石方调配的评价¡对主体设计选定的弃土(石、渣)场从水土保持角度进行比选和综合分析,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必须提出新的场址;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不够的,由水土保持与主体设计单位共同调查、分析比选,确定弃土(石、渣)场水土资源占用评价¡占用水土资源的挖潜: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建设工程项目所占用的水土资源指标和水土保持设施如果明显超出平均水平,就造成了水土资源的浪费,应通过水土保持评价对其进行限制,修正主体工程设计思路。还应从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和可恢复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生产工艺、施工工艺的改良:对于建设生产类项目,应根据生产工艺进行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并与当前成熟的生产工艺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占用水土资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根据社会平均生产水平,对生产工艺、施工工艺进行改良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的分析:综合分析挖填方的施工时段、土石料组成成份、运距、回填利用率等因素,分析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土石方调配的合理化建议。对施工时序是否做到先拦后弃做出评价¡水土流失危害评价
:对工程建设形成的边坡、弃土弃渣等进行水土流失危害评价。对高边坡和陡边坡以及周边有公路、铁路、居民点和学校等敏感目标的弃土弃渣,均应结合常见的防治措施和标准进行水土流失灾害、地质灾害的分析评价,防止形成大面积的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经论证认为风险较大的,应要求主体工程调整其土建设计内容景观评价¡开山采石、取土、挖沙,建筑垃圾及工程弃土、弃渣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景观,恢复治理的难度极大¡主体工程布局和施工工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分离式路基、输电线路的张力放线技术、飞艇架线高低腿塔基¡土地整治、植被恢复也应符合景观的要求主体工程土建部分安全性评价¡对铁路、公路、管道工程等线型工程,应根据其跨度大、工程布局随地势起伏的特点,对排水、防洪要求等进行评价。如现有的管道工程,多将多余的弃土平摊到管线之上,形成类似“万里长城”的管堤,阻断了坡面汇流,一旦被冲毁可能将管线悬在空中,直接对管线的安全构成了影响,应对其桥涵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应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分析地表径流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评价¡
综合分析挖填方的施工时段、土石料组成成分、运距、回填利用率等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土石方调配的合理化建议,并对施工时序是否做到“先拦后弃”做出评价¡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从布置、范围、标准等方面评价能否控制水土流失,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经分析与评价,对主体工程设计中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要求或在方案中进行补充、设计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对生产运行期的排矸、排灰、排渣、尾矿等进行分析¡对矿井采掘的沉陷区进行分析评价的基本要求¡经分析与评价,对主体工程设计中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补充、完善的措施内容¡明确给出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总体结论,主要是制约性因素的分析结论及对推荐方案的意见¡给出弃渣场和取料场布设及调整方案、要求、意见与建议¡提出对主体工程土建部分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建议¡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补充完善的意见、措施和建议¡经水土保持影响范围分析、弃渣场和取料场调整,提出相应的征占土地调增或调减建议和意见,并结合主体工程做详细分析说明评价的基本要求¡对生态可能有重大影响和严重危害的,总体布置和主体工程设计中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要求与建议
¡对施工交通、土石方调配、施工时序等应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和建议¡对主体工程有否定性意见的,应由主体设计单位重新论证限制性规定排查的要求不能排除绝对限制类行为的,水土保持方案中应有明确的结论并有与主体设计单位共同协调处理的说明,专家审查时不应认可 对严格限制类行为,确实无法避免时,方案中应提高防治要求,并与周边环境和其他要求相适应,专家审查时应评价防治措施的可能效果,可提出补充专题论证的要求 对普遍要求类行为,专家审查时应检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评价其解释的理由评价的结论要求¡明确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可行性¡明确取土场、弃渣场的合理性¡对可能诱发次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灰场、弃渣场、排土场、排矸场、高陡边坡等提出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复核安全稳定的要求基本规定¡一般规定
¡有关水土流失防治及措施布局的规定¡有关设计文件的规定¡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工程选址、建设方案及布局的规定¡取料场选址的规定¡弃渣场选址的规定¡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工程施工的规定¡工程管理的规定¡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殊规定¡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特殊规定水土流失防治与措施布局要求¡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及结皮层,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弃土(石、渣)应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的存放地,并按“先拦后弃”的原则采取拦挡措施,不得在江河、湖泊、建成水库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布设弃土(石、渣)场¡施工过程必须有临时防护措施¡
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其利用功能设计文件的规定¡重新报批:主体工程建设地点、工程规模或布局发生变化¡变更手续: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各类防护工程等发生较大变化¡移民(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迁)建: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方案中应有水保措施布局与规划,明确责任,估列投资;规模较大的,应单独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方案报告书:征占地面积在1hm2以上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万m3以上的。其他的,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分阶段进行设计¡在施工准备期前,应由监测单位编制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为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指导。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城镇新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和景观效果,还应建设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或挖深大于30m的,必须有桥隧比选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应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取土(石、料)料场选址¡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
¡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在河道取砂(砾)料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弃土(石、渣)场选址¡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不宜布设在流量较大的沟道,否则应进行防洪论证¡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凹地、荒地,风沙区应避开风口和易产生风蚀的地方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控制施工场地占地,避开植被良好区¡应合理安排施工,减少开挖量和废弃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渣)多次倒运¡
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时序,缩小裸露面积和减少裸露时间,减少施工过程中因降水和风等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在河岸陡坡开挖土石方,以及开挖边坡下方有河渠、公路、铁路和居民点时,开挖土石必须设计渣石渡槽、溜渣洞等专门设施,将开挖的土石渣导出后及时运至弃土(石、渣)场或专用场地,防止弃渣造成危害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料场宜分台阶开采,控制开挖深度。爆破开挖应控制装药量和爆破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弃土(石、渣)应分类堆放,布设专门的临时倒运或回填料的场地工程施工¡施工道路、伴行道路、检修道路等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减小施工扰动范围,采取拦挡、排水等措施,必要时可设置桥隧;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迹地恢复¡主体工程动工前,应剥离熟土层并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作为复耕地、林草地的覆土
¡减少地表裸露的时间,遇暴雨或大风天气应加强临时防护。雨季填筑土方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避免产生水土流失工程施工¡临时堆土(石、渣)及料场加工的成品料应集中堆放,设置沉沙、拦挡等措施¡开挖土石和取料场地应先设置截排水、沉沙、拦挡等措施后再开挖。不得在指定取土(石、料)场以外的地方乱挖¡土(砂、石、渣)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沿途散溢,造成水土流失工程管理¡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将施工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合同段划分要考虑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弃土(石)方数量和临时占地数量¡工程监理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理单位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在水土保持监测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测单位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的监测工程管理
¡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管理、宣传培训和检查验收等手段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控制¡工程检查验收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检查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的专项验收¡外购土(砂、石)料的,必须选择合法的土(砂、石)料场,并在供料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规定¡风沙区¡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平原和城市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风沙区的范围¡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
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戈壁及沙地。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风沙区的限制规定¡应控制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等扰动范围,保护地表结皮层¡应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或化学固沙等措施¡植被恢复应同步建设灌溉设施¡沿海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选择耐盐碱的植物品种东北黑土区的范围¡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东北黑土区的限制规定¡应保护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工程措施应有防治冻害的要求西北黄土高原区区划陇西高原区划陕北高原区划山西高原
严重流失区局部流失区轻微流失区西北黄土高原的限制规定¡在沟壑区,应对边坡削坡开级并放缓坡度(45°以下),应采取沟道防护、沟头防护措施并控制塬面或梁峁地面径流¡沟道弃渣可与淤地坝建设结合¡应设置排水与蓄水设施,防止泥石流等灾害¡因水制宜布设植物措施,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植被恢复应以灌草为主,400mm以上(含)地区应乔灌草结合。¡在干旱草原区,应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原地貌,减少对草地及地表结皮的破坏,防止土地沙化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
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蚀。五是松辽平原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发育厚层黑钙土和草甸土,低岗地有轻微侵蚀。六是黄淮海平原北部,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的冲积平原,仅古河道岗地有微弱侵蚀北方土石山区特点北方土石山区限制规定¡应保存和综合利用表土¡弃土(石、渣)场应做好防洪排水、工程拦挡,防止引发泥石流;弃土(石、渣)应平整后用于造地¡应采取措施恢复林草植被¡高寒山区应保护天然植被,工程措施应有防治冻害的要求西南土石山区的范围¡
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湘西及桂西,山高坡陡,石多土少,高温多雨,岩溶发育。山崩、滑坡、泥石流分布广。主要有五个类型区。一是四川山地丘陵,除成都平原外,多为山地和丘陵,是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云贵高原山地,该区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土层薄,基岩裸露,主要由碳酸盐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以水力侵蚀为主,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也非常发育。坪坝地为石灰土,以溶蚀为主。多为轻、中度侵蚀,局部地区强度侵蚀。三是横断山地区。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无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多为轻度、中度侵蚀。该区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层复杂,在沟谷陡坡常易发生崩塌,局部地区有泥石流。四是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由浅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组成,发育黄棕壤土。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泥石流发育,山高坡陡,气温低,暴雨量大,植被分布不均衡,土层较厚,轻度侵蚀。五是川西山地草甸区,包括大凉山、邛崃蛛山、大雪山等,由碎屑岩类发育棕壤和褐土,多为微度、轻度侵蚀西南石质山区西南土石山区限制规定¡应做好表土的剥离与利用,恢复耕地或植被¡弃土(石、渣)场选址、堆放及防护应避免产生滑坡及泥石流问题¡施工场地、渣料场上部坡面应布设截排水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防护标准¡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应提高植物措施比重,保护汉江等上游水源区¡川西山地草甸区应控制施工范围,保护表土和草皮,并及时恢复植被;工程措施应有防治冻害的要求¡应保护和建设水系,石灰岩地区还应避免破坏地下暗河和溶洞等地下水系南方红壤丘陵区的范围
¡主要有三个类型区。一是江南山地丘陵区,南以南岭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幕阜山、罗霄山、黄山、武夷山等。以花岗岩类、碎屑岩类组成山地丘陵,山间多为红色小盆地,发育红壤、黄壤、水稻土。林地侵蚀较轻,荒地侵蚀居中,农地侵蚀较严重,其中以花岗岩地区最为严重。山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较好,应加强预防保护。二是岭南平原丘陵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和桂东地区。以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为主,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崩岗侵蚀严重。应对现有植被加强保护,特别是热带树草种的保护。三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宜昌以东,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流交错。平地及低缓的坡地多为农田。河道比降较缓,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容易遭受渍涝,属微度侵蚀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限制规定¡应做好坡面水系工程,防止引发崩岗、滑坡等灾害¡应保护地表耕作层,加强土地整治,及时恢复农田和排灌系统¡弃土(石、渣)的拦护应注意降雨条件,适当提高设计标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主要有二个类型区
¡一是高原高寒草原冻融风蚀区,该区位于藏北高原,发育莎嘎土¡二是藏北高原高寒草原冻融侵蚀区,该区位于高原的东部与南部,高山冰川与湖泊相间,发育莎嘎土等,局部有冰川泥石流青藏高原冻融、冰川侵蚀区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限制规定¡应控制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的扰动范围¡保护现有植被和地表结皮,需剥离高山草甸(天然草皮)的,应妥善保存,及时移植¡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土石料场和渣场应远离项目一定距离或避开交通要道的可视范围¡工程建设应有防治冻土翻浆的措施平原和城市区的限制规定¡应保存和利用表土(农田耕作层)¡应控制地面硬化面积,综合利用地表径流¡平原河网区应保持原有水系的通畅,防止水系紊乱和河道淤积¡植被措施需提高标准时,可按园林设计要求布设¡封闭施工,遮盖运输,土石方及堆料应设置拦挡及覆盖措施,防止造成城市管网的淤积
¡取土场宜以宽浅式为主,注重复耕,做好复耕区的排水、防涝工程¡弃渣应分类堆放,宜结合其他基本建设项目综合利用线型建设类项目的限制规定¡穿(跨)越工程的基础开挖、围堰拆除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泥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陡坡开挖时,应在边坡下部先行设置拦挡及排水设施,边坡上部布设截水沟¡隧道进出口紧临江河、较大沟道时,不宜在隧道进出口布设永久渣场¡输变电工程位于坡面的塔基宜采取“全方位、高低腿”型式,开挖前应设置拦挡和排水设施¡土质边坡开挖不宜超过45°,高度不宜超过30m¡公路、铁路等项目的取(弃)土场宜布设在沿线视线以外点型建设类项目的限制规定¡弃土(石、渣)应分类集中堆放¡对水利枢纽、水电站等工程,弃渣场选址应布设在大坝下游或水库回水区以外¡在城镇及其规划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项目,应提高防护标准¡施工导流不宜采用自溃式围堰
点型建设生产类项目的限制规定¡剥离表层土应集中保存,采取防护措施,最终利用¡露天采掘场,应采取截、排水和边坡防护等措施,防止滑坡、塌方和冲刷¡排土(渣、矸石等)场地应事先设置拦挡设施,弃土(石、渣)必须有序堆放,并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废弃土(石、渣、废液)等应设置专门的处置场,并符合相应防治标准¡采石场应在开采范围周边布设截排水工程,防止径流冲刷。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开采作业范围,不得对周边造成影响¡排土场、采掘场等场地应及时复耕或恢复林草植被¡井下开采的项目,应防止疏干水和地下排水对地表土壤水分和植被的影响。采空塌陷区应有保护水系、保护和恢复土地生产力等方面的措施项目不准入的情况¡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准入条件¡行业主管部门及技术规范规定的不准入条件。《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文)¡涉及3.2对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的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情况,如选址位于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
¡生产工艺落后,持续产生地表扰动和土石方流转等对水土保持影响的情况,如粘土砖制造厂¡对当地水土保持、景观等产生明显影响,经济价值不高,长期分析明显得不偿失的项目,如临路而建的单独设置的商业采石场、煤层薄且矸石比例高的煤矿等,一旦过程防治不及时,或生产过程中突然中止,难以防治或得不偿失项目不准入的情况¡在水土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及重要水源保护区,生产建设项目会加剧紧缺程度并存在重大后患的¡生产类项目中,在分析行业现有水平的前提下,对生产工艺落后,持续造成大量土石方开挖、排弃,或大面积扰动地表且持续时间较长,极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及严重危害的。如粘土砖、烧山开荒、剥采比过大的露采矿、水灰场的燃煤电站、小机组电站等¡建设类项目中,对施工工艺落后,造成水土流失量巨大的。如通过砍伐林木建设输变电走廊带的工程、平原戈壁区路基偏高的公路项目等¡遇不可抗力时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如岩溶地区建设尾矿库的冶金化工项目,水源保护区等上游建设污染类工业项目项目限批的情况
¡位于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资源赋存集中,建设项目集中的区域,研究其水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需缓批后择优限量审批¡规模效益较差,占用水土资源不经济的项目,研究限批一定规模。如水利水电项目,移民范围与蓄水发电效益不匹配时,限制建设规模;火电站项目,原承诺灰渣综合利用,实际未实现的燃煤电站扩建项目,限规模准入¡资源紧张、工艺相对落后、废弃物排放相对较多、综合利用相对较差的项目,研究限量准入¡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利用的项目(如低品位、大储量的有色金属开发项目等),研究限量准入方案准入的情况¡符合相关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规划或计划主管部门的要求,项目可能立项的水土保持方案¡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其他规定(121号文),通过技术审查¡实施主体信誉较好,不存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方案审批的相关限制条件,如限批条件、缓批条件修正主体设计再完善方案¡占用土地面积显著超过行业用地指标标准的
¡未明确弃渣场位置及其拦挡措施以及未明确取土场及其防护措施¡经水土保持方案比选认定,比选方案明显优于推荐方案的¡占用良田较多(超过总占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而且恢复农田较少(不足临时占用耕地面积的一定比例)的¡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取用水资源量偏多,且重复利用率很低的¡表土剥离数量和堆放场地不落实的¡土石方综合利用差,未与周边项目或标段、分区间互相调剂利用¡占用水土保持设施较多,对水土保持功能影响较大的¡地表裸露时间较长,或者因施工工艺落后而容易产生较严重水土流失¡扰动面积较大,而且不易恢复,对水土保持功能影响较大的修改方案重新审查的情况¡对主体工程基本情况把握不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不明确(包括划定界限不清)、现场查勘深度不足,工程项目组成、规模、布置及施工工艺等表述不清楚的¡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及可能发生的灾害评价深度不足,分析结果不能为方案批复提供可靠技术支撑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过于笼统,防治措施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临时防护措施安排不到位,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及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灾害,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位置不明确,设计标准偏低的
¡主要弃渣场(包括贮灰场、尾矿库等)位置不合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表土防护措施不到位,废弃土石方未分类堆放的¡对周边景观造成较大影响,并与区域自然环境形成较大反差的 修改方案重新审查的情况¡对于空闲场地过多进行硬化,未采取增强降水入渗、蓄水利用措施的¡除上述外,与新国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规定有较大距离的¡水土保持监测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等总体安排和设计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缺乏指导和控制作用¡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不准确,图纸、工程量和概算不一致,独立费用明显不能满足开展相关工作的¡水土保持方案未达到相应的设计深度,不符合国家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和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以及文字、数据、图表等非技术性错误较多的防治目标的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面积均按垂直投影面积计,下同。
防治目标的计算¡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式中: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工程措施面积+植物措施面积¡建设区水土流失总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地面积-场地道路硬化面积-水面面积-建设区内未扰动的微度侵蚀面积。防治目标的计算¡土壤流失控制比=防治目标的计算¡拦渣率=¡
式中:弃土弃渣量是指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也包括临时弃土弃渣量;至于采取措施后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可以根据方案对于弃渣场(点)所采取达标拦挡措施所占面积(即周长乘高度)占应该拦挡总面积的比例来推算防治目标的计算¡林草植被恢复率(%)=¡式中:林草植被面积为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为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宜恢复林草植被的面积(不含耕地或复耕面积)防治目标的计算¡林草覆盖率(%)=¡式中:项目建设区总面积中,可扣除水利枢纽、水电站类项目的水库淹没面积补充防治目标及计算
¡表土剥离利用率(%)=¡式中:表土剥离和利用量为方案确定剥离和回覆利用的表土数量(m3);应该剥离表土总量(m3)即为根据规范要求和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情况等确定的可以剥离的表土量补充防治目标及计算¡弃土(石、渣)分类堆放率=¡式中:弃土单独堆放量、弃石(渣)单独堆放量为方案确定的分类堆放的数量(m3);弃土总量、弃石(渣)总量为工程设计的弃土总量和弃石(渣)总量(m3)补充防治目标及计算¡土地裸露程度=
¡式中:裸露土地面积为根据主体工程施工时序确定的各区扰动的面积(hm2);裸露时间即为自扰动至工程、植物措施实施和永久建筑(包括场地、道路硬化和形成水面的时间)完工的时间(以十进制“年”计);建设区扰动总面积即为建设区除去未扰动面积后的面积(hm2),建设工期即为工程总工期(以年计)。土地裸露程度(%)指标容许值根据建设区自然条件、建设工期和当地对土壤流失和生态环境限制要求综合分析确定补充防治目标及计算¡复耕率=¡式中:恢复耕地面积为临时占地范围内经采取复耕措施(包括针对取土场、弃渣场的覆土、施肥、深翻和布设排水设施等)后达到耕地标准的面积(hm2);临时占用耕地面积即为临时占地区域内所占用的耕地面积(hm2)。当该项指标≥100时,应该满足要求补充防治目标及计算¡蓄渗措施率=
¡式中:永久占地区植物措施面积为项目区永久占地范围内的植物措施面积(hm2,乔灌草混合栽植的面积不能重复计算);蓄渗措施面积为采取如蓄水池、透水砖、地窖等措施的面积(hm2);永久占地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即为项目区永久占地面积与主体工程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包括道路硬化面积,但不包括场地硬化面积)的差补充防治目标及计算¡其中,汇集周边来水的蓄水池蓄渗面积(S)可按蓄水池面积进行扩大,计算公式为:S=¡式中:蓄水池面积为蓄水池的内径面积(m2);蓄水池深为蓄水池的内壁水深(mm);全年平均的月径流深即为项目区年径流深除以12得到的平均径流深(mm)水土保持工程的界定¡以防治水土流失为目标的工程,其工程量、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如料场、渣场、灰场防护措施,挖(填)边坡的防护措施,土地整治措施,防洪排水措施,植被建设措施,临时防护措施,降水蓄渗等措施¡
以主体工程设计功能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应进行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其工程量、投资不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此类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边坡工程防护措施、项目区硬化、路面硬化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主导功能原则¡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其典型设计、工程量、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以主体工程设计功能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其工程量、投资不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仅对其进行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责任区分原则¡对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征地、临时占地,因施工结束后将归还当地群众或政府,基于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技术性质的特点,需要将此范围的各项防护措施算作水土保持工程,计入水土保持方案¡试验排除原则¡对永久占地区内主体设计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难以直观区分的防护措施,可按破坏性试验的原则进行排除:假定没有这项防护措施,主体设计功能仍旧可以发挥作用,但会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该项防护措施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常见做法¡1.植物措施均为水土保持工程¡
根据上述三原则,所有植物措施均是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应计入水土保持工程,不应只是评价。对永久占地区的生活区、厂前区等,水土保持方案应结合绿化美化的需要,提高植物措施的标准,提出园林绿化的要求,按园林绿化标准来估算水土保持投资,待后续设计时具体落实植物品种的配置。¡植物措施既可防止水力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又可增加雨水下渗。各类工程中设计的植物措施一般都是为了美化环境和防止冲刷,所以,(根据主导功能原则)植物措施均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常见做法¡2.临时防治措施均为水土保持工程¡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经常涉及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措施在验收时可能不复存在,但对过程中控制水土流失起到关键作用,也不为主体工程所重视,在主体工程设计和监理中连一个单元工程都不算。此类措施均应计入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常见做法¡3.临时占地区的防护工程均为水土保持工程¡料场、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材料堆放地等临时占地范围内修建的各类防护措施,均需在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后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从建设单位转移到当地群众或政府,是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重要内容,也是判别建设单位落实社会责任的重要依据。此类措施均为水土保持工程,需在水土保持方案中予以明确。¡4.各类排水、截水、降水蓄渗工程均为水土保持工程¡
项目建设区内及其周边,均需设置截水沟如高速公路的天沟、排水沟如大型弃渣场的排洪涵洞,蓄渗工程如城镇及干旱地区修建的水窑,公路路基排水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渗沟、盲沟、急流槽及路面边缘排水设施均为水土保持工程。相反,因主体工程占用导致的河道、沟道改移工程,电厂灰场的排水竖井、卧管,以及冷却水的引水、排水工程等,均不能计入水土保持工程,依据即为试验排除原则,若没有这些工程,主体工程无法正常生产运行。(1)土地整治工程土地整治指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的整理(包括拆除临建用房,拆除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的硬化层,清除建筑垃圾,平整土地、覆土等),是对土地使用功能的恢复或再利用,所以土地整治工程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2)表土剥离及其临时防护表土是最重要的土资源,施工中应重点保护,保护表土既要防止表土的流失,还要防止表土的压埋,而主体工程设计中往往把表土作为不可利用的土进行排弃。所以,水土保持方案必须设计表土剥离及其临时防护和回填利用措施。(3)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 主要为防止水蚀、风蚀等,均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常见做法¡5.边坡防护工程需进一步区分¡
各类工程均可能涉及边坡防护工程,但不能都将边坡防护工程列为水土保持工程。¡(1)因工程地质原因实施的边坡防护工程,应为确保主体设计功能发挥的必备工程,不能计入水土保持工程,如锚杆、锚索固坡和软基处理工程等。¡(2)纯粹的工程护坡如整片的浆砌石护坡、路基挡土墙等不能计入水土保持工程,因其保水保土功能不显著,似乎更是为了边坡稳定而设计。同样,防止滑坡和不良地质处理的抗滑桩、防滑墙以及泥石流防治工程等,均不能入水土保持工程。相反,边坡较为稳定,对路堤、路堑采用综合护措施如方格网骨架、草皮护坡、浆砌片石方格网、拱型骨架加植物措施等,就应看作水土保持工程,其保持水土及生态功能明显优于纯粹的工程护坡。¡(3)主体工程组成部分的防护多不计入水土保持工程。如隧道进出口洞脸的浆砌石护坡,立交桥区的工程护坡等。但是,火电厂灰场的中间隔堤、灰坝坝坡的植物护坡和综合护坡,按上条的原则应该计入水土保持工程。¡6.江河湖海的防洪堤、防浪堤、抛石护脚等措施,厂区围墙,广场、道路硬化等不能计入水土保持工程。但厂区挡土墙、管道大开挖方式穿越河道及桥涵设置的上下游护坡、施工围堰的拆除,露天矿的外排土场拦挡等均需计入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常见做法¡需要进行鉴别的工程 (1)地面硬化工程
场地道路混凝土硬化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没有保水的功能),但主要是主体设计的功能,不列为水土保持工程。 有透水功能的地面硬化,如透水砖、石子硬化等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 (3)拦挡工程电厂灰坝不列为水土保持工程公路铁路工程路堑、路堤的挡土墙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井采矿排矸场的挡矸墙、拦矸坝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露采矿排土场挡土墙、挡土坝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弃渣场的挡渣墙、拦渣坝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管道工程横坡和顺坡段边坡挡墙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而穿跨越河(沟)道的护岸工程,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
(4)排水工程 厂区等区域内的排水工程和区域外的截、排水工程,均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公路和铁路路基的截、排水工程均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在干旱缺水和沿海缺淡水的地区采取的降水蓄渗措施,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灰场排水竖井、涵洞,尾矿坝和冶炼渣库(赤泥库)排水竖井、涵洞等不列为水土保持工程。¡公路路面排水不列为水土保持工程。¡其他情况(不列为水土保持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拦挡和排水工程水土保持界定参考表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域)¡征占用管¡直接相关、必然发生¡有土地利用的支配权¡
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不采取防治措施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或危害的地域)¡主体工程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连带责任¡不能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但可开展调查监测¡责任转移与责任免除¡外购砂石料,有相关附件的可转移。主要为主体工程而建或主要供应本工程、非商品化的不能进行责任转移¡移民安置区,超过一定规模的须另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规模较小的,应包含在水土保持方案中,根据情况可列为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建(构)筑物占地,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占地,施工道路(公路、便道等)占地,料场(土、石、砂砾、骨料等)占地,弃渣(土、石、灰、渣等)场占地,对外交通、供水管线、通信、施工用电线路等线型工程占地,水库正常蓄水位淹没区等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与现有工程共用部分也应列入项目建设区。建设区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列表、附图说明直接影响区¡
主要依据区域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结合对类比工程的调查,考虑风向、边坡、洪水下泄、排水、塌陷、水库水位消落、水库周边可能引起的浸渍,排洪涵洞上、下游的滞洪、冲刷等因素,经分析后确定,不应简单外延(应附有详细的调查资料)¡一些地下生产的生产建设项目,由于对地表亦造成影响,与地下作业区相应的地面均应列入直接影响区范围¡线型工程应根据地貌和施工特点分段计算直接影响区¡排洪泄水区下游¡渣场、料场、道路周边可能影响的地区¡可能诱发崩塌、塌岸、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开挖面下边坡¡灰渣场下风向¡塌陷区,地下开采对地面的影响区¡包括在方案中的移民安置区以及道路、线路、管道等专项设施迁建区直接影响区¡线形工程:山区上边坡5m,下边坡50m;桥隧上边坡5m,下边坡8m;管道两侧各5~10m;丘陵区上边坡5m,下边坡20m。风沙区两侧各50m,平原区各2m。¡点型工程:有坡面开挖的两侧各2~30m。¡沉陷区:采空区面积的1.2倍
防治责任范围的表示¡分行政区划列表说明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等¡分别用文字、表格、图件说明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范围、面积等情况¡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该有面积统计数字¡注意:三通一平、大件运输、作业宽度,架线立交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考虑的因素¡地貌类型区或水土流失类型区¡相对位置,点式单项工程应集中连片¡施工工艺、建设时序、水土流失规律相似性¡防治方向、布设防治措施的相似性分区原则¡各分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型工程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区
¡二级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区进行逐级分区¡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分区结果的表示¡文字说明¡列表说明每区包含的建设内容及其空间属性¡分区图¡因比例尺的限制,线型工程等可用示意图表示¡局部可放大注意¡通常,直接影响区随项目建设区一起划入就近的分区¡单独存在的直接影响区,如沉陷区、移民安置区等应单独作为一个分区,提出防治要求,不再作典型设计和计算工程量,但应估列投资点式工程分区示例--电厂¡主厂区,可再细分为冷却塔、出线区等¡灰场区¡道路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
¡铁路专用线¡供水工程¡移民迁建区线型工程分区示例:公路¡一般路基段¡高填路基段¡深挖路基段¡桥梁区¡隧道、涵洞、通道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便道区¡施工区¡移民迁建区7 水土流失预测¡a)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b)预测单元划分。¡c)预测方法。应说明背景值、扰动后的模数值的取值依据。¡
d)预测成果。包括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数量、弃土(石、渣)量、新增水土流失量、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e)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生产建设影响水土流失因素分析¡根据所处的水土流失类型区,针对工程建设、生产特点,按防治分区,分时段分析说明水土流失增加的因素、侵蚀类型¡可列表分析,也可用框图说明预测基础¡基建期¡以没有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为基础¡弃渣的预测,以运到指定地点、没有防护为基础¡生产初期¡承认主体设计的基本功能,如电厂排灰的预测不再以没有修建拦灰坝为基础¡水土保持措施尚未布设,自然恢复趋于稳定主要预测内容¡开挖扰动地表面积
¡依据工程设计文件、现场复核,图纸调绘¡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根据当地规定,依据工程设计文件、现场复核,当地确认¡弃土弃渣量¡应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标段划分、地形地貌、运距、土石料质量、回填利用率、剥采比等合理确定取土(石)量、弃土(石)量和开采、堆弃地点、形态等。¡水土流失¡包括分区的总量和新增量¡水土流失危害以选定的位置来分析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或遇不可抗力时可能造成的危害¡水流失预测¡位于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南方石漠化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还应进行水流失的预测。预测方法¡常用方法:数学模型法(美国通用方程、经验公式法)、类比调查法、试验观测法等。从各单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分时段区分施工准备期、土建施工期、植被恢复期、运行期来进行预测
¡分单元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再划分不同的施工单元,分块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分类型现阶段,需区分水力侵蚀、风力侵蚀的预测,对冻融和重力侵蚀暂不定量预测,可在危害分析中考虑预测时段¡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合理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1)建设类项目只对建设期(还应包括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2)建设生产类项目应对建设期(还应包括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和运行期分别进行预测。生产运行期只预测运行期扰动范围¡核准制带来的变化¡对施工准备期及土建施工期,还应考虑当地的降水及大风分布情况,如果某单项工程的该时段累计长度超过了雨季长度,则应按全年预测,不足的可按比例分析,但总的预测时段不变预测参数--背景值的确定¡应根据当地水文手册、土壤侵蚀模数等值线图、相关试验研究资料,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并作为水土流失预测分析的基础。¡
水土流失背景指标应根据区域气象特征、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和土地利用情况、土壤、植被、坡度、坡长等综合确定,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同类工程的实测资料类比法;¡2)地方经验方程;¡3)监测小区实测资料法;¡4)人工模拟降雨小区试验法;¡5)专家估判法;¡6)航空照片资料判别法。对特大范围的建设项目,条件许可时可用遥感资料进行判别。¡没有条件的,可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初估水土流失背景值,并与类比工程的监测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对于既无实测资料,也难以找到借用资料的项目,可在对比分析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为各地类赋予一定量值(如旱平地≤水地≤林地≤1000t/(km2·a)≤荒地≤坡耕地),并用加权平均计算出预测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预测参数--扰动后参数的确定¡类比法¡当具有类似工程水土流失实测资料时,应列表分析预测工程与实测工程在地形地貌和风雨特征、土壤及其侵蚀类型和侵蚀模数、植被类型和覆盖度、扰动地表的组成物质和坡度、坡长、弃土弃渣的堆积形态等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的可比性。¡
当预测工程与实测工程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时,可采用类比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并对有关参数进行修正。还需注明监测的期间、施测者资质及主要结论¡地方经验公式法¡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当地科学试验研究成果并经鉴定认可的公式和方法¡试验观测法¡鼓励通过试验、观测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可在项目区设立监测小区(或径流小区)和土壤流失观测场,采用天然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取得不同预测单元的土壤流失模数。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论证分析与调整后,采用类比法的公式进行计算。水流失预测¡径流系数之差即为水的损失,或流失。需列表给出各分区及项目区可能造成水的损失量¡1)原始径流系数可从全国、流域和省的水资源评价成果或径流系数等值线图中获得,或参考相关试验资料和科研成果,并结合实地调查和专家估判来确定。¡2)项目建成后的径流系数,其值的大小应与工程占压、硬化和非透水物质覆盖的总面积正相关(一般取值在原状径流系数与0.9(或0.85)之间),鼓励通过相关试验或小区监测来确定。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分析与评价(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或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以此作为水土保持是否可行的依据)
¡定性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形式、程度¡定性分析带来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预测成果分析¡预测结果综述¡水土流失预测总量、新增水土流失量¡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地段)和时段¡说明不同分区水土流失占预测总量的百分比¡分析说明主要时段¡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段和时段¡说明防治重点部位¡说明主要时段¡说明拟采取的措施类型¡说明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建议定点监测的点位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定性要求¡(1)使项目建设区内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2)使项目建设区内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如果造成了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应该一同进行治理。在方案编制时,应注重分析,提前进行预防。¡
(3)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因为国家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日益提高的要求,建设项目不得对项目周边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要有相应的设防标准,保证其长期稳定地安全运行,并发挥水土保持功能。水土流失防治的定量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其他:防洪排水标准等扰动土地整治率¡指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扰动土地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用地,均以垂直投影面积计。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指对扰动土地采取各类整治措施的面积,包括永久建筑物面积。不扰动的土地面积不计算在内,如水工程建设过程不扰动的水域面积不统计在内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指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含未扰动的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水土流失面积包括因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或诱发的水土流失面积;以及在征占地范围内,尚未达到容许流失量的原地貌水土流失的面积。水土流失防治面积是指对水土流失区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并使土壤流失量达到容许流失量以下的面积,以及建立良好排水体系,并不对周边产生冲刷的地面硬化面积和永久建筑物占用地面积。弃土弃渣场地在采取挡护措施并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土壤流失量达到容许流失量后,才能作为防治面积。土壤流失控制比¡指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土壤流失强度之比。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流失量是指项目区验收或某一监测时段,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平均土壤流失量。水力侵蚀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的指标按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执行;风力侵蚀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可参考以下值:沿河、环湖、滨海风沙区为500t/km2.a;风蚀水蚀交错区为1000t/km2.a;北方风沙区为1000t/km2.a~2500t/km2.a,具体数量值可根据原地貌风蚀强度确定;其它侵蚀类型暂不作定量规定拦渣率¡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与工程弃土(石、渣)总量的百分比。弃土弃渣量是指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也包括临时弃土弃渣,拦挡指的是有效集中拦挡林草植被恢复率
¡指项目建设区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类植被(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宜于恢复植被)面积的百分比。可恢复植被面积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分析论证确定的可以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不含国家规定应恢复农耕的面积,以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数据为准林草覆盖率¡指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林草面积是指开发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所有人工和天然森林、灌木林和草地的面积。其中森林的郁闭度应达到0.2以上(不含0.2);灌木林和草地的覆盖度应达到0.4以上(不含0.4)。零星植树可根据不同树种的造林密度折合为面积防治标准等级的划分¡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2)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3)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其它区域。防治标准等级的划分¡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2)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省(自治区、辖区市)、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二级标准防治的区域。¡(3)三级标准:一、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区域。防治标准等级的划分¡按上述两种划分方法确定的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出现不同时,按下列规定执行:¡(1)当所处区域涉及两个标准等级时,采用高一级标准。¡(2)点型项目应采用同一个标准等级;线型项目应根据上述两条规定分区段确定标准等级。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防治目标确定的几个说明¡
(1)矿山企业和水工程在计算各项防治指标值时,其露天矿山的采坑面积、井工矿山的塌陷区面积、水工程的水域面积均属于防治责任面积,但不包括在总防治面积内。¡(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施工阶段检查、竣工验收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均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分类分级分时段防治指标的要求。在竣工验收时,除满足规定的验收指标外,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质量技术标准的要求。防治目标确定的几个说明¡(3)表8-1和表8-2中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mm~600mm的区域为基准,降水量不在此范围时可根据下列原则适当提高或降低:¡①300mm以下地区,可根据降水量与有无灌溉条件及当地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确定;¡②300mm~400mm的地区,表中的绝对值可降低3~5;¡③600mm~800mm的地区,表中的绝对值宜提高1~2;¡④800mm以上地区,表中的绝对值宜提高2以上。防治目标确定的几个说明¡(4)表8-1和表8-2中土壤流失控制比以现状土壤侵蚀强度属中度侵蚀为主的区域为基准,以其它侵蚀强度为主的区域,可根据下列原则适当提高或降低表中指标的绝对值:¡①以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应大于或等于1;¡②以中度以上侵蚀为主的区域可降低0.1~0.2,但最小不得低于0.3;¡③
同一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比,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区分级确定;¡④水力侵蚀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的指标按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执行;风力侵蚀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可参考以下值:沿河、环湖、滨海风沙区为500t/km2.a;风蚀水蚀交错区为1000t/km2.a;北方风沙区为1000t/km2.a~2500t/km2.a,具体数量值可根据原地貌风蚀强度确定。防治目标确定的几个说明¡(5)表8-1和表8-2中拦渣率指标的绝对值,山区丘陵区的线型工程可减少5。高山峡谷地形复杂地段可减少7。¡(6)方案编制时,仅需确定建设期的量化防治指标。量化指标是原则上的笼统要求,是具有普遍约束意义的要求,编制方案时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设计水平年的防治指标水土流失防治基本要求¡控制和减少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破坏,保护原地表植被与表土,减少占用水、土资源。¡对因建设和生产活动造成的弃土弃渣(石、渣等固体废弃物)必须有专门设计的存放地,并采取拦挡措施,防止流失。禁在江河、湖泊、水库布设弃土(石、渣)场。禁止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其它任何地方倾倒、堆置弃土弃渣。¡施工过程必须有临时防护措施。水土流失防治基本要求
¡应对开挖、排弃、堆垫等场地进行整治,并采取必要的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对取料场、开挖面和其他因生产建设形成的裸露面,必须进行土地整治,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防止建设和生产活动引起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的发生。¡开发建设项目应通过论证,严格控制硬化地面的面积,确定合理的林草覆盖率;对建设和生产形成的裸露土地,应恢复植被,有条件的应进行开发利用。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工程、防风固沙、土地整治等措施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绿化措施;在半湿润区采用以生物措施、土地整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所形成的高陡边坡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重力侵蚀的发生。要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对弃土弃渣场、料场要合理布局,尽量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护措施。对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有条件的均应恢复植被¡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注重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尽量做到高科技、低投资、高效益,有效控制和防治工程建设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和原有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工程、防风固沙、土地整治等措施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绿化措施;在半湿润区采用以生物措施、土地整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所形成的高陡边坡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重力侵蚀的发生。要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对弃土弃渣场、料场要合理布局,尽量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护措施。对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有条件的均应恢复植被。¡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挡渣工程的适用范围¡拦渣坝:在沟道中弃渣¡挡渣墙:在坡顶、斜坡上堆置弃渣或用于防止固体废弃物滑塌¡拦渣堤:弃渣堆置于河道、沟道旁边时,但应按防洪治导线布置
斜坡防护工程适用范围¡削坡开级: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1.5¡工程护坡:适用于堆置物、山体不稳定的高陡边坡或坡脚受水流冲刷的边坡¡滑坡治理工程:易于产生滑坡地段的坡面土地整治工程¡坑凹回填:将固体废弃物回填于施工、取料形成的坑凹地¡渣场改造:适用于弃渣场整治¡整治后利用:对坑凹回填、终止使用的弃渣场表面,平整覆土,改造成可利用土地防治措施布设要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与预测分区相一致¡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应根据区域、项目特点提出措施布设的具体原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应附防治措施体系框图¡防治工程典型设计,包括永久与临时防治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包括防治措施工程量、施工组织形式、施工布置、材料来源、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等防治措施统计分类¡
工程措施:挡渣(土)墙工程、护坡工程、排水工程、沉沙池、坡地改造以及土地整治措施¡植物措施:草、草坪、植物护坡、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园林、经果林¡临时措施:挖方土临时覆盖、拦挡工程、排水工程、沉沙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弃土(石、渣)场应分类进行典型设计,大型弃土(石、渣)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挡墙工程、拦渣坝、护坡工程等的建筑物等级与设计标准可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合理确定,但不得低于国标设计标准。¡植物措施在方案编制时应进行典型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逐班(或地块)设计。园林式植物措施设计应遵循园林设计有关标准和规范。工程量计算及汇总¡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的计算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划分¡按防治分区分列措施类型、规模和工程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的工程量根据典型设计的单位工程量推算,工程量统计项目为工程定额的计量项目¡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工程量按乔木、灌木、草皮、撒播植草、园林小品统计,并说明植物措施防护面积及材料数量¡工程量汇总表无误,与典型设计、投资估算前后一致不同类型防治措施的典型设计¡注意:《规范》3.1.2中第5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分阶段进行设计,其内容和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7-14章的规定。¡可研阶段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设计深度拦渣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造成大量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它废弃固体物质时,必须布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将其集中堆放,并修建拦渣工程。¡根据弃土、弃石、弃渣等堆放的位置和堆放方式,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布置拦渣工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拦渣工程主要有拦渣坝(尾矿库)、挡渣墙、拦渣堤三种形式,其防洪标准及设计标准,应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和河道的等级分别确定,并应进行相应的洪峰流量计算。¡
对于含有有害元素的尾矿(灰渣等),拦挡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其特殊要求,尾水处理必须符合有关废水处理的规定,以防废水下泄给下游带来危害。¡拦渣工程布设除遵循本规范外,还应符合《挡土墙设计规范》等标准的要求。拦渣工程¡1、拦渣坝(尾矿库)¡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时,必须修建拦渣坝(尾矿库)。¡2、挡渣墙¡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3、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河(沟)道岸边时,必须按防洪治导线布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时,必须结合防洪堤进行布置。拦渣工程¡4、围渣堰¡对于平地起堆渣场,根据堆置高度、弃土(渣、沙、石、灰)容重和岩性综合分析稳定性,布置拦挡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当堆置高度低于3m时,外围修筑围渣(土、沙、石、灰)堰,并平堆覆土改造成为农林牧地。当堆置高度高于3m时,外围修筑挡渣(土、沙、石、灰)墙,内修筑阶式水平梯田等落堆处理工程,并覆土改造成为农林牧地。¡5、贮灰场、尾矿库、尾沙库、赤泥库
¡工矿企业有采场剥离土石、尾矿、尾沙、赤泥、废灰排弃时,必须修筑贮灰场、尾矿(沙、泥)库,防止在水力或风力作用下产生流失,避免淤积堵塞下游河(沟)道、污染环境等危害。对于有毒有害尾矿、尾沙、赤泥、废灰等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处理,否则不得出库(场)及向下游排放。拦挡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在地形图上绘制平面布置图。¡②初步确定拦渣坝轴线位置,挡土墙走向及轴线位置。¡③确定设计标准,初步确定建筑物的形式、主要尺寸和主要建筑材料。¡④绘制主要断面图。¡⑤列表给出主要技术参数的取值(如内摩擦角、粘滞系数等)。¡⑥给出稳定分析的公式、参数、结果和结论。¡⑦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⑧明确适用范围。斜坡防护工程¡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0∶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对边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对堆置物或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取工程护坡措施;
¡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对滑坡地段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护坡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初步确定护坡工程的位置。¡②初步确定护坡形式并明确主要建筑材料。¡③在满足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初步确定主要尺寸。¡④绘制主要横断面图。¡⑤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⑥明确适用范围。土地整治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确定土地整治的位置和面积。¡②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确定整地方法。¡③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平整度、覆土厚度、防渗排水要求等)。¡④绘制必要的设计图。¡⑤列出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⑥明确适用范围防洪排导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损坏地面和弃土、弃石、弃渣,易遭受洪水危害时,必须布置防洪工程。¡适用范围:根据洪水的来水量及其危害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洪工程:¡
项目区上游有小流域沟道洪水集中危害时,应在沟中修建拦洪坝。当洪水汇流区不属于项目区管辖时,应配合有关单位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区一侧或周边坡面有洪水危害时,应在坡面与坡脚修建排洪渠,并对坡面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各类场地道路以及其他地面排水,应与排洪渠衔接顺畅,形成有效的洪水排泄系统;¡当坡或沟道洪水与项目区的道路、建筑物、堆渣场等发生交叉时应采取涵洞或暗管进行地下排洪;¡项目区紧靠沟岸、河岸,洪水影响项目区安全时,应修建防洪堤;¡项目区内沟岸、河岸在洪水作用下易发生坍塌时,应布置护岸护滩工程;¡对泥石流沟道的治理工程。防洪排导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在地形图上绘制平面布置图。¡②确定设计标准,进行洪水计算。¡③初步确定主要断面尺寸,绘制主要断面图。¡④初步确定消能防冲措施,注意与下游沟道连接。¡⑤列表给出主要技术参数的取值。¡⑥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⑦明确适用范围。降水蓄渗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初步确定蓄渗工程的位置。¡②初步确定蓄渗工程形式并明确主要建筑材料。
¡③根据地表径流量及实际需要,初步确定工程结构形式,明确主要尺寸。¡④绘制主要设计图。¡⑤列表给出主要工程量及单位工程量指标。¡⑥明确适用范围。植物措施¡开发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尽量减少征占、压埋地表和植被的范围。¡对各类开挖破损面、堆弃面、占压破损面及各类边坡,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含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应尽可能采取植物防护措施,恢复自然景观。¡不同区域和不同建设项目类型,应分别确定植被建设目标。城区的植被建设应以观赏型为主,偏远区域应以防护型为主。¡植物防护可采取种草(含移植草皮)、造林等措施。¡在南方地形较缓或稳定边坡的地方,可采取封育管护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应尽量对渣面、工程不再使用的临时占地等进行植被建设,并对含有害物质(指对植被生长有害)渣场或其它地面(如赋含石灰的建筑物)等特殊场地实施植被建设工程。¡对高陡裸露岩石边坡,可采用攀援植物实施绿化。植被建设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
对拟采取植物措施的场地进行立地条件分析,结合景观要求,确定适宜的植物种及配置方式。¡②确定苗木规格、种植方式、材料用量。¡③进行植物措施典型设计,确定工程量,绘制典型设计图。¡④明确养护管理配套措施。¡⑤对项目建设区需要保护的植被,提出假植和移植方案。临时防护工程¡施工建设中,各类临时堆土(石、渣),必须设置专门堆放地,集中堆放,并应采取拦挡、覆盖等措施。¡对施工开挖、剥离的地表熟土层,应安排场地集中堆放,用于工程施工结束后场地的回填、利用。¡施工中的各类裸露地,应设计遇暴雨、大风时的防护措施。¡施工建设场地应建设临时拦护、排水、沉沙等设施,防止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对裸露时间超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应进行临时种草。¡临时施工道路应统一规划,提出典型设计,并采取临时性的防护措施。¡施工中对下游及周边造成影响的,必须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明确标识场内交通道路的边界,规范车辆的行驶,严禁任意开辟道路,减少对地面的扰动。¡不论是临时道路还是永久道路都必须采用砾石、卵石及碎石铺压路面,减少风暴危害。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防控制措施
临时防护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明确临时防护措施的种类,初步确定各类措施的位置。¡②说明临时拦挡的方式、面积、设计尺寸及工程量并绘制典型设计图。¡③说明临时排水、沉沙措施的布设位置、数量、设计尺寸及工程量并绘制必要的图件。¡④说明临时苫盖的材料、面积及工程量。¡⑤明确表土的剥离厚度、堆放场地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利用方向。防风固沙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开挖扰动地面、损坏植被,引发土地沙化,或开发建设项目在风沙区,遭受风沙危害时,必须采取防风固沙工程。¡根据项目区所在地风沙危害的不同特点,布置防风固沙工程:¡项目区位于北方沙化地区时,采取沙障固沙、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固沙草带、引水拉沙造田,以及防止风蚀的耕作技术等综合措施;¡项目区位于黄泛区古河道沙地时,先治理风口,堵住风源,采取翻淤压沙、造林固沙等措施,将沙地改造成果园或农田;¡项目区位于东南沿海岸线沙带时,沿海岸线选择抗风沙树种,采用客土植树等方法,营造海岸防风林带。防风固沙工程典型设计要求¡①根据项目所处的风蚀沙化类型区确定防护类型、防护宽度。¡②选定防护措施材料,确定布设形式(带状、网格状)。
¡③绘制必要的设计图。¡④计算工程量及单位指标。土地整治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与生产运行中,应按照“挖填平衡”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小开挖占用的土地以及排弃的弃土、弃石、弃渣等废弃物,将土地整治的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由于采、挖、排、弃等作业形成的废弃土地、排土场、堆渣场、尾矿库等,必须根据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土地整治工程,改造成农林牧业用地或其它用地,以及公共用地(公园、旅游、休息场所、广场、停车场、集贸市场等)、居民生活用地。土地整治工程¡对基建施工中形成的坑凹地,及时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平整,表层覆熟化土恢复成为可利用地。¡弃土、石、渣首先应利用,如作为建筑、公路及其它建设用料等。对于无法回填利用的外排弃土(石、沙、渣)和尾矿(砂、渣)等固体物质,必须合理布置排土(石、砂、渣)场、贮灰场、尾矿场,采取挡土(石、砂、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拦挡工程。同时,还应有排水工程(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工程)、引水工程包括地表引水和地下引水工程、上游来水的排导工程,对终止使用的弃土(石、砂、渣)场表面,采取平整和覆土措施,改造成为可利用地,并应采取植物措施。¡
根据整治后土地的立地条件和项目区生产建设或环境绿化需要,采取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并配套灌溉设施,分别改造成农林牧业用地、水面养殖利用或其他用地。径流与水分管理¡由于项目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将引起坡面漫流和河槽集流增大,对于地表的冲刷作用增强,必须采取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与项目防护工程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并保证工程项目稳定和生产运行的安全。¡控制硬化面积:¡为了减少坡面漫流、河槽集流量,同时增加地下径流补给,一般情况下应将硬化面积限制在项目区空闲地总面积的1/3以下。地面、人行道路面硬化结构尽量采用透水形式,以增加地下水补给;¡植被恢复要求;¡为了增加地表糙率和土壤蓄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和地面蒸发,必须恢复并增加项目区内林草植被覆盖度,植被恢复面积应达到项目区空闲地总面积的2/3以上。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材料来源¡进度安排
¡有关要求与建议水土保持监测¡监测时段划分、监测单元的划分¡监测内容与方法¡水土流失背景与各时段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量与工程量¡水土流失监测成果要求监测的主要内容¡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应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度等¡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包括水土流失面积、程度和总量的变化及其对下游及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与趋势¡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应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定位监测¡对弃土弃渣场、取料场及大型开挖面宜布设监测小区¡项目区较为集中的工程宜布设监测控制站(或卡口站)¡项目区类型复杂、分散、人为活动干扰小的工程宜布设简易观测场
¡建设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临时监测站点;建设生产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临时监测站点,生产运行期可布设永久监测站点;工程规模大、环境影响范围广、建设周期长的大型建设项目应布设永久监测站点;特大型建设项目监测站点的布设还应符合国家或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布局的要求,并纳入相应监测站网的统一管理¡应制定和完善调查和巡查制度,扩大监测覆盖面,并作为上述监测点的补充¡监测小区、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在同一水土流失类型区平行布设,平行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3个。对铁路、公路、输油(气)管道、输电等线型工程,还应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布设平行监测点监测点的场地选址¡每个监测点都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原地貌与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各种试验场地应适当集中,不同监测项目应尽量结合¡尽量避免人为活动的干扰¡交通方便,便于监测管理¡监测小区应根据需要布设不同坡度和坡长的径流小区进行同步监测;¡卡口站的主要工程设施应与小流域水文、泥沙及其动力特性相适应;¡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避免周边来水对观测场的影响¡风蚀量监测点应避免围墙、建筑物、大型施工机械等对监测的影响¡
重力侵蚀监测点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侵蚀部位布设。滑坡监测应针对变形迹象明显、潜在威胁大的滑坡体和滑坡群布置;泥石流监测应在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布设监测方法¡小区观测¡控制站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简易坡面测量¡风蚀量观测¡重力侵蚀观测¡调查监测¡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气候气象监测¡保水保土效益监测监测方法的选择¡小型工程宜采取调查监测或场地巡查的监测方法¡大中型工程应采取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有条件的特大型工程除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外,还可采用遥感监测的方法¡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应采用地面监测法¡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的监测应采用调查法和实测法¡
施工过程中时空变化多、定位监测困难的项目可采用场地巡查法监测场地巡查监测新要求¡一、监测分类生产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二、监测内容和重点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监测的重点是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等。
监测新要求¡三、监测要求1、驻点监测。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且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2、监测方式。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表面积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有条件的项目,可以布设监测样区、卡口监测站、测钎监测点等,开展水土流失量的监测。3、监测频率。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含施工准备期)内必须全程开展监测,生产类项目要不间断监测;正在使用的取土(石)场、弃土(渣)场的取土(石)、弃土(渣)量,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1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每1个月监测记录1次,遇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监测新要求¡
四、监测报告和公告1、监测报告。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所在流域机构报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同时抄送项目所涉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批复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上述报告和报告表。2、监测公告。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定期公布(至少每年1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3、监督管理。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测定期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和监测成果的核查,对瞒报、漏报、编造数据的生产建设单位和监测机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严重的监测机构和个人,可向水利部建议要求监测机构限期整改、注销监测人员上岗证书。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投资估算总表¡分年度投资表¡工程单价汇总表¡材料用量汇总表¡其它投资估算附表作为附件,可单写一本¡防治效果预测¡效益及损益分析
概估算的编制原则¡价格水平年与主要工程单价等应与主体工程一致¡主体工程没有明确规定的,应采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或其他行业、地方标准和当地现行价¡水土保持投资费用构成应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执行¡建设期的水土保持投资从基建费中列支,运行期的水土保持投资从生产费用中列支¡22号文指导意见工程量计算¡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三大类统计¡应做到分区分项统计¡采用典型设计工程量推求时,典型设计的作用相当大,往往因典型设计选取不具有代表性或数量太少,而导致工程计算误差大,使概算不准确。因此,典型设计必须具有代表性,设计要准确规范估(概)算编制方法¡概算定额法:由图纸和定额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用概算定额单价(基价),计算汇总后,再计取有关费用,可研扩大10%¡
概算指标法:以类比工程的直接费指标平摊到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来计算概算指标。再计算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等,计算出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的修正概算指标。¡类似工程预算法:利用技术条件类似的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工程造价资料来编制拟建工程设计估(概)算的方法。须对单元工程的组成差异和当地的造价水平进行调整。基础单价¡人工预算单价¡材料及水电预算价格¡施工机械使用费¡混凝土材料单价主要工程单价¡费用构成¡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单价分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安装工程投资总表¡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总表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和独立费用、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用价格水平年的静态投资计列¡独立费用应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水土保持工程勘测设计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质量监督检测费、水土保持专项验收费¡分行政区(原则上到县级)、分项目列出各项工程的投资、工程量、实施时间¡单列运行期的水土保持费用投资估(概)算附表及附件¡总估(概)算表¡工程措施估(概)算表¡植物措施估(概)算表¡临时工程估(概)算表¡独立费用估(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主要工程单价计算表¡主要材料单价计算表¡机械台时使用费效益分析
¡以生态效益为主,按损益分析的基本规定进行效益分析,对照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计算并分析采取各项治理措施后预期达到的各指标值¡以基础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可从简¡¡本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定量计算影响指数;审批的建议结论及建议¡结论中应明确有无限制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对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结论性意见、主体工程设计和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程的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水土保持总体方案、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工程投资与效益¡建议中须提出对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建议;对主体工程施工组织的水土保持建议;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设计提出要求,下阶段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附图¡a)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图。¡b)项目区水系图。¡c)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施工总布置图。¡
d)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水土保持防治区划分图。¡e)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f)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g)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图。¡h)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局图。实施保障措施¡a)组织领导与管理。¡b)后续设计。¡c)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d)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e)水土保持监测。¡f)施工管理。¡g)检查与验收等。¡h)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综合说明¡主体工程的概况、方案设计深度及方案设计水平年。其中概况还应说明所属规划、支持立项的内容¡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要包括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量、水土流失重点区段及时段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初步设计专章的要求¡开展相应深度的勘测与调查¡复核土石方平衡情况、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复核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及措施设计标准¡按方案和标准设计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可按分区来复核,占地集中的占式工程应绘制在1:1000~1:2000的图纸上,呈线型分布的工程应绘制在1:5000~10000的图纸上,土石方工程应按分区或分段计算开挖及填筑情况,对回填前的临时堆放要有明确的说明;¡
(2)渣、料场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平面布置要逐个标注在1:1000~1:2000的地形图上,并注明表土层厚度,绘制上游截排水设施、下游挡渣设施、陡坡消力池及消力池下游和原沟道的衔接方式(包括海漫、连接段翼墙、连接渠等);按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设计标准,明确挡渣墙、拦渣坝及截、排水系统等所采用的设计标准,设计每一项措施的外形尺寸,绘制1:100~1:500的图件并注明基础埋深,同时说明所依据的设计标准和计算过程,对其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校核;植物措施的配置,应明确具体的乔、灌、草品种、规格和栽植方式,有灌溉要求的还应绘制灌溉设施的布置;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3)施工便道、输水管线及永久占地范围内防护措施的平面布置,亦应绘制于1:1000~1:5000的地形图上,并给出剖面图,以计算工程量;¡(4)对高度超过6m的挡渣墙及拦渣坝还应进行地质勘探,具体要求参见相关规范。根据拦挡工程的类型、规模、高度、基础的型式及埋置深度等情况,对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平面布置、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质结论。¡(5)针对不同分区、分段的每一类措施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分区或分段的工程量并汇总;¡(6)确定天然建筑材料场地,对其质量和数量做出初步评价。¡(7)按相关规范和规定完成工程概算的编制。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开展相应深度的勘测与调查。¡复核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标准,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和措施民编制监测实施方案。¡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预算。
¡编制措施设计图的说明及汇总表施工图阶段的深度要求¡(1)工程措施一般采用坑探即可,在建筑场地挖探井或探槽,取得原状土样,满足剥离表土、确定基础埋深、确定地基承载力、评价边坡的稳定性的需要。对蓄水或过水的拦渣坝、护坡工程及大型挡渣墙参照水工设计的要求执行。¡(2)土样测试参见相关标准。施工图阶段的深度要求¡(3)施工设计的图纸要规范。尽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制图标准。图纸尺寸如下:0号图841mm×1189mm,1号图594mm×841mm,2号图420mm×592mm,3号图297mm×420mm,4号图297mm×210mm。¡施工设计平面的坐标网及基点、基线。一般图纸均应明确画出设计项目范围,画出坐标及基点、基线的位置,以便作为施工放线之依据。基点、基线的确定应以地形图上的坐标线或现状图上工地的坐标据点、或现状建构筑物、道路等为依据,必须纵横垂直,一般坐标网依图面大小每10m或20m、50m的距离,从基点、基线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坐标网,并标明纵横标的字母,一般用A、B、C、D、……和对应的A,、B,、C,、……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1、2、3、4、……和对应的1,、2,、3,、4,、……,从基点(0、0)坐标点开始,以确定每个方格网交点的纵横数字所确定的坐标,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
施工图纸要求内容。图纸要注明图头、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标题栏及简要的图纸设计内容的说明。图纸要求字迹清楚、整齐,不得潦草;图面清晰、整洁,图线要求分清粗实线、中实线、细实线、点划线、折断线等线型,并准确表达对象。图纸上文字、阿拉伯数字最好用打印字剪贴复印。施工图阶段的深度要求¡施工放线总图。主要表明各设计因素之间具体的平面关系和准确的位置、道路、广场、桥梁、涵洞、植树种草的边界等内容。¡地形设计平面图还应包括地形改造过程中的填方、挖方内容。在图纸上应写出全标段的挖方、填方数量,说明应进园土方或运出土方的数量及挖、填土之间土方调配的运送方向和数量。一般力求标段内挖、填土方取得平衡。¡细部结构大样图。根据施工的需要,对工程措施的局部如进水口、泄水口、框格防护等设置大样图和纵剖面图。植物措施的栽植方式及不同植物品种的搭配也应绘制大样图。¡施工道路设计。平面图要根据道路系统的总体设计,在施工总图的基础上画出各种道路、材料堆放场地、机械仓库、盘山道、道桥等的位置,并注明每段的高程、纵坡、横坡的数字。除了平面图,还要求用1:20的比例绘出剖面图,主要表示各种路面、山路、马道的宽度及其材料、道路的结构层(面层、垫层、基层等)厚度做法。¡
植物配置图上应表现树木花草的种植位置、品种、种植类型、种植距离等内容。应画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开花灌木、绿篱、花篱、草地、花卉等具体的位置、品种、数量、种植方式等。植物配置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1:300、1:200,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大样图可用1:100的比例尺,以便满足景观的要求。施工图阶段的深度要求¡(4)设计概算。根据设施图纸计算工程量,并根据概算、预算或合同定额编制概算,植物措施可按基本建设材料预算价格中苗木单价表及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园林绿化工程定额计算,还需明确植物措施的成活率和补植要求。¡(5)进度说明。土石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土建完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泗水中医医院综合楼生产建设水土保持方案项目
- 汉源县车管中心水土保持方案_图文
- 房地产开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 生物质能电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探讨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单位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图
- 泗水中医医院综合楼生产建设水土保持方案项目
-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申请表
- 电厂2×600mw空冷机组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部审)
-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廉政规定(试行)
- 浅谈渠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 湖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办法》
-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_secret
- 探析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要点
- 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
- 水土保持方案汇报参考
- 仓库管理-物流园公路港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 102页)